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教学设计

2024-07-01

《玩具》教学设计(共8篇)

1.《玩具》教学设计 篇一

《磁铁玩具》教学设计

《磁铁玩具》是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身边的玩具单元第二节课,顺应儿童天性,利用学生熟悉又喜欢的玩具,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玩玩具,把儿童──玩具─ ─学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面向学生生活,展开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材对《磁铁玩具》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观察磁铁玩具发生的有趣现象,接着引导学生认识磁铁(各种形状的磁铁),然后在强烈的好奇心“磁铁能吸东西”驱使下研究它吸什么东西,之后研究什么地方吸铁能力强也就是磁极,教学 重点是研究磁铁能吸铁以及磁铁有两个磁极。

实际教学中,课前让孩子们查找磁铁玩具,城镇孩子容易一点,可以找到磁铁搭扣的文具盒、磁铁扣、磁铁钓鱼玩具,但是也不是很多。农村孩子一般一件像样的玩具都没有,更不要说磁铁玩具。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就利用磁铁钓鱼 玩具来导入研究的问题,因为它的趣味性强,现象也明显。

教学片段一

师:“我今天邀请一位同学来做个钓鱼游戏,谁想来?”(孩子们特别踊跃,看得出对游戏天生的喜好)。一名幸运儿被指定到讲台上做钓鱼的游戏,“鱼缸”里有7条鱼,只见他一连7次都顺利钓起了鱼。其他孩子的神情由开始的兴奋到 后来的平淡。

师:“谁愿意把你看见钓鱼的现象告诉大家?”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只小手举起来。生:“他一起钓了7条鱼,我也想钓。”师:“你自己玩过钓鱼玩具吗? 知道这个玩具上有什么奥秘吗?”生:“有吸铁石。”

通过这个教学的过程和效果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实际参与度很低,可以说那个钓鱼的同学真真切切参与了,其他人都成了旁观者。实验现象也只有讲台和讲台周围两排的同学看得见,其他人连看清钓鱼现象就很难。这个导入新知识的环节形同虚设,远没有到达教材设计的目的,教材是把磁铁的玩具定位在孩子们 熟悉又喜欢的角度,实际上大多没怎么玩过,甚至是看过磁铁的玩具。

我们通过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教材设计这个环节是基于学生大多玩过磁铁一类的玩具,而实际情况是这种钓鱼的游戏比较适合幼儿,作为三年级孩子就是买玩具大多不会买这种没有变化的比较单调的玩具。因此,再一次上课我们做了一些改进。课前安排学生找磁铁一类玩具玩,最突出最容易找的钓鱼玩具边玩边观察,为学好本课做准备。把教师提供的钓鱼玩具实验材料做一定改进,提供2个钓钩(一个是铁钩,一个是塑料钩),鱼儿的嘴上6个都有铁钉,一个 没有。

教学片断二

师:“同学们课后玩了磁铁玩具的举手我看看,请你说说你发现的玩具奥秘。”生:“我发现有吸铁石,把东西吸住了,我妈妈钱包上的扣子就是这样的。”生:“我发现鱼儿嘴上有钉子。”生:“我用吸铁石可以吸起大头针。”……

师:“同学们课余研究的真认真,今天我们请2名同学来一次钓鱼比赛。”话音未落所有的手都举起了,老师说:“我背对大家向后抛出2朵花,谁收到了谁来,好吗?”2位收到花的同学站到教室前进行比赛,教师宣布规则:“比赛分为2场,每场1分钟,上半场结束后交换钓竿和场地。”比赛气氛热烈,结果一人胜出一次,教师首先请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同学们有的说动作稳一点的钓鱼多;有的说最多只能钓6条鱼;有的说站的地方有讲究;有的说玩具里有吸铁石。教师再向选手提问:“通过比赛,你们发现了说明奥妙?”2位选手都表示取胜的法宝是钓鱼竿,还有一条鱼有“毛病”,是不能钓起来的。随后教师把钓竿和鱼交给这两位同学一一拆开,大家发现了6条鱼的嘴上都有钉子,一条全身没有钉子。一个吊钩是磁铁的,一个是塑料的。同学中发出了“噢”的认同 声。

教学片断三

教师把准备的塑料尺、铁钉、大头针、图钉、铜钥匙、铝钥匙、不锈钢钥匙、纸条、木头条、布条、橡皮擦和磁铁给学生做研究磁铁能吸铁的实验。学生忙碌 起来,大约6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刚才大家实验发现了些什么?”生:“磁铁可以吸东西。师:吸了哪些东西?生:钥匙、大头针、钉子、粑钉。”师:“你知道这些东西的共同之处 吗?”生:“都是钉子。”

分析后我们发现,问题在于学生对生活中物品的材料不清楚,因此可以课前安排学生弄清上面实验物品的材料名称,还可以由教师在实验物品上贴上构成材料名称标签,实验开始引导学生认识一遍,实验中还把情况记录下来,又一次强 化地认识实验物品的构成材料。

教学片断四

教师把准备的塑料尺、铁钉、大头针、图钉、铜钥匙、铝钥匙、不锈钢钥匙、纸条、木头条、布条、橡皮擦(每一个都贴有物体的构成材料名称标签)和磁铁给学生做研究磁铁能吸铁的实验。首先要求学生把实验物品的全称认识一遍,例如:铁质大头针。还要求学生把实验中被磁铁吸住的和不吸的填写到实验记录表里。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时提问:磁铁吸住了哪些物体?它们是什么材料做 的?

以上是我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一次尝试,那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关于教学的有效性,有专家提出就是“三高”教学,一是高效率;二是高效益;三是高效应。即教师精心的教学准备开展师生和谐的课堂学习活动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 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 实现了教育教学目标。其中的发展是指三维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即时发展和面向未来的发展;有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每个学 生、每个方面都有自身的发展和成长,教师也随之发展和成长。

通过对这节课的研究,我体会到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不断更新观念,还必须养成课后积极反思的好习惯。就一节科学课来讲,首先是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以此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然后在比较全面的预设前提下对科学课堂探究活动进行指导,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提问和实验材料的准备要精当。有时还会安排课前或课后的探究活 动,从而更好地达成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玩具》教学设计 篇二

核桃乐翻天

一、设计思路

1. 核桃以其滚动的特征可支持投掷、碰击等玩法, 它的自由滚动和停止位置的不确定性使得游戏的过程存在变数, 更显趣味十足。题板上图形不同, 玩法规则不同, 各类游戏的难度系数不同, 可支持单人、多人竞赛, 最后高分者获胜。

