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的话教案

2024-08-29

西风的话教案(精选8篇)

1.西风的话教案 篇一

教学资料

1、歌曲:《西风的话》歌曲处理。

2、欣赏:抗敌歌(合唱)

介绍音乐家黄自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歌唱秋色的美景;在歌唱实践中学习气息的控制,在不同声区中持续声音位置的统一。教育他们热爱生活,珍惜时间。

2、透过欣赏,感受音乐家黄自透过歌曲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歌唱秋色的美景。

教学难点

在歌唱实践中学习气息的控制,在不同声区中持续声音位置的统一。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二、检查复习:

1、请同学回答,do=F调的do在五线谱的什么位置?

此调哪个音发生了变化?DO音在哪?

2、用首调唱名法写一写《西风的话》的曲谱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在听到过程中请大家思考:歌曲的旋律是怎样样的?速度是怎样的?

(平缓级进、较慢的)

2、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

3、复听歌曲:仔细领会歌词,西风到底告诉我们什么?

(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和对完美时光的憧憬)

简练而生动地描述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

4、在老师指导下视唱全曲。能够用母音U来练唱全曲。注意气息的运用。

那么让我们来扮演西风,踩着音乐的脚步来有感情的朗诵一遍歌词。要求声音高位置。

5、填歌词:随着老师的伴奏填唱歌词,注意演唱姿势。

四、处理歌曲

1、这首歌为大调式,典型的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都采用了相同的节奏:XXXXXX|X-X-|,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情绪的比较,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

2、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求我们把嘴张开,注意归韵,气息要连贯。

3、演唱过程中注意力度的变化.

4、全体同学在伴奏带的配合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欣赏:抗敌歌

1、下面老师再为大家介绍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是老前辈。他就是音乐家黄自。

教师介绍黄自:(书上介绍;教师再补充一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黄自作曲的一首歌曲《抗敌歌》。

教师介绍《抗敌歌》创作背景:

2、初听乐曲,请同学说说听了以后对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你认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分两段细听,注意听这两段音乐不同的写作方法。

