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项目管理理论知识

2024-07-24

保安项目管理理论知识(通用7篇)

1.保安项目管理理论知识 篇一

物业管理保安知识

一、1、保安人员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简介;物业管理法规学习;企业内部的有关管理制度:员工守则,工作纪律等;安全防火教育;ISO9001质量体系有关安保方面文件的学习;普法学习;职业道德教育;军训。

2、保安人员在岗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安保操作规程;队列训练、擒拿格斗、体能训练、消防灭火训练、交通指挥训练等。

3、保安巡逻工作的主要方法是:采取定线、不定线相结合的巡逻线路;采取点与线结合的方法。

4、执行任务的车辆(消防车、警车、救护车)在小区可以例外行车、停泊。

5、物业管理公司消防管理队伍的原则是:每个管理处的员工都是公司的义务消防员。

6、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7、消防工作包括防火与灭火两个方面。

8、“五防”工作是防火,防盗,防爆,防破坏,防自然灾害。、二、1.消防中心值班员岗位职责的是

A.提高消防设备故障的处理和应变能力,密切与工程维修人员的联系,确保消防保安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B.努力学习,掌握智能化消防系统各种设施的功能和操作,提高维护保养能力

C.当发生重大事故或事件时,应及时向保安部和物业管理公司领导报告

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的是。A.可燃物B.助燃物C.着火源

3.将与燃烧物邻近的可燃物隔离开,阻止燃烧进一步扩散的灭火方法是隔离灭火法

4.下列消防设备中属于避难设备的是疏散标志灯

5.车辆管理的重点是防止车辆乱放,被破坏

三、1、物业管理的“物业”是什么?

答:是指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住宅区各类房屋及公共设备、公用设施、附属场地等。

2、“物业管理”是指什么?

答:是指物业管理企业按照委托合同的约定对物业所进行的养护、维修管理和位业主、房屋使用人提供的服务。

3、火灾起初阶段是灭火的最佳时期,你掌握常用的灭火方法吗?

答:灭火通常有四种方法:

1、冷却法;

2、窒息法;

3、隔离法;

4、抑制法。

4、物业管理企业的作用是什么?

答:为业主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和谐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提高城市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能力;

延长物业使用年限确保其功能的正常发挥;

使业主的物业保值、增值。

四、论述题

1、门卫是物业安全的第一卫士,在物业治安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如何做好门卫工作吗?

答:门卫的工作除治安管理职能外,更重要的是为用户及客人提供各种服务:

(1)、提供引导服务及简单咨询服务。

(2)、帮助用户及客人有秩序地乘电梯出入。

(3)、当大堂人流过多拥挤时,引导部分客人从消防电梯厅进出。

(4)、客人携带较多物品时,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

(5)、为老弱病残及需要帮助的用户提供必要的可行的服务。

2、遇有聚众闹事的问题的主要处理方法是什么?

答:控制、稳住领头者;疏散围观者;迅速报告有关部门及公安机关,平息事件;协助客户单位处理问题;防止事态扩大。

3、保安巡逻工作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答:在时空控制上应注重系统管理;经常结合治安方面的情况,及时调整力量和巡逻方法;经常教育巡逻人员增强危险观念,要求每个巡逻人员在巡逻中,要全神贯注,细心观察,不忽视一点可疑迹象,不放过任何应该解决处理的问题,夜间巡逻要更加注意行人、车辆表现

出来的可疑点,以及不正常的烟、光等。

4、保安员处理问题应遵循的方法哪些?

答:对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一般违反法规和管理规定的问题,如民事纠纷,可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主要是分清是非,耐心劝导,对一时解决不了又有扩大趋势的问题,应采取“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缓不可急,可顺不可逆”的处理原则,尽力劝解,把问题引向缓和,千万不要将矛盾激化,因为这样不利于解决问题。对处理问题上,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如违反情节轻微,不需处罚的,可当场教育,或协助所在单位、家属进行教育,如需要治安处罚的,交公安机关处理。违反其他行政规定的,交行政机关处理。对于犯罪行为,应及时制止,并把犯罪分子扭送公安机关。

五、小区概况简叙,小区有四个防区,其中1-29A为一防区、30-60为二防区、61-82为三防区、83-104为四防区,小区有104个单元门号,有地面停车位356个、地下600个,保安的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车辆管理、消防管理、犬类管理、装修管理、监控管理、巡视管理、突发事件管理及要害清单的管理等。

物业小区保安队员考核细则范

为进一步强化物业小区保安队伍的管理机制,加大对保安队员的考核力度,不断提高保安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物业小区保安服务的特点、任务、职责,特制定以下保安队员考核细则。

一、考核办法及操作程序

(一)物业小区保安队伍的管理工作,结合齐铁地区物业小区的实际,实行二级管理,共同考核的办法。一是保安服务公司,二是物业小区。

(二)考核实施实行扣分罚款制。

(三)在考核中,对于违反考核细则规定的内容,每扣一分,罚款2元,并在本人当月工资中扣除。

(四)对于保安队员的考核实施,由保安公司、物业小区实行共同定期考核,随时抽查的办法,对于发现的违纪违章现象,由考核人员填写扣分、罚款通知单,并由保安公司、物业小区负责考核管理人员共同签字,送交财务,实施扣款。

(五)保安队员在工作中,对于超出违反考核细则规定以外的条款,按保安有关规定处理。

(六)对于保安队员违反考核规定,罚款资金由财务指定专人保管,此项罚款资金用于奖励工作突出有贡献的保安人员的奖励。

二、考核内容及扣分标准。

1、不按规定时间上下班,每迟到、早退一次各扣2分;

2、不请假、无故矿工扣4分;三次以上者予以辞退;

3、在交接班过程中,不按规定面对面实地交接,而进行信誉交接的每人各扣3分;

4、交接班记录簿不按规定认真填写,乱画字迹不工整,违者扣2分;

5、对于保安器具,如警棒、电筒以及日常办公用品随意损坏,丢失、除按价赔偿外,损坏丢失者扣4分:

6、在执岗过程中不按工作程序巡视,发生一次扣4分;

7、不按规定时间巡视,巡视时间次数与巡视记录等填写不符,每人各扣3分;

8、在当班中不请示,随意脱岗,办私事扣5分,累计三次以上者予以辞退;

9、在值班中,执勤室内务不整洁,物品不按要求摆放,当班者每人各扣2分;

10、在执岗中形象不佳,不按规定着装,保安服与便服混穿,发生一次扣3分;

11、严格认真执行文明用语,礼貌待人的保安用语规范规定,不按规定用语,每发生一

次扣2分;

12、认真牢记保安执勤纪律“八不准”,对于违反其中任何一项,分别根据情节扣4-10分,严重者清除保安队;

13、在巡逻执勤中,严格落实“保安员巡逻工作规程”,不按保安员巡逻工作规程执行的,每违反一项扣3分;

14、在巡逻中列队不整齐,仪表不端正,形象不佳每人扣份;

15、在当班中带酒气上岗扣5分;

