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脏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论文(共6篇)
1.浅析心脏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一
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学习工作努力,实事求是。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
2、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初步掌握普外科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
3、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基础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导师指导下,能独立设计并完成硕士科研课题,撰写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4、其他方面:具有优良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研究方向
1、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实验研究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变化,消化道肿瘤基因诊断和治疗,临床研究中研究胃肠吻合术式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应用价值,胰腺癌扩大根治术意义。
2、重症胰腺炎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实验研究中重点研究胰腺炎细胞信号传导、组织炎性介质、酶学、细胞凋亡等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临床研究中重点研究胰腺炎临床分型、诊断、严重度及预后判断、内科、外科综合治疗。
3、肝癌、胆道癌、胆管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肝癌、胆管癌、胆囊癌的病理免疫组化变化与肿瘤侵袭性、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关系、手术方式的改进和非手术综合治疗的价值。胆管损伤的术式改进和选择,自体组织移植在胆管损伤修复中的价值、理想修补材料的探索。
4、布-加综合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布-加综合症方面:主要从事布-加综合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布-加综合症合并下腔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以及布-加综合症病变组织V因子的基础研究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主要从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研究,血管内皮损伤与血栓形成的关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等。
5、脾脏的功能及临床与基础研究
脾功能的测定,如Tuffsin因子的检测,肝硬化脾功能分级及与肝硬化相关的免疫组化。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必须全部完成,非学位课程选修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包括学术讲座在内,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一)学位课程(必修课):22学分
1、政治理论
(1)自然辩证法40学时(2)科学社会主义30学时(3)形势与政策24学时
2、英语
(1)英语读写72学时(2)英语听说72学时(3)专业英语60学时
3、医学统计学50学时
4、计算机文化基础与程序设计72学时
5、局部解剖学24学时
6、分子生物学24学时
7、外科学60学时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1、医学文献检索20学时
2、科技论文写作12学时
3、医学科研设计20学时
4、实验动物学18学时
5、病理学24学时
6、临床免疫学30学时
7、肿瘤学24学时
(三)学术讲座: 至少2学分
1、参加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学分
2、在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分
五、教学工作或临床工作
2学分 1.5学分 1学分 3学分 3学分 2学分 2.5学分 3学分 1学分 1学分 2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每次0.5每次1学
在科室统一安排下,参加临床工作及实习医生带教,协管病床3-4张,初步掌握外科临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并参加手术,掌握基本操作技术。时间为6个月,由科室进行综合考核。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第一学年在学校统一安排下完成学位课程及非学位课程的学习。
2、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入临床,协助上级医师分管病人,书写病历,参加手术,接受临床能力的初步培养,完成专业课及专业英语的学习,并通过考试。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有关文献,写出综述及开题报告。
3、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完成课题的实验研究。
4、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完成课题的总结,撰写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评阅与答辩。
5、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整理论文,申请学位。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试
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采用百分制和学分制,必修课考核成绩达到70分,选修课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专业课及专业英语学习结束,以硕士点为单位由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
2、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研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情况及专业课等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等。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年的第一学期末。
3、毕业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科研进展、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等综合考核。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末。
八、硕士学位论文
1、开题报告:教研室和指导小组同研究生一起制定具体论文工作计划,必要时请有关协作部门参加,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有一定创新性和可行性,要求设计合理,方法科学。鼓励硕士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
2、论文要求:论文应反映研究生已掌握论文选题、课题设计、文献检索、实验方法、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等基本科研方法,于入学第二年第二学期末完成。
3、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论文需经过导师组预审、教研室内及相关学科老师参加的预答辩,由临床教学医院组织专家经“双盲”方法评审,获得通过后方能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按《蚌埠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组织、实施。
2.浅析心脏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二
关键词:能源动力类专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增加了实验课或实验模块。
1.3实践方式单一
目前, 实践基地的建设大多采用“小作坊”方式, 局限于以导师个人临时课题为依托的企业实习, 校内实验室学习及校外导师短期实践, 不仅实践学习时间短, 而且对实践知识认识肤浅。
1.4导师实践缺乏
