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理论研究

2024-08-21

初中数学教学理论研究(精选9篇)

1.初中数学教学理论研究 篇一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教学的每个环节和过程都有相应的做法和目的,创造性地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预设,充分运用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导学互动,顾名思义,就是以教师引导和课堂互动学习两者结合开展教学.初中数学相对小学数学难度有所增加,使学生开始出现偏科现象,对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形成不利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使教学模式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担心学生解释不清数学问题,或者耽误课堂教学时间,经常直接给出解题思路或正确答案,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非常强的依赖,不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以教师引导的形式辅助学生学习,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数学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相交线与平行线”时,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自学解决数学问题:什么是相交线,什么是平行线?生活中常见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有哪些?能否举出相应的例子?通过对课本的预习,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举出例子:对于长方形桌面,互不垂直的两条桌边平行.实现教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同时,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再次对学生提问: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这就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个命题进行证明,由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对重要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以教师引导为主,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打造高效课堂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普遍出现教师声嘶力竭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现象,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形成不利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对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学生数学学习反馈情况发现,学生主动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的概率非常低,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沟通.学生不愿意开口向教师说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难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偏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提高学生数学水平形成不利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之间的问题交流,教师可以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也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准确无误.例如,在讲“相交线与平行线”时,对于课堂小结,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反思教学内容.在这个环节,学生反思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弥补数学学习存在的漏洞,并向教师提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矛盾的地方,由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和解决对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只有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作者:戴巧 单位:江苏阜宁县丰唐实验学校

看过“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的还看了:

2.初中数学教学理论研究 篇二

关键词:模型教学,初中,数学

初中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自然也不例外。 数学在初中所有学科中占据较大比重,初中生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数学基本知识,更要掌握必要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中生被迫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初中生的长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将数学教学当作任务来做,则数学教学效果不佳。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必须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模型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初中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生活中的物体建立数学模型

利用生活中的物体建立数学模型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模型教学,初中生能够正确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在学习态度上实现重大转变,初步建立学好数学的想法。同时,生活化模型教学能够让学生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生活化模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明显区别,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模型教学,需要克服传统思想的束缚。所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生活化模型教学的引入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头。教师在课前应该做好充分准备,通过精心引导将学生带入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初次学习时就培养起对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兴趣。例如,一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弹簧进行教学。已知弹簧的长度为y,在弹簧形变范围内其长度y和弹簧下面悬挂重物重量x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当弹簧下面悬挂的重物质量为4公斤时,弹簧的总长度为7.2厘米, 当弹簧下面悬挂的重物质量为5公斤时,弹簧的总长度为7.5厘米。当弹簧下面悬挂的重物质量为6公斤时,弹簧的总长度为多少厘米?该题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弹簧作为数学模型,学生便于理解教学内容,便于对新知识的吸收。根据题意,可以设立一次函数数学模型y=kx+b,根据题意将已知条件代入该公式, 得7.2=4x+b,7.5=5x+b。对此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出k=0.3,b=6。由此得出该一次函数的数学模型为y=0.3x+6,将x=6代入该模型中,得到y=7.8。最终答案为:当弹簧下面悬挂的重物质量为6公斤时,弹簧的总长度为7.8厘米。

二、探究性问题研究模型

探究性问题模型主要是根据当前初中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所研究出的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初中生学习的自觉性,对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探究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例如,数学例题设置如下:菜场上一位阿姨带着重量为0.5公斤的篮子买鸡蛋,鸡蛋的重量为10公斤。卖家称好鸡蛋后,阿姨付钱并往篮子里装鸡蛋。突然,阿姨发现这次买的10公斤鸡蛋似乎比平常少。于是,阿姨将鸡蛋装进篮子后让卖家再称一次,总重量为10.55公斤。于是,阿姨立刻让卖家退她1斤鸡蛋的钱。请问,阿姨怎样判断出鸡蛋少了一斤呢?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对于该题,学生可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解答。 将鸡蛋的实际质量设为x,老板秤上的显示重量为y,当老板没有克扣斤两时y=x,老板克扣斤两的方式就是让y>x。因此,可以对秤进行一定调整,使得秤的显示重量y与实际重量x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设为y=kx。当k大于1时y恒大于x,即实现了克扣斤两的目的。根据该题中的条件,能够得出10=kx 1,10.55=k(x+0.5)2。该两个算式中有两个未知数,因此可解答出最终的结果。

