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五环教学

2024-09-15

双向五环教学(精选11篇)

1.双向五环教学 篇一

五环教学法,使我已感受到五环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学习中我得到了一些心得,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几点体会。

第一步 师生互动,引入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由、民主、和谐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我们遵循这一原则,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起来,使学生进入教育教学情境,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摇篮。这里的互动交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流,而是师生之间在平等地位上的交流。我认为,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成为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在互动交流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多表扬,通过自由、和谐、民主的交流,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情景中去,教师要依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采用合适的交流方式,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引起学生心理与情感的共鸣。

第二步 质疑引导,明确目标。

创新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引,最终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养成质疑的习惯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不能嘲笑讥讽,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

1 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在质疑过程中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就会逐渐形成。具体做法又分三步。第一步预习找“疑”;第二步有意设“疑”;第三步相互质“疑”。只要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引,最终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养成质疑的习惯,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步 自主探究,经历感知。

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创新的源泉。这种能动性表现为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行为。新课程标准和创新教育理论都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探究行为,探究行为的产生则源于问题,因此要多改编一些开放性、存在性、探索性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索,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努力做到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求异、创新能力。

第四步 合作交流,观点整合。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结果有了初步的体会、感知,解决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自己无法解决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合作交流环节,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创新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必须做到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研究成果展示给合作伙伴,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以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同时,思维的交流也体现了资源共享。在平等、融洽的合作交流中,学生没有压力,思维流畅,人人畅谈自己的学习情况,人人在别人的观点、想法中寻

2 找启迪、丰富自己;然后对大家的想法、观点进行评价、修改、整合,形成一个正确的、富有创新的答案,这就是学习观点的整合。这一过程也体现了个性化的理解和个性张扬。

第五步 体验感悟,延伸发展。

体验与体会不同,感悟与感知不同,从思维品质讲,体验感悟比体会感知更深刻,是在亲自经历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悟”完全有一种蓦然回首、豁然开朗的感受,个体表现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整合、互补,学在课堂,用在课外,相辅相承,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探究性、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以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环教学法的课堂在平等、融洽的环境中开展的,学生没有压力,思维流畅,人人畅谈自己的学习体验,人人在别人的观点、想法中寻找启迪、丰富自己;然后对大家的想法、观点进行评价、修改、整合,形成一个正确的、富有创新的答案,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五环教学法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培养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课堂学习的实效性。我将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己,把这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效率充分展现在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上。

2.双向五环教学 篇二

创造从何而来?——从思维推理而来!“逻辑规则, 或者更准确地说, 推理规则, 是程序的规则。” (卡尔·波普《猜想与反驳》) 课的结构是作为有益的组织知识, 作为一种指示和标准理论而被人们理解和运用的。然而由于人们过多地强调“教无定法”而忽视了教学应当有“法”的一面, 忽视了对这种“组织知识”的研究。

教学模式就是对“组织知识”的研究与运用。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所有的教学都需要一种程序, 激发智慧的创造性教学更是如此。我们在实践中构建并运用了“引—探—启—练—悟”五环节创造性阅读教学模式, 使教学显示出了科学的思维规则, 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模式的操作程序与理论依据

引:教师引出创造性阅读的话题, 或提供创造性阅读的素材, 引领学生进入创造性阅读的课堂情境, 引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

探: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发现问题, 并通过提问将自己朦胧的问题清晰化, 然后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分析问题, 并尝试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学生特有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启:对于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 教师从思维方法、知识要点等方面“点”一下, 让学生再度涵泳体味, 再次动脑深入地分析问题, 顺畅地解决问题, 从而得到更深的印象, 获得更大的益处。

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也, 则不复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练:设计典型的练习题, 让学生在巩固知识、应用方法的过程中强化创造思维, 历练学生的创造技能。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 一种习惯, 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悟:让学生或从文章整体切入, 或从某个要点切入, 用静思、对比、联想等形式品味语言, 揣摩方法, 把“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东西心领神会, 从而茅塞顿开, 提升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特别之法———悟。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 诗道亦在妙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五环模式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模式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主人角色, 充分体现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充分体现出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平等对话”的关系及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以教师为主, “探”完全是学生的自主行为, “启”和“练”虽然是师生互动的活动, 但明显以学生为主, “悟”纯属学生的内心体验。

3.构建五环课堂 实施高效教学 篇三

一、构建五环教学法,形成教学模式

所谓高效教学法就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成五个学习环节,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通过完成五个学习环节,取得学习的成功。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五环教学法”分为两类基本课型。

