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人生叙事作文(精选6篇)
1.阅读与人生叙事作文 篇一
高中满分作文及点评:阅读与人生
一纸诗书一年华
人生如寄,飘渺若尘。再浓郁的世味,有一天亦会淡如白水。昔日风雨同济的人事,终会道别,到底与你执手相待的,唯有那本从一开始就捧着的书。
论实属,是一段漫长的文化旅程,经历了无数岁月问询,光阴沉淀,那淡雅墨香,依旧萦绕着梦里情怀。一篇篇文章,看似无奇,实则蕴含内敛的灵气,它们不过沉积在无声的岁月中,静候有识之士的赏识,它们大多深藏不露,空有一身书香,唯独经历反复的翻阅后才颇有所悟。其中所含的奥秘自然是不径而走。
一切际遇,皆因缘起。
我也并非是一开始就钟情于书的。我与诗书的缘,在世间大美中很小,却得清风拂照,明月眷顾,也许只是一点芳兰蕊,只是一杯雨前茶,却有很慢很慢的香,开在缓缓走过的岁月中……
年少时不懂文墨,总爱拿父亲的墨水信手涂鸦,在一张张白纸上留下我的“杰作”,那时随行的“挥墨作画”成了我为数不多的嗜好――正因绘画,而对绘本动情,尽管是些现在看来相当浅显的故事,和稚嫩的插画,柔和的色调,哪怕大字不识几个,看着图中惟妙惟肖的图画,对于书中的旨意也能略知一二,不亦乐乎。
尔后学了识字,理所当然的拥有了一些珍视的书籍,不再央求母亲念字于我,起初误打误撞般望着书中遐思的方式也自此告一段落,终能独享这段不可多得的阅读时光。常言道,万事开头难,阅读亦如此,但是对于书籍的挑选便令我犹豫不决,流传于世的书籍纷繁万千,能够动人心肠,真正适合我的又是哪些?以至于一开始所看的书籍相当杂乱,由于没有什么阅读的经历,对于手中的书籍大多浅尝辄止,囫囵吞枣,自以为早已领悟了书中旨意,实则不然。这段岁月里看的书虽不少,却未尝读有所成,实乃憾事。
过去的六年清闲日子中,没有太大的动力,常是三分钟热度,昏了头脑,一度放弃了不少爱好,唯有诗书是个例外。一有时间便往图书馆跑,在时光的堆叠之下借阅了不少书籍,走进了一位位文人墨客,继而定义了适合自己的书籍。对于书,总有一份难以割舍的心绪,愈发的离不开了。虽未能达到香菱学诗那般痴迷,却也是在争分夺秒的阅读,借阅读丰盈自己的闲暇时光。
暮然回首已是今朝,经历的人情事故不在少数,翻阅过的书籍如是。学业的繁忙令我鲜有时间能与书相伴――但无论事态如何变革也不会忘却这位老友。每日也要从百忙之中抽出那么几分钟:去赏读一篇美文,摘录一些辞藻为自己所用。也许[初中作文Www.CnZuowen.cN]是理解的长进,以及心境的不同,过去被自己排斥的那些艰涩难懂的`名著,渐渐也入了眼。名著之所以能闻名至今,亦是当之无愧的,其中对人物的刻画,主人公内心的复杂,以及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无一不令人拍案叫绝。暗自庆幸自己愿意不断的去接受新事物,才得以挖掘名著藏匿在字里行间的美。
因阅读,开始提笔作文,几笔轻描淡写,便可知足常乐,道尽心中悲喜,自成一派,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千里马还需遇伯乐,并非所有的天才都被重视,不是所有的情怀都被珍惜,有这么一颗爱好文学的初心便好,不管他人如何相待,我自岿然不动。
名师点评:小作者在文章中讲述了自己如何钟情于书的故事。或许一切都是缘分罢,因为墨水的信手涂鸦让小作者开始接近书籍,之后自己开始阅读,到后面沉浸于书的海洋中。这是小作者心路的变化,也是小作者对书的爱。小作者读书的坚持,值得我们学习。
2.阅读与人生叙事作文 篇二
富有意味的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也一改往年总是在“人生哲理”里兜圈子的习惯,而将以往至多作为一种“点缀”的教育话题推上了“第一提琴手”的位置。在总共10套作文题(北京卷作文题为二选一)和北京卷的3则“微写作”话题中,与教育、学习、阅读相关的话题有6则,分量占到了一半;与社会、文化相关的话题共4则,比例明显下降;而往年的重头戏———与人生、生活相关的作文题只有区区3则。这样的命题比例,是很多人都始料未及的。这里面是否隐含着这样一个信息:关注教育,重视全民阅读,提升全社会的语文素养,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上上下下必须面对的一道重要课题?如是,倒堪称一件幸事。因为经济上去了,“软实力”跟不上,一样让人看低。
一、教育篇
“教育”是一个涵盖极广的概念,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人们一般特别看重学校教育,而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视而不见。其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养成教育基本上要由家长来完成。家庭教育的内容绝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多的是道德的培养、情感的熏陶和人生观的养成。家长对孩子日常行为、学业成绩的评价,每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价值观和情感取向。今年全国Ⅰ卷中使用的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通过对比的手法,直陈当前家庭教育中在教育评价方面存在的痼疾:
两个孩子参加考试,第一次考试,考100分的孩子受到亲吻,考55分的孩子被打耳光;第二次考试,原先考100分的孩子考了98分,结果被打耳光;而之前考55分的孩子得到了61分,结果受到亲吻。
