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课程教学计划

2024-09-10

学校特色课程教学计划(共8篇)

1.学校特色课程教学计划 篇一

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最新4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最新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最新4篇1

一、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

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每学年上课时间36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2周。

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4、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开齐、开足,本着每天体育活动达到一小时的标准,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等丰富多彩的各类体育活动。

5、学校开设英语课,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6、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1、根据国家与省规定,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与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课时统筹安排与综合使用原则。

2、结合我校实际开设了“经典诵读”、“书法进课堂”的课程设计。每天下午2:20—2:30为全校经典诵读时间,3、国学大师郭沫若曾就写字要求提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求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对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养成书法家,那是另有一套专门的练习步骤的,不能作为对于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因此在各年级开设书法课。(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为全校的书法课时间,其中一、二年级铅笔;三、四年级为钢笔;五、六年级为毛笔)。

4、我校周五下午开设学校课程共17个班:花式跳绳(一)、花式跳绳(二)、乒乓球、合唱、舞蹈、电子琴、电脑绘画、美术绘画、科技制作、象棋、书法(硬笔)、书法(软笔)、彩泥、英语口语交际、故事(一)、故事(二)、故事(三)。

四、制度保障

(一)目标管理及

任课情况安排原则

1、为促进国家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实课程管理,音体美设专职教师同时要求音乐教师每两周教会学生一首歌,并能做到站队唱歌放学,每学年至少举行两次大型文艺活动。体育每学期须有班级比赛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四次由全体师生参加的体育比赛活动。美术每年举办一次学生书画展览。

2、任学校课程教师每学期上课不超过15课时。所上科目备课共计不超过16课时。

3、为保证地方与学校课程及国家课程非考试科目的实施,尽量本校教师任学校课程教师,不足的外聘专业对口的教师任课。

4、每天下午2:20—2:30为全校经典诵读时间,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为全校的书法课时间,每周五下午3:20——4:50为学校课程活动时间,各项活动均由值周领导按时检查。

3、以上措施通过教师评估考核实施。

五、课程计划实施

1、学校每周总课时数共计576课时,任课教师人均15课时。

2、附具体活动时间和地点

(1)、音乐类(合唱):活动地点在学校音乐室,负责人XXX;(电子琴):,负责人XXX;

(2)、体育类(乒乓球)活动地点在学校操场,负责人XXX;(花式跳绳一)活动地点在学校操场,负责人XXX;

(花式跳绳二)活动地点在学校操场,负责人XXX。

(3)、美术类(绘画):活动地点,负责人XXX。

(4)、书法类:

(硬笔书法)活动地点在,负责人XXX;

(软笔书法)活动地点在,负责人XXX。

(5)、微机类(电脑绘画):活动地点在计算机室,负责人XXX。

(6)、语言类:

(故事一)活动地点(故事二)活动地点(故事三)活动地点负责人XXX、XXX、XXX。(英语口语交际)活动地点,聘请外教;

(7)、棋艺类:(象棋),负责人XXX;

(围棋)活动地点(五二班);

(8)、科技类:活动地点,负责人XXX;

(9)、舞蹈类:(少儿舞蹈、跆拳道、拉丁舞、民族舞)活动地点舞蹈室负责人XXX

时间安排

周五下午3:20——4:50活动(课间休息10分钟)。

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最新4篇2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的开发坚持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前提,力求体现时代精神,体现课改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实现学校培养人的目标为宗旨,让学校课程成为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教学目标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学校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增强学校课程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学校课程的地方特点。

三、教学方法和措施

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参与,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地方和学校课程的开发要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坚持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3.充分挖掘本地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关心周围与现实生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认真学习和研究地方课程的特点,认真做好备课的每一个环节,熟悉教材,领会课改精神。

5.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设计,以实践体验、动手操作、自主活动为主。

6.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新,以研究探索和方法指导为主,拒绝单一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

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最新4篇3

本学期,根据四年级上册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校本课程教学的主题为《速算巧算与实践应用》。本课程是四年级四个班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申报的,每周五的第六节课集中活动。为更好的开展本课程,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继续进行的课程改革。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努力营造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学校课程开发,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2、进一步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认识有价值的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学好数学的勇气。

3、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技巧和计算的能力。

4、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应用意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具体措施:

1、以校本课程的`教学理论为依据,挖掘数学教学资源。

2、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注意把辅导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2、以兴趣为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等能力。

3、以竞赛为抓手,形成强势效应,让学生学习数学,喜欢数学。

四、课时内容:

校本活动内容分为三个版块:

第一版块:思维热身操;

第二版块:智力快车(速算、巧算、相遇问题、植树问题、鸡兔同笼、倍数问题);

第三版块:数学大视野(数学阅读、数学动手操作、数学游戏、数学写作)

