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论文

2024-07-25

栽培论文(8篇)

1.栽培论文 篇一

授课内容:第七章露地花卉栽培学时:2学时

第二节宿根花卉栽培班级:

教材:《花卉栽培》

参考书:

1、包满珠.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花卉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刘燕.园林花卉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3、鲁涤非.花卉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4、陈俊愉,程绪珂主编.中国花经.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5、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北京:农

业出版社,1996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宿根花卉的形态特征,会识别应用并掌握其栽培管理技术。教学重点:宿根花卉的识别要点及栽培管理。

教学难点:宿根花卉的识别应用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辅导法、教学手段: CAI课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安装。

板书设计:

第七章露地花卉栽培

第二节 宿根花卉栽培

1、芍药

2、荷包牡丹

3、鸢尾

4、蜀葵

5、萱草

6、玉簪

教学过程

1、填写教室日志;

2、教师检查学生出缺席的情况及师生问候;

3、教学回顾:复习上次课程的内容,适当提问。

导入新课:宿根花卉的优点繁殖、管理简便,一年种植可多年开花,是城镇绿化、美化极适合的植物材料。

讲授新课:

第七章露地花卉栽培

第二节宿根花卉栽培

1、芍药---------------------重点介绍

学名Paeonia Lactiflora(P.albiflora)

别名将离、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故事传说 科属芍药科、芍药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茎丛生高60~120cm。具粗壮肉质纺锤形的块根,并于地下茎产生新芽,新芽于早春抽出地面。初出叶红色,茎基部常有鳞片状变形叶,基下部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枝梢部分成单叶状,小叶通常三深裂、椭圆形、狭卵形至披针形,全缘,单花着生枝端或顶部2~3叶腋处。有长花梗及叶苞片、苞片三出,花瓣白、粉、红、紫等,花期4~5月。蓇葖果,种子多数,球形黑色。

原产地与分布原产中国北部、日本及西伯利亚,现世界各地广为栽培。

生态习性适应性强,耐寒健壮,我国各地均可露地越冬。忌夏季炎热酷暑,喜阳光充足,也耐半阴;要求土层深厚、肥沃而又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北京地区3月底到4月初萌芽,4月上旬现蕾,10月底至11月初地上部枯死,在地下茎的根颈处形成芽,芽以休眼状态越冬,次年春回大地即出土开花。-----------------------------提问:芍药喜欢在什么地方生长,为什么? 繁殖方法芍药可通过分株、扦插及播种繁殖,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

1、分株常于9月初至10月下旬进行,不能在春季分株,我国花农有“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的谚语。分株时先将根丛掘起,阴干1~2d再顺纹理切开,每株丛需带2~5个芽,在伤口处涂以草木灰,放背阴处稍阴干待栽。切花或花坛应用时6~7年分株一次。

2、根插可将根分成5~10cm切段,种于苗圃,覆土5~10cm,注意上下不能颠倒,浇透水,次年萌发新株;枝插是在春季花前两周,选成熟新枝,取中部充实的部分剪段,每段带两个芽,沙藏于沙床中,保湿遮荫,一般30~45d可生根,第二年春萌芽后定植。

3、播种繁殖常用于培育新品种,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也可短期沙藏。当年秋播,翌年春出土,精心培育可4~5年开花。-------分析:为什么春分芍药到老不开花?

栽培要点

1、定植宜选阳光充足、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排水通畅的场地。定植前深耕,花坛种植株行距为70cm×90cm,田间栽培株行距50cm×60cm,注意根系舒展,覆土时应适当压实。

2、芍药喜肥,每年追肥2~3次。第一次在展叶现蕾期;第二次于花后;第三次在地上枝叶枯黄前后。开花前将侧蕾摘除,花后应立即剪去残枝,高型品种做切花栽培易倒伏,需设支架或拉网支撑。

3、芍药促成栽培可于冬季和早春开花,抑制栽培可于夏、秋开花。肉质根株丛,应于秋季休眠期挖起,贮藏在0~2℃冷库中,用潮湿的泥炭或其他吸湿材料包裹保护,适期定植。切花在花蕾未开放时剪切,水养在0℃条件下可贮藏2~6周。

园林用途常布置专类园,配置花境,也可做切花。

2、荷包牡丹------------简单介绍

学名Dicentra spectabilis

别名铃儿草、兔儿牡丹。

科属罂粟科荷包牡丹属。

原产地与分布原产我国北部及日本,现我国各地广泛栽培。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茎稍肉质,株高30~60cm,茎带红紫色丛生。叶对生,一至数回三出羽状复叶,全裂具长柄,绿色常有白粉,总状花序顶生,下垂,花瓣4枚,外两瓣较大联合成心脏形囊状物,粉红色,先端向两侧反卷内两片细长,先端突出白色。花期4~5月。蒴果长形,种子细小有冠毛。

生态习性耐寒性强,忌暑热。喜侧方遮阴,忌烈日直射,要求肥沃湿润的土壤。繁殖方法分株繁殖为主,也可以扦插和播种繁殖。

栽培要点施大量的有机肥,分株在秋季进行,入夏剪掉枯枝。

园林用途可丛植或做花境、花坛布置,也可盆栽。

3、鸢尾---------------重点介绍

学名Iris tectorum

别名蓝蝴蝶、扁竹叶。

科属鸢尾科、鸢尾属。

原产地与分布原产中国中部及日本,现各地广泛栽培。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直立草本,高约30~50cm。匍匐状根茎,粗而节间短,浅黄色。叶多基生,剑形,质薄,淡绿色,呈二纵列交互排列,基部互相包叠。花茎自叶丛中抽出,单一或二分枝,每枝有花1~4朵;花蝶形,花冠蓝紫色或紫白色,外轮裂片较大,倒卵形外折;内轮裂片较小,直立。中央面有一行鸡冠状白色带紫纹突起。花出叶丛,有蓝、紫、黄、白、淡红等色,花型大而美丽。蒴果长椭圆形,具3~6角棱。

生态习性根茎粗壮,适应性广,在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生长良好,亦能耐旱。根茎在地下越冬,越冬根茎的顶芽萌发时形成叶片与顶端花茎,顶芽开花后即死亡,但在腋内形成侧芽,侧芽萌发后形成地下茎及新的顶芽。繁殖方法茎类鸢尾常用分株、扦插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

1、分株繁殖常于初冬或早春休眠期进行。将老株挖起,切割根茎,每丛带2~3个芽,待切口晾干即可栽种。一般4~5年分株一次。

2、扦插可分割根茎成段插于沙床,保持温度20℃,经2周后可发芽;也可取花茎上萌发的腋芽进行嫩枝扦插。

3、种子繁殖可在采种后立即播种,播种后2~3年开花,若播种后冬季可以继续生长,18个月就可以开花。

栽培要点

1、园林栽培以早春或晚秋种植为好,地栽时应深翻土壤,施足基肥,株行距30×50cm,每年追肥1~2次,生长季保持土壤水分。

2、切花栽培时常进行促成栽培或抑制栽培,供应冬季、早春或秋季切花市场。促成栽培可于10月底进行,夜间保持10℃以上,如补充光照,1~2月份即可开花。延迟开花可挖起株丛,在早春萌芽前保湿贮藏在3~4℃中抑制萌芽,在计划开花前50~60d,先将库温升到8~12℃,3~4d后种植,可于夏秋季开花。

3、鸢尾常见病虫害有射干钻心虫,严重者植物自茎基部被咬断,引起地下根状茎腐烂。幼虫期用50%磷胺乳油2000倍喷雾,或利用雌蛾诱捕成虫;鸢尾类软腐病,多在雨季发生,发现病植株应迅速拔除,并在周围喷洒波尔多液;发现鸢尾花腐病,腐烂病株应及时摘除,并在植株上喷布苯来特、代森锌等杀菌剂。园林用途适用于花坛、花境、地被、岩石园及池畔栽种,也可做切花。

4、蜀葵--------------学生自学

学名Althaea rosea

别名一丈红、季花、端午锦。

科属锦葵科蜀葵属。

原产地与分布原产我国西南部,现世界各地广为栽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不分枝,高达2~3m。全株被毛,叶互生,叶片粗糙而皱圆心脏形具长柄。花大呈总状花序顶生或单叶叶腋单瓣或重瓣,有紫、粉、红、白等色。花期6至8月。蒴果,种子扁圆,肾脏形。千粒重4.67~9.35g。园林用途宜植于花境,也可做切花。

5、萱草--------------简单介绍

别 名:萱花菜、金针菜。

科 属:百合科萱草属

栽培类型:多年生草本宿根花卉

位置和土壤:全光

花 期:6~7月

花 色:白、粉红

形态特征具有粗短根状茎和纺锤形块根,叶基生成丛,带状披针形。花葶高一米左右,顶生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状,花冠成漏斗形。

生态习性性强健,耐寒力强。喜阳光叶耐半阴,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与盐碱,较耐干旱。

繁殖方法分株繁殖为主,也可以扦插与播种。

栽培要点管理粗放。

园林用途花境、岩石园、切花

6、玉簪---------------重点介绍

学名Hosta plantagimea

别名玉春棒、白鹤花

科属百合科、玉簪属

类别多年生宿根花卉。

形态特征宿根草本植物,株高可达50~70cm,叶基生或丛状,具长柄,叶片卵形至心状卵形,基部心形,具弧状脉,顶生总状花序,花葶高出叶片,着花9~15朵,每花被1苞片,花白色具芳香,管状漏斗形,径约2.5~3.5cm,长约13cm,裂片6枚短于筒部,雄蕊6枚,花柱极长,蒴果三棱状圆柱形,花期6~8月。生态习性性强健,耐寒而喜荫,忌直射光,植于树下或建筑物北侧生长良好,土壤以肥沃湿润,排水良好为宜。

繁殖方法繁殖多用分株法,春、秋均可进行。露地栽培的,可在4月间将植株挖起,从根部将母株分成3~5株,然后再分别进行地栽。播种繁殖3~4年开花。用组织培养方法,取叶片、花器做外殖体均能获得幼苗,不仅生长速度快,并可提前开花。

栽培要点

1、露地定植应先选好背阳地块,把土翻耕耙松,掺入腐熟的堆肥或厩肥与土充分混合,耙平后作成高畦。定植株距行距为30cm×40cm。栽完后浇水,不要浇太多,雨季还应注意排水;夏季要特别注意遮阴,在生长期中,施腐熟稀薄肥2~3次,可生长得健壮旺盛,夏末秋初即可开花。

