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应用心理学专业

2024-09-04

什么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共8篇)

1.什么是应用心理学专业 篇一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是指人们心中的情感和思想感情,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心理现场的总合研究问题

相识满天下,相知能几人.环境心理学研究行为余人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心理学研究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之家按的相互关系.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

环境心里学得热点

1建筑环境的文化变迁

2城市环境意识与环境认知

3环境-行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4规划与环境皮甲

5特殊群体的换进知觉与环境认知

6视觉心理学与听觉心理学

7人体工程学

8环境评估标准

9空间与行为

11声音景观心理学

12灾害心理学

13仿型心理学及其应用

14门头,门面环境心理学

15高层建筑心理学

16室内环境设计心理学

---------选一个主题阅读,写份读后感(2000左右)

环境特点:

1将环境和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研究

2寻求问题的解决,寻找背后的规律

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生物类别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

按生物的组织水平分: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

生态学得环境系统包括:

大气条件 : 光热和大气等因子

大气条件 : 理化性质,如质地,PH值,土壤水分和营养元素等

生物条件 : 地面和土壤的动植物,微生物

地理条件 : 位置,海域,地形,地质历史条件

人文开垦 : 采伐

历史宇宙环境(月亮)其他地球环境生物环境

自然环境人为因子

植物环境人为环境

生态控制论八大律原理及应用

开拓适用原理

竞争公共原理

乘补自生原理

循环再生原理

连续反馈原理

多样性指导原理

生态发育原理

最小风险原理

十五周(光)

淡蓝色可使高烧斌人情绪稳定

紫色使孕妇镇定

最理想的颜色莫过于大自然环境中得的植物的绿色和水的颜色

灯光色彩的心理作用

气味与健康的关系;茉莉花可刺激大脑’

2.什么是应用心理学专业 篇二

自觉,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自己感觉到、自己有所察觉。自觉即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其实是人类在自然进化中通过内外矛盾关系发展而来的基本属性,是人的基本人格。其实就是人一切实践行为的本质规律,表现为对于人自我存在的必然维持、发展。人类自觉本质的维护与发展是自由的真实实现。

所谓“教师专业自觉”,是指生活在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对其自身的专业发展有自知之明,并对其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应该包括了对自身专业发展和他人专业发展的反思,对自身的专业反思往往有助于理解不同教育教学流派之间的关系。因为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苏格拉底说过:“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和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所以,教师的专业自觉,应该是一个不断自警自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并充当助产士。因为“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教师通过自警自醒的自我修炼达到专业成长自觉呢?

一、确立与时俱进的教师专业成长价值目标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看法。教师的专业价值目标是教师对教育专业的意义、重要性的评价和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专业奋斗目标。俗话说得好,“胸中没有大目标,一根稻草压断腰;胸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为此,作为教师管理的主要实施单位———学校,最首要的就是对教师进行正确的专业价值目标引领与教育。其目的就是通过对教师专业价值目标引领与教育来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从而激活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原动力,使教师在专业自我发展的需要欲的鼓动下实现由“旧自我”向“新自我”的演绎。要教育教师使其认识到,教师的幸福不但包括家庭幸福、生活幸福,更包括专业幸福。只有专业幸福才有家庭和生活的幸福。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成长规划

规划是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规划蕴涵着思想,蕴涵着价值,蕴涵着动力,蕴涵着自我期待和希望。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就是教师的专业生涯设计,也是教师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成长设计。1992 年金树人综合各家之言,将人在组织内的职业发展分为起(入行阶段)、承(表现阶段)、转(中年阶段)、合(交棒阶段)四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发展阶段给教师专业成长以启示:专业成长规划必须科学,即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按教育教学规律及人才成长规律制定;专业成长必须合理即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行事,实事求是,切合自身专业特点、切合时代要求,切合校情、学情等。

三、建立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评估机制

根据现代思维的基本方法: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全面系统地分析事物;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在开放中求进步;注意事物的数量关系,再依据现代管理学、教育行政管理学、学校管理学的有关理论以及现代性为组织学的理论。我们认为要想激励教师专业成长,就得建立有效地教师专业成长评估机制。这个教师专业成长评估机制与奖励机制要符合新课改需要,符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需要,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需要,符合教师教育发展规律以及人才成长规律的需要。评价的标准:是否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与良好个性成长;是否有利于有效促进每个教师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教师未来的发展,积极应对未来教育教学的挑战。评价的功能:一是导向功能。通过教师专业成长评估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把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统一起来;个人进步与学生成长一致起来。二是进修功能。进者,即能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划,促使于其的专业成长进步。修者,即对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差、漏、缺、错、懵、晕的东西”,通过学习修补复原。三是检测诊断功能。通过对教师专业成长评估资料、信息的评价分析,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做出正确判断,为下一步开展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做好必要准备与奠定良好基础。评价的方法。一是测验法。即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面试与笔试相统一;传统考试与网络考试并行。二是档案袋评价。它是以文件夹形式收藏每一个教师具有代表性的专业成长的反思报告。以此来记录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进步与挫折,能够培养其自我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维;还可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学科知识、技能,并为下一阶段实施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反馈信息。三是课堂观察。即由上级教育科研部门或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评估机构的专门人员为主体,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设备在自然状态或认为创设的上课情景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教师外部行为表现以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具有自然性、直接性、主客观二重性。它可以在实施中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并且成本低,简便易行,而且非常有效。