六、复听全曲

在歌曲中下课

2.《西风的话》教案、反思 篇二

《西风的话》教案、反思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风的话》 西风的话》 音乐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音乐教案、说课稿、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李艺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风的话》音乐教案 西风的话》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歌曲的学习,初步感受和体验黄自代表作的风格特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感情和对美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唱《西风的话》 ,学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歌唱秋色的美景。 2、学习低音区 5、6、7、力度记号等乐理小知识。 3、通过秋景的体会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寻找声源的兴趣。 4、和同学们一起用各种方式表现多样的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 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运用好力度记号、连音线来演唱 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难点: 运用力度的变化有表情地歌唱。 教具准备: 多媒体、手风琴、课件、口风琴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进入风的世界,去感受 风的美 ①你们听!(课件播放风的声音)特点 ②请同学们用声音来模仿风?用动作模仿风 二、歌曲教学1、练声:用“呜”来模仿风声。要求声音饱满,嘴巴圆着唱,力 度记号 师:自然界的声音是没有经过音乐家雕琢的,这就是声源,而我 们音乐课中的音乐是经过了作曲家提炼过的, 接下来老师想跟你们一 起,把自然界的风声带入音乐的殿堂,好吗? 师:用呜的声音唱低音的 5、6、7,教师用手风琴带音高,融入 渐强减弱记号; (用风的动作来模仿风的声音, )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自然界中风的歌曲,让我们一起去聆听 《西风的话》 。 2、听录音范唱.(展示秋天风景课件) 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思考: 歌曲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歌曲的速度 是怎样的? (平缓级进、较慢)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请同学们说说和秋天有关的词语(描绘 秋景、对秋天的感受的词语。 是啊,当夏天的南风飘然离我们而去的时候,阵阵西风,就带来 了秋天的信息。 3、复听歌曲 仔细领会歌词,思考:西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小结:西风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热爱生活,要追求美好的未 来。 4、再听歌曲: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 (力度记号、连音线、rit.渐强渐弱) 朗读歌词 5、(1)由教师朗诵第一遍学生讨论:通过歌词让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秋天? (2)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把歌词朗诵一遍。 6、演唱歌曲 (1)学生尝试演唱歌曲 (要求:词曲结合准确无误。(纠错) ) (2)复唱歌曲 三、分组合作表现《西风的话》 四、知识拓展 作者和歌曲的介绍 “同学们唱得真不错,但是那么好听的歌曲到底是谁写得呢?下 面老师要为大家介绍这位老前辈,他就是音乐家黄自。他早年留学美 国,1929 年回国后,长期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为我国的教育事业,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首歌曲通过委婉的旋律,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消 逝的伤感。 (板书――黄自: 我国近现代著名爱国主义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 ) 五、口风琴吹奏练习《西风的话》1=F 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法,强调指法。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呢?不过同学们要继续在歌曲旋律 上、歌词连贯上下功夫。但是老师这节课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老师看 到了同学们积极的表现、听到了同学们优美的歌声,最重要的是我们 学会了去发掘生活中的声源,而我们要学会去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 那今天的作业就是寻找声源, 以后就让我们在同学们优美的音乐声中 结束这节课好吗? 七、下课(学生听着音乐离开教室。 )《西风的话》教学反思 西风的话》教学反思经过对这节课的认真准备,我对《新课标》的认识加深了,了解 了更多的教学方法,锻炼了自身素质。对于这节课的创意,深受学生 的喜爱,教学效果明显。 成功之处: 1、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把文学、音乐、舞蹈等学科综 合在一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学生的视野,优化了课堂教 学。 2、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让学生学习风的声 音,寻找风的感觉,使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学。轻松、愉快地掌握 了演唱的技能。 3、在创编歌曲的这一环节,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 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创 造意识。 4、教育应坚持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本课在学生个体发 展教育方面关注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西风的话》这首歌曲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没有歌唱技巧,学起来容易失去信心,那么在教 唱这首歌曲时,在难点的突破上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有助于学生更 好的学唱这首歌曲,并提高学习兴趣。 改进之处: 1、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的练声,如:我(5135) ,可(6543) 。 2、用 u 找发音位置. 3、在学唱过程中加入动作,唱高音时抱桌子,有助于学生气息 下沉,找到高音位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这节课中,我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 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以“秋”为主线,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秋天,描绘 秋天,唱响秋天,表现秋天。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以动听的音乐, 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想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唱歌曲这一教 学环节时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 主探究的方式来教学歌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了学生自评、互 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多次设置艺术实践活动,既整 合了多元化艺术,又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学生 的音乐综合素质。 英国教育家海伦说: “音乐能教育我们孩子。 ”针对这一特点,我 不忘引导学生从感悟自然的秋天到领悟人生的秋天, 鼓励学生珍惜时 间,为多姿多彩人生的秋天而奋斗。《西风的话》说课稿 西风的话》(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歌曲《西风的话》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 学内容,为一节唱歌综合课,一课时。 《西风的话》这首儿童抒情歌曲是黄自创作于 20 世纪 30 年代, 歌曲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 憬光明。G 大调、四四拍;音域为 d1――e2。歌曲为大调式,一段 体,由四个规整的乐句构成。该曲歌词含蓄、深邃,情景交融;曲调 婉转、典雅,抒情柔美,词曲结合完善,富有诗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学唱《西风的话》 ,学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歌唱秋天的美景。 b、启发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参与体验音乐,培养他们 的创新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a、本课始终把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学 、科综合”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b、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秋天”为主线,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 秋天,描绘秋天,唱响秋天,表现秋天。 c、本课充分渗透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 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对歌曲《西风的话》的学习和演唱,增强对歌唱艺术的 兴趣。 b、在反复聆听、歌唱《西风的话》的过程中,唤起学生对音乐、对大自然秋天、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 抒情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积极参与活动。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感悟秋天】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维瓦尔第《四季――秋》的音乐,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创造一种意境美。 二、导入新课 1、激发想象,寻找秋天。说一说:秋天;谈一谈:感受(金秋、收获……) 2、欣赏秋景,感受秋天 (课件播放一组秋景图,背景音乐《西风的话》 ) a、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中感受着秋天大自然的美。 b、老师小结:秋天是美丽富有诗意的。那么金色的秋天是谁给 我们带来的呢?是西风!当夏天的南风飘然离云,阵阵西风,又捎来 了秋的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歌曲《西风的话》 。 c、揭示课题 (课件播放歌曲《西风的话》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想象、观赏、讨论等手法,让学生体验秋 天大自然的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实践体验、学唱歌曲――唱响秋天】 一、聆听全曲,整体感知 1、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a、歌曲的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b、歌曲的速度如何? c、歌曲所表达的音乐感觉是怎样的? 2、交流感受、引导评价 a、抒情歌曲 b、速度舒缓 c、歌曲优美抒情,富有诗意…… 3、再次听赏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音乐情绪,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 的学习欲望与兴趣《西风的话》教案、反思,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朗读歌词,体会深意 1、学生欣赏歌曲后,师生谈话引出歌词(课件显示歌词) 2、讨论歌词深意(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3、多媒体画面介绍作者及歌曲简介。 4、师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积极评价(掌声) 三、唱中感悟,主动参与 1、感受歌曲 4/4 拍的韵律美。 a、生随琴用风声“呜”模唱旋律。 b、生读出节奏,发现四乐句节奏相同。 4/4 × × ×× ××|×- ×-|× × ×× ××|×--O|| c、根据节奏唱谱,并手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变化所起到的作用。 ①学生加上力度记号。 ②体会旋律高低与演唱力度关系 ③充分利用生动有效的柯尔文手势帮助唱谱,体会韵律美。 d、解决难点2、唱出歌词的意境美 a、师范唱,学生身体律动感受。 b、随琴填词(解决难点:一字唱多音) c、引导学生随范唱轻声唱词,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抒情柔美。 (提示歌曲的强弱及速度处理) d、引导讨论歌曲最后渐慢、渐弱的处理。 (表现了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 3、合作演唱,主动参与 [演唱要求] 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②师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律动方式,体验歌曲。 (如:划拍、拍手、摆动身体等律动) a、师生合作(接龙演唱) b、生生合作(全班分两大组,以西风对话的形式演唱) c、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边 听边用体态表现歌曲情感,边听边轻声等对歌曲反复的情感体验,引 导学生自主对歌曲的表现形式及情感内涵进行把握, 并在视、说、听、唱等情感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创设舞台,展示自我――表现秋天】 秋天不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动听的歌声中,还在美妙的诗句 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来抒发心中的秋天吧! (课件播 放音乐《西风的话》音量适中) 生:配乐诗朗诵《秋》 。 生:古诗背诵《山行》 。 生:展示他们描绘秋天的美术作品。生:口风琴吹奏《西风的话》 。 生:旧曲新唱。 …… (同学们看着,笑着,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为学生搭建表演舞台,让学生选择 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编与表演,旨在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 想象力,增强学生音乐表演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提 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让学生享受表现音乐所带来的成功 感和愉悦感。 【师生评价,情感升华――收获秋天】

