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的古诗

2024-08-13

山水的古诗(通用9篇)

1.山水的古诗 篇一

1、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1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1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3、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1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15、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1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山水的古诗 篇二

以笔墨线条为载体的中国山水画,何以能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这其实涉及山水画区别于其他画科所独有的美学特质。那么,山水画是如何表现出其美学特质的呢?这也是我国美术理论界长久以来一直讨论和关注的命题。这也是张平山水画实践所试图解决的。

通过系统研究山水画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山水画其实是在点画线条之中将天地的荣枯生灭、存在状态和运动法则高度抽象的艺术,它包含宇宙之大美。宇宙之泰阴两极产生了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二气之交产生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之排列组合产生天地万物,万物各呈现不同的线条,日月之光则使天地万物各呈现出深浅的层次和明暗的色调。正是这气、线和光三元素组成山水、植物、动物、人物等大千世界。虽形状、姿态各异,但其组成之因素,不外乎是气、线和光这三要素。我国历代的画家将其心灵所受到的宇宙本体的震撼,化入那“惚恍”之境,虽也借助于线条,却舍弃了具体的造型,而是从抽象角度去表现画家对宇宙之间的气、线和光的感受与理解,从而虽不再现却隐含着五色的绚烂、五音的繁会,当然这一切都是潜在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故最合乎老子之所谓“大象”。因此,一旦老子“大象无形”的概念作用于当代山水画艺术,便揭示出其正确的发展之路即应该在于提高其“阅读”功能即文化内涵。同样是山水画笔法的随意挥洒,正如蔡邕所谓书法的“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一样,山水画的笔墨之中,有着老子所谓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的“大象”来自于宇宙之气,万物之线和日月之光。山水画所以表现的正是这宇宙之中的气、线和光三元素。

山水画重气,张平的写意山水便是如此,尽管画家的创作对象不同、创作时间不同、创作背景不同,却都能感受到其画作间荡漾着的气韵、神采。只有达到“潜气内转,乃称神境”,画家方才能实现“笔力惊绝,方能使点画荡漾空际,回互成趣”。从张平先生的《华山下棋亭》这幅画作中即可以看出,其中的每一笔,由于其上下回互的气韵不同,于是笔法、墨法各异,使一笔一画累累如贯珠,圆润流转而又气脉贯通。画家笔底传达出来的正是天穹的协奏,海底的奔突,回荡的正是宇宙之气。

山水画本身就是以有意味的笔墨组成。画家笔下相同的点画,根据不同的回互关系做不同的处理,其线条之纵横交错正如孙过庭所谓书法之“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映现出的正是宇宙万物之运转、排列、轻重、长短、厚薄、方圆、利钝、疾缓,是大自然万类的生命节律和运动变化的规律。

当代画家难以成大气候者,固然也在于传统的笔墨功夫欠佳,更在于缺乏敏锐的感悟能力和丰富的社会生活。笔墨线条所映现出来的精气神何来?来自于天地自然和社会生活。因此笔者以为,当代画家应首先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天地万物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体悟其中所蕴含的精气神。严羽《沧浪诗话》谓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然,实际上所有艺术皆然。当今画家必须提高自己对对象的感悟能力,才能将感悟所得借助于笔墨线条表现出来。若无新颖、独到、富有审美意味的感悟,只能聚墨涂鸦,则根本算不上艺术创作。同时,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绘画艺术的发展也有源和流之分,源即是天地自然和社会生活,流即是临习前人。任何艺术家都不能只在故纸堆中讨生活,那不可能真正进入创作。“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这是任何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这“两手”恰恰是当代画家最欠缺的。既无源头活水,又对前代作品不屑一顾,这样的所谓山水画还有什么生命力可言?张平有机地结合了传统与生活的关系,在创作之路上不断前行。

山水画要映现出天地万物的精气神,张平时时刻刻都在生活实践中涵养自己的精气神。现代所谓的古代画家当时投身的其实是修齐治平事业,在从政、治军、处世的丰富实践中,或达则兼济天下,热血沸腾,或穷则独善其身,淡泊宁静,将洞明的世事、练达的人情无意之间临之于画(并非有意创作),自然满纸精气神韵。现代那些单纯的绘画从业者,除了摆笔弄墨别无长技。画来画去,不屑于或没本事学古人,只好东倒西歪,随笔涂抹,以丑为美,标榜返璞归真而心存浮华,自命天真稚拙而失之油滑,还自鸣得意为“创新”。长此以往,山水画的发展路子将越来越窄。张平始终都深知这些画理,坚守如一。