2、玉簪常见锈病,可用波尔多液防治,叶斑病,可用铜素杀菌剂或其他杀菌剂喷雾防止侵染。

园林应用可配置于林下做地被,或栽于建筑物周围庇荫处;也常用于岩石园中,盆栽观赏或切花、切叶。

小结:主要讲授了露地宿根花卉。

作业:宿根花卉的栽培要点。

课后记:教学目的、主要经验、效果、学生反应、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

2.栽培论文 篇二

三、扣棚保温时间不同

适期保温是草莓促成栽培的技术关键, 一定要严格掌握。保温适期在顶花芽分化后, 并且第1腋花芽已分化至将要进入休眠前。保温过早不利于腋花芽分化, 过迟则植株进入休眠, 影响产量。保温适期以最低温度在10℃, 日平均温度在16℃时为宜。

四、覆盖地膜的时间不同

半促成栽培一般先覆地膜后盖棚膜, 而促成栽培一般先盖棚膜后覆地膜。扣棚前先开沟追施1次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20~30千克, 然后浇1次小水。

五、喷施赤霉素的时间不同

促成栽培一般在扣棚后1周内喷施1次5~1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溶液, 每株约喷5毫升, 不同品种用药浓度不同。一般“丰香”用5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溶液, “春香”为8毫克/千克, “静香”为10毫克/千克, “秋香”可不用赤霉素。喷药要在晴天上午进行, 喷药量不宜过多或过少。用药过多, 植株易出现徒长, 坐果率下降, 影响产量;喷药过少, 植株生长慢, 长势差, 影响早熟效果。

3.栽培论文 篇三

2. 园地选择 应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平坦、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酸碱适宜、排灌方便、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建园。同时,园地环境应符合草莓食品安全生产要求的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无污染,生态条件良好,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生产基地还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3. 土壤优化 草莓施肥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生产的肥料使用准则。定植前需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鸡粪、羊粪等优质农家肥料2000~3000千克,并可加入适量的商品有机肥料或富含磷钾的无机(矿质)肥料。生长发育期可进行水肥一体化土壤追肥或根外追肥。

由于草莓连作可导致病虫害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酸化、自毒物质积累、元素平衡被破坏等问题,所以生产中应大力推广增施优质有机肥、日光土壤消毒、秸秆生物反应堆和植物疫苗等技术,采收结束后及时揭膜淋雨,清除草莓植株,轮作其他作物。

4. 高垄栽植 我国传统栽培方法采用平畦栽植,降雨和浇水后畦面易积水,污染茎叶和果实,不利于根系生长,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差,空气湿度大,很容易引起烂果,导致果实着色不良,品质与产量降低。20世纪80年代末期,笔者在山东烟台率先将传统的平畦栽植改为高垄栽植,并配套覆地膜与滴灌,取得了成功。高垄栽植能保持土壤疏松,提高土壤温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根系生长,也便于排水、地膜覆盖和采收等管理。

5.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的作用有: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速效养分,黑色地膜可防除杂草,降低保护地空气湿度,防止浆果触地腐烂,促进根系生长,使植株提早开花结果,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露地栽培和小拱棚半促成栽培,地膜覆盖时间一般在土壤封冻以前,浇足封冻水之后;大棚和日光温室栽培在保护地上棚保温时覆盖地膜。待翌春露地温度适合草莓萌芽展叶时或保护地上棚保温时即破膜提苗。

6. 滴灌指标 草莓栽培特别适合采取垄顶滴灌,土壤水分管理可以土壤水吸力作为参照指标。各生育阶段要求土壤水吸力适宜范围(pF):育苗期1.5~1.7,定植期1.5~2.0,开花坐果期2.0~2.5,果实膨大期2.0~2.2,采收期2.0~2.5。

7. 植株管理 在花蕾分离至一、二级花序开放时,根据限定的留果量疏除后期未开的花蕾。果实发育期及时摘除老叶、病残叶和匍匐茎,并带出园外销毁或深埋,以防止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抑制匍匐茎发生可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还可抑制高代瘦弱匍匐茎苗的发生。采取选择匍匐茎发生少的品种,适时上棚保温,防止棚内高温,及早人工摘除,使用生长延缓剂或生长抑制剂等措施,都可抑制匍匐茎发生。笔者研究结果表明:于6月中旬对草莓叶面间隔1周喷布2次250毫克/升多效唑,对匍匐茎的发生数量和各代总长度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8. 果实品质 影响草莓果实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品种、成熟度、光照和温度等。优质的品种、完熟的成熟度、良好的光照、适宜的低温、充足的有机肥、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等,都有利于改善果实品质。草莓自花结实力强,但异花授粉对坐果率、单果重和种子数有所提高、增加。据笔者研究结果,防止草莓畸形果的主要措施有:配置授粉品种,加强花期温度管理,及时疏除无效花蕾,禁止花期用药,在花期放蜂,以及人工辅助授粉。

9. 综合保护 笔者研究认为,草莓的病虫害防治应特别强调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具体是:选用抗病品种,采用无病毒苗,施足优质基肥,采用高垄栽植,掌握合理密度,进行地膜覆盖,防止高温高湿,切忌发生徒长,搞好园地卫生,日光土壤消毒,以及合理使用农药。笔者在山东的应用结果表明,日光土壤消毒可有效防治草莓黄萎病菌、芽枯病菌及线虫等传染性病害的病原,同时可改良土壤。

10. 采后技术 草莓应随采随销,轻摘轻放,分级采收,安全运输,低温保鲜,从采摘到上市的全过程必须继续保持卫生安全。草莓果实可主要按单果重直接分级分批采收和包装,大、中、小型品种一级果标准分别为≥25克、≥20克、≥15克。接触草莓果实时最好戴上一次性食品用薄膜手套,包装物要求洁净、光滑、牢固、透气、美观、浅而平、无污染、无异味。果实采取低温保鲜,适宜温度为0~4℃,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果树工作站 邮编:264001)

4.油茶栽培技术 篇四

2015-04-22

油茶栽培管理技术

第一节 油茶分布与生境

油茶广义上是指山茶属(Camellia)植物中种子含油率较高、且有一定栽培经营面积的树种的统称。山茶属(Camellia)目前已知的种有238个,其中种子含油率高的有50多个。以普通油茶分布最为广泛,其它如小果油茶、滇山茶、浙江红花油茶、攸县油茶和越南油茶等在一些特定的地方有很好的栽培面积。

据《山海经》记载,南方食用茶油已有2300年历史;800多年以前,已大量栽培【南宋郑樵(1150年)的通志】。至今湖南省境仍保存着许多百年以上的老油茶树,原邵东县黄草坪林场有一株近300年的老油茶树,常年产油5kg以上。„„

油茶原分布遍及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14个省(区),现已达18个省(区)。

油茶喜温暖、湿润气候,忌严寒、长期霜冻、冰凌,忌积水,花期怕雾霾,若连续6-10天冰冻,则幼果受害。适宜在年均温15-18℃【最低月均温≥0℃,最高月均温≤31℃,绝对低温≥-10℃,但>34℃生长受抑。】,≥10℃年积温在4500-5200℃之间;年雨量1000mm左右,生长期在260天左右;春季温暖晴朗,地势开阔的低山下部和丘陵地带;油茶最适生区为湖南、江西省的低山丘陵地区。

我国现有油茶面积达5000万亩并以普通油茶为主,年产茶籽80万吨,产油20多万吨。涉及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8个省(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产量突破了20万吨。而油茶作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实用植物油资源,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与潜力。一是适生范围广、二是茶油品质好、三是经济价值高、四是生态功能强、五是受益时间长。因此,充分利用我国南方低丘、岗地和边际性土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于促进油料生产、缓解耕地压力、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油茶的生长特性

一、生态学特性

油茶树寿命长,耐修剪,经济收益期达40-50年,在立地条件好的百年大树也挂果累累;根系发达,成年时主根能扎入2-3m深的土层;对土壤适应性强,较能耐干旱,但在肥沃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生长较好;是喜酸性的阳性树种,喜光,幼苗时稍耐荫。油茶属两性虫媒花,花期10-12月,果实次年10月成熟。在正常栽培情况下,油茶实生树一般6-8年开花结果,而油茶嫁接树则提早2-3a;造林后4-6a开始挂果并有一定产量,6-8年后逐渐进入盛果期。一般盛果期平均每公顷茶果3000-9000kg。

二、生长发育特性

1.根系:油茶为主根发达的深根性树种,幼年阶段主根生长量一般大于地上部分生长量,成年时正好相反。成年时主根能扎入2-3m深的土层;吸收根主要分布在5-30cm深的土层中,且以树冠投影线附近为密集区。一年中有两个生长高峰,2月中旬(10℃)开始活动,3-4月间即新梢快速生长之前(17℃),根系生长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其后与新梢生长交替进行,当温度超过37℃时根系生长受到抑制;9月即花芽分化、果实增长停止以后,开花之前(土温约27℃、含水量约17%),根系生长出现第二个高峰;12月至翌年2月生长缓慢,但未见停止。油茶根系生长具有强烈的趋水趋肥性及较强的愈合力和再生力。

2.枝梢:油茶的新梢主要是由顶芽和腋芽萌发,有时也从树干上萌生的不定芽抽发。油茶顶端优势明显,顶芽和近顶腋芽萌发率最高,抽发的新梢结实粗壮,花芽分化率和座果率均较高。树干不定芽萌发常见于成年树,有利于补充树体结构和修剪后的树冠复壮成形。

油茶幼树生长旺盛,立地条件好、水肥充足时一年中可抽发春、夏、秋和晚秋等多次新梢,进入盛果期后一般只抽春梢,生长旺盛的树有时亦抽发数量不多的夏秋梢。

春梢是指地立春至立夏间抽发的新梢,数量多,粗壮充实,节间较短,是当年开花、制造和积累

/ 11

匡百知 ***

《油茶栽培技术》

2015-04-22

养分的主要来源之一,强壮春梢还可抽发夏梢。春梢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于树体的营养状况,也影响到树体生长和来年结果枝的数量和质量,单枝具有三片叶以上才能形成花芽,开花着果;全株每果平均有叶15-20片才能保证稳定均衡生长,叶片过少,翌年必然出现小年。所以培养数量多、质量好的春梢是争取高产稳产的先决条件之一。

夏梢是指立夏到立秋间抽发的新梢,一般6-7月;幼树能抽发较多的夏梢,促进树体扩展。初结果树抽发的夏梢,少数组织发育充实的也可当年分化花芽,成为来年的结果枝。

3.芽:依其着生位置分顶芽和腋芽;依其性质分叶芽和花芽。顶芽一般1-3枚,多的可达10余枚,中间1枚为叶芽,余为花芽;腋芽一般1-2枚并生于叶腋处,其中一为叶芽,余为花芽。叶芽瘦长,花芽肥大,5月中旬后肉眼易识别:凡圆而粗,呈红色的为花芽;细扁而尖,呈青绿色为叶芽。叶芽萌芽率和成枝率均高,以8-12cm长的粗壮春梢座果率最高。

