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化学平衡

2024-10-24

人教版选修4化学平衡(共8篇)

1.人教版选修4化学平衡 篇一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4(人教版选修4)

选修4 化学反应与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1)本节教学内容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定性地了解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感受到了反应热,并且了解了物质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变化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及燃烧热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节介绍了盖斯定律,并从定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伴随的热效应。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盖斯定律。教科书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浅显地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然后再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反证来论证盖斯定律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三道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本节引言部分用几句简短的话说明了学习盖斯定律的缘由以及盖斯定律的应用,本节内容中,盖斯定律是个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科书以测山高为例,并用能量守恒定律来论证。最后用co的摩尔生成焓的计算这个实例来加强学生对于盖斯定律的理解。学生在掌握了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的基础上,利用燃烧热的数据,就可以进行简单的热化学计算。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让学生掌握一种着眼于运用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2)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 《模块学习要求》

了解反应热和含变得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1.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2.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3)本节在本章及本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章通过化学能与热能转化规律的研究帮助学生认识热化学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在必修化学2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与提高。引入了焓变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而能量的多少则是以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的量为基础。把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定性分析变成了定量分析。解决了各种热效应的测量和计算的问题。在这一节里,我们将进一步讨论在特定条件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以热效应表现时的“质”“能”关系,这既是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规律和特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重点,因为热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应热效应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对于燃料燃烧和反应条件的控制、热工和化工设备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4)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反应途径与反应体系

2.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3.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分析和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同时养成深入细致的思考习惯。

2.通过加强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5)学习重点

1. 盖斯定律的涵义和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2.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热的计算(不同质量反应物与能量变化、生成物的量与能量变化的关系等)(6)学习难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7)教学方法

a.类比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途径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b.推理法-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c.言语传递法-适时引导

d.实践训练法-例题分析、当堂训练

教学中还要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反应热、燃烧热、盖斯定律等理论概念,熟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视概念和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2、进行有关燃烧热计算时,要强调以1mol纯物质为标准,因此须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的△h相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出现分数形式)。同时还要注意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之间的换算关系,但还要强调是以1mol纯物质完全燃作标准来进行的。

3、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与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联系很紧密,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4、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习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发生燃烧的反应为例,不仅巩固、落实了知识和计算能力,还能通过计算的结果说明这些物质燃烧时,其△h的数值都很大,进一步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唤起学生资源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5、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解题模式:审题→分析→求解

(2)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有关单位书写正确。

(3)计算准确

(4)反思解题关键处(燃烧热的标准、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错误易发处 2.教学过程(1)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 知识铺垫: 与旧知识“燃烧热”相衔接,减少学生的陌生感,且为学生设计测定“h2(g)+1/2o2(g)==h2o(g)△h1=-241.8kj/mol,h2o(g)==h2o(l)△h2=-44kj/mol

那么,h2的燃烧热△h应该是多少?

做好知识与理解的铺垫

环节二 创设情景 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c(s)+1/2o2(g)==co(g)δh1=? 引入新课

思考并回答:①能直接测出吗?如何测? ②若不能直接测出,怎么办? 环节三 盖斯定律 的引出 分析教材中的插图1-9,在进行类比,得出盖斯定律,并从能量守恒角度加以理解

环节四 盖斯定律 适当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练习,的应用 加深对概念本身的理解盖斯定律和加强概念的应用。环节五 小结盖斯 定律、作业(2)教学过程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学内容 c 教师行为 e 学生行为 e 教学意图 1 知识铺垫 情景创设:

下列数据表示燃烧热吗?为什么?

h2(g)+1/2o2(g)==h2o(g)△h1=-241.8kj/mol

那么,h2的燃烧热△h应该是多少?(已知: h2o(g)==h2o(l)△h2=-44kj/mol)

思考:

不是,因为当水为液态是反应热才是燃烧热。

h2(g)+1/2o2(g)==h2o(l)△h=△h1+△h2=-285.8kj/mol 初步了解”途径“,为理解盖斯定律做铺垫 2 新课引入 情景创设:

如果2mol碳不完全燃烧成2molco时,会有多少能量损失呢? 思考并回答:

①能直接测出吗?如何测? ②若不能直接测出,怎么办? 分析讨论;通过什么途径来得知能量的损失。(1)实验测定

(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得知。3 盖斯定律的引出

教师引导思考--观察教材p11图1-9 类比--①c(s)+1/2o2(g)==co(g)δh1=? ②co(g)+1/2o2(g)== co2(g)δh2=-283.0kj/mol ③c(s)+o2(g)==co2(g)δh3=-393.5kj/mol 引导学生从能量守恒考虑理解盖斯定律。回答思考结果

[学生活动]讨论发现:由碳生成co时的反应热的计算方案: ① + ② = ③,则 δh1 + δh2 =δh3 所以,δh1 =δh3-δh2 =-393.5kj/mol+ 283.0kj/mol=-110.5kj/mol 学生归纳:得出盖斯定律

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4 盖斯定律的应用 列举例题 例题1 这个热化学方程式说明了什么? 分析回答:

石墨不会自动变成金刚石;石墨与金刚石的能量相差不远。巩固理解 5 小结:归纳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学生总结: 深刻体会理解 盖斯其人简介: 附件1 学习过程反思与评价

1.在今天的探讨活动过程中,你觉得自己

a.很喜欢这种探讨学习的方式、感到这样学到的知识更不容易忘却

b.不喜欢这种方式,还是老师讲授的好,感到这样上课浪费时间,处理习题少。c.能够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d.仍然不知所措,被动接受和记录老师和同学得出的结论 e.你还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2.今天这节课你感到快乐吗?什么时候最快乐? 3.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遗憾吗? 附件2 知识考察 检测题: 课后作业:

1、书写盖斯定律内容:

