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干部队伍活力调研报告

2024-08-23

地税干部队伍活力调研报告(共8篇)

1.地税干部队伍活力调研报告 篇一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增强队伍战斗力

近年来,延平区地税局在区委区政府、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思想教育与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不断丰富队伍建设的内涵:

一、加强班子建设 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区局领导班子始终将班子自身建设,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摆在重要位置,一是注重抓好自身修养,素质的提高。建立良好的领导干部学习机制,完善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加强思想教育,班子成员坚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课题。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抓好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二是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度,严格规定“三会”(局长办公会、局务会议、专题会)的权限,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党组工作程序,落实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的“两权”监督制度。三是建立完善党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有关人事、财务、基建等重大问

题必须由党组、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四是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的要求,党组书记、局长为第一责任人,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五是重心下移,改进领导工作作风,建立“班子成员挂点”制度。局领导分别挂点联系基层税务分局,每月下乡不少于两次,与基层干部职工进行谈心、交心,及时了解干部职工的所思所想,把准脉搏,解疑释惑,理顺情绪,振奋精神,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投身税收工作。

二、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全面提高干部素质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区局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内强素质的经常性工作来抓,一是建立政治学习制度。每年举办3-4期的中心组学习,坚持中心组带机关中层干部学习制度,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提高基层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解决思想方面的统一问题。同时,定期组织干部职工认真进行理论学习,做到政治学习有内容,有记录,有检查,有效果,定期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时事政治专题学习辅导,加深了全体干部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及时了解,把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上来,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二是建立业务学习制度。开展“五个一”活动,实行“每月一练、每季一考”制,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

自学相结合,大兴学习之风。对每次考试成绩系统内通报,前三名的给予适当奖励;不及格或擅自缺考者,给予扣款、通报批评或效能告诫,并列为下一次的重点考试对象。三是大力弘扬文明风尚。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税务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动力,积极开展向玉树灾区捐款和抗洪救灾捐款的“献爱心、送温暖”、“挂钩帮扶、互动联动”、“捐助残疾人”等活动,为民办实事好事。建立阅览室、干部活动室等,完善乡镇分局的“两室一园地”。四是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三德”教育。以“创业竞赛”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三德,”教育,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干部职工,积极组织干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激发干部职工为延平区地税事业奉献青春的工作热情,巩固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助人为乐在全局上下尉然成风,如王国福同志被团市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徐良英同志被授予市级三八红旗手,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公仆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突出廉政勤政教育,行业风气进一步好转 本着治税必先治队,治队务必从严的原则,切实抓好干部廉政勤政教育,努力做到施教于先,超前防范;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强化约束;抓住重点,突出表率;抓好“源头”,把好“关口”。一是开展警示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活动,利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教,举一反三,深入剖析案件发生的原因和教训,并结合本单位及个人的实际,开展“人要如何作?权应如何用?法该如何执?”的学习大讨论,增强干部职工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意识,树立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的思想,切实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二是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逐步形成了以岗位责任制来规范工作职责,以承诺制明确服务要求,以公开民主评税制强化民主监督,以执法过错追究制严肃工作纪律,以绩效考评促进制度落实,实现了以制度管事管人的工作机制。三是每季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分析会。经常组织监督员和行评代表到基层考察和明察暗访。积极主动向人大、政协汇报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畅通信访、举报、投诉等对干部的监督渠道,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举报的问题,严肃对待,认真整改。杜绝吃、拿、卡、要、报等故意刁难纳税人的行为,队伍正气日益上升,行业风气进一步好转。

(三)开展地税文化建设,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是做好各项税收工作的保证。我局逐步认识到要增强地税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就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实践,在干部队伍中逐步形成具有地税特征的共同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几年来,通过不断的摸索、创新、总结地税文化建设的规律和方式,我局在干部队伍中构筑起忠诚敬业、优质高效、敢于争先、讲求责任的精神支柱。

建设人才素质规划工程,构筑干部终身学习型体系。一是专门设立素质教育专项基金,用于保障干部职工接受再教育和开展各类培训的教育经费,力争在两年内,我局的干部职工大专以上学历达95%以上。二是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进行在岗培训,加快知识更新。培训内容包括税收征管查业务、会计知识、计算机应用、法律、社会经济管理、写作等。每位干部每年接受培训的时间要达到10-15天。三是加强岗位练兵。规范各个岗位的职责,要求每个干部熟悉掌握自身岗位工作要领和技巧。做好岗位传帮带,让新上岗的同志向有工作经验的老同志跟班学习。四是用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干部职工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审计师和律师等与税务工作紧密联系的国家执业资格证。

(四)建立合理的轮岗制度,进一步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建立城乡一般人员2年轮岗制、二层领导3-5年轮岗制,一方面更好的解决长期基层干部职工照顾家庭,及管理人员在同一岗位时间太长不利工作等问题,另一方面确保干部职工能在不同的岗位接受锻炼,使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都能得到稳步提高,干部队伍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当前干部职工思想、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新动向及对策和措施

(一)爱岗敬业意识不强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得个别干部职工自我意识膨胀,只重视算自我经济帐,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够珍惜,总拿自己和身边一些收入较高的行业或与经济较发达地区地税机关相比,这些同志争先创优意识薄弱,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缺少激情,缺少事业心、责任心。

(二)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不强

部分干部职工在工作上存在上级布置什么就做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的思想;工作中原则性不强,当老好人怕得罪人,不从全局思考问题,大局意识不强,组织观念不强。

(三)学习钻研不够,忧患意识不强

部分干部职工缺乏忧患意识,危机感、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缺乏干一行学一行专一行的精神,一拿书本就没兴趣,学习如同蜻蜓点水,满足于一知半解,得过且过。

(四)效能意识、服务意识不强

部分干部职工工作标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依法行政没有十分到位,规范执法、优质服务的意识和水平不高。对纳税人态度生硬,对纳税人的情况不作细致、深入了解,缺少与纳税人的联系和沟通,效能建设措施未能得到很好落实。

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教育和引导,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地税中心工作上来。

一是要继续做好正面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鼓励干部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踏实工作。

二是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针对部分干部职工所产生的思想波动和模糊认识,要区别不同情况,不同对象,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既要讲政策,又要人性化,做到心与心沟通,情与情交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近年来,管理员城乡岗位交流的常态化,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培养干部适应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干部队伍平均年龄整体偏大(约42岁),大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工作和生活的兼顾带来一定的困难,对这些干部职工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要及时、认真地做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组织的积极作用,围绕全系统的中心工作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确保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标杆作用。要善于在干部职工中发掘和培育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连锁和共振效应,在干部职工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二)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坚持把品德和能力作为人才使用的重要依据,根据干部职工的爱好、特长、个性,把合适的人才及时调整到合适的岗位上,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扬长避短,在一些岗位发挥他们关键性的作用。

(三)加大岗位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岗位履职能力和岗位竞争能力。

一是要加强干部职工综合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二是把职工在培训期间或日常学习成绩、学习效果视为工作业绩之一。切实改变“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不正常现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逐步建立以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的选人、用人、留人机制,激发干部职工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形成主动求学、刻苦钻研的良好局面;更加注重提高知识结构和履职能力;更加注重珍惜荣誉感,增强责任感和纪律性;更加注重调查研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真学、真懂、管用。

(四)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要抓住热点、难点问题,针对干部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我们要区别不同情况,不同对象,认真做好沟通解释工作,要避免回避矛盾,使矛盾激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在于释疑解惑、平衡心理、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鼓舞士气,更好地服务于地税中心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稳人心的重要作用。

二是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税收工作齐抓共管,避免“两张皮”、“两条线”现象。引导干部职工算好“四笔帐”即政治帐、经济帐、人生帐、家庭帐,使其珍惜工作岗位、珍惜集体荣誉,不能违、不愿违、不敢违。

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正面疏导和有效帮扶相结合。对于干部职工存在的不足或出现的差错,不能一味地批评或简单

以处罚了事,而是应和干部职工一起查找和分析原因,增添改进措施,帮助职工改正不足,解决问题。

四是抓好制度建设,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长效工作机制。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化的工程,必须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长效工作机制。

2.地税干部队伍活力调研报告 篇二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税务干部肩负着为国聚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财力的重任,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地税干部队伍,实现税收征管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顺利完成历史赋予的责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我县地税干部队伍现状,探索如何调动税务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税务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建立服务型学习型的地税机关,是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税收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机构:XX县地方税务局下设4股2室、6个征收单位、1个稽查局。

人员:全局共有职工151人,其中在职干部职工93人,男62人、女31人,在职中共党员60人,在职民主党派人士1人。有编外人员58人,男22人,女36人,编外人员中党员7人。