张平的山水画从业者还力图从笔墨砚池中跳出来,投身火热的社会生活,培养自己的敏锐的感悟能力和理论眼光,涵养自己的精气神。“真在内者,神动于外”,然后再拿起毛笔,线条之间的精气神则庶几可现。

3.诗意山水中的山水诗意 篇三

此次“诗歌文化周”包括大型诗舞《与诗同行》演出、高峰论坛、清溪湖诗会、红果树溶洞晚宴、啤酒烧烤晚会、“诗歌与我”沙龙活动、绥阳诗歌作品评鉴会等多项主题活动,亮点迭出。吉狄马加、舒婷、西川、臧棣、叶延滨、张清华、吴思敬、陈仲义、梁晓明、胡弦、周庆荣、潇潇、黄亚洲、北塔、梅尔、李成恩、李发模等数十名国内诗人、评论家,以及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墨西哥、波兰、越南、加拿大、土耳其、印度、丹麦、日本、贝宁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诗人、诗评家、翻译家应邀参加了活动。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欧阳黔森率贵州诗人徐成淼、李寂荡、喻子涵、阿诺阿布等出席了这一盛会。60多位诗人齐聚黔北,让诗乡绥阳呈现出雅致灿烂的人文风景。

首届双河国际诗歌文化活动周得以在贵州绥阳举办,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的努力密不可分。2007年,他曾创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在国际诗坛产生很大影响。他认为,诗歌是一切热爱自由和光明的民族手中最温暖的火炬,人类将永远与诗歌共存。而诗人从古至今,都是他们民族排在第一位的精神代言人,也是真正的和平亲善的使者,诗人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人永远不可能替代的。他相信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站在绥阳这片积淀着爱与美的土地上,会找到无限的灵感,能采撷到最美丽的诗歌之花,也会在不经意间收获最丰硕的诗歌之果。

5月8日上午,大型诗舞《与诗同行》拉开国际诗歌文化活动周的序幕。《与诗同行》分为序曲《中华颂》、上篇《诗承千载》、下篇《歌谱新篇》三个部分,展现千年诗乡的深厚文脉、淳朴民风和诗画山水。

全国首家以诗文化为主题的陈列馆——“中国诗文化陈列馆”,也于5月8日正式开馆,参加活动的海内外诗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据了解,中国诗文化陈列馆分为序厅、诗史流长、诗乡绥阳、尾厅四个部分,展示内容包含“中国诗歌文化”“诗词加油站”“巾帼诗花”“老年诗家”“农民诗友”“诗乡新芽”等多个板块,集中展现中国诗歌文化发展脉络和绥阳诗歌发展史。吉狄马加在开馆仪式上致辞,他说,“绥阳是一片充满着诗性的土地,人文积淀深厚,国际诗歌文化活动在此举办,这里将会日益受到诗人们的亲睐并产生应有的国际影响,真正成为中国和世界诗歌对话、交流与传播的重要窗口。”

张清华与潇潇共同主持了以“自然主义书写”为主题的诗歌高峰论坛,西川、臧棣、黄亚洲、叶延滨、何言宏、张清华、辛牧、陈仲义、李发模及水田宗子、弗郎索瓦·罗伊、何塞·马里奥、 阿尔贝雷茨·拉莫斯等海内外诗人、诗评家,阐述了自己的诗歌主张,与上千名观众分享了他们的精彩观点和深邃哲思,将诗歌的古典精神、诗歌与山水自然的的关系、现代诗歌的发展趋势披露得淋漓尽致,并进一步探讨了古今诗歌文化如何更好地交融、如何在时代浪潮下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谈到自然主义书写,初次到贵州的著名诗人西川认为,中国人说山水的时候,指的是人文山水;而在外国人眼里,自然是没有人的自然,自然是独立存在的。这里就有一種“有人的”和“没人的”自然之分。中国诗人海子眼里的自然,是自然中的那个“我”。现在人们在风景区用手机自拍,其实关心的也只是大自然中的“我”,而不是大自然。所以说,自然主义书写是写自己,还是写大自然?这是个值得注意的命题。

