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2024-08-06

企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共8篇)

1.企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篇一

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造就一支“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从 2008 年起,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申报讲师职称,必须有累计半年以上的实践锻炼经历;申报副高职称必须有累计一年以上的实践锻炼经历。

二、教师到企业和生产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期间,视为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可按系同职称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教师计发津贴。

三、教师到企业和生产一线参加实践锻炼,学院除承担培训费、往返交通费等费用以外,另按每天 15 元发放补助费。

四、教师利用寒暑假或教学间隙时间参加实践锻炼,每期实践锻炼时间不少于一个月的,实践锻炼时间可累计计算。

五、应根据实践锻炼计划,系负责落实地点及相关事宜,并填写《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审批表》报人事处。人事处根据示范性院校建设方案,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主管领导审批后即可组织实施。

六、要根据实践锻炼计划认真负责的作好实施工作,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外出实践锻炼教师的管理,确保实践锻炼效果和实践锻炼任务的完成。

七、要建立教师实践锻炼专项档案,及时收集、整理教师在实践锻炼中所形成的各种资料(包括单位鉴定、结业证、个人总结及在实践锻炼期间形成的其他资料或成果),保证资料完备可查。

八、实践锻炼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培训单位的有关制度和操作规程。锻炼结束返校后,应向系和人事处提交培训单位的鉴定、实践锻炼总结、培训结业证复印件及在实践锻炼期间形成的其他资料或成果,并由所在部门组织对其实践技能进行考核。

二○○八年十月

2.企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篇二

1.1 存货管理的目标要求

存货管理的目标, 就是在保证生产或销售经营需要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降低存货成本。其意义有以下5个方面:

1.1.1 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原材料与在产品为生产提供了物质保证。在进行生产活动前, 适量的原材料储备有利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如果原材料储备不足以支持生产, 则可能会造成停工待料、生产中断等现象。尽管当前部分企业的存货管理已经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但要实现存货为零的目标实属不易。

1.1.2 便于降低成本、维持均衡生产。

属于供需波动较大或者季节性的产品, 生产活动的组织须根据市场情况确定。若市场需求把握不好则可能会导致生产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者超负荷生产, 这样产品的成本会上升。为降低生产成本, 实现均衡生产, 就要储备一定的产成品存货, 并应相应地保持一定的材料存货。

1.1.3有利于抓住销售时机, 促进销售。为使企业增加在生产、销售方面的灵活性以及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企业须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当市场需求量增加时, 如果企业的产品储备不足就会错失销售机会, 所以保持一定量的存货有利于市场销售的进行。

1.1.4 有利于降低存货综合成本。

采购物资的单价、采购次数 (数量) 与进货总成本有密切关系。在企业进行采购的过程中, 当客户采购达到一定数量时, 供应商会给予价格折扣, 一方面以鼓励客户多采购买其产品, 争取下一次交易的可能, 降低供需渠道成本, 达到双赢的效果。另一方面, 企业大批量进行货物采购, 可以享受优惠的价格优势, 降低采购成本, 随着订货次数的减少, 订货成本随之降低, 总的进货成本将得到明显下降。

1.1.5 规避发生意外事件。

为防止企业在采购、运输、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降低损失, 企业应保持必要的存货储备, 可以避免或减少意外事件发生带来的损失。

1.2 存货管理的方法

1.2.1 经济订货量模型, 即经济订货批量。

一定时期内, 当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为最低值时确定的订货批量, 估算出适度的订货规模, 能使成本降到最小。企业要使存货总成本降低, 须实现恰当的订货规模。所以, 小批量订货在经济订货量模型中不予提倡。

1.2.2 ABC分类管理法。

将公司的存货按照相关的标准划分为A、B、C三种类型种类, 分品种存货须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及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

在所有存货中分类中, A类存货是金额大, 但是品种数量又较少得一类存货;B类存货属于金额一般, 品种、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类;C类存货价值金额很小, 但品种数量繁多。如一家超市里, 高档皮货、家具、名烟名酒、珠宝首饰、大型健身器械等属A类商品, 其品种数量并不很多, 但价值额却相当大;床上用品、服装、鞋帽、文具用具等B类商品数量较多, 但价值额相对A类商品要小很多;其他小百货, 如纽扣、针线、日常卫生用品、化妆品等C类商品数量繁多, 单位价值却很小。

1.2.3 保持存货适当周转。

存货的管理可以判断出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实际生产中, 对存货应当高度重视。因为企业流动资产中, 存货占的比重较大, 其流动性对公司的流动比率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分析存货流动性有重要意义。常用基本公式有:

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由存货周转率指标反映。一般地, 存货占用比率越低, 其周转速度越快, 流动性越强, 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所以, 要提高公司的变现能力就须提高存货周转率。