2、教材p14第6题

3、补充作业: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

tio2ticl4ti 已知:① c?s?+o2?g?=co2?g? ?h=?393?5 kj·mol?1 ② 2co?g?+o2?g?=2co2?g? ?h=?566 kj·mol?1 ③ tio2?s?+2cl2?g?=ticl4?s?+o2?g? ?h=+141 kj·mol?1 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h=。

答案:?80 kj·mol?1 第二课时

(重点在反应热的计算上;包括盖斯定律的应用;进行不同类型习题的巩固练习上;注意计算格式,书写规范性-计算过程带入单位)[复习]盖斯定律的内涵、燃烧热的定义。[例1] 在 101 kpa时,1。6gch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 89.0 kj的热量,ch4 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燃烧热为多少? 1000 l ch4(标准状况)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ch4(g)+2o2(g)= co2(g)+ 2h2o(l);δh=-890 kj/mol 即ch4 的燃烧热为 890 kj/mol。

1000 l ch4(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

n(ch4)=v(ch4)/ v m=1000l / 22.4l·mol-1 = 44.6mol 1mol ch4 完全燃烧放出 890 kj的热量,44.6 molch4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44.6 mol×890 kj/mol=3.97×104kj 答:ch4的燃烧热为 890 kj/mol,1000 l ch4(标准状况)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 3.97×104kj。[解] 根据题意,葡萄糖的燃烧热为2800kj/mol。

g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n(c6h12o6)= m(c6h12o6)/m(c6h12o6)=100g/180g·mol-1=0.556mol。1mol c6h12o6完全燃烧放出 2 800 kj的热量,0.556 mol c6h12o6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0.556 mol×2800 kj/mol=1560 kj。(2)18g水为1mol,生成6mol水放热为2800kj,生成1mol水放热为2800kj×1/6=466.67kj.答:(1)100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产生1560 kj的热量。(2)466.67kj.例3.科学家盖斯曾提出:”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利用盖斯定律可测某些特殊反应的热效应。(1)(s,白磷)+(2)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相同的状况下,能量较低的是_________;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___________(填”高“或”低")。解析:依题意求:

据盖斯定律有:

=(?2983.2+4×738.5)kj/mol=-29.2kj/mol,即。

白磷转化为红磷是放热反应,稳定性比红磷低(能量越低越稳定)。

例4.要使1000g水由25℃升温至100℃,须燃烧多少摩尔甲烷?这些甲烷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升?(水的比热容为4.18j/(g·℃);甲烷燃烧热为890.31kj/mol)当堂练习--教材p14--1、2、3、4、5 附加当堂巩固练习

1、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co2(g)△h=-393.51 kj/ mol c(金刚石)+o2(g)=co2(g)△h=-395.4 kj/ mol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2、已知2h2(g)+o2(g)=2h2o(l)△h=-571.6 kj/ mol co(g)+1/2 o2(g)=co2(g)△h=-283.0 kj/ mol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kj的热量,同时生成3.6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的h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已知1mol白磷转化成1mol红磷,放出18.39 kj热量,又知:

p4(白,s)+5o2 = 2p2o5(s)δh1,4p(红,s)+5o2 = 2p2o5(s)δh2,则δh1和δh2的关系正确的是(b)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确定 [解析]设想p4(白)转化为p(红),由题意第一个反应放的热量大于第二个反应,故δh1<δh2。

4、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汽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则反应h2(g)+1/2 o2(g)=h2o(l)的△h= 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 kj/mol。

5、已知ch4(g)+2o2==co2(g)+2h2o(l);△h=-890kj/mol,现有ch4和co的混合气体共0.75mol,完全燃烧后,生成co2气体和18g液态水,并放出515kj热量,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写出求算过程。教学评价

学习过程反思与评价

1.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你觉得自己

a.不喜欢这种方式,还是老师讲授的好,感到这样上课浪费时间,处理习题少。b.能够积极思考

c.仍然不知所措,被动接受和记录老师和同学得出的结论 d.你还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2.今天这节课你感到快乐吗?什么时候最快乐? 3.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遗憾吗? 知识考察

[作业] p13 7、8、9、10、11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作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1、100g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体积,co2占2/3体积,且 c(s)+1/2 o2(g)===co(g)△h=-110.35 kj·mol-1,co(g)+1/2 o2(g)===co2(g)△h=-282.57kj·mol-1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a、392.92kj b、2489.44kj

c、784.92kj d、3274.3kj

2、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汽。已知:n2(g)+2o2(g)==2no2g)△h=67.7kj·mol-1 n2h4(g)+o2(g)== n2(g)+ 2h2o(g)△h=-534kj·mol-1 则1mol气体肼和no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a、100.3kj b、567.85kj c、500.15kj d、601.7kj

3、已知:ch4(g)+2o2(g)==co2(g)+2h2o(l)△h=-q1kj·mol-1 2h2(g)+o2(g)==2h2o(g)△h=-q2kj·mol-1 2h2(g)+o2(g)==2h2o(l)△h=-q3kj·mol-1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 后恢复到到常温,放出的热量(单位:kj)为()a、0.4q1+0.05q3 b、0.4q1+0.05q2 c、0.4q1+0.1q3 d、0.4q1+0.2q3

4、充分燃烧一定量丁烷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完全吸收它生成的co2生成正盐,需要5mol·l-1 的koh溶液100ml,则丁烷的燃烧热为()a、16q b、8q c、4q d、2q

5、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cuso4(s)+5h2o(l)△h=+q1kj·mol-1。室温下,若将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时放热q2kj,则()a、q1 >q2 b、q1=q2 c、q1

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a、h2(g)+ cl2(g)===2hcl(g)△h=-184kj·mol-1 b、ch4(g)+2o2(g)==co2(g)+2h2o(g)△h=-802.3j·mol-1 c、co(g)+1/2 o2(g)===co2(g)△h2=-293kj·mol-1 d、2h2(g)+o2(g)==2h2o(l)△h=-571.6kj·mol-1

7、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1/2 o2(g)===zno(s)△h1; hg(l)+1/2 o2(g)===hgo(s)△h2;则zn(s)+ hgo(s)== hg(l)+ zno(s),△h值为()a、△h2-△h1 b、△h2+△h1 c、△h1-△h2 d、-△h1-△h2

