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优秀课程

2024-06-25

会计电算化优秀课程(共8篇)

1.会计电算化优秀课程 篇一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

教学实施的探讨

范春霞 包头财经信息职业学校

摘要:在当今信息化浪潮中,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财会人员的电算化水平急需提高。做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较强的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变的异常迫切。今天我们所说的电算化不仅仅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而是指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信息技术。

一、会计电算课程的特点及培育方向: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且多门学科交叉的课程,是为会计和财务信息类中职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既研究会计的原理、原则,探求那些能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又利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重点是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掌握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把握会计的各种操作技能,培养其较高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踏入社会工作后学有所用,独立完成会计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

二、会计电算教学指导思想的突破。

1、教学与实践贯彻融合

目前的教育体制导致学生以应付考试为主。他们虽然懂了电算化 理论知识,但由于缺少实践环节,有的学生毕业时都不会操作一种财务软件,更谈不上精通了,因此只有导入实践的操作,才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触,接受的效果也会更好。

建议开设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这样会给学生带来新的感觉、新的刺激,从而加深学习的记忆和理解,使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计算机操作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

除此之外教学的场地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室,而是要带领学生们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中去。只有让学生提前接触到社会中真实的会计工作场景,才能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的目的,以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学会自已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实践前可以给学生明确任务;考察过程中需要教师要注意引导。实践后更要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体验,使学生全面感受、感知,达到课堂学习活动的和深化、延续。这对学生将来的工作也是受益非浅的。

会计电算对学校实训建设的要求:(1)ERP实验室建设

ERP实验室建设针对学校现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不能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特别是无法实现物流、管理、财务一体化的实践训练的不足,拟建设一个ERP校内实训基地。

(2)会计仿真实验室建设

建设能借助企业会计资源,实现模拟职能岗位、仿真企业流程的实验室。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了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并配合校内实验室里的模拟数据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

2、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就目前来说因为我国的电算化工作起点较发达国家要低,在人才的培训上也相对薄弱些,这些年来有些经丰富的会计专业的老教师却不能在电算化教学中发挥重要的教学作用,原因是因为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成为了这部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绊脚石。而年轻一代的专业会计教师往往技术够用经验不足。因此师资力量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电算化整个工作的流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会计电算会工作对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

(1)要改变教学思想观念,克服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工作。

(2)会计电算化的教师一定要具有渊博的会计专业知识,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熟知财经法规,特别是与会计学相关的法规;总之,会计电算化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平时要多看出财经类的书籍,参加科研和学术交流讨论,注意教学素材、教学资料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仅学会理论知识并且能将其用于实践中。

(4)采用实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验操作,用以巩固学生学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

3、完善电算化教学课程设置(1)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

在中职学校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模块设置至关重要,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能力课程、财务软件运用能力课程、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会计电算化专业拓展能力等各个子模块。各模块之间相互依托、相互关联又各具特点,课程之间循序渐进,重点突出。(2)精选教学内容

充分结合会计职业岗位对培养对象的要求确定课程内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对部分教学内容予以整合和重组,既重视本学科基本知识的介绍,又与时俱进地介绍最新动态和发展,不断增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教学内容等。(3)完善多证书制度

将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和《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融入学历教育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对合格学生实行“多证制”,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要大力加强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中职学校提高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不仅能够培训出来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会计人员,还能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

2.会计电算化优秀课程 篇二

一、电算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 教学目标定位不正确。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生源基本上是不受地域限制的, 考生可以跨县 (市、区) 选读、报考各类中职学校, 允许中等职业学校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条件下, 实行学校自主招生录取。这就使得中职学校与中职学校之间的招生竞争极其激烈。可以说招生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前途命运。因此, 学校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去提高招生率。就财会专业而言, 本校学生的考证 (会计从业资格证等) 通过率无疑就是每个学校在招生宣传时一个很大的筹码。也正因为这样, 很多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主要是组织学生参加财政局组织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而开展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围绕有关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证内容进行学习。有些学校还不惜成立专门针对财政局的考证题库进行研究的教师小组。凡是跟考证有关的财务软件教学模块统统要详细认真学习, 凡是可能考到的理论题目都要求学生背得滚瓜烂熟。而只要是跟考证没有关系的知识点就统统不讲。可以说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在为提高考证通过率而服务, 并没有从专业技能的角度出发, 没有考虑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没有考虑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2) 教学方法不灵活。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无非就是理论课加上机课, 上理论课时经常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上机课一直也都是以一开始老师演示操作, 然后就是学生模仿重复操作, 直至能够熟练重复教材上的操作要求为达标。教师在此无疑成了学生的一支“盲人杖”, 指学生去哪学生就跟着去哪。而且一个老师一堂课面对的可能是四五十名学生, 在实训指导时经常不能做到及时帮助每个同学解决问题, 缺乏及时的师生互动。此种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动手能力差, 缺乏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职业判断能力低下。

