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级口译谚语

2024-06-19

中高级口译谚语(共8篇)

1.中高级口译谚语 篇一

中高级口译考试每年3月和9月考试,分笔试和口试,笔试通过才有口试资格。口试通过才能得到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

最新信息:最近一次英语中高级口译考试是在9月17日考试。报名6月15日开始。

办理报考:口译考试办公室:上海外国语大学成人教育学院3号楼 816办公室 报考详情可打上外总机问讯:65311900转口译考试办公室。

以下是3月份考试的报考、查分情况,供大家参考:

3月份的考试从3月27日起到4月5日电话查分:16887869

高级180分通过,中级150分。

若通过则会接到通知单,凭此通知和第一阶段(笔试)准考证,可于3月30日至4月1日上午8时到下午4时至上海外国语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中山北一路295号小高层8楼)办理第二阶段(口试)报名手续,届时也可以参加第二阶段考前培训(35元,包括磁带、材料费)。第二阶段考试将于4月8日(高级),5月6日(中级)举行,考试报名费130元。过时不候,逾期不报者,作自动放弃,可参加下一届第二阶段考试。

攻略:

准备及报名阶段:

读高级口译这样课时较多的课外进修,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去报名之前先问自己一声:在今后的日子里,是否可能有半年左右的夜晚或双休日贡献给这门课程。因为按照规定高级口译每周15学时,共16周,如果时不时要有个应酬或者意外的学习者,最好事先有个准备。

一般的进修学校都会开设两种时段的课程供学习者按照自身情况选择:双休班和平时班(要求都是已经过了大学六级水平)。双休班以大时段密集形为特点,对平时时间常要加班的上班族比较适合,但是它的缺点就是一下子灌输太多的知识,有的班从下午1点上到晚上9点,后面几小时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而且其间相隔长达5天,这就要求学习者有较好的自律意识,平时巩固复习,否则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平时班克服了双休班如上缺点,但是平时班一周有四晚上课,从晚上6点半到9点10分,要修完所有课程也是需要一点毅力的。

也听说过按照口试和笔试分开上课的班级。由于高级口译分为笔试和口试两个部分,笔试通过才有口试资格,因此也有培训点先进行笔试培训,然后安排口试培训的。但是口语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且期间比较仓促,作一个冲刺训练教授一点技巧尚可,要在短短几星期中全面提高口语能力恐怕不太容易。

选择好时段后,选学校也是很重要的,

备考资料

据笔者所知,上海的课外进修学校最大的是新生代的交大昂立和老牌子的前进。也有一些大学的英语系所开办了一些培训班,如华师大、交大等听说也有开班。学校比较知名对学习者的保障也比较大,因为这样的业余进修学校是特别需要参加者对它的口碑宣传的,所以相应的各方面会做的比较到位。其次,学校的地理位置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参加平时班的,如果到达目的地需要化1小时以上,转2辆车的就要考虑换方向了,很多中途消失的学习者就是因为开始觉得自己可以克服路远迢迢的麻烦,最后弃械投降的。

时间学校都搞定以后就是教材。现在市面上高级口译的通用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英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共5本,分别是听力、阅读、翻译、口语及口译,价格大约在130左右(包括听力和口译磁带)。

高级口译的学费一般在1100元左右(包括教材、磁带和资料)。

上课:

这里的上课时当然不是告诉你,该怎样认真听课,而是想谈一点老师教给的课外学习方法。本来这应该是属于商业机密的,但是考虑到教师本来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大公无私的代名词,就不考虑版权问题了。

听力的训练当然是平时多听。鉴于高级口译是针对一些正式场合的翻译,建议学习者多看看英语新闻,期间出现的重大事件很可能将来就是考试的内容(这点容后再禀),了解一些事件的英语名称翻译,以及各方观点对考试都是有帮助的。另外多看翻译的碟片,看的时候最好是一人独自观摩,最好不要看银幕下的翻译尝试自己理解,对于看不懂的地方充分利用手中的遥控器,REPEAT再REPEAT,几次以后这句话就是你的了。而且看碟片有助于学习者了解各种英语国家的口音,这在实践中效果尤为明显。还有口译考试中很强调一个瞬间记忆的问题,即要求应试者在听一段文字后立刻口译或笔译,这对记忆力的要求非常高。训练的方法可以这样:看一段报纸(英语或中文皆可),立刻在心中复述一遍,以后更可要求直接翻译。

口译和口语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多读英语报纸如CHINADAILY、SHANGHAISTAR等都是有帮助的。对一些政策性的文章应该尤为关注,这是重点之一。口译训练还有一个特殊方法即“偷听”,在公交汽车上或寝室、办公室听别人在讲什么,然后自己默默扮演TRANSLATOR的角色。这样的训练据说是很有效果的(但是笔者从未试验成功过,你会发现自己的英语真是其烂无比,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说法居然一点也翻不出来。但是切记不要硬翻,这样容易造成CHINESE-ENGLISH,比较好的做法是理解表达者的意思,在头脑中将它构成一幅图画,然后意译--这是口译专家的法宝)。因为考试中有一部分是给一个TOPIC然后直接说3-5分钟的话,所以口语训练还有一点关键就是逻辑性要强(要让听者知道你说的每一层的含义),看到一个话题后就想象自己拿到这样的话题可以说些什么,怎样说的有序。

教程课本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口译教程因为考试中的口译部分将有部分选题是出自此书的。另外推荐两本有用的书都是口译书的编写者纂写的:《汉英口译实践》和《英汉口译实践》,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在昂立书店和外语书店、书城里都可以买到。

考试

高级口译证书的含金量决定了这门考试的难度,但是只要有通过者就说明考试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2.中高级口译谚语 篇二

