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幼儿性格的影响(精选8篇)
1.家庭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篇一
人的性格决定人的命运。
近些年来许多人认识到培养性格健全的孩子非常重要,然而要培养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要有一个相应的环境。
幼儿性格发展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个长期的过程,必然受到社会生活环境各个方面的影响,家庭,同伴,教师的行为,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都会影响幼儿性格的形成,而家庭常常会被认为是幼儿发展中社会化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因素.瑞典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儿童的心理性格发展是在抚育者的不断强化中形成并巩固起来的。家庭教养方式在这一强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包姆玲德(Baumrind,1967)经过对幼儿为时4周的行为观察,确定了教养方式与幼儿的行为相关,包姆玲德确定了行为模式极不相同的三类儿童:积极―友好型、冲突―急躁型、冲动―攻击型。发现了不同幼儿性格与其家庭的教养行为类型是相关的.
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取决于抚育者对待幼儿的行为方式.
笔者从事幼教工作多年,也认为幼儿的性格与家庭教养存在一定的关联,积极地、安全的家庭教养会形成幼儿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性格。而消极地、不稳定的家庭教养则会形成幼儿自卑消极、内向孤僻的性格。现根据幼儿父母是否亲自承担教养责任,将教养方式分为父母亲自教养方式和非父母亲自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进行比较分析。
一、父母亲自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家庭和睦美满对幼儿形成健全的性格有种特殊的作用,幼儿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他会感到一种安宁,更有利于健康性格的成长,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父母会离异,这样就会形成单亲家庭,我们据父母是否离异而将家庭分为健全型家庭和残缺型家庭。
2.家庭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篇二
性格是什么?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对人的成长是很大影响的, 一个人有什么用处, 能接受什么托付, 承担什么责任, 做什么事情, 百分百的都由他的性格决定。由此可见性格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好性格要从小培养。今天我就浅谈一下音乐对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 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形态, 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 其音响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音乐的节奏, 间接地影响到血液循环、呼吸甚至内分泌, 和人的心理更有着密切关系。让幼儿体验快乐, 应该是音乐带给幼儿的第一份珍贵礼物, 也为以后孩子的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
好的音乐对人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 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幼儿。我们知道, 孕妇在怀孕期间经常会选择音乐作为婴儿的胎教, 旋律优美的音乐不仅有效的缓解了孕妇在孕期的情绪, 同时在安胎育胎上有很好的效果;在婴幼儿呱呱到地的那刻起直到幼儿有了意识后, 这期间所受到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性格由先天生成和后天的环境所决定的, 王光祈曾说过:音乐中含有“美感”能使人态度娴雅, 深思清爽, 去野入文, 怡然自得, 以领略有生之乐。就如好的音乐对性格的培养起到杠杆的作用
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 从这首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决心, 感受到中国人民不怕牺牲的勇气, 深刻了解到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
所以每当我们在看到中国运动员站在冠军领奖台上, 听见国歌响起的时候总会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并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由此可以看出, 国歌对于幼儿培养爱国情怀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这正是音乐对于幼儿的其中一种影响。国歌让我们更加爱国, 也塑造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不怕牺牲、忍辱负重的性格。
在我家附近就有一所幼儿园, 大一的暑假作为志愿者的我去幼儿园给父母无法照顾的孩子们上了为期两周的音乐课, 虽然时间很短, 但是却让我受益匪浅。在孩子们的世界里, 音乐就像是他们的另一个玩具或者说是朋友, 每当我教他们唱歌或者放点音乐让他们做游戏时, 孩子们都融入在音乐中, 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心灵的另一个世界, 有些原本沉默寡言的孩子一下子变得开朗了许多, 他们和我一起唱《爸爸妈妈听我说》, 看他们那么用心的在学, 我仿佛感觉他们能听懂歌词, 理解其中的道理, 明白爸爸妈妈对他们的心。这更使我发现音乐也许会对孩子们的性格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 过气的音乐家马修来到一所管教所任代课老师, 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性格古怪、脾气暴躁, 偶然一次马修老师发现孩子们爱编一些歌唱, 他决定成立一个合唱团, 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世界, 感化他们, 让他们能够真真正正的做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人。通过马修老师的不断努力, 孩子们的歌声不仅得到外界的关注, 同时也在他们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对他们调皮古怪的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音乐使他们变得安静, 认真的学习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我想,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音乐是每一个人的小宇宙, 伴我们成长, 教会我们用心去感受周围存在的每一个事物, 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吸取其中的正面能量, 从而直接或间接的促进自身良好性格的建立和发展。