(3) 师资力量不充足。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其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备会计知识, 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目前, 各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大都是毕业后直接从教的, 专业知识较为单一, 对于计算机技术缺乏系统学习, 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另外, 很多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 缺少从业经验, 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是十分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其所学教会学生一步步操作, 谈不上实践, 更说不上综合应用了。更糟糕的是, 一些取得较高专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为了给自己增加经济收入, 会选择一边从事教学工作, 一边替社会上的一些企业、组织代理记账。没有脚踏实地静下心来从事教学教研工作, 对教学工作仅仅是随意应付。

(4) 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我国会计软件从1979年开发以来, 在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影响下, 不断地更新换代, 推陈出新。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了, 会计软件的发展已经到达了高级阶段。目前在我国单是经财政部门评审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就达三百个以上。中职学校选取的会计电算化教材的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明显是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的, 更不用说跟上会计软件在社会上的应用水平了。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是目前中职学校电算化教学的发展现状。

(5) 课程设置不合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领域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在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之前,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会计学、计算机基础学、系统开发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可是很多中职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 考虑到会计电算化是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的一门科目, 第一个学期就给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这门课程。想着早一个学期开课, 学生就可以早点报名参加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 就算是第一次考不过, 也可以在校学习期间尽量多参加一次。殊不知这时学生对各种原始凭证的认识和对分录的把握都不够熟练, 加之中职学生基础较差, 学生理解困难、学习难度大, 学习兴趣无从提高, 教学效果非常不好。教授的老师怨言也很大,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 一个知识点已经反复讲解了多次, 为什么有的学生还是不断出错。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分析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 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中职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 能够胜任实际工作岗位, 能够直接服务于一线生产的技能性技术工人。我们对学生进行电算化教学, 其目标也无疑应该是希望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胜任会计的实际工作。基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所以开展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 都应该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上, 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在选取教学内容时, 要时刻围绕着这一教学目标来进行。但是实际上有些学校只是把财政局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里面涉及的财务软件模块作为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内容, 让学生反复去重复练习跟背诵一下考证需要的条条框框。可以说一切教学均服务于学生考证。这样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三方面的能力不足:第一, 学生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低。第二, 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第三, 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为此,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在熟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基本操作的基础上, 加强学生系统管理和日常维护能力的培养, 把学生培养成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型人才。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输式的讲课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教学要求。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展电算化教学的方法很多, 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其中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与分组教学法, 教学效果尤为显著。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 即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 采用现实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财务软件操作之后, 就可以对学生开展案例教学。先把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根据设立的案例分配岗位, 明确每个岗位相应的职责和权限, 让学生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上机完成实验操作。遇到问题可以在组员之间讨论解决, 最后在规定的时间提交账套信息。在整个案例教学中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 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这真正意义上缩短了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 因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你遇到问题时也不可能总是有人能够及时站出来告诉你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的专业判断去解决问题。电算化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对学生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技能的培养均大有帮助。

分组教学法可以贯穿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始末, 特别是在案例教学法中辅之分组教学法, 可以促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所谓分组教学法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 做学习的主人, 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分组教学可以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竞争精神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实现教学上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过程与结论并重, 在教学中和谐统一。而且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上采取分组教学, 可以解决教师教学指导力量有限, 难以在上机课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实操辅导的难题。通常教师可以根据班里学生的人数进行分组, 5至7人为一组, 选出组长, 同时根据教学案例的设计, 分配每个组员一定的会计岗位。让学生严格按照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对财务软件各个模块进行初始化设置, 并且完成案例企业一个月的账套操作, 最后做出财务报表及报表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以在组内相互协调解决, 老师从旁给予指导, 特别是从中给学生讲解一些常见的系统维护及问题解决的思路与途径, 具体的操作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3) 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青年教师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但是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少, 企业实践经验少, 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都不能强。近几年来, 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 中职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 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但是缺乏好的学习条件与正确的思想指引。因此, 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 为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提供机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大教师的校内培训, 聘请或者选派本校优秀的电算化老师开展校内讲座、经验交流会等。二是加大在职会计电算化教师的计算机技能培训, 造就一批复合型专业人才。三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取得更高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四是定期输送教师到培训单位完成实训任务, 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五是加强校企合作, 给教师与企业会计人员创造较好的交流机会。可以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人员来学校担任指导教师。也可以让我们的在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挂职锻炼。

