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会展业调研报告

2024-07-09

广州市会展业调研报告(通用8篇)

1.广州市会展业调研报告 篇一

会展业活动企业(单位)基本情况表

号:穗

Z – H 1 0 1

制表机关:广 州 市 统 计 局 批准文号:粤统制表字(2019)17 号

有效期限:0 2 0

月 01 组织机构代码 □□□□□□□□—□ 03 单位详细名称

02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04 单位类别 □ 1 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 05 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

06 单位所在地及区划 广州市

区(县级市)

街(镇)

居(村)委会

(门牌)号(邮政编码:□□□□□□ ;行政区划码: □□□□□□)

07 联系方式 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08 行业类别(行业代码:口口口口)

09 业务性质 □ 1 以会务展务为主的会展业单位以提供会展场馆为主的会展业单位以展台设计装搭为主的会展业单位附营会展业或从事与会展业直接相关的其他经济活动的非会展业单位 10 营业状态 □营业停业(歇业)筹建当年关闭当年破产其他 11 开业时间 □□□□ 年□□月登记注册类型 □国 有三 资集 体私营其他 13 期末从业人员(人)期末拥有场馆个数 期末拥有场馆面积

其中:展览馆

个,会议室

平方米 其中:展览馆

平方米,会议室

平方米 15 全年承办展览(由展览承办单位填写)

展览合计

场次

1.市内办展

场次,其中:国际性展览

场次 2.市外境内办展

场次,3.境外办展

场次

全年接待会议(由会议接待单位填写)

会议场次:合计

场次

其中:国际性会议

场次 会议人次:合计

人次

其中:本市

人次,市外境内

人次,境外

人次

注:1.本表由会展业企业(单位)和发生会展业及相关活动的其他行业企业(单位)填报。

2.境外参展商达 20%以上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为国际性展览;有 3 个及以上境外机构参加会议的为国际性会议。

3.本表于 2020 年 3 月 1 日前上报广州市统计局贸易外经处会展业统计工作组,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西华路捶帽新街 1 号华业大厦南座 303 室,邮政编码:510170,电话:(020)81083620、81082322,传真:(020)81082261,电子邮箱:gzzxzx@vip.sina.com。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电话:

报出日期:202

****年**月**日 2019 年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2-会展业活动企业(单位)财务状况表

号:穗

Z – H 1 0 2

表 组织机构代码□□□□□□□□—□

制表机关:广 州 市 统 计 局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批准文号:

粤统制表字(2019)17 号

单位详细名称:(盖章)

2019 年

有效期限:0 2 0

月 指

标 计量单位 代码 2019 年 2018 年 甲 乙 丙 1 2 一、期末资产负责 — —

资产总计 千元 01

固定资产原价 千元 02

本年折旧 千元 03

负债合计 千元 04

二、损益及分配 — —

营业收入 千元 05

会展活动经营收入 千元 06

场馆租金收入 千元 07

展台设计装搭收入 千元 08

其他会展配套服务收入 千元 09

相关非会展业服务收入 千元 10

营业成本 千元 11

税金及附加 千元 12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 千元 13

利息支出 千元 14

资产减值损失 千元 15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千元 16

投资收益 千元 17

其他收益 千元 18

营业利润 千元 19

利润总额 千元 20

所得税费用 千元 21

三、人工成本及增值税 — —

应付职工薪酬 千元 22

应交增值税 千元 23

注:1.本表由会展业企业(单位)和发生会展业及相关活动的其他行业企业(单位)填报。

2.本表于 2020 年 3 月 1 日前上报广州市统计局贸易外经处会展业统计工作组,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西华路捶帽新街 1号华业大厦南座 303 室,邮政编码:510170,电话:(020)81083620、81082322,传真:(020)81082261,电子邮箱:gzzxzx@vip.sina.com。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电话:

报出日期:202

****年**月**日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附录

(一)展览经营类别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11 食品、饮料、烟酒类

化工材料及制品类 20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化肥类 24 化妆品类

金属材料类 25

金银珠宝类 46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26 日用品类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 27

#洗涤用品类 48

#农机类

儿童玩具类 49

汽车类 29 五金、电料类

种子饲料类 30 体育、娱乐用品类

棉麻类 31 书报杂志类

其他工农业产品类 32 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

综合类 33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房地产类 34 中西药品类 55 教育类 35

# 西药 56 科技类 36

中草药及中成药 57 旅游类 37 文化办公用品类 58 人才类 38 家俱类 59 物流类 39

通讯器材类 60 信息传输类 40

煤炭及制品类 61 艺术类 41 木材及制品类

其他服务类 42

石油及制品类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二)登记注册类型

类型代码 类型名称 类型代码 类型名称

内资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10 国有企业 210 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 120 集体企业 220 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企业 130 股份合作企业 230 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 141 国有联营企业 240 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142 集体联营企业 290 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43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其他联营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151 国有独资公司 31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159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320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160 股份有限公司 330 外资企业 171 私营独资企业 340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172 私营合伙企业 390 其他外商投资企业

173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174 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个体经营户 190 其他企业 410 个体户

420 个人合伙

(三)主要指标解释

《会展业活动企业(单位)基本情况表》(穗 Z Z--1 H101 表)

本表由广州市会展业企业(单位)和发生会展业及相关活动的其他行业企业(单位)填报,包括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组织机构代码(01))

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组织机构代码共 9 位,无论是法人单位还是产业活动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均由 8 位无属性的数字和 1 位校验码组成。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1)法定代码填写规定 已经领取了法定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使用法定代码,不得使用临时代码。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也可参照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书上的税务登记号的后九位填写)。

产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如果没有法定代码,使用法人单位法定代码的前八位,第九位校验码填“B”。

(2)临时代码使用规定 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一律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

★主要审核要求: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长度为 9;(3)不能含有 0-9 或 A-Z(必须大写)之外的字符;(4)已经填写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应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第 9-17 位一致。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02)

指按照《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 号)规定,由赋码主管部门给每一个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法定身份识别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十八位的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不使用 I、O、Z、S、V)组成。

第 第 1 1 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分为 1 机构编制;5 民政;9 工商;Y其他。

第 第 2 2 位:机构类别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为:

机构编制:1 机关,2 事业单位,3 中央编办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 民政:1 社会团体,2 民办非企业单位,3 基金会; 工商:1 企业,2 个体工商户,3 农民专业合作社; 其他:不再具体划分机构类别,统一用 1 表示。

第 第 3 3 —8 8 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第 第 9 9 —7 17 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参照《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 11714—1997〕)。

第 第 8 18 位:校验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已经领取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填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填写时,要按照《营业执照》(证书)上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写。

★主要审核要求:

(1)长度为 18;(2)只能是数字 0-9 或 A-Z(I、O、Z、S、V 除外)的大写字符。

单位详细名称(0 03 3)

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填写,并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必须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3)必须使用规范的汉字。

企业((单位))类别(04)

分为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的单位,即a、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b、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c、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产业活动单位指不具备法人单位的三个条件,但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的单位,即 a、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b、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济或业务活动;c、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

(0 05 5)

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企业法定代表人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新版《营业执照》)填写;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填写;机关法定代表人填写单位主要负责人;社团法定代表人按《社团法人登记证》填写;民办非企业单位按《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填写;基金会按《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填写;产业活动单位填写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不能填写官称或职称。

单位所在地及区划(0 06 6)

指单位实际所处的详细地址及区划代码等。本栏分三部分填写:

第一部分:区划代码,指单位所在地区的区划代码。按设计管理部门最新更新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填写。由所在地统计机构统一填写,填表单位免填。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必须与单位详细地址相对应;(3)必须与区划代码目录一致。

第二部分:单位实际所在地的详细地址。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要求写明单位所在的省、市、区、镇以及具体街(村)的名称和详细的门牌号码,不能填写通讯号码或通讯信箱号码。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街(村)、门牌号要详细填写。

第三部分:单位所在地归属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所有位于城市的单位均填写本项。位于城市内的单位填写所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名称;位于农村的单位免填本项。

★主要审核要求:所有位于城市的单位均不能漏填。

联系方式(0 07 7)

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号码、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和网址等能够与单位取得联系的信息。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在填写电话号码时,将号码以左顶齐方式从左向右填写在方框内;号码超过所列空位时,向方框外右面扩充。电话号码以填写固定电话号码为主,对于确实没有固定电话号码的单位,可以填写主要负责人的移动电话号码。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不能含有 0—9 之外的字符;

(3)长途区号首位必须为 0。

行业类别(0 08 8)

指根据其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如果是会展业,请填行业小类码“7281 或 7282 或 7283 或 7284 或 7289”中的其中一个小类(即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商务服务业中的小类“科技会展服务”、“旅游会展服务”、“体育会展服务”“文化会展服务”、“其他会议、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会展及相关服务”)。如果是其他行业,则由统计部门根据各单位填写的主要业务活动,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填写行业代码。本项分两部分填写:

第一部分: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具体填写各单位的一至三种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并按其重要程度或总产值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活动性质填写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

第二部分:行业代码,填报单位免填。由所在地统计机构根据各单位填写的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的活动性质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主要审核要求:

(1)所有单位均不能漏填;(2)必须为 4 位行业小类码。

业务性质(09)

如果属会展业单位,在“1”(以会务展务为主)、“2”(以提供会展场馆为主)、“3”(以展台设计装搭为主)项中选择;如果只从事少量会展业活动,以非会展业活动为主,选择“4”(附营会展业或从事与会展业直接相关的其他经济活动的非会展业单位)。

营业状态(1 10 0)

指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状态。本项限企业法人和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填写。

(1)营业:指全年正常开业的企业和季节性生产开工三个月以上的企业,包括部分投产的新建企业。临时性停产和季节性停产的企业视为营业。

(2)停业(歇业):指由于某种原因已处于停产状态,待条件改变后将恢复生产经营的企业。

(3)筹建:一般指企业未经工商部门登记开业,正在进行生产经营前的筹建工作。如研究和论证建设、投产或经营方案,办理征地拆迁,订购设备材料,进行基建等。有些三资企业虽经工商部门登记,但未正常投产开业,仍属于筹建。有些行业的企业,由于行业管理或其他政策性管理的需要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试营业才能正式开业,这些处于试营业状态的单位也属于筹建。

(4)当年关闭:指当年因某种原因终止经营的企业,包括关闭、注销、吊销的企业,但不包括破产企业。

(5)当年破产:指当年依照《破产法》或相关法律、法规宣布破产的企业。

(6)其他:指上述情况以外的其他企业 开业时间(11)

指企业开业或成立的具体年月。除筹建单位外,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分以下几种情况填报:

(1)解放前成立的单位填写最早开工或成立的年月。

(2)解放后成立的单位填写领取营业执照或批准成立的时间,如开业年月早于领取营业执照的时间,填写最早开业年月。

(3)机关、事业单位的成立时间分三种情况:①新设立的单位成立时间填新设立时间;②恢复设立的单位(指中间因某种原因停顿,后又恢复的单位)成立时间填以前设立的时间。③机构改革中,有些单位虽然名称有变化,但其基本职能未变,成立时间要填写最早成立时间。

(4)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如管辖区域基本未改变,其成立时间按原成立时间填写;否则,按新成立时间填写。

(5)改制企业的开业时间按原成立时间填写。

(6)企业分立、合并分二种情况:一种是因合并或分立而新设的企业,其开业时间按工商部门重新登记的开业时间填写;另一种是合并或分立后继续存在的企业,填写原企业开业时间。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7)与外方或港、澳、台合资的企业,按领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的时间填写。

★主要审核要求:

(1)除筹建单位外,开业年份不能漏填,须填满 4 位,不能含有 0-9 之外的字符;(2)除筹建单位外,开业月份不能漏填,填写 1-12,或者 01-12。

登记注册类型(12)

按企业(单位)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类型或者按税务证的资料填写。其中登记注册类型码为 110、141、143、151 的选“国有”;登记注册类型码为 210、220、230、240、290、310、320、330、340、390 的选“三资”;登记注册类型码为 120、142 的选“集体”;登记注册类型码为 171、172、173、174 的选“私营”;登记注册类型码为上述以外的选“其他”。登记注册类型名称和代码详见附录(二)《登记注册类型》。

期末从业人员(13)

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 24 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所有法人单位均填写本项。

★主要审核要求:

除 11 营业状态填 “4 当年关闭”或“5 当年破产”的单位外,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总计必须大于等于 1。

期末拥有场馆个数和场馆面积(14)

指报告期末企业(单位)以对外经营出租为主的用作会议或展览的场馆的个数和面积。其中,按主要用途分列展览馆、会议室的个数和面积。面积按实际可使用面积计算,不包括临时搭建的场馆个数和面积。

全年承办展览总场次(15)

指企业(单位)在本市、市外境内和境外承办展览的全年总场次。本项由展览承办方企业(单位)填报。

全年接待会议场次和人次(16)

指在本企业(单位)全年接待会议的总场次和总人次。其中,有三个和三个以上境外机构参加的会议为国际会议。在全年接待会议总人次中,分别填列本市、市外境内、境外人次。除广州市以外的境内参会人次为市外境内人次,外国和港澳台参会人次为境外人次。本项由会议接待方(拥有场馆的单位)填报。

《会展业活动企业(单位)财务状况表》(穗 Z Z--2 H102 表)

本表由广州市会展业企业(单位)和发生会展业及相关活动的其他行业企业(单位)填报,其中,法人单位须填报全部指标;产业活动单位只须填报代码为 06、07、08、09、10 和 22 的指标,其余免填。

资产总计(01)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一般按流动性(资产的变现或耗用时间长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可分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可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资产总计=流动资产合计+非流动资产合计;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固定资产原价(02)

指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企业在购置、自行建造、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全部支出总额。根据会计“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报。

本年折旧(03)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可以根据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固定资产折旧”项的数值填报。若企业执行2001 年《企业会计制度》,可以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年增加数填报。

负债合计(04)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一般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合计”项目的期末余额数填报。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负债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非流动负债合计;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营业收入(05)

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会展活动经营收入(06)

指企业(单位)从事会展业及相关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场馆租金收入,展台设计装修收入,其他会展配套服务收入以及相关的非会展业服务收入。

场馆租金收入(07)

指场馆企业(单位)向会议或展览会承办方(或主办方)出租场地所收取的租赁费收入;拥有场馆的单位在本馆自办展览向参展商(单位)收取的摊位(展台)销售收入视同场馆租金收入。

展台设计装搭收入(08)

指为参展商(单位)提供的展台设计装修搭建服务收入。

其他会展配套服务收入(09)

包括向参展商(单位)收取水、电、空调、电话、会议室、仓库、施工管理费用,以及环境和展具等配套出租费用;向各方收取的门票收入、停车场收入、展品运输和搬运收入等;展览承办单位的展台销售收入等。不包括场馆租金收入、展台的设计装搭收入、其他相关非会展业服务收入,以及拥有场馆的单位在本馆自办展览取得的展台销售收入。

相关非会展业服务收入(10)

指为参加会议和展览的各方单位及人员提供的、与会议和展览直接相关的非会展业服务收入。如:住宿、餐饮、商品、交通、邮电、通讯、健身、娱乐、旅游等服务收入。

营业成本(11)

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包括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成本”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税金及附加(12)指企业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税金及附加”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13)指企业报告期内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销售费用

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销售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费用(或经营费用)” 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管理费用

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财务费用

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财务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利息支出(14)指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利息支出。根据企业“财务费用明细账”中“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报。如果企业没有单独设立“利息收入”科目,应填报利息支出减去银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资产减值损失(15)

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未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填0。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0-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6)

指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或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科目的余额填报。余额在贷方,则为净收益,余额在借方,则为净损失,以“-”号记。未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填0。

投资收益(17)

指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根据会计“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如为投资损失以“-”号记。

其他收益(18)

根据2017 年6 月12 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 号—政府补助》,其他收益反映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且计入该项目的政府补助。(1)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其他收益”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或根据会计“其他收益”科目的本年各月贷方余额(结转前)之和填报。(2)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本指标填0。

营业利润(19)

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营业利润为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再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和其他收益后的金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利润”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营业利润为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再加上投资收益后的金额,根据会计“损益表”中“营业利润”项目、“投资收益”项目的的本年累计数之和填报。

利润总额(20)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利润总额为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利润总额”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所得税费用(21)

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异。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利润表”中 “所得税费用”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根据会计“损益表”中 “所得税”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应付职工薪酬(22)

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的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应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科目归并填报。

应交增值税(23)

指按照税法规定,针对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计税依据而课征的一种流转税。填报本指标时,应按权责发生制核算企业本期应负担的增值税,有两种计算方法,可选其一,一旦确定,原则上不得更改。

计算方法一:

根据本期会计科目(1)“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年初至期末贷方累计发生额(一般与期末贷方余额相等,因为年初贷方余额为零),(2)“进项税额”年初至期末借方累计发生额,即期末借方余额 - 年初借方余额,(3)“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年初至期末借方累计发生额(一般与期末借方余额相等,因为年初借方余额为零),取值后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填报:

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 - 进项税额转出)

-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 减免税款 + 出口退税 计算方法二:

根据本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 年32 号”版式为例)“销项税额”(第11 栏)、“进项税额”(第12 栏)、“进项税额转出”(第14 栏)、“免、抵、退应退税额”(第15 栏)、“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第21 栏)、“按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第22 栏)、“应纳税额减征额”(第23 栏)栏目“一般货物、劳务和应税服务”列中“本年累计”列,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填报:

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应退税额)

+ 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 + 按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 - 应纳税额减征额 计算方法说明及填报要求:

(1)计算公式均体现权责发生制,本期发生的进项税额全部参与计算,相当于不设置留抵,同时也

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

1-不抵扣会计账簿或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上年年末留抵的进项税额,公式计算结果可以为负数。

(2)按照公式计算本指标后,不应再加增值税减免税额,因为这部分价值不再形成企业缴纳义务。

2.广州市会展业调研报告 篇二

关键词:广州,会展业,SWOT分析,对策

会展业被视为新世纪颇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以其超常的关联影响和经济带动效应, 在中国业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会展业还能成为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

一、广州会展业发展的现状

广东作为我国会展业的先发地区, 自改革开放以来, 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代表的广东会展业得以迅速发展。广州市会展业规模扩大, 外来参展商稳定增长, 接待外来专业人群大幅攀升, 进一步发挥了拉动经济的内在作用。被誉为“中国第一展”、世界第三大展览的广交会已经举办了103届, 会展业成为广州外经贸的窗口和引擎。

近年广州会展业以年均29%的速度快速发展, 每年“广交会”、“广博会”、“汽车展”等会展业直接收入约24.35亿元。广州是国内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大会展城市。会展业硬件设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现有专业场馆11个, 展览面积49万平方米, 其中,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据不完全统计, 近年来广州地区每年举办大型的展览会350多个, 各种展示展销会1100多场。广州会展业每年直接收入达13亿元, 约占广东全省的41%。

二、广州会展业的SWOT分析

1. 优势分析。

(1) 区位优势。广州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珠三角核心经济圈, 是中国华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主要枢纽, 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是“珠江三角洲——华南会展经济产业带”的核心。广州毗邻中国香港、中国澳门, 连接东南亚, 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贸易口岸, 其市场辐射能力近至广东省、华南地区, 远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中国经济可以通过广州及整个珠三角地区走向全世界。广州会展经济面向的市场空间大, 广交会等许多品牌会展统领华南并辐射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明显。 (2) 雄厚的经济实力。会展经济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济实力是会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广州经济总量居华南之首, 2007年广州市生产总值 (GDP) 突存7000亿元大关, 达7050.78亿元, 比上年增长14.5%, 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三, 仅次于北京、上海。因此, 广州具备发展会展经济的雄厚经济实力。 (3) 良好的展馆条件。广州拥有国内一流的会展基础设施, 大中小各类展馆设施体系齐全, 可满足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展览市场的需求。目前, 琶洲地区已逐步形成规模展馆群, 到今年秋交会会展中心三期投入使用后, 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将达108.6万平方米, 展厅面积33万平方米, 展位数量2.11万个, 届时, 整个会展中心展馆的硬件规模将超过目前世界第一的德国汉诺威展馆, 跃居全球第一。 (4) 较为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设施。会展经济可以带动服务、交通、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需要服务、交通、旅游等相关产业为其服务, 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广州第三产业在三资产业中所占的比重2006年时达56.22%, 发达的服务业完全可以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求。广州是中国南方区域最大的交通枢纽, 拥有亚洲一流的航空港——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 在国内外航运港排名前列的黄埔港以及在建的南沙深水港, 拥有由快速轨道交通线网、高速公路网组成的城市交通路网体系。广州还是华南地区的国际、国内信息交换枢纽, 广州信息化建设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5) 坚实的产业基础。珠三角经济带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发达的产业有钟表、玩具、建材、家用电器、石油化工、医药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制造、电子通讯、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 广州可以利用产业优势培育一批综合性、专业性国际会展品牌, 树立广州会展业的城市名片形象, 加强广州会展业的国际化。 (6) “中国第一展”的品牌优势。每年春秋两届定期在广州举办的广交会具有巨大商业声誉、广泛的国际影响和鲜明传统特色的“中国第一展”。除广交会之外, 广州会展品牌还有雄踞亚洲的广州国际照明展, 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 广州美容美发博览会等会展品牌。 (7) 政府重视与政策支持。广州市政府根据会展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和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 将发展会展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将会展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来发展。2006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为重要基地, 提升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博览会、广州国际汽车展、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的规模和水平, 并加强与国际著名展览公司合作, 增强广州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 把广州建成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广东省经贸委也已出台《2008年广东省会展业发展工作意见》, 其目标直指要打造以广州和深圳为龙头, 包括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在内的珠三角会展产业带。

2. 劣势分析。

(1) 展览总体质量不太高。2006年, 在广州举办的624场展览中, 由全市157家专业会展业企业承办的展览为229场次, 仅占36.7%, 其余63.30%均为非会展业企业承办。在广州市展览接待人群中, 有相当部分是非专业买家及专业人士, 一定程度降低了会展的功能。一般而言, 经UFI认证的展会是高品质贸易展览会的标志。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 全国通过UFI认证的中国展会共43个, 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地区16个, 中国台湾地区3个。广州只有2个, 这说明广州虽然展馆面积大, 设施好, 但品牌不强, 会展运作存在“四重四轻”的现象, 即重数量, 轻质量;重综合展, 轻专业展;重产品交易, 轻品牌打造;重招商引资, 轻配套服务。 (2) 缺少品牌会展企业。广州目前缺少国际会展旅游的专业服务公司, 缺乏专业会展旅行社, 许多国际会议大多由几个部门联合或由某家旅行社兼办, 这显然不能适应会展业发展的需要。从总体上看, 现有会展企业受短期经济利益的影响较大, 大多数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长远观念, 尽可能多地办展, 而不注重内涵的积累和质量的提高, 从而影响了会展品牌的树立。广州民营会展企业成长缓慢, 特别缺少主办方企业。 (3) 品牌缺乏、影响力不足。广州展览业是“展会太多, 品牌太少”。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展览, 除了广交会外也只有照明展、美博会等少数几个。展期相近、主体相似的展览, 是对展览资源的浪费, 也正由于资源的分散, 导致展会规模和影响上受到限制, 展会吸引力不强, 展会水平也相应下降, 最终会制约会展业的专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品牌展会、品牌会展企业和品牌会展城市之间的关联性极强。 (4) 尚未形成良好市场秩序。政府部门对会展业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管理、协调、鼓励、支持办法, 缺乏对会展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认定和审查制度;会展举办主体素质差, 整体服务水平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 一些场馆管理方式陈旧, 服务意识差, 一门心思为了创收, 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 甚至有个别展会存在“骗展”的现象, 结果在国内外客商中造成了负面影响;会展业协会初成立, 未充分发挥作用。 (5) 会展业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现代会展业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 对运作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高。目前广州需专业人才近8000人, 缺口大, 特别缺少通晓国际惯例、掌握外语、具有会展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人员。会展人员大多存在业务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与培训、服务意识差等问题。据估计, 在2010年亚运会前, 广州对会展人才的需求将达近10万人。广州会展业缺乏国际化人才, 制约了国际推广和合作交流。

3. 机会分析。

(1) 广州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契机。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是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共性所在。就城市的发展而言, 城市越是国际化、各方面发展越是先进, 其服务业尤其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由此带动整个大都市的传统产业、服务经济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没有大的发展, 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就不会有大的提升, 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无法得到实质的提升。广州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要契合广州城市发展的阶段实际。 (2) 广泛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泛珠区域合作发展 (9+2) 、CEPA、珠海和中国澳门跨境工业区的实施为粤与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粤与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会展合作空间大, 可以通过产业互补的优势、人才培训与合作、信息交流和后勤工作、会展业合作、联手创办新的品牌会展等主要形式进行会展经济发展的合作。 (3) 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经国务院批准, 从101届开始, 简称广交会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实现了广交会从单一出口交易平台向进口与出口双向交易平台的转变。这是我国实施互利双赢的开放策略和实现进出口平衡的重要举措, 将有效发挥广交会在扩大出口方面的作用, 吸引更多的海外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参展商的参与。 (4) 2010年亚运会的召开。广州举办2010年亚运会带来的许多商机, 广州会展业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向外界展示作为会展中心城市所拥有的良好配套设施、各层次的专业人才、蓬勃发展的市场、优质的综合服务等, 吸引更多的外商, 进一步推动广州会展业发展。

4. 威胁分析。

(1) 国内竞争的加剧。国内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会展业, 如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把会展业作为“十一五”大力扶持的产业, 北京的政治经济中心地位为其会展业发展带来了许多优势, 会展业突显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上海确定了“国际性会议展览中心”的战略目标, 加强与国际展览业的合作, 同时适时推出多项鼓励的政策。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方面宣布加强中国香港作为国际会展和旅游之都的吸引力, 加大在海外宣传的力度, 争取更多高质量的会议和展览项目在中国香港举行。珠三角其他一些城市也把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 并且大兴场馆建设, 造成了一些低水平竞争的冲击。 (2) 国外知名会展公司将抢占会展业制高点。外商非常看好中国会展业发展, 中外会展企业的合作呈现多层次、全方位态势。大型的跨国企业凭借强大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先进的专业管理经验, 全面进军国内市场, 加剧了市场竞争, 会展业面临重新洗牌。同进也加剧了对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争夺。

