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第四册教学计划(5篇)
1.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第四册教学计划 篇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表内除法
(二))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五、考点考题点击
1、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2、看图圈一圈,填一填。
3、看图列式计算。
4、口算。如:28÷7=72÷9=
5、列式计算。如:被除数是42,除数是6,商是多少?
6、解决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并解答)如:
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白鸽子的只数是黑鸽子的几倍?1
六、突破重难点设想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生已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2、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3、加强基本练习。(1)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先按乘法口诀表填出45个除法算式,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找出所有的排列规律:横向、纵向、斜着。(2)按一定的规律整理除法算式。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除法算式,使学生通过合作进行“创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2.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第四册教学计划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懂得“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重点】懂得“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难点】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一问题。
【教学准备】写有句子的纸条、大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学生读课题)
2、师:小朋友们,几个妈妈在一起时,你们知道她们最喜欢干什么?(谈论自己的儿子)
师:是啊,老师也是孩子的妈妈,的确我们在一起就喜欢谈论自己的儿子,那课文中的三个妈妈在一起是怎样谈论各自的儿子的?
二、自读自悟三位妈妈说自己孩子的话
1、师:请小朋友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三位妈妈讨论的内容,划好后自己读一读。要求:第一位妈妈的话用单横线标出、第二位妈妈的话用双横线标出、第三位妈妈的话用波浪线标出。
2、学生浏览课文,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并读一读。同桌交互。
3、学生交流反馈。可以一名学生也可以请三名学生说说妈妈谈论自己儿子的话。师逐句出示:
一个妈妈说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三位妈妈在谈论什么呀?
生1:在谈论他们的儿子。
生2:他们在夸奖自己的儿子。
5、师:那就请你当当妈妈,来夸夸自己的儿子吧!
(生自由读读三位妈妈说儿子的话)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师:谁来当当妈妈说说自己的儿子!
1、⑴ 学生读到第一个妈妈说的话。
⑵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妈妈的话?
(学生自由说说理由:很骄傲、很自豪)
⑶ 师:最简单的说法,妈妈就是夸了儿子的什么?
(师板书: 既聪明又有力气)
⑷ 谁能读得更自豪些?
(指2生读)
⑸ 你觉得他们哪里读得好?
(其余学生尝试评价,师做适当引导)
(6)我们一起来当第一位妈妈夸夸自己的儿子吧!(齐读)过渡:第二位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呢?谁来夸夸。2、⑴ 学生当第二个妈妈夸夸自己的儿子。⑵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些什么?生1:我知道她很自豪。生2:我知道她的儿子唱歌很好听,所以她说得那么自豪。
师:最简单的说法,妈妈就是夸了儿子的什么?
(师相机板书: 嗓子特别好)
⑶ 师:谁也想来试试?
(指2~3生读)
⑷ 师:你觉得他们哪里读得好?
生:她的“谁也”读得特别重。
师:是啊,“谁也”读重了夸奖的味更浓了。
⑸ 师:我们一起来夸夸吧!
过渡:
前两位妈妈眼中都有位优秀的儿子,那第三个妈妈呢?
3、⑴ 学生当第三个妈妈说说自己的儿子。
⑵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出来,他跟前两位妈妈说的不一样?生1:语气一点儿也不骄傲。
生2:因为她的儿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所以她读得非常平淡。
(师相机板书: 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⑶ 师: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你会这样读,那这特别的地方你指的是什么呢?生1:是指没有像前两位儿子那样的特长。
生2:她的儿子很普通。
⑷师:谁也想来读一读!
(指名2生读)
⑸ 齐读!
过渡:
现在,我们都了解了妈妈谈论的话题,我们连起来读读吧!读时你可以把自己当成妈妈在说自己的儿子。
(齐读)
四、理解“此刻最需要帮助的妈妈们”、师:听了三位妈妈的讨论,在井边休息的老爷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了吗?(没有。他跟在三位妈妈的后面慢慢地走着。)
师:那他为什么不表达自己的想法呢?
生:单听还不便于发表意见。
2、师:三个妈妈的家离井远还是近呢?你又是怎么看得出来的?
生:远。
生:我从停停走走看得出来
生:我从胳膊痛了,腰酸了,看得出来。
3、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是啊,有过提水经历的同学都知道,妈妈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呢?这时谁来了?