(4)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软件。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是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载体。目前各中等职校所采用电算化课程教材五花八门、难度深浅不一。基于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在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的现状, 笔者认为学校在选用会计电算化教材时, 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 难度要适中。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大部分相对较差, 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难度太大的教材会让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 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而且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一线的劳动者而不是专业的研究者, 中职学校要秉着务实的态度选用难度适中的教材。第二, 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 同时受到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 社会上的财务软件层出不穷。因此, 中职学校在选用教材时要与时俱进, 甚至适当超前。除了要学习社会上已经普及的财会软件外, 还应学习那些刚刚推出不久但有市场潜力的应用软件。第三, 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以组织专业人员编写自己的校本教材。这样, 可以在教学时融入一些精选的企业案例, 对我们前面说到的案例教学法的开展提供很好的载体。

(5) 合理设置课程。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适宜在他们学习完基础会计课程与计算机基础课程, 进行过至少一次手工做账的实训之后开设这门课。一般安排在二年级第一个学期开设比较合适, 这时的会计班学生已掌握了比较充分的会计基础知识, 而且经过手工做账的训练对手工做账程序有了深刻的了解。不会出现会计电算化老师需要把课上成财务会计或者是会计基础之类的课程的尴尬场面, 需要费尽口舌地向学生解释如何编制会计分录的问题。

结束语:会计的理论研究在不断地深入, 计算机信息技术也从没停下发展的脚步, 因此, 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问题必定也还会层出不穷。但是, 作为一名会计电算化教师, 只要坚持正确的教学目标, 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指导我们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讲授理论, 结合案例, 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并重的教学理念, 一定能够培养出掌握丰富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媛.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 2006 (8) .

[2]赵伟, 张树庆.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1 (2) .

3.会计电算化优秀课程 篇三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考核

隨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技能作为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组成部分,其重要程度在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必修的理论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应在明确专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文结合近年来《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探讨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法与教学考核。

一、教学目标从单一财务软件操作向会计信息化综合处理能力转变

一直以来,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就设定为财务软件操作,以讲授学生掌握一种或一种以上通用财务软件操作为教学目标。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该课程教学内容或随软件升级而改变,但教学目标始终未变。

随着会计由手工核算到会计电算化并向会计信息化发展,企业需要精通会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此外,会计信息化促使企业会计由核算向管理过渡,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提供数据,还要求其进行数据分析并作出结论,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在此情形下,单纯以软件操作为课程教学目标已经不能满足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要求,必须作出调整。而确定教学目标还必须结合高职教学及学生的客观条件,考虑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因此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以熟练掌握一种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能力为核心,兼顾系统日常维护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课程内容设置,突出应用性和综合能力培养

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教学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

1.会计信息系统操作(课程内容的35%)

以一种较复杂的通用软件为范例,教学内容为模块功能、操作流程、参数内涵及设置、常用功能操作、软件帮助功能(或操作手册)使用。目前,通用会计信息系统种类繁多,繁简不一。考虑到学生未来工作适应性,教学所采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应以较复杂为宜,教学过程中需教师加诸方法能力教学,以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

2.会计信息系统结合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综合应用(课程内容的50%)

该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核心,是在掌握软件基本功能操作的基础上,结合已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纳税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及其他会计常用办公软件(如Excel)全面处理会计及相关业务的综合应用。教学内容包括应用案例、单项实验及综合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分析等。综合应用涉及的各专业课程须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前完成相关教学,以保证本课程综合应用教学内容能够顺利进行。

3.系统开发及日常维护(课程内容的15%)

教学内容包括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系统日常基本维护和常用数据库语言,该部分教学内容是对学生电算化应用能力的完善。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对软件结构、模块间数据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系统日常基本维护知识提示应用环境及注意事项,应对工作中的突发状况;学习一些常用数据库语言,使学生具备简单二次开发的基础,可完善其电算化应用能力。