职务:在职副科级及以上领导11人(含7股所分局长),非领导职务副主任科员34人,科员40人,工勤人员6人。

学历:在职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55人、专科30人、中专及以下学历6人,分别占全局的2%、59%、32%、6%。编外人员本科1人,大专22人,中专及以下学历35人,分别占2%、38%、60%。编外人员学历层次比在职人员普遍偏底。

年龄:在职职工30岁以下11人,占12%,30岁至40岁23人、占25%,40岁至50岁51人、占55%,50岁以上8人、占8%。在职职工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半数多,年龄偏大。编外人员30岁以下3人,占5%,30岁至40岁32人、占55%,40岁至50岁22人、占38%,50岁以上1人、占2%。编外人员平均年龄在30多岁。

分布:一按岗位类型分,机关行政管理岗位16人,稽查岗位10 1

人,税收业务岗位67人,分别占27%、9%、64%。二按税源任务分:直属征收分局、稽查局、城区分局三个单位全年任务23666万元、占全局任务的94%,三单位人员共45人、占全局人数的48%,人均年实现税收收入526万元;四个农村分局年任务合计1534万元、占全局任务的6%,四单位人员共18人、占全局人员的19%,人均年实现税收收入6万元;从税源任务看人员分布不太合理。

二、当前干部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干部队伍整体业务素质适应不了当前快速发展的税收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要求。自1994年地税组建初期,我县地税人员绝大多数干部来源没有统一经过考试择优选拔,而是从行政企事业单位调入和原税务局划转,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同时,受收入任务困扰和条件限制,干部教育培训力度跟不上,错过了抓全员业务基本功培训的最好时机。一些税务干部规范意识差、管理服务意识差、工作粗放、业务不熟练,与当前税收发展要求有差距。近几年来,经过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地税干部的业务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从目前情况看,税务人员业务素质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不直接从事税收业务的干部职工税收业务“不懂不会”问题仍然存在。

(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滞后。区市县地税局三级没有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没有统一的税务干部业务培训教材,没有统一的业务能级考核、划分标准。县局一级根本无条件组织大规模的基础知识、知识更新培训,缺乏师资即教师和培训资料。有关部门规定干部培训每人每年12天以上,县级局的教育培训以往教师是以股室的负责人为主,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其本身就受到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所限,授课时往往凭所掌握的一些税收基础知识、政策和税收实践经验,授课的广度、深度受限,没有比较系统完整的教学内容,教育培训收不到应有效果;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培训资料,目前,基层县局的教育培训资料,一般是分散在各种税务书籍的税收法律、税收政策,没

有适合基层实际需要的系统的税收理论、税收务实和行政管理的教育培训资料。这两方面严重制约了地税系统基层教育培训质量,也严重影响了地税系统基层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三)、干部精神状态不佳,纳税服务意识不强,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少数领导干部创新意识弱化,开拓精神不强;部分干部不思进取、心浮气躁,静不下心学习,更谈不上潜心学习和刻苦钻研业务。特别是阳光工资后,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不够高,表现在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一些部门和个人责任心不强,面对艰巨的税收任务,出现畏难情绪等。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地税公务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奖惩机制、执法责任制追究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干多干少一个样,挫伤一些职工的积极性。

(四)人员结构趋于老化,影响地税事业发展。随着时间的变化,人员年龄结构趋于老化,今后十几年将有一半的干部退休,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地税事业发展进程。面对现代化的征管手段和信息化工作要求,老同志虽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但仍显能力不够,精力不足。

(五)依法治税观念不强,不能适应法治社会要求。目前依法治税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些单位和个人执法程序不够规范,执法力度不够,以补税代罚款等。这些问题反映了我们税务干部的法律素质还不高,不能适应依法治税工作的需要。

(六)信息化程度的发展,给税务人员带来新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税收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过去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只有坚持“科技加管理”的战略,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水平,实现税收征管的现代化,才是税收工作的根本出路。目前税务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操作技能还不能适应要求,严重制约了税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七)干部晋升空间小,级别晋升慢。公务员工资与职务及级别挂

钩,由于我县地税科级领导职位只有12个,局机关中层领导不入领导编制,非领导职务也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备,目前,副主任科员以上非领导职务已经超出配备比例,因此很多年轻同志因没有空缺职位无法晋升。表现为部分干部初始学历是中专、高中,期间随经函授获得大专或本科学历,由于没有晋升机会,工作年限最长25-26年,级别还是科员,我局现有科员有40人,工作年限达25年以上的科员有11人。甚至有些年近退休的老同志至今还是科员职务。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地税干部队伍现状,着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要带头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要认真学习胡书记在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改进作风,切实负起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坚决克服推诿扯皮、散漫拖沓的不良风气。积极开展创建优秀领导班子活动,促使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增强团结。局、分局两级班子从自身作起,当好廉洁自律、公道正派、勤政务实的榜样,不仅用制度管人,更要用好的作风、好的形象、好的人品去带动人、影响人、感召人、鼓舞人。多主动关心、爱护干部职工,及时解决家庭、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全力安心工作,将集体的力量、智慧发挥出来。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纳税服务意识,维护干部队伍稳定。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没有强大的集体凝聚力,人心就会涣散、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特别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创新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采用一些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如组织观看影视作品、外出参观学习、召开座谈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会等,避免单纯的灌输说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干部培养良好的服务理念、树立爱岗敬业的观念、增强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提高税收业务水平,解决“不懂不会”问题。培训工作应有针对性地根据每个人的水平和岗位要求,分批开展。制定多层次的学习计划,针对目前税务干部队伍素质存在“两极化的现状”做到区别对象,加以分别对待,首先要科学评估每个人的业务水平,再根据每个人的业务水平安排适合其业务水平的岗位。其次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培训。要根据岗位特点,分层次进行培训,授以不同的内容。三是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激励机制。要大力营造学业务、钻研业务的氛围,在干部使用上,要根据所需岗位要求,进行公开竞争,并将业务知识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与奖金待遇挂钩。要改变过去不分职位的竞争办法,使业务尖子能脱颖而出,促进干部队伍业务水平的提高。

(四)提高依法治税水平,解决“违法行政”问题。①要提高对依法治税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增强干部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性,使税收征管工作每个过程、每个环节、每个层面都纳入法制化轨道。②要全面提高税务干部的法律素质。当前应主要抓好行政法基础知识、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有关内容的学习,使广大干部熟悉履行职责所必须的法律知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涉税事务的能力。③建立执法责任制,加强税收执法的监督,解决干部队伍“为税不廉”问题。要根据税收征管工作流程,对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程序、办事时限等进行严格界定,将各个岗位的权力分解,责任明确到每个人,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五)提高信息化水平,解决“管理落后”问题。一是要进行全员的计算机应用培训,实行人人过关,不通过相关考核的,及时调整岗位。二是加强网络知识特别是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网络

管理和运用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税收信息的安全。三是加强实现信息的共享。一方面是加强系统内部信息的共享,特别是各系列之间税收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确保信息的畅通;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税、工商、银行、建设、国土等部门,以及新闻单位的信息联系,使税务人员通过各种信息来源,加强税收分析,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源的监控,提高税务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征管水平的提高。

(六)强化“两权监督”,规范权力运作,提高干部对防腐拒变的能力。强化“两权”监督制约,要从建立健全公开、透明、规范的权利运作机制入手,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针对“两权”运行过程中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环节,以税收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严格按程序分解税收征管权利,强化对税收执法权的有效监督、制约。结合贯彻《公务员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公开选拔任用干部,实施对用人管理权的监督制约;深化财务管理改革,建立健全透明、公开的财务管理机制,实施对财务管理权的监督制约。规范权力运行程序,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增强人、财、物管理的透明度,提升基层管理水平。

3.地税干部队伍活力调研报告 篇三

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近年来,我局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示精神,以“改善班子结构,提高执政能力,服务全省转型跨越发展”为宗旨,深入推进各级部门岗位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共交流处级干部120余人次,11个市局局长全部做到避籍交流,平均交流1.5次,省局机关中83%的处长实行了交流,95%的县局“一把手”实现了异地交流,有效改善了各级班子综合结构,激发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为全省工商系统各项工作连年上台阶、创佳绩,为发挥工商职能、服务地方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干部轮岗交流的主要做法

1、明确思路举措,统一原则要求

一是明确“三结合”指导思想。即着眼于干部培养锻炼,把推进干部交流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着眼于干部健康成长,把推进干部交流与实行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回避制结合起来;着眼于干部的科学使用,把干部交流与调整优化班子结构结合起来。

