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练习(9篇)
1.群文阅读练习 篇一
二年级三班2015年暑期
读书活动总结
罗璇
书籍是人类知识、思想、文明的结晶,是走向进步的阶梯。以读书为契机,行育人之举措,打造书香校园,这是班级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以“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主题的读书活动中,每一位孩子都积极参与,通过参与读书活动,孩子们不断感受书香墨趣,培养了自己的读书习惯、提升了个人文化素养。
2015年暑期,为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热情,营造校园的书香氛围,结合我校要求,本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暑期读书活动。这次活动以“我阅读、我快乐!”为主题,通过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底蕴,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班集体的建设,营造了书香校园,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下面,就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
一、明确“三项要求”,让读书活动不流于形式。
㈠读书时间:暑期读书活动从7月1日开始至8月30日结束,期间主要以自读为主,扩大读书范围,选择个人喜爱的健康读物,以读书卡做好记录。
㈡阅读范围:在阅读范围上,除金典的读物外,针对孩子年龄特点,提倡学生阅读感恩、责任等方面的书籍,并鼓励学生积极选择其他健康有益的各类书籍作为补充(主要为绘本)。
㈢活动形式:鼓励学生做好读书卡和心得体会。假期结束后,每人上交一份有质量的心得,并对优秀的孩子颁发奖励。
二、读书活动成效显著,推动了我班良好地阅读氛围。
经过开学后的检查,本次读书活动较之以往成效更加明显: 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自从开展读书活动以来,读书热情高涨了,许多到新华书店购买书籍来阅读,一到休息时间,假期常常手不离书,一有空就捧着书孜孜不倦地阅读。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正在悄悄形成。
㈡令人瞩目的成绩:
⒈据统计,暑假期间全校学生阅读了包括《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大熊的冬天小屋》《你是谁》等在内的各类绘本,人均读书3本。
⒉本班共评选出阅读活动一等奖10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10人,并通过开展“读一读,赛一赛,讲一讲”等方式,充分展示了学生假期的阅读成果。
三、但也有不足:
1、一些孩子写的内容很随便,达不到积累的效果。
2、有少数孩子书写步规范,无从辨认。
3、有的孩子假期没写,是临时补写的。
总之,阅读经典,丰厚人生,我校暑期读书活动的开展,将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意义。读书学习活动是一项长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需要每个师生继续投入极大地热情。在全校形成人人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我校校风的进一步转变,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书香溢满校园。
2.群文阅读练习 篇二
改革语文阅读教学, 出路在那里?
去年秋起, 贵州省遵义市长征小学校引进了群文阅读教学。所谓群文阅读教学, 就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 (可供学生议论, 发表见解, 迁移运用的问题) , 选择一组 (一般3~5篇) 文章, 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 (即探究、自主、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 , 最终达成共识 (不是唯一的答案) 的过程。
从形式上看, 群文阅读教学就是, 改一篇文章上几节课为一节课上3~4篇或5篇文章。这种由“单篇”到“群文”的教学形态, 绝不只是形式的变化, 而是教学理念的巨大变革。既是对传统的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 也是对长久以来封闭的教学思想的挑战, 师生都应逐步挣脱应试教育的枷锁, 真正从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角度, 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高度, 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全民阅读。这种变化, 既是学生学习方式由个体学习向集体建构的转变, 也是教师教学方式由知识灌输向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合作学习, 寻求共识的迈进。
群文阅读的教学, 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节课要学完几篇文章, 篇篇细读、篇篇都读是不现实的。因此, 齐读、默读、略读、跳读、选读、猜读、听读 (通过聆听读了不同文章的同学的交流获取信息, 了解多篇文章内容) 等都是群文阅读教学常用的阅读方法。
要真正提高阅读课效率, 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都必须改变。我听过多节群文阅读课, 感触很深。如以“童话中反反复复的情节”为议题的一堂群文课, 选了《田鼠太太的项链》《城里最漂亮的巨人》《老头子说的总是对的》《兔子的名片》等四篇文章。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师生共同阅读和讨论, 激发学生理解什么是反复复的情节并掌握寻找故事中反反复复的情节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教学时间:一节。教学重点:四篇文章中各有哪些反反复复的情节?教学难点:分辨并列反复和递进反复。上课了。师生互相问候以后, 教师问:同学们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呀?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 (略) 老师出示三个童话图片, 并简要讲述故事中反复的情节以后告诉学生, 这就是故事中反反复复的情节。接着, 老师让学生快速阅读《田鼠太太的项链》一文, 并让学生勾画出故事中反反复复的言和行?阅读完后教师抽学生讲述故事中反反复复的情节, 接着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 并画出如下结构图。
然后, 再抽学生看着结构图复述故事, 大部分学生都能复述完整。这时, 老师告诉学生这种帮助我们了解主要情节的图叫结构图。在阅读时可用这种方法, 理清每篇文章的思路和主要情节。下面请孩子们运用这种方法, 分组阅读另外三篇文章, 勾画出反反复复的情节并列出结构图。老师通过巡视, 发现很多孩子很快就看完了各自的那篇文章, 并列出了能表达反反复复情节的各不相同的结构图。通过读各篇文章结构图的展示和抽学生复述, 效果确实不错。教师在每篇文章中选择一组结构图。
引导学生再看各文结构图并思考, 四篇文章中都有反反复复的情节, 那他们之间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 反复的次数不同, 内容不同。老师又引导学生观察各自反复的情节是否可以交换先后位置?学生又很快发现前两篇文章的情节可以交换位置, 后两篇却不能交换。由此, 教师告诉学生, 反复情节能够交换位置的叫并列结构的反复, 不能交换位置的叫递进结构的反复。
最后,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收获:学会了画结构图, 反复的情节有并列反复和递进反复, 利用结构图能帮助我们复述文章主要情节等。
整节课中教师讲的很少, 既让学生运用在传统阅读课中学的阅读方法和知识, 一节课阅读和了解了4篇文章的主要情节和内容, 又交给了学生必要的知识。处处体现了教师有“蹲”的姿态, “赏”的目光, “让”的胸怀。处处体现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广泛参与讨论, 交流分享;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寻求共识, 正面评价学生见解, 巧妙传授正确知识等;整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都很高。我深切感到, 群文阅读课堂确实是开放的课堂、学生为主的学生的课堂, 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形态, 鼓励教师大胆创新, 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但根据专家的指点和我看过的多节群文课例, 我觉得还是有其规律可循:那就是围绕议题, 选文阅读—寻找异同, 比较思考—讨论交流, 集体建构—尊重异义, 达成共识—一带多篇, 形成整体。其间注重给足时间, 让学生充分阅读, 互动交流, 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和陪伴, 激励和包容学生的见解, 多元评估。
3.群文阅读:阅读教学的理性突围 篇三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PPPP-02
