《what is Amy doing》教学反思(共17篇)
1.《what is Amy doing》教学反思 篇一
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受“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教材观的影响,是以知识为本的,强调知识的传授,注重对知识的继承、传授和掌握。
中学地理教学一向使学生知道“在哪里”、“有什么”、“什么时间”、“怎么样”、“为什么”等作为教学目标,“知道”、“了解”、“熟悉”、“理解”等是常用的教学目标行为动词,其目标指向是“结果”,简言之即教学以“授人以鱼”为目标。开放式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本的。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注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它不再以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为唯一目标,而是向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一些事实、事例或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独立开展探索,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策略。开放式教学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目标,即达到教材的双基教学目标,为后一步教学打下厚实的基础。二是弹性目标,即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同学分别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三是发展目标,即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定位为“通过7—9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形式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上述的三个目标层次。
所有“内容标准”都是以行为目标方式表述的。“获得”、“学会”、“尝试”、“运用”、“形成”、“增强”、“养成”等是表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行为动词,其目标指向是“过程”,可见教学目标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开放式教学能很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2.《what is Amy doing》教学反思 篇二
一、总结“成功之举”,促进自身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这就是“成功之举”。例如,一次自由对话中,我用“How old is your mother?”和一位女生对话时,这位女生高兴地回答“My mother is 44.”突然一位男生叫起来“Too old!”。这是一个未曾预料的问题,但我没有批评男孩的“捣蛋”,而是用赞许的目光望着这位同学,笑眯眯地说:“My mother is 60.She is very old.But I love my mother very much.”然后我用汉语告诉学生:每个人的妈妈都有年轻的时候,但她们一样都会变老,可是她们依然是我们亲爱的妈妈!班上每一个学生都使劲儿地点点头。
课后,我记下了这一成功之举。每个学生都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充满人文精神的小故事。这一环节也提醒着我,只有充满智慧的老师才能从尴尬中捕捉契机,化平庸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才能奏出和谐的育人旋律。它也督促我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反思“败笔之处”,探索改进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自己觉得非常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教授牛津小学英语5B关于国家的话题时,为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前我自制了相关国家的国旗、不同国籍的人的图片等。英语的学习讲究“以词带句”“词不离句”,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重点句型的操练。
Where are you from?
I′ m from…. I′ m …. I speak….
这样反复操练,为了关注全体,我一遍又一遍地替换国家。我想以熟悉的国家过渡到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可是农村的孩子对这些国家的国旗不熟悉,对他们使用什么语言根本不知道,只能猜,因此后半段的课堂活动气氛沉闷,孩子缺乏热情。
好好的一节课,为何上成这样?我反思并作了总结:一方面,我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不熟悉,备课时没有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宗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
于是,我重新调整了教学方案,打算在另一班使用修改后的教案。课前让学生们查资料,了解六个国家的概况(位置、国旗、官方语言、标志性建筑、特产或标志等),了解所熟悉的这六国的名人、伟人、卡通人物,并制作他们的“名片”。授课时,由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准备,我顺利多了,他们还踊跃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对话操练时,班里一下子出现了30多位“中外伟人”“中外名人”。当你有做名人的机会,你会拒绝吗?肯定不会。连平时羞于开口的肖同学,也在课堂上圆了一次明星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一节有趣、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贯通互补,共同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新奇甚至怪异的想法出现,一个学生有一个奇思妙想,50个学生就有50种想法,教师可以从中选取有益于教学的想法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做到教学相长。
在教授有关昆虫的一些单词时,我手中只有一些图片,如果单独教学,不免单调乏味,所以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联想,说一说昆虫的特征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生们畅所欲言,较自然地运用了所学句型如A butterfly can….It lives….Bees work very hard.在不断联想中,既学会了这些单词,还学习了和这些单词有关的知识,如学习蚂蚁团结和努力工作的精神。课后我是这样写教后反思的:“本课的教学设计在学生的联想和创新之下,变得活泼有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不断的启发中,思维不断得到开发,从而更加敏锐。”学生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学生们让我“经常有惊喜”“经常被难住”,改变了教师的权威地位,迫使我主动“充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教学 篇三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会常常写“教学后记”或“课后随笔”,但一般只是记载音乐课堂的真实情况,缺乏对教学的深层次反思,往往使课后的随笔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教学——反思——调整——改进教学的积极作用的。