臧棣说,诗歌始于愉悦,也始于智慧,进而达到内心辩证的理解,超越痛苦。这个“愉悦”,是来自生命的“大愉悦”。这个“大”,是一种包容,有了包容,就能化痛苦为快乐。诗歌是生命的天性。你原本可能不是一个诗人,但你对生命的觉醒很有感悟,经过训练,你就是一个诗人了。

与贵州有着深度交往的诗人黄亚洲说,一方山水的特点、格局、性灵、魅力,诗人要尽可能体现于诗作,争取做到真正的情景交融,让读者既对你诗作里呈现的那方山水产生向往,也对你精神领域里的那方山水产生理解和共鸣。他认为,尽管山水是诗歌,但诗歌不是山水,或者说,山水诗里面,不尽是山水本身。山水诗里有着太多的政治、爱情、处世哲学、佛道感悟。山水诗是不纯净的,里面有许多杂质,这些杂质,犹如是山岗内部的那些粗砺的岩石,托起了那座山的脊梁,使大山成为大山。

李承恩是“80后”女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纪录片导演。近年来,她写了许多在山水行走中的感受,以及她生活中的亲情,还有“打动我灵魂的那片刻的诗意”。她说,人可以老去,但山水不会,山水万古长青。不管现代化如何摧毁古老的精神,不管文明的步伐如何以破坏大自然为代价,山水永远活在诗人的心中。生活越来越功利化,现代诗人越来越丧失了自然的表达,丧失了与山水对话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自然主义书写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

七十八岁的日本诗人水田宗子著有诗集《归路》 《圣塔芭芭拉的暑假》等,在国际诗坛享有盛誉。她说,很多时候,她是在孤独中写诗的,因为孤独让她更有充分的空间来思考、行文。人们被强制性地赋予某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被贯彻到诗歌里,就有了许多哲理性的诗句。人其实是非常渺小的,在大自然面前,不足挂齿。所以说人不是全部,而是自然的一小部分。

吉狄马加在点评中说,“嘉宾们的发言都极具建设性,本次的主题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创新,重新将自然与主义结合在一起,在新世纪,所有的国家都在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式。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给我们的生活敲响了警钟,必须重新思考我们的发展方式,找到一个更和谐生存方式,用诗歌来探路我们人类的历史文化,同时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用诗歌来关注我们的自然,来关注我们人类今天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类的命运。从西方重理性发展的道路上可以看到整个人类的发展并带来了新的前景,人类的发展不要只注重简单的直线逻辑。我们的诗人通过诗歌论坛来让大家对自然生态状态的重视。”

5月8日是母亲节,当晚,主办方特别安排了一场别致的“妈妈的诗”诗歌朗诵会,诗人们用经典的诗句盛赞母亲,祝福母亲。

nlc202309081747

5月9日,中外诗人畅游清溪湖景区。在清溪湖诗歌朗诵会上,受秀丽风景激荡,诗人们诗性勃发,纷纷朗诵自己的作品。按照国际惯例,诗人们用母语朗诵,诗人北塔和四川外国语学院的几位学子,则承担了翻译的任务,让诗歌得以无障碍地分享。

5月10日,在双河客栈举行了“诗歌与我”主题沙龙,国内外的诗人们纷纷朗诵了自己的诗作,并谈起了自己的创作以及中外诗歌的交流。

谈到中国诗歌与世界诗坛的对接,臧棣认为,目前中国的诗歌在走出去的渠道上,缺乏系统性,比較零碎。如果国家设立一个基金,专门请翻译家来翻译中国诗人的作品,有计划地推出,就能让更多的人阅读中国诗歌,了解中国诗歌。

加拿大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弗朗索瓦·罗伊至今已出版11部诗集、2部长篇小说、60部译著。她说,诗歌可以透出各种状貌,即使是伤感的时候,通过诗歌,也可以使变得愉悦。更多的时候,诗歌是一种快乐的表情。对于中国,罗伊是通过诗歌来认识的。因为有了这个国际诗歌文化周,她对中国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她今年将在美国出版一部用英文版的中国诗人作品集,包括了吉狄马加、西川等著名诗人的作品。