2. 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深入了解核桃滚动速度、方向与控制力度、角度之间的关系, 使用核桃的击打方式也逐步从“随意”发展到“可控制”状态, 并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使得手眼更加协调。

二、作品结构

题板一、二、三、四, 核桃 (两种) , 数棒, 记号笔, 图形卡片。

三、制作过程

1. 将有机玻璃板按不同规格切割。题板一、二、三:长110cm、宽70cm。题板四:长70cm、宽70cm。

2. 将线槽分别按四种题板的长宽尺寸剪切, 用砂纸将边缘处磨光。

3. 用即时贴粘贴在线槽表面并按一定距离打孔。

4. 打好孔的线槽用502胶水粘贴在有机玻璃板的四周。

5. 用彩色即时贴剪成各种图形, 并用记号笔标上分值、规则以及相应的内容。

6. 在有机玻璃板上, 粘贴上需要的图形。

题板一

居中贴出直径45cm的蓝色圈, 再在蓝圈内居中贴上直径6cm的黄色圆形为核桃中心点。

题板二

剪贴出大小形状不同的图形, 在相应的位置上拼贴出图案。根据拼贴图案的角度和图形大小衡量难度, 根据难度标出分值大小。

题板三

在起点处贴上直径6cm的红圈和直径4cm的白圈图, 作为起点 (本垒) 。在终点处贴上同心圆圈图案 (直径10cm、6cm的同心红圈各一个, 中间的白色圆圈和圆形分别为直径8cm、4cm) 。在起点和终点之间贴上一条连接中线。在距离起点7cm处, 粘贴一条蓝线, 为前卫线。在距离终点10cm处, 粘贴一条蓝线, 为后卫线。

题板四

剪贴大小不同的图形, 设计巧妙的角度, 贴在底板上, 在图形上贴上表示多玩2次、多玩1次、暂停2次、暂停1次等各类规则标准。

四、使用方法

题板一:2人游戏。将核桃置于圈内中心点上。幼儿以“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开始击打。开始时幼儿手持核桃悬空选择击打的角度, 向下击打圈内的核桃。

玩法1:被打出圈外的核桃归自己所有。2人依次进行, “吃”到核桃多者为胜。

玩法2:在核桃上画上圆点, 分成红队、绿队, 数量各半。双方核桃均置于圈内。将对方的核桃击打出圈, 即赢得此枚核桃。若将本队核桃打出圈, 则需要重新放回圈内, 由对方继续游戏。哪一方核桃先被全部打出圈外者为胜。

题板二:适合2人~3人玩, 幼儿各持一个核桃, 双方通过“锤子、剪刀、布”决定由谁开始, 并商量选择本次打核桃的部位 (左右肘、手、脚均可) 。从起点出发, 使用肢体部位对核桃发力, 使其向自己预想的位置滚动。当核桃停在哪个图形上, 即得到图形上所示数字相同数量的旗子, 并将旗子插在得分台上 (红队得红色旗子、绿队得绿色旗子) , 若核桃停在空场中则不得旗子。两位幼儿轮流游戏, 一局每人击打5次, 经统计总分最高者获胜。

题板三:2人进行游戏。幼儿以“石头、剪刀、布”决定由谁先开始, 从红圈内的2个核桃中选择主动击打的核桃。 (如选择A, 则B为被击打的核桃, 即A击打B) 。

玩法1:当B停留在某图形内, 即得到此图形的拥有权, 在得分台上插入相应的图形旗。当核桃再次滚到已拥有的图形上则无效, 由对方继续进行。最后得到图形旗多的一方胜利。

玩法2:当B停留在某图形内, 即得到图形上所示数字相同数量的旗子, 并将旗子插在得分台上 (红队得红色旗子、绿队得绿色旗子) , 若停在空场上不得旗子。当B核桃停留在图形内的核桃标记上, 按其含义进行:多玩2次, 多玩1次, 暂停1次, 暂停2次等。一局各玩20次, 最后比较双方的旗子总数, 数量多的一方为胜。

题板四:

玩法1:模仿冰壶的玩法。甲乙两队各有8枚核桃, 每次双方轮流各出一枚核桃, 从起点 (本垒) 朝终点 (营垒) 方向掷出。当双方所有核桃都掷出后, 看谁的核桃离终点圆心最近, 近的一方得1分, 并将得分旗插在得分台上 (红队得红色旗子、绿队得绿色旗子) 。如果核桃最终落到界外, 即未进前卫线或越过后卫线未进入终点, 都视为无效, 立即将此核桃清出场外。游戏重复进行5次, 最后统计总分最高者获胜。

玩法2:甲乙两队各有10枚核桃, 双方每次轮流各弹出一枚核桃, 从起点 (本垒) 朝终点 (营垒) 方向掷出。双方都掷出后, 看谁的核桃停处离终点更近, 近的一方可获得出击权, 去碰“吃”对方核桃。如碰到对方的核桃, 便可获得此枚核桃。最后碰“吃”到核桃最多者获胜。

(玩具制作者:刘艳玲李莹婷)

十六格游戏盒

一、设计思路

1. 一个十六格的方型盒子, 随着底图的改变和遮盖物的调整, 根据不同的任务单能玩出许多层层递进的游戏。结果不可预见, 竞赛充满变数, 支持幼儿充分体验挑战冲关的成功感。

2. 游戏中需要幼儿积极调动思维, 从而发展观察比较能力、快速记忆能力、空间逻辑思维、手眼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 从“低结构”玩具制作的思路出发体现教玩具的一物多用, 游戏内容和玩法可以不断拓展, 支持幼儿重复使用, 从一定程度上能给教师减负。

二、作品结构

方形盒、底图9套、玩具小熊、跷跷板、位置单、方形遮盖片、“草丛”遮盖片、牵引方块;任务单2套。

三、制作过程

1.游戏盒:用三合板制作游戏盒 (长28厘米、宽28厘米) , 用波音纸包装外盒及盖子, 在盖子上打16个洞 (横竖各4排) 。

2.底图:用Photoshop软件制作各种游戏底图, 将制作好的图片喷印出来 (长27厘米、宽27厘米) 。

3.跷跷板:将硬卡纸剪成长方形, 并将方形两边折起来, 将三角形积木贴在长方形下面, 制成跷跷板。

4. 牵引方块:将木块割成小方块, 并在中间割出圆形镂空, 用波音纸包装, 最后将两条绳子分别系在小方块两边。

5. 遮盖板:用卡纸剪成方块, 制作方形遮盖板及草丛遮盖板。

6. 小熊:准备玩具塑料小熊即可。

7. 宝盒:选择小塑料盒、积木块均可 (只要大小适合放置在游戏盒的一个洞内) , 用玫红色电光纸包装成“小礼物”的形状。

四、使用方法

1.此玩具可供1名~4名大班幼儿共同游戏, 游戏时幼儿按意愿选择一种游戏, 摆出该游戏配套材料, 即可开始。

2.参与者轮流游戏, 最后以谁“最快完成任务”或统计分数最多者为胜。

3.游戏的变式: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 适当调整游戏的规则, 降低或提高游戏的难度:如增加任务单的难度, 遮盖方块的逻辑设计;调整小熊弹跳的距离等。

