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时间轴

2024-10-03

高中历史时间轴(通用8篇)

1.高中历史时间轴 篇一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

达陕北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 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1945年 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挺进大别山)1948年9月 辽沈战役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高中历史时间轴 篇二

关键词:积极学习时间,高中历史学习

一、概念

历史课堂积极学习时间: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 除了非学习时间, 用于学习的时间到底有多少, 也就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的多少。

很多外国教育心理学家对积极学习时间进行了研究, 卡罗尔提出了直接与学习时间有关的学校学习模式, 并以此为基础又发展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怀利和哈尼斯伯菲格模式及学术学习时间 (Academic Learning Time) 模式。 (1)

二、现实案例阐释及分析

在高二历史教学中出现这样的学习案例。某知名中学实验班学生学习认真、刻苦成绩很好, 但是历史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比如, 讲选修一商鞅变法时, 老师对上一节课所学进行提问:秦孝公为什么对霸道感兴趣, 对王道不感兴趣?学生哑口无言, 可能换个问题, 问秦国强大的原因或者秦国强大的背景。学生就能够积极回答。但在回答商鞅变的内容和作用时, 很多学生就产生了近视, 只针对每条内容罗列其作用。之后, 我对学生进行了访谈, 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思考或者是需要更多的思考时间, 想要全面回答问题有一定难度。也有部分同学认为, 感觉有点烦躁, 问题问来问去。

案例分析:针对这个班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学习的态度比较端正, 思辨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有待提高。从知识的认知水平来看, 高中生经过初中的学习, 高一必修课程的深入, 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一定历史学习方法、思维。从心理上来看, 产生了浮躁的现象。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学生上课的“积极学习时间”会减少, 甚至个别可能出现未完成高考而学习, 失去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三、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卡罗尔的五个变量在教师的带领下衡量自己对某一历史课题的学习成度。从能做、能力、教学的质、学习机会、持久性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学习的程度=f (实际利用时间/需要的时间) 。所需的时间量由能做、能力、学习的质决定, 实际利用时间由学习机会和持久性决定。由卡罗尔的模型我们可以得出, 影响学生学习的学习程度的内在因素为:能做、能力、持久性;外部因素为:教学的质、学习机会。为此,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学习时间”。

学生方面: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可以展开对自我的历史学习程度进行评估。具体评估过程是:针对历史的能做也就是每天理想条件下学习历史的时间;能力也就是对于教学的理解能力可分为A、B、C、D四个等级;持久性就是每天个人愿意参与历史学习的时间。全班同学自我评估之后, 统计、展示结果在教室, 供大家对比, 明确历史的“积极学习时间”。两三个月后可再次做一次评估。让学生有意识的提高自己历史“积极学习时间”以及随个人情况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

教师方面:1、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如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性教学方法取舍搭配。具体的讨论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问题教学法、创造性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 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变大, 从而保证其“积极学习时间”。2、区别对待难度不同的历史学习任务。简单的学习更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 复杂的学习任务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无法保障学生的历史“积极学习时间”。如上课问题的梯度设置, 老师的问题是这样设置的:A、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是?B、根据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找出变法特点。C、运用模仿性学习方法, 根据商鞅变法的特点, 分析梭伦改革的特点。D、结合上述问题对商鞅变法定性。老师运用梯度问题, 模仿性学习的方法以及定性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认知, 也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3、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并保持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经调查发现, 文科中历史是比较受欢迎的, 这是历史学科的优势。但是, 历史的深入学习, 尤其是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的分析有可能让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陷入瓶颈。兴趣有利于历史的“积极学习时间”。4、积极地教学评价和测量。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公正合理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等。凡是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评价方法都可以采用。5、作业的巧妙布置。当今, 历史教学作业方式再也不是留几道题而是更多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探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以及口述史等。比如学生可以就口述史展开南京大屠杀的研究, 验证自家收藏的文物 (例如钱币、瓷器、字画等) 的真伪, 再比如找找自己姓氏的由来等。学生的亲自探究肯定是积极学习时间的把握。

总之, 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历史“积极学习时间”的研究, 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11.

[2]王雄.《中学历史教育心理学》.长春出版社, 2012, 6.

[3]齐建.《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

[4]王红宇.《学习实践与教学策略》.外国教育研究, 1992年第2期.

3.高中历史时间轴 篇三

关键词:基础知识;问题;解决能力

一、“时间轴教学法”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在数届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要想提高高三历史复习有效性,“时间轴教学法”是一种值得倡导和运用的不错的教学法。所谓“时间轴教学法”,就是教师紧扣课程标准、指导意见和《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在吃透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情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确定并围绕某一核心主题的基础上,合理恰当地运用“历史时间轴”创设并解决系列问题情境,重构新的知识链、知识网,从而提高学生复习历史有效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应该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没有科学合理的理论为指导的课堂教学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实践过程中是走不远、站不稳的。历史学科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所涉及的内容往往具有较大的时空跨度,而这些内容之间有或紧或疏的各种联系,我们学习历史不仅是去认识史实本身,更要去探究史实之间的各种关联,以资借鉴,因此,“时间轴教学法”就不失为一种能比较有效地实现上述目标的教学法。认知心理学家一般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形成、重组和使用的过程。”“认知观的研究……重视现实课堂教学情景下的学习活动……提出一些对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或策略……设计一些针对某一……学科内容的特殊教学模式。”从表征形式来讲,一般可以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保留客观世界中的意义、空间关系、时间次序以及其中协调一致的变化……主要通过网络化和结构性来表征观念间的联系,为人考虑或反思事物间的联系提供了方便。”而历史知识就属于一种陈述性知识。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给教师的建议》中也认为,“历史教学中有决定意义的是,要让学生理解与许多历史现象相联系、而又似乎是从这一具体事件中抽象出来的一系列规律性。”经多年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实践的验证,“时间轴教学法”既比较符合上述理论观点,也在促进高三历史复习效能方面起到了不错的作用。

