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研修日志

2024-06-24

小学数学的研修日志(共10篇)

1.小学数学的研修日志 篇一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

数学是小学一门主要的基础课,数学课堂教学既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运用数学教学语言是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最主要的手段。因此,加快数学课程的改革,使之更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水平,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必须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对当前课堂中”小组合作”现象的思考.在本次会议中,听取了于科长所作的报告.在于科长的报告中,对当前比较流行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合作”到”合座”,从制造”霸语权”,到”流于表面”.一直到问题的解决举例,都给我们指出了以后组织此次活动要注意的问题.二.听.想.讨.说.论

在此次会议上,通过听8位教师的课,老师们把想到的看到的在晚上分组研讨中,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解决的方案.作课老师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就研讨的内容进行了反馈和总结,并随时通过教师们的提问,来进行了解答和辩论.可以说,通过这几个环节的研讨,让作课教师和参会的全体老师们,都对本节课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确实达到了于科长组织此次会议的目的----“同研究、共成长”.老师们都说,此次会议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会议,是一个务实的会议.三.学习的危机感.在此次会议上,不但有老数学人,还有年轻的大学生们.说实话,总感觉他们还年轻,心里是比较轻视的.可是从几次讨论和发言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年轻的力量,他们不仅仅是年轻,也有着一些独特的思考和见解.”老师不能即当裁判员,也当运动员”这是他们的见解,虽然有点偏激,但是也可能从中看出,他们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对专家的不盲从,不迷信;我想,用不了几年,他们如果能始终保持这种怀疑的精神,他们一定会成长的很快很快.我们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加强学习,那几年以后,也许,我们就会被远远的甩在后面.四.加强自身学习

“只有5名教师没有上交作业------“,听到这些话时,我的心里感到很羞愧.在这几天中,我反思了很多.是没有时间,工作时间紧-----我为自己找了若干理由,可是最终发现,所有的理由都不是理由,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时间.为什么?我在思考.”你就是懒,一有时间就玩,什么理由都没有”.妻子如是说,是呀.”是我自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得过且过-----“从而造成了现在的状况.”不是我们抛弃了你,是你抛弃了我们----“听到于科长的话,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从现在开始,我不会再为自己的一切,找任何理由,我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走好我的路,让关心我的人不再失望”.

2.小学数学校本研修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校本研修;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19-01

近几年,我通过自主学习,积极听课、参加评课,积极立足于校本研修,努力加强业务学习,上好每节课,做好个人教学反思和随笔、积极参加外出培训和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方法,以这个平台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经过一年的不断进取,我觉得我的个人研修有点收获,特别是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多的想法和实践,现总结如下和同仁分享。

一、多媒体用于数学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具有一般教学工具所达不到的理想的本能,具有快捷性、形象直观性、容量大、优美性、游戏特性,可虚拟现实、可反复演示再现情景等优势。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完美的整合,融合它们各自的个性,交互它们优越的特性,让它们有机的结合,把数学的难点、抽象性形象地展现出来,让静的数与字母跳动起来,借以提高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数学的情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产生良好的效应。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实现重播,为学生提供重复观察的条件,加深学生对问题深层次的理解和拓展。学生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等进行个别化学习,因材施教、因人施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养成健康的心态。

二、現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弊端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对师生的思维空间有所限制,抹杀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创造。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是由课件完成的,在一定时间内,课件由于发挥了其视觉、听觉等方面的优势,加大了刺激强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但软件的本质又决定了其局限性。课件是固化的、有预见的,同样排斥师生互动中的非预见性因素,而数学教学中对象不同,班级不同,课程进行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思维的闪光是迸发于思想的碰撞中的,教师为了配合课件进程,不敢发挥,导致千篇一律,预设思路框框,势必限制学生思维的自主发展空间。再者,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感染学生,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情感上的陌生感。他们或以幽默睿智的教学语言引人人胜,或以严密简练的数学思维推导引人深思。但课件的大量应用,更多的把教师限制在了计算机机位,成了软件解说员,妨碍了个人风格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能力、课堂应变能力等。