游戏一弹跳球

零件:跷跷板、小熊

建议年龄段:4岁~6岁

游戏人数:2人~4人

游戏玩法:盒中放入底图, 将跷跷板放在盒子旁, 将跷跷板高处对着盒子, 低处放上一只小熊, 在跳板高处用力压下, 将低处跳板上的小熊弹起, 使其掉进盒中洞里。幼儿按规则进行积分记录:没有进洞不得分, 小熊倒着进洞得1分, 站着进洞得2分, 如果能跳进与其颜色相同的洞里再加1分。两位幼儿统计自己的得分, 分数高的为胜。

游戏二藏宝

零件:一个宝盒

任务单:横 () 竖 ()

建议年龄段:6岁

游戏人数:2人

游戏玩法:藏宝:一位幼儿将一个宝盒随意放入某个洞中, 并在“任务单”上记录宝盒的位置 (如横2竖2) , 再用方片遮盖住所有的洞。寻宝:另一位幼儿根据“任务单”上宝盒的位置记录翻出宝盒, 若翻到骷髅表示失败, 可继续寻找, 直至翻出。每次游戏只放一个宝盒, 任务单上的位置记录按游戏次数依次填写, 任务单写满之后将数字擦去 (任务单的过塑表面可支持擦拭后重复使用) 。“藏宝”和“寻宝”人交换后重复游戏。

游戏三翻片找物

零件:方形遮盖片

建议年龄段:4岁~6岁

游戏人数:2人

游戏玩法:将底图放入游戏盒中, 认真观察图片上水果或动物的位置并快速记牢, 之后拿方片遮盖住所有的洞。先由一位幼儿提出任务—“指定翻出某种水果”, 让另一位幼儿凭记忆翻开方片露出该水果。若正确则得到该方片, 若错误则盖上方片。轮流提出任务, 得到方片多者为胜。

游戏四找相同

零件:方形遮盖片

建议年龄段:4岁~6岁

游戏人数:2人

游戏玩法:

将底图放入方形盒中, 幼儿迅速观察图片中动物的位置, 用方片将图遮盖住。翻开其中一个方片露出一只小动物, 凭记忆找出与其相同的小动物, 如果找到相同的动物, 这张方片就归自己所有, 并且可以继续玩下去;反之, 则将方片放回原处, 由另一位幼儿开始游戏。当方片全部拿空时结束游戏, 幼儿统计自己手中的方片, 拥有最多方片的幼儿为胜。

游戏五翻翻看

零件:方形遮盖片

建议年龄段:3岁~4岁

游戏人数:2人

游戏玩法:

一位准备猜图的幼儿遮住双眼, 另一位幼儿将图片藏于游戏盒后用方片遮盖住所有的空格。猜图者不断翻开方片, 猜出底图内容。猜图和藏图的任务轮流承担。看谁能翻动最少的方片最快猜出底图的内容。

零件:小熊

建议年龄段:5岁~6岁

游戏人数:2人

游戏六小熊跳棋

游戏玩法:

两位幼儿都将自己的“小熊”放入相应颜色的格子中, 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先后。两位幼儿轮流移动自己的小熊, 每次只能移动一只, 可以移动到与之相邻的洞中, 也可越过相邻的一只熊。先将所用小熊移到对方颜色的格子中为胜。

游戏七躲猫猫

零件:“草丛”遮盖片、任务单

建议年龄段:6岁

游戏人数:1人~2人

游戏玩法:

将底图放入盒子中。任务单上的“1、2、3……”表示每次使用遮盖片后最终要露出的物品和数量。单人玩时, 取出四张不同形状的遮盖方片, 在盒子上尝试如何摆放才能最后露出与任务单上所示相同的物品和数量。两人玩时, 可通过合作探索完成遮盖任务, 或轮流进行挑战。

游戏八牵引迷宫

零件:牵引方块 (将有圆洞的方块两边拴上绳子, 如图所示) 、小熊

建议年龄段:4岁~5岁

游戏人数:1人

游戏玩法:以游戏盒上纵横走向的边为小熊移动路线, 箭号上方的游戏盒角落为起点, 红黄绿色的方块为对应颜色的小熊到达并掉入的终点。将小熊放入牵引方块内放置在起点处, 两手分别拉住牵引方块两端的绳子, 使方块内的小熊在边线上移动, 一直到达终点洞口上方, 将方块与洞口对齐, 使小熊掉入洞中。若在移动过程中不慎掉入其他洞内, 则返回起点重新开始游戏。

游戏九翻翻书

零件:方片

建议年龄段:4岁~6岁

游戏人数:1人

3.《玩具》教学设计 篇三

玩具在中国民间,俗称“耍货”,又称“玩意儿”,是供儿童或普通劳动者用来娱乐的器物。

中国传统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传统民间玩具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均呈现出不同的风情习俗和器物造型。从先秦的塑形玩具到商代的青铜玩具及魏晋时代的风筝和花灯玩具,再到两宋的节令玩具,明清时期更是传统民间玩具的集大成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大多数民间玩具都是在这一时期完善成熟,并创新出很多新的民间玩具种类。到了近代,由于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等原因,中国传统民间玩具进入了一个低潮期。尽管整个传統民间玩具处于低迷期,但这一时期,我国本土的玩具形式,如剪纸、年画、风筝、空竹、陀螺等,还是得到了继续发展的机会。也产生了一些著名的生产基地,如山东潍坊的风筝,天津杨柳青的年画等。进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世界范围内的玩具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各种电子玩具、益智玩具、装饰玩具层出不穷。到了18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工业革命的爆发,以手工制造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中国传统玩具业受到了各方面的强烈冲击。以至于现在的中国玩具企业有三分之二的公司演变成了“贴牌”加工的世界玩具加