8、已知h2(g)+ cl2(g)===2hcl(g)△h=-184.6kj·mol-1 , 则hcl(g)==1/2h2(g)+1/2cl2(g)的△h为()a、+184.6kj·mol-1 b、92.3kj·mol-1 c、-369.2kj·mol-1 d、+92.3kj·mol-1

9、已知:a(g)+b(g)==c(g)△h1;d(g)+b(g)==e(g)△h2;若a、d、混合气体1mol完全与b反应,放出热△h3,则a、d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h2-△h3):(△h1-△h3)

b、(△h3-△h2):(△h1-△h3)c、(△h3-△h2):(△h3-△h1)d、(△h1-△h2):(△h3-△h2)

10、已知①2c(s)+ o2(g)===2co(g)△h=-221.0 kj·mol-1,②2h2(g)+o2(g)==2h2o(g △h=-483.6kj·mol-1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h为()a、+262.6kj·mol-1 b、-131.3kj·mol-1 c、-352.kj·mol-1 d、+131.3kj·mol-1 11、10g硫磺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so2,放出的热量能量使500g h2o温度由18℃升至62.4℃,则硫磺的燃烧热为 ,热化学方程式为。

12、硝化甘油(c3h5n3o9)分解时产物为n2、co2、o2和液态水,它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已知20℃时,22.7g硝化甘油分解放出的热量为154kj,则每生成1mol气体伴随放出的热量为 kj.13、质量为8.00g的某气体,含有3.01×1023个分子,其分子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构成,实验测得1mol该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能放出890kj热量。推出该气体的化学式,并写出其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人教版选修4化学平衡 篇二

《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必修内容承担着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衔接,为高中学习化学打好基础和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选修既是对必修教材知识的系统整合,更是知识的延伸,化学思想的升华。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地位及作用的定位。新旧教材替换比将使我们的教学思想、套路、方法随之更新。为此我们收集了几点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多年后的意见反馈。

1 新教材编排的优点

新教材的编排更加注重知识的体系结构构建,体现课程融入学生实际生活、生产理念;知识的逻辑关系、教学规律更完善、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等。在内容的选择方面突出了必修教材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在内容的呈现和处理方面,注意到从化学实验为基础认识化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科学方法为线索认识物质和化学反应,条理更清晰自然;以资源为载体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的关系,更明确了学化学的目标,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同时还兼顾了与初中试验、基础知识的衔接,注意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

以前教材的教学思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如学习元素及化合物就按照族学习。然而新教材的思想则是在白纸上画一幅油画,先勾勒框架,再层层涂色。这两种教学思想明显有冲突,老思想用新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就难免会出现问题。

2 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内容上的重复

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知识内容上的重复,比如必修2中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重点学习乙烯和苯的相关性质与选修5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中乙烯知识部分重复,与第二节芳香烃中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重复;必修2中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学习的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与选修5中第二章第一节中脂肪烃的来源及其运用重复,与选修5第五章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重复。这与紧张的课时之间便形成了矛盾。

2.2 内容增多,难度增大

教材在变,考题也在变。目前考题结构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在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技术三选一。试题的选择性使线教师不敢取舍,不想取舍,不知怎样取舍。这些综合因素给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课时分布带来极大的影响。比如,重庆地区多数学校都选有机化学基础作为选做题的重点突破口,但每个学生对不同知识的敏感程度和兴趣是不一样的。有机化学适合推理能力强的学生,空间思维好的学生适合学习选修3。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众口难调,如果我们只重点选讲一方面的内容,那么就成了老师替学生选修,这无疑违背了新教材的编排理念。如果再花大力气去把选修2或者选修3都精讲,在时间的限制下是不允许的,势必影响学生的复习巩固提升时间。

2.3 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难度差距大

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之间知识跨度大,衔接难度大。我们就说同分异构体的问题。在选2里面只提及了概念并简单阐述了同分异构体形成的原因。而在选5里面却成了很大一个难点,况且在有机的选作题中将同分异构体的考查作为最后一个区分度很大的考题的不在少数。所以这就不利于教师恰当把握必修模块教学的深浅度,不利于教师科学处理必修与选修模块教学的衔接,不利于教师优化教学设计,造成备课、上课极大的难度。

2.4 知识系统性不强,构建知识体系难度增大

与旧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相比较,原有的教材强调知识系统性而新教材更加注重观念和科学素养,习惯了原来的知识体系的老师使用起来非常别扭,对于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难度增大。同时,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要求有所提高,从而加大了教师教学和整合难度。

刘知新教授在《化学教学论》(第二版)书中明确指出:只有把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简称“三序”)十分巧妙地结合起来的化学课程结构,才是一个好的化学教科书的体系。而各地区、各学校学生水平不同,认知能力、心理发展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广大化学教师科学合理地整合教材,使教材成为打开化学知识大门的钥匙,所以要用教材教而不能照着教材教。

3 整合教材

笔者认为高考对有机化学知识的考察,可以归纳为“五个基本”:1)基本概念、官能团;2)基本化学用语;3)基本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4)基本实验操作;5)基本化学思想。因此,针对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本人在对必修2与选修5进行整合教学时,主要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再进行适当的整合教学。

1)必修2与选修5基本概念、官能团对比分析。必修2中课本关于概念真正提出的有“烷烃”“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分馏”“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关于反应类型的概念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加聚反应”,但真正出现的官能团除了常见的碳碳双键、羟基、羧基、硝基、酯基,还有卤原子等,和醛基反应类型还有氧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等。必修2的学习内容较选修5更为基础,学生容易接受,可以加强官能团和反应类型的整合学习,以减轻在选修5的学习压力。另外,对于知识重复部分,如必修2中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中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与选修5中第二章第一节中脂肪烃的来源及其运用重复,就应该在必修2中讲透彻,认真落实“煤的液化”“分馏”“裂化”“裂解”概念和原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2)必修2与选修5基本化学用语归纳。有机基本化学用语包括分子式,最简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比例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均属于学生细心、老师耐心都能掌握好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该在必修2的学习中加强指导,一则是这些术语在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既有利于学习熟练掌握,又能在学习选修5时减轻学习压力,二则是避免选修5再做更多的额外功。

