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处管理制度目录

2024-11-02

就业处管理制度目录(共10篇)

1.就业处管理制度目录 篇一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目录

(中英文对照附电子版)是一部以全面反映我国人口和就业状况为主的资料性年刊,收集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就业统计的主要数据,同时附录了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年鉴内容分为八部分:综合数据、2008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2008年劳动力抽样调查主要数据、2008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2008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2008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2008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制度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第一部分 综合数据

1-1 各地区人口数

1-2 按性别分人口数

1-3 按城乡分人口数

1-4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1-5 各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1-6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

1-7 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1-8 全国历年人口密度

1-9 全国劳动统计主要指标

1-10 分城乡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1 分产业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2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年末登记数)1-13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年末登记数)1-14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年末登记数)1-15 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6 分登记注册类型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7 分行业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8 分登记注册类型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9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

1-20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国有单位)1-21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城镇集体单位)1-22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其他单位)1-23 分行业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

1-24 分登记注册类型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

1-25 分登记注册类型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

1-26 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

1-27 分地区职工平均工资

1-28 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1-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第二部分 200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

2-1 各地区人口数及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2-2 各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2-3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

2-4 全国城市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

2-5 全国镇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

2-6 全国乡村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

2-7 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

2-8 各地区城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

2-9 各地区镇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

2-10 各地区乡村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

2-11 各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2 各地区城市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3 各地区镇的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4 各地区乡村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5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

2-16 各地区城市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

2-17 各地区镇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

2-18 各地区乡村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

2-19 各地区家庭户类别

2-20 各地区城市家庭户类别

2-21 各地区镇家庭户类别

2-22 各地区乡村家庭户类别

2-23 全国家庭户人数和户主的年龄、性别构成2-24 各地区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5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6 各地区镇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7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8 各地区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29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0 各地区镇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1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2 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3 全国城市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4 全国镇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5 全国乡村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6 各地区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

2-37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

2-38 各地区镇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

2-39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 2-40 全国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2-41 全国城市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2-42 全国镇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2-43 全国乡村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2-44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2-45 全国城市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2-46 全国镇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2-47 全国乡村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2-48 各地区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

2-49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

2-50 各地区镇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

2-51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

2-52 各地区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

2-53 各地区城市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

2-54 各地区镇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

2-55 各地区乡村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

2-56 全国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

2-57 全国城市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

2-58 全国镇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

2-59 全国乡村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

第三部分 2007年劳动力抽样调查主要数据

3-1 分地区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2 分地区全国男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3 分地区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4 按年龄、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6 按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7 按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8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职业构成3-9 按年龄、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3-10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11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3-12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13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3-14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1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3-16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17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3-18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1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3-20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21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3-22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23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3-24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25 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

3-26 城镇男性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

3-27 城镇女性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

3-2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2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30 按户口性质、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31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32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33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4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构成3-35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3-36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构成3-37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3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3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3-40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构成3-41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构成3-42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3-43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3-44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职业构成3-4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职业构成3-46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未工作时间构成3-47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未工作时间构成第四部分 2007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

4-1 各地区分行业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数

4-2 各地区分行业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数

4-3 各地区分行业其他单位就业人员数

第五部分 2007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

5-1 各地区总户数、总人口

5-2 各地区市总户数、总人口

5-3 各地区县总户数、总人口

5-4 各地区镇总户数、总人口

5-5 各地区非农业、农业人口

5-6 各地区市非农业、农业人口

5-7 各地区县非农业、农业人口

5-8 各地区镇非农业、农业人口 5-9 按总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

5-10 按非农业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

第六部分 2007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

6-1 各地区分孩次计划生育率与上年同期比较

6-2 各地区已婚育龄妇女领证情况及避孕率与上年同期比较

6-3 各地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人数

6-4 各地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人数与上年同期比较

6-5 各地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

6-6 各地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与上年同期对比

6-7 各地区实施各种节育手术的例数

6-8 各地区实施各种节育手术例数与上年同期对比

第七部分 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一、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1 年中人口数

7-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7-3 人口年龄构成7-4 人口、社会和经济指标

7-5 全部就业人数

7-6 全部女性就业人数

7-7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

7-8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

7-9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

7-10 失业人数

7-11 制造业平均工资

7-12 消费价格指数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13 人口主要指标 7-14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15 分职业全部就业人数

7-16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

7-17 按失业前行业分的失业人数

7-18 按失业前职业分的失业人数

7-19 非农行业工人日工资率

7-20 非农行业管理人员月工资率

7-21 非农行业周工作小时

7-22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

7-23 消费价格指数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24 人口主要指标① 7-25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26 分职业全部就业人数

7-27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

7-28 按失业前行业分的失业人数

7-29 按失业前职业分的失业人数

7-30 非农行业平均工资

7-31 非农行业周工作小时

7-32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

7-33 消费价格指数

四、台湾省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34 台湾省面积及人口主要指标

7-35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36 失业人数和失业率

7-37 非农行业工人月工资率

7-38 非农行业月工作小时 7-39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

7-40 消费价格指数

第八部分 2007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制度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2.就业处管理制度目录 篇二

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公司)通过SG186工程的实施,完成了两级企业门户和目录系统的建设。目前,国网公司正在开展信息化深化应用工作,持续推动国网公司门户目录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实用化。