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研究

1.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以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为依托,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自主学习的意识。分组教学中融入电教媒体, 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年月日》一节课中,练习设计了基本题、操作题、思考题三种类型,每一种题型中又有若干小题,习题以网页形式出现。学生通过点击主页校园题库进入本节内容就可以找到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自己确定完成的数量,而后把答案输入计算机,点击网页中“答案”二字,机器就会自动判断是否正确,对的同学进入下一关,错误的可以改正,如果学生无法改正错题可通过“聊天”、“帮助”等方式,向同学、老师请教,也可以按电子举手直接请教老师。学生真正地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形象化,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白板作为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走进了课堂,它具有黑板和多媒体课件的优点,构成了真正的现代化教学体系。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像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形象化。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一节中,为了引出课题,收集了生活中的一些与之有关的物品:剪刀、饮料吸管(弯的)、水龙头……。学生可直接在图片上用笔画一下,圈一下,写一下,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一般模型,包括锐角、钝角、直角,体现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使得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角产生了直观的认识。在做题时,电脑及时出示动面、声音,如“你真棒”,“再来一次”,做笑脸、哭脸,都适合小学生的心理,能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在数学教学中,丰富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结语:通过这几年的校本研修,我感触颇深,收获颇丰。网络学习是最快捷的一种形式,是在线研修的一种研修学习方式,我做到网上在线找相关的课题的视频学习,找相关研修主题的资料查阅学习,和同伴在微信和qq上、博客上交流个人校本研修的过程,分享其他同行的个人研修成果,吸取了他们很多有用的经验,感觉效果很好。另外,每次听完同伴的课或者听专家的课,我都要把对我启发最大的课的感受写下来,把我每次平时上的感触最深也写下来,把我公开课的评课和建议意见也写下来,我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调控,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去写,作为以后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还在上完课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等,并努力注意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法衔接的问题,使之发挥最大作用,最终实现教育思想与手段的完全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贵存.浅谈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J].华章;2010.

[2]邵永洪.浅谈网络在数学教学整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

3.小学数学网上研修日志 篇三

通过近一段的网上研修学习,我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班上的各位优秀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本班的教师一起进行了问题探讨。通过这次骨干教师培训,我更明确了做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理想,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一、研修目标

以“构建课堂和谐,追求教学实效”为学科研修主题,以校本研修、区域研修网络和“城乡联动,区域协作”为主平台,聚焦课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科学学科的本质,追求科学教学的实效。立足于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充分体现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材施教,变被动培训为主动,这一原则性变化为我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搭建了一个认识自我,反思教育,自觉提高的平台。

二、研修计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3、提升业务,乐于亲自动手,扬长补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听做之前,教师的自身业务也要能跟上。听专家讲解题思路,说精准的科学语言,练历年的中考科学试题,讲透重点的例题。每天坚持动笔,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4、时刻不忘调整心态,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

三、具体措施及安排

1、隔周利用半天时间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并做好要点笔录,同本备课组老师一起讨论教学上的各种案例。

2、经常进行校本研修学习,并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写在业务学习笔记本上。

3、认真按时参加学校的团队研修活动----会诊活动,并认真准备,积极发言,积极讨论,争取每一次团队研修活动都有所收获,并让老师们也有所收获。

4、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准不足之处,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促进自己的不断进步。

5、在工作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决不松懈。

这次培训让我了解到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趋势;深刻领会了数学教育的理念、新时期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等一系列数学教育方面独到的观点;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方法;让我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教育家的博大胸怀和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身为教师,就要懂得寻找规律,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和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做好学习笔记,努力用新知识来提高自己。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到学生当中去

首先,教师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形成心灵上的融合,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二、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

三、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注重优化数学教学方式,从数量上说,坚持少讲;从质量上说,坚持精讲。整个教学活动,既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又给学生思维以充分的“自由度”。一是提供给学生明确的思考对象,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提供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机会,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不替代学生的思维。三是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启发引导,事先设计好有利于学生继续展开思维的问题,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如:题目要求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方法吗?有什么规律吗?等等,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

