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大道理!

2024-10-02

一件小事大道理!(共18篇)

1.一件小事大道理! 篇一

一件小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文

其实,这只是这周发生的一件小事,可是却让我懂得了一些道理。

这学期学校为了让我们六年级的同学能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考上好的中学,专门为我们班配备了一名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为了适应新老师的教学,上数学课时我很认真听老师讲课并专心记笔记。可渐渐地,我感觉老师写的字越来越小,直到看不清楚。可是我却不敢给老师说,我害怕同学和老师笑话我。所以,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题,我都去书上找。可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我有时光看课本不看老师,被老师批评了两三次。我永远也忘不了老师当时看我的眼神,多么失望啊!可我还是不敢去找老师说明情况。当然,我的好朋友张心怡也察觉到了这一点。课间时,她找到我,对我说:“你要是真看不见就给老师说嘛。”“可我不敢啊。”“这有啥好怕的,去吧,没事。”

虽然我不是很想去,可脚还是不由自主地往前走。一路上,我的心里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似的砰砰直跳,脑海里黑白两天使正激烈地争论着。“放心去吧,老师不会吵你的`。”身穿白裙的小天使说道。“切,老师这几天吵你好几次,这次会不吵你吗?”小恶魔反驳道。转眼间,我已经来到了老师办公室门口。

“报,报告。”我小心说了一句,敲了敲门。“请进。”里面传来杨老师平静的声音。我开开门,意识到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便硬着头皮走了进去。老师看着我,眼底充满了疑问。“老师,那个,我上课时有些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能不能让我坐到前排?”我轻轻地说道。老师听完后,眉头舒展开来,笑着说:“原来是这样啊,我知道啦。以后在课堂上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及时给老师沟通哦,我一定会帮你的。下节数学课你搬着凳子往前面坐吧!”我心里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开心地说:“谢谢您,老师。”

通过这件小事,使我明白了遇到任何问题都不要退缩,勇敢的面对问题并积极的去解决。在今后的成长路上,我一定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一定要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好孩子!

2.一件小事大道理! 篇二

那天中午上学, 我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 手里拿着一个袋子, 正在路旁垃圾箱里找东西。

当时天正下着雨, 老婆婆穿着一件破雨衣, 衣服都淋湿了。虽然辛苦, 但是她还是很认真地找着, 突然她找到了几个空饮料瓶, 她高兴地笑了。一个空饮料瓶, 值几分钱?她如此高兴, 我想她生活一定很困难, 但是我能帮她做什么呢?这时候, 我手上有一个刚喝完的可乐瓶子, 我急忙递给她。老婆婆高兴地笑着说:“谢谢你。”我听了心里高兴极了。

3.一件小事 篇三

【关键词】教师;教育;情感;小事;感悟

生活就像一个人生大舞台,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的事。这些事犹如过眼云烟,在我的记忆中渐渐模糊,然而有一件小事让我记忆犹新,每每想起使我一次次地感动。

那是前不久我在收拾屋子时,看到孩子的一篇日记,全文如下:

今年的天气真是古怪,已经是五月份了,可是只要是变天下雨,气温下降得真快。这不,今天上午还是晴空高照,中午突然天空变得阴沉沉的,没几分钟雨点就飘了下来。气温下降得让人感到丝丝凉意。

我们几个小伙伴正在玩“攻城”的游戏,兴致正浓,哪管它下雨,但那刺耳的铃声响起,无奈只好进教室。因为每到一点钟我们学校规定要求学生午睡。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的缘故,趴在桌子上一时难以入睡。正在这时张老师轻轻地走了进来。她把教室里的同学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张老师看见我们几个玩游戏的同学头顶上有水珠,立即从办公室里拿来一条毛巾,帮我们几个小伙伴擦干水珠。一会儿功夫,教师里传来轻轻地呼吸声,想着刚才精彩的游戏还兴致未尽,我怎么也睡不着。趁老师不注意,我用余光偷偷地瞟了一眼老师。只见张老师正在教室里来回巡视。不知什么原因,她停在了我的面前,我马上闭上眼睛。难到老师发现了我有没睡?凭直觉我感觉到张老师踮着脚尖、慢慢地低下头、勾着腰,缓缓的将手拽住我的校服,从我的桌子里一点儿一点儿地抽出,轻轻地披在我的肩上。不知是谁打了一个喷嚏,张老师抬起头看了看,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子边,生怕发出一点儿声音,把窗子关上。然后一个又一个的为同学们披上校服。

看着这熟悉的动作,我似曾相识。热时为我扇风、冷时为我加衣,寒冷的冬天经常半夜起来为我压被角……哦,原来是我的妈妈也经常做的动作。

这个下雨的中午,我们被一种暖暖的爱包围着,不知不觉,我很快进入了梦乡,梦中同学们为老师唱歌、为老师捶背、为老师端茶……

曾几何时,一直苦苦追寻“师爱”,认为自己对学生付出得不够多。其实并不是一定要带学生去看病、为学生补课、为贫困生送多少衣服……才会显得“师爱”如何如何伟大。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暖人心的话都饱含着无限崇高的爱。

从师,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多的是学习做人。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课讲得好,得到的可能只是学生的佩服;而师德高,得到的却是学生的敬仰。知识的获取,永远没有止境;而爱心教育,却可以伴随一生,不会陈旧。教师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难怪李正西老师说:“素质教育,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们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4.以小事揭示大道理的作文 篇四

一天,我和爸爸妈妈走在放学的路上,突然听到紧急的刹车声,随之而来是砰的一声。循声望去,一辆出租车和一辆私家车撞在了一起。我们走过去,看见两辆车只是表面擦掉了漆,车灯前面凹了进去。出租车司机是一个40多岁的叔叔,他从车上怒气冲冲地走下来,看了看自己的车,脸色十分难看,大声说:“会不会开车呀?”听到叫喊声,私家车的驾驶员也走下车,那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开的是一辆奔驰车。他也大声嚷起来:“你开这么一辆破车,到处乱撞,赔得起吗?”两人越说越僵,甚至要动手。

