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精选8篇)
1.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 篇一
西安理工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
带队教师安全责任书
本人自愿担任(实践队名称)带队教师赴省市(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人本保证人身体和心里状况适合带队。我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制度,严格执行学校关于社会实践的各项规定,全力以赴组织好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出发前,已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本队队员均是自愿参加,并做好了充分准备;
2.本队已经联系好了实践地,实践地已经发来接受函,确保所有安排(如食宿交通)都已安排妥当。
3.出发前已制定了详细的社会实践方案,将按照实践方案开展活动。
4.出发前熟知团队成员的情况,确认队员适合参加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对团队成员进行了安全教育并为其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
5.出发前认真学习了学校关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预案,并结合实践地的实际,制定了本队安全预案,并将严格执行。
6.社会实践过程,将要关心、帮助队员,及时了解每名队员的身体和活动情况,若遇紧急情况,能随时调整方案,确保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7.活动期间每天18:00前向校团委负责人报告安全情况。
8.返回时,与每名队员保持联系,确保每名队员都安全返回。
9.外出活动期间维护学校荣誉,绝不做有损国家、学校利益的举动。本人已经详细阅读并认可本责任书,对整体内容和各项规定均无异议。
带队教师(签字):
年月日
2.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 篇二
1 依托专业背景开展社会实践教育的理论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在进行社会实践教育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做法,但是深入考察我们发现这些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社会实践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现象,未能将所学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素质的培养同社会实践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未能很好地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做好专业知识学习的逐步渗透教育。学生刚进入大学学习的时候,由于对专业知识不了解,甚至处于完全不知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对专业的认识不充分,导致其观念不正确甚至发生扭曲,对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规划和成长成才是极其;不利的。依托专业背景开展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应该是为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技能的训练服务,为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服务,为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创造新的岗位服务。
2 依托专业背景开展社会实践的做法
2.1 大力鼓励依托专业背景的社会实践教育
载体育人是当代大学生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方法。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专业为主体背景,即在专业知识指导下,怀着对专业提前更深入了解的态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有针对性地开展如“桂林市交通拥堵现状调查分析及其改良方案”“桂林市区退伍军人生活状况调研”“对桂林地区及桂电校区电力状况的调研”“城市大型建筑耗能分析”等以专业为主体的实践课题,同时聘请了社会实践指导老师,机电工程学院杨道国院长、国防生学院刘燕军副部长、教学实践部魏德强副主任、公共事务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曲宗琴及各教研室老师均有参与到社会实践的指导工作,在活动策划和撰写论文等方面给予学生精心的指导。因此,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社会实践的成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2.2 注重实践方法实施和体制构建
在实践的准备阶段和实践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方向的渗透,开展专业科目了解、专业方向掌握、专业技能培训、专业软硬件准备、实践过程须知等培训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实时监督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巩固以专业背景开展的社会实践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挖掘依托专业背景开展社会实践的收获,机电工程学院建立了《机电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评优细则》《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手册》《暑期社会实践经验交流手册》,搭建暑期社会实践专业交流会、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讲座、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等学习平台。
2.3 成立专项团队,对各团队进行跟踪监督、宣传报道、后期制作
在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时,成立各社会实践团队跟踪小组对实践情况进行实时反馈,根据反馈的信息和图片在宣传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影响力,同时提高各团队的积极性。活动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对成果的提炼。通过对社会实践的策划人员、参与人员、跟踪人员等人员进行成果分享,分别成立以各专业为团队的后期制作小组,即充分运用“团体咨询”中的集体讨论的方法和手段对组织策划、参与人员、跟踪人员在组织参与活动过程中的不同体验进行归纳和梳理,最大限度地收集成果材料,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媒体制作,形成一个格式统一、内容丰富、成果鲜明的社会实践报告。
3 开展依托专业背景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一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0年暑期实践为例
3.1 依托专业背景的社会实践理念深入人心
以专业为载体的暑期社会实践理念深入人心,学生参与积极。2010年机电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参与学生人数达到1 100多人,全院有82支社会实践团队报名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经过重重把关,最终有5个项目被确定为学校重点资助团队、27个项目被确定为年级重点资助团队,另外还有114个个人实践项目及“大学生挂职锻炼”岗位,已形成了“一年级有团队,二年级有项目,三年级教学实习社会实践阶段培养”的好氛围。同时专业指导老师也达到20人,跟踪宣传和制作团队人数达90多人,机电工程学院一半的学生参与了暑期社会实践。
3.2 以专业背景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成果案例
在大力倡导依托专业背景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机电工程学院团委被校团委授予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6个团队被授予“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1名优秀指导老师,6名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论文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其中“畅通吾组”论文《桂林市交通拥堵现状调查分析及其改良方案》以总分第一的名次,送区里参评。