3)必修2与选修5基本反应原理整合。必修2中需要掌握的基本反应原理有甲烷和苯取代反应、氧化(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乙烯的加成反应、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选修5在此基础上新引入了溴乙烷和乙醇的消去反应、乙醛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Cu(OH)2溶液反应,油脂的皂化反应,其他的都是在基本的反应原理上的迁移、运用。在教学中,可以在必修2中采用类推、迁移手法进行基本反应原理的教学。如甲烷的取代反应类推到整个烷烃,乙烯的加成反应延伸到整个烯烃乃至炔烃(必修2中并没有学习炔烃,可以点到为止。)在进行有关乙醇性质的教学中,以官能团为主线,可以捎带提一下苯酚酚羟基与醇羟基性质的差异,视学生的基础而定,但也不宜完全整合到必修2中进行教学。

4)基本实验操作对比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材编排中,实验的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主要分为科学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必修2中的科学探究实验有2处。一是甲烷的取代反应,二是石蜡油的加热分解(与选修5中乙炔的实验室制取类同);演示实验与选修5关联较强的实验有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必修2中葡萄糖的检验与选修5中蔗糖的水解实验;必修2中的特征反应实验,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实验与选修5中酚类物质遇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和遇Fe3+的显色(紫色)反应如出一撤。另外,还应该重视在必修5中“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中“蒸馏”操作和“苯甲酸的重结晶”的“重结晶”两个基本操作教学。

5)基本化学思想。有机部分的主要化学思想体现在:[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建形成。[2]原子、原子团之间相互影响造成发生反应的不同。[3]守恒思想。它包括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转移电子守恒、能量守恒(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的整合呈现)。在必修2和选修5的教学中,应该贯穿始终又反复整合归纳,对有机物的性质学习掌握非常有必要。

总而言之,整合必修与选修教材,是将课程内容以合理的方式呈现,可以把后面的内容整合到前面学习,也可以把学过的内容再次整合到后面的学习中,使知识更加系统性,学生思维体系更加完整性。

我们选择整合教材,优化课堂,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使两部分的有机化学整合得更加完整、统一、严谨,充分解决学习内容多,课时紧张,考题综合性强等问题。同时我们也会不断学习,不断借鉴一些成功的整合案例,通过设置合适的教学内容,使高中化学教学更轻松有效。我们还会不断地思考与总结、反思与提高,不断影响身边的教师,一路扛着“科学合理使用教材”的大旗,迈着化学课程改革的精神步伐,确保高中化学教学高效实施。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化学课程与教学革新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是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学习结构设置、必修与选修模块合理使用、学习容量的设置、学习过程编排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必须思考解决的。笔者认为,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对课程进行优化设置,从而解决学习内容多,课时紧张,考题综合性强等问题。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化学,整合,探究

参考文献

[1]朱建宝,王祖浩.高中课程标准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内容建构[J].化学教学,2005(Z2).

[2]王晶.高中化学教材的研究和编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Z1).

[3]张艳红,吴鑫德,姚建民.化学教学设计的热点及发展趋势[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09).

[4]江茂珍.化学思维教学策略谈[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5).

[5]刘蕾;中学有机化学知识内容的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人教版选修4化学平衡 篇三

第二课时 reading

一、说教材

Global warming为人教版选修六第四单元。本节课为第二课时阅读课,是第一课时的延续。随着经济的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全球气温上升,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热门话题,由此可见,本课内容十分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全球变暖的起因、变化、发展。

2.能力目标: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难点:让学生通过讨论,表达面对全球变暖,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说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思考、观察、阅读、讨论等方法步步深入课文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五、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有目标有任务,通过互相讨论,突破教学重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及读前

Show the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nd ask them some question.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出问题,借助多媒体展开问题,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思维,引发思考,通过温室的工作原理引出大气的温室效应,提出问题“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后果?”,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读中

Step I skimming (individual work)

Read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Step II Fast reading (individual work)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match each part with the main idea.

Step III Listening & Careful reading (individual and pair work)

Listen to the text paragraph by paragraph to find some detailed information.

设计意图:通过略读、快读、细读等阅读方法,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完成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读后

Show the students a short video and let them know the harm of global warming. So what can we do about global warming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意识到如果对全球变暖熟视无睹,灾难会随之而来,引发学生心灵共鸣,引起学生反思,唤起学生环保意识——全球变暖,人人有责。

Group discussion: What can/should we do? ( group work)

Then ask each group to share their ideas on the blackboard.

Please remember: Together, individual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设计意图:面对全球变暖的現实,让学生思考“全球变暖我该怎么做?”此环节为小组活动,讨论可源于本文,也可源于生活。小组中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起来,主动投身语言学习的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会学习主人的滋味。使学生表现欲,敢于表现,敢于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思想。把教学活动变成了真正的交际活动,并将课堂推向高潮。

七、说板书设计

老师书写标题及任务。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使学生更大胆表达自己,与书写有机结合。

Global Warming

What can we do about global warming?

Group I Group II Group III Group IV

… … … …

… … … …

八、说作业设计

学生完成一篇书面表达,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九、说教学反思

4.人教版选修4化学平衡 篇四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其表示方法、表达式、单位,学会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尝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说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由浅到深、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思维学习化学反应速率。

2、通过对影响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探究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能够在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探究原理的动力。

2、增强合作、创新与求实精神。

【重点难点】用活化分子理论解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太快或太慢了怎么办?