二、“时间轴教学法“的运用案例

那么,教师如何恰当合理地把“时间轴教学法”运用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呢?笔者就以常规和变式两大类案例来加以说明。

1.常规类型:以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复习为例。

材料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间轴。

观察这一时间轴,教师可以设问如下:

①请补充完整时间轴上空缺的相关史实与时间(参考答案:史实——“中华民国”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全面侵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时间——1860年、1895年、1927年、1949年)。根据这一时间轴的主题,有利于提取相应知识,并把相应主题的历史发展线索清晰地反映在时间轴上,从而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②请概括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阶段历程(参考答案: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甲午战争到一战之前或1895年到1914年前,初步发展;民国初年或1912年到1919年,短暂春天或黄金时代;国民党统治前期或1927年到1937年,短暂发展;国民党统治后期或1937年到1949年,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或1949年到1956年,“涅槃新生”)。一般情况下,学生根据时间轴和所学知识,相对比较容易概括出前面五个阶段,但要概括出第六个阶段——“涅槃新生”就不容易了,这需要进一步仔细观察研究时间轴,要特别注意“1956年的三大改造完成”这一历史事件出现在时间轴上的用意,借助通史思维去联系后面一个时期的相关史实、阶段特征,这样就能把“涅槃新生”这一看似孤立而实际上前后联系紧密的阶段连贯起来。通过上述這一思维过程,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能促进有效提取知识。

③请分析概括各个发展阶段出现的原因(参考答案略)。前面所概括的阶段及其特征已为比较完整准确地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较好的铺垫,当然,还应结合时间轴中的其他有效信息,并据此有效提取所需知识。

2.变式类型:以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的第一、二课复习为例(与历史时间轴较有相关性或相似性的“历史大事记材料”组合复习)。

材料一:“西欧殖民霸权的角逐”时间轴。

材料二:(节选)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的相关大事记。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设问如下:

①请补充完整时间轴中空缺的相关史实与时间(参考答案:史实: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最终胜利,成为海上霸主和世界最大殖民帝国;时间:1600年、1607年、1674年)。补充完整后,英国崛起的主要历程就基本呈现于时间轴上了,这既促进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有效提取信息与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②根据材料一的时间轴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指出英国最终在18世纪60年代成为海上霸主与世界最大殖民帝国的条件(参考答案:地理条件——大西洋航路中心;经济条件——手工业发达、圈地运动;政策条件——重商主义、东印度公司;制度条件——资产阶级代议制较早确立;军事条件——海军实力强;法律条件——颁布《航海条例》)。时间轴上所呈现的信息或知识是经过重组或整合的,便于集中有效地提取信息或知识,从而有利于解决各种问题。

③充分利用上述两则材料提供的所有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参考答案略)。需强调的是,如果没有全面有效地利用这一时间轴所含信息,那么,在概括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时,很可能会遗漏殖民扩张与掠夺和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关系,会把这一专题第二课与第三课的内容割裂开来,并且,这一设问的解决要求同时充分利用时间轴和大事记材料,这实际上是在变换着角度去创设新主题、新问题情境,从而有助于连续不断地训练解析能力,以促进解析能力达到自动化水平。

“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是教学的归宿点,因此,学生自主利用一定的学习方法或策略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而“时间轴教学法”正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自主学习平台。下面举例说明学生在高三历史自主复习中运用“时间轴教学法”。

例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时间轴。(略)

例2:“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时间轴,并附有一个设问(根据时间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相对稳定,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有利因素)及其参考答案。(略)

上述的学生实践过程比较符合大多数建构主义所认为的:“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是主动积极的,而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各类资料或方法来促进其知识建构。”同时,这也确实有助于学生增强提高复习效率的信心,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复习的主动积极性。

三、“时间轴教学法”的功能

从教学实践来看,如果能恰当合理地运用时间轴教学法,就会起到多方面功能,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有利于鞏固基础知识。时间轴教学法能对所学历史知识重组成“知识链”或“知识网”,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能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不断地联系与比较,从而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这是比较符合认知观所强调的“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重组以便获得理解或顿悟”。

第二,有利于有效提取知识。时间轴教学法通过时间轴把历史事件围绕在一个核心主题之下以新时序排列,这实质上构建了新的利于有效提取知识的线索,从认知学角度来看,这一过程也是精致化策略的体现,“经过这样对原有知识结构的精致化后,干扰就会大大减少”,而精致化策略能“给回忆提供更多的提取途径”。