16、当班中饮酒扣l0分,并予以辞退;

17、在当班执岗中,对于发生的问题,按有关规定不及时上报的扣4分;

18、对于公司、物业小区组织的公益性活动,以及公司组织的学习、培训、开会、按规定应参加而无故不参加,又没有经过领导审批的,不参加一次扣5分;

19、在保安服务中,不按规定进行文明服务,居民有反映扣3分;

20、在工作中相互之间不协调,不支持,不团结,而影响工作造成不良反映的,对责任者根据情节扣4—10分;

21、在工作中不服从领导,不服从分配,无理取闹,影响正常工作开展扣10分,严重者清除保安队伍;

22、对于公司组织的正常政治、业务、军体等学习和培训,在考核和考试中,按规定要求没有达到标准和不及格者,每一项扣5分;

23、保安考核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保安工作流程

一、立岗(树立公司形象)、员工上班,下班时间要有 1 名保安站在进出口门内侧相应处立岗,军人精神状态,宾馆式服务作业。、立岗目的:礼迎礼送业主高层领导进出,维护员工进出门秩序,严格监控公物无手续带出门。

二、值班(全神贯注、礼貌待人)、接听电话:您好!XX小区监控室,请讲:谢谢、再见!、送货车辆,出货车辆要记录,认真核实《出货单》审批手续放行。、业主领导或贵客接近时要起立问好,热情听取训导并记录指示精神认真传达落实。

三、巡逻执勤(态度严肃、精神焕发)、定时巡逻按照规定时间、巡逻路线、卡点巡逻签到或打点。、不定时巡视车库、消防设施含通道、配电房水房等重点区域。凡异常现象必须及时报告相关部门或领导处理。夜间及周休日,节假日对门锁窗扣确认关闭,如有突然停电及时报值班维修人员进行处理。、发现问题均记录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领导;凡火灾先报 119,抓到窃贼报 110 再报部门主管或公司领导,并记录在案。

2.保安项目管理理论知识 篇二

一、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的背景

知识生命周期一词最早出现在知识管理领域。IBM知识管理咨询公司负责人Mark W.Mc Elroy曾在《新型知识管理:复杂性、学习和可持续创新》一书中提出关注知识产生和知识整合的第二代知识管理的理念。知识生命周期理论正是第二代知识管理理念的基础,主要是鉴于知识管理的并不顺利的现行应用状况提出的。

现行知识管理存在的两大缺陷是:(1)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以知识管理中技术的运用来代替知识管理。(2)将注意力集中于对现存知识的获取、编码、整合、共享上,却未能关注在现有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新知识的产生。知识生命周期理论以系统思考的观点引入过程的观念把触角放在知识的整个运动过程,揭示了知识是如何产生和整合的,展示了组织中知识产生和运动的机制。

二、知识生命周期的概念

生物生命发展过程是由出生、成长到死亡等不同阶段构成的一个完整周期。而知识的发展与生物的发展呈现出很大程度的相似性,知识和生物体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其发展过程一样具有阶段性。

而企业知识的生命周期则较为细化。一般认为,企业知识的生命周期是一个知识从其被企业识记,到被企业所掌握,并在企业内部传播,直到知识被用于工作中为企业创造价值,然后随着其创造价值的能力的逐渐降低而最终被企业遗忘的整个时间间隔。

无论从什么角度对知识的生命周期进行考量,对其最基本的认识是:知识在时间上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三、知识生命周期的阶段

(一)知识生命周期的阶段

在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范畴中,其知识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从企业实际运作、问题的解决以及对知识的需求角度出发,认为知识生命周期包括商业运作过程、知识过程和知识结果三个过程。

⑴商业运作过程是使用知识而不是产生和整合知识,当现有知识和解决问题所需知识之间出现差距时,就激发了人们弥补这种差距的愿望,从而促进了知识过程即新知识的产生过程。

⑵知识过程由知识产生过程和知识整合过程组成。知识产生过程则包括信息获取、个人和团体学习、知识假设表述和知识假设评价四个阶段;知识整合过程的子过程则是: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搜索或检索、知识共享以及教学。

⑶知识过程结束,产生知识结果。

在商业运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知识产生过程中得到解决方案,继而经过组织的后期知识整合,问题消失,这就是一个生命周期。

2、根据知识在企业中所处的状态及其发挥的作用的不同,将企业知识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知识获取阶段、知识的记忆整合阶段、知识使用阶段和知识退出阶段。

⑴初生期——知识获取阶段:当企业的知识结构或存量达不到特定时期的要求时,企业就需要去获得必要知识。知识获取的方式有员工学习外部已有知识和企业自己发现知识。经过初生期,外部知识变成企业知识。

⑵成长期——知识的记忆整合阶段:经过初生期,外部知识已成为企业知识的一部分,但仍存在很大的不足:一、新增知识往往只掌握在个别员工大脑里;二、新获得知识的员工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不充分。为了便于其他员工的使用和知识的长久保存和发展,必须对知识进行验证、补充、整理和确认。在记忆整合阶段,企业对新增的、刚获得和识记的知识进行编码、存储、传播、共享、整合、提取,使其进入可以使用、便于使用的成熟知识状态。

⑶成熟期——知识使用阶段:经过前期工作,企业员工获得各自工作所需要的知识,随后便将这些知识用于工作中,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知识的价值得以体现。成熟期是企业知识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前两个时期的知识获取、知识记忆整合,都是为这一阶段服务的,因此这一阶段的工作做不好,前两个阶段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

⑷衰退期——知识退出阶段:在成熟期末期,企业知识的价值已被充分挖掘,此后其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将会迅速降低,这是企业知识进入衰退期的标志。在衰退期,企业知识的创利能力进一步降低,最终其创造的价值会低于组织持有这一知识的成本,企业通常会使知识本体退出企业记忆系统,结束其作为企业知识的整个生命周期。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知识的发展并不一定遵循这个过程。因为知识同生命体相似,也会出现未老先衰和意外夭亡。如知识泄漏使得提前进入衰退期;或员工离职将自身知识带走都可能使企业知识提前消失。

(二)企业知识生命周期各阶段成本、产出、收益分析

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中,企业为获取知识所投入的成本、知识为企业带来的产出和收益都是不同的(如图1)。

由图1可以发现,在以知识生命周期运动过程为横轴、以企业收益为纵轴的坐标系中,成本投入曲线一直在0以下,说明在知识的整个运动过程中都需要成本投入。在初生期及成长期的前期,由于知识刚进入企业,人们对其理解不深,投入并不大;在成长期后期及成熟期的前期,人们对企业知识的认识已深刻全面,企业内部需要对知识进行充分的传播和整理,因此产生较大的成本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熟期的中后期,企业内部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越发完善,成本投入慢慢减少;到了衰退期,知识的创利能力迅速降低直至完全丧失,这种情况下,企业对其维护所投入的成本越来越少,直至不再投入任何成本,任由知识消失。