三、改革教材教法,提高教学效率

现有各版本的会计电算化教材良莠不齐,大多存在两种弊端:其一,强调理论,照搬软件操作手册;其二,配套实验类型单一、内容过于简单,且与实务脱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材应适用于高职学生,能够满足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若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高职院校教师、企业专业人员共同编写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教材应可妥善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材应以案例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为主,实验包括主要模块的单项实验和涉及所有模块的综合实验,综合实验应至少包括制造业、商业及服务业三种行业的基本业务,且与实务一致。与会计信息系统模块功能、操作流程、参数内涵及设置、常用功能及其操作相关的内容以软件帮助功能(或操作手册)相同的内容,教材中无需重复。各类软件自带的“帮助”功能内容完整,查找便捷,且熟练使用“帮助”功能,也是电算化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帮助功能,远比熟读一本教材对某个具体软件的描述更为重要。此外,因学时有限,为达到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应整合现有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包括会计专业各方面知识、内容充分且可靠的、便于查询的学习资源。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必须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由于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具有系统性、连贯性的特点,不能沿用其他课程先讲后做,或边讲(演示)边做的方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先做+教师后讲+学生再练+操作问题总结”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先按照教材的试验资料和提示操作步骤操作一遍,对操作软件有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其后在教师的重点讲解中,对照学习并理解相关知识和操作,加深印象。学生首次尝试性操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会提升学生听讲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得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由于课程教学在计算机房进行,教师在授课中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教学+会计信息系统操作演示+流媒体播放”等。

在教学实施方面,系统开发及日常维护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对会计专业的教师而言有一定难度,为保证教学质量,可以教授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会计专业教师为主、信息专业教师为辅,设置2人教学组,教学小组研究确定具体教学内容和教法后,由信息专业教师实施该部分教学。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会计电算化是以操作为主的课程,其考核方式应符合该课程的特点。在考核设计中,应根据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制定出各单项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内容、标准与方法。在考核形式上,应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过程考核(40分),是按照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任职能力要求及本课程教学目标,在平时的阶段性学习中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包括上机操作考核与课堂提问。上级操作考核可检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课堂提问可检验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及其操作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并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结果性考核(60分),即结课考试,采用上机操作考核方式。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给定资料从建账到编制会计报表完成一整套涉及多个子系统的会计业务。

此外,应鼓励学生参加国家或专业资格认证考试,通过国家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财务软件模块)或取得社会上权威认证(如用友ERP能手认证等)的学生,本课程可免试,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取得电算化上岗资格证也有利于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4.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四

1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我国在会计管理、核算、监督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一套体系,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扩展。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各院校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绝大部分的职业院校都只重视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传授,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学习会计的理论知识,掌握好专业技能,但更多时候学生缺乏运用理论知识、相关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某种层面上来讲,就是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只能动口,不能动手,只会讲一些专业知识,却不能做实际操作,这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求是不相适应的。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最永恒的主题,这是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内涵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虽然说知识的传授是能力培养的基础,但光掌握知识并不代表着能力的提高,所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

2以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

2.1在会计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互动沟通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教师主要负责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不管学生听还是不听,听得如何,有什么学习问题,都一概不过问,这样的教学效果完全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课改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课下有充分的时间预习课本知识。在课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有的放矢地作出点评,纠正相关错误,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在课程上扮演一些会计的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真正领悟到会计知识的原理和内涵。

2.2并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授

高校培养出来的应该是社会所需要的专门性人才,也就是说,学生走出学校后进入社会,从事一线工作时一定要具备相关的技能,具有独立操作的能力。这要求相关院校建造专业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一流的实践环境,给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提供场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最一流、最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2.3利用等级考核制来考察学生

等级制度考评方式始终围绕着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根据会计电算化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设置等级考评制度,确定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新的会计电算化考评体系的评分地点不仅仅设置在学校教室这一个地点,还可以是实训室、实习用人单位,通过一整套会计的专业账簿、计算机记账等方式,综合考评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走访学生的实习单位进行综合考评,确定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提供必要的参考。

2.4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判指标

会计电算化就是培养企事业单位那些从事一线工作的会计、出纳、财务等人才。培养出来的财务人才必须是具有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和能力,才具备了会计电算化的专业能力。制订相关的综合素质评判指标时,不仅要考虑专业能力,还要看学生的道德水平、职业素质等,实现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综合考察。

2.5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都是要走向社会的,走入了社会,就要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效益的创造与学生的能力息息相关——能力越强,创造的经济效益越大;能力越差,创造的效益也越小。经济效益的创造是评判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力的最终体现,这就需要教师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保证。

2.6专业师资力量的队伍整合

人始终都是生产活动的创造者,教师力量关系到学生的能力,这对会计电算化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双师制”技能型教师成为了会计电算化的专业综合性人才,在教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传授实践技能。院校还应该加大对专业教师在科研、教学方面的奖惩,充分发挥出院校在人才管理方面的优势,以达到整合教师队伍的作用。