随着目录系统的不断完善、复杂度不断提高、管理难度日益增大,管理维护这些内容需要组合使用原厂商的多个管理工具。这些工具不仅是英文界面,而且组合操作的难度较大,实用性较差,需要使用者熟知目录系统结构和实现原理,对维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

目录服务是统一身份管理系统所依赖的主要支撑技术,提供跨平台身份信息存储管理和认证功能,以一定的格式记录了大量企业资源信息。如果目录系统管理工具不具备自主的知识产权,目录系统基础数据安全将得不到保障。因此制定目录系统统一管理方案,开发国网目录管理工具实现目录系统的管理,可以提高目录系统与门户、各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可维护性。

1 功能设计

目录系统统一管理方案主要针对国网公司目录系统而设计,通过该解决方案开发出国网目录系统管理工具,对国网公司目录系统进行统一、高效、便捷的管理。该方案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目录管理、Schema管理、权限管理、查询、身份管理、监控与统计、数据导入导出、日志管理等。

1.1 目录管理

目录系统以目录树形式进行展现,目录管理主要在各级节点下实现对部门、人员、组及应用等属性的管理。

1.1.1 部门管理

实现对部门的创建、修改、删除、移动,移动时包含移动部门本身及部门所属人员信息。

1.1.2 人员管理

实现对人员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查看等功能。

1)添加用户:包含添加用户姓名、部门、职务、电话、位置等信息,可选择用户的所属部门及所在的组。

2)修改用户:包含重命名、单点登录信息。

3)删除用户:对用户信息进行物理删除。

4)查询用户:按照姓名、部门、职务等对用户进行查询。

5)查看用户信息:包括查看用户基本信息及所属组的信息。

1.1.3 组管理

实现对组的创建、修改、删除、添加组用户、删除组用户、查看组用户、动态组静态组转化等功能。

1.1.4 应用管理

实现对应用的创建、修改、删除、移动等功能。

1.2 Schema管理

Schema管理主要实现对属性、类信息的管理和扩展等功能。

1.2.1 属性管理

实现对属性的增加、删除功能,并可以浏览全部属性信息。

1.2.2 类管理

实现对类的增加、删除功能,并可以浏览全部类信息。

1.3 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采用角色授权方式,将角色分为部门管理员、人员管理员、组管理员、应用管理员、超级管理员。

1)部门管理员:具有新建、修改、删除、移动部门的权限。

2)人员管理员:具有新建、修改、删除、移动人员的权限。

3)组管理员:具有新建、修改、删除组的权限。

4)应用管理员:具有新建、修改、删除应用的权限。

5)超级管理员:具有全部的权限,可授权某个人为某个角色。

1.4 查询

实现用户所属组查询、组中用户查询,可查询该用户单点登录的应用系统。

1.5 身份管理

实现身份管理(IDM,Identity Manager)目录同步的管理和配置功能,同时,IDM目录还可实现同步驱动的配置、修改、删除功能。

1.6 监控与统计

1)实现目录树中的部门个数、名称等信息的统计,显示部门名称列表。

2)实现目录树中所有用户个数或某一部门的用户个数、名称等信息的统计,按照部门统计用户个数,并显示用户名称列表。

3)实现单点登录的应用系统信息、每个应用系统单点登录的人员及人员详细信息的统计。

4)实现目录树分区复本、复本服务器信息的统计。

5)实现故障信息的统计,查看备份状态信息,提示告警信息。

1.7 数据导入导出

实现数据文件ldif导出导入,可通过选择目录树的任何一个节点进行数据的导出。

1.8 日志管理

记录操作管理员的IP、登录名、姓名、操作时间、操作动作等内容,并可对上述内容进行查询。

2 构建方案

2.1 设计原则

为更好地完成方案设计目标,满足目前及未来扩展的要求,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及先进性。结合实用和兼顾今后发展需要,有选择地采用当今国际上主流并领先的产品和技术。

2)成熟性。采用成熟的产品和技术,这些产品和技术要经过市场的考验,要有国内外成功应用的案例。

3)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应用级的安全技术和防护手段,保证系统自身的安全性,数据不被非法入侵者破坏和盗用。运行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设计上不仅要保证系统运行可靠,还要保证数据存储的可靠。

4)可扩展性。方案设计要清晰地划分出功能模块,进行结构化、模块化设计,为将来的功能扩充留有余地。

5)标准性和开放性。所有选用的技术和产品,都要遵循通用的国际或行业标准,各系统模块之间要有良好的兼容性。

2.2 系统技术架构

本方案采用B/S结构,以J2EE技术为核心,采用Struts+Spring+Ibatis主流框架进行设计(见图1)。

由于传统的2层C/S结构存在以下几方面局限:(1)服务器单一且以局域网为中心,难以扩展至广域网范围或Internet的大型应用模式;(2)难以管理大量的客户机;(3)整个系统与特定的应用程序联系紧密;(4)软、硬件的组合及集成能力有限。因此,目录系统统一管理解决方案以3层结构体系为主。

3层结构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3部分。对3层应用进行明确分割,并使其在逻辑上相互独立。

1)表示层。担负用户与应用间的对话功能,通过浏览器模式实现表示层,组成B/S结构;或使用可以自动更新的瘦客户端软件实现表示层,组成基于3层体系的“瘦客户/服务器”结构。