三、广州发展会展业的策略选择

1. 完善会展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加强会展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管理,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秩序, 是促进会展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和完善传统管理体制, 将管理重点转移到规划、调整、服务和政策指导上, 按照市场规律引导会展业有序、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市场化措施, 在规划、市政管理、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广州会展环境, 为会展的举办提供服务和措施保障。制订并完善有关的法规和制度, 加快培育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会展业市场主体。加强展会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广州会展企业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切实构筑企业与政府的桥梁, 加强行业自律, 促进有序竞争。加强开展展览项目认证工作, 引导办展单位建立和建设参展商、买家、专业人士名录库, 不断提高展览含金量, 使会展业真正成为广州市享誉国内外的城市名片。

2. 精心打造广州会展品牌。

会展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充分竞争已产生了整合结果, 单个展会规模加大。同时这种趋势使产业展会的两极分化更加明显, 即大的展会越来越大, 小的展会越来越小, 呈现出马太效应。市场呼吁品牌, 行业呼吁品牌, 品牌使行业走得更远、更稳健。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会展的城市, 不可能成为会展城市。要积极扶持大型品牌展, 充分发挥广交会作为“中国第一展”的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要做强做大广博会, 充分发挥广博会“两个平台, 一个基地”的功能, 让更多的专业会展通过广博会这个平台脱颖而出。

3. 加强广州会展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将国际大型品牌专业展移植到广州, 按照市场运行规则和国际惯例, 积极与国际会展协会组织开展会议设施、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秘书服务等方面的合作。鼓励外商投资广州会展业, 吸引国际大型会展公司, 著名会展服务公司以及国外政府组织到广州举办各种类型的会展等。能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 引进国际会展业的运作规范、先进经验, 从整体上提高广州会展业的层次和水平。广州也要加强与国内会展中心城市的交流与合作, 更好地整合资源, 促进会展业跨地区、跨部门的区域合作, 形成在协作中竞争、在竞争中有序发展的格局。抓紧建立泛珠三角会展业协作网络, 形成影响华南、辐射东南亚的区域会展经济圈, 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4. 进一步完善广州会展业的配套设施。

展览场馆是国际经贸和科技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 是显示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与国际先进的会展中心相比, 广州展馆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广州展馆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电讯、邮政、银行、税务、海关、商检、保险、运输、贸易咨询等配套服务。

5. 强化会展人才的培养。

加快人才培养, 培育一支熟悉会展业务, 富有经验的专业队伍, 是加快广州会展业发展的根本举措, 广州应建立多层次的会展教育体系, 并选择适当的教育发展模式以培育会展专业人才。完善用人机制, 建立会展职业经理人体制和流动通道。会展业协会组织应进行经常性短期培训以提高现有会展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发挥广州中心城市人才聚焦效应, 广泛招聘吸引国内外高素质会展专业人才, 建立一支与现代化广州相适应的会展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王丽琼, 王铁丽.中国会展经济的现状与SWOT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

[2].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3].李勇.试论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区域会展城市体系.经济研究导刊, 2007 (6)

3.广州市会展业调研报告 篇三

会上,协会会长卜灿雄强调了在协会运做初期,将重点作好会展行业的建章立制、维权、加强交流合作和行业人才培训等各项工作,推进广州会展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向前发展。协会名誉会长、广州市副市长王晓玲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她指出:会展行业协会成立后,要加快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诚信办会办展,促进会展业健康发展。要多引进一些国际名牌专业展,联手打造广州会展业的强势品牌;要培育广州会展龙头企业、提高会展业国际化程度;要加速广东会展业的人才培养引进专业人才,推广先进科学管理方式,促进会展业的技术进步。

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由广州市会展服务中心、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广州商业会展服务中心、广州地区旅游协会、广州服装行业协会等单位作为发起单位,以会展中心、专业展览公司、相关行业协会、展馆(场)、宾馆酒店等五个层面的150个单位成员作为会员,聘请商务部沈丹阳博士、中山大学傅慧博士、广州大学刘松萍女士、香港祁理权先生、澳门林中贤先生等5位会展业的知名人士为顾问。

广州市副市长王晓玲

广州市会展行业协会是联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宗旨是“服务、自律、引导、协调”。该协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一是结合广州市会展行业协会提供的内容和行业规范,建立行业资质评审制度,统一行业资质评定标准,完善会展市场准入门槛,全面整合会展资源,统一协调展会排期计划,创建国际著名会展品牌。二是结合泛珠三角区域省会城市共同签署的《泛珠三角区域省会城市合作协议》,适时建立“泛珠三角区域会展城市展览行业协会联盟”,共享会展信息资源,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三是规范会展业统计工作,建立会展业统计制度,按时填报会展业统计报表,及时向会员发布全市会展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为会展企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四是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标准和规范,引进国际服务理念和资源,创建国际会展公司品牌。六是加大会展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会展人才培训计划,与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紧密合作,力争在2010年以前为会展企业培养出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的会展英才。

广州市会展行业协会会长灿雄

4.广州会展发展情况分析 篇四

摘要:广州会展有其独特的模式,无论是政府招商建设还是展馆周边的配套设施都在不断完善当中。广州展览会具有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等多方面的特点,通过分析广州会展业的优势与不足,能让我们更好总结其经验并得到借鉴。

关键字:广州 会展 发展

正文:

一、广州的会展经济模式

广州模式的典型特点是在发展新区建设展馆,由当地政府招商建设展馆周边配套设施,商务部主导展馆的建设与运营。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建于2002年,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的琶洲岛,紧邻珠江,分三期建设,总投资100亿元,规划总用地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首期工程占地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二、三期工程已经启动。广州市在琶洲展馆周边规划了89.2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用地,各类服务设施目前正在建设中。

二、广州展览会情况分析

1.专业化

2006年各类展览会专业化程度都较高。以第100届广交会为例,仅琶洲展馆一期展出工业类商品,就含家用电器、电子及信息产品、灯具灯饰、工具、机械及设备、小型车辆及配件、五金制品、建材、化工及矿产、车辆及工程机械等10个专业展区,有8229个展位;二期展出日用消费品类商品,含日用品、食品及茶叶等8个专业展区,有8615个展位。再看流花路展馆:一期展出纺织服装类及医药保健类商品,纺织服装类含服装、家用纺织品、纺织原料面料、抽纱、地毯及挂毯、裘革皮羽绒及制品、鞋帽7个专业展区,有6518个展位;医药保健类含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1个展区,452个展位。二期展出礼品类商品,含礼品、装饰品、玩具、编织品、园艺、钟表眼镜、办公文具、体育及旅游休闲用品8个专业展区,有6954个展位。

2.品牌化

第99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品牌展区备受采购商关注。占展位总数14%的品牌展区成交额累计达到66.3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31.6%。居前三位的广东美的集团成交9亿美元,广东格兰仕集团成交6.3亿美元,青岛海尔集团成交4.7亿美元。

第100届广交会首次设立综合展馆。为充分展示我国产业发展水平和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品牌的风采,第100届广交会的品牌展区展位达4175个,占总展位的13%,而进入品牌展区的企业共有805家。这些企业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由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147个出口名牌参展企业;二是由各个交易团推荐,并经严格审定,符合商务部关于广交会品牌展区七项准入条件的企业。这其中就包括诸如名瑞、格兰仕和TCL、虎头等不少来自广东省内的知名服装、家电、电子信息产品品牌。

3.国际化

近年来,广州展览国际化水平有所提高,以第99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为例,世界零售商250强中,有81家到会,排名在世界前20名的有14家。又如2006年11月14~16日为期三天的亚洲皮革展,作为广州最专业的国际展览之一,展会中180多家参展商中70%来自欧洲,他们带来了最专业的皮革流行趋势,吸引了大批时尚专业人士、设计师纷纷到会,1

熟悉最新的时尚趋势。

由广州锦汉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2005中国锦汉礼品、家居用品及装饰品交易会”是广州首个获得UFI认证的展会。2006年“中国锦汉纺织服装及面料展览会”也获得了全球展览业协会(UFI)的认证,广州锦汉国际展览中心也被UFI吸纳为正式会员。

4.参展者动因

分析参展者的动因主要有:一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宣传公司形象;二是与老客户保持密切联系,把展览会作为同行交流的殿堂;三是结交新客户;四是开拓新的客户市场;五是推广新产品;六是签订销售合同。

此外,参展商还各有所图。例如第100届广交会上,宁波代表团为宁波中国日用消费品展览会进行宣传,因为该展会举办时间是来年的六月份,所以广交会就成为其招商和联系客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广交会场馆内,香港贸发局也设立了展位推介旗下展会,在馆外,义乌设立接待站,吸引外商眼球。

除了推广地方展会,也有参展省市把广交会当作推广地区特色的平台。如云南省带着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来广州巡回商演;海南交易团举办大型的经贸旅游推介会。