五、具体活动内容安排

次数内容

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最新4篇4

为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加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实施符合学校特点、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第六条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规范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开设,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1、聚焦课堂,探索校本课程的有效教学方式,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现有资源。

2、做好市级“xx”课题“儿童英语歌谣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及全面阶段性展示工作。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我校学校文化特色。

4、探索校本课程开设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考核评价等,逐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5、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培训目标与现有的课程和资源,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二、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灵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调查、研究、、实践相结

合的原则。

三、研究重点

1、开展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益。

2、继续开展“儿童英语歌谣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

3、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现状,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实施策略

1、促进交流和相互学习,形成标志性课程。

2、加强校本课程主管行政人员的培训和校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3、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学校行政领导将不定期参加听课,检查教师的课程纲要,包括详细的教学设计,询问学生活动情况或查看学生作业。

4、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期末评比校本课程教研活动先进个人。

五、课程管理

1、校本课程学校统筹规划,教师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2、学校对开设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

3、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己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4、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学校特色课程教学计划 篇二

从学校建系起, 我系就对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十分重视, 并将唐卡画作为特色课程来开发建设。但目前教学效果却处于令人难以满意的状态,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于藏族图案的整理工作, 现在多数都停留在对于图案本身包含的意义, 以及将图案照搬照套与画面, 而如何将其与现代手法相结合, 运用现代手法将其解构, 创作出新的既有藏族特色, 又符合现代审美意识的画面”其次分析当前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 我觉得当前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唐卡课程教学课时有限, 在学分制指导计划中共开设56课时, 在如此短的时间要想完成高质量的绘画作品是很困难的, 最大的难点在于教学资料的缺乏, 缺少相关的实验和研究的条件。针对当前唐卡教学存在的问题, 应在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组织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师进行综合研究, 使藏族地区高校显示出自身办学的优势和特色, 使藏族地区高校特色课程更加系统化和体系化。

1 甘肃民族学院唐卡教学的现状

藏族美术教学得到民族高校的重视, 并根据不同的地方资源优势, 办出了各自的特色, 共同形成了藏族美术教学形式多样、风格独到的整体局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对藏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十分重视, 美术教育专业除开设素描、色彩、中国画、三大构成、中外美术史等基础课程外, 还将唐卡设置为美术教育特色课程, 并将唐卡作为学校特色课程来开发建设。唐卡课程在学院美术系仅十几年的时间, 目前开设了唐卡画技法、新唐卡创作、藏族图案设计3门课程。通过对唐卡艺术发展源流、表现形式、表现内容、表现技法与相关的历史事实的介绍,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唐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实用审美功能, 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文化素养,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加深对中华各民族传统艺术的认识, 增强民族自豪感, 努力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做出努力;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主动地去做传承、保护、发展工作;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专业为藏族地区在艺术创作方面提供人才、技术、社会服务的职能, 使课程开设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我校传统唐卡教学中主要以临摹传统唐卡作品为主, 由具有传统美术实践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主持这门课程。设计因地制宜的课程教案, 从临摹和赏析经典传统美术作品入手, 但目前唐卡课程的教学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 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教师只重视学生如何掌握好绘画的技法, 对于理论则很少涉及。现在从事唐卡教学的教师几乎是院校毕业的, 藏族民间文化艺术知识甚少, 特别是对唐卡这个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形式了解不够深入, 承担起唐卡的教学, 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其次, 分析当前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唐卡教学课时有限, 在学分制指导计划中只开设54节课, 可以想象其中的难度有多大。54节课要完成一幅唐卡临摹作品, 对学生来说很困难。何况学习的目的, 要从构图、造型等方面去学习、借鉴并进行创作, 课时的保障是不能忽视的;再次, 美术系学生大多数来自内地, 对唐卡这种藏族传统绘画艺术不太了解;最后是日益提高的教学工作要求与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矛盾, 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新教学手段的采用仍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2 唐卡特色课程的教学思路

历史发展规律证明, 要建设好唐卡这一特色课程, 必须要对其进行梳理, 要考虑如何使其更加体系化、系统化、学科化。使其艺术面貌、艺术表现空间、艺术档次等方面再上新台阶, 真正利用好高校人员集中、专业门类齐全、学术氛围活跃等优势, 使其在唐卡教学中发挥好的作用。

2.1 改革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唐卡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修改调整工作, 因为这门课程进入大学课堂时间才短短十几年, 有很多难点和未知数, 因而有待于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应随时进行补充, 相隔一段时间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创新思想的教师对现有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做相应的修改调整。从大纲和计划中明确体现出唐卡画内容的传统与创新两大方面, 从而确定教学方法在课程结构和课时分配上进行改革, 加强唐卡课程体系的调整, 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充分利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 树立特色意识, 确定本课程的发展定位。课程的设置紧扣培养目标, 着眼于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拓展与深化和全面发展。逐步形成教学阶段与环节都具有内在统一性的科学的课程设置, 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 改革教育模式, 要充分考虑到本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自我培养、自我发展的需要。

