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专员工作职责

2024-09-28

行政专员工作职责(共9篇)

1.行政专员工作职责 篇一

行政岗位职责

1、学校各类协议的修订、上报校长审批

2、兰溪学校各类材料的整理与保管

3、工商变更登记事务、各类年检资料的填写与上报

4、各类文书及通知的拟写与分发、上传

5、会议的通知、组织、签到、记录等。协助领导完成各类会议组织工作,根据需要做好会议记录、撰写会议纪要,并跟踪、检查、督促会议的贯彻实施。

6、协助领导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协助年会安排、会务组织、员工活动安排等;开展年度总评比和表彰活动。

7、办公用品的入库、领用登记

8、协助主管完成学校的资产管理、清查盘点。学校办公室钥匙的管理和配备;

9、联系名片的制作、校对。信纸、信封、名片、业务礼品和企业形象所需印刷的定制工作,确保质量和时间要求;

10、制定每日检查表,并每周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考勤、纪律、卫生检查,每周五上午11时半把检查汇总表提交主管,并对违反制度的情况作出处罚;

11、公共区域及会议室卫生的安排和监督;并群平台公布

12、做好来宾住宿安排、购票、迎送接待工作;安排凤起路老师到文一的停车票的事项;

13、领取订阅的《钱江晚报》和《都市快报》,定时送至校长办公室;存档报纸“学历教育”版块内容(有必要的进行剪辑)。

14、保管学校各类文件档案,做好学校内外文件的发放、登记、传递、催办、立卷、归档工作

15、领导分配的临时工作

2.行政专员工作职责 篇二

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推行行政指导的重要性

1. 行政指导是档案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必要补充。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与社会生活迅猛发展, 新的档案行政需求不断增加, 虽然档案部门在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也不可能突破立法原则与程序, 随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档案行政立法滞后、档案“法律空域”的现象, 这就需要行政指导及时灵活的补充和替代功能加以调整, 以弥补纯法律手段的不足。

2. 行政指导能有效地预防和抑制档案违法活动。

档案违法行为大多是由于档案行政相对人对档案工作不重视, 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档案工作人员理论水平差、业务能力低、责任心不强、对档案法律法规、工作内容和标准不了解等原因造成的。这些完全可以在违法行为没有形成或尚处于萌芽状态时, 利用行政指导的方式予以消除, 以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 行政指导充分体现了档案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要求。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档案事业的主管机构, 承担着对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 组织协调, 统一制度, 监督指导”的职能, 在档案知识、信息、政策的掌握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体优越性, 档案部门如通过行政指导将其掌握的信息传授给行政相对人, 将会有效引导和促进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另外, 行政指导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柔性”行为, 它的实行注重与行政相对人的相互沟通和协调配合, 并且必须获得行政相对人的同意或协助, 这种行为方式与“刚性”的行政法律行为相比更容易被人接受, 也更符合大众心理和社会需求, 从而提高行政相对人自觉守法的意识, 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一种相对融洽的合作关系, 体现了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我国档案行政指导工作的现状

档案部门实行行政指导有着良好的实践基础。我国档案法制工作起步较晚, 在建国后到1987年《档案法》颁布实施前, 档案工作基本上处于“法律真空”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 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行政人员对档案行政职能的行使基本上是通过示范、劝告、建议、协商、政策指导、提供知识、技术帮助等行政指导的方式进行的, 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当今的新形势下, 进一步开展行政指导工作, 创新行政指导方式, 加强档案行政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档案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档案行政指导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重执法、轻指导, 档案行政指导职能被弱化;缺乏创新意识, 指导的方式单一, 方法落后;缺少理论研究, 没有意识到行政指导在档案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行政指导执行人素质参差不齐, 导致相对人对指导缺乏信任;混淆了行政执导与行政执法的区别, 把行政指导当成强制性的行政执法活动来开展;行政指导的随意性太强, 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 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档案部门行政职能的发挥, 阻碍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档案行政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1.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为档案行政指导提供组织保障。

《档案法》颁布实施后, 我国档案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行政立法、行政执法等行政法律行为成为档案部门管理档案事业的重要方法, 行政指导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因此, 必须首先要在思想上和制度上提供保证。一是部门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行政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档案部门转变重执法轻指导的行政观念;二是加强领导, 指定专门的领导和机构负责行政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具体落实, 如以采取以一把手为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业务处室成员为负责人的行政指导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行政指导工作的统筹领导, 组织实施;三是明确责任, 把行政指导工作列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考核目标, 与部门的工作业绩挂钩, 保证行政指导工作的落实。

2. 健全制度, 完善机制, 加强档案行政指导工作体系建设。

档案行政指导工作形式多样, 方式灵活, 内容全面。我们只有将其制度化、系统化, 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取得最佳效果。一是行政辅导制度。对行政档案对人进行档案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方面辅导, 使档案行政相对人对自己在从事档案工作中的权力、义务及应遵循的标准、程序有明确的了解。二是行政提示制度。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 告知或提醒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 预防违法行为发生。三是行政建议制度。对档案行政相对人在工作中存在的制度缺失或违法化倾向, 或在处理违法行为的同时, 向当事人、单位或主管部门制发《行政建议书》, 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督促其规范、科学、合法地从事档案工作。四是行政警示制度。对无严重后果、违法情节轻微、无主观故意等档案违法行为, 通过警示教育的方式予以制止, 让相对人认清利害关系, 自觉改正违法行为, 防止违法行为进一步扩大。五是处罚案件回访制度。对情节严重的处罚案件或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 设定期限进行回访, 督促落实纠违措施, 巩固行政执法效果。