1 目前国内高校口译人才培养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每所学校采取的措施举有相似也有不同, 但就目前而言, 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口译人才培养系统, 即全国范围内最专业的语言类型的高校北外、上外和广外, 它们各自开设的高级翻译学院每年都招收国内的佼佼者, 并且配备较高端先进的教学设施, 教学效果遥遥领先;其次就是拥有较好办学条件的“211”和“985”高等院校招收翻译硕士, 并对其进行较专业的口译培养;范围最广的应属各类普通高校的外语专业以及外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口译人才培养。总体而言, 除了高翻学院以及翻译硕士之外, 其他高等院校的口译人才培养都存在以下一些通病:口译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规模较小以及这设备配置不够先进、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口译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缺少口译教学大纲等。

2 独立学院高级口译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及解决办法

本文就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高级口译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述并提出专题化教学这一解决方略。一般高校都会在四年级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口译课程, 本校也是如此, 在大四上学期开设了高级口译课, 17周的课时, 共34个学时, 这也是本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虽然高级口译课设置成为了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 很多资源和课程设置方面的短板都导致高级口译课的实际效果不是很好。

首先, 跟大多数高校一样, 本校对高级口译课没有清晰、明确的定位。何谓口译?对此定义有很多种, 但基本可归纳为以下陈述:口译是通过听取和解析源语言 (source language) 的信息内容, 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 (target language) 的语言形式, 进而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 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 (梅德明2000:6) 。因此, 口译教学势必需要讲解很多口译技能技巧, 但是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放音频、学生做口译的教学方法, 而有的口译教师则把重点放在讲授词语多样化、用词准确到位以及句型操练上, 学生上完一次口译课后, 有种重温笔译课的感觉。其实口译是一项高难度、高水平的即时双语转换工作, 是包含各种技能的, 如听力辨析理解、短时记忆、快速记笔记、注意力分配、译文输出等。这一点, 作为口译跨学科实证研究的代表吉尔提出的一个公式可以很好地给予论证, 他在著作《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与模式》中明确提出:C=KL+EKL+A, 即理解 (comprehension) =语言知识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言外知识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分析 (analysis) 。由此可见, 要正确地理解输出译文涉及到很多方面, 其中理解、分析与表达是最重要的步骤, 具体表现为“听”与“说”, 而这两方面的训练是涉及到很多技巧的。因此, 口译课上, 技能技巧的讲解传授就显得格外重要, 不可忽略。口译训练应该以技能训练为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仲伟合, 2003) 。

为何说训练提高学生“听”和“说”的能力是十分重要呢?可以用一个事实来说明, 在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中, 出现一个现象就是几乎所有的考生在英译汉类型的考试中失分普遍要比汉译英要多, 这就很好地说明了听力, 特别是听懂外语的能力确确实实是口译考试中特别关键的一步。因为, “听”是基础, 译员只有听懂了原文的意思, 才能去进行下一个步骤, 即语言之间的转换, 或者称为“语码的转换”;之后才是作为口译媒介的“说”, 用口头表达方式译出发言人的原意 (王洪华, 2007) 。由此可见, 口译的听和说其实是一个多任务处理的过程, 需要口译员的一心多用。但人脑处理信息容量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译员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且高效, 因此就需要反复去强化熟悉这个过程。于是就涉及到课程设置这一方面了。

国内高校口译课的课程设置普遍有一个不合理之处, 那就是课时量太少, 各种口译技能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掌握和提高。试想, 一周两学时的课, 如何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掌握一系列包括记忆、笔记、信息综述与重组等技能?而且, 本校是一所独立学院, 所招收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低于普通高校, 另外, 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有待改善和端正, 因此, 短时间的口译课学习效果势必欠佳。所以今后要从明晰口译课定位以及改良口译课的课程设置这两方面继续努力改进, 以期待更好的口译效果呈现。

其次, 口译技能的训练不可能是凭空进行的, 势必需要配备相对应的口译教材去提高技能和技巧。目前市场上的口译教材可谓丰富多彩, 却又良莠不齐, 到底怎么选择才比较有针对性呢?笔者认为, 应该根据学校自身对英语专业学生不同的培养目标来确定。比方说, 本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分了不同方向, 即外贸类和翻译类。那么对外贸类学生授课的话, 就必须考虑到这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毕竟, 培养应用型口译人才要以市场为导向, 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口译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要注意课堂上的口译学习和训练要紧密联系社会实践。

为此, 笔者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以本校英语专业2012届、2013届和2014届毕业生为问卷调查的对象。设计了含10个问题 (封闭式问题9个, 开放式问题1个) 的问卷。发放学生问卷174份, 共收回有效问卷150份。问卷调查的内容涵盖毕业生就业方向、在校期间口译学习需求、学习效果、自我目标实现、口译课程改进的建议等等。下面对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说明。

由此分析, 表1表明高达76.6%的毕业生都选择去外贸类企业就业, 这远远超过选择去事业单位、考公务员以及考研、出国的就业人数。表2的结果显示也毫无疑问地说明了一些问题, 例如上文已经提到过的口译课程讲授方面的不足。其中, 毕业生比较一致的想法就是希望本校的口译课内容可以跟外贸类题材更加相关。

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 也鉴于市面上很多教材都不具有针对性, 于是, 笔者就果断舍弃不用转而选择一些贸易、体育、旅游等交际性比较强的话题为题材, 以增强学生实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另外还补充了很多商务口译的材料, 如商务陪同口译以及商务会议材料等, 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听力训练和输出表达。就此方面的专题化教学, 以本校为例, 每学期17次课的教学, 除了开学初的几周重点讲述口译理论、口译发展史、口译标准和特点之外, 其他课时均按照外事接待、宣传介绍、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商务洽谈这样的顺序按单元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慢慢发现:学生自己也在有意识地锻炼自身外贸类的口译技巧和能力, 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这也是一个值得欣慰的现象。此外, 专题化、有针对性的口译教学确实非常有必要, 但是教师也不能忽略学生百科知识的积累。正如吉尔给出的公式中告诉我们的:译员的言外知识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也是正确输出译文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 要两方面有重点、有倾向地进行, 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使口译课的教学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有实质性的帮助, 从而提高外语类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使其适应市场的需求。

3 结束语

以上就是笔者在口译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一些不成熟看法。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口译课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需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训练扎实的双语能力, 不仅需要着实提高英语水平, 母语的积淀也是不可忽视的。当然, 独立学院的口译教学过程中肯定还有很多不同的问题有待整理和分析。希望英语同行们可以更多地关注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现状, 发展壮大独立学院, 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J].中国翻译, 2003 (2) .