2)业务逻辑层。包含了具体的业务处理逻辑程序,相当于应用的本体。

3)数据层。负责管理对数据库数据的读写,主要利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进行迅速、大量的数据处理。

2.3 关键技术

国网公司目录系统由单点登录和目录管理2部分构成。其中单点登录采用的是Novell的单点登录产品Novell Access Manager,其单点登录通过访问网关、认证服务器、认证目录3部分来协作实现。

在总体上,统一目录、身份管理、认证系统由目录服务子系统、身份管理子系统、统一认证及访问控制子系统3部分构成。

1)目录服务子系统,用于集中存储和管理客户公司全区范围内的用户身份数据,并作为统一认证系统的用户认证源。

2)身份管理子系统用于实现目录之间、用户权威源系统与目录之间、目录与应用系统之间的用户身份数据的交换、密码同步、自动开户、自动销户等功能。

3)统一认证系统作为用户访问应用系统的主要入口,用于实现对用户身份的集中认证、用户对企业门户和其他应用系统的单点登录、用户对企业门户和其他应用系统入口的访问控制等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对用户访问行为的监控和对后端应用系统的保护。

3个子系统在功能上相互依赖,互为补充,在设计上具有紧密的联系。

目录系统采用Novell eDirectory服务,它是一种具有强大延伸性的高效能保全目录服务,基于LDAP V3协议。目录系统统一管理系统基于LDAP协议可以实现对指定数据的新增、查询、修改、删除。

目录系统统一管理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并使用Java技术进行系统管理工具的开发。

国网公司目录系统管理工具创建用户访问某单点登录系统的用户扩展属性,一个应用系统包含以下3个属性:(1)SGCCXXX Account(应用系统账号);(2)SGC-CXXXPassword(应用系统口令);(3)SGCCXXXLoginenable(是否启用)。

单点登录系统通过应用系统属性的扩展为业务系统授权,根据这种情况,利用LADP开发包

的LDAP Attribute Schema特性,

就可以创建用户和应用系统的关联关系,为单点登录业务系统进行授权。

以下为示例代码:

该设计完全通过LADP API编程接口开发实现,无需通过Novell iManager产品进行管理,使普通业务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系统管理工作。

2.4 接口设计

2.4.1 用户接口

用户接口采用可视化的图形界面,以直观的方式引导用户使用该系统,用户使用鼠标选择并点击,激活某些部件;或根据提示输入少量信息,使用鼠标选择并点击,激活某些部件即可对系统的所有功能进行操作。

用户接口主页的基本设计思路是根据左侧目录树选择模块,在操作窗口显示相应的操作,目录树显示有当前功能模块定义。

2.4.2 内、外部接口

在IE浏览器中,通过国网目录管理工具提供的接口进入应用程序的主页。客户端通过调用JDBC读取数据库表,并生成供客户端用户浏览数据的页面,通过LADP开发接口访问目录系统。

2.5 数据库设计

对于国网目录系统管理工具中的数据库设计,以图表示例进行说明。数据库中的角色、资源、角色权限以及角色人员分别如表1~4所示。

3 结语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深化应用工作的开展,持续推动目录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和实用化,管理维护目录系统需要组合使用原厂商的多个管理工具,这些管理工具界面没有本地化,需要使用者熟知目录系统结构和实现原理,对维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因此目录系统统一管理解决方案,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国网目录系统管理工具可以实现对国网目录系统的管理,使得国网目录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便捷性都得到了提高,使其管理更加灵活,节约了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胡胜丰,蒋平.基于LDAP的企业统一资源管理研究[J].微计算机应用,2008(3).

3.就业处管理制度目录 篇三

贵州省19日公布《贵州省2009年度人才开发需求专业目录》,为就业提供“方向标”。

在19日召开的`相关会议上,贵州省人事厅副厅长侯丽江说,《目录》立足贵州省“欠发达、欠开发”省情,以实用性、指导性为基本原则,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着眼于把人才资源开发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突出了基层和农村对人才需求和吸纳就业的主要地位。

侯丽江介绍,贵州省人才队伍的宏观状况是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缺乏,基层和农村人才需求缺口最大,县、乡(镇)、村三级人才需求量占全省需求的55.6%,同时能源、原材料等产业也有较大人才需求。

4.管理制度目录 篇四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及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隐患整改制度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10、爆破器材使用管理制度

11、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2、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及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及提取和使用制度

1.总则

1.1 为了保障我公司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建立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改善生产作业环境确保安全生产。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我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和管理。

1.3 安全生产费用是各厂生产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善本项目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的资金。

2、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和管理

2.1 安全生产费用应当在以下范围内使用

2.1.1安全设施及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费用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安全防护措施、设备包括:

1、各部门及生产现场防护设施

2、配电及用电安全防护设施、接地保护、触电保护等装置变压器、配电盘周边防护设施、电器防爆设施防水电缆及备用电源。

3、各类机电设备安全装置。

4、防风、防腐、防火、防尘、防水、防辐射、防雷电、防危险气体等设备设施及备品。

5、各种安全警示警告标志。

6、安全防护通讯设备

7、其他安全防护设备、设施

2.1.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2.1.3以保证安全生产为目的为从业人员配备的劳动保护用品费用支出。