1.独立课型(1课时):目标导引(教师)—自主学习(学生个人,教师)—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展示评议(学生、教师)—归纳、点拨、检测(教师、学生)。即在1课时中按五个环节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课型试用于非毕业年级各学科教学的新授课教学。

2.复合课型(两课时):将独立课型中的五环拆分为两段,用两个课时完成,分别叫作“自主合作探究课”和“评议反思拓展课”。“自主合作探究课”完成“目标导引(教师)—自主学习(学生个人,教师)—合作探究(学习小组)”,“评议反思拓展课”完成“展示评议(学生、教师)—归纳、点拨、检测(教师、学生)”,两个课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这种课型适合于初三、高三复习课教学或各年级的阶段性复习课教学,也适合于需2-3课时才能上完的新授课。

二、运行五环教学法,实施高效教学

实施“五环教学法”的根本着力点就是围绕课堂教学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

“五环教学法”的教学评价总原则是“以学论教”,把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为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来评价课堂,来评价教师,下面就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提出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及评价分值。

1.目标导引环节。(1)评价内容:教学目标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2)评价标准:教学目标是否具体,有层次可检测,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或《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是否与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相符;是否重点突出;是否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否根据教学目标指导、规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是否适时出示教学目标。评价对象:教师;评价分值:10分。

2.自主学习环节。(1)评价内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2)评价标准,教师方面:是否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是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了指导及检查,是否掌握了学生自主学习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方面:是否均在独立地进行自主学习,有没有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是否完成了预习案,是否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标示出来了。评价分值:20分。

3.合作探究环节。(1)评价内容:学生合作探究情况。(2)评价标准,学生方面:是否在小组内交流了自主学习情况,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是否实现了兵教兵、兵问兵,是否对本组学生学习中的共同问题进行了归纳、梳理,并形成小组共同观点。教师方面:是否对小组交流合作学生进行了指导,是否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个别点拨讲解。教师的点拨讲解是否精当合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是否流于形式,教师有没有关注边缘学生(不参与交流、合作学习的学生)。评价分值:20分。

4.展示评议环节。(1)评价内容:学生展示评议情况。(2)评价标准,教师方面:展示评议的内容是否围绕重点、难点来开展,展示评议的方式是否灵活多样。展示评议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讨论。展示过程中是否引起了组间竞争,展示过程是否有序而活跃。教师在学生展示中的点拨时机是否合适,点拨是否机智且富有启发性。教师对讨论中生成的问题处理是否得当,老师在学生展示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有激励性。学生方面:展示内容是否准确,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一定深度。学生的表达是否清晰,其他未展示的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和思考,是否敢于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通过展示评议,对展示讨論的内容是否掌握,难点内容是否突破。评价分值:25分。

5.归纳、点拨检测环节。(1)评价内容:教师的归纳总结,学生的检测训练。(2)评价标准,教师方面:教师是否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拓展,是否对展示评议中的各种主要观点进行了分析判断,是否对好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课堂检测题是否精选,是否分了必做题、选做题和提高题,题量是否合适。题目内容能否检查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教师有没有答案当堂反馈。学生方面:是否对教师的归纳总结、拓展内容做了笔记,是否独立地完成了当堂检测题,当堂检测题的正确率如何。评价分值:25分。

4.双向五环高效课堂的心得 篇四

兴趣是一种动力。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这件事情是他比较感兴趣的事,那么他一定非常愿意去做。既使再苦再累,困难重重,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教师下再大的气力,学生也不一定能学会。而“双向五环”的课堂模式,把学生能做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去做,一切学生还不能做的事情教会学生自己去做。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求知,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其实只要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那么他们便会由原来的厌学变为现在的乐学。这样做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和保护学生自我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有了这样的欲望和热情,没有学生做不到的事情。

语文学习本来是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可是现在的语文课堂却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语文训练本来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但写作时却往往思路滞塞,言之无物。原因是以往我们把语文训练视为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语文成了一种单纯的应用工具。上课时把整片的文章分割得支离破碎,死记硬背一些单纯的知识性问题成为了课堂的主旋律,一节课下来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学生们产生厌学的情绪便成为了一种正常的事情。

学生之所以没有兴趣,是因为老师没有用心的去设计课堂问题。据此,我在每节课前一定备好课,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学生浏览全文,要求掌握字词,并从文中描述中认识阿长,教师给出了三个提示:A、阿长的真实姓名;B、阿长的外貌;C、阿长的家庭情况。(给出一定范围,又不代替学生思考,在文章较长时,提高效率。)

2、提出问题引导思考,阿长为什么没有名字?这说明了什么?与鲁迅的哪篇文章的人物相似?(启发思维,过渡自然,问题设计能让学生走进课文。)