四、解放思想,革新观念

3.酒后驾车是什么心理 篇三

受“无酒不成席”的传统酒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交的需要,很多成功人士成为酒后驾车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一般有较长的酒龄,工作压力大、平时应酬多,而酒精饮料最主要的功能是可以减轻焦虑。长期下去,饮酒使他们获取主观上的力量感,在生理上感觉由酒精引发的温暖感,在心理上体验酒后的强健与优越,在社交上体验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他们从比较能喝酒到喜欢喝酒,最后可发展到对酒产生依赖性。

长期饮酒可造成人格的改变。饮酒者自我中心感增强,义务感、责任感,道德感减低,对家庭和亲属缺少关心照料,对工作疏懒不负责任,玩忽职守。

2,司机有啥反应

酒精是一种麻醉剂、中枢神经抑制剂。一次大量使用,可出现急性神经精神症状,长期饮用可产生酒精依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甚至出现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

饮酒初期,由于抑制控制功能的削弱,多出现情绪兴奋。饮酒者感觉欣快。话多,对熟人感觉更加融洽,对陌生人也无拘无束,表情满意,精力充沛,有幸福感。同时伴有心率加快,面潮红,呼吸急促,此时意识无改变。饮酒超过一定的量,会造成饮酒者口齿不清,视线模糊,失去平衡力,意识混沌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下降。在开车时注意力无法集中,遇到路况复杂和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做出反应,易酿成车祸。

3,为啥明知危险,还要酒后驾车

嗜酒者的品德标准降低,会漠视法律法规,漠视自己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不顾及社会公德和社会义务,虽然法律规定不能酒后驾车,某些人仍置若罔闻,存有侥幸心理。

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使现代人压力越来越大。如果压力不能合理地释放出来,就会导致情绪障碍。如果没有及时识别自己的情绪障碍,而是借酒消愁,或在偶尔饮酒后感觉情绪障碍有缓解,会强化这种饮酒行为,久而久之形成酒精依赖,客观上增加了酒后驾车的机会。

4,如何戒除酒后驾车恶习

要学会应对生活压力,学会通过聊天、读书、听音乐等适合自己的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找专业人员咨询。

对于那些有酒精依赖倾向和已经有酒依赖的人群,应到相关医院进行咨询和治疗。当然,酒精依赖并非单纯的医疗问题,不能指望借助一两种药就成功戒酒,应当调动家庭、亲朋好友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协助其戒酒。在充分认识嗜酒危害的基础上,要调动患者本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周围亲友经常给予患者鼓励,监督,反复强化其戒酒决心。耐心协助患者解决好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平时多加强沟通。对饮酒者本人来说,应构筑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和家庭支持网络,从家庭和朋友间的交流中,寻求心理帮助,分化心理压力。还要有效合理地宣泄、调节自己的情绪。

酒后驾车是一个社会问题,建议严惩酒后驾车。对劝酒和逼酒者,引起饮酒者造成事故和伤害,如果证据确凿也应严惩。建议在餐饮场所,凡是能够饮酒的公共场所及停车场都应该有“禁止酒后驾车”和“禁止劝酒和逼酒”的警示语。

Q:什么是醉酒状态,为什么有的人看上去不醉,但实际上精神上已发生变化?

4.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学? 知乎 篇四

知乎精选

【万年的回答(6票)】: 证伪仅限于自然科学的

【理论】部分,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是不涉及的,也不包括科学实践部分。

另外吐个槽,这个回答下面看到好几个“我不知道什么是心理学只知道什么不是心理学”这种回复,同学们你们的判断过程就是科学的定义啊,只不过你们没有把它理论化系统化。可是如果我们自己都迷迷糊糊那还科普个毛线啊(╯°□°)╯︵ ┻━┻大家真的需要好好回顾基础的部分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啊诸位!

【流水浅浅的回答(4票)】: 个人之见,权作参考。

心理学被纳入科学范畴也就是@非鱼所说的冯特建立实验室开始,关于心理学有一句评价,心理学有一个长久的过去,但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踏入历史舞台其实不久,但事实上在此之前就真的没有心理学这回事吗?答案肯定不是,无论西方还是东方。

目前,在我国占据主流地位的心理学应该是实证类心理学,也就是依托实验和数据分析为主的心理学,而一些传统的儒道佛等思想,这一类曾经在我国扮演着心理学的某些作用的内容反而或多或少遭遗忘,因为不可证。不要问我要什么数据,我没有,但是各位学习心理学专业的朋友多少都有体会。当然,我的意思不是否定实证类,而是说一下国内的现状。题主问的是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学,抱歉,我的知识范畴和语言体系能够给你的答案肯定是书面专业词汇的罗列,我想这个也许对你意义不大。作为一个中国人,或者说作为一个基本的人,你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我认为这个命题的答案不重要,更为关键的是心理学可以为你带来哪些好处,你可以从中如何获益,这才是心理学对于你的价值所在,换言之,这才是于你个人意义上的真正的心理学。这也是我第二段内容的目标,不必要过多去解读一些专业的词汇内容,即使是一些根深蒂固,被现代人认为是封建思想的内容,其中照样有着适合你,适合国人的心理学安慰剂作用。当然,对于现在很多的人学习心理学这个现象,我觉得蛮好的,至少证明自己当初的选择还是有一点用的。