2.2 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把藏族美术与宗教美术进行联系, 与我国汉族地区的水墨画和工笔重彩画、与民族化的油画和版画等实行学术对照, 在不同画体中, 对绘画语汇、审美取向、美术规范等方面进行宏观把握。在研究传统唐卡画绘画技法的基础上, 吸收中国画工笔重彩设色和用笔秀丽、细密、严谨等表现技巧精华的同时, 借鉴西方油画的技巧, 不断丰富和完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新的构图和技法的表现, 对唐卡画的构图和技法进行全面比较和研究, 调动唐卡画的各种表现技巧, 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表现藏区新生活、新风俗。在总体上既不失藏族绘画的基本格调, 又不失传统唐卡规范的元素。这需要我们在唐卡画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让学生应用已学习的唐卡表现技法结合中国工笔画技法, 融合现代绘画工具材料创作以表现现代藏区生活为题材的唐卡绘画作品。结合现代藏族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及生活, 利用唐卡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和现代绘画材料进行创作, 在传统唐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新唐卡作品。

一方面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开展艺术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去了解体验藏区的生活, 为创作做好铺垫。在实践环节,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 甘肃民族学院地处具有丰厚文化背景的藏民族聚居区, 依托学校科研处、图书馆、民俗文献馆等大量的资源对该课程的开设提供的有利条件, 以现有的艺术实践基地为基础, 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实地写生与创作。这样, 学生的实践练习既能得到教师的精心指导, 同时也能受到浓郁的藏文化艺术的熏陶, 这对学生无疑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也给从事唐卡教学的教师一定的时间, 到藏区文化艺术相对深厚的地方去深入体会。

2.3 加强理论研究与教材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 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 其在教学和科研方向专长上必须和专业特色的培育相匹配。加强理论研究工作, 特别是对唐卡画中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技法特色进行专题性研究, 并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教学, 引导教师互相促进和提高学术水平,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提高学生对唐卡画的认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借鉴其他画种的手法, 丰富唐卡画的表现语言。在今后的建设中应认真分析本课程与其他民族高校之间的差距, 明确努力方向, 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加强专业教材建设, 可以统一组织相关院校的专家、学者有步骤地编写、出版适合高校教学的唐卡教材, 或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自己编出具有民族、地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教材, 使之用于教学。可以说有了大纲和教材, 唐卡这门特色课才具有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这不仅可以培养年轻教师, 也能在科研方面有所突破。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特色课的建设和发展才有根本的保障。

综上所述, 唐卡对于民族院校美术专业来说是特色课程, 要建设好这一课程就应将其作为专题进行研究, 所以需要我们在唐卡画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去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格桑益希.藏族美术史[M].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4, 12.

[2]兰锐.特色课教育应学科化[J].职业圈, 2007 (9) .

[3]侯立松.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一般过程[J].辽宁教育研究, 2005 (12) .

3.美术课程特色教学探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漫塑课程;教学方法

漫塑顧名思义就是漫画雕塑,是雕塑艺术之一,以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运用夸张或寓意的造型艺术处理,塑造成幽默和诙谐的艺术形象。泥塑与传统漫画之间的教学整合,将漫画与“纯天然”的泥塑造型结合起来,使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课堂。运用立体泥塑的漫画教学,能够很好的将两者各自的独特优势结合起来,在教学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发展,成为一种更具人文性质的教学过程。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漫塑的形象来源于生活,其创造的素材来源于观察。漫塑的形象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事物,比如说、小狗、小猫,甚至是一片树叶……这些都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漫塑之余雕塑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不像雕塑那样要求严格,在创造中,学生可以凭感觉入手,能够以意取形,以漫取神,可以随心所欲的创造,真正体验创造的快乐,让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

二、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1.在教学中先是安排一些基础的内容,通过欣赏、讲解漫塑作品,让学生对漫塑这一学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当学生对漫塑课有了一定的认识后,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去感受漫塑的特性——泥性,让他们在把玩中体会塑形的快乐。可以这么说泥土是小孩子几乎都接触过的游戏,在这期间他们并不知道陶艺之于这个游戏有什么关系,但是却会用这些泥土塑造许多生动的形象,屡屡让孩子们玩得忘了时间,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性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爱上漫塑课。也可以让学生每天在家里,在路上注意观察一下生活中的美景,比如说繁忙工作的人们,休闲散步的老人,路边可爱的小猫等等这样的生动而有趣的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体验生活的乐趣,发现生活的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当学生对漫塑有了基本认识之后,亲身感受泥性,再使学生对漫塑工具和基础的技法有一定的认识,逐步掌握各种工具的用法,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接受漫塑课。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当学生学会基本成型法后,可以开始一些临摹,锻炼学生的眼睛和手的协调,当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创作,能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情,比如说可以安排一些印些事物的外形的教学,如印动物的脚印、树叶子、花瓣等等,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对漫塑学习的兴趣,提高观察和体验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