3.家庭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 家庭环境 幼儿性格 影响 对策
一、引言
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遗传因素,另一个是后天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为幼儿性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并不能决定幼儿性格的最终发展。在后天环境因素中,家庭环境对幼儿性格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幼儿出生以来的第一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幼儿的第一启蒙教师。进入新世纪之后,幼儿的健康发展更是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研究家庭环境对幼儿性格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现实必要。
二、家庭环境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所限,不少父母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幼儿性格的重要性,给幼儿的一生带来无法磨灭的消极影响。
1.专制型。一些家长对幼儿采取一手包办的做法。虽然幼儿年纪尚小,动手能力不强,但是仍旧具备一些自主能力,他们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想要父母给予自己一定的自由。但是由于父母的一手包办,他们只能无条件服从。至于行为标准的对与错,也均由父母独裁决断,孩子不能问清缘由,只能无条件遵守。从这种家庭环境中走出的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都较差,比较容易形成依赖、幼稚和神经质的性格。
2.溺爱型。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父母都将其视为珍宝。他们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缺乏应有的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接受或者视而不见的态度,对他们的爱失去了分寸和理性。在家长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极易形成自私、任性、霸道、蛮不讲理的性格,不能与其他同龄人友好相处。
3.严厉型。一些父母过高估计自己孩子的能力,他们将自己年轻时没能实现的梦想全部押注在孩子身上,只准孩子沿着自己设置的轨道发展。殊不知,孩子有自己的生长规律,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严厉型父母为孩子设置了无数框框架架,不准孩子这样,不准孩子那样。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因此从这种家庭环境中走出的孩子容易形成冲动、冷漠、孤僻的性格缺陷。
三、优化家庭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营造良好的物质生活空间。现在不少家长虽然将孩子生活的空间布置得很漂亮、很干净,但是生怕孩子弄乱了、弄脏了、弄坏了,所以一直不让孩子动这个,不让孩子动那个,这样就会导致物质生活空间失去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幼儿天性好奇好动,他们在看、摸、弄物体的过程中,可以对事物获得更清晰、更具体的感性认识。只要孩子知道玩后要物归原处,家长就应该充分发挥物质环境的教育作用,为孩子提供认识事物的机会,甚至应该与孩子一起探索物质空间的效用。
2.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他们是一颗幼苗,需要父母用心灌溉。首先,父母要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在当今时代,“听话”不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要的首先是具备独立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方能面对时代的挑战。因此,父母不能再擅自干涉孩子的个人生活,不要事事都为他们做决定,而是要让孩子独立思考,分析利弊。其次,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实践锻炼,让孩子用脑想、动手做,提高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积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宝贝,是上天赐予自己的礼物。不管孩子的生活表现、学习表现如何,父母都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轨迹,对他们的行为偏差不要妄加指责。其次,父母要不失时机地赞赏孩子。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努力发现他们其他的闪光点,让孩子肯定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接纳。要多挖掘孩子的潜能,促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再次,父母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一起长大。不管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父母都要多陪陪孩子,与孩子一起长大,与他们多一些互动,使他们在人生成长道路上少走弯路、多长经验,以更从容的姿态茁壮成长。
4.提倡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一般都是以平等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他们是孩子最信任的大朋友,最值得依靠的长者。这样的父母将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个体,而不是看成自己生活的依附体,他们愿意耐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和内心想法,鼓励孩子勇敢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当孩子做决定时,他们从旁引导,而不是妄加干涉,以此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实践证明,民主型教养方式是一种理想型教养方式,值得在广大家庭中加以推广。
四、结语
父母与孩子,三者齐全,才能称为一个家。我们必须承认,孩子一切美好、善良的品质都是在家庭慢慢萌芽的。家庭这块“土壤”是肥硕还是贫瘠,取决于家长灌溉和培育。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家长一定要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自觉摒弃专制、溺爱、严厉的作风,实施民主型教养方式,还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促进幼儿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佟少卜,齐阿娜尔.谈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及幼儿成长[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12(3):52.