4.叶:寿命一般2年,随梢而发,油茶新老叶更替周年进行,但集中在新叶展叶后的6-8天。叶是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加工厂,它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到花芽的分化和产量的高低。

5.花:花芽在春梢的分布量与林龄、经营水平、树冠和枝条的不同部位有关。经营水平高,花芽质量好;在同植株上,树冠上中部、枝条顶端、树冠南部花量大。中果枝最高,短果枝次之,长果枝最少。10月中旬-11月中旬为盛花期,12月下旬开花基本结束,少数延至翌年2月(攸县油荼)开放。一天中开花时间一般在上午9点至下午2点;而以上午11点至下午1点最盛,因为这时气温较高,有利花朵开放,传粉和授精。一朵花从蕾裂到花蕾,历时6-8天。油茶是虫媒、异花授粉树种,帮助传粉的昆虫主要有地蜂、大分舌蜂、中华蜜蜂、小花蜂、黄条细腰蜂、果蝇、肉蝇、麻蝇和蛱蝶等。

6.果实:油茶花授粉受精以后,子房略有膨大,12月中旬以后,因气温过低而停止增长,3月气温回升,幼果继续生长,3月份有一个生理落果高峰,4-8月果实体积增长较快,7-8月为果实迅速增长期,8-9月份为油脂转化和积累期,11月中、下旬成熟。茶果生长和油脂转化与7-8月的温度、雨量关系密切:日均温30℃左右,雨量充沛均匀为最好,“七落金、八落银,十月开花要天晴”;雨水过多、大雨、暴雨或久旱逢雨,将发生大量裂果、落果;如遇高温干旱,“七月干球、八月干油”。

第三节 油茶的栽培管理技术

油茶适应能力强,但必须要有相应配套的栽培技术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否则不但难以达到增产丰收的目的,而且树体容易出现早衰退化现象。一些栽培技术上的农谚,如:“当阳油茶背荫杉”说明油茶喜光照;“油茶怕浆、油茶怕荒”说明忌积水和喜肥沃;“冬挖金、夏挖银”说明是冬、夏季节垦复有利于油茶生长;“七月干球、八月干油”,“七落金、八落银,十月开花要天晴”则说明了水分对油茶果实生长和含油量的重要性。油茶一年花果不离枝,即“抱籽怀胎”,对养分需求量很大的。所以,油茶栽培技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栽培技术

(一)立地选择

由砂岩、页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母质发育而成的红壤、黄壤和黄红壤,铁芒箕、映山红、乌饭树、盐肤木、白茅等酸性土指示植物生长繁茂的低山丘陵,便可作为油茶的造林地。土层厚度应在1m以上(<40cm不宜造林),以肥沃的壤土、轻壤土、轻黏土为宜,在pH值4.5-6.5的酸性或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海拔以100m-500m为宜,最好不要超过800m。坡向宜选择南向、东向或东南向。坡度宜选择25°以下。坡位选择下坡和中坡为宜。避免在低洼凹地建园,冬天冷气流频繁的地方应适当营造防风林带。

(二)园地规划

根据面积大小划分小区,每小区要合理配置道路,林地两侧,从上至下开设纵坡林道、排水沟,水平方向开设水平林道和横向排水沟,纵横想通。在降水不均、干旱比较严重的地方,应修建灌溉和蓄水设施,开设水平竹节沟。

根据坡度、土壤肥力、间种和抚育管理水平等情况设计相应密度,定植密度需根据坡度,适宜的,初植密度可采用1.5(3)×3m、2×3m或2.5×3m,也就是每亩为89-158株。当前推荐的初植密度

/ 11

匡百知 ***

《油茶栽培技术》

2015-04-22

一般为:株行距2m×3m。最终保留的合理密度以60-90株/亩,郁闭度0.6较为适宜。

(三)林地整理 1.林地清理

对造林地内的用材树、果木树种、树蔸、灌木、杂草、藤本和树枝残留物等,特别是小刚竹、檵木、葛藤、五节芒、乌泡刺、铁芒箕、白茅等进行彻底的清除除。

2.整地

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3-4个月进行,一般夏秋整地,冬春造林。①比较平坦或林地坡度小于15°的平地或缓坡地,提倡全垦深30cm左右。全垦后可沿水平等高线每隔4-5m行行距开挖一条宽深30cm的拦水沟。②坡度大于10°而小于25°采用带状整地。筑成内侧低,外缘高的水平阶梯。③陡坡或岩石裸露地采用穴垦或鱼鳞坑整地方式。

按既定的规划密度定点后,在定植点进行挖穴或挖壕沟,稀植林地宜用挖穴,密植林地适宜挖壕沟。挖穴规格一般要求70cm见方的大穴;壕沟要求为60cm×70cm宽深。挖穴后定植前每穴施农家肥10-20kg或饼肥3kg、复合肥0.5kg或钙镁磷肥0.5kg,将肥施于穴底与所填表土拌匀,最后以心土覆盖在穴面。

3.选择良种壮苗

良种是达到丰产的基本要素之一,湖南以湘林系列品系为主,以霜降籽大果型球形果、桔形果较好,果色以红色果最佳。苗木规格达二级苗以上(一年实生苗苗高20cm,二年生嫁接苗高25cm,基径粗0.4cm),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4.种植

一般在“立春”至“惊蛰”之间,目前,大规模工程造林栽植时间多选在冬末至春初(即12月底至3月初)芽将萌动之前,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气造林最为适宜。苗木造林前用生根粉和泥浆蘸根种植,可提高苗木成活率。植苗造林根据“三埋一提三踩”的原则。一定要做到栽紧踏实。平坡大穴,在栽植后要用松土将基茎部分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积水,造成水渍死亡。苗木定植深度以超过原圃地根际1-1.5cm为宜。

二、油茶幼林管理

幼林期是指从定植后到进入盛果前期的阶段,油茶嫁接苗一般为6-9年。此时期的管理特点是促使树冠迅速扩展,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促进树体养分积累,为进入盛果期打下基础。

1.覆土培兜与地表覆盖

油茶新造林林后应及时培兜覆土,并在四周覆盖稻草、谷壳、杂草、林下凋落物及腐殖质等覆盖物,并压上薄泥土,以利于增温保湿。覆盖物应保证一定的厚度和覆盖面积,一般要达到60×60cm的面积,厚度需要达到2cm以上。

2.及时补植

发现缺株和病株,要以同龄壮苗补植,并加强管理,使补植苗与林地幼苗生长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对未栽正的或根系裸露的苗木要及时扶正及培土。

3.合理施肥

幼树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施肥则主要以氮肥,配合磷钾肥,主攻春、夏、秋三次梢。在施足基肥条件下,定植当年通常可以不施肥,有条件的可在6-7月树苗恢复后适当浇些稀薄的人粪尿或每株施25-50g的尿素或专用肥。从第二年起,在3月份春梢萌动前半月左右可追施复合肥0.1-0.2kg/株,冬季在11月上旬每株施农家肥5-10kg,在10-11月份用0.2%的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叶面喷施增加新梢木质化程度,有利越冬。随着树体的增长,每年的施肥量逐年递增。

4.中耕除草

与一般果园一样,油茶也怕渍水和干旱,所以雨季要注意排水,夏秋干旱时应及时灌水。

油茶幼林一般每年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份进行,第二次在8-9月进行。夏季旱季来临前中耕除草一次,并将铲下的草皮覆于树蔸周围的地表,给树基培蔸,用以减轻地表高温灼伤和旱害;冬季结合施肥进行有限的垦覆。林地土壤条件较好的要以绿肥或豆科植物为主进行合理间种,实行以耕代抚,还能增加收入。

/ 11

匡百知 ***

《油茶栽培技术》

2015-04-22

5、树型培育

油茶定植发芽后,留1强壮直立嫩枝作主干培养,长到离地50-60cm左右高时摘心定干,其余枝梢长至8-12cm时摘心,主干当年未长到50-60cm时,等第二年春夏达到要求时摘心;第二年春季萌动前,将主干上离地30cm以内的所有分枝全部删除,春夏在离地30cm以上的整形带内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其余枝梢长至8-12cm时摘心;第三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包括延长枝),其余枝梢长至8-12cm时摘心;第四年,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三者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

每年要随时注意抹芽(无用、直立萌蘖)、摘心(控制枝梢徒长),并及时剪除扰乱树形的徒长枝,病虫枝,重叠枝和枯枝等。幼树前3年需摘掉花蕾,不让挂果,维持树体营养生长,加快树冠成形。

5.科学间种

油茶幼林期间,可利用林地间隙种植绿肥、药材、油料等作物,以中耕施肥代替抚育,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灌木生长,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林间小气候,降低地表温度,提高林间湿度,从而促进油茶幼林根系生长和树体的生长发育,达到速生、早实的目的。间种作物应选耐干旱瘠薄、生长快、长势旺、适合酸性土壤生长;植株矮小、枝叶稀疏、不过分荫蔽幼林、地下根幅小、吸肥不多的作物。包括一年生豆科作物:花生、黄豆、蚕豆、绿豆、豌豆等;绿肥作物:紫穗槐、紫云英、苜蓿、满园花、印度猪屎豆等;以及适宜的药用植物等。

间种时要注意无论间种何种作物,都必须勤加管理,及时施肥,花生、豆类的茎秆要堆沤还山,绿肥要压青,要做到以山养山。否则,不仅作物收成不好,其它间种目的也无从达到。必须妥善轮作,切忌连作。间作时注意在幼树周围留下一定的距离不要栽种,以免妨碍油茶正常生长。间作距树蔸的直径,造林初期控制在50cm左右,随着油茶长大,根系扩展,间种与树蔸间距应当逐渐扩大。注意选择和油茶没有共同病害、虫害的作物,以免形成新的中间寄主或新的传染源。

6.病虫害防治(参见第四节)

三、油茶成林管理

良种油茶进入盛果期一般为8-10年,经济收益期限长达50年以上。在盛果期内,每年结大量的果实,需消耗大量的营养成份,所以成林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加强林地土、肥、水管理,恢复树势,防治病虫害。

1.土壤改良

深挖垦复可以疏松土壤、提高肥力、蓄积水分、减少病虫害、促根舒展、增加产量。垦复时做到荒山宜深,熟山宜浅;平坡深,陡坡浅;大树老树深,幼树浅;树冠外深,树冠内浅;在树冠投影外侧深翻30-60cm;为避免过量伤根时也可分对角轮换进行,以2-3a完成一周期。深翻时要注意保护粗根。垦复一般在3-4月或秋冬11月份结合施肥时进行。在夏季进行浅锄,能促进油茶的生长发育,多结果实,增加产量。浅锄1年一次,深度在10-15cm。