在美术课程改革中建议:“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的关系。”漫塑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漫塑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比如说,人物的表情动作、动作姿势、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怎么样做等等。以《掏耳朵》来说,可以让学生去观察,他们的两只手各放在什么位置?腰身的动态是怎样?身体是怎么弓着的?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子?还要能考虑可能发生有趣的事情。然后可以像漫画一样进行夸张变形,最后用陶艺泥开始塑造表丰富情的人像,更好地表达漫塑的艺术语言特征。

通过漫塑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接触了一个新领域,更是让学生有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在创作中他们或是以个人、或是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通过漫塑教学,不仅增强了孩子艺术表现的主动性,更让孩子从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不断追求的自信心。

比如:观察掏耳朵的人,他们的两只手各放在什么位置?腰身的动态是怎样?身体是怎么弓着的?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子?还要能考虑可能发生有趣的事情。然后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形象,并欣赏《掏耳朵》这幅漫画,了解泥塑也可以像漫画一样进行夸张变形,最后就可以用陶艺泥开始塑造表情丰富的人像了。

参考文献:

[1]王增丰,何振纪.漫塑探源.广东工艺,2006.

[2][美]玛琳·加博·林德曼.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李蒙丝,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05-01.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

4.学校特色课程教学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课改为核心,全面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推进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认真学习有关的课程纲要,并根据实际教学调整完善课程纲要。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示,人际交往和分工协作能力得到提高,遇事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及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得到培养。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地方学校课程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地方学校课程中来。

2.通过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4.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5.发挥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6.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交流能力

三、工作措施:

1.地方学校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组织学习内容,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组织学习内容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搭起一座认知的桥梁

2.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要回归生活,我们不能将学生囿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3.以学生自主经历、体验、探究为主,使学生体验生活。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探究、发现、感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接触、了解社会,对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学生通过操作实践,体会到了自己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快情绪,也体验到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喜悦,真正达到了体验生活的目的。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制定教学计划以及加强课题的研究

十月份:指导学生开展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学习以及完成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

十一月份: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评;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

5.学校课程计划 篇五

学校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央8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框架内,制定《老河乡明德小学课程规划》。

一 发展优势

综观学校的发展历史,面对近年来学校发展的实际状况,在分析学校发展的内部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学校目前的办学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学校在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办学传统,是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宝贵财富。在一代代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师们的默默奉献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几十年来,始终受到社会的肯定和家长的欢迎,第二、师资业务素质比较高,责任感较强,年龄结构与学科结构有较大改善。

二、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是课程规划的核心内容。

(一)设计原则。基于政策。本方案的框架设计直接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河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要求。

(二)小学课程结构及课程管理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课程管理

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学校课程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

1、国家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为会学习、会合作、会做人、会生存,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使学生学会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性学习能力。

2、地方课程目标

(1)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守规矩、懂礼貌、尊敬师长、勤学习、诚实做人的良好品质。

(2)通过安全、法制教育的学习,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口语交际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普通话口语交际的能力。

(4)通过环境教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师发展目标

熟悉新课程理念,掌握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会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发展特点。教师会解读教材,能灵活使用教材,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教学尺度和拓展度,充分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提升教师教学力和学生学习力。

五、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

主要涉及语言文字学习领域(语文、外语课程),数学学习领域(数学课程),自然科学学习领域(自然课程),社会科学学习领域(品德与社会课程),技术学习领域(信息科技、劳动技术课程),艺术学习领域(音乐、美术课程),体育与健身学习领域(体育与健身课程),综合实践学习领域(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以上这些课程均在学校课时计划中体现。

一、指导思想: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积极开展了以“学会健身,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验重点项目。在基础课程的落实下,自编校本教材,落实在三课、两操、体锻课上,结合阳光体锻一小时的活动方案,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在认真完成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前提下,积极开发以“健身教育”为重点的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和完善“健身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学会健身,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健身实践活动中,了解健身知识、学会健身、喜欢健身,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分目标:

(1)通过健身校本教材的具体实践,培养学生健身的意识,提高健身的趣味性,积极参与健身活动。

(2)通过健身校本教材的具体实践,积累学校以往行之有效的“小学生健身教育”的经验,形成具有高桥镇小学特色的健身教育校本课程。

(3)通过健身校本教材的具体实践,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会50个以上健身游戏,一套健身操、一套足球操,学生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4)通过健身校本教材的具体实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健身文化,理解健身的意义、目的,并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三、课程结构:

(一)课程内容结构: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积极开展了以“学会健身,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验项目,,自主编写了健身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编了适合各年级学生的健身文化、球操、武术操及传统的弄堂游戏等,并设计成系列性的绳类游戏、踢毽子游戏及有益于智力开发的棋类游戏等。这些健身文化知识及各类游戏以课程的形式,通过每周的体锻课予以落实。

(1)健身文化知识部分:

每份校本教材都有健身文化类的知识充实,根据不同的年级编写不同的内容,如:足球技术、战术分类、比赛场地的划分、标记、各类活动比赛规则、及足球游戏,便于学生接触足球文化,了解足球的起源等。

(2)球操、武术操、广播操部分

在新生入学开始进行广播操训练,一、二年级的学生必须掌握广播操,三、四年级学习武术操、五年级学习球操,每个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必须掌握球操、广播操、武术操这三套操。

(二)课程实施计划:

分年级学习五册教材,一学年学习一册,落实在一周的两节体锻课,一节为游戏类活动时间,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老师共同完成;另一节为操类、文化类、足球游戏类活动,由班主任老师组织落实。

1、传统健身游戏类:

(1)一年级游戏项目:保龄球、捕鱼、丢手帕、棋类、收割麦子、套圈圈、踢纽扣、挑板线、挑花棒、玩绳子、勇过独木桥。

(2)二年级游戏项目:保龄球、“吃”麻子、丢沙包、老狼,老狼几点了、棋类、套圈圈、踢纽扣、挑花棒、跳绳子、跳橡筋、小蚂蚁运粮食、摇船运瓜。

(3)三年级游戏项目:“吃”麻子、打弹子、顶“核桃”、斗斗鸡、棋类、三足走、踢毽子、踢石块、跳绳子、跳橡筋、携“瓜”并进、造房子。

(4)四年级游戏项目:踩高跷、吃麻子、打弹子、打龙尾、翻牌子、赶球接力、刮片子、滚铁环、棋类、踢毽子、跳绳子、跳橡筋。

2、足球游戏、文化类:射门、带球、传球等简单足球文化知识

3、广播操部分

一年级的学生必须掌握广播操,二、三年级学习武术操、四年级学习足球操,每个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必须掌握广播操、这套操。

四、课程评价:

(1)建立学生参与“健身活动”的档案制度,把学生参与健身的过程作为学生体育评价的重要内容,以争章的形式由班主任老师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

(2)积极组织大中小型体育竞技活动,为提高学生健身水平的提高提供舞台,留下足迹,对在体育竞技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进行激励和肯定。

五、课程管理:

1、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实验校的重点项目的校本课程,以校本教材的实施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具体落实到每位教师。

2、开展健身文化节,组办年级组的展评,及时交流成果。

3、纳入学生评价,鼓动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健身活动”管理制度。

(1)把学校《学会健身 全面发展》校本课程列入学校每学期各部门工作计划,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明确学校各部门在《学会健身全面发展》中的职责,并制定相关考核条例。

(3)建立家校合作监测制度,促进健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宣传学校健身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促进学生校外健身活动的开展。

希望通过健身校本教材中各类活动的开展,使学校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并且进一步了解健身文化,理解健身的意义、目的,并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养成健身的良好习惯。相信,这些活动的开展一定会丰富我们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使我们的校园更加充满希望和活力。

老河乡明德小学

6.篮球特色课程教学总结 篇六

周利平

为了进一步增强篮球运动的趣味性和普及性,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更好的享受篮球,本着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校原有资源出发的原则,把人人会篮球运动作为学校今天行动计划项目之一,以此来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特色课程实施一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作如下工作总结:

二、内容设置

本课程既独立成为课程,又是体育教育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我确定了不同年级段的不同教学内容。一年级段的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篮球的基本知识,认识篮球和篮球场,初步接触篮球,初步熟悉球性,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三年级段的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篮球发展的历史,进一步熟悉篮球性能,了解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掌握基本的花式篮球技能,使学生喜爱花式篮球。高年级段的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篮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国内外重大的篮球赛事,学习篮球的一般技战术,学习在篮球比赛中的相互配合,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课时安排

分三个层面实施,一是每周安排一课时,将篮球知识、活动引入课堂,由体育老师负责实施。在提高运动技能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和指导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由班主任组织实施。二是在班级间开展。班级赛在我校已举行五届,深受广大师生热烈欢迎,第三、就是在学校层面上实施。学校精心挑选一批对篮球运动有浓厚兴趣、篮球技艺高超的学生,组成学校篮球训练代表队,他们代表学校参加比赛。

四、篮球特色课程实施的初步成效

1.学生的精神面貌明显改观,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锻炼。

《篮球》特色课程的实施能够让师生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放松身心,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学习。特色课程的实施,得到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他们根据课程安排主动培养学生的篮球爱好和兴趣,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加强锻炼,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在艰苦而充满期待的训练中,师生共同经历了起初的困难和挫折,也品尝了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意志和毅力得到磨炼。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健康意识、篮球技艺高超、将自己的情思与篮球交融的优秀学生。