三、广州会展业发展具有的优势

一是政府重视。广州市政府根据会展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和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将发展会展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将会展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来发展,2003年即已提出将广州建成“华南会展之都”。在会展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并于2005年4月正式成立了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会展业已由最初的自发运作逐步转入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自觉发展的良性运转轨道。广州遵循“立足珠三角、面向海内外、服务全中国”的宗旨,按照“品牌国际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服务智能化”的方针,借助地处泛珠三角核心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规划引导,发展多门类、高档次、强辐射的会展业,加快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国际会展之都,这是广州会展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是会展业本身起步早,基础好,形成了广交会品牌,积累了许多办展经验。广州拥有国内一流的会展基础设施,大中小各类展馆设施体系齐全,可满足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展览市场的需求。已有49年历史成功举办了97届的广交会被称为“中国第一展”,是国内历史最悠久、影响范围最大的名牌展会。广交会办展多年,积累了许多经验。特别在我国由贸易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广交会业已成为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平台,利用展会展出的机会优化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比如设立企业参展资质标准,提高参展企业质量;适当降低门槛,支持中小企业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对外贸易;通过展位分配倾斜,鼓励支持生产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品牌展区,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三是发展会展业的城市环境优越。这包括广州所具有的雄厚的经济优势和产业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优良的城市基础设施等。广州的经济基础和会展业发展的产业基础较好。珠江三角洲是全国改革开放最早、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之一,每年出口值占中国的三分之一。广州位于最具活力的珠三角的腹地,是中国南方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最大集散地,珠江三角洲经济带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一个生产基地,以照明业为例,中国60%以上照明业集中在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带。广州毗邻香港和澳门,是中国南部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中国重要的海空大港和交通、通讯中心,中国经济可以通过广州及整个珠三角地区走向全世界。

四、广州会展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广州会展业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珠三角其他一些城市也把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并且大兴场馆建设,造成了一些低水平竞争的冲击。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都把会展业作为“十五”大力扶持的产业。国外知名会展公司也借中国“入世”抢占会展业制高点。相比之下,广州的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早,但除了广交会已形成一定品牌优势外,总体上品牌不强。广州虽然展馆面积大,设施好,但品牌不强,会展运作存在“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数量,轻质量;重综合展,轻专业展;重产品交易,轻品牌打造;重招商引资,轻配套服务。

二是会展业发展所需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现代会展业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对运作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高,目前广州主营会展业务的企业有353家,按平均每家需求量20~30人计,共需专业人才近8000人而已。目前国内会展业发展中普遍存在会展业产品雷同、低水平重复竞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则在于专业人才的匮乏,会展业产品雷同是展会规模普遍偏小的必然结果,因为面积小且分散的展馆只适合小规模办展,策划、营销等专业人才缺乏注定会导致低水平办展。小规模重复办展的直接后果便是参展商和观众无所适从,客户分流、资源浪费,展会吸引力不强,最终会制约会展业的专业化和集约化进程。

三是缺少名牌会展企业。一方面,广州目前缺少国际会展旅游的专业服务公司,缺乏专业会展旅行社,许多国际会议大多由几个部门联合或由某家旅行社兼办,这显然不能适应会展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从总体上看,现有会展企业受短期经济利益的影响较大,大多数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长远观念,这种落后的经营理念表现在会展活动运作中就是“尽可能多地办展,而不注重内涵的积累和质量的提高”,从而影响了会展品牌的树立。品牌展会、品牌会展企业和品牌会展城市之间的关联性极强。

四是尚未形成良好市场秩序。这主要是因为政府部门对会展业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管理、协调、鼓励、支持办法,缺乏对会展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认定和审查制度;会展举办主体素质差,整体服务水平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一些场馆管理方式陈旧,服务意识差,一门心思为了创收,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甚至有一些展会以各种手段“骗展”,结果在国内外客商中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会展业协会成立伊始,还未充分发挥作用,缺乏对会展业的调查统计和理论研究,难以准确评估和预测会展业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五、广州发展会展经济的经验

一是加强展馆及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是发展会展经济的前提。展馆及周边设施是举办展会的基础,各地政府一般都会对展馆及周边设施规划用地给予前瞻性的考虑。广州市政府在新建设的会展中心周边,预留了将来展馆扩充建设的用地。另外,广州政府非常重视以展馆为中心枢纽,构建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坐落在繁华热闹、交通便捷的新港路上,毗邻广州地铁二号线、公共汽车赤岗总站,有多条公交线路在这里交汇。

二是精心打造会展品牌、培育会展企业是发展会展经济的龙头。会展品牌是会展经济链中最富创意、最具价值的环节,会展企业是打造会展品牌最重要的主体。因此,广州政府都把打造会展品牌、培育会展企业作为发展会展经济的龙头。在会展品牌方面,广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是加快吸引展览策划、展装等文化创意企业集聚是发展会展经济的载体。展装等文化创意企业是会展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的经验表明,在大型会展中心周边,会形成为会展服务的文化创意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的聚集区。广州市政府在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周围规划了充足的商务办公和商业配套用地。在吸引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发展的同时,广州政府还对与这些企业相配套的功能性用地进行了规划,比如针对展装企业在仓储、加工、物流等方面的功能需求,在距离展馆稍远的周边地区规划了产业用地。

四是完善展馆周边地区的商务环境是发展会展经济的应有之义。会展是一项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层次的商务活动,因此,会展业聚集的人群具有流动性强、素质较高、消费力较强的特点,对展馆周边的商务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周边已经规划建设6座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2座,公寓式酒店4座,总面积20.3万平方米,规划还包括商务展示、餐饮、娱乐、文化、商业、金融、邮政等服务设施,这些设施方便了参展客商,推动了会展经济发展,也在交通高峰期起到了分流出入人员、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五是加强对会展业的科学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发展会展经济的保障。会展是一项需要在瞬间聚集大量人流的产业,必将对当地政府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广州的实践来看,既有做好展会期间公共服务的经验,也有一些教训。一般来看,展会期间会大量增加的公共服务需求主要包括公共交通疏导、餐饮卫生监督、安全生产监督、公共医疗、社会治安等。广州市非常重视对会展业的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2005年2月,广州市成立会展业管理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广州市会展业管理的意见》。2005年4月,广州市成立会展行业协会,制定了《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章程》。这两个机构分别以两个文件为准绳,全面负责广州会展业发展的组织、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广州的会展市场秩序,营造出会展市场和谐发展的环境与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文君.《广东会展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珠江经济》.2004年第8期

2.广东省贸促会.《2004广东展览业发展报告》[J]

3.雷鸣、刘汉光.《骗展,会毁了广州会展业?》[J].金羊网.2004年12月19日

5.广州市会展业调研报告 篇五

摘要:从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来看,我国会展旅游业的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产品结构已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中会议和展览旅游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会议展览已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客源市场,以其综合效益高、客人档次高的特点,成为从业者们争相开发的新的目标市场。本论文拟以广州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会展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广州会展旅游的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和会展旅游的效应,并研究了广州市会展旅游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广州会展旅游发展条件发展现状会展旅游的效应 发展前景。

广州会展旅游发展条件

广州,中国第三大城市,中国的南大门、国家中心城市,国务院定位的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际大都市,世界著名港口城市,中国南方的金融、贸易、经济、航运、物流、政治、军事、文化、科教中心、国家交通枢纽,社会经济文化辐射力直指东南亚。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国家门户城市,广州外国人士众多,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广州具有发展旅游的众多优势条件。

1.经济发展实力。会展旅游业发达的国家,都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广州是唯一坐拥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广佛都市圈核心城市,粤港澳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珠三角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市级排名方面,深圳市占据榜首,广州市紧随其后其后列次席,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各省市GDP排名及增量广州第三。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综合得分76.01排名第四位,列总部经济发展第一能级,与北上深领跑全国。金融资本竞争力前5名(次于香港、北京、上海和深圳),2011年中国城市GDP排行第三,广州成为继上、北后,第三个加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城市。

2.区位与基础设施。广州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市区穿流而过,是重要海运巷口,濒临南中国海,与世界各国联系方便,是东南亚等国家货物流通的主要集散地。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广州白云机场是中国大陆三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之一,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二、世界第十九位,是我国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口岸和国际航空枢纽,在中国民用机场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广州港是中国第三大港口,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五位,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

际贸易中枢港,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10年货物吞吐量达4亿吨。

3.城市开放度。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是影响会展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2011年广州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超过1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超561亿美元,同比增长16%。广州与跨国公司战略合作水平提升,目前有22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投资。

4.会展业发展水平。随着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举办国际性会展的配套服务设施日益齐全,组织能力的不断提高,广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会展中心城市之一。广州作为中国最早对外通商贸易的口岸,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享誉全球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在广州举行,以规模最大、时间最久、档次最高、成交量最多而荣膺“中国第一展”的称号。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将把“中国第一展”提升到世界级博览会的层次。