第三,有利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运用时间轴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如果问题表征中预示出可能的解题策略或方法,个体就直接提取该策略来解题;如果没有出现预示正确答案的方法,个体将不得不进行策略的搜索。”比如运用的时间轴通常能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通过纵横比较分析历史阶段及其特征,能比较完整地分析历史阶段及其特征发生变化的背景(原因、条件)与影响(意义、作用)。通过定位观察分析时间轴,从时间轴上众多直观的类似或同质的历史事件中抽象地归纳出历史发展的某些基本线索和规律。再者,“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首先要丰富学生的观念性知识,这是因为这类知识可以影响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表征以及搜索解决方案的过程……例如,在历史学科中可以归纳出一些重要的年代、事件以及举措……”而时间轴教学法正有利于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从而有助于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第四,有利于促使解析能力达到自动化水平。经过长时期运用时间轴教学法,可以在运用密切相关或类似甚至相同的一系列历史知识或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变换角度去确定新主题,从而生成一系列新的问题情境去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经过如此不断的训练,有利于其解析能力达到自动化水平。

第五,有利于提升复习的主动积极性。经过教师一段时期的示范与指导,学生普遍反映能够适应时间轴教学法,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着手整理有关的观念性知识,以加强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经过学生一段时期自主制作与运用时间轴,学生逐步掌握了这一较好的运用时间轴的复习法,学生因此增强了提高复习效率的信心,从而提升了复习的主动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效。

参考文献:

[1]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M].吴象婴,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高中历史时间轴 篇四

相同的历史时间

历史上,有许多事件是在同年甚至是同月发生的,我们只须记住一个事件的时间,就记住了其它几个事件的时间。

例如,在1861年发生了下列历史事件:1.俄国农奴制改革;2.美国内战爆发;3意大利王国成立。

又如在18发生的历史事件有:1.海地宣布独立;2.拿破仑加冕称帝。

这些都是在相同的时间(同年)发生的不同历史事件。我们把它们归纳在一起,就能轻而易举地记住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

相似的历史时间

历史上,还有许多历史事件的时间,看起来很相似,在记忆时容易混淆。如果把这些相似的时间放在一起,在比较、区别中记忆,就能提高记忆的效率。

例如,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646年,日本大化改新。这两个时间很相似,只是中间的数字不同。

又如,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通过《人权宣言》;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这三个时间也很相似,放在一起记忆,不仅是为了记住,更能够区分开来。

相连的历史时间

历史上,更有许多历史时间是相连的。利用这些时间的连贯特点进行记忆,是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19,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19,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巴黎和会召开;19,国际联盟建立;19,华盛顿会议召开;1922年,苏联成立。这七个时间都是连在一起的,从1916年至1922年,我们只须记住开头或结尾的时间,其它的可以依次类推。

相关的历史时间

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还有些历史事件的时间,既不相同,也不相似,更不相连。但它们的内容是相关联的,这些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阶段,形成系统。

例如、公元前5,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公元前49年,恺撒夺取罗马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即罗马帝国建立;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灭亡。

这七个历史事件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这七个时间也是相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古罗马的盛兴和衰亡。我们在学习时,通过历史事件的内容,把相关的时间联系起来,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

学历史时总是记不住时间怎么办

(一)【同一年,相互联系记忆】

1453年,奥斯曼攻陷君士坦丁堡。

同一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1564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出生。

同一年,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出生。

1642年,伽利略去世。

同一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出生。

17,清乾隆皇帝去世。

同一年,美国华盛顿总统去世。

(二)跨时间的历史事件,成串记忆

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14号攻占巴士底狱——1799年11月9日“雾月政变”

比较重要的时间点对应事件

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爆发】

1789年8月26日《人权宣言》发布

1789年9月《1791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3年1月处死法王路易十六(雨果《九三年》)

1793年6月雅各宾派掌权

1793年秋罗伯斯比尔为首的公安委员会推行“恐怖政策”

1794年7月27日“热月革命”【法国大革命高潮阶段的结束】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大概的重大事件,以及各种宪法、共和国名称,集中起来记忆。

(三)相互比较,容易记忆

简单地说,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的历史可以重合在一起,因为它们相对应很好记忆,中间的百年战争,七年战争,以及后来的一战、二战。重合起来比较,也很好记忆、

(四)找趣味点记忆

小时候看报纸机到现在的一个知识,马克·吐温的一生与哈雷彗星的周期是重合的。

5.近代史纲要时间轴 篇五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主要涉及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不是现在的香港全境),准许中英自由贸易(贸易输出的开始),英国开始获取关税权和领事裁判权。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3年,洪秀全建立拜上帝教。

1843年6月25日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主要涉及海关关税。1843年10月签订《虎门条约》(又称《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主要关于关税权利,司法审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1844年7月,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主要是给予美国所有英国人在华的特权。1844年10月,中法签订《黄埔条约》,法国也获得了相同的特权。1849年,葡萄牙强占澳门。

1851年,金田起义,后永安建制。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正式建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爆发“天京事变”。

1856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中英、中法、中美、中俄签订《天津条约》,主要内容为增设通商口岸(不同条约不同),增加传教士可以进入中国内地的权利,确定领事裁判权。1958年5月,俄国胁迫黑龙江将军签订《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此条约并未得到清政府批准。1859年,洪仁玕提交《资政新篇》。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天津开埠、割让九龙给英国、扶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并支持洋务派当政。《中俄北京条约》确认了《瑷珲条约》的效力,并增加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根据这一规定,于1864年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标志洋务运动正式开始。洋务派先后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上海)、同文馆(北京)、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上海)、汉阳铁厂。同时,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864年,天京陷落。

