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精选9篇)
1.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篇一
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合作性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组合,以小组共同合作、共同研究、共同经历为特征的学习形式,在课以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
(2)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
(3)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上课时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4)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及方法
在开展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
a、分组前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主要涉及这几个问题:你最愿意与班上哪四个同学在一组;你的社交能力怎样;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怎样;是否是单亲家庭;是否是独生子女等。
b、把学生分到小组。首先确定每小组人数大致为4-5人。其次,按照上期物理期末考试成绩,同时考虑男女生比例、调查结果等因素进行分组。每小组一名优生和一名后进生、两名中等生。把调查时最愿意分在一组的4人尽量分开,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较强的、单亲家庭、非独生子女尽量分开。当然,分组要达到真正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非常困难的,只能尽量合理。最后小组自己确认或老师委派的方式选派首任组长,同时分设组织员、协调员、督察员,以后每月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以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一个小组的同学两人配对,相邻进行合作学习,每学期对小组成员只作一些微调。实验表明:组员基本稳定有利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c、定期分别召开小组长、组织员、协调员、督察员会议,既培训交流又收集反馈信息,老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寻求改进的方法。会议可先密后疏的方式进行。
四、合作学习的运作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课前协作式
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课内讨论式
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总结报告员等。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3.课后研讨式
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
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要让学生讨论学习,就要让他们有东西可议,以事实为据。而不是简单地在一起盲目地乱侃。因此,教师必须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比如,我在教授“杠杆的应用”一节时,先复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然后告诉学生,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木棒,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难道他不知道地球有多重吗?他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接着我要求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他们有了方向,有了目的,对知识的理解自然会加深许多。同时,也可以营造学生提问、盼望提问并回答的学习氛围。
2.学生阅读教材,并分组讨论
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以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组讨论自学。学生在互相发问的过程中,围绕主题大胆地当、想、说,使学生在学习上从视听为主变成以动手、观察、思考、讨论为主,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潜能;学生能在同一基础上互相提问、讨论、回答,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积极思维。因为教学的目的不单是要学生学会知识,还要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创新能力。
3.各小组互相提问,讨论回答问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与学生的思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要让他们全面掌握知识不应只局限于点,而要普及到面。小组之间互相发问,讨论探讨、回答,无疑会使学到的知识较全面的理解。对较有难度的题,小组可以通过实验、讨论完成,也可由教师引导回答,或者由其小组帮助完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利于及时的强化,鼓励。使学生意识到,这完全是自我才能的展示,增强学习,探究的信念。
4.练习、巩固
知识源于生活,而又要回到生活中去,教学的木地不是要学生学会知识,而是会用知识,这也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
2.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篇二
一、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是有一个合理的分组,如果分组不科学,后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就难以顺利进行。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呢?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小组合作学习目的就是通过不同学习水平与个性特点的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形成更为立体、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划分学习小组时, 一定要注意组内异质,要使小组内既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还要有后进生,并且要有男生,也要有女生,要有活跃的学生,还要有细心的学生,总之,小组内学生要各具特色。同时,为了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在小组之间还要保持同质,要使小组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合理分工,责任到人
合作学习要想保持一个良好的秩序,就要分工明确,在面对一项合作学习任务时,谁负责什么,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不同的任务要交给不同个性的学生,比如,在物理实验中,细心的学生检查实验设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动手操作实验,善于观察的学生负责记录实验现象与实验数据,写作能力好的学生负责撰写实验报告,这些由组长和组员共同决定,合理分工。
二、选择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因此教师就要合理选择合作内容,并且把握好小组合作的度。比如,《杠杆》的教学目标是:知道杠杆的构成,体会杠杆的应用;认识杠杆五要素;学会画力臂,在作图中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重点是认识杠杆及其五要素,学会画力臂;难点是理解和画力臂。在初次接触杠杆知识时,学生对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不好掌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难以开展讨论的问题,不适宜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如果一节课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过多就容易陷入走形式的虚伪合作学习,只有将教育的本质与学习方式真正相结合起来,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产生积极作用。
三、把握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时机,教师需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以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1.学生遇到难以独自完成的任务时
物理学科的很多学习任务,有一些是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对于这些学习任务,如果每个学生都独自完成, 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使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在这个时候,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让合作学习小组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由于小组内分工明确,效率会比较高,所占教学时间会比较少。如初中物理第一册密度探究的实验, 需测量的物理量比较多,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做一遍的话,是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时就可采用课下预习,课上合理分工的小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2.学生意见不同时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面对同一个物理问题,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因此经常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的意见难以统一。为此,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将不同的意见在小组内讨论与交流,使问题越辩越明,学生逐渐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小组内得出一个本小组认可的解题思路,再进行小组间的探讨,这样,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进行小组合作指导