3.西风的话教案 篇三

《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材:人音版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五课《风景如画》之演唱《西风的话》

型:歌唱

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感受到歌曲中所表现的秋天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能够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对自然、对生活的赞美热爱之情。

二、知识与技能:能够将一字多音歌唱的连贯准确,通过感受旋律的进行能够

运用合适的力度变化对歌曲的情感进行表达。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朗诵、启发等体会歌词的含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秋天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及作者的对人和事的深切感怀。

通过聆听、问答、识读乐谱、画旋律线、模仿歌唱,感受音乐旋律的进行、力度和速度的变化,体会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重点:

完整歌唱声音优美有感情。

教学难点:

歌唱一字多音连贯追确,通过不同的力度变化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一段体抒情性儿童歌曲,歌曲是4/4拍,大调式。该曲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曲调典雅、抒情优美,歌词含蓄而富有诗意。全曲有四个规整的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用了相同的节奏,歌曲旋律流畅,在上下流动的级进中插入大跳音程,变化有致,力度运用细腻恰当,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歌曲运用了拟人手法,儿歌中西

风就像一位亲切慈祥的老爷爷,在向阔别了一年的孩子们问好,说着温暖,鼓励的话。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大家都知道西风在江南一带是“秋天”的同义词,每当西风刮起,金黄色的秋季就要到来了。现在又到了收获的季节,西风爷爷又来了,他看见长得变胖又变高的小朋友,亲切的问“你们可记得,池里荷花秋天啊就变成莲蓬”然后又幽默的告诉小朋友们“你们不要担心秋天里鲜花会变少,因为我会把树叶都染成鲜艳的红色”。歌曲被孩子们唱起来会倍感亲切。

学情分析:

这首唱起来倍感亲切的歌曲是一首特能抓住孩子心的速度较慢的歌曲,四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对季节特点的感受力和想象力,通过渲染歌曲的音画感,孩子们会展开自己的想象,有情有趣的进行歌唱。根据四年级孩子的识读简谱的能力,安排识读乐谱,既对音乐的旋律的进行有了感知,又能够深入歌曲的演唱情感。

教具准备:

钢琴、板述贴图、PPT、小型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组织

1.师生问好

2.导入课

【“导课”设计意图:

师:大自然的四季轮回,总是带给人们无限的感怀与遐想,有一位音乐教育家廖辅叔先生,他喜欢孩子并教她们学习音乐,同时他又是一位的诗人,很善于把自己的情感贯穿到文字里去表达和抒发,这是廖先生的一首很有名气的词作,这段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同学们感受一下,词作里抒发的是他对哪个季节的深切感怀?你都想象到了哪些美好的画面?(幻灯一,背景音乐播放歌曲伴奏音乐,师配乐朗读歌词)

生:分析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歌词的意境,配乐朗读歌词。(引导孩子理解西风被拟人化)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位作曲家,你在品读了廖先生的这首词作后,会为他创作怎样的旋律?(引导孩子从速度、情绪、力度等方面思考)

生:回答并说明理由。师予以点评。

二、新授课

1.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廖先生的一位师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为这首词作谱上了曲、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

生:分享感受,引导学生从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回答。

2.复听:感受歌曲有几个乐句

师:要求同学们体会并表达歌曲的节拍——4|4拍:强

次强

生:回答乐句

师:这四个乐句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节奏相同,拍击节奏。

3.识读乐谱

(1)出示简谱,通过微视频帮孩子们一起温习柯尔文手势,通过柯尔文手势辅助识读乐谱的准确率。板述旋律线。

(2)师弹奏旋律,同学们视唱歌谱。

(3)用LU模唱歌曲旋律,用手势表达歌曲的旋律走向。

(4)用U模唱歌曲旋律

4.学唱歌曲,指导同学们运用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轻柔、优美、连贯的歌唱。

(1)

师生接唱歌词。

(2)

男女生分角色唱。

(3)

男声齐唱、女声齐唱

(4)

全班齐唱

四、小结

【】

师:

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这节课你印象深刻的瞬间!是的,相同的音乐,不同的听众就会有不同的体会、感悟和理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别的演唱方式和版本。同学们一边感受,一边走上台摘下一片枫叶离开教室,下课!