因此,音乐教师更应该学会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课前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记得我第一次上歌曲《共和国之恋》,通过反思我感觉到以下不足:1.我先讲了切分节奏,然后紧接着就讲后十六分音符,本想进行对比让学生能更容易唱准,却把学生的感受搞混了,结果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这个节奏;2.演唱高音的时候,学生的音准有问题。针对以上不足,我进行改进又再次备课,进行第二次上课,对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问题,我是这样解决的:我直接出示,先听我念,再请同学来念,然后总结节奏的规律,这个难点就这样攻破了。对于第二个问题高音的部分学生确实是很难唱,这和孩子的发声方法是有联系的,如果不激动,气息没有支持,很难唱到位,所以这里我设计让学生找一找本首歌曲的最高音是哪个音?它的出现表现了怎么样的情绪?我们怎么演唱?这几个问题来让学生理解歌曲的高潮部分就在这里,我们应该激情的演唱这里的乐段,接着我让孩子们都站起来唱,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气息的运用,演唱效果进步很大。反思教学收到了积极的效果:1.课堂互动性强,教学思路清晰。2.难点突破、重点突出。3.设计了诸如找错误的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三、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另外,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中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反思性教学是“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在教学从中吸取教训,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最后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通过这样良性的循环,我对教学方法、手段有了许多的改进和拓展,加强了自己在课堂中应变调控能力,做到了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并不断探索我的教学的新思路。
4.《what is Amy doing》教学反思 篇四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经典的科学小品文。我用了两课时和学生一起完成了本课,在教学的指导策略上仍坚持前一课的教学路径“读议结合”“以读为主”的原则,把大量时间放在引导学生读课文上,读完之后,却让学生去尝试议议段落的基本意义。因为这样的美文,除了欣赏文字的美,同时也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学学写类似的文章,无论是什么体裁,它是有结构的,一个成形的思路匡架,会像一串美丽的佛珠一样,使文章严谨有序,因此,我并设计问题:“蟋蟀选择住址的标准是什
么?跟其它的动物相比,蟋蟀的人在做法体现了什么?”带着问题去赏读文本。
上完本课,从学生的作业和读书的感情来看,我认为“教不偏文,学不偏题”还是把持了文本的重难点,如果这样有道理的话,那我有如下反思:
一 先写文,再学文没什么不好
在本课前,我并没有宣布要上什么新课。在早上去学校的路上,我捉了好几只蚂蚁,有黑色的,有黄色的,还有长翅膀的,我反它们装在一个小瓶儿里,这些不同血缘的蚂蚁并不是很谦虚,你咬我,我咬你,我想,今天就拿它们做教材吧。走进课堂,孩子们高兴极了,小嘴们炸开了锅,我让孩子们分别说说,这些蚂蚁的名字,还有自己知道的特点,这并不难,因为蚂蚁对于山村孩子来说,是日日相见的“老朋友”。孩子们回答较为丰富:全身是黑色的蚂蚁是普通的蚂蚁,黄色的蚂蚁叫蛇蚂蚁,这种蚂蚁的毒性很大,要是咬上一口,准会起一个疙瘩,痛得要命的。孩子们说到这里,我并插叙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因为蚂蚁,我却住进了医院。(那是我四五岁时,跟着哥哥去放牛,那天正好是雨天,牛也不听话,使劲儿朝对面山上跑,哥哥去追牛,让我站在田边不动,等着他,我往地上一望,有一个高高的土堆,而且是成形的,像个磨盘,成弧形,外边高,里边低,好像也没见什么洞之类的痕迹。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那土堆踩上去特别细,软软的,很好玩儿,我干脆脱了鞋,双脚去踩土堆玩,脚叉痒痒的感觉,正在我高兴时,突然,脚叉像被刀刺一般疼痛,我低下头,满腿的蚂蚁,连身上到处都是,整个人被蚂蚁包住了,像个疯窝包,我乱打,乱蹦,身上的蚂蚁越爬越多,连头发里都钻进去了,等哥哥来时,我已经倒在地上了,吓得哥哥直父亲,父亲用他的大衣把我裹着,背到医院,医生用小型钳子一个一个地拔出蚂蚁的头,当我醒来时,医生告诉父亲,好险呀,我的眼睛,手、头都肿了,中毒了……)
当我讲到这里,有孩子说:“我知道为
什么蚂蚁的头扎在人身上扯不开,因为蛇蚂蚁的嘴是两个‘七’字形的铗子构成的,两个钳子咬住了肉,就成了‘手扣手’的样子,所以弄不掉,即使给它把身子弄断了,它的头也不会掉。”这下话匣子打开了,又有学生说,有翅膀的蚂蚁叫“飞蚂蚁”,飞蚂蚁出现的时候,会有大雨,河里就会涨水……这个教室里可热闹了!有孩子说,蚂蚁船家也要下雨,我借机板书了一条谚语:蚂蚁搬家晴必雨。接着,我又出示了一张蚂蚁简笔画,让学生说说它的样子。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最有趣的是,一孩子说,蚂蚁心大腰干细。我问为什么?孩子说,要是遇上一个烂馒头,即使是一只小蚂蚁也不会放过它好多倍的东西。接下来又有一孩子说,蚂蚁的两个触角是用来探路,作指挥用的……孩子们说的可好了,有的说,要是触角一顺左右摆动,就表示前面有危险,要是触角一
前一后的摆动,就表示前面有好事,招唤同伴,同心协力,要是两个触角像敲鼓一样的摆动,就表示有伤心事,肯定有同伴遇了不幸……哎呀,孩子们说的真好,我表扬了孩子们鼓励孩子们把自己心中的蚂蚁写一写,从学生的习作看,题材丰富,写的生动具体。
二 新旧衔接 我赏作者
有了学生实践操作与感悟,新课只是孩子们的另一篇同伴习作,学起来就易之又易。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这个新奇的题目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描写蟋蟀洞穴的特点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表现了作者对蟋蟀劳动成果的极高赞赏。本文作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描写具体事物。这样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很有趣味性。作者运用了极富情趣的语言,鲜活地描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建造住宅的。如:把蟋蟀的洞穴口的平地说成“平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将蟋蟀挖掘的洞穴的过程描写成像一个建筑师精心修
5.《what is Amy doing》教学反思 篇五
通过品尝以后,孩子们聪明地发现糖果含在嘴里会慢慢变小,味道是甜甜的这种感知体验。但对于跳跳糖这种创新的糖果,孩子们都不认识,充满了好奇。我先尝试了一点以引起孩子们想探究的欲望好奇怪哦,真的在嘴里跳舞孩子们瞪大眼睛:老师,怎么跳的啊?老师,痛吗?各种各样问题纷至沓来。。。于是,我就在每个小朋友嘴里放了一点点,让他们感知一下跳跳糖有别于其他糖果的不同之处。
最后,我分组让孩子们把剥下来的糖纸粘贴在我事先准备好的超级糖果上,这个环节孩子们表现得非常棒,但由于自己设想的不够细致,固体胶根本粘不到吹塑纸上,匆忙中改用双面胶,以至于场面变得很混乱(自己在课后又对超级糖果进行了补救),才让孩子们把制作的超级糖果送到了主题墙上的超级糖果屋里。@_@我是分割线@_@ 幼儿在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品尝糖果,制作糖果的过程中,好奇心、动手能力、语言表达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
一、小班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知识经验也都比较狭窄,但他们对周围世界同样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糖果对小班幼儿的吸引力、诱惑力是无穷的,对各种各样的糖有许多话题,活动中让孩子们进行大胆地探索、感知、想象。
6.教学反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篇六
一、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教学反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空间。古人云:“纸上得来总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间太少,学生活动没有余地,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