[2]徐韦,朱云霞,陈灵.家庭环境与儿童气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6):414.
[3]郑名,辛宏伟.兰州4-6岁幼儿行为问题与家庭心理环境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6):451-453.
[4]黄永芳,喻维.幼儿健康人格培养策略之我见[J].教育论坛,2005,(8):38.
[5]高志敏.谈幼儿和谐人格的培养构建[J].邯郸学院学报,2006,12(4):88-90.
[6]李升勇.浅谈儿童的人格塑造[J].山东教育科研,2002(2):63.
[7]胡丹芝.略谈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50(1):125.
4.家庭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篇四
小宝宝诞生了,年轻人看了一大堆育儿须知,发现专家都推荐趴着睡,宝宝的头型才会漂亮。老人家则生气地说,宝宝该躺着睡,因为中国人都是这样躺着睡,还不是照样出了周润发、巩俐这样的国际巨星。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吵得差点没打起来,小宝宝还是照睡,香得很呢。
趴着睡和躺着睡对宝宝智力真的有影响吗?最新研究显示,一个人聪明不聪明,看看小时候的睡姿就知道了。根据《小儿科医学》期刊报告,研究人员对350个健康宝宝进行睡姿研究,发现趴着睡的宝宝智力发育较快,但是躺着睡的宝宝也能够慢慢赶上趴着睡的宝宝。但是趴着睡比较容易突然窒息,躺着睡则安全无虞。
那么,到底要让宝宝怎么睡,才会聪明健康又不会突然窒息呢?研究人员建议,晚上睡觉时,最好让宝宝们躺着睡。白天午睡或有大人照顾时,再把睡姿调整成趴着睡的状态。宝宝的睡觉房间最好保持适当温度、湿度和光线,宝宝才会睡得香又甜。
5.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篇五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
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究竟有什么影响,我在全园范围内作了一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结合使用观察法和谈话法,结果显示:
1、在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
63%的幼儿能坚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67%的幼儿能保证每天刷牙一次,26%的幼儿能做到早晚刷牙两次。结果显示:在幼儿卫生习惯较好的家庭中,家长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占98.5%,只1.5%的家长表示会在幼儿不注意的情况下偶尔偷次“懒”;而卫生习惯较差的幼儿,其家长在生活卫生方面的表现成了幼儿养成不良习惯的活教材。另外,家长在医疗卫生部门工作的幼儿,都有很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以上结果充分说明了,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随心所欲的教育,结果只能使幼儿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2、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
统计分析显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与幼儿家庭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从本次调查结果看,需要家长帮助脱衣服的幼儿占被调查总数的16%;吃饭需要家长来喂的占被调查总数的15%;玩过的玩具需要家长来收拾的占被调查总数的23%。把这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幼儿与其家庭结构互相对照发现,他们当中有85%是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
三代同堂家庭中,爷爷、奶奶等祖辈家长视幼儿为掌上明珠,事事不舍得放手让幼儿做,幼儿既得不到学习和锻炼,又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所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3、在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学习习惯的好坏与家长的学历有很大的关系。家长的学历越高,知识就越丰富,越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对幼儿的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得心应手。那些学历较低的家长,知识的贫乏,使他们认识不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以后成长发展的重要性,更不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4、在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方面。
我重点调查了对待家中老人的态度。36%的家长能做到注意自己在家中尊敬老人,为孩子树立榜样,10%的家长虽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但也注意教育幼儿要尊敬老人。这说明占被调查总数96%的幼儿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尊老教育,这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尊敬老人方面的表现也是比较好的。另外4%的家长没有想过教育幼儿尊敬老人这个问题,自己在家中的表现也比较随便,结果发现这些家庭中的幼儿在尊老方面表现较差。