3. 明确程序, 加强监督, 为档案行政指导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保障。

档案行政指导是一种行政管理方式, 它的实施必然会对行政相对人产生一定影响, 为保证行政相对人利益, 防止乱指导、瞎指导现象发生, 必须加强行政指导程序建设。行政指导一般分为针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的指导和针对特定相对人的指导。在针对不特定相对人进行行政指导时, 应通过调研, 制定出可行性方案, 然后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 经领导批准后发布实施, 并在实施后及时总结经验;在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进行指导时, 应先选定合适的指导对象, 征得对方的同意和配合, 然后深入调研, 拟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帮助相对人达到预期目的, 最后进行回访总结。同时, 档案行政部门在指导过程中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制作《征求意见书》、《行政提示书》、《行政建议书》、《行政告诫书》等行政指导文书对行政指导程序进行规范和完善, 以保证行政指导的合理性、合法性, 达到在行政指导过程中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的。

4. 总结经验, 积极创新, 为档案行政指导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档案行政指导的灵活多样性为其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 要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学习借鉴、调查研究、分阶段总结等方式, 积极探索富有创新性、实用性、前瞻性和档案行业特色的行政指导模式, 不断地为档案行政指导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5. 加强培训, 深入调研, 为档案行政指导提供智力支持。

3.行政专员工作职责 篇三

一、衢州市试点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具体做法与成效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衢州市从实际出发,在2004年底进行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试点,在综合行政执法的机构设置、职能转变和定位、执法范围内容、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一些成效。

(一)建立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

衢州系浙江省实行综合行政执法的唯一试点地市,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属本级政府的组成部门,依法集中行使综合行政执法权。主要职能归纳为“十一加一”,“十一”是指主要履行行政执法的职能,即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建筑施工、房地产、城乡规划和工商行政、环境保护、公安交通、卫生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和部分的行政处罚权以及与之相关的监督检查权;“一”是指履行市政府交办的其他职责,主要是执行市政府的公共政策,我们理解为城市管理的职能。从编制上看,衢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全部是公务员编制,较好地解决了执法主体资格的问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不仅承担了行政执法的工作,而且执行着大量地市政府的公共政策,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城市管理的职能。目前,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应由市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履行的各项执法职能正逐步集中到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其次,根据衢州市的实际,确定了以市为主、一级执法的垂直管理体制,在规划控制区内按区域设立五个支队,规划控制区以外设立两个分局具体管理衢江、柯城两区的农村地域,以利于集中统一领导,确保行政执法渠道畅通、政令统一,并利于统筹城乡社会管理,确保公平公正。三是严格执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制度,实行罚没款全款上缴财政,行政执法所有经费由财政保障的办法,彻底杜绝以罚代管、以权谋利、罚款与福利待遇挂钩等不当做法。四是为有利于保障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由市公安局设立治安支队城市管理警察大队派驻到综合执法局,业务受综合执法局指导,主要配合综合执法局工作,防止暴力抗法事件发生。通过体制理顺,初步建立了结构比较合理、内容比较完整、方法比较科学的执法框架体系,执法效率明显提高。

(二)不断完善、创新行政执法机制

一是加强了层级考核机制建设,科学制定考核方案,从队伍建设、职能履行、执法业务三方面明确考核比重和工作职责;考核结果和人员使用、评先树优、经济利益挂钩;二是加强了网格化执法运行机制建设,着力推进精细化管理、网络化执法运作机制,正确处理网格化执法与专项执法治理、开展和配合重大活动、集中突击整治的关系,在人员、时间和工作任务上统筹安排;三是加强了综合行政执法社区联动机制建设,实行辖区执法支队负责人街道(乡镇)挂职工作制度,深化“阳光执法”活动,逐步完善执法密切联系社区工作机制;四是加强了公安保障机制建设,密切综合行政执法公安保障协作,建立健全公安保障执法工作办案制度、联络员制度、例会制度、情况反馈制度等四项机制;五是加强了综合行政执法外部协调机制建设,积极沟通市法制办、法院、建设、规划、工商、公安、环保、财政、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与有关部门的工作例会、配合协作、文件会签等制度。

(三)全面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素质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自成立以来就全面推进行政执法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化建设。一是强调执法观念,促进工作思维转变。大力提倡用法律的思维考虑问题,用法律的语言解决问题的工作方式,有效地推动了原来的城管思维向执法思维、城管行为向执法行为的转变,强化了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忠于法律的意识。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促进队伍素质提升。通过执法资格考试培训、法律业务培训、法律学历进修和业务交流等形式,有效提升了队伍的整体法律素养。三是加强案件审核力度,促进案件规范办理。综合行政执法面向的范围广、权力比较集中,因此,行政执法队伍的行为规范化对有效控制执法过程的合法有效就尤为必要。通过规范执法程序,明确审批权限,加强办案指导和审核,做好案件听证和专家论证等,规范了案件的办理。四是注重制度建设,促进执法监督落实。