这幅漫画构图简单,但形象地揭露了的我们的教育(其实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甚至也包括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对孩子的教育评价简单粗暴、功利,甚至势利、只看分数不看能力等弊端。这种“评价模式”的具体特征是:对孩子的奖惩与考试成绩直接挂钩,且只允许进步,见不得起伏;考分至上,考分背后的各种因素被完全忽略,将分数视为孩子成长的唯一指征;宠溺与体罚充斥于教育之中,家长老师的情感完全被孩子的考分所掌控。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后果是:破坏了对孩子成长的科学的评价机制,使本应致力于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退变成一种简单的考试集训;弱化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丰富的情感交流,使二者之间的关系演化成一种分数与情感上的交易;让孩子变得想赢怕输,难以承受任何困难和挫折,甚至导致他们心理上的扭曲和变态。由此看来,最该做做这道题的是我们的家长和教师,而不是饱受这种教育之苦的孩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家庭教育已经不再是单兵作战,微信或QQ中的“家长群”将每位家长串联到了一起。今年北京卷“微写作”中的话题之一便是请考生对这种现象发表评论。如果这些“群”旨在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传递正能量,那自然多多益善;若成了相互攀比、炫耀或传递“伪科学”甚或“反科学”的所谓教育经验的园地,那不如取缔。
今年全国Ⅱ卷的作文题则继续关注教育,并且更为具体和细微———将话题细化到了“语文学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个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将“语文学习”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甚至与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联系上,真的是将语文这一“广谱性”的学科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按重要性排序刚好与上述材料中给出的顺序相反,应当是:生活、阅读、课堂。所以,这篇作文如果写靠上好语文课来提升语文素养,很可能流于平庸;而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反而会活色生香。
这里又要说到北京卷“微写作”中的一则话题了:
高中阶段的学习最需要注意什么?请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一两条建议。
课堂固然重要,但任何一位优秀学子都不是单靠课堂打造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单语文学习如此,其他学科也是一样。
提升语文素养,生活是最大的课堂,而阅读则是一门终身必修的课程。今年京津两地的高考作文题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以“阅读”作为话题。北京卷“二选一”作文题中有一道是这样的:
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种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北京卷似乎更多地想在“读书之趣”上做文章——一张书签,可以跟你交流读书体会,可以帮你化解读书中的疑难与困惑,甚至帮你找到或为你推荐你想要的书籍……若是在古代,具备如此功能的应该不是“书签”而是“书童”;而在今天这样一个Wifi遍布到世界每个角落的时代,一台平板电脑、一只智能手机就完全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了。考生们面对此题,估计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在脑海中浮现出电脑、智能手机的身影。
比较而言,天津卷的作文题就更为“时尚”一些,命题者似乎更懂得年轻人的心理,在阅读方式、阅读内容等方面表现得更为包容和开放: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纵使我们一部分人仍对传统的“青灯黄卷”的读书方式恋恋不舍乃至情有独钟,但是我们难以阻止电子书籍走进大多数人的阅读生活的脚步;我们不能因为电子书籍的一些弊病而完全否定它的优势,就像我们不能因为迷恋纸质书的墨海书香就无视它笨重和耗能的一面。如纸质书籍最终取代竹简木牍一样,电子书取代纸质书籍也会是一种必然趋势。所以,不拘泥于读书的形式,更看重读书的体验和收获,这应当是新时期每一个“读书人”的共识。以书店的售书量来考评国民阅读状况的时代可能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二、社会篇
“直面现实,关注民生”,长期以来都是很多国家或地区高考作文的“主旋律”,但这一主题一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着。纵使触及社会话题,亦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很少会作深度切入。比如今年浙江卷作文题的选题就放在“如何把握自己与虚拟世界的距离”上: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经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你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如何把握自己与虚拟世界的距离,这个话题算不上新鲜,最近这几年每年都有省市在高考作文中对这一问题作探讨,而且答案也了无新意———无非就是要拥抱现实,不能沉湎于虚拟世界,要保持与它的适当距离云云。纵然你可以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将来还能在虚拟世界里看病、看球、看新闻……但你一定要有一颗现实的心,要注意真切感受现实世界里的世俗风情、人间百态。除此之外,考生很难有什么新鲜见解。