例:夏天时食物变质得太快了;

废弃的有机高分子材料降解速率太慢了;

板书: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分析:

一、内因:

物质本身的结构和性质是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决定因素,反应类型不同有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类型相同但反应物不同,化学反应速率也不同。

板书: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讲解:结论: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减小化学反应的速率。

设问:是否所有物质的浓度都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5.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 篇五

二. 重点、难点:

1. 本节的重点是水的离子积,氢离子浓度、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2. 本节的难点是水的离子积,有关溶液pH的简单计算

三. 具体内容:

(一)水的电离

1. 水的电离

2. 水的电离程度

3. 电离平衡常数

4. 水的离子积

5. 需注意的

6.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 Kw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存在

2. 溶液的酸碱性与c(H )、c(OH-)的关系

3.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4. 溶液酸碱性的表示

5. pH的测量

(三)pH的应用

1. 医疗上

2. 生活上

3. 环保领域中

4. 农业生产中

5. 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四)酸碱质子理论

A. 溶液pH的计算方法

B. 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

1. 实验

2. 酸碱指示剂在中和滴定中的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将pH=4的酸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可能是( )

A. 等于7 B. 大于7 C. 小于7 D. 无法确定

解析:考虑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和pH的计算。

[例2] 今有HA、H2B、H3C三种弱酸,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规律,它们之间发生下列反应:HA HC2-(少量)=A- H2C-;H2B(少量) 2A-=B2- 2HA;

H2B(少量) H2C-=HB- H3C,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HA、H2B、H3C三种酸中,酸性的是____;

(2)A-、B2-、C3-、HB-、H2C-、HC2-六种离子中,最容易结合质子(H )的是_____,最难结合质子的是_____;

(3)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H3C OH-(过量)_______________;

② HA(过量) C3-________________。

解析: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例3] 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 )

A. 9.0 B. 9.5 C. 10 高中语文.5 D. 11.0

解析:考查与pH有关的计算。

[例4] 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G的定义为AG=lgc(H )/c(OH-)。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

B. 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

C. 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

D. 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

解析:考查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和对定义的理解、运算。

[例5] pH=3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溶液,分别取50mL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H2的体积分别为V(HX)和V(HY),若V(HX)>V(HY),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X可能是强酸

B. HY一定是强酸

C. HX的酸性强于HY的酸性

D. 反应开始时二者生成H2的速率相等

解析:考查对溶液中弱酸的浓度和离子浓度的区别。

[例6] 在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为10-13mol/L,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C. 该溶液的pH一定是1 D. 该溶液的pH可能约为13解析:考查对水的离子积的理解和影响因素。

[例7]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 pH=7的溶液

B. c(H )=c(OH-)的溶液

C. 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D. 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答案:B

解析:考查溶液中性本质的分析。

[例8] 在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1×10-12mol/L,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

A. 12 B. 7 C. 6 D. 2

答案:AD

解析:掌握溶液pH计算的根本原则。

【模拟

1.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分子只有1个分子发生电离,则n值是( )

A. 10-14 B. 55.6×107 C. 107 D. 55.6

2. 如果25℃时Kw=1×10-14,100℃时Kw=1×10-12,这说明( )

A. 100℃时水的电离常数较大

B. 前者c(H )较后者大

C. 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D. Kw和温度无直接关系

3. 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不变的是( )

A. HCl溶液 B. NaOH溶液 C. Na2SO4溶液 D. 氨水

4. 将0.1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c(H )和c(OH-)都减小

B. 溶液中c(H )增大

C. 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 溶液的pH增大

5. 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V1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V1>V2 B. V1

6. 在313K时,水的Kw=3.8×10-14,若在313K时,c(H )=1.0×10-7mol/L的溶液( )

A. 呈酸性 B. 呈中性 C. 呈碱性 D. 无法判断

7. 水的电离过程为H2O H OH-,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1.0×

10-14,K(35℃)=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H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在35℃时,c(H )>c(OH-)

C. 水的电离度α(25℃)>α(35℃)

D. 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8. 准确量取25.00mL KMnO4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 50mL量筒 B. 10mL量筒

C. 50mL酸式滴定管 D. 50mL碱式滴定管

9. 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

A. 11:1 B. 9:1 C. 1:11 D. 1:9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Cl溶液中无OH-

B. NaOH溶液中无H+

C. NaCl溶液中既无OH-也无H+

D. 常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w=c(H )?c(OH-)=10-14

11. 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润洗的仪器是(已用蒸馏水洗过)( )

A. 酸式滴定管 B. 碱式滴定管 C. 锥形瓶 D. 量筒

12. 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的 、NaOH和NH3?H2O三种稀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和V3,则( )

A. V3>V1=V2 B. V3>V2>V1

C. V1>V2>V3 D. V3

【试题答案

1. B 2. AC 3. C 4. D 5. A 6. C 7. D 8. C 9. D 10. D

11. CD 12. A

【试题解析

1. 根据每55.6mol水中有1×10-7mol水电离,而分子个数比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列比例计算即可。

2. 温度较高,Kw较大,所以选A;Kw较大,即水的离子积较大,说明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说明正向为吸热方向。

3. 湿润的pH试纸,相当于溶液被稀释,使得酸性和碱性存在误差,但是C是中性溶液,不受影响

4. 弱电解质溶液存在着电离平衡,加水稀释,平衡发生移动,c(H )减小,而c(OH-)增大,pH增大,平衡右移。

5. 因为盐酸是强酸,全部电离,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所以全部的氢离子(包括没有电离的)醋酸中多,所以所需体积少。

6. 根据水的离子积的公式,计算出c(OH-)=3.8×10-7mol/L,比氢离子浓度大,因此显碱性。

7. 升高温度,K增大,说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都增加,但是是同等程度增加,所以离子浓度仍一样,但电离程度增加,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向是吸热反应。

8. 由于量的体积精确度为0.01mL,故应选用滴定管,而KMnO4是强氧化剂易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皮管,所以选C。

9. 混合前,碱中c(OH-)=0.1mol/L,酸中c(H )=0.01mol/L,因为算得溶液中OH-剩余,为10-3mol/L,其等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D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溶液体积(V1 V2)。