6.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篇六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如何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这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某
一方面做得不好就有可能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留卜永久的阴影、我认为,家长可以从以卜几个方面着手呵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养得没病没灾,教会孩子学习,那么父母的责任就尽到了,但这却是极其错误的思想。只有在心理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有所作为、在这一点上,家长必须树立以卜观念:一是心理健康等同于身体健康,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优于身体健康的发展,它与身体健康一起构成了幼儿健康成长的两翼;二是心理健康问题其实离幼儿并不遥远,它实实在在就在我们身边,它可能就在你自己孩子身上,也有可能在其他孩子身上,可能在一个孩子身上,也可能在一群孩子身上、二、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决定条件,许多幼儿的病态心理和不良行为是由于生活环境不良或太单调乏味所致、“孟母三迁”的典故即说明了社会生活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大影响。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又缺乏判断力,难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环境。而宽松、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其中充满了爱,形成了和谐、温馨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则能得到充分发挥。
家长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
处,特别是夫妻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至关重要、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即使父母之间发生矛盾,双方也应该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而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大吵大闹,拳脚相加,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其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观察幼儿的需要,用一颗孩子般的心去进行亲子间的交往。父母既是幼儿的养育者,又是幼儿的朋友,应与幼儿做到情感上的交融,使幼儿乐于亲近,并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名 成员,受到了家人的爱和重视。这种宽松、和睦的家庭氛围能使幼儿生动活泼、充分发展。
三、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幼儿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教育幼儿要尊重父母的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幼儿,应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在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平和、亲切,不应粗暴地训斥幼儿,即使在幼儿做错了事的时候,也要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以维护幼儿的自尊心。家长还可以让幼儿平等地参与家庭事务及活动,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对幼儿的正确思想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
四、注重家园合作,协同育人
对幼儿而言,进入幼儿园是其由家庭走向集体、走向社会的开始。由于环境的变化,幼儿会出现哭闹、焦虑、害怕、不肯入园等现象,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有可能造成其心理障碍。家长应和幼儿园教师相互沟通,使教师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以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逐渐熟悉,乐于接受新环境。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又有利于幼儿园和家长双方及早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防 患于未然、。
五、家长必须掌握教育幼儿的知识
7.论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篇七
1 家庭教育中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因素
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教育、抚养儿童的方式, 它不仅是父母行为的概括, 更是一种行为稳定的过程。 (1) 幼儿的认知能力处在一种构建阶段, 对于外在世界的感知很多都受到父母的影响, 父母的言行、举动、眼神, 甚至精神意识都会影响幼儿个性发展, 因此, 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极为重要。在整个家庭教育中, 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因素很多, 比如家庭环境、父母受教育的程度、父母的性格特点等等。
1.1 家庭环境