[作者简介]李宗淑,女(1980—),重庆北碚人,本科,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教师。
时下阅读教学呈现“读得少,费时多,收效差”的局面,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常年低位徘徊。为改变这种现状,切实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群文阅读教学应运而生。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区别于传统阅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阅读材料的丰富和信息量的扩大。“群文”,简言之,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给学生呈现多篇文章。“阅读”是读者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同时也建构自我的一种活动。群文阅读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形态,是在互联网时代阅读者面对海量资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选择、提取和整合利用,进而实现阅读者对社会知识资源的一种自由驾驭的过程。群文阅读最早在我国台湾地区兴起,最近几年开始在内地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它与传统阅读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群文阅读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呈现多篇阅读材料,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要读多篇文章,由于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所以留给教师讲的时间相对较少,通常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目前,内地的群文阅读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虽然不多,但各地的探索热情很高,很多学校、教师都在阅读课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多数从事群文阅读实践的教师认为,群文阅读是单篇阅读教学相对应的一种阅读教学,其核心价值在于让学生在同样的时间里完成传统阅读课数倍的阅读量,并且在阅读中锻炼理解、质疑和发现能力。比如,台湾学者赵镜中就提出:“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片新天地,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走向“多快好省”的一条新途。
二、群文阅读的几个特征
1.内容的多元性。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习惯于单篇精读,并且往往强调探寻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通常还有一个权威的文本理解,阅读课堂被大量的官方的正确的思想所占据,学生阅读时的自发的个性化、多元化的理解被有意无意地忽视和淡化。而群文阅读的出现,正是对这一症结的积极回应,群文阅读从根本上打破了现有阅读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多篇文章的组合,使课堂阅读材料大为丰富,无论是以体裁、作者,还是以表达形式、内容为线索的阅读材料群,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材料保持新鲜感和专注度,为学生多元化的理解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进而自发进行思考,得出自己的理解。同时,由于阅读材料的丰富,学生理解的多样,群文阅读也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施教者向学生传递唯一权威答案的空间,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
2.阅读的自主性。从“单篇”到“群文”,随着阅读材料的膨胀,教师的施教也必然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采取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套路,显然难以完成全部阅读任务。事实上,在短短的40分钟里要阅读大量的材料,教师既无可能,也无必要按部就班地讲析文章,从字词开始,分析讲解句式、篇章结构、内容等,而是以启迪学生思考为主线,改变单篇教学侧重于精读的模式,以采用默读、浏览、边读边思考、略读的方式为主,“群文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进而学会整合从群文中得到的信息,在群文之间进行连接。通过连接的过程,实现和先前阅读的文本、已有的阅读经验的比对分析,从而重新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和认识,加深理解,最后学会迁移运用。
3.课堂的开放性。群文阅读强调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思想闭锁走向思想解放,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然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倡导平等交流,相互启发,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思考、共同探究的过程。群文阅读不苛求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在充分发挥个人智慧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共享智慧,在智慧共享中逐步认识和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在群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学生针对阅读材料群充分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每一位参与者都积极地倾听他人,以开放的态度来对待他人观点,允许不同的观点的存在,让所有的阅读参与者在一个安全的氛围中畅所欲言,碰撞思维火花,最终在充分认识文本的基础上形共识,使阅读的成果为师生所共享。
三、群文阅读的基本环节
1.主题引导。教师分发本课时的阅读材料,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待多数学生通读一遍后,引导学生提炼出阅读材料的线索和主题,可以“画知识树”“填结构框”的方法进行呈现,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进行归纳,并适时进行引导和补充。这一环节既可以全班参与,也可以分组分工完成,但都应尽可能扩大学生参与面,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的能力。
2.交流分享。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展开互动交流,分享阅读收获,体验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兴趣。对于学生的交流发言,教师要充分尊重和肯定,让他们敢于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在自由表达中体会阅读的乐趣,获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教师要当好精神导师,关注学生多元的理解,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适时肯定。
3.话题探讨。通过前两个阶段的阅读交流,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但还停留在表面的浅层的认识,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的思考更加全面深刻。如何引导?关键是要设置一个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话题既反映阅读材料的主题,又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一个好的话题可以是对学生阅读中可能存在的疑问的预设,也可以是课堂上的临时生成。通常一个好的话题要具备四个特征:一是要体现对作品的整体认识;二是要聚集阅读材料的矛盾冲突和关键点;三是要突出作品的文体特征和作家的个人特质;四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共鸣。
4.视野拓展。课堂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精彩片段,一把掌握知识的钥匙,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无穷无尽的学习材料。通过实施群文阅读,学生阅读兴趣得到激发,能力有所提高,自主学习的热情得到激发。在此基础上,教师借机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加大阅读量,并将阅读感悟和生活体验记录下来,从而推动阅读与生活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德〕伊瑟尔沃尔夫冈.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M].金元浦,周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2]蒋军晶.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