五、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1、师:这时,三个儿子来了,可他们在妈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吗?各自又是怎么表现的?请同学们通过文字找找他们的表现。要求:第一个孩子的表现用单横线标出、第二个孩子的表现用双横线标出、第三个孩子的表现用波浪线标出。
2、学生浏览课文,划出三个孩子的表现,并读一读。同桌交互。
3、学生交流反馈。可以一名学生也可以请三名学生说说儿子的表现。
师逐句出示: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lun)在转,真好看!三个妈妈被他迷住了。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dian)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4、指导朗读并板书:只顾翻跟斗只顾唱歌帮妈妈提水
5、师质疑:明明三个儿子出现在大人面前,可在旁边的老爷爷却说:“三个儿子?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6、四人小组讨论:明明有3个儿子,怎么只看见一个呀?
7、交流反馈,学生畅所欲言。
8、教师小结:是呀,一个真正的儿子,他懂得妈妈的辛苦,他会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假如那是你的妈妈,提着那么重的水,你会怎样说?怎么做?
六、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团队合作(8人小组):(1)你想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说些什么呢?
(2)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把你们想说的话写在学习大卡上
2、展示成果、分享成果。
【板书设计】三个儿子
一个妈妈既聪明又有力气一个孩子只顾翻跟斗
又一个妈妈嗓子特别好一个孩子只顾唱歌
另一个妈妈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另一个孩子帮妈妈提水孝顺、懂事
七、设计说明: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 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整节课的学习,如找出妈妈们的话和三个儿子的表现时,先让学生自己找、再同桌交互、再全班交流;还有四人小组讨论:明明有3个儿子,怎么只看见一个呀?八人小组的合作等。这都充分体现出了这一教学理念。
2、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如在课的开始,我就这样说:老师也是 孩子的妈妈,的确我们在一起就喜欢谈论自己的儿子,那课文中的三个妈妈在一起是怎样谈 论各自的儿子的?在课尾,让学生联系实际:假如那是你的妈妈,提着那么重的水,你会怎 样说?怎么做?作为过渡引导学生:你想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说些什么呢?你想对自己说 什么呢?写在学习大卡上,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 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3、阅读教学的升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 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因此,我设计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明明有3个儿子,怎么只看 见一个呀?这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好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并插入小 练笔:写话,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愿,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第四册教学计划 篇三
下面是一堂语文课(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苏轼的《定**》),事实证明它的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
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位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少年得志,一举高中,名声震动整个京城;他仕途坎坷,曾贵为帝王之师,也曾沦为阶下之囚。他是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忠臣,他还是一个旷世罕见的艺术天才。他是后人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典范,他还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他就是苏轼,一个有着无穷魅力的人。我们今天将共同学习他的一篇名篇《定**》。学习这首词,我们要把握鉴赏诗词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学习词人旷达的胸襟和从容的气度。
感受:我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浑然一体的,它不应该割裂,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各个环节的连贯和统一,注意课堂语言的衔接性和一致性。
二、诵读和背诵:诗词的教学贵在诵读,因为只有进行充分的诵读才能把握词人蕴藏其中的情感。这个环节,我们采用的是竞争比赛的形式,只限前三个小组进行诵读,形式不拘一格。同学们的热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其中第七小组的同学给我们演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诵读: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激情澎湃,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然后,我设计的是背诵环节,仍然采用竞赛的形式,各小组在背诵中比的是准确度和熟练度,同学们的积极性相当高。