186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第一次出现入超,由此标志中国完全被卷入世界贸易体系。

1881年,俄国通过《改定伊犁条约》和五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至此,俄国共侵占中国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不败而败,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承认法国为越南的宗主国,法国以印度支那为跳板,中国西南成为法国势力范围。1887年,中葡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居澳门管辖。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同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丧失藩属国朝鲜;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后三国(俄、德、法)干涉还辽,但索取了三千万两白银;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沙、重、苏、杭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设厂。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大加深,且标志着资本输出开始代替贸易输出(这意味着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壮大,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1895年,公车上书。康梁等人出版《中外纪闻》(《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维新派先后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在天津主办《国闻报》,在湖南创办《湘报》。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进驻旅顺和大连,英国占领威海,法国借机进入湛江。为了平衡法国在南中国的势力,英国政府以香港的防卫需要加强为由,再逼使清朝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从1898年7月1日起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方及附近二百多个离岛,为期99年。至此,英国分三次占领了香港全境。

1898年,康有为连写《上清帝第五书》和《上清帝第六书》(《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

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的保留成果:京师大学堂。

1900年,爆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为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清朝对列强宣战。

1901年,中、英、美、日、俄、法、德、意、奥、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签订《辛丑条约》。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两个国家在中国的领土上发生的战争。最后日本战胜了俄国,转让了东北部分权益给日本。

1905年,预备立宪开始,设立咨议局和资政院,练新军。同年,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成立了同盟会,并吸收了部分光复会成员,并主办了《民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正式提出“三民主义”,即“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此人死后孙中山创办了“执信学校”来纪念他,现在称为“执信中学”)翻译《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第一次正式介绍马克思。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9年,光绪、慈禧死去,傅仪即位,改元宣统。1910年,爆发四川保路运动。武汉的新军被调去四川镇压。同年,广州爆发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开始。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生效,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清朝灭亡,标志着两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

1912年8月,宋教仁等人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几个政党,建立了国民党。并且在议会选举中成为多数党。

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引发“二次革命”。1915年,北洋政府批准“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导致“护国运动”的爆发(护共和国体)。同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改称《新青年》。1916年,段祺瑞把持北洋政府,拒绝恢复《临时约法》。1917年,爆发“护法运动”(护国法)。同年,由于在中国是否参加一战问题上出现分歧,黎元洪和段祺瑞爆发了“府院之争”(黎元洪是总统,段祺瑞是国务院总理)。张勋借机入京,拥立宣统复辟,被段祺瑞镇压后,黎元洪辞职,改由冯国璋任总统,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同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苏俄退出一战,签订《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标志李大钊成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新文化运动火热展开。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英法美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北洋政府被迫拒绝签字。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军阀被击败,段祺瑞下台,直系军阀曹锟掌权。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共产党成立,开天辟地的大事。大会确立了党的最高纲领,即实现共产主义。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击败奉系。同年,中共二大召开,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又称党的最低纲领。

1924年,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先后召开,确认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胜,掌握政权。

1925年,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之分析》,指出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1926年,北伐开始,先后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两大军阀。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

1927年3月,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农民的重要性。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8月1日,爆发“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9月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失败。12月11日,爆发“广州起义”,均告失败。

1927年,国民政府建立后,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法币改革,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创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初步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同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击败奉系军阀。6月4日,爆发“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军炸死。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效忠国民政府,史称东北易帜。

1930年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几大派系之间爆发了中原大战,最后蒋介石胜出,真正从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实际是张学良自己搞的不抵抗)。标志着日本开始局部侵华。同年,共产党以江西瑞金为中心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称中央苏区)。1932年1月28日爆发“淞沪抗战”(一二八事变),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的率领下在上海闸北区痛击日军,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最后双放停战。

1933年,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同年,日军自关外进犯长城,二十九军宋哲元部组建大刀队,血拼日军。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抗日同盟军,与共产党合作抗日。义勇军进行曲由此诞生。5月,长城抗战失败,中日签订《塘沽协定》。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的领导地位。同年,华北事变爆发,华北自治,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2月9日,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运动,反对华北自治。随后,中共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同年,东北抗日联军成立。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中日战争爆发。二十九军奉命从北平突围,赵登禹、佟麟阁以身殉国。8月13日,八一三事变爆发,淞沪会战爆发。淞沪会战历史3月,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整个抗战里有三个地方国军是亮了全部家底的,淞沪、南京和缅甸,死伤30万,调动了海陆空三军,唯一的三个德械师和中央教导团全部打残。从陈诚回忆录里看,淞沪会战是蒋介石有意扩大的战事,其战略目的是为了吸引一部分的日军主力从华北到华东,这样可以从战略上诱使日本由由北而南改成自东向西仰攻,因为中国历史上由北向南的战争基本都胜利了,而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三级阶梯,所以从上海达到重庆的难度要高于从北京打到南京)