另外,推荐一句我的老师当年说过的一句话,感觉这句话应用面很广,她所展露的情怀我一直由衷的佩服。心理治療,你學到的所有技術,都是先用在自己身上,然後把自己的表現力和感知力提上來,用一個融通的人,去跟你的來訪者互動,從而提升他的表現力和感知力。所以,所有的技術,都是讓治療師先在自己身上用起來的。而真正的工作,其實不用技術,只用你的人就夠了。這個才是心理治療的本質。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作自己的咨询师,每天都生活愉快,没有烦恼。

【cielo夏落的回答(21票)】: 看到这个问题,就特别想把以前自己写的文章发上来。因为当我还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对心理学充满疑惑,甚至存在很多误解,直到现在尽管也不能说对心理学有很好很全面的理解,但是渐渐发现心理学不是我初见之貌,而是更富魅力更充满潜在无限活力的心理学。

以下是我个人学习心理学的一些感想,有不对还恳请指教。——————————————————————————

谈起心理学,想必每个人都会产生一个印象:十二星座的性格,乐嘉的性格色彩,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抑或者是坐在对面的倾听你的咨询师……似乎心理学相比物理、生物和化学要更五彩斑斓,更加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我们却对心理学既熟悉又陌生:心理学是不是科学?我们所熟知的“常识”是否正确?倘若被问起,许多人就会一脸茫然。

要回答“心理学是否为科学”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科学。科学应该有两个关键词:实证以及可证伪。1.实证

在古代人类思想萌发时期,心理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都还处于哲学的孕育之中,随后则分化出物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则是最后从哲学的襁褓中脱离出来,她相对来说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我们都可以肯定物化生是一门科学,却对心理学有些迟疑。因为我们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化学就是试剂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物理则是经典的牛顿三大定律或者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生物则是显微镜下的细胞……这些学科都有共同特征——实证。那么心理学呢?提起心理学实验人们却无法想象。

有些人会有当过心理学有偿被试的经历,可能戴过脑电帽,可能被领进小黑屋对着电脑按键,也可能就和一群不认识的小伙伴一起做一件事情……不同的心理学实验有不同的目的,但心理学实验中比较经典而且占很大一部分的是行为实验,而行为实验中通常都遵照S-O-R基本研究范式。心理学在刚开始起步发展的时候,很多人质疑精神分析学派这种纸上谈兵的做法,从而出现了行为主义,讲求实证。主要思想简言之就是,人们的心理机制(Organism)就像一个黑箱,我们给予一个刺激(Stimuli),得到一个结果——行为反应(Response),我们可以从行为反应中间接推出这个黑箱的构造,即S-O-R。这种推理十分完美,因为这也符合我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的基本方式和规律,因此这种行为实验的范式经久不衰,直到现在还在大量应用。

以上就是心理学实验一窥,更加详细的内容如有兴趣请移步心理学专业书籍(如《实验心理学》)。

实证可谓是科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很多人却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睡眠占用了我们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我们对这一神秘过程充满好奇。我们知道睡眠中我们的大脑并不是完全不工作了,我们做或瑰丽或可怕或离奇的梦。原始的好奇心驱动我们探索梦的含义,并赋予其很多神秘的符号。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就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欲望,从而成为经典。但是如果从实证的角度来看,弗洛伊德尽管是不可多得的天才,梦的解析却不能称之为科学,因为这本著作是根据他的接诊积累的经验以及加上其智慧的产物,缺乏实证,而且实证也十分困难。2.可证伪

可证伪即存在能够被证明不正确的可能性。我们说太阳是从东边升起,那么它的可证伪就是我们可以观察,如果哪一天太阳从西边升起那么它就是错误的理论。所以科学是要能够被质疑的,是可以证伪的。宗教不能成为科学是因为神创论我们无法质疑,我们只能接受,我们也无法证明神不存在。明确这一分界线后我们分别来说明心理学为何是科学,是如何体现其科学性的。

前面说到十二星座性格(其实我指的是对人群的人格分类)也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我们常常会在网上看到流传十二星座的不同性格的说法,那么本着怀疑者的科学态度我们就需要问:星座时间真的会影响我们的性格吗?心理学家很早就对这一点进行了研究,研究者收集被试的出生时间以及大规模收集性格问卷,最终发现性格在出生日期上是一种随机分布,即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没有一个星座的群体具有一个突出特点。

科学工作者要求拥有敢于质疑的精神。尽管有研究证据支持这个心理学理论,尽管按照我们的常识推理这个理论似乎十分合理,尽管这个理论是多么的经典,科学的态度并不是全盘接收而是带着怀疑的态度审视一切。类似于上面这个星座的例子在心理学研究中数不胜数,例如对注意模型的发展就可以窥见心理学研究的日臻成熟。这些理论一旦被证明不正确,就不能称之为科学。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很多心理学研究的结果似乎就是常识,有何意义?一个建筑不能没有地基,一门科学必须有坚实的基础,才能蓬勃发展。真正的实证心理学发展在1879年冯特正式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才开始的。所以必须就要站稳脚跟才能一步步推进,从最基本的开始,从所谓“常识”开始验证,我们的常识没有得到验证我们又如何说这是对的呢?抑或许我们所认为的常识其实完全错误呢?敢于质疑,勇于验证这就是科学。