三、在幽默问题情境下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

数学知识若过于枯燥,初中生常常出现不自觉开小差的现象。这时,很多教师会采取强制性手段抑制初中生的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初中生会逐渐对学习形成排斥心理。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沉闷单调的课堂教学会让初中生产生倦意,而在模型教学中加入一些书本中没有的有趣的内容,会让初中生觉得很有新鲜感。比如,老师可以利用幽默有趣的问题,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疲劳度,构建欢快愉悦的教学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还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感。

四、结束语

3.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老师

中图分类号:G623.5

初中数学可以说是学生从初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学习的过渡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数学的学习质量,决定着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相对于语文等学科来说,数学的对于基础性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这就为老师开启新的征程提供一定的条件,在教育方法上能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以下我们就从老师在备课、课堂、课后三个阶段来谈一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让实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创新。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课前准备、课堂设计、课外的练习都应该紧紧的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个主题,老师必须将兴趣原则是作为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和活力。

一、备课阶段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也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对于数学这一门条理性要求非常高的课程来说,这就要求老师每一堂课都要精心的设计和准备。

(一)整体把握课堂的方向

老师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学生的思路完全受老师的影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在宏观上就要注意把握课堂的整体方向。比如老师在备课时应该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不仅仅让学生对于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老师自身对于教学的内容有更明确的把握,为以后的复习做好准备。另外,老师在一堂课的进度上,就应该有明确的规划,哪段时间应该讲哪些知识点,哪些知识点花费的时间要多点等等,尽量让45分钟的课堂时间都能够充分的发挥其价值。这样老师就不会有内容讲完了而冷场的尴尬,也不会因为时间仓促而造成内容杂糅,学生难以理解的窘境。

(二)例题力求新颖、有代表性

备课的重头戏便是老师如何选择典型而又具有新颖度的例题以辅助知识点的讲解,从而达到以简驭繁、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老师就必须在例题的选取上下苦功夫,尽量让选取的例题既易于学生理解,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又能夠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避免学生做同样类型的题,从而产生视觉疲劳和脑力疲劳,久而久之,课堂对他们便失去吸引力。

二、课堂阶段

(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与学往往处于一个失衡的状态,课堂完全被老师掌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所谓教学相长,老师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不妨让学生自己先从教师这个空间中寻找平行线,然后让他们探索性质。老师最后可以补充、归纳。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不再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对于这种深入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相较于冷冰冰的概念论述会更加感兴趣,更能激发其探索精神。或者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索,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火花不断碰撞,从而让他们汲取彼此的有用观点,认识到自己想法的漏洞。

(二)注重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

作为教师,必须得清醒地认识到,所教的不仅仅单纯是一门课程的知识和技巧。教师扮演着一个无形渗透的这样一个角色。同样,学生学得也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对如何运用思维、形成有效思维的学习。老师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必须要强调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运用。“图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周密、而且可以在今后生活中培养哲学性思考。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深入浅出的向学生总结不同的思想方法,以及在碰到各种类型的题目时,应该怎样正确地运用这些思想来解题。必要的时候,老师可以进行一次数学思想运用的专题课,以巩固、深入这些知识点。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抽象的数学理论往往是学生失去兴趣,而借助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可以形象而生动地向学生展示知识要点,耳目一新的动画、精准的作图总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的学习也不再显得枯燥无味。另外,它还能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使思维立体化,便于知识的接受和消化,不再局限于平面的思考。数学非常讲究探究这一环节,对于比较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说,其运动过程是值得探究的,借助flash这一多媒体的功能,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探究,既方便又实用,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有很大的作用。这些明显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所存在的弊端,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这一种新鲜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的水平,学生在接受这一种教育时,可以融合多种感官,多种感官的参与有效地提高了知识掌握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三、课后