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对日宣战。8月中共召开洛川会议,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共军加入国军序列,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南方游击队改变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对<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队,取得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迁都重庆。南京大屠杀。

1938年2月,日军为打通津浦线,进攻徐州,徐州会战爆发,取得台儿庄大捷。8月日军进攻武汉,武汉会战爆发,取得万家岭大捷。但两次会战国民政府均告失败。武汉会战后战争又战略防御转为战略相持(因为日本资源少、人口少、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跟不上了)。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一方面扫荡革命根据地,一方面以政治诱降为主。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成立。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同年,爆发第一次长沙会战。12月,毛泽东撰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40年5月日军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发动枣宜会战,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血战九昼夜,陆军上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夫人李敏慧绝食七日而死。6月22日,法国投降。8月20日,八路军129师、120师发动百团大战,日军为了报复对根据地采取三光政策。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1941年,中英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因为海路已经被封锁,所以援华物资只能走滇缅公路,为保障滇缅公路的畅通,中国出兵缅甸(这是唯一一次在国外打仗,美械师基本都拉出去了)。同年,爆发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共歼灭日军5万多人。同年,爆发皖南事变。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军迅速占领整个欧洲平原地区。德军的收获大大刺激了日军的野心。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美日爆发中途岛海战和瓜岛战役,日本战败,局势恶化。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轴心国开始瓦解。

1944年日本为了挽回局势,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豫湘桂战役,国军大溃败。5月,远征军发动滇西反攻。

1945年5月9日,德国投降。8月,美国投下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正式受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抗日战争结束。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和平建国。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战乱,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沉重打击,抗战结束后,由于美国的经济掠夺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资本主义凋谢。

1946年内战爆发,先后经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4月21日,渡江战役爆发。6月2日,南京被占领。

6.上海民办小学现有招生时间轴 篇六

20上海民办小学现有招生时间轴信息如下,请各位家长们关注信息哦!

10月25日

包玉刚信息会英文组

时间:9:30-11:30

对象:准一适龄儿童

10月26日

华师大双语校长见面会

时间:13:30-15:30pm

对象:中外籍适龄儿童

中芯英文部一年级说明会

时间:18:30-19:00

对象:拥有外籍护照或外国永居身份(持有绿卡)的`学生

10月29日

金山杭州湾课程说明会

时间:13:30开始(官网通知延迟,但具体时间还未定)

对象:有志于接受双语教育的大班学生

11月08日

包玉刚信息会(英文组)

时间:9:30-11:30am

对象:准一适龄儿童

11月09日

中芯中文部一年级说明会

时间:18:30-19:00

对象:浦东区适龄儿童

11月10日

包玉刚信息会中文组

时间:09:30-11:00

对象:中外籍适龄儿童

万科双语说明会

时间:13:30开始

7.时间轴拯救人人网? 篇七

黄晶(人人网副总)

社交网站正经历着进化。用户的时间越来越有限,对沟通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微信的火爆正是满足了这一点,所以我们意识到人人网需要转型,变得更轻,更易于浏览和分享。

在时间轴出现之前,很少有社交产品可以让用户以时间的维度完整地记录自己的一生,并把这些内容与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分享,同时成为人类历史记录的一部分。此前,人们通过相机(相簿)、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一生,但不能即时与身边最亲密的朋友分享,而一般的微博、微信等产品却又都过于强调碎片化的实时分享和评论。

时间轴是以编年体方式组织内容的产品。它将用户的经历进行了区分。生活记事让用户能够标记自己人生中的精彩瞬间,从而满足用户对人生大事进行重点分享的需求。利用时间轴,用户可以记录他们从小到现在的生活历史,通过核心的“与好友分享”社交理念,让用户方便、快捷地将人生中每一个重要时刻和每一个故事与好友分享。

从阅读上,时间轴比以前的瀑布流更加流畅,用户的主动平均翻页数是以前的4倍。对于一些活跃的核心用户,我们增加了一些给“发烧友”的功能,例如电影和旅行(足迹)。足迹作为旅游的兴趣图谱上线之后,用户添加的地点数350多个,平均每个用户添加的足迹数有24个,平均每个用户在足迹中的照片有106张。照片仍是人人网非常主要的内容产出,用户在人人网上有大量上传照片的习惯。

对于广告客户,他们可以利用时间轴讲述品牌历史,分享品牌理念,记录品牌每一个里程碑事件。从此,企业的品牌主页将不再是无聊的活动信息和千篇一律的金句段子,时间轴给了品牌主更大的发挥空间,不论是漂亮有个性的封面,还是品牌发展的历史时刻都被时间轴展现出来。

陈一舟(人人公司董事长兼CEO)

人人之前遭遇过转型困局,当初和开心网的竞争,游戏化有些过早了,不过好在也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才可能进行后来的投资。现在看来,更应该注意业务的结构性,不该赚钱的就不要拿来赚钱,养着用户就可以了,要有用来抓住用户的抓手,把变现的平台放到后端,比如游戏、电商、视频等。

现在的人人很注重结构性,比如经纬网针对白领,人人网就不必切入这块。如果一个产品想学生和白领都做好很难,那么我们就两个产品来做,如果两个产品都做到位了,定位就非常鲜明了。