[2]梅德明.如何和攻克“口译”考试最后一关:口译[J].成才与就业, 2003 (19) :14-15.

[3]王洪华.口译教学与实用型口译人才培养[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 (1) :84-86

3.中高级口译口试备考的三大误区 篇三

对于第一次参加口试的考生,怎么复习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而对于已经参加过口试而失利的考生,该怎么复习以应对第二次挑战同样也很重要。笔者将结合在上海新东方学校中高级口译班上的教学经验和口试主考体会,就口译口试备考中的三大误区谈一下提高口译能力的方法。

误区一:认为口语不重要

很多人在备考时都会忽略口语准备,认为口语部分好应付,很容易通过,而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背词汇方面。固然,词汇是非常重要的,但仍然不能因为盲目积累词汇而偏废对口语的练习。笔者曾教过一些初中和高中生,他们的笔试成绩平平,但口试却一次通过,原因是他们的英语口语非常流利,表达合乎语言习惯,换句说法,也就是语感好。口译和一个人的口语水平息息相关,如果口语不出色,做汉译英时翻出来的句子就可能不是很通顺,抑或存在语病。

口语是练出来的,练好口语的关键就是多说。如果有机会和英语国家的人经常交流是最好不过的,这样的交流有极大好处:第一,很容易学会他们的语音语调;第二,通过交流,学习到课本中学不到的文化背景知识;第三,由于是相互交流,在说英语之前,你一般得听懂对方在讲什么,因此,你首先提高了自己的听力,而且还锻炼了自己的反应能力。

当然,如果没有机会常和老外练习口语,不妨多听磁带和多看原版片,主要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看多了,听多了,很多表达便会脱口而出。跟着磁带大声朗诵可以使自己的发音和语调纯正,特别是有些同学说英语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一定要花时间纠正,虽然我们不必像播音员那样字正腔圆,但有严重发音问题的考生往往口试不能过关,因此马虎不得。

另外,背诵好的演讲稿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提高口语的办法,特别是CCTV大学生演讲比赛的获奖者的演讲文章。这是因为比赛命题演讲的题目和即席演讲的题目都与中国现实社会密切相关,和很多口语的考题重叠,因此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当然,提高口语还与提高词汇量和表达有关,阅读报纸会帮助你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词汇量。此外,由于口语的考试比较类似口头作文,平常多看和多模仿一些作文不仅有助于你的写作能力,更能帮助你在短时间内组织篇章结构,很多写作中的技巧都可以在口语考试中使用。

误区二:死背书

很多考生考前都会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背教材中的译文,希望能押中题。其实,口译考题有四篇,来自教材的最多只占四分之一,因为有的一套题目有一篇来自课内,有的全部来自课外,而且最近的几次考试更表现出这种趋势。

笔者认为,中高级口译考试主要是突出口译能力的考核,因此以后出题来自课内的内容只会减少,而不会增多。但教材依然非常重要,这是由于课本里几乎囊括了常见的口译题材,但每篇皆背不是一个好方法。首先,没有必要。我们都知道,口译主要看信息的准确及完整,只要把要传达的信息和意思表达出来即可。译文可以是多样的,只要意思正确,语法基本无误。所以,把译文当作正确答案来背没有必要。第二,这样做太耗时,参考译文一般是笔译,是让读者作为参考的,一般语言比较正式,句型较为复杂,如果死记硬背,花的时间很多,而且没有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

正确的复习方法是,先过一遍生词,然后做口译练习,英译汉最好是听录音做,这样可以练习自己的听力理解力;汉译英较难,要先看一下课文,把其中的难点划出,然后看参考译文,将这些难点解决,接下来可以做视译,或者边听边译。不要强求与答案一致,但要注意积累一些套话和提高词汇量。

误区三:只听新闻

很多考生也意识到听力的重要性,因此每天听VOA或BBC,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听力。听新闻固然不错,可以扩大词汇量和适应快语速,但不是最佳的听力选择。口译考试从来不会拿一段新闻让考生翻译,因为将来工作也没有这样的需求。在日本,由于媒体的开放,口译新闻是一大职业,这种口译是同传的一种形式。通常,口译员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看着稿子口译,这种口译我们称为半口译,难度也很高。上海市英语中高级口译的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我们是为了满足国际会议、商贸洽谈等口译需求而进行的资格认证考试。

为了确保拿到口译合格证书的人可以尽快适应口译工作,中高级口译专家小组在出题时一般都采用真正的口译案例来考,因此推荐大家阅读人教社出版的英汉和汉英口译实战案例,平时多观摩记者招待会的口译案例。练习听力要选择英汉口译实战案例中的领导人发言及商界、教育界领导人的发言,这样不仅提高了听力,而且针对口译考试有的放矢。2006年9月的笔试翻译中,中级和高级的翻译皆出自胡锦涛访问耶鲁大学的演讲。在11月的第二阶段考试当中,仍出现了曾庆红和耶鲁大学校长的演讲选段。

最后,笔者建议大家在冲刺阶段参考新东方最新出版的《中/高级口译口试备考精要》(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此书涵盖了应试技巧和考试的预测。祝所有考生达成理想!