有人拿出手机报了警。很快,一辆警车开了过来,警察叔叔拉开两人问明情况,原来是出租车闯了红灯,导致两辆车相撞。警察叔叔当场判定出租车全责。没想到气急败坏的出租车司机竟然推搡警察叔叔,结果当场被带走了。

本来是不大的小事,结果,由于双方的冲动,造成了恶果。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看来我们总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才能使自己快乐。

还有一件小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国王身上的,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国王打了胜仗,他高兴极了。他的一个手下过来报信,说“国王马掌掉了”。国王那时正在喝酒,听到这话,说:“去,去,去,别烦我,我在喝酒呢。”这时敌方首领带着将士攻打过来。国王慌忙骑上马,马一下子就倒了。国王被俘虏了,损失了一个国家。

5.读生活小事,悟人生道理 篇五

人生如调料,有酸甜苦辣,人生如色彩,有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丰富多彩的,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悲伤,也有高兴。我人生中就有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

人生中的成功就有甜的味道。在2008年的暑假中,我和爸爸去平顶山市的石人山旅游,当我站在山底时,看到山的高大雄伟就感到无比激动,但也感到登上山顶的困难。当我爬到山的一半时,向上看还是看不见山顶,我就有些气馁,但我的第六感告诉我我会成功的,当爬到精疲力竭的时候,我还在坚持,因为我感到成功的脚步离我不远了。经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爬到了山顶,从山顶向下望去,感到了自己的伟大和成功的喜悦,于是我喊了一声:“我成功了。”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有失败才会有成功,有成功当然也避免不了失败。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有失败过。

一个人只有读懂人生才知道人生才知道人生的丰富多彩,我们要坦然面对人生,积极美好的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人生才会更加有意义。

6.《一件小事》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进步知识分子向劳动人民学习、严于解剖自己的革命精神。

2.领会本文对比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第五至十一节,车夫和“我”不同态度的对比,2.第十二节,“我”思想转变的内心活动。

难点:1.文章开头部分第一、二两节;2.第十六节。

三、教法说明

第五至十一节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自己读练解决。第十二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须引导学生精读,细加推敲。解决难点,着重于开头第一二两节,而对第十六节则只求一般了解,不求甚解也可。

四、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1.解决第一、二两节难点,2.练习:以车夫和“我”对老妇人的态度作对比,摘录词句。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一件小事》是鲁迅先生写的,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小说。这篇小说写在什么时间,是在怎样的史历背景下写成的呢? 本文写在一九一九年七月。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作品是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在这次运动中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鲁迅先生投人了“五四”运动,开始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他们的优秀品质,并寄希望于他们。《一件小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二、学生轻声读课文梦看注释,教师巡回答疑。

正音正字:伊yǐ 踌躇 chóuchú 诧chà异 刹chà时 凝滞 níng zhì 榨zhà 憎恶wù

三、讲读第一、二节 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节。

启发思考:“我”说六年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这里所说的国家大事是指哪些事?为什么在国家大事前加上“所谓”二字?引导学生参看课本注释④回答。2.启发提问:在“我”心里,所谓国家大事的印象如何?对“我”影响怎样?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回答。

教师板书:所谓国家大事 印象:都不留什么痕迹 影响:增长了坏脾气

4.教师讲述“坏脾气”后的破折号的用法。

“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夭的看不起人”,可见“我”对于那些乌烟瘫气的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丑剧深恶痛绝。

5.启发:“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对“我”产生怎样的影响,印象如何?学生读第二节。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出“拖”、“至今忘记不得”。教师板书,在“所谓国家大事”右边写:一件小事。

至今忘记不得 ..拖开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个“拖”字,说明了什么?(显示了这件小事影响之深,力量之大,“于我有意义”。)“至今”是什么词?表明什么?(时间副词,表明事情发生的时间不短,印象很深刻。)6.教师小结:文章开头通过‘大事”与小事强烈的对比说明了什么?(所谓国家大事并不大,一件小事并不小,“大事”与小事的对比,有力地衬托了一件小事的深刻意义。)教师板书:突出了一件小事的意义。学生齐读。过渡:这件小事是怎么一回事呢?它的意义何在呢?

四、略讲三、四两节(小事开头部分)1.请一名学生朗读。要求学生思考作者在记这件小事的开头部分交代了些什么? 2.教师略讲。重点:①第三节对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作了必要的交代,第四节又补充说明了事情发生的情况,暗示兜倒老女人责任不在车夫。②解释“生计”一词,由此说明“我”的身份——一般知识分子,生活虽优越于工农大众,但仍要为生计奔波。

六、学生自己读,做练习:分析第五至十一节。

1.教师提出练习要求:①列出标题,注意格式。②读课文,分别在两个标题下,用对比方式写下表现车夫和“我”对老妇人不同态度的词句。启发:当她伏在地上时,两个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当听她说:“我摔坏了。”以后,两人的态度又有什么不同? 2。学生读书思考,完成练习。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就上述问题发表意见,一面肯定或一更正,一面板书。

3.对待这件小事,两个人的态度是那样的相反,想法是如此的不同。这鲜明的对比使我们看到这两个人物品质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归纳小结。要点:车夫友爱无私,勇于负责,“我”冷漠自私。显示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在以上教学过程中逐步完成下列板书:

车夫:友爱无私 立住脚 放下、扶、搀 “你怎么啦?” 毫不踌躇 搀着„„走去

(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六、作业:朗读第五至十一节。

第二课时

重点:1.‘我”的前后思想变化。2.背诵第十二节。教学过程:

一、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五至十一节。提问:在这件事的发展过程中,“我”对车夫的行动是不理解的,他是怎样想的?用课文词语回答。

二、过渡:当时“我”虽然一时不理解,但“我”毕竟是个为生计奔波的受压迫的知识分子,因而他看着车夫“扶着那老女人”“向那大门走去”时,思想感情上不能不突然受到触动。文章第十二节用了一段心理描写。

三、讲读第十二节。

1.要求学生各自轻声朗读,并思考:这一节前后两句各表达了什么想法?然后齐读。

2.教师拎出关键词语,让学生领会“我”思想转变的内心活动。前句拎出“高大”、“仰视”二词,体会“我”对车夫的热情赞颂和表达的敬仰之情。后句扣住“小”一词,分析其实质,提问:这个“小”指的是什么?(“我”灵魂深处丑恶的自私自利思想,表现了“我”对自己的批判是无情的、直率的、勇敢的。)这个“小”能松松爽爽地出来吗?解释“威压”一词,并提问:“威压”在这里指什么?(车夫

“我”:冷漠自私 “„„走你的罢!”