小组合作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交流与合作。由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并不系统,且对物理学习缺乏整体的观念,因此在小组合作中,需要教师及时点拨、指导。比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笔者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开始合作时,有些茫然,如对合作学习的内容与目的无从了解,于是纷纷开始讨论、交谈。笔者发现这一情况后,就合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指导,然后,再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摘要: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规定要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并将其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结构。但是,在现实的物理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小组合作也仅限于实验教学,学生合作意识淡薄,合作能力欠缺。为此,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师生提供借鉴与参考。
3.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三
关键词:合作学习;自主能力;科学组建
G633.7
一、合作学习先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能力抓起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刚进行课程改革时,许多学生還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都有些不知所措。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开始。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无效的。
二、合作学习关键是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真正的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以小组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我在选择合作学习小组上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调配,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合作小组的人数我以四人为一组,并且把他们编成了一至四号选手。这样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为了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我本着以下三点进行:
1.要确立一个组内核心人物。通过实践告诉我,一定要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这一点至关重要。
2.要制定一个核心目标。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作为核心目标,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3.定期分别召开小组长、组织员、协调员、督察员会议,既培训交流又收集反馈信息,老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寻求改进的方法。会议可先密后疏的方式进行。
三、合作学习切勿走入误区
误区之一:分组即合作
在众多组织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见最有效的。由于小组人数适中,成员参与机会多,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分组的关键在于合作,但往往在实践中却成了合作的关键在于分组。显然,走入此误区关键在于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合作强调的应是学生的整体协作,共同完成教师所设制的教学任务。
误区之二:参与即合作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同时应警惕三种现象。
其一:无效参与。在轰轰烈烈的讨论争辩中,很多学生由于达不到教师设想的高度,在参与过程中并未真实获得,而以一种虚假表象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助。
其二:小组“一言堂”。合作小组中由于学生层次的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成为小组长,他的表达也决定小组整体学习的方向与过程,这就形成了小组“一言堂”的局面。
其三:每节课都采用合作学习,物理课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合作学习的。一部分课需要老师讲解的一定要由老师引导完成。
误区之三:结论即合作
曾听一位教师教学《运动的快慢》,教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分组讨论后学生对结论进行全班汇总。出现疑问,再次讨论,如是三番最终由教师给出合理解释。一堂课45分钟,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过十多分钟,其余时间被无情分割成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这并不是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披着合作外衣的教师“一言堂”。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与学生的思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要让他们全面掌握知识不应只局限于点,而要普及到面。小组之间互相发问,讨论探讨、回答,无疑会使学到的知识较全面的理解。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利于学生自我才能的充分展示,从而促进更有效、高效的学习。达到真正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与人交往的重要形式,并为学生创设了更多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当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会不断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有效、更合理。
参考文献:
[1]吴建芳,如何教好初中物理 中学物理,2003,(05)
4.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篇四
摘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而洋思、杜朗口中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思想正突出体现了这一点。面向全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在此形势下,互助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上已发挥了它的优势。但我们教师具体应用时在某些方面又存在偏差,如只偏重于形式而不注重实效,忽视能力发展,合作是否有效等问题。本文从物理教学这个角度谈一下如何进一步优化“互助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问题。关键词:优化、分组、合作学习、实效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朗口中学的336模式都不同程度的、大幅度的体现了学生主体。而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利用正是他们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参观学习后,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一些问题。下面结合个人实践就互助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优化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优化对“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新课标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为这样做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利用了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于互助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物理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而“满堂灌”体现不出学生主体,学生没有形成一种主体参与的心理,只是被动的去学习,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压抑感,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分组教学正好克服了这一弊端,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这个思想认识。
二、优化学习互助小组的建立,进行有效学习。
科学地安排合作学习互助小组是成功进行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有的教师按座次随便4、5人一组,不考虑他们的学习水平能力、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因素,往往造成合作失效。我的做法是:按照学生的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互助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互助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互助小组间的竞争性。每组四、五人,每人都有分工。互助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互助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让互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互助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研究的质量。