2.1.4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2.1.5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支出。

2.1.6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安全技能培训费用支出。

安全教育培训包括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全员日常安全教育上岗前、转岗培训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操作技能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等。

3.1.7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3.2本办法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应当将安全生产费用优先用于满足安全生产监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提出的整改措施或达到安全生产标准所需支出。

3.3为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所需保险费用直接列入成本费用不在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

3.4为职工提供的职业病防治、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所需费用不在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

3.5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应当专项核算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

3.6应当确保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在财务管理中列出详细的安全费用使用支出清单备查。3.7安全生产费用不得以任何形式挪用。

4、管理程序

4.1 本公司安全生产费用必须保证科学、合理、真实、完整。财务部门必须保存原始发票、协议、支付凭证不可分割的必须提供发生安全生产费用部位的费用构成。

5、财务监督

5.1应当及时、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并按规定使用。在财务报告中应当披露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的具体情况。

5.2财务、生产部门对本公司的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5.3未按本办法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全投入不到位明显落后公司进度要求或挪用安全生产费用、弄虚作假的单位将依据《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予以处罚。

5.4安全生产费用的会计处理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5.5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安全生产是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立足防范,落实责任,深化整治强化监管,推进安全技术进步与创新、真正做到安全工作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本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三级”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二、每月由人事科长带头,开采队管理人员为主对全矿各班组生产环节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

三、对查出的隐患,以通知形式下发生产部责令整改,对不能如期整改的项目,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开采队必须每旬对本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一次,查出的隐患采用“三定”办法安排整改,并书面上报安全领导组。

五、全体员工在工作中要经常检查和排除不安全因素,坚持现场交接班制度,有关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要详尽,准确交接清楚,并认真填写记录。

六、各班组在开始工作前,必须对工作现场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上报,确保安全后方可开展工作。

七、杜绝安全生产检查走形式,讲过场,在查思想、查隐患、查班组基础工作的同时,对危险源(点)实施有效的控制。

5.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篇五

瓦斯管理制度„„„„„„„„„„„„„„„„„„„„„„1 通风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制度„„„„„„„„„„„„„„„„2 测风制度„„„„„„„„„„„„„„„„„„„„„„„„3 测风报表审签制度„„„„„„„„„„„„„„„„„„„„3 瓦斯检查制度„„„„„„„„„„„„„„„„„„„„„„4 盲巷管理制度„„„„„„„„„„„„„„„„„„„„„„6 瓦斯排放制度„„„„„„„„„„„„„„„„„„„„„„6“一炮三检”及“三人连锁放炮”制度„„„„„„„„„„8 巷道贯通管理制度„„„„„„„„„„„„„„„„„„„„10 局部通风管理制度„„„„„„„„„„„„„„„„„„„„11 瓦斯日报审批制度„„„„„„„„„„„„„„„„„„„„12 安全监控系统装置使用管理规定„„„„„„„„„„„„„„13 甲烷传感器的安装具体地点„„„„„„„„„„„„„„„„15 安装使用与维护„„„„„„„„„„„„„„„„„„„„„19 便携式甲烷检测仪„„„„„„„„„„„„„„„„„„„„20 安全监控系统的信息处理和管理„„„„„„„„„„„„„„20 综合防尘管理制度„„„„„„„„„„„„„„„„„„„„21

防灭火管理制度„„„„„„„„„„„„„„„„„„„„„22“三专两闭锁”装置的检查制度„„„„„„„„„„„„ „24 矿井停电、主扇停止运转、恢复生产前的安全规定„„„„„„25 独头巷道停风和恢复通风、送电的安全管理制度„„„„„„„26 矿井通风管理制度„„„„„„„„„„„„„„„„„„„„28 主要通风机及防爆门管理制度„„„„„„„„„„„„„„„29 通风设施管理制度„„„„„„„„„„„„„„„„„„„„31 通风工程质量管理验收制度„„„„„„„„„„„„„„„„32 井下爆破管理制度„„„„„„„„„„„„„„„„„„„„33 “三人联锁”放炮制度„„„„„„„„„„„„„„„„„„34 通风巷道维修制度„„„„„„„„„„„„„„„„„„„„35 矿井瓦斯抽放管理制度„„„„„„„„„„„„„„„„„„36 通风瓦斯隐患排查制度„„„„„„„„„„„„„„„„„„37 无计划停电、停风有关制度„„„„„„„„„„„„„„„„38 防火预测预报制度„„„„„„„„„„„„„„„„„„„„40 瓦斯超限制度„„„„„„„„„„„„„„„„„„„„„„43 瓦斯抽放泵站管理制度„„„„„„„„„„„„„„„„„„50

山西省通洲集团晋杨煤业有限公司

6.就业处管理制度目录 篇六

1 采用“目录管理”方式实行有毒有害物质的限制

欧盟在2 0 0 3年2月13日发布了《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 (即欧盟R o H S指令) 。从这部欧盟法律规范性文件中, 我们看到了欧盟对电子电气设备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限制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基本包括了四部分内容:首先是调整范围, 欧盟以工作电压为界定条件, 对其中的不符合条件 (经济与技术条件) 的予以“例外”安排, 即所谓“豁免”;其次是以补充指令的形式确定均质材料情况下的有毒有害物质最大允许浓度;第三是各成员国依据R o H S指令的要求制定本国法律法规, 实施监管;第四是对R o H S指令确定的有毒有害物质的范围、调整对象的“豁免”实行动态管理。这种对有毒有害物质限制行为的管理模式的特点是:调整对象范围清晰, 便于对调整对象采取应对措施。