机电工程学院各专业涌现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实践队伍,例如: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团队《桂林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团队《对桂林地区及桂电校区电力状况的调研》,交通工程团队《桂林市交通拥堵现状调查分析及其改良方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团队《桂林市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调查》,微电子制造工程团队《微电子制造过程中工艺方法的选择及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在这些团队所出的成果中最具代表的属于交通工程团队,交通工程团队认真按照以专业背景为主体的社会实践精神去开展实践活动,利用40天的暑假时间,在老师和市交警支队科研所的指导下,对桂林市秀峰区、七星区、叠彩区、象山区4个城区各个交叉口、路段,进行交通流量流向、信号控制方案、交通管理设施的实地调查,并向各个交叉口附近的市民发放交通拥堵现状调查问卷共320份。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的市民意见与团队成员对交叉口的实地观察,综合考虑人流量、车流量和路口渠化的规范性等因素,筛选出桂林市问题尤为突出的2个交叉口:①崇信路—瓦窑路—瓦窑西路“Y”型交叉口;②环城西路—银锭路“十”字型交叉口。后期,以调查数据和相关资料为基础,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这2个交叉口进行改良方案设计。
该团队的《桂林市交通拥堵现状调查分析及其改良方案》论文获得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论文一等奖,并送评广西区优秀实践团队。其成果还被桂林市交通相关部门肯定并采用,这也是地方与高校合作、结对共建的典型成果代表。学生团队利用专业知识,为解决桂林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贡献。
4 总结
依托专业背景开展社会实践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效途径,通过学校正确的引导和组织,建立长效的社会实践机制,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学校一社会一学校迂回的学习模式,一方面学生有针对性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践与总结,使自己成为一个实践能力强、专业知识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有用之才;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提前的专业实践,对自身所学专业的各方面能够提前了解,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情况,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摆脱高中阶段“填鸭式”学习的意识,点燃其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作好自我谋职、自主创业与开创性工作的准备,同时为后续学习的查漏补缺、调整定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大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依托学生专业背景开展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让高校学生通过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提前了解更多与专业相关的情况,明确定位后续的学习,查漏补缺,从而为成长就业作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专业背景,社会实践教育,体制构建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大学生社会实践策略的若干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14):295-296.
[2]邱启彬.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机制初探[J].世纪桥,2008 (6).
3.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 篇三
摘 要: 当前,社会环境的多元化正不断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话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种现象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是不可小觑的挑战。因此,高校德育教育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就是有效开展责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本文以安顺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为例,通过具体分析,总结了几点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2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143
一、责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含义分析
责任就是应该做的事。人从一生下来就处在一个复杂而又广泛的社会关系网中。社会的正常发展,一方面使每个公民都享受它赋予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求其成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一般来说,责任主要包括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和国家民族责任。
责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人们在生活中用心去体验、去感受,经过认知、感受和适应以后形成正确的理论认识,从而最终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懂得对自己、他人、社会、国家负责任。
而社会责任感,是指人们对社会责任的一种极其强烈的自觉意识,是人所拥有的崇高意志与态度,是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高度融合的,为国家与群众服务的一种巨大驱动力。
二、安顺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情况
本文以安顺学院为个案调查点,选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在校生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其中大一为107份,大二为110份,大三为115份,大四为118份,回收问卷429份,回收率达95.33﹪,其中有效问卷415份,有效率达92.22﹪。
通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认知情况的调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情况总体而言是比较好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知道责任、懂得负责的。如其中一题“我懂得什么是责任,我会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的回答中,有68.67%的学生表示认同该观点。此外,大多数学生也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如在 “我会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的回答中,有51.8%的学生表示认同该观点。这些数据足以表明多数大学生有很强的责任认知能力,对社会责任感有较高的正面认同。但不能忽视也有一部分学生责任感缺失比较严重。如在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的看法是”的回答中,有40.96%学生表示不同意。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真正内涵,更没意识到自己也存在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
在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现状的调查中,对于“父母能将责任教育融入到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中吗”这一问题,有19.04﹪的学生选择了“大多数情况下能”,23.61﹪的学生选择了“关键时候会”,46.99﹪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太在意”,还有10.36﹪的学生选择了“没有这方面的教育”。