4.群文阅读教学 篇四
简介:摘 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的课文越来越多,类似的课文和片段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可以把相似的文章或片段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作者就此谈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摘 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的课文越来越多,类似的课文和片段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可以把相似的文章或片段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作者就此谈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本文所说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定主旨,给所学课文正确分类
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围绕主题选择好文章,或者将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确分类。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教师就很难将原有的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这一点,其实教师稍加思考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常见的就有从文章的写作内容、文章的人文内涵、作者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为不同主题。
1.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考虑确定主题
以事物为主题的,如“故事中的狐狸”、“千姿百态的荷花”群文教学;以时间为写作主题的,如“春天的儿童诗”的群文教学;以人物为写作主题的,如“老舍笔下的人物”;以事件为主题的送别诗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材料。
2.从文章的人文内涵角度考虑确定主题
以人物的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的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以爱心为主题的,如“人与动物和谐发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如“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这样的分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尝试。
3.从作者写作文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
以写作的方法为主题,如“跌宕起伏的小说”、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诗”,等等。
二、多种结构地呈现群文,让课文巧妙地出场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优化要素的结构能提高整体功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以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式、分组递进式、反复重读式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呈现文章。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合理设计问题,让群文纵横交错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设计比较性问题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四篇童话故事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2.设计迁移性问题
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于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群文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 能力。
3.设计冲突性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为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设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孔子的故事》,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请大家再读这些文章,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教学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感受各国创世神话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点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创世神话是先人的想象,不是科学,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从而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质疑讨论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理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寻找各国创世神话故事的共同之处时,激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认为原始世界像一个蛋、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本领超人的神、世界万物都是神变化而来的……质疑后引导学生猜测讨论。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语文教学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的不理想的效果走向“多快好省”的行之有效的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5.于群文阅读教学 篇五
11月24-25日,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隆重举行。来自北京、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云南、重庆等十多个省市的3500余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提出了群文阅读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会上几位老師作了示范课,进行教学观摩。此次学习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一场阅读探索正在蓬勃展开,一场阅读革命正在悄然进行。
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青年教师为大家带来一堂堂与众不同的阅读课。一堂课就讲了五六篇文章,与传统课堂中一篇文章讲几节课截然不同。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在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这无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实现了教师阅读与儿童阅读的合作与对话,形成了师生学习合作共同体。孩子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所给出的答案也往往让人耳目一新。下面我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 什么是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就是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或几个议题教学。这里提到的“群文阅读”,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2-4组形式多样的文章或者更多,建构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把一组文字,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推理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二群文阅读教学呈现的是什么样的课堂?