2、使学生强健了体魄,陶冶了情操,促进了身心和谐发展。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特别是学生在锻炼过程中以玩篮球的时间占据极大部分。他们渴望在篮球比赛中拿到好名次,渴望在班级间比赛中能上场展示自己的才能,更渴望加入学校篮球队为校争光。原来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的学生,现在也成了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学生从篮球活动中得到兴趣,运动能力也不断地提高,为他们阔步走向美好未来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

3、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未来奠定了基础。

《篮球》特色课程的实施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非常关键。再加上众多的比赛活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互相之间的合作能力也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

回顾我校《篮球》特色课程的实施过程,在这个需要长期的探索过程中,有挫折的烦恼,也有成功的喜悦,也是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的成果

只是明天的一个起点,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加倍努力,把《篮球》特色课程的实施进一步落到实处,兑现我们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的承诺。

7.地理课程的图像教学特色 篇七

板图是黑板地图的简称, 常用于世界、大洲、国家和地区轮廓图及其区域的主要地形、气候类型等地理事物的分布图。

板画是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及演变过程的简笔黑板画, 常见的板画有说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示意图、统计图、模式图、景观图等。

作为地理课程的特色教学手段, 板图和板画都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边讲课一边用各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简笔图并运用它们进行教学。运用它们都需要教师具有熟练的绘图技巧。

一、提高对地理课程图像教学的认识

(一) 地理课程图像教学的主要作用

1.激发学生兴趣, 增强教学魅力。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配合口头讲授, 快速、准确地默绘各种板图和板画, 其精湛的绘图技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兴趣, 使课堂更富活力、充满生机, 也能有效地增强教师的威信, 增进师生感情。

2.说明大尺度区域的特征。地理课程突出的特点是区域性, 地理课程教学中大量的内容是研究不同区域、不同范围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为说明区域特征, 地理教师需要绘制板图, 特别是大尺度区域板图, 在板图中进行区域轮廓形状、位置范围及其地形、气候、河流、城市、资源等知识教学, 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区域地理特征。如图1:世界大洲和大洋轮廓图。

3.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板画可以将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复杂地理事物或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简单形象地表现出来, 解释其内在联系和规律,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图2:黄赤交角示意图。

教师仅简单几笔就把地球的地轴、赤道面和黄道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及黄赤交角的位置和大小绘制出来, 学生一目了然, 远胜于教师单纯的语言表述。

4.展示地理事物演变过程。许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的空间运动变化过程, 其间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 教师难以单纯用语言表述清楚, 必须借助板画形式边讲边画, 以这种动态分析, 促进学生对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如图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全球大气环流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教师采用边讲边画板画进行分析讲解, 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赤道地区、副热带地区、副极地地区和极地地区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和所形成的高低气压带、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风带等事理, 有效地促进认识与理解。

5.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板图、板画将区域空间的分布特征、事物关系及其演变过程和规律, 采用讲、画同步的方式呈现出来, 使知识落实在形象、直观的图像上, 便于学生比较、判读、联想、理解和记忆, 掌握作图步骤、技巧, 效仿老师作图, 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提高读图、析图、绘图等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二) 地理课程图像教学的主要类型

1.地图。进行地理区域教学时, 许多教师通过绘制板图来说明区域位置范围、轮廓形状、地理事物分布状况。常见的有大洲和中国等区域轮廓图及其地形地势、河流、交通、城市等要素的分布地图。如图1:世界大洲和大洋轮廓板图。

2.示意图。板画示意图主要是为了展示地理现象和事物变化的规律或过程, 如太阳光照示意图, 冬、夏季风示意图以及图2的黄赤交角示意图等。

3.模式图。板画模式图是将地理原理和事物用框图、箭头、线条、文字等表现出来的图形, 多为一些理想化的图形, 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原理和地理事物分布的一般规律, 如地球公转图、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模式图、气候分布模式图、岩石成因图以及图3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等。

4.统计图。板画统计图表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常用的有坐标类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扇形统计图等。如图4的某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示意图。

5.景观图。板画景观图是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的简洁、形象、直观的描绘, 使学生虽不能亲临, 也能了解地理景观的形状和特征。如图5是高中地理课程教材中的风蚀地貌、海蚀地貌、冰川地貌、河流三角洲地貌、风积地貌等景观图, 地理教师可用板画说明各种地貌类型的成因及特征。

二、加强地理课程图像教学的策略

(一) 认识地理课程图像教学中的常见谬误

1.知识错误。个别地理教师对某些地理知识把握不准确, 理解不透彻, 出现板图、板画错误。如图6的纬线上的方向。

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在同一纬线上表示正东、正西方向, 图中A点的东、西方向不能偏离纬线, 不能绘成A点的切线方向。