3结束语

5.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篇五

1课程设置

1.1课程定位

一是会计电算化已普遍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是大势所趋。二是该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取得相关资质的必考课之一。三是该课程是会计职业技能训练与形成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三学期,先修课程有“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等课程。本门课程是对先修的会计基本理论等课程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检验,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1.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各模块的基本要求。(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核算;能解决财务软件运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能获取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能辅助或独立完成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的实施。(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基于工作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精选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进行授课。(2)设计思路。结合职业技能考试,以任务为驱动,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流程为主线,以财务软件为平台,指导学生完成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的各项流程。(3)教学内容选择。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财务软件的实际应用,重在操作。依据会计工作业务流程,结合会计从业相关资质考试,按岗位要求,将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任务,43个典型任务,若干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真实资料进行训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其中教材中软件安装知识略过,因为大二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系统管理和固定资产系统不做重点讲解,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业务内容容易理解,易操作;总账和报表系统作详细和重点讲解,这部分系统复杂,业务烦琐,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将期末事项处理与报表合在一起讲,它们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为了适应我们所用用友T3版软件的要求,将教材给定案例资料进行适当的调整。(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按照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安排教学进程。课程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均设在会计实训室进行。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同步进行,达到“在练中学、在学中练”的效果。即先由教师进行演示,学生按照软件练习,最后由学生按照给出的任务自主独立完成实践操作。贯彻任务驱动与工学结合的思想,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项目强化知识训练。将课程按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通过完成项目实施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即完成理论知识的强化;二是以模块强化技能训练。将整体教学任务进行分解,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按核算软件模块来开展技能训练,让学生按步骤、分任务地进行学习训练,即实现单项突破;三是以岗位强化实践训练。选取企业的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训练,按实际岗位分工完成核算任务,提升岗位操作技能,即实现综合实训。将所有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形成了一套从财务系统基础设置到总账系统再到财务报表编制的完整的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要科学合理安排课时。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总账系统是为其他子系统提供服务的,是整个财务系统的核心,又是会计从业资质考试出题中的.重要部分,所以总账系统设置20学时。(5)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是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难点是总账系统期末处理、工资分配、更正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差错;解决措施是“精讲+精练+重点考核”。也就是说,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手把手指导,同时,把重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主要内容。

3教学实施

(1)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依据真实的企业案例,以任务为主线,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通过课堂上教师教授、教师的演示、学生反复练习和教师具体指导等步骤,形成了理实一体化与“演、练、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元化,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讲授、演示和指导为基本方法,辅以启发式教学法、问题陷阱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3)教学手段。一是课内采取“板书+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二是课外利用网络平台,主要利用QQ群、微信群进行答疑,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4)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采用出勤考核、平时实践考核、期末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出勤占20%,平时实践考核占40%,期末实践考核占40%。平时实践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许参加期末考核。

4教学条件

(1)教材选用。高职高专教材选用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ERP软件操作实务》,同时参考以下几个书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软件实训》、会计从业证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民出版社出版)、会计职称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实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修订。(2)教学资源。软件资源为正版的用友T3财务软件。硬件资源为带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会计事务所)。(3)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多人,其中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副教授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讲师。

5教学效果

(1)目标实现。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实施中小企业电算化核算和软件的日常维护能力;大多数能够通过会计从业资质考试。(2)教学评价。从学生学习和同事反馈情况看,该课程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应用性。学生对该课程有很强的学习兴趣。(3)取得成绩。本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有关考试的必考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化学习,大大提高了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其中“会计电算化”科目通过率为98%以上。参加工作的同学能够顺利上岗操作,录用单位满意度较高。

6课程特色

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了以实训为主的“演、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在教学形式上。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实训室开展,完全做到“边学边做,学做合一”。在考核形式上。考核的内容与形式都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接轨,使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

7改革思路

在会计实训室组建局域网,使教师所用主控电脑对教学终端的学生电脑进行实时控制,方便学生更清楚、更能集中注意力观看教师演示;教学的财务软件能够录入更多的自测题,供学生使用;力争使手工会计实训与电算化实训使用同一套企业资料;实现考试阅卷的自动化,使阅卷更加公正、客观、高效。

参考文献:

[1]金玫.浅析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会研究,(4):30-32.