作者简介

4.如何参加中高级口译考试? 篇四

考生参加笔试须知:

①考生参加考试必须带好两证:准考证、身份证(或社保卡),未带两证不得入场。

②考生提前20分钟进场。

③考生入考,必须对号入座。

④开考15分钟后,考生不得进场考试。

⑤考生考试时必须严格执行考场纪律,关闭通信工具。发现问题,可举手示意监考教师。发现违纪,一律取消考试资格,并通报考生单位。

⑥考生必须使用圆珠笔或钢笔等书写工具答题,凡使用铅笔者一律不给分。

⑦准考证请妥善保存,直至领取口译岗位资格证书以后。如联系地址有变动,请即时与考办联系。

电话:50817519

5.中高级口译口试临场“10不要” 篇五

2. 不要完全不重视口语部分。虽然口语部分只是为了让考生进入考试的状态并给考官填表休息的时间,但良好的口语表现会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所以不能不作准备就随意上场哦。

3. 不要在考场门口偷听里面的声音。坐在考场门口的时候可以隐约听见里面的录音机播放的声音和考生的翻译,但不要做尝试,因为听得很不清楚,反而让自己焦虑,倒不如利用这个时间静下心来准备口语的前面2分钟陈述。

4. 不要在考官面前表现出你的傲慢、自大和无礼。进入考场后关门、放书包、坐下时不要制造太大声响,不要显得漫不经心或无所谓,不要用反问的语气跟考官说话。

5. 口语部分考官不叫你停,就不要停。有时候考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填表格,你应该继续说,即使自己没有准备那么多,直到考官让你停。

6. 英翻汉时不要太过依赖笔记,尤其是中口的考生。不要以为没有记下来就翻不出来;也不要以为记下来的就一定能翻出来。汉翻英时不要被中文的句子结构限制住。谚语、成语、四字词组,不要怕,不要卡住,翻出意思即可。

7. 翻译过程中不要试图去看考官的打分表。一来你不一定看得懂,二来会影响你下一段的听力,三来看到考官打的不及格会影响自己接下来的心情。

8. 不要轻易放弃。遇到没听懂或者不会翻的地方,不要不开口,不要摇头叹气,不要吐舌头,不要自我嘲笑。

9. 翻译时声音不要唯唯诺诺。良好的表现力会弥补一些信息上的不足,唯唯诺诺、低声下气的声音只会让考官质疑你做口译员的能力。

6.中高级口译谚语 篇六

中高级口译考试的口试部分,向来以题目难度大,要求苛刻而著称。整个考试,特别是高级口译的口试,对考生听说译的基本功要求都很高。当然,在苦练基本功之余,考生们也不妨花点时间,了解口试中各类题材的特点和常用句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大类、大会讲话类(Conference Address)

大会讲话为中高级口译考试必考题材,特别是高口,几乎是无讲话不成题。这类题材是最能体现套路句型威力的一部分,一旦抓住展现背诵成果的机会,将给大家的应考带来很大的优势。反过来说,如果这个部分完全不熟悉句型套路,翻船也几乎是一定的了。

1、讲话类可以是很口语的句子。

比如:“今天我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谈谈求职面试的话题”。听到这句话后,考生立刻作出判断——这是非正式类句型,不用大词,力求口语化。所以以下的句型是要脱口而出的,“I’m glad to talk to all of you about job interviews.”这个句型简单,所以输

出一定要十分流畅,毫不犹豫。

2、讲话类也可以很正式。

比如:“今天我很高兴在这里就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所做出的努力,向大会发表讲话。”我们立刻判断出几点:A跨国交往B较为正式C需要比较唬人的句型。所以立刻反应出这样一句:“ Today I’m honored and privileged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address the conference on the topic of China’s efforts in protecting Intelligent Property

Rights.”

在这个句型里,honored and privileged 是套话,不仅要背诵,还要念得好听到位。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是原句中没有的一层意思,建议考生炫一下,展示自己曾经背过,心中有料。Address的用法特别需要强调,后面往往跟conference,audience 等的表示场合的集合名词,不大跟表示个人的短语,如 distinguished guests here 等,更不能跟everybody here,you guys 等不严肃的称谓,原因显而易见。

以上两个句子,只是在监考老师“不想认真考仪式讲话”的时候,一带而过进入正题用的,如果他们要板起脸来考考句子的话,就很可能会出现以下的句型。

3、“值此a-XXXX(往往为金风送爽,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等四字格)之际,我谨代表b-XXX,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各位远道/从百忙中拨冗前来参加今天的c-XXXX的各位嘉宾们,表

达我的d-XXX。”

虽然考试中,考仪式类讲话也未见得会这么复杂,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好准备。除了整句要背,而且是背到不假思索、滚瓜烂熟,还要会关注其中的变量(variables),即XXX的部

分。我们一个一个的看看:

a.后面跟的四字格往往在中文的部分已经让人望而却步,很多考生甚至在四字格一出来,已经心理崩溃,无心恋战了。其实这样的四字格有一个很聪明的处理办法——把它们作为时间状语放在句子的最后,而不是在整句的开头去拼命想要翻一个文采惊人的版本,因为这恰恰是很多考生考场失语的主因。当其他的句子成分都已经成功解决之后,这个时间状语只要点到跟季节有关的词,如Spring, Autumn之类的,过关已经足够,如果能再加上 when the agreeable breezes of the beautiful Autumn bring us another harvest season 等等和原文不是那么贴近,但是比较像样的句子,已经是锦上添花了。

b.往往会出现某要人的名字及头衔,如“公司总经理张先生”等。这里只要注意“先姓名,后头衔”的原则,就不会有问题了。比如上面的例子,最好口译为“Mr.Zhang, the general manager of our company”。我们要尽量避免汉语的语序,如:“the general manger of our company, Mr.Zhang”。当然,如果用了后面的这个版本,虽然不是很地道,但是过

关还是可以的。

c.往往有某活动,某会议这样的词汇。口译中常用的词汇当然少不了。口试中meeting, conference 都已经不乐意考了。如今一出手往往就是Seminar(研讨会),Symposium(学术报告会),forum(论坛),gathering/ evening(晚会)等等,所以各种类型的会议名称

大家一定也要成竹在胸。

d.大家要多准备几个“表达”的语汇。最常见的当然是 to extend my heartfelt thanks/ my deepest appreciations,其次我们可以说to extend my greetings(表达问候),to extend my warmest welcome(表达热烈的欢迎),to extend my sincere/ earnest congratulations(表达衷心祝贺)等,这些都是口译考试中常常出现的套语。

7.中高级口译谚语 篇七

1 文献综述

在口译研究方面, 前人以俗语和谚语作为研究对象的并不多, 更多的是对习语 (含成语、俗语、谚语、格言、歇后语、俚语等) 、古诗词和中国特色词汇等“文化负载词”的研究。