二是明确“四层次”交流范围。即明确干部交流主要在省、市、县、所四个层次进行,省市县局三级党组,依据各自管理权限,按照工作流程和交流纪律积极有序推进。

三是明确干部交流五项原则。即:全盘谋划,分步实施原则;依据权限,分层实施原则;积极稳妥,有序实施原则;公开公正,透明 实施原则;严明纪律,依规实施原则。

四是明确干部交流六种形式与条件。这六种基本类型是:任期交流、培养交流、调整交流、回避交流、转任交流和提任交流,其对应的条件共28项。

2、配强班子结构,营造干事环境

一是坚持从工商事业出发选“一把手”。坚持党性原则,把“一把手”选任与事业需要、岗位要求、回避原则(避亲、避时、避籍)结合起来;坚持带动力标准,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具有较强凝聚力、影响力、带动力的干部选到“一把手”岗位;坚持战斗力标准,通过充分考虑“一把手”和班子的团结共事诸多因素,营造干事创业好环境。

二是坚持结构优化标准选配班子。年龄结构上,市局班子注重从45—50周岁左右的干部中选拔,县局班子注重从年龄在40周岁左右的干部中选拔,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对于年龄较大不再合适担任领导岗位的,原则上改任非领导职务;能力结构上,注重选拔年轻、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和较强驾驭全局能力的干部充实到市县班子领导岗位,促进各级班子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三是坚持从基层一线选配干部。强化“领导来自基层、干部出于一线”观念,规定县局“一把手”必须有基层工作经历,县局班子成员原则上要从基层工商所长中产生;鼓励县局班子成员到工商所任职,把培养干部的主阵地放在基层,把选人用人的重点放在一线,制定了《机关干部到基层蹲点工作制度》,有计划地选派有发展潜力但 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到基层单位、艰苦环境中磨练,逐步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成长链和选拔链。

3、创新交流形式,激发队伍活力

一是积极完善交流程序,实现干部交流常态化。筛选对象,按“三避”等规定筛选任职时间较长、有亲属关系或班子不够协调等需要轮岗、回避或调整的人员,以及那些发展潜力比较大、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进行交流库;超前谋划,利用班子考察和日常摸底掌握各级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拟订班子调整和干部交流总体计划;制度规范,出台《处级领导干部岗位指导意见》、《市、县局科级干部轮岗交流指导意见》以及《重点岗位干部定期交流工作方案》,对干部交流的范围、对象、程序、纪律等进行了严格规定。

二是积极探索内外交流渠道,走活干部交流棋局。工商体制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有利之处是干部交流各种形式可以在系统内顺利实现,不足之处是系统内外交流渠道封闭,干部成长空间狭小。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系统内外交流的可行措施,采取省局与地市政府对接“一进一出”方式实现了部分岗位的内外交流,但难以形成规模,还需要继续努力。

二、存在难点

一是系统内外之间交流难。实行条管体制前,许多优秀市县局长可以到地方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提拨任职或向其他部门平级交流,条管后干部管理权上划,区域内内外交流渠道基本上被堵死,工商干部只能在系统内交流,因而受领导职数限制,干部成长空间相对狭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培养锻炼和成长进步。

二是机关事业单位之间交流难。由于政策和体制限制,事业单位改革进程较慢,在接下来的深化改革中与机关脱钩走向社会可能性大,造目前事业单位同等岗位待遇低,人员思想不稳定,加之政策规定处级干部年龄超过45岁就不能再回来机关任职,所以其领导干部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想调回机关工作,而机关干部到到事业单位任职则顾虑重重。

三是退岗机制不畅交流难。地方政府对达到一定年龄和任职时限的干部退出领导岗位时,有提高职级或享受相应待遇措施,工商干部与其他部门干部同在一市、县工作,因条管体制局限享受不到地方政策,甚至受限于现有政策由领导职务转任为同级非领导职务或提前离岗后,原待遇都难以保障,所以领导干部不愿转非和提前退岗,这样就空不出职数和编制,优秀年轻干部难以顺次得到提拔任用;另外,男女干部提前离岗和退休在年龄上也缺乏统一明确政策规定,这些都对退岗交流带来较大难度。

三、启示与对策

一是以省委名义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干部退岗空编后的相关待遇。待遇问题具有“钢性特点”,好升难降。一定程度上说,它是干部转非和提前离岗的保障。待遇问题解决了,领导岗位才能顺利实现空缺,才能从源头上真正搞活轮岗交流工作。

二是以干部管理部门对接形式建立条管与块管“一进一出”交流机制。条管部门可以决定和影响系统内干部的交流活动,地方党委在 权限范围内可以决定和影响块管干部的交流活动,如果以省、市局工商局与市、县委对接形式建立条块干部“一进一出”交流机制,可以走活条块干部交流僵局。

三是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提高事业单位人员待遇。机关与事业单位之间交流难,是因为事业单位相同岗位待遇低、不稳定、逆向交流回机关比较困难,如果事业单位待遇问题能得到较好解决,机关与事业单位之间交流渠道可能得到畅通。

4.地税干部队伍活力调研报告 篇四

基层地税部门处于地税工作的最前沿,其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作风怎样,直接影响着税务部门的形象和工作成效。加强和改进基层地税干部队伍建设,既是税务部门的基础工作,也是税务部门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通过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工作,从中发现了当前地税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个人的思考。

一、存在问题

1、干部队

伍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理论修养不够,“纯业务性”干部较多;综合业务素质不全面,如懂业务的不懂微机管理,懂微机管理的,又不懂业务。有些干部重业务,轻政治,加上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极少数干部推崇吃喝玩乐的消费方式,滋生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

2、人才缺乏与浪费并存。一方面,人员学历层次偏低,专业技能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级专业人才缺乏,财税专业人员缺乏。而目前急需的计算机、法律等专业人才几乎没有,专业人员中会计师、税务师少。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有很多人学非所用,用非所长,存在着浪费人力资源的现象。

3、工作不安心,责任心不强。相对于现在社会中的一些高收入人群,税务干部作为“工薪阶层”自然无法相比,经济问题时常困扰着部分干部,由于囊中羞涩,少数干部心理失衡,不完全安心本职工作。也有少数干部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沉醉于文化优势和年龄优势,责任感和事业心稍弱,公仆意识和廉洁意识不强。

4、晋升难,情绪不稳定。近几年来,虽然对青年干部的选拔使用正在逐步的改革当中,但极少数单位对干部的使用上还是存在按资历论先后的现象,使一些干部感到前途渺茫,失去斗志,以至于工作缺乏主动性。

二、对策建议

1、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增强干部干事创业能力。一是要创新教育培训机制,为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打下“硬基础”。地税部门应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把教育培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制定以培养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主的地税系统人才开发战略。教育培训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着重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使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并拓展继续教育模式,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开展多种多样的继续教育,为大家创造终身学习的有利条件。二是创新体制,建立全新的教育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层次的地税干部,分级培训,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分类培训,坚持做到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培训与考评相结合、分级与分类培训相结合的机制。根据工作实际及个人素质确定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同时,学以致用,注重专门人才的使用,将各种培训和继续教育成果在实践中应用,给干部素质的提升提供锻炼机会。并通过对培训人员的信息反馈、工作评估,来评价培训效果,促进培训工作。

2、完善绩效评价体系,调动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一是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办法。所谓绩效考核也称绩效评估,是一种衡量、评价、影响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价考核系统。借鉴能级管理试点地方的经验,改能级管理为绩效考核,结合地税工作,根据不同的岗位、地税干部的不同表现,对干部业绩进行排序,等级分配,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办法。二是完善地税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提升地税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其素质优势向绩效优势转化。因此,地税部门在制定绩效考核办法的同时,要将绩效考核与干部晋升、公务员考评、评优评先相结合,与报酬体系挂钩,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地税干部综合素质提升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

3、完善选人用人导向,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一是要因才施用,提倡唯素质论。就是要根据干部绩效考核的动态信息,来确定干部的使用,保证学有所用、用有所长,造就一批专门人才。二是要注重人才的合理调配。要从全局出发,整体利益和各层次功能有机配合,把不同能级、不同类型、不同专长的人才放到相应岗位上,通过优化组合,使其知识互补、专业互补,达到整体提升综合素质的效果。三是健全轮岗制度。轮岗并不是根据任职年限,对干部进行简单的调换,而是建立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轮岗,不仅促使一些专业性的“业务型”干部向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转化,同时可缓解人员结构的地域差、岗位差。

5.地税干部队伍活力调研报告 篇五

现阶段全省地税系统人员年龄老化、激励方式单

一、人管机制不活等问题。笔者认为要实行绩效管理,增强干部激励作用;实行文化管理,改变干部激励方式;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干部激励功能。