2.合理施肥

除每年枝叶生长所需养分外,每生产100kg茶油(1430kg鲜果)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5.9kg,磷素12.0kg,钾素48.6kg。盛果期为了适应树体营养生长和大量结实的需要,肥料一般按N:P2 O5:K2O=1:0.6:1.2配比。基肥:每年于11-12月进行,以腐熟的农家肥10-30kg/株或饼肥2kg/株或优质生物菌肥2.5-5kg/株。追肥:每年2-4月,春季促发新梢,以高含量复混肥0.5-1kg/株。

大年以磷钾肥、有机肥为主,小年以磷氮肥为主。肥料的施用方式采用穴施、沟施均可。陡坡地要施在油茶树的上山面。在施追肥的基础上,还可根据年情、土壤条件和树体挂果量增施叶面肥,以各种微量元素、磷酸二氢钾、尿素和各种生长调节剂为主,用量少、作用快,宜于早晨或傍晚进行,着重喷施叶背面效果更好。

3.节水灌溉

长江流域一般是夏秋干旱,7-9月的降水量大多不足300mm,而此时正是果实膨大和油脂转化时期,“七月干球,八月干油”,根据条件采用淋灌、喷灌、微喷灌、滴灌等。漆龙霖等研究认为,当土壤平均含水量≤18.2%时或田间持水量≤65%时,油茶已达到生理缺水的临界点,这时合理增加灌水可增产30%以上,如果,继续干旱,叶片细胞浓度达到25-28%时,叶片开始凋萎脱落,再灌水也无法挽

/ 11

匡百知 ***

《油茶栽培技术》

2015-04-22

回损失。但在春天雨季时又要注意水涝。

4.科学修剪

油茶成年树多只抽发春梢为主,夏秋梢较少,果梢矛盾不突出。修剪多在采果后和春季萌动前进行:一般删除干枯枝、衰老枝、下脚枝、病虫枝、荫蔽枝、蚂蚁枝、寄生枝等。尽量保留春梢及内膛结果枝。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外小空,内饱满,行间不相接,株间不重叠,通风透光,立体结果。合理修剪可使产量增长39%以上,枝感病率降低70%。

油茶挂果数年后,一些枝组趋向衰老且易于感病,应及时进行回缩,在旁边另选强壮枝进行培养补空。保持生长和结实的平衡。对于过分郁闭的树型,应剪除少量枝径2-4cm左右的直立大枝,开好“天窗”,提高内膛结果能力。

5.引蜂授粉

油茶林放养蜜蜂技术是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等研究成功的新技术,一般在油茶的花期(每年10-12月份),可在油茶林人工放中国黑蜂、高加索蜂和高意杂交蜂等,在放蜂之前,应先给蜜蜂喂食“解毒灵” 1、2、或6号及“油茶蜂乐”。

6.病虫害防治(参见第四节)7.适时采摘

因为油茶物种和品种不同,果实成熟期不一致,一般集中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普通油茶种子成熟有两个阶段:一个是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二是10月上旬以后。油茶的采种期一般在生理成熟和种子成熟之间。寒露籽类于10月上旬寒露节、霜降籽类于10月下旬霜降节前后收摘。

油茶果实采摘后及时摊开翻晒,晒2-4天(也可用油茶剥壳机)分离茶籽,继续晒1-2天。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一、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及方法 1.原则

病虫害防治,应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植物检疫为前提,以选用抗性品种为方向,以园艺措施为基础(培养健壮树势,增强抗病抗虫能力);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物理防治为补充,化学防治为辅助。病害及一年多世代的微小型昆虫危害,重在防,一般虫害重在治。

2.方法

①.园艺措施包括:合理的中耕除草;适当的排灌;正确修剪,平衡树势;注意平衡施肥。②.物理防治包括:灯光诱杀;人工捕捉;粘虫胶阻隔;悬挂有色粘虫板等。

③.生物防治包括:捕食性昆虫(草蛉科、瓢虫科大部分、螳螂科、蜻蜓类、食虫虻类等);寄生性昆虫(各种寄生蜂类及寄蝇科等);野生动物(捕食鸟类(600多种).蝙蝠.黄鼠狼.蛙.蟾蜍.蜥蜴、蜘蛛类、蚂蚁等);微生物(许多真菌、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昆虫病原性线虫等);生物代谢产物(抗生素类、类昆虫激素类等);植物体浸提物等。

④.化学防治包括:各类用于防病治虫的人工化学合成物。

据调查,我国危害油茶的病虫害很多、虫害有10目300多种,病害有50多种,以及少量的寄生植物如桑寄生、槲寄生等。其中危害很大,在生产上造成巨大损失的,在油茶成林上有油茶炭疽病和软腐病,此外在油茶幼苗期有油茶根腐病等。能造成经济损失的油茶害虫主要有以油茶尺蠖和茶毒蛾为代表的食叶害虫,包括剌蛾类、蓑蛾类、金龟子类和叶甲类;以茶梢尖蛾和油茶绵蚧为代表的枝梢害虫,包括油茶蛀梗虫和蚧虫类;以蓝翅天牛为代表的蛀干害虫;以及种实害虫茶籽象甲等。

种植油茶主要是为了收获茶果,榨取供食用的茶油,为保证食品安全,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农药品种的选择及用药时期的选择,生物农药优先(见附2《生物农药类别》)。

二、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油茶炭疽病

主要在果实、叶、枝和树干上发病。造成果实开裂、果实和叶片大量脱落,枝条枯死,树干溃疡等,会严重影响树体生长和茶果产量,严重时整个植株干枯死亡。发生时,在果实、枝叶上出现红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成淡褐色病斑,病斑中的不规则轮纹,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褐色的小点。

/ 11

匡百知 ***

《油茶栽培技术》

2015-04-22

通常发生时间是5-8月高温高湿季节,7-8月是发病高峰期,成林在8-9月会见到大量落果落叶,如果的大树嫁接换冠时也可在树干上见到溃疡病斑。

主要采取以营林措施为主减少病源,增强树势等综合治理方法。春夏季节(6月底开始)定期(每10天)喷施1%的波尔多液预防,发病早期可用咪鲜胺、戊唑醇、溴菌腈等防治。

2.油茶软腐病

油茶软腐病是油茶常见病,主要在果实、叶、芽和梢上发生,造成大量落叶落果,芽梢枯死。受害油茶往往成片发生,如遇连续阴雨天扩散速度更快。通常于3-6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其防治主要采用营林管理措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治上以预防为主,在病害高峰前(一般为5月下旬)可用1%波尔多液预防效果较好,达到96.7%,达可用多菌灵和万兴防治。

3.油茶根腐病

根腐病也称白绢病或霉根病,主要为害油茶一年生苗木,先侵染苗木根颈部,患部组织初期褐色,后长出白色绵毛状物(菌索),受害苗木根部腐烂叶片凋落最后死亡。主要发生于4-5月和9-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7-8月是重病株死亡期。发病后首先尽可能清除重病株,以熟石灰拌土覆盖,或用腐必清、恶霉灵、退菌特、多菌灵等浇灌根茎处防治。

4.油茶烟煤病

夏季用0.3度的石硫合剂喷洒病株,可有效防治油茶烟煤病。也可在园内星散种植一些山苍子。

三、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油茶害虫的防治多采用综合治理的措施:

1.加强营林管理,增强树势,破坏和恶化害虫的生存和为害环境; 2.通过修剪清除和减少病虫枝和过弱枝,消灭越冬害虫; 3.采用生物防治,保护天敌。

4.化学防治时须针对不同害虫进行:

①.鳞翅目和鞘翅目食叶害虫,可用敌杀死、毒死蜱、阿维菌素、氟铃脲等防治。②.对蚜虫和介壳虫等剌吸式害虫,可用吡虫琳等防治。

③.对茶梢蛾和茶蛀梗虫等钻蛀性害虫,应在成虫盛发期,卵初孵化或幼虫转移蛀梢盛期,以氧化乐果乳油、敌杀死、毒死蜱等防治。

害虫的适应性会逐渐产生抗药性,所以每一种药都不是绝对的,所以采用综合防治方法把害虫控制在所允许的经济域植以内是比较理想的,对于化学防治特别是连续使用多年以后,有必要不断更换和探索新的杀虫剂才能达到杀灭害虫的效果。

第五节 油茶低产林改造

低产林改造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八大技术措施:

一、清理林地,深挖垦复:清除林地杂灌、草、老残林木及病株,有利于油茶林的垦复管理和果实采收。低改的第一年冬季要全垦深挖一次,深度20厘米。每年夏季浅锄一次,深度10-15厘米。每隔2年要深挖一次。“冬挖金、夏挖银”是群众对油茶垦复的总结。

二、林疏伐,稀林补植:密度70—90株/亩,郁闭度0.7—0.8较为适宜,过密或过疏均影响单产。密林要进行疏伐,如果密度不够,株数不足,但分布较均匀,则不用补植,加强管理用扩大树冠的办法来增加郁闭度。如果林间空地大于3×4米,林地透光,应采用3—4年生良种嫁接大苗补植。

三、整枝修剪,优化树形:修剪强度可分为一般修剪和重剪。一般修剪,剪去过密的交叉枝、重叠枝、过弱的营养枝、病虫枝等,使树体枝条分布均匀,通风透光,结构紧凑。下脚枝的剪除要求是从全林看去整齐通透。重剪一般在老林、密林,促发新枝用,冬季早春疏伐后,进行整枝修剪,多留营养枝,为来年结果做准备。

四、立体经营,耕抚结合:在有条件的地方,低产油茶林经改造后,可在林地间种矮杆耐阴的经济作物,如绿肥、中药材、牧草和豆类等,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种植结构,耕抚结合,提高经济效益。清洁环境,防病灭虫。要贯彻重防,以营林技术为主,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伐除病株,剪除病虫枯枝,清结环境防病灭虫。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推广油茶花期养蜜蜂。

/ 11

匡百知 ***

《油茶栽培技术》

2015-04-22

五、作梯开沟,蓄水保土:针对坡度陡的林地,尽可能整土整梯,或者每隔6-8m按环山水平开挖1-1.5m的竹节沟,防止水土流失,以达到保水、保土和保肥的目的。

六、合理施肥,提高地力:冬花型油茶终年花果不离枝的“勤劳树”,开花结果越多消耗水肥越多。大年以磷钾肥为主,小年增施氮肥或复合肥。秋冬以有机肥为主,春夏可施速效肥。施肥量,氮肥10-15公斤/亩,磷肥30-50公斤/亩,钾肥10-20公斤/亩,或施复合肥、土杂肥300公斤/亩。施肥方法:结合垦复,在树冠外沿开沟施。