“装腔作势”“真可僧恶” 的高大形象促使“我”激烈地思想斗争。这就象一种威严的压力。)在这种威压下才能“榨”出“小”来。体会“榨”一词的分量。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完成下列板书:

怪他多事 自讨苦吃

(“我”前后思想的变化)3.教师小结:从“我”前后思想变化的对比中,真切地写出了这件小事给“我”影响之大,感受之深,确实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作者刻划出了一个学习劳动人民,严于解剖自己的进步知识分子的形象。(板书:表现了“我”向劳动人民学习,严于解剖自己的革命精神。)4.练习:学生读背这一节。齐声背诵。

四、略讲第十三至十六节。

1.请一位学生朗读,然后教师点明这几节是交代了事情的结局。2.引导学生领会“怕敢想到我自己”、“我还能裁判车夫么?”这两句的含意。重点:车夫的高大形象教“我”惭愧,内心的遣责,使“我”怕敢想到自己,深感自己没有资格对车夫的高尚行动加以评论。这里进一步写出了“我”激烈的思想斗争,严格的自我解剖。

五、讲读最后一节。学生齐读,思考回答下列问题:这一节写的是什么?与开头部分是怎样照应的?这件小事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说增长了“我”的勇气和希望?学生发意见,教师对后两个问题加以说明。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些句子的含意。

六、教师提问,学生小结全文。本文塑造了两个人物,从车夫的高大形象来看,作者赞颂了什么?从进步知识分子“我”的形象来看,作者又肯定了什么?学生回答。

七、听写十个词语(请一名学生上黑板写,然后订正):耳闻目睹、脾气、拖、兜、臂膊、踌躇、憎恶、凝滞、惭愧、催。

八、作业:背诵第十二节并默写。

7.记寒假中的一件小事 篇七

今年寒假,我主动承担起家里打扫卫生的任务。腊月二十四,我起了个大早,晒衣服、扫灰尘,接着就是擦门窗。擦门窗的活并不累,我用湿抹布小心翼翼的擦掉门窗上累积的灰尘,一次次的清洗抹布,尽可能的把玻璃擦干净,可是,结果却令我很是失望,擦了的门窗虽然不再有明显的灰尘,但是有白花花的带着细小灰尘的水迹,这不禁让我气馁。

气馁归气馁,可我不愿意放弃,我就不信我还没有对付一块小小门窗玻璃的本事了,我开始观察我擦的玻璃并且想办法克服这个难题。细心观察再用心思考,我就想到了问题的关键,既然水迹是湿抹布留下的,那我就用干抹布啊,那样不就不会留下水迹了!说干就干,我找来干抹布再擦了一次,效果果然不一样。因为我要精益求精,于是我就又找来了更干燥的报纸去擦门窗玻璃,那擦出来的效果真的让我大吃一惊,都能看到人影呢。

这时候,阳光从擦好的玻璃上反射过来,照在我的脸上,暖融融的,我不禁感叹,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而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明白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这会指导我以后的生活。

8.一件小事看品格 篇八

铁凝

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

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

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男性注意。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敲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有句很诙谐的俗语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叫作“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形容正好用于我当时的状态。我已意识到我受了很大的惊吓,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我被吓出的“一脑袋头发”和这煮干了的针锅,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心跳着弄不清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注射的失败是注定的了。这实在是一个大祸临头的时刻,唯有向病人公开宣布我的失败,我才能尽快从失败里得以解脱。我宣布了我的失败,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我的邻居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面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邻居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她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微笑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

这次我当然成功了。一个新的六号半,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础。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因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飘飘然时,每当我面对旁人无意中闯下的“小祸”而忿忿然时,眼前总是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

许多年过去了,我深信她从未向旁人宣布和张扬过我那次的过失。一定是因了她的不张扬,才使我真正学会了注射术,和认真去做一切事。

写作借鉴

1.巧设铺垫。文章开头写邻居“心眼儿不坏”,为下文她能原谅“我”的过失作了铺垫。2.聚焦细节。如描写“我”因粗心给邻居造成了肉体上的伤害:“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以及邻居在行为和语言上对“我”的宽容:“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微笑着对我说……”两者形成对比,很好地表现了那位邻居的美好品格。3.篇末点题。文章结尾处,作者写这件小事对自己的影响,表达了要宽容他人、善待他人的主题思想。

锄草 刘梦蝶

一大早,我跟着妈妈到田里锄草。

天,瓦蓝瓦蓝的,没有一丝云彩。黄豆地里,刚刚变绿的豆苗在摇啊摇的。似带着笑意向我们招手。不时有风吹来,凉爽爽的。

“锄地的时候,后腿要稍稍向后伸。”

“锄地的时候,眼要尖,心要细。”

“锄地的时候,不能贪图快,更不能伤到豆苗。”

在妈妈一声又一声的轻轻叮嘱中,我很快掌握了锄草这桩农活儿。我双手握紧锄把,在豆苗的行距间,“刷刷”地拉动着锄头。地皮上的小草一棵棵被我连根锄断了。这时,我看到小草蔫巴着,而豆苗精神抖擞地摇晃着,心中不知有多高兴了。

或许是争强好胜吧,我竟要和妈妈比赛。

可妈妈毕竟是干农活的行家。刚开始,我在妈妈的前头,不一会儿,我就被妈妈甩到了后面。这可把我急坏了,就大一把小一把快速地拉动着锄头,终于撵上了妈妈。

我眼向妈妈瞟了瞟。看到妈妈却是不急不躁的样子,很沉稳,很让我不解。我也许耐力不足,不由得放慢了进度,手脚也有些酸痛了。我心里直嘀咕,真的要落后妈妈了吗?