5.旅游资源环境。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9个)。广州还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很多革命遗址至今保存完整,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条件。广州作为全国经济中心之一,其发达的都市商业,包容容的广府文化,现代的城市景观都强烈的吸引着海内外游人的眼球,是重要的购物和休闲娱乐城市。

广州会展旅游发展现状

1,当前广州市在充分发挥广州千年商都的优势和会展品牌效应,重点开发商贸会展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广州旅游的重要产品。

2,现在广州会展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以广交会为主,每年在广州及周边城市举办的交易会数不胜数,为广州带来了大量的商务客人。旅游业要充分发挥中介作用,把广州的商贸业与会展业结合起来,打造广州的商贸会展旅游品牌。在推进商贸会展旅游的同时,要加快具有广州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不断推出独具特色、市场欢迎的旅游商品。

3,目前随着广州市会展设施日趋完善,琶洲新国际会展中心、广州花城国际会展中心、美博城展览中心、东方国际会议会展中心等相继落成投入使用,使会展业更加繁荣,也将带来更多的会展旅游客源。

4,广州旅游业将逐步构建广深珠、穗港澳和泛珠三角三个旅游圈,全面提升广州会展旅游国际竞争力。

5,现存在的不足之处:(1)在设施方面,广州市的饭店业市场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中高档饭店较多,经济型饭店不足。在人力资源方面,高素质专业旅游人才十分匮乏。涉外旅游人才的严重不足,难以创造出一个适应国际化城市水平的人文环境,达不到接待大型会展旅游的要求。(2)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我国旅游业对信息资源的掌握与利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等方面做的是相当的不足。集中表现为目前展览业的网站仅有43家,这些网站有的只注重介绍会展,有的刚开始直接经营网上会展业务,从整体上看,其经营范围较局限。目前广州旅游业的信息化、网络化经营水平与国际大连锁集团网络提供给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全球查询、预定服务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广州会展旅游的效应

会展旅游的出现及迅速发展是在良好的经济背景下,随着会议、展览的日益增多及旅游业的渐趋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因其对会展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被称为“城市的面包”和“触摸世界的窗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会展旅游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效应好.关联带动性强,会展旅游能为城市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有很强的产业带动作用,能实现城市产业升级,有效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以及能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如广交会每届成交额超过150亿美元,带来的直接收入是60亿元人民币。有资料称,广州一次大型会展,其投入和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产业值之比是1∶10。

2.能提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知名度,国际性的政府会议、公司会议、展销

会、博览会等国际会议和展览,往往是各国电台、电视、报纸和网站等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且引起各方面的广泛重视,既能扩大举办国的政治影响,又能提高会议所在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在国际上,一个城市召开国际会议和举办国际展览的数量和规模,已成为衡量这个城市能不能跻身于国际知名城市行列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对举办会议城市的市民综合素质、市政建设、交通设施及环境卫生等软硬件的提升,对促进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改善城市形象等方面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已经成功举办了92届,“广交会”已经成为广州、乃至中国的代名词,世界知名的品牌。

3.能促进举办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国际会展旅游对举办城市的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会展设施、便捷的交通,要有不同档次的住宿、接待服务设施、购物娱乐场所等,从而推动城市设施的全面改善,为城市旅游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能促进举办地文明程度的提高,会展旅游能起到传播信息、新知识和新观念的积极作用。因为作为一种带有明显集合性特征的知识性活动,会展旅游能集中和直观地体现出人们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这些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一经现代通讯手段与媒介的传播和宣传,便

在社会当中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泛的影响,使新知识、新观念传播开来。进而开拓人们的视野,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总之,国际会议和展览的举办将极大地促进各国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举办地文明程度得以不断提高。广州会展旅游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深入,我国入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这将为我国加入国际会展旅游市场提供很好的机遇。作为中国会展旅游名城———广州,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提升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就显得十分紧迫,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会展旅游与城市发展一体化,国际性的政府会议、公司会议、展销会、博览会等国际会议和展览,往往是各国电台、电视、报纸和网站等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且引起各方面的广泛重视,既能扩大举办国的政治影响,又能提高会议所在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广州应当借助中国近年国际盛事连台的东风,依托优秀旅游

城市和前阶段“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一大变”的城市建设成就,抓住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特别是新“广交会”会展博览城建设、南沙新广州中心城市建设、花都新白云国际机场建设等历史发展机遇,高标准建设国际会展硬、软件,推进广州国际会展旅游更上一层楼,步入世界会展旅游发展的快车道。

2.加强区域强强联合。伴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城市旅游环境已成为会展经济浪潮中的主角,主导着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大连、重庆、昆明等大中城市都瞄准了会展经济这块诱人的奶酪,纷纷大兴土木,建造大型展览场馆,力争在会展经济这个“金矿”中掏一桶金。无疑,随着这些城市新建展馆的陆续落成,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将呈现白热化。城市间建立战略联盟,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和集群竞争优势已成为中国会展城市共生共荣的发展趋势。广州应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处于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位。实行强强联合,整合优势,增强实力,共同发展。

3.发展特色品牌项目,培育品牌化的展会已成为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广州是中国三大会展中心之一,但获得国际展览联盟资质认可的15个中国展会却均与广州无缘。日前,在第69届国际展览联盟年会上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中把北京、上海、深圳、大连作为亚洲最重要的展览城市,其中也没有广州。广州会展旅游业要突围而出,就应该依托“广交会”传统品牌,组织力量,加大投资,创造若干主题鲜明、特色突出、专业化、民族化、国际化新品牌,树立广州展会在国际参展商、参观商心中的品牌地位。

6.海南省会展业状况调研报告 篇六

项目背景

2009年,海南省被评为国际旅游岛——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要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着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会展业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

但由于海南省会展业起步晚,且仍处于粗放的自由竞争阶段,制定一项促进该行业发展、规范行业行为的政策显得尤为迫切并十分必要。据此,进行此次调研报告是为了更能掌握全市展览企业的基本情况,了解会展业的现状,为会展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调研情况概述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样本

本次调查对象为海口市范围内的近三年主办或协办过会展活动的3家企业和单位.二、调查内容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会展单位的基本情况、办展状况以及企业需要立法解决的问题等基本信息。详细调查内容见附件调查问卷。

三、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重点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会展单位现状进行统计调查;了解对会展业的管理情况。

海南省会展业现状

海南省会展业尽管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可喜的是,今天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工建设,预示着海南会展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实现新的起飞和跨越,但终结规模小发展慢历史。

一、会展场馆分析:

在2008年,海口会展中心就承接大小展会活动51个,数量为历年之最。今年到现在为止,会展中心就已承接大小展会活动40多个。尽管海南会展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统计显示,2008年海南的会展收入只占GDP的0.5%左右。由于我省仅有海口会展中心一个展馆,标准展位只有900

多个,配套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办展规模。目前参展商能达到千家的展会几乎为零,并且长期定址落户于海南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大型会展活动还比较少。

近年来,海南省被评为估计旅游岛,正在兴建国际会展中心。据介绍,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总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打造成集会议、展览、酒店、大型商业住宅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区,相当于现在海口会展中心面积的7倍多,场馆面积的限制将得到彻底解决。据此,“在一流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的吸引下,将会有更多国内外品牌展会落户海南,通过带动和展示效益,海南会展业将会蓬勃发展!”省会展协会会长杨学功说。

二、会展经济的主要特点:

会展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海南的知名度,使海南的旅游业受益匪浅。海南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845.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5.0%和21.2%。外国游客在连续几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达59.31万人次,同比增长27.36%;旅游外汇收入达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1.63%。知名度的提升还为海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除了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还吸引了众多客商纷纷来海南投资,大大促进了海南省的经济发展。会展业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会展业,以其融合了旅游、会议、展览、广告、装饰、通信、房地产,甚至吃、住、行等一系列产业而备受重视,不仅可以培育新兴产业群,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会展活动带来大量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文化流,其强劲的经济带动功能十分明显。正因为如此,海南、海口把会展业当作重点产业来扶持。去年海南省酒店的会议收入5.6亿元,会议接待达到9000多个,接待人数达到160万人次。海南会展界人士普遍把2011年作为海南会展业发展的新起点,因为这一年新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将投入使用,并作为2011年泛珠三角区域(9+2)合作与发展论坛的会议配套设施。海南会展业以博鳌亚洲论坛为标志,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8年全省各种会展活动达9000多场次,收入约5.6亿元。而海口市会展业真正起步发展始于2002年底海口会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比国内其他城市较晚。在海口市政府部门的重视下,会展业得到较快发展,从2002年全年只有8个展会,使用面积3.8万平方米发展到2008年全年有53个展会活动,使用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其展会数量和规模平均每年以近30%的速度发展,呈现出起步晚、发展快、总体规模不大的特点,2008年全年在海口举办的各种会议有7000多个。下一步海口会展业着重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打造品牌展览,完善策划营销、会议接待、公关礼仪、广告宣传、交通物流等相关产业配套方面加大力度和资金投入。如2010年的海口市的会展专项资金的财政预算将达300万元,主要用于引进、争办全国和国际性的品牌会展,以及对会展业的宣传、引进会展业人才等方面,对于上规模和档次的回函将对每个展位补贴280元。

