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推进实施方案

2024-08-23

项目推进实施方案(精选8篇)

1.项目推进实施方案 篇一

泾林发„2011‟67号

泾源县2011年“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项目林业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 “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泾政办发„2011‟45号)精神,为加大项目捆绑资金整合力度,确保建设项目按期完成,制定林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整村推进与连片开发相结合、扶贫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政府主导和全社会参与相结合,以贫困片带或流域为单元,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加大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特色苗木产业,推进扶贫移民和贫困人口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1、育苗5000亩,庄点绿化25个(需苗木36694株),建设示范基地500亩。

2、苗木产业培训25个行政村3500人(次)。

3、配套小型喷灌设施20套。

通过试点项目实施,一是创新财政整合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改革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方式,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整合使用,高效利用,规范管理的新型运作机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改善人居环境,使贫困村村容村貌明显改观,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特色苗木产业规模壮大,农林牧各业协调发展,干群关系密切。

三、试点区域

项目试点区域位于101省道两侧基础条件较好,分布相对集中的三个乡镇25个行政村。分别是:新民乡的王家沟、杨堡、石嘴、马河滩村;泾河源镇的高峰、庞东、涝池、马家、泾光、河北、上秦、下秦、余家、白面、南庄、兰大庄村;兴盛乡的红旗、新旗、上黄、下金、下黄、上金、兴明、红星、兴盛村。项目区共6803户29933人。

四、实施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推进、创新机制、突出效益”的原则。

要结合全县实施方案,在实施林业项目中和其他相关部门密切联系,精诚团结,同力合作做好项目的规划和实施,确保完成任务。

2、坚持“政策统筹、机制创新”的原则。树立以“大扶贫”工作理念,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和林业资金整合使用的新路子,探索整村推进与连片开发相结合、扶贫开发与区域开发相结合的新途径,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实现扶贫开发目标。

五、实施步骤 1、4月10日-20日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根据乡、村、户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穿插开展育苗技能培训,每个村授课时间不低于两小时,集中连片的可几个村集中培训。对不能及时培训的村可一边干,一边现场讲,集中培训时间放到冬季农闲时间。2、4月20日-5月30日根据摸底情况,分类指导,林业技术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育苗。边干边讲,积极为育苗户提供苗木和种子来源,选择质优、价廉的苗木和种子,当好参谋,做好服务。3、5月1日-5月30日由林业局牵头为项目村采购3公分以上的柳树、刺槐和1米以上的云杉、油松等绿化苗木,对村庄和道路进行绿化。4、7月20-30日对项目实施情况自查自验,开展回头看,并将自验结果登记造册,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工作是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根据新时期扶贫开发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启动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实现我县扶贫开发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贫困农户稳定增收、缓解贫困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成立林业局“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笪 省 县林业局局长 副组长:张振东 县扶贫办副主任

马志宏 县林技中心副主任

成 员:马 强 林业局办公室主任

赫学保 扶贫办秘书

于宏学 新民乡林业站站长

王海军 泾河源林业站站长

王维剑 兴盛乡林业站站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马志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实施、检查、验收、典型经验的提炼、总结上报和帮扶资金兑现工作。

2、创新思维,探索机制。把各部门支农资金捆绑在一块整合使用是扶贫资金使用的新路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林业部门要积极探索整村推进与连片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改革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方式,凡是兑付群众的项目资金,一律采取“一卡通”兑付到户。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整合使用,高效利用,规范管理的新型运作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壮大特色苗木产业规模,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作出贡献。

3、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合同制、项目公示制、项目评审制和工程预算审计制。造林和育苗时期新民乡、泾河源镇、兴盛乡林业站技术人员要掌握各项目村的具体情况,对每户的家庭状况了如知掌,特别是家庭经济状况。因户使教,分类指导,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抢抓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附件: “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项目2011年林业项目任务分解表

二〇一一年六月九日

2.项目推进实施方案 篇二

一、重点做好两个基地建设

1.优质水果基地建设

在全省水果优势区域内, 建设20个优质水果生产基地。每个基地规模2.5万亩以上, 其中水果出口生产基地建设0.5万亩。全省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共建设50万亩以上。其中苹果生产基地10个, 梨生产基地6个, 葡萄生产基地4个。优质水果基地要有依托主体, 即经工商部门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 或经民政部门注册的农业专业协会。基地必须符合省农委制定的果园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组织生产。基地亩产量达到2000~2500公斤, 核心基地优质果率达到85%。

2.果树种苗基地建设

在全省水果优势区域内, 建设5个果树苗木标准繁殖圃。每个果树苗木标准繁殖圃规模200亩以上, 共1000亩以上。通过3年的努力, 建立起国家级、省级、县级的三级果树苗木良种繁育体系, 达到全省果树苗木良种统一繁育、统一供应、统一品牌的新格局。果树苗木标准繁殖圃包括良种采穗圃、果树砧木圃、苗木繁殖圃等。国家级果树苗木繁殖圃为第一级, 重点进行新品种的引进、消化和吸收;第二级为省级果树苗木标准繁殖圃, 主要是扩大第一级的品种和砧木资源;第三级是县级果树苗木标准繁殖圃, 重点从第二级果树苗木标准繁殖圃引进接穗和砧木, 进行优质成品苗繁育, 为生产提供种苗, 形成国家级、省级和县级苗木繁育体系, 主要供给辽宁省新发展的果园和老果园改造所需要的苗木, 带动果农实现优质高效增收的目标。