11. 锥形瓶里的待测液,物质的量一定,如润洗则多;量筒是粗量仪器,没有必要润洗。

6.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二章教案 篇六

第一节脂肪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

3、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点】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一、烷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烷烃的通式:CnH2n+2(n≥1)师: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得到什么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表总结出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2、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2)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3)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4)逐渐过渡到液态(5≤n≤16)、固态(17≤n)。

(4)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师: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

(1)取代反应如:CH3CH3 + Cl2 →CH3CH2Cl + HCl

(2)氧化反应CnH2n+2 + —O2 →nCO2 +(n+1)H2O 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师:接下来大家回忆一下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便于进一步学习烯烃。

二、烯烃

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通式:CnH2n(n≥2)

2、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与烷烃相似)

师:烯烃结构上的相似性决定了它们具有与乙烯相似的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1)烯烃的加成反应:(要求学生练习)

(2)氧化反应(燃烧):CnH2n+2 n3O2n CO2 + n H2O(使酸性KMnO4 溶液褪色): R—CH=CH2 R—COOH + CO2(3)加聚反应

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讲]二烯烃跟烯烃性质相似,由于含有双键,也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这里我们主要介绍1,3-丁二烯与溴发生的两种加成反应。

[讲]当两个双键一起断裂,同时又生成一个新的双键,溴原子连接在1、4两个碳原子上,即1、4加成反应

二烯烃的加成反应:(1,4一加成反应是主要的)

以上两种加成是二烯烃与溴等物质的量加成,若要完全发生加成反应,1 mol 溴,CH2=CHCH=CH2 +2Br2 CH2BrCHBrCHBrCH2Br

二烯烃可发生加聚反应

如(2)加聚反应 的二烯烃需要mol 的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乙醇 浓硫酸

2.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水槽、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

3.步骤:(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 在冷却和搅拌下将15mL浓硫酸满满倒入5mL酒精 中),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 入液面以下)(2)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 变成乙烯。(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4)再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5)先撤导管,后熄灯。

4.反应原理:(分子内的脱水反应)

5.收集气体方法:排水集气法(密度与空气相近)

6.现象: 溶液变黑;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7.注意点:

(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 答: 因为浓H2SO4在该反应中除了起催化作用外,还起脱水作用,保持其过量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浓H2SO4保持较高的浓度,促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2)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答:①催化剂 ②脱水剂(③吸水剂)

(3)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 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

(4)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 答:因为反应液的温度较高,被加热的又是两种液体,所以加热时容易产生暴沸而造成危险,在反应混合液中加一些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避免意外

(5)为什么制取乙烯时反应液会变黑,还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答: 因为在该反应中还伴随有乙醇与浓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C2H5OH + 2H2SO4(浓)2C+2SO2↑+2H2O ; C + 2H2SO4(浓)CO2↑+2SO2↑+2H2O,由于有C、SO2的生成,故反应液变黑,还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6)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 答:①证明用品红溶液 ②除去用NaOH溶液+品红溶液

(二氧化硫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方程式)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几个为什么 河北

(7)为什么温度计必须插入液面下?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 CH3-CH2- OHCH2=CH2↑+H2O,温度要迅速上升到170℃,防止140℃时生成 副产物乙醚,因为: CH3-CH2-OH+HO-CH2-CH 3CH3-CH2-O-CH2-CH3+H2O。该反应属于“液体+液体生成气体型”反应,两种液体混合后,装于圆底烧瓶中,加热要用到酒精灯,只有当温度计插入液面下,但不能接触瓶底,才能准确测出反应时反应液的温度,避免副反应的发生,确保产物的纯度。

(8)为什么收集乙烯用的是排水集气法? 因为乙烯的密度和空气的密度相接近,而且乙烯又难溶于水,故采用该方法。

烯烃的顺反异构

1、顺反异构

2、形成条件:(1)具有碳碳双键(2)组成双键的每个碳原子必须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小结]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三、炔烃

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称为炔烃。

2、乙炔的结构

分子构型:直 线型,键角:180°

3、乙炔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原理:CaC2+2H2O→CH≡CH↑+Ca(OH)2(2)装置: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3)收集方法:排水法。

[思考]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得的乙炔气体常常有一股难闻的气味,这是因为其中混有 H2S,PH3等杂质的缘故。试通过实验证明纯净的乙炔是没有臭味的?(提示:PH3可以被硫酸铜溶液吸收)。[讲]使电石与水反应所得气体通过盛有硫酸铜溶液、重铬酸钾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闻其气味。H2S和PH3都被硫酸铜溶液、重铬酸钾溶液吸收,不会干扰闻乙炔的气味。

注意事项:①为有效地控制产生气体的速度,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②点燃乙炔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思考]为什么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可以有效控制此反应的速率?

[讲]饱和食盐水滴到电石的表面上后,水迅速跟电石作用,使原来溶于其中的食盐析出,附着在电石表面,能从一定程度上阻碍后边的水与电石表面的接触,从而降低反应的速率。

[思考]试根据乙炔的分子结构特征推测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4、乙炔的性质

物理性质: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可燃性(明亮带黑烟)2C2H2 +5O2 4CO2 +2H2O [演示]点燃乙炔(验纯后再点燃)[投影]现象;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推知:乙炔含碳量比乙烯高。②易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叁键断裂)[演示]将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 [投影]现象:溶液的紫色褪去,但比乙烯慢。

[讲]乙炔易被KMnO4酸性溶液所氧化,具有不饱和烃的性质。碳碳三键比碳碳双键稳定。(2)加成反应 [演示]将乙炔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投影]现象:颜色逐渐褪去,但比乙烯慢。证明:乙炔属于不饱和烃,能发生加成反应。[板书]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分步进行

[随堂练习]以乙炔为原料制备聚氯乙烯 P33[学与问]

1、哪些脂肪烃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它们有什么结构特点? 烯烃、炔烃,含有不饱和键 [学与问]

2、在烯烃分子中如果双键碳上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将可以出现顺反异构。请问在炔烃分子中是否也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不存在,因为三键两端只连有一个原子或原子团。

四、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7.人教版选修4化学平衡 篇七

整体思路: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做到“读前说”;完成针对性训练, 积极快速获取信息, 实现“写前读”;创设谋篇布局“小热身”, 做到“写前说”;最后书面表达, 激发创新思维, 实现“读说后写”, 从而进行知识迁移。整体遵循先输入, 再输出, 过程中创境生疑, 但说、读、写都让学生有章可循, 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授之以渔, 引导学生乐学会学!