(四)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成立运行以来一直致力于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通过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以及确定执法责任等方式,建立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制和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等制度,强化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进一步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例如,对于单位来说,综合行政法部门任何违反法定义务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有关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责任的落实,根据过错形式、危害大小、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形式的处理;对行政执法行为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认定违法或者变更、撤销等比例较高的,追究相关领导人和承办人的责任;对实施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依法依纪应采取组织处理措施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办理。

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法律制度还有欠缺

一是相比较其他政府部门序列的成熟有序,综合行政执法体制至今仍然没有全国统一的模式;在国家层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对综合行政执法进行指导,只是原则上规定集中执法权的工作是由国务院法制办来管,建设部来牵头日常工作。这样的机制让综合行政执法的合理性、合法性也因此屡受争议。

二是综合行政执法局所执行的行政法律法规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很多法律法规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对法律责任规定畸轻,导致违法主体的违法成本极低,无法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另外,一些部门规章,基本上都是各部门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所制定的,部门利益化的立场非常明显;综合执法部门在实际执法中不可避免地要触及相关部门利益;一种违法行为可适用多个部门法的法条,零碎散乱,规范执法队员的自由裁量权较为困难。

(二)部门配合有待加强

以综合行政执法为主导的新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涉及到既有利益格局和条块关系的调整, 涉及到行政权力重新划分和组织结构重组的问题。绝大多数管理部门的传统模式是“一条龙”管理,从立法到执行,从管理、审批到监督、处罚,都由一个部门决定。部门自己给自己设定权力,又自己去行使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行政执法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原来制定的各项法律都是为解决某一个问题而制定的,相互之间在立法之初就没有彼此呼应,导致实际执法过程出现法律漏洞或者法律矛盾。很多部门规章尤其反映出此类问题,现在由综合执法局集中行使处罚权,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和相关部门争夺利益。综合执法机构设置后 ,触动了某些行政机关的部门利益,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必然面临如何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衔接和协调关系的问题。

综合行政执法通过将处罚权与其他行政权进行分离,强化权力之间的监督和制约,从而减轻部门自利性的影响。但是,行政执法只是行政管理的一个环节,要实现政府管理的目的,有赖于其他行政管理环节的配合与协调才能实现。实行综合行政执法之后,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认为失去了行政管理最有力的手段,其责任压力减轻了,因而就放松了审批许可后的监督管理,导致事前管理的责任缺失,增加了事后控制(行政处罚)的压力和执法成本;现场监督、检查以及处罚权由综合执法局行使,出现问题不是追究职能部门的责任,而往往将责任归咎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

(三)执法保障需要完善

一是外部保障方面。主要是公安执法保障和法院执行保障。一方面,公安执法保障主要是由公安派驻城市管理警察大队到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其职能主要是配合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防止暴力抗法事件发生。由于办案程序较复杂,环节多,使大队的保障功能受到限制。城市管理警察警力严重不足,造成阻碍执行公务的案件处理不及时,保障不到位。另一方面,综合行政执法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面广量多,且多数执法相对人由于自身利益的原因,对综合执法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往往不主动履行,大多数案件必须通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严重影响了效率。由于法院执行力量不足,导致一些申请执行的案件不能及时到位,既削弱了执法的威信,也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成效。

二是内部保障方面,主要是经费保障。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具有劳动强度大、专业性强和执法成本高的特点,经费保障非常重要,但衢州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属于“吃饭”财政,财政状况比较困难,目前我市相对而言财政保障与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福利待遇也比较低,执法保障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政府管理的公共政策需要调整

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低收入人群,是城市市区日常执法中主要打交道的两个群体,但问题产生的根源——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是城市管理难的根本。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看,大量的下岗失业职工和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解决生存问题,城市中的练摊人员并非都是农民,有相当一部分是下岗失业的城市居民,他们除了最低生活保障之外,就靠“练摊”来补贴家用。如果管理者的政策目标定得不恰当,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最末端的行政处罚权时就会遭到暴力抗法。如为了配合政府管理工作的“创卫”、“创园”等工作,行政执法局经常疲于应付,忙于奔波,但是城市管理的很多问题却还是没有根本解决。很多公共政策的问题、政策目标的设定以及涉及城市管理的种种公共问题的解决,是属于公共管理的问题,是政策层面的问题,需要政府根据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的建议

(一)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框架内,依法推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应该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是行政系统的一部分,其设立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建议地方各市政府有效整合政府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部门”;“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局、科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依法设立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作为政府的本级序列部门,实行综合行政执法。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集中权力,强化配合和监督,将分散的行政执法权力、监督、制约职能优化重组,对现有行政执法机构实行综合设置,通过整合职能、精简压缩地方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原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地方政府设立一级政府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局,直接负责综合行政执法事务,向地方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

