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2024-06-20

杭州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共8篇)

1.杭州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篇一

杭州《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

每当楼上楼下有人装修,除了噪音,更让人头痛的是突然发现户主为了“增大”面积,装修的时候硬是敲掉了承重墙;玻璃幕墙美观时尚,却也可能成为“高空杀手”。

昨天,杭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杭州市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今后,这些让人心慌意乱的“野蛮行为”,最高将被罚10万元;建筑幕墙的安全维护管理也会更规范。

装修时拆改、变动承重结构

最少要被罚5万元

《修订草案》明确规定,今后,在房屋装修过程中,有两个行为将被明令禁止:违法拆改、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超过设计标准或者规范,擅自增加房屋使用荷载。

一旦违反规定,除了要限期恢复原状或维修加固外,还将受到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另外,《修订草案》还对危房的安全鉴定做了相关规定,房屋安全与否主要是由房屋安全鉴定单位的鉴定报告说了算。

今后,对于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仍需继续使用的房屋,应该在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当年委托房屋安全鉴定单位进行房屋结构安全鉴定,并在此后每5年至少进行一次房屋安全鉴定。如果没有及时对房屋结构进行安全鉴定,将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而对于学校、医院、体育馆、车站、商场等这些大中型公共建筑,在房屋使用年限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三分之二的当年,就应当委托房屋安全鉴定单位进行房屋结构安全鉴定。不然,最高要面临30万元的罚款。

当然,作为房屋安全鉴定的单位也有必须要履行的职责,如果没有做到,也会受到处罚。比如,出具虚假鉴定报告或者鉴定结论存在严重错误,最高要被罚10万元。

建立建筑幕墙专项维修资金制度

中小学校等二层以上部位不能使用玻璃幕墙

7月8日,庆春东路庆春发展大厦一块幕墙玻璃掉落,砸中上班路上的.19岁姑娘,致其左小腿粉碎性骨折,血管、神经、肌肉、肌腱全部断裂。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类玻璃幕墙伤人事件,《修订草案》中特意新增了对建筑幕墙的安全维护管理内容。

《修订草案》明确,房屋所有权人是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对建筑幕墙负有常规维护和检修的义务。

比如,建筑幕墙自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至少每十年要进行一次安全性检测鉴定。当幕墙出现面板、局部墙面等变形、脱落、爆裂现象,受风暴、火灾等造成损坏,安全性检测鉴定同样必不可少。

检测、维修的资金哪里来?

《修订草案》提出,杭州将建立建筑幕墙专项维修资金制度。也就是说,交付使用的含有建筑幕墙的新建建筑,应当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中设立建筑幕墙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用于幕墙的检查、检测和维修。

另外,《修订草案》对建筑幕墙的设计使用范围也做了说明。今后,中小学校、托儿所、幼儿园、青少年宫和养老院二层以上部位不能使用玻璃或石材幕墙。住宅和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以及立面改造工程也都不适宜使用玻璃或者石材幕墙。

2.杭州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篇二

1 资料来源

本研究结合文献复习、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 一是按照地域分布特征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杭州市下城区、西湖区、江干区, 在每个区抽取1个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每个中心抽取社区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社区居民三类人群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实施情况;二是利用市卫生局、区卫生局现有的年度统计报表。收集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成效资料;三是以访谈、座谈的形式, 对区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深入访谈, 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2 结果分析

2.1 健康城市的内涵

1994年WH0定义, 一个健康城市应该是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 应该能不断地改善环境、扩大社区资源, 使城市居民能互相支持, 以发挥最大的潜能[1,2]。

2007年12月, 杭州市被全国爱卫会批准成为全国六个建设健康城市试点之一, 作为全国省会城市中唯一的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城市, 杭州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3月草拟了《杭州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 (2008-2010) 行动计划》[3], 力争到2010年, 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人人享有15分钟卫生服务圈、人人享有15分钟体育健身圈、人人享有安全食品、人人享有清新空气、人人享有洁净饮水。

2.2 健康城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联系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 是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实现健康公平的有效途径[4], 是建设健康城市的必由之路。2008年12月, 杭州健康办决定, 2009年在健康城市的建设中, “启动重点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 实施‘四个人人’行动计划"作为重要内容, 使杭州市民人人成为自我健康的管理者。据杭州市疾控中心对全市居民监测统计, 近年来因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重点慢性病引起的死亡已占全死因的85%以上。力争在建设健康城市进程中, 每年完成30%以上应测人口血压、血糖、血脂检测, 三年达到90%以上。重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25%, 防治技能掌握率提高20%, 健康行为采纳率提高10%。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疗卫生改革的突破口, 在社区居民慢性病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一直充当着主力军作用。大力实行社区卫生服务, “小病进社区, 大病去医院", 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基本途径之一。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 (公益和公平) , 要求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 以便构建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合理、配合密切、互为补充、双向转诊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5]。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卫生部建设“健康城市"的号召, 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和补偿机制, 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服务需求, 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杭州市自2006年起陆续在各区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 就是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实行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的医疗、药品等所有收入, 及时全部上缴区财政专户;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 工作人员待遇由财政予以保障。其目的是切断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的直接联系, 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这一改革将分阶段实施。其基本原则是:按照“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原则, 坚持“资金统筹、综合预算"的原则, 实行“量入为出, 收支平衡"的原则[6]。

2.3 实施“收支两条线"单位06年与07年同期现状比较

2.3.1 工作成效对比

调查三个样本地区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工作成效, 各类工作量均有一定的增加, 其中出诊人次数、家庭病床建床数、高血压管理人数、发放宣传资料分数、结核病管理人数增加率均在40%以上, 具体见表1。