3、假设你聘请保姆,会不会请阿长?抛出问题,学生讨论。

A、会或不会的原因。学生发言积极、热烈。(情境创设开阔,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并能明确学生的思路。)

B、教师因势利导,让愿意的学生谈理由,学生很自然的说到“买书”一事,教师就事说事,让学生阅读相关段落。提出问题:阿长是怎样买到书的?师生几人再现当年买书的情形:“三哼经有没有?”“没有”……辗转几次后,“人面兽头,九头怪的图画有没有?”“是不是三海经?有啊”……(认真读才回答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C、老师读22段,故意拉掉几个词(连、太、终于)让学生说这几个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有兴趣的去认识阿长。既能调动学生听读的积极性,又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拓展内容。)

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交流,这样一改变教学方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前唯唯诺诺、语言枯竭的学生,现在竟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佳句层出不穷。学生以课本为依据联系生活,体味社会,关注人生。在新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方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不断发展。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将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和信念,这种信念将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敢于质疑、敢于挑战,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有效地调控、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为积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学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座位方式,具体做法是:根据性别、能力、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把全班同学分成相对稳定的几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围坐。小组之间力求均衡,没有明显差异,保证成员之间的多样性、互补性,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小组长由学习好的又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保证各小组之间的竞赛能公平的开展。同学们围坐在一起,有利于他们之间的平等交流。实行组长责任制,展开“兵帮兵”“兵教兵”“兵强兵”工程,考试、课堂活动只排小组在班内的名次。这样,受激励的面扩大,学生之间便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学生作为小组内的一员与别的小组竞争,这样每个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共同提高本组的成绩。这种方式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的调动了起来,学习效率也提高了许多。

但是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有个别同学默默无闻,不积极参与交流,只是静静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有的干脆做小动作,甚至影响别人交流;老师提出问题后,这些同学好像没有自己的事似的做旁观者。为调动学习成绩差,不积极主动学习的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合作能力,全面提高组内所有组员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我针对这些学生设计问题,设计活动,比如问题指定由每组的3号、4号或者5号、6号回答,1号、2号同学负责指导他们,然后抽签决定由哪个组来回答,让他们有展示、竞争的机会,用活动性的学习来达到调控课堂的目的。教师也必须及时评价、积极评价,评价的内容也应该广泛:举手发言、课堂展示、解题正确、质疑提问、个人参与小组合作等各个方面。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合作技能和品质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交往机会,加强生生、师生的沟通,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三、教师要讲究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双向五环”课堂教学模式是结合学案导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模式,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如何高效的利用课堂。我在一则材料中看到这样一个比喻:如果高效课堂是“汽车”,那评价体系就相当于“高速公路”。没有高速公路,仍然显现不出“汽车”较之传统课堂那架“旧马车”的优势。因此开展课堂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课改的重中之重。

怎样去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呢?开始新课堂模式的时候,评分很多时候是我一个人掌控,评价的内容多是从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纪律出发,一不小心就让它变成了一种惩罚的措施,受罚的学生往往是我们眼中“成绩较差的学生”,受罚的次数多了,这些学生心里一定有一种挫败感,他们的学习激情会受到抑制,进而厌学、弃学,而真正的高效课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孩子”。通过学习反思,现在我更多的时候是采用分层提问的方法,课前展示和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交给每组的六号、五号同学来回答,让基础差的同学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并且适当的提高奖励的分值,让他们有更多的体验成功的快乐,帮他们树立起语文学习的信心。我在课堂评价时也不再只是单纯的语言评价,适当的加上了自己的肢体动作评价,如:竖起大拇指、拍拍头、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等等。课堂上,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让学生感到自己是最棒的,只有这样做,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敢说、会说。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都是以欣赏、赞许、鼓励学生为出发点,老师只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那么学生将会给你一个惊喜。

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确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已不能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真正的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问题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语文,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还应该努力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通过自评,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通过互评,使学生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鉴别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

5.双向五环教学 篇五

“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幸福地工作。”这是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也是该区整体推进课改后的真实写照。在“科教兴区”战略的统筹下,殷都区举全区之力,以“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的大气魄,成立教改“高端智囊团”,引智强兵,推行主体多元教育新理念,刮起思想改革的“头脑风暴”,继而打造出了具有殷都特色的主体多元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模式。

内涵解读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结合全区推进主体多元教育,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初期阶段的需要,设计了具有区域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模式——殷都区主体多元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基本模式。

“双向”是指课堂遵循教学过程的递进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边,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既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而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的育人效果。