2.区域缺失。板图、板画虽然是简略成图, 但重要、关键部分是不能缺失的, 然而局部缺失却是板图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如图7的中国轮廓图, 图中缺失中国南海区域, 个别教师甚至丢失台湾岛, 这是严重的知识性错误。

3.变形失真。地理教师在课堂绘制板图、板画时, 由于时间紧、绘画水平有限, 往往出现横纵比例失调、局部变形失真等现象。如地区轮廓图中某一部分严重变形失真;绘制的地球或经纬线等圆弧度不准确, 误导学生, 影响教学效果。如图8的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教师板画比较随意, 三级阶梯高度及宽度比例严重失真。

4.画面零乱。由于绘画水平不高, 布局计划性不强等原因, 有些教师的板画比较随意, 造成画面零乱, 学生难以清楚、准确掌握。如图9的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 学生很难全面、准确地掌握海洋、陆地之间水循环的各环节名称和特征。

(二) 提升地理教师进行图像教学水平与动力

1.内在动力。图像教学是地理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 许多地理教师都认识到其重要意义, 且非常重视其运用水平的提升, 只要不断研究其规律, 勤加练习, 教学时就能成竹在胸, 信手拈来。 (1) 精心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 课前精心设计板图、板画, 使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形象直观、逻辑清晰, 确保学生直观地理事物, 掌握相关知识。 (2) 熟能生巧。常态教学中许多地理教师经常使用板图板画, 反复练习, 熟能生巧。 (3) 正确示范。有些教学内容, 除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绘制板图、板画, 也要求学生课上或课下模仿绘制板图、板画。学生在自己动手绘制板图、板画过程中, 既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又提高了绘图能力。这要求地理教师的板图、板画必须准确、科学, 给学生以正确示范, 并及时纠正学生绘图中的不准确、不科学之处。

如湘教版高中《地理课程》必修Ⅰ教材第一章和第二章“活动”中对学生提出的绘图要求, 列表总结如下:

2.外在动力。

(1) 强化教研。地理教研员应该十分重视地理课程的图像教学, 在教研活动中不断强化图像教学意识, 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图像教学技能是地理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 倡导教师多加练习, 规范、科学、合理地使用, 特别是在公开教学中, 更要求作课教师精心设计、高效使用图像教学, 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 区域评比。为提高地理青年教师图像教学能力, 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和魅力, 我们举办了“桥西区地理课程青年教师图像教学技能大赛”, 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为科学评价图像教学技能水平, 我们参考了有关资料, 并结合区域教学实际, 研究制定了地理课程图像教学评价表。

(3) 全省评优。河北省地理课程教研员高度重视地理课程图像教学的作用, 倡导地理教师使用图像教学。在“河北省青年教师地理课程课堂教学评比”中, 明确提出使用图像教学要求, 充分发挥了省级课堂教学评优的引导、激励评价作用, 促进了地理课程青年教师图像教学水平的提高。

如:2010年9月举办的“河北省初中地理课程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暨教学观摩探讨会”明确要求:“为全面考察各参赛教师的综合素质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 要求各参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有结合授课内容进行板图、板画 (示意图或景观图) 、板书及多媒体课件内容的展示。”

再如, 2012年9月举办的“河北省初中地理课程优质课评比”活动中, 设置了最佳板图、板画单项奖。要求各参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选定板图或板画, 课前认真训练、反复练习, 课上使用, 起到了增光添彩的作用。

8.学校特色课程教学计划 篇八

关键词:ERP沙盘 课程特色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50-02

ERP沙盘实训课程教学方式直观形象,可操作性强,比较适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近年来在高职院校普遍设置。但该课程开设容易,授课效果则可能相差甚远,如何设计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如何建成课程特色等都值得探讨和研究。我校在2006年即开设该课程,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已建成较有特色的校级精品课程,不仅在经管类专业学生中广受欢迎,同时,也吸引了工科学生的热情参与。现总结我们的一些教学实践和体会,以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同仁的深入分析和探讨。

1 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1.1 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在教学内容的择取和安排上,我们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重视实践操作,又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既注重经营对抗过程,又注意经营决策的总结点评,时间的安排既做到集中实训,又要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开展。

阶段一:企业经营基本理论讲授,包括ERP原理、企业战略规划、营销策略、资金运筹等。这部分内容较多,但是很有必要,没有理论的指导和管理内涵的支撑,ERP沙盘课程也许就是一场真正的“课堂游戏”了。这些内容我们作提前布置,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为主,讲师并作适当的辅导与分析提炼,讲课安排两节课时。

阶段二:沙盘模拟规则讲授,包括沙盘模拟初始状态、沙盘模拟规则,沙盘竞争策略等。这部分很重要,如果不讲规则或不熟悉规则,则“课堂游戏”就无法进行。但一开始,学生对规则难以理解与领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先试练1~2年,有了一定的沙盘感性认识后,讲解规则就容易多了,这部分的时间安排为6课时。