二、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教师把该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剖析,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三、在新课堂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动态中实现有效教学,师生相互交流、沟通、和理解,在这种和谐的师生交往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四、在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上,融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教师通过自身的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这个课堂不仅是知识的课堂,更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亲其师,信其道。”
7.开展“反思教学”做反思型教师 篇七
1 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我做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一般来说, 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的教师, 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或迫于外界压力, 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可是反思性教学, 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看来教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教师的教学素质与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倡导反思, 是增强教师道德感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2 反思性教学强调学会教学, 是全面发展教师教学个性的过程
会学习的观点早已为人们所接受, 而反思性教学却让许多人接受起来很勉强。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要学会教学, 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 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又要求教师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 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的教学中, 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 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 需要教师细心体会,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 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 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 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 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 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等。
5 反思性教学能增强沟通, 达到有效改进教学之目的
尝试改进是在搞清了教学的问题所在后, 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 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 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 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 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 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往往
(上接159页) 徐州市高校高年级学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 如果缺乏沟通, 即使发现问题, 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 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因此, 教师要会悉心与学生沟通。
6 反思性教学是能促进潜心研究和调整反思的自觉性
调整反思, 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 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 如果已解决, 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 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 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 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 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 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
“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 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 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 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对自如, 学生乐于参与, 教学效率提高了, 何愁教学质量不能提高。
8.对“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八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申继亮教授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的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的假设,进行积极的、持续的、周密的深入的自我调节的思考。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识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相互密切的作用過程。通过反思的实践、总结、资料查阅,使我对教学反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
1.教学反思是培养教师职业责任感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之中严谨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课堂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学生在学习活动之中的亮点,以及这个亮点是如何激发出来的。能促使教师在下一备课上课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增讲或补讲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能力,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提升教学质量。
2. 教学反思是师生共同进步的有效途径之一。学会学习早已成为人们熟悉的格言,对学会教学却比较陌生。教学反思就是要让教师学会教学,要求教师把教学的过程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既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又要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不断思考,自身获得发展,直至成为学习型创新型教师。