2.3.2 经济收入和人均费用的比较

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7年1~6月的每职工平均业务收入增加了8.42%;每门诊人次药品收费水平降低了10.83%, 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合计水平降低了8.91%, 每住院床日平均收费水平降低了10.56%, 详见表2。

2.3.3 社区居民满意度评价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收支两条线"前后, 对居民进行满意度的调查, 结果发现居民对机构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有一定的提高, 对机构总体满意度也有一定的增加, 详见表3。

3 对策建议

3.1 坚持政府主导, 坚持完善财政保障机制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政府财政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公共卫生服务等提供补助, 明确投入责任,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体系, 财政的投入和社区的产出仍保持一定的因果关系。完善投入方式及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 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托底, 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经费。解决收入和补偿的脱钩问题, 建立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常性的补偿机制, 实现“以收定支"到“以需定支"的转变[7], 并完善科目结算的管理办法。

3.2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与监督管理体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建立起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为核心, 以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工作质量和数量, 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内容, 全面制定和实施对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的考核体系,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支出应以考核的结果为基础。通过规范的行业监督, 建立有效的业务收支两条线监督管理体系。目前, 由于各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不同, 基础条件相差较大, 因此, 各区现在对中心和职工的绩效考核的办法都不一样, 有些地方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这不利于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整体的发展, 建议在试点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与监督管理办法, 使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并采用第三方评估的方法, 以保证考核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3.3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稳定和培养,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各级政府均决定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推进城市卫生综合改革和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础性工作, 那么培养和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已经刻不容缓。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是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力量, 但我市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数量明显不足, 队伍稳定不够, 经验丰富、知识全面、高素质、全方位的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比较缺乏, 尤其是全科医生, 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十分不利。建议各级管理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 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加快引进一定数量的社区卫生医务人员, 尤其是高层次人才, 稳定社区医务人员的队伍;并可与教育部门协商联合培养社区医务人员, 以加快我市社区卫生的发展。

3.4 制定医务人员工作路径, 明确工作量

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临床路径和工作量一直没有明确研究结果, 对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建议规范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基本工作项目、服务数量和质量, 出台全科医生工作路径, 制定科学的工作量。

总之, 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是社区卫生服务历史发展的必然, 是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重要环节, 是达到破解医疗卫生服务体制问题和建立公益和公平的卫生服务体系的突破口。目前杭州正处于建设“健康城市"的关键时期, 必须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试点工作, 扬长避短, 把取得的成果与建设“健康城市"紧密结合起来。实证分析初步证明, 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 可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 深化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 可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竞争机制和评估机制, 最终为杭州建设“健康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傅家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改革的实践及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 2007, 10 (2) :51~52.

[2]鲍勇.探索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完善公益公平中国社区卫生服务模式[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2) :95~96.

[3]庞连智, 王光荣, 宗文红, 等.对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 2008, 7 (11) :1208~1210.

[4]杭州市2007年爱国卫生工作总结和2008年爱国卫生工作意见[Z].杭爱卫[2008]8号, 2008年2月.

[5]朱月伟, 章菱, 陈国生, 等.社区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07, 6:35~37.

[6]周向红.加拿大健康城市经验与教训研究[J].城市规划, 2007, 31 (9) :64~70.

3.杭州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篇三

〔关键词〕 历史街区历史建筑 城市文化 城市规划 保护与发展

一杭州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与杭州城市文化

1、杭州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与杭州城市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城市是人类在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改造自然的基础上创造的聚居地。在这一改造和创造的过程中,正如著名的“文化景观学派”所认为的那样,任何文化景观的塑造过程,既离不开自然因素也必然体现人的思想和行为,反应出人类自身知识以及思想的演进。可见,“城市”与“文化”之间具有如影随形的亲密关联,既可以说城市是人类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而人类文化则是城市得以发展的内在力量和品质,二者共同滋养和培育了“城市文化”。可以说,杭州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就是在历史过程成长起来并保留至今的杭州城市文化遗产,他既是城市过去文化的结晶,也是城市当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杭州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是杭城历史的见证,是杭州城市特色的独特体现

城市如人,有其诞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杭州历史街区历史建筑记录了杭州城市发展的历史片段,是杭州城市历史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体现了杭城特定时段、地段的建设风貌,也保留下了不同时段、地段的杭城人们的生活足迹。这些历史风貌和足迹可以说是很普通的,但正是这具有普通风貌和足迹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却以其独特性、不可复制和不可再生性,往往成为杭州独一无二的发展见证,甚至成为杭州的重要形象。因而,保留至今的杭州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就成为我们认识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文本”。

3、杭州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是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文化被誉为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未来城市竞争将是以文化为主导的竞争。作为杭城文化独特见证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则具有多方面的资源效应,他在杭州城市形象的宣传、历史文化教育、乡土情结的维系、生态环境建设、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等多方面具有综合的价值。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杭州城市发展中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不是杭城发展的包袱,而是杭城发展的财富、资本和动力。