2 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1 企业内部控制较薄弱

现阶段企业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战略布局上, 而忽视了企业存货管理, 使企业的经营效率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在对存货、存货管理进行了概念解析的同时, 也须对影响存货管理水平的因素进行系统性解析。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及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其存在的问题包括:企业意识淡薄, 没有足够重视存货的管理。存货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系统化管理水平较低。组织架构过于简单, 致使存货管理羸弱。④存货管理内部控制薄弱, 基本管理环节被忽视。⑤核心业务缺乏资源投入, 导致存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摘要:存货在企业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部分, 须按照实际历史成本入账才能取得。存货在确定时必须同时满足该存货的成本能可靠地计量以及包含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存货发出核算方法有很多种, 且每种计价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存货的种类也很多 (在途物资、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等) 。存货管理如何有效利用, 对企业的资金占用率以及资产运作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存货,计价方法,存货管理

参考文献

[1]伍刚, 熊于宁.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一种扩展及其数学推导[J].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4)

[2]熊素宜.ABC存货管理法之应用分析[J].金融经济, .2009 (10)

3.企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篇三

关键词:改进 会计 管理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90-02

一、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国际差距

我们查阅了自1995年以来的近十种国际性会计期刊上面所登载的介绍各国管理会计实务的文章,发现许多国家采用相同或相似的管理会计方法,其中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本量利分析(CVP)、盈亏平衡分析(BEP)、内部转移价格,投资评估技术(回收期法,内含报酬率、净现值法)等在各国已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应用。相关资料表明澳大利亚99%的企业采用全面预算,86%的企业运用CVP.东欧转型经济国家波兰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使用管理会计技术,至今47%的企业使用BEP分析,50%以上的企业进行成本与财务预算。

至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早期在经济发达国家所兴起的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如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价值链分析法、作业成本法即ABC、目标成本法即TC、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即LCC、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法、竞争对手成本分析法与标杆制度、产品属性成本计算等)、战略投资评价、战略业绩评价法(平衡记分卡即BSC)以及品牌价值预算与监督(brand value budgeting and monitoring)、竞争地位监督(competitive position monitoring)、战略定价(strategic pricing)等,经过近十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际运用,如今已作为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方法而被各国企业普遍效仿。相关资料表明,美国在1996年已经或计划采纳ABC法的企业为74%,1994年英国达到69%,比利时达70%.1998年澳大利亚ABC使用程度达56%,BS达88%,LCC达70%.Luther and Longden在2001年进行的一项有关南非管理会计实践的调查表明,虽然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全面预算,变动成本法等)仍然在企业发挥重要作用,但BSC,ABC,ABM(作业基础的管理),ABB(作业基础的预算)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就我国而言,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运用已达到一定程度,如杨雄胜等(2001)的问卷调查表明,CVP的运用程度达68.5%,标准成本法达30.1%,全面预算43.8%,责任会计38.4%,敏感性分析17.8%,投资可行性分析71.2%.但也有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如国外行之有效的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方法在我国企业并未普遍采用。从孟焰(2002),冯巧根(2002)等对我国企业了解和运用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的调查结果来看,则不容乐观。除了ABC、TC在我国企业有一定的运用程度(ABC12.7%,TC21.2%)之外,其它如BSC4.3%,LCC3.3%,显示出我国企业对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仅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更令人忧虑的是我国实务界对这些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和理念所知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知。据孟焰(2002)调查,在冶金行业企业中,对ABC或ABM不了解或仅了解一些的为58.7%,BSC为91.3%.

这些数据说明,一些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各种预算方法、本量利分析等在我国有待普及。而更为急迫的是新兴的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的运用程度太低,与其他国家的差距甚大。但在全球竞争市场上,这些国家亦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如此大的管理会计实践差距,必将影响我国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管理会计实践改进的环境动因分析

1、全球市场竞争环境与我国企业的效率差距

加入WTO使我国真正全面地融入了全球经济,这一方面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使我国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环境。而我国企业若要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必须要具备与世界各国企业相抗衡的竞争实力。企业效率高低是竞争实力强弱的主要标志。而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02年对中国企业500强的调查并与世界企业500强进行比较的资料来看,我国企业效率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02年我国500强企业平均利润74百万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利润为612.18百万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平均利润的12.06%.当然导致我国企业效率总体偏低的原因很多,除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规模之外,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亦是十分突出的,如我国的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仍然需要大力提高。当前我国企业能源利用率为32%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另外,我国企业的管理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普遍较高,入世后单个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亦会被劳动人数总量多所抵消。因此,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当前无法回避的挑战。

2、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逐步深化与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健全

实际上,对于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践,环境压力只是催生了现实需求,而企业是否最终选择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践还依赖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健全。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新的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并于2003年5月27日颁布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也即委托人的职责,应当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负责人(即代理人)选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具体包括建立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与企业负责人签订业绩合同,根据业绩合同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惩。这说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日趋完善,企业委托代理关系逐步明晰,企业的主要管理者现已面临提高其经营业绩的巨大压力和动力,因而改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为了经营管理者自发的、主动的追求,推广和运用现代先进管理会计方法成为了我国企业管理者的理性选择。