6.会计电算化优秀课程 篇六

摘要:随着我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考证过关率以及对口就业率的日益重视,作为考证的必考科目——《初级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就成了我们会计教师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我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提出在保证考证过关率的基础上,如何达到学生学习与工作的零距离。

关键词: 初级会计电算化 过关率 就业率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带动着计算机行业迅速地发展,会计软件不断地更新换代,软件体系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强,致使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越趋严重。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会计从业人员职能的增加,要求未来的会计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全面的、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计算机知识与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作为培养具备这些知识与技能人才的中职学校,如何在学生顺利拿到证的前提下缩短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我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目前的我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纯粹的应试教育

现在我们用的教材是考试用书,很多知识跟不上会计准则的变化,如:工资和福利费,现在的准则都统一用“应付职工薪酬”这个科目进行核算,而我们所用的教材上面还是分开来用“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这两个科目。还有考试用的软件也落后于现在企业用 的软件。这就导致了考试和实际应用的脱节。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只能告诉学生考试的时候按书本,实际工作按会计准则。

另外,由于要迎合考试时间,我们老师上课时也偏重于教授考证内容,如:自定义凭证的编制,在实际工作当中是非常实用的,但因为不在考试范围,我们在讲课时通常会忽略这部分内容,只有在考完证后有时间再补上。

2、师资方面的问题

许多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缺乏操作实践的经验,在会计模拟实训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再加上繁重的授课任务,我们既无暇更新会计理论知识,又无法亲身体验企业的会计实践。还有很多会计老师不会电算化,这样会导致学生接受的手工会计知识和电算化没有能很好的联系起来。因此,建议学校应组织全体会计老师学习电算化,提高我们会计专业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连贯性。

3、教学目标定位偏重于应试

我校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只在会计专业班级开设,教学目标主要定位于考证。另外,由于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成熟的经验较少,因此在制定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目标时,只能凭借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不能很好地将实际工作岗位和教学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以至于最终导致教学目标只局限于考证,有点脱离实际工作。

4、教学内容单一

现在我校会计电算化教材和教学模式都采用考证的财务软件,模 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财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为出发点,兼顾其他子系统,让学生掌握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教学设置了每周8课时的上机课,是某一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这样学生们可能只会考证范围内的一些简单的操作而已,有的学生随着时间变长甚至会忘掉所学的操作,这都是不可取的。

5、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实际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学基本上采用授课和上机相结合的方式。上课讲授的大部分内容是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缺乏应用性;而上机所练习的内容则将会计软件的不同部分进行单独讲解,没有连贯性。对软件的各个部分,通过案例连接起来的也非常少,学生没有对业务留下一个总体印象。因此会出现学生对软件的各部分十分熟悉,但却不能使用软件进行整套会计资料的实务操作。另外,由于会计电算化教学脱离手工账实习课,学生没有比较性的认识和思考,也影响教学效果。

二、建立有效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

职校是一个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为主的职业性学校,目前很多学校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本质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蕴含在课程的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上,基于此理念,我们可以建立一套有效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

1、确立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由于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专业实践性相对较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首先分析会计电算化在工作过程中是如何动作的,具体的会计岗位是如何设置的,然后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进一步的设置具体的课程内容。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应该先学习到有关会计工作方面的知识,在对工作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后,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的目的性更强,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开展。

2、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要把“高技能+高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于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来说也不例外。因此,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从知识层面上来说,我们要将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不仅要学透理解,还要能举一反三:即学生通过理论、实践知识的学习,至少精通一种会计软件的操作,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市场上较通用的其他会计软件有一个较好的掌握。这是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是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达到的目标。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一方面是结合岗位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最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进行教学。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不能仅有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体精神,这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来说尤其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把整个班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指定一个接受能力和责任心都较强的同学为组长,上机时安排他们分小组坐,遇到问题可以随时互相讨论,互相请教,从而培养学生们主动与 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的精神和团队精神也应成为教学的一个目标。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完善教学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方法是活的,关键在于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们快速容易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其中任务驱动导向教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将学习过程任务化、项目化,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利用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最主要的还是要学生体会到会计工作中,不同的任务不同的岗位的操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达到在学习中工作的目的。

4、建立有效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为在整个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什么,掌握的怎么样,是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发生一定的变化的。最终学生要自己对自己、对其他同学要有一个评价,同样对教师也有一个评价,教师对学生也要有评价,将这些评价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它,可以让学生及老师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欠缺,进而改进。

5、改善教学条件,使其真正符合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求

教学条件的改进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硬件设施,对此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进实验环境,促进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另一个就是软件上面,主要包括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加强,这就需要教师多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多参加实践锻炼,教师自己首先就要达到较高水平层次的实践能力,然后才能指导学生实践,这是对教师技能提高的一个必然要求。

会计电算化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它又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项目,比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作为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小的项目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会计电算化教学出现问题。因此,在保证考证过关率的基础上,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一定要结合实际工作岗位,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基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内容,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工作零距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7.会计电算化课程问卷调查分析 篇七

1 课程调查基本情况

为了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 笔者在2011年12月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结束时, 利用上海海洋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课程问卷功能, 对2009级会计学专业116人进行调查问卷。收回问卷106份, 其中有效问卷101份。会计电算化课程问卷调查表格式表1。