二杭州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事业的基本状况及其面临的问题

1、杭州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事业的基本状况

继2004年杭州市公布第一批历史建筑以来,杭州市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05年杭州市出台的《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及《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实施细则》,标志着杭州市以历史风貌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制度的形成。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认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相继出台了《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规定》、《关于加强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和危旧房改善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若干问题的通知》等配套管理规定。目前,基本形成了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认定、保护规划、保护修缮、保护利用、资金筹措、工作机制、搬迁安置等七个方面较为系统的政策法规体系。截止目前,杭州市共确定了26处历史文化街区(包括11处历史街区、15处历史地段),总占地面积约416万平方米,共分五批公布了284处历史建筑,总建筑面积约40余万平方米,且数量和类型都有较大的拓展,标志着杭州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力度的加强。由此可见,杭州市的歷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事业正处在上升阶段,“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已成为耳熟能详的词语,其保护和利用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2、杭州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面临诸多问题

杭州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难点和问题。

杭城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直接破坏总体来说来自两大方面。一为自然损害,包括暴风雨、火灾、白蚁等,这些自然因素是无所不在的,甚至是一种“日常状态”,我们只能加强预防和防范,而不可能完全地杜绝。其实自然破坏之外,最令人担忧的是人为破坏,包括非法盗窃、基础建设以及管理、决策、立法、规划等保护工作不到位。虽然有时候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不得不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有所让步,但是一些过于无知无畏的表现,则是非常令人痛心和遗憾的。

同时,当前杭城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正经受着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特色危机”以及“城市记忆的消失”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共性问题。杭州也不例外,像早期规划建设的清河坊历史街区,现在也是颇具争议,传统的老街区已被彻底地清理,“假古董”和外来商业文化充斥着整个街巷。

三几点建议

1、杭州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应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得到切实落实

现代城市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开拓创新,谋求现代文明;另一方面又不可能完全抹去和抛开城市的历史传统和历史遗产,创造一个所谓的全新的城市。如同个人的发展道路,也不可能断然与其成长历史分开一样。克拉孔就曾说过,“一个社会要想从它以往的文化中完全解放出来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离开文化传统的基础而求变革求创新,其结果必然招致悲剧,一个城市的发展其实也是如此。面对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之势,杭州的城市规划离不开城市的文化建设,而杭州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则是杭州城市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有理由相信“越是地方性的,就越是世界性的”,当前杭州正努力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这就需要我们抓住这个契机,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规划中注重学术层面的深入评析和讨论,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可行性,做好对保护规划的落实、监督、管理等,不随意调整和改变保护规划,让保护规划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多做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精品工程。

2、杭州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视野要开阔

杭州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且包含着物质、精神、行为和制度多层面的意义和特征,因此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绝不是单纯的建设行为和技术行为,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综合的文化继承和创新工程。以杭州历史街区为例,既要加强街区内物质文化的保护,也要加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既要加强地上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要保护好地下遗产;既要重视可视性强的“上等”建筑,也要重视那些“貌不惊人”但代表广大民众生活的普通建筑。而在保护办法和管理层面,则要加强保护领域各个环节的保护力度和协调合作,并扩大保护和利用领域。既要加强政策、制度、法律保障体系的建设,也要加强保护科研和技术的提高;既要加强政府层面的保护力度,也要引导广大公众的参与。凡此等等,都需要增加我们工作的广度、深度以及成效。

3、加强杭州城市文化建设及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研究

杭城文化建设以及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只凭一腔热情还是不够的,“好心办坏事”所引发的建设性或保护性破坏屡有耳闻。尤其是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领域,一些短视、庸俗和过度的开发行为,不但不能揭示街区和建筑所具有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而且往往造成一些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务必坚持保护的基本原则,并加大人力、资金的投入,探讨符合保护的原则及方法,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国内外文化建设以及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领域已有的而且比较成熟的先进理念和保护原则;另一方面,也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杭州本土建设和保护途径,构建具有杭城特色的文化建设和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体系。

四结语

杭州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利用好杭城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并传递给子孙后代,是我们杭城每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正如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孟浩然所感怀的那样,“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不断演进的历史告诉我们,“现在”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我们”也只是历史过程中的匆匆过客,而文化的前延后续、生生不息才是最为重要的。做好杭州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继承和创新杭州城市文化,是我们肩头所负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吴良庸.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79-395

〔2〕吴良庸.城市设计与建筑创作.北京规划建设.1995(2):2-4

〔3〕吴良庸.北京市的旧城改造及有关问题.建筑学报.1982(2):8-18

〔4〕吴良庸.系统的分析,统筹的战略—人居环境科学与新发展观.城市规划.2005(2):15-17

〔5〕 余英时.试论中国文化的重建问题.文化传统与文化建设.三联书店.2004:249

〔6〕约翰·汤姆林森著,郭英剑译,全球化与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26

4.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 篇四

杭政办[2006]8号 2006年4月2日

为强化城市管理,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能,规范城市管理行为,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量化城市管理对象和细化管理行为,实现城市管理运行模式科学化,形成信息采集、信息处置和监督评价多层面完整闭合的回路系统。

二、杭州市区范围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萧山区、余杭区可结合城区实际,逐步实施。

三、本办法所称数字化城市管理对象是指城市管理的部件(含地下管网,下同)、事件(含公用事业服务事项,下同)。

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是指最基本的城市要素,具有明确的产权单位或管理维护单位。按城市管理功能体系分为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和其他等六大类。

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是指城市管理部件因各种原因发生改变或影响城市环境行为所引起的城市管理现象。按照城市管理功能体系分为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界面秩序等五大类。

四、数字化城市管理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综合协调、分工合作,主体唯

一、回路闭合的原则。

五、市政府统筹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规划、建设、组织、指导、协调、督促工作。

各区政府(含管委会,下同)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辖区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工作。

六、杭州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是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具体实施机构。具体职责:

(一)承担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工作;

(二)负责统一受理、校核部件、事件等信息并监督评价处置工作;

(三)负责对城市管理部件信息数据库的适时更新管理;

(四)负责对城市管理部件维护、事件处理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分析、评价、考核;

(五)受委托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交办处理;

(六)在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指导下协同做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运行的危机预防和处置工作。

七、市、区政府及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各自职责,管理和处理数字化城市管理中涉及到本区域或本部门的部件、事件等,并在政策制定、事务处理中支持、配合城市管理主管部门的工作,共同促进城市管理运行成本的降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政府信息化工作的要求,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与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整合,负责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已建设的信息化系统与数字化城市管理互联互通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

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市城管执法机关、市城建资产经营公司和城市事件、部件有关维护处置单位等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网络单位,根据城市管理信息采集情况,做好处置和反馈工作。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协同配合保障部门,要确保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提供技术、人力、财力和政策支持。

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部门应通过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加强企业管理,督促所属企业履行相关城市管理事务职责。支持、配合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开展工作,在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同时,确保社会效益最大化,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各社区、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法人、公民应积极参与城市管理,自觉遵守城市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八、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市城市管理规划编制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各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可根据规划编制实施计划。

九、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包含以下内容: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数据库;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管理标准;

(四)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工作网络(以下简称协同网络)及协同平台;

(五)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联的信息共享网络;

(六)每年1次对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数据库进行更新。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已建设的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关的信息化系统和网络要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要求,实现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整合。凡政府投资开发建设的信息资源在政府部门之间应无偿共享,其他各类人口、企业、政府审批以及城市CIS数据、卫星影像图数据、空间地名数据、在线监测(监控)等应实行信息实时共享。

十、数字化城市管理按照区域万米单元网格划分,对城市事件、部件实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城市事件、部件信息实行分层采集、统一受理、分级分类处置的方式。信息中心负责统一采集城市管理信息并校核处置结果,协同平台负责对采集到的城市管理信息进行确认和移交处置,协同网络单位负责城市管理信息的处置。

十一、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分信息采集、受理、派遣、处置、校核(结果审定)等环节。

采集: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以委托专业机构采集为主,政府监管及执法机构采集和市民群众举报为辅。所有信息及时进入信息中心。

受理:信息中心将采集到的信息,即时登记并根据事件、部件属性移交协同平台确认和移交处置。

派遣:协同平台对信息中心移交的信息,根据城市事件、部件处置标准和时限,直接向对应的协同网络单位派遣。对职责不清等原因无法直接派遣的,予以协调解决。

处置:各协同网络单位应根据协同平台的指令,按标准在规定期限内对部件进行维护,对事件进行处置,并将维护、处置情况反馈协同平台。

校核:协同平台应及时将处结情况反馈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指令专业采集人员校核,并审定结果。

十二、协同网络由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城区政府组成。协同平台实行派员集中办公。

各协同网络单位应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部件的属性,落实维护责任单位,及时处置城市管理信息。

各区可设立二级协同平台,鼓励与城市洁化、亮化、绿化、序化管理相关的部门采取联合办公的形式,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十三、城市管理的事件、部件责任不清可作为无责任主体单独立项归类,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区政府协调解决。需要多部门协作完成的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区政府协调解决。协调根据“属地管理、责随权走、责任主体唯一”的原则进行。属部件维护的,由产权单位负责(市级下放的市政设施养护由各区负责)。属事件处理的,由事件属性单位或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并联审批管理事务的牵头部门)负责。属综合性问题的,原则上由区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协调解决,产权单位或事件责任人落实责任和经费。

十四、经协调达成一致的决定,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按要求严格执行。对市政府协调决定或同意执行的事项,所有部门、单位和城区政府必须严格执行。

十五、对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非常规问题,按先解决问题后落实经费和分清责任的原则处置:

(一)政策原因形成的问题或城区之间边界不明确的问题,市、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先行协调解决,后分清责任主体,落实(追缴)资金。

(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运行应急处置,市、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先行实施,后分清责任主体,落实(追缴)资金。

(三)产权、责任不属市区有关部门(不含企事业单位)的一般(即知即改)问题,由辖区政府解决,处置保障经费按一次性核定,纳入以奖代拨基数核定范围;较大问题报市政府协调解决。

产权、责任属市级机关部门经3次抄告仍不整改的,由辖区政府代为整治,代整治经费由数字城管领导小组协调落实。

(四)各综合性的城市广场、特色街区等“窗口”产生的责任不明问题的处置由辖区政府解决,处置保障经费按一次性核定,纳入以奖代拨基数核定范围。

(五)在建工程问题及因建设工程甩项引起的问题由市建委协调,属市、区政府投资建设的由市、区财政落实处置经费。

(六)因难以查处的违法行为引起的问题,由辖区政府协调处理。

十六、数字化城市管理实行监督检查制度。

各级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了解和掌握相关情况,并根据情况主动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所有协调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检查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府规章、专业技术标准和目标管理要求进行。

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信息应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十七、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处理的结果,应作为开展下列工作的依据:

(一)城市管理部门编制《城市管理白皮书》的依据;

(二)行业管理部门、监管机构和财政部门进行城市管理部件养护作业经费核减的依据;

(三)城市管理相关作业部门市场准入、清退的依据;

(四)各级政府对城市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考核的依据;

(五)监察部门实施城市管理效能监察的依据;

(六)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的依据;