前面是一块高坂,土壤疏松肥沃、豆苗连同草苗,把这一片地罩得严严实实的。妈妈只是刨了几锄,就蹲下身来,伸手去薅草。只见她伸出左手,把豆苗向一边压一压;又伸出右手,把豆苗旁的小草连根拔起。妈妈真的有耐心,不一会儿,豆苗旁的小草被她拔得干干净净的。有着现成的锄头不要。还要用手薅,真是不可思议。我想,这正是我赶超妈妈的好时候,就加快了进度,超过了妈妈。

“一大窝豆苗簇在一起,要留一棵壮苗……”妈妈边说边蹲下身来,去剔豆苗。“哎呀,用锄头刨掉就是,何必用手剔,多浪费时间啊——”我心里直嘀咕。

“哎呀——”我一不小心,一窝豆苗全被我刨断了。我偷偷地向妈妈瞥了一眼,妈妈仍在那里低头薅草。猛然,我看到妈妈身后的豆苗旁干干净净的,而我身后的豆苗旁却零零落落地残留着一棵棵小草……

我扛着锄头,呆呆地立在田埂上。忽然想起妈妈平日里的话:“慢工出细活。”

第二天,妈妈早早地来到豆地里,为那窝锄光豆苗的地方重新补了苗,又蹲下身来,用手把我没有锄干净的草一棵棵拔起……

对比点评

与典范作品一样,作者在文章的开头进行了铺垫。如“锄地的时候,眼要尖,心要细”一句为下文妈妈锄过的地干干净净作铺垫,为“我”锄过的地依然有很多草作铺垫。“锄地的时候,不能贪图快,更不能伤到豆苗”一句为下文妈妈蹲下身来薅草作铺垫,为“我”只图快而伤到豆苗作铺垫。注重了细节描写。如对妈妈薅草的细节描写:“伸出左手,把豆苗向一边压一压;又伸出右手,把豆苗旁的小草连根拔起。”突出了妈妈的做事认真、有耐心。同时,又在篇末点了题——慢工出细活。

9.记一件小事 篇九

那是一个炎热的上午,凤姐姐舞动着衣袖,将温暖的风洒落大地。那是一个调皮的风儿,一会儿在孩子的脸上舞动,一会儿又把干枯的树叶吹得满地都是。就在这时,我和姐姐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听到了草丛中“喵喵”的呼叫声,那声音听起来非常凄惨。

我回头问姐姐:“那里好像有猫!”可姐姐却说:“别管,你肯定听错了!”我好奇地跑过去一看,真的是一只猫。它橙色的花纹,可身体特别的孱弱。我想:太可怜了,它的妈妈一定很着急。不如就先收养它,过几天再找它的妈妈。

我慢慢将她抱了起来,回过头对姐姐说:“我们收养它吧。你看它多可爱,太可怜了!”姐姐却皱着眉头说:“可是妈妈叮嘱过,不能养小动物,太脏了......”在我软磨硬泡下,姐姐最终还是同意了。

回到家后,我准备一个大箱子,里面铺上了一件旧衣服,我把小奶猫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又跑到厨房拿出一根火腿喂给小奶猫。看着它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

几天过去了,小奶猫变肥了。可这些天总有一只大猫在我们小区转悠,我最终把小奶猫送走了,看着这小奶猫和家人团聚,心里虽然有一丝恋恋不舍,但看着看着它们相亲相爱,自己也非常高兴。

10.一件小事 篇十

开学两个星期,孙宇涵就因在走廊里奔跑,把腿摔骨折了。第二天,我们大家便看到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老师对我们说:“孙宇涵的腿骨折了,大家多帮助帮助他。”我们都点了点头。一下课,我便走到孙宇涵旁边,问:“孙宇涵,等会儿就要上下一节课了,你要不要我扶你去音乐教室?”孙宇涵摇了摇头,说:“没事儿,我自己能走楼梯。”我听孙宇涵这样回答,便回到位子上,等音乐老师来上课。

上课了,大家都出去排队了,我便轻声对王老师说:“老师,我们班有一个同学腿骨折了,我扶他到音乐教室吧。”王老师点了点头,同意了。我来到孙宇涵旁边,把他从位子上扶起来。孙宇涵一开始不太愿意,我帮他拿起拐杖,一边递给他,一边笑着说:“是老师让我扶你的,你自己一个人下楼梯有点危险,老师不放心。”孙宇涵一听,不好推辞,便让我扶着。来到楼梯口,我对他说:“孙宇涵,我帮你拿着一根拐杖,你扶着楼梯的栏杆慢慢走下去,老师说不用担心迟到。”孙宇涵点了点头,把右手拿着的拐杖递给了我,随后用右手扶着栏杆慢慢地走下去。我跟在一旁,时不时用手去扶一把孙宇涵,让他好保持平稳,不然一不小心,他就有可能会摔跤。走完一层楼梯,孙宇涵便停了下来,歇了一会。我扶着他,说:“再走一会儿,就到音乐教室了,坚持一下。”他笑了笑,说:“嗯,加油!”孙宇涵直起身,扶着栏杆,一级一级地慢慢移下来。

突然,只见孙宝涵脚下一滑,差一点就要滑出去了,说时迟,那时快,我三步并两步,一把拉住他的衣角,另一只手紧紧抓着护栏,才算化解了这场差点就要发生的“危机”。只见孙宇涵脸涨得通红,显然是受到了惊吓。我们来到二楼,孙宇涵停了下来,从我手里接过拐杖,说:“胡宸溢,谢谢你!当时要不是你及时拉住我,我可能又要摔一个大跟头了,另一个腿可能也要骨折了。”我摆摆手,笑着说:“没事儿,这是应该的。你腿骨折了,我当然要帮你,同学之间就是要相互帮忙。”我们来到音乐教室门口,一起进去,我让他先坐下,然后把拐杖靠在了墙壁上,再回到自己的座位。老师看了看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11.读书不是一件小事 篇十一