3、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十五规划和十六大报告均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亦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色之一。为了推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2000年初,国家经贸委联合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共同发起了企业信息化工程。并根据我国企业和社会环境的现实基础,提出了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与三个阶段性的目标,即第一阶段建立工艺设计和生产控制信息系统,第二阶段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三阶段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自企业信息化工程开展三年多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和总结推广联想、海尔等企业信息化的经验),和企业的不懈努力,迄今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至少第一、二个阶段性目标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基本完成,我国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得到了迅速提高,基于信息技术的生产技术(如FMS、CIMS)也有一定的发展,以数据管理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意识也大大增强。这表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为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已经或正在创建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改进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建议

前述分析表明,改进我国管理会计实践,学习与推广国际上先进适用的管理会计方法已成为我国企业的现实需求和理性选择。根据我国当前创新与推广运用管理会计理念和方法的现状,我们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教育与研究机构、职业团体、管理咨询公司以及企业等各方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快速有效地创新和推广先进的管理会计实践。政府可组织相关力量来积极推广创新的管理会计实践。教育和研究机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和管理咨询公司可利用各自优势大力宣传和推广典型成功案例并具体指导各企业运用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企业各部门尤其是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坚持至关重要。这是国外(如澳大利亚、芬兰等)成功推广先进管理会计实践的主要经验。而我国企业在创新与推广管理会计实践的过程中,尚未形成上述合力。并且企业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较少利用理论界的知识优势,也缺乏来自其他渠道的推动和帮助。

2、学术界应深入企业实际,去创新管理会计实践并且探索和解决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推广运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正在积极努力以增进对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的了解,进行了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学者们虽然很好地描述和总结了现有的管理会计实践,却很少参与创新管理会计实践或者研究先进管理会计实践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因而学术界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3、加大对实务界的先进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的培训力度。当前我国企业各层次管理者所参加的培训应该说不算少,但包括高等院校和管理咨询公司在内的各培训机构所提供的培训内容却忽略了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而这些内容实际上是管理者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如前述的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投资评价、战略业绩评价方法等。我们查阅了近年来大量的报刊杂志所提供的管理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发现无论是短期的专题培训,还是较长期的针对实务人员的MBA与EMBA的培训,都很少涉及当今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虽然有的专题培训中涉及到了预算和成本控制等内容,但缺乏先进性和系统性。另外,当今我国许多机构(包括一些高等院校)所设置的MBA和EMBA的培训课程中,基本上将管理会计课程排除在外,这与国外同类培训中对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的重視不协调。

4.企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篇四

一、企业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位置国内外专家对企业文化所涵盖的内容与范

围,有着不同的研究成果与表述,而较有共识的是:企业文化应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这就清晰地确认企业文化并不是作为精神、意识的虚无形态而独立存在,而是可以渗透在企业的运行过程、经营过程、管理过程以至产生物质成果过程当中。其中制度文化与企业的主体经营理念关系非常密切,在企业文化中占据非常大的分量,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抓住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这个重点。只有实现文化与管理的紧密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才能走出只做表面文章、空提概念口号、满足表层“效果”的误区,而扎根于企业管理的沃土之中,突显其生命力。经营一个企业,一是靠人才,一是靠管理,管理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套的完善的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管理理念。如果说,企业的体制、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手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提炼先进的管理理念,培育良好的管理行为,就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必须“结缘”,才能使企业在管理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中实现持续发展。

二、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功能及关系企业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法治手段”,企业管理的运行是以企业的一系列制度、规则、章程的有效执行来维持的,具有显性、刚性的形态特点,员工一旦进入企业,就必须认真执行维护企业正常运行的管理制度,没有可执行,可不执行的选择。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倡导的“道德规范”,企业文化的确立是以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的培养和有效践行来实现的,具有隐性、柔性的形态特点,员工在企业中有认同或不认同,或逐步认同、或认同另一种理念的选择。企业的经营决策者要善于提炼、倡导、培育有本企业特色

、对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有激励、导向、促进作用的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中,与管理制度深度融合,并让员工感受到这种融合,对形成严谨而和谐的管理氛围、严密而高效的管理效果,推动企业发展、使员工受惠所带来的好处,从而在严格中感觉宽松,在压力中感觉自如,再鞭策中感觉激励,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产生润滑剂、粘合剂、催化剂的作用,使员工既有制度化的规范,又有价值观的导向,显性与隐性相融,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优势互补,实现“刚柔并举”。这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的一种目标,企业文化建设也因此发挥了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载体的作用。公司在两年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紧紧抓住企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结合,为企业管理提炼出管理理念,让员工所认知、认同、接受,员工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从“要我执行”变为“我要执行”,从“刻板执行”变为“创新执行”,实现了公司管理的高效、优质运行,公司管理水平也由此提高。