(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所属企业经营状况考核的依据。

十八、市、区政府和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每对城市管理状况作出科学评价,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应用情况作出分析,预示城市管理发展趋势。通过《城市管理白皮书》的形式以为单位予以定期发表。

《城市管理白皮书》应全面客观地反映当城市管理现状、目标完成情况和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评价。

十九、市、区政府应逐步加大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投入,并列入财政预算,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及时更新、维护。

市、区财政部门要明确公共财政投向,根据管理标准、工作质量的提高,对涉及财政列支的纯城市管理事务予以保障,对涉及非财政列支的城市管理事务协助市、区城市管理部门落实整治资金。城市管理部门应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和管理办法,规范城市管理资金的使用并接受审计。

各级政府应对非正常支出情况进行跟踪分析,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十、市、区财政对下列城市管理工作经费应予重点保障或扶持。

(一)市政设施、环卫设施、城市景观照明设施、公用事业服务的改善和提高;

(二)城市“四化”长效管理和社区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三)城市管理及执法人员的素质提高和城市管理及行政执法理论的研究;

(四)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拓展;

(五)政府必要监管和执法手段的配备;

(六)城市管理政策宣传、标准的普及。二

十一、城市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度。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管理规划、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基层市民反映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对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设定城市管理目标,并列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二

十二、各区政府应积极发挥区域综合管理作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监督各部门(单位)履行保障职责。

市各城市管理部门(单位)应采取措施,配合完成城市管理目标,协助和保障区政府开展城市管理工作。

二十三、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培育社会公民意识,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市建设、城管执法、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教育等部门,共同做好城市管理宣传工作,引导市民提高素质。

二十四、利用城市基础设施从事各类公益或非公益活动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取得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并按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要求提供有关信息,协同做好城市管理部件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二十五、各级政府及其城市管理有关部门应加强城市管理理论和政策研究。适时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各类问题,对反复出现或久拖不决的问题,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研究,重点解决资金保障、法制完善、职责界定、正常运行等问题。

二十六、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和单位应当完善城市管理网络,在接到交办件后,对属于本部门管辖和主管的应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并答复信息中心;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和主管的应当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处理,并告知信息中心。

5.杭州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篇五

一、切实提高对绿化养护重要性的认识

许多同志认为,园林绿化效果如何,规划建设是关键。的确如此,正如局领导所说,一个城市的规划,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品味。同时,一个绿化工程美不美,是否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除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外,绿化养护也很关键。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如果不进行绿化养护或养护不到位,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效率的发挥,园林建设必将失去其本来意义。只有实施良好的养护,才能取得预期的绿化效果,才能给人以愉悦的心情、美的享受。其生态、减灾、教育等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发挥,尤其是很好的养护可以提高广大市民的惜绿、护绿的意识,激发参与支持园林绿化事业的热情,巩固现有绿化成果,从而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杭州市江干区执法局的顾副局长讲到,园林、环卫的养护水平提高了,市民随手丢垃圾的习惯也会逐步减少。

二、努力克服绿化养护经费的不足、实施低成本维护

绿化养护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做好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要因素。由于财政原因,加上一些同志和部门对绿化养护重要性认识不足,宁波的绿化养护经费投入一直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经费的不足,造成绿化养护技术装备落后、作业人员不足,绿化养护措施不到位,绿地景观效果一般。

作为区绿化养护单位,一方面要呼吁经费上的投入,同时也要呼吁建设上的合理;如由于灌木是极其丰富的植物类型,开花的、观果的、色叶的以及常绿的,而且适于造型,如果设计合理,再搭配一些宿根植物,完全可形成富于变化的四季景观,还可克服宿根及一二年生草花为主体的花境冬季干枯的萧条景观。如上海世博公园内的花境,由于配置了花叶香桃木、彩叶杞柳、紫珠、木芙蓉等大批灌木,即使是花期已过的深秋,那一串串迷人的紫珠和大片的芙蓉花仍然可观可赏。

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增收节支。为降低维护成本,减少拔草、浇水等养护管理的工作量是重要一环。如尝试应用不同类型的覆盖物铺放在裸露的土壤表面,如粉碎的树皮和树枝、落叶、松针等,此外,加强用“天敌”和生物农药等手段来防控有害生物,实现园林病虫害的自控和自净,减少化学农药的消耗,不仅降低维护成本而且环保。城市花境本身具有丰富的植物种类,不同种类的植物可以吸引不同的昆虫、鸟类,特别是可以增加大量的中性昆虫,从而为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提供充足食源,可明显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更新观念,创新养护工作机制

养护管理人员的观念陈旧、技术业务素质也有待提高。要采取措施对养护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增加养护工作的技术含量,如补种时适时采用麦冬草,不易生虫,维护简单,只要品种选择合适,施工得当,成形后既增加美感,又降低了养护成本,促进了养护成本与设施更新的良性循环。同时,绿化养护应贯彻生态低碳的理念,对病虫害的防治、杂草的防治、树木的整形都应做到适时适度,使人们崇尚自然美。

6.杭州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篇六

第五章 建筑幕墙安全维护管理

第六章 危险房屋治理和应急抢险

第七章 房屋白蚁防治管理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上依法交付使用的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活动。

房屋的消防安全,电梯、燃气、供水等专业设施设备的使用安全管理,军队、宗教团体、历史建筑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的房屋安全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的工作机制,将房屋使用安全管理信息纳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应用系统,协调和监督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工作。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制定房屋使用安全监管制度和应急预案,组织应对房屋使用安全突发事件。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房屋安全调查、安全鉴定、解危补助、应急抢险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市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房屋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房屋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建设、城乡规划、国土资源、财政、市场监管、公安、消防、城市管理、安全监管、价格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房屋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房产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房屋安全调查,建立房屋使用安全档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做好房屋安全调查工作。