感受:在2008年山东省教师培训时,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听了一堂语文课《再别康桥》后说“你们课下让学生都干什么了?”。我对此深受启发:素质教育下的语文课堂如何实现高效性,如何让同学们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这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一大难题。基础知识、基本文学常识、课文的熟读、背诵和默写这些内容,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在课前都自主掌握呢?为此,我要求语文课堂预习前移,以便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如此,我们的诵读、背诵、默写、作者和背景介绍等内容课前同学们都已经熟练掌握。
三、课堂探究和交流:在这一环节,我们采用的是小组合作探究、自由发言的形式。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可以互相补充和质疑,而老师则成为一个倾听者,适时进行点拨。要保证这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必要的课前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要求学生课前的充分预习和准备,还有老师更要充分备课,我布臵的探究题目是“词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抒发思想感情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请同学们从词中找出句子进行具体赏析。下面是我们部分学生的精彩发言和我的适时点拨。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莫听”一词即写出了作者不惧风雨,又写出了作者在官场中不惧挫折的打击表达了作者的豁达与怅然。
生:莫听竹林打叶生中的“莫听”表现了作者没有手到风雨的影响,不被仕途的失意所牵绊
生:“莫听”表明作者不被政界的事物所干扰。师:“穿林打叶”勾画风雨的声势之猛,急风挟雨而来。而“莫听”把它们全部否定,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写出作者道中遇雨却可臵风雨于不顾的镇定态度。每一个人心中都要有一种定力(宗教)和持守(道德),无论面对任何风雨,都要保持这种定力,才能站稳脚步,才不会改变自己的品格和修养,此处的“莫听”就是一种定力和持守。
生:“何妨"表现的有点俏皮,增加了作者有挑战自然的信心和有轻视敌人的胸怀,“这有什么呢?这算什么呢”的气概 “谁怕”同样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敢于斗争的精神。生:“何妨吟啸且徐行”与小序相照应。
师:“何妨”用反问语气表现潇洒。“既然选择了远方,我只顾风雨兼程”面对人生的打击和挫折,苏轼始终不败。就像在《老人与海》中说得那样“一个人生来不是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却打不败他。”“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就是苏东坡。“吟啸”是一种闲裳心情,这是一种无比的镇定和泰然处之。其实人不只是在顺境中能成就自己,而在困境中更能成就自己。
生:“竹杖芒鞋”与“马”形成对比,说明作者是一介平民,远离了官场的争斗反而觉得更加轻松自在。
生:“竹杖芒鞋轻胜马”写了词人拄着竹杖,穿着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放之情。
师:“竹杖芒鞋”和“马”形成对比,比喻归隐生活胜过奔波官场,远离宦海反觉一身轻松。封建士大夫所信奉的信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生:“一蓑烟雨任平生”有眼前的烟雨推及人生有力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雨我行我素的超然情怀。
师:我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任凭一生再遇到多少风雨都不怕。潇洒镇定中有几分倔强和抗争。就像高尔基在《海燕》中呼喊的那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要用出世的心情,去做入世的事业”苏轼怀着不追求世俗利禄的心情,能够做入世的事业,这才是真正的伟大。
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为过片,照应上文的“风雨”。上文作者被雨淋透,却只用了“微冷”,折射出作者一生经历坎坷后的一种从容。“山头斜照却相迎“写出了斜阳送暖照的景象,表现出了作者在历经个风雨的磨砺后的对自己晚景充满希望的旷达。
生:“山头斜照却相迎”这句是转折之笔,刚刚还是风雨交加,作者笔锋一转,雨过天晴,作者以自然界的天天气变化之快、阴晴飘忽不定来暗示政治舞台上的升沉不定。
生:“相迎”一词写出了作者在饱受挫折与打击后仍能看到希望的心情。
师:这句话写出了作者觉醒后的一种真实之感,一种对世俗、人生的清醒和清醒后的淡然。它不同于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同于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经过了风雨的打击,感到寒冷时忽然看到了山头那西斜的太阳,心中马上有一种亲切、温暖之感。它比喻作者历经坎坷后对世事更加清醒,因而晚景或尚平坦有望的社会人生感受。
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全诗最精彩之处,个人认为在这最精彩的诗句中最精彩之处是“归去”二字。单从归去这个词上说,作者不惧怕任何风雨,视风雨为无物,对世态变化,作者阴晴如一,给人一种“盛衰荣辱,有何足挂齿?利害得失,正可借这场瓢泼大雨清洗掉,一并来泯灭!”的超凡脱俗感觉,只是一心想要退隐、归去。而“回首向来萧瑟处”中的回首的是自己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所经立过的宦途风雨,作者因此发出感叹、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吧!
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了作者在各种磨难后意欲隐居和旷然豁达的心情
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话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中微妙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然是寻常之景,那社会人生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呢?