针对“文化负载词”中的一种或多种类别, 学者从不同的理论入手, 如从释意理论、归化与异化理论、目的论、功能对等理论、关联顺应理论、图式理论等角度, 探究口译的原则与策略 (陈飞虎, 2007;李楠, 2011;宋华, 2012;陈康, 2013;张薇, 2013;杜羽洁, 2014) 。

总的来说, 前期学者对各类“文化负载词”的口译原则或策略进行了不同角度和程度的研究, 但表现为三大趋势:第一, 研究对象多为上一届国家领导人的讲话, 对于本届领导人的研究尚待充实。由于两届领导人的讲话风格差异较大, 因此针对本届领导人讲话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二, 研究关注点多涵盖多种类别的“文化负载词”, 范围有时过宽, 研究结论对俗谚语的针对性相对较弱。第三, 前期研究多基于一篇或数篇领导人讲话, 在全面性上不占优势, 且语料来源涵盖多位领导人, 不利于体现口译情况和策略的连贯性。

针对上述不足, 本文将以习主席外交讲话中的俗语和谚语作为研究对象, 以释意理论为指导, 探究一系列实用的口译策略。此外还将对语料进行量化分析, 以得出不同策略的运用情况, 为俗谚语口译策略的选择提供借鉴。

2 研究理论

释意理论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创立于上世纪60年代, 主要代表是达尼卡·塞莱丝科维奇和玛丽安·勒代雷。该理论认为, 语言分为词义、话语和语篇三个层次, 而只有结合语境的语篇翻译才可真正实现翻译目的。释意学派认为, 翻译即释意, 提出了三角模式 (图1) , 表明口译过程不仅是简单的代码转换, 而是译者理解思想与重新表达思想的动态过程, 包含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再表达三个阶段, 实现“意义对等”, 是翻译的首要目的。

释意学派另一代表学者安帕罗·阿尔比指出, 要实现“意义对等”, 就必须遵守“忠实”原则 (faithfulness) , 即忠实于原作者的意图、译入语表达习惯和译入语受众, 只有同时满足三方面的“忠实”, 才是合格的译文 (Lederer, 2003:69-70) 。换言之, 释意理论对译文的标准是:准确传递原语信息和作者意图、符合译入语表达形式且便于目的语受众把握信息。

3 翻译策略

依据释意理论, 译员应将原语的“意义”按照“忠实”的原则进行传递。本节将结合习主席外交讲话中的例子, 介绍几种常见的实用策略。

3.1 直译

直译策略于译员而言最省时省力, 但对于常含生动意象或形象比喻的俗谚语而言, 其适用的前提是原文意象便于传递至译入语中, 且原文表意清晰易懂。如:

例1:任何一项事业, 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

——2013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

译文:…Killing the hen to get eggs or draining the pond to catch fish is no formul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例2: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愿意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014年澳大利亚联邦议会

译文:As we in China like to say, many people adding fuel to the bonfire will raise its flame…

由上可见,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和“篝火”等意象在中英文化中并不鲜见, 且清晰易懂。直译策略能最大限度地传递原文形象、生动的特点, 体现中国文化思维和意象, 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3.2 舍形取义

俗谚语中包含的意象, 有时为中国文化所特有或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密切相关, 若要“翻译”, 不仅对译员而言费时费力, 也可能增加听众的理解负担。此时可舍弃原语形象, 进行释意翻译。

例3:只要我们双方坚持相互尊重、聚同化异, 保持战略耐心, 不为一事所惑, 不为一言所扰, 中美关系大局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

译文:As long as…we will be able to keep the overall ChinaUS relations on a firm footing despite the ups and downs that may come our way.

例4:我们应该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 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 要相互补台、好戏连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

译文:Instead of undercutting each other's efforts, countries should reinforce each other's endeavor and make greater common progress.

例5: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地区安全问题, 又要统筹谋划如何应对各类潜在的安全威胁, 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014年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

译文:While tackling the immediate security challenges fac-ing the region, we should also make plans for addressing potential security threats, and avoid a fragmented and palliative approach that only treats the symptoms.

例3的俗语来源于“姜子牙钓鱼, 周文王访贤”的历史典故, 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表示任何险恶情况下都立场坚定、信心十足。如保留“钓鱼台”意象, 必定涉及大量解释, 不利于翻译的效率和听众的理解。例4中, “搭台”、“拆台”、“补台”等意象在具有浓厚的戏曲表演底蕴的中国很常见, 但西方听众却未必能迅速理解, 与其进行繁杂的解释, 舍形取义更能简洁高效地传递意义。例5中, “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是对重局部轻整体、重症状轻根源的做法的批判, 体现了中国文化中一种全局性的思维, 如果直译, 这种貌似“对症下药”的做法也许在西方听众看来并无不妥, 不利于传递讲话人的批判意图, 舍形取义能确保信息和情感的准确传达。

3.3 省译

有时俗谚语会与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语相伴使用, 其作用往往是增添趣味, 锦上添花, 但对意义的表达却无实质贡献。在高压的口译现场, 译员可选择省译策略, 以在减少精力负担的情况下实现“翻译信息而非字词”。

例6:我的想法是, 为了推动中墨关系加快发展, 必须趁热打铁、乘势而上。

——2013年墨西哥参议院

译文:I think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build on the positive momentum to boost the growth of China-Mexico relations.

例7:伙伴意味着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起做好事、做大事。

——2014年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译文:Partnership means pitching in for common goals and big initiatives.

上例中, “乘势而上”其实已完全表达了“趁热打铁”的意思;而“一个好汉三个帮”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在后文的“一起”二字中也已得到充分显现。选择省译策略, 一来是考虑到汉语重气势、英语重简洁的区别, 体现对译入语忠实的原则;二来也利于译员节省精力。

3.4 等效翻译或套译

英汉语中意义相近或相等的习俗语并不罕见, 如转换得当, 能帮助译员快速找到译入语中的现成译法, 且表达地道, 也能快速引起英语听众的共鸣。如没有现成译法, 在条件允许时套用英语中某些习俗语的表达句式, 也能达到类似效果。

例8: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 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2013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

译文:The problems we face in the current phase of reform are especially difficult.They are hard nuts to crack, so to speak.