阶段三:沙盘模拟初次实践,学生自主完成模拟企业1~6年经营,教师点评(采用实物沙盘),操作12课时,分析讲解4课时。本部分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适当点评,将专业知识、管理思想贯穿其间,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阶段四:沙盘模拟提高实践,学生自主完成企业第二轮6年的经营(采用电子沙盘)操作20课时,分析讲解4课时。本部分为实训后期阶段,以电子沙盘系统及电子沙盘规则为平台,相比实物沙盘,电子沙盘更具有可控性,所有的推算操作都由系统自动生成,学生可集中精力于竞争策略的运用,强化思维决策能力和竞赛应变能力。

课程总课时48节(讲解16节,操作32节),当然还要视专业、班级等具体情况可适当调整,如沙盘模拟提高部分,也可以作为课后业余练习操作。

1.2 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综合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式、汇报式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1)小组讨论法。对于模拟企业经营决策问题,如产品开发、市场进入、生产线安装、融资策略等,以及行业竞争、对手分析等均采用讨论方式进行。这一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并能在教师的启发下,激烈讨论,各抒己见,增加课堂气氛。同时,这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索,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

(2)角色扮演法。在虚拟企业中,参加训练的学生分别担任公司中的重要职位( CEO、财务主管、市场总监、生产总监、营运总监等),学生站在各管理者的位置参与市场经营,制定经营目标,参与各项经营决策,在模拟体验中开展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责的工作。

(3)案例分析法。在沙盘实训中,教师要进行实战分析,结合成功企业的经营管理案例,对各经营团队的实战业绩和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真正领悟企业优化资源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4)汇报式教学方法。经营模拟推演完成后,学生通过操作经历,总结成败得失,对企业经营进行全面的诊断,然后进行汇报式的展示。这既是对学生实训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在汇报展示这一环节中,无论模拟经营的成果如何,教师要求学生思路要清晰,内容要丰富多样,同时,还应展现团队合作精神。

1.3 教学条件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依托学院商务实训中心实践教学条件,运用多种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内涵的理解,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一是实物沙盘分析室,利用手工沙盘教具,形象地展示企业岗位和经营工作流程,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企业实际情景,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企业模拟经营过程。

二是电子沙盘演练室,我们在这里安装有《经营之道》《创业之星》《ERP沙盘电子对抗平台》等电子沙盘,便于学生培训、平时演练,以及组织技能竞赛,使学生在手工初步演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决策能力和竞技能力。

三是利用沙盘精品课程网站,教师传授教学信息、教学资料,学生下载资料、上交实训材料,实现师生交流、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1.4 课程评价方案设计

本课程融理论与实践操作教学于一体,实际应用评价更重于理论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相关关键能力。鉴于此,对该课程的成绩评价我们采取“三结合”方式,即: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专业职教师评价与兼职教师评价相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如表1所示。

2 课程特色建设

在几年的ERP沙盘教学中,我们形成了“综合化、职业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与课程特色,具体如下:

(1)以ERP沙盘为基础,建立综合化的ERP实训体系。我们以ERP沙盘为基础,开发了ERP系列实训课程,包括ERP沙盘模拟、中小企业经营综合实训、ERP软件实训等,构建一个各专业衔接、软硬件匹配、虚拟与现实并用的ERP实训体系,进行跨专业综合性实训教学。目前在商学院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将ERP沙盘实训和软件应用强化实训课程列入实践教学环节,并由此延伸到其他分院其他专业,ERP沙盘实训课被学校列为全校公共实践课程。通过ERP综合实训项目,帮助学生实现多门专业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职业技能的掌握,由此推动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

(2)“职业化”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在ERP沙盤实训中做到三个仿真,即仿真企业环境、模拟职能岗位、仿真企业流程。这种环境可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加入群体活动中去完成实训。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同时,我们与软件公司合作,进行ERP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形成职业能力、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教学模块相衔接的教学体系,缩短与企业需求的距离,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凸现就业竞争优势。

(3)形成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和运行机制。一是与企业(用友、金蝶等公司)共建实训室,聘请企业培训师为实训主讲老师,实现工学结合共建实训课;二是实训室开放式管理,沙盘实训室对各专业学生开放,由沙盘协会管理,经常进行课余沙盘培训和演练,以学生管理学生,以学生指导学生,一届带一届,一届传一届;三是经常举行沙盘技能大赛,ERP沙盘大赛已经成为我校技能大赛品牌项目,学生自由组建团队,参与经营管理模拟对抗竞赛,在竞赛博弈中,进一步领悟企业资源优化的真谛,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并以此作为弘扬宁波商帮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上一篇:信用社工作人员爱岗敬业演讲稿下一篇:生态修复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