1。群文阅读希望突破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群文阅读要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教学环节不可能环环相扣,不可能更深、更细、更透地讲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意味着你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教师在面对群文时,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成。
2.群文阅读意味着“教”的改变,意味着教师讲的话不能太多,问题不可以过细过碎,也不能发起太多的讨论或是感悟.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舍弃。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扎实。
3、群文阅读课堂是讨论的课堂,忌讳异口同声。教师要创造和谐氛围,引导学生
4、改变单篇教学侧重于精读的模式,群文学习多采用默读、浏览、边读边思考,略读的方式进行。蒋军晶的《创世神话》群文阅读,不像平时精读课那样去逐字逐句地分析、品鉴、大段大段地朗读,但是从课堂现场观察来看,这并没有影响学生的阅读,没有影响学生抓取信息,没有影响学生整体上的理解。默读、浏览,是侧重于信息处理的阅读,是侧重思考的阅读。在教学中,要想锻炼并且提升学生的默读、浏览水平,课堂里提出方向明确的高质量的探究性问题是关键,简单地讲,富有成效的默读和浏览总是伴随着“好问题”的,否则,就是流于形式。纵览蒋军晶老师的“群文阅读”课,提出了三个主干问题:你发现各国创世神话的个性特征了吗?你发现各国创世神话的相近之处了吗?为什么各国创世神话会有如此多的相似点?每一个问题都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每一个问题都把学生带入到阅读中,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学生将“群文”横向联系起来读,并且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思考力提出巨大挑战。
三、群文阅读如何组合选文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把文章放在一起,有何意图。选怎样的文章组成“群”,无疑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味与阅读教育理念。把怎样的文章如何放在一起是个关键。群文阅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有的人可能会问,教材里不是已经有一组一组的文章了吗?有的地方不是已经在尝试“单元整组”教学了吗?你为什么还有“另起炉灶”呢?这真是个关键问题,教材里的一组一组文章,虽是把一篇一篇文章放在一起了,但关联性不大,并且教材的设计本质上还是基于老师的“教”的。
所谓选文就是依据教学需要围绕一个议题或者多个议题选择的一组文本。选文可是文学性的,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也可能是实用性的,如,应用文等。一组选文最大的特征是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议题,围绕议题可以展开教学。(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一轮的话题一组选文中可有一个或多个话题,议题的最大特征就是在于具有可讨论性。通过议题讨论 形成自己的见解。)
1、以儿童阅读视角为线索进行组合
当教师选择的群组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有往下读的强烈欲望;读完以后,他们又有与人交流的强烈需要。我认为,尊重儿童的阅读视角,选择儿童有阅读兴趣的文章应该成为群文组合最为重要的线索。
2、以议题的多元探究为线索进行组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倡导多元化的主题探究,才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迸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在的生命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阅读单元的设置角度是多样的有的是人文专题,有的是作家转专题,更多得是从文章内部切入,例如,聊聊故事中的好笑情节,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见事,比较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探讨奇幻小说和魔幻小说的特点,如:陈轰鸣老师的课以“爱的不同形式”一组,取材《关于爱》《我爱我的围棋老师 》、《朱自清的《背影》的组合,“主题”是——爱。通过这一组文章,就是要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主动去发现和思考,因为这一组文章“相似处”和“不同点”都显而易见。尤其是不同处,学生通过比较、多角度地探讨“爱的多种形式”,丰富了学生对爱的多元理解。总之,进行群文组合必须有可比性,具有可讨论性。
四、群文阅读教学如何实施。
五、“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的区别
“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三者有诸多表象相似之处,如:三者都是突破单篇文章的阅读,都关注阅读主题的把握和处理等,都是以“群”的形式出现。但深究之,不难发现,三者源自不尽一致的教学理念。
“主题阅读”的文本组合,往往建立在一个十分清晰的阅读主题之上。而“主题”,只是群文阅读的一种结构——在“群文阅读”的语境中,阅读文本以一定的逻辑关联组合在一起,这种逻辑关联可以外现为一定的“主题”,也可以内隐为一个多元的“议题”。主题的“退隐”,可以让学生以儿童的视角,在比较、分析、判断中去提升阅读能力,相对“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更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单元整组”呈现的文本均出自“教材”,只是把教材中得课文“整组”了。而群文阅读的文本来源却跳出了教材的束缚,它既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补充,也可完全出于教学者的精心选择。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让其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教师研究群文阅读,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六、群文阅读是阅读教学的补充,不是阅读教学的颠覆,此次研讨会安排了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获奖老师余晓娟和郑伟愈的两节课就是为了说明这一点。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这样说:建议课堂教学和儿童阅读两手抓,要千方百计把儿童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如果课堂教学、儿童阅读这两手常抓不懈语文教学定会前程似锦,坚持阅读,我们一直在路上。只要对孩子有益,我们就乐此不疲。让我们的教学闪耀创意的星光,阅读会使学生的心灵丰富多彩,姹紫嫣红,我相信,坚持阅读,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春色满园!