三、企业管理导入企业文化的运行方式企业管理由整体管理和分项管理组成,分项管理是整体管理的基础,整体管理是分项管理的统领。企业管理导入企业文化分为整体导入和分项导入。关于整体导入。*年初,在公司的行政工作报告中,把“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公司的首要任务,提出了“诚信、和谐、关注业主、关心员工”的经营管理理念,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让全体员工达成理念的共识和价值观的认同,最终融合为全体员工的默契、习惯和氛围,从而使企业内部环境更加和谐,管理更加顺畅,内耗大大减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企业文化理念的培养和形成,为公司同时进行的业务流程再造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理念支撑。公司把主体理念导入公司整体管理模式的调整和优化(即业务流程再造)当中,企业文化成了业务流程再造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流程再造以前瞻性的眼光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一定程度的超前设计,这本身就是提出了一种文化,新理念的要求;也就是说,没有新文化、新理念的支持,流程再造就会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碍,而公司的每一流程又反映了企业文化的特征,深受企业文化的影响,理顺了公司的管理流程,就是完善了公司的制度文化。关于分项导入。更好地诠释“诚信、和谐、关注业主、关心员工”:对市

5.工商企业管理实践报告 篇五

姓名 ___ ____

专业___工商企业管理________

二〇一四 年 六 月

一、实习目的

通过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对市场营销知识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对于具体如何操作还是有些模糊的,通过实习加深对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真正的相结合。

二、实习地点

三、实习部门

办公室文员

四、实习内容

(一)单位简介

我实习的单位工作职能比较广泛,包括参与研究制订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按照政府授权,对重要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废旧物资、烟花爆竹归口经营,社有资产运营进行组织、协调、管理。对无证经营、非法销售、运输烟花爆竹进行检查等等。而我在单位里担任办公室文员的职务。

(二)工作主要内容

1.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

2.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3.负责总经理办公室的清洁卫生。4.做好会议纪要。

5.负责公司公文、信件、邮件、报刊杂志的分送。6.负责传真件的收发工作。

7.管理办公各种财产,合理使用并提高财产的使用效率,提倡节俭。8.接受其他临时工作。

(三)实习收获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市场营销专业与文员这个职位不太对口。可是对我来说,其实实习就是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获取一些经验,无论你做什么样的工作,得到的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而且这些经验在各个工作都是互通的。

刚进单位时,对整个单位的工作非常陌生,文员工作也不知道从何下手,更谈不上管理。后来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下,开始对单位的运作以及对文员职位有所了解,并充分地运用在学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解决工作实际问题。这些事情看上去简单,但是真正实施起来难度不小,需要注意几个方面:1.工作流程的了解;2.计算机知识的熟悉;3.人际关系的协调,与领导、同事和客户的沟通技巧等等。这些都是在学校学不到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才让我真正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当然还有很多东西目前掌握得还不够,需要以后更多的了解和学习。

虽然一开始只是接听电话和传达旨意,但是这里还很有学问,你要注意语音语调等等一些细节,还有就是打字复印等简单工作,看似简单,其实需要耐心和小技巧,还得注意时间分寸。接待来访客户就更是学问大了,你需要察言观色地了解他们的心理,了解领导的意图等等。由于我更多的想了解整个单位的工作流程尤其是在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所以我经常努力争取更多机会去解除专业知识多涉及到的领域,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完成文员的岗位职责。尽管好多人都认为办公室文员是一打杂的角色,但是我认真学习和努力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之外,我还积极主动争取更多的机会去解除其他工作。一开始会觉得手足无措,由于我初出茅庐,没有经验,应对很多事情都是一片茫然,有些知识明明在学校已经学过了,可是来到单位还是要同事一遍一遍的教一遍一遍的提醒,我想这些都是我在实习时候要努力克服的,真幸运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对我一次次的包容和忍耐,而且从这些资深的同事身上更是让我学到了真诚和谦虚,以及不放弃的精神,每次在我粗心犯错,对自己工作做得不够满意时气馁想要放弃的时候,同事们都没过多责怪我,相反,还会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给我认真的上了一课,“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样的吧。

针对文员这个职位的特点,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对挫折的处理,具体遇到挫折时,我发现不妨从调整心态来舒解压力,面对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树立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得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愤图强。善于化压力为动力,改变内心的压抑 状态,以求身心的放松,重新争取成功,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复印、传真、公文处理等基本工作我都已熟练。而文员管理要制发文件,处理文件和管理文件,在各种文件中,大部分还具有不同程度的保密性,而且各级秘书人员经常接近领导,看一些重要文件,参加一些重要会议,所以,秘书人员在公共场合活动时要注意内外有别,把握分寸,对什么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要心里有数。准确是对工作质量的要求。文秘管理的准确性是指正确体现政策、正确表达领导意图、正确办文办事,言行有分寸,文字能达意。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领导工作的准确性。文秘管理的准确性涉及的方面很多,简要地说,就是:办文要准,办事要稳,情况要实,主意要慎。而要做到这些,必须态度认真,作风过细,不能疏忽大意,不能马虎潦草。比如说办理公文,就要保证文件的质量,用词要准确,材料要真实,抄写要认真,校对要仔细,力求每一个环节不发生差错。否则就会贻误工作,甚至酿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在我的实习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遗憾。也许是实习日子短和我并非文秘专业的关系,对文秘的还有一些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听人说如何做,未能够亲身感受、具体处理一些工作,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但是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文秘基础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实际管理知识,使我对日常文秘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认识到要做好日常企业文秘管理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时间和理论两者亲密相结合。