师:回头看看自己平生所经历的打击和苦难,我悠然的走着自己的路,走向自己的目的地,在我的心中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无论打击,无论温暖,都不能干扰我,这是何等的超然和旷达。词人在《临江仙 夜归临皋》中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中,这应该是对“归去”最好的注解。
生:“风雨”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政治打击见怪不怪了,表达了一种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表达了自己在种种打击和挫折面前泰然处之的旷达心境。我们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生的幸与不幸;要以一种旷达的思想去面对生命中的馈赠与灾难;要宠辱偕忘,超乎物外,活出自己的精彩。生:“风雨”二字既指途中的风雨,又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它告诉我们,无论人生路途中遇到多少困难,要相信一切都会归于平静。所以,我们要坦然面对,正视生活带给我们的磨难,去迎接困苦,终究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句,体现出了苏轼思想中的佛家思想。“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说没有晴也没有雨,与佛家的“凡所有象,皆是虚妄”意思相近。表现出苏轼参透了宦海沉浮,认识到其实一切都是空的,没有风雨也没有晴。
生: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师:苏轼一生坎坷,仕途多舛,可面对人生挫折,他坦然处之。无论阳光灿烂还是风雨欲来,得也萧然,失也萧然。根源在于他的儒、道、佛思想已经内化为他的人生实践。人生得意时,积极入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生失意时,用道家无为、超脱和佛家空灵来排解。“有了东坡词,心中无难事”,人生即便遭遇再多的风雨,读过苏轼的词,都会变成一篇晴空。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遮蔽人生风雨的“伞”,撑开了一片笑看人生的晴空。今天正好是纪念“5〃12汶川地震”的一周年的特殊日子,在面对如此大的灾难和困难时,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勇敢、拼搏、不畏艰难困苦、笑对人生的精神不也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吗?
感受: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同学们的发言相当精彩,整个课堂连贯、和谐,同学们都被这种浓厚的探究和发言氛围深深打动,发言十分积极、踊跃,整个课堂的氛围充满了浓郁的学习氛围,我想这样的课堂效果得益于我们的课堂模式,那就是:在竞争中求得合作,在合作中引入竞争。
四、拓展和延伸:
(一)苏轼的《定**》透着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那么他的作品是否都传达这种感情呢?
生:《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乡村生活的娴静、平和。
生: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就表明了在圆月之夜苏轼对亲人的思念还有一种美好的祝愿。
生: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传达一种乐观、自信。
生: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他希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为国立功的情感。
(二)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说说苏轼或他的词。生:他像一川江水,虽然有时遭遇风吹雨打,但一生波澜不惊;他所到之处,带给当地清凉的滋润;晚年他默默地归入大海。(注:风吹雨打 暗喻作者遭遇政治迫害;带给当地清凉的滋润 喻指他无论被贬至何处都把当地治理的政通人和;归入大海 暗喻他晚年看开一切寄情大自然
师:“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东坡传》(林语堂)
“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苏东坡突围》(余秋雨)
五、课后巩固练习:课后请同学们写一篇周记《我眼中的风雨人生》
我知道,任何形式都必须依附于内容才会焕发它的活力。语文课堂改革最终也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备课是永无止境的,它需要无数次的修改和完善。我在准备这堂课时,在我已经胸有成足、安然入睡时,却突然想到了高尔基的《海燕》中的句子“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其实它不正适合用在解析“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话吗?
4.湘版小学美术第四册教案 篇四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教学准备:颜料画纸 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
第二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 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 美的画面。
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教学准备:教学用的图画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教学准备:剪刀卡纸 胶水 颜料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2)提问:
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
(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
第四课 帽子回来了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通过想象画出常见动物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表
现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综合分析各种动物形象特征,能用拟人的方法画不同动物,引导设想动物在森林生活的情景。
难点:不同动物形象特征的捕捉和把握,画面的安排和布局。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想像平时从电视或是日常中见到过的动物形象并向同学们说一说,最后老师总结每种动物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外形特征。
二、图片欣赏,分析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演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它们的外形特征。兔子: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松鼠:尾巴大大的,„„ 长颈鹿:脖子长长的,„„
三、讲故事,揭示课题。
老师创编一个《帽子回来了》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多种学生熟悉、喜爱的动物,并有一定情节,将动物的生活拟人化,与儿童贴近,引起共鸣,激发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板书:帽子回来了
四、欣赏范画,讨论。
1、书中的几幅作品描绘了小猪的什么故事?