知识产出曲线体现的是知识在其生命历程中所带来的企业产出情况。在初生期和成长期,虽然少数员工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会有利于其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知识还不完善,正处于补充、整理、传播、共享等过程中,并未投入正式的大量使用中,因此认为企业由此得到的产出是0;进入了成熟期,企业相关人员对知识的使用使知识的价值物化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企业产出开始大于0,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到达峰值;随后,知识的溢出、泄漏、老化等使其为企业带来的产出逐渐降低,到了衰退期,几乎趋于0。

企业收益曲线反映的则是企业在知识运动过程中所得到的产出扣除成本后的收益。在初生期和成长期,由于知识产出等于0,企业收益曲线同成本投入曲线重合;在成熟期前期,由于投入成本大、所获产出小,此时的企业收益可能仍为负值;随着知识的大量使用和成本的减少,企业收益逐渐增加并到达最高点,但企业收益的峰值并不一定是在知识产出到达最高点时得到的;随着知识的创利能力的降低,企业收益曲线也逐渐下滑,最终趋于0。

可以看出,知识的遗忘和泄漏在不同时期带给企业的损失是不同的。在初生期及成长期的前期,知识被遗忘或泄露,企业虽有损失但还可忍受,因为企业尚可调整部署予以补救。在成长期后期及成熟期前期的知识遗忘或者泄露,对企业伤害很大,企业前期的巨大投入将无法收回成本。到成熟期后期,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已很低,这时发生泄露或遗忘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很小。到衰退期,知识已完全不能为企业创利,这时的遗忘及知识外流对企业毫无损失。因此,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时期对知识的遗忘和泄漏采取不同的措施,还需要特别重视前三个阶段的知识管理工作,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对知识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总结,如下:(1)知识的运动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2)不同生命阶段中知识的价值体现是不同的;(3)知识价值实现的峰值出现在知识使用阶段;(4)在知识的运动过程中,人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四、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对旅游企业知识管理的启示

(一)理论支持

国内外学者在旅游业知识管理的研究视角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国外学者往往从狭义上对“知识管理”进行理解,较多地关注于“对知识处理过程的管理”,但未能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考虑知识过程,往往限定于某一环节,因此割裂了知识的发展过程;而国内学者则比较宏观,更多地将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强调“基于知识的企业管理”。

知识生命周期理论从全新的视角阐释了知识的特征和运动规律,有助于旅游业知识管理研究视角的修正。首先,针对“知识运动过程”的研究是必需的,脱离了对知识的具体处理过程的管理是无法真正将知识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的;其次,对知识处理过程的研究应该从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出发,采用系统和整体的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避免对知识运动过程的割裂。该理论对知识特性和运动规律的正确理解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旅游业知识管理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实践指导

根据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知识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呈现出不等的价值,知识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产出和收益。旅游企业应该认识到所有有关知识的处理活动,如存储、共享、传播等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用知识。在旅游业知识管理工作中,应敏锐觉察各种企业知识所处的生命运动阶段,根据其特点和价值大小,采用适宜的管理方式和应对措施。

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知识的整个生命历程,都是与人互动的过程。在知识管理中,人才是主导因素,而不是以往所强调的技术。以该理论指导旅游业知识管理实践,会充分认识和重视人的作用,有利于深入挖掘旅游企业员工的隐性素质,改善企业的绩效和学习能力。

3.保安项目管理理论知识 篇三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影响因素;知识志愿者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09)04-0108-04

非政府组织这一概念最初被联合国用来界定那些“凡非经各国政府相互同意建立之国际组织”。但随着现代社会日趋多元化,以及“全球性结社革命”的兴起,非政府组织活跃的舞台不断扩大,其组织形式及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般认为,非政府组织是指独立于政府与企业之外,且不以创造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或公益服务提供准公共产品的合法机构。身处“知识爆炸”的冲击中,知识资源的开发、保存及共享已成为企业、政府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在组织资源、发展水平及理论研究等方面存在不足,非政府组织仍较多的采用传统管理手段,忽视或低估了知识作为组织资源的力量。

一、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内涵

由于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涉及多个学科,而且知识的概念本身较为抽象、复杂,这导致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Yogesh Math,otra将知识管理定义为:“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包含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安达信咨询公司用公式KM=(P+K)来解释知识管理。其中,KM代表知识管理,P代表知识工作者,K代表数据、信息、知识、智能,S代表分享,+代表信息科技,即信息科技协助知识管理的建构。上述定义一方面反映了学术界对于知识管理的理解上存在着差异,但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知识管理研究中逐渐形成的共识,即对知识本体和管理过程的认识是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础。考虑非政府组织的特性、需求及定位,在界定非政府组织中知识管理的内涵时应包括三个方面:

(一)知识资源是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基础

知识的识别、获取、整理及保存贯穿于知识管理的全过程,但必须弄清哪些知识资源组成了非政府组织的知识框架。非政府组织的知识资源大致可分为五类:(1)组织管理知识。“非营利机构也需要管理”,非政府组织需要协调与管理大量的志愿者与公益活动,掌握并应用组织管理知识是提高非政府组织工作绩效的最有效手段。(2)技能培训知识。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大、开发不足的特点。具备符合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特点的技能培训知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员工和志愿者进行培训,不但能提高个人和组织的服务水平,而且能增强对组织的认知与忠诚度。(3)营销知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非政府组织的“喂给型”资源投入被证明是低效的,这要求非政府组织采用营销手段来积极主动的募款、吸引赞助或投资,以实现资源投入由被动式向主动式的转变,这使得营销知识与理论在非营利机构中有了用武之地。(4)业务知识。非政府组织的业务范围广,它要求非政府组织应该具有在特定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所需的专业知识,如环保非政府组织应具备专业的环境保护知识等。(5)非特征性知识(non-characteristic knowledge)。这种知识主要来源于非政府组织外部,尤其那些拥有各种工作背景的志愿者所带入非政府组织的知识,由于其不具有非政府组织的特征而容易被忽视。

(二)知识工作者是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核心

德鲁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预言“知识社会”的到来。在新的社会形态中,知识的普及与应用使社会充满竞争性和流动性,这不仅拉大了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距,更带来了传统政府与“就业机构”难以应对的社会管理问题。于是,社会变革呼唤新的社会部门——非政府组织来深入到传统部门无法触及的角落进行治理。知识社会的另一个重要产物是知识工作者。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受过正规教育、具备专业技能的知识工作者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其影响力扩散到社会各个部门和阶层,并逐渐成为社会部门的领导核心,非政府组织也不例外。共同的产生背景将非政府组织与知识工作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运用知识和技能换取权力与利润的同时,知识工作者更加渴望追求权、利之外的人生价值与目标。具备各种组织管理知识、技能培训知识、营销知识、业务知识和非特征知识的人,基于自我实现的信念志愿投入到非政府组织之中。这些知识工作者是非政府组织知识资源的天然载体,他们既充当着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对象,又是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三)知识创新是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目标