经过将近半年的实习,我明显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工作能力,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人际交往方面进步很快提升很多。感触最深的要属以下几点:

1.任何工作任何岗位都应该认真细致,尤其是工作单位的人事部更需要有演进的工作态度。文员岗位需要经常与很多东西,物质方面、人事方面打交道,经常要处理大量数据,大量资料和文件,这些都要求精确,任何一点细小的错误都会影响到整体的结果。

2.讲究分工合作,分工合理,工作程序详细具体,讲究条理。各项工作互相关联,每一步都关系到整体结果,必须大家一起分工合作,才能最后完成工作任 务。分工合作不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而要结合每个同事的实际工作能力合理分配工作,尽量发挥每个员工的最大潜力。真正做到优劣互补、互相帮助。

3.与同事的相处与交流以及和单位其他兄弟部门的协调非常重要。由于一个完整的任务需要大家分工合作来完成,所以同事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关键的。办公室,需要与其他部门紧密联系,因为几个部门的工作互相牵制、互相影响,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以单独运作。但是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给其他部门的同事造成不便,或者由于某些客观原因,虽然不应由某个人完全负责,但却是影响到其他同事的工作,这时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和同事交流,尽快地解决问题,大家齐心协力地搞好工作。另外,人际关系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我在这方面是少说话、多做事,态度真诚和谦虚。这方面的技巧,书上说再多都无用,要自己在工作中亲身体会学习和积累。

五、实习以后的发展规划

6.戴明管理思想与企业实践 篇六

戴明博士(1900-1993)是美国最著名的质量控制专家之一,被公认的20世纪十大经营管理大师。他曾向美国的企业界推广他的管理思想,却遭到美国很多企业的不屑,之后他去了日本,开始全面宣讲并推行戴明管理思想的实践,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创建了日本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企业管理的“日本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质量奖中,日本戴明奖是创立最早的一个。它始创于1951年,就是为了纪念已故的威廉・爱德华・戴明博士,他为日本战后统计质量控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日本业界认为,他的教诲帮助日本建立了这样一个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日本的产品质量才达到了今天这样被世界广泛承认的水平。

自从1951年创办至今40余年来,已经有超过160个日本企业获得戴明运用奖,这些获奖者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均获得了大幅度提高。戴明运用奖虽然诞生于日本,但现在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质量奖项。

一代大师戴明的管理思想特色要点概括如下:顾客是供应链上最为重要的环节,仅以顾客满意为目标是不够的,你必须超越顾客的期望,进而增进你的信誉,赢取未来的生意。品质的改进等同于降低变异,这是统计思维及统计方法为何十分重要的主要原因。统计研究即为变异研究,管理者要致力于缩小变异。持续改进系统品质以超越顾客的需要与期望。

二、戴明管理思想在日本的成功

1950年7月,受日本科学家与工程师联合会(JUSE)邀请,戴明博士赴日本讲学。后担任日本产业界的讲师及顾问,其间帮助整顿、创立日本产业制度,塑造了风靡世界的日本企业管理模式。

在日期间,戴明首先在东京的日本医药协会大礼堂就质量控制这一主题进行了为期八天的讲授,接着,又在日本本州岛东南部的箱根镇为企业的高级主管讲授了一天。在这些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戴明博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统计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完整的传授给了日本工业界的主管、经理、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他的讲授为现场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并为当时正处在幼年期的日本工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能将抽象化的管理思想如此浅显易懂地解读给听众,戴明确实无愧于“管理大师”的称号。

听课的人们将这八天课程的速记、笔录汇总整理为《戴明博士论质量的.统计控制》的手抄本竞相传播,戴明博士随即慷慨地把这一讲稿的版税赠送给日本科学家与工程师联合会(JUSE),为了感激戴明博士的这一慷慨之举,当时担任JUSE会长的Kenchi Koyanagi先生建议用这笔资金建立一个奖项,以永久纪念戴明博士对日本人民的贡献和友情,并促进日本质量控制的持续发展。JUSE理事会全体成员一致通过了这项提议,戴明奖由此建立。随后,戴明博士的著作,《样本分析》在日本翻译出版,他再一次捐赠了该书的版税,自那以后,戴明奖不断发展,直到今天JUSE依然负责戴明奖的所有经费管理。

7.合资企业管理实践精要 篇七

标准化管理

合资企业按照统一、简化和优化的原则, 通过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实现制度的标准化, 同时, 将文化理念和制度要求有效分解到岗位工作要求之中, 把岗位规范落到实处。福建森美公司通过构建标准化运营模式, 用标准化管理推动岗位规范落地。其主要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福建森美公司在遵循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董事会确定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针目标的前提下, 建立以技术标准为基础、以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核心的标准体系, 全面实现企业建章立制标准化。其中, 技术标准实现了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管理标准实现了规范化、合理化和制度化;工作标准实现规范化、有序化和高效化。通过标准体系实现了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物”、“事”、“人”的规范管理, 促进了企业运营管理的标准化。