无论是心理学还是其他科学,我们都可以看见理论被不断地推翻和提出,而这一切则是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之上。但是我们并不能完全依赖实证,即使有实验有数据证明一个理论的正确性,我们也不能完全接受,我们需要怀疑,也许它只能解释一部分情况却不能成为普遍的机制,这时候就需要更新理论或者建立新的理论来解释。

因此,心理学是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它是人类必须攻克的一块科学领地,这将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实证研究来匍匐前进。然而,心理学还一棵生机勃勃的小树,有太多的分支和树杈,需要有一个完整且系统的统一体系将其修剪,才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月九的回答(64票)】: 谢邀 @杨逍。

前一问题匿名回答了,这次就匿名到底,说些穿马甲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能有些偏题,因为我想回答的是:普通人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学。

前段时间和某位投资人面谈,席间他谈到了潜能开发。回去之后,我和合伙人说起这个问题,忧心忡忡的说到,他可能经历过八十年代的气功潮。事实上我并不担心这个问题,尤其是在我决心将我所学习到、理解到和实践到的观点应用到商业中后,已经节操尽毁了。或者说,在实验室我还能保持良好的学术素养,在过往的工作中就无所谓是不是心理学了,在知乎上介乎两者之间。

从身边的人也能发现,在毕业的时候我们都有颗赤诚的科学之心,然而真正进入到相关行业的工作中,再坚定而忠诚的人都会被现实磨掉那颗野心。至少在你有话语权之前,你所谓的科学心理学都毫无用武之地。或者这样说,如果普通人需要的是心理学,那么我们接受的知识和教育都是心理科学的,这两者之间有巨大的鸿沟,我们需要巨大的代价才能够弥补,而且大部分时候得不偿失。

学习过心理学的都知道,心理学有长久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甚至悲观的预期,心理学作为独立科学的历史可能只有这样的长度了,但是未来还很远。科学心理学从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角度可能被神经科学所取代,然而普通人的心理学却永远不会消逝。普通人只管享用科学心理学的成果,却只需要了解乐嘉这样就足够满足,从古至今一直如此。人们对于“伪”心理学并不是迷信,只是一种念想,并不一定是相信这些的真实性,只是觉得没了这些生活就少了些许色彩。昨天,女朋友让我分析她的沙盘,我才不上当呢。我和她说,技术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切入和导出。是色彩性格还是大五人格,是恋母情结还是归因偏差,在行为和心理的解释上,都是为了目标服务的。我们都具有实用精神,我们只关注目标的达成。就像那些资深的咨询师,他们的心理学科学素养的高峰在他们毕业的时候(如果他们是心理学专业毕业),而他们的能力的低谷也恰恰在那个时候。

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学?这需要考虑语境。如果对于心理学研究者,那么答案应该是在科学框架内的心理学,为了真理,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普通人;如果对于心理学应用者,那么答案应该是以目标为指向的有用的心理学,为了达成目标;如果对于心理学爱好者,那么答案应该是所有感觉有趣的心理学和“伪”心理学内容,趁着这门学科还能称之为心理学的时候;如果对于普通人,这个问题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享用心理学带来的成果并且保持沉默,就足够了。【AndyLee的回答(44票)】: 谢邀。@杨逍 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学?

这个问题,很容易就沦落“什么是真正的苏格兰人”,而熟悉这个梗的人会知道。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那是否意味着,没有真正的心理学呢?

确实可以这么说。你没法找到一个标准的定义,说X是心理学,当且仅当X满足条件A。这个A是不存在的。但这并没有关系。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概念都是如此,它没有一个本质定义。比如什么是椅子?什么是水果?你总能找到介于椅子与非椅子之间的模糊地带的东西,也能找到水果和非水果之间的灰色地带。

同样的,你也能找到心理学与非心理学的灰色地带。但这不妨碍我们知道,有哪些东西肯定是心理学,有哪些东西肯定不是心理学。什么东西肯定是心理学呢?那在大学、研究所里,那些自认为是在从事心理学研究,并且也被学术圈公认为是在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这些人所进行的学术活动就是心理学。什么东西肯定不是心理学呢?那太多太多了,比如数学和物理学就不是心理学,打篮球和踢足球也不是心理学。但这并不是我们关心的,我们最为关心的,是一个自称是心理学的东西是否真的是心理学。

乐嘉的性格色彩理论,便自称是心理学。精神分析学说倒是不急着自称是心理学。因为前者要借科学的牌子来赚钱,而后者的价值已经受到广泛的认可,不需要靠伪装成硬科学来赚钱。

正如所有的科学理论一样,心理学研究所得出的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而且从数量上看,你可以说它们大部分都是错误的,只是错误的那些paper没有人再去读而已。但之所以我们依然尊重科学,尊重心理学,是因为心理学采用的方法是科学的。

什么样的方法?实验法、准实验法、观察法等等。有严格的实验程序,保证得到尽可能有效的数据。有数学工具参与分析,从数据中归纳出理论模型。这个理论模型还会不断完善和修改。数据的产出越来越依赖于仪器而非人。比如功能性核磁共振、脑电图、经颅磁刺激等脑探测仪器。也有以毫秒为单位记录反应时的仪器。哪怕是做行为的分析,也要经过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通过大样本得出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说,科学不一定是正确的,只是最不容易错而已。严肃的心理学研究,都是需要一个人经过多年的学术训练,与另一些经过多年学术训练的人一起,再加上大量的研究经费,才能完成。

而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江湖骗子,他们利用普通人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创造了大量伪科学理论或概念。他们本人没有经过严肃的学术训练,但忽悠技术却很强,说好听点就是有很高的应用修辞学水平。他们创造的大量内容,非常易于理解,又恰好迎合了科学素养较低的普罗大众。其内容也并不是完全扯淡,否则也就不会有人相信了。

而严肃的科学家同时也会写科普书,这些科普书再怎么通俗,也达不到伪科学的程度。

说回到真正的心理学。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学呢?普通人有什么快速的判断标准?