那么, 欧盟的模式可以不可以照搬?当我们开始起草《管理办法》时, 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认真地分析。显然照搬欧盟的模式有利有弊。采用欧盟模式有利的是, 我们的立法工作可以相对简单, 只需将欧盟R o H S指令翻译成中文, 再按照中国立法的习惯、基本要求等进行必要的修改;不利的是, 我们可能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对调整对象进行“豁免”, 为此, 一是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技术专家班子, 以做出对每一个拟进行“豁免”的产品的技术与经济的评估报告, 工作量将是巨大的。而且由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做好相应准备, 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或减量化不仅在技术上面临实际困难, 经济上的问题也是不能不加以考虑的, 这将导致企业与政府间关于“豁免”的谈判旷日持久;二是在经过专家的技术与经济的评估之后, 可被调整的产品范围将会越来越少, 会出现被“豁免”的产品数量远远大于不被“豁免”的产品数量的现象。这样的局面将令人尴尬。

鉴于中国的这种实际情况, 直接采取欧盟的管理有害物质限制行为的模式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创造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模式。经过反复研究, 最终决定采取和欧盟管理模式不同的方式即分步实施的方式, 渐进推进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

不照搬欧盟的模式是实事求是的表现。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采取目录管理方式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渐进推进的思想模式。

2《重点管理目录》的具体形式

了解这个问题, 首先应当搞清楚什么是《重点管理目录》, 了解《重点管理目录》的内容与结构。我们可以从《管理办法》第十八条中看到:

第十八条信息产业部商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编制、调整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由电子信息产品类目、限制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种类及其限制使用期限组成, 并根据实际情况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要求进行逐年调整。

从以上内容看, 《重点管理目录》实际上是一个“已知含有六种有毒有害物质的电子信息产品名单”;是一个“增加了有毒有害物质被限制使用的时间期限”的“已知含有六种有毒有害物质的电子信息产品名单”。按照《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的说法, 《重点管理目录》将会采取列表的形式, 列表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电子信息产品分类、产品名称、有毒有害物质名称、限制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的时间期限等 (见表1) 。

有了这样一个目录, 就可以逐渐地展开对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制使用了。进入《重点管理目录》的电子信息产品将被禁止或限制使用铅、汞、镉、六价铬和多溴联苯 (PBB) 、多溴二苯醚 (PBDE) 等六种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 (见《管理办法》第二章第18、19、20、21条) 。电子信息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控制采取目录管理方式是我们的一个创举, 既避免了欧盟现在面临的“豁免”问题带来的尴尬, 使我们的污染防治工作从容而游刃有余, 又满足了中国众多企业目前准备不足, 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过渡的实际要求 (见图1) 。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目录管理”。简言之, “目录管理”是《管理办法》所确定的、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的管理模式。

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目录管理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目录对象

目录对象之一:现已知含有六种有毒有害物质、已经找到替代材料、因而已经符合了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的产品;

目录对象之二:现已知含有六种有毒有害物质、尚未找到替代材料、但可以减量化、符合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的产品;

目录对象之三:现已知含有六种有毒有害物质、尚未找到替代材料、难以减量化、具有标准阈值的产品。

只有具备了以上条件的产品才可以考虑作为进入目录的产品对象。所以, 当现在已知含有六种有毒有害物质的电子信息产品具备上述条件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时, 《重点管理目录》的制定过程也将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 目录管理是动态的。这里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重点管理目录》制定过程将跟随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替代与减量化的进程, 《重点管理目录》的形成过程将是“成熟一个, 放入一个”;二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会有新的科学结论出现, 将可能导致新的需要重点监管的产品被认识。

(3) 目录管理方式体现了一种科学的行政管理方式。首先, 它是实事求是的方式, 考虑到不是所有现在已知含有六种有毒有害物质电子信息产品可以在某一时刻一下子全部放入《重点管理目录》, 放入的时间是由现在已知含有六种有毒有害物质的电子信息产品对有毒有害物质替代与减量化的技术与经济的可行性所决定的;其次, 在对目录制定过程加以制度化与规范化之后, 目录制定过程可以更加透明, 给予相关企业参与机会, 这就大大增加了《重点管理目录》的公平与公正;第三, 目录管理作为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分步实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的重要和主要手段之一, 对电子信息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步限制的措施很好地体现了我们渐进推进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的思路。

《管理办法》对电子信息产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控制采用目录管理的方式, 这是与欧盟的R o H S指令完全不同的一种管理方式。

欧盟的R o H S指令首先是将十大类电子电器产品全部纳入其调整范围, 但对于那些经专家技术委员会评估技术上确实不成熟或经济上不可行产品以豁免的方式予以排除在外。而《管理办法》采用目录管理的方式是指我们首先对那些现在已知含有六种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产品进行评估, 在确定其已经可以被完全不含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产品替代、或实现了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替代、或者虽不能实现替代但可以做到符合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限量标准等, 从技术上、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且绝大多数的企业可以做到, 则将该产品放入目录中加以管理。凡是被列入目录中的产品其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必须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在进入市场前必须进行强制认证, 只有通过国家强制认证才能进入市场, 对于进口产品采取同样的要求。