第五条 房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物业管理、房屋安全鉴定、白蚁防治等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监督;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业、建筑装饰等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监督,支持行业协会依法开展工作,发挥行业协会在房屋使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第六条 鼓励运用保险机制创新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方式。建设单位、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保险等方式,探索建立商业保险、风险基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房屋使用安全风险管理机制。

第七条 房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房屋装修企业、房屋安全鉴定单位以及物业服务单位等违反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相关不良信息,由建设、房产主管部门载入其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房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危害房屋使用安全行为的举报和投诉机制,向社会公开举报和投诉的受理方式。

房产主管部门接到危害房屋使用安全行为的投诉和举报后,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及时查处并反馈当事人;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及时转送建设等有关部门。

第二章 房屋使用安全责任

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向买受人交付房屋质量保证书、房屋使用说明书以及户型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书面告知房屋的基本情况、性能指标、设计使用年限、使用与维护保养要求、保修范围和期限等事项。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合同的约定,承担保修期间房屋质量缺陷的保修责任。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的保修责任,在法定设计文件规定的该房屋建筑使用年限内由建设单位承担,但因使用不当、第三方的侵权行为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坏除外。

房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与建设单位所签订合同的约定承担房屋安全责任。

第十条 房屋所有权人是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承担房屋使用安全责任。房屋所有权人与实际使用人、管理人不一致的,房屋所有权人不得以与实际使用人、管理人之间的约定为由拒绝承担房屋使用安全责任。

因房屋产权不明晰或者房屋所有权人下落不明等原因造成房屋所有权人无法承担房屋使用安全责任的,房屋实际使用人、管理人应当先行履行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的义务。

国家直管公有房屋的经营管理单位是国家直管公有房屋的使用安全责任人。

第十一条 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承担下列房屋使用安全责任:

(一)对房屋建筑结构及其附属设施负有安全使用、检查维护、委托安全鉴定、治理安全隐患的义务,并保留相关资料;

(二)对因房屋使用安全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三)配合做好房屋安全调查,采取人员转移、防汛、防灾等应急抢险措施;

(四)对危险房屋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对建筑幕墙进行常规维护、安全性检测鉴定和维修,并保留相关资料;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因采取前款规定的各项措施所产生的费用,由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承担。房屋属于区分所有权建筑物的,因对共有部分采取前款规定的各项措施所产生的费用,由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按照法律、法规以及物业管理规约的规定共同承担。

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采取本条规定的各项措施所需费用,符合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和住房公积金提取相关规定的,可以依法提取。

第十二条 房屋转让或者出租时,房屋所有权人应当将房屋结构形式、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改造情况等基本事项,在房屋买卖合同、租赁合同中注明或者以其他方式书面告知受让人或者承租人。

房屋所有权人、使用人可以向城建档案机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出卖人或者出租人查询房屋结构形式、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改造情况等基本事项。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查询。城建档案机构应当采取措施,利用已开放的城市建设档案,方便公众查阅。

第十三条 房屋实行物业服务等委托管理方式的,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承担共有部分的检查、维修、养护等日常管理责任,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并在委托关系解除后,及时将管理档案完整移交给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专有部分的日常管理责任由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依法承担。

实行自行管理的,共有部分的日常管理责任由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依法共同承担。

7.杭州的城市品牌的基本研究 篇七

根据杭州发展特色, 主要做从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两个方向的进行城市品牌定位分析。

关于杭州的产业定位。在07 年末, 杭州城市的服务业的GDP比重和增加值总量都实现了对工业的全面超过。在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当中, 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科技产业等成为牵动杭州经济发展的新力量。 《杭州市 “十二五” 规划纲要》 指出, “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杭州建成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其中还提出了十大重点的服务业领域: 文化创意产业、信息软件服务业、旅游休闲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在2014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杭州地区生产总值55. 08% , 结合杭州现有优势和总体发展目标,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杭州经济主要推动力量, 以一基地四中心作为杭州产业定位。

分别是: 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重要的休闲旅游中心、区域金融服务中心、高技术产业基地。综上所述, 杭州的产业定位是 “一基地四中心”, 形成以文化创意产业、电子商务、旅游业、区域金融、高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机构。

关于杭州的功能定位。在2007 年国务院批复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2001 - 2020) 》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 主要分为四个主要方面: 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综合定位就是要根据城市多维度的发展, 通过整合城市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 在了解城市品牌整体建设目标, 了解城市的发展目标, 完成城市品牌的综合定位。

2 杭州城市品牌的识别

理念识别是识别系统基础, 是城市内涵的集中表现, 理念识别通过发挥城市的核心资源优势, 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 遵循城市价值观, 确定城市使命, 发挥城市精神, 设计竞争策略, 完善城市文化, 展现城市特色形象。

我们从杭州旅游城市、经济发展强市等杭州的城市定位出发, 总结出杭州理念识别系统的总体理念为 “生活品质之城”, 包括:“经济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杭州市根据 “生活品质之城”的总体理念, 优化发展城市, 升级城市经济产业结构, 在城市发展速度迅猛的今天, 突出创造城市形象, 塑造城市品牌。

行为识别系统是在理念识别系统基础上的外化, 是以行为的识别形式对企业理念进行观测、执行和实施。行为识别系统, 给社会公众形成深刻的印象达到理念的传播效果。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子系统, 内部行为识别包括市民、企业和政府组织行为规范, 外部行为我们分为大型活动会议、重大赛事、节庆活动等等。