(二)制定地方性法规,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法律适用

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涉及到既有利益格局和条块关系的调整,涉及到权力重新划分和组织机构重组等一系列问题。法治政府要求权力和责任的对等。按照行政管理科学化和提高行征效率的要求,同一级政府所属的不同部门之间要求分工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所属的不同层级部门之间应当划分事权,确定各自的职责和权限。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专属的权力,其所行使的执法权自原来的专业部门移交后,原专业部门就不再行使这些权力,具有行政主体地位,应当独自承担相应的执法责任,遵循独立的活动规则,不再受其他部门的干涉。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成立只是解决了行政执法部门的权力冲突问题,但是,对于这种综合的、集中的行政权力运作过程中涉及到的运作程序和法律适用等问题则需要地方法规以立法的方式予以明确和规范。建议在推广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模式的同时,应该以地方立法的方式设立法定、科学的、高效的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责任制以保障综合行政政法权力的合法行使;为综合行政执法提供法律依据,为将来制定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法规打好基础,逐步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体制,使行政执法不断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打破传统的改革思维模式,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原本就是一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在现有体制下的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符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改革的宗旨是促使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打破了传统的条条管理的弊端。现在很多地方提出的要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上级部门找个所谓的“婆婆”或者“父母”之类的想法是典型的传统思维方式。事实上,不同层级的政府有不同的侧重面;只有对不同层级政府的功能进行定位,按照其不同功能特点,合理划分事权,解决好各自的错位、越位和缺位问题,把中央政府和省政府转变为以宏观管理和调控为主的“决策型政府”,把市、县、乡政府转变为以向社会、企业和公众提供优质服务为主的“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才能有效得到解决。因此,实行综合行政执法不仅解决长期以来的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实际情况,成立综合的行政执法部门,直接受地方政府的领导,可以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应该重新认识行政管理职能,重新改组政府组织机构,使政府的权力和行政机关的职能既有简化又相对集中,合理配置权力资源。

(四)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促进相关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

以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带动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探索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原则上与政府各部门协同业务相关的信息,应根据应用的需要免费交换与共享,以促进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和部门配合。通过跨部门的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办公、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的体制与机制创新,带动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行政机关的前置管理环节,用信息化手段与其他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如许可、审批以信息共享的方式告知执法局,其他部门认为应该由综合行政执法局处罚的案件(行为)及时告知执法局。前置管理环节如果有违法行政等行为,执法局不去处罚,则有行政不作为之嫌疑;综合行政执法局如果发现其他相关部门有不依法行政的行为也会函告相关部门,从而形成执法部门与其他部门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格局。

(五)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公众理解、认识到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意义

由于全国各地的情况不同,以及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经验不足,个别地方的暴力执法行为严重损害了行政执法队伍的形象。因此,应该加强对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宣传力度,加深社会公众对综合行政执法的理解。综合行政执法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促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行政执法人员利用执法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具有典型教育的案件,通过有关的电视或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对于一些地方的暴力执法现象不应该片面地报道,新闻媒体应该更多地从正面报道、宣传综合行政执法的改革工作,为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也促进全民的公德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等。通过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有利环境,努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效能,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行政专员工作职责 篇四

1)负责公司ISO体系的建设及维护、辅导组织体系文件的编写、修订、审核和批准等相关工作;

2)根据公司的政策和文控标准,建立、优化和维护公司文件控制制度、程序、架构、流程和工具,有效的推动提高公司文控管理水平;

2、运营管理:根据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及KPI各项指标,跟进及监督物业管理经营团队落实各项经营指标情况;

3、业务督导:根据公司日常物业管理工作,督导各部门做好相关体系资料的建立和完善;

4、策划活动: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组织员工活动,改善团队气氛,提高团队凝聚力;

5、根据公司年度行政管理计划,负责统筹物业项目做好资产管理、会议管理、档案管理、福利品发放等行政后勤保障工作;

5.畜牧行政执法工作的研究 篇五

1 畜牧技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畜牧技术中所表现的机构混乱主要是由于推广过程中的单位并不是独立的, 与动物预防中心同属于一个机构, 而且仅仅限于县级以上的, 乡镇级的并没有设置相应的机构。因此, 间接的导致在进行畜牧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断层的现象。

畜牧技术是一项比较公益性的工作, 所投入的大量经费都是政府拨发的, 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没有得到回报。在政府的资金预算中, 畜牧技术并没有参与到其中, 所以技术上的推广经常处于空白的状态。虽然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 但这还远远不够。例如:推广计划中, 要求技术指导人员要负责多个养殖户, 还要对其进行指导。往往那些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 仅仅是来回费用就需要好多, 这样的情况下就不得不缩减指导的次数, 因此也就没有起到很好的推广作用。

在对畜牧技术推广的过程中, 最主要的推广内容是: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饲养技术和优良的品种, 但是这些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到位,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这也就导致推广人员严重缺乏工作上的跟踪考核, 久而久之造成员工的懈怠。现如今的考核主要是上级领导的电话抽查, 它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例如:推广人员由于前期没有做好推广工作, 只是在电话抽查时联系养殖户并给予相应的好处, 很难保证其质量的准确性。部分推广人员按照要求进行推广工作, 但可能由于过程中和养殖户的意见不统一, 就会导致在进行电话抽查时信息准确性的大幅度降低。这种情况的长期发生,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人员的热情, 从而导致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不顺利。

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说明在对畜牧行业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解决, 将严重影响到畜牧业的发展。因此, 要制定相应的执法措施, 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