二、促进全省果业迅速发展

辽宁省优质水果提质增效工程项目实施一年来取得了很好效果, 省农委针对全省果树生产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果树管理工作的通知》 (辽农[2010]212号) , 对新建果园、郁闭果园改造、节水保水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项目实际操作的省果蚕管理总站准备工作充分, 行动迅速有力, 措施到位得当, 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全省果业的平稳快速发展。各地果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果农热情高涨, 先进适用技术得到了大量应用。为总结交流全省优质水果提质增效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和经验, 强力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2010年8月31日在建昌县召开“全省优质水果提质增效工程现场会”, 参观了建昌县养马甸子乡梨水果生产基地现场, 听取了建昌、黑山和葫芦岛市等多个典型发言。可以看出各地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有特点, 能够与当地的果农协会或龙头企业结合紧密, 与农民签定订单, 与果品出口基地结合, 走外向型果业发展方向, 为本项目成功运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 全省共有25个项目区, 其中10个苹果生产基地、6个梨生产基地、4个葡萄生产基地、5个果树苗木基地, 共实施优质水果基地面积50万亩 (其中出口基地10万亩) 、果树苗木基地1465亩;涉及沈阳、鞍山等12个市, 新民、海城等22个县 (市、区) , 新农村乡、王石镇等76个乡镇, 受益果农8万户, 46个果业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作为项目的依托单位参与实施。各地都制定了形式各样的技术保障措施。例如, 建昌县实施了确保水果提质增效的九项措施:一是果树角额壁蜂授粉技术, 二是果树精量定果技术, 三是果园覆盖技术, 四是果园节水灌溉技术, 五是果园雨季压青技术, 六是利用杀虫灯灭虫技术, 七是科学使用化肥、农药技术, 八是延迟采收技术, 九是水果精包装技术。

通过全省优质水果提质增效工程的实施, 2010年项目区5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产量预计达到75万吨, 较去年增加10万吨, 增长15%;优质果率将达到75%, 较去年增长5%;鲜果出口量预计20万吨, 较去年增加4万吨, 增长25%;通过多种技术措施的应用, 项目区节本增效6亿元, 项目区果农人均可增收2400元。1465亩的果树苗木基地可繁育成品果树苗木850万株, 可为10万亩左右的新建园提供优质苗木;并可繁育2500万个接穗, 产生经济效益3000万元以上。全省果树栽培面积925万亩, 较去年增加11万亩, 增长1.2%。;预计全省水果产量达到600万吨, 较去年增加40万吨, 增长7.1%;全省水果优质果率将达到65%, 较去年增加3个百分点;鲜果出口量将达到45万吨, 较去年增加5万吨, 增长11%;节本增效10亿元。

三、形成共同协作的规范模式

近几年, 果实套袋关键技术示范补贴项目提升了全省果业生产整体水平, 形成了一套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果业协会共同协作的规范模式, 得到农业部、省财政厅的充分肯定。从今年开始实施的全省优质水果提质增效工程项目, 省财政厅、省农委做了大量调研工作, 制定了详尽的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 在优势水果产区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 建设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水果生产基地, 从而示范带动水果产品质量提升和效益提高。从技术层面上看, 要做好苹果、梨和葡萄等不同树种的相应配套技术, 进一步做细、做优, 还要简单易行。同时, 上下要形成合力, 把宣传工作做好, 把项目抓好、抓实、抓细。实现“四个统一”, 即实现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产业化经营、统一商品化处理、统一品牌化销售;健全“五项制度”, 即健全农药和肥料科学用管制度、档案记录规范制度、果品检验检测制度、果品注册准出制度、果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抓实“六到基地”即责任落实到基地、标准普及到基地、统一服务到基地、管理制度到基地、宣传引导到基地、资金整合到基地, 从而进一步巩固已有的成果, 挖掘出新的亮点, 探索出一条提高外在质量和内在品质的有效途径。

同时, 省、市果业主管部门组织省级、国家级果树专家和学者分赴各项目区认真督导, 从全省项目区反馈的信息表明, 通过项目的实施, 就水果产品本身来说, 直接促进了优质果率的提高, 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幅度, 提高了生产科技含量, 加速了水果标准化生产进程。从生产主体上看, 项目区相当多的果农都签定了订单, 果农吃了“定心丸”, 当年实现增收增效。从种植业内部来讲, 粮食增收的空间很小, 增收的重担就落在了水果等园艺产品上, 并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给政府解决了后顾之忧, 其地位将越来越重要。通过项目实施使果农、龙头企业、科研教学部门、果业技术推广和管理部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合力为辽宁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截至目前, 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各项目区累计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各项目区累计通报工作通讯或工作简报90余期;在项目区召开各类果树技术培训班220余场次, 培训骨干果农2000余人;在项目区应用中高档育果纸袋30多亿个, 应用频振式和太阳能杀虫灯8000多个, 应用各类性诱剂和粘虫板20多万枚, 应用壁蜂授粉面积30万亩, 应用果园生草及覆盖技术5万亩, 应用穴注肥水等节水灌溉技术4万亩, 改造果园8万亩。