3.教学反思是评价自己教学活动的重要过程。构建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借助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方式自己获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围绕教师怎么教展开的。新课程理念主张教师应围绕学生怎么学而进行,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参与积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不断反省、不断更新、不断进步 。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成为一个学习型教师。
二、教学反思我们应持的态度
也许有人会问,反思已经是在努力地查漏补缺了,还有什么态度的好坏之分?其实不然,在现实中有许多老师能自觉的主动的写好教学反思,但在教师中仍然是参差不齐。有的寥寥几笔,有的东拉西扯,反思不到点。与我们写反思的初衷,相去甚远。我想,反思贵在真实,贵在及时,贵在坚持。反思的落脚点应是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完一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什么疑问、什么感悟,与老师交流讨论随即而生,千万不要把它看成一种负担。只要你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思考,一定会获益匪浅。
三、教学的反思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1.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的措施,教学思想的渗透与运用过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措施,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详细的记录下来,找出教师与学生的闪光点,作为经验积累起来。长此以往定会对你的教学大有帮助。
比如我教完《林黛玉进贾府》后,根据我上课的体会写出了这个教学反思:小说的分析理解要紧紧围绕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进行分析。解读文本就要像屠夫一样,按动物结构把它分成几个板块。看看每个板块分别有哪些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以大化小,从小处着手,不贪大求全。人离不开事,事离不开人,我将课文分成三个板块,以林黛玉为主线,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收集相关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过滤、选择信息,加以分析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情节,让学生自读文本,找出林黛玉进贾府做了哪些事,让学生在书上勾画出来,然后进行交流。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情节,而且也了解了主要人物的行踪,培养了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先理清情节,然后分析人物活动环境,再是人物形象分析。重点抓住林黛玉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通过三个方面让学生去讨论、去分析,给出一个清晰地解题思路,对人物形象做出正确的理解。
2.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即使是再成功的一堂课也难免会有瑕疵。在课堂教学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缺憾,如果不进行反思,这些缺憾或许永远隐藏在背后,或许会“重蹈覆辙”。教学中的缺憾对教师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教师要反思失败的原因,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要敢于以批判的眼光站在自己教学的对立面, 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上的教训,使我们少走弯路,超越自我。下面是我教学《现当代戏剧鉴赏》写的教学反思:也许是教学内容没有情节,也许是我的状态不佳,上课没有激情,整个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无精打采,教学效果较差。怎样才能把 一篇理论课上得有声有色呢?丰富多彩的范例是活跃课堂的关键吧?今后在教学这样的课文,定要多收集素材。
3.学生的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总会有一些其思妙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是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到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独到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今后教学的丰富资料。
总之,教学反思能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逐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教育水平,开创属于自己适合自己不断发展的新天地。
9.《what is Amy doing》教学反思 篇九
吕正民
近日通过对有效教学反思经验材料的认真学习,使我更加深入认识了我在有效教学中所做的努力,潜心静思,自己仍是格格不入,其主要表现为:
一、对课堂教学还不能达到有效。教学中还存在方式转变、角色转变的问题,大量课堂教学时间仍为教师霸占,学生学习兴奋度不高涨,自主学习参与率低,合作学习能力差,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中缺乏“七静”、“三品”、“四用”。
即自己教学中不能静下心上好每一节课,静心批改每一本作业,静心与每个学生对话,精心研究教学,静心总结工作规律,静心反思自己的言行和工作方式,做不到不断品味师生的情谊、品味工作的乐趣,品味生活的幸福,没能真心用智慧启迪灵性,用人格陶冶情操,用爱心浇灌希望,用汗水哺育学生。而平素教学中疲于对学生进行反复机械重复的课堂满灌和作业训练,仍不能真正摆脱传统教学的方法模式束缚,只相信教师自己,而不信任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机会很少,完全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使教学无法实施和彰显有效性。
三、对学生设置、批阅不能体现科学性、有效性。
1、作业设置:机械重复、形式单调、内容繁多、分量过重,无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加重了自己的批阅负担,师生没日没夜
地疲于作业完成和批阅任务上。
2、训练习题中没有真正突出目的、突出层次、突出趣味、突出发散,题型无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没有注意做到习题的梯度、数量和质量,以知识巩固练习、拓展、发展练习为宗旨,严重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3、在对学生作业批改上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问题,不能以多种形式来评批学生的作业。如:教师典型该,学生合作改,学生和老师共同改。仍坚持传统的一人独改独批的形式评批学生作业。没有让学生有针对性的主动参与,体现作业批改的主体性。
10.《what is Amy doing》教学反思 篇十
2.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11.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十一
一、一读到底无所求
诚然,语文课堂少不了朗读,以读为主来设计教学亦不乏成功的先例。“读”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培养语感,熟悉内容,体会情感,分析形象……尤其是诗词的教学和散文的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但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读”占螯头的,比如一些说明文和议论文,就无需一读到底,一读再读。而且读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有诵读、美读、品读、速读、分角色读、分组读、竞赛读等等。