做产品,被模仿或被超越是常事儿,那我们就自己革自己的命,颠覆自己。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积极地试错。其实试错这个说法,本身就是对项目并不看好,你要是做成一个,那就名留青史。这是任何公司都需要长久进行的,但不能是主业,不应该投入超过10%的人力,只是尝试和实验,觉得不好就果断关掉。

点评

时间轴救不了人人网

宗宁(知名IT评论员)

时间轴并不是革命性新产品,社交网络代表Facebook早就有这样的功能,这阻止Facebook股价下跌了么?没有。QQ空间同样有时光轴功能,这让它崛起了么?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变化。所以,问题不是有没有时间轴带来的,自然加上了时间轴,也不会解决问题。

对于社交网络平台而言,现在的问题其实是web社交和移动社交的问题,而不是人人网自己理解的如何把自己过去上传的照片、内容分类管理让别人更容易看到的问题。如果一个人非常有兴趣地去看了你几年的时光轴,其用心会让人觉得有些难以捉摸,多半还是另有所图。由于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目前的社交还是更加倾向于快社交和碎片化,即时性非常强,而历史性的浏览需求却很弱。大家更关注朋友们正在干什么,而不是朋友们今年干了什么。

随着人人网主流用户的成熟和厌倦,对于社交的需求更多偏向更成熟的陌生交友,而非熟人交流。这一点,正是靠大学生实名用户起家的人人网的硬伤。时光轴对于品牌用户来说有很多内容上的积极意义,但这更倾向于成为一个宣传的媒体,而非社交。

个别功能的改善、添加,无法改变整个人人网平台的窘境。

陆蔚青(pmcaff.com沙龙组织者)

1.时间轴是一种深度内容发布或浏览,区别于微博这种碎片化信息发布或浏览,因此对内容的要求很高,用户的组织成本也高,因此通过何种产品或运营方式来提高时间轴内容的质量和使用率,是未来的挑战。

2.隐私问题更加凸现,时间轴的里程碑事件是了解用户最便捷的途径,也更容易暴露社交关系。

3.人人的时间轴在添加信息的操作上不如Facebook便捷,而且只是记录历史,没有面向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时间规划”这个工具性的需求一定会被用户提出来,这就要看人人的产品经理怎么收敛社交形态下的时间轴功能了。

8.高中历史时间轴 篇八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其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国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康乾盛世”。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四个特点P2 19世纪初,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1825年,英国经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些人主张用战争摆脱危机。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1839年,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农民起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1841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

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7月,副都统海龄在镇江战死疆场。1842年 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1843年,洪秀全受到梁发编写的《劝世良言》启发,决定成立拜上帝教,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1847年,洪秀全到广西紫荆山区与冯云山会合,共同订定了《十款天条》。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发动历史空前的农民运动。1851年3月,在东乡称天王。

1851年9月,攻克永安,进行封王建制和整顿军纪。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太平提昂社会的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土地分配方案P25倒数第二段;意义P26第三段)1856年9月,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没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1864年6月洪秀全去世,7月,太平天国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失败。(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在书上P28-29)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美、俄 1858年 英法美俄《天津条约》、英法俄《北京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59年6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提督史荣椿、乐善战死。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两国公使交换了《天津条约》的批准书,并签订了《北京条约》。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国香港界内”。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割去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某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19世纪60年底-90年代(首领)、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刘坤一等封建阶级。口号:自强 求富;指导思想:冯桂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做了三件事(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P32-34)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物衙门。1861年,清政府发生“北京政变”(又称辛酉政变),得中获胜,并掌握了负责对外交涉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1年,清政府公然宣布“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镇压太平天国。1862 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

1867年,美国海军入侵台湾,副舰长马肯基率陆战队在琅峤登陆,被击毙,侵略军被打退。1874年,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侵入台湾琅峤,遭到高山族人民的迎头痛击。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除了继续办军事工业以外,还开始举办民用企业。官督商办的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1872至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遣留学生赴美留学。

19世纪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北洋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一直由李鸿章管辖。1884年,中法战争 《中法新约》

1885年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和当地民众在镇南关取得大捷。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日本占领旅顺,连续进行了4天的大屠杀。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东京创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又中国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台湾全岛以及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口号。此后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1898年3月,张之洞写了《劝学篇》,书中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人物:光绪、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仁学》、严复《天演论》等 做了几件事:(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办学会、半报纸、设学堂)影响较大的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重要的学堂:康有为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的长沙时务学堂。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论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1898年9月,守旧势力发动政变,慈禧太后重新“训政”,将光绪皇帝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同时下令搜捕维新派人士。9月28日,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P37-39 1898年3月,德州强租胶州湾,将山东划入自己势力范围。1899年11月法国强租广州湾,把云南和两广划入势力范围。1898年2月英国把长江流域划为自己势力范围,6月强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99年,7月又强租威海卫。1898年,日本把福建划为势力范围。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书中P18时间有误,应为1899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俄国入侵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1901年《辛丑条约》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两大历史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主要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840年到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1901年4月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1902年-1911年各地民变四起,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1904-1905年,日俄两个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1904年,孙中山发表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任总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报为《民报》,是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同盟会纲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称三民主义。