“五环”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五个相连的基本环节。

即学生预习〃教师导学,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双向五环”是一种把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内在精神,作用于 学生多元智能开发上的主体性和多元性相融合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是以学生全面和谐、主动活泼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

模式呈现

“双向”是沿着教与学的发展方向设计内容的。学的一方是: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教的一方是: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

“五环”是按照教学过程对内容进行构建的。即学生预习〃教师导学,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如果说“双向”是按纵向构建设计教与学的内容,其核心是发展;那么“五环”就是按照横向构建设计内容,其核心是结构。“双向五环”组合在一起,就使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纵成线横成面的网络化结构。

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学生预习: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温故而知新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预习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问题标注法、温故知新法、尝试练习法。

教师导学:教师课前要依据教材和“学情”,认真研制编写融教案与学案为一体的导学案,构成“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等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另一方面教也要沿着“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的方向研制一条与学法相应的导学线。

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学生合作:首先关注小组建设,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其次要研制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同质“对学”力求解决“对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异质“对学”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最后组内群学统一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步骤和结果。

教师参与:教师首先参与学习小组的组建、小组长的培训和小组管理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其次,要观察了解与指导各学科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交流、合作、探究、对子帮扶。再其次,教师要注重巡视,参与到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小组及学生中去,细心观察、认真听取、准确了解信息,及时进行指导点拨。同时,也要及时发现有独特、新颖见解的学生,并给以鼓励。

第三环节: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学生展示: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而不是统一答案。展示要突出“三性”,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展示分两种,一种是组内展示(小展示),另一种是组间展示(大展示)。

教师激励:教师要通过“激励、唤醒、鼓励”等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 励应该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第四环: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学生探究: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形成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在三环的基础上使用“问题生成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探究问题。3.重视独立探究,倡导合作交流。4.探究过程中要大胆设想,提出问题。5.多向交流,有效探究,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教师引领: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不断鼓励学生能自主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向深层次问题迈进,产生质疑对抗。3.鼓励学生拥有独特见解,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4.引导学生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善于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5.教师要及时点拨与小结,在学生探究的疑难点问题上做出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困惑。

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学生达标:这是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验收与评估,即学生自行整理导学案并完成当堂的达标检测。导学案整理有两种方法:一是改错修订批注法,二是总结反思提炼法。检测达标必须遵循“分层测评,人人达标”,让最后一名也过关。

教师测评:教师首先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重点问题分层设计达标检测题。其次,在测评过程中巡视、观察、个别指导做到“三关注”——关注A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型点,关注B类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率,关注C类(潜能生)学生对 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再其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恰当评价,让潜能生也能体验到“学有所获”的快乐。创新点

殷都区探索出的“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关系和以生为本的师生关系,具有殷都特色,彰显了主体多元教育思想,是激发学生主体性和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相融合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合作,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教学效果。这样焕发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幸福工作”成为殷都教育的一道风景。

6.《奥运五环》教学反思 篇六

吃过美味的早点,随着清脆的铃鼓声,孩子们欢蹦乱跳地来到操场,哈哈,精彩的文化课后,是他们更喜欢的活动课啦!天公作美,久违的阳光照耀在孩子们的小脸上。本次活动课主题是《奥运五环》,同样的教具,我设计了多种玩法。不同颜色的小球上贴了不同国家的国旗,相同颜色的小球代表同一个大洲的国家,请小朋友们把每种颜色的小球投掷到相同颜色的篮筐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了解了奥运精神以及五大洲的各种国家、国旗。

教学教具是DIY出来的,五环可以灵活拆卸,进行各种投篮、捕捞游戏。随后的“小鱼小鱼水里游”,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而且这个游戏的活动量比较大,适合大班的孩子。最后的是亲子互动环节,是家长们与孩子们互相拿篮筐投篮。

半日开放活动,不仅是让家长了解孩子们的课堂,同时也希望给家长们和孩子们专门创造一段美妙的特殊时光,让家长放下工作、放下手机,专注地好好陪孩子一下。

7.“五环四步”模式下的美术教学 篇七

五环之一:改革集体备课

“自主设预案, 研讨确共案, 创新立个案”是新沂六中“五环四步”之一改革集体备课的核心内容。备课组提前下发每周教学内容预备表, 教师自主设计简明预案, 并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内交流讨论, 在此基础上确定人员主备共案, 学科教师进课堂前再进行二次备课, 在共案中增、删、调、换、标, 形成特色独立的个案。