七、预防病害、治理虫害:油茶成林中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是炭疽病和软腐病,不但造成当年损失,还会影响次年产量,衰弱树势,严重时造成整株死亡。油茶病虫害多以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结合树体管理,在4-7月份定期喷洒波尔多液等杀菌剂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八、更换劣株,高接换冠:一般在低产油茶林中有50%-60%的劣株要更换的,可分2-3年逐步改造。采用拉皮切接法进行高接换冠。油茶拉皮切接最适于嫁接的时间是5月底至6月上旬,此时无性系当年新梢已木质化,油茶生长旺盛,树皮易剥离,愈合能力强,成活率高。技术要点如下: 砧木的接前管理

选择生长旺盛的幼林、壮龄林中基本不结果或常年结果在0.5kg以下的低产植株,树高、枝少采摘不便的植株。每株砧木选择2-4个分枝角度适当、干直光滑、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主枝。把选好的砧木在离地面40-80厘米处锯断,断砧时注意防止砧木皮层撕裂,每株留2-3个主枝作营养枝和遮荫用,其余全部清除。接穗采集:穗条应采取当年生的粗壮、腋芽饱满无病害的半木质化新梢,采集穗条以早上为宜。3 嫁接时期及方法:以夏季和秋季嫁接为宜,夏接5月下旬至7月上旬,秋接9-10月。

①.削穗:用单面刀片在穗条叶芽反面从芽基稍下方,平直往下斜拉一切面,长2厘米左右,切面稍见木质部,基部可见髓心,在叶芽正下方斜切一短接口,切成20-30度的斜面,呈马耳形,在芽尖上方平切一刀,即成一芽一叶的接穗.叶片小的留一叶,叶片大的留1/2-1/3,接穗切好后放入清水中待用。

②.削砧:在砧木的嫁接部位,先用布擦干净灰尘,然后用接刀纵剖两条平行线,深达本质部,宽与接穗粗细相当,自上向下撕开皮部。

③.嵌穗:将削好的接穗,嵌入撕开皮部的砧木槽内,再把撕开的砧木皮部,复盖在接穗的上面。④.包扎:嵌穗后,立即用塑料绑带进行包扎,包扎时注意不伤接芽的前提下,尽量包扎紧。⑤.加罩:为了保湿,包扎后在接穗部位应加绑一个塑料罩(还可用牛皮纸在罩外按南北向折绑遮荫),塑料罩在接芽的方位呈灯笼状,严禁塑料罩贴靠在接稳的叶片上,以免灼伤叶片。绑罩要严密,否则就起不到保湿的作用,影响成活率。接后管理

①.随时抹除砧木萌蘖,一直到两年后砧木不再出现萌芽枝为止。

②.嫁接后用毒笔在遮荫纸下方绕砧木画一圈,防止蚂蚁侵害。接后30天愈合抽梢,40天左右新梢由红色变绿色时,在傍晚除去保湿袋,但还需遮荫。当新梢长至6厘米时,可解绑。为促进新梢生长,要适量施肥,每株施复合肥各0.1kg,防止人畜危害。

③.除萌与扶绑,大树砧嫁接,接枝生长很快,徒长严重,形成头重脚轻的现象,易造成风折,对这些徒长枝应及时扶绑在砧桩上,避免风拆。

④.虫害防治和林地管理。嫁接后,接枝生长幼嫩,很容易受金花虫、金龟子和象甲等危害,应随时注意虫情发生情况,及时进行药物防治。因油茶嫁接林都是优树,结实累累,对养分消耗很大,所以必须加强林地上壤肥水管理,进行垦复、除草和追肥等工作,满足树体养分的需求,否则会造成嫁接林的提早衰败。

第六节 油茶冻害及其防治措施

一、油茶冻害的原因

油茶冻害是指油茶在休眠或生长时期,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致使叶、枝梢、主干、根系等受到伤害或死亡的现象。造成油茶冻害的原因有多种,情况也较复杂。气候条件是

/ 11

匡百知 ***

《油茶栽培技术》

2015-04-22

最大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低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这种冻害多半有规律性,一般10年一大冻,5年一小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种规律的出现可能与以22年为双周期,即约11年一轮的小周期和22年一轮的大周期,与太阳黑子低值年的出现有关,因此可以根据太阳黑子活动规律提前对冻害周期进行预报。二是季节交替时期的剧烈变温,如秋末冬初的寒流造成剧烈降温和冬末春初的回寒。

二、油茶冻害的部位

油茶受冻后,因器官或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受害程度和症状也不一样,因为不同器官进入休眠和解除休眠有早有晚,休眠深度也不同,树体进入休眠的顺序是枝条、主枝、主干、根茎,而解除休眠的顺序正好相反。

1、根系冻害:表现在春季萌芽晚或不整齐,有的受冻害较轻,虽然能发芽抽梢,但生长缓慢,严重时抽出的新梢逐渐凋萎枯干。

2、根茎冻害:根茎部分容易受冻害,特别是根部积水多,贪青生长时,根茎冻害更易发生。

3、枝干冻害:生长过旺的幼树主干易受冻害,形成纵向开裂,即“冻裂”现象(又称裂干)。

4、枝条冻害:幼树在秋季水多时徒长,枝条不充实,易受冻害。

5、叶芽、幼果冻害:叶芽受冻后,芽不萌发膨大,干缩枯死易脱落。幼果受冻害轻时,发育变得迟缓、畸形,或长时间停留某一发育阶段,局部变褐,并引起大量落果。

三、油茶冻害的防御措施

1、选用耐冻当地品种

2、选择合适立地建园

3、冻前灌水:在霜冻出现前夕的晴天中午用地下水(如井水),灌透土壤层30-40cm,或在霜冻出现前夕,早晨5:00-6:30时利用喷灌设备对油茶树体不断喷水,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覆盖保温:“地面盖层草,防冻保水抑杂草”,也可将粉碎的作物秸秆撒入行间,厚度10cm左右,同时压土防风,或撒施暖性农家肥(如土杂肥、厩肥等),达到保暖、保墒之目的。

5、树干刷白:灰浆常用的配制方法:用3kg石灰、1kg硫磺粉、1kg食盐、0.2kg食用油、0.1kg面粉、15kg水倒入塑料桶搅匀即可。刷涂树干时要边搅动边刷灰。可于果实采收完半个月后或春季昆虫繁殖蔓延以前刷涂。

6、树冠喷抑蒸保温剂:使用时间为12月上、中旬,抑蒸保温剂可选用6501、长风3号或醇型抑蒸剂、石油抑蒸剂。喷施浓度为2%-3%,20天左右再补喷1次。

四、油茶冻害的补救措施

1、合理修剪:第二年春天萌芽后,根据受冻情况坚持“小伤摘叶,中伤剪枝”和“轻伤轻剪,重伤重截,剪枯留绿”的原则,2、松土施肥及叶面喷肥:油茶冻后树势较弱,对于受害较轻的油茶树往往冻后大量落叶或发生卷叶现象,为了保住叶片同时刺激油茶根部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尽快恢复树势,促进芽叶萌发,在气温回升后或春芽鳞叶至1叶展开时可使用0.3%磷酸二氢钾液或0.3-0.5%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2-3次。

3、合理载荷:在保证树体成活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座果率,在稳果后再疏果,对受冻而无法发育的幼果要尽早摘除。

4、加强病虫害防治:冻后最易发生树脂病(流胶病),可在5月中旬和9月中旬刮去病皮,再用浓碱水(碱:水=1:4),涂洗2-3次或抹腐必清或菌毒清30-50倍液效果较好。要及时清除枯枝、冻伤枝、病虫枝、折断枝等,并集中在园外进行烧毁,防治病虫,以保持树体健壮。

祁东县林业局 2015年4月30日

/ 11

匡百知 ***

《油茶栽培技术》

2015-04-22

附1

油茶四季管理历

越冬休眠期管理(12月、1月、2月)

整形修剪:一般在茶果采收后到春梢萌发前修剪较好:先剪下部,后剪中上部,先修冠内,后修冠外,要求小空,内饱外满,左右不重,枝叶繁茂,通风透光,增大结果体积:一般剪去干枯枝、衰老枝、下脚枝、病虫枝、荫蔽枝、蚂蚁枝、寄生枝等。

施肥:11月上旬则以土杂肥或粪肥作为越冬肥,以提高树体的抗寒能力。还可根据枝梢生长情况在10-11月份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增加新梢木质化程度,有利越冬。

防病:冬季用3度的石硫合剂喷洒病株,可有效防治油茶烟煤病。春梢萌芽、抽发期管理(3月、4月、5月)

施肥:春梢萌发前,薄施粪水或尿素,幼树以氮肥为主,适当施磷钾肥,以利新稍快速生长;成年树以施氮肥为主。

防病:主要病害有油茶软腐病和油茶根腐病。油茶软腐病在病害高峰前(一般为5月下旬)可用1%波尔多液预防,用多菌灵和托布津防治。油茶根腐病发病后尽可能清除重病株,以熟石灰拌土覆盖,或用50%退菌特、50%多菌灵等浇灌根茎处防治。

治虫:主要虫害有油茶蛀茎虫、蓝翅天牛、油茶绵蚧、茶籽象甲和油茶叶蜂。油茶蛀茎虫喷洒敌百虫、乐果乳剂效果很明显。将被害枝条平环痕上剪去烧毁或在成虫羽化期间每天早晨进行人工捕杀成虫可有效防治蓝翅天牛。油茶绵蚧可喷洒大力士、久效磷1度石硫合剂和亚胺硫磷、氧化乐果,连喷2-3次。茶籽象甲可用绿色威雷在成虫羽化前喷1次或用敌百虫、毒死蜱喷施2-3次,防治效果较好。油茶叶蜂用绿丹微乳剂、敌百虫喷雾毒杀。

夏季管理(6月、7月、8月)

修剪:促进结果母枝的良好发育,对夏梢生长旺盛的树,应控制夏梢。

施肥:夏梢萌发前半个月,幼林以施氮肥为主,有利于营养生长,成林以磷钾肥为主。以农家肥及麸饼为好,也可适当施些化肥。

防病: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油茶烟煤病。炭疽病6月底开始用1%的波尔多液,加2%的茶枯水,每10天喷一次,连喷4-5次。定期喷施1%的波尔多液预防,发病早期可用50%多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防治;夏季用0.3度的石硫合剂喷洒病株,可有效防治油茶烟煤病。