真正的心理学,就是那群真正的心理学家所从事的学术活动。真正的心理学家,就是那群经过数年学术训练,现在在高校或研究所工作的人。他们多有博士学位,通过严格的实验研究,以论文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参与科学共同体的活动,比如学术会议、高等教育的教学等。普通人如何确定某个人是否是真正的心理学家?

很简单,上网搜索这个人的名字,一般都能找到这个人就职的机构,通常还能找到这个人的简历,在哪拿到的学位,发过哪些论文等。

如果学历或经历有限,看不懂也不想去看懂专业名词。那可以留意一些科普书籍和网站,那里有通俗易懂的科学内容。如果想了解乐嘉的性格色彩,也未尝不可。只是要知道,那不是心理学。但那个东西一样有价值,可以消磨时间,增加谈资等等。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看了上面这么多,我来添加一个角度吧。

我听我一个本硕博医学同学说的,心理学有一个分支叫做心理工程,广泛应用在工程设计领域,包括歼10什么的噢,这让我大开眼界。大致就是战斗机这么复杂的操作环境,各种操纵杆,按钮,仪表盘要怎么设置才能够方便飞行员,并尽可能避免他们误操作。【曹舟力的回答(2票)】: 应邀!

补充讲点别的答主没讲的,我第一个反应是参考人类学,然后加上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植物等——万一有什么没说到,有没有研究外星人心理?!)的心理,尝试以相对科学全面的角度理解和描述人类心理的方方面面的一门学科。有外显的行为,和可以觉察的意识与潜意识…… 人体的建构和发展…… @万年 说的“证伪仅限于自然科学的

【理论】部分,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是不涉及的,也不包括科学实践部分。”

而心理分析学,我理解是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等结合,到目前来说是对人类心理(内心部分,不是行为外显的,而是内心内在的)最为精细的直观(而不只是象征化)描述的一门学科。

心理学是个交叉学科,会在很多信息上共享,以后很多研究会越来越细致和具体,但是在应用和理解上应该更宽泛。学科研究什么倾向从事情本身的真相,真实,真理角度来研究和理解。

然后我觉得大众考虑心理更从应用,特别是为我所用,为我所解的角度,这就会有很大差异。

比如这个新电影: 黄金福将 还有 催眠大师 等,从抓住人们猎奇好奇等心态…… 带有情感上的消费和诱导…… 但是就心理学本身,好像是个孩子探索中间有各种无聊和新奇…… 并没有那么多商业或者说功利意味在里面…… 也构成了区别。

如果过于商业和功利而偏离事情的本质,是用事情本质来获取…… 那么心理学希望从各个角度来理解为什么,是什么,在心里有什么。

【jillzhao的回答(2票)】: 补充回答

我不是大神,而且自身就是在“练级”的小白,面对这个问题只想说一说自己对心理学的理解,是自己的理解。心理学存在各种争议,毫无疑问。就和心理学上本身就存在“脱胎于哲学后来投奔科学、现在还有些争论心理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科学”的问题。而对于心理学的理解,除了最开始那个感性的理解之外,我认为有一个形容词可以描述——八卦,同样适合用于真正的心理学。所谓八卦就是包罗万象,包括经济政治人文艺术等。

在我眼中,在我接受的短短几年的本科生教育中,接触过诸多的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对人各方面的影响,包括知情意等。生理心理学,心理和生理相结合,心理影响生理,同样生理也影响心理,从基因、激素、神经以及某些行为(求偶求异的等)来阐述和心理之间的关系。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在各个阶段的思维、社会化、生理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社会心理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这门我确实学得比较差,我对于这门的理解是人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原谅我基础知识不扎实,也懒于翻书,勿喷勿黑)咨询心理学,教授给学生咨询的技巧,让学生了解咨询的相关事项,什么是咨询。

教育心理学,如何有效的教与学 等等。。

(我是一只基础专业知识不扎实的孩子。)

这些都是真正的心理学,同时心理学史也探讨过心理学面对的一个挑战就是学科分裂,比如说现在研究语言的心理学貌似都是语言学家在作,但是我也认为这是心理学,原谅我对心理学持有泛化的看法。

除了以上的专业基础课,后期还上了一些有意思的专业课: 在创伤心理学上,老师喜欢讲解梦。

心理学史(其实也是基础课),有一个特别喜欢将弗洛伊德的老师

经济心理学课堂划分了各种主题,包成team work的形式交给我们各个小组,老师最后总结,我记得划分了投资心理学、金融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决策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貌似还有一个理财的专题。

当然还有质性研究方法课上有意思的观察、访谈作业。还有企业文化与组织管理这个课堂上,了解了各个国家的企业管理特点以及相关背后的管理心理学的东西,很有意思 等等……好多,我觉得罗列不完 我认为以上我罗列的也是心理学!到底什么是心理学?