2 课程调查统计结果

调查问卷主要从课程的满意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效果、考核方式、网络教学以及教学建议等方面开展调查。对101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3 课程调查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 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是从学生提出的大量建议中可以看出, 本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进行较大的改进。

3.1 课程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统计分析, 本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 (1) Excel内容难度与广度不够。 (2) Excel实验有重复题目。 (3) Excel课后练习题量不够。 (4) 财务软件上机操作实验内容不足。

(2) 在课程教学方法上: (1) 重点与难点内容讲解不够。 (2) 理论课时较多, 实验课时较少。 (3) 理论课讲解欠生动。 (4) 布置作业前缺少对难点的提示。

(3) 在实验教学方面: (1) 在线测试等训练次数少。 (2) 实验用电脑有时不太稳定。 (3) 实验作业难度不够。

(4) 在考核方式方面:对于目前的开卷机考方式, 同学还是比较满意, 但是仍有68.29%的学生希望进一步增加平时考核的比例, 说明学生更希望通过平时练习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而不是考试前进行突击。

(5) 在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方面: (1) 学生提问较少。 (2) 师生互动不够。 (3) 会计、财经等资料分享不多。 (4) 作业上传存在问题。 (5) 平台系统有时不够稳定。

(6) 在教师与学生互动方面: (1) 共享资料不够多。 (2) 学生讨论积极性不高。 (3) 缺少在线交流时间。

3.2 针对存在问题所采取的改进措施

根据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学生提出的课程教学建议, 在2012年9月新的一轮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时, 作出以下改进。

(1) 充实课程教学内容, 修改调整Excel、软件操作的教学与实验内容。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充实Excel部分内容。去掉Excel实验重复题目, 增加有一定难度的实验题目, 对于财务软件操作实验增加综合性练习, 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掌握相关实验内容。

(2) 改进课程教学方法, 增加难点与重点的讲解。课堂教学主要讲解重点与难点内容, 把比较简单的内容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下自学。修改课程教案, 使理论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布置作业前,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介绍操作要点, 在每一次上课前进行实验与作业的点评。适当缩减理论课时, 在最后两周增加4学时实验学时。同时在网络教学平台增加课外知识的补充。

(3) 增加实验教学学时与实验作业的内容及难度。实验教学一方面加强实验室电脑的维护, 保证运转正常;另一方面, 增加在线测试的次数与实验作业的难度, 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 满足社会对学生能尽快进入工作岗位状态的要求。

(4) 改进考核方式。在目前平时已有的考核方式基础上进行改进。

原有考核方式是:

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平时成绩=出勤×50%+作业成绩×50%

改进的考核方式为:

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

平时成绩=出勤×25%+作业成绩×25%+在线测试实验×50%其中作业、在线测试和期末考试全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来完成。 (5) 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加强师生互动。在目前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各个功能。 (1) 增加课程通知, 对于上课、实验、作业等要求, 及时在课程通知中发布, 督促学生按照授课进度来安排学习, 防止考试前突击。 (2) 增加课程作业内容。以不同形式来布置作业, 如实验、文字报告、阅读等作业形式。 (3) 增加在线测试的内容。为了考核学生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 加大在线测试的题量, 同时也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4) 活跃答疑讨论区, 教师与学生互相提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欢迎同学参与解答, 调动学生讨论积极性, 对于在答疑讨论区提出较有深度的问题以及给予较好回答的同学, 经老师评估后, 给予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鼓励。 (5) 增加在线交流时间, 尽量坚持每天登录网络教学平台, 查看学生提问并给予答疑解惑。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发现的问题, 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6) 增加共享资料, 不断补充课外兴趣阅读资料, 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总之,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找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使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摘要:本文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措施, 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8.会计电算化课程素质化命题思考 篇八

关键词:素质化命题;会计电算化;考核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标

会计电算化课程根据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掌握财会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其使用方法,能够运用财会软件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了解财会软件的种类及发展方向,为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无论是以考查还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受传统教学考核的影响很大。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和与职业资格考试脱节等缺陷,难以达到社会对本课程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一)重结果轻过程。目前的会计电算化期末考核一般采用试卷或者完成账套的形式进行考核,一张试卷并不能完全评估学生本门课程学习的效果,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学生要求教师考前点重点、临时抱佛脚、不求甚解或者拷贝其他同学资料的情况出现,即使通过了考试也没有真正达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重知识轻能力。试卷考核中一般都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应用测试的内容较少,即使以实践账套考查,可能更多的也是考查学生记忆操作,这样的方式忽视了学生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测试,无法体现学生真实素质。