专业硕士培养实行的是双导师制, 但目前大部分校外导师只在短期实习时对专业硕士进行指导, 甚至部分校外导师形同虚设。专业硕士主要由校内导师进行指导, 而多数校内导师缺乏丰富的工程技术及实践经验, 制约了大部分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提高。
1.5考核指标单一
导师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时, 仍然沿用学术型硕士的相关考核指标, 局限于课程成绩和科研论文, 毕业论文侧重理论分析和计算, 这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能源动力类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
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以专业硕士教育改革为契机, 以“电力生产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依托, 大胆探索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新培养模式。在分析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借鉴国内外培养模式, 结合学院现有资源, 采取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 增设专业和工程实践课程, 并提高其所占比重;构建“三个层次”实践模式;制定研究生培养督查监管制度、基地导师责权利等规章制度;采用校外校内导师两手抓方法提升导师实践能力;实现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
3能源动力类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改进
3.1课程设置体系优化
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研究生培养目标, 学院优化了专业硕士课程设置, 突出了应用性, 增加了专业和工程实践类课程比重。同时, 采用了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及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培养研究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为例, 改革后增加了生物质热解气化实验、燃料电池实验及风力发电机安装实习等实践环节。学院为专业硕士单独开设工程实践类课程, 邀请企业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老师来进行讲授。
3.2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质量的实践是专业硕士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学院采用了学校实验室实践、导师课题企业实习和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实习三结合的实践方法。一是利用 “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实验示范教学中心、 “电力生产与控制虚拟仿真”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 将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环节, 建立研究生实验室, 创造多层次的实践能力培养环境;二是鼓励横向课题多导师的研究生结合研究课题, 直接在相关横向课题依托单位进行实践实习;三是建立校企研究生实践基地, 让企业直接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提供和保障研究生开展实践的软硬件条件。
3.3校企实践基地建设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有利于促进学校科研成果转化, 而且企业也可依托学校科研实力, 攻克技术难题, 提高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 研究生通过在实践基地学习, 不仅可以学以致用, 而且还可洞悉相关技术领域前沿动态。学院制定了研究生培养督查监管制度、基地导师的责权利, 研究生科研成果产权的归属及企业技术保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使校企实践基地的研究生培养和校企实践基地建设规范化。学院跟大唐华银湖南分公司、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湖南弘龙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3.4导师实践能力提升
培养应用型人才, 必须要有一支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目前学校的导师大多理论知识丰富, 但缺乏实践经验。学院一是采用“双导师”制, 扩大校外导师队伍, 二是以年轻老师“工程化”为契机, 培养校内专业型师资。学院进一步扩大校外导师队伍, 一方面从校企实践基地中筛选出一批生产和工程实践方面成果显著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校外导师, 另一方面遴选与学院有科研合作项目的企业中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负责过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企业工程人员作为校外导师。学院启动了培养专业型师资计划, 一是以年轻老师“工程化”为契机, 加大培训力度, 选派教师到湖南电力公司、长沙锅炉厂、长沙市能源局等挂职锻炼, 以获取实际工作经验;二是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注册动力工程师、注册暖通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等考试, 对获得执业资格的教师在带全日制专业硕士方面给予优惠。
3.5考核指标完善
专业硕士强调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备技能, 进行技术创新, 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考核评价方式必须多元化。考核评价不仅需要考虑其课堂成绩、平时考核和理论知识考核, 而且也要对其实践能力进行考核。 实践能力主要指结合工程案例和科研项目, 侧重对其理论知识的应用, 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是反映研究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 因此学位论文除了一般的理论计算和分析外, 更应强调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学院在最新的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学位论文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如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与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等。
4能源动力类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成效
学院以各平台实验教学条件设施为基础, 逐步完善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在导师队伍、实践教学和培养成果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4.1导师队伍
近两年内, 学院积极聘用校外导师, 新聘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公司等单位的校外导师十余名, 学院向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长沙市能源局等单位外派老师8人进行为期半年到1年的挂职锻炼, 占导师总人数的25%。通过校外聘请和校内培养两种方式增强了导师的专业实践经验, 初步建立了一支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
4.2实践教学
学院不仅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4门专业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而且两年内, 派出20余名研究生在大唐耒阳电厂、湖南电力设计院、湖南电力试验研究院等单位进行实践实习, 新建了大唐株洲电厂等5个校外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 鸿远阀门有限公司等6个横向课题依托单位实践基地。