4.小学数学教师研修日志 篇四

我现在是教四年级,家长都知道四年级是一个爬坡的年级,但为什么是爬坡的年级各位家长并不十分清楚。这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什么都不懂,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既要教给他知识,又要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而四年级的学生则由低年级刚进入到中年级。这一年同学们要掌握的知识就像泛滥的洪水一样蜂涌而至。而这时孩子们的发育却处在缓慢阶段,这也就是为什么四年级的学生成绩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造成了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相信经过我刚才的解释,大家已经对四年级有了新的认识。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教学中,构建数感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换角,今年新课程全员培训又到了,怎样创新培训模式,才能使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先教学生做人,后教学生学数学。我认为,学生成长发展,做人是根本,学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大家都晓得陶行知先生吧,他有句话让我很有想法:“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所以,本学期的数学课堂先从最基本的课堂常规,作业常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学生成长发展,做人是根本,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

上课时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数学,让学生明白我们的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数学。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让他们主动去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小学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日志 篇五

1、教学目标变了,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创新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教师要更新观念,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数学课程的目标不止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发展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3、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引领者。

2、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变了,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了学生探究的合作伙伴,成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引领者,成了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等。素质教育强调,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长,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甩掉思想包袱、消除后顾之忧,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业成绩;在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中,教师扮演着指导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

3、数学课程建立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现实社会,适应社会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版本。新教材在编写上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以前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题、习题等形式出现,而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安排,从而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

4、数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通过情景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掌握好教材的使用,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5、新课程的评价方式变了,由原来用分数的方式反映学生成绩,变成用不同等次量化成绩,体现了个人的能力占主要地位。

6、作业布置变了,按学生的学习差别分层布置。如:暑假期间,学困生和中等生按时完成暑假作业,优秀生则提高难度,完成下学期的新课程的作业。

7、课堂的形式更科学开放了,更活跃,充满生机了。如:学生可以自己操作探究讨论、总结回报数学结论,课堂位置可以按教材的需要零时调整。

通过这次学习,进行实践反思,学以致用,自己定会成为优秀的教学能手。

看过小学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日志的人还看了:

1.小学数学教学研修日志

2.小学语文教师网络教学研修日志

3.中小学教师、班主任继续教育研修日志

6.小学数学的研修日志 篇六

关键词:中小学;校本研修文化;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有质量的教育需要有质量的教师。”随着新课程深入实施,教师培训“阵地前移”、“重心下移”。在教育部“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建设”项目不断推进下,中小学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已经统整为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文化建设成为有效校本研修的关键。但是,我们发现,校本研修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如脱离学校真实问题的解决,先进理念未能很好地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行为,研修活动的行为规范体系尚待改善,学习和研究还没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教师合作分享精神也需进一步培育等等,更需文化的整合和重建。为此,根据从活动开展到制度规范到文化生成的文化建设一般规律,我们认为,中小学要从学校资源条件出发,落实问题解决,开展校本研修文化理念重建的具体实践,持之以恒,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研修本土化经验和自觉行为,重建校本研修文化。

一、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策划校本研修活动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在教中学、在研中练,获得成就感,增强教育信念的孵化器。教师研修是一种问题驱动的群体合作学习活动。只有不断解决教师实施新课程中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理念与行为之间的差距”,才能将先进理论和先进经验转化为教师教育教学自觉行为。因此,要聚焦课堂教学问题,优化校本研修活动设计。在策划校本教研活动时,要以问题为主题,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设计丰富多元的校本研修活动。在设计校本研修活动中,在问题的筛选与确认方面,要引导教师学会问题发现和问题排序以及问题确认。在问题发现和问题收集中,要求教师、教研组、年极段、各科室首先关注实施新课程中的疑惑、难点、盲点和自己遇到的新问题,每学期开出需解决的问题清单。在筛选研修问题中,要始终坚持以下原则:一是问题必须来自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二是问题必须有研究解决的可能;三是问题必须是教师共同关注的;四是问题必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不管是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还是同课异构的比较研究,或者依托课例研究的主题研讨,抑或是视频案例分析等活动设计中,我们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保证校本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校本研修问题解决活动中,提升教师,提高质量。