来自墨西哥的诗人恩里克·塞里温说,他熟悉中国的诗歌是从杜甫开始的。在墨西哥一个叫埃瓦瓦的州,人们把读杜甫的诗歌当成潮流。他说,那里的人们阅读杜甫的诗歌时,泪流满面,觉得杜甫与自然的距离太亲近了,对自然理解太深了。这说明诗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它能跨越地理、历史、语言等诸多障碍,抵达你的心灵。恩里克·塞里温能说出李清照、李白、白居易、王维、龚自珍等中国古代诗人的许多作品,但对于当代中国的诗歌,他表示了解得不多。他认为,举办国际诗歌文化周这样的活动,对于像他这样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很有必要。今后,他将用西班牙文翻译中国诗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诗歌魅力。

土耳其诗人奥卢·贝兹拉姆鲁一面写诗,一面经商,诗歌和贸易,他都做得都很好。他不仅是诗人,又是报纸的专栏作家,小说、散文、电影剧本,都写得有声有色。他认为,自己的经商经历,有利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土耳其人对中国的文学不很了解,这主要是土耳其缺少中国诗歌的译著。他想通过这样的国家交流活动,能否搭建起与中国诗歌沟通交流的平台。

美国诗人梅丹理既是汉学家又是翻译家,先后出版了英文诗集和中文诗集。但更多的时候,他更乐意做译介中国诗歌这样的“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工作。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诗人的作品,他阅读速度很慢,甚至慢到用一个小时推敲一行诗句的地步。

水田宗子表示中国和日本的文化背景相似,都要彼此相互学习。她喜欢北岛的诗歌,“因为北岛和我的经历相似,都在国外生活20多年。当然,喜欢他的诗,主要是他的诗歌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很强。”不会汉语的水田宗子表示,如今她开始学习汉语,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诗歌、中国的文学。

绥阳诗歌作品评鉴会上,臧棣、梁晓明、李寂荡、沙克、李自国等,对绥阳诗人的作品进行了深度剖析、点评。身为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研究员的臧棣认为,绥阳诗人有着一种蓬勃的气象,对诗歌的理解较深刻,有较深的生活体验感,一些诗作写得比较成熟,群体写作的潜力大。作为一个县,涌现出那么多热爱诗歌的人,难能可贵。

4.写山水的古诗 篇四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0、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1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描写山水花鸟的古诗 篇五

【唐】韩愈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余阴,一泉有馀泽。

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

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亦常事,鳞鱼自不宜。

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无所苦,还作鲸鹏游。

《春水》

【唐】李建勋

万派争流雨过时,晚来春静更逶迤。

轻鸥散绕夫差国,远树微分夏禹祠。

日照香炉生紫烟,

青岸渐平濡柳带,旧溪应暖负莼丝。

风鬟倚楫谁家子,愁看鸳鸯望所之。

《四水合流》

【唐】李沛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禹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

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

6.写山水的古代古诗 篇六

1、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2、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9、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10、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11、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12、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13、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1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1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18、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0、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2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2、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社日》

2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2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5、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2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27、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2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30、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3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2、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钱福《明日歌》

33、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35、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寇准《咏华山》

3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38、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3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40、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41、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4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4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44、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45、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46、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4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48、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4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0、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5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52、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佚名《上邪》

5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5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5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5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5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5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9、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6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2、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6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6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65、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6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6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68、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6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7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71、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72、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佚名《西洲曲》

7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7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佚名《迢迢牵牛星》

76、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7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7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7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81、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8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8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85、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佚名《伯牙绝弦》

86、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87、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88、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8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90、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王维《画》

9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9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93、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94、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9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9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97、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98、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9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100、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1、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02、南轩面对芙蓉浦,宜风宜月还宜雨。

103、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104、黄河九曲流,缭绕古边州。

10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06、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07、千点暮山三楚尽,一泓寒水九江斜。

108、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109、偶然临险地,不信在人间。

110、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

111、鸟道挂疏雨,人家残夕阳。

11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1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1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15、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116、鸟道盘空上,松根抱石生。

117、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11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19、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20、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21、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122、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佚名《涉江采芙蓉》

123、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124、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12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6、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127、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二首》

128、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129、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13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3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3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33、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134、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135、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136、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137、杨柳青青江水平,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38、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刘彻《秋风辞》