四、抓住果业发展历史机遇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 发展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 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上明确要求, 大规模开展园艺产品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 创建一批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 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2010年, 省政府决定整合农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一县一业”发展, 加快种植业设施小区的发展, 推动各县 (市) 确立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从而有利于东港草莓、海城南果梨、绥中白梨等辽宁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支持包括1000万亩水果开发与改造工程在内的农业“4115工程”, 辽宁省优质水果提质增效工程完全符合国家和省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要求, 有利于水果产业的优势布局, 加大水果树种和品种的结构调整, 改造老残果园, 强化水果产业基地建设, 实施优质水果的提质增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必须充分认识果业在农村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中发挥的作用。在全省果树优势区特别是重点水果产区, 要把果业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来抓, 引导果农真正把果业当成致富的看家项目。2009年, 辽宁省水果亩产值1100多元, 一方面说明水果产量低、效益低, 另一方面也说明辽宁果业潜力巨大。只要大家抓住机遇共同努力, 辽宁果业产值成倍翻番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 在今后的优质水果提质增效工程项目实施中, 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全面做好典型经验总结

2010年各地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下一步还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工作基础也包括很多不同果农水平, 应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去指导, 逐步总结出若干区域、若干品种的优质水果提质增效典型经验。各项目区所有好的典型都要取得数据资料, 刻成光盘, 在全市乃至全省宣传推广。

2.做好项目验收

对2010年项目取得成果, 做好果实采收和采后处理等技术工作, 同时做好今年项目的阶段验收, 总结经验教训, 为2011年项目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的拉动作用

龙头企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一头连着国际和国内市场, 一头连着果农, 直接关系果农增收问题。凡是果业发展快的、果品质量高的、果农效益好的地方, 无一不是靠龙头企业、协会或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拉动。

4.做好标准果园的申报工作

2010年全省要选择出40个省级标准果园, 这些果园应该至少80%从项目区的水果生产基地内优先选择出来, 然后再择优向农业部申报30个左右的全国标准果园。

3.项目推进实施方案 篇三

与此同时,作为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盲区”的伊洛河沿岸,鑫地生泰园、汇鑫农业科技、凯鑫蔬菜合作社、绿源花木合作社、万邦置业、天元生态农业、正鼎科技等10余家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级奖补政策的激励下,依托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自然人文景观,积极发展蔬菜林果、花卉苗木种植,深度开发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拓展了农业的多种功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目前,涵盖芝田、永安、孝义、站街、河洛等镇(办)的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已初步形成,蔬菜生产面积达70.7万平方米,其中设施蔬菜面积50.7万平方米,基地批发市场3个,蔬菜保鲜冷库3座,鑫地生泰园已成为我市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林果种植面积93.3万余平方米,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20万余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各经营主体积极发展果品采摘、赏花垂钓、餐饮住宿、婚纱摄影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总经营面积达13.3万余平方米,其中,汇鑫公司已成为我市最大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河洛汇流景区现有农家乐15家,从业人数200余人。

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加快推进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并同“4个10万亩”基地建设形成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对进一步优化我市种植业结构,提高菜篮子产品的供给水平,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引领带动全市现代农业较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此,我们将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建设经营主体,引导鑫地生泰园、汇鑫农业科技、凯鑫蔬菜合作社、绿源花木合作社、天元生态农业、正鼎科技等一批规模经营主体积极建设连栋智能温室、日光温室和双拱大棚,培育蔬菜育苗点,扩大设施蔬菜生产面积,力争每个蔬菜生产基地都配备蔬菜保鲜冷库、批发市场、检测化验室等基础设施,通过3~5年的努力使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积极扩大林果、花卉、苗木种植面积,深度开发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不断推进伊洛河沿岸以及河洛汇流景区农家乐提档升级,通过3~5年的努力,使林果种植面积达到133.3万平方米,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000万平方米,休闲观光农业经营面积33.3万平方米,发展农家乐30家,充分发挥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的集聚效应,将其建设成为我市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

为加快推进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关镇、街道办及市直部门为成员的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工作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各项工作。

二是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今年,市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菜篮子工程建设,天元生态科技、正鼎科技、鑫地生泰园等农业企业正在积极实施砖钢温室、双拱大棚建设。我们将研究出台优惠政策,把“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各相关镇、街道办及市直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开展招商引资,努力为我市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提供政策资金保障。

三是深入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伊洛河沿岸各规模经营主体,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生产等技术指导和协调服务,引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努力为我市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积极培育规模经营主体,扩大设施蔬菜、林果花卉、绿化苗木等主导产业的种植规模;充分发挥伊洛河沿岸旅游资源优势,深度开发休闲观光农业服务项目,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申报省级以及郑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省、郑州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活动,提高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五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积极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要求相关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化验室,配备相关检测设备,每天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太自检,市农委实施严格监管;同时,农业检测执法人员要加强对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执法检查,以及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努力保障我市农产品生产消费安全。

六是做好宣传推介。通过省、郑州市及我市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伊洛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综合效益,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全力支持、积极参与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

(作者单位:巩义市农委)

4.项目推进方案怎么写 篇四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XX

(二)项目建设地点:XX市中华东路东段(XX区XX办事处) (三)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总用地面积471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7889.9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24133.4平方米。

(四)项目投资概算:1.5亿 (五)资金来源及筹措计划:自筹

(六)截止目前项目进展情况或前期工作情况: (七)截止目前资金到位情况

二、项目效益分析及预测

(一)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拉动房地产配套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参与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

(二)社会效益:为在XX工作的白领阶层、国有企业人员、知识分子、外来XX经商人群、家庭收入较好的城郊居民和外来购房者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项目推进计划

(一)9月,完成立项批复;