干部激励机制是激励广大地税干部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有效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干部的工作活力和发挥干部的创造性,是各级地税机关有待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当前地税干部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竞争激励的局限性。随着地税管理制度的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已初步确立,但存在诸多不足。公务员职业稳定性使得地税干部缺少竞争压力,干部队伍“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地税干部受职位层次、年龄身份、表现机会、机构规格等条件影响,即使优秀提拔机会很少,非领导职务也是依人员所属机构的不同行政级别和规格设置不同,基层则晋升的空间就越小,受体制约束,严重制约了地税基层干部不断追求进步的积极性。许多优秀的干部多年得不到重用和提拔,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机会越来越少;达到了一定的级别的干部“高枕无忧”,工作业绩是好是坏都影响不大,因此造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消极心理的蔓延、干部积极性的挫伤和队伍战斗力的削弱。

(二)人员配备不均衡。现有人员配置是全省地税系统征管改革前实行机构改革并作部分调整到位的,没有真正的与经济税源相匹配,少数人管理大部分税款征收权,与多数人管理少部分税款征收权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单位和领导对科学配备人员重视不够,人员调配没有实现“能职匹配”,人为造成“人才浪费”与“人才紧缺”两种现象并存,如工作分配苦乐不均,“鞭打快牛”和“因人设岗”的现象普遍。在交流轮岗过程中,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积极的干部,大家都去抢;工作能力强或工作态度积极的干部,有一部分人抢;而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态度消极的干部,则被大家用脚踢。多年来,交流轮岗开展力度不够,使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积极的干部缺乏足够脱颖而出的机会,而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态度消极的干部却能安身于人群之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明显不足。

(三)干部激励方式单一。各级地税机关大都实施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挂钩,以奖惩为主的制度,对于规范干部的日常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虽然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潜能和工作积极性。因考核体系不完善,考评目标硬化、量化和细化的程度不够,不能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地税干部确定不同考核标准,很难对地税干部进行科学有效的进行考核,干部的工作实绩未能在考核中充分体现,“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依然存在。公务员考核,只对干部职工进行“德、能、勤、绩、廉”简略定性考评,多数停留在走过场,甚至于单位领导凭个人印象说了算,考评流于形式,考评的激励和惩诫作用难以得到真正体现。不时开展的竞赛评比活动的激励作用范围和时效也十分有限。

(四)薪酬分配的平均主义严重。做好做坏一个样,反正薪酬分配都一视同仁,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氛围下,没有谁愿意接受严峻的任务,谁冒尖了还觉得“脱离群众”,担心被嘲笑为“假积极”。这种情况下态度消极、能力差的同志即便能做好的工作也不一定会尽力去做,因为只要做得慢一点、差一点,就会有能人来帮他们做,甚至干脆就交给能人做了,所谓“能者多劳”,这样一来,优秀的没有受到奖励,反而是落后的赢得了“奖励”,目前对于工作消极、甚至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

二、新形势下地税干部激励机制面临的困难

(一)受公务员工资制度约束,物质激励受限。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中央严令禁止在统一政策外增发任何奖金与福利,实施物质奖励有一定的难度,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激励较难实施。在现行公务员工资制度下,只能反映行政级别和资历的细微差别,公务员的工作业绩与实际才能难以得到真实反映,难以通过工资来体现激励机制,奖勤罚懒,激励能干的、高效的、有才干的公务员,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难充分发挥。

6.地税干部队伍活力调研报告 篇六

一、把责任担在肩上

作为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一局之长,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义务之大。沉甸甸的责任让我365天的每一天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从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

我把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把握方向的责任。没有明确的方向,就没有前进的目标。为此,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地税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组织的各项工作要求,从而确保了市局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整合力量的责任。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发展,靠的是人人参与,个人努力,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尽最大努力调动每个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作为局长,我尽量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干部,不搞亲亲疏疏,不搞团团伙伙,努力去发现每个干部职工的闪光点。尽量做到容人所短,扬人所长,扶人一把,送人一程。三是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的责任。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就没有干部职工的心情舒畅。为此,我一方面对外争取支持,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领导请示汇报;主动邀请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地税工作;虚心听取离退休老干部对地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注意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让他们了解地税工作,支持地税工作,配合地税工作,从而为我市地税事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对内理顺关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发展的事不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与班子成员和衷共济,与同志们和睦相处,从而在全系统形成了一个声音、一种正气、一股合力的良好局面。

二、把队伍带在身边

作为一名主要领导干部,不管你能力有多强,水平有多高,如果不能把队伍管好、把班子带好,即使你鞠躬尽瘁,殚精竭力,也是徒劳无功的。为此,我努力做到三点:第一,当一名好班长。在一个班子中,由于年龄、性格、阅历、能力上的差异,想问题、办事情的态度和方法也不尽一致,班子内部难免会出现不同意见或矛盾。为此,在工作中,我要求自己做到三讲:即讲民主,讲真心,讲原则。凡事都先沟通,先征求意见,努力做到掌权但不专权,果断但不武断,宽容但不纵容。第二,培育一批好班子。工作靠大家做,决定靠各级班子成员和市局中层干部去落实,为了抓好这些中层干部的建设,我除了平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外,更注重利用每月局务会的时机,与大家交心交流,突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这个主题,与大家共同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三是选用一批好干部。没有活力的干部,就不会有兴旺发达的事业。多年的人事工作经历告诉我,选人用人的导向就是一面旗帜,它决定干部的努力方向和社会舆论的方向。为此,作为党组书记,在干部使用上,我牢牢把握:坚持原则,不搞感情用人;坚持标准,不搞以人为划;坚持五湖四海,不搞小圈子。用人看人品、看能力、看业绩、看公论。重用那些诚实可靠、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同时,严格按照《条例》要求的程序选人用人,营造一个多谋事、少琢磨人,聚精会神抓工作,无怨无悔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三、把职工装在心里

作为单位的一把手,我深感要始终把干部职工装在心里,把干部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干部职工的需求作为第一需要,把干部职工的意愿作为工作的指向标。各项工作要坚持从职工最欢迎的地方做起,从职工最需要的地方抓起,从职工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真正服务干部职工,造福干部职工,保护干部职工。抱着上述的理念,我努力做到三点:一是把小事办实。凡是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再小我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实、办好。如干部职工中多数是双职工,盼望有一个职工食堂以解决做饭之忧,为此,我和局里一班人很快就商定了此事。二是把急事办妥。能否处理好干部职工中发生的紧急事件,既折射出领导干部的应变能力,同时,也反映出干部职工在领导心中的位置。前不久,市局一位中层干部因工作劳累突患重病,生命处于垂危之中,我一得知该消息后,立即赶往医院,当看到这位干部的病症时,我当机立断,要市医院帮助到省城请专家来进行会诊,同时要医院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这位干部的生命。当这位干部从死亡的边沿上解救过来后,他很感慨地说:幸亏是您罗局长的果断,才救到了我这条命。三是把难事办好。解难事、办难事,即是对领导干部能力的考验,更是对领导干部境界的检验。我来到新余不久,得知市局有100多户干部职工于8年前搬进宿舍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拿到房产证。为此,我把此事记在脑中,放在心上,多次向市领导汇报,尽管自己是外来干部,没有住此房,但仍然不辞劳苦地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经与局里一班人的共同努力,终于解决了这桩干部职工最关心、最关注也最盼望得到解决的难事。

四、把利益放在身后

作为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不仅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当中,同时,也时常受到各种考验和诱惑。为此,我常常告诫自己,要理性地面对各种利益,在责权利的关系中,我始终想到责任,正确使用权力,少考虑个人利益,该得到的不一定都要,不该得到的更不能伸手去要。始终注意非权力因素的影响,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素质,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这方面,我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不放纵欲望。作为主要领导,有一定欲望实现的空间,如果按照欲望的驱动,结果必然导致迷失和坠落。为此,我从各方面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慎独、慎微、慎欲。其二,不滥用权力。对待工作,不论是用人还是重大的组织决策,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去办,不搞暗箱操作,不给任何不正之风以机会,保证权力按照正常方向行使。其三,不随波逐流。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紧跟时代潮流,但对有些事情不能随波逐流。要分清楚什么是主流,什么是逆流;主流当中可能还有污水浊混淆其中,要加以分析判断,找准人生的坐标。其四,不放松改造。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感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党性修养,不能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五、把廉政牢记脑中