(三)考试和职业资格考试脱节。我国会计行业很早就实行了资格认证考试制度,会计电算化课程考试内容可以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结合起来,现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期末考试命题一般是由教师根据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自己单独命题,容易造成校内考试与职业认证考试相脱节,这样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素质化命题的特点

素质化命题应该具备整体性、职业性、评价主体多样性等特点。

(一)整体性。会计电算化课程素质化命题应该从会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出发,从考试内容、考核方式、考核过程和评价主体等方面进行设计,体现整体性的特点。

(二)职业性。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课程考试内容中,结合本课程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等特点,与企业实务结合设计适合的实践和考核资料,采用单项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体现本课程的职业性。

(三)评价主体多样性。素质化命题实施过程中,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不能只由教师自己给学生做评价,要采取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及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四)情境性。有意义的学习都需要建立在实际运用的情境中,脱离实际情景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不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知识的活学活用,命题必须在真实或仿真的情景中。

(五)开放性。在试题考核中不仅仅考查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更应该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素质和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素质化命题的具体实施

为了体现本门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实施素质化命题必须改革考核形式,注重过程性考核,将行业企业考核和学校考核有效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一种多维多层次的素质化考核体系。

(一)考核思路改革。(1)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应该能体现对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试卷命题反映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反映应该是一种学习过程效果的体现。(2)变知识考核为能力考核。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强调实践技能的课程,需要学生熟悉工(商)业账务核算流程,考试命题应该能够体现对主要教学情境和主要教学任务的考核,考核学生进行系统管理、初始化、日常业务、期末处理和报表核算各个方面的素质要求。(3)以证代考。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都使用的是用友财务软件,可以和用友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考核中加入“以证代考”的考试模式,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认证,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全国ERP工程师证书,作为本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二)素质化命题具体实施。(1)题型题量。1)单项选择题。本部分题型含有三段企业真实材料,每段材料后有5道选择题,每小题1分,主要通过企业真实案例材料,测试学生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财务人员在创建A企业账套之后,发现账套的科目编码为3-2-2-2,颜色都显示为灰色,无法进行科目编码的修改。”该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命题,测试学生应该在系统管理中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应用,分别是:一、修改科目编码需要在核算类型中对哪个项目进行调整;二、哪个身份可以进行该项目的修改;三、不同企业类型和行业性质的区别。该部分命题体现了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品格等素质的考察。2)多项选择题。本部分题型含有两段企业账务流程案例,每段案例后有5道选择题,每小题2分,通过企业账务流程案例,测试学生对企业账务处理流程中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务知识的运用情况,比如“A企业总账会计进行期末汇兑损益转账定义和生成时,发现金额为零不能生成凭证,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有:A未定义外币核算,B期初余额没录入外币金额,C未定义汇兑损益科目,D未定义外币账户期末核算汇率。该部分命题可以从品格、观念、知识和能力四个方面全方位考查学生素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3)判断题。本部分题型主要是由十个单一不同知识点组成,每小题1分,主要考查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记账规则和部分操作步骤。比如:“在固定资产系统中,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和计提折旧,可以通过转账功能自动制作成相应种类的凭证,然后传递给账务处理系统”就可以考查学生是否操作过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过程、是否掌握批量制单的操作知识等内容,考核了学生观念和知识方面的素质,综合性不强,相对比较简单。4)论述题。本部分题型包含两道题,每题5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操作流程的理解、表达和应用情况。比如:“论述定义工资公式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就考查了学生对于薪资管理系统中定义工资类别、增加工资构成项目、导入职工信息、定义工资项目组成公式等内容,体现了知识、能力和方法等方面的考查。5)业务处理题。本部分题型为一套企业财务案例材料,分值45分,内容包括单位账套的建立与财务分工、系统启用与基础设置、总账/固定资产/薪资核算规则与数据初始、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和报表编制,要求学生使用用友U872财务软件完成系统管理、基础设置、总账系统、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UFO报表等实务内容,相当于扮演企业不同财务角色,完成企业一套完整账务处理,全面考察了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具备的品格、观念、知识、能力和方法五个方面素质,综合性强,难度大。(2)命题分工安排。素质化命题案例部分的资料应该由校企合作单位企业方提供,高校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完成前四种题型的设计,企业财务人员完成业务题的设计,这样的试题实务性强,仿真效果好,能够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通过素质化命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能对考试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能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使教师完善自身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和以考促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淑娥.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例[D]. 山东大学.2011

上一篇:我的信仰--入党思想汇报下一篇:记忆深处的背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