(二)**年**月,办理完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评审批和可研批复等手续;

(三)**年**月,办理完善规划许可、正式用地和初步设计批复等手续;

(四)**年**月,办理完善施工图设计及审查、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许可等手续;

(五)8月,正式开工建设; (六)12月,建成投产。

四、项目推进保障措施

将工程进度的责任分解落实,要求公司财务部、办公室、工程部三个部门密切配合,确保工程的资金落实、工程许可手续的办理、工程施工均按进度计划实施。

5.项目推进实施方案 篇五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要求,特制定加快推进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精神,明确铁路建设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强化领导,强化责任,强化协调,形成合力,全力推进,确保我市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如期推进,确保铁路项目如期建成通车。

二、工作目标

1、--铁路扩能工程项目

--铁路工程按I级、新建双线电气化、时速200公里/小时标准设计建设,建设工期--年。全长约17公里,总投资约12亿元,途径我市---区。

目标节点:争取2011年--季度前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月前国家发改委批复可研报告,年底前重点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2012年全线开工建设。

三、工作职责

1、市发改委

责任人:单位主要领导

对应上级部门: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配合市直部门:市铁办;沿线区、县政府。

工作职责:指导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转报项目前期和跟踪落实项目审批工作;争取资金和前期经费。

2、市铁路建设办公室 责任人:单位主要领导

对应上级部门:国家发改委、铁道部、铁路局、省铁办,铁路设计、咨询单位。

配合市直部门:相关市直单位;沿线区、县政府及铁办。工作职责:

(1)负责推进国家发改委项目立项;配合铁路设计院沿线实地开展航测、外业控制测量、分像控点测量和像片调绘,协调开展项目初测,编制可研报告;促成部、省组织可研审查,上报可研报告;推进咨询公司开展项目可研报告评估,编制可研评估报告并上报国家发改委;争取国家发改委早日批复可研报告。

(2)负责中标设计单位开展项目外业定测及勘探期间的协调工作,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和上报铁道部的全程跟踪;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组织召开技术设计文件审查过程的跟踪服务;争取部省早日批复初步设计文件。

(3)配合中标设计单位开展补充定测及完善补充勘探资料;开展沿线征迁数量调查,跟踪站前施工图设计;跟踪全线施工红线图设计,衔接好与地方配套相关的项目进入设计文本,尽量减少建设期间的设计变更,减少建设期间的协调工

作。

(4)组织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方案的准备工作;适时提前开展移民安置工作。

3、市财政局

责任人:单位主要领导

对应上级部门:国家财政部、省财政厅、国家商业银行。配合市直部门:市铁办;沿线区、县政府。工作职责:筹措市本级资本金和项目前期经费。

4、市国土资源局 责任人:单位主要领导

对应上级部门: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配合市直部门:市铁办、沿线区、县政府。工作职责:

(1)负责协调沿线国土资源局完成项目用地规划、农保区用地调整,土地预审审理,并上报跟踪协调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及时审批。

(2)审理红线内建设用地和安置用地报批材料,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及国土资源部,并跟踪协调审批情况;负责项目先期开工建设用地的审理并上报国土资源部。

(3)完成征地补偿标准制订和费用测算,制定征地方案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查,跟踪落实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征地补偿标准。

(4)牵头协调业主单位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及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压覆矿产资源协议的签订工作,协调省国土资源厅及时批复压覆矿产资源。

5、市城乡规划局 责任人:单位主要领导 对应上级部门:省建设厅。

配合市直部门:市铁办;沿线县、区政府。工作职责:

(1)负责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和沿线县(区)涉及铁路用地的规划调整、相关图纸资料的提供及配合,铁路设计与城区规划设计的衔接。

(2)及时出具与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蓝线图、选址意见书、规划许可证审批。

6、市建设局、房管局 责任人:单位主要领导 对应上级部门:省建设厅。

配合市直部门:市铁办、沿线县、区政府。

工作职责:负责铁路建设与市政建设的衔接,组织协调中心城区和沿线县(区)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标准的制定,补偿标准上报省建设厅审查,及时跟踪落实省建设厅对沿线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标准的批复。

7、市林业局

责任人:单位主要领导

对应上级部门: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配合市直部门:市铁办、沿线县、区政府。

工作职责:牵头协调建设业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负责项目建设占用生态公益林的调整,组织沿线林业用地材料上报省林业厅审查,及时跟踪落实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对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核准和相关审批手续。

8、市环保局 任人:单位主要领导

对应上级部门: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局。配合市直部门:市铁办、沿线县、区政府。

工作职责:牵头协调建设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环境评估部门对该项目开展环境评估、出具环评报告,牵头协调省环保局、国家环保部召开环评审查会并出具审查报告,及时跟踪协调国家环保部批准环评报告。

9、市水利局

责任人:单位主要领导

对应上级部门: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配合市直部门:市铁办、沿线县、区政府。工作职责:

(1)负责牵头协调建设业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组织开展建

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跟踪省水利厅、国家水利部组织对水土保持方案的评估、审查;及时跟踪协调国家水利部批复水土保持评估审查报告。

(2)负责铁路建设与防洪设施项目建设的衔接,沿线河道、沟渠改移规划等相关工作。

10、市文化与出版局 责任人:单位主要领导

对应上级部门:省文化与出版局。

配合市直部门:市铁办、沿线县、区政府。

工作职责:负责铁路沿线文物资源的调查,出具文物普查相关资料(含地面地下文物地点、年代及相关数据材料),提出保护性挖掘或迁移建议方案。

11、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人:单位主要领导

对应上级部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配合市直部门:市铁办、沿线县、区政府。

工作职责:负责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及有关手续的办理,提出建设期间与社会劳动保障相关的内容及处置建议。