幼儿生长的环境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整个家庭的经济水平、住房条件、日常生活氛围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性格发展。通常情况下, 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 有更多的资金可以投注在幼儿的后天教育之上, 因此, 幼儿就会有较多的机会与外界接触, 其日常的交际能力、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要优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幼儿。同时, 居住环境可以为幼儿营造不同的成长氛围。幼儿的性格构成中通过审美视觉感知外在的美与丑, 从审美角度来看, 一个整洁的居住环境就会为幼儿构建一种愉悦的心境, 进而为形成健全的品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
父母作为幼儿接触世界的第一任教师, 在言传身教上对幼儿的性格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 文化教育的氛围直接熏陶着幼儿的性格。父母职业的性质同样又会对幼儿的言行举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知识分子的父母一般会比较客观地看待幼儿的性格、能力, 会尝试着去发现幼儿的潜在能力。这些父母比较明智, 很重视父母榜样的作用, 能尊重幼儿的想法;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父母, 他们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不科学, 忽视了幼儿的情感体验, 忽视了父母言传身教的作用, 抑制了幼儿的兴趣的发展, 导致幼儿不良性格的形成。
父母职业的性质对幼儿的言行举止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职业为干部或教师的一些父母亲, 根据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经历, 再加之对能力以及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使得父母对子女有较高的期望, 进而给子女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不过有的干部或教师父母也能够使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引导幼儿塑造正确的思想性格。
1.3 父母的性格特点
父母的性格特点不同, 在教育幼儿的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幼儿性格特点的塑造也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有的家长性格比较暴躁, 在实施教育的时候, 言辞可能过于激烈, 他们从主观考虑, 帮助幼儿思考, 强迫幼儿服从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让幼儿遵照自己的意志和认识活动, 通常这种家庭不会考虑幼儿自我发展与心理状态。 (2) 这种家庭的幼儿性格自卑、孤独、懦弱、顺从、意志薄弱。而性格较为温和的父母, 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 往往采取“民主”化的教育方式, 善于倾听幼儿的心声, 父母会给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 在平等对待、自由沟通中, 鼓励幼儿上进, 让幼儿拥有独立的想法;在幼儿兴趣发展中, 父母根据实际情况和生活认识, 对幼儿进行正确指导和建议, 对于缺点错误, 通过指正批评, 不断增强幼儿自身认知水平。父母遇到事情也会主动找幼儿商量, 而不是采取打骂的形式, 有时父母错了, 也会给幼儿道歉。从大量生活实践来看, 在这种宽松、民主、温暖的家庭中成长的幼儿, 能让幼儿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学习中拥有良好的主动性。
2 家庭教育在幼儿个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家庭对幼儿的个性培养存在很多误区,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缺乏正确的儿童观。很多家长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情况, 教育方法不科学, 认为幼儿是成人的附属品, 在主观意识中为幼儿做决定, 进而造成揠苗助长的现象。 (3) 在这种家庭中, 幼儿时常处于压抑、被动的状态, 进而在性格发展中表现为缺乏自信、孤独、懦弱、顺从或者冷漠暴力等。在学习中, 这种幼儿学习成绩普遍偏差, 缺乏学习主动性。第二、缺乏平衡的教育目标。家长过高的文化、心理期望, 使其在智力开发和早期教育中, 忽略了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没有考虑到幼儿的情感体验, 进而在入学后出现逃学、厌学的现象, 窒息了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力。由于不重视独立性的培养, 致使幼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第三、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一些父母工作繁忙, 应酬交际多, 业余时间少, 由于一心只在工作, 所以缺乏足够的时间和幼儿进行交流, 忽视了幼儿的内心需求。这种家庭的幼儿还会出现另一种现象, 隔辈教养的情况比较多, 祖辈过分溺爱, 让幼儿从小养成不能吃苦、攻击性强、经不起挫折、冷漠冲动等性格特点。在学习中, 表现为性格孤僻、为人冷漠, 成绩普遍不理想, 一旦交往遭到挫折, 就很可能出现侵犯或者犯罪行为。
这些家庭教育在幼儿的个性培养的误区, 使得很多家长一味追求对幼儿的培养进度, 而忽略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自身兴趣的拓展, 导致幼儿健全性格的形成出现了阻碍。
3 家庭教育中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方法
3.1 以身作则, 正确管束