“公生明,廉生威”,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一把手”,做不到公正和廉洁,就难以服众。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我坚持以廉洁为基,以自律为本,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政之德,常具修己之念,努力做到“四自”。一是自重。珍重自己的言行、人格和名誉,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做官,绝不干与领导干部要求不相符的事情,更不做有损地税形象的事情。从不出没灯红酒绿所,不流连人情世故场,时时牢记党的宗旨,珍惜党员干部的名誉,不忘全市地税干部的重托。二是自省。对自己的言行,我经常反省,并经常提醒身边的人要防微杜渐,不要“因善小而不为,因恶小而为之”。三是自警。我经常用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约束自己,警告自己不要有任何越轨的行为。注意用正面的典型教育引导自己,从反面的典型中吸取教训。四是自励。在工作上我是高起点,生活上是低标准,纪律上是严要求。无论家中有多少事让我牵挂,也无论孩子有多少事需我操心,我始终要求自己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六、把学习贯彻始终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超强的能力,必须有丰厚的知识作根基。领导干部要想驾驭全局,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想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站稳脚跟,要想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处理各种重大关系的能力,就必须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作为履职的“第一任务”,尽责的“第一要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此,我对自己提出了三个“三”要求。一是“三个多”,即学习时间比娱乐时间多,工作时间比休息时间多,阅文时间比应酬时间多;二是“三个一”即每天挤出一小时结合实际学,每周挤出一天静下心来学,每月选择一本书认真学;三是“三个下”,即坐得下、静得下、沉得下。在新余一年多的日日夜夜里,我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工作与学习中。白天调研、开会、找干部谈话,晚上阅文、读书、看报。在学习中,我注重做到从书本上学与实践中学相结合,向老同志与向周围同志学相结合;在工作中,注重虚心向能者请教,以业务熟悉的同志为师。正是这种爱学、常学,不停止学习的习惯,使得自己能较快的实现角色的转变,并使工作较顺利地开展。

七、把养德作为从政之本

7.干部队伍从政行为调研报告 篇七

切实解决建立规范行为的长效机制问题。要把“为民、利民、便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坚决纠正部门本位主义,切实做到发展经济与善待百姓的统一,权利与责任的统一,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各级干部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坚决克服和纠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执法不公、服务不力、自律不严的衙门”作风,真心实意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坚持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能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做到谋划工作思路力求符合实际,制定政策措施力求可行,落实工作任务力求到位。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防止因主观臆断而造成的工作失误,树立机关及机关工作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市委在广泛听取各个层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提高工作效能的若干规定》这是市深入学习实践、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的鲜明指针和重要举措,对进一步规范我市机关干部的从政行为,切实提高机关效能,优化我市发展环境,实现赶超发发争得在全省应有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认真学习。结合实际,笔者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规范从政行为迫在眉睫 ?

必须激发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创业热情,坚持发展第一要

务、营造良好创业环境迫切需要规范从政行为。要争得在全省的应有地位。千方百计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发展需要环境,创业要有氛围。这几年,道路、城市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使我市的发展硬环境得到较大改观。但是与硬环境的巨大变化相比,市发展的软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而行政机关作风是发展软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环。一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使的对外形象受到严重损害,而且很大程度上使我硬环境建设上取得的积极成效大打折扣。如果机关作风不能得到有效转变,市的发展环境就不会得到投资创业者的认同,就会阻碍的发展大局。只有通过深入学习贯彻活动,全市行政机关中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才能使全体机关干部更加牢固地树立大局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和创新意识,推动机关作风的大改进和机关效能的大提高,为实现奋斗目标创造更加宽松、高效的创业环境。

最终要体现在发展的实效当中、基层的评判当中、群众的口碑当中。只有做到人民满意,坚持从严治政、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迫切需要规范从政行为。机关工作的好坏。机关工作才算得上真正有成效。近两年来,全市广泛开展了政风行风评议活动,这是市委、市政府从严治政的一项重要举措,使机关各部门和全体机关干部真正感受到人民满意”这个标准的沉重份量。有些部门在评议中却总是得不到基层和群众的理解、认可和支持,认真反思这种现象,原因就在于这些部门的一些同志在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作

风、工作实效上确实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因此,从严治政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弛。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要在机关和全体机关干部中树立一种导向,促使大家进一步确立更规范的从政意识、更强的服务意识,按照基层群众要求,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之所以能在困难重重中稳步前进,坚持执政为民、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迫切需要规范从政行为。近年来。于我始终坚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始终坚持和人民群众一道攻坚克难,争取胜利。但是也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部门的干部思想出现了滑坡,观念发生了改变,摆不正同群众的关系;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意识淡薄了主动为群众谋利的观念淡化了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的自觉性下降了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思想和行为倾向。机关的同志如果不持之以恒、深入扎实地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行为规范,久而久之就会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规范从政行为,就要树立正确的执政观念、群众观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更加良好的机关形象,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当前部分机关干部从政行为中存在问题 ?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从总体上看,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市绝大多数机关干部精神状态是好的工作作风是实的服务意识是强的思想境界是高的自律意识是严的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对照“xxxx”重要思想

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所处新阶段、新发展和所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干部队伍作风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不顾全大局,一是政治观念淡化。有的同志不讲政治、不讲原则;有的只追求局部和眼前利益。不听从统一指挥;有的自身要求不严,工作标准不高,表率作用差,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的群众;有的执行纪律不严、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工作中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等歪风邪气。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市委、市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影响了工作的推进,如果任其发展,就会使正气失去市场,歪风得以抬头,使一些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方向,严峻考验面前不堪一击,贻误的事业发展。重检查轻指导,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职能部门重管理轻服务。重处罚轻规范,摆不正履行职能与服务经济发展的关系;一些行政监督部门对许可审批的事项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跟不上;一些机关干部甚至是一些领导干部,总是以管理者、监督者自居,奉行局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至上,势必造成与民争利;有的为基层服务不愿挑担,执办事效率低下,法过程中行为粗暴简单。见好处就上没好处就让。这些行为背离了机关职能,削弱了发展合力,伤害了基层工作的积极性,破坏了市的投资创业发展环境。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高高在上,三是工作作风不实。有些机关干部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有的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工作浮在表面,抓落实虎头蛇尾,以以文件落实文件,会议落实会议。重形式

轻内容,重过程轻实效;有的遇到矛盾,能躲则躲、能避则避,只报喜不报忧,擅长弄虚作假。这些不求真、不务实、不落实的表现,不适应当前加快发展的形势,制约了基层群众的创造实践,影响了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出工不出力;有的单位干部不多,四是自身要求不严。有的机关纪律松弛、秩序混乱、人心涣散。有的干部整天无所事事。歪风不少,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明争暗斗,相互攻击;有的干部好搓麻将,玩风盛行;有的执法干部工作随意性非常大,甚至执法犯法,严重影响了市的投资创业环境,以至有的客商反映,政策是上面很好,下面好狠”中梗阻”现象严重。

三、规范机关干部从政行为的努力方向 ?

关键是要杜懈怠、戒奢华、拒贪欲、远嬉乐。要真正做到三个进一步转变”切实解决几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切实解决一切不利于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思想障碍问题。行政机关人员中存在从政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首先是思想不端正、思想解放不够、观念转变滞后造成的要把思想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机关形成新一轮解放思想的高潮。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要使主观愿望符合客观实际。解放思想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直至形成政策、方针和操作规范,并确保依法实施。不能一讲解放思想就认为什么事都可以办,盲干乱干。因此,既要解放思想,又要依法行政,切实规范从政行为,为社会创造公平发展的环境。要紧密结合我市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机关干部针对自身思想和工作作

风中存在突出问题,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重新审视自己的地位作用和角色定位,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规范,彻底冲破不合时宜的思想框框,坚决纠正各种陈规陋习,切实解决不作为、乱作为、难作为的问题。切实解决一切不利于加快改革和发展的行为障碍问题。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市委《关于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提高工作效能的若干规定》要求,二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坚持依法行政,规范从政行为;抓住“依法治官、依法治权”这个核心,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克服行使权力的随意性,提高政府及机关的公信力;突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移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篇二】干部队伍从政行为调研报告 ?