工厂。

从整个传统民间玩具的发展脉络不难看出,传统民间玩具的发展正逐渐消失和衰退。这些结果的产生首先源自于中国玩具设计的落后,缺少有特色的玩具设计;其次是中国没有自己的民族品牌。最后,就是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材料和造型单一、科技含量低下、质量不高等。

文章认为,欲振兴中国的玩具产业,现代玩具设计要以传统民间玩具为依托,以中国民族文化特色为基石,在进行现代玩具设计时做到以下几点:

现代玩具的设计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人们的审美和精神需求。传统民间玩具由于材料和造型的单一,在这个追求美感的年代已显得格格不入。拿淮阳泥泥狗来说,它的销售市场只存在于农村。手工艺人们由于没有专业的玩具知识和长远的发展目光,泥泥狗的造型一直没有多大的改变。因此现代玩具在进行设计时,要保持一颗年轻和充满活力的心态,牢牢把握住人们的审美倾向和精神

内涵。

现代玩具设计要注重玩具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像传统民间玩具中的风筝和灯笼,就很好的体现了玩具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时至今日,我们应该也不会忘记儿时和母亲一起放风筝,追逐嬉闹的日子吧。现代玩具在设计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无论时代的步伐如何加快,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何淡漠,在进行玩具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人与物的关系才是首要的。因此,现代玩具在进行设计时要充满情感因素,从而带给孩子们浓厚的爱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现代玩具设计要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石,敢于创新,杜绝一味的抄袭和模仿西方的玩具设计理念。拥有上下五千年璀璨文明历史的中国,我们具有丰富的中国元素和深厚的文化精髓来进行现代玩具的设计。作为玩具设计人员,要努力发掘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并将其灵活崭新的运用在现代玩具设计当中来。

现代玩具设计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大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业水平。当国外的变形金刚、电子宠物以及能与人智能互动对话的机器狗大批量出现在中国玩具市场时,我国的玩具制造业还只是停留在玩具数量而非玩具质量上。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现代玩具设计不能再重复传统民间玩具的覆辙,要学会将科学技术的发明应用在玩具设计中,提升玩具的科技含量,开发具有高文化内涵,高科技含量的现代玩具新品。

现代玩具设计还要承担着重振传统民间玩具的责任和义务,要将传统民间玩具进行改良和再设计。我们不能将传统民间玩具只保护在博物馆内,中国传统民间玩具在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中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华,并形成了成熟的中国玩具文化。将这些已经成熟的中国玩具文化从设计理念、技术开发和产品加工等方面给予包装和创新,从而继续创造出富有民族特色又不失现代风格的鲜活

玩具。

结语

传统民间玩具正在逐渐的消失和衰退,这是历史发展的节奏和必然性,我们要顺应时代更新变化的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丢弃传统民间玩具。相反,现代玩具的设计正是依托在传统民间玩具的基础上而成长起来的。现代玩具设计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民间玩具的优点和精髓,对于传统民间玩具所存在的弱点和落后点也要正确看待并加以改进。只要我们善于挖掘中国的传统特色并勇于创新,再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玩具产品和民族品牌定在不远的未来。

4.《逛玩具城》教学设计 篇四

(自设话题)

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能把自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

2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能用几句话把玩具的名称、样子、玩法、性能等讲给大家听。

3.说话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听话时认真有礼貌。

教具准备:

每个学生自备一两玩具。

设计软:系列玩具、场面等。

教学过程:

一、谈玩具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这节,老师带着你们到模拟的玩具城逛逛好吗?

2.演示播放:逛玩具城。

3.演示播放系列玩具:遥控小飞机、电动小汽车、魔方、拼板……

对话练习:

这是什么?

这是。

4.让学生把自备玩具摆在桌上,进行交际。

师生交际:

师:请问同学,你带了什么玩具?

生:我带了。

师:你的玩具真漂亮,是从哪儿买的?

生:我的玩具是从买的。

师:谢谢!

生生交际:①同桌互问互答。②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际。③指名问,指名答。

在互动交际中,引导学生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语言要规范,交际内容可涉及玩具的名称、来历、价钱、厂家等。

二、玩玩具

.玩自备玩具,并向同桌介绍自己玩具的名称、玩法及性能。同桌如果不明白,可以发问,玩具小主人应耐心解答。

2.自由交流:在这么多玩具中,你对哪玩具感到陌生、新奇,可主动去询问它的小主人并请小主人作介绍。

3.请学生上台玩玩具,并作介绍,对个别有新意、有创造性的玩法及时表扬。

……

三、买玩具

创设情境:当售货员——卖玩具;当顾客——买玩具。

.播放:买玩具的场面。要求学生注意听售货员与顾客的对话内容。

2.教师当售货员,请同学们到前边来挑玩具、要价、讲价。

3.同桌表演“买玩具”‘。

4.请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认真听,再作简单评价。

四、夸玩具

创设情境:当推销员——夸玩具。要求学生以“推销员”的身份来宣传、推销“产品”,重点把玩具的玩法、样子说生动,让“顾客”喜欢。

.教师示范,夸玩具。

2.以小组为单位,互夸玩具,互提问题。

3.指名上台表演,如果台下的“顾客”对“产品”有疑问,可向“推销员”请教。

五、展玩具

.组织参观,边参观边让学生说自己最喜欢哪一玩具,提问题互相交流。

2.师生交流。

3.生生交流。

生甲:请问这辆遥控小汽车是谁的?怎么玩?

生乙:这辆遥控小汽车是我的。只要按下绿色按钮,它马上向前跑;按下黑色按钮,它就向后退;按下红色按钮,就来个急转弯。

请问你带了什么玩具?

学生甲:我带了拼板。

学生乙:我也喜欢玩拼板,玩拼板头脑会变得更聪明。

4.自由发问进行交际。

六、讲玩具

请同学们回家后,把你这次逛玩具城时,认识的新玩具、新玩法等讲给你爸爸、妈妈听。

5.会摇的玩具教学设计 篇五

盐池第五小学 方琰芸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会摇玩具的特点。

(2)技能目标: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培养学生折、剪、贴、画等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敢想敢说,培养学生大胆创造意识。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造型设计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初步合理巧用不同材料制作会摇的玩具。

3、教学难点:了解玩具会摇的特点和造型设计。

4、教学准备:学生:彩色卡纸、蛋壳、弹簧、剪刀、双面胶、即时贴

教师:各种会摇的玩具课件、纸制玩具等

5、教学过程:

(一)、谈话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习制作过了什么样的玩具呢?(生答:略)那么,会滚的玩具是靠什么方法使它能够滚动起来的呢?(生答:略)不错,会滚的玩具是利用圆形或圆柱体的物品使它能够滚动起来。你们看,会滚的小猪就是靠外形是个圆形的滚环才使它能够滚动起来,多有趣呀。(师演示课件滚动玩具----小猪),让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玩具,(师课件演示不倒翁玩具)它与会滚的小猪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答:略),对了,一个会滚,一个会摇,那么,你想知道会摇的玩具是靠什么办法使它能够产生摇摆的呢?它又可以选用哪些材料进行制作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共同探究学习,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好吗?(课件出示课题:会摇的玩具)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玩玩具,正与本课教学内容密切相连,以已学的知识为切入点,通过亲切而又简单的导语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直观形象的从中感知到会滚、会摇玩具的不同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探索研究

1、说一说: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所见所玩会摇玩具的种类和特征。(师指生回答)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会摇玩具的种类和特点,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并布置了几道作业题,大家完成了没有?(生答:略)很好,现在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作业题)

(1)你在哪里见过或玩过哪些会摇的玩具?

(2)会摇的玩具是怎样摇摆起来的?

(3)“不倒翁”为什么会摇而不倒?你们知道吗?(指生回答,师课件演示“不倒翁”摇而不倒的过程,)

[评析: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课中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会摇玩具为什么会产生会摇的原理和种类,以及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价值。]

2、做一做:出示纸制“会摇的鱼儿”,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生选材制作玩具会摇动的部分。(根据自己的材料,个人、小组交流、讨论制作方法)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会摇的不倒翁,你们说,不倒翁为什么会摇而不倒呢?这是什么原因?(生答,略)通过观察比较,我们知道了不倒翁摇而不倒是因为它的低部呈圆弧形,而且它是下重上轻,所以它才会摇而不倒,那么,我们利用不倒翁这个原理可不可以选用其它的材料制作会摇的玩具呢?(提出问题,引导分析)

(1)用平面的普通卡纸,制作一个圆形的外形使它变成一个会滚的玩具,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利用平面纸张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呢?(交流讨论)

(2)老师这只“鱼儿”玩具是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它是靠什么方法使它摇摆起来的呢?它为什么会摇而不倒呢?(指生回答)

师:同学们,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请问同学们(师出示圆筒),我们知道会滚动的圆筒可以制作一个会滚的玩具,那么,可不可以把它制作成一个会摇的玩具呢?(生答:略)到底可不可以,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我们知道圆筒它已具备了会摇玩具的什么特点?(生答:圆弧形)可是它还是会滚呀!怎么办?根据不倒翁的原理,我们应该怎样使它摇摆起来呢?(生答:固定一个重心物)对了,这样就可以产生摇摆了,最后,只要进行装饰一下就可以把它变成一个会摇的玩具,是吗?(生答:略)通过不断的探究,我们知道了会摇的玩具能不能产生摇摆,最关键的是会摇的部分,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你们所带来的材料,动手制作会摇的部分。

[评析:引导学生不断的讨论、分析、比较、体验,使学生懂得摇动的部分是制作会摇玩具的关键所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低部呈弧形的变化和上轻下重及力的作用,才使其产生摇摆。根据这种情况,利用不同的材料,可以制作出各种不同造型的会摇玩具。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的体现了学生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师:同学们,会摇的部分做好了并不表示这个玩具就已经做好了,想一想,怎样把会摇的部分变成一个有趣的形象呢?你又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造型呢?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说想法、作法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出问题:

(1)想一想,看看你们所带来的材料可以设计制作哪些会摇的玩具?(分组讨论,同组互说想法。)

(2)依据玩具会摇的部分,请生说一说,可以使它变成什么样的会摇玩具造型?(分组讨论,同组互说想法。)

[评析: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探究和发现,找到了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合作协调做事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引导学生欣赏范例,拓宽想象空间(课件演示)

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交流时,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一些好的想法,现在,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把他们好的想法和做法向大家介绍一下。(指生回答)通过与同学们共同交流,使老师也产生了一些想法,现在请同学们来看看,老师是怎样根据会摇的部分,设计各种不同的形象的,不知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想法?还请同学们提提建议(演示老师范例欣赏),看了老师所设计的玩具造型,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怎样?(指生回答)

师:同学们,不同的材料可以制作出不同类型的会摇的玩具,让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样选材设计制作的,请看屏幕。(演示学生作品欣赏)

[评析:通过欣赏,目的是让学生观察了解不同的材料都可以进行想象创造设计,制作各种不同的会摇的玩具造型,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设计制作

师:欣赏了小朋友的作品,你们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想法和做法呢?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动手制作、设计有趣的玩具造型。同学们可以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制作有趣的会摇的玩具。

1、让学生再次动手制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材料,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制作会摇的玩具。

2、引导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玩具取名。

3、学生练习,教师适时指导(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个学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评析: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把活动深入开展下去。]

(四)、展示评价

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比赛。请已经做好的小组,可以玩一玩,评一评(由组长组织进行评价,先自评后互评)。看一看,谁的玩具做的会摇、有趣,造型与众不同,就让谁代表本组上台展示。(小组推荐)

1、你觉得这些玩具哪一个做的最有趣?为什么?

2、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玩具?说说你最成功的地方。

3、如果让你再做一次,你将利用生活中哪些材料进行制作?

4、师及时鼓励有点滴进步的每个学生,同时提出要求,促进发展。师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评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小结本节主要知识及学习活动,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活动延伸

这节课,大家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利用平时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学习制作出了一件件有趣的会摇的玩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品应用了会摇的原理,使它能够摇摆起来?(生答:略)不错,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大胆的积极地思考,将我们所学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创造出更多更新的作品来,下课。

6.《会滚的玩具》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材分析

《会滚的玩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内容。是一节设计·应用课。本课主要让学生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废旧物品或其他材料,经过想象,设计制作有特色的会滚的玩具。玩具之所以“会滚”离不开“圆”,所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到“圆”的存在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能够利用“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会滚的玩具“会滚”的特点。学会发现、寻找可以制作会滚玩具的基本材料,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联想,大胆创新,敢于实践;能根据联想的形象,利用不同材质,再经过剪一剪,画一画,制作有特色的会滚的玩具。

2.通过寻找材质、展开联想,学生大胆动手实践,进行创意,制作会滚的玩具,采用绘制、拼贴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装饰。

3.体验联想、创意和成功的乐趣,懂得珍惜自己创作的劳动成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会滚”的原理,并依次进行创作。2.教学难点:在“会滚”的前提下,完善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频导入