在参加这次工作室之前,我对群文阅读的了解可谓少之又少,但听了两节课又聆听了两位老师的讲座后,我对群文阅读有了初步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仅靠课内阅读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堂要由课内向课外伸,才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我们原来的课堂阅读教学是一篇篇地教,现在的群文阅读是“一群群”地教,所以肯定要改变原来深探细究的精读教学的模式,把阅读文本以一定的逻辑关联组合在一起,在教学时充分相信儿童学习的能力,以粗读为主,以感悟为主,以探究为主。
群文阅读的出现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首先,群文的组合就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味和阅读教育理念。其次,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学会舍弃。最后,群文阅读要进行主题拓展,课堂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在生活中。
6.群文阅读:名人故事 篇六
议题:读名人故事 ,品人物品质
花园班级:三年级 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发挥这些故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2、对名人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习作能力,让孩子们基本能通过一件事写一个熟悉的人,突出其某一方面的品质。阅读材料:
《“神童”的秘诀》、《爱迪生》、《他从雨中来》、《我们心连心》、《聪明的王戎》 教学准备:PPT,阅读材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你们这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告诉我,你一定喜欢读书,尤其是故事书,是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故事来了。但要想看到故事,得先过关(考一考)
二、简单回顾二单元内容(PPT)
本册三单元都学了哪些课文,讲了哪些名人,他们身上都有哪些品质?
指名答,师板书要点。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名人,读他们的故事,追寻他们身上与众不同的品质。板书议题。
三、阅读感悟,分层推进
1、共读《“神童”的秘诀》(PPT)
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体现主人公的什么品质?
2、集体交流(师板书)
3、分小组读
出示快速阅读的方法(PPT)
4、小组合作阅读《聪明的王戎》《爱迪生》《我们心连心》《他从雨中来》
小组交流:(1)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体会到他们身上的什么品质?
5、全班交流(师板书)
7、小结故事的共同特点: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突出其某一方面的品质------
四、拓展延伸,启发写作
师:
孩子们,我们学习名人的故事,但我们很少,甚至无法接触到名人,就说说我们身边的你熟悉的人,他们都有哪些品质呢?
生 答,生板书
师:我们也通过一件事来写你熟悉的人,有信心吗?
师:出示PPT(习作提纲填空)
生:写提纲
师指名说思路
四、师小结,并布置作业:认真完成本次习作
板书设计:
名人故事
课题
人物
7.谈谈小学群文阅读教学 篇七
一、确定主旨, 给所学课文正确分类
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就是要围绕主题选择好文章, 或者将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确分类。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 教师就很难将原有的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基于这一点, 其实教师稍加思考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 常见的就有从文章的写作内容、文章的人文内涵、作者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为不同主题。
1.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考虑确定主题
以事物为主题的, 如“故事中的狐狸”、“千姿百态的荷花”群文教学;以时间为写作主题的, 如“春天的儿童诗”的群文教学;以人物为写作主题的, 如“老舍笔下的人物”;以事件为主题的送别诗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材料。
2.从文章的人文内涵角度考虑确定主题
以人物的成长教育为主题, 如“名人成长的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以爱心为主题的, 如“人与动物和谐发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 如“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 这样的分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尝试。
3.从作者写作文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
以写作的方法为主题, 如“跌宕起伏的小说”、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以写作方法为主题, 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诗”, 等等。
二、多种结构地呈现群文, 让课文巧妙地出场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优化要素的结构能提高整体功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中, 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 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 最好有一定的结构, 以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 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式、分组递进式、反复重读式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 有效呈现文章。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 即先读一篇文章, 再读一组文章。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 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 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一组文章, 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 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 以一篇带多篇, 教师容易教, 学生容易学, 可操作性强, 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合理设计问题, 让群文纵横交错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 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 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 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 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 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 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设计比较性问题
有比较才有鉴别, 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在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四篇童话故事后, 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 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2.设计迁移性问题
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 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于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群文阅读教学, 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 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 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3.设计冲突性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 由于为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 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 设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 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孔子的故事》, 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之后, 让学生深入思考:请大家再读这些文章, 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教学群文阅读《创世神话》, 在引导学生感受各国创世神话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点之后, 让学生深入思考:创世神话是先人的想象, 不是科学, 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从而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质疑讨论
群文阅读教学, 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 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 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 难以全面理解, 需要在交流讨论中理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创世神话》, 在引导学生寻找各国创世神话故事的共同之处时, 激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认为原始世界像一个蛋、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本领超人的神、世界万物都是神变化而来的……质疑后引导学生猜测讨论。
总之,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 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给语文教学创造了一片新的天地, 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的不理想的效果走向“多快好省”的行之有效的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年4、5、6期.