波兰人热爱读书。在波兰首都华沙的公交车和地铁里,每天都能看到很多波兰人捧书阅读,他们沉浸在故事里,平静地到达各自的目的地后下车;在大小公园里,也常常能看到一些波兰人坐在长椅上拿着书一边阅读,一边晒着太阳;走在大街上,也经常看到波兰人手拿书籍,边走边读。随着网络新媒体大潮的到来,很多波兰人在社交媒体网站上推广书籍,波兰文化部还专门创建了一个图书推广网站,鼓励波兰人多读书。仅有不到4000万人口的波兰,迄今已有4位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匈牙利人酷爱读书。匈牙利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平均每人每年购书20本。匈牙利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14位,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奖大国”。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既有火柴、圆珠笔这样的小物件,又有电话交换器、变压器、汽化器、电视显像管这样的尖端产品。据说,20世纪80年代是匈牙利人发明的黄金时代,平均每年的发明专利都在四百件以上。一个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

俄罗斯被誉为世界上最爱读书的国家之一。即使一些在商店甚至菜市场排队买东西的人,也会如同变魔术一般,从装食品的袋子里掏出本书来,一边排队,一边阅读。俄罗斯学者们认为不好好读书,将对一个人的智力、性格、道德和修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英国人的读书习惯也令人感动。在公众场所,特别是在汽车上、地铁里,你根本听不到英国人的高声喧哗,人们上车找到座位后,都会拿出随身带的书或者报纸安静地阅读。没人号召,更没人强求,读书只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而已。

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要数犹太民族。犹太人有个习俗,孩子一出生,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通过这一舔,让孩子对书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书是甜的。在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位母亲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家里突然起火,你首先会抢救什么?”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会严肃地告诉他:“这些都不重要,你首先应该抢救的是书!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比钱和钻石贵重得多,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就连乞丐也离不开书,即使在乞讨,他们总会带着每天必读的书。

苏联作家罗茨基曾经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由此看来,读不读书,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事关民族未来、民族希望的大事。

让我们立即拿起书本吧,读书永远都不晚。

12.一件小事大道理! 篇十二

繁华 (顾及学生隐私, 姓氏省略, 下同) 是我特别欣赏的六 (1) 班男生。他学习优秀, 好强上进, 社交能力强。从小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属于全能型选手, 深得老师器重。我担任六 (1) 班心理素质教育课, 特地选他作课代表。他做事认真负责, 全班同学都自觉服从他的指挥。但就是这个我十万个放心的优秀生, 今天也有了异常的举动。

上午课间时, 全校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里或做操或有节奏地行走或做着各自喜欢的游戏, 操场上一片生机。我正在巡视, 这时, 只见篮球场外, 繁华双臂抱膝坐在地上, 头深埋在臂弯间, 一动也不动。我上前去, 碰碰他的胳膊:“繁华, 你怎么了?”旁边同学也在喊:“繁华, 老师叫你呢。”他还是毫无反应。

我了解繁华, 他是一个开朗自信的学生, 今天有这样的举动, 肯定遇到了不小的打击。“在这儿会被篮球打中的, 到我那儿去吧。”我把他硬拉到我的心理咨询室──“燕子小屋”。看他涨红的脸孔, 我想他现在需要彻底地发泄情绪, 于是把他领到放松发泄室后让他自由活动。放松发泄室设有放松治疗椅、沙袋等器材和多种玩具, 还可播放轻柔放松的音乐, 也可在地毯上摸打滚爬, 怎么舒服怎么来。学生在这里可以充分发泄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过了约半小时, 他从发泄室走出来, 看起来面部平静了一些。我请他洗脸后坐下, 倒了一杯水递给他:“想不想跟我说点什么?无论你想说什么, 我都愿仔细聆听。”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老师, 我怎么也想不通, 我刚才快要崩溃了。”他激愤地向我讲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班主任规定全班同学读《小学生必读书目》中的10本书, 然后做了一份试卷, 选拔90分以上者参加校级比赛。繁华考了92分, 但因为没有读完老师要求的10本书, 老师没让他去参加比赛。今天上午, 他主动请求老师, 还是遭到拒绝, 之后就发生了我看到的那一幕。我静静地听着,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失望和难过。我以倾听为主, 偶尔插上一句, 表示理解他的心情。等他告一段落, 我请他先回教室上课, 下午三节课后再来。

【问题的分析】

下午来到学校, 我找他的班主任和他周围的同学了解情况, 并到他家做了家访, 和他说的基本一致。班主任还对我说:因为各科老师都很看重他, 给了他比较多的荣誉, 现在他虚荣心很强, 希望借这个机会, 使他理性看待荣誉, 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他的同学都很羡慕他, 只是觉得他很强势, 容不得别人说出他的错误, 他的父母对这个儿子倍感自豪, 历数儿子的种种荣誉, 夸奖儿子在家懂事孝顺, 凡事报喜不报忧, 从来不用父母操心。

根据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描述, 结合他的异常行为, 我认为繁华正处于受挫心理状态。所谓挫折, 是指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由于受到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干扰与影响, 而使预定的目标不能达到。受挫以后, 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或是苦闷、彷徨、灰心、失望等。繁华没捞到参加竞赛, 面子上挂不住, 虚荣心得不到满足, 在挫折面前感到无能为力, 只能抱怨老师, 以此来安慰和解脱自己。这种心理状态, 在调节失控状态下已经产生异常行为, 如不及时疏导, 会导致各种消极心理与反常行为, 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虚荣心理也是繁华长期形成的负面心理。荣誉和赞美声堆砌成虚假的完美无缺的围城, 阻碍他与同学之间的交流, 使他情不自禁地逃避缺点, 虚荣心不断增强。如果得到适当的心理疏导, 使学生以理性的心态正确对待, 可以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 把生活尽快引领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 促进身心正常发展。

【辅导过程】

针对他的现状, 我决定采取受挫心理疏导和虚荣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方法, 辅以多种心理疗法, 增强他的心理承受力和抗压能力。

下午三节课后, 他如约前来, 脸上挂着极不自然的表情。我请他到单人咨询室坐下。

师:现在感觉怎样?

生:上午在你这儿舒服了点, 一出去又感觉很难受。

师:你难受的是什么?

生:我考了92分, 班主任明明说超过90分就可以参赛的, 现在说话不算话, 我找他没用, 他是班主任, 又不能找他出气。真是憋闷死了。

师:要是你是班主任, 你会怎么做?