2 行政执法的相关措施

2.1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也在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上起到重大的作用, 使其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种不良现象也在影响着行政执法人员的相关思想。因此,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 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对执法人员进行头脑武装,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行政执法, 并对其思想上的错误观点进行及时纠正, 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其次, 开展三政三观原则教育。也就是帮助执法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政治信念、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再次, 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 自觉规范自己的法律法规, 进一步引导他们积极献身畜牧的行政执法工作。

在执法过程中, 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他们培训, 从而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通过在职学习、自学等相关方式, 逐渐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水平。必须要将对他们的培训作为畜牧行政执法建设过程中的重点, 有计划、多途径的加强执法业务建设。同时, 在用人机制上, 要采用优胜劣汰的原则, 重点对在职人员进行考核。对于那种考核不称职的员工, 要给予警告, 让他们进行离岗培训;对于那种连续两年都不称职, 并给予两次警告的员工, 给予他们降职处分, 或者要求直接下岗;对于那种根本无法适应执法工作的员工, 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辞退, 从而保证执法队伍的健康发展, 真正成为畜牧行政执法行业中的代表, 并成为“领头羊”。

畜牧执法建设过程中要格外重视制度建设, 从而形成有效的内外监督机制。凡是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行政执法的都应该有着相应的监督机制, 用制度来管人。因此, 首先要实行人员有规定的个人岗位。岗位上有制定的相关制度, 职务上有专业的能力, 事务上有专业的责任和职责, 要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自我管理和完善的约束机制并进行相关落实, 从而促使执法队伍经常处于动态管理的状态, 进一步确保依法行政。其次还要建立对执法行为的评价系统, 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改变行政人员对执法行政的相关不良看法, 通过建立的该系统对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评价, 形成评价、奖罚机制, 从而激励执法人员积极进取、认真执法, 推进执法队伍的进一步发展。再次, 在一定程度上抓好基本建设, 提高执法效率。同时, 还要提高计算机的应用和开发, 对办公室的环境条件进行适当的改善, 配备必要的执法工具和通信设备, 促进执法的效率和质量。

2.2 把握关系, 促进健康发展

领导班子与队伍建设的关系。领导班子的作用对整个畜牧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一方面, 他们既是队伍建设的组织人员, 又是文明建设的实践人员。因此, 必须要对自己严格要求, 起好带头作用, 带头讲政治、讲学习, 树立良好的意识。另一方面, 领导班子建设好了, 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 从而促使畜牧业队伍的加强。

依法与以德治牧的关系。胡锦涛总书记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提出要依法治牧、以德治牧, 它是行政执法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体现。由于依法治牧需要道德观念作为支撑, 而以德治牧又需要在法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因此, 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才能进一步实现畜牧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和人性化, 才能促进其工作的顺利开展, 进而为畜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文明的环境。

执法监督和廉政建设的关系。在过程中, 加强执法监督, 有利于促进队伍的廉政建设。同时, 抓好队伍的廉政建设, 有利于进行严格执法。因此,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坚持二者结合, 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执法队伍的整体结构建设, 才能确保其队伍建设始终保持着生机和活力。

素质提高和思想建设的关系。一般来说, 只有先进的思想却没有科技水平和相应的科技手段, 特别是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可以说是不合法的行政执法人员。同时, 只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却没有从根本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同样也是不合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因此, 在畜牧行政执法队伍中, 思想建设和素质提高是同等重要的, 两者缺一不可, 万万不可顾此失彼。

3 结语

综上所述, 要想建立一支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畜牧行政执法队伍, 就必须要一步一步的落实到行动, 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构建目标, 提高执法队伍的相关素质。本文通过对上述的系列描述, 简要的介绍了畜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就是想让人们在了解它的同时, 能够积极对待行政执法的工作, 并积极对其进行研究, 从而促进畜牧行政执法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摘要:目前, 伴随着依法行政的形势和不断实施的依法治牧策略, 以及经常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 都在一定程度上迫切要求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 并且还要迅速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当前畜牧业的执法队伍相较于其他执法队伍还是好的, 还是一支能够依法履行职能的队伍。但是, 由于诸多原因, 还是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 本人简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畜牧技术,行政执法,工作,措施

参考文献

[1]于侠贞, 付海燕.当前畜牧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饲料广角, 2009 (12) .

[2]于侠贞, 付海燕.当前畜牧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猪业, 2009 (07) .

[3]中国人民银行怒江州中心支行课题组.对基层央行行政执法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时代金融, 2011 (11) .

[4]李小东.关于畜牧行政执法工作中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动物检疫, 2011 (05) .

6.浅谈如何做好行政文秘工作 篇六

摘 要:行政文秘工作是综合办公工作运转的中枢,负责办公活动各项日常事务的协调,行政文秘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对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做好行政文秘工作,除了具备文秘工作本身的职业素养要求之外,各单位根据自身的情况不同,要求的具体工作能力和素质也有所差异。本文针对行政文秘的工作性质,从加强行政文秘职业素质培养和行政文秘业务能力培养两方面浅谈如何做好行政文秘工作。

关键词:行政文秘;职业素质;业务能力

一、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思想政治素质

行政文秘所从事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不仅坚决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平时的言行和思想上都要与党保持协调一致,对国家政策的时局和动态随时进行领悟,对于自己的工作有高度的自律性、自觉性、和务实性,对于领导布置的工作要充分领会领导的意图,脚踏实地努力去完成。