例9:独木不成林。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条件下, 金砖国家发展不能独善其身……

——2014年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

译文:One tree does not make a forest...

例8译文中, hard nuts to crack是地道的英语习语, 表示“棘手的问题”, 正好对应“硬骨头”这一俗语。例9中, “独木不成林”容易让人联想到西方谚语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套用该句式后译成one tree does not make a forest, 可谓简洁又地道。

3.5 句式重组

在句式结构方面, 汉语重意合, 有时相对繁杂;英语重形合, 且更强调逻辑关系的彰显。译员往往需要实现这种“由繁至简”、“由隐至显”的转变, 采取句式重组的策略, 使英译更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例10:朋友越走越近, 邻居越走越亲。

——2014年“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

译文:Friends and neighbors become closer when they visit each other more often.

例11:中国有句谚语, 叫做“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2013年墨西哥参议院

译文:As a Chinese proverb goes, "Just as distance tests a horse's strength, time will reveal a person's sincerity."

例12:“远亲不如近邻。”这是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的一个朴素的生活道理。

——博鳌论坛2015年年会

译文:Close neighbors are better than distant relatives.This is a simple truth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got to know in ancient times.

例10原语中两个分句其实意思相同, 只是主语发生了变化, 体现了汉语典型的重对仗和排比的风格, 翻译时要考虑到英语重简洁和逻辑的特性, 进行句式整合。例11中, 原语中两个分句在结构上并列, 但熟知这类谚语的汉语听众知道, 前句往往在于铺垫, 后句才是意义的重点。因此, 译员通过添加just as将前句转化为状语从句, 使这种逻辑关系外显化。例12中, 汉语的重点在于“近邻”二字, 译员将其提为主语, 更符合英语“重点信息作主语”的表达习惯, 也更好地传递了讲话人的用意。

3.6 语境翻译

俗谚语来源广泛, 通用性强, 如在英译过程中一成不变, 不利于与上下文连贯, 甚至可能稍显突兀。相反, 如果结合语境, 对其中意义相对灵活或模糊的词语进行语境翻译, 就能很好体现“释意”原则。

例13:朋友多了路好走……中国欢迎和鼓励各经济体特别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企业来华投资兴业……

——2013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

译文:More friends, more opportunities...

例14:“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中国和拉共体成员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 都是中拉论坛这个大家庭的平等成员。

——2015年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译文:Countries big and small all have their own merits...

例13“路好走”的指代意义比较灵活。此处, 习主席要传递的信息是中国将继续与工商界的新老朋友维持良好关系, 并欢迎他们来华投资。因此, “路好走”此时侧重表示商机多, 前景广。通过语境翻译, 译成more opportunities, 意义传达准确, 且与上下文非常连贯。例14中, 对语境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一是把“尺”和“寸”等指代的一般事物译成“国家”;二是译“长”不译“短”, 即把重点放在各国优点而非不足之上。本例中, 讲话人旨在强调各国平等, 突显各国在合作中可作的贡献, 此处译出“大小各国均有自身优势”之意, 符合原语信息。

4 翻译策略的运用

上述翻译策略在习主席外交讲话中俗谚语的口译中均有体现, 本节将通过量化分析探讨它们的实际运用情况。本文从中国外交部官网上收集习近平同志自担任国家主席以来发表的外交讲话, 截至2015年4月22日的亚非领导人会议, 共选择26篇讲话作为语料。这些讲话都是习主席作为国家元首在他国国会或议会、联合国、重要外交事件纪念日、国际高层会议或论坛等重要场合所发表 (不包括在国外大学面向普通青年团体的演讲) 。此外, 为确保权威性和真实性, 本文只采取了外交部官网上同时具有中英版本的讲话。从26篇语料中, 我们共收集俗谚语41个 (其中俗语24个, 谚语17个) , 各策略的分布情况如下:

表1中, “其他”策略有一个例子, 表现为“直译加解释”, 但由于该例在意思传递上存在偏差, 且该策略只占一例, 因此在本文中不予讨论。由上表可见, 6大策略中, “直译”策略虽占比最大 (24.4%) , 但其余涉及信息加工和调整的5种策略共同占比高达73.2%, 表明释意理论对俗谚语口译有较强指导意义。释意理论认为, 译员不必拘泥于原语的表达形式, 而应注重信息的传递, 可灵活选择最恰当高效的翻译策略。

表1显示, 除直译外, 句式重组、语境翻译和舍形取义等是最常用的策略, 这也为俗谚语口译提供了有益启示。英汉语的表达习惯差异较大, 英译时要注重语言结构的整合与逻辑关系的外显化, 进行句式重组。同时, 俗谚语的应用范围广, 英译时结合语境, 利于上下文连贯, 有时甚至能帮助译员巧妙解决原语个别字词意义宽泛模糊的问题。此外, 对于多包涵生动比喻的俗谚语而言, 意象的传递也是一个关注重点。当原语意象过于依赖文化背景或必要阐述, 不便于传递至译入语中时, 译员可灵活舍形取义, 以传递信息为首任。

5 结束语

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 本文结合习近平主席外交讲话中俗语和谚语的口译实例, 总结出6大翻译策略, 即:直译、舍形取义、省译、等效翻译或套译、句式重组和语境翻译。此外, 通过对较多语料进行量化分析, 本文对各策略的运用情况也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分析表明, 直译、句式重组、语境翻译和舍形取义等策略运用程度较高。

俗谚语在外交讲话中的使用能增加演讲的趣味性, 也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此外, 俗谚语的一大特点是通俗易懂, 在英译过程中也应体现其便于听众理解的一大优势。这种“达意为先”的原则, 正体现了释意理论对于译员的指导, 也符合高压的口译现场对译员的现实要求。希望本研究能为职业和未来译员提供有益启示。

摘要: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国家领导人讲话风格朴实, 善用俗语和谚语等民间常用语表意和明理, 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外交讲话中, 这种情况也很突出。该文从释意理论的角度入手, 以习主席多次外交讲话为例, 探究俗语和谚语的英译策略, 并通过对语料进行量化分析, 得出不同策略的运用情况, 以图为俗谚语的口译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俗语和谚语,外交讲话,释意理论,口译策略

参考文献

[1]陈飞虎.汉译英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从图式理论的角度阐释[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7.