2.建立岗位规范体系。

为有效解决岗位工作能力低下、优秀员工难以复制、岗位经验与智慧难以总结提炼的岗位执行力瓶颈, 福建森美公司按照“把合资协议、董事会章程、企业文化理念以及各项制度要求, 层层分解到部门职能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岗位工作手册”的思路, 建立了完善的企业工作标准体系, 规范、明确了岗位使命、岗位禁区和岗位信条, 通过梳理岗位职责、界定岗位操作流程、明确岗位操作标准, 形成了岗位执行文化, 让每个岗位人员明确知道“6W+2H+1S+1E”, 即What干什么, Why为什么干, Who由谁干, Whom为谁干, When什么时候干, Where在哪里干, How to do怎么干, How much money and time干的费用和时间预算是多少, Standard干的标准是什么, Evaluate对干的过程和结果如何进行考核评价。用标准化管理确保把岗位规范落到实处, 实现了岗位规范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贯通。学习借鉴合资企业管理实践, 一是要优化完善中国企业的标准体系。企业要根据管理层级特点和生产现场的工艺技术要求, 优化岗位工作标准。二是要建立岗位工作标准监督约束机制。企业在优化完善岗位工作标准的基础上, 通过现场跟踪实施、违规违章监督、实施结果评价等手段, 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岗位规范的贯通, 提升各层级岗位人员的执行力。

流程化管理

1. 建立三级流程体系。

针对专业化运营管理体制的特点, 福建森美公司建立起全景、部门和岗位三级流程文本管理系统, 把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嵌入各个流程的节点上。其中, 全景流程体系对所涉及的“人”、“财”、“物”、“事”的流转事项, 即交叉事权进行了划分和界定;部门流程体系对以部门为所属主体的跨部门流程进行了界定;岗位流程体系针对性详细规定了岗位操作流程。

2.实现流程管理信息化。

在文本化流程体系的基础上, 福建森美公司在企业的信息化“标准化一体运营管理平台”上建立了“流程中心 (BPM) ”模块。该模块是以工作流引擎为核心, 主要负责解释、执行各种工作流, 调度、分发和管理任务。工作流系统包括流程导航中心、流程处理中心、流程监控中心。该系统从企业全局角度汇总了涉及企业运营管理的有关流程, 把企业的专业运营、服务支持和监控稽核三大板块的制度要求融入信息系统, 使IT系统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传递到正确的人, 实现流程管理。学习借鉴合资企业管理理念, 一是建立企业流程文本管理体系, 实现流程与管理制度的融合。二是建立流程管理信息平台, 实现管理流程在信息系统中的嵌入。根据权限指引和权责划分, 把日常需要审批的各类流程嵌入信息系统, 设置关键控制点, 实现管理流程的信息化管控。

信息化管理

合资企业以“面向服务的架构”为理念, 通过建立协同信息管理平台, 缩短管理链条、提高组织效率、运营效率和管理效率。上海赛科公司和福建森美公司在这方面工作十分突出。

1. 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

以协同理念为指导, 以“标准化一体文档库”和“流程中心”为重点, 建立日常管控以信息化为特点的“标准化一体运营管理平台”, 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制度和流程的闭环管理。

2. 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

学习借鉴合资企业管理实践, 一是要建立协同的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完善企业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 按照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主题进行构建与应用, 支撑公司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建立完善生产运营与管理经验共享平台, 使生产经营、技术开发、管理典型案例以及外部先进经验实现共享。二是建立企业内外部信息数据库。内部数据库实现数据源头采集、统一集成, 授权查询分析, 成为问题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外部数据库主要提供国内外同行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市场开发等信息, 成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同行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动态的平台。三是建立流程管理服务平台, 实现无纸化网络办公。加强管理流程信息管控, 使信息化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逐步实现管理流程的在线运转和网上签批, 培养形成无纸化办公习惯。

人性化管理

1.通过尊重和信任员工, 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合资企业注重以人为本, 管理者普遍采用谈话的方式与员工交流, 通过沟通交流, 实现了管理理念与员工行为的融合, 发挥了管理理念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引导作用。例如, 福建联化公司、上海巴斯夫公司的管理者如果发现员工出现不规范行为, 就积极与员工坦诚对话, 告诉员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及时规范员工的行为。

2.通过道德规范和信誉约束实现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

合资企业非常重视诚信经营。例如, 福建联化公司对所有人员进行“诚信第一”的核心价值观培训;福建森美公司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中, 把“诚信与合作”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具体的经营活动中, 严格执行外采油品“三不采”要求, 指标检测实行双重把关制, 确保提供给消费者的油品“质优量足”。

3.通过责任关怀实现尊重生命的HSE价值理念。

合资企业高度重视企业HSE的建设和管理, 不仅重视个体生命的安全, 而且也重视员工其他方面的安全需求。例如, 上海赛科公司规定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有责任创造最佳的HSE业绩, 致力于做到“无事故、无人员伤害、无环境损害”。