三、优化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物理教学中,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注重它的实效性显得很有必要。而不是时时、处处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否则学生个体水平和能力的发展就受到限制。大家知道,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时我根据情况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这为学生学好物理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但是,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互助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如教学《阿基米德定律》一节时,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仅凭教材中一个实验,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为此,将此实验由演示变为学生分组探索。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动一动手自己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刻学生们品尝成功喜悦的心情更加迫切。八仙过海,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采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设计出一组组简便合理的实验方案,课堂上人人动手,借助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一试身手。由于猜想浮力大小与6个因素有关(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很长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上述任务,此时就以互助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地落实以上其中的某两项任务,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最后由各互助小组归纳结论。在互助小组合作的进程中,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科学设想能力,在猜想与实验验证之间建立联系的思维能力,真正发挥了物理互助小组学习的功效。
再如:有些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性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在互助小组活动中提出各人的困惑,让互助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在切磋争辩中过滤问题,去伪存真,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从而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能力,扩展思维空间,从而完善各成员的知识结构。如:在排除电路故障的教学时,采取互助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据已有知识判断出故障在哪儿?怎样排除故障?互助小组对每一种可能的情况进行总结并进行交流,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我对学生的每一种假设,都给予口头鼓励,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给予激励的掌声。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
四、优化学习互助小组的利用、教师的引导。
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利用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否则将事倍功半。有的教师只注重合作学习的表面形式,热热闹闹,一味的放手,不加以指导。处理不好,就会造成课堂失控,产生新的分化。要想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互助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承担好学习促进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另一方面教师教给学生讨论的基本方法,在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能收放自如,建立和完善基本的课堂常规。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提前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
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让学生常带着一些有范围的问题去进行各种资料的收集。学生进行照相机与幻灯机、投影仪成像原理辩论时,老师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从收集的材料中选取有价值的数据,并对辩论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性地启示,给他们“航标灯”。在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各合作互助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及时发现互助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并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题,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把游离在互助小组之外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拉进”互助小组的讨论中,促进互助小组合作有效进行。同时,在互助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除了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以外,还要和学生一起平等讨论交流,在一些疑难问题上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学生自己能完成的任务,教师决不代劳。
五、优化评价与激励机制。
对于这一环节,有的教师容易忽视。学习好坏得不到合理的评价,时间久了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差生实行目标激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去评价与激励学生呢?我认为:在学生目标合作学习完成后,对表现较好的互助小组和个人要进行及时评价和激励,好的提出表扬,差的要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地调整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及个人参与时的表现,有利于促进以后的学习。
六、优化合作与竞争意识。
互助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互相影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很快。同时,分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资源共享,好的资料、好的学习方法,大家都可以共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别人可以给你指出。让大家互相学习,在学习中共同提高。分组教学,在无意之中,培养了学生一种非常可贵的意识——合作意识。当然,合作中也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进取,也就意味着没有发展和进步。在分组教学中,互助小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就是竞争的对象,老师在上课时既要采用激励机制也要进行竞争机制,让学生在比赛中,能更快提高各方面能力,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5.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篇五
鼓励高中生自主搜集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和信息,高中物理知识涉及方面广泛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要激励学生中主动寻求各种工具的帮助,提高搜集有用资料的能力,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高中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团结协作成组解决,小组协作教学模式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成员讨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知识基礎与知识储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此时就需要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电磁场的计算教学的重点是计算,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各小组长在统计过程中了解组内每位成员的具体问题,由此进行针对性教学。如果组长无法解决,可在组内讨论,一起攻克学习难关。此外,组内还可进行一对一训练,将计算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方法在组内总结出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二)采用合理适当的方式来进行小组的划分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与个性差异为基础,那么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小组协作教学模式中小组划分时,教师应准确了解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与物理知识基础,如此在进行小组划分时,能进行均衡划分,就像教师面对学生差异时做到因材施教,在小组划分时,高中物理老师应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对每位学生的综合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这些依据来确定每组人数以及每组中有哪些人员组成,做到合理适当划分学习小组,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学生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准备材料、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成果展示等,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人。教师在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时要能够从学生的特点进行整合发挥小组内学生不同的特点。
(三)完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