过渡语: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下面这段视频,看看视频中的豚鼠是怎样前进的? 2.出示课题

过渡语:对了,它们是坐在会滚的玩具球里前进的。你们想不想动手制作出一个会滚的玩具呢?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滚的玩具》。

(二)讲授新课 1.玩具的文化 中国玩具具有悠久的历史。1978年,在山东宁阳大汶口遗址中发现了一件长约7cm的陶猪,距今约5500年。约公元前1890—前1620年的齐家文化遗物中也有陶制玩具,如小型的杯、罐、甑等器皿以及瓶、鼓等形状的响铃。

风筝和球类游戏在中国都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人们都喜好蹴鞠。

宋代流行踢毽子、千千(陀螺)、空竹、风车、滚杯、七巧板、九连环等,都是中国传统民间玩具。

木制玩具是玩具中的一大门类,由于其原料易得,且可塑性强,因此由古至今,木制玩具的数量和种类非常庞大。最早的木制玩具以简单的手工雕刻为主,多取材于动物,最流行的是各类马的形象,有木马拖拉玩具等,之后又出现了活动的木制拖拉玩具。如木彩蛋、打镲击鼓车等。2.讲解会滚的玩具的特点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会滚的玩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对了,它们都是圆形或圆柱体的。

圆形的物体为我们生活提供了许多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形的物体吧。

我们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有很多,例如:摩天轮、汽车轮胎、自行车轮胎、圆桌子、圆盘子、圆形灯、游泳圈以及球类等。3.讲解会滚的材料的特点

过渡语:同学们在课下寻找到了许多会滚的材料,你们来老师这里试一试,看看谁的材料滚得最远。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的材料能够滚得很远,有的同学的材料滚得很近呢?

像纸杯和盘子这样的材料它们的左右大小不一,重量、外形有变化,所以出现了滚动不远且左右摇摆的情况。那如何解决呢?我们可以将两个纸杯背对着粘贴在一起,使它保持平衡。将两个盘子之间插入一根吸管,也可以使盘子保持平衡。

4.讲解制作方法

过渡语:同学们一定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个会滚的玩具吧?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A.借形联想

提问:怎么样设计一个美观又独特的会滚的玩具呢?

首先,我们可以先设计一个卡通形象。然后将其涂上颜色,用剪子把它剪下来,粘贴在准备好的会滚动的饮料瓶上。我们也可以将饮料瓶先进行装饰,再将卡通形象粘贴在上面。B.进行制作

过渡语:无论我们创作什么样的形象,都必须使玩具能够顺利地滚动,并且使用的装饰材料一定要考虑其厚薄、大小等因素,进行装饰。5.教师示范

提问:同学们如果没有找到会滚动的材料,我们应该怎么样制作会滚的玩具呢?

(1)工具和材料

过渡语:我们可以用卡纸、厚杂志或者其它废旧的纸材进行制作。另外,我们还要用到马克笔、胶棒或者双面胶等等。

(2)制作步骤

过渡语:制作会滚的玩具需要三步。

第一步:用一张长方形的卡纸,裁成长长的纸条,纸条两头重叠粘贴,形成圆的外形。

第二步:设计圆形里面的形象,然后剪下形象。注意在剪下来的时候,卡通形象的四周要留有四个长方形长条,方面粘贴。

第三步:用双面胶将卡通形象与圆的外形粘贴在一起。6.欣赏教师作品

过渡语:我用卡纸、盘子、饮料瓶分别制作了几个会滚的玩具。

(三)艺术实践

教师语言:同学们,请利用你们自己准备的材料,动手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有特点的会滚的玩具吧!

(四)课堂总结 1.展示评价

过渡语:同学们还设计了哪些会滚的玩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位同学用奶粉桶做了一个会滚的小黄人,非常可爱。第二位同学用露露的瓶子制作了一个会滚的叮当猫。第三位同学用饮料瓶制作了一只会滚的小猫咪。

第四位同学用矿泉水瓶子制作了一只会滚的鲨鱼,如果将矿泉水瓶子的前面再进行美化装饰就更好看了。

第五位同学用喝水的纸采取背对粘贴的方式制作了一个会滚的鼹鼠,多可爱啊。

第六位同学用老师讲解的方法制作了会滚的鼹鼠,是不是也很有趣呢? 2.再次体验活动

过渡语:同学们,请你们将自己制作好的会滚的玩具在老师这里滚动起来吧!3.拓展延伸

过渡语:同学们,请你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废旧材料除了可以制作会滚的玩具还能制作什么呢?我们一起看看。

7.玩具的民族品牌设计研究 篇七

中国玩具市场正处于一种腹背受敌的状态, 一方面, 本土的玩具市场还存在很大的空间, 但却无法得到满足;另一方面, 外国的玩具厂商觊觎着我国的市场。我国的玩具产业从经营上来讲, 有量但没有质;从规模上来讲, 规模大而不强;从性质上来讲, 代工多于研发。因此, 开发民族品牌的玩具势在必行。

要实现民族品牌战略, 关键是要抓住民族传统文化, 汲取千百年来文化积累和沉淀下的精髓。肯尼思·博尔丁曾提出, 形象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 主体在一定的知觉情景下, 采用一定的知觉方式对客体的感知。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讲, 形象是人们反映客体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图式。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 可以牢牢地抓住消费者。品牌形象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品牌形象的有形内容, 即与品牌产品或服务相联系的特征;二是品牌形象的无形内容, 指的是品牌的独特魅力, 是营销者赋予品牌并为消费者感知和接受的个性特征。品牌形象由消费者评价, 因而成为衡量消费者忠诚度的重要途径。民族品牌是指起源于中国本土, 由国内企业首先创建的品牌。

我国的玩具文化从商代开始, 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 造就出品种丰富、极具特色的传统玩具。可以说, 我国在发展民族品牌玩具上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 我们更要注重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如果不能将自己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 将会无法在世界上立足。对于传统的民族玩具, 我们需要吸取其精髓, 并对蕴含的中国元素进行提取和推广, 以此来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玩具产业。

二、我国玩具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 多数公司对玩具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当今这个时代, 玩具的概念早已被大大扩展, 它不再仅仅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伙伴或接受教育的工具, 而是扩展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它的受众也不再局限于儿童, 而是面向各个年龄段, 由此产生了时尚玩具, 成人玩具, 老人玩具等等。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开始钟情于玩具。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 预计到2025年, 老人与儿童的比例将达到一比一左右, 届时, 针对老年人的玩具市场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玩具行业应该意识到, 在这个大环境下, 只有提升玩具的价值, 扩展玩具的功能, 才能适应市场需求, 制作出适合消费者口味的玩具产品。