(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每个行业每个岗位必须具备的良好品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同时带来了负面影响,使人们滋生了很严重的金钱主义人生观,钱成为了一切违法活动的根源,这种思想也严重影响了行政工作人员。我国的行政文秘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道德规范,更没有建立起一个健全的制度体系,缺乏一定的监管,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因此对于我国的行政文秘工作人员,需要有道德标准来进行约束,这样我国行政文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才能有所规范,有所提高。

1.忠于职守

干一行爱一行,这是职业准则,行政文秘工作人员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很好的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任务,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对领导负责,脚踏实地的去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

2.诚实守信,遵规守纪

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行政文秘工作的首要条件之一,行政文秘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在做到守时、守信、守约,在工作中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不违反工作条例,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严格律已。

3.待客热情,谦虚谨慎

行政文秘工作许多时候所代表的是领导的意见和意图,所以在待人接物方面要热情、谦虚谨慎。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文秘人员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在工作中要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调解矛盾,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4.注重仪表,注意言行

身为一个行政文秘人员,应该有良好的仪表,因为行政文秘人员代表不仅仅是个人更是企业的形象。不能身着奇装异服,出口成“脏”,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5.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身为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时时刻刻为领导服务,时刻与领导思路同步。人们只看到领导的风光,而忽视了行政文秘背后的努力和辛勤。这是工作性质所决定的,优秀的行政文秘应该甘愿退在领导光芒的背后,默默工作,无私奉献,需要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安分守己,安心本分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三)心理、身体素质

做好行政文秘,就意味着除了要处理大量工作事物,还有协调工作人员人际关系,这就要求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有很好的抗压能力,能够领会领导的意图,能够顺着领导的思路开展事物,处理事情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工作能力的培养

(一)协调能力的提高

行政文秘是企业的调味剂,企业人际交往中的纽带。行政人员需要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对内,同事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协调,同事与领导之间的沟通。对外,企业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企业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等等,行政文秘就是要竭力协调这些关系,能够平衡公司的人际的关系,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工作氛围。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身为行政文秘,除了站在领导的角度,还要站在员工、客户的角度上想问题,做一件事要全面多角度考虑,能够突破固定思维的禁锢,能够提出新的观点、新的问题、新的解决方法,积极推动工作进程,更加完善工作。

(三)能够随即应变

在实际工作中,行政文秘往往会碰到很多突发状况,令人措手不及,在这种无章可循的紧急状况下,行政文秘需有具随机应变的能力,保持冷静沉着,判断准确迅速,处理果断,稳妥地解决问题。

(四)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

行政文秘经常全方面的收集各种资料,进行信息管理和档案管理,还有出行路程,酒店票务等的,这些都需要准确及时的信息。行政文秘必须能够运用各种方法,来从繁杂的信息中提出自己所需要的。

(五)熟练运用网络来处理事物

各种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已经成为行政文秘最基本的技能,比如用 word纂写文案、公文,用excel来制定工资表,来编写各种表格,用PPT来制作会议演讲的内容,会一点PS技术,会用打印机打印扫描等等。文秘必须掌握这些最新的技术,必须在日新月异,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积极学习。

(六)培养加强文书处理能力

行政文秘经常要处理各种文案、公文等等,这就要求行政文秘的文笔较好,能够熟知各种公文的格式,能够理解领导的意图,将指示转化为文字。

(七)有一定的谈判能力

行政文秘必须要能够搜素收集有利于自己公司的消息,和对方的一切有用信息,参与制定谈判的细节和战略,布置出谈判会场,营造和谐气氛,协助谈判,缓解矛盾,辅助问题的解决。

(八)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因为行政文秘经常要协调人际关系,处理综合事务等等,这些都需要行政文秘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有说服力。而由于现在中国与世界接轨,行政文秘需要有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

三、结语

7.行政专员工作汇报 篇七

转眼间2013年已过去了,作为公司的行政专员,半年来,在公司各部门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勤奋踏实地完成了上半的本职工作,也顺利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自身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现将2014的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保持踏实的工作态度:

坚持工作踏实,任劳任怨,自觉维护公司企业形象,妥善地做好本职工作,尽量避免工作中出现任何纰漏。

行政专员是属于服务性质的工作,且比较繁杂。每天我都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以保障各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日常的工作内容比较琐碎,需要细心、谨慎,且不能疏忽大意,更不能马虎潦草。为了按时完成各项工作,坚持每日建立备忘录。我会将当天的工作列入到备忘录里,一项一项的去完成,以免出现遗漏现象。

二、尽心尽责,做好行政工作: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和日常事务性工作,协助领导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环境,使各项档案管理日趋正规化、规范化。同时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让领导和同事们避免后顾之忧,在部门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积极、主动的做好本部门日常工作。

1、完成各类公文的登记、上报、下发等工作。在工作中注重文档的存档工作,严格规范流程,做好档案管理。同时完成各领导交待打印、扫描、复印的文件等,对公司所发放的通知、文件做到及时上传下达。