这样, 目录的制定对于《管理办法》来说就至关重要。为了保证重点管理目录的科学性、公证性、客观现实性, 《管理办法》规定, 《重点管理目录》由信息产业部商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共同编制和确定。《管理办法》中的第1 9条第一款规定了《重点管理目录》由谁来制定, 第二款规定了《重点管理目录》的内容组成。

3 制定《重点管理目录》

从《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中规定可以看到:

第二十一条信息产业部商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 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 发布被列入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的电子信息产品中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实施期限。

所以, 《管理办法》已经完全确定了《重点管理目录》的基本制定规则, 具有了不可逾越的法制约束。为此, 信息产业部在依照《管理办法》精神与原则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制定程序》 (以下简称《目录制定程序》) 时, 设置了专门的程序, 体现信息产业部“商”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过程 (见图2) 。

《目录制定程序》目前已经制定完成, 信息产业部正在进行必要的行文程序, 联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 将以《公告》的形式发布。

“成熟一个, 放入一个”, 对电子信息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限制与禁止将是逐步展开的。这就好像采用数学的“穷举法”, 目录是逐步增加的。这样做得好处是, 既及时摆出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工作的“架势”, 确定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要求, 又不是采取“一蹴而就”的做法开展对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限制和禁止工作, 而是用逐步地、循序渐进的方式, 逐步开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这项工作;既给企业提出了整改的要求, 明确了方向, 又减轻了企业即时的压力, 留给了企业一定的过渡时间。目录管理模式对政府实施监管也大有好处。一是将使政府的监管工作游刃有余, 更加从容, 避免了穷于应付“豁免”的尴尬;二是将使得政府更好地树立起“务实”的良好形象, 必将减少推进这项工作所面临的阻力;三是最有利于《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控制的目录管理模式是我们的一大创举。

4 进入《重点管理目录》的产品将实施3C认证

电子信息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控制纳入3 C管理已经写进了《管理办法》。关于为什么要将电子信息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控制纳入3C管理, 这也是基于中国国情。由于中国目前并未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诚信制度, 广大用户消费者更多地认同所谓“第三方”认证, “中国强制性认证”就是基于这种国情建立起来的对消费者负责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一部分。但电子信息产品R o H S 3 C认证并不意味着《管理办法》一生效, 所有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电子信息产品都要实施3C认证。只有“进入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的产品才进行认证” (见《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 3 C认证和目录管理应该“捆绑”在一起理解。

按照《管理办法》所确定的目录管理方式, 所有的电子信息产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重点管理目录》以外的电子信息产品, 另一类是放入《重点管理目录》中的电子信息产品。放入《重点管理目录》中的产品应该满足《管理办法》中每一条款所规定的要求;在《重点管理目录》以外的电子信息产品仅需满足与《重点管理目录》无关的条款的要求。对于《重点管理目录》中的产品限制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期限由政府发布, 从该时间开始, 该产品中含有的《重点管理目录》中列出的相应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必须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产品也必须经过强制认证才能进入市场。

7.团委管理制度目录 篇七

一、团委书记职责…………………………………...1页

二、团委副书记职责………………………………..2页

三、组织委员职责…………………………………..3页

四、宣传委员职责…………………………………..4页

五、广播室制度……………………………………..5页

六、学生会管理制度………………………………..6页

七、学生会主席职责………………………………...9页

八、学生会副主席职责…………………………….10页

九、校报编辑规范………………………………….11页

十、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管理制度………………….14页

十一、青年志愿者服务公约……………………….17页

十二、“彩虹驿站”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工作实施方案….18页

十三、“彩虹驿站”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工作制度…22页

8.质量管理制度目录 篇八

项目部 2018年6月

质量管理制度

批 准:

审 核:编 制:年 月 年 月 年 月

质量管理制度汇编目录

9.就业处管理制度目录 篇九

工信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标准工作组2016全体成员大会近日在厦门召开。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科技司,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等90余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人在会上指出:标准工作组要立足支撑促进产业发展,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升级,以《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各项要求为核心,积极跟踪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开展相关产业政策研究和预研,加快相关标准制定,广泛开展与国内外协会、企业的交流与协作,为《管理办法》实施提供重要支撑。会议针对我国《管理办法》中涉及的达标管理目录及合格评定制度的初步研究成果向成员单位进行了通报并讨论,未来标准工作组将重点从推进达标管理目录及合格评定制度研究、加强《管理办法》宣贯和国际法规、标准跟踪及交流、加快相关标准研究制定等方面开展工作。

10.驾校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篇十

驾校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1、驾校安全管理制度

2、安全员岗位责任制

3、安全会议制度

4、车辆调度制度

5、车辆管理制度

6、安全行车检查制度

7、驾驶员、教练员安全教育制度

8、教练员的岗位责任制

9、小车司机岗位责任制

10、训练场地安全预案

安全制度汇编

驾校安全管理制度

一、为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增强驾校教练员、驾驶员安全行车的责任意识,确保人身和车辆安全,制订本制度。

二、认真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自觉谨慎驾驶,做到依法行驶、文明行驶、安全行驶。