3 杭州城市品牌的传播

杭州的城市品牌传播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5W传播模式, 二是整合营销传播。

5W主要从传播主体、受众、内容、渠道和效果来看。杭州不是单一的以政府作为传播主导, 而是通过 “社会复合主体”这种新型的社会组织方式; 通过杭州品质生活展评会系列活动的举办来让杭城以外的受众来参与体验, 体验杭州的品质生活, 并且通过多方位的沟通交流, 对城市品牌建设做出贡献, 对外传播方面, 通过增强国际旅游产品开发来提高杭州城市品牌 “生活品质之城”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通过举办国际性的赛事活动吸引海外受众目光; 在杭州城市品牌行为识别中, 主要包括市民、政府、企业的相关政策行为, 以及节事活动的举办; 杭州城市品牌的传播运用多元化的传播手段, 结合多种传播方式, 包括广告、公关等, 主要传播特色可以包括为在 “大众媒体上实现品牌的共性传播, 在小众媒体上实现品牌的个性传播, 有针对性的专项活动品牌传播; 杭州城市品牌的传播效果到目前为止还是有一定的欠缺, 品牌知晓度较低。

整合营销传播为实现品牌传播的目的, 通过多种传播方式的整合, 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就是整合营销传播。主要通过城市宣传片、植入式广告、新媒体广告、节事活动等进行。2011 年杭州的旅游宣传片正式登陆欧洲的媒体网络, 此次的宣传片由BBC制作完成, 此次的宣传片不再是以杭州的西湖作为主要的宣传对象, 更加突出的是杭州的整体生活状态、精神风貌; 近几年来, 广告植入成为广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在国内最先引领区域品牌的广告植入的就是杭州在电影 《非诚勿扰》中植入的广告, 通过一部电影, 杭城的西溪湿地公园的知名度在此电影上映之后大大提升, 植入式广告的效果立竿见影。此外, 由浙江卫视制作的国内知名的综艺节目 《奔跑吧兄弟》, 其实也是植入性宣传的一种方法。杭州拥有 “新浪浙江”“杭州微博城事”“鲜城杭州”等官方微博, 同时现在拥有多个自己的微博公众平台, 通过公众平台发布相关的消息, 能够契合现代消费者生活习惯, 也能达到一定的宣传目的。杭州的西湖博览会是杭州的展会推广的重要平台, 西湖博览会主要是围绕着杭州 “生活品质之城”的品牌发展要求, 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性展览活动, 把会议与活动实现有机的结合的一个综合性的博览会。同时这些节事活动还是围绕着杭州的城市品牌发展而来, 做到大目标实现 “品质生活”小目标实现 “城市特色”。由此可见,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整合营销传播是我们现代城市品牌传播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钱明辉, 李军.城市品牌化成功要素研究:ISE概念模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

[2]赵莉, 沈利.杭州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特色与启示[J].青年记者, 2010.

[3]陈柳钦.论城市品牌建设[J].中国市场, 2011.

8.杭州:—座茶香弥漫的城市 篇八

茶都富有特色的茗星选美

在茶圣陆羽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陆羽曾经隐居杭州,潜心于茶叶研究,至今在余杭还保留着他曾经饮用过的“苎翁泉”(也被称为“陆羽井”)。

“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千多年以来,苏东坡一直在吟诵着如春茶般的诗句,柔媚着西湖山水,倾倒了无数爱茶人。

5月7日,茶博会进行到第二天,仿佛是为了配合这场茗星茶艺师第三届全国评选大赛杭州赛区的决赛,一场雨,把杭州的气候从初夏重新拉回到清明前后的春茶季节。

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5号馆的茶文化活动区,像雨后初晴的茶园。一场颇具茶都特色的选美正在音乐、诗意和茶香中缓缓展开。符晓丽、赵阳、金双琼等在杭州赛区初赛中胜出的10位茶艺师,备具、赏茶、温杯、置茶、浸润、冲泡、奉茶、品尝、收具等传统的茶艺表演,一样的程式中,融入了每一位选手不一样的感悟。一席一道,陈设着年轻人匠心独具的智慧和创意;一杯一盏,彰显着各自的文化修为与艺术魅力;一举一动,透露出茶艺者的优雅心灵与从容态度。他们甚至忘记了比赛,仿佛只是在作纯粹的表演。

红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经过茶艺师们充满艺术灵气的双手和精湛、娴熟的技巧,冲泡出来的一杯杯茶,袅袅茶烟中,飘散着茶的美、茶的香,沉醉于茶艺之中,闻香、品茶,无疑是一场视觉、嗅觉及味觉的盛宴和美的享受。

比赛进行了整整4个小时。6号选手温婷婷获得冠军。她以“夕冷映小”为主题作茶艺表演,冲泡的茶品为九曲红梅。5号选手俞李清因气质与茶艺俱佳,获得最佳风采奖。这位来自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爱茶、爱舞蹈、爱生活。2号选手赵阳则以调酒器制茶,想法新颖却不游离,获得最佳创新奖。她的个人宣言是:有茶,生活才有情致,人生才有诗意。来自浙江丽水的1号选手符晓丽获得了最佳魅力奖,她誓与茶相伴此生!