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 如果不知道怎样关爱自己, 就很难正确关爱他人。关爱自己不仅能维持身体健康, 还能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与心情。尤其是新形势下父母会遇见各种压力, 扮演各种角色、承担各种责任, 很多父母在努力工作的同时, 大多忘记关爱子女成长。在尽量满足幼儿生活需求的过程中, 对幼儿抱有更大的期望, 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对家人乃至幼儿的抱怨。在家长与子女的交往中, 如果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刻意掩盖、忽视自己的需求, 都会让幸福感降低, 进而造成怨恨和自尊情绪。 (4) 针对这类现象, 父母必须学会放下社会各界造成的压力, 根据实际情况, 使用对应的方法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互相支持的形态。在家庭压力管理中, 父母必须学会减压方法, 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一旦意识到自己有头疼、焦虑、疲乏等现象, 应该通过休息、交流、参加活动等方法减压, 从而避免在亲子交流中, 子女无意间就成为自己发泄的对象。对于幼儿, 父母必须根据幼儿性格特点、年龄、兴趣, 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约束, 并对幼儿说明不能这样做的原因, 在以身作则的过程中, 做好表率作用。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做什么, 幼儿就会模仿什么。
3.2 注重关爱与鼓励
关爱, 作为生活的必需品,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 让其得到父母的关爱尤为重要。因此, 在生活中, 父母应该尽量营造和谐美满的生活气氛, 在创造和谐、温馨、理智的家庭环境的同时, 父母必须注重生活情趣, 帮助幼儿拥有探索、发现、研究的乐趣。让幼儿在爱中成长, 从小就学会关爱自然、集体和父母。爱的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它能够帮助幼儿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素养, 感受生活的正能量, 为以后步入社会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品格的建设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 总会有些许坎坷会伴随着我们。对于幼儿来讲, 在幼儿时期也会经历一些人生的“小意外”。作为父母, 不管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是失败还是进步, 父母都应该试给予幼儿鼓励, 尊重幼儿个性发展。随着幼儿逐渐长大, 父母应该尝试着让幼儿学会决策, 不要一味代劳, 父母应该让幼儿尽早感受生活、学会独立。在这种独立的尝试的过程中, 当幼儿遇到失败或者困难的时候, 作为父母应当少一些批评, 多一些对于幼儿的鼓励, 在这种鼓励当中, 让幼儿得到独立克服困难的喜悦, 从而不断增强独立能力和信心。
3.3 平等沟通, 循循善诱
在幼儿家庭教育中, 父母不仅是家庭教育的主导, 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必须时刻关心幼儿成长中的行为、情绪变化, 对幼儿进行亲情教育和爱的控制。当幼儿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 应该从幼儿的立场考虑, 让其得到关爱和理解。虽然幼儿年龄小, 但是幼儿仍然具有强大的自尊心, 家长应该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 尊重他们的需求和权利, 对幼儿进行兴趣引导, 帮助潜能发展。循循善诱, 则是在具体事物中, 应该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 让幼儿心服口服, 进而对幼儿思想教育进行启发。 (5)
幼儿期作为性格塑造的重要时期, 家长应该重视幼儿性格结构, 做好幼儿性格培养。因此, 在全方位教育的今天, 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 在努力打造对幼儿健康发展有利的环境时, 让其形成良好的性格, 逐渐成为生活的强者。
摘要:幼儿期作为人性格发展的重要时期, 对幼儿个性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家庭作为幼儿个性化发展的主要场所, 由于长期处于特定环境中, 所以家长必须格外重视幼儿的个性发展, 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培养观, 更要清楚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 再使用对应的方法进行培养,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立足于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对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家庭因素、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方法进行探究和阐述。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个性发展
注释
1李莉.家庭教育与幼儿个性的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8) :262-263.
2刘雅君.家庭教育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J].小作家选刊 (教学交流) , 2012 (11) :175.
3许蕾.家庭教育意识对幼儿成长的影响[J].考试周刊, 2013 (27) :187.
4郭春涵, 李彩娜.从我国家庭教育现状透视幼儿的自我效能感[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30 (5) :119-122.