二、以实践反思为抓手,促成理念化为行为

“在行中知”,“知行并进”。教师学习既是一种问题驱动的学习,又是一种基于案例的情境性嵌入式学习。要引导教师把先进理论和经验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必须植根于实践反思。可以根据顾泠沅“行动教育”的“三阶段两反思”。模式,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落实实践反思,在多元连缀的知识学习与实践相互观照的一体化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的、学术的和人格的发展。一是澄清校本研修反思内涵,对自身或者他人的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学习、管理行为和事实或事件进行思考、解释现象,概括经验,提炼规律。二是广开校本研修反思交流,做好学习反思、教育反思、教学反思、教研反思、科研反思、管理反思。三是重点抓好教学反思,因时制宜地开展整体反思、专题反思和细节反思。四是以问题性、针对性和深刻性为原则,践行反思步骤——摆出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总结规律。五是通过教师反思体验性写作为载体,在实践反思中要坚决摆进自我,丰富自我经验的省察,对原有行为进行改进,不能仅仅满足已有的经验认识,而忽略了对行为与理念之间差距的关注。要以实践反思为基础,从研究教到研究学到研究教与学,从外现到内隐、从行为到心理文化、从局部到整体,引领教师校本研修的行为跟进中解决问题,将新课程理念有效地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和管理行为,成就自我,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三、以制度完善为手段,再造研修行为习惯

校本研修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校本研修文化形成包括活动开展、制度规范、文化生成三个阶段。因而重建新型校本研修文化,要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修活动不断给予制度规范,并持之以恒地通过完善制度予以强化,习惯成自然。所以,可以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沟通,健全和完善一系列校本研修制度:如校本研修领导制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校本研修奖励办法;再如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教研组考核办法;又如教师进修培训制度、新老教师结对制度、教师自我反思制度;还有,校本研修活动制度,如理论学习、课例研究、专题研讨、案例分析、集体备课、教学反思、读书交流,网络研修制度等。在教研组工作制度中,建立考勤制度、计划制度、总结制度、活动记录制度、考核评优制度、奖惩制度、活动管理办法等。对教师听课活动提出规范性要求:如为执教老师发现一个亮点,找出一个缺点,提供一条建议,写出一个听课小记等。每个老师每学期的研修行为规范:如听20节课,做20张读书文摘卡,写1篇读书心得,开1堂公开课,做一次研修专题发言等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完善,健全校本研修的行为规范体系。让每一个老师都认同、每一个教研组都遵守、每一个中层科室都实施、每一个研修活动环节都落实,使这些规范成为我们学校教师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四、以研究实践为平台,重建教学生活方式

从本质上讲,教师的校本研修就是教师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的专业化发展的教学生活过程。教师校本研修实际上就是在校本学习、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与研究中实现的。要以研究的实践活动创新带动校本研修的活动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把研究实践作为教师的生活方式,重建校本研修文化。一要理论先导,研修一体,将学习融入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适度超前进行理论学习,如专题式理论学习、问题式理论学习和基本理论学习等。二要明确目标,知识管理,参与学习共同体建设。首先是在学习研究中把握规律,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其次是在学习研究中改善工作,在改进中获得成就感;最后是在学习研究中提升自我,走进自己的真实世界。三要实践反思,重建研修活动模式,提倡融合学习和混合学习。如开展新型磨课形式:第一步备课组确定主题,第二步理论学习,第三步确定上课课题,第四步全组教师备课,第五步全段教师分成三小组,每小组确定一名上课教师,第六步三轮磨课,第七步撰写论文、案例、课例或教育叙事等。我们要将教材分析、学习掌握、教学设计、问题处理、作业安排、考试命题、学习反思、交流讨论等等,都作为研究方式转化为教师教学生活的必然的组成部分,在有效学习、有效教学、有效研究中实现专业发展。