三、定期组织安全人员每月进行一次道路安全检查,针对教练员、驾驶员在行车训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安全教育,把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中。

四、自觉服从驾校的统一调度和管理,积极参加学院、驾校及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项安全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

五、自觉爱护养护车辆,认真做好“三检”(出车前、出车中、出车后车辆检查),确保“四良”(制动、转向、灯光、信号良好),“两洁”(车容整洁、车内整洁)。

六、严格遵守安全驾驶操作规程,随带驾驶证、行驶证及相关有效证件。驾车时不准闲谈、吸烟、吃零食、接(打)手机,不准穿拖鞋驾驶车辆,严禁酒后驾车。驾车时系好安全带,自觉做到礼让三先(先慢、先让、先停)。

七、禁止将车辆交给外单驾驶员和无证人员驾驶。未经批准,不得随意驾驶外 单车辆。

八、消防器材及设施有专人负责保管,谁保管谁负责,定期检查,保证有效,加强对灭火器具的保护管理,确保其性能良好,并做到器随车走,并做好检查更换记录。

九、严禁车辆载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

十、定期对车辆实行保养检查制度,确保运行车辆始终处于技术状况完好,按规定对车辆进行年检年审工作。

十一、作好车辆事故的处理工作,对事故的经过、调查、及交警部门的处理意见 要记录在案,及时上报学院领导,并对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十二、建立健全行车安全管理基础台帐,不得漏记、误记,保证安全管理的严肃 性和完整性,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大检查,成立安检小组。

安全制度汇编

安全员岗位责任制

一、在校长的领导下,抓好本单位的安全教育及安全预防工作。

二、认真贯彻执行“道路交通法”,按时检查“安全法的执行情况,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向领导反映。

三、负责驾校新聘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全体人员的安全学习教育。

四、经常检查各种安全设施的完好情况,做到一旦发现事故既能使用。

五、负责本单位安全措施的制定,消防器材配备、管理、检查更换。

六、做好事故登记上报工作,发生事故后,必须在几小时内报学院安全部门远距离不得超过48小时。

七、经常参加道路训练检查,纠正违章行为,统计驾驶员、教练员的行驶公里,总结安全行车的经验,提高驾驶员的整体素质。

八、负责本校的驾驶员、教练员及车辆的检查,审验驾驶证、行车证。

九、对本校安全管理负责,是安全管理的负责人。

十、有权制止驾驶员、教练员一切违章行为,在紧急情况下可停止其工作,然后报告有关领导。

十一、负责本校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提出预防、整改措施。对肇事的责任人有提出处理意见权。

安全会议制度

一、为了加强驾校的安全工作和推进安全管理,特制定安全会议制度。驾校的安全会议在每周一的上午9.30召开。要求教练员、驾驶员以及所有工作人员参加。

二、安全工作会议必须人员到齐,不准缺勤,迟到、早退。

三、参加安全会议的人数必须达到95%以上。

四、认真传达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会议精神和指示。

五、对各部门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

六、讨论驾校安全工作计划、修改规章制度,并讨论有建设性的建议。

七、总结前一段安全工作,布置下阶段安全工作计划以及其他安全工作任务。

八、必须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九、组织全年的安全大检查会议,落实安排到人。

安全制度汇编

车辆调度制度

一、为更合理使用车辆,提高用车效率,加强车辆及车辆调度的统一管理。

二、驾驶员应服从调度员的安排,不断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准时到达值班地点。

三、调度员负责对教练车、领导工作用车等进行适当的车辆调配,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四、调度员必须合理的分配车辆,随时掌握车辆动态,以保证 生产及领导的工作用车。

五、调度员必须认真负责各种资料、台帐必须填写清楚、齐全、准确,并填写行车日记,实事求是。

六、负责办理车辆年审、证照、保险、规费缴纳等事项。

车辆管理制度

1、驾校所有车辆,必须有专人管理,动用车辆必须经车辆主管领导及调度同意。车辆行驶必须做到五证齐全,即:驾驶证、行车证、车辆保险证、教练车证、车船税使用手册并持有当月养路费统缴证和行车路单。

2、车辆必须做到定期保养和加强日常的例行保养,不准带病上路行驶,要始终保持车辆的技术状态完好。并有完整的车辆动态记录和车辆各级维护保养记录。

3、车辆归队要按顺序停放整齐,必须实行“三交(交车钥匙、驾驶证、行车证)。不准任何人再次将车开出使用,特殊情况动用车辆时,必须经领导同意,并有调度做好动车记录。

4、未经领导及车辆调度同意,任何人不准随意将车辆交给他人使用,如发生上述情况,要追究本车教练员的责任,并根据情节给予处罚。

安全行车检查制度

一、出车前检查

安全制度汇编

1.擦拭玻璃、清洁车身、检查有无漏油、漏水、漏气现象及时处理,检查燃油、机油液、冷却液是否加足。2.检查轮胎气压是否正常;

3.检查方向盘、离合器,制动踏板自由行程情况; 4.检查电动机有无异响,电动机各部位工作是否正常;5.检查灯泡是否完好;6.查看上班行车记录,是否有行车故障,如有故障,严禁出车。

二、行车时检查

1.注意车辆行驶状况,如有异动、异味,应立即下车检查,严禁开 故障车;