139、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140、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141、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42、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李白《行路难三首》

143、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4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145、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146、引之于山,兽不能走。吹之于水,鱼不能游。——牛殳《琵琶行》

14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4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49、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15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5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15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5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54、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15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5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5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15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5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60、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16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16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6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6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6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6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16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68、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169、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70、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17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7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73、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17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7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7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177、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178、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谢灵运《初去郡》

179、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18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8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18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18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18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8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8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87、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188、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89、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19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9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9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9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9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19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9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19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98、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张养浩《双调令》

19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00、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20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0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0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20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05、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0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20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08、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09、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7.山水的古诗 篇七

关键词:桂林山水歌,山水美,时代精神美,艺术美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诗歌发展史中, 贺敬之以浓厚热烈的情感, 对时代和历史所做的思索, 传达了一代人的心声, 和广大人民的心灵相通。他的《桂林山水歌》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这首诗在对民歌形式进行创新的基础上, 结合诗人的革命浪漫主义豪情, 勾勒了桂林山水引人入胜的无限秀美风光, 充满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以及对新时代奋发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热情讴歌。

一、神形具备的自然山水美

素来以描写桂林山水为题材的诗不计其数, 多少文人骚客倾心于那美如仙境的山山水水, 不惜笔墨为它赋诗题咏。贺敬之以带有新时代精神的豪情, 别出心裁地谱写了对美丽桂林的颂歌——《桂林山水歌》。

《桂林山水歌》开篇四句就富有新意, 妙境全出。以“神姿仙态”写山, “如情似梦”写水, 给人以不确定的美感。“神仙”是虚无缥缈的, 给人以神秘感。“情”和“梦”是什么样的, 也是不确定的。悠悠流过的漓江水和形态各异的桂林山给人的印象也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以虚比实”的写法, 让读者去捕捉迷离扑朔的美, 领略桂林山水天上人间、若隐若现的朦胧美。

诗歌紧接着勾勒了整个桂林城的全貌:“水绕山环”、“青山绿水”, 使人感受到桂林山、漓江水、桂林城的和谐。随后却是转折, 以一个战士的身份进入昔日对桂林山水向往的追忆中:“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通过典型细节的截取, 表现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长久思慕之情。如今置身其中, 主观感受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 分不清物我:“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映我响回声。”那种欣赏桂林山水时美妙的感受写得相当逼真, 反衬出桂林山水难以拒绝的美的诱惑。

在诗人笔下, 桂林山水的美不仅体现在神行具备的自然之美, 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历史变迁的痕迹, 带有新时代祖国山河的新气象, 从而展现出宏大的时代精神之美。

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之美

《桂林山水歌》比起其他的山水诗来, 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蕴涵在其中的时代精神。这首山水诗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铸造着丰厚的历史内容。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伏波山下还珠洞, 宝珠久等叩门声……”这四句诗包容了沉重的历史内容, 数百年来, 我们中华大地几遭蹂躏, 祖国的河山惨遭践踏。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期盼着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重振华夏雄风, 新时代来之不易。

接下来, 诗人通过桂林山水从“愁容”到“笑容”的今昔对比, 歌颂了伟大的人民以辛勤的劳动创造出的朝气蓬勃的世界。在崭新的环境中, 诗人不禁慷慨高歌:“江山多娇人多情, 使我白发永不生!对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振奋人心。怀抱激情, 诗人振臂大呼:“招呼刘三姐打从天上回”、“指点江山唱祖国”, 诗人那气震乾坤、涵盖宇宙的扩大胸襟, 来自于祖国取得伟大成就的自豪感, 也来自于对祖国未来的坚定信心。

祖国的未来要靠人民的伟大建设和创造, 要靠年轻的一代去奋斗拼搏:“红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 望不尽:千姿万态‘独秀峰’!”“独秀峰”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枝独秀”。时代的风采尽收笔下, 奋发向上、不畏艰险的革命浪漫主义豪情跃然纸上。最后, 诗人情不自禁地高呼:“桂林山水——满天下!”一个“满”字的巧妙点化, 升华出新意, 诗人对祖国的赞颂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使读者进入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桂林山水歌》中, 将桂林的美景与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相交融, 通过桂林山水新旧时期的对比, 突出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交织着对未来前景的向往。大幅度的时空穿越, 拟人化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使桂林无限的美景同生机勃勃的新时代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展示了革命浪漫主义豪情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之美。