三、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中国会展业发展状况来看,她的发会展速度是不断加大,行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新亮点。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我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达340多亿美元,内贸交易120多亿人民币,各类专业性、综合性的国际展览会有力地促进劳务中外的技术合作、信息沟通、贸易往来等等,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在快速发展中,我国会展业

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总体上还缺少必要的制度和规则。这是制约会展经济发展的知名障碍。

1、会展市场秩序混乱,鱼目混珠,会展过多过滥,有些地方甚

至出现了会展“泡沫”现象。

2、展览场所重复建设,功能单一,每个城市都有展馆,但大多

面积小,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低,不具有竞争力。

3、多数展会缺乏明确定位,组织管理模式落后。

4、会展业还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

5、会展主办主题复杂,缺乏资质条件的约束。

从海南省会展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目前制约海南展览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会展场馆严重不足。海口唯一的展览馆面积较小,功能单一。为了解决这个发展会展业的基础条件,政府责无旁贷应加大投资力度。但是,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可以考虑引进国外或境内投资者进行合作,以降低投资风险。二是海南酒店业一次性接待的能力不足。根据省旅游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3月,海口市星级酒店的床位只有21447个,三亚有24996个,全省星级酒店的床位也只有69059个。这显然达不到办国际性大型展览的要求。因此在循序渐进地发展酒店业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会展来弥补实物展览不足,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发展展览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经费,在当前财政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积极考虑与企业合作设立专项产业展览基金,以保证展览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海南会展业人才缺乏。

海南目前会展业的专业人才缺乏、专业队伍建设滞后。据了解,去年海南注册的会展公司有8家,但真正在运作的只有5家。会展业涵盖策划、推销、设计、运输、接待等一系列专业,会展人才中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他们必须懂得专业知识,还要懂外语和美术设计,具有物流运输管理能力,最好还具有招商才能。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会展专业的专业学科,展览公司中绝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专业知识不够,造成展览公司资质差,展会水平普遍不高。海南的几次大型会展都没有多少起色,连布展最多的车展、房展都是老生常谈,展来展去都是那些东西,缺乏新意。岛外游客则认为,海南会展要打出自己独具特色的品牌,比如旅游、环境等优势事物。大家普遍认为,树品牌要比只看眼前收益有效的多。据了解,成都市政府部门、企业界、专家学者在“增创现代服务业新优势研讨会”上就提出,会展业发展应该走政府推动、环境优先、市场运作、品牌致胜的发展道路。

四、如何更能把握好这个“香饽饽”:

1、管理需要规范化:制定出台中长期的会展业发展规划,成为行业政策。建立会展行业服务标准体系。推进会展管理标准化工作,对会展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和服务质量信誉等级管理,建立会展企业淘汰机制。

2、推进运作市场化:会展中心拍卖后将转向完全市场化运作模式,逐步形成以大型会展企业为龙头,以小型会展企业为辅助,实行专业化分工合作,各类会展专业公司、宾馆、酒店、旅游服务相配套的会展市场体系。

3、会展项目品牌化:树立会展品牌意识,加大力度培育重要会展与品牌会展。加强与国内国际知名会展机构、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吸引国际知名会展服务公司在海口设立地区总部、分公司或办事处,吸引同业内国内外知名企业来参展。

4、推进软环境优化:加强会展软环境建设,政府应为会展业发展建立“绿色通道”。

5、会展服务专业化:把海口会展中心建成商务活动更为密集、交通更为便利、环境更加优美的现代化国际会展商贸中心区,使会展业硬件设施步入全国前列。建设一支熟悉会展业务、富有管理经验、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会展专业队伍。

7.郑州市会展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篇七

1 郑州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现状

1.1 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大, 会展人才及会展行业机构比较缺乏

1.1.1 认识不到位, 政府的会展政策支持力度不大

郑州市的一些政府主管部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对会展经济在郑州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会展产业所带来的收益以及对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因此对发展会展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大。我国的香港特区在1998年出台了相关的鼓励会展发展的政策。上海市也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 把会展业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 并将推出多项鼓励政策。与这些地区和城市相比较, 郑州市对会展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大。

1.1.2 会展专业人才与会展行业机构比较缺乏

调查显示, 目前郑州市从事会展管理、会展营销、会展服务等方面的各类从业人员人数虽然很多, 但是能够真正熟练掌握英语等外国语言, 精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了解和熟悉会展行业的国际惯例, 懂得会展管理、会展的组织和协调、会展的营销策划等富有会展实际操作能力的会展专业人才非常缺乏;纵观世界会展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 要使会展市场朝着规范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需要加强政府对会展行业的宏观管理, 另一方面也需要依靠规范的会展行业服务机构来加强会展市场的微观管理和服务。政府充分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政府的宏观监管下, 由会展行业协会协同政府对会展业进行微观管理, 开展行业自律工作。[1]但目前, 郑州市的会展行业协会等行业机构和组织较少。少有的会展行业协会也未能真正发挥行业协调和微观管理作用。

1.2 郑州市的会展管理体制比较滞后, 市场秩序混乱

1.2.1 郑州市的会展管理体制还比较滞后

政府对会展管理大包大揽, 行政管理色彩浓重。目前, 郑州市的会展场馆的建设和管理, 以及会展活动的举办, 基本上都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主持下进行的, 会展活动的接待和服务工作也是由政府安排的。郑州现有的会展公司只能参与一些展馆的布置等工作, 未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政府在会展经济的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行政管理现象, 行政管理色彩浓重。很多管理方式和方法都未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会展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形势的需要。

1.2.2 郑州市有些展会还存在着各种不太合理的收费现象

郑州市现有的展馆使用、展馆会议设施、设备的使用上还普遍存在收费现象, 并且有些费用较为昂贵, 使得一些参展商很不满意。一些会展场馆在对会展参展商的收费实行“内外有别”的政策, 采取价格双轨制。以布展场地的租金收取为例, 省内、省外的参展商租金价格差别达1:4, 而国内外参展商租金价格差别甚至高达1:6, 收费过高以及收费的内外有别, 使一些省外和国外的参展商对郑州市举办的展会望而却步。另外郑州市的个别会展场馆急功近利, 只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 在有些会展举办期间巧立名目收取各种不应有的费用。

1.3 郑州市的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与服务比较落后

1.3.1 郑州市的会展场馆及设施还较为落后

郑州市现有和在建的会展展馆, 以及展馆的现有设施和设备与目前郑州市快速发展的会展经济的客观需求以及今后的进一步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现有的几个会展场馆及展馆配套设施还有很多方面不能够适应会展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例如现有的几个展馆的建筑面积还不足够大, 布展面积有限, 场馆内的布局也不够合理;另外个别展馆的现有设施和设备还比较落后, 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以上这些已极大影响了展会的招徕和展会活动的开展, 严重制约了郑州市会展经济的发展。造成一些质量较好、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展会逐步流失, 同时也影响了郑州市的办展质量。

1.3.2 郑州市的会展配套设施与服务比较薄弱

郑州市会展活动的旅游设施与服务还没有配套跟上。会展业和旅游业都属于第三产业, 二者的产业关联性较强。调查发现, 一个国家或城市旅游业的发达程度, 旅游饭店数量和档次, 以及饭店的配套设施与服务水平如何, 将直接影响和制约该国或该城市会展业的发展。郑州市旅游资源的数量虽然不少, 但真正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较少。不利于展会期间旅游活动的安排。会展活动的举办, 需要足够数量的酒店接待参展人员的住宿和餐饮。郑州市现有的饭店虽然数量不少, 但三星级以上的饭店较少, 饭店的整体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不高。

2 郑州市会展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政府及行业协会在会展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1.1 加大政府对郑州市会展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会展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受到世界很多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 很多国家都设立有专门的政府权威主管部门对其会展经济的发展进行宏观管理, 这些政府主管部门在国家相关法律与法规的指导下行使管理职能, 制定了一整套扶持和发展会展经济的计划、并规范、协调会展行业的发展。[2]郑州市会展业起步较晚, 目前缺乏统一的管理会展行业的政府权威主管部门, 仅展会的批准单位就有郑州市经贸委、郑州市商业局、郑州市旅游局、郑州市贸易促进会等多个政府部门, 多头审批, 重复办展, 导致郑州市的会展市场秩序较为严重混乱。因此, 郑州市政府要尽快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设立统一的权威的会展主管部门, 全面负责如会展场馆的建设与管理, 办展条件的审批, 会展活动举办时对交通、住宿等方面的整体协调等, 规范郑州市的会展市场秩序, 按市场化的要求指导郑州市的各项会展业务。