课下阶段老师主要两个任务,即作业的布置和作业的批改。虽然这是小细节,但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在作业布置上,切忌运用题海战术。在经历了一天高负荷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精疲力竭,太多的作业只会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最后只会草草完成,作业就失去了巩固知识点的意义。在作业批改上,老师必须要认真、负责任。比如,老师可以对于那些学生集中出现错误的题目进行分析,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可以专门上一节作业分析课,在课堂上,老师不妨听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与老师适当的进行交流,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景敏.基于学校的数学教师数学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罗新兵.数形结合的解题研究:表征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

4.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的论文 篇四

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数学,数学在学生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初中数学更是整个数学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对于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本文将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谈起,深入剖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生活情境;数学教学;初中

情境从本质上来说是客观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它是指能影响个体行为改变的特殊环境,一般包括物理和心理上的各种刺激。情境教学是指利用情境作为中介,帮助教师和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1],通常是教师创设或者引入实际的场景来讲解相关的教学内容,数学课堂情境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刺激性数学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1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的意义

1.1初中数学中的生活情境教学验证数学学习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对数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清楚透彻的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情景教学可以帮助学认识数学的必要性,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也就不会陷入低效的说教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1.2初中数学中的生活情境教学使得数学形象化:

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在学习数学这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时,很容易陷入一种盲目的学习状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化抽象的数学为实际的生活问题,学生不仅能在教学中收获相应的数学知识,还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生在这种实践过程中也就对数学产生了一种形象的熟悉感。

1.3初中数学中的生活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种说教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学习到数学知识,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一定的打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活情境使得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来学习数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摆脱高分低能的尴尬局面,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2.1利用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情景教学: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这样学到的知识也是理解最深的知识,学生从根本上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和性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激发自身的学习欲望,从而提升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案例一:教师在讲解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有理数乘方的内容时,指导学生拿出一张纸,告诉学生这张纸初始厚度约0.1毫米,将这张纸对折3次厚度为多少?对折30次后的厚度是多少?在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向学生讲解对折后厚度的算法,最后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计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需要一张纸对折多少次?留给同学们课下思考。

2.2巧设悬念和矛盾开展情节教学:

悬念和矛盾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它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进入一种欲罢不能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必须注重学习的矛盾和悬念[3]。案例二:教师在讲解韦达定理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1994x2+427x-37=0的根,在这之前教师可以故意向学生透露这一题非常简单,结果有一个负根和一个正根,学生就会陷入一种矛盾,这题采用传统的解法很难直接算出方程的根,但教师说这个题目非常容易,在这个矛盾的推动下,学生也就会慢慢寻找简单的解答方法,最后教师向学生讲解韦达定理,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这样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3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开展情境教学: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情境,初中学生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中的数学现象,教师利用这种类型的数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深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加深数学必要性的认识[4],提升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乐于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案例三:教师在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章节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星期天你一共干了三样事情:向希望工程捐款,到超市购物和为妈妈买礼物,一共花了960元,其中希望工程的捐款额度是给妈妈买礼物所用钱的两倍多80元,超市购物所用的钱又是希望工程捐款额度的二分之一少40元,计算出你为妈妈买礼物一共花了多少钱?

2.4通过数学史实和科普故事开展情境教学:

数学发展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数学史上有着很多的有趣实验和故事,将这些数学小故事应用到数学教学课堂上可以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也就会全身心的投入数学中,教师在讲解数学基本知识时可以适当融入一些科普故事,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5]。案例四:教师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时可以应用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与金字塔的故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泰勒斯和埃及伊西达神殿的司祭一起参观了胡夫金字塔,泰勒斯问司祭:你知道这个金字塔有多高吗?司祭回答说:古代书本上没有记录这个金字塔的高度,现在也不能判定它的高度。泰勒斯立马说:我现在就可以根据我的身高测定出它的高度。然后泰勒斯让助手找了一个结绳,很快他就测得了金字塔的高度是131米,请问同学们他是怎么测得的呢?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基本知识,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结束语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是非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对初中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上文简单讲解了情境教学的基本方法。对于不同的教学情况,教师应该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这就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发展,这也是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李浩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安国中学

参考文献

[1]周秀峰.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及教学效果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高育梅.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3]陈雪雯.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4]王洪顺.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数学学习与研究,,24:37.