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共存的环境中,知识创新可以使组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然而,与营利机构相比,知识创新对非政府组织具有不同:意义。成功的营利性企业为赢得或保持竞争优势而致力于不断开展知识创新,成功的非政府组织同样为了达成公益使命而努力进行知识创新。公益使命是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价值。借鉴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分析发现,非政府组织使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本身就包含了知识创造与创新。首先,被社会认可的道德、信仰、价值观等隐性知识在“社会化”(socialization)过程中形成公益使命感,具有强烈公益使命感的人聚合到一起组成了非政府组织;随后,非政府组织将这种使命感用文字、语言等方式“外化”(externalization)为显性的组织使命;当然,使命的产生并不代表知识转换的终结,它还必须通过“组合化”(combination)过程和“内化”(intemalization)过程进行传播、修正和创新,使其能融人到组织成员的日常行为中,并为大众所接受。由此可见,知识创新是非政府组织实现价值与知识管理的最佳契合点。

二、影响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因素分析

在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知识的获取、储存、共享、应用与创新已成为组织发展的可持续优势,但由于非政府组织的多样性和具体性,其知识管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其固有的、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

(一)商业化程度

由于传统募款方式在日益增长的运转开支面前捉襟见肘,非政府组织开始寻求商业化途径来解决经费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进入营利性机构的活动领域。与此同时,大量营利性机构也渗入到非政府组织的传统势力范围。竞争与合作并存是非政府

组织与营利性机构博弈的结果,两者的竞合程度与非政府组织商业化程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值得注意的是,非政府组织与营利性机构的竞合关系对于知识管理策略的实施有着直接影响。在竞争激烈的活动领域中,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层更倾向于借助知识管理来获得竞争优势;而在合作占主导地位的活动领域中,营利性机构的知识管理经验更容易被非政府组织借鉴与吸收。相反,在竞合程度较低的领域中,非政府组织将缺失知识管理的动力。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非政府组织商业化程度越高,其开展知识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

(二)组织规模

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知识工作者的培训、知识增值的过程都需要大量其他资源作为支撑。一般认为,规模较大的非政府组织能较好地解决资金不足、人手不够、知识存量有限等制约知识管理应用的桎梏。另外,大型非政府组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还为知识管理系统的持续运行提供了保障。然而,不能简单地认为,规模大的组织应用知识管理就容易,规模小的组织应用知识管理就困难。人员越多、机构越庞杂的非政府组织也使得知识管理的复杂性越大,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周期也越长。中小型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系统开发周期一般较短,但由于投入能力的限制,往往以牺牲系统性能为代价,换取系统尽快应用。因此,应把组织规模作为影响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知识管理。

(三)公共关系

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关系是指其在与各类社会组织或群体交流与互动中,塑造和保持组织形象的一种社会活动。随着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非政府组织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日趋“元差别化”,组织的差别化与竞争转移到了公共关系领域。注重公共关系的非政府组织更可能扩大其社会效益和争取支持。目前,传统的资源型公共关系正逐渐向知识型公共关系转变。越来越多的公关策略注重挖掘、整理和保存顾客知识以及创造与传播品牌知识。非政府组织也愈加重视通过提供知识型产品和服务来树立形象,如发行公益出版物、举行公益讲座、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和公共政策咨询等。由此可见,非政府组织的公关策略与知识管理的相互关系日益密切,越注重公共关系的非政府组织将越重视知识管理的运用。

(四)组织文化类型

根据组织文化、组织战略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将组织文化分为四类,即适应型、使命型、小团体型、官僚制型。具有适应型文化的非政府组织以通过实施灵活性和适应顾客需要的变革,把战略重点集中在外部环境上。它鼓励通过知识的开发、运用来形成环境适应性,如科技类中介组织等。以使命型文化为特点的非政府组织关注外部环境中的特定顾客而不追求迅速改变,对知识创新的依赖性不高,如同学会、联谊会、服务型俱乐部等。具备使命型文化的非政府组织特征在于建立起一种共同愿景,使成员都朝着一个目标奋斗,它强调发挥成员的个性与能动性,重视创造性知识和新观点的产生,典型组织有志愿者协会、兴趣团体等。程序化和等级化是官僚制型文化的主要特点,这种非政府组织渴望稳定、规范与秩序,而层级与保守对知识的流动和分享会造成一定的迟滞作用,如宗教类组织等。综合上述分析,说明非政府组织的组织文化是追求稳定还是期望改变,对于知识管理都有着潜在而深远的影响。

(五)志愿者的流动性

志愿者是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和最具能动性的要素,是非政府组织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因素。志愿者向非政府组织提供志愿性的知识、技能、资金等,非政府组织为志愿者提供表达自我意愿和提供志愿服务的组织渠道。然而,对于志愿者来说,非政府组织既不是其谋生的主要渠道,也不是提供志愿服务的唯一选择。组织依赖性不高导致了志愿者群体的高流动性。志愿者的流失意味着其所掌握的所有知识的流失,并使得与该志愿者有合作关系的其他志愿者的工作无法进行或是无法达到原来的效果。这是对一个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策略的重要考验。志愿者流动性高的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策略更侧重于对志愿者的知识进行及时筛选与储存,以减少志愿者流失所带来的知识损失。相反,志愿者流动性低的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策略则侧重于开发与传播志愿者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知识管理的效能。

三、强化非政府组织知识管理的建议

政府、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成功经验对于非政府组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创建以“知识”为核心的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培育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等。结合非政府组织自身特色和优势,发挥知识管理的最大效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知识志愿者”

非政府组织中的成员是应用知识管理创造组织价值的主体,他们在参与志愿活动中体现的高度使命感和合作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但在知识转移和共享方面的表现就不那么出色了。要克服非政府组织知识共享障碍,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培养“知识志愿者”,即不为物质报酬,基于对组织使命和信念的认同,自愿为组织提供知识的人。非政府组织应为其成员从知识工作者转化为“知识志愿者”提供条件。首先,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给“知识志愿者”安排适当的工作,使其参与这项工作,并感到自己的知识对这个项目有效用、有意义时产生分享经验和知识的动机,如委托有建筑专长的志愿者负责新办公室的装潢设计。其次,树立“知识志愿者”的榜样与标杆,形成一种环境压力,让其他人学习和效仿,形成良好的知识共享风气和氛围;最后,综合知识共享的参与程度和效用来评价个人知识贡献,根据实际知识贡献给予肯定。

(二)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策略

由于非政府组织的规模、结构、业务范围、收入来源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必须根据组织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知识管理措施和手段。常见的知识管理策略主要包括编码策略和个性化策略。在编码策略中,知识被仔细编码并储存在知识库中,组织成员可以不与知识开发者接触便获取和使用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知识反复使用的效率。然而,要维持和管理知识库,并对知识进行存储、编辑、评估和分析,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因此,适合规模较大、资金充足、知识管理能力较强的非政府组织采用。人性化策略则将知识与其开发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知识主要通过直接的人与人接触来进行共享。这种策略形式灵活、成本低廉、知识交流迅速,较为适合中小型非政府组织采用。