[2]课外语文 (教研版) .2013年7、8、9期.
[3]新课程导学.2013年10、11、12期.
8.群文阅读指向“写” 篇八
一、阅读时考虑布局谋篇
教材中,有不少文章运用了同一种构思方法,如《七颗钻石》《小壁虎借尾巴》《小马过河》这几篇文章,在布局谋篇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反复。它们都是有一个贯穿全文的语句,产生了一咏三叹的效果,使得文章的主题也随着这句话的重复出现得到不断深化。在学习以上三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看看故事中的情节有几次反复?反复情节写了什么内容?从反复情节中你体会到什么?”这几个问题来学习文本的布局谋篇,并引导学生把这种构思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感悟这种写法的文章给读者带来的思考。
此外,教材中蕴藏着许多精彩的谋篇布局方法,比如:“以小见大”(六年级上册《一夜的工作》《穷人》《杨震暮夜却金》《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六年级上册《穷人》《三峡之秋》《浙江潮》)、“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结尾”(《桥》《夜莺之歌》《凡卡》)、“首尾呼应,深化主题”(《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还有借景抒情、环境烘托、点面结合等多种表现手法,在教材中都可找到精彩范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体会文章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勇于在自己的习作中进行尝试。
二、阅读时关注语言风格
教材中文章的语言风格也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同一作者的作品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语言习惯和文品,同一风格的文章又有着相似的语言特点。
北师大版教材中选用了老舍先生的多篇文章,如三年级上册《老北京的春节》、四年级上册《草原》《趵突泉》、六年级下册《养花》,这几篇文章均体现了老舍先生平实、朴素、简练的语言风格,使人读起来有自然率真、深入浅出之感。教师可以把这几篇文章放在一起形成专题,集中阅读,然后拟题练笔,让学生在练笔中找到与读者面对面聊天的感觉,努力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轻松自然地走进读者心里。
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文章,它们的结尾部分运用了同一种语言风格,即以柔美的语言、平静的叙述,表达内心强烈的情感。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风起云涌。我们不妨把它当成一个专题,引导学生将这几课集中阅读,用心感悟:这种语言风格与用强烈的语气表达心情的语言风格相比,有何独特的魅力?还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这种语言风格说话、练笔。
三、阅读时注重遣词造句
小学生习作常存在词汇量不足、表达冗杂、词不达意、搭配不当、表述空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分类寻找、精选遣词造句方面的范例,先品析,再背诵,然后仿写,也可以带着新的认识、新的标准修改自己过去的习作。
比如文本中的比喻句有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本中精选自己最欣赏的10个比喻句,先和同学们交流为什么欣赏它,然后积累、背诵并练习仿写。学生在挑选这10个最欣赏的句子时,会浏览很多篇文章,感受很多个比喻句,可见寻找的过程本身就很有意义。精选出的这些句子,还需要学生咀嚼品析、尝试仿写、熟读成诵,这对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另外,在我们的教材中也不乏用字精妙之范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材中精选10个用得非常精妙的词语或字眼咀嚼品味。学生也许会找到“车跟着马飞过小丘”中的“飞”字(四年级上册《草原》);也许会找到“这不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中的“涌”字(五年级上册《巩乃斯的马》);也许会找到“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中的“夺”字(四年级上册《飞夺泸定桥》)……在这些典范的熏陶之下,学生斟字酌句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再重新审视自己的习作时,便自然容不得那些不恰当、不到位的字眼和词语了。
9.王林—群文阅读 篇九
王林
一种语文教学的新形式,一场语文教学静悄悄的变革,正在国内语文教育界酝酿、思考、实践,这就是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简单地讲,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2008年由赵镜中、王林先生提倡的这种语文教学形式,刚开始只在局部的小范围内被讨论、试用。经过几年的“化蛹成蝶”,同道者越来越多,在浙江、北京、山东、四川、重庆、吉林等省份,已经有很多老师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尝试,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
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形式,和“单元整组教学”、“主题阅读”等有联系,但有着更大的区别,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形式,把握文章的内部结构,并在文章之间形成“互文关系”,学生在探索群文时,发展出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
一、为什么要群文阅读
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教育研究者也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关联。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阅读越早越有利。但是,在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上,观点多样,流派纷呈。