学院以“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省重点实验室等为平台, 构建了7个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学院优化设置实验项目, 成功新设了“基于Lab VIEW的水轮机能量实验系统开发”“风力机桨叶翼型除冰实验”和“新型光伏电池制备实验系统”等10个科研项目成果实验教学资源化项目, 开设了“直流锅炉燃烧调整与蒸汽参数调整虚拟实验”“太阳能冷暖空调系统仿真与虚拟实验”和“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虚拟实验”等7个虚拟实验, 开设了“生物质/低质煤混合气化实验研究”“煤粉无焰燃烧机理的实验研究”和“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电站阀门泄漏故障检测实验”等9个创新性实验。
4.3培养成果
学院通过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 取得了显著的培养成果。近年来, 研究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节能减排大赛”及“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获论文一等奖2项;承担了省校级研究生创新性实验项目10余项, 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申请专利近20项, 3名研究生硕士论文被评为省优秀学位论文。
5结束语
对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针对长沙理工大学能源动力类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其课程设置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校企实践基地建设、导师实践能力提升、考核指标完善等方面对其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完善, 并在导师队伍、实践教学和培养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曹洁, 张小玲, 武文洁.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 36 (1) :60-63.
[2]邓玲玲, 宋招权, 刘志峰.论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10 (6) :149-151.
[3]李爱平, 张泸寅, 丁红莉.从学术型硕士到专业型硕士的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学信息化, 2011 (6) :230-231.
[4]周玲.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5 (4) :113-115.
[5]叶玉嘉, 王科, 刘哲.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6 (1) :130-135.
[6]黄锐.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研究, 2014 (11) :88-94.
[7]王秀萍, 赵瑛, 林斌.工程硕士实践实验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 12 (4) :158-159, 169.
[8]王雷, 肖增弘.动力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设计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15) :34-35.
3.浅析心脏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培养模式;实践能力;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b)-0000-00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计算机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培育出高质量的符合企业需求的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目前,由于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新型业务的快速发展,原有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应对市场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现今计算机专业硕士在学习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少创新,知识面狭隘,无法适应市场快速发展需要。针对如何改革与完善现有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当今计算机专业硕士生培养现状,并结合多年的硕士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及对本校学生就业状况的跟踪,对计算机专业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2计算机专业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分析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型的学科,由于社会高科技技术不断增强,对计算机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迅速激增,因此对现今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
大部分院校对计算机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中都要求学生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跟踪学科领域的前沿,具有从事计算机学科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项目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适应能力。培养年限为2至3年,但实践学分占毕业所需学分比例不足10%,而毕业学分有明确的规定,因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无暇顾及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专注毕业学分的修满。
2.2学生缺乏到企业中实习的经验
学生在读研期间到企业锻炼的机会不多,不是很明确市场需求,缺乏实际案例分析锻炼,甚至不具备市场所需的最新技术,即使到企业实习也达不到满意的效果。有的学生在读书期间寻求实习机会会碰壁,因为有很多企业不愿接收无任何项目经验的学生到企业实习,觉得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培养这些无实际经验的学生,有充分实践经验的学生往往比较吃香。还有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后,发现实习的项目内容与自己进入企业实习前所期望提高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因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3没有充分发挥项目的实践价值
研究生教育是基于本科教育的一个提升,除了本科式的课堂教学专业知识以外更应该重点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研究生跟随导师直接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即是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是对本专业相关行业需求的学习和了解,对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实际中存在着项目经费分配、科研项目分工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不足,有的学生在所参与项目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训练,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还有的硕士研究生在一些科研项目中只是做着很琐碎的工作,没有深入参与到项目的技术工作需求层,这样以来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加之导师对其科研能力训练的忽视,这些都很大程度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3提升计算机专业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与措施
计算机专业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研究内容的前沿性、理论的系统性,同时也要注重学科的应用性、研究内容的应用价值和潜在应用价值。想要培养出计算机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经过对计算机专业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具体的建议与措施。
3.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