(三)广泛开展非政府组织知识营销

非政府组织知识营销是顺应知识社会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知识和信息的迅速膨胀、知识管理理论与技术的运用及不断创新,为非政府组织提供了更丰富的营销手段和策略。知识营销要求非政府组织挖掘其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增加营销活动的知识含量,与顾客形成共鸣。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移动通讯网络等现代通信渠道,迅捷、直观地将信息与知识传递给顾客,如应用RSS(聚合信息)

服务技术、PUSH(信息推送)服务技术和博客等。这些技术一方面能帮助非政府组织推介其价值观念、品牌知识、产品知识及服务知识,动员潜在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另一方面,还能根据订阅这些服务的顾客个性化信息,使非政府组织了解到其顾客的兴趣、偏好和关注的焦点。

(四)构建非政府组织知识门户

随着网络的盛行,许多非政府组织都建立起自己的主页,但这些网页的内容与功能往往只集中于组织概况、开展活动、捐助情况等信息的发布,而忽视了开辟知识门户的重要性。例如红十字会是参与应对全球性“甲型流感”的主要非政府组织,在其官方主页上却没有公布专业权威的“甲型流感”预防治疗知识。为了实现知识获取、传播、共享和更新高效便捷,同时为非政府组织及其合作伙伴(政府、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志愿者、社会公众提供交互的知识平台,非政府组织应建立起基于网络、标准统一、业务关联、内容完整、分类合理、面向用户的知识门户,并在知识门户中加入搜索引擎,方便使用者通过此门户存取知识。

参考文献:

[1] United Nations Econmic and Social Council,Review of consultativoarrangementg with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DB/OL]。

[2]樊治平,知识管理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21-22。

[3][美]安达信商务咨询,刘京伟译,知识管理的第一本书[M],台北:商周出版社,2000:39。

[4]Emanude Lettieri,Francesca Borga,Knowledge Management lnNon-profitOrganlzations[J],Journal 0fKnowledgeManagement,2004,(6):16-30。

[5]徐兵,彼德·杜拉克读本[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454-457。

[6]林山,黄培伦,蓝海林,组织结构特性与组织知识创新的关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54-55。

[7]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版社,1999:98-106。

[8]周菲,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17-218。

[9]王妮丽,崔紫君,非营利组织中的志愿者及其管理[J],云南社会科学,2003,(6):70-72。

[10]Morten T.HBnsen,Nitin Nohria,Thomas Tiemey,What’s yourstrategy h managing knowledg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9,(2):106-116。

4.保安消防安全知识1 篇四

为预防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防患于未然,人们在许多地方设置了消防设备。这些设备一旦被挪用或损坏,遇上火灾,人们就会束手无策。

1.不要搬动、挪用或损坏消火栓、水枪、水带、灭火器以及专门用于消防的锹、镐、钩、沙箱、提桶等。

2.现代化的商场、宾馆、图书馆等许多公共场所的墙上都安装有红色火警按钮,员工们千万不要随意按动它。

3.楼梯通道是发生火灾时人员脱险逃生的通道,也是抢救火场被困人员的必经之路,务必保持畅通无阻,不要在这些地方存放自行车和堆放杂物。2灭火器使用方法

一: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和易燃、可燃气体火灾,以及电器设备火灾.1.右手拖着压把,左手拖着灭火器底部,轻轻取下灭火器

2.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

3.除掉铅封

4.拔掉保险销

5.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

6.在距离火焰两米的地方,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喷管左右摆动,喷射干粉覆盖整个燃烧区

第二: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主要适用于扑救各种油类火灾、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可燃物火灾.1.右手拖着压把,左手拖着灭火器底部,轻轻取下灭火器

2.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

3.右手捂住喷嘴,左手执筒底边缘

4.把灭火器颠倒过来呈垂直状态,用劲上下晃动几下,然后放开喷嘴。

5.右手抓筒耳,左手抓筒底边缘,把喷嘴朝向燃烧区,站在离火源八米的地方喷射,并不断前进,兜围着火焰喷射,直至把火扑灭。

6.灭火后,把灭火器卧放在地上,喷嘴朝下。

第三: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主要适用于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火灾,还可扑救仪器仪表、图书档案、工艺器和低压电器设备等的初起火灾。1.用右手握着压把

2.用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

3.除掉铅封

4.拔掉保险销

5.站在距火源两米的地方,左手拿着喇叭筒,右手用力压下压把

6.对着火源根部喷射,并不断推前,直至把火焰扑灭

第四:推车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主要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器设备的初起火灾。本灭火器移动方便,操作简单,灭火效果好。1.把干粉车拉或推到现场

2.右手抓着喷粉枪,左手顺势展开喷粉胶管,直至平直,不能弯折或打圈

3.除掉铅封,拔出保险销

4.用手掌使劲按下供气阀门

5.左手持喷粉枪管托,右手把持枪把,用手指扣动喷粉开关,对准火焰喷射,不断靠前左右摆动喷粉枪,把干粉笼罩在燃烧区,直至把火扑灭为止。3附赠: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建设要求和自我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社会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固定经营场所的个体工商户可参照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907 消防基本术语

第一部分 GA653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 5907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社会单位

social organization 有固定活动场所且有依法注册名称或其他合法名称的组织。包括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3.2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four capacities of fire safety 包括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能力。3.3 疏散引导员

evacuation conductor 发生火灾时,负责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的单位工作人员。4 建设要求

4.1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4.1.1 单位应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

4.1.2 单位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中,应重点加强对用火用电、燃油燃气、安全疏散、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控制室等的消防安全管理,重点管理内容参见附录A。4.1.3 单位应定期组织防火检查。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其他单位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检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消防安全制度、管理措施及操作规程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b)用火用电、燃油燃气的管理有无违章; c)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情况;

d)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道是否畅通; e)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水源是否完好; f)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值班情况;

g)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与演练情况; h)员工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i)防火巡查、火灾隐患整改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j)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4.1.4 单位应定期组织防火巡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每日进行防火巡查,其他单位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应每日进行防火巡查。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应至少每二小时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并应在营业结束时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避免遗留火种。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应加强夜间防火巡查,其他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可以结合实际组织夜间防火巡查。防火巡查包括下列内容:

a)用火用电、燃油燃气的管理有无违章;

b)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c)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

d)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e)重点部位员工在岗在位情况; f)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4.1.5 员工应每日进行岗位自查,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a)用火用电、燃油燃气的使用有无违章; b)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 c)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 d)场所有无遗留火种; e)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4.1.6 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整改负总责,消防安全管理人及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督促落实火灾隐患的整改工作。

4.1.7 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发现人应向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时限、部门和责任人,报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审批。整改期间应采取临时防范措施,确保消防安全。4.1.8 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消防安全管理人或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应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告消防安全责任人。4.2 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4.2.1 单位应提高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做到初起火灾早发现、早扑救。