每一节课程都有其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只有完成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才不会落后,而目标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定,因此高中物理老师要统筹完善课堂教育目标,在明确自己教学内容的同时留一些学生自己本身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内容,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小组协作讨论,提高自己学习物理的信心,促进自己物理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教师也能更好地展开教学。
6.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篇六
一、开展合作学习增强教学趣味性, 让学生快乐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有兴趣, 自然会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大脑兴奋, 会不断闪现新思路、新方法, 这样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而且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 真正爱上物理学习。一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不是学生一个人在“战斗”, 而是与其他成员一起来展开探究, 这样的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各自为阵的封闭式、单调式学习。对于精力旺盛、喜爱交往的初中生来说,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也是一次愉悦的交往, 更加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更能激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快乐学习、趣味学习。
另一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参与的全体性, 这将小组学生紧紧地捆在一起, 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组内成员异质, 可以实现“兵带兵法”, 让中差生在优生的帮助下共同完成合作任务。这对于中差生来说, 可以增强自身的信心, 享受成功的乐趣, 可以让他们重塑勇气、重拾信心, 对物理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于优生来说带领小组成员来完成任务, 可以强化学生的荣誉感与成就感, 让他们对合作学习更向往, 对物理学习更有动力。
实践证明,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在合作中增强学生情感融合。使得课堂教学更活跃, 真正让物理教学活起来、动起来, 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快乐学习。
二、开展合作学习增强教学互动性, 让学生自主探究
传统的物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讲学生记, 教师问学生答,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只是在机械地记忆这些基本的概念、公式与定理, 根本谈不上理解与运用, 学生往往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整个教学就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 学生只是旁观者。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生本课堂教学, 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讲堂, 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探究的多向交流, 是学生真正的学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为主线来展开积极的探究, 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 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 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探究。不再是机械地灌输, 而是主动地构建;不是教师的讲堂, 而是学生的学堂, 真正实现了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 是一个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互动平台。
例如, 在学习串联与并联电路这一内容时,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积极的探究, 让学生做教材上所安排的通过开关来控制灯泡的实验。各小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他们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来制订不同的实验方案, 画出相关的电路图。然后展开积极的实验操作, 在实践中不断验证, 认真记录下实验现象与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在小组内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 最终达成共识。然后由各小组选取代表在全班集中进行成果汇报。在小组发言的过程中, 其他小组可以做补充与完善。从而使学生对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中, 各开关控制灯泡的情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这样的合作学习既有组内的合作, 又有组间的合作与竞争, 将全体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充分激发出来, 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三、开展合作学习增强教学实践性, 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
初中物理新课标提出:从生活走进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 是以知识教学生学教材。这是学生觉得物理难学, 整体实践运用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而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 要扭转这一局面, 提高学生实践运用水平, 提高物理教学效益就必须要转变观念、要用教材教学生学知识学方法。也就是我们的物理教学要打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 体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与实践性, 即新课改所倡导的从生活走进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而学生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 将学生集中起来, 以小组为单位更能发挥集体的力量, 来将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向宽广的生活与丰富的社会。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在运用中学习、提升。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关系。从而能够让学生对物理学科形成正确认识, 形成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真正地学会物理学习、爱上物理学习。
例如, 学完串联与并联,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调查家里和教室的电路情况, 并画出相关的电路图, 使所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并让学生帮忙设计一个电路图, 要在班里举行一次联欢会, 需要用彩灯来布置教室, 让彩灯依次点亮。这样的环节设计将学生的视野由教材引向生活, 变学为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各小组都拿出了可行的方案。这样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物理教学的开放性, 将学习置于宽广的生活空间, 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运用中理解, 在运用中内化, 使得学生对物理的认识由枯燥学习上升为灵活运用。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探究意识与物理实用意识的增强, 更加利于学生实践水平的整体提高。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 是学生展现自我、互动探究的最佳平台。学生不再是枯燥、机械而封闭地被动学, 而是生动、自主而开放地主动学。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参与度更高, 学习效果更是事半功倍。这正是推进物理教学改革, 构建物理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改革之路是漫长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永远不能停下学习与前进的步伐, 要紧跟教育形势的发展, 认真学习新课改, 领会新课标。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先进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 不断创新、不断总结, 才能让合作学习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 成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摘要: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这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挑战与突破。合作学习突出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性, 通过小组来共同完成探究, 以真正地掌握知识,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 这正是新课改下各学科的重要教学方法。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趣味性,互动性,实践性,高效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爱香, 浅谈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物理教师, 2012 (7) .
[2]张帆, 关于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新课程 (中学) , 2012 (8) .