2、画中的各种小动物是怎样画的?
3、这几幅作品的构图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4、如果你来画,还可以画些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小猪(在干什么?)小猪戴帽子上学校 风吹帽子挂树梢 小猪急得蹦蹦跳 谁能帮它去取帽
森林(树、花、草、洞、石)
六、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作业要求:
1、内容新颖、有趣。
2、构图饱满,布局合理。
3、色彩鲜艳。
第五课 《三个好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
教学准备:纸张 颜料 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一步)2.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学生操作)3.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4.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5.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6.教师小结: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被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
7.接下来,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有两个游戏: ①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②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
第六课《海底世界》
教学目的: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孙悟空海底寻宝”、“美人鱼”等故事。
问:在美丽的大海中有些什么?同学们想亲手画画美丽的大海吗?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海底世界》。(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问:谁是大海的主人? 小结:鱼
鱼儿的形状像什么?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身上长着什么? 小结:鱼儿的形状有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以及一些说不出形状的;它们的身体由头、身、尾、鳍四个部分组成。
鱼儿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颜色?鱼儿有哪些的朋友呢? 小结:鱼儿生长在蓝蓝的海水里,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是鱼儿的朋友。
2.观赏学生优秀作品,评议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布局要均衡”的构图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你想如何表现?让学生自由讨论。
小结:完整的构图中应有鱼以及它的朋友们。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蓝蓝的海水、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
a.鱼儿的画法: ⑴画基本形。
⑵细节刻画。画出嘴、眼、鳍、尾等。⑶描上花纹。⑷涂颜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本次作业以组为单位,分为三组,每一小组以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海底世界》。
2.分组讨论,组长分配任务。
3.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应饱满、丰富。4.每小组的组长上讲台谈谈本组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全课。
第七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
第八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难点:制作精美而有创意。教学准备:自制示范品剪刀 彩纸。教学过程:
1、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语言激发: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板书课题:蹦蹦跳跳
2、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3、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指导点:
(1)构思: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
(2)折法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作业要求:(1)折扎方法正确。(2)操作耐心细致。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5、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四、赏析评述
1、师: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生2:还有观众!„„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生:我学会了速写!„„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第十课 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学习一些有关望远镜造型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教学准备:剪刀 白纸 水彩 胶水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导入。
1、欣赏几张有关望远镜的图片资料。
2、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望远镜多么神奇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望远镜呢?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出那样的“望远镜”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望远神镜》。(板书)
三、传授新知。
1、了解制作材料。
我们制作“望远神镜”的材料是剪刀、白纸和彩色水笔。(展示给学生看)
2、讲述“望远神镜”的制作过程。①设计“望远神镜”的形象。A、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B、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试一试。C、展示一些设计较好的作品。教师示范。
A、先估计整体轮廓(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大小。B、上色。
C、裁剪,并将纸张卷成桶状,最后用胶水固定。
1、作业要求: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望远镜”,可以分成小组制作。
2、教师行间辅导。
五、展评作业。
1、先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再自己评,然后让大家一起评。
2、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
第十一课 看大夫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2. 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3. 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教学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医生的道具、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作品。学具准备:铅笔、彩色水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穿着医生的服装,带上道具,扮演医生入场,先不说明身份。假装给学生看病,以制造一种看大夫的情境,在给学生看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2. 交流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看病的经历,着重让他们表演,进行对比观察: 不同的表情。动作。场景。3. 欣赏动画
在动画中让学生了解到特写的概念及夸张的手法。4.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种类的病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围绕表情、动作两个重点。
5. 赏评范画
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
6.学生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
7.作业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8.人文关怀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 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家》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图片资料,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5饣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第十三课 堆 沙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
教学准备:提前了解离学校最近的沙堆,并观察沙堆附近环境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集体整队,教师领队前往选择好的沙堆。
二、分析建筑结构,导入课题: 教师讲解“沙工程”的基本建筑模型。
1、引导儿童观察沙的基本性质。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沙工程”。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个别指导,师生共同作业。动手时就学生提出的或是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示范讲解。
四、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第十四课 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拼花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拼图构思设计。
难点:怎样拼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教学准备:剪刀 彩纸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些花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花的形状。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彩纸拼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它象什么?想一想它是怎么做成的。
3、让学生猜猜这幅范画是怎样拼出来的?(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发言)
4、教师小结。
5、板书课题:花儿遍地开。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从拿出学具,并自己动手剪一剪各种花瓣的形状,并想一想让你剪怎样剪得快?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剪得什么样子会好看?什么样子就不好看?