5.初中数学教学理论研究 篇五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与实施,使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确实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鲜活与灵动。但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精神理解还不够深刻,使得部分数学课堂出现了一些“华而不实”,“虚假繁荣”等不良的现象,对教学效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现象之一:数学课堂过于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绞尽脑汁。特别是一些数学公开课、竞赛课等是非情境不上,好象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标理念的数学课。

现象之二:数学课堂中的“数学活动”只见“活动”不见“数学”,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使得数学课堂失去了“数学味”。

现象之三:数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

面对这些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等待和观望显然不是办法,因为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一些教师忽略了数学真实、本色课堂的呈现,数学课堂首先应该立足于本色教学。而课改中倍受关注的“动态生成、真实有效”的理念却恰恰追求了课堂这种真实本色的回归,它意味着在生动可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关注着“学生”这个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需要随时作出调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相互砥砺、启迪,从而使数学课堂因真实本色而更具魅力。这也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本色,在思想上是来自道家的自然归真思想;在文学上,北宋时期兴起的“本色论”,其主流是对词体的推尊,雅化、尚美,以至于南宋前期“词主情性”,一系列的学者对本色有过相当充分的认识和争鸣。

本色教育就是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天真自然的品质,引导他们通过观察世界的美好和谐,强化善良与博爱之心,丰富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力,在成长中形成自然而然的自我纠正。在这样的观念下从事教育教学,教师会变得乐观、真实、有趣、进取。

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已提出了“本色课堂导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专题。2009年07月李从华在他的论文《着力打造本色的数学课堂》中从情境创设、探究活动、合作学习、课堂评价四个方面来打造本色的数学课堂。本课题主要从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研究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色,同时对于我们农村中学的数学课堂的本色又是什么进行探索与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新制定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最前沿的数学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因此,它必定比以往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体、更能体现时代的教改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预期目标;

总目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数学课堂是求“真”,务“实”的课堂,本色是课堂存在的根基,是课堂美丽的极致,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

细分如下:目标

(一)1、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对中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数学味、生活化的认识和理解,探索、形成数学教学的理念。

2、探索、形成一系列有鲜明特色的中学数学本色课堂教学操作方式。

3、探索、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中学数学学习的评价体系。

目标

(二)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思考

4、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5、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6、发展统计观念,具有初步的概率思想。

7、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8、针对现实生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9、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10、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进行数学交流。

11、对自己的数学实践,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12、懂得数学的价值,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13、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和人类社会。

14、建立自信、有坚强的意志。

15、勇于探索,热于创新。

16、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研究内容:

1、趣味性的本色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的事物使学生忘乎所以、乐此不疲。有趣的数学课堂,能使学生舒心、安心,积极踊跃地发表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乐于把自己的理解感悟与他人共享。数学学习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用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脑去思、动口去说、动眼去看、动手来做……这样学生就能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无暇他顾,就能集中精力探究创新,个人能力、素质就能得以提升。

2、数学味的本色课堂。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和数量关系。”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正视一个事实——数学对象描述形式的高度抽象性。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就知识教知识,而更重要的要联结这些知识的思想观点及由此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要重视引导学生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我们的学生,就要在数学课堂上学到本色的东西:概念、计算、思维方式等,这些才是构成数学课程“数学味”的核心要素。

3、生活化的本色课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的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还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些都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将学生置于现实的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而且还应当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生活中现实的问题。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一)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主要运用调查法研究现行教学中制约课堂的因素。

2.案例研究法:研究本色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性,运用对照手段验证本色教学的优越性,同时收集优秀案例。

3.行动对比法:对学生能力提高,成绩取得等综合素质进行评定,然后与平行班级进行对比。

(二)研究的措施

1、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解脱出来,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加强理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教改意识,明确大纲中的要求。

2、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创造地运用教材,设计恰当的情景,激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

3、贯彻实践观点,把已经成熟完整的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中付诸实施,进行实践。