五、以合作分享为载体,培育校本研修精神

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缺乏深度会谈和平等互助精神,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合作分享的观念习惯,在于教师长于内省而缺乏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以及使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的习惯和能力。所以,要以合作分享,共同进步为研修活动价值取向,进行校本研修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的重建行动。一是要进行研修成长规划,建设学习型学校。如提出“以学习为本,打造学习型组织;以研究为主,组建研究型团队;以和谐为贵,铸就共生型团体;以文化为标,培育生态型群体”的愿景。二是要明确规划参与要求,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在与学校文化保持方向上一致的情况下,引导教师、教研组、课题组、项目组等的研修活动,应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愿景和文化理想,夯实校本研修文化的基础,体现校本研修文化理想与精神核心。三是要落实规划实施中研修活动的有效互动。不把实践反思变成“检讨大会”,不将研修问题转变为教师的压力,而是通过良好的互动,如论坛式的问题交流、请教型的评课研讨、对等性的资料互换等等,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分享,是校本研修活动成为教师情感联络、思想交流、经验分享、合作研究、智慧生成的载体和价值追求。通过合作分享的活动实践,注入文化想象力和共同愿景,从而提升教师群体的实践智慧和实现校本研修的文化重建。

校本研修文化重建关系到校本研修制度建设成效,校本研修活动的成效,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校本研修文化重建,无形而有形,无为而有为,不能重形而轻内涵。针对校本研修问题解决,中小学必须从本校资源环境条件出发,坚持先进的理念,策划活动,并付诸实践;制度建设,常抓不懈;发掘与本校实际相适应的、原生态的、个性化的研修活动方式、经验、特色、习惯和价值追求,一以贯之,去实现校本研修文化重建。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校本研修面对面[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6.

[2]汤立宏.校本研修专论:中小学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于专业发展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3]柯孔标.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7.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研修日志 篇七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这些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体现。

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这样才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听了夏老师的课,收获颇多。

1.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2.注重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

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8.小学数学的研修日志 篇八

几何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理解几何知识,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策略。听了范存丽的专题讲座,我认为应该着重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密切联系生活,建立空间观念

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不脱离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小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不少的数学表象,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习数学。把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作为素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反映身边数学,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引发学习欲望。

2、注意引导观察,形成空间观念

观察是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一种活动。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离不开观察活动,因此,组织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观察,使学生逐步获得有关几何形体的表象,形成空间观念。如学习“圆柱体体的认识”时,让学生观察一些实物的表面,亲自动手摸一摸、分一分、摆一摆,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具体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反映、形成表象,让学生对概念有个清晰和正确的理解。

3、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正确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和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物体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许多分析器官协同参与活动,形成和巩固空间观念。小学生的思维是具有一定具体性和形象性的,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等过程,获得具体的描述性结论,初步形成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

4、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9.小学数学的研修日志 篇九

关键词:“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师;置换培训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该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其中,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和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三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进行项目培训,提高农村中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此,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以专业学科发展为中心,以各种项目为平台,动员与整合各级社会培训资源,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化水平,小学科学学科也不例外。

本文以 “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科学教师置换脱产培训为切入点,结合我校所进行的“国培计划”置换脱产项目小学科学培训为例,试论“国培计划”小学科学培训体系的构建,为“国培计划”其他学科培训提供借鉴与帮助。

一、培训目标

在认真参考《“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试行)》,以及《云南省2012年关于国培计划的实施要求》,培训具体的目标定位为: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合理知识结构,融信息技术理论、实践于一体的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以协作学习小组的互培模式为基础,以教学案例为依托,在学习中通过专家引领、沉浸式体验、行动反思、经验共享来实现学员的学习突破。强调骨干教师学员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专家资源,充分调动骨干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借鉴。通过培训,使参训老师及时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进一步深入掌握小学科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法。在专家引领下,能够结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主动思考农村小学科学课标和有效设计组织问题,形成相应的教学研究的能力,由此提升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增强我校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参训学员与顶岗师范生联动机制,促进师范生职前培养和小学科学教师职后培训一体化改革。

二、培训内容

根据国培《课程标准》的要求,集中研修实践性内容不得低于40%,而“影子教师”是实践内容的重要方面。“影子教师”实践内容要求学员全程跟踪实践导师的备课、上课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从中研究备课和上课的技能要求;要求学员在实践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实践基地教学进度教学,做好教学设计、说课、上课和课后反思,在小组进行交流,撰写汇报课总结等。本次集中研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理论、教育教学知识、教学设计、学科知识等理论内容,最重的是要内化落实到学员的教学实践中去,才可能让学员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悟。按照《“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要求其培训内容主要包含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维度下设置14个模块,集中研修总课时为360学时,其中跟班研修120学时,240学时用于课程教学。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包括师德修养与专业理念2个模块;专业知识维度包括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与通识知识4个模块;专业能力维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堂管理、教师培训8个模块。