12、铁路建设指挥部(筹备组)责任人:单位主要领导

对应上级部门:铁道部、铁路局。

配合市直部门:铁--院、市铁办。

工作职责:负责组织与铁路营运相关的技术资料(包括运量数据、机车交路等),参与设计方案审查和全过程跟踪,提出站场引入方案和设施、设备的配备,及时跟踪协调控制性工程招标定标、铁道部批准项目开工建设等工作。

13、其它相关部门

经贸委、地震局、气象局、电业局、广电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等相关部门,根据相关职能,负责提供与铁路项目有关的经济运量、地震、气象等资料,负责配合调查与铁路项目有关的电力、广电、移动、通信线路等情况。

四、工作措施

市直有关部门和沿线县、区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把铁路项目前期推进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确保我市铁路项目如期开工建设。

1、组织保证

为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前期推进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铁路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铁办--主任、--书记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沿线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成员,统一组织、协调指导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铁办。市直相关部门负责跟踪落实对应的国家有关部

委和省直有关部门的相关业务工作。各相关单位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落实工作任务,指定专门分管领导,指派专职工作人员,按计划扎实地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铁路项目顺利推进。沿线县、区政府相应成立铁路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积极配合做好项目属地内的前期推进工作。

2、人员保证

进一步充实市铁路建设办公室工作力量,工作任务重的县、区可组建铁路建设办公室,负责协调铁路建设的各项工作。

3、制度保证

建立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月报制度、例会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市直相关部门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联络员,及时沟通协调,及时反馈前期工作中碰到的重大问题,指导和协调有关问题的解决。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合理安排节点工作,确保前期工作得到落实。

4、经费保障

落实前期工作经费。市政府从在建铁路建安营业税和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上缴的铁路企业营业税中,根据铁路项目前期推进情况,每年都要安排足额的项目前期推进工作经费,各县、区政府也应安排足额的前期工作经费,确保铁路项目的顺利推进。

5、强化宣传

6.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方案 篇六

永州市交通运输局

(2012年3月日)

根据《永州市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加快推进全市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水运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完投资任务,尽快实现“对外大畅通,对内大循环”的发展目标。

二、项目计划

1、在建高速公路项目。永蓝高速公路完成投资22亿元,年内建成通车;厦蓉高速(永州段)完成投资10亿元,年内建成通车。

2、祁东经冷水滩至道县高速公路。路线全长179.6km,估算总投资142.7亿元,其中祁阳至冷水滩长43.6km,估算投资26.7亿元;冷水滩至道县长136km,估算投资116亿元。按交通部下发的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指导意见,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时间需要三年。前期工作包括预可、工可和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报批工作。

3、干线公路项目。2012至2014年建成800公里。2012年建成双牌至红水岭、东安至广西边界、S324蓝山段改造工程、S323新田至宁远、G322祁阳绕城公路、厦蓉高速至宁远南互通连接线、道贺高速至江永连接线、衡桂高速至新田 1

连接线、S326江华白芒营至分水岭等9条路共计241.227公里,完成投资7.12亿元;完成祁阳木梓圩至金洞(牛头山)、新田邬下至金鸡岭、厦蓉高速宁远互通至九嶷山连接线等3条路共计78公里的项目前期工作。

4、水运工程项目。投资7亿元,2013年开工建设湘江萍岛至近尾洲186公里千吨级航道和冷水滩、零陵、祁阳三个千吨级的港口。

三、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

1、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祁道高速公路,主要是向省里做好汇报,力求省里支持,共同向交通运输部争取将其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并由省里投资或招商引资建设。国省干线公路,一方面是向省里争取将永州所属县区全部纳入“大湘西”地区公路补助政策范围,提高国省补助资金所占比例;另一方面,向省里争取简化干线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审批程序,对于线路主要是利用老路提质改造和提质改善的项目,取消工可阶段的部分专项评估程序,尽可能节省前期工作时间。水运项目,重点是争取湘江衡阳近尾洲至永州萍岛段航道改扩建工程以及冷水滩、零陵、祁阳等3个千吨级港口列入省“十二五”正式项目,争取提高3个千吨级港口建设的国省补助资金标准,配套港口前期工作经费,或者将冷水滩、零陵、祁阳港与湘江近尾洲至萍岛千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捆绑实施。

2、确保在建项目工程进度。将调度督查制度常态化。一个季度至少要调度一次交通项目建设情况;一个月至少对

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在建高速公路,主要是协调处理好矛盾纠纷,保持良好施工环境,确保无障碍施工,确保永蓝高速、厦蓉高速(永州段)年内建成通车。干线公路建设,干线公路建设,目前还存在征地拆迁和杆线搬迁进度慢、个别县区存在阻工现象,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加强调度和督查,实行十天一通报、一月一调度的方式,及时掌握项目动态,督促相关单位和业主做好征地拆迁和杆线搬迁工作,加强施工组织、项目管理,及时排除各种矛盾、消除阻工现象,确保工程进度。