民族“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

1905年-1907年,孙中山革命派和康有为的改革派进行论战。论题: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焦点);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实行社会革命。革命派的阶级性和历史的局限性:三条P46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废除科举考试。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4月,黄兴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1911年5月,清政府出卖国家利益,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暴动,四川尤其强烈。保路风潮。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创立中华民国,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为民国元年。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权。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呈。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3月10日就职。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失败的教训)P49-50 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1913年7月-8月,以孙中山为首,李烈钧发动“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

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反对袁世凯。

1915年5月,袁世凯竟然基本接收日本提出的严损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新青年》)杂志,称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发动护国运动。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了帝制,6月6日袁世凯在人民的唾骂中死去。

1917年1月,蔡元培人北京大学校长,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内容P57 1917年7月,孙中山为反对皖系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年10月,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1917年11月7日,俄国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局限性)P57-58 李大钊是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英法俄为首协约国胜利,以德奥意为首的同盟国失败。

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诞生。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主力从学生转到工人,形成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表现在三个方面:新的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称为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新文化运动嫌弃了思想解放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P58-59(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P59-60 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中国国民党。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传播主要表现方面,及其特点:P61 1920年2月,陈独秀、李大钊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南陈被李,相约建党”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各地共产党主要进行的工作)P63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提出了一个纲领一个决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历史意义)P64-65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

1921年9月,沈定一等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成立第一个农民协会。掀起了农民运动。1921年11月,李中主持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出版《机器工人》。

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掀起了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9个决议案,选举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大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8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1922年9月,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发动安源工人罢工。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结束。1923年元旦,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实现了从依靠地方军阀到依靠广大民众的转变。

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同苏俄政府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正式确立联俄政策。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武汉招行,集中讨论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立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住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第一次合作统一战线形成。

1924年5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11月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地位。

1924年7月,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的胜利成为工人运动从低潮转向高潮的信号。同时,国民党中央设立了农民部,由共产党员林伯渠任部长,澎湃任秘书长。

1924年7月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由澎湃、阮啸仙、毛泽东等主持。1924年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举行,主要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制定了开展工农运动的计划。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1925年,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开始,五卅运动。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1926年7月9日-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战争正式开始。直接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P71 1926年,农民运动以湖南为中心在毛泽东等领导下迅速发展。到1927年3月,农会会员近1000万。

1927年1月,武汉人民在刘少奇、李立三等领导下,占领了汉口英租界。

1927年2月9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通英国签订协定,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在周恩来等的领导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了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市区。1927年春,全国工会成员达200万人。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反共政变,发动412政变。1927年8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

1927年4月28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京杀害中共主要创始人李大钊。

1927年四五月间,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强调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可行性措施,反而对汪精卫主持的武汉政府抱有幻想。大会没有担负起危急关头挽救革命的任务。

1927年7月14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15日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开展大屠杀。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革命失败的原因 历史意义)P72-73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将党内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组织农民暴动;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展开八七会议。会议内容。历史意义。P82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叶挺贺龙刘伯承在南昌发动南昌起义。历史意义。P83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秋收起义。1927年,三湾改编。

1927年10月7日,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2月11日,广州,张太雷、叶挺、叶剑英领导发动广州起义。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1928年10月,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国民党***军事独裁的表现P76-77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P85 1928年12月,毛泽东,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发布第二个土地法。1930年1月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1933年,蒋介石对中共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

1930年8月,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正式成立,领导邓演达。1931年9月18日,日本,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华。

1931年9月18日-1945年,日本发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江西瑞金,毛泽东任主席。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

1932年1月28日,驻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和蒋光鼐的领导下抵抗日军。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1932年3月,伪满国建立,溥仪上台,年号大同。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并任同盟军总司令。1933年11月,蔡廷锴、蒋光鼐、李济深、陈铭枢等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

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1934年10月中旬,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集中讨论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P92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同那里的红十五军团会合,实现战略大转移。

1935年,华北事变。

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学生运动,口号和意义。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条件下的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作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口号,9月1日发出指示,明确提出“逼蒋抗日”的总方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精神)P93-94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 西安事变 逼蒋抗日。和平解决的意义。

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思想保证。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全面侵华。193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8月22日洛川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内容四条,意义P108)

1937年9月,八路军,平型关大捷,这事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7年12月,日军南京大屠杀。

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1万余人,取得大捷。防御阶段日本的作战对象是国民党,国民党制定了持久消耗战的基本战略,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会战,涌现了很多国民党的爱国官兵。实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P104 1938年初,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聘请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同年6月成立国民参政会。第三厅,郭沫若,文化节提出的“抗战、团结、民主”文艺创作三大目标。

1938年5月6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内容,科学预测的进程,取得胜利的关键。敌后战场涌现的民族英雄,八路军的新四军的P109 八路军和新四军采取的作战方针: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1938年6月,宋庆龄接受中共中央建议,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理论著作,系统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1938年11月,日本政府提出对华三原则“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 反共”的方针。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进行了桂南、枣宜、中条山、三次长沙会战等战役。

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为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怎样的策略总方针。P112 1939年12月,在桂南会战中,以第五军为主力的国民党军队曾攻克昆仑关,消灭日军4000多人。

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1940年8月-12月,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1940-1943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1940年8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9月创办了盟报《光明报》。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先后具体领导了大后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1年5月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

1941年,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39年-1943年,国民党发动三次反共高潮。