4.通过优质品牌和卓越服务实现客户满意的市场理念。

合资企业注重客户关系管理, 通过倡导客户价值最大化, 提升企业的美誉度。例如, 福建森美公司通过构建“快捷”的服务体系增强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提高了运转效率;通过提供“舒适”的服务, 从加油站的整体布局、装修格调、颜色搭配、背景音乐、员工服装以及肢体语言等细节入手, 营造宾至如归的浓厚氛围;通过创建“便利”的服务平台, 为客户就近开单、缴款以及非油品消费提供便利。企业的美誉度持续提升, 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股东各方的高度赞赏。

5.通过团队管理实现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合资企业搭建团队管理平台, 强化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合作意识, 发挥团队管理的集成优势。例如, 福建联化公司在生产运营管理方面实行PMT业务团队管理。即撤销传统的车间建制, 组建业务团队, 团队成员来自公司生产部、设备部和技术部, 形成了覆盖所有生产装置的矩阵式管理。

6.通过沟通管理实现包容、多元的文化理念。

合资企业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立足现场管理的实际情况, 中外双方管理者积极沟通, 相互理解, 初步形成了包容、多元的文化理念。例如, 上海巴斯夫公司规定, 到工作现场必须佩戴护目镜, 但上海当地气候潮湿, 尤其是梅雨季节, 戴上护目镜反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中外双方管理者通过沟通交流, 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 对原规定进行了修订。福建联化公司、福建森美公司都十分尊重伊斯兰习俗, 在伊斯兰斋月时给沙方人员创造便利的工作环境。学习借鉴合资企业管理理念, 一是要研究构建中国企业道德规范, 明确核心价值观。二是建立完善中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 确立以客户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市场理念。三是建立各层级管理者与员工沟通的绿色通道, 征集员工意见和建议, 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效益化管理

1.严格预算管理。

合资企业严格执行预算管理, 提高预算执行的符合率, 未经事前审批的项目, 不能通过内控和审计的审查。

2.严格遵守谨慎投资原则。

合资企业对于未达到投资回报率的项目, 全面进行投资后评估, 提出投资调整方案, 由董事会决策。

3.建立经济效益评估机制。

合资企业根据项目运行周期和生产运行计划, 建立经济效益评估机制, 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效益评价, 对低效益的项目, 采取调整生产计划等措施进行整改。

8.当代企业的和谐管理思想及实践 篇八

关键词:当代企业;和谐管理思想;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164-02

一、和谐管理的概念

企业以管人为中心,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使企业人、财、物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优效果的目标管理。实现和谐管理,首先应当包括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特别是雇主与雇员关系的和谐,即劳资关系的和谐。其次,人与物的和谐,包括人与设备的结合,创造最高的生产率。第三,人与环境的和谐,包括环境保护、环境绿化、环境建设与循环经济。第四,人与社会的和谐,包括诚信、道德、法治、互助合作。

二、和谐管理的科学性

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费雷德里克·泰勒认为:“所有的日常活动中不注意效率的行为都在使整个国家资源遭受巨大损失,而补救低效能的办法不在于寻求某些出众或是非凡的人,而在于科学的管理。”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它能使较高工资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统一起来,从而不断扩大再生产。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落后的经验管理。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会和谐相处,达到和谐管理的效果。和谐管理目的是为了企业获得最优效果,与企业管理的目的是统一的。

三、实现和谐管理的途径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

企业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大力构建和谐企业,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这是时代对企业和企业法人提出的新要求。就我们物资流通企业而言,就是要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营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大力开展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发展循环经济,实行绿色经营管理工作和“主业养家、多业并举”的新型流通企业经营之路。既追求自身的效益,更追求社会和环境效益;既追求利润,更追求和谐。为此,首先必须做到“三破三立”。一是破除墨守成规的旧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要破除你死我活的旧竞争观念,树立和开展竞合双赢或多赢的新局面;三是要破除妒富嫌贫的旧观念,树立利益和谐的新观念。

(二)规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阳光”经营

企业是依法成立、合法经营、用户支持中生存发展的实体,要对股东、员工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履行应有的义务与责任。股东的投资利益要得到保证,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相应收入需要得到满足,消费者的权益要得到确保。一是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责权利,理顺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二是解决好公司内部上下左右组织的关系,建立横向联系、垂直指样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从能人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新跨越;三是坚持以企业公开为载体,大力实施“阳光经营”,通过企务公开架起领导与职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桥梁。

(三)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共同维护企业利益和社会形象

要构建和谐企业,劳资双方必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企业和谐的根本保证,建立和谐企业的劳动关系,规范企业自身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就显得十分必要。一是要大力推进劳动合同,规范劳动用工制度。要按照《劳动法》的要求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为建立现代企业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关系法制化,契约化创造条件,实现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制化、规范化目标;二是推进集体协调制度,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在涉及企业与职工重大利益等一系列问题上,以进行集体协商的方式来建立企业自主协调劳动关系机制;三是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通过贯彻实施《劳动法》加强协调与沟通,建立稳定协调的企业劳动关系,共谋企业发展;四是加快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劳动法》、《公司法》为准绳,加快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使职工能够享受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各类社会保险权利,并使工资支付有关规定在企业得到很好的落实;五是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依靠员工办企业。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员工办好企业的思想,这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则。