三、培训实施的过程

我院“国培计划(2012)——云南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组实践相结合、本校专家和外聘专家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认真安排、部署和执行各个脱产研修培训环节,确保本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提供有效组织保障。

我院2012年的“国培计划”培训工作,自始至终是在学院领导下进行的。从培训准备到培训内容,从培训方案到培训效果,从专题讲座到跟班研修等等,都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培训之初,学院建立了以首席专家、学科专家和班主任等为主体的管理组织,负责小学科学培训教学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开展。培训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专家时间安排,及时调整培训安排。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确保了我院培训工作周密、扎实、有序的进行。

(二)精心制定科学、合理培训方案。

培训前,学院先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并整体考虑培训工作安排,为精心制定培训方案奠定良好基础。

培训方案制定中,根据学科特点与学员素质条件,不断设定、修改培训内容,并广泛咨询、征求校内外专家,经与专家反复讨论,几易其稿才得以完稿。

培训方案力求精简、实用、实效,注重培训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与实践环节前后相扣;在培训方式上,以协作学习小组的互培模式为基础,以教学案例为依托,在学习中通过专家引领、沉浸式体验、行动反思、经验共享来实现学员的学习突破。强调骨干教师学员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专家资源,充分调动骨干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借鉴。为此,在整个培训中,充分运用了小组讨论、启发研讨、教学互动、教学观摩等形式和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使培训活动既扎实有效,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有利于根据培训方案认真抓好落实。

(三)选配优秀师资,建立专家型教学队伍。

为确保培训质量,我们选聘教师时,严格按照省内外高水平专家、校内优秀教师、中小学骨干或特级教师组成专家型教学队伍。不仅考虑其学历、职称、科研水平、教学能力、敬业精神和学生评价,更看重教师在本学科领域中取得的实绩和实效。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与学习方法。

为了实现培训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与学习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员参与、观摩点评、反思总结等方法和途径,使培训内容贴近教师,贴近教学实际,突出实践性和实效性。

(五)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

其中任课教师和所有工作人员管理到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学员按照各项管理制度、培训班的作息制度、培训课程的考核制度等严格执行。

四、培训考核

为确保培训质量,我院将按照省教育厅下发文件要求严格进行培训考核,运用柯克帕特理克(Kirkpatrick)的“四层评价法”,本着考核的目标不在于分数本身,而是促使学员真正掌握课程理论,内化为课堂教学素养,并提升自我更新、自培和他培的能力的原则,对培训中的过程、培训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第一,反应层评价。

这一层面主要检查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满意度,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骨干教师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成果形式:问卷调查及分析。

第二,学习层评价。

这一层评价考核骨干教师对培训科目的掌握情况,鉴定教师的学习成效。评价采用笔试、写论文等方式进行。具体成果形式:培训班学员要完成一份能充分体现本次培训目标的教学设计、一份学习总结、一份说课稿等。

第三,行为层评价。

行为层评价是在骨干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一段时间之后,由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学生等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行的考核。考核和评价骨干教师通过培训获得了哪些提高?骨干教师有没有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学之中?具体成果形式:问卷调查及分析。

第四,结果层评价。

结果层评价考核培训有没有给整个组织带来实效。比如:骨干教师培训有没有为学区的教育质量提高做出贡献?骨干教师培训有没有带动其他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学科成绩及格率、优秀率是不是有所改变?参训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显示出一个骨干教师的素养?是否具有实效性?等等。具体成果形式:课堂实录,问卷调查及分析。

针对小学科学培训实际,具体考核内容及方式如下:

(一)考核项目

1.出勤(30%)

2.专题作业(30%)

3.跟班研修(30%)

4.培训反思(10%)