严谨的,在实验室需要数据,需要脑电需要核磁共振的是心理学,在“田野”中,需要观察需要访谈的也是心理学,一些整理史料研究心理学进展或者一些模式的,我认为也是心理学。

虽然最后我也没有回答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学,净说了些没用的,但是我认为只要可以让人们过得更好的,也就是心理学。比如说一些心理咨询和治疗,或许目前无法佐证,但是某些治疗确实具有临床显著性而木有所谓的学术显著性,所以我认为即使这样的,也是一种心理学。

综上,心理学是一门八卦的学问,存在人即有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让人生活得更好的学科,即存在临床显著性也算是心理学

。。分割线。。。。

我觉得我可以先挖一个坑然后等会再填,先一句话总结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心理学是可以让人生活得更好的学科。【汉回一家的回答(0票)】: 谢邀。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四大关键 ………分割线……… 稍后答,先填个坑。正式答,之前填的是导论课的答案。就我而言,心理学有四点: 1.描述,心理学有很多某某现象和什么效应等讲出来大家都知道,似乎只是给了一个专业名词,这也是大众知道的有的没的一点。比如:从众现象,没学过心理学的可能说是随大流等其他词汇,但描述的是同一个现象。只有专业名词的话,那还不是心理学…

2-解释,几乎所有自然学科都是从现象入手,来探查它的本质或是原因是什么?比如苹果掉在地上,这是现象,然后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就是对苹果为什么掉在地上的解释。那为什么会从众呢?心理学上有著名的阿希从众实验来研究这个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手机打字就不细展开了,可以自行百度,也不是今天的重点。“总之,百度一下你上不了当吃不了亏”。阿希从众实验大概解释了此现象。可解释了现象有什么用了,难道就为了在妹子们面前装个逼嘛?那么问题来了,在姑娘们面前装逼这个现象是个什么原因呢?你们来做个实验思考下

3-预测 知道了万有引力后,我特么就知道我把排球打得再高,它还是得掉下来,除非打到隔壁楼上去了 心理学也一样,知道了现象也知道了为什么以后,我特么就知道了为什么我主动帮助过得妹子我都爱得深沉,最后去让一个我经常让她帮我写东西的姑娘爱上了我。这特么就是认知失调呀!好心塞,从此以后爱谁,我就没事找谁帮我点小忙,等等,为毛收到了这么多好人卡,让我蹲墙角哭一会。。跑偏了,说到预测,其实是一种基于解释和数据的统计推断,通常对群体有效,对个体而言,由于随机性,误差普遍较大。但并不是毫无意义,你也可以观察个体的多次行为数据,还是可以作出比较准的预测的。比如我连续七个周末都去了图书馆,推测我这周去图书馆的概率有多大?是不是比较大。哈哈,不是,因为这是独立事件哈哈,刚睡醒

这种预测大概可以理解成,内向的人可能不太会去参加周末晚上的社交舞活动,就这。

4-控制。说到控制,这个其实就是克制,我知道超市里的东西为什么标价9.9,我就格外警惕我的预算,生怕自己超支。我知道承诺升级以后,我就坚决不接受某尔街英语以赠书为诱惑让我坐下来聊聊的请求。万一聊完了,你说可以申请奖学金学习英语,像我这样的学霸,可能一下就申请下来了,只要三百块就能保留这个名额,还可以多考虑一会呢,想想多可怕,一步一步就把钱交出去了呢…… 不懂心理学就会放肆,懂了自然会克制。

以上,作为一个双学位心理学,在华师度过了那么多个周末和暑假的时光,转眼都毕业一年啦,心理学我继续学习哒,也会应用在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好怀念九号楼。。………分割线………

正常答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harukecool的回答(0票)】: 大晚上在ktv包间看到这个问题和某些回答,气得我都睡不着了,起来继续唱歌…

首先我就想吐槽题主,你那心理学专业的同学都不承认epq的基础体液说,我也是醉了…他有本事这辈子都别答试卷上关于体液说的题,一到相关的就答:这跟心理学无关。还有某些回答哦。

对不起,我就是幼稚,我就是古板,所以也注定了我这辈子不能在心理学这条路上赚什么大钱了。

但我实在无法去说一些完全违背我学术尊严的话。对,大众当然不懂太多心理学,要是人人都懂了,我还辛辛苦苦,花这么多钱,读这么多年书干什么?!

我要是抓个人就跟他说数据统计,说试验设计,说神经科学,那我真是有病了。

但我还不能说说巴纳姆效应,说说自证预言,说说自我服务偏差了?

当然,要是周围人都在讨论星座血型,我非要在旁边泼冷水,说这些都没有信效度,不可信,都只是巴纳姆效应而已。那我真是病的不轻了。

科普之路本就艰难,又不只心理学这一门学科。

我倒很庆幸自己不是什么食品科学之类的专业工作者,不然天天看朋友圈都得安慰自己好多句:“你们开心就好。” 如果内行人都不在为自己的专业努力科普,那这个事谁来做呢?

还是说,有什么比学术尊严要重要太多呢?