8.家庭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篇八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自古以来,它就在教育领域占据特殊位置。后来,随着集体教育的兴起,家庭教育的突出性受到挑战。家庭环境,有别于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但三者不可分割,它的存在潜移默化的给学生带来深刻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品行养成起到促进和塑造作用。本文在实地调查和采集信息的基础上,采取质性研究的方法,观察不同学生的学习面貌与性格特点,了解其家庭背景与父母的家庭教育,从而对二者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再者,探究家庭环境如何对学生性格养成施加影响。呼吁教育相关个体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良好品性的生成。
关键词: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品性养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91-01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经亲身体验与实地考察,对当前初中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实际与学生学习情况做初步了解,由部分见整体,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更加清晰的理解所学教育理论的深刻含义,同时在“做”的过程中,尝试用理论指导实践。如此,既可以加强理论修养,避免脱离实际,又可以增加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在理论的指引下,更高效的进行实践。
一、重要概念
(一)教育环境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生活,实施教育,施加影响的具体场合。教育环境直接影响到教育工作的进行和效果。同时,环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因素,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2]
(二)“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因此也是可控性最强的。”[1]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大到校园整体环境和氛围的建设,小到班级、小组及学生个体的建设。校领导和老师在学校环境中,作为学校面貌的代表者,应尽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
(三)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与子女等)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与补充。
(四)家庭环境包括软、硬两个方面。家庭软环境指的是笼罩着特殊场合的特殊氛围和气氛,它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与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硬环境指的是特定的物质条件,是人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养成有重要影响。家庭环境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潜移默化对学生施加影响。本研究主要通过访谈,教研活动的实地观察来获取有关信息。通过个别访谈和集体座谈的方式,与一线教师,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利用搜集的客观信息和一线教师丰富的经验来对此观点进行验证,征求有关方意见并进行修正。
(二)研究内容。家庭教育与家庭环境,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包括放任型,民主型和专制型。学生品性养成的主要体现和研究参考是学生成绩,学生性格,与周围学生老师的相处,心理健康等。经过五个多月的实地相处,深入学生团体加深对他们的真实了解。
三、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方面
(一)家庭结构。一般来说,离异和离异重组家庭存在以下二个缺点:一是父母关系不和。这样的家庭环境不但使这些学生产生严重的紧张情绪,而且破坏他们内心对他人、对世界的美好感受,无法安心学习。二是离异和离异重组家庭的父母对子女要求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二)教养方式。一些文化素养较低的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经常表现出过分干涉或是过度保护,教育方式较简单、粗暴,子女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也较少。这种方式不但恶化了亲子关系,还进一步严重妨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
(三)家庭资源。家庭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为儿童铺设良好的物理环境,使他们在压力适中、条件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发展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增进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性。家庭资源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家庭资源较丰富的家庭可以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机遇,也会给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与支撑,社会资源利用率更高。
(四)父母文化水平及职业状况。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其教养方式。文化水平较高的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更为温婉,教育手段与方法更为多元,更多的是与孩子接触与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真实想法,不断章取义,用温暖陪伴与耐心教导感化孩子,。
父母从事的职业也对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养成存在很大影响。例如,父母职业为教师,学者或文艺工作者等,孩子在父母的职业生活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学到父母身上那些优雅与风范,谈吐作风也会更为礼貌。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家庭环境与学生品性养成二者间呈正相关关系。若父母和谐,家庭完整,教育投入比例大,家长对学生表示关注和关心,学生对家庭的满意度很高,父母的正面示范行为,会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对客观事物表现出满意,对待他人善良正直,学习成绩也表现优秀。反之,学生整体状态不良。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品格,展现正直行为,教育有关方应相互协作,竭力为其创作一个积极正面的环境,避免低级错误的发生。“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作物更不可轻视,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靠第二次和第三次去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3]于家长而言,尽量保持家庭结构完整,关爱学生内心成长变化,采取民主式教养,增加教育投入比例,充分利用家庭资源,为学生的成长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K.Wilber, (1993). The pre/trans Fallacy. In Walsh,R& Vaughan, F.(Eds.)Paths beyond Ego: the Transpersonal Vision. New York; Jeremy P. Tarcher/Putnam, pp.124-129
[2]马斯洛著,林方译:《任性能达的境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71/275-288页
[3]陈理宜,尹朝全,余签新,现代家庭教育——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M]。程度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3)
作者简介:杨澜(1993-),女,汉,山西河津人,教育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
【家庭对幼儿性格的影响】推荐阅读: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09-21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11-15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10-06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07-13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影响11-15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影响》家长学校学习心得10-15
走出幼儿家庭教育的五大误区09-10
幼儿家庭收集表范文09-19
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10-04
幼儿园家庭作业通知单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