今年全国Ⅲ卷出了一道颇具“正能量”的作文题,作文材料是一则先进人物事迹: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颁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材料中的小羽的正面意义不仅在于她在自己的专利产品被假冒之后以德报怨、无私奉献、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行为,更在于她不凡的见识。她摧毁假冒伪劣商品、拯救花茶市场不是依赖于严查、防范或各种高压政策,而是公开工艺流程,拿出自己的专利与大家共享,以此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规范市场。她的举措,拯救了产品,挽救了市场,也使自己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细想想,公开、共享与共同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它绝不仅仅在商界或企业界适用。
关注社会,自然免不了要关注那些渐行渐远的乡土文化。文化,是我们的先人留给这个世界、留给后人最珍贵的遗存,值得我们好好珍惜,悉心传承。这个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北京卷的另一篇“二选一”作文题便是让考生借助刚去世的陈忠实先生的一篇散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分析今年在春晚唱红的华阴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说“老腔”已成一种“象征”,这种“象征”应该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一种古老文明的象征,一种不屈的生命的象征……让京城里的孩子分析千里之外的黄土高原上流传于民间,连当地年轻人都不怎么感兴趣的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何以令人震撼”,多少有些为难考生了,但我觉得确有必要。华阴老腔是属于秦川大地的,更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像珍惜祖辈的遗产一样去珍惜它。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卷是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警醒我们要像关注物种消亡一样关注文化流失。
北京卷“微写作”中的一道题目也很值得赞许:
请以“荷”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中国号称“诗的国度”,可今天的高考作文写作要求中几乎都标明了“诗歌之外文体不限”。正是北京卷这一小小的举动,让人依稀看到诗歌的香火未断,传统文化的传承依然存有希望。
三、人生篇
人生与生活哲理的探讨历来是高考作文主题中最为活跃的板块,今年却突然变得有些寂寥。满打满算,也只有山东卷、江苏卷和上海卷上的3道作文题与此有关。而且上海卷的话题还与“社会”有很大的关联: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今天,随着人生观、价值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得更具个性色彩。这也随之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们鲜明的个性让评价他人生活的“谈资”变得越来越丰富;二是人们的个性释放和对他人个性的尊重意识的觉醒,让这种评价他人生活的行为变得多少有些无谓和无聊。因此,我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行为的思考是:只要不违法,不有悖社会公德,不影响他人生活,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应予以尊重;另一方面,只要议论者不侵犯他人隐私,不损害别人的名誉,不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我们也要有容得了他人评议的度量。
说到“个性释放”这一话题,就不能不谈到今年江苏卷提供的作文材料: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这则作文材料的后半截,与《格言》杂志卷首语中常见的那种“格言反说”颇有几分相似。命题者对“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解释很见机智。别人“已说的”“话多的”我无须赘言,因为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不过是一种废话的堆砌;倒是别人无语或词穷时,正是我展示个人风采或陈述独到见解的时候。写这篇作文似可从“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一角度挖掘,亦可从彰显个性和注重创新这两个方面切入。但是,角度一多,考生常常会不知如何下笔———这大概也是网上将今年江苏卷作文评为“最难写的作文”的原因。
最具诗意也最玄的应推山东卷的作文材料: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这只“旅程中的行囊”,所承载的应该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物件:既可以是务实有用的东西,诸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这些乃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亦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理想信仰、良好心态、诗意情怀……这些是务虚的看似无用的东西。而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人们大多不会刻意准备,但它却可以濡养人的精神气质、意志情怀,会伴随你整个生命的旅程———无用之用,终为大用!