五环之二:打造课堂模式

“指导自学→交流展示→拓展提高→检测巩固”是六中“五环四步”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是六中全体教职工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实践、摸索、调整确定下来的一套适合六中的教学模式。当然, 本人经过实践也证实了美术课完全可以按照这四步来操作。 (具体的应对措施将在下面“四步”部分详细介绍)

五环之三:变革作业形式

《课前导学》《假日冲浪》是六中作业的主要形式。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提纲”和“导学练习”, 学生晚上在家按提纲进行新课的预习和练习, 并完成在《课前导学》本上。“导学提纲”重方法技巧的培训, “导学练习”重基础、小容量。

那么, 作为美术课是否也适合设立《课前导学》《假日冲浪》呢?因为美术学科的特殊性, 本人认为不宜在作业上过多地要求学生。“课前导学”可以将它放在上一节课的课后3~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预习的过程中如有需要学生回去解决的, 那么就可以作为“假日冲浪”布置给学生, 包括画具的准备、手工材料的收集, 以及需要到互联网上查找的素材、资料等。不宜布置操作难度大、强度高的任务, 要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一种轻松和愉悦。

五环之四:创新小组辅导

六中的“创新小组辅导”是以小组为单位, 实现班级座位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科任课教师和一个学习小组“结对子”, 每天一次有针对性地与小组内一位同学面谈指导, 将辅导过程记录于《成长的足迹》之上。《成长的足迹》全面反映小组每个学生在品德、成绩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五环之五:完善小组评价

以“课堂教学评价”和“常规管理评价”相结合, 实施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方式。打破传统的学生统一面向的格局, 以小组为单位统一排为U字形座位, 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 自由改变面向。每位同学相互监督, 相互帮助, 形成互助互爱, 争先进取的小团队。

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方式更适合美术课的课堂特点, 合理均衡的小组分编, 灵活多变的学生座位形式, 管学结合的组员关系, 对于有效实施美术教学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步之一:指导自学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并明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然后指导学科组长按小组序号, 从小到大顺推交换检查, 组长只查做没做, 书写质量如何, 并按评分标准记录在课堂评价表中。教师在小组自查自评时走入学生中, 了解学生课前自学情况, 为展示环节作好铺垫。此外, 还可以将检查导学练习改为由小组长检查画具、素材的准备情况。教师根据检查结果给出各小组的得分, 记录在课堂教学评价表中。

四步之二:交流展示

充分利用前后黑板小组所属的活动阵地及教室中的其他空间进行展示, 展示的形式有:绘画、制作、表演、竞赛等。小组中其他同学可以进行交流达成共识, 在此基础上关注和帮助本组展示的同学。学生点评, 教师对小组的整体展示情况予以评价。实现了巩固基础, 培养了小组团队意识, 学生在快乐中张扬个性, 团结互助, 共同提高。

四步之三:拓展提高

教师出示结合本课时重难点设计的思考题,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进行二次合作和交流展示, 教师同样对学生展示作出评价, 实现了教学内容在基础之上的顺利延续或延伸。

这一点对于美术教学来讲具有一定难度,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也会不同。因为美术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改变过去单纯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 转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拓展提高”这一环节在美术课上应该谨慎操作。

四步之四:检测巩固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分层检测题 (充分利用课本练习题, 也可独立设计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抽批同号作业, 组内交流互批, 达成共识。若发现有共误, 及时讲细讲清, 实现了对当堂内容的训练和巩固, 获取教学实效的有效信息。

检测巩固可以理解为美术课上的作业展示, 通过布置给各小组的任务 (这个任务可以是绘画, 可以是设计, 可以是对一幅画的理解, 也可以是一次社会实践) 来达到检测本课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艺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新年喜花———民间剪纸艺术》这一课, 在最后一环可以要求各个小组结合对民间剪纸艺术中图案纹样寓意的了解, 以及对民间剪纸与民俗之间关系的了解, 各组围绕某一主题 (如年年有余、步步高升等) 进行剪纸创作。学生在完成的过程当中, 一定会运用到本课所学到的有关剪纸的基本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 通过组内合作, 共同完成。因而在作业展示的过程中, 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就会一目了然。

“五环四步”教学模式的诞生, 给新沂六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更是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提供了一个更适合美术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

摘要:“五环四步”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学管理的五个环节, 即改革集体备课、打造课堂模式、变革作业形式、创新小组辅导、完善小组评价, 以及课堂教学的四个步骤, 即指导自学、交流展示、拓展提高、检测巩固。美术学科教学怎样适应“五环四步”, 运用“五环四步”模式进行美术教学怎样体现优越性。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五环四步,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5.