在回答“你所在的学校注重对学生哪方面的培育”的选项中, 48.92﹪的学生选择了“学习成绩”,25.78﹪的学生选择了“实践能力”,只有12.29﹪的学生选择了“社会责任感”,其余13.01﹪的学生则选择了身体素质;回答“你所在的学校是如何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这一问题时,半数以上(51.57﹪)的学生选择了“理论灌输法”,26.29﹪的学生选择了“专题讲座教育”,13.01﹪和9.16﹪的学生分别选择了“社会实践法”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于“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活动吗”的回答,47.71﹪的学生选择了“偶尔会有”,28.19﹪的学生选择了“定期开展”,21.20﹪的学生表示“不了解”,2.89﹪的学生选择了“根本没有开展类似活动”;回答“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时,你会如何选择”这一问题时,47.23%的学生选择了“个人利益”,33.01%的学生选择了“视具体情况而定”,只有11.81%的学生选择了“集体利益”,7.95%的学生表示“不知道”;
在回答“当你看到有老人摔倒时,你会怎么办”这一问题时,只有12.29%的学生选择了“主动帮助他人”,21.45%的学生选择了“假装没看见”,24.82%的学生选择了“赶紧转身离开”,高达41.45%的学生表示“是熟人才会帮忙”;“在他人需要帮助时,驱使你向他人提供帮助的动机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31.57%的学生选择是“希望得到他人认同,成为学习榜样”,30.84%的学生选择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18.07%的学生的选择是“期望得到物质奖励”,仅19.52%的学生选择了“良心和得到的本能”。
三、安顺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情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用行动展现了他们的责任品质,但在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过程中普遍存在比较重视个人利益,责任思想意识还不够的问题。同时,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上付出的行动比较少,大部分学生不擅长去做,加上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和望子成龙的期盼导致了他们不懂得换位思考,从而影响了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再者是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因素也影响了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由此看来,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不容小觑。
四、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缺乏榜样示范;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学校引导不够;学生责任认知能力不够,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等。这些都会使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成为一个艰辛、漫长的历程。有效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突破口着手。
(一)家庭是起跑点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父母要随时注意自己道德品质的修养,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并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给他们一定的发展空间,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团结合作、明辨是非等,培养其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二)学校是关键点
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学校教育除了要传授知识外,更应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1.课堂教育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任务,不能只是套路式的理论灌输,而应寻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实际材料作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所进行的社会责任感培育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震撼其心灵,然后一步一步地将责任意识深入人心,使课堂教学内容在生活中也能做到时时育人、处处育人。
2.宣传教育法
宣传教育重在氛围,我们要通过氛围的感染来冲击学生的内心,对心灵进行一次洗礼。学校应给广大青年学生营造一种责任氛围,并挤挤宣传责任教育。如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积极宣传有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典型事迹,传播责任意识;各学生组织可以开展相关主题征文、朗诵比赛,或是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视作品等。
(三)学生本身是强化点
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机遇、运气,最重要是看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家庭和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学生能否真的接受、领悟了。
大学生要有主动意识,自觉地把“责任、权利、义务”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明确自己的定位,实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责任感培育模式。同时,在心中树立起远大志向,激发心底的使命感,虚心学习先进模范的闪光点,在对比中寻找差距,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承担好自己的社会责任。
(四)社会实践是提升点
社会是大学生的第二所大学,包罗万象,蕴藏着许多育人的环境。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去体会和感受责任,有利于大学生责任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1.社会实践法
大学生的人生阅历尚浅,从别人口中听到的信息容易忘记,从生活中看到的情景又没有深刻的印象,只有通过自己的亲生体验之后才能牢记在心。因此,大学生要利用实践机会,走出校园,积极融入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不断提升自己。如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培植一颗责任的种子,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
2.社会引导法
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稳定,分辨能力不强,极易受到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同此,全社会应加强力度净化社会风气,营造和谐的责任氛围。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在伟大中国梦的实践中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创造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世保.责任教育研究与指导[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9).
[2] 虞亚君,张奇勇,周炎根.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20年综述[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2).
[3] 张健.培养有责任感的孩子[M].清华人民出版社,2014.
[4] 冯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探究[J].学术论坛,2009(2).