3、抓紧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祁道高速,目前办公室人员已抽调到位,并正式开展工作,争取在二年内完成前期工作,比上级主管部门推荐的前期工作时间争取提前一年完成,具备开工条件。2012年工作安排:3月份召开沿途各县区及相关市直各单位的征求意见会,4月份请省交通运输厅召开预可评审会,6月份完成预可的批复,6月底前完成工可的招标工作,确定工可编制单位。7月底之前完成工可的编制工作。9月份完成工可评审和修改工作,同时开展八项专项报告的编制工作。2012年12月完成省厅的审查,12月底明确投资人。2013年工作安排:2013年元月份完成压覆矿产调查、地质灾害评估和项目能耗评估工作,2月份完成水土保持评估和防洪评估工作,3月份完成环境影响评估工作,4月份完成项目选址论证工作,5月份完成项目用地预审工作,所有专项报告在2013年6月份完成,具备报批工可条件,争取10月份完成省发改委审批。初步设计8月份

完成评审,10月份完成批复。施工图设计10月份完成评审,12月份完成批复,具备开工条件。国省干线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充实专门班子,落实工作经费,确保按期保质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宁远绕城公路、G207双牌大山段、G207零陵段和道县段、永州大道城区段等项目上半年开工,确保厦蓉高速宁远互通至九嶷山、祁阳木梓圩至金洞、新田邬下至金鸡岭、G207零陵至双牌一级公路、东安芦洪市至小江口、S326江华白芒营至码市等项目下半年开工。水运项目,根据省里安排,力争今年8月份完成千吨级航道工可报告,并完成三个千吨级港口项目规划编制。

4、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祁道高速,在开展工可和设计报批的同时,加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将项目招商信息发布到交通运输厅信息平台上,让有投资能力的投资商知道和了解本项目。二是给予投资商一定优惠政策。明确项目招商条件及优惠政策。沿线县区划出专门土地对投资商予以补偿,补偿的标准拟按总投资额的15%-20%,其中市里(包括冷水滩区、零陵区)占50%,祁阳、双牌、道县、江永、江华、回龙圩六县区50%(该路未经过江华、江永和回龙圩),六县区分摊的办法拟按2011年统计年报公布的人口和汽车保有量计算分摊。督促各县区尽快明确提供土地的具体位置和数量,作为招商条件刊登到相关媒体上。三是进一步优化设计,尽量减少投资总额,提高收益比,以引投资人。

7.项目推进实施方案 篇七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法人责任,内部控制

2014年以来, 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的重要文件和措施。新的科技体制改革在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方面, 政府简政放权, 减少对科技项目微观管理、提高资金使用自主权, 把更多的管理权赋予项目 ( 课题) 承担单位, 强化了项目 ( 课题) 承担单位的法人责任。

项目 ( 课题) 承担单位是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 建立健全项目 ( 课题) 经费管理制度, 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是承担单位行使经费管理、审核和监督权的有力抓手。

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是承担单位内控体系的组成部分, 相关部门或岗位应职责明确、权限清晰。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的内控制度, 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管理、 外拨经费管理、资金管理、经费支出授权审批管理、采购管理、财务报销管理、会计核算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间接费用管理、绩效管理、内部审计等, 同时须考虑相关制度与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的衔接。因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和特点、科研经费来源多样性, 科研经费管理具体措施又有别于单位日常经济业务活动管理, 承担单位应完善相关内部控制, 避免因内控缺失导致科研经费使用发生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为。以下就承担单位在实际管理中普遍存在内控措施不到位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外拨经费管理、采购管理、财务报销管理、会计核算管理、间接费用管理和绩效管理针对性地一一详述。

一、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获批复的项目 ( 课题) 经费预算是后续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和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承担单位根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家和地方相关财经法规及科研活动预期需要, 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 合理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科研经费预算应由课题组会同科研管理部门、财会部门共同编制。虽然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预算如何编制作了明确规定, 但大部分科研人员对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家和地方相关财经法规了解较少, 缺少财务管理知识, 如果没有科研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参与, 可能导致支出预算明细不合理、盲目承诺配套资金等。承担单位应加强对拟申报的科研经费预算进行审核,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科研经费使用原则上应按批复的预算执行。随着科研活动的开展, 因其不确定性, 存在对原立项时的经费预算进行调整是正常的。近年来, 国家和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已进一步下放了财政专项资金预算调整权限。为能有效实施预算控制, 承担单位应对科研经费预算调整的条件和程序作出具体规定, 科研经费预算调整审批权限应相对集中。对于应报国家和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或备案的预算调整事项, 应在履行单位内部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后, 向国家和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科研经费预算调整。预算调整应由课题组以书面报告形式提出申请, 预算调整申请应说明预算调整内容、理由和调整金额;科研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权限进行审核, 必要时, 可外聘专家论证预算调整事项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相关性;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相关负责人负责单位内部预算调整事项的审批。课题组按审批后的预算安排科研经费支出。单位内部履行预算调整审批程序相关材料是财务验收必备材料。

承担单位应贯彻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原则, 定期对项目 ( 课题) 任务实施进展情况和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自查, 及时纠偏或调整, 并落实相关责任。如不能严格按预算 ( 含调整后预算) 执行, 科研经费支出随意性大, 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科研经费预算会丧失其应有的约束力。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缺失或失控, 可能导致虚假预算、虚假承诺配套资金、预算编制不合理、擅自设立子任务转拨经费、 擅自变更承担单位、擅自增减合作单位、 列支预算外设备、内部预算调整不规范、 列支不相关支出、自筹资金不到位、结题前突击花钱等问题产生。