三、巧妙独特的艺术美

《桂林山水歌》之所以成为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而被人称颂, 和诗人精湛的艺术手法是分不开的, 和豪迈热烈的抒情语言相一致,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有其独特的色彩来增加诗歌的魅力。

首先, 语言的运用上, 形式独特。这首诗是在吸收民歌、古典诗词和新诗的特长的基础上创造出的宜于抒情的新诗体。它的分节和用韵具有陕北民歌信天游和爬山调的风格, 清新爽朗、顺口顺耳;诗句或长或短, 自由舒放, 有自由体诗的特点;又平仄按律, 符合古典诗词的造句方法。这种诗体吸收了三者的优点, 又避免了它们的某些缺点, 在灵动的音乐旋律中抒发了跌宕起伏的情感, 变化中有整饬。

其次, 《桂林山水歌》的声律节奏有助于抒情效果的强化。诗歌采用两行一节, 每节押一个韵的句式。而每行都有韵, 换韵频繁, 就使全诗感情跳动多变, 形成了节奏轻松, 活泼自如的韵调。再加上对仗的广泛运用, 形成全诗节奏匀称、音调铿锵的音乐美。

最后, 以虚写实艺术手法的运用, 形成想象空间。诗人用自己的主观感受来描绘桂林的美景, 唤起读者的想象和艺术再创造, 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结语

《桂林山水诗》是当代诗歌史上一篇不朽的杰作, 任时代变迁, 我们始终可以在贺敬之那置豪情于秀丽、寓真情于雄浑的诗篇中, 领略到那隽永的桂林山水之美和诗人洒脱飘逸的艺术风格。从那饱含深情的字里行间, 感受到一颗赤子之心, 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炽热真情, 感受到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石弘.献给祖国的颂歌——贺敬之《桂林山水歌》赏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8, (02)

【2】龙长顺.君诗妙趣我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读《桂林山水歌》[J].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84, (01)

8.山水的古诗 篇八

关键词:米家山水;江南;山水画风

“水墨山水画到宋代形成两大流派。一派表现北方雄壮浑厚的山水,以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一派表现江南山明水秀的景色,代表人物是董源、巨然。还有专表现江南烟雨的米芾、米友仁。‘米家山水,可以说是董、巨派的分支。基本是两大流派三种艺术风格。”[1]笔者将从米芾本人在绘画理论和创作中对以董源、居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的借鉴、推崇以及“米家山水”画作中的南方山水画景、画意两方面去探析。

1 米芾对董、巨南方山水画派的借鉴、推崇和倡导

五代南唐画家董源所作《潇湘图》,大量运用独立的点,不仅是单一的点苔,更是以点连线、成面,且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很好地表现了南方山水的圆润秀雅。师法董源的巨然,在《秋山问道图》等画作中,点皴多用于矾头之上,也是一派南方气象。从董、巨开始,点皴随之成为相对独立的绘画语言。点皴的大量使用,使山水画表现出秀润清雅的审美特征。这些点,显然是来自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但又不全是自然景物本身,因为它虽然保留了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但与对象相比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可以表现更多的景象,正如其他皴法一样。

“米家山水”形成的风格最具代表性的是继承和发扬了董、巨的“点”,即用大小不一的圆形横点来塑造山石、云烟米氏独特的点法,被称为“落茄点”,又称“米家点”。画中横点连接成线,积点成片,以点代皴,满纸是点。

董其昌说:

米家父子宗董巨,删其繁复。

北苑画树,止只露根,而以点叶高下肥瘦取其成形,此即米画之祖,最为高雅,不在斤斤细巧。

董北苑画树,都不做小树者,如秋山行旅是也。又有作小树,但只远望似树,其实凭点缀以成性者,余谓米氏落茄之源委。[2]

又说:

……董北苑好作烟景、烟云变没,即米画也。[2]