4、对实践成果进行调查,对学生当堂反映及上课效果进行有效纪录,及时与组员讨论反思,对有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正或重新设计。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①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2月,理论学习和探索阶段,重点学习叶圣陶的教学观与课堂实践论,学习相关的最新的理论,以自觉的行为、高涨的热情投入实验。

②具体实践阶段:2009年3月——2010年7月,运用崭新的理念以及“先行者”的经验指导课堂实践。

③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2月,按照分配的任务总结、反思、归档、写结题报告。贺迎春负责全面工作,撰写结题报告;杨竹君负责各类表册;王海珍负责案例的收集及汇总;孙晓敏负责案例的校对。

六、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研究组,由贺迎春任组长,由孙晓敏任副组长,初一数学教师为成员,除特殊原因任何人不得终止研究。

2、制度保证。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例会,会议的基本内容和程序为:

(1)汇报各子课题组研究的进度和进展情况;

(2)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互相交流思想、信息和动态;

(4)共同研究、归纳提取各年级学生表现出来的共性;

(5)安排、布置下阶段工作。各子课题组每2个星期召开一次例会。会议的基本内容和程序为:交换情况、交流思想、信息和动态;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组织学习,安排下阶段工作。

七、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本色教学案例集》

3、数学本色教学研究的相关论文。

6.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篇六

一、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 提高学生素养

初中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我们要以此基础, 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学生与抽象的数学知识间架起桥梁, 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教材, 寻找教材中的生活元素, 对教材整体把握, 全面了解。另一方面, 我们要了解初中生的各方面特点,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实现一切为课堂教学服务,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一)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提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与浓厚的学习惯兴趣, 才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热情,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 只会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并把这种情绪带到学习中, 甚至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状态, 这样的教学往往收效甚微。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系统性与理论性的学科, 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只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教学的抽象性与教学氛围的枯燥性,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将抽象的数学学习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可以加强学生与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促进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与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来, 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如在学习合并同类项时, 我并没有直接来讲述数学知识, 而是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1个苹果+4个梨+2个香蕉+4个苹果+3个香蕉+8个梨, 让学生进行化简, 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同一的水果放在一起, 最后化简成5个苹果+12个梨+5个香蕉, 然后再将这些学生所熟悉的水果转化成数学符号。这样将生活现象与数学问题相结合,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 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二)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用符号与数字来传递信息。每章每节都有一些教学重难点, 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尤其是一些概念和定理, 这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数学学习。因此这些历年都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点内容, 也是教师研究最多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生活现象来解决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定理, 可以有效地化解教学重难点。利用生活化的问题展开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 许多学生对相背而行、相对而行不是很理解, 此时不用许多的语言解释而是让两个同学走上讲台, 让他们背靠着背, 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出发, 告诉学生这就是相背而行;让学生一段路程的两端, 朝中间行走, 这就是相对而行。通过表演, 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了形象而清晰的了解, 有着传统的语言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作用。

(三)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极强的学科优势。但是数学知识是抽象难懂的, 学生觉得抽象难懂, 不易理解,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具体形象的生活场景, 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与理解, 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挖掘学生的潜能, 更利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我们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 要注重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解决教材上的问题, 而会更灵活地运用所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真正实现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因此, 我们不仅要注重在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 更要注重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 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

(一) 用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 当讲清了循环的定义后, 我让学生运用此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 纷纷踊跃发言。有的学生提出十字路口的红绿灯, 红灯和绿灯交替出现, 这就是循环;有的学生说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是循环现象;有的学生提出钟表上时针、分针和秒针总是一圈一圈的行走, 这也是循环现象;有的学生指出我们上课的课表不用排一个学期的, 只要排出一个星期的, 然后循环上课, 这也是循环现象等等。学生还举出了许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循环现象。学生的发言你不得不赞叹, 他们的举例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说明了学生对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而且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他们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体会到了学会用数学的眼睛来看待生活, 学会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