(二) “供不应求”

这里的“供不应求”, 是指玩具厂商所提供的产品并不能完整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当今儿童玩具市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近一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全国12岁以下的人口约有两亿五千万。根据亚洲玩具市场的平均水平, 我国的玩具市场规模还有七至八倍的提升空间。成人玩具市场也有待发展, “80后”的成长为玩具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市场需求, 如果可以满足这些需求, 玩具市场将会迎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除此之外, 国内针对老年消费者研发的玩具寥寥无几, 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 沉溺于加工

中国玩具产业的规模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也在不断地扩大。最近的调查显示, 全国现有玩具生产企业近一千家, 从业人员近500万人, 玩具出口达到200亿美元。我国是最大的玩具生产国, 玩具加工量约占全球总量的五分之四, 然而, 这些玩具一般都是对外国设计的单子进行加工。我国依然缺少自主的玩具设计, 也没有自己的民族品牌。

三、发展民族品牌设计的有关策略

国际玩具研究员伊琳娜·扎哈罗娃博士, 曾就玩具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当今玩具的发展应该带有本国以及本民族的特色, 这样才能使玩具业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才能更加地丰富玩具的种类, 并对本国的文化加以保护, 不至于造成民族文化的消失。”[1]这足以表明发展民族品牌玩具的重要性。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发展民族品牌:

(一) 舆论导向

外国玩具占据我国玩具市场的现象, 隐含着更深层次的原因。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以及一些舆论导向都是“崇洋媚外”的, 认为只要是外国的就是名牌的, 本土的就是不好的。这样的观点是该转变的时候了。电视上播放的多是欧美和日本的动画片, 导致我国青少年这一最大的消费群体认同的都是非本土的文化, 在价值观上也发生了偏差。与此同时, 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玩具却无人问津, 或者说孩子们根本都没有听说过。比如现在受孩子们青睐的是变形金刚和迪士尼的玩偶等, 而传统的空竹、万花筒、拨浪鼓则几乎看不到孩子们在玩了。

当然, 这样的现象需要辩证地进行分析。中国的玩具业和动漫产业之前有过一段低迷期, 因而导致了舆论导向的偏差;而舆论导向的偏差又加重了玩具产业的低迷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只有让公众意识到国货也是很好的, 才能给我国儿童带来更强烈的民族意识, 并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 民族特色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发展民族特色的玩具品牌, 并不能一味地强调继承传统, 还需要考虑到求新求变, 更要跟上国际趋势的步伐。利用现代技术与传统的民族元素相结合, 才能产生更加适应市场的玩具产品及品牌。中国人的文化归属感很强, 这一点可以从最近的传统文化复苏中表现出来, 中秋、端午、清明、元宵这些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我们的玩具也可以与这些民俗结合起来, 如精致的龙舟模型、可以手工拼装的灯笼和油纸伞等。另外, 我国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和自己的文化, 这都是文化的宝库, 可以根据这些设计出许许多多的民族玩具, 然后再将这些玩具与现代科技结合, 加入传感器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动作模块, 迎合现在消费者生理、心理上的需求。如果再加上一定的舆论配合, 一定能在国际市场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玩具, 在国际玩具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从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玩具制造产业。

(三) 文化导向

在开创民族品牌这条道路上, 我们并不是没有可以参照的榜样。欧美一些国家在创业初期走的都是类似的道路。如美国在迪士尼公司成立之前, 并没有太多民族化的东西, 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开拓的新大陆国家。但迪士尼公司多年来不断努力,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美国文化和价值观, 并不断地侵入到各国的文化之中, 如迪士尼的第36部动画片《花木兰》, 就可以看作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入侵。在世界范围内, 迪士尼的众多角色变成了美国民族的一种标识, 为其玩具打开了广阔的市场。

(四) 设计是王道

在当代社会, 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Iphone4的成功完全可以说明这个事实。可以说, Iphone4在价格上并不占据优势, 在性能上也不见得强过其他手机, 但是它确实是最畅销的手机。至于原因, Robert·Hayes曾指出, “十五年前, 各公司在价格上竞争, 今天在品质上竞争, 明天将在设计上竞争。”[7]品牌的价值越来越成为众多消费者青睐与追求的目标。综观国际玩具市场的热门产品, 都是设计新颖, 使用安全, 品牌独特的优质产品。如百利威是国际知名的婴儿及学前玩具品牌, 1999年百利威在全球销售量为1100万件, 行销遍及61个国家。其生产及经销的玩具从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着手, 以设计创新、高质量及富教育性为先决条件, 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玩具的品质安全, 并且持有ISO9002国际品质保证, 保证所采用的原材料均是无毒性进口塑料。丹麦著名玩具品牌“乐高”的成功秘诀也是注重产品的设计和不断创新的设计理念。乐高企业每年更换三分之一左右的配套产品, 该企业在丹麦拥有4个科研部门, 在美国和日本还各设有一个科研实验室。

反观我国的玩具设计, 科技在其中所占的比例甚微, 不仅没有创新, 外观设计也不足, 还欠缺安全性, 在国际市场上知名的民族玩具品牌更是寥寥无几。要想改变这一现状, 我们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由此可知, 不论是什么行业, 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产品都是可以跟得上潮流的设计, 玩具产业更是如此。这就对我们的玩具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具有明确的品牌意识, 牢牢把握市场导向, 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开放思想并勇于接纳新鲜事物, 才能满足玩具设计的更高要求。

四、结语

8.儿童玩具产品设计研究 篇八

关 键 词:玩具设计 儿童 文化 安全

玩具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为孩子最亲密的伙伴,儿童玩具的消费在家庭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目前在我国,玩具产业的强大生产能力与相对薄弱的设计力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对于儿童玩具的设计问题,成为设计师关注的焦点,也受到社会的关注。

1 国内儿童玩具现状

科技的进步使儿童玩具的功能、形式及人们对儿童玩具的消费需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上玩具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真正适宜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玩具却不多。我国儿童玩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民族文化精神的弱化

玩具是文化的载体,传递着特定民族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二十一世纪,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碰撞也导致了儿童玩具中民族文化精神的相对弱化[1],取而代之的是数量庞大、种类齐全、功能各异的体现西方价值理念、文化传统及思维方式的儿童玩具。对我国儿童的成长来说缺少民族文化精神的儿童玩具,是有缺憾的。