有那么多人与环境互相作用的理论,真是都内化成图式了哦。就这样,不匿名 【林枭雄的回答(3票)】: 问题在于乐嘉的那些东西并不是“心理学的通俗版”,而是跟心理学无关的他自己的理论。你可以相信这个理论,但你得知道,这也就代表你不信几十万心理学工作者一百多年来积累出来的知识,而相信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非心理学专业的人的理论。这个理论的可信程度,跟你七大姑八大姨天天跟你白扯的“心理学”其实并没有多大差别。甚至你七大姑八大姨的理论还更可信一些,因为她们多吃了几年盐。而你之所以觉得他们的理论总是对的,正是因为这些理论的不可证伪,也就是“总能解释的通”。也许这么说你还看不出“不可证伪”有什么不好,但如果不可证伪的理论能够相信,那么第一,会有无数种理论存在无法排除,你相信哪种?第二,哪一种理论都没有预测的能力,只能放马后炮。

我很看不惯某些人对心理学专业的鄙视和曲解,以及用“实用”这个词来包装自己的反智和反科学。科学不是卖情怀,科学是一套用来确证的方法,用理性来消除“盲信”的本能。你要是觉得乐嘉的色彩xxx实用,就去拿这个做人力资源,去做组织管理试试

【张小川的回答(1票)】: 谢邀,这次是真的,(^_^)@张小船

和大多数学科一样,心理学是一个门派。有创始人,有发源地,有继承人,有祖师级元老,也有后生可畏的天才。门派还有内部争斗,有江湖地位,有拉帮结派,有华山论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当年弗洛伊德闭关多年研发出精神分析真经,江湖震惊。弗乘势而上,一度掌控大权,附庸教徒无数。

荣格作为后起之秀,颇受弗赏识,弗欲将其并入门下可谓前途无量。可惜,荣格并不认同弗,于是自立门户研究出集体无意识大法。

这算是心理学派早期的一些江湖。江山代有人才出,斯金纳,华生,塞里格曼等等无数的人才,在前人的基础上越练越精越学学细。于是心理学在江湖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连不会武功的路人也都熟悉弗洛伊德这些人的名声了。心理学的天下,是无数前人用他们的心血毕生精力打造出来的。这个时候丁春秋出来了,高调现身江湖,号称星宿老仙法力无边。虽然他的武功很独特,命名也是专属。但这些武功全不是他自己研发的,都是在吃老本只是改个一招半式,招了些教徒就自创星宿派。

很多人对乐嘉的质疑在于非科班出生。只不过机缘巧遇练了几本前人的秘籍,自己也没有独创武学,没正式加入门派,也没有得到掌教门认可就挂心理学门派招牌。不黑不吹。

乐嘉最大的贡献在于普及,没有他,很多普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门派。他把一些武学招式重现包装,简化了很多招式,让没有基础的人都能学习一招半式。红黄蓝黑,多好,多简单。可是,喝水不忘打井人啊!

心理学是个什么样的门派呢?我个人的理解是精神医学。它研究人类行为动机,试图找到人所有行为的根源,去发现潜藏在人类身体内部最深的秘密。这个目标很伟大,也很艰难,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红黄蓝黑只是心理学的一些皮毛,用来对付流氓混混的实用小招数而已。

向那些前辈们致敬!人的探索欲是无穷的,结果很重要,过程也很美。在一些人眼里,真理大于一切。【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自己是生物医学背景,不是专业的心理学。可我相信科学是相通的,所有凭着自己一腔热情自学了Psychology and life, Social Psychology和 Positive Psychology.还有人本主义心理学。

对我而言,心理学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就是:接纳自我。对于普通人而言,大多数心理问题主要出自如何跟自己相处,如何跟身边的人(社会关系)相处,如何跟社会相处(从众或独善其身)这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最基础也是最开始的都是要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到最后接纳自我。很多研究比如亲密关系,比如事业的成功,幸福感,这些或多或少都会追溯到自己身上。所以,真正的心理学,或者从心理学这个学科的开始到现在,大多数研究都是在接纳自我这四个字上。从最开始的弗洛伊德,到人本主义心理学,再到最近的积极心理学。无不如此。【非鱼的回答(0票)】: 对不起我的老师。讲过的东西都就着零食一起吃了←_← 我个人觉得分析类学说算是伪科学。但是实验类不是伪科学。没记错的话就是大神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创建心理学实验室。然后才正式将心理学归为科学。【笨大鸟笨先森的回答(0票)】: 心理学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研究。关键词:科学的,行为,个体,以及心理

乐嘉的那个,脱胎于未经受起现代社会考验的四液学说,显然不具备科学性

说实在的我无法说出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学,但是也许我可以指出什么不是真正的心理学…

突然发现可以问“什么是真正的科学?”…脑洞大开…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我本科学的是国际政治,但一直是心理学的爱好者,现在慢慢开始在学校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个人认为,心理学具有科学范式,其科学性也是主要体现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强调实验,用数据说话的特性上。心理学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唯物和唯心两个部分,针对唯物的部分可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而现代科学衍生于古典物理学)针对唯心的部分就需要使用心灵活动的手段和方法。

5.什么是应用心理学专业 篇五

道德(moral)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活。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行动必须顾及别人或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否则就会引起纠纷或冲突。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部落成员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各人行为的准则。遵守这些准则,便称之为善,就会受到舆论的赞许或使个人感到心安理得;否则,便称之为恶,就会受到众人的谴责或使个人感到内疚而力求改正。这些由舆论力量与人们的“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就是道德。道德规范(moralnorm)是一种分辨善恶的尺度,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自从社会出现了对立的阶级,道德就成了各阶级内部协调关系和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手段。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对于善与恶往往有各自的标准与看法,除了公德外,道德从总体上说也就有了阶级性,而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也总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尽管旧道德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有一些影响,但占统治地位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人阶级的道德。在工人阶级看来,凡是有利于人类彻底解放事业的行为都是善行;凡是损害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恶行。工人阶级的道德正是我国现在所提倡的道德,这是用来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的道德,所以也叫社会主义的或共产主义的道德。