8.双向五环教学 篇八

关键词:“六步五环”;重要概念;概念教学;先学后导;合作探究

如何避免灌输式教学,借我校“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的推进,我认为要想真正有效地开展概念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六步五环”,严格训练课堂基本程序,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转变教学观念

学校的发展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我们学校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法。高效教学法实施的“六步五环”中:“六步”是指: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检测、小结。“五环”是指:分组合作、自主探究、重点突破、精讲精练、层层过关。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师徒合作交流,指导学生学会独立完成自主探究任务;对于重难点要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展示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并重点展示;检测反馈要及时,力争让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而体验成就感。

全校统一训练学生的内容有:课前习惯,课堂行为(坐、站、行礼仪),统一指令:(1)面向正面黑板;(2)同学面对面;(3)面对后面黑板;(4)鼓励性鼓掌,讨论形式(对学、群学)、发言前技巧、学会倾听、人走物整等。

二、教师指导学生真正落实“六步五环”具体做法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而对于学校则是“空谈误生,实干兴校”。学校既然推进了“六步五环”,师生就应该把做法落实到位,否则是误生、败校的,即要求具体做到:

1.预习。为新课课堂科学探究奠定基础知识。课前要给学生明确的预习任务,并适当进行预习指导。让学生明确通过预习需要解决哪些具体的问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要求根据导学案内容预习:(1)对照教材第37页图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哪几个步骤?

2.上课。上课之前一定要舍得抽出一点时间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预习存在的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给予解决。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的良好习惯。关键在于教给学生学习、交流、展示的技能和技巧,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倡先学后导,意指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和教师以问题发现为主线进行评价性的自主合作学习,对生成问题进行互导性的合作探究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问题探究学习。

3.复习。要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完成思维导图或者概括出本科目的学习提纲。

4.作业。作业布置要做到适量适度,量不要太大,难易要适中,要让学生觉得稍感疲劳就已经完成了作业。作业的检查要及时反馈,通过作业的点评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5.检测。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根据教学的目标、重难点预先编制好学案,及时拟定当堂练习或者课后练习,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练促学”。

6.小结。新课教授结束后,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7.分组合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师徒结对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徒弟选师傅或者让组员选组长,这样便于师傅或者组长进行管理,提高学习效率。

8.自主探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科学法指导,强调独立完成任务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预习、课堂自主学习、课后作业等任务。

9.精讲精练。对于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重难点问题一定要在学生充分思考之后教师进行点拨;教师要善于提炼问题,善于把握点拨时机;讲授力求做到简洁、到位,要让学生有顿悟的感觉,有深刻的印象。

10.层层过关。课堂检测、课后练习的检查要及时。要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结果的时候及时给予点评,以加深印象。

三、科学建设好学习小组

分组时,以六人或七人为一组,学习小组有组名、组训、组规,并设有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教师根据上课表现对各学习小组评分,每个月评选出一个优秀学习小组,以提高各个小组发言的积极性,让各小组成员加分欲望强烈,学生得到了很多的锻炼,得到了很多的机会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内向的学生的胆量。群学能提高学生参与度,让整个课堂动起来。学习氛围有了很大的提高,绝大部分学生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展示模式已初步形成。

在上“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时,每个班主任都把本班学生分为9组,我课前专门培训了各班的9个组长学会使用显微镜,课堂中在一些实验环节,组长发挥作用指导组员学习,教师要深入观察或个别指导。教师的授课方式要转变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得到表现展示、参与机会多了;教师轻松了、课堂活跃了、上课发呆、打瞌睡、搞小动作也就少了。

总之,生物高效课堂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加强课堂生生、师生间的互动性,突出科学探究性,使每个个体都得到发展。学校推行的“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使教师高效地教,学生高效地学,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虽然明确了各个步骤和环节,但是我觉得教无定法,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要严格地按部就班地教,那样就会变成教条主义,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只有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掌握相应学科的学习方法,学生才会学得轻松。

参考文献:

庞丽娟,汪玉琳.生物高效教学行为的实施策略[J].商洛学院学校,2012(08).