生:全班同学都参加。

师:听说只有5个名额。

生:那就从高分往下录取。

师:你们班主任怎么做?

生: (想了想) 也是这样做的。除了我。

师:为什么没让你参加?

生:我没看完他规定的书。

师:班主任为什么要你们看书?

生:好选拔参加比赛。

师:比赛的目的是什么?

生: (想了想) 可能是促进学生读书吧。

师:也就是说, 多读书才是主要的, 参加比赛是为了促进读书。

生: (想了好一会儿) 应该是吧。

师:那你读书了吗?

生:我才读了两本。

师:没完成班主任的规定?

生:是的。

师:也就失去参赛资格了?

生: (沉默良久———耳语) 好像是的。

师:也就是说, 班主任做的也不错?

生: (鼓起勇气) 其实, 我觉得班主任的做法其实也有道理, 可是我考92分还捞不到参加比赛, 多丢人啊。

师:你真正在意的是比赛还是丢人?

生: (沉默一会儿) 是丢人。

师:你班上没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生:57人。

师:你感觉他们丢人吗?

生:没感觉丢人。

师:他们不丢人, 为什么你丢人呢?

他沉没不语。

咨询告一段落。我教他和我一起做渐进放松疗法, 帮助他获得从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到另一个部位, 直至全身各部位肌肉紧张、放松的精确感觉, 目的是感受肌肉的紧张, 然后把紧张消除, 借以减轻情绪低落和焦虑, 增加自信心。我请他每天晚上做一次, 长期坚持。推荐他多听舒缓轻柔的音乐, 借给他《新编中小学生挫折教育》、《爱迪生的故事》等10本书, 基本上都是关于挫折后调整心态或名人战胜困难的故事, 让他挑选着看看, 过两天再来。

过了两天, 他如约前来, 脸上带着微笑和我打招呼。

师:我看你今天轻松了些。

生:是的, 我以前反应有些激烈, 现在想通了:这只是一件小事, 没什么大不了的。正巧我班上参加校级比赛的学生, 全都考得不好, 都没捞到参加县级比赛。我看他们个个都很轻松, 没什么压力。我豁然开朗:不管谁再优秀, 总有落选的时候, 县级的、市级的、省级的、还有国家级的, 一道道关口, 都是考验人的时候。完全没必要灰心丧气。真奇怪, 我前几天看人的时候, 我看同学个个目光中都流露出轻蔑的余光, 现在, 我看每个人的笑容中都饱含着友爱和亲切, 同学们都对我很好。

师:和同学聊天了?

生:是。不过没聊这件事。

师:为什么?

生:自尊心作怪吧。

师:坦然面对自己的行为, 会伤害自尊心吗?

生: (沉默良久) 老师, 我都想通了, 就是真正做到不容易。

师:尝试一下, 怎么样?

(他犹豫地点了点头)

一周后, 他自己来找我, 看到他自信的笑容, 我知道, 风雨过后的蓝天会更加广阔。

【辅导成效】

他主动找班主任承认错误, 又报名参加了“迎六一书法比赛”, 获得县级一等奖。能够把自己定位于平凡的学生, 虚荣心理减弱, 开始接受别人的意见, 学习更加踏实刻苦。开朗、自信的笑容又回到脸上。

【案例反思】

13.一件小事 篇十三

其实那不过是一个平凡的早上,我正在洗手间洗脸,妈妈却突然不见了。我慌慌张张地追了出去。妈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门却“砰”的一声关上了。那时,我紧张地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我在楼道里转了几圈,忽然急中生智——邻居家的门还开着。于是我立刻把进不了家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兴高采烈地和邻居玩了起来……

“你怎么会在这儿?”妈妈突然探头进来说。我搞了个措手不及,惊讶极了,看见后面的爷爷奶奶的时候,都懵了。

原来爷爷奶奶买完菜回家后发现我不在,连忙去公园和小区找了两圈,还是一无所获,只好打电话给妈妈,妈妈听到后立刻来找我,对于找到来说就是万幸。

14.一件小事 篇十四

那年我8岁。春天来了,小区里的菜园枝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我们这些小朋友,我们组成了一支“队伍”,来到菜园旁边玩耍。一楼张阿姨家的菜园里,种着几株草莓,草莓一个个又大又红,看起来十分美味,我和小伙伴都想吃。可是那里扎着篱笆,还养着一条大狼狗,我们没有一个人敢进去。

因为我是这些人中年龄最大的孩子,所以我便胸有成竹地说:“我能行,让我来试一试。”我轻而易举地翻过了篱笆,进入了菜园,大狼狗“汪汪”对我叫着,我拿了几块石头,砸向了大狼狗,大狼夹着尾巴逃走了。我走到草莓旁边,把草莓从茎上拽了下来。摘了六七颗草莓后,我从菜园里跳了出来,把摘到的草莓分给了小伙伴。小伙伴都为我竖起了大拇指,说我是最勇敢的孩子。

随后我就跑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你知道吗?大家都说我是最勇敢的孩子。”爸爸问:“是吗?那你的勇敢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神气地说:“大家都想吃菜园里的草莓,可是他们都怕大狼狗,还不敢爬篱笆,只能看着草莓发呆。只有我不怕大狼狗,还敢爬篱笆,是我帮大家摘到了草莓,所以大家都说我最勇敢。”爸爸看着我,严肃地说:“你偷吃人家的草莓,是一件坏事,干坏事胆大不叫勇敢,那叫野蛮。”我听了,难过地低下了头。爸爸见了,马上说道:“不过,王婉凝,如果你愿意大胆承认自己的错误,那才是真正的勇敢。我希望你向菜园的主人认错。”

我觉得这样做太难为情了,不肯去。爸爸又鼓励我:“勇敢的人就会战胜自己,你能战胜自己的错误成为勇敢的人吗?”我只好红着脸去了菜园的主人家,并向她了歉。

两年过去了,现在我已经上了五年级,但我始终没有忘记爸爸教导我的话:“野蛮不是勇敢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能主动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那才是真正勇敢的人。