指导依据:《高中英 语课程标 准》读写八级 目标要求;5P (prepare; present;practice; produce; progress) 教学法;及我校提出的“三三三教学法”——教学目标三要求: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教学过程三注重:注重自主学习、注重合作探究、注重拓展提高;教学发展三境界:教师乐教会教、学生乐学会学、课堂有效和谐。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案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选修) 8》第五单元readingand writing部分, 本单元的主题是考古学, 具体涉及“周口店遗址的北京人”、“早期人类生活方式”、“如何判断遗址年份”、“秦始皇兵马俑”和“埃及金字塔”等, 帮助学生增长考古学知识, 更好地了解早期人类生活方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按照新课标的精神, 为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本课例是以using language——主要关于公元前18, 000年人类准备盛宴为写作的输入部分, 文章可以从两条主线进行分析, 一条是女主人公Lala的感情线;一条是以准备盛宴时的男女分工为线索进而了解古人类当时的生活场景。本课例主要是以第二条线索进行分析设题进行信息输入, 而writing部分则是对本单元内容的输出与延伸。

学生情况分析:

在学习兴趣方面, 目前学生生活在先进便捷的知识剧增的当今社会, 学生渴望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 using language的内容符合学生的需求, 更容易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在语言知识方面, 本节课是读写课, 内容涉及古今对话, 以书信的形式互通古今生活的境况。且学生已通过reading, listeningand speaking部分获知了一些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历史课上也曾了解一些古人类生活的相关知识。但语篇中的一些词汇可能影响阅读, 需老师事先加以疏通。

在运用能力方面, 高二学生已具有通过scanning and skimming获取信息的能力, 而且具有一定的说与写的能力, 但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八级要求相比, 尚有一定距离, 尤其需要教师创境设疑, 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三、教学目标分析

语言知识:通过教师的适时创景设疑, 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章, 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文章, 并获取必要信息——古人类生活的艰辛, 为写作做好铺垫。

语言技能:通过针对性的训练, 学生能够通过scanning and skimming迅速获取知识;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能够获知如何写主题句, 使用关联词谋篇布局, 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知识迁移, 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 培养自主思考、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正如古人云, “以铜为鉴 , 可以正衣冠 ; 以人为鉴 , 可以明得失 ; 以史为鉴 , 可以知兴替”。历史犹如一面镜子, 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人类过去, 进而学生会珍惜现在生活, 并且敢于创新创造更美好未来。通过教师的乐教、会教, 促成学生的乐学、会学!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读前热身,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结合图片, 通过讨论现代人如何准备家庭聚餐, 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本节课主题——18, 000年前古人类如何分工准备聚餐。这便是“读前说”。

2. 学生通过完成针对性训练迅速理解using 文章, 获取信息, 这便是“写前读”。

3. 用已知信息进行写作——“读后写”。

教学难点:

1. 如何更好地找好切入点, 引导学生迅速获取信息, 激发其兴奋点。

2. 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以书面形式表达成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1:Warming up——to come to the reading topic (4mins) ——prepare (participate)

Invite students to describe how toprepare a feast in modern life and one inprimitive life and then come to the topic ofthe reading tex—— The Feast: 18, 000 BC

Your family will prepare a feast, andwhat will you do?

Long long ago, if our ancestors alsowanted to prepare for a feast, what wouldthey prepare?

I n t h e s e c o n d p i c t u r e , w h a t i s t h ewoman doing? What about the men?

Do you think what you said is enoughfor them to make a feast at that times? (见图1、2)

设计意图:创境生疑,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讨论交流过程中, 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形成信息差 (Information Gap) , 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求知欲。

Step2: Reading to Collect information (14 mins) ——present (input)

Read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throughfiguring out the work division and discussabout th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the tasksdone by men and women.

Brainstorm about life in 18000 BC.

1.Read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throughfi guring out the work division.

2.Think of and choose some adjectivesto best describe their task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为了实现学会求知与迁移目标, 笔者设计了第一个问题, Read to getmore information through figuring out thework division. 因为文中没有明显的固定的答案, 于是让他们边读边划出证据支持答案, 实现其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 注重过程与方法。

旨在实现归纳总结、针对训练等 , 笔者设计了第二小题Think of and choose someadjectives to best describe their tasks。

Step3: Writing to experience life beyondtime and space (18 mins) ——practice andproduce (intake and output)

Adiscussion:Talk about what similarities modern life bears compared to life in primitive society, laying foundations forwriting. (3mins) (见图3、4)

Making a decision: The students haveto make a decision about who will be theancestor (Lala) , and who will be the modernpeople. (1 min)

Another discussion: Students (Lalasand modern people) will think about what towrite and share their opinions, and then theteacher gives guidance on how to organizethe letter. (2 mins)

Dear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incerely

yours

Writing: A letter beyond time and space (12 mins)

设计意图 : 第一个讨论环节, 让学生合作解疑, 从课本知识走向身边的生活, 学生乐说也会说。第二个讨论环节,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中的掌握过程与方法, 也为接下来的写作过程做铺垫, 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信息输出和谋篇布局, 最后通过写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及创新能力。

Step4:Sharing to improve and the teacher’s evaluation (4mins) ——progress (refl ect)

Students’ evaluation: Exchangethe letters with your desk mates toenjoy the content and make somenecessary corrections to the letters.