以美的姿态传递着茶艺之美,以心的感悟来诠释茶文化的内涵。静观细赏、浅斟低酌之间,分享、品赏的不只是茶艺和茶席设计,还有哲学与人生。

茶博会期间,浙江大学茶学系的屠幼英老师在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6号馆的曲水流觞品鉴区作“分享24小时茶生活”与“如何科学吃茶”讲座。在屠老师的讲座中,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茶。

屠老师告诉人们,茶有抗油脂、氧化、杀菌保鲜、着色、营养补充、改善食品风味的作用。茶里的茶多酚能有效地抑制万病之源自由基,茶叶里的茶氨酸具有改善睡眠、减缓压力和更年期焦虑,改善记忆的作用。

名茶之冠数龙井 茶馆风情迎嘉宾

西湖龙井茶园是西湖茶文化传承的原生地,茶园傍湖依山,周边林木茂密,溪涧常流,环境幽静,风景怡人。因微气候环境适宜,茶树终年处在云雾缭绕、浓荫笼罩之中。尤其春茶季节,蒙蒙细雨,淡淡薄雾,不仅对滋润幼嫩茶芽十分有利,还形成优美独特的茶园风光。

龙井茶之命名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在进士屠隆(1542—1605)所著的《考槃余事》中首次出现了龙井茶提法并记述了当时龙井的生产状况。屠隆作有《龙井茶》诗,对龙井茶大加褒扬。因此,龙井茶是一个以地名命名的茶叶名。

西湖美景,龙井佳茗,这个梦幻组合足以吸引任何人驻足流连。一亲龙井香泽的名人雅士,都不吝留下溢美之词,与龙井结下不解之缘,传为千古佳话。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冠绝天下,其独特的“淡而远”、“香而清”的绝世神采和非凡品质,在众多的名茶中独具一格,冠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

同样,在这届茶博会上,茶人、游客对西湖龙井茶独特品质有着最经典的评价。一位茶艺小姐展示龙井茶艺并介绍,龙井茶叶外形“光、扁、平、直”,呈现为茶条扁平光滑无茸毛,干茶色泽金边绿叶略带糙米色或翠绿;香气幽雅清高,具有蛋黄清香或兰花香;滋味甘鲜醇和;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用玻璃杯冲泡龙井茶时,—旗一枪林立杯底,犹如朵朵兰花,茶汤碧绿,清香四溢。细细品来,确实香气高洁,滋味鲜爽甘醇。

杭州的湖山处处、大街小巷散布着许多茶馆。这些林林总总的茶馆既是地域风情的标记,又是市俗生活的窗口。湖畔居茶楼环境很不错,古朴而幽静。特别是楼上靠窗的位置,可以饱览整个西湖美景。到时点一份茶会附送—份茶点,如果遇到荷花盛开的季节,茶香伴着莲香,不醉也难。

古典玫瑰园是一家很英伦的茶馆。不少外国朋友都喜欢到这儿来喝英式下午茶。它坐落在南山路,旁边就是中国美术学院,坐下来,就觉得是来陶冶、休闲的,人不多,很安静。

青藤茶屋、金庸茶馆、小莲庄茶楼、江南名石茶苑……这些品读不尽的杭州茶馆,喜迎五大洲的宾客。他们都在这届茶博会上亮相。

人们在茶馆里品茗赏景,消闲涤虑,以茶会友,看戏听曲,翰墨流韵,尽情享受时尚茶艺的风采。

茶文化的传承和茶的国际元素

茶文化是茶都杭州的精神、城市的内涵和气质,而流动于茶博会上的一幅幅生动而具体的幼、青、老之间的茶文化之薪火相传的立体画,则是杭州这个城市的一种表情,也是一段一段的历史和一个一个的故事。

一拨爱茶、有些任性、非全职的年轻人走到一起,组成了初印茶社。他们用视频的形式,通过环境工艺、人文风俗、人物故事三种角度讲述茶背后的故事,做“小而美”的茶产品。将茶与音乐、食品、节日等元素进行跨界融合,再进行融媒体传播。这是对茶文化的又一种解读。

而老茶缘的前辈们则从来没有淡出过杭州的茶事活动,茶博会上更是一直有他们优雅的身影,他们热心地带着人们品鉴各类香茗,为来客泡茶、讲茶,他们的心是年轻的、情是火热的。

茶是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媒介之一,茶文化已经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出了绚丽的花。茶博会上自然也少不了异国元素。

从韩国来的一羊茶文化研究院朴天铉会长和金泰延院长带来原汁原味的韩国茶宴。从茶席布置到茶具摆设,以及茶花的选择、细节的点缀,都因季节、场景的不同而变化。韩国,将茶作为一种礼节,并由此产生了著名的“碗茶礼”。虽然语言不通,但茶让大家彼此相懂。

来自也门、美国、斯里兰卡的外国友人穿着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服装,铺开茶具摆设,为茶博会奉上从自己国家带来的特色茶品。因为茶,所有的爱茶人相聚到一起。

正如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市场开发处的相关负责人所言,今年茶博会正值G20峰会前夕,这场茶文化、茶艺、茶品的展示,充满了国际元素,多国茶商加入了茶博会行列,也让各国茶人深切体会到了杭州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精彩的茶艺表演,激情的斗茶活动,用心的茶和茶具等品鉴,丰富的茶知识、茶文化普及,让我们明白了:原来,茶不仅可以看、闻、品,还可以用心去感悟。因为,茶不仅有形有色有香气有味道,而且,茶有呼吸、有自己的语言。茶博会是茶都杭州的一个展示平台,它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杭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和杭州的人文精神。

上一篇:交通安全记心间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大班十二月份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