15.《一件小事》中的希望视角解读 篇十五

关键词:鲁迅 《一件小事》 希望 解读

对于《一件小事》最后部分所提及的“希望”一词,传统的观点有人认为 “希望”是指“我”从劳动人民身上看到的中国的希望;有人认为这是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慎独的精神等。笔者认为,以上观点都有值得商榷之处。这篇文章并不能从车夫身上看出中国的希望,文中最后所提及的“希望”一词其实是指“我”对自我更新的希望,以及作者自我解剖与寄希望于人民中找到了“反抗绝望”之路的最初思想闪光。

按照鲁迅的意思,倘要论《一件小事》,就要“顾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鲁迅创作《一件小事》正值“劳工神圣”的口号成为五四时代的最强音时。当时人力车夫成为文学创作中颇受关注的题材。鲁迅作为一个积极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弄潮儿,无论他心底对“劳工神圣”思潮持怎样的态度,他都必须要顺应这个进步社会思潮的 “大流”,这样做是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因此,《一件小事》可不可以理解为一个具有责任心与爱国心的知识分子对当时气势浩大的全国性“劳工神圣”社会思潮支持性质的参与?鲁迅对人力车夫的“赞扬”是出于一种“从众心理”的动机,是对当时“劳工神圣”价值观表达表面的赞同与附和,并不一定真正出于本心。那么,《一件小事》也自然就是鲁迅的“应时”之作、“偶然”之作,所以笔者认为作品也就说明不了“希望”一词是指从劳动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事故”发生时只有三个人,对车夫和老女人,“我”都是看不起的。然而在“小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我”始终被冷落: 车夫不理会“我”的意见,老女人始终瞧都没瞧“我”一眼,而巡警处理事故也不咨询“我”的看法,“我”到这时才猛然发现 “我”在事件中原来是如此的不值一顾!不仅如此,在“小事”中,“我”对他人的形象定位也遭到了猛烈的冲击。车夫的形象在“我”眼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不仅不再是一个“昏蛋”,而且成了一个以善对恶、以德报怨的人。所以在《一件小事》中,车夫的“ 高大”只是“我”的瞬间“感觉”,这种“感觉”源于“我”对他认识上的巨大落差,由开始看不起他到视他为“高大如神”之人,但在“我”对“事故”的反思中,车夫的行为及其形象在“我”眼里都恢复了常态,“我”也由此认识到了自己思想的武断。所以“我”产生的希望并非来自于车夫的形象,而是指在“小事”的不断提醒下,“我”不停地“惭愧”和不断地“自新”。“我”身上凝聚了鲁迅对当时不满社会现实的知识分子的深刻思考,“我”是这类知识分子中开始努力改造自我的典型。

当然,人物“我”身上更多地投射了鲁迅自己的感受,能看到鲁迅的影子。鲁迅确实曾如“我”一样看不起人,尤其是普通民众,这可以追溯到鲁迅少年时期的人生遭际。对于鲁迅而言,真正让鲁迅走出“蛰居”状态,开始与《新青年》合作的动力来自于他内心对“希望”的渴念。可以说,在小说里,“小事”也只是个偶然的契机,真正让“我”走上自新之路的还是“我”内心反思自我的强力。这一点,文本中“我”的“顿悟”就是证明。《一件小事》是曲折隐晦地流露了他在“呐喊”前的“蛰居”时期的心迹,它完全可以视为鲁迅从“蛰居”到“复出”期间的精神自传。所以《一件小事》可谓非常“鲁迅”的小说,从中可以感受到鲁迅“反抗绝望”的姿态,完全可以视为鲁迅精神自传的一部分。因此,它也是作者自我解剖与寄希望于人民中找到了“反抗绝望”之路的最初思想闪光。

通过以上几点分析,从社会状态来看,《一件小事》可以说是鲁迅的“应时”之作、“偶然”之作,从全篇来看,文本中车夫的形象并不“高大”,“我”产生的希望并非来自于车夫的形象,而是指在“小事”的不断提醒下,“我”不停地“惭愧”和不断地“自新”——这是一个挣扎着要建构“新我”的交织着痛苦、勇气和希望的灵魂。同时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反抗绝望”的姿态,这是他从绝望中走出, 这走出的第一步的“反抗绝望”的思想闪光。

综述以上几点,《一件小事》文中所提到的“希望”并非是指“我”在劳动人民身上看到的中国的希望。这“希望”实际上是指这件小事所增长的“我”对自我更新的希望,及其作者自我解剖与寄希望于人民中找到了“反抗绝望”之路的最初思想闪光。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靖辉.怎样看《一件小事》——兼与李靖国先生商榷[J],名作欣赏,1994,(4).

[3]周作人.关于鲁迅[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4]王彬彬.为批评正名[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5]刘中树.鲁迅的“反抗绝望”与《一件小事》的创作[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5).

[6][加]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16.一件小事 篇十六

一路上,我津津有味地喝着酸奶,边走边跳,不知不觉便到了我上学的学校――兰州实验小学。校院里有许多绿树和花草,很是美丽。

这时学校的大门刚打开,人不多,我便悠闲地走了进去,手中的酸奶这时也喝完了,我便四处寻找垃圾桶。突然,我眼前一亮,发现在离我好远的地方有一个垃圾桶,再一瞧,垃圾桶被塞得满满的,旁边地上还散落着许多垃圾,我心里非常失望。这时,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中产生了,我想:不如把垃圾扔到地上吧!反正又没人注意我,没关系的!再说学校有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呢!这个想法迅速占领了我的大脑,我便决定现在就这样做了。

我蹲了下来,装作系鞋带,把手上的垃圾悄悄而快速地放到了地上,嘴里还喃喃地说:“真烦,鞋带又松了!”我心里紧张极了,生怕被值周生发现,扣我们班的分,手心里全是汗。

我飞快地站起来,准备逃离“犯罪现场“。刚走了没两步,突然听到有人在大喊:“几几的?”我猛地一转头,发现一个值周生指着我。我走上前,问:“怎么了?”她说:“你乱扔垃圾,我刚才都看见了!”我低下了头,她又怒气冲冲地说:“我们美丽的校园,大家要共同爱护。今天你丢一片,明天我扔一片,你走过去地上就变出一堆垃圾,那过不了几天,我们的校园还不成了垃圾的海洋了?你没看见那些清洁工人整天地辛苦劳动吗?他们就是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你却不珍惜。绿化带里那些标语牌上面的话,你认真看了吗?”她一口气说下来,我的脸都红到了耳根,感到无地自容,真想赶快“逃离”那儿。