4.2.2 员工发现起火能立即呼救并拨打“119”电话报警,起火部位现场员工能在1 min内形成第一灭火力量,采取如下措施: a)火灾报警按钮或电话附近的员工,立即摁下按钮或拨打电话通知消防控制室或值班人员;

b)消防设施、器材附近的员工,使用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器材灭火; c)疏散通道或安全出口附近的员工,引导人员疏散。

4.2.3 火灾确认后,单位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能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3 min内形成第二灭火力量,采取如下措施:

a)通讯联络组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通知员工赶赴火场,与公安消防队保持联络,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 b)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使用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扑救初起火灾; c)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 d)安全救护组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e)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4.3 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4.3.1 单位应提高组织疏散逃生能力,做到会引导人员疏散,会火场逃生自救。4.3.2 员工应熟悉本单位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掌握疏散程序和逃生技能。

4.3.3 单位应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配备必要的火场逃生避难器材。

4.3.4 人员密集场所应明确疏散引导员,负责引导在场人员通过附近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迅速疏散。

4.3.5 火灾发生时,疏散引导员能立即通过喊话和广播等方式,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通知引导火场人员正确逃生。

4.3.6 医院、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场所应将安全疏散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安排足够的疏散引导员,确保火灾时现场人员能够安全疏散。4.3.7 火灾无法控制时,单位火场总指挥应能及时通知所有参加救援人员撤离。4.4 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4.4.1 单位应提高消防宣传教育能力,做到消防常识普及化,消防设施标识化。4.4.2 单位应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人员,且应具备宣传教育能力。4.4.3 单位能利用展板、专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在明显部位悬挂或张贴消防宣传标志。

4.4.4 员工上岗前,应经消防安全培训合格;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4.4.5 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熟知以下内容: a)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职责; b)本单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c)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d)依法应承担的消防安全行政和刑事责任。4.4.6 单位员工应熟知以下内容: a)消防常识;

b)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c)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 d)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e)报警、扑救初起火灾和疏散逃生的基本方法。4.4.7 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应熟知以下内容: a)岗位职责制度; b)本单位的消防设施; c)控制室设备操作规程; d)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5.保安员理论考试试题 篇五

一、填空题(60分)

1、江苏爱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

2、水木南庭小区已交付幢

3、小区的巡更点具体位置:①

④;⑤;⑥;⑦;⑧。

4、水木南庭正在开创

5、交接班中要做到。

6、《员工守则》计分考核对睡岗处罚分,不系武装带,不戴帽子,不带手

套处罚分,不服从工作安排处罚分。

7、火灾的定义是指

8、灭火器材的种类指;

9、装修时施工作业时间为上午

二、问答题(40分)

1、门岗的职责是什么?

2、巡逻岗的职责是什么?

3、保安员在装修过程中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4、火灾发生时如何报警,发生高层火灾如何开展救援?

6.保安项目管理理论知识 篇六

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不断认识和了解自身知识管理水平, 改善知识管理平台, 加快知识创新步伐, 达到进一步提高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信息及知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企业竞争力的优势已不再主要依赖资金、土地、劳动力这些传统因素, 知识和有效的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能否实现成功的最重要决定因素。因而, 准确、客观地评价企业知识管理的能力状况, 对于一个企业准确把握自身的知识管理水平及其产出状况, 合理制定知识管理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体系, 提升知识管理绩效, 实现企业知识创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 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涵义

关于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内涵的界定, 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表述。Andrew等人将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定义为包含知识管理基础建设能力和知识管理流程能力两大部分, 其中基础建设能力包括文化、结构和技术三个方面, 流程能力包括获取、转化、应用和保护知识等方面的能力;Tanriverdi等人认为一个企业可能在不同的领域分别具有不同的知识管理能力, 包括产品知识管理能力、客户知识管理能力和运作知识管理能力, 而在各自的领域内, 知识管理能力又被分解为创造能力、转移能力、整合能力和杠杆能力等方面;余利明等认为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可以分为知识管理过程能力、知识管理基础资源能力、知识管理应用能力和知识场四个方面;本文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 按照知识管理系统的构成理论, 从知识供给链、技术工具和环境支持三个维度将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定义为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获取能力, 主要指企业通过智能客体检索, 与客户、供应商、行业伙伴、专家交流经验, 向竞争对手学习等多种途径组织获取知识及搜集知识的能力, 包括从外界取得知识和从组织内部产生知识两个方面。二是知识转化能力, 主要指企业通过对知识的组织、整合、合并、结构化以及分类, 提高现有知识、新知识及个别不同知识的使用价值和有效整合利用的能力。三是知识扩散及应用能力, 主要指企业有效扩散、传播、分享知识, 并应用知识进一步发挥、提高其价值的能力, 这是组织对知识的采用程度以及扩散、分享的过程。四是知识创新能力, 知识创新能力贯穿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全过程, 是企业不断创造、修正旧知识或已有知识, 提取新知识并不断实施应用和共享的过程。五是知识保护能力, 主要指企业防范知识被非法偷窃或不当使用的能力, 企业要想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 就必须对其已有知识或新知识竭尽全力地加以保护。六是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 主要指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水平对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提升的支持状况, 包括企业基础设施的拥有率、网络技术的利用率以及信息系统使用的覆盖率, 等等。七是组织结构的支持能力, 它是企业实现有效知识管理的前提保证, 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程度、团队结构模式的建立程度及知识管理机构被重视的程度, 等等。八是企业文化的支持能力, 企业文化的支持能力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包括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接受训练和学习的强度, 营造尊重知识、鼓励知识共享的环境氛围, 等等。

2 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体系是决定评价结果是否科学的基础。构建科学的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考虑指标的全面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 还要考虑指标的定量与定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 理论界对企业知识管理的评价研究一般较偏重于知识管理的某一主体或环节、知识管理的水平测度和绩效评价等内容, 对知识管理能力的评价一般只是通过在这些研究内容中的几个指标来反映, 这既不能体现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价值和内涵, 也不能体现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综合以上因素, 为了对企业知识管理的能力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我们在坚持可比性、可测性、动态性和典型性等原则的基础上, 以资料的可获取性为前提, 以既能体现现有企业知识管理的能力, 又能反映未来的管理潜力为目标, 着重从企业知识管理的获取能力、转化能力、扩散及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保护能力、基础设施支持能力、组织结构支持能力和企业文化支持能力等8个方面, 设计和筛选出由32个具体指标组成的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指标见表1) 。

本文选取的指标不是对原有评价指标的简单照搬、相加和堆积, 而是对原有指标的综合、提炼和一定程度的创新, 其中知识获取能力涉及到个人知识存量、组织知识存量、个体内隐知识共同化和组织外部知识内部化等要素;知识转化能力包括知识转化技术状况、员工协同作业程度、新旧知识体系化和外显知识组合化等要素;知识扩散及应用能力则主要指知识扩散的技术状况、知识库系统使用率、解决新问题及开发新产品、新服务的能力等要素;知识创新能力主要考察企业员工的学习能力、重视程度、创新知识的效益和创新机制等内容;知识保护能力则主要是对企业知识保护的费用、效益及制度完备性等的考察;基础设施支持能力主要包括网络技术利用率、基础设施拥有率及信息系统覆盖率等;组织结构支持能力主要是对企业组织结构支持度的综合测评, 是评价企业组织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企业文化支持能力则既包括企业员工工作中接受训练和学习的程度及高层领导的认可和支持程度, 也包括企业尊重知识、学习知识和鼓励知识的环境和氛围。