7.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 篇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元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为此,笔者尝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期提高学生成绩。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合理规划,组建新型合作学习小组
对于学生来说,新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对于物理学科来讲,物理老师可以根据小组成员在物理学科学习能力的高低不同,知识获取途径不同、性别不同、体态高度等进行分组,同时兼顾各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确保小组合作竞争的公平性。笔者在认真分析刚接手一个多月的八年级(7)班学生情况后,以4人一组,分配学习程度高1人(组长)、中2人、低1人,让学生总体水平应该接近,以期让同组学生能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新组建的物理合作学习小组中,本人积极做好小组成员的分工任务,并根据分工给以要求:组长负责小组讨论组织、记录员负责记录提醒、检查员主抓反馈、发言人重在总结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换,使之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把物理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创设讨论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主渠道。
二、合理安排,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优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自主探究,给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展示的机会。作为物理老师,则必须在备课时研究哪些内容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确定的内容转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化的小组学习任务。如,在教学“天平的使用”时,本人结合我县提出的导学模式,在“先学”环节上,给每小组分发两架天平和两盒金属块并布置学习任务:如何调节天平水平平衡?测量时如何添加砝码(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何时才需移动游码?如何记录测量结果?特别是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是难点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讨论交流才能解决。教师要学会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客观现实进行教学设计的选择,对于是否进行合作交流要有一个深入的探讨。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的相关因素”一课时:学生阅读课本后,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擦湿一块,问学生可采用哪些方法让水尽快变干?(不能用干布擦干)。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激烈讨论中得出的结论学生更容易理解。因此,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创设一个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能积累丰富的事实材料,能使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再创造。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答案,千万不要过于简单。
三、合理构建,生成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个体的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老师评。各小组的学习组长要在每一位同学的发言结束后进行简要点评,适当进行鼓励。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性引入激励评价机制,如,评选最佳小组、最佳小组发言人、最佳合作团队、最佳补充奖等形式,激励所有小组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必须有主要依据。如,答题特别完整的小组10分,相对完整的小组9分。每周累计各组积分,周末评出“优胜小组”,该组成员都可以在班级报评比栏中贴一颗“红五星”。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便会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带动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而战。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物理老师在教学中坚持做一个有心人,在探索过程中时刻学习、总结和反思,我们的学科教学将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杨迎春.扬课改风帆 促学校发展.基础教育参考,2013(01).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东山县石斋中学)
8.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篇八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全面推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特成立本课题小组。结合我校目前开展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新精神,我们确立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研究课题。这里将课题研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 课题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学生的能动性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课题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1)扭转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现代教育的发展则趋向以学生,学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并重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适应了现代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2)学习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的合作学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交流,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观点
1、课题的涵义界定
1)学生课堂合作小组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理论中的“引导”之涵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
2)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教师在学校肩负着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成功的责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意志和人格是教育本身内在的规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有着内在的联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思想。创新学习是一种超前教育和境界。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超越和升华。、课题研究目标
1)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形成共同进步的格局,互帮互助,“一个都少不了”。
2)更新课堂学习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体会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访谈,2)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和深度反思相结合,3)综合运用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4.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2008年3月—2008年5月 理论学习与开题论证阶段 主要内容是:
①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填写申报表; ②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对合作学习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③制订实验计划和方案。
(二)2008年6月—2008年10月 第一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成功和失败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对学生进行关于合作学习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态度、看法,调查学生喜欢和能够接受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和研究; ③制订第二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三)2008年11月—2009年6月 第二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按计划在继续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②学生撰写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③总结第二阶段的实验成果。
(四)2009年9月—2009年12月 总结阶段 主要内容是:
1)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 2)制定总结阶段计划; 3)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 4)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5)结题论证;