4.西风的话教学反思 篇四

音乐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也就是说,音乐课要以审美为核心。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充分认识到“音乐审美”的重要性,并将它贯穿始终。在分析音乐作品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音乐要素来解释。使整堂课将审美性与音乐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注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鼓励让他们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但对于一小部分基础薄弱、能力欠佳的同学来说,就不够周到了。在自主学习旋律的同时我可以走到他们身边单独进行辅导,并请旁边的同学帮忙让他们更好的掌握。希望自己在今后上课的过程当中可以做到“面面俱到”。

在教学上,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动、好玩和注意力容易分散等年龄特征,如果对他们进行节奏训练绝不能只是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更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模仿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上。要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不同形式的节奏训练。音乐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所以在这节课上就是让学生听音乐,不让他们过多的去学习枯燥的知识,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对音乐的兴趣。

5.《西风的话》的教学反思 篇五

《西风的话》课题的录制分为教学设计,备课,制作课件,录课,剪辑等几个环节。对于本节课录课过程中,我非常感谢一片区的各位老师们,从教学环节到渗透知识点,重难点解决、再到录课方法、技巧都得到了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在本节课中,西风像一位长者亲切的话语中充满了关爱之情,我将歌曲的四个乐句诠释为“回忆”、“惊喜”“成长的过程”“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歌曲的重难点并能用柔美的声音,恰当的力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体会“西风”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复返!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

6.西风胡杨教案 篇六

伊滨区诸葛镇韩村小学

韩利会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二、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胡杨的美丽与伟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进而教育学生要增强环保意识。并使学生感受西风胡杨的伟大品格,领会作者对西风胡杨精神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四、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五、难点:

1、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

2、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六、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了解沙漠。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时间: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游览新疆的异域风情,一起去看看那里的胡杨。(板书课题:西风胡杨)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齐读全文,想想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老师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学生读被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四、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桌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4、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五、总结

老师根据课堂上的学习,结合本课的学习要点加以适当的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画面。(老师出示沙漠视频)看到了什么?(生回答沙漠)通过大家在课下的了解,对沙漠你有什么认识或看法?

2、生谈看法。(干旱、荒无人烟、难以生存„„)

3、师: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植物,你知道的有哪些?(生列举:仙人掌、胡杨)

4、引入课题。师:仙人掌不仅沙漠中有,在你的周围见过吗?而胡杨呢?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从课文中找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西风胡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我们的周围见不到胡杨?

2、师:文中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第一自然段中第一句话)一个“只”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胡杨的珍贵和与众不同。从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了解

①胡杨最美、最古老;

②胡杨的生长地、数量。

师:你们对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熟悉吗?想了解他们怎么办?

指导学生要学会看书,可通过课后的“学习链接”,了解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4、师:在与沙漠这个天敌彼此对视,彼此僵持了一亿三千万年的胡杨,想见见它的庐山真面目吗?不过老师可没办法带大家到沙漠中去看,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师出示课件展示图片)

5、师:看,这就是秋天里的胡杨。它的枝叶——(生接说茂盛、茂密等),它的颜色——(生接说灿烂夺目、金灿灿等),它的生命力——(生接说旺盛等),充满了勃勃生机。美吗?这样的金黄之美让让我们惊叹,令我们我们陶醉。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这么美的树在漫漫黄沙中究竟经受了怎样的洗礼,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它又变成了怎样的一种树?

1、学习胡杨的特点。

㈠请大家拿出笔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①生拿笔在书上画。

②指名回答。

③师板书: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㈡为什么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呢?(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从4个方面理解:

①根茎20米,对比感受:若一层楼房按高3米算,这么长的根茎大约相当于几层楼房呢?请大家算一算。(约7层)感受根茎之长以及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不易;

②耐炙热耐严寒,可让学生拿自己在严寒酷暑中的体验做比较;

③不怕盐碱腐蚀;

④不怕风沙侵袭。

⑤小结:胡杨够有韧劲儿,够坚强,它忍受了我们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它给我们展现了一副铁骨铮铮的本色。(出示课件直观感知)

㈢说它无私是因为什么?(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将胡杨与牡丹、桃花进行对比,理解它的无私。

①硕大的牡丹,粉嫩的桃花都见过吗?漂亮吗?怎么个漂亮法?(生答)一个是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另一个是白里透红、娇艳欲滴,但它们只在什么时候开放?(春季)短短的几个月之后就凋落了,用书中的话就是——(生答“稍纵即逝”)。还有许多这样的奇花异草。

②而胡杨呢?是否被人所熟知?是否有华丽的词藻来形容?它们只是在——(生答“长年累月地忍受着那摧肝裂胆的风沙”)。

③小结:出示课件,来看看这沙漠前的屏障,有了它们的冲锋在前,才会有那身后的繁华景象。

④再来品读一下这无私的树好吗?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㈣它的悲壮又体现在哪里?(出示课件)

①指名回答。

②作者在文中反复的使用了一个词,让老师的印象极深,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千年)出现了几次?(三次)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死?有多少树能千年不倒?又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朽?可是谁能?(胡杨)

③小结:出示课件,看那,它那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在坚定地挺立着,三个“千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凛然的英雄气节。

④让我们来读出他的悲壮好吗?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胡杨的美仅仅是外表美吗?更美的是它的什么?(内在)它有着极其高尚的品质,这样的树都为人类做了些什么?