我低着头,急忙说:“好的,你说的对,我下次一定注意,再也不乱扔垃圾了。”

17.记一件小事 篇十七

由于事态严重,我们便先尽力劝。有人说:“别打了,打架只能越打越乱!”,又有同学说:“打了只会两败俱伤,而且还解决不了问题!”。我这个多话先生赶忙接上了嘴,说到:“打呀,接着打,打到头破血流问题就解决了!”,听了我的话,两个打架的同学略微停了手,于是我们趁机拉开了他们。

正当我们以为已经安全之时,打架双方的一个同学(后称甲同学)却突然破口大骂道:“你这个×(脏话)呀,真是×到了极点!”,这话一出口,被骂的那个同学(后称乙同学)愤怒无比,竟用脚放倒了一个劝架的同学,又用手打倒了另一个劝架的,甲同学也不甘示弱,立即从拉住他的劝架同学中挣脱开来冲向了乙同学。第一回合,甲同学一个直踢,乙同学倒地摔了个狗啃泥。这时,一位英勇的劝架同学拿起了一把长尺试图想用武器劝阻两个人,不料乙同学竟夺过尺子朝劝架的同学扔去,幸亏那个同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躲开了尺子,否则他便只有吃闷棒的份了。

第二回合,俩人开始了掐脖子作战,甲同学狂掐,乙同学也明显使出了最大的力气,这时候甲的脸都发紫了,我一看情况不妙,急忙释放“烟幕弹”,就是用粉笔擦来猛拍粉笔灰,顿时,走廊上烟雾弥漫,烟气冲天,两个打架的同学终于在拍打烟尘的动作中结束了厮打!

18.有一件小事叫陪你吃饭 篇十八

其实,要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约着见一面,吃顿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跟几个朋友约吃饭,每次微信上都说,什么时候约着一起去啊。对方回,好啊好啊。可“什么时候”真的就成了一个未知数。有那么一天,订好了桌子,信誓旦旦地要去赴约,碰巧领导临时让你加班,说好的聚餐就又耽搁下来。

我问那个朋友,你是怎么坚持那个习惯的?或者,时间久了,这种习惯会不会就变成了一个形式?

朋友说:“我一直觉得,朋友圈再多点赞,也不及和朋友吃碗面条。现代科技是很发达,可是,毕竟不如面对面来得温暖。热气氤氲中,朋友见面聊天,相谈甚欢,还一眼就能看出你胖了,他有黑眼圈了,看你不太开心啊……这些真不是在冷冰冰的电脑或者微信背后能够感知到的。”

那么,你有多久没跟家人朋友一起吃顿热气腾腾、推心置腹的饭?

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且觉得跟家人朋友吃饭原来是件如此正式、需要慎重作答的事,是在去年。

一次,我代表公司去外地出差,跟另一家公司商讨合作协议的细节。那天的会议一直开到次日凌晨5点,依然有许多细节没有达成共识,于是决定回房间休息3個小时,然后再议。对方项目团队里一个30岁出头的小伙子,立马收拾东西,急匆匆地要往家赶。“就在旁边的酒店凑合一晚上吧。”他的同事说,“你这路上往返就得两个小时。”

他笑着摇摇头,打出租车走了。

他赶在老婆起床前到了家,轻手轻脚做好了早餐——她最爱吃的三鲜面,外加一片烤面包、一个荷包蛋。两个人迎面对坐,笑意嫣然,边吃边聊些工作、生活上的琐事。等她吃完,他麻利地收拾完碗筷,在8点钟前回到了会议室。

中午开完会,正好跟他一起下楼去自助餐厅,于是就聊起来。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这几天老婆身体不太舒服,请假在家休养,而他工作这么忙,晚上回到家,老婆都睡了,所以,陪老婆吃顿早餐,是他们一天唯一能说会儿话的时间。他不想错过。

我问:“你们是刚结婚不久吗?还处在新婚甜腻的阶段。”

“不是,我们认识十多年了,结婚5年,孩子两岁。”

我有些诧异了。这样的状态,按理说,不太会这么在意一顿饭要不要在一起吃的啊。

小伙子说,之前其实也不这样。在半年前,他得到老板赏识,升了职,从此似乎每天都有写不完的项目计划、见不完的客户、接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邮件。早上天不亮就出门,披星戴月回家,早就成了常态,往往连周末都会搭进去。

连轴转了几个月,有一天,突然觉得心慌乏力,站不起来,眼前一黑,他就那么倒在了电脑旁。同事赶紧扶他躺下,又打了急救电话,送到医院检查,原来是心脏累出了毛病,这下不得不休息了。

养病期间,父母过来照顾他,每天换着花样儿做他爱吃的。老婆给他送到病房来,就坐在床边,看着他慢慢吃完。

“我那会儿就在想,假如当时我有个好歹,醒不过来了,我最遗憾的是什么。有一个项目没有争取下来?最想要的那辆车终于还是没有攒够钱买?说好的换个三居室,结果还是只能挤在50平方米的蜗居里?都不是!”他说,“我竟然觉得好久都没有跟家里人吃一顿像样的饭,怎么那么让人难受呢?”

于是,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如此匆忙的意义。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元,包容性越来越强,可对于成功的衡量标准怎么还是那么单一?考上名校,有份高收入的工作,开着好车,住着豪宅,的确是人生赢家。但能陪伴在家人身边,能常常跟他们踏踏实实地吃顿饭,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我知道,你很忙,是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更好的未来。

我知道,你真的很忙,你有那么多事需要去处理。

但是,有一件小事,叫陪家人朋友吃顿饭,那样温暖,你一定不要错过。 (摘自《文苑》)

上一篇:动感娃娃教案下一篇: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