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企业知识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对其评价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是一个典型的多层次、多目标和多因素问题, 具有信息不完全, 或者“模糊”的特征, 仅靠简单的定量方法、定性方法或一般的数学评价方法来衡量和评价是不全面的, 很难做出合理、准确的判断。为此, 本文试图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结合起来, 建立一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模糊层次评价模型, 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 应用模糊关系的合成原理, 将一些边界不清, 不易定量的元素定量化, 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1) 确立评价因素指标集。对于评价因素集合V, 按照某个属性c, 将其划分为m个子集, 使其满足:V=V1∩V2∩V3…∩Vm, 同时, 对于任意的ij, i, j=1, 2, 3…m, 均有ViVj=Φ, 根据本文所列指标体系, 可以得到第一级评价因素集合:V=[V1, V2, V3, V4, V5, V6, V7, V8]=[知识获取能力, 知识转化能力, 知识扩散及应用能力, 知识创新能力, 知识保护能力, 基础设施支持能力, 组织结构支持能力, 企业文化支持能力], 第二级指标:Vk=[ Vk1, Vk2, Vk3, …, Vkm] (m为第k个指标所属的二级指标个数) 。

(2) 确立各级指标层权重。由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用AHP确定指标层权重, 即运用专家咨询法对每一层按某一规定的规则, 对该层所有要素进行两两比较, 得出比较判断矩阵R= (bij) , 通过计算求出矩阵R的最大特征值及相应的特征向量, 就此得出每一层各要素相对该层准则的权重。设第一级指标V=[ V1, V2, V3, …, Vn]对应的权重为W=[W1, W2, W3, …, Wn], Wn表示评价指标Vn在V中的权重, 且须满足W1+W2+W3+…Wn=1;各二级指标Vi=[Vi1, Vi2, Vi3, …, Vin]对应的权重为Wi=[Wi1, Wi2, Wi3, …, Win], i, n的意义同上, Win表示评价指标Vin在V中的权重, 且须满足Wi1+Wi2+Wi3+…Win=1。

(3) 建立评语等级集。评语等级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即U=[U1, U2, U3, …Uk], K为评价等级的个数。实际工作中, 评价等级标准可以划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等级别, 并可根据量化评价的需要, 分别赋以不同的值来进行计算。

(4) 确定隶属关系。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进行指标量化处理, 通过专家评价法或实际调查取证法得到Vij隶属于第t个评语Ut的程度rijt, 并构成判断决策矩阵Ri=[rij︱i=1, 2, 3, …, n;j=1, 2, 3, …, n], 可表示为:

R=|r11Lr1nΜΟΜrn1Lrnn|= (rlm) n×n

其中:L=1, 2, 3, …n, m=1, 2, 3, …n;rlm表示评价指标对评价等级U的隶属度。

对隶属度的确定, 应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分别进行。

对定性指标, 可确定评语级指标U=[U1, U2, U3, U4, U5]=[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差]=[0.9, 0.7, 0.5, 0.3, 0.1], 如实际比较认为处于这几种类型中间, 可分别采用0.8, 0.6, 0.4, 0.2, 进行量化处理。

对定量指标, 主要有三种类型, 效益型 (越大越好型) 、适中型 (适度型) 、成本型 (越小越好型) , 其隶属度的确定可采用下式计算:

对效益型指标, 采用半升梯形隶属度函数进行量化, 即:

R={1f (x) inf (f) (f (x) -sup (f) inf (f) -f (x) inf (f) f (x) sup (f) 0f (x) sup (f)

对适中型指标, 采用半升降梯形模糊隶属度函数进行量化, 即:

R={2 (f (x) -sup (f) ) inf (f) -f (x) inf (f) f (x) sup (f) 2sup (f) - (f) ) f (x) -inf (f) sup (f) f (x) inf (f) 0f (x) sup (f) f (x) inf (f)

对成本型指标, 采用半降梯形模糊隶属度函数进行量化, 即:

R={1f (x) inf (f) sup (f) -f (x) inf (f) -f (x) inf (f) f (x) sup (f) 0sup (f) f (x)

式中, f (x) 为特征值, sup (f) , inf (f) 分别为对应于同一指标的所有特征值f (x) 的上下界。

(5) 合成运算。将权重向量Wi与隶属度函数Ri进行耦合, 得出评价向量B=W·R=[b1, b2, b3, …, bn], 最后根据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算出总评价指标的绩效总数, 与事先设定的评级标准, 进行相应的评价结果分析, 其总的评价模型可表示如下:

Ρ=i=15Wij=1nWijf (Vij)

其中:Wi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指数一级指标权重, Wij为二级指标权重, f (Vij) 为Vij (i, j=1, 2, 3, …, 32) , 根据以上测算, 可处理得到各具体二级指标。

4 应用实例

A企业为一知识型企业, 欲对其知识管理能力进行评价, 聘请了10位本行业的专家, 针对本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程度, 应用上述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对A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企业在对知识管理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采用的评语级为五级, 即:U=[U1, U2, U3, U4, U5]=[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差] =[0.9, 0.7, 0.5, 0.3, 0.1], 如处于这几种类型中间, 采用0.8, 0.6, 0.4, 0.2, 0.0表示。具体评价步骤如下:

(1)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我们采用特尔菲法 (Delphi法) 和层次分析法来完成指标权重的确定, 限于篇幅, 不便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最终计算结果如下:

W=[0.125, 0.100, 0.125, 0.175, 0.100, 0.150, 0.100, 0.125]

W1=[0.25, 0.15, 0.35, 0.25]

W2=[0.10, 0.35, 0.25, 0.30]

W3=[0.15, 0.30, 0.15, 0.40]

W4=[0.25, 0.30, 0.10, 0.35]

W5=[0.35, 0.10, 0.20, 0.35]

W6=[0.25, 0.10, 0.25, 0.40]

W7=[0.15, 0.15, 0.35, 0.35]

W8=[0.25, 0.20, 0.25, 0.30]

(2) 模糊综合评价。在对企业的调研中, 我们采用以模糊统计实验为依据的等级比重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 共聘请专家10位进行评定, 他们对U1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同理得出其他几项的隶属度, 组成U1的隶属度系数矩阵如下:

R1=|0.30.40.20.10.00.20.60.20.00.00.20.50.30.00.00.30.50.10.10.0|

U1大类指标的权重向量W1=[0.25, 0.15, 0.35, 0.25]进行权衡, 得到隶属度系数向量B1= RW1=[0.25, 0.49, 0.21, 0.05, 0.00]