2、做好各种会议记录,会后及时整理好会议纪要。

3、做好各类信件的收发工作,把公函、便函及时分发到部门及个人。完成海利尔报、家园报稿件的征集工作,按时上交总部,做好海利尔报、家园报的分发工作。

4、物资管理工作:做好公司日常必备的办公用品、辅助用品采购,根据部门领用情况,进行领用登记,领用做到合理、不亏库。

5、周三周四为员工充饭卡,做到不漏掉一个员工,做到饭卡充值、与财务结算0失误。

6、每月将各部门以及领导绩效考核数据按时提交总部,逐步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使之成为督促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武器。

7、协助部门领导做好公司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工作,以及搞好公司企业文化的宣传活动。

8、领导安排的一些日常工作。

三、学习到的知识:

作为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我深深地感觉到了学习的紧迫性。所谓学海无涯,而现有的知识水平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企业不断深入的发展,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8.试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完善 篇八

关键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 问题 对策

一、某院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概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法制意识的逐步提高,民商事领域的社会矛盾得到凸显,并越来越多的以诉讼形式进入到司法领域当中,给我们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06年到2011年期间,该院共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119件,提请(含建议提请)抗诉68件,提出检察建议23件,息诉28件。在提请(含建议提请)抗诉和提出检察建议的91件案件中,到目前为止上级检察院采纳62件,提出抗诉54件,经人民法院再审后改判45件,调解3件,省院作出不抗诉决定3件,和解2件,法院裁定撤诉2件,维持原判1件。

二、某院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经验

(一)始终坚持以抗诉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中心

抗诉是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的主要手段,该院在民行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抗诉为中心,全面贯彻“三三制”原则:即“敢抗、会抗、抗准”的三抗方针和“一要判断正确,二要抗点准确,三要说理明确”的三确标准。

(二)探索再审检察建议监督方式,提高办案效率

再审检察建议引起再审,不仅减少了办案环节,缩短辦案期限,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轻案件当事人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增强了法律监督的实效。该院在现有法律不很完善的情况下,逐步探索、不断总结再审检察建议这种监督方式。

(三)认真做好息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司法权威

在坚持对审判机关确有错误的裁判进行抗诉的同时,努力做好息诉工作。对于当事人确知自己的诉讼权利和民事权利受到不公正对待一时得不到处理而申诉的,强化双方当事人的和解意愿,尽量促成和解,减少诉累;对于当事人不知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而申诉的,积极围绕判决内容,吃透问题、找准法条、说理到位,讲清审判机关裁判正确的理由和根据,促其服判息诉;对于法院的正确判决,申诉人认为有理而申诉的,努力化解对立情绪,与其心平气和的交流,用情、理、法阐明审判机关裁判正确的法理所在;对于当事人虚构假象而申诉的,明辨是非,严格把关,慎重处理,防止检察权的滥用。

(四)加强队伍建设,为民行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该院近年来大力提升民行部门的人才配备,选拔工作能力突出、理论知识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科室负责人,并从新考录干警中抽调两名硕士研究生进入该科室,增强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办案力量。此外,该院还认真抓好干警业务培训,先后举办了“民事诉讼法”、“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培训班;同时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先后制定了办案工作流程和规程、办案质量保障体系、民事行政检察申诉案件息诉工作办法、提请抗诉案件集体讨论和两级汇报制、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等。

三、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立法过于原则、“两高”没有统一认识。《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虽然规定了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权,但只有原则性的规定,没有便于检、法两家实际操作的具体规定。多年来,“两高”始终没有联合下发有关司法解释,制约了检察机关全面履行职能的效果。

(二)案件来源少,法律监督职能受到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当事人不服法院判决的,可以向法院申诉要求再审,但没有规定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检察院提出申诉,虽然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做出了明文规定,但其影响力远远不如基本法,对检察机关的这一职能,知道的当事人甚少,这就造成了一方面是当事人有理无处诉,有冤无处伸,另一方面检察机关民行部门却案源稀少,无案可办、无案可抗,使民行工作陷入被动。

(三)监督检查方式单一,有效监督检查机制尚未形成。一是检察机关系统内部对民行检察管理尚不够到位。民行检察窗口未直接面向当事人,群众寻求民行检察救济时一定程度上存在门难进的问题;二是民行检察手段和方式仍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检察院有时仅凭调卷难以满足办案需求,但又未能建立听取当事人、代理人相关阐述和意见的听证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行检察的实效。

(四)民行检察工作的外部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检察机关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还不够完善,民行工作联络站的建设还不够规范,联系范围还不够广泛。

四、完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对策

(一)大力加强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促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不断改变“重刑轻民”的传统观念,加深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加强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理论和民事实体法的研究,在理论指导下科学地、开创性地开展好民事行政检察工作。

(二)不断加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实践,促进立法发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原则性的规定,不利于实际操作。加强检务实践,进一步完善民事行政抗诉机制、以法律形式确定再审检察建议的地位等,促进立法层面上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三)广辟案源,做好“三个延伸”。一是把工作向前延伸,加强宣传,找案源。我们要增强群众对检察机关信任度,激发他们申诉的热情,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案件线索。二是把工作向外延伸,主动出击,挖案源。要经常性地加强与律师的联系,并采取聘请民行检察联络员的办法,从他们手中获取有价值的案件线索。三是把工作向内延伸,齐心合力,抓案源。民行部门人手少,单靠民行部门寻找案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全体干警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下好全院“一盘棋”,形成人人参与,群策群力挖案源的良好工作局面。