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分辨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并吸收信息。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仍然还局限于单篇课文的内容分析,以大声朗读和词句理解为主要教学手段,“少、费、差、慢”的低效语文学习,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需要从改变阅读材料和阅读策略两方面入手,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一方面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同时,还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目前国内使用的语文教材,大都按主题设计单元,每个单元三四篇课文,可视为另一种形式的群文阅读。不过,这种单元主题安排内容的方式,在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实施,大部分教师仍然是按一篇篇课文顺次教学。而且,教材的单元,多为人文主题,如“环保”“爱”“自然”等。而单元中的课文,同质性较高,题材和体裁比较单一,很难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要改变的并不只是学生的阅读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并由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群文阅读的倡导者认为,学生在母语学习中,仅仅在课堂上围绕语文教科书为中心的封闭的教学空间是难以发生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的,如果能把更多的群文引入课堂中,语文课堂将难以延续原有的教与学的方式,教学效率将大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将得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得以提升,阅读习惯更容易养成。当然,群文阅读并不是要取代教材的教学,而是教材教学的有力补充,教材仍然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二、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
“群文阅读”概念的提出,并不是无水之源,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前提。这些理论基础既有来自国外的教育哲学的转变,也有国内小学语文界的改革和探索。
1.斯坦利·费什的“读者反应理论”。“读者反应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文学批评流派。它改变了过去的文学批评重在探讨作家的写作,而是放在读者对文本的反馈、读者的主体意识放在更重要的考察位置。这一派理论强调,阅读是建构意义的过程,每一个读者都会带着对文本“先入为主”的方式去阅读,并在阅读中内化新的文本图式,丰富阅读经验。
2.维果茨基的“社会互动建构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对重新揭示了儿童学习的另一面,他明确地提出:“作为教育过程基础的应该是学生的个人活动,而一切教育的艺术则应该归结为引导和调节这一活动„„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教师是教育环境的组织者,是教育环境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调节者和控制者„„社会环境是教育过程真正的杠杆,而教师的全部作用则可归结为对这一杠杆的管理”。维果茨基认为,语言视作可供儿童用以认识与理解世界的一种“文化工具”。语言的获得可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语言可用于进行社会性的互动与活动。儿童可以凭借语言与他人相互作用,进行文化与思想的交流。这种社会性互动正是文化共享与传递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儿童进行认知和掌握语言的基础。
3.古德曼的“全语言理论”。全语言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项语文教学改革。在20世纪70年代,面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困难,教师开始对由教科书主导的教学和以技能训练为目标的语言课程产生了怀疑,认为“学校采用的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质上阻碍了孩子们语言的学习”,“因为学校把完整的(自然的)语言,拆成抽象而细碎的小片段”,这样反而让学生学习语言的的难度加大。因此,全语言教学倡导让学生在真实、自然、有趣、有意义、有目的的语言环境中,自己发展出语文能力。
4.鲍里奇的“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间有众多学者参与讨论,分别从教学策略、环境布置、教学技术等多个角度讨论。鲍里奇著主要提示了教师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如,(1)清晰授课:指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2)多样化教学:是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3)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是指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5)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5.佐藤学的“学习的共同体”。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日本教学学会会长佐藤学提倡的“学习的共同体”,实际上是学生的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实践活动,这种活动的动因是“力图摆脱中央集权制下的划一性和效率化”。称之为革命是因为需要教育有“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群文阅读”所提及的理论背景,并不是堆砌专业术语,也不是套用国外理论,而是希望扩展视野,让教师看到另一番教学景象。实际上,“群文阅读”也不是空中楼阁和凭空降临,它在国内也早有专家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和研究,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的“基础教育‘跨越式教学’”、特级教师霍懋征的“一篇带多篇”的教学模式、窦桂梅的“主题单元教学”、李怀源的“单元整组教学”,都在“群文阅读”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探索,目标都指向了语文课堂的变革。
三、群文阅读所倡导的课堂