[5] 谢伟华.社会责任感与大学生成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6(9).
4.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 篇四
知
安全有序是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为切实做好我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工作,确保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广大同学的安全健康,现就相关事宜告知如下:
一、做好安全准备。全面了解实践地的天气情况、地形地貌、疾病疫情等情况,并评估确定是否取消计划或采取相应措施。准备必要的药品、充足的饮用水、御寒衣物等,野外实践活动须穿戴的长裤、长袜、运动鞋和草帽等。
二、保持通讯畅通。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应将主动将最新的手机号码准确无误地报告辅导员、指导老师及团队负责人和其他成员,并保持通讯开启畅通。
三、行为文明得体。注意文明举止,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任何形式的冲突,了解并尊重实践地的风俗习惯,了解并遵守实践单位的规章制度等。
四、提高防范意识。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避免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在乘车、乘船等外出时保管好自己的行李物品,不喝生水或随意在小摊小贩处就餐,不和陌生人深入交谈或交换财物等,不违规用电、用火等。
五、杜绝涉险行为。不单独去陌生或偏僻的地方,不去自然灾害易发地及各种疾病感染高发区,不要在暴雨、高温、高寒等天气下进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不在野外下水洗澡、游泳,不乘坐非法营运交通工具等。
六、严守实践纪律。团队成员严格遵守请销假制度等实践活动纪律,不单独出行,不在夜间开展实践活动,团队负责人在实践活动前后及时清点人数;个人实践活动前后及时向家人或辅导员报告。
七、做好应急预案。实践团队或个人面对危及生命或财产的事件,如队员擅自离队或请假离队后联系不上、威胁队员健康的意外伤害或疾病、影响集体安全的灾害事件、严重的财物损失等,应第一时间向指导老师、辅导员和当地主管单位、救助组织报告,并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妥善处置。
八、本须知一式两份,一份上报学院,一份本人留存。
声明:本人已认真阅读该须知,我参加社会实践已征得家长(或监护人)同意,将牢记“安全第一”的观念,遵守法纪校规,严守安全纪律,不随意变更实践计划,不做有损学校声誉的事情,确保实践活动安全顺利进行。对于因个人不注意安全防范、不遵守相关规定引起的事故,后果自行承担。
实践同学签名:
实践期间的联系电话:
5.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 篇五
学生自身安全责任书
为贯彻落实国家、学校有关安全工作管理规定,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安全工作的规范要求,增强安全观念,确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完成,特签订此安全责任书。
一、学生个人安全责任
1、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做任何违法违纪行为。
2、尊重各地民族、民俗习惯。
3、实践过程要注意防窃、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伤害;不得到险要地带游玩;严禁到水库塘坝等地游泳;注意饮食卫生。
4、保持与实践团队指导老师的联系,必须每天向指导老师汇报团队的情况,保证指导老师随时掌握实践团队的实践进程。
5、实践期间,出现意外事件应及时与有关救援部门联系,并第一时间向指导老师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汇报。
6、各项目团队负责人为本团队成员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确保团队实践工作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严禁团队成员开展危险性较高的活动,在实践中每天负责监督各成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各团队成员需听从项目团队负责人的实践工作安排。
7、校团委将为每一位参加“双百行动计划”的同学(以递交的项目申报表成员名单为准)购买保险,保期为2013年7月13日至2013年8月13日,建议同学们在此期间进行实践调研活动。
8、详细阅读并全部理解教育部令第12号《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9月1日生效)
以上规定我们赞成,并保证在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凡因违反上述规定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我们本人负责。
二、此责任书一式二份;学校、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三、此责任书的有效期为年月日至年月日。
责任人(项目组所有成员)签字:
6.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 篇六
本责任书特为贵州大学2014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制定,实践团队成员应严格遵守本守则。
1、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实践队实行队长负责制,各团队设队长一名。培养单位实践队实践活动由所在培养单位全权负责;
2、各立项团队实践完毕后,9月上旬校级实践队向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提交调研报告、调研论文、实践活动总结视频、个人日志、小组总结、调研简报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3、各团队成员应尊重整个团队的安排,认真完成各项实践任务,不擅自行动,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4、各团队成员应积极的对实践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团队内各项事物应由集体讨论决定,统一意见后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5、各团队成员如遇意外情况须退出实践活动,按照《贵州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员退出机制》执行;
6、各团队成员在实践期间应衣着得体,举止文明,谦虚有礼;
7、各团队成员应遵纪守法,维护学院、学校的声誉和形象。并在实践过程中注意主动积极的宣传学校、展示学校;
8、各团队领队应妥善处理团队内的分歧,遇意外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团队的团结和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9、各团队应本着节约合理的原则办好有关事宜。在实践过程中注意环保问题,注意维护实践地的环境卫生。
10、各团队须尊重接待单位的协调安排,不得擅自向当地组织提要求。各团队不得随意接受贵重礼品。
7.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浅析 篇七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发展历程
1997年5月26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