[2]陈康.会议口译的中国文化特色词的归化和异化[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3.窗体顶端

[3]杜羽洁.文化负载词口译策略的释义论视角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4.窗体顶端

[4]李楠.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11.

[5]宋华.关联顺应视角下的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口译研究[J].语言与翻译, 2012 (1) :54-59.

[6]张薇.目的论观照下的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 2013.

8.中高级口译谚语 篇八

总的说来,本次3.19高级口译笔试听力部分与2005年秋季的考试难度基本持平,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点评。

Spot-dictation(听写填空)

本次听写填空题的文章内容一改以往“学术派”面孔,讲述了企业优厚的员工待遇问题,此题材为高级口译增加了些许生活气息。文章中出现了大量实际生活中的常用词汇,如:perks (额外补贴)、canteen (食堂)、bonus (红利)、staff discount (员工优惠)、motivational effect (激励效果)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中必须更加注重实际知识的积累,而不能按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只要背熟GRE单词,就能应付口译试题的方法来操作。考试结束后,许多考生反映听写填空部分并不难,但从笔者调查到的监考情况来看,答题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许多考生拼写一些常用单词时速度较慢,以至不能在听音中完成答题;另外,过于求全,导致一些简单空格没时间填完而失分也是听写填空部分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

Listening Comprehension(听力理解)

本次听力理解部分整体难度不高,所涉及的知识都是考生应具备的常识,比如英语中经常出现的简写形式(如ATM: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等等。这些内容新东方老师在听力课上都做过详细讲解。而在应对新闻题这一部分时,只要能把握新东方课堂上讲的“首句原则”,考生就能顺利过关。另外,Interview题型中出现了一个较为生僻的主题词汇——cockney(伦敦东区音),其为此次考试中考生们普遍认为比较棘手的一个难点词,然而大家只要在备考过程中仔细研读了《高级口译听力教程》和新东方出版的《高级口译笔试备考精要》这两本书,就不会被这一类词难倒。

Note-taking and gap-filling (笔记填空)

此次考试的笔记填空部分与2005年秋季考试的难度相当,考生只要抓住文章的主题——对EQ的定义,记录下重要的排比成分和数字对应信息,就可获得一个满意的分数。

Listening translation (听力翻译)

听译题较前三类题型难度稍大。其难点主要体现在句子长度加长、词汇量加大、书写时间减少三个方面。听译题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对考生的词汇量要求较高,并需要考生的思维在不同语境下跳跃。同时听译题一如既往地对数字听力和排比信息进行了考查。令人欣喜的是,本次听译题的第三句基本上是《高级口译听力教程》中的原文,并且其在新东方高级口译课堂上也曾被作为重点习题进行讲解,详情可点击www.shnosbbs.com(上海新东方论坛)。

阅读点评

笔者通过十多年的实考研究以及考生反馈,基本上可以断定本次高级口译考试的阅读部分因文章强度与准确度上的极高要求,难度堪称考试各部分中最大的。 其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章长度大。除此之外,每篇文章后的五道题目字数也不少。

2、文章词汇量不封顶。由于高级口译阅读文章全部采用外刊原文,因此其中的新词与生僻词仍保持原样;且文章不做删减,熟词转义的现象极多,并大量出现类比、暗喻等手法。

3、文章内容逻辑跳跃大。作者思路灵活,表意转换极多,大量使用例证、引证及暗示手法,且作者态度一般不直接表述。

4、文章信息量大。尽管字数在600~800之间的文章看似很长,但若要完全理解文章含义,考生仍会觉得很多表达不够充分,需要根据文章意思推测深层含义的句子仍然很多。

5、所有文章都建立在此assumption 之上,即:读者应该具备英美人士的相关文化、地理、人文知识,并具有相关知识的发散联想能力。

针对以上五大难点,笔者建议考生在备考时抓住以下几个方面集中训练:

1、对于较长的文章,考生做题时要掌握读与不读之间的节奏变换。应对的要诀是:态度词、转折词、大词、框架结构略读。

态度词与作者的思路有关,往往指那些具有明显提示作用的词汇和句型结构,例如:(un)fortunately、concede、favor、strongly advocate、people get the sense that...这几个词汇(句型结构)都有其各自的作用:fortunately所表示的提示语气较为缓和;unfortunately所表示的提示语气则比较严肃;用sb. concede句型通常表示说话人描述的是自己的弱点;favor一词比较中性,但是与take one's side或stand by sb.这些词相比时,则褒义居多;strongly advocate 一般指比较强烈的支持,往往不够理性,作者采用此词进行描述时,通常使用批判语气;people get the sense that 表示人们对某现象产生怀疑态度,但事实并非如此。

转折词是诸如however、nevertheless一类直接引起下文内容发生改变的词汇。转折词还包括一些非常见词汇,如whatsoever, albeit with 等等。

大词指表示概念而不是具体实体、表示抽象而不是具象含义的词汇。比如environmentalism、future、dilemma等等。这些词汇不是出现在全文主旨句中,就是出现在各段主旨句中,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框架结构指的是:not only...but also,not...but...等强调句式、感叹句式、并列结构等等。对于这些结构我们只需注明即可,在迅速领会作者意图后即可掠过细节,进行跳读。

类似例子不胜枚举,要通过大量的相关阅读以积累语感,才能做到熟练取舍;一般说来,外刊作者对用词通常有一定偏好,所以有目的地进行总结和训练,对于短期内快速攻克篇幅较长的文章很有帮助。