2、了解胡杨的贡献及现状

㈠引导学生明白胡杨为人类做了些什么?思考人类是如何对待胡杨的?(五六自然段相关内容)(出示课件)

师:胡杨的贡献真大!可人类是否善待了胡杨?他们又做了些什么?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对胡杨有什么影响?

生一一回答。

㈡理解胡杨流泪的原因。

师:人类只为了自己的私利,就完全不顾及在与沙漠进行顽强抗争的胡杨了。胡杨也哭了,它为什么流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

师:这小小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那些上游的人们依然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他们怎能()?怎能()?„„难道()?难道()?„„

生接说。

㈢交流:如果你就是一颗胡杨,你会对“上游的人们”说些什么?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交流。

3、作者的希望与信念

过渡: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这胡杨林中,看着那些正在拼搏着的和已经倒下的胡杨,会有什么感受?(伤心、悲痛、难过等)会想些什么?(指名回答)作者也无比悲痛,他在那里默默祈求。

㈠作者在祈求什么?(出示课件)

①指名回答。

②从这祈求声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作者强烈呼吁人们去“保护环境”(板书)的心情。)

③让我们也和作者一起祈求吧!生齐读祈求的内容。

㈡作者的信念。

①作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醒那些无知的人们,他始终怀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是什么?指名读。

②师指导朗读,要读得坚定些。

㈢回归课题。

①作者还坚信直到某日会出现一种什么景象?(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是啊,大片的胡杨依然挺立在烈烈西风中,这就是——西风胡杨。(生齐说)(图片|背景音乐)

②孩子们,让我们带着作者对胡杨的爱,对胡杨的同情,对胡杨的赞美,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一课让我们认识了胡杨,通过胡杨让我们知道了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希望大家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一起来保护环境,来保护胡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板书设计:9西风胡杨

最美、最古老

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7.选修语文《西风颂》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 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2. 把握诗歌展开的内在线索。

3. 表达的雪莱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战斗精神。

4.具体掌握本诗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分析大量新奇的比喻和鲜明的意象

【教学难点】

名句赏析

【教学方法】

朗读 分析 鉴赏

【作品背景介绍】

作为雪莱最负盛名的作品,《西风颂》一诗主要是在18秋天意大利的文化名城佛罗伦萨构思完成的。雪莱在该诗原注中,曾这样描述过当时的创作情况:

“这首诗构思在弗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写成。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滂沱秋雨的云霭。不出我的预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 由自然界的闪电雷鸣,诗人自然地联想到人世间的狂风暴雨。18诗人受到英国当局的迫害,曾被无理地剥夺抚养亲生子女的权利,悲愤地离开祖国,飘流异乡。就在此诗创作前夕,英国又发生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事件。1819年8月16日,曼彻斯特的8万工人为争取生活权利举行示威游行,英国政府竟派骑兵镇压,致使15名工人被杀,400人受伤。身在异国的雪莱听此消息,愤怒地写下了《18的英国》、《虐政的假面游行》等诗,抗议当局的暴行,向劳动者发出战斗的号召。《西风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自然现象激发起创作灵感,借自然景物来抒情言志,表现诗人对黑暗的反抗,对光明的热切期盼和向往,也表现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希望。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雪莱(1792—1822),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1822年7月8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风雨,溺水而亡。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及政治诗,《致云雀》、《西风颂》、《自由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暴政的假面游行》等诗都一直为人们传唱不衰。

二、名作赏析

《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艺术珍品。全诗共五节,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从形式上看,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从内容来看,它们又熔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第一节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吹送生命的种籽。第二节描写西风搅动天上的浓云密雾,呼唤着暴雨雷电的到来。第三节描写西风掀起大海的汹涌波涛,摧毁海底花树。三节诗三个意境,诗人幻想的翅膀飞翔在树林、天空和大海之间,飞翔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形象鲜明,想象丰富,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歌唱西风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强大威力。从第四节开始,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描写西风的气势转向直抒诗人的胸臆,抒发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向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中心思想仍然是歌唱西风。前3节写“西风”。 后2段写诗人与西风的应和。

三、层次结构分析

全诗共5节,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至3节):写西风扫落叶,播种子,驱散乱云,放释雷雨,把地中海从夏天的沉睡中吹醒,让大西洋涂上庄严秋色。这一部分是对西风的赞歌。