(二) 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要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不要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只适合于语文一类的学科, 对于数学学科同样适用。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同时也要将数学信息运用于生活中, 为学生设计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如让学生画出学校的平面设计图, 这里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还真是多, 操场、教室、花坛的等比例缩放、操场上旗杆的高度等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来设计实践活动。如测量河的宽度, 测量大树的高度等等,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大胆猜想, 勇于去验证, 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顺利地完成综合实践活动, 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

7.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篇七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学习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促进自己的发展,而在初中数学中结合分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兴趣而不是负担。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在心智、身体等各方面发育还不成熟,他们在学校中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而分层教学可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求知欲,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分层教学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可以充分满足基础不同的学生的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还可以将复杂拗口的概念简单化、具体化,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是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经过实践发现,分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学习任何学科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在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各方面因素分组,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分层教学中得到提高和锻炼。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中的概率章节时,把学习好的和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分为一组,让学习一般的和学习比较认真的分为一组,让他们在课前预习概率并且每个人想一个关于概率的例子,在课堂中让他们互相为对方讲解自己所想的例子。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又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中锻炼自己的口才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初中数学中运用分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当然,在初中数学中不仅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让学生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上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邵荣贵.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J].科学大众,2008(03).

[2]谢菊英.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层次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2).

8.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研究论文 篇八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日益加深,我国教育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必须要进行改革。初中数学教学制定了相应的新课标,并且能够体现出我国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数学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积极的引用全新的数学教学方式,积极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激发学习兴趣,能够更好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们的主体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主要讲述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在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措施

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我国社会和信息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数学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们在信息日益复杂的社会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信息,也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提供了有效手段。由于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氛围。

一、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1.传统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教学的模式依然沿用了传统的应试教育,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主体角色,学生们不仅无法更好的表现自我,更无法有效的形成自己的思维。这与我国新课改要求启发和诱导学生相违背,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2.课外学习单一

为了能够保证学生们可以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大部分学校依然沿用了传统的题海战术,学生们的课外学习依然是以练习题为主,大量枯燥乏味的数学练习题不仅不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还会导致学生们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十分的乏味,进而造成学生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十分缺乏。

3.教学标准单一

目前,我国中小学数学的主要标准就是分数,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优先考虑分数,以分数为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也是以成绩为主,传统的`、单一的数学模式严重的阻碍了学生们思维的培养,严重的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鼓励教师通过多元化教学为主,充分的调动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措施

1.培养学生数学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实施,其中有着非常明确的观点,比如,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不能仅是依靠模仿和记忆,应该加强学生们自主探索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必须要认真的学习新课改的内容,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积极的培养学生们自主探索的能力。为了能够做好自主探索的工作,教师主要起到了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抛出相应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建立相应的环境,鼓励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数学问题讨论和探索中去。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传统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调动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应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积极的引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而可以将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生动化、形象化。比如,初中数学知识中的几何学十分的抽象,对学生们的想象空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几何学直接呈现到学生们眼前,并且实现分阶段的动态演化,更好的将几何学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们,使传统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化和形象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打下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3.优化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必须要从兴趣着手,通过数学知识充分的调动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所以,必须要结合新课改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另外,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展开多种教学活动,比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以及提问教学等方式将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清晰的让学生们认识到数学知识其实就在日常生活中。比如,通过三角板以及圆规等工具培养学生们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概念生动化的体现出来,进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4.以层次教学法实现注重个体的数学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整体的数学学习效果。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其主要目的就是提升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整体的数学学习效果。学生也可以从分层教学中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进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所以,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分层教学,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并且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教育方式的要求日益高涨,我国新课改应运而生,其主要作用就是解决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的诸多弊端,比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单一以及课外学习单一等问题,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们自主探索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最终推进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9.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篇九

时间:2008年7月25日

地点:校办公室 参加对象:刘晓峰 王琳琳 于海霞 曹亚杰

主持人:刘晓峰

刘晓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永恒的课题。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这就取决于教师能否调动各个层次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天请各位环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每一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谈谈各自的想法和做法。