人才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因此,高校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对专业技能的具体要求,适时优化培养方案,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实践性,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本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快速掌握能力。高校需要做好对社会实际需求的调研分析工作,制订明确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2加强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和查新能力
养成跟踪学科前沿知识和新技术的好习惯,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导师可引导学生去跟踪学科发展中热点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导师可以不设置具体目标,只需要给予一定方向性的指导意见,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兴趣,查找计算机专业当前热门的研究问题,使学生形成主动提升实践能力的愿望,还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查新能力,养成跟进阅读计算机领域最前沿文献的好习惯。
3.3注重对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在科研方面,科研开发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应营造研究生科研创新氛围,鼓励学生主动研究学科问题,积极参加项目,学院可以开展科学研究方法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训练的相关讲座。导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术报告,不仅可以使研究生与自己的导师保持定期的联系,而且可以与讨论小组中的老师和同学进行直接学术交流,报告的水平则可以直接反映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其科研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
3.4加强对硕士生导师的培养
选派优秀教师到世界知名大学进行学习交流,提升教师的学术素养和国际视野,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建设高水平创新导师队伍。鼓励导师争取重大科研项目这样以来能给学生创造出更多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导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具体的科研工作,还要调动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科研潜力。在研究专业科研项目的同时,把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以及科研中的收获与成果贯穿到教学之中去。
4结语
研究生培养模式涉及的要素很多,是个牵涉教育理论及实践两方面的课题,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随社会的进步和变化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不断探索其教育规律,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计算机市场输送更多高级专业型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义务,期待本研究能够引起更多人关注我国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柯文德,彭志平,陈珂,等.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性科技竞赛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2(9):58-62.
[2]卜方玲,徐新,邹炼,徐兆卓.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信号与系统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6(01):54-55.
[3]李淑芝,兰 红.计算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探索实践[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3):114-116.
[4] 傅彦,任立勇,陆鑫,等.面向新时期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09):36-37.
[5] 陈胜勇,姚春燕,徐新黎,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22):10-13.
[6]刘文萍,陈世红,郭小平.教师领导力在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3(23): 42-43.
4.浅析心脏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四
全国所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已于9月开始由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改为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本科招生,相应带来的是,原来硕士招生专业:临床检验诊断学势必受到影响。建立新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使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形成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以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调整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与教育专家联系的有效途径,在师资培养和医学检验技术研究生教育中发挥教育专家的作用;提供适当资源,促进教师和学生进行地区及国家间的交流,提升研究生整体素质。
5.浅析心脏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五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08年12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大中型企业、西北地区、国防军工部门,培养复合式、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要求为:
(一)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计算机技术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以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要求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四)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一)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采用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一般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时间最长为1年半,但要求在学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其中,课程学习中的实验部分,论文工作中的选题报告、中期汇报、论文写作与答辩等主要环节必须在校内完成;
来自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在校内完成,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要在工作站完成。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完必修课程学分的一半后,可申请论文选题。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从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送评阅前止)一般不少于一年半。
(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三、适用领域
计算机技术领域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
四、学分要求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2学分。具体如下:
(一)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23学分;
(二)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分;(三)必修环节1学分。
五、课程设置
(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3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0学分)1.自然辩证法2.工程硕士英语
3.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4.计算机学科前沿讲座
5.基础理论课(不少于3学分) 组合数学 工程硕士数学
算法与算法复杂性理论
6.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原理 多媒体计算机及应用 计算机图形技术 C++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 数字图象处理学 VHDL与集成电路设计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软件工程技术和设计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与技术 微计算机系统设计 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 语音信号数字处理
高性能路由器体系结构与高速信息网络技术
(60610012)(60648003)(82558001)(69998012)
60240013)60428004)70240193)
(70248013)(80248013)(80248023)(70248033)(80248033)(80240163)(70248003)(70248023)(60240033)(70240063)(70240013)(70240023)(70240203)(70240233)(70240043)(70240123)(80240143)
2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1学分(考查)2学分(考查)
3学分(考试)4学分(考试)3学分
(考试)
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
(考试)
((( 软件项目管理 下一代互连网
(80240203)(80240173)
3学分 3学分
(考试)(考试)
●根据企业的培养方向,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选课。(二)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学分,可由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代替) 软件项目管理 知识工程 市场营销 管理经济学
(80240203)(70240103)(70510073)(70160183)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考查)(考试)(考试)(考查)
●根据企业培养方向,还可从电子、管理、环境、社科、经济类专业方向选课
(三)必修环节(1学分)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2.中期汇报
(四)补修课程
凡在本领域上欠缺本科层次业务基础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2门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学分不计入学位要求学分。
离散数学(1)
(20240013)
(69990021)(69998000)
1学分(考查)
(考查)
离散数学(2)(20240023) 操作系统
(30240243)
信号处理原理(30240063) 程序设计基础(30240233)
六、学位论文工作要求
论文工作应包括选题、文献阅读(阅读20篇以上的文献)及调研,完成5千字以上的选题报告并由专家组考核通过;完成系统的设计、系统的实现、系统运行;论文的撰写与答辩。
(一)论文选题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研究成果有实际应用价值。工程硕士研究生也可选择校内导师有明确工程背景的研究课题(应在学校完成)。论文拟解决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一定的计算机软件或硬件实现的工作量;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论文应选择适合于研究生独立完成的难度和范围适中的课题。
(二)论文指导
在企业进行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研究生,应有两位论文指导教师,企业的联合教师 和校内导师。校内导师负责确定工程硕士生论文选题、组织中期汇报、指导论文撰写和组织答辩;应
定期听取汇报,给予指导,要对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把关。
联合指导教师负责协助校内导师确定工程硕士生论文选题,对论文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定期听取汇报和协助解决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
在校内进行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研究生,按校内硕士研究生论文指导的要求。
(三)论文答辩
论文的评阅、答辩的审批、答辩、学位授予等执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分 学 位 委 员 会 主席
6.浅析心脏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六
自教育部决定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业型硕士)规模以来,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结构开始逐步调整,对原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新挑战。
据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发布数据显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72万,比减少4万人;其中专业学位硕士报名人数68万人,比20增加9万人,受到考生追捧。
然而,改革后专业型硕士的.结构调整与原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匹配等问题也亟待解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复兴等专家认为,当前专业硕士改革存在三项制约:一是一套人马,两驾马车。刘复兴说,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专业型硕士依然延袭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人员数量少、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不高,且没有建立专门的课程体系;二是对于目前专业型硕士采取学校、院系、学科多重管理,规范不明;三是学位标准、培养方案与行业职业标准需有效衔接,亟待建设符合专业学位教育特点的、专门化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
为顺利推行专业型硕士改革,不少高校积极探索,将培养实践能力作为“重头戏”。华东师范大学推出的“论文包”学位论文模式颇具特色。“论文包”由实践论文和专题研究两部分组成。实践论文由调查研究报告和教育反思报告构成;专题研究部分除传统学位论文形式外,还可采用调查研究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教育观察研究报告、教育案例研究报告、教学设计等新形式。
“新论文模式强调打通教育实习和学位论文两个环节,使专业硕士研究生比本科生实习要求更高,并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区别。”华东师范大学专业学位办公室主任马爱民说。
不少学校还采取“双导师”制度,通过校内教师传授教育理论与方法及校外导师在专业领域的实践辅导,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浅析心脏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论文】推荐阅读:
浅析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11-01
硕士论文写作要点浅析06-26
浅析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10-02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8-15
心脏手术后10-06
浅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08-19
心脏的教学设计人教版09-26
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及影响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