治虫:主要虫害有叶蛾、天牛、油茶尺蠖和茶籽象甲。叶娥可用敌百虫防治。天牛危害树杆、树皮可用敌百虫树皮下注射。油茶尺蠖幼龄幼虫期可喷洒阿维菌素、敌百虫、杀螟橙、杀螟腈、亚胺硫磷、二溴磷、溴氰菊酯乳油、或鱼藤精进行防治。

秋季管理(9月、10月、11月)

施肥:秋梢萌发前半个月,幼林以施氮肥为主,有利于营养生长,成林以施磷、钾肥为主,以利茶果保果,籽粒饱满。

防病:主要病害有油茶烟煤病和油茶根腐病。秋季用1度的石硫合剂喷洒病株,可有效防治油茶烟煤病。煤污病用乐果。油茶根腐病发病后尽可能清除重病株,以熟石灰拌土覆盖,或用5退菌特、多菌灵等浇灌根茎处防治。

治虫:主要虫害有油茶毒蛾和茶梢蛀蛾。油茶毒蛾在3龄前用0.2%阿维菌素敌百虫、杀螟松、氟铃脲进行防治。茶梢蛀蛾喷洒敌百虫、氧化乐果、杀螟松、马拉松进行防治。幼树前三年需摘掉花蕾,不让挂果,维持树体营养生长,加快树冠成形。

/ 11

匡百知 ***

《油茶栽培技术》

2015-04-22

附2

生物农药类别

一、杀虫剂

1.微生物类(病毒、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真菌)①.苏云金杆菌(Bt),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蛾类)害虫的低龄幼虫,不与有机磷杀虫剂及杀菌剂混用。引起败血死亡的虫子,发黑倒悬于枝叶上。将它们收集起来再利用——用纱布袋包好,在水中揉搓,每50g虫尸洗液可对水50-100kg喷雾。

②.白僵菌,它能感染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直翅目等约200种虫体和蛹。被感染死亡的昆虫,虫体僵硬,体表布满白色菌丝。注意天气、使用方式、喷菌地点等,虫体也可再利用。

③.杆状病毒,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不同的核多角体杆状病毒共能感染500多种昆虫。由于感染的专一性及流行性,可使该虫害在几年内都低于防治的经济阀值,且不杀死天敌。广州市中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虫瘟一号”病毒,共分8个类型:A型对斜纹叶蛾有特效;B型对菜青虫、小菜蛾有特效,兼治松毛虫、尺蠖、茶毛虫、棉铃虫等;C型对棉铃虫有特,效兼治松毛虫、尺蠖、茶毛虫;D型对蛞蝓(蜗牛类)有特效;E型对蚜虫、飞虱有特效;F型对各类红蜘蛛有特效;G型对甜菜叶蛾有特效;H型防治松毛虫。死亡的虫尸液化,每条可释放上10亿个病毒体。

2.抗生素类(指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学物质。)

①.阿维菌素,对螨类有很高的杀虫活性,还可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和同翅目等害虫。虫媒花植物花期禁用。

3.植物源类:全世界有杀虫植物2400种、杀菌植物2000余种、除草植物1000余种、杀鼠植物也很多。最常用的杀虫植物:除虫菊、印楝、苦楝、烟草、鱼藤、黄花杜鹃、桉树油、芫花等等。

4.动物类:①.昆虫病原线虫,可感染涉及11目75科250余种昆虫,在24-48小时可使昆虫致死。②.天敌昆虫,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寄生蜂类、瓢虫类、蜻蜓类、草蛉类、螳螂类等等。③.昆虫天敌,如蝙蝠、蛙类、蜘蛛类、蛇类、壁虎、鸟类等等。④.昆虫信息素类

二、除草剂

1.微生物类:①.Biochon,为银叶菌,是木本杂草的腐烂促进剂,它控制和抑制野黑樱和许多其他木本杂草的萌发和生长。②.紫茎泽兰链格孢菌,是紫茎泽兰的微生物除草剂。③.双丙氨膦,为抗生素除草剂,可防治20余种田间杂草。

2.植物源类:①.苜蓿水抽提物,②.曼陀罗种子分离的天仙子胺等。

3.动物类 ①.天敌昆虫类:盾负泥虫专食鸭跖草;大戟天蛾、大戟天牛专食乳浆大戟草;水葫芦象甲专食水葫芦;尖翅小卷蛾主食香附子等莎草科植物;褐小荧叶甲专食蓼科杂草;尖翅筒喙象嗜食黄花蒿;泽兰实蝇取食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叶甲取食空心莲子草等等。②.其他动物:鸡、鸭、鹅、牛、羊等。

三、杀菌剂

1.农用抗生素类:①.井冈霉素,②.多氧霉素,③.农用链霉素,④.宁南霉素,⑤.农抗120,⑥.米多霉素,⑦.农霉素等。

2.活体微生物:①.地衣芽孢杆菌,②.木霉菌类(生菌消),③.担子菌类等。

3.植物抗生素类:①.大蒜素,②.活化酯(诱导作物产生抗病免疫力)③.呋喃香豆素(为芸香科和伞形科植物的特征性次生代谢物,光敏杀菌。)等。

四、杀线虫剂

有害线虫约5万种,几乎没有一种植物无线虫病,且绝大多数为根结线虫,还有毁灭性的松材线虫。常用杀线虫剂绝大多数为高毒农药,对环境影响很大。土壤中含有对线虫有寄生性细菌、真菌及一些捕食性原生动物、节肢动物等,但现在还不能大量生产推广,现发现几十种植物具有杀线虫作用。

1.植物:①.芸香叶,②.鱼藤根,③.胜红蓟叶,④.烟草叶,⑤.夹竹桃叶等。

五、杀鼠植物

①.黄花杜鹃,②.山菅根,③.曼陀罗,④.断肠草,⑤.甘遂根,⑥.白头翁根,⑦.杠柳根茎皮,⑧.天南星块根等。以上对人的毒性也很高,注意用药安全。

/ 11

匡百知 ***

《油茶栽培技术》

2015-04-22

附3

农 业 部 工 业 和 信 息 部

环 境 保 护 部 公告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第1586号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畜安全和环境安全,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高毒农药采取进一步禁限用管理措施。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停止受理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杀扑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灭多威、灭线磷、涕灭威、磷化铝、氧乐果、水胺硫磷、溴甲烷、硫丹等22种农药新增田间试验申请、登记申请及生产许可申请;停止批准含有上述农药的新增登记证和农药生产许可证(生产批准文件)。

二、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撤销氧化乐果、水胺硫磷在柑橘树,灭多威在柑橘树、苹果树、茶树、十字花科蔬菜,硫线磷在柑橘树、黄瓜,硫丹在苹果树、茶树,溴甲烷在草莓、黄瓜上的登记。本公告发布前已生产产品的标签可以不再更改,但不得继续在已撤销登记的作物上使用。

三、自2011年10月31日起,撤销(撤回)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等10种农药的登记证、生产许可证(生产批准文件),停止生产;自2013年10月31日起,停止销售和使用。

农业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环境保护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农业部公布的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名单

一、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名单(33种)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

注:1.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等10种农药自2011年10月31日停止生产,2013年10月31日起停止销售和使用。

2.2013年10月31日之前禁止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禁止特丁硫磷在甘蔗上使用。

二、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名单(17种)

禁止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和氯唑磷在蔬菜、果树、茶叶和中草药材上使用。禁止氧化乐果在甘蓝和柑橘树上使用;禁止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在茶树上使用;禁止丁酰肼(比久)在花生上使用;禁止水胺硫磷在柑橘树上使用;禁止灭多威在柑橘树、苹果树、茶树和十字花科蔬菜上使用;禁止硫丹在苹果树和茶树上使用;禁止溴甲烷在草莓和黄瓜上使用;除卫生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剂外,禁止氟虫腈在其他方面的使用。

/ 11

5.《果树栽培学》 篇五

2010级生物科学 黄晓姗 学号14

枣是我国独具特色的重要果品资源,栽培历史悠久。枣的营养价值很高,除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脂肪、钙、铁、磷、硒等多种营养物质外,还富含维生素C。研究表明,每100 g鲜果达400~600 mg,居所有栽培水果之首。近年来又相继发现鲜枣中还含有较多的黄酮(ECB)和环磷酸腺苷(cAMP)等活性物质,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有良好作用。最近有研究表明,人体食高钾低钠的食品,有利于抵抗癌细胞的生成,而枣的钾含量比钠含量要高580倍。所以鲜枣既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又是天然的保健食品。

鲜枣质地酥脆,口感甜润,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过去由于种种原因,鲜枣供应期很短,枣采收后主要进行晾晒干制(红枣)或加工成蜜饯,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保鲜技术的进步,鲜枣供应期延长,经济效益成倍增加,大大提高了采后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所以许多地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把发展鲜食枣产业放在了优先的位置,近几年,栽培面积和产量迅速提高。

但是,枣果的贮藏保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考虑到采前因素(如品种、成熟度、产地等)、采后技术因素(如采收方法、采后处理、贮藏的温湿度、库房管理等)和采后生理及贮藏特性等。上述各个环节任何一项脱节,都会导致贮藏保鲜工作的失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损害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大力普及枣果贮藏保鲜技术,对促进枣果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采后生理与贮藏特性

采收成熟度对鲜枣贮藏寿命有明显影响,一般成熟度越低越耐贮藏,但过早采收影响鲜枣的品质,研究表明枣果在初红时采收,既能提高鲜枣的耐贮性,又能保证枣果的正常品质。多数研究认为,枣果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枣果采后呼吸强度很高,约为红富士苹果的2.3倍,这是鲜枣果实不耐贮藏的一个重要原因。枣果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很低,和其他跃变型果实相比,乙烯对枣果采后品质的影响较小。

鲜枣表皮结构蜡质层较薄,果皮保水性能较差,采后在自然状态下会很快失水皱缩。研究表明,鲜枣失水速率是苹果的5~7倍,而且成熟度越低的果实失水越快。因此,加强保水措施是鲜枣贮藏的关键环节之一。

枣果由于糖分较高,呼吸旺盛,加之易受机械伤害,采后极易发生缺氧呼吸、酒化以及发霉腐烂。密闭和通风较差的环境都会导致枣果的发酵。传统的加工醉枣的方法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性。果肉发酵引起的软化和褐变是导致鲜枣难贮的重要原因。鲜枣果实对贮藏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特别敏感,高于5%会加剧果肉的软化褐变。鲜枣比较耐低氧条件,在无二氧化碳条件下,可忍受1.5%的低氧条件。