第1节:称颂西风 “既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它既能横扫枯死的落叶(象征腐朽的反动势力),又能护送“有翼的种子”暗藏地下,只等春风吹起,万卉齐放(象征革命思想终将萌发、壮大)。

第2节:再次颂扬西风扫荡腐朽事物的强大威力(象征革命的力量)。它能势卷流云,随之带来黑雨、冰雹和火焰,“将濒临的一年埋葬”。这一节把境界由地上扩展到了高空。

第3节:写西风吹醒了南国的地中海,震惊了大西洋,使汹涌的波涛为它让路,深渊的草木也为之战栗。这一节将西风的强大威力由空中扫到海洋,暗示着革命风暴终将在各处掀起。

第二部分(4至5节):诗人将自己写入诗歌,同西风合为一体,把主观感情同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

第4节:诗人尽管在人生路上受尽挫折,他仍然渴望西风能象举起水波、树叶、流云一样,使自己振奋起来,获得新的生命,表现了诗人投入革命风暴的强烈愿望。

第5节:诗人愿西风给予他“狂暴的精神”,吹落“枯死的思想”,“促成新的生命”,从而“把昏睡的大地唤醒”。最后两句展示了光明的前景,充满着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

四、思想内容概括

这首诗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革命激情的抒发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西风作为革命力量的象征,既赞颂它对腐朽的旧势力的扫荡,又热情地讴歌它对新生事物的保护和促进作用,揭示出旧事物必将让位于新事物的客观规律,反映了诗人对反动腐朽势力的憎恨,对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另参考【层次结构分析】有关内容)

五、艺术特色

1.气势豪放,想像奇丽,境界开阔,充满浓厚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展开想像的翅膀,时而陆地,时而天空,时而海底,常常把读者带进雄奇壮丽的境界。流云被撕成疯女飘扬的散发,大洋深渊的花草在颤栗萎缩,摧枯拉朽,使人惊心动魄。

2.情景交融的特点。诗的前三节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后两节融入了诗人自我形象和主观感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西风的热爱与向往,由景入情,两方面联结得自然、巧妙。当然,前三节的景物描写本身也蕴含着作者对西风的赞美之情。总之,景中有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3.通篇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意义深远含蓄。例如第三节,写西风唤醒了地中海、震惊了大西洋,就很容易引起人们对现实的深思。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不少处于被奴役、受压制的境况,而大西洋上的英伦三岛及其沿岸的法国正是推行殖民主义的霸权国家。诗中所写的“昏睡的地中海”、“汹涌的大西洋”,未必不反映了诗人对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关切,对奴役者的痛恨。又如以落叶象征腐朽、残败的旧势力,又把落叶形容成“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是重染疫疠的一群”,形象丑恶,不堪一击,有如“鬼魅碰上巫师,纷纷逃避”。既形象生动,又蕴含象征意义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六、作品汇评资料

雪莱同拜伦曾有过友谊的交往。他们都不满于现实的黑暗,带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雪莱不像拜伦那样忧郁、悲观。他对人类的前途始终满怀着希望和信心,这使他的诗里大多洋溢着宇宙的欢乐,对于真善美的喜悦和面向未来的积极精神。所以,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马克思也赞扬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家而且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

雪莱的抒情诗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诗作之一。诗人的为人极其高尚,拜伦曾盛赞“雪莱是最无私而善良的人”。他的诗正如他的人品一样,表现出一种圣洁、优美的感情和崇高辉煌的理想。他善于运用巧妙的比喻、象征手法和奇特丰富的想像表现深刻的哲理,尤其善于在描绘大自然景象中寄托自己的情思。他的《云》、《云雀》、《西风颂》等具有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成为世界诗歌宝库中罕见的珍品。他的爱情诗也反映出与众不同的追求解放的精神。(许自强《欧洲名诗人抒情诗选析》)

《西风颂》的英文原诗音调铿锵,雄壮有力,犹如风暴驰骋,令人精神振奋,西方评论家认为有但丁之遗风。这首诗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恩格斯在青年时代就十分喜爱,把它译成德文,并在自己的诗《夜晚》的开端,引了雪莱的诗句作为铭言。(同上)

七、布置作业。

《西风颂》译文

1

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师,纷纷逃避:

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

呵,重染疫疠的一群:西风呵,是你

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

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

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

她的喇叭,在沉睡的大地上响遍,

(唤出嫩芽,像羊群一样,觅食空中)

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不羁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远行;

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

2

没入你的急流,当高空一片混乱,

流云象大地的枯叶一样被撕扯

脱离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干。

成为雨和电的使者:它们飘落

在你的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

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

从天穹的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

直抵九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

欲来雷雨的卷发,对濒死的一年

你唱出了葬歌,而这密集的黑夜

将成为它广大墓陵的一座圆顶,

里面正有你的万钧之力的凝结;

那是你的浑然之气,从它会迸涌

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听!