(四)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方式,突出解决社会管理问题的针对性。通过与法院会签有关规范性文件,探索开展对执行、调解活动中以及不适用再审案件审判活动中存在的违反法律规定情形的监督,落实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等司法改革措施,积极支持和协助法院有关工作创新。

(五)民行检察部门应积极探索行政诉讼监督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行政诉讼监督水平,深入研究行政诉讼的特点和规律,重点解决行政诉讼中有案不立、有法不依等问题,畅通行政诉讼渠道,保障行政诉讼依法进行。

9.如何加强行政人员的管理工作 篇九

关键词:行政人员,管理,以人为本,激励机制

1 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管理

1.1 人本管理的涵义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 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其思想内涵主要包括: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 实现人的完美发展, 开发人的潜力;被管理者的素质关系到组织目标的实现, 他们的参与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 凝聚力是其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人。高校人本管理是人本原理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 就是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来进行的学校管理。

1.2 人本管理的具体实施

1.2.1 以行政人员为本, 营造和谐氛围

人本管理理论认为, 共识和情感是影响人的行为的基础。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和谐氛围, 有利于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在工作过程中, 要形成尊重人的环境、凝聚人的合力, 必须要树立从“控制人”转向“着眼于人”的思想。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具有如下两个共同的特点:

一是工作琐碎、繁杂。行政管理的日常工作充斥着大量细小的事情, 诸如盖章、签字、整理材料、收发文件、文字的录入与校对等, 往往千头万绪, 要耗费不小的时间与精力, 对人的耐性与细心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长期从事这样的工作容易使人感到厌烦、迷茫、失落, 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二是工作的程序性强, 个人的自由发挥空间不大。管理人员的工作步骤、工作过程都已经被相关的政策与规定事先加以程式化, 他们就在各自的行政流水线上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一方面, 枯燥而缺乏弹性的工作使个人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受到压抑;另一方面, 行政人员的照章办事容易给人一种刻板、不灵活的印象, 甚至会让别人认为不通情达理。工作的单调乏味与同事的误解使行政人员难免出现苦闷、委屈的心理。

这就需要领导构建尊重、理解、宽容、信任的人文环境, 认真分析每个管理者的个性, 让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不同的对象中、不同的层面上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1.2.2 以行政人员的发展为本

高校人本管理体现在行政管理中, 就是以行政人员的发展为中心, 充分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和潜能, 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的总目标。

首先, 了解行政人员的需求。在管理中充分尊重、理解行政人员, 尊重合理需要, 尊重人格, 对他们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 思想上帮助, 工作学习上给予照顾和关怀, 个人发展上给予支持, 从而满足管理者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其次, 挖掘行政人员的潜能。在工作安排上尽可能寻找每一位管理者的能力、兴趣与工作任务的最佳结合点, 善于创造机会,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 力求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

1.3 实施人本管理的意义

我国高校的传统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权力体系, 维持着学校的日常运行和管理。这种传统管理模式多属封闭型、经验式的,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引, 由于对管理科学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或者仅注重对国外学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引入, 在具体工作中照搬, 缺乏与我国具体情况的有机结合, 因而在管理观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上都存在着局限性, 忽视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忽视了人在学校管理中的特殊重要意义。因此, 在我国的高校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本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运用激励机制进行管理

2.1 激励机制

管理工作中的激励机制, 是指有预见地通过特定的外界刺激来激发和引导个体的积极性朝向一定目标进行, 直至目标的达成。激励机制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方式方法, 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 有针对性地运用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去启迪人的心智潜能。

2.2 高校行政人员的现状

在高校内部, 行政人员只是扮演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配角。除了职业声望欠佳外, 高校行政人员的工资待遇与教师也相距甚远。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国家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 高校教职工的收入不断增长。但行政工作人员在待遇的改善中并不是主要的受惠者。这些因素造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产生不平衡感与受剥夺感, 从而削弱其工作动力、挫伤其工作积极性。

2.3 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

2.3.1 引导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魅力所在

双因素理论认为, 激发动机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保健因素, 如工作条件、工资发放等环境性的东西, 它们关系到员工是否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另一种是激励因素, 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涉及工作本身的因素, 这类因素的状况直接影响到组织成员能否以良好的状态、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说, 前者是消极的激励, 后者是积极的激励。要使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愉快高效地工作, 必须在积极的激励上下功夫, 也就是说, 要引导他们发现自身工作的魅力所在。

2.3.2 学校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社会地位

行政人员在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校实力的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因此, 要对现行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缩小教学人员与行政人员收入的大幅差距, 提高行政人员的待遇水平, 进而使他们能安心本职工作, 更好地为学校发展献计出力。

2.3.3 完善考核机制, 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激励

高校在处理待遇分配、培训安排、职务晋升等事务的过程中, 应当把对行政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结果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与决定依据, 使多劳者多得, 高效者优先, 以此激励行政工作者勤勉尽责、不断进步。

3 结束语

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充分挖掘行政人员的潜能, 才能不断为高校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长华.关于现代学校管理模式的探讨[J].吉林教育, 2005 (1) .

[2]蒋龙成.关于实施人本管理的误区与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1) .

上一篇:描写月亮城扬州的作文下一篇:繁星时代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