2、然后让学生将花瓣上色。
3、翻开书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展示的范图和学生作品。
教师再展示一些范图,让学生欣赏、讨论、评价,告诉学生拼摆花只要美观,与别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拼图,教师要重点讲评拼图中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移动上台学生所拼图形的某个部分,使之产生另一种形象,这样更能达到启发学生求异的效果。
5、讲述作业要求:先剪再上色,接着拼摆,最后固定在卡纸上。提醒学生注意拼摆要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满意的贴。贴时要耐心细致,胶水揩匀,注意画面整洁,也可给作业命名。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发现拼得巧的同学立即表扬,提醒同学之间不要雷同,反对模仿教材、教师的范作。
5.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第四册教学计划 篇五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识字4”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设计理念 1.学习方式上运用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使自己和故事中的人事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3.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知书达理”,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是该做,应该怎么做。学习目标 1.认识47个字,会写50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识字4中的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具有积极收集成语的兴趣。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其中的道理。4.能想象故事的情景,并能根据故事续编故事。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 共分六个模块。模块一:自主预习。(2课时)整体感知单元主题,了解学习目标。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读通课文。模块二:分类识字。(2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一步发现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合作学习本单元生字。模块三:朗读感悟。(4课时)主要是在识字基础上带领孩子们领悟文本内容,利用插图,激发学生通过朗读领会情感,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和事,从中理解故事中包含的道理。模块四:分类写字。(2课时)从字的结构入手,指导写字,指导学生发现共性的东西,初步掌握写字规律。模块五:交际与实践。(2课时)回归单元主题,升华情感,展示积累。初步培养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主动收集成语的习惯。模块六:整本书阅读。模块一:自主预习
教学流程:初步感知第四组内容——自主识字——交流识字——读通课文---弄 懂文章大意。
板块一:初步感知第四组内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到不认识的生字、词组及其它相关知识。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指导学生找出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生词。
2、老师范读课文,带领学生认识自己刚刚画出的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可以引导学生注上拼音。
3、学生再次自由分组阅读,加深对文章的认知。注意阅读速度节奏的掌握,注意阅读文章时的感情流露技巧。
[设计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块二:自主识字。
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习的识字方法,自主认字、识字。
1、教师正确朗读生字,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正确读音,正确拼音书写。
2、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拼音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对生字进行自学。找出生字在字典中的页码并找出该生字构成的三个词语及其意义。可以安排查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对已预习的生字按构字方法进行总结,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设计说明: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板块三:交流识字。
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着急地跑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习惯,学会在同伴中学习,让同伴之间互相帮助提醒,这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个不错的契机。】
板块四:读通课文。那些可爱的字宝宝跑到课文中去了,看看你还能不能认识他。打开课文你们读一读看看谁能读通课文。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故事。师:但要请小朋友认真听,给老师做评委,读错的马上指出来,读得好要掌声鼓励哦!板块五:弄懂课文大意。谁能说说每篇文章的大意呢?师生共同交流。【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放在预习的模块中是为了给学生一种整体,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明白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为了更好地阅读更多的书。】 模块二:分类识字
教学流程:交流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指导识字——巩固识字。板块一:交流识字方法
回顾识字方法:想想自己认识的这些字用的什么方法记住了啊? 板块二:合作探索,自主识字
学习生字时,让基础好的学生将自己识字的好办法教给基础差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提出更高的要求。
【设计说明:根据二年级学生缺乏合作的意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律性差等特点,我依据学生固定座位分成4人小组,就近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增强了识字的兴趣,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生字时,均有收获:基础差的学生能基本认识字形,基础好的学生不仅认识了字形,增强了词汇量,而且提高了生字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尝试到了合作的乐趣。】
板块三:刺激兴趣,巩固识字
我们经常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选择运用各种游戏,比如同桌互相做生字卡猜一猜……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界。
【设计说明: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较浓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学习起来才轻松愉快、事半功倍。况且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极易受到影响,注意的持续性也不强。所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想方设法保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兴奋点始终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在不觉负担中识记生字,从而来提高识字的效率。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 板块四:巧记字形,教师指导