(二)考核形式及内容

1.出勤

每次课程(活动)由小组长负责考勤,班主任统计并进行评分。

①无故缺课达4学时以内,每学时扣3分;

②病假在3天以内,每天扣5分;事假1天,扣1分。

2.专题作业

集中培训期间,根据课程教师要求,学员需提交以下作业:

①自己制作的1个简易科学模型。

②一份教学观摩的听评课报告。

3.跟班研修

跟班研修期间,每个研修小组安排若干个研修学校的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学员需完成以下任务:

完成1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有质量的教学设计;完成1份结合教学实例撰写的听评课稿;完成1次说课交流;完成1篇学习总结;完成1个课件;观摩不少于5节示范课;进行至少3次试讲;完成1份培训反思,学员要及时反思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在培训即将结束时提交一份不少于2500字的学习总结。

结论:

通过合理的培训体系的构建,此次培训不但更新了参训小学科学教师学员的观念,更让学员感受到新内容、新方法的应用。使学员找到了教学基本功上存在的差距,并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探讨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为他们今后将引入到小学科学教学做好准备。同时,成功的建立了高校指导教师、一线指导教师及当地指导教师合作的机制,很好地好地完成了国培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而且,随着“国培计划”的全面实施,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在缩短师范类毕业生在新的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接受系统培训方面,形成一举多赢的局面,畅通了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学校与社会的渠道。但这种培训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的支持尤,且需要不断的摸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燕萍.培训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3]管培俊.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2010.8.11

10.新课标小学数学研修日志精选 篇十

1 .追寻本质,将数学学得通透些——要有高度

2 .放慢脚步,把教学过程拉长——拉大半径,拉大密度

教学内容分析要关注数学本质,整体把握数学内容——将数学学通透些,数学才会更简单。

教学活动的设计——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数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既包括对一节课的设计,也包括综合性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关注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

四、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

2、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新课标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为了提高探究的质量、合作的效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精心设计问题。合作探究从问题开始,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注意六性:一是挑战性。问题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二是思考性。问题虽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有密切联系,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有一定距离,必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合作探究才能获得结果;三是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但不是唯一的,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拓展思维;四是层次性。问题能激发不同层面学生的成功体验。五是现实性。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象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那些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2)讲究实效。教师在教学备课过程中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一是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不用可以吗?二是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个数学知识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如何点拨引导?三是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合作与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四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3、注重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更重要的目的是将可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注重过程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表明,评价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评价必须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

5、改进备课方法,完善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案管理形式化,强调规范、标准,没有给教师留有足够的创造空间。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应该既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又是师与师、生与生相互沟通共同智慧的结晶。因此,对目前数学备课的过程和教案的形式有必要加以改进。

(1)个性教案与共性教案结合。共性教案就是在同年级的数学教师中明确分工,每堂课由一人主备,写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与学的思路、过程以及练习设计等,形成活页教案、电子教案或备课手册。在共性教案的基础上,每个教师都应根据班情、学情、教情,对共性教案进行调整、补充、拓展,力争形成凸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这样,可以汇集集体智慧,减少重复劳动,也有助于新教师的成长。

(2)增强“教后反思”,向“教后案”拓展。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案,一般教师在授课之前的设计,可以说是“教前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许多教师在教案的格式中增加了“课后反思”,谓之“教后案”。教后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后反思”中主要记录教学中的新发现、新规律、新见解、新突破等等,经常地、及时地记录下这些心得体会,并进行必要的归类总结,不仅使教学设计一直处于审视自我、共同矫正、共同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又使教师逐步形成以课改理念为出发点归宿点的备课观、教案观。

未来的国际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应试教育走到了极端,新课程标准孕育而生,新课程的颁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教师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引下,将教育事业推向新高度,课堂教学设计是落实教学新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新课标小学数学研修日志(3)

课程改革已走过好几个年头,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参与者、实验者,课标理念的践行者,下面我把这些年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更好的体现课标理念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和各位老师作一个交流。

首先,在交流前我们再来重温一遍数学课标,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 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更有效的体现以上课标理念,下面就结合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和老师们作一些交流。

上一篇:冬季交通安全下一篇: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