米氏父子,单取董源之点皴,不同程度地放大、变形,创造了“米点云山”。通过水墨与点的对比构成,表现了南方山水的烟云变幻、雾色茫茫。单个点的抽象性得到加强,而趋于一种符号化。这种大面积果敢用点的气魄是之前画家从未有过的,它构成了“米家山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米氏的“墨戏”“米点”,创造了新的笔墨形式,促进了文人山水画的创新变革。但是,其程式的符号化特征,正如所有的点皴一样,一方面使得山水画的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这一表现手法趋于单纯化、形式化,从而失去来自造化的生气。比如清季四王山水中点皴的运用,是服务于笔墨的程式需要,而不再表现自然山水的活力生机。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米芾首先发现了董源、巨然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大为张扬,反复称道,并给予最高的评价和赞赏。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米芾与董巨一样,崇尚“平淡天真”“意趣高古”;其二,米氏所得江山之助与董巨一样,都是“一片江南”的山山水水。他们不喜爱峭拔险峻、雄伟磅礴的北方山水,而是钟情于平淡冲融、烟岚秀润的南方山水。米氏父子以襄阳、润州烟雨云山为题材创造的“落茄点”和“米氏云山”中最能体现,并丰富、发展、壮大了以董巨为首的南方山水画派,成为南方派的后起之秀。可以说,“米芾以前是北方山水画派的世界,米芾以后,就逐渐成为南方山水画派的世界了。”[3]

2 “米家山水”中的南方山水画景与画意

“米氏云山”作为中国山水画史中独特的经典图式,一直为历代画家所重视,摹者、仿者更是络绎不绝。米氏父子所构建的这种图式,是其真性情经过胸臆过滤后得到的图式,昭示着艺术家的个性和风格特征。其生活阅历、知识结构、思维观念、文化修养、性格秉赋、情绪感受等都渗透在图式中演绎出来。为了表现江南烟云的自然情趣,米芾通过对前人图式的研习,以王维的水墨渲淡、王洽的泼墨写意和董源的“点子皴”为其图式创新的出发点,并根据他对镇江山水的感受,在同化和顺应的作用下,终成经典。“米家山水”透出南方山水特有的一股冲融、平淡、温润的清新,是南方山水画风的典型代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平淡天真”与“不装巧趣”

关于“平淡天真”,米芾在其《画史》里已经作了充分的表述,亦是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风的显著特征,二者惺惺相惜、不谋而合。正是米芾首先发现了董巨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并不惜溢美之词,全力推崇和赞赏。另外,与米芾同时代的苏轼在一首题画诗中说道:“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槁木形,人禽两自在。”(苏轼题《赞欧阳修所蓄石屏画》)这里所说的“无人态”是指返璞归真,还自然本性,“不装巧趣”,反对绘画中的雕饰琢磨。“米家山水”中“平淡天真”“不装巧趣”的艺术特征尤为鲜明。

米友仁自题《潇湘奇观图卷》:“此卷乃菴上所见山。大抵山水奇观,变态万层,多在晨晴晦雨间,世人鲜复知此。余生平熟潇湘奇观,每于登临佳处,辄复写其真趣,成长卷以悦目,不俟驱使为之,此岂悦他人物者乎?”

宋关注也题友仁《潇湘白云图》:“米元晖作远山长云,出没万变,古未有辈,安得匹纸以尽其笔势之妙乎!至于林麓近而雄深,冈峦远而挺拔,木露干而想高茂,水见涯而知渺瀰,皆发于笔墨之外,此常人之所难,元晖之所易也。”

还有,宋端礼题《潇湘白云》:“雨山晴山,画者易状;唯晴欲雨,雨欲弄,宿雾晓烟已泮复合,景物昧昧时一出没于有无间,难状也;此非墨妙天下,意超物表者,断不能到,故侍郎米公或得之必宝玩珍爱,靳不与人。与人而又戒其勿他与也。”

他们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不用刻意、繁琐的勾线、皴擦、点画、描摹,而是用写意性更强的“落茄法”来表现,不讲究具象的山形、树态,一任兴起挥洒,旨在通过水墨氤氲、云山朦胧的境界来直抒胸臆。

2.2 平远布景与长卷连绵

“米家山水”画作中,如《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潇湘白云图》等都是平远布景的连绵长卷,表现江南特有的延绵起伏、烟云迷蒙,是典型的南方山水画风的整体构图特点。地处江南的苏州、无锡、镇江等地的地域特征就是山峦缓和,连绵不绝,草木繁茂,烟岚清润。这些特征决定了南方山水画风在构图、布景上不会出现高山大川、参天古木、激流勇进,只能是冲融澹定的平远。