(四)牢固树立诚信理念、建立健全企业诚信体系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市场经济越发展,人们就越发感到诚信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企业诚信建设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为推动和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02年7月制定并颁布了《企业诚信经营自律守则》,从各个方面提出了企业诚信建设的基本要求,我们要以此为蓝本,以“三个有利于”为指导,强化信用观念和道德修养,不断完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切实加强自律,改进经营管理,守法经营,诚信纳税,为构建诚信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以积极的态度承担社会责任,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多做实事,满怀真诚,奉献爱心,关注社会发展与进步。尽管企业经营最终目的是赢利,但无论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都不可游离于社会之外孤立存在。任何一个企业如果忽视了社会责任就不算成功企业,只有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只有给予社会最优质的服务,社会才会给予企业回报及认同,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企业才是最终受益者。

四、和谐管理的实证分析

(一)台湾首富郭台铭的“知人善用”的经营理念

郭台铭任鸿海集团董事长,十年前营业额只有100亿新台币,而2006年的营业额达到1兆台币,十年增长100倍。 尽管鸿海是以模具起家,但郭台铭很清楚,善用人才是奠定鸿海30年来持续成长的基础。郭台铭说?押“我不懂模具,但是我会用人、会用专家,我们公司的机械博士超过几十位。”

(二)把人才变将才

以2006年鸿海集团旗下最大的“富士康”控股公司为例,总经理戴丰树拥有东京帝国大学博士学位,并且在丰田汽车工作八年,当时有人就怀疑做汽车的,能把手机做得好吗?但郭台铭认为,“车子的零件有两千多种,但手机只有两百多种,你说能不能做好?”

果然,从欧洲关键零件到美国设厂,戴丰树一开始就参与手机的全球布局,五年间鸿海创造出来的营收大约是2 000亿新台币,也是鸿海2006年成长最快速的部门。

“相对于其他IT界领导人培养的是人才,郭台铭培养的是将才。”前戴尔亚太采购总经理方国健一语道破,今天鸿海对于人才的重视和使用。郭台铭常挂记的一句话,就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每次有人问起鸿海最大的挑战,郭台铭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人才。人才的选拔和培育,是一个企业永恒的难题。”在投资人才方面,郭台铭一向舍得花钱。鸿海为了引进光通讯专家,公开在媒体上刊登年薪1000万的广告,外界看到了郭台铭寻找人才的大手笔,也看到了郭台铭做事的决心。

(三)以身作则,共同奋斗

郭台铭强调的“以身作则”不是事必躬亲,不是事事要管,而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他要求员工不分层级,一起投入研究创新、挑战困难,这点和西方管理学强调的“分工授权”不太相同。一名在鸿海工作20年以上的干部说:“看了老板赚钱之后没有放进自己的口袋,几乎全都投入机器设备,这样的老板值得跟。”

(四)不断创新“兆元奇迹”

郭台铭旗下的八个事业体,计划在未来三年各自至少收购六家公司,除了版图的扩张,主要着眼于全球人才的收编。这也意味着未来三年,鸿海集团至少还会有48家公司加入,外界认为,这48家公司将是鸿海再造另一个“兆元奇迹”的关键,也是为了容纳各路人马,鸿海组建了23个所谓的“技术委员会”。事实上,鸿海很早就有这样的跨部门组织,只是现在层级拉得更高,由郭台铭亲自面试主管,让各种人才能充分发挥和交流。从20年前的100万新台币到1 000亿,鸿海造就了第一批富豪;第1 000亿到第5 000亿,主要是以富士康为主,造就了第二批富豪;第5 000亿到2兆台币将造就下一批富豪。

以上事实可以看出:郭台铭是一位将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科学管理密切结合的成功管理家,也是企业界一位难得的善于用人,更善于用将的帅才人物。

五、结论

和谐,不仅仅应追求企业内部的和谐,更要强调整体的和谐,现代企业管理的和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修炼。和谐的境界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和谐,而不是每年仅仅有几个特有节假日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可以达成。和谐,不但是物质利益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境界、道德约束、伦理规范、情绪缓解以及心理控制等方面的自主发展与平稳运行。

“和谐”管理是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作为企业管理者,要达到和谐管理,既要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科学安排,使生产资料资源合理配置,生产有序进行;同时也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

总之,作为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不仅应该考虑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发展成果惠及社会和每名企业员工。坚持和谐发展,实现企业与社会,与环境,与员工的和谐共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上文明健康的发展之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徐德岭.和谐理论与和谐企业[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6):2.

[2] 杨柳黔.把脉和谐管理型企业[J].施工企业管理,2005,(5):15-16.

[3] 孙洪滨,徐其东.企业实现和谐管理之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13):23.

[4] 刘庆华.和谐:企业管理的灵魂[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6):20.

上一篇:门诊护士转正申请书下一篇:教师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