鲜枣的耐贮性因品种的不同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鲜食制干兼用品种较单纯鲜食或制干品种耐贮;抗裂果品种较耐贮;小果型品种或大果型中果肉较疏松的品种较耐贮。在主要栽培品种中,山西的襄汾圆枣、临汾团枣、太谷葫芦枣和蛤蟆枣等耐贮性较好,而郎枣、骏枣耐贮运性最差,屯屯枣、相枣、坠子枣耐贮运性居中。河北、山东和北京产的冬枣和雪枣最耐贮,其次为北车营小枣、苏子峪小枣、长辛店脆枣和金丝小枣,婆枣和斑枣最不耐贮。

枣的成熟期各地不一,一般多在9月份成熟。枣果成熟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果面绿色渐退,变为白色至微红色,味甜质脆,为脆熟期,鲜食、贮藏枣果均在此阶段采收。此后,果皮转红,果肉糖分提高,水分减少,为完熟期,此期采收一般用于干制。需注意的是,用于贮藏的枣果必须无伤采摘,最好人工逐个采摘,并且尽量保留果柄。伤果、烂果等不能作为贮藏果。为避免人为损伤,采收人员要剪短指甲,或者戴手套。枣果在采收和运输时一定要避免机械伤,采收时要用柔软的布袋装盛;若用条筐时,筐内一定要内衬软布。严禁用木杆敲打震落。另外,为了提高鲜枣的耐贮性,在采前半个月对树冠及枣果喷洒0.2%氯化钙溶液,还可喷150倍液的高脂膜、过碳酸钠,能防止霉菌感染。

枣果的冰点比一般水果低,在-5℃左右,因此冷藏的最适温度为-3℃~-2℃,气调贮藏时以0℃为宜,相对湿度95%以上。

可见,采用低温、高湿、低氧、超低二氧化碳、防腐的综合技术措施,是贮藏好枣果的关键。

二、鲜枣贮藏方法

1.常温贮藏。

挑选半红的无伤鲜枣,在阴凉潮湿处铺3~5厘米厚的湿沙,上放一层鲜枣,再铺一层湿沙,进行沙枣层积,如此堆高至30厘米左右。为防止沙子干燥,可定期用少量清水补充湿度。用此方法可贮藏1个月左右。

2.窑洞贮藏。

果实采收后,挑选无伤枣果入窖,预冷12小时,然后装入0.01~0.02毫米厚的无毒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薄膜袋中,每袋容量不超过2.5公斤,袋中部两侧各打两个直径约1厘米的小孔。果袋最好竖着摆放在多层的货架上。贮藏期间应注意窖温管理,定期观察袋中果实的情况,当果实原有红色变浅或有病斑出现时,说明果实已开始变软或腐烂,应及时出库销售。用此方法,襄汾圆枣、蛤蟆枣可贮30~60天,脆果率70%以上;赞皇大枣、骏枣、郎枣等品种可贮20~40天。

3.冷藏。

研究表明,冰点以上的最低温度是多数枣品种贮藏的最佳温度。根据测定,鲜枣在半红采收时,冰点均在-2℃以下,为了避免冻害,鲜枣的冷藏温度最好控制在-1℃左右。贮藏方式可采用打孔袋或用纸箱、木箱、塑料周转箱等内衬塑料袋等方法。打孔袋贮藏同窑洞贮藏中介绍的方法基本相同。采用箱内衬塑料薄膜方法时,最好用0.03厘米厚无毒聚氯乙烯薄膜,每箱容量不超过10公斤。装果后袋口不能封死,对折掩口即可。掩口前,应敞口充分预冷,待果温降至接近贮藏温度时,再掩口封箱码垛贮藏。果实在贮前最好做预处理,如用2%氯化钙+30毫克/公斤CA3浸果30分钟,可提高果实的贮藏效果。

4.气调贮藏。

不同品种枣果对气体成分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讲,鲜枣气调贮藏时温度应控制在-1℃~0℃,相对湿度95%以上;氧气3%~5%,二氧化碳 小于2%。气调贮藏的果实,入库前应做防腐处理。应用气调贮藏,可将襄汾圆枣、临汾团枣、永济蛤蟆枣、尖枣、北京西峰山小枣、冬枣、雪枣等耐藏品种贮藏3.5~4个月,金丝小枣、赞皇大枣、梨枣等贮藏2~3个月,脆果率70%以上。

三、红枣贮藏技术

鲜枣经烘晒干制后的产品称为红枣。用于贮藏的红枣要干燥适度,无破损,无病虫,色泽红润,大小整齐,红枣含糖量高,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和氧化性,因此贮藏期间应尽量降低贮藏温度和湿度,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枣果贮存量少时,可用缸贮藏,缸口用塑料薄膜扎紧密封,置于阴凉处,可安全度夏。大批量贮藏时,采用麻袋码垛贮藏。码垛时,袋与袋之间、垛与垛、垛与墙之间要留有空隙,以利于通风散热。多雨季节,在每袋红枣外再套一条麻袋,有利于隔绝潮气,而且要注意关闭库房的门窗和通气孔。在外界气温低且干燥时,应经常通风,以排出库内潮湿空气。南方地区高温多湿,梅雨季节应使用冷库贮藏。

6.辣椒栽培技术 篇六

普洱市种子站周建林

辣椒是喜温暖怕炎热,喜阳光怕暴晒,喜潮润怕水涝,喜稍肥怕脊薄的作物,在栽培管理中,特别要注意施肥、浇水及病虫害的防治。

一、栽培季节

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可秋植冬收,一般7—8月份播种,也可冬植早春收获,则10月上旬播种,温凉地区作为正季栽培,可12月份阳畦或塑料小拱棚播种育苗。

二、栽培技术

1、选地和整地

苗床及定植田块,地势要高,开阔向阳,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或粘壤土,苗床地最好是中等肥力。

2、种子消毒处理

(1)用01%的高锰酸钾液浸种半小时;(2)热水烫种:将种子晒两天,放入50度的热水中烫10分钟,不断搅拌,然后降温至30度,恒温3小时即可播种。

3、播种量

每亩用种50克,每平方米苗床播种6-10克,适当稀播培育壮苗。

4、培育壮苗 每分苗床地施腐熟农家肥300公斤,草木灰30公斤,普钙10公斤,拌匀作底肥,苗期追肥用1:10的清粪水泼浇,随小苗长大,粪水适当加浓,粪水必须腐熟,苗期最好追1—2次粪水,第一次可作盖种肥施入苗床。

对幼苗特别要注意防治绵疫病,立枯病,猝倒病。其方法有:

(1)用58%的甲霜灵锰锌500倍液喷苗床作土壤消毒(即一喷雾器水兑30-35克药粉)。

(2)用11000的代森锌拌细土撒于苗床,或用敌克松400-500倍液喷苗床作土壤消毒。

(3)苗期每隔10-15天用甲霜灵锰锌喷施一次,进行病害的早期预防,一喷雾器水兑15—20克药粉,或用64%杀毒钒、大生、雷多米尔800—1000倍液喷施(任选一种)。

5、合理密植

一般定植田块行距40-45厘米,株距35-40厘米(小米辣行距50-60厘米,株距45—50厘米)。

6、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

定植田块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3000公斤,同时拌入普钙或复合肥70公斤,硫酸钾10公斤,充分拌均后施入种植行内,肥与土充分拌匀后平整浇透水移栽。

7、追肥及浇水

原则上“少量多次”,特别注意不要偏施氮肥,定植后十天左右追一次提苗肥,用1:4的腐熟清粪水,或每亩用7—10公斤的复合肥兑成肥液追施。催花肥每亩施15—25公斤。重施果肥:每亩用复合肥25—30公斤。

水:选晴天上午灌水,水不能浸过厢面,辣椒对水份的需求,应注意前期营养生长,要满足供水,结果期以后要适当控制土壤水份。

8、病虫害的防治

(1)农业防治:a、选用抗病品种;b、实行合理的轮作;c、培育无病壮苗: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率。

(2)药剂防治:a、炭疽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疽杀600-800倍液喷施,或用甲基托布津400—500倍液喷施。b、枯萎病:用枯萎必克或用抗桔灵500—600倍液浇根;用敌克松500—600倍液浇根;用50%多茵灵500倍液浇根。c、疫病:用大生、杀毒帆、克露、雷多米尔500-600倍液喷施。d、病毒病:用毒青、毒圣、病毒A、病毒必克500-800倍液喷施。e、青枯病:用农用链霉素、井冈霉素、青枯灵浇根。f、蚜虫:用抗蚜威20克兑水40公斤喷施,或用快灵、万灵、乐斯本、比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喷施。

三、采收与留种

1、采收

青椒以嫩果为产品,开花后25—30天后即可采收,如采收过晚影响后期产量。

2、留种

7.栽培论文 篇七

梨树棚架式栽培是采用人工架设的支架, 将枝条绑缚在支架网的一种新式栽培模式[1,2,3]。棚架式栽培表现出果品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管理方便等优点, 为丰富我国梨树栽培模式, 提高梨果品质进行了有效探索。这种栽培模式生产出的果实品质好, 且管理方便, 是一种高产出、管理简便的节约栽培方式, 在生产中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推广。梨棚架式栽培生产面积扩大, 不仅可以为国内市场提供优质的梨果,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还可以打开国际市场, 恢复有“洛阳金桔”之称的孟津梨的国际地位及信誉。在梨棚架式栽培中, 需注意的是:梨棚架式栽培特别适宜经济发达、风大雾多、光照不良、通风条件较差的地区推广;梨棚架式栽培是平面叶幕、平面结果, 叶面积指数较小, 果品产量应适当控制;建立棚架网费用高, 栽培投资较大;棚架式栽培, 是一种新的栽培模式, 应加强研究与之相配套的土、肥、水管理, 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等技术措施, 才能取得优质高效的栽培效果。

1 梨树棚架式栽培的特点

采用棚架式栽培的梨树, 枝条一般依附于棚网生长, 呈水平状分布, 易于进行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 形成花芽容易, 且枝条固定于棚网上面, 遇风时摆动幅度较小, 抗风能力较强。开花结实后果实下垂, 光照好且营养充足, 果形端正、果个大且品质优, 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与传统无支架栽培模式进行对比, 其特点有:一是果品质量好。具有果个大、果形端正、果核小、果色好、含糖量高、单位质量价格高的特点。二是管理方便。棚架梨栽培密度小, 株行距较大, 且树冠在一定高度 (1.8 m) 平面上生长, 土壤管理方便, 可较长期地进行行间间作, 以耕代抚, 节约耕地, 增加收益;果实采收方便, 不需要架梯, 地面即可采收;病虫害防治效果好, 有利于喷药均匀, 提高药效;有利于果实套袋等其他管理措施的实施。三是光照好。冠形是平面, 枝叶量较小, 不易恶化光照, 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及果实质量的提高。四是抗逆性强。枝条固定于棚网且树冠在平面上, 果实下垂, 遇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抵抗力强, 不易损伤果实。五是经济效益高。梨树棚架式栽培自1998年开始挂果至今, 已生产梨果11年。梨果的出园价格一直稳定在20元/kg左右, 试验地无支架栽培梨果的价格为5.0元/kg左右, 前者是后者单价的5倍以上。如果产果量按22.5 t/hm2计算, 价格以20元/kg计, 收益为45万元/hm2。即使面积扩大, 果品价格降低, 以超市最低价10元/kg计, 经济收入也达22.5万元/hm2。与传统无支架梨树栽培、农作物种植等相比, 经济效益显著。