读时还要注意目的与功效:速读有利于感知文本大概内容,美读有利于增强文本感染力,精读有利于品味语言,默读有利于思维训练,齐读有利于面向全体,分角色读有利于凸现人物性格,竞赛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文本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恰当地选择朗读的方式。那种不管什么文体,不顾文章语言风格,不讲语文教学目的,不顾朗读效用,一读到底的做法是需要反思的,甚至说,是应该抛弃的。
二、品味语言表象秀
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课。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或者上成音乐舞蹈课,或者上成综合实践课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这种“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荒谬行为在反思中得到了纠正。语文课堂应该有语文味儿,而体现语文味儿的关键之一就是品味语言,于是语文课上品声一片。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将品味语言理解为对修辞的判断。在一次“教学能手”的比赛中,不少老师对《揣摩幸福》中的语句“有的人把雪中送炭嘘寒问暖当作幸福,这种幸福是常青的;有的人把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当作幸福,这种幸福是清纯的;有的人把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当作幸福,这种幸福是畸形的;有的人把朝三暮四、寻花问柳当作幸福,这种幸福是丑陋的……”停留在比喻排比句的判断上,句子的情味根本没品出来。幸福观的多样化,作者对正确幸福观的倾向没有品出来。
其实品味语言,不仅仅是要品语言的隽永之美,还可以品出情感的丰富之美,人物的形象之美。
一位教師在讲《羚羊木雕》时,抓住文末“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一句话进行品味,将“我”的无奈、屈从、后悔、不满、疑惑等丰富情感淋漓尽致地品味出来了。父母的重财轻义,奶奶的明理无奈,“我”的重义轻财但软弱求全,在对这句的品味中逐渐凸现出来。
洪镇涛先生在教《荷花淀》时,抓住水生嫂的一句话来品味,达到了分析人物形象的目的。“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通过品味,发现作者塑造了一个支持丈夫革命、善解人意而又面临困难的善良农家妇女形象。若将其中的冒号改为逗号,“水生嫂”就成了一个表面支持丈夫革命,实际上刁蛮难缠的不觉悟者形象。
三、轻视思维让人愁
新课标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为教育终极目标的理念,如果说,品味语言是语文课区别于其它课的重要标志,那么,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发展起来;所以,谁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要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想单独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如果学生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认识不深刻,联想不丰富,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得到终身发展。
在语文教学之中,存在着重积累轻思维的现象,课堂上读得多,说得多,背得多;思得少,辨得少,争得少。语文课堂上的思维训练存在着随意性和断续性,片面性与盲目性。
思维训练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周密性、创造性。可以通过情境设置、质疑问难、比较求异、驰骋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鄂教版教材《长河落日扁》中,“咦!刚升起的太阳竟是略有一点扁的。”一句中,“咦”后为什么用叹号不用问号呢?原来,用叹号更能表现出作者的惊异之情,与文章的观点“司空见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相吻合。小小标点学问大。
有时候,一个词语里面也藏有玄机。在武昌区名师工作室的一次阅读研讨课中,笔者将《归来吧,从容》里“草原逶迤的裙裾从车后窗渐淡渐远”一句中,“逶迤的裙裾”进行了挖掘,认为“裙裾”一词极具画面美,让学生展开联想。草原的广阔,草原的美丽,草原的魅力,在学生的想象中,宛如一位衣袂飘飘、婷婷玉立的少女,那份美感永驻心中。此时学生联想越丰富,想得越美,心中的缺憾就越大,作者对从容的渴望也就体现得愈加急切,文章的中心就更加突出了。
当然,比较求异也是培养思维的重要手段。《故乡》一课中,通过对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语言的比较可以发现,中年闰土话语少,讲话断断续续,充满等级观念,木讷、呆滞的原因让人深思: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地生活着;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真切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感情。课堂上,只要抓住了思维点,就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
总之,语言品位和思维训练是语文课的重点,犹如鸟的两翼,扑棱任何一边的翅膀,鸟都无法正常飞翔。
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在新理念的武装下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任重道远,理应不待扬鞭自奋蹄,努力探索出佳绩。
12.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高 篇十二
一、引导学生主动性质疑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 不少教师都认为质疑应该是教师理所当然的责任, 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听课情况随时提出问题, 在作业批改或者作业评讲中指出问题.作为一线教师, 我听过不少老师的课, 我并不否认教师有提问的权利, 但如果认真地反思一下, 教师为什么要死死抓住质疑不放?为什么不能把部分质疑权交给学生?我认为, 一个教师, 如果能够成功地引导学生主动性质疑, 让学生在质疑中交流探究, 无论怎么说, 都比教师单独提问更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吧.我国古代学者陆九渊曾经讲过这样的话:“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程颐也说:“学者须要会疑.”这里的“为学”和“学者”指的应当是学生.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 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可见, 主动性质疑对学生来说有多么重要.新课程理念也告诉我们, 教师必须改变学生陈旧的学习方式, 要将学生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发现式学习.我想, 主动性质疑应该是发现式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数学教学中, 引导学生主动性质疑, 让学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中去探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作业评讲, 我不会去直接指出问题, 常会这样说, 同学们的作业质量之好很让老师高兴, 但我估计你们还有部分问题没能解决, 请提出来让大家讨论.这种说法既小结了作业完成情况, 又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习《一次函数》, 我运用了课件引导学生初识一次函数.屏幕上, 近处的绿洲和远处的雪山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随着海拔的升高, 气温逐渐下降.气温的值y与海拔的改变量x之间就具有了一次函数的关系.其实, 生活中像这样类似一次函数的事例不胜枚举.有了这样的引导, 我让学生再去自学新授内容、主动找出困惑.我觉得,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 必须牢记赞可夫的一句话:“只要学生能提问题, 这就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单纯地听教师讲课不能充分发动学生的精神力量.”