近期,按照 xx 县委组织部有关要求,县 XX 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安排相关人员采取组织座谈、问卷调查、调研分析等形式,对 XX 局干部队伍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进行调研分析。通过调研,对当前 xx 县 XX 局干部队伍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下一步如何加强 XX 干部队伍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建议与对策。

一、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

(一)基层组织基本情况。XX 局包括局机关、普查办、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从单位性质和建制看:局机关 2017年 9 月 25 日被省公务员局批准为参公事业单位(xXX 公局发[2017]x 号文件),正科建制。普查办为事业单位(xX 编办发

[1996]x 号文件),副科建制。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为事业单位(xX 办发[2013]x 号文件),股级建制。从编制看:局机关事业参公编制 10 个,实有 14 人。其中参公人员 12 人、工勤人员 2 人。普查办事业编制 5 个,实有 7 人。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事业编制 10 个,实有 9 人。合计编制 25 个,实有30 人。

(二)领导班子基本情况。XX 局领导班子由五人组成,从职务及年龄看:局长(42 岁)、支部书记(46 岁)、副局长(48 岁)、纪检组长(43 岁)、普查办主任 1 人(42 岁),平均年龄为 44 岁。从性别看:男性 3 人,女性 2 人。从学历看:研究生 1 人,本科 4 人。

(三)干部队伍整体基本情况。XX 局现有干部职工 30 人。从政治面貌看:在岗党员 10 人,非党 20 人。从学历看:研究生 3 人,本科 15 人,大专 11 人,中专 1 人。从年龄段看:30 岁以下 2 人,30 至 40 岁 2 人,40-50 岁 20 人,50 岁以上 6 人。平均年龄 45 岁。从专业技术职称看:高级 XX 师 2人,中级 XX 师 10 人。

(四)近三年干部选拔任用情况。2016 年 8 月份以来,局党组先后通过竞争上岗、鼓励激励等方式提拔工业股干部、农业股干部、投资股干部分别为办公室主任、农业股股长,提拔办公室干部为 XXX 驻村第一书记,综合股股长被组织部门提拔为 XX 局副局长。

(五)近三年干部队伍流动情况。从科级领导看:2017年 8 月份 XX 局主要领导调整,2019 年 1 月,局副局长调整,纪检组长调整。从一般干部看:2017 年 11 月招聘研究生 2人,2018 年 10 月份从外单位调入 2 人。2018 年 8 月从 XX局调出 1 人。

(六)近三年 XX 队伍突出特点和建设总体成效。一是整体素质日趋提高,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成效明显。二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能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 XX 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干部作风总体向好。能够求真务实,勤政廉政,没有出现重大违纪、违规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XX 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至 3 月底,XX 局 30 名职工中,40 岁以下的 4 人,占 13.3%;40-50 岁 20 人,占 66.7%;50岁以上 6 人,占 20%,平均年龄为 45 周岁。XX 工作的专业性和繁琐性,要求 XX 干部队伍年轻化。由于前些年 XX 队伍多年没有招进年轻干部,近两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调入等方式招入 3 名比较年轻的人员,但是相对 XX 业务不够熟悉,暂时成不了 XX 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力量,至目前已出现年龄老化现象、青黄不接的问题已日趋严重。

(二)XX 干部流动性差。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可是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 XX 局的工作并且 XX 工龄在15 年以上人员多达 18 人。占到 60%。从 2012 年至今,仅有1 人名调出交流,1 人内部提拔副科领导干部。一方面,由于 XX 是弱势部门,很难将优秀人才推出去。另一方面,XX局内部也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

作的激情和热情。

(三)XX 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升。XX 事业发展到今天,对 XX 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XX 干部不仅要具备 XX专业的工作能力,还要具有财务、经济以及与本专业关联的工业、农业、商贸、能源等行业方面的知识、较准的判断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至目前,作为 XX 局系统的中坚力量,能够在工作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仅占全体职工的三分之一。全体职工中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 60%,XX 专业技术职称上中级及以上职称占 40%,而且两名高级 XX师一人因病离岗、一人已到退休年龄,这与我们要建设一支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 XX 队伍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如何真正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县大局,发挥 XX 服务职能的综合素质需要更进一步提升。

三、原因分析 ?

(一)受传统思想对 XX 工作认知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认为 XX 部门是清水衙门,无钱无权无位。总认为 XX 工作就是成天与数字打交道,枯燥乏味,工作没有其他单位优越。外边想干事的人不愿进来,认为干 XX 工作晋升有限前途不大。再加上行政人员编制超编,地方经济调查队虽有编制,但镇办 XX 干部担心调入后失去公务员身份而不愿调入,造成 XX 局人员流入特少。XX 系统内部人员流动不畅,干部工作进取心不强。

(二)受当前 XX 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的影响。随着近年XX 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展,XX 工作任务日益繁重,除了完成国省市 XX 工作涉及到 XX 经济分析、XX 信息调查、XX 社会项目调查、各种 XX 普查任务,还有各项考核考评工作任务。特别是当前 XX 调查对象的配合度不尽人意,使 XX 干部感觉工作责任和压力过大,前所未有,身心疲惫,部分人员产生想调离 XX 部门的想法。

(三)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当今,新的 XX 任务不断增加,XX 方法制度不断改革,XX 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对 XX 干部队伍的培训仍然跟不上时代步伐节奏。培训方式方法不够灵活,无法满足 XX 人员要求培训的强烈需求,XX 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四、建议与对策 ?

(一)用好用活“三项机制”,不断激发 XX 人员工作激情。进一步修订完善局机关学习制度、工作制度、月评季考等考核考评制度,重点突出工作业绩、XX 分析报告成果、XX 信息宣传等,对 XX 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政治上、精神上、物质上适当的鼓励奖励,激发全体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对那些 XX 工作能力强、XX 工作业绩突出、XX 综合素质高的同志,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使其优秀的 XX 人才提拔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工作中去。

(二)建立人员合理流动机制,不断理顺 XX 人员流动渠道。一是统筹 XX 局内部人员的流动,特别是与下属单位人员之间的统筹使用,加速系统内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顺畅。二是合理安排内部 XX 专业轮岗制度,加速现代 XX 人员的复合型 XX 人才的培养。三是积极争取组织人事部门支持,每年把毕业大学生中学 XX 专业或外部单位中热爱 XX 工作,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调入 XX 部门,为 XX 部门注入新的活力。

(三)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断提升 XX 人员综合素质。一是鼓励和支持 XX 人员积极参加 XX 学历教育和 XX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断提高 XX 局工作文化层次和 XX 业务能力。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在今后的干部学习教育中,将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使干部的学习融入社会、走进生活。三是注重培训内容多样化。要重点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改革前沿 XX 信息观察、哲学思想和科学世界观、XX专业技能、计算机 XX 应用、素质教育等方面,增强履行基层 XX 工作的 XX 人员的工作岗位职责的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 XX 文化建设,不断增强 XX 部门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的 XX 文化活动,用 XX 文化来凝聚人心,鼓励 XX人员追求“自我实现”的机会,注重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使 XX 人员工作心情舒畅,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工作心态,增加 XX 部门的凝聚力、归属感和向心力,使得 XX 部门留得住人,吸引得来人,能提供展现个人能力的平台。

8.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篇八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以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的配备和管理,提升干部队伍的干劲和活力,破解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难题。长期以来,乡镇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流动过频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乡村振兴。乡镇及上级党政机关必须加大政策支持,为乡村振兴集聚力量,充实乡镇干部队伍,让懂经济、懂农情、懂治理的“三懂”干部人才服务乡镇,通过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一、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难题

实施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乡村,乡村振兴靠乡镇干部引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山东省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显示:泰安、烟台、威海三个地市,五个乡镇共计219名乡镇干部调查发现,乡镇干部队伍“弱化”“老化”现象严重,导致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难以支撑乡村振兴的需求。在调查中,有52%认为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严重,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具备优良“治理”能力和引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干部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障碍,主要表现在干部人才“进不来”、机关庸才“出不去”、本职工作“干不动”、干部人才“留不住”。

(一)干部人才“进不来”

影响和制约人才进入乡镇机关的因素很多,重要原因是“身份”壁垒导致很多治理良才不能闯过公务员考试关。因此,要引导更多治理人才向乡镇机关流动,应调整乡镇公务员考试“门槛”,加大乡镇人才引进政策的创新力度,逐步形成人才引进的“政策高地”,突破乡镇干部人才“入口”瓶颈。

1.乡镇公务员进入“门槛”制约。

由于我国公务员“逢进必考”的选拔性考试制度,根本目的是录用政治素质高、具备一定层次学历和能力的人才进入干部队伍。但设置门槛时,在年龄、学历、政治面貌、工作经历等方面设置隐性条件,导致像非大学生、优秀工人或农民等受报考条件限制被挡在公务员考试大门之外。如浙江省2011年到2016年工作经历要求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和学历歧视仍然大比例存在。另外,我国公务员考试重“应试能力”不重“治理能力”的导向必然会导致出现“人”“岗”匹配度差和治理能力缺失现象。治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的缺失,导致乡镇干部队伍人才流动和断层,影响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

2.“身份”壁垒。

受乡镇政府编制数量和身份壁垒的影响,很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因身份限制被挡在机关门外。《公务员法》实施后,乡镇人才引进和干部流动中存在明显的身份壁垒问题,身份性质和单位性质差别是制约人才流动的一大壁垒。事业身份的人,很难进领导班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优化乡镇干部队伍。近年来,除参加选调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录用到乡镇党政机关以外,其余大部分干部、职工是通过参加事业单位公开考录、招聘、借调等方式进入机关部门工作,并逐渐成长为本部门、本单位的得力干将。受事业编转公务员身份难的影响,在干部提拔任用时,事业编制人员由于非公务员“身份”制约,即使业绩再突

出,口碑再好,也只能在单位从事专业性工作。“身份”壁垒导致事业编人员提拔空间小,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不公平,不利于他们才尽其用。

(二)机关庸才“出不去”