9.双向五环教学 篇九

五环立体教学模式探究

站在“新课程时代”的高速路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面对新社会思考新世纪召唤的新型教育模式。

在实施新课改的三年中,我们有接受新课程新理念洗礼的喜悦,也有探索符合校情的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艰辛。我们困惑过、徘徊过,我们探索着、反思着,我们把每一次收获都当做一个新的起点,坚持不解地耕耘在新课程的田野里。

一、立足校情、探索研究

2007年,我校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三年来,我校领导以满腔的热情,科学的态度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始终保持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引领全校教师在新课程的征途上艰苦跋涉。我们从学习借鉴到实践探索,从反思总结到改进完善,努力发扬科学求实的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并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

2007年10月,结合我校具体的学情和教情,我校迅速建立了新课程改革组织机构,确立了“校长——主管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备题组长——教师个人” 六级管理体系。通过组织机构的健全使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层层落实,职责分明,形成一张畅通无阻的新课程改革管理网络。为我校新课程改革系列举措的实施提供了保

障,为实现新课程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良好格局创造了必备的条件,从而保证新课程改革工作科学有序、积极有效地展开。

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习和借鉴先进学校的经验,我们定期聘请知名专家、名校名师来我校为教师作新课程专题讲座,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类新课程培训活动,凡外出参加培训、教研、观摩、学习等活动的教师,返校后将学习资料整理后及时向好全体教师汇报,尽可能详细地向教师传递自己在新课程改革方面所获得的感受和经验。

我们到教育发达地区去,到课改前沿城市去,到先进样板学校去。我们要求各学科组长带领本学科教师加强对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紧跟国家课程改革的步伐,用最新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新教材培训,认真学习新大纲及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新课程时代”的教学模式。

我们一直关注收集全国不同学校关于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的相关信息和最新成果,有选择地引入我们的教学实践,为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教学模式做好积极地准备工作。

三年来,我校以“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公开研讨课”为主要平台,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我校新课程教学模式——

“读 疑 研 导 悟”五环立体教学模式,从而打造了具有临潼中学特色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二、分类实验、反思改进

“读 疑 研 导 悟”五环立体教学模式探究过程中,我们采用分学科实验的方式,稳步实施科学推进。

探究之初,语文学科担当重任,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了专题实验与研究。通过说课、授课、评课及师生座谈等等环节的落实,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同课异构”的探究中,我们设计了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对比课,在探究中,我们清醒地看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源,就是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一时无法彻底转变,教师总是担心自己讲的少学生就学的少,于是不能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依然做了主体,而这恰恰是新课程要摒弃的,也是新型教学模式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同案异教”探究中,我们设计了“黑板粉笔”平面课与“电脑鼠标”立体课的比较课,在探究中,我们看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带来的鲜活生机,也发现了预设课件限制了学生思考的诸多问题。

在课例研讨中,我们始终把“读 疑 研 导 悟”教学模式与高效课堂的接轨作重点,对于教师来说,建立单纯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结合日常的具体课堂教学实际才是有效的;只有通过具体的课堂案例做针对性的分析和

引领,才能更好地为教师所接受,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

我们把语文学科探索中的一些典型课例、案例,作为探索新课程的“路标”,及时进行公开研讨总结反思与表彰,激励所有学科积极参与到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中。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相继对“读 疑 研 导 悟”教学模式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究活动,达成共识,进而在我校推广。

三、全面推进、效果显著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是全新的,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强烈呼唤精彩纷呈的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读 疑 研 导 悟”五环立体教学模式应时势而生成而成长。

3.1 五环立体教学模式的结构。 读——阅读文本 整体感知 明确目标 疑——发现问题 筛选信息 整合归纳 研——探究疑惑 独立思考 互相交流 导——教师引导 循序渐进 培养思维 悟——师生反思 总结规律 举一反三 3.2 五环立体教学模式的宗旨。

五环立体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平面结构形式,关注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全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在具体的体验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科学的学习思维流程,形成正确的思想,端正的态度,公正的评价

等。

五环立体教学模式,通过“读 疑 研 导 悟”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能充分体现新课程对教师“主导性”的要求,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输式”的被动局面,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每个环节的立体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完成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养。

3.3 五环立体教学模式的内涵。

读 :课前读+课堂读,学生带着目标读,不是盲目乱读,是有目标方向的阅读,同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勾画,做出不同标识。

疑: 预设问题+生成问题,课前有预设资源 课堂有再生资源。文本成为探究问题的窗口,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舞台,学生是主角,教师是编导,好的生成资源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丰富深刻。

研:是五环的中轴,链接整个教学流程。研讨什么?因为学生发现了问题,问题从何而来,从研读文本中产生。学生探究问题,思想共享,资源共享,彼此互相启发,可能解决部分问题,但因知识积累不足,或经验积淀不够,必然需要教师引导指点,而教师的参与,必然使课堂从“研”走向“导”。

导:既要立足本课堂,还要走出本课堂。既要解决眼前问题,扎扎实实教学生知识与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更新思维的意识。

悟 :会学+学会+乐学。这个环节既是终点又是起点,学生在本课堂完成了学习目标,悟出了一定的规律,还应该从这里出发,悟出更多的道理。真正的学过程没有终点,使学生在这样的思维引导中永远积极地感悟所有。