这篇作文总体来看稍显玄虚,玄想的东西偏多,不够具体实在。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考生需要对自己的生命旅程有一个大致的设想,在踏进大学校门这一人生关口之前,为自己预定好行装。
3.尖锐叙事,人生繁华 篇三
马原的叙事一直走在时代和读者的前列,他拥有当代作家中最明快、最简捷、最迷惑的汉语能力,寓深婉于明快,潜真心而戏谑,人物与命运万里纵横,而不稍停息。
在这部小说里,马原积蓄了20年丰厚人生和不间断思考,把曾有过的种种思考,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并把人生感悟再度罗列,像八角街骄傲的康巴汉子一样端着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珍宝,与你四目相对,脉脉暗流涌动。他甚至把之前小说段落拷贝过来,镶嵌在小说中,成为其中有机部分——这种做法可能会遭到读者诘问,以为滥充字数。但判断是否凑字数,要看这些文字和小说整体叙事间有无排异——读过之后,我们会明白,在西藏出现了海南原住山民李德胜,小说中一切元素就产生了改变,这包括叙事语调。李德胜是小说中的盐,让貌似陈旧的材料,变得栩栩如生。
马原小说语言历经20年潜伏无明显变化,现在文字和20年前文字可无缝衔接。也许,20年前马原对小说的思考就已抵达尽头,出现小说何处去之困惑。
很难想象马原会以这种方式,沿着过去走过的道路,再走一遍,写出了一部经验和细节似乎很多重复,但读完后你会觉得截然不同的长篇小说。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东西在这里产生持续的魔力,而使得这些貌似陈旧的细节闪闪发光。什么样的金属,在叙事的河床中沉淀下来?
马原在小说各章节中,采取了一个“”章节“冗余”处理。这貌似“多余”的思考部分,涉及人本身、人与世界、生与死等等古来困扰我们的各种基本难题。这些思考不是终极答案,而是作家自己60年精粹人生不断沉淀、积累在河床中之黄金颗粒。
但小说可以像哲学家那样思考吗?可以像康德那样缜密像尼采那样洒脱吗?马原对这些与哲理、沉思有关的文字一直保持谨慎。他曾认为,文学跟哲学是排异的,在文学中思考哲理,犹如在吃饭时咬了一粒砂子。写作时,他却故意跟自己作对,把这些内容以转基因的手法植入,采用了“阑尾”方式定位在每一章的末尾。他解释说,在小说里,心急的读者可以把“章节”忽略,跳过不读。我恰恰是非心急读者,于是就被马原这些朝“有闲”读者扔出来的木柄手榴弹砸中了脑门,而短暂眩晕、失忆,享受了一阵头重脚轻的美丽。
我不用介绍这部小说中故事的具体走向,但43年前,13岁大元和17岁李德胜分别从东北和海南向北京串联,在几百万分之一小概率事件中脑门正面撞在一起。43年来,李德胜一直住在海南深山老林里与自己的艰苦命运和形色毒虫为伍;而大元从沈阳出发,到西藏、到海南、到上海,四处游荡犹如飘萍之于水流。他们两个人,一静一动,共同经历人生的悲喜哀乐,不同角度参悟人生奥秘。
美国犹太作家辛格在《扫烟囱的雅什》说:“人的脑子里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小门和小屋。有时候,脑袋碰一下,就会使整个脑子发生变化。然而,这一切都与灵魂有关。如果没有灵魂,脑袋就会和脚一样呆笨。”
《牛鬼蛇神》跟灵魂有关——这灵魂附着于肉体,因此,肉体成为一切痛苦的源头——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
一部小说的开头通常是优秀作家的心结,平庸写手做小说开头却如切菜般轻松……小说家并不能真正彻底地控制自己的作品、也不能完全决定小说里人物命运的走向……但马原是一位小说魔法师,他不会被自己笔下的人物所迷惑。
高明叙事相伴与超凡感悟,以深广思考为合成翼,马原轻灵地翱翔在当代小说的泥沼之上,而无视蜩鸠之讥。他是当代小说超人,但我们读者熙攘于无尽尘寰中自扰时,他自己却在海口某地骑自行车漫行于自由的心途。
(原载于《中国图书商报》,有删减)
4.叙事作文:人生需要留白 篇四
中国有句古话:“宁首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白在乾坤。”意思是:做人宁可保持纯朴自然的本性,抛弃机心诈巧的聪明,也要留些浩然正气还给大自然;宁可谢绝富丽繁华的诱惑,甘心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也要留个清白的声名在世间。拿这话形容梭罗倒是合适,他在大好青春里抽取两年,脱离俗事喧嚣,与瓦尔登湖为伴,静了心,平了浮躁,也确实留了个清白名声。梭罗是个智慧的人,他懂得如何在滚滚红尘中,为生命留白。
人生短暂,要执著追求,要不懈奋斗,要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这样的论调已深入人心,也是没有错。只是,我们往往追求的是无穷无尽的欲望,奋斗的是无穷无尽的功名利禄,整天忙碌没有闲暇。为生命留白,这“空白”并不意味着碌碌无为,无所事事,而是为生计奔波劳苦后的一些休憩,被欲望弄的心浮气躁后的一点平静。生命里少不了绚烂多姿,也不能缺少一些空白。
我们孑然一身来到世上,初生的生命像一张纯白的纸,在此之后,我们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个足印、每一个追求都会在这张纸上留下色彩和图案,最后形成生命的画卷。可是,你见过哪一幅好画是满纸图线、毫无空白的呢?那些空出来的地方,不但让其他色彩更显绚烂,也更引人遐思,让整幅画脱离了浅薄,多了几分厚重。一样的,为生命留白是为了更好的追求精彩,在俗事喧嚣下保持一份本真、自省,留一些精神,留几分厚重。
梭罗从哈佛毕业之初,放弃了华尔街,为自己留了两年的空白。她也许失去了一些金钱和地位,但毫无疑问他得到了更多:平和的心境,淡然的态度,以及世人的理解与尊重。古语云:“无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者,其臭味不迥然别乎!”这一点,梭罗做到了,我们呢?