受公务员编制制约,存在个别不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没有及时‘下来’,仍然留在领导岗位上的情况,干部队伍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盘活,影响干部合理使用且其潜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进入公务员体制后,有才无才都一样端铁饭碗,进得来,上得去是奔头,但“出不去”、“下不去”现象制约着乡镇干部人才新陈代谢。没有“出口”的淘汰机制,乡镇干部容易滋生散漫慵懒、不作为等行为,甚至脱离本职工作,影响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

1.体制堵“出口”。

由于我国公务员制度仍然存在“只进不出”的缺陷,导致乡镇干部不管是干得好干得坏都一样地留在体制内,缺乏让不作为的干部及时“下岗”的淘汰机制,这就从体制层面造成了“闭环效应”。“吐故才能纳新”,在本来固定的编制内,能够容纳干部的数量本来就很有限,老的或者不合适本岗位工作的干部出不去,新的年轻的人才就进不来。

2.纵向没“入口”。

乡镇干部事务性工作较多、任务重、压力大,受晋升岗位和职数限制得到的晋升空间有限或晋升“排队”时间较长,容易触碰“天花板”效应。有32.42%的人认为乡镇干部晋升渠道不畅,晋升空间机会有限。导致很多不干事、干不成事的“庸才”在“纵向流动”上没“出路”,长期的留在基层、留在机关“混日子”,坐等“养老”。

3.横向没“渠道”。

乡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横向交流轮岗的机会不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长期耕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容易形成按老观念、老规矩办事,缺乏工作热情、不求上进,造成能力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严重脱节。干部交流作为一项重要的干部管理制度,为完善干部人事制度、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增强干部队伍活力、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干部横向交流到不同岗位上进行轮岗,增加基层各种岗位工作经验,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有利于优化乡镇机关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动力。但单位间交流任职设置了选拔条件,工作出色、能力强、口碑好的干部往往被横向交流单位抢着要,实现干部流动与工作需求真正的“对接”,而安于现状、碌碌无为者却是人见人“躲”,出现“对接”脱节现象。

(三)本职工作“干不动”

乡镇干部出现本职工作“干不动”现象,可以理解为“职业倦怠”、“职业枯竭症”。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情感、精神与体能上入不敷出、身心俱疲的枯竭感觉。乡镇干部工作“干不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上“干不动”。

乡镇干部队伍,由于调动交流的岗位很少,使得许多基层工作人员在原单位一待就是数年,甚至十多年。重复的工作内容、较大的工作压力以及长时间难以解决的个人晋升、心理焦虑等问题,容易让人对工作产生厌倦、烦躁之感,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变得淡漠,严重影响基层工作的正常开展。

2.能力上“干不动”。

乡镇干部长期重复性工作很容易产生“工作责任型”和“本领回避型”职业倦怠,严重制约干部工作成效。调研发现,有82%的乡镇干部反映基层的工作越来越难做,“官”越来越难为,不同程度出现“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的问题。

第一,“工作责任型”职业倦怠。乡镇工作任务重,资源有限且责大权小,出于强烈的事业心和对自我近乎苛刻的要求并在上级“责任状”重压下,鞠躬尽瘁地投入工作,但往往由于条件不成熟等原因没取得预期结果,边际效用越来越小,导致乡镇干部的职业倦怠现象逐渐显现,极易身心俱疲、就此消沉。

第二,“本领回避型”职业倦怠。乡镇干部的本领恐慌主要是指受自身能力素质及环境等因素影响,不能及时有效完成相关工作或任务,进而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长此以往,导致工作能力“负增长”,常常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窘境。在推进乡村振兴产生的新任务新问题过程中,由于能力不足产生的逃避心理悄然而生。

第三,绩效考评缺失致“干不动”。干部绩效考评机制流于形式,进一步助长乡镇干部“干不动”懒政心态。绩效考评机制本意是以“考绩黜陟,察其善恶”,奖勤罚懒,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有9.8%受访的基层干部认为当前基层干部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非常普遍”。一旦考评机制在基层失真失实,乡镇干部工作是否完成、群众评价高不高、群众满不满意也就不重要了,因为没有监督、执行、反馈及后续奖惩措施落实,乡镇干部“懒政”不作为现象将一步恶化蔓延。

(四)干部人才“留不住”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时常陷入“留人难”的窘状。待遇低、离家远、责任大、平台小、任务重、配套设施不完善、人际关系不和谐等原因,都可能成为乡镇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逃离“围城”的理由。为避免过度“逃离基层”现象造成人心思动引发基层工作的“蝴蝶效应”,各地相继出台了最低服务年限来限制乡镇干部调离乡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人才逃离这一问题。但治标不治本的“强留”政策,并不能解决干部逃离基层的客观现实。每一个身处基层的干部都清楚当前干部选拔任用上留给乡镇干部的“位子”很有限,很容易触及晋升的“天花板”。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乡镇干部五加二白加黑地工作,不但没有令人羡慕的工资收入,还把原来一些隐性福利减少。预期经济保障水平降低和心理“落差”,导致一些乡镇干部感到不适应。原本公务员职业附带的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由强指数开始向下锐减,离职或逃离倾向开始强化。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难题的成因分析

由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基层待遇不高、资源短缺、出政绩难和人才朝着城市单向流动等原因,导致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队伍稳定差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乡镇发展的重要瓶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分析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难题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有助于推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制度的创新与改革,着力优化乡镇干部工作的环境,促进干部队伍健康成长,助推乡村振兴。

(一)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难题的主观原因

1.认知层面。

认知是个体对内部和外部信息自我加工过程中形成的顿悟、观念化和概念化的心理成像。由于发展滞后,通过媒体报道及自身对主观心理评判,普遍认为乡镇条件艰苦,在乡镇工作掉“身价”、难“出彩”,最终前途无望,导致很多干部抱着对乡镇无限希望的预期来到乡镇工作,却又在乡镇的现实里屡屡失望碰壁,出现认知心里“落差”,打起“退堂鼓”,产生抛弃乡镇工作的认知心理。

2.本领层面。

乡镇干部处在乡村振兴第一线,肩负着推动扶贫脱困、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是党执政的“神经末梢”。当前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对乡镇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乡镇干部队伍本领恐慌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具体表现在有些干部不出“衙门”不下基层、服务群众意识薄弱、工作作风飘浮、工作上糊弄了事、行为上不负责任、不想干事、不能成事,面对困难绕着走或陷入本领恐慌。

3.人际层面。

很多乡镇干部是草根干部,所处“圈子”小且自身缺乏从政资源,在处理上级领导、同事、群众关系方面容易陷入理不顺、容不入的“水土不服”的人际困境。基层的人际关系复杂多变,不处理好同上级领导的关系,工作开展和职务晋升方面就得不到支持,工作业绩也难出彩;不协调好同事关系,容易被他人“嫉妒”或无形中“得罪”同事,开展工作协调难度就大;不培育与群众良好的干群关系作基础,在事务性工作较多较复杂的基层工作,就会不懂民情、不解乡音、不得方法,不能有效解决群众事务。

4.价值层面。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生不断追求进步,实现人生价值的格言。一些青年干部错误地把自己的职业优势看成是自己的优势,把职位赋予的权力看成是自己的权力,催生了一心向上爬的单一价值观。当下流行用职位比作理想,金钱衡量价值,用报酬指导行动,形成把基层看作“贬值地”的价值扭曲现象。即使到了乡镇也不真干实干,只是挂名镀层金,混个乡镇阅历,把乡镇工作当成临时跳板,时刻想方设法的离开乡镇,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

5.心态层面。

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面对枯燥乏味、错综复杂的基层工作,呆的时间长了,比待遇、赶仕途的现象使乡镇干部心态变得烦躁不安。一旦升迁无望或有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心态,容易催生“气球干部”,做工作就会蜻蜓点水,混日子等着“平安着陆”的“退休心态”。如果心态变样、思想懈怠、理想缺失、作风涣散,不但不能团结广大群众齐心干事,还难以扎实乡村振兴工作,甚至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终结者”。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难题的客观原因

1.培养层面。

“为政之要,首在举人;为政之要,重在用人”。在乡镇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事务工作多、检查多、会议多、要求多、材料多等原因,导致乡镇干部思想疲软,缺乏进取心。人才成长需经历培养、锻炼、再培养、再提高的多重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在现实工作中,相当一部分领导“重选拔,轻培养”,结果往往是人到用时方恨少。长此下去,势必导致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出现周期性老化循环、“青黄不接”断档现象,使干部工作总是处