6.心理测量是什么? 篇六

一、心理测量的发展概况

1、我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与方法

①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孔孟思想,提出了人的心理能力与个性特征方面存在差异;

②19世纪,我国民间广为流行的七巧板益智图,通过实物图形来发展创造性思维;

③隋唐至清末时期盛行的科举制度,以考试选拔人才。

综上所述,心理测量的雏形在我国古代民间早已流传盛行。

2、西方心理测量的兴起和发展

①实验心理学鼻祖——冯特,1879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②高尔登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为心理测量奠定了统计学基础;

③卡特尔与最早的心理测量,使心理测量走出实验室;

④比奈与智力测验,产生世界上正式的第一个心理测量;

⑤各种心理测量出现,如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韦氏智力测验,各种人格测验相继产生,

3、我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我国心理学家对国外广泛使用的各种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进行修订,使之这本土化。如龚耀先修订的韦氏智力测验、艾森克人格测验;中科院宋维真教授修订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华东师大祝蓓里修订十种个性因素问卷。

二、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1、心理测量的定义:心理测量是根据一定的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这个定义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

①行为样本:具有代表性,提供足够信息,但免不了偏差。

②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实施、评分、的标准都是统一的,测验的工具、条件对每个被试都是相同的。测验比较必须要有常模。

③难度:测验工具、题目选择一般适合大部分人,由易到难排列。

2、心理测量的性质

①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②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7.性疲劳的心理因素是什么 篇七

不知道为什么,近几个月来在过夫妻生活时我总有力不从心之感。我今年38岁,虽然不算年轻,可是也不到衰老的年纪,而且我自己也觉得不是生理方面的原因。我和妻子的感情一直不错,可是由于我“不佳”的表现,妻子开始怀疑我有外遇。我因此倍感苦恼。我想是不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的缘故,还是一些别的问题?我这究竟是怎么了?难道真是老了吗?

裕民

裕民朋友:

许多夫妻相互猜疑,如果实在找不到“有外心”的证据,只好来一句“年龄不饶人”作罢。也有一些人误以为只有外遇才能使自己重焕青春。其实,抑制性欲望的最主要因素,是长期缓慢积累起来的心理疲劳,它对男性性欲望的摧残更为严重更为持久。

心理疲劳并不是身体劳累,与性生活中活动量的大小也没有关系。它最主要地来自生活其他方面的受挫感。这里需要注意,受挫感并不是由于所受的挫折太大,而是因为在受到挫折之后自己觉得再也无法可想,因而打击和削弱了自信心。

如果仅仅从生理上看,性欲是必然产生的,只有严重的衰老才能减弱它。但是人有心理,有情绪,因此只有充足的自信心才能保证生理上的性欲顺利地表现出来。受挫感却常常直接地带来烦恼、忧虑、紧张、多疑、恐惧等等不良情绪,就像在过性生活时有很多双含着敌意的眼睛在盯着自己,任凭你再血气方刚,恐怕半点性欲也不会有。

受挫感有一两回也不算什么,怕就怕在较多的事情上经常地出现而且日积月累。现代社会中觉得活得太累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心理累”不单单会造成阳痿、早泄等性生活障碍,还会让人对一切性活动丝毫不感兴趣,对一切性刺激无动于衷甚至反感倍生。

8.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篇八

1、心理健康需要内外兼顾。

所谓兼顾内外是指,对外,要人际关系良好,行为符合规范。对内,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心理机能正常。与此相反的是两种人,一是只顾自己需要的满足,不顾社会规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什么都可以干。这种人一般具有反社会的人格,如许多犯罪分子就是如此。另一方面,有的人千方百计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但又感到苦恼,因为自身的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比如过去有很多劳模很努力地工作,从来没休息过星期天。不是他不想休息,而是按照外界的观念,一休息就不像劳模了。久而久之,他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心理状态也自然不会好。只有行为符合外界的.规范,又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才是心理健康人的特征。

2、心理平衡不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并不是平衡与适应状态,而是两极中的中间位置。通常人们把适应理解成对周围环境的顺从,把平衡理解为内心无冲突,但这并不是心理健康。他说,如果说“平衡”就是健康,那么一个满足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人,内部就很平衡,因为他不会有挫折感,也没有冲突,他健康不健康?如果说“适应”就是健康,那么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见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左右逢源,上下讨好,这种人算不算健康?其实,这种人只能叫做没有灵魂的躯壳,有教养的市侩。和社会邪恶势力有共鸣的人,应该说是最大的不健康。

3、心理健康也有层次高低

如果把清除过度的紧张不安而达到内部平衡状态称作“消极的”或“低层次”的心理健康,应该提倡的是“积极的”或“高层次”的心理健康。这种状态意味着总有高尚的目标追求,能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寻求生活的充实。它的实质就是老有追求,始终是一个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4、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我们说心理健康,不是说没有失败,没有冲突,没有痛苦,而是能够有效地进行调整,并在这种状态下,保持良好的效率。

5、心理健康是一种人生态度

上一篇:2018年度教师岗位安全责任书下一篇:图文店员工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