3

是你,你将蓝色的地中海唤醒,

而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

被澄澈水流的回旋催眠入梦,

就在巴亚海湾的一个浮石岛边,

它梦见了古老的宫殿和楼阁

在水天辉映的波影里抖颤,

而且都生满青苔、开满花朵,

那芬芳真迷人欲醉!呵,为了给你

让一条路,大西洋的汹涌的浪波

把自己向两边劈开,而深在渊底

那海洋中的花草和泥污的森林

虽然枝叶扶疏,却没有精力;

听到你的声音,它们已吓得发青:

一边颤栗,一边自动萎缩:哦,你听!

4

哎,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

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

是一个波浪,和你的威力同喘息,

假如我分有你的脉搏,仅仅不如

你那么自由,哦,无法约束的生命!

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

便成了你的伴侣,悠游天空

(因为呵,那时候,要想追你上云霄,

似乎并非梦幻),我就不致像如今

这样焦躁地要和你争相祈祷。

哦,举起我吧,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

我跌在生活底荆棘上,我流血了!

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服的生命

原是和你一样:骄傲、轻捷而不驯。

5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音乐

将染有树林和我的深邃的秋意:

虽忧伤而甜蜜。呵,但愿你给予我

狂暴的精神!奋勇者呵,让我们合一!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赏析

西风,是勇猛的,值得歌颂的。诗人雪莱所作的《西风颂》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虽然全诗没有一句话是在写革命,但整首诗就是围绕革命来想像的。

全诗共有五段,前三段是在描写西风,赞颂西风,而后两段则是进一步的提升,诗人和西风相互应和。但两者又溶为一体,成为诗的中心思想。第一段,诗人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送走生命的种子;第二段描写了西风搅乱天上的云雾,呼唤雷电的到来;而第三段则说西风掀起大海的凶猛海浪,摧毁树木,三段三个意境,从树林到天空,再到大海,飞翔在现实和想象中。诗人的想象夸张而丰富,表达出了西风能够抵抗腐朽,鼓舞新生的巨大潜能。第四段,便是创作形式的转变,从写景到抒情。最后一节是整首诗的高潮,进一步阐述了西风作为“保存者”的力量。诗人要求西风把他作为琴弦,使诗人能施展自己的力量去传播革命的思想。为革命呐喊,把沉睡的人们唤醒“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作者希望西风能够赐予自己“狂暴的精神”,与西风和二为一融为一体,去扫荡腐朽反动势力。表达了作者愿意为革命牺牲的坚强决心。西风的气势正是诗人所要我们知道的,全诗洋溢着诗人对西风的热爱与向往。

《西风颂》采用的是象征性手法,整首诗从头到尾都在写秋天的西风,无论是写景也好,抒情也好,都没有脱离西风这个形象。诗人不仅是在歌唱西风,也是在歌唱革命。诗中的西风、残叶、种子、云、风雨雷电、大海、树木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但它们却有着深刻的含意。大自然顺息万变的景象,正是革命战争的象征。看吧,那狂暴如同狂女的头发,那黑夜中浓浓的无边无际的神秘,是西风的力量,那黑色的雨、冰雹、火焰是它的帮手,这力量足以使人震撼。“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雪莱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西风,愿意用生命去等待春天。西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诗人以西风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8.五年级语文上9西风胡杨教案 篇八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

要求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4.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西风胡杨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句导读:开篇交代了胡杨悠久的历史和生长的环境。“只生在沙漠”表明胡杨生的长环境很艰苦,是沙漠植物。][①本句指出了胡杨的哪些特征?]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x疆的塔里木。[②“全世界百分之九十”说明了什么?]我去过塔里木。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句导读: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胡杨林,二者相互映衬。作者运用具体数字,说明了沙漠的辽阔和胡杨林的广袤。][③“一边……一边……”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写出了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主要生长在塔里木。

􀀌胡杨,是最坚韧的树。[④本句指出了胡杨的一个什么特点?]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❶的流沙❷,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句导读:介绍了胡杨的生长特点,从中“我”感受到胡杨能适应沙漠恶劣的环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这也是它能生存一亿三千万年的原因。][⑤胡杨林不怕炙热和严寒的原因是什么?]

段导读:指出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⑥本句又指出了胡杨的一个什么特点?]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⑦胡杨为“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提供保护,说明了什么?]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⑧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指出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❸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❹。[⑨三个“不”写出了胡杨怎样的性格特点?]在塔里木和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⑩“它们生前……死后……”是紧扣胡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段导读:指出胡杨是最悲壮的树。

第二部分:写出了胡杨的性格和特点——坚韧、无私、悲壮。

􀀏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说“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是从什么角度来说的?]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qiūcí]等西域文明。[两千年前的西域的景色是怎样的?]可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❺的河床上。[句导读:笔锋逆转,写由于拓荒与征战,那里的水域干涸了,古老的文明也随之消失了。][西域变成沙漠的原因是什么?]

段导读:本自然段描写了胡杨的过去。

􀀐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的沙土上,即便是入地即干,也会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奋勇杀敌”这一成语说明了什么?]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❻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说明什么?]