二、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 作为教师, 应该尊重这种自尊.曾经有这样的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一次, 我在跟学生一起讨论二次函数时, 有个张姓学生回答问题牛头不对马嘴, 我狠狠地批评了他, 责备他上课没有好好听讲.我发现, 这堂课的剩余时间他就一直伏在桌上, 再也没打起精神来, 以后的几天上课也都是这样.这让我很震惊, 反思对他回答问题的处理经过, 才发现我确有不妥的地方:我没有尊重他的“独特见解”, 尽管这种见解错误;我只顾自己一泻千里的畅快批评, 没有考虑批评给他带来的个人感受.反思, 改变了我的教学行为.从此, 凡是有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 哪怕是颠三倒四的错误, 我都不会用责怪的语调语言.我会耐心让他说完, 然后请大家讨论, 通过讨论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最后, 我还会让大家感谢这位说错的学生, 因为是他的错才引出了小小的探究, 使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做, 既有对说错学生个人的尊重, 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一举两得.
三、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现代教学论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比传统教学活跃多了, 不少教师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让学生交流探讨, 但是应该看到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主要表现有两点:一生生互动往往是优生互动、差生不动或少动.我在讲《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采用的是交流互动法, 课堂讨论热烈, 学生回答正确, 但是当堂测试我发现居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有不少错误.原来讨论时差生基本不参与, 充其量算是一名听众.知识没搞懂, 测试当然出错.我在反思笔记中这样写:“生生互动只有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思维, 踊跃发言, 才能保证学习的有效质量.”二师生互动, 教师不能作旁观者, 也应参与其中.这样做, 才能真正转换教师的角色地位, 才能从过去的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 气氛和谐, 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 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 还有什么问题有待解决.
13.教学工作反思_化学教学反思 篇十三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学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即让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2.教学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
新课标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要求教师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与更新,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例通过五个活动的设计:趣味实验(水果电池)的制作、探究实验与难点突破(氢氧燃料电池的制作、不同介质下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对比)、成果汇报及巩固提升(不同电池的正负极判断)、走向生活(环保意识)、板书小结(强调重点),使学生运用实验、观察等手段,结合原电池相关理论,利用比较、分类思想,同化和探究新知识,提高迁移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
14.《what is Amy doing》教学反思 篇十四
《分数除法
(一)》这一课的教学是在我们全体数学组的共同努力下,集体备课而成的教案,并由我上课,重点是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理解并掌握除以一个整数的计算方法。
在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考虑体现以下这样几个方面:
1、紧密联系生活。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西游记》故事引出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探索分数除以一个数的计算方法的重要性,使学生产生兴趣,有好奇心去探索。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堂课在设计时,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运用知识迁移,学法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等探索过程,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另外,在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3、着重体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重点是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理解并掌握除以一个整数的计算方法。本课安排了几个环节。
一、故事引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
二、涂一涂,想一想,得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观察算式,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四、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当然本次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现分析如下:
1、课前我没有深入考察上课教室的触摸屏,导致了上课的的突发事故,给我措手不及,以后应该考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体会熟悉学生的必要性,让自己尽快融入课堂中,感受学生,面对陌生的学生,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从容应对。
3、以后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给予合适的评价。
15.《what is Amy doing》教学反思 篇十五
这两位中外学者的话实际上说明的是同一个道理:一名教师要想促进自身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刚出台的新课程标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见,如果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这样的教师是肯定不能胜任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及自身的专业成长的帮助
1.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新课标》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部分中学开展了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2.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地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二、什么是反思,如何进行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可以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1.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
也许有人说,你还没有进行教学活动,怎么进行反思呢?其实不然,大家都知道我们上课前要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但任何人都不能保证一次就能完美无缺地备好所有的环节,肯定会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疏漏之处。而我们只要没有走进课堂,就都可以通过反思来完善、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
2.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这一点我想几乎每一个教师都是经常会这样做的,只是自己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而已。比如我们在讲解一道初中物理电学题目,开始时按照自己的思路分析下来,却发现有一半甚至更多的学生反应茫然,这时我们会立即改换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慢慢由已知向未知探究,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实际上就是在教学中反思的具体体现。如果能在教学中运用好反思,就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改进自己的教学,以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在教学后进行反思
教学后反思就是在教学行动结束后的自我反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如果能长期坚持的话,自己的教学水平、理论水平一定能得到快速提升。实际上不少学校都提倡或是要求教师写教后感,就是要培养教师进行教学后反思。但可惜的是有些教师把写教后感当成了一种任务,敷衍了事。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把写教后感转化为内在要求,持之以恒,恐怕想不成为名师都难。