全国各高校根据文件精神以不同形式陆续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其目的组织大中学生志愿者充分利用暑假深人到企事业单位和边远村镇, 在不同工作岗位上, 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发挥专业技能优势, 做出积极贡献。各高校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至今已有18年。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内容及形式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教育型、公益服务型、文化科技型、社会调查型、职业规划型、就业创业型、劳动锻炼型、勤工助学型等;按照组织形式分类可以分为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青年志愿者”、“红十字协会”团组织活动、参观红色基地、寻访红色足迹、创业就业活动及带薪实习、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
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1) 暑期社会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第一课堂的思修课教育以书本学习和课堂传授为主, 都偏向于“灌输”和“说教”, 是对已有理论和观点的进行阐述和解读, 属于理性认识范畴。
暑期实践由于时间上集中、空间自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 让学生置身于生动、具体、真实的社会环境中, 一方面能够让大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社会经验和感性认识, 为深化了理性认识提供真实有效的素材, 有利于大学生找到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只能通过拥有大量的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 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社会, 有效的吸收和消化抽象的理论知识。
因此, 充分发挥暑期社会实践育人作用, 才能让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成为有源之水, 做到理论和实践相融合, 知行合一, 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2) 暑期实践是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大学时期是学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对于将来大学生如何追求和选择有价值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而由于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属性, 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一方面, 在开展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 都是基于学生自发实践和认知的前提,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促使学生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 使对之前形成的主观世界有了客观认识的基础, 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吸收到有价值的学习养分;
另一方面暑期社会实践能够开阔视野, 培养认知和思辨能力, 让学生勇于实践, 在活动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不足, 虚心学习, 不断进取, 对自身今后的人生、理想、追求和责任等问题进行再思考, 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 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3) 暑期社会实践能够发挥培养高校专业人才目标的教育形式功效, 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学生来自于不同年级、不同院系和不同专业, 在选择实践项目上侧重专业对口,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社会实践基础上, 能够将个人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以社会实践促进专业能力提升, 以实际行动积累专业岗位经验;在开展活动过程中, 高校“三下乡”团队通过学校、企业、地方的三方互惠合作的形式, 建立学生专业实习实践基地, 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为学生融入社会、就业和创业拓宽路径。
4) 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促进高素质的共青团人才队伍建设, 增强共青团的战斗力。暑期社会实践一般都由高校团委组织开展, 为大学生搭建了全新实践平台, 对建设高素质的团组织队伍、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校团委在实践过程中开展的文化、科技、医疗等公益志愿活动, 鼓励优秀学生融入社会, 为大学生提供了深入社会基层的平台, 做到学以致用, 彰显出共青团组织思想引领作用。
四、增强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对策
1) 加强分类指导, 健全组织保障。高校相关领导, 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 完善指导机构, 整合校内外资源, 在经费、后勤、资源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要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上升到与科研、教学、就业同样的高度予以重视。
2) 丰富活动载体, 拓宽实践渠道。高校在组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必须紧跟时代, 与时俱进, 无论是常规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还是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活动, 都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来进行。
高校要结合“培养人才, 服务社会”的育人目标, 根据不同院系专业特点、不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来明确社会实践的教育目标, 积极联系行业相关部门, 努力寻求合作机会, 为学生暑期实践提供平台, 开展暑期专项实践活动。
3) 注重过程管理, 完善考核机制。高校要通过设计学生社会实践项目手册, 减少存在“虚假”实践现象, 促进实践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实践小组为实践学生进行测评、实践单位为学生测评、学校实践指导部门考评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做到考核全程化、细致化、科学化。
摘要:高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育人目标,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大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认识社会, 增强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关于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Z].中发[1997]5.