同上计算, 得到其它7个一级指标的隶属度系数向量, 构成隶属度矩阵如下:

R=|0.25, 0.49, 0.21, 0.05, 0.000.31, 0.23, 0.41, 0.03, 0.000.28, 0.33, 0.15, 0.08, 0.000.29, 0.46, 0.20, 0.05, 0.000.41, 0.23, 0.27, 0.15, 0.000.40, 0.29, 0.26, 0.06, 0.000.32, 0.51, 0.09, 0.15, 0.000.46, 0.38, 0.24, 0.13, 0.00|

B=W·R=[0.339, 0.371, 0.226, 0.083]

根据U, 则P=B·UT=[0.339, 0.371, 0.226, 0.083]·[0.9, 0.7, 0.5, 0.3, 0.1]T=0.702

为清楚起见, 也可将上述评价结果P转换成得分值, 取评价等级=[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差] =[90, 70, 50, 30, 10], 则相应地P=70.2, 表明该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较强。

5 结束语

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评价在我国尚处于一种前沿和探索阶段。理论界和学术届对此研究较少且意见不太一致,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选择存在较大困难。本文从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内涵的多维度、多层次的角度出发, 构建了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并应用多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理论, 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 旨在客观地评价和较好地反映企业知识管理的能力状况和知识创新程度, 为企业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和分析, 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进一步提高企业知识管理的能力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

参考文献

[1]付二晴, 蔡建峰.基于能力知识管理水平的模糊评价[J].情报科学, 2006 (5) :11-12.

[2]刘炜.组织知识管理绩效的灰色多层综合评价方法[J].情报杂志, 2008 (3) :23-23.

[3]郑庆华.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模糊语言评估[J].统计与决策, 2007 (7) :17-17.

[4]张新香.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3) :52-53.

[5]赵嵩正, 王娟茹.企业知识集成能力模糊综合评价[J].情报杂志, 2007 (12) :27-28.

7.保安项目管理理论知识 篇七

[关键词]知识服务;档案管理;理论探索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服务逐渐成为档案管理的核心技术,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信息时代环境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强化学习,做到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更新管理理念,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得有效进行。

1.知识服务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目前管理领域一种创新性的管理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实现知识服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构建有效的管理机制,充分挖掘出职工的内在潜能,通过培新以及教育等手段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创新型管理理念、管理手段与方法,最终达到提升管理效率的目的。知识服务目前已经成为了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其侧重点在于知识的创新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通过知识服务还能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的过程中,来自各个领域的信息不断出现,并且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学习,不断进行创新,从而提升自身的修养,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知识服务能够实现人与信息的整合,并打破传统的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了信息资料的高度整合和集中,同时在知识管理的背景下,信息增值服务成为了必然,围绕知识管理这个理念,管理服务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2.档案管理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档案管理工作能顺利进行,管理是保证,服务是前提。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不断增强,人们对获取知识的要求不仅局限于表面的、分散的,档案管理要适应用户索取知识的高要求,就必须改善服务机制,开展深层次、多形式的知识与信息服务。过去,档案用户通常要求快速查阅档案资料;现在,用户对信息服务的要求转变为希望档案人员提供检索和咨询服务;将来,用户的服务将变为一种按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的“个性化”知识服务,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知识服务正向“个性化”方向前进。档案管理知识服务的核心就是要面向用户,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而且随着用户知识需求、水平的变化,还会要求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高层次的知识需求主要是要求提供深加工型的知识产品和开发型知识服务中等的需求提供初步加工的信息商品(如档案汇编);低层次的需求主要是一般信息(如提供档案原始资料)。总之,知识服务就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和整合,组合成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过程。在高速流转的信息社会背景下,知识服务打破了档案馆信息查询服务的壁垒,发生了质的飞跃。这对档案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而可贵的。由此可以看出开展知识服务已成为一种必要和必然。

3.知识服务在档案管理中的实现

3.1档案知识服务理念的确立

落实档案管理的知识服务理念,首先要科学的认识到当今档案管理工作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之间的差别与不同,确立知识服务的目标,立足于信息搜寻、分析与组织等角度,将重点放在用户问题以及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方面,同时实现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增值服务。基于这些分析能够看出档案管理服务与目标的确立应该从这些方面出发,突破馆藏限制,这种服务理念的确立,实际上就是档案管理者对于自身发展认识上的突破。

3.2档案信息服务机制的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目标也必须要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为前提,基于档案本身隐密性的特点,档案管理服务在新时期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和发展。首先档案信息咨询机构、文件中心以及档案事务所等商业服务机构的出现与发展,它们不仅丰富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与内容,同时也更加有效的发挥了档案信息与知识的作用,促进了档案管理机制与体制的变革。尤其是档案咨询业的发展,从传统的信息处理实现了可以信息辨别并做出取舍的阶段,实现了档案信息服务的更深层次。

3.3档案知识服务模式的新发展

实现档案信息知识服务,必须要认识到该服务理论是建立在专业化与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之上的,它并不是批发性服务,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从具体需求以及过程提供服务入手,实现纵向服务的全方位跟踪。然后,还需要关注网络环境的变化,对信息服务方式的转变有所掌握,网络服务作为关键的特征就是增值服务,比如,编制档案网络资源导引工具,能为用户提供专业分类导引和对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产品增加新的附加值,即“从提供相关信息到提供答案”的重要转变,这需要档案人员具备利用“信息解决方案”来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它要求我们不仅掌握有关的信息技术,更要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学习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查询问题的具体要求和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知识服务的要求,是档案信息服务新的发展方向。

3.4融入新的事业合作圈

知识管理的重要特点就是在协作系统中求得管理增值与创新,因为知识只有在整合、流动与应用中才可能增值,它需要打破更多的门户和专业壁垒,需要前所未有的协作精神,才能共享彼此的知识,这一点在电子文件管理中尤为突出。因此,档案工作此时将不再是档案部门独家经营和档案人员独善其身的行为了,而必须融入新的合作圈:档案部门将离不开信息技术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维护、使用甚至增值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人员,只有将档案人员的功能需求和技术人员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系统的良性运转;档案部门将更需要与法律专家、安全专家的合作,事实上电子文件管理过程中的一些诸如知识产权问题、证据问题以及隐私权问题等等都远非档案部门一家所能担当;档案部门与其它信息源的合作与融合。在网络时代,利用者关心的将是如何迅速准确的获取信息,而不是信息的来源,信息共享是根本趋势,也是知识共享的基础和前提。可以预料,不仅档案馆室之间需要信息资源的协调共享,而且档案馆、图书馆和其他信息资源中心为避免信息资源管理中的重复和浪费,也会连为一体,组成一种基于通信网络之上的国家信息系统。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于档案管理的要求,实现信息环境下大量信息资源的科学整合、分类与管理,档案管理者首先必须要客观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积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从而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武岩.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探索[J].品牌(下半月),2015,05.

[2]兰祝刚,周艳华,李刚.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档案,2011,07.

上一篇:关于办公楼一楼电子屏维修的请示下一篇:《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