1.2益智功能的过分追求、愉悦功能的缺失

儿童玩具的益智功能是指儿童在与玩具的互动中能提高儿童智力,增长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现代社会的教育理念中,人们习惯于将智商作为判断人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这一情况使得儿童玩具对智商提高的设计呈现教条化的发展趋势,全然不顾孩子是否喜欢、玩法是否有趣。儿童玩具愉悦功能的缺失,不利于儿童形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

1.3 安全功能的轻视

目前国内儿童玩具市场上,玩具品种多样、功能各异,质量却参差不齐,儿童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有些儿童玩具的人机设计不符合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容易导致儿童生理发育的缺陷;毛绒玩具容易导致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吸进毛绒、呛入气管;含激光器或发光二极管的儿童玩具的伤害性极具破坏性;暴力性玩具,将错误的对人处事方式传递给儿童。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缺乏一定的安全规避意识与能力,较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安全问题是儿童玩具设计中不容忽视。

2 儿童不同阶段的对玩具的需求

设计师在玩具设计首先应考虑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认知阶段的不同,儿童需要的玩具也不同。关于认知的发展阶段,儿童心理专家把它划分为以感觉运动机能为基础的智力阶段和以表象、语言等符号机能为基础的思考阶段[3]。从出生到两岁左右是感觉运动阶段,幼儿靠感觉运动的协调来适应外部世界。此阶段的儿童玩具设计应考虑有助于动作的协调发展,如几何形的木块、木锤子等对提高儿童感觉的灵敏度有着很大的意义。到2~4岁,由于表象的形成,进入了象征性思考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了以语言为基础的符号性活动,不过语言还不充分具备真正作为概念的机能,分类的概念还没有充分建立,因此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作演绎的推理,而只能作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此阶段的儿童玩具设计应考虑有益于对事物形象的认识。5~7岁进入直觉性的思考阶段,概念化的能力有了提高,能对事物进行分类,此阶段的儿童玩具设计应考虑更多地满足儿童智力发展和体力活动的需要,如卡片玩具、建筑结构玩具、体育运动玩具等。儿童认知能力的分析是玩具设计的前提,它影响着儿童玩具设计的各个要素,至关重要。

3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方式通常是用眼看、用手摸、用耳听、用鼻嗅、甚至用嘴尝。通过视、触、听、嗅、味等多重的感觉,来实现对玩具的全方位感知体验。儿童玩具的设计与儿童的审美感受及其思维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外型、色彩、材质、声响是玩具构成的基本要素。

3.1儿童玩具型的设计

儿童玩具的现有形态通常可分为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抽象形态是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发挥了设计师的主动性与独创性,在仿真人物、动物或者其他事物的基础上,加进自己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创造一个不同于“仿真玩具”的“抽象玩具”。同时,融合了人的情感以及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与理性的分析,最后创造出一个不同于“写实形态”的“抽象形态”。而玩具中的自然形态,也可称之为具象化造型,具体化设计艺术来源于生活,它不是对生活中客观事物简单的再现和重复,需经过设计者有意识的选择和归纳,通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使玩具的形态既富有新颖的情趣,又很直观、通俗、简明。无论是什么形态,玩具设计需要遵循最基本的出发点是儿童的需要与喜好,这是设计的重点。

3.2儿童玩具色的设计

一个婴儿刚用眼睛来认识这个世界时,最先辨认的是色而不是形,色彩比形状更容易被婴幼儿感知。儿童玩具的配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要配合玩具的造型、种类,又得考虑使用者的年龄、性别导致的需求差异等。

儿童随着年龄的变化,生理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色彩的喜好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总的趋势是从鲜艳的单色逐渐向柔和的复色过渡[4]。在色彩的选择上如低龄儿童的玩具用色应以红、黄、蓝、绿等纯色为主,而针对3一6岁的孩子的玩具就使用柔和的复色,而且强调一定的性别差异。在玩具配色时要注意色彩的呼应,保持色彩间以及形态和色彩间的相互关联性,以达到配色的均衡美、节奏美、秩序美,考虑各个角度的视觉平衡。

3.3儿童玩具质的设计

玩具材质是玩具设计的基础,玩具设计所表达的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材料表现出来。合适的选材能让玩具更加结实、耐用,同时也是玩具安全的保障。材质的美感主要通过色彩、光泽、肌理、质地以及不同材料的组合表现出来。儿童早期的触觉发展,一方面离不开感官本身结构的完善和功能的成熟,另一方面离不开客观环境的刺激和影响,不同材质的玩具为儿童提供不同的触觉体验的机会。他们通过触摸玩具来感知质感,积累粗细、软硬、轻重等材料经验,他们通过视觉来感知肌理,领会捏、拿、托、敲、碰等操作示意,这也是玩具材质设计的重要意义之一。

3.4儿童玩具声的设计

玩具发出悦耳的声响,可以发展儿童的听音能力,安抚他们的情绪,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乐。刺耳的声响会引起儿童的恐惧、反感、会伤害他们嫩弱的听觉系统。儿童听音辨声能力并不高,音质低下的杂音对儿童的听觉系统是不良刺激,音量的大或小,提示音的急促或舒缓、音乐旋律单调或丰富也都会影响儿童玩耍的热情和持久性。专家提示超过70分贝的噪音会对婴儿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长期受到噪音刺激,儿童容易出现激动,缺乏耐受性、睡眠不足等现象。另外,玩具不只是儿童娱乐的工具,还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桥梁,玩具摹拟现实的声音应基本真实,可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世界。声响的设计是儿童玩具设计必须考虑的。

4 结论

儿童玩具产品肩负着完成儿童生活所需与对其进行培养的双重任务, 作为设计师的我们一定要考虑儿童的需要[5],设计的受众是一切设计的核心思想。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认知特征、智力发育特征是不同的,综合考虑儿童玩具的安全性、益智娱乐性、文化性,有效的执行到产品的型、色、质、声等各要素中。充分针对设计对象, 进而进行完善、人性化的设计。中国是一个“玩具加工国”,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儿童玩具市场,中国玩具设计应更多着眼于本土特色、原创性和创新性,开发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玩具。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参考文献

[1] 王洪阁.基于文化传承的玩具开发设计 [J].包装工程,2013,34(12):46-49.

[2] 费希尔[美] . 王冬玲,王慧敏 译.儿童产品设计攻略.[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 罗碧娟.探析儿童产品的色彩设计 [J].包装工程,2008,29(1):177-186.

[5] 陈小美.儿童玩具设计的心理学研究[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1.

上一篇:中国法制史结课论文下一篇:基于fpga的数字电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