8.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师资建设;现状;对策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内指导教师成分的单一性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和功能都得到了极大地拓展和丰富,已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共青团的活动,但绝大多数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承办者仍然是高校团组织。长期以来,轻实践重理论的教育观在高校许多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认为实践环节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或补充,因而高校中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多数不愿意担当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这使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校内指导教师队伍几乎清一色是由的高校专职团干部和学生政治辅导员组成。从而形成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内指导教师的“三多三少”现象,即行政干部多,业务教师少;年轻教师多,年老教师少;低职称教师多,高职称教师少。这种单一成分的师资队伍不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师资队伍中缺乏各个专业领域人才,缺少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因此,不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另一方面,由于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不够合理,使其缺乏生机与活力。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内指导教师激励的低效性
根据笔者对21 名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访谈,可以得出结论:多数学校对指导教师的激励存在内源性激励缺乏、外源性激励低效。无论政府、企业、高校,还是家庭和大学生本身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都存在相当程度的轻视。尽管每年各地政府都鼓励各大专院校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是具体措施却不多,资金投入也有限。企业往往将一年一度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企业获取廉价劳动力的机会,或者将社会实践当作企业正常工作的额外负担,因而并不积极配合。在高校,从管理者到教师普遍存在重教学和科研、轻社会实践的思想。家庭出于对孩子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对暑期社会实践也持有不支持的态度。大学生对社会实践也存在片面认识,没有将社会实践摆在与课堂教学同等的位置。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很难激发社会实践教师对这项工作的热爱,由于工作本身所激发的内源性激励也就无从谈起。从外源性激励看,高校普遍存在激励的非针对性和非系统性的现象。
(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内指导教师发展的非持续性
从目前高校的职称系列看,有与教学相对应的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系列,也有与科研管理相对应的研究员、副研究员职称系列,却没有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相适应的职称系列。有很多学校甚至没有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没有规定学时和学分,没有与教师的职称评定挂钩,使很多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对这一职务有一种临时职务的感觉。从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培训看,缺乏系统性、连贯性,没有成熟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内容,很多学校存在培训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不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外指导教师配备的随意性
从目前国家、省、高校所建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运行机制看,高校与社会实践基地处于一种平行的关系,因而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校外指导教师的选拔与配备上,高校没有更多的发言权,往往由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单位自行配备。而实际上,很多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深刻意义缺乏深入的了解,大多数时候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当作本单位的额外负担,在指导教师的配备上存在轻视的思想,因此,所配备指导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思想品德等方面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有很大差距,这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增强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转变观念,强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面对新世纪和知识经济的挑战,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教育回归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大学生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是高校加速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因而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应该是与高校的科研、教学、管理并重的一项活动。我们在重视高校科研、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同时,也不应忽视高校的社会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之大,而在于大师之大。”建设高水平大学不仅需要教学、管理、科研方面的大师,同样也需要社会实践的大师。
(二)落实措施,提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激励的科学化
根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风险性、复杂性、创造性的特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的激励应以内源性激励为主,以外源性激励为辅。
首先,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应享有相应的工作量及相应的津贴,与教师的职称评定挂钩,与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挂钩,激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应深入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律,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激励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标准、考核办法,使激励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其次,要激发教师工作的自主性,提高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教师对工作的兴趣;对指导教师的工作及时给与肯定、奖励或及时指出缺点与不足;在工作设计时,尽量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更丰富、更具挑战性。
(三)体制创新,实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领导运行机制的社会化
可以借鉴国外已经运行比较成熟的非盈利组织的经验,建立专门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非盈利组织,作为联系高校与实践单位的桥梁,同时将高校内部的指导教师与实践单位的指导教师同时纳入该机构统一规范管理。由非盈利组织根据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对指导教师进行统一的选拔、培训、使用、考核、奖惩等。也可以根据国家现行的具体规定,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所有权限全部转移到高校,由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校内、校外指导教师进行统一的选拔、培训、使用、考核、奖惩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再根据国家的具体规定,在履行自身义务的基础上,获取国家的某项补贴或优惠。具体到高校内部的社会实践领导运行机动性制,应打破共青团唱“独角戏”的局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发展呼唤学校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局面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秀成.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建设[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2]张跃聪.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8).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推荐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管理09-22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10-27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08-01
李中伟华中科技大学08-24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招生09-26
华中科技大学08-09语文答案10-27
华中科技大学自主招生自荐信07-15
华中科技大学635教育基础综合2013年10-14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在职博士招生简章08-02
华中科大材料学院复试心得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