2.1.2 发挥会展行业协会在郑州会展经济发展的作用

随着会展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日趋成熟, 世界上会展行业较为发达国家的会展行业协会主要是利用市场机制和会展行规对会展行业进行有效地协调性与管理, 维护会展行业的市场秩序和会展企业的利益。2007年1月1日, 郑州市会展管理协会已协助郑州市政府会展管理办公室制定并下发了《郑州市会展行业管理办法》, 此项《办法》的实施对统一规范和加强全市会展行业管理工作, 促进郑州市会展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积极作用。

2.2 健全融资体系, 为会展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

郑州市现有会展场馆建设的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政府的投入, 存在着政府“倒贴”现象, 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郑州市现有的会展公司的融资渠道大多来自于自有资金, 很难取得银行的贷款, 普遍存在资金的约束。为了更好地解决会展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郑州市政府应该继续发挥对会展经济发展中的支持作用, 在保证对郑州市会展经济的现有投资的基础上, 应根据郑州市的财政税收情况对会展业的投入进行适当比例的提高, 进一步推进郑州市会展经济的发展。同时, 郑州市的一些比较有条件的会展公司可以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 发行股票, 充分吸收社会的盈余资金, 使会展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同时, 适度运用其它融资方式, 扩大资金来源。

2.3 树立会展品牌意识, 打造精品展会, 加快郑州会展经济发展

会展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会展品牌的竞争上, 品牌已经成为通往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因此, 郑州市会展经济的发展必须把会展品牌化的发展战略提到日程上来, 树立会展品牌意识, 打造精品展会。

2.3.1 树立品牌意识、提升品牌质量

要培育和打造郑州地区会展行业的名牌展会, 首先要求郑州市的会展管理者与会展经营者牢牢树立会展品牌意识, 认识到不断走会展品牌化的发展道路才是郑州市会展行业良性发展的唯一途径。只有树立了会展的品牌意识, 才会从会展场馆的设计、会展主题的立项、会展活动的策划、会展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各个方面来实施会展行业的品牌化发展。同时, 也要认识到会展品牌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 郑州市的会展管理者与会展经营者要对郑州市的会展品牌发展进行长期的规划, 制定会展行业的品牌发展战略。从会展活动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同时下功夫提升会展品牌的质量。[3]郑州市的会展行业的发展应该是追求名牌化的发展, 不断提升展会的品牌质量。

2.3.2 打造精品展会, 突出郑州会展特色

从世界上著名会展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 一个城市会展行业的兴旺与其他产业的发展一样, 需要名牌。德国的汉诺威, 以电信技术、机械和设备工程等会展行业而著名, 被称为世界“会展之都”的法国巴黎, 时装、化妆品等会展始终引领世界潮流。从目前郑州市会展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郑州市可借助交通区位优势, 优化会展资源配置, 重点打造“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郑州国际汽车展览会”、“郑州农业博览会”等专业会展品牌。使那些能够体现郑州中心城市形象和地位, 符合郑州现代化会展城市建设要求的品牌展会和会展企业脱颖而出, 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在郑州市培育一批国际品牌专业大展, 不断打造郑州市的精品展会, 突出郑州会展特色。

2.4 借鉴经验, 办出郑州会展经济发展特色

2.4.1 政府投资建造, 企业市场化管理

由于现代化的大型会展场馆及其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资金投入十分巨大, 一般都在数亿乃至数十亿元之间, 因此, 在会展场馆的建设投资上, 一般都是政府。现代化展览中心公益性很强, 因此它从规划到建设都需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会展场馆建设完成后, 通过招标的方式由企业来对会展场馆经营管理。“政府投资建造, 企业市场化管理”的模式得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4]例如香港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完全由香港特区政府投资, 而管理者是新世界集团, 管理期限为20年。新世界集团管理公司每一年按递增的形式把营业额的百分比交付政府, 之后自负盈亏。这种体制比较好地避免了政府直接管理的官僚弊病,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管理者的积极性。因此, 郑州地区的会展行业应当借鉴世界会展强国的先进经验, 在会展场馆的建设上坚持政府投资建造, 企业市场化管理。展览中心的规划设计“以人为本”, 提升展馆的科技含量。

2.4.2 突出特色, 发展郑州会展经济

郑州市的会展经济只有在借鉴世界先进会展经验的基础上, 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 发挥郑州地区的优势会展行业, 才能够使郑州市的会展经济扩大影响, 更好的“走出去”, 为更好的“引进来”打好基础。郑州市应该把现有的“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郑州国际汽车展览会”、“郑州农业博览会”等有优势的展会做大、做强, 打好会展品牌战略攻坚战, 突出郑州的地方特色, 更好的发挥会展经济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新刚.中国会展经济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04.

[2]李晓莉.广州会展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 2005, 20.

[3]凌敏.试论我国会展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龙岩师专学报, 2004, 4.

8.广州市会展业调研报告 篇八

据统计,2015年,广州市20个重点场馆举办展览482场次,同比增长23.0%,累计展览面积861.7万平方米;重点场馆举办会议7523 场次,其中100人以上跨市会议1530场次,同比增长19.3%;接待会展活动人员1338.9万人次,同比增长2.4%,其中境外参展参会人员121.3万人次,同比增长4.1%。

品牌展会规模持续扩张 会展经济拉动效应明显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2015年)》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排名,广州位列全国第二,领先北京、深圳等城市。专业展馆数量、专业展馆室内面积、TOP100展览项目数量(按展览面积排列)等单项指标均位于全国第二。

2015年,广州面积超2万平方米的品牌展览达50多场,10万平方米以上的特大型品牌展览达16场,展览规模世界第一或亚洲第一的展会5个。全国展览面积TOP100的展会中,有23场展会在广州举办,占比近四分之一,其中排名前10名的展会中广州占7个,前6名均为广州展会。

在全市224家会展业企业(单位)中,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达179家,占企业总数的80%。与国内其他大城市相比,广州会展业市场化运营特征明显,市场化程度更高。与此同时,广州已形成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商品市场体系,商贸业辐射国内外,汇集了一批国内外专业采购商常年在广州开展采购、洽谈、交易,推动了专业性展会的繁荣发展,并带动了交通、通讯、商业、广告、装饰、印刷、娱乐、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等关联行业。2015年广州商品销售总额50902.4亿元,同比增长10.2%,为会展业发展配备完善的要素保障及市场空间。

品牌化、国际化、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

广州除拥有“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外,照明展、家具展、建材展、美容美发展等规模世界第一或亚洲第一的展会稳健发展,汽车、设计等各类专业展不断蓬勃发展。展览主题涵盖众多行业门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轻工类、旅游类等展会发展较好,构成广州专业展览体系的主体。截至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总公司、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等8家广州会展企业成为UFI(国际展览业协会)会员,广州厨卫设备、建材及五金、家用电器展览会、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等8个展会成为UFI中国认证展会。与此同时,广州正在发展成为国际会议目的地,2016年上半年已成功举办G20峰会第二次协调人会议、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自贸区第七轮谈判会议等国际会议,2017年《财富》论坛、2018年世界航线发展大会等在业界富有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也将在广州举办。

营商环境及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会展业是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度聚合,近年来广州着力改善城市环境配套,拓展商业新业态,为会展业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广州拥有超级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城市海量数据库和智能化掌控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跨入全球领先城市行列。同时,广州是最受境内外投资者欢迎的城市之一,近年五度荣登《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首;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为广州跻身世界城市行列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极大增强了广州对国内外各类会展资源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硬件方面,广州的展馆规模和硬件水平也已超过或者接近汉诺威、米兰、法兰克福等国际一流会展中心城市水平。主要专业展馆室内可供展览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既拥有可以承办特大型展会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也拥有适合中小型展览会举办的保利世贸博览馆、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南丰汇环球展贸中心等专业展馆,琶洲地区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展馆建筑群,展馆面积居世界前列。

此外,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新版《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拟打造世界级会展中心和商业中心区。随着海珠生态城的建设,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区将规划建设300米高的地标建筑航站楼综合体,同时增加6条轨道线和一条水上交通线,实现25分钟到白云机场、1小时到香港的目标,并优化相关设施,增设28家酒店服务25万参展客商,琶洲地区的建设定位又迎来新一轮拔高刷新。

政策支持体系持续完善

为推动会展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广州市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一抓战略谋划,制定《广州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13-2020)》,明确“三年品质提升,八年国际一流”方向指引;二抓资金扶持,广州市政府扶持会展业的1500万元资金额度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抓制度规范,制定《广州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建立《广州市会展业统计报表制度》,不断优化会展市场监管和统计体系。此外,广州市还从打造会展功能区、培育品牌会展、做强会展公共支撑体系、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支持广交会完善功能配套等方面入手,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广州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广交会做大做强的意见》,以及《广交会展馆周边地区交通秩序改善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

上一篇:失眠相思伤感句子下一篇:关于田园风光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