5.成长造就人生高二叙事作文 篇五
今年夏天,妈妈给我报了一个夏令营,这个消息使我非常高兴,我每天翻看日历,满心期待着出发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时间老人就像是遛弯儿忘记了工作似的,迟迟不来!
等到出发的那天,我起的很早!太阳温暖着整个世界,小草绿绿的、蝴蝶和勤劳的蜜蜂也嗡嗡地闹着!我也凑了凑热闹,把自己打扮的精神抖擞,时刻准备着出发。爸爸在一边上乐呵呵地笑着,妈妈则是万般嘱咐我注意安全!注意安全!要独立,学会一个人面对多彩的世界……
上了车,我不舍地看着爸妈,看着家的方向,竟想回去,可能是第一次单独旅行不太适应,但想到妈妈嘱咐我的话,我坚定了眼神,露出了自信、从容的笑容,并向爸爸妈妈招手,希望他们不要太担心我!
到了目的地,我眺望远处,被青山绿水彻底征服了!绿茵茵的草地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灵动,溪水清澈见底,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看!小山坡上,各种各样的小野花开满了,像给嫩绿的大地织上了一件彩色的花衣。蜜蜂嗡嗡地飞着,鸟儿也唱起了歌,这声音伴着流水声,仔细听起来,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呢!啊!被大自然拥抱的感觉真好!
然而,出来以后,我深感自由被各种条条框框约束着,像只鸟儿被囚在笼子里,导致我在外面有些不适应,为了时刻提醒自己,我在手上写了感叹号,提醒自己:一定要学会适应眼前的一切!
就这样,我度过几天不适应但又有着美好回忆的时光,回到熟悉的“港湾”。可能是因为离家太久的缘故,我觉得这个家好温馨,好温暖。
我想,这就是成长,每一次的历练都教会我一些道理,一些生活的奥秘。
6.人生的一课叙事作文 篇六
今天是9月1日,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今天我也踏入了六年级的学习。在特别的日子里,钟老师也给我们布置了一件特殊的事—让我们收看CCTV1播出的《开学第一课》,此时的我兴高采烈,期待着放学的那一刻。
一放学,我急忙跑回家,充满着好奇心迫不及待打开电视,节目都已经在播了,这时我才看了看表,都5:30了。开始看的时候是有精无彩,可后面是越看越好看。特别是一个叫刘浩的小弟弟出场时,我便兴致勃勃起来,因为《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幸福,但他的幸福不是用语言或动作表达,而是他用钢琴弹出的旋律来表达的。可美中不足的是他的眼睛看不见,所以他在学弹琴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但刘浩却从不放弃,他还是的`非常的开朗,非常的乐观,非常的自信。顿时,我不禁想起了自己,连刘浩弟弟都不如,他那么坚强,他那么努力,他持之以恒的精神是我不的不学的。
不仅只有刘浩一人,还有很多很多人。比如说:最懂事的女孩的孟佩杰、最善良的吴妈妈、还有最年轻、最令人难忘的王忠华王老师……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
【阅读与人生叙事作文】推荐阅读:
阅读与人生论文11-12
阅读经典品味人生作文07-27
阅读点亮人生07-18
人生如玉阅读答案07-29
情暖人生阅读答案10-27
小学阅读决定人生高度11-17
茶韵人生-散文阅读11-18
阅读改变人生演讲稿07-13
人生马拉松阅读答案10-25
人生犹如泡茶的散文阅读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