王琳琳:传统的课堂教学,不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强调的是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目标,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差生“晕车”,优生“陪读”,课堂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这种状况,必须尽快得以改变,努力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也是这次课改工作中的重点,我是一名多年教龄的教师,很想在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方面通过交流、探索,使大家都有所启发,也来个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于海霞:要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必须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一个班级的学生,彼此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层次,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可以通过谈话、家访和查阅学生档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正确认识学生间的差异,并从心里接纳他们,正确对待他们,若无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只热衷于研究教材和没有针对性的所谓“教法”,这种教学活动将从根本上造成了教学效率的普遍低下,分层教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搞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先要把自己工作的对象—学生研究好。

曹亚杰

: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智力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对学生的分层应从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布,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刘晓峰:以上几位谈了对分层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及要做好分层教学的准备工作。就此而言,我看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剖析也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是否也请谁谈一谈。

于海霞: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因素:学生智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的学生接受外界信息、处理信息和存储信息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表现在学习巩固方面自然会出现不同的层次。如掌握基础的多少、模仿能力的高低、理解问题的深浅等。

2、学生的个性品质: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动机、情绪、态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尤其学习方法和勤奋程度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最大。一般说来,学生的智力水平差不多,但由于学习的方法不同,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十分明显。勤奋刻苦的学生与贪玩不求上进的学生,检测成绩肯定会有优劣之分。

3、家庭文化素养及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家庭千万个,千万个家庭各不相同,孩子之间产生差异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家庭和睦的,孩子学习的情绪高;家庭文化氛围浓厚的,孩子的学习习惯好;平时要求严格的,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强。

4、教师的教学方面、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理解运用上的快慢之分,思维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接受教师所教授同一内容时,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5、一些学生因父母工作的变迁而转学,甚至多次转学,因地区差异也会给学生带来分化现象。

刘晓峰:刚才富老师的分析已很清楚,造成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素质上的差异,因素是多方面的,那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必须认认真真地调查一下、研究一番,然后再做好班上学生的分层工作。下面请各位再深入一步,就如何实施分层教学谈一点设想或交流一下各自的做法。

曹亚杰:我说说对分层教学的一点设想,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的分层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就要考虑到新课如何导入,旧知识的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点、难点部分如何设置坡度,要以基础差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但同时呀激发优等生的求知欲。在实际问题时,要设置好台阶。练习题的安排也要有A、B、C之分。

于海霞:对教学目标的分层制定,我是这样想的,分清学生层次后,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比如针对优、中、差三类学生制定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高等学习目标、中等学习目标、基础学习目标。这样,教师不但重视了教学中的统一标准,突出了学习要求的一致性,以保证学生打好坚实的素质基础,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了嘘唏的层次性,做到了“划一性”和“层次性”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后进生保“底”,对优生上不封“顶”,目标成为有效激励学习学习的动力。

王琳琳:我来谈一下,我在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分层备课: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数学素质。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次:A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B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C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跟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

分层授课: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如初二代数例题,分解多项式 16(ab)2 – 9(a+b)2。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一、二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A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A层次学生的体味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B、C层次的学生,尤其 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如在讲授“等要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时,设计三个问题:(1)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边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两个角相等”的真假;(2)说出命题的逆命题;(3)判定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问题针对A层次学生设计的,而底二三个问题是对B、C层次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发挥他们的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大胆的猜想和类比,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分层训练: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设计多层次的来年系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2+4X+4;(2)25a2+10ab+b2;(3)(x+y)2+10(x+y)+25;(4)(a+b)4-18(a+b)2+81。学生训练时,老师不宜明确指明哪些学生做什么题组,A层次的学生选做(2)(3)题时,老师应及时点拨,允许部分学生集体讨论完成第(4)题。课外作业应分为几个层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A、B、C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这样在学习中形成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每周一练的题目可分为A、B两种,印在同一张试卷的正反两面,方便学生选择。

分类指导: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教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微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曹亚杰

:我再补充一点,那就是分层考试:在过去的时代“考、考、考是老师的法宝”是惩罚差生的一种手段,造成多少学生厌学、弃学,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考试也必须分层,让考试走向差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调动差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也能享受到“考及格”的乐趣。

上一篇:文天祥爱国小故事下一篇:路遥《平凡世界》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