三、教学反思有多种形式
1. 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 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16.教学反思与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篇十六
【摘 要】反思性教学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激活了教学领域,给教学注入了活力。生物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对进一步深化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后记
“思之不缜,行而失当”。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反求诸已,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现代社会反思已成为人的自觉行为,而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也不断尝试应用反思,发现它可以消去弊端,受到教益,“借石攻玉”。
一、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特指教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质疑,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构建。教师通过反思,不断研究、改进、优化教学行为的自我完善过程,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会成为名师。”由此足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荷兰学者柯斯根在研究中提出教师在反思中发展的机制。他认为,教育过程中理想的教师,对自己教学反思包括五个阶段:第一,行动;第二,对行动的反思;第三,意识到关键所在;第四,创造其他行动方法;第五,尝试,其本身又是一种新的行动。心理学家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关于老师成长的公式,就体现了反思能力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二、反思能力的培养只能落实在教学实践中
总的要求就是要从“对已发生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向“对将要发生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过渡。即:首先要重
视教学设计之前的反思,然后才是教学完成后的反思。
(1)教学前的反思
首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教师在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课时教学前,均应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达成的目标方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反思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反思,主要在于备课阶段,这时教师要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看能否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在备课时,教师要对现成的教案和已有的经验进行反思,反思他人在教这一节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同时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将教学设计建立在对现成的教参,已有经验反思的基础上,写出来的教学设计才具有针对性。
(2)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它包括对教学情景、过程、态度、内容、方法的及时反思并有效调控;对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参与教学的情况、师生互动程度的反思;对课堂中教与学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等。
(3)教学后的反思
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通过总结评价,寻找差距,产生新的理解力,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以指导以后的教学活动。写教后记是教学后反思的主要形式,教后记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写成文章,或插写在教案、课本的边角。对于不同教学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写,可从反思教师的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状态对教学实践影响的角度去写,从中寻找教学规律。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写好教后记首先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教后记的内容很多,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记成功做法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导语,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等)记录下来,有时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但它对今后的教学将提供最直接的参考,如讲“遗传”时,我以一个问题开头:一对夫妇,男的是白化病,女的正常,假如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孩子是什么样的?每当此时,学生的思维就异常活跃,七嘴八舌的开始争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个开头被我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深受学生的欢迎。
②记失败之处
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例如,在讲多对等基因的杂合子连续自交两次,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有多少种时,我按常规思路先画遗传图解,再统计后代各种类型的分类,这样做十分复杂,而且极易出错。我将这一教训写入教后记中,并交换思路,打破常规,换角度思考,提出改进方案,引进数学归纳法,不难得出结论:后代中基因型有3n种,表现有2n种(其中n为等位基因对数),这样使问题迎刃而解。
③记教学机智
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供以后参考。课堂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若教师总是简单地予以否定,则难以令学生信服,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如果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诱导学生自己导出错误结论,学生就会迷途知返。如:讲有丝分裂时,间期染色体复制,分裂后染色体怎样变化?学生回答:“加倍”,当时我灵机一动,将计就计,接着学生问: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如果染色体加倍,则一个细胞中有染色体46对92条,依次类推,那人的一个细胞有多大才能放得下如此多的染色体,显然这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三、教学后的反思应注意什么
(1) 要注意倾听,加强同事间的横向交流
同事之间围绕某一教学问题,展开讨论,进行横向交流。这是自我反思,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与同事进行经常性、实质性的磋商,坦然暴露问题,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一个真正的反思集体,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探索解决问题之道。如果能主动与同事就某一问题展开交流,收获会更大。
(2)要及时将反思的内容和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每个单元,每课书或每节课之后,要结合典型课例,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及时将教学反思的内容与认识具体化,将钻研之得,施教之法,驾驭之智,失败之处等形成文字。
一学期或一学年之后,要及时对平时的“教学反思”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将日常零碎的教学反思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教学经验和思想理论。这是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它反过来又会指导自己日后更好地进行工作。
四、注重理论与实践想结合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反思过程,并善于运用反思结果指导、改进自身的教学实践,使专业能力获得长足发展,是教师能坚持反思能力培养的动力及目标。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较快,不断吸收新营养,拓展新视野,是能否对自我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的理论基础,有了不断更新,充实的头脑,都会产生反思的动机和要求。
总之,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反思能力的培养占有重要地位。勤于反思,能有意识地自我调试,不断优化和改良教学行为,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必经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物教学》(2002年第2期、2003年第10期 2005年第5期).