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发动皖南事变。

1942年2月,国民政府组成了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戴安澜殉国。1942年2月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整风运动的内容和意义:P115-116 1944年秋,原新疆省的三区革命。

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

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5月上旬,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法西斯投降。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上旬,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猛烈攻击日本关东军。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的一战》的声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台湾以及澎湖列岛收回中国,抗战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战胜利的原因 基本经验 世界地位)P117-119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三种建国方案。P124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1945年8月-10月,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10月10日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945年,国统区人民进行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以学生运动为开端。在昆明发动“一二。一”运动,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基本口号。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1946年2月10日校场口惨案。1946年6月23日,下关惨案。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接解放区,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1946年7月,浙江、广西、江西等省发生抢米事件。

1946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1946年12月30日,一二三0运动,口号是“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

1947年初,内蒙古东部大部和中部部分地区获得解放。5月1日,自治政府宣告成立,乌兰夫为主席。

1947年2月28日,台湾省台北市二二八起义。

1947年5月20日,五二0惨案,口号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1947年6月底,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地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8月中旬,粉碎了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1947年7月-9月,中共在河北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正式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口号。

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开会,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报告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P131 各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致公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主要表现:P136 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1月14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蒋介石的和平阴谋针锋相对的和平谈判八项条件。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联合发表《对时局的宣言》。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主要内容是什么(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和谈代表拒绝在中国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朱发动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在北平召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内容P141 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P147 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对全国财政收支、贸易和物资调度以及现金实行集中和统一的管理。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工作,是人民解放军在前线的胜利之外,中央人民政府为人民所做的最大一件工作。

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毛泽东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土地改革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总数达到807万。1950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解放区农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1950年6月,彭德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7月27日战争结束。

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 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底-1952年春,“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1952年1月,“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合理调整工商业。

1953年,党正式提出了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要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提出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第一是互助组;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

在合营企业中,公司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1956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P166 1956年1月,中共中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1956年2月-4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先后听取了国务院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计划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一次广泛而深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其思想成果就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形成。

1956年9月15日-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周恩来做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报告。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先是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全面展开。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957年6月8日,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同日,《人民日报》发表《这是为什么?》的社论,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的反右派运动全面开展起来。

1957年冬季,掀起了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冬季农业生产高潮,揭开了“大跃进”的序幕。大跃进的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其基本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1959年7月2日起,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7月23日,毛泽东在会上发表讲话,错误地对彭德怀的信提出尖锐批评,认为这代表了党内外的右倾势力对“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猖狂进攻。

1959年8月2日至16日,毛泽东在庐山主持召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作出了《关于以彭德怀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随后在全党范围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要求彻底清理“一平二调”,彻底纠正“共产风”。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962年,七千人大会。这次会议对于恢复实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起了积极作用,在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推动形势迅速好转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1962年9月,召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1963-1965年,在多数城乡发起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底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做了报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技)的奋斗目标。

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成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系统地阐发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

1966年8月1日至12日,毛泽东住持召开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并在全会上印发《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对“文化大革命”进行再发动。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头目王洪文等人在张春桥、姚文元的策划下,夺去了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委员会的领导权,号称“一月革命”。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所谓《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并错误地作出“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的决议。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1970年3月,毛泽东提出准备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修改宪法,还建议不设国家主席。

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1年4月,党中央召开批陈(陈伯达)整风汇报会。

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仓皇出逃,在内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温都尔汗附近坠机身亡。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争取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美国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9月,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

1973年8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方针。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王洪文还当上了中共中央副主席。

1975年,邓小平着手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形势开始有了明显好转。这次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举国悲痛。清明节前后,爆发了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运动。这场运动实质上是拥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单的正确领导,并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毛泽东对天安门事件作出错误判断,错误地撤消了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提议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

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错误。它使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毛泽东负主要责任。教训P188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1977年7月召开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1978年8月12日,中日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

邓小平提出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三件大事:维护世界和平;实现祖国统一;加紧现代化建设。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讨论从1979年起,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历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三点重大决定:全党工作重点从1979年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会据顶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年1月,邓小平访美,实现了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

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经济特区,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肯定了包产到户这种形式。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邓小平主持下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二个历史决议),第二个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项方针政策。1982年9月1日-11日,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1982年11月-12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完成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工作。

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1983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关于整党的决定,开始全面整党。到1987年5月结束。

1984年初,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2月,决定把长三角、珠三角、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纪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使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所有制结构突破单一公有制结构,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发展的局面。1984年12月,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5年3月和5月,中共中央先后作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质改革的决定》和《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基本方针,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1987年4月,中葡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况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88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今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的各种混乱现象。

1989年9月,邓小平向中共中央提出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请求,江泽民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同江泽民谈话时,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是废除人民公社,实现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

1990年4月,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启动了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举措。

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五点: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要坚持两手都要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5)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商谈,达成“九二共识”。1993年4月,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中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4年初,中共中央根据十四大的精神,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同年5月,江泽民进一步提出: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促进。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1997年9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1997年7月1日,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

1998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等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

199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2000年,“九五”计划胜利完成。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十五”计划纲要。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

2005年10月,召开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对改革开放历程和经验的总结。P22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 1)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2)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8)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上一篇:“勤廉双优”争创活动总结下一篇:初中作文告别校园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