The teacher ’s evaluation: Fromthe following aspects, for example, thestructure, content (sentence patterns, beautiful expressions, linking words, e t c . ) handwriting and so on , t h eteacher will make some evaluation.

The teacher ’s conclusion: Theteacher makes a conclusion in termsof the work of the students by a selfmade poem:

life

Whether easy or hard

Whether present or past

It’ll become history

That will last

Learn from the past

Live for the present

You ’ll improve fast

设计意图 : 通过学生互评, 实现合作探究, 共同提升;通过老师的评价, 加强写作方法指导,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指明方向。到了总结环节, 我巧妙的抓住了本节课的主题古今生活对比, “生活”一词, 以及学生信中对古今生活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同情也好, 羡慕也好, 自作了一首小诗结束了课堂!启发学生了解过去, 珍惜现在, 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Step5: Homework

Read more letters of your classmates to further learn an dexperience life in the past and today.

设计意图:让学生去了解更多同学眼中的古今生活, 更加珍惜现在生活!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学生完成课上阅读任务及训练;学生的习作;

评价方法:

1. 课上学生的回答

2. 课上当堂学生互评, 及教师点评。

3. 课下教师评阅剩余学生习作。

4. 自我评价:

Refl ection and progress:

If you achieve the goal, tick in thebox. If not, keep up your efforts.

□ I can understand about workdivision in primitive society.

□ I can find out differences andsimilarities between life today and inprimitive society.

8.人教版选修4化学平衡 篇八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国小说欣赏》 文本分析 选修/必修

一、考量维度的确立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语文教学已成为中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其中语文素养的培养又是关键。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从目前人教版语文教材的选材和设置可看出端倪,小说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学术界,关于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的研究和讨论并无定论,但总体来说,选文系统和知识系统作为构成要素,基本没有争议。作业系统和助学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表明其理应成为大家的共识。除此之外,钱梦龙先生还提出了框架系统一项,仔细考量可知,框架是语文教材的基础,框架是展现语文教材选材目的与方向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综合业界各种言论和观点,本文选取框架系统、范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和知能系统五个维度来分析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选修部分,并与小说必修部分进行对比来研究二者的衔接点和拓展延伸之处。

二、教材五大系统分析

(一)框架系统

在《中国小说欣赏》选修部分,小说题材的选择与设计是按照“主题”而来的,以教学单元的模式呈现九个专题,并且每个专题涵盖不同类型的小说两部,小说作品的内容与专题表达一一对应。在每个单元的构成上,也充分考虑了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分为选文、赏析、思考和链接四个部分内容。选修部分的《中国小说欣赏》以小说内容与时间为分类标准,九个专题十八部小说是按照一定的时间线索进行设计的。纵观《中国小说欣赏》的选文,书写的是不同时代的故事,从这个时间线索里大体展现出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脉络。因此,从整个框架系统的层面去分析,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的设计展现了对“文史”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能够引导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小说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和把握,勾勒出中国小说发展的大致轮廓。

(二)范文系统

在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部分里,共选录了十八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三言》《红楼梦》《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家》《白鹿原》《呼兰河传》《长恨歌》《小二黑结婚》《平凡的世界》《子夜》《骆驼祥子》《红旗谱》《红高粱》。这些古典名著与现代著作均为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文学的选段作为中学语文选修小说的教材,似乎是在引导学生重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这些小说范文的选择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需求,给学生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选修里出现的一些必修中未出现过的范文展现了选修的拓展性和延伸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此次《中国小说欣赏》所选择的范文大多是长篇选段,经典短篇小说所占比重较少,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损失。

(三)助读系统

助读系统在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中通常以文字、图表、链接资料等形式来展现,比如注释、旁批、插图等,助读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辅助学生完成小说的深层阅读。在中国小说阅读过程中,由于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不能真正全面地了解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这些助读系统的存在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增加学生的见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比如《红楼梦》中的人物插图、四大家族关系表等,对学生阅读大有裨益。此外,作为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元导语”“链接材料”都展现了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的拓展性和延伸性。

(四)作业系统

作业系统在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中的表现形式为“课后思考题”,其目的是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课后思考题一般在每个范文的后面都有,通常为三到五个大题,这些题的设置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课内到课外”的规律。选修里的作业系统多为“问题、活动、话题”的多元形式,通常从大的方向切入,未必存在唯一答案,目的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阅读,教材和教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这样正体现了选修教材的价值。选修教材对于必修教材的拓展性与延伸性在作业系统中体现得最为详尽,选修教材的作业系统在于引导学生从阅读到欣赏再到写作的过渡。

(五)知能系统

小说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能系统一般包括小说文体知识、文史知识和阅读鉴赏知识三个方面。在选修教材里,对小说文体知识的展示不像必修教材里那么直接,通常在单元导语里面对小说的个别要素有所提及。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对文史知识则较为注重,不但主题分类体现了时间线索,范文内容也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历史线索,而且在单元导语里则更为直接地勾勒了小说的“发展史”。从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看,文体知识和文史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而阅读鉴赏知识则属于程序性知识,其强调由吸收到模仿再到应用的过程。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较为注重阅读鉴赏和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助读系统的配合,将学生阅读引导进入更为高级、更为深层的知识吸收上。

三、结语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所选范文既有学生熟悉的著作,也有学生不熟悉的著作,选修与必修之间无论是导语还是思考题都存在很强的联系,尤其是导语部分,无论是篇幅、形式还是内容上,相对必修都有所突破。因此,通过对选修教材的文本分析,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上与必修课进行必要的衔接和合理的拓展延伸,在教学模式上可选择欣赏交流、读写结合与专题研究等模式进行合理选择,以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钮亚.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教学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3.

[2]刘明娅.《中国小说欣赏》教材的解读与重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5).

[3]赵清林.《中国小说欣赏》教学评价建议[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6).

上一篇:调皮搞怪的中秋短信 有趣的中秋祝福语下一篇:GRE作文使用心得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