二、外拨经费管理

外拨经费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之一, 承担单位应明确科研经费外拨条件、程序、审批权限及资金支付方式;向课题单位或合作单位转拨科研经费应严格按任务书和合同约定金额和进度支付;委外测试、化验、加工、软件开发等, 应按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及单位采购管理规定确定供应商, 按单位合同管理规定签订相关合同或协议;课题组应主动申报是否与对方单位或人员存在利益关系。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应审核委外业务真实性、必要性、合规性、对方单位资质、履约能力、 价格合理性及支付方式的适当性。科研经费外拨应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进行。承担单位应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委外业务的成果验收。

外拨经费管理缺失或失控, 可能导致擅自调整外拨经费、虚构业务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挪用科研经费、设立“小金库” 等问题产生。

三、采购管理

承担单位对于科研项目 ( 课题) 中涉及采购的, 应按照国家、地方相关法规及单位内部采购管理规定办理。承担单位应明确采购业务流程, 对供应商选择、采购方式、采购定价、审批授权、验收及付款各关键环节加强管理。验收应由独立于采购部门和财会部门的人员担任, 根据采购项目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规定的验收标准、约定条款以及应达到的效果等进行验收, 并填制验收证明。

对科研项目 ( 课题) 采购管理缺失或失控, 可能导致购置/ 试制设备账实不符、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差异较大、以购代耗、违规采购、形成账外资产、虚构业务转移财政专项资金等问题产生。

四、财务报销管理

承担单位应明确科研经费各预算科目支出内容范围和支出金额标准、支出报销应送交财会部门必要原始凭证的类别和名称、报销程序和审批权限, 对于财政专项资金支出, 应严格控制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家和地方对财政性资金使用相关法规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内。科研管理部门对经费支出事项真实性、必要性、 合理性及与预算是否相符进行审核, 财会部门对经费支出报销相关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合规性、及时性及是否在预算限额内进行审核。对于未经审核、审批的支出报销, 财会部门应不予办理。

财务报销管理缺失或失控, 可能导致虚假列支、虚假票据、违规支出、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超预算超标准超范围支出、支出依据不足等问题产生。

五、会计核算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有明确要求:对获得的专项经费应纳入单位会计核算系统统一核算;通过设单独的会计明细科目或设辅助明细账对科研经费区分项目 ( 课题) 和资金来源分别进行单独核算, 确保专款专用;按预算科目进行费用归集。

会计核算管理不规范, 可能导致财务验收时出现以表代账 ( 指在会计核算系统外以备查账形式归集经费支出, 与会计凭证记录内容或金额不一致) 、未区分项目 ( 课题) 单独核算、未区分资金来源单独核算、大量大额调账、随意修改会计凭证、未按预算科目合理进行分类核算、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串项目 ( 课题) 列支等问题产生。

六、间接费用管理和绩效管理

承担单位应明确间接费用支出方式、 支出内容和限额;对于绩效支出, 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绩效考核和发放办法, 在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 结合科研人员实绩, 公开、公正安排绩效支出。

间接费用管理和绩效管理不规范, 可能导致违规支出、费用分摊无依据、不能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等事项发生。

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措施的有效实施还必须建立在课题组及相关职能部门间良好沟通和积极配合基础上。很多项目 ( 课题) 在立项前已有预研、且与单位日常经济和业务活动相关, 在项目 ( 课题) 实施过程中, 如课题组与相关职能部门不能有效沟通, 在单位内部各流转环节不能按项目 ( 课题) 单独管理, 财会部门在核算经费支出时, 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单独核算, 科研经费专款专用也就无从谈起。

承担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内控制度规范, 相关职能部门职责明确、内控流程清晰, 项目 ( 课题) 在单位内部有独立管理的唯一标识 ( 如编号、课题卡号等) , 在会计核算系统内对科研经费区分项目 ( 课题) 和资金来源单独核算, 经费支出原始凭证完整、规范, 预算执行良好, 是完善科研经费内控管理的基本要求, 也是推进科研项目 ( 课题) 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11号) [S].2014.

[2]科技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答记者问[S].2014.

[3]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课题) 预算管理问答[S].2012.

[4]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课题) 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 (国科发计〔2012〕86号) [S].2012.

[5]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沪财教〔2015〕95号) [S].2015.

8.“项目主题式”教学推进策略 篇八

一、认识风筝:选择主题,培植技术设计欲望

设计是一种“有目地的创作行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主题,通过活动中的一系列思考、讨论、交流产生设计欲望。

1.从生活需求出发,激发设计兴趣

学生在创作和学习时,倘若内容和题材是学生比较熟悉并与他们生活有关,其学习兴趣和效率就会倍增。所以,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服务。放风筝是学生们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于是,笔者把四年级劳技《风筝的设计与制作》和四年级美术《风筝风筝飞上天》这两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确定“我爱风筝”这个项目主题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以任务驱动为契机,明确设计目标

要使学生会设计,教师首先应做实做足课前调查,并对学生的课前调查作指导,使之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我爱风筝”这个项目活动,其目标是让学生搜集各种风筝的资料,了解风筝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有创意的风筝,举行一次放风筝比赛。据此设计了“认识风筝” “巧手秀风筝”“风筝飞蓝天”三个主题活动。在各组设计方案前,引导学生对风筝起源、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风筝骨架的类型特点等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利用网络、书本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寻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信息资料,有的把信息记录在摘录卡上,有的以《风筝知识小报》的形式呈现。这样的调查活动不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现,丰富学生的信息,还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风筝艺术,激发他们对探究风筝的兴趣,从而产生设计的欲望。