17.《what is Amy doing》教学反思 篇十七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把教学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是我设计这堂课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的特点如下:
一、教学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学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让了解我国几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方式关注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从复习引入开始,我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不管是万以内数读法的回顾还是知识迁移到亿以内数读法的探索及总结,都是由学生之间思维不断碰撞和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得到的,老师在其中只做了一个穿线引针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重视评价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已经成为课堂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剂。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及时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对学生还说这是一个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标志;孩子们正是因为认真倾听了同学的发言,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作出正确地评价。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不足之处:
(一)教学效率有待提高。本节课内容相对来说不是很复杂,在小结读法后的课堂练习中,让学生再次回归生活体验大数的意义并和同桌互相分享,本来还有集体反馈这一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就删去了。教学下来发现,一节课的容量过于单薄,但是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说明课堂中教学节奏过于缓慢,比如教学语言、学生发言等等方面。
(二)进一步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时常对于新授环节的设计和处理都有困惑、纠结的时候。比如,在读大数时,究竟是先以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选择用自己的方法读数,还是直接老师给与一种简便的分级读数方法;包括数位顺序表对读数是否有辅助作用等等,在课前和课中都给我带来了困惑。说明我对教材的编写意图还理解的不够。这也是作为一个新老师,经验和历练不足的一个显影。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除完成教科书中体现出来的教学目标外,特别重视对学生大数数感的培养,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目标的落实,在完成三维目标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还在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力争恰到好处地运用。
确定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以往教学重点是传授数位、计数单位、十进制的概念,知道有更大的数,记住数的读法,能根据读法读更大的数等,即重视系统知识的教学,忽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感受更大的数。所以,学生虽然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记住了抽象的概念,但对更大的数没有感受,在生活中不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如在生活中遇到事物的数量很多时,却不能感受或估计出数量的多少,对大数的知识来源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体会不深。因此本课教学重视数感的建立,分层次分阶段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从几
十、几百、几千到几万、几亿,逐步帮助学生感受数的大小,抓住“万”这个大数的基本单位,多次建立数感。本节出现的数据来源于生活,是真实、有用、有趣的,学生在了解这些信息和传播这些信息过程中,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学设计意图,特别是学生对枯燥的大数的认识,学习得生动,参与意识强,较好地在小学阶段掌握了“十进制”这一重要的计数方式,落实了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需要学习比万更大的数,引出新的课题。学习只有万级的数,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后面加读一个“万”字,再学习含有两级的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并突出哪些0该读,哪些0不该读这一读数中的难点。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读数规则。
本节课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内逐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另外大数的信息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学得情趣盎然,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五是传统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结合,恰当使用,不可替代,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总之,通过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的深入挖掘,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几点需要商榷和调整。一是课时紧张,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多,哪一个都不可偏废,课堂容量太大,一些学生有不消化的现象。二是对大数表象的建立,以人的数量为素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实用价值,能否再多着笔墨,重点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大数的改写和省略》教学反思
大数的认识看似简单的内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其实不少。有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大数的大小比较和大数的改写等。学生在学习数位、数级,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大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时还是掌握得比较好的,但在接触到改写和省略这部分内容时,就出现了不少障碍。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改写和省略,难点是亿以内数的省略。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数的改写方法和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学完改写后,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但一学完省略,我就发现孩子们的改写也不会了,主要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该用“≈”。因此,我又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将两个知识放到一块进行对比教学,和学生一起研究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我让学生自主讨论、相互交流,结合作业中的错误引导学生发表各自的想法,寻求好的方法,从而发现:
一、1、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
2、改写使用等于号,省略使用约等号。此外,题型也有区别,改写题型有“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而省略的题型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应根据不同要求,写出正确结果。
二、要保证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必须做到“一找”、“二看”、“三用”。“一找”,找到“万”位。“二看”,看省略部份的最高位上是几。“三用”,采用 “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当学生有所感悟以后,出示了一些对比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理解,从反馈看,较第一次课的效果有所提高。
这也让我深深感悟:新知学习后,对重点知识的巧妙小结是非常关键的。课堂上的启发、引导要到位,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疏通思维的障碍;要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东西因势利导,突破学生思维上的盲点;课堂上要摆正师生的关系,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合作、引导的作用,尽量让学生以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昨天,我教学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备课时把握了知识的前后联系,考虑到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此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我想只要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加上恰当的利用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具体在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重温旧知,学习迁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例题,我在一上课就设置了两道题:45×12,145×2(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并强调先估后算的习惯。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把新旧知识作对比,找出新旧知识的差异与联系,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数学课堂创设思考、交流空间。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竖式运算,有了课前的“温故”和我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并且让学生试说出算理,我适时板书。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注重展示学生出现的错例,加深新知识印象。在课堂练习中,尽量寻找学生出现的错例,并及时展示,由学生自己评讲、纠正,老师加以点评。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清晰算理.尤其在教学时,我觉得竖式的书写很重要,在课上就重点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我在教学板书时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效果却并不明显,所以错误还是很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追究根底我觉得:
首先,在教学中虽然强调了“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但是学生的计算结果却错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有对错现象。所以在课后我马上做了补救,让学生领会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数的每一位表示多少个十,因此要与十位上的数对齐。
【《what is Amy doing》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1-02
关于物理分组教学的反思物理教学反思10-08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教师反思)10-08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07-26
重温《教学机智》教学反思10-08
习作教学的教学反思11-09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08-21
高二地理教学教学反思06-20
如何写教学反思、教学后记07-11
教学随笔:《黄山奇石》教学反思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