2.检查转向装置和脚制动装置的工作情况; 3.检查仪表和信号装置的工作情况。

三、收车检查

1.清洁车身外部驾驶室,收拾好携带物品,检查车身状况; 2.收车时将车辆停放到位,关闭所有电路系统;

3.检查胎压,清除胎间及表面异物,检查钢板弹簧有无损坏,检 3.检查胎压,清除胎间及表面异物,检查钢板弹簧有无损坏,检查 各转动体系有无过热现象;

4.检查有无漏油、漏水、漏气现象及时处理; 5.做好行车记录。

驾驶员、教练员安全教育制度

一、组织驾驶员、教练员认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法则,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安全意识,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学习。

二、坚持每月一次的安全教育活动,及时传达学院和交通管理部门有关安全的指示精神,认真总结安全行车的经验和典型事故的教训,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三、因工作需要,安全教育活动不在的驾驶员、教练员要自觉参加所在地交警队举办的安全教育活动。

安全制度汇编

四、严禁酒后开车,严禁将车交他人驾驶,严禁公车私用。

五、组织驾驶员、教练员进行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分析教育,认真吸取他人的教训,警示驾驶员、教练员要文明行车,严守规则,确保安全。

六、每年组织驾驶员、教练员进行岗位培训,并进行道路交通法规和安全行车常识的实际、理论测试。

七、全体驾驶员、教练员对驾校组织的各项安全教育活动必须参加,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请假、缺席。

八、定期组织驾驶员、教练员开展业务技能比武竞赛,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

九、做好各项安全培训教育的台帐记录。

教练员的岗位责任制

1、遵守校纪校规,以身作则、言传身带,严格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2、熟悉教规教材,领会教学原理和教学大纲,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实际教学水平。

3、保证车辆技术状况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保证人车出勤率,在训练中未经队长同意,不准将车开回和办与训练无关的事。

4、爱护学员,搞好师徒关系,构建和谐的培训氛围。

5、在训练中一视同仁,不徇私情,不准向学员吃、拿、卡、要,不准辱骂、体罚学员。

6、服从领导的调动、指挥,遇有在训练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校领导汇报。

7、必须按规定的地点路线进行训练,动用车辆必须请示领导同意,擅自离开训练地点和路线要严格处理。

8、把好安全第一关,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在训练中无特殊情况,不准离开驾驶室,确保学员的安全驾驶操作。

9、在起步、停车时要严格遵守“人不上齐车不走,车不停稳人不下”的安全规定,行驶中避免紧急制动,确保安全训练。

安全制度汇编

小车司机岗位责任制

一、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如有违反将按情节的轻重追究责任。

二、驾驶员必须认真钻研业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安全意识

三、根据领导与调度员的安排,安全及时完成任务。热情、及时、周到、为客户服务,服务满意率必须达到百分之百。严禁发生拖延、误时、刁难,不服从客户调运等现象的发生。

四、精心维修,爱护车辆,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做到车辆勤擦拭,勤检查,勤润滑,勤紧,勤保养,使车辆经常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

五、认真执行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行车规定,严格执行局安全处重大节日实行“三交”的规定,车辆及时归队。不开“英雄车”“凑和车”严禁酒后驾驶,决不违章行车。

六、与服务客户协商,认真做好运费结算单的签证工作,在签证时要做到,即不埋没运输服务成绩,又不虚报多要值班时间,值班时间一律由客户填写,司机不得自行决定填写。在当月最后一日必须将本月全部运费结单签认完毕,交回驾校办公室。

七、完成各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训练场地安全预案

一、消防管理人员:驾校艾力

二、灭火人员:驾校值班人员、全体教练员

负责对火灾现场的人员进行安全疏散引导,保持疏散通道的安全畅通,切断电源,启动应急消防措施,有序地引导人员安全撤离火灾现场。

三、应急预案程序

1、一旦训练场地车辆发生火情,应迅速查明起火原因,在扑救的同时有序地引

安全制度汇编

导学员安全撤离火灾现场并及时打电话报火警119。

2、扑救初起火灾程序。火情发生后,本车教练员或在岗值班人员要立即取用本车灭火器扑救,本着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扑救工作,同时有序地引导人员安全撤离火灾现场并及时打电话报火警119。

3、应急疏散程序。如果着火车辆难以控制火势加大,立即组织教练员进行火场被困人员疏散工作,通过安全大门(每个大门要有1名教练员),做到安全有序的撤离火灾现场。

四、职责任务

1、根据起火的火情状况,决策迅速启动工作预案,组织相应扑火队伍,进行火场自救,并担负现场统一指挥,消防队到场后,汇报火灾性质,移交现场指挥权,配合工作。

2、安全员负责。提供救火器材,维护现场秩序,组织人员对火灾现场复查,并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进行火灾现场的调动。

五、工作要求

1、消防安全工作预案是结合驾校的实际应采取的具体可行的措施而制定的,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将损失降到最小。

⒉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一旦发生火灾,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有效控制消除灾害,降低伤亡。

⒊如果发生火灾要判明性质,电气起火,要切断电源;燃气起火,关闭阀门,火灾现场有可能发生爆炸危险时,要采取防防爆等措施,然后灭火。⒋积极协助上级公安消防机构扑救火灾。

上一篇:高考化学必考方程式下一篇:中小学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