段导读:本自然段写出了胡杨的现在。

第三部分:写出了胡杨的过去和现在。

􀀑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上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我坚信”表达了什么?]

段导读:本段表现了胡杨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作者对胡杨的赞美。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本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表达什么?]

段导读:本段写了“我”坚信“直到某日”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大片的胡杨林依然挺立在烈烈的西风中。结尾点出了课文题目的含义。

第四部分:写作者祈求上苍要给予胡杨生存的环境,让这些美丽忠直的生命永存。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或挂图;搜集到的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的相关资料。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西风胡杨的图片,师生谈话,认识胡杨。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会读的向同学请教,有难度的多读几遍。

指名学生读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西风胡杨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汇报,分享学习成果。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茎:不要误读为jìng。

炙:与“灸”区分。

躯:左边“身”最后一笔不出头。

垦:与“恳”区分。

祈:左边是“礻”,不要写成“衤”。

铺天盖地:布满天空和大地。形容来势迅猛,到处都是。

芸芸众生:原指世间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文中指的是后一种意思。

稍纵即逝:稍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饱食终日: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

三 深入学习,理清的脉络

.默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汇报。

教师点拨总结:

第一部分:写出了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主要生长在塔里木。

第二部分:写出了胡杨的性格和特点——坚韧、无私、悲壮。

第三部分:写出了胡杨的过去和现在。

第四部分:写作者祈求上苍要给予胡杨生存的环境,让这些美丽忠直的生命永存。

四 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第1自然段中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主要生长在塔里木。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

从第2自然段中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韧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和词句。

从第3自然段中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和句子。

从第4自然段中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

或挂图;搜集到的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的相关资料。

课文重点句投影。

一 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作者笔下的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2.出示句子: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

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

归纳:胡杨是秋天最美、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树。

二 深入学习,聚焦胡杨的特点

.整体感知胡杨的特点。

2.从第2自然段中体会到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引导学生抓住“耸立、挺拔”两个重点词语,了解胡杨在沙漠中的生存状态。

抓住重点句子“它能在零上四十……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反复朗读,感悟胡杨“最坚韧”的特点。

教师点拨:教师通过激情引读,让学生从读中感受胡杨的“最坚韧”。

通过“胡杨为什么能在这样残酷的气候,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从第3自然段中体会到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留给……”,体会作者反复用“让给”强调胡杨的“最无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摧肝裂胆、芸芸众生、不在乎”,领悟作者通过对比的方式表现了胡杨的“最无私”。

4.从第4自然段中体会到胡杨是最悲壮的树。

创设情境,通过师生交流,音乐、图片渲染,引导学生感悟胡杨悲壮的特点,升华学生对胡杨的敬佩之情。

三 深入思考,关注胡杨的命运

.默读课文,思考:胡杨为什么流泪?

2.拓展教材,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3.创设情景,师生对话,训练说话能力。

通过学习前面的内容,胡杨的品格已经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通过背景资料的引入,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研读,学生能感受到胡杨流泪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师生对话的环节,让学生对胡杨流泪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对话,让学生体会胡杨的生存现状,体会作者为什么而担心,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增强环保意识。

四 升华感情,祈盼胡杨永存

.范读课文片段,定下感情基调。

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

理解“祈求”是什么意思?

思考:作者祈求的是什么?师生交流。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熏陶感染。

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3.师生对读,升华感情。

通过师生对读,再次激发学生对胡杨的敬佩,升华学生对胡杨的情感,祈盼胡杨永存。

五 课后拓展

利用各种资源,搜集有关胡杨、塔里木、西域的信息及其他类似情况的介绍,编辑手抄报。

1.学生能通过朗读感受到胡杨的坚韧,但对于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和传递的情感可能理解得不到位,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耸立、挺拔”等感悟胡杨的生存状态,为体会胡杨的“最坚韧”埋下伏笔。

2.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尽量增加信息密度,丰富与课文有关的信息量,用教师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课外查阅资料也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从视觉角度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触动,为下面的教学构建良好的氛围,从而体会人类从中应吸取的教训,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3.课后拓展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掌握搜集整理有用信息的方法,培养忧患意识,从我做起,切实行动。

.看拼音,写词语。

2.辨字组词。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挚爱—

屹立—

怜悯—

干涸—

4.课文内容回放。

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再仿写一段话。

一 作者资料库——潘岳

潘岳,男,1960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人。历史学博士,副研究员。原为新闻工作者,后任国家环保总局领导。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环保工作者的职责,使他关注胡杨命运,关注环保工作。对于祖国环保事业的忧患意识是贯穿《西风胡杨》全文的骨骼和精髓。

二 西域的地理概念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巴尔喀什湖东、南及x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地区。

三 丝绸之路

西汉初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张骞将大汉文明带到了西域,同时也将西域的葡萄、胡桃、西瓜、黄瓜和音乐、文化带回了长安,开拓了一条闻名世界的、从长安至古罗马的丝绸之路,将自古隔绝的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

四 碱树

上一篇:精细教案-音乐活动下一篇:我渴望长大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