2、对于新词和生僻词,大家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理解其义的方法。如:hoots of derision 这个词组,我们只需知道hoot 表示猫头鹰的叫声,而猫头鹰又是不吉利的动物,那么就不难猜出derision 的大体含义是不好的声音。再比如:The new, clean cars will emerge not from a tinkerer's garage, but from the well-funded research labs of the same big auto companies that initially fought their introduction. 本句中的tinkerer(补锅匠)就是一个生词。但是从not...but 句型中不难推测出tinkerer's garage是与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相反的场所,也就是类似穷乡僻壤的意思。

对于转义的词汇,则要抓住英文善用类比、暗喻的特点来理解。比如:holy seat 直译为神圣的座位,也就是指某个很重要的、有影响力的职位,这样与原意相去不远 (注:holy seat:大主教的传教区域,大法官的管辖范围)。

另外,如上文所述,积累总结一些外刊作者的用词偏好也十分有用, 比如“起诉”一词,除了使用sue、go to court、bring an accusation这样一些简单表达之外,口译考试中大多出现的是:indict、implead、prosecute等一些难度较大的词汇。

3、考生若想解决文章内容和逻辑方面的棘手问题,通常要进行一些熟悉文章结构的训练。一般说来,高级口译阅读文章很少在全文开头、段落开头直接出现观点,尤其是重要观点。在给出观点之前,作者总会先在文字上做一些铺垫,所以我们要正确识别这些铺垫的内容。如:

“Forward Drive” covers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of the hybrid and fuel-cell vehicles poised to take over from the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In some ways, Motavalli is an unlikely narrator. A self-vowed car nut who stumbled into a job editing E, the Environmental Maga-zine, he seems biased on both sides of the issue. But ultimately, that's what makes him best suited to tell the story.

本段讲述Forward Drive这本书的内容,一共有三层意思:首先,以中立的态度描述书的内容是支持环保汽车;接着使用in some ways 作为分论点开始的标志,并使用unlikely提示作者的反对态度;最后使用best suited来表示作者倾向于支持本书的观点,而从下文开始,观点逐渐显现。

诸如此类在一个段落之内反复转换观点态度的例子屡见不鲜,这要求大家充分认识高级口译文章的曲折性,阅读时要有定力,不要心浮气躁。

4、关于背景知识的积累。高级口译文章的题材比较集中,这就便于大家归纳背景知识。考生应有目的地去熟悉欧美(特别是英国)国家的政治体制、历史沿革、法律体系、地理概况等背景,并且最好能对近期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大事脉络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汉译英点评

题目:

光阴似箭,转眼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整整4年。4年来,中国加入世贸绝大多数承诺都已经兑现,部分承诺的兑现甚至走在规定的时间表之前。在世贸成员关心的知识产权问题上,中国启动法律修改工程,查处大批侵权案件,这些努力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政府还全面清理了部委和地方的行政法规。

一诺千金,有诺必践,传送着中国的极大诚意,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襟怀,赢得世贸成员和国际舆论的佳评。在世贸组织的年度审议中,这几年中国都受到充分肯定。为使国内经济与世贸规则相符,中国表现了承担义务的强烈志愿,并且一如既往从未动摇。

专家点评:

本次高级口译的汉译英部分难度适中。据调查,大部分考生对该部分答题颇感自信,与前面听译部分答卷的较多留白形成鲜明对比。但最终结果是,大部分考生在这部分的分数都集中在30分(及格分)上下,35分以上的考生只占总人数的10%左右,40分以上的考生更是寥寥无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汉译英部分的难点和易错点:

第一段“转眼间”大部分考生都没有译出来;“知识产权”大都被译作“knowledge rights”等五花八门的非准确表达;“世贸成员关心的”被译作“concerned by WTO members”或“the WTO members are concerned”,这两种表达均不符合英文的习惯;“侵权案件”很多考生都译成“law violating cases”,而此表达的正确翻译是“犯法案件”。“清理了”和“行政法规”被错译成“deleted/eliminated”和“executive law”的例子很多。

第二段中的“一诺千金,有诺必践”这句话,尽管很多考生的译文和正确答案有出入,但只要意思正确就能得分;而“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襟怀”这句话,很多考生译成“show the big breast of a responsible country”就令人啼笑皆非了。如果将“受到佳评”和“受到充分肯定”都译成“be praised by”,尽管不算错,但由于表达太过单一,也得不到高分。“从未动摇”很多考生译成“has never shaken”也不准确,因为这里的“动摇”是指思想上的动摇,因此应用“waver”表达。

参考译文:

How time flies! In a twinkling of an eye it has already been 4 years since China acceded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Over the past 4 years, China has honored most of the promises it made when joining the WTO, and the fulfillment of some commitments was even ahead of schedule. In respect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sue that is of concern to WTO members, China launched a law revamp program and investigated a great number of infringement cases. These efforts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effec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so revamped the administrative laws and regulations at ministerial and local levels.

By making and honoring promises that can be counted on, China has shown its utmost sincerity and largesse of mind as a great and responsible country/nation, gaining acclamations from WTO members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At the WTO annual deliberations, China's efforts have been fully recognized over the years. To accord its domestic economy with the WTO rules, China has manifested strong willingness to undertake responsibility; it has fulfilled its obligations as always and has never wavered.

诸如此类的WTO话题是中/高级口译笔试和口试中的常考话题,因为这是将来口译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由于中/高级口译的考题大多选自一些国际经济、政治等经典案例,所以考生可以自行总结一些口译工作常涉及的话题类型,比如:经济全球化(WTO)、招商引资、名校演讲、旅游与文化、大会发言、高峰论坛、改革与发展、科技产业化、亚太经合、中美关系、一国两制、国际关系、记者招待会等,熟悉了这些话题中相关词汇的各种表达方式,考生们应对翻译试题时就能胸有成竹。

作者简介:

邱政政,上海新东方学校综合能力部主任、口译教研组副组长;

郭中宝,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硕士、上海新东方学校口译教研组名师;

郭文,南开大学语言文学硕士、上海新东方学校口译教研组名师;

上一篇:样机管理办法下一篇:经典诗文诵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