6)成果展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5、预设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3--2008.5)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6--2008.10)
1、调查案例,分析原因
2、制定第二阶段计划 论文(2008.11--2009.7)
1、改进措施,巩固成绩
2、总结经验,整理数据 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8--2009.12)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9.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篇九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具体谈谈如何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技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得到高效实施。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打造高效优质课堂的重要教学模式,但由于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以致于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能。
1.班容量过大导致小组成员较多,小组长的组织活动往往顾此失彼
2.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不能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3.小组长组织能力有限,不能带领全组成员出色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4.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各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时间不能保证
5.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没有拓展到课外学习中,没有形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长效机制
这些问题,都将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不仅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养成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将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当作自由放松的良机,违背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初衷。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原则
1.自愿性原则
教师要本着自愿的原则,选择小组长和进行分组,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能强迫学生选择,如有不当也要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上进行适当调整。
2.针对性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情况,合理地确定活动内容,选择活动形式并安排活动时间,使之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3.系统性原则
教师要遵循学生知识掌握的规律,合理安排小组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时间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的划分也要不断调整完善,使之日趋合理。
4.全面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参与指导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合作学习的内容、形式、评价方法等,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
5.操作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仅从理论上的最优化出发,而应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其他的因素,要力争做到简单易操作,不能过于复杂,更不能搞形式主义。
6.开放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过程、形式、方法、手段、时空、评价等方面的设计要采取开放式的策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从多角度、多方位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科学分组
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与同事的教学研讨中,我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合作学习小组都是临时按座位就近组合的,这样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一团糟,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科学的分组。教师要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个性特点、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将全班学生按以上因素分类,然后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
2.选择与培养小组长
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有效组织管理者,他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各小组的学习质量。
首先,在学生推荐和自荐的基础上,从责任心、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征求学生的意见,确定小组长的初步人选。
其次,要对小组长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以充分发挥其在合作学习中的牵引和桥梁作用,真正成为老师的“小助理”。要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在不影响自己成绩的情况下,应从全局着眼,推动全组的工作,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组内的所有成员,并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
再次,引入小组长评价机制,对小组长的责任心、业务及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小组长工作的积极性。
3.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任务
教师应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习惯的组员设计不同的合作学习任务,使合作学习的任务有梯度,满足每一个组员的学习需求。
在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时,设计的小组活动要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合作。首先设计的任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符合人们的生活实际,以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真正地参与、真正地操作,用英语去完成真实的任务、学习和工作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产生真实的体验,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其次要设计实践性较强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的过程,将书本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一方面使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4.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合作学习强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助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不仅仅包括任务达成情况,更应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等,应采取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从评价的主体来看,主要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从评价的方式来看,有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从评价的方法来看,有等级评价、分数评价、评语评价等,这几种评价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引入有效的评价机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能有效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初中英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弥补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助交流;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春华。浅谈初中英语的小组合作学习。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2]王黎。浅谈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6(Z6)。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07-10
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与反思10-08
初中物理的学习技巧08-04
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日志09-06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07-27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的培养09-19
初中物理现象教学的设计与研究学习提纲07-27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