未来语文课堂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卓越课堂在语文学科应该如何表现?儿童是如何学习语言的?时代的发展推动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应有什么样的变化?群文阅读的倡导者认为,教师观念的革新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教学信念的坚定才会增进教学勇气,教师的变革勇气是打造卓越课堂的关键。因此,群文阅读所提倡的是这样的语文课堂:
1.学生的课堂。教师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双中心”?学界历来有不同争论。我们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不只是自己的“备课”,传统的“备课”虽然也谈到“以学定教”,但在实际课堂中,却常常是教师“走教案”。教室是学生的舞台,而不是教师的舞台。教师在设计任何教学活动时,都要问自己:学生能理解吗?学生会如何去思考并回答?有没有另外的可能?群文阅读希望突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教师在面对群文时,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成),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陪伴者。
2.探究的课堂。学习本来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就是知识的探索者。可是,教师常常以教学时间等客观条件为由,觉得还是单向的知识传授来得方便快捷。这种情况在视“学生为道具”的公开课上表现尤甚。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是参与和理解,是学生在问题意识引导下对知识的渴望。群文阅读的每一个单元的设置,都带着阅读目标和要求。群文阅读的学习任务,和传统教科书中的习题或课后思考题有本质不同。教科书课后的习题,常常把课文切割成语言理解片段,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敢兴趣且不容易回答。群文阅读后的探究问题,会把学生还原读者,设想一位读者在阅读时,他会有哪些困难?有哪些想法?因此,群文阅读的单元设置角度是多样的,有时是人文专题,有的是作家专题,更多的是从文章内部切入,例如,“聊聊故事中好笑的情节”“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同一本书”“故事中的‘狐狸’”“比较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探讨奇幻小说和魔幻小说的特点”,这些话题的设置,看上去很难,但因为照顾了学生的阅读整体性,学生将更感兴趣。
3.讨论的课堂。再伟大的真理、再重要的价值观,也要经历一个怀疑、讨论、接受的过程后,学生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而单纯的灌输和说教,只会让学生反感,甚至会走向教育的反面。没有讨论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群文阅读的课堂最怕的是学生的观点一致,“异口同声”,相反,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思考。有的教师的课堂之所以无法进行讨论教学,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群文阅读的课堂常使用的词汇是“聊一聊”“说来听听”。在轻松的词语下面是教师对讨论的引导。所以,在群文阅读的课堂,要训练教师学会使用这样的一些课堂引导讨论的语言,如,“他的意见如此,有没有不同看法”“你有什么事实证明你的观点吗”“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吗”“你现在是否还坚持你的观点”。为了让讨论更加深入,教师要改善提问,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4,阅读策略的课堂。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或目标而选择和掌握的有意识的行为”,只有掌握的阅读策略,学生在阅读时才能举一反三,成为卓越的阅读者。传统语文教学教授的阅读技能,大都是脱离阅读实际的,而国际上讨论的阅读策略,是从阅读者角度归纳出得常见技能。涵盖了预测、图像化思考、推论、联结等内容的阅读策略,对教师来说相对陌生。可是,这是重要的阅读能力,中文阅读者也需要熟练这些“洋策略”。配合各种阅读策略,教师要设计出有趣的教学活动。群文阅读的课堂,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真正有效的阅读知识,所以,教师常要通过一些辅助课程来引导学生的策略学习,例如,“从书中概括主旨”“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阅读笔记的形式和结构”。
5.思考的课堂。传统语文教学很少带动学生思考,要么是无限认同作者的观点,要么是无限认同教参的观点。而教师的课堂提问,不是无趣就是无聊,大都有简单固定的答案。群文阅读认为,语文课要传授给学生思考的技巧。在传授思考技巧时,有两个环节必须把握,一是教师要改善课堂提问的质量,引导学生高层次的思考;二是要鼓励学生学会提问,教师要帮助学生练习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阅读力就是思考力,教师要了解基本的儿童哲学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思考质量。群文阅读的课堂,强调教师要做示范,把思考的过程展示给学生。它要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流俗,例如,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马上举手回答;学生要先想清楚再完整表达。同时,群文阅读还教会教师一些新鲜的理解文本的方法。例如,在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角色”“场景”“对话”“结构”;在图画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文与图的合奏关系;在书写对文本的理解时,学生可以使用范恩图、情节梯、思维脑图、文学日志、对照表等形式;在文学圈的讨论中,从书的选择到书的讨论,都给教师实际的指导。这些新鲜教学手段的使用,需要教师逐步娴熟使用。
【群文阅读练习】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群文阅读07-24
群文阅读素材10-17
群文阅读课反思07-27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实录09-07
儿童诗群文阅读10-15
科学选择群文阅读教学策略08-11
听课收获群文阅读之我见09-22
探寻,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之路08-10
名人故事群文07-09
群文工作总结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