二、巧手秀风筝:设计方案,应用技术设计实践

项目主题的设计原则应是题目范围小,切合实际,力所能及。由于学生知识经验浅薄,各项技能都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设计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如何确立适合自己的、能通过自己的观察从力所能及的渠道获得解决,那就需要教师从中积极发挥作用,变更多的“教”为“引”,为学生的设计提供指导和帮助。

1.适时点拨,突破设计难点

每一件设计都需要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设计的关键环节,采取提问、追问、友情提示、引发讨论等方式,帮助纠正差错,使学生想得更多、更细、更深,帮助学生提高设计能力。笔者从学生初步制定的设计方案来看,发现他们许多细节没有考虑到,如:扎骨架时绑线的方法,两根竹篾条的位置,提线的长度等。如果教师不及时干预跟进,那么“设计方案”这一环节纯粹是画蛇添足。笔者针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困惑加以适时点拨,如绑扎骨架,提醒学生线缠多了加重风筝的重量,可以采用“X”形缠绕法固定骨架比较合理;扎骨架,两根竹条的位置,上下比例应该是3∶8,左右是4∶4的关系;提线长度应取风筝面宽度的2倍长最为适宜……这样适时点拨,使学生的设计更规范,又非常自然地帮助学生突破知识、技能上的重难点。

2.作品欣赏,拓展设计思路

在完善设计方案前,教师应呈现各种不同造型、不同材质的风筝范例,引导学生学习评价这些作品,指出作品中的合理性、新颖性以及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并能提出合理化、具有特色的改进举措,形成自己理想的方案构思。首先让学生从作品的外形、材料的利用等方面去对范例进行分析“你准备怎样改制原先设计的风筝呢?”学生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把要完成的作品与先前学到的技术经验联系起来,如在作品的外观造型、尺寸大小、工艺制作、材料选用、颜色搭配等方面去构思作品,画出作品草图并简单说明设计的原则和用途。最后交流各自的方案“你是怎么设计的?听了同学的设想,你觉得可以怎样调整原来的设计?”在师生和生生的智慧碰撞中,学生的设计方案变得更加成熟,考虑问题更全面(见表1)。

风筝的设计

作品

主题菱形风筝合作组梦想组合

工具

及材料美工刀、直尺、剪刀、胶水(透明胶)、颜料、棉线、拷贝纸、竹篾条

制作

步骤第一步绑扎第二步绷线第三步黏糊第四步拴提线第五步美化

注意

事项①找准中心线;②“X”形缠绕法①扎系牢固①先糊再裁;②胶水不能太多①长度取风筝面宽度的2倍长为适宜①待胶水6成干后再上色;②尾线不要太长

表1

三、风筝飞蓝天:实践探索,完善技术设计意识

加工制作是技术思维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学生设计能力的体现。通过制作过程,将观念形态的图样与被加工的原材料逐渐趋向结合,直到统一,共同转化为劳动的制品,从而也验证设计的可行性。通过“做中学”获得技术知识,产生设计需求,并在不断完善设计的亲身体验中认识技术和劳动的价值,养成爱劳动的情感和意识。

1.规范操作,增强技术指导

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目标。课堂上,教师在讲解—演示的整个过程中,若能在某些环节上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及时地启发学生,让学生深度思考,使学生能和教师的讲解演示活动相配合,那么这将规范学生的操作,使其正确掌握劳技课的基本技能和技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以“绑扎风筝”教学为例,当学生基本了解制作风筝所需的工具材料后,教师提出:“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准竹篾条的中心线?”学生说“可用尺子量出它的中心点”,教师随即把小刀刀口支在竹篾条的中心线上,出现了竹篾条左右不平衡,教师及时追问:“竹篾条两边不平衡怎么办呢?”随后又有学生说“在轻的一边缠点胶带加重”,“还可以移动中心线”。这时,教师提醒学生“制作作品要讲究规范操作,竹篾条重的一边可以用小刀修薄,直至两边平衡为止,这种方法更科学”。如此适时点拨,不仅帮助学生获得宝贵的意见和改进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更让学生长智慧。

2.深度反思,调动设计拓展

作品是设计的具体展现,也是学生反思、改进设计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学生容易发现制作时考虑不到的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反思自己的设计,最终在学习他人、完善自己的基础上形成更完美的新的设计。如开展“风筝飞蓝天”主题活动时,教师请学生带着自己做的风筝去操场放飞,孩子们在放飞中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风筝飞上天,而有的却飞不起来?为什么有的风筝在空中“翻跟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风筝靠什么飞上天?怎么才能飞得平稳?为什么有的风筝小而轻飞不上去,而那些又大又重的反而飞得高飞得远呢?这些都是风筝制作的技术含量问题,能引起孩子们的思考,就会发现这是跟风筝骨架的轻重有关,跟风筝尾线的长短有关,还跟风筝的形状、所选取的材料有关。教师这样引领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度反思,学生由此经历反复思考、交流、改进的过程,对风筝的设计有更多的启发,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就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学生技术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资源,在教学中开展有效的“项目主题式”活动,必将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亮学生的技术意识,他们也就能设计制作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

(注:本文所选课例来自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下册主题五《风筝的设计与制作》)

上一篇:独一无二的你初三作文下一篇:银行考试模拟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