我们从米友仁的代表作《潇湘奇观图》来领略一下“米家山水”平远、连绵的真谛。此图为水墨纸本,展卷观看,画面自右向左,逐渐展开。画面最右端一开始便是一片云海。往左,一排山峰若隐若现,在烟云缭绕中微露山巅,含含蓄蓄、朦朦胧胧,后又被漫涌而至的烟云所湮没。再左,是一排连绵的山峰,数座山头依次排布,虽是远山,但确依稀可见阴阳向背,层层叠叠。接下去,是近处的一片山冈,冈上点缀着杂树,坡脚处的渚汀伸向左边的小溪,在岸与溪之间露出一座低矮的屋舍。画中云是用清润而不太明晰的线条勾出,云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暗处是用淡墨加以渲染。由于年代久远,纸张已微微泛黄,云朵正好与画面中的山石、云雾连成一片、融为一体。正如米友仁《潇湘图》二首云:

万里江天杏霭,一村烟树微茫;只欠孤篷听语,恍如身在潇湘。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4]

综览全图,画面以平远布景,山川云雾依次铺展,坡石、溪岸淡淡化开,云烟山峦,起伏跌宕,时隐时现,朦胧缥缈,一派氤氲奇幻的潇湘奇观,呈现出独特的平远冲融、淡淡的美。

2.3 温和湿润与清新秀雅

南方山水画风呈现出温和湿润、清新秀雅的格调,与北方山水画雄壮刚劲是截然不同的。南方山水画家善用秀润、淡雅、温和的笔墨去皴山石、点树林、染云烟。其山石无棱角突兀之笔,而平缓如丘;其树林无高大峭拔之势,而点缀成丛;其云烟无明细勾画之笔,而淡化如雾。其用墨也少有浓墨、焦墨,而以淡墨、湿墨为主,用水去化墨,再配合宣纸的自然晕化,有一种淡雅、温润的情趣。米氏父子画江南云山,省去勾线、皴擦,单纯用浓淡之墨,干湿之笔,横点卧笔,积点成线,线排成山,加之“大浑点”写出所谓“无根树,懵懂云”[5]画面墨气淋漓,烟云萦绕,华润秀美,温润迷茫。多少文人墨客见“米家山水”为之动容:

远山浓淡几无影,远树高低略带行;不是模糊并纸败,无人知是米元章。[4]

毫素传衣,萧然名家;仿佛树梢,溟朦水涯。吾不知云藏山耶,山藏云耶![4]

蒙蒙树隐山,渺渺波横海;其中一页舟,岂有陶朱在。[4]

吴师道看了米友仁的《云山图》不禁勾起昔日游京口的情景,有感而发,题曰:

往年过京口,等北固、眺金、焦,俯临大江。时春雨出霁,江上诸山云气涨漫,冈岭出没,林树隐见,恨无老杜荡胸之句,为之发挥。乃金倏见此图,知海岳庵中人笔力之妙,能尽得予当日所睹。掩卷追念,不觉怅然。[4]

综上所述,“米家山水”作为山水画史上的别派与江南山水画风有紧密的联系,在意境方面更趋于抽象化、意向化;在技巧方面更趋于水墨化、晕染化。笔墨草草,气韵幽远是他们共通的绘画风格。

参考文献:

[1]葛璐.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101.

[2]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画诀)[M].

[3]黄廷海.南方山水画派[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73.

[4]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562-563,578-579,575,583.

[5]邓椿(宋).画继(卷九·论远),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98-202.

9.王维的山水田园古诗 篇九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注释

1. 别业:别墅。

2. 中岁:中年。道:这里指佛教的禅理。

3. 家:安家。陲:边。

4. 胜事:快意的事。

5. 值:遇到,碰见。林叟:守护山林的老人。

评论

1.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宣和画谱》)

2. 此诗造意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 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诗人玉屑》)

3. 孟诗淡而不幽,时杂流丽;闲而匪远,颇觉轻扬。可取者,一味自然。常建“清晨入古寺”、“松际露微月”,幽矣。王维“清川带长薄”、“中岁颇好道”,远矣。(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

4. 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俞陛云《诗境浅说》)

上一篇:红旗飘飘引我成长作文600字下一篇: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高考录取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