“读 疑 研 导 悟” 五环立体教学模式,在课堂实施中始终以学生为根本,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里快乐地做主体,使课堂变得生动,鲜活而富有立体感。

可以说,传统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是平面的,一张照片就可以反应一个课堂,而五环立体教学模式是双方面的,是流动的,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而不是结果本身。

“读 疑 研 导 悟” 五环立体教学模式,源于教学,又指导着教学活动,在历届的“青蓝工程”与“公开研讨课”实践中得以实施,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肯定,也获得了上级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10.刘宏刚五环教学月总结 篇十

刘宏刚

九月即将结束,本月全组教师发挥集体智慧,制定自主预习施实方案,共同确定了小课题《自主预习》,到第四周结束我共听推门课6节,问题和亮点共存。

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学生的自学力不强,教师没有有效落实自主预习施实方案。

2、学生还不会质疑,在课堂中问题主要还是来自教师。

3、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度不够,教师一旦开始讲解就不再给学生太多时间参与活动。

4、在听的6节课中,没有一节课给学生留时间进行当堂训练。

5、个别教师备课不精心,上课效率不高。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亮点:

1、每节课都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也在课堂中渗透自学的方法。

2、当学生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也能做到足够的关注。

3、教师的亲和力有所提高,学生上课没有过多的压力。两点建议:

1、自主预习施实方案既然已制定,那么就要抓落实,不要只把方案做给领导看,做事要坚持不能虎头蛇尾,并且要在施实过程中不断总结,这一点教师们还差太多。

2、上课要给学生8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训练,否则无法即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做到反馈,课堂就不可能高效。

11.双向五环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和谐五环”模式;“和乐课堂”;生成;教学文化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和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和谐、快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本文以“和谐五环”(“五环”即指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导(激趣导入)、学(互助探究)、练(分层提高)、结(回顾总结)测(达标测评)模式促进和乐课堂的生成进行了实验论述,以期使课堂、师生达到“和谐共生、快乐成长”。

一、激趣导入——和乐课堂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高昂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求知的“内驱力”,获得学习上的自觉性。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乐发展定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

小学生年龄小,上课自控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小学生很快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游戏、操作、故事、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呢?”通过用故事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和乐课堂教学的成功铺下基石。

二、互助探究——和乐课堂的核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富有个性地学习,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探究”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和乐”课堂的主线。

美国学者、哈佛大学著名的教学论专家达克沃斯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于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之上,而学生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观念的独特性中,教学的目的(或价值)就是帮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更精彩的观念”。促使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探索,是中西教育的差别所在;是“钱学森之问”中提到的教育症结所在;也是我们国家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流方向。

教与学均是一种“历险”,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经验活动,和乐的课堂教学的实现是以一定的教学自由和自主为前提的。只有把课堂还给师生,才能让教师乐其所“教”,学生乐其所“学”。例如,在执教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利用猴子分饼的故事激发学生产生质疑,随后采取了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用卡纸通过折一折、分一分等实践活动,在同伴交流讨论中体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一基本规律,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丰富了数学知识,同时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所想、有所做、有所得,从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收获与快乐。

三、分层提高——和乐课堂的拓展

在分层提高的练习设计中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练习要做到以“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具体做法是:以教材习题为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

练习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练习教学中,通常形式多样,灵活新颖的习题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练习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提高。因此,在巩固练习设计中特别注意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让全体学生都品尝到进步的快乐。

四、回顾总结,和乐课堂的点睛

回顾总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龙点睛的课堂小结,对于帮助学生清理脉络、明确重点、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理解内容思想及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让学生畅说课堂的收获,同时教师可以采用板书图表式、归纳总结式、师生互动式、反馈自评式等方式进行引导总结。无论哪一种方法,在总结中都要加入情感态度的因素,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合理实施评价语言,在学生智育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五、达标测评,和乐课堂的延伸

《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作业、练习是学习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设计时不仅要兼顾知识性,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同时也要突出趣味性、实践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使作业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延续,让学习的快乐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

课外生活不应该成为学习的终结,而应该是学习的延续,课堂中的所学最终还是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因此教师要重视作业的设计,多和生活联系,设计拓展性的作业,逐步使学生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总之,通过和谐五环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轻松、自主、民主、和乐的教学文化,让学科教学中丰富的“和”、“乐”因素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克服由于忽略教学中的和乐因素而导致的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现象,使学习达到“知之――好之――乐之”的境界,使教学不仅是实现科学化、理性化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创造、主动追求愉悦境界的过程,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怎样当好党委书记下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