2 梨树棚架式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用

栽培品种选用日本梨品种, 主要有:丰水、幸水、新高、廿世纪、廿一世纪、晚三吉等20多个品种。栽培所用接穗由日本直接引种。

2.2 苗木培育及定植

在原建栽植密度为4 m×3 m酥梨园中, 采用高接换头方法改接日本品种培育苗木。春季用劈接法在原骨干枝上进行嫁接, 每株接4~5个接穗, 嫁接后去除原有树形中的中央领导干。高接换头的苗木采用行内隔株间伐的方法使棚架栽培密度为5 m×6 m。新建梨园时, 待早春土壤解冻后条播催过芽的棠梨种子, 行距为15~20 cm, 播种深度为1.5~2.0 cm, 采用地膜覆盖加小拱棚的方法培育砧木苗。砧木粗度为0.8~1.0 cm时用嵌芽接或方块形芽接方法嫁接日本品种, 接后立即在嫁接部位上方1.0 cm左右处剪砧, 及时解绑并涂抹抽枝宝, 加强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当年苗木高度可达1.5 m左右。棚架式栽培梨园的定植密度为6 m×6 m。

2.3 建立棚架结构

梨树棚架式栽培的基本技术是建立牢固耐压的棚架结构。该结构由立柱、棚网、吊杆及吊线等组成。立柱设立在果园四周, 材料是规格为350 cm×15 cm×15 cm的钢筋水泥预制件。设立在相对两边对应的位置, 挖深为50~80 cm的穴, 基部打水泥稳固墩, 立柱向外侧倾斜45°设置, 地上垂直高度为2 m。每立柱设一固定斜向拉钢丝, 规格为直径8~10mm (图1) 。立柱间隔距离为3 m。棚架网线是由主棚网线和加密棚网线相互交叉垂直的网状结构, 棚架高1.8 m。主棚网线为相对两边对应主柱的连线, 间距为3 m, 选用直径为8~10 mm的钢丝;加密棚网线在相邻2个主网线之间设置, 距离为50 cm, 选用规格为直径5 mm的铁丝。调节并拉紧所有网线, 使棚架网面呈水平状态。棚架网自重较大, 承重后常常易下沉, 影响网状结构力学均匀性及生产作业, 故设吊杆及吊线, 起辅助减压、提升网面作用。吊杆间距离为18m, 规格为长20 m的镀镍合金管。每根吊杆设置吊线16根, 其规格为直径5 mm的铁丝, 连结吊杆顶端至主网线交叉点, 长度不等 (图2) 。

注:1为主网线, 2为立柱, 3为固定钢丝。

注:1为吊线, 2为主网线, 3为立柱, 4为吊杆。

2.4 整形修剪

梨树棚架式栽培所选用的日本主栽品种, 与中国传统的梨品种相比, 具有枝条柔软、匍匐性强的特点。试验中引进日本的生产模式, 将骨干枝绑缚在棚网上可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 使树冠沿棚网呈水平状分布。采用棚架式栽培模式的果树, 骨干枝通常称为主蔓、副主蔓 (相当于主枝、副主枝) 。

改接后第1年, 为促进接穗枝条的生长, 常采用竹竿或细木棍等较长而结实的长杆与骨干枝或延长头绑扶, 保证枝条的直立生长, 增加其生长势和生长量, 要求当年生新梢长度达2 m品种枝条较柔软, 匍匐性强, 可用竹竿或细木棍等较长而结实的长杆与主蔓延长头并列绑捆在一起绑扶。夏秋季节, 枝条未完全木质化时拿枝, 将枝摆布均匀后去除扶绑的长杆, 用绳子将主蔓沿水平方向固定于棚网上。休眠季节修剪时留1 m左右重截。第2年对主蔓延长头、萌生位置合适的第1副主蔓的处理同第1年, 保证其生长势并增加生长量, 扩大营养面积, 形成树冠。第1副主蔓距主干1 m左右, 方向一致, 夏秋未完全木质化时上棚网, 冬剪时重短截 (留1 m) 主蔓延长头、副主蔓。第3年以后逐年在主蔓上培养1个副主蔓, 同侧副主蔓的间距为2 m, 相邻2个副主蔓的间距为1 m左右, 交错排列。在主蔓、副主蔓上直接培养结果枝群, 一般选侧生枝作为结果枝群;直立枝能改变方向, 培养为结果枝群的保留, 否则即可疏去。根据栽植密度确定副的主蔓数量, 一般为4~5条。整形一般需5~6年就可完成。

摘要:梨树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重要果树, 传统的无支架栽培模式产量较高但果品质量控制较困难。主要就有支架的棚架式栽培模式的技术进行探讨, 以期为梨树生产优质果品提供新的栽培技术模式。

关键词:梨树,棚架式,特点,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朱瑞琪.浅谈梨树棚架式栽培[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19 (3) :31-32.

[2]张玉星.果树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3]杨青松, 蔺经, 李晓刚, 等.4种棚架树形对梨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 2007 (6) :150-152.

8.栽培论文 篇八

关键词:大棚番茄;长季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03-2

大棚番茄是目前我国重要的番茄种植生产方式,全年大棚番茄的种植面积占番茄总生产面积的61%左右,相对于其他种植方式而言,产量高,产期长,经济效益水平高。这种栽培种的核心技术是:选用采光保温性能优良的日光大棚温室,选择适宜品种,培育适龄壮苗,合理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

1 大棚温室环境

1.1 番茄生长对环境温度的要求

番茄是喜温性的茄果类蔬菜,其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一般月平均温度为20-25℃的季节为其最佳生长期,低于10℃或高于35℃都将不利于其生长,与此同时,番茄生长的不同阶段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

首先,在种子发芽阶段,最佳的温度为28-30℃,最低为11℃,最高35℃,低于11℃容易造成烂种。

其次,在幼苗及植株的生长阶段,昼温为24-28℃与夜温为15-18℃为其最佳的生长阶段,若环境温度达不到10℃,幼苗生长量将会下降;若环境温度达到5℃,番茄幼苗和植株将会停止生长。

最后,大鹏番茄栽培技术的关键是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加营养物质的制造;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减弱呼吸作用,减少养分的损耗,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促进植株和果实的生长发育。

1.2 番茄生长对环境湿度的要求

番茄的生长发育对土壤的湿度和空气的相对湿度要求较高。对土壤湿度方面,番茄的生长发育要求水量充足,但由于其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地上部茎叶又属半耐旱性作物,不耐涝,因此,土壤的湿度要保证相对湿度(60-80%),水量过足将会导致番茄根系溃烂。在空气相对湿度方面,要求空气湿度范围仅在40-50%之间。由此可见,在番茄不同的生产期间一定要注意保持大鹏内空气和土壤的湿度,控制不同生产阶段的湿度使其达到适合番茄生产的要求。

2 品种选择与播种。

2.1 选种

主要选用抗病、抗寒、耐弱光无限生长型品种。

2.2 种子处理

将晒好的种子放入3倍量的55℃温水中烫10min, 并不停地搅拌,使种子均匀受热,水温冷却到30℃后搓洗干净,清水浸种4-6h,捞出放入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种20min,捞出冲净药液,放在28-30℃的条件下催芽,70%的种子露白后播种。

2.3 播种

播前将种子用55℃温水浸种15min,再用清水浸泡4-6h,捞出沥干,不需催芽。营养钵内浇足底水,水渗后播种,1钵1 粒,播种后覆营养土0.8-1.0cm,在拱架上先覆盖防虫网后覆薄膜。

3 育苗与分苗

3.1 科学育苗

当60%的苗顶出地面后及时撤去地膜,并减少遮光时间,直到全部种子出苗,并且子叶展平后方可拆除幼苗的遮盖物。同时要注意保持苗床的土壤湿度,苗床土壤见干时要及时喷水,一般1天要保证喷1-2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3.2 适当分苗

一般播种后的20-25天内,也就是番茄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为最佳分苗期,分苗一般采用“单株入钵”的方法,待幼苗分入营养钵后再用细土盖平即可。

4 合理定植

定植密度为6万株/hm2,行距50cm,株距30cm。定植应选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定植前柍苗应用百菌清500倍加乐果1000倍液喷防1次,以防幼苗带病和蚜虫等传播病毒。栽后及时浇水,并在大棚上覆盖遮阳网,以保证存活率。

5 田间管理

5.1 保证合理的生长温度

番茄大棚的温度方面,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5-30℃,夜间温度应保持在16-20℃,湿度控制在50-65%。晴天温度较高时要保持大棚内的通风环境,当室温达30℃时,要用遮阳网遮阳,并铺施稻草的方法及时降低土壤温度。

5.2 控制土壤和空气的相对湿度

番茄越夏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就在于保证番茄生长的土壤和空气相对湿度适宜,因此,合理浇水非常有必要。

5.3 植株调整

当植株生长到25cm时,要及时支架绑蔓或吊蔓,使用支架时要单秆整枝,每株留4-5果穗(每果穗保留2-3果实)。

6 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进行番茄的病虫害防治时,我们一般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兼顾综合治理的方法,治虫害药剂要多种交替使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防虫害药剂,以到最佳效果。

大棚番茄前期病毒病较重,后期叶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等比较严重,要加强防治。虫害要防治蚜虫,白粉虱和棉铃虫等。

7 适时采收

不同的番茄品种,果实的成熟期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早熟品種的果实成熟期为40-50天,晚熟品种的果实成熟期为50-60天。果实成熟期又为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和完熟期。一般当果实成长到顶部着色1/4时进行采收,有利于果实进行较长时间的储存和运输,是商品果最佳的采收期。

8 结语

由于大棚番茄的长季节高产栽培技术跟其品种与生长环境关系密切,因此,在进行番茄栽种时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气温、土壤、水源等特殊情况,因地制宜,归纳总结出科学有效的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 林杰.高山区反季节番茄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2008(2).

[2] 杨秀芬.秋延后番茄大棚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6(11).

[3] 王美玲.日光温室越夏番茄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12).

[4] 陈之花.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栽培技术[J].果蔬天地.

上一篇:博物馆展览策划书下一篇:浙江保安员模拟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