于被动应付状态,导致乡镇干部工作跟不上乡村振兴发展的步伐。

2.储备层面。

乡镇出现干部“人才荒”现象,主因是后备干部人才储备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乡镇干部队伍储备不足。“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乡镇干部作为地方父母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心为民所想,行为民所盼,需要乡镇干部运用群众语言和群众方法解决群众事务,但乡镇往往缺乏这样懂农村、懂农民、懂农业的干部人才,乡村振兴工作就难以推进。二是乡镇干部引进渠道窄。当前,乡镇干部来源渠道单一,主要通过选调生和公务员考试录取干部到乡镇,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编制限制加上原有干部需要消化,客观上导致后备干部人才储备不足,且结构僵化、不合理,从而影响乡镇干部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3.晋升层面。

公务员“金字塔”式的职务级别分布让大多数身处乡镇的干部,唯有拼晋升这座“独木桥”。乡镇干部作为国家机关最底层的工作群体,工作起点低,升迁渠道窄,导致很多乡镇干部担心辛辛苦苦几十年,干到退休还是个科员;选拔任用干部政策也没有实质性向乡镇一线干部倾斜,进一步收窄乡镇干部的上升通道;且日渐增多的“空降兵”现象,更是挤占乡镇干部苦苦期盼的晋升资源。这些因素催生乡镇干部消极情绪,“一入乡镇深似海,一抬头就是天花板”,晋升难成为乡镇干部挥之不去的噩梦。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前途基本到顶的心态及晋升渠道不畅极大地影响乡镇干部成长,导致乡镇干部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

4.待遇层面。

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而且工资福利和待遇也相对比较低。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适当提高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但乡镇财政支付能力非常有限,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难以得到较好的保障和解决,与上级机关人员相比,乡镇干部的休息休假不仅难保障,还拿低工资,干最苦的活。另外,基层绩效考核奖励标准低,专项工作奖励力度小且不直接发放到个人账户,财政补贴也是乡镇干部标准低,乡镇干部待遇差就成了一个客观现实。

5.责任层面。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落实不到位必问责,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出发,反复强调“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要求以问责常态化促进履职到位,对乡镇干部玩忽职守、懈怠无为、违法乱纪起到威慑作用。但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工作,常常任务多,难度大,见效慢、出彩难,导致很多干部怕被问责。在基层真干活的人被问责,“明哲保身”不作为的干部倒是淡定,想方设法规避上级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乡镇干部普遍认为上级政策是好的,但这些政策往往到了基层

很难不打折扣地执行,乡镇干部权力小,可用资源少,能够动用的手段极为有限,责任却很大,甚至还要为所有政策落实不力负责,上级的“责任绑架”行为,导致乡镇干部普遍感觉“委屈”,不敢有所为。

三、破解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难题的对策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基层,关键在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重视政策宣传,引导更多有“才”之人扎根乡镇,拓宽引才渠道,配套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乡镇干部人才储备库,完善留才措施让更多有能力的干部留在乡镇、服务乡镇,推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更好更快地实现。

(一)政策引导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乡镇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之基、发展之本,更是乡村振兴践行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鼓励引导人才向边疆流动”。在机关干部中树立“要提拔、到基层”的用人导向,引导机关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或任职,促使他们工作在基层,服务在基层,成长在基层,使基层真正成为培养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主阵地。通过此政策导向,引导更多优秀干部人才到乡镇干事创业,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针对乡镇干部匮乏的实际情况,发挥政策宣传平台作用,强化干部人才到乡镇大有可为的导向,鼓励年轻干部服务基层一线,引导年轻干部下乡镇锻炼成长,在一线岗位“摔打磨炼”,夯实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功”。切实搭建好乡镇是年轻干部练就过硬本领、锤炼意志品质的大舞台,让每个干部到乡镇都有机会施展才华、担当重任,在乡镇一线成长发光。

(二)引才机制

“郡县治,天下安。”乡镇干部队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权稳固的重要基础。吸引更多优秀干部人才来到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需要在“引”字上下功夫。

1.解放思想,拓宽引才渠道。

需要大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拓宽引进渠道,完善“硬性”引进和“柔性”引进政策。积极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向各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引进松绑,不断加强和充实乡镇干部队伍,形成“引进一批、培养一批、用好一批、留住一批”的人才梯次引进机制。让这些引进干部熟悉基层一线,不断探索乡村振兴举措,让他们成为基层建设发展的主力军,让人才聚集洼地效应逐渐显现。

2.破除身份壁垒,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第一,破除身份壁垒。使事业编人员在职称评定、职级晋升上与公务员无差别,并实现同工同酬,使公务员身份和非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在福利待遇上无差别,分层次、多渠道、多措施解决干部“身份”问题。第二,盘活编制

资源。根据乡镇编制和用人需求的实际情况,乡镇和上级机关应拿出一定数量的领导干部职位激励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有“向上”流动的机会,拓宽乡镇干部的晋升空间,为乡镇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

(三)后备干部储备

随着基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布局的纵深推进,需要充实乡镇干部队伍。为此,要在基层着力构筑后备干部“蓄水池”。

1.培养乡镇干部人才。

乡镇干部是最苦最累、最靠近人民群众、最直接执行党的政策方针的主体,各级组织部门要下基层调研,确定培养人选、育人要求和锻炼平台。

第一,确定培养人选。培养那些在工作中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弯得下腰、吃得了苦的实干人才;培养那些德才兼备、敢于担当,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敢作为、有作为的干部推选到需要的岗位上进行培养,并把这些人选拔进人才储备库中。第二,确定育人要求。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通才”型干部领头。以提升乡镇干部治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选派乡镇干部赴高校进行综合能力提升培训。按照“胜任岗位、一专多能、人人懂政策、人人能办事”的要求,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综合素质和治理能力。第三,确定锻炼平台。针对乡镇具体工作需求,选择合适的平台进行“精准”培训。如利用大数据平台,对乡镇干部进行在线培训;发挥基层是磨练年轻干部的“磨刀石”和“大溶炉”的主阵地,推行乡镇干部在岗多轮次挂职锻炼;利用党校教育平台,采取“定期

+定点授课”、“APP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开展干部培训工作。

2.常态化储备干部人才。

加大后备干部的管理力度,及时将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干部纳入组织视野,选派到重要工作岗位加以锻炼并录入储备干部数据库。采取常态化储备、周期性选拔以及各基层单位推选出人才列入人才储备库中并实行动态管理,按照综合管理型、专业技术型、特长突出型等进行分类归库,建立人才储备数据库,建立审核干部人事档案、干部征信系统信息,优化乡镇干部来源结构,丰富源头活水,形成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梯次配备齐全的乡镇干部储备库。

(四)留才举措

乡镇干部流动较多,基层留人难成了乡镇组织的难题。要避免乡镇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要让更多干部心甘情愿地留在乡镇,上级组织和领导需要对乡镇干部多一些关爱、减压和容错机制,从物质、精神、工作上给予更多激励。同时,也要优化制度设计,充分拓展乡镇干部的职业发展空间,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乡镇工作环境,为干部搭建施展才干的良好平台。

1.提高乡镇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

基层条件艰苦、生活条件艰难大家有目共睹。因此,要结合当地实际适当调整基层工作岗位补贴,各方面的福利待遇向基层倾斜,鼓励干部安心留在基层干事创业。让更多有才干、有抱负、有水平的年轻干部成为乡镇干部,要像重视县委书记那样重视乡镇书记,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当乡镇干部光荣的氛围。

2.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现象比较多,乡镇干部开展工作难免会因经验不足出现过错,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防止上级考核“滥打”一票否决牌,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为给乡镇干部“减压”和“松绑”。2018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鼓励乡镇干部对工作进行创新,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强调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允许他们在合理范围内大胆探索和创新。

3.畅通基层干部晋升通道。

在职务晋升及职务调整上,要加大对乡镇干部(包括事业编制人员)的倾斜力度,尤其是奋斗在一线岗位上的乡镇干部,按一定比例增加一定岗位职数及专业技术职务数量,提高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要加快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将成为公务员工资增长和职级晋升的另一个通道。受领导职数限制,不可能每个基层干部都有机会提升到更高层次的领导岗位,因此,我们注重发挥职级待遇的激励作用,对受年龄学历、身份性质、领导职数等因素限制,长期在基层一线的优秀干部实施职级激励。

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就乡镇公务员而言是一个政策“礼包”,即使职务没有晋升,只要努力工作,也有很大的职级晋升空间,这无疑为想干事、敢担事的干部提供了更多机会,提高乡镇干部安心工作的“向心力”。

4.领导关怀。

组织领导加强与乡镇干部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关怀,用关怀拴住乡镇干部的“心”。基层工作条件差等因素使很多乡镇干部不太情愿留在基层,这种情形下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要主动关心乡镇干部,建立帮扶和减压机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化解心理压力,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增加工作信心,激发干部的工作动力。

上一篇:英语发音与听力练习心得下一篇:能源计量重点用能单位自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