利用识字办法记住字形。常见的有:(1)形象记忆法。二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有的学生会找到自己的形象记忆法去记忆生字。(2)根据结构记忆。对于一些结构简单的生字,学生能够很容易地说出他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记忆方式,这也是二年级学生常用的识记方式。(3)找到关键笔画进行识记。
【设计说明:在教学生字时,有的学生看似听得很明白,但是写的时候就会出错。针对这些问题,老师的指导作用是要发挥的,因此在学生认识了一定的字后,老师在检验的基础上指导正确的识字是非常必要的。】 模块三:朗读感悟 教学流程:
学习识字四中第二组成语和《坐井观天》---学习识字四中第三组成语和《我要的是葫芦》---自主学习《风娃娃》《酸的和甜的》---学习识字四中第一组成语和《小柳树和小枣树》 板块一:
学习:《坐井观天》和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1、朗读感悟《坐井观天》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看图练读第一次对话—感悟第二次对话(1)
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 说说读懂了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3)
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4)
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5)
带学生体验:用纸卷成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6)
四人小组再读第二次对话。(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重点指导:“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你弄个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读出劝告的语气)感悟第三次对话(1)
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2)
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3)
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设计说明:以读代讲学习方式既能引导学生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能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课文内容,这样的学习方式避免了老师泛泛地讲也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
2.扩展活动续编对话
学习流程: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分组活动续编后分角色读一读----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课文主旨。】 4.学习识字四中第二组成语: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学习流程:出示这三个成语---回顾课文内容想想哪个成语与课文内容相关---教师讲成语故事---学生大声朗读 【设计说明:把成语放在课文后面学习便于孩子理解成语,让孩子联系课文内容对照成语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大声朗读就是为了学生感悟成语的韵律。】 板块二:学习《我要的是葫芦》和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1.自读感悟。
(一)老师扶着学习第一自然段。
【设计说明:这一段教学的设计是想引领孩子怎样感悟课文,怎样体会表达的妙处。以读代讲的方式体会表达。】
1、出示课件:葫芦图
配乐声中学生观察葫芦生长过程。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 师: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
3、来,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4、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师:看一次?生:看几次。师:对,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5、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6、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7、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自然段。【设计说明:用倒置的顺序把第四自然段先来学习,让学生在知道故事结果的情况下再回味故事,去探求葫芦落了的原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设计说明:用招聘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
2、孩子们,不光是我们关心这个问题,有一个“葫芦剧团”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你看,剧团寄来了一封信。(课件出示 招聘启示
为了解开“葫芦落掉”之谜,我们决定表演课本剧《我要的是葫芦》。招聘演员两名:“小糊涂”──种葫芦的人;“小机灵”──邻居。谁愿意? 招聘要求:
1、会读:认真读读课本2、3自然段,用“──”勾出“小糊涂”所想所说的句子;用“~”勾出“小机灵”所说的话,好好读一读。
2、会说:同桌分角色认真练习“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和体会。
3、会演: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葫芦剧团” 2009-11-4
3、为了当上演员,我们一起努力吧!
4、准备好了吗?我是“葫芦剧团”的团长,选拔演员现在开始。(1))第一关:勾出小糊涂和小机灵说的话。(2)看看你勾对了吗?师引读。“小糊涂”: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小机灵”: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小糊涂”: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恭喜大家通过了第一关。(3)第二关:谁会说
同桌分角色练习对话。到底练得如何,我来检查一下: 请“小糊涂”站起来。“小机灵”座端正。A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师1:一天,“小糊涂”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而可爱的小葫芦还好好地挂在葫芦藤上,心想──(生读):
师2: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哼──(生读):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B“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1: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而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能演出来吗? 生:表演“盯”“自言自语”
师:看一会儿,是“盯”吗?,此时你的眼里只有──(小葫芦)(有这么大声地对自己说话的吗?)
师2:真盼望小葫芦能长得更快些,更大些──“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D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1:在“小糊涂”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小机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2: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再真诚地劝劝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1:“小糊涂”一听,心中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2:是呀,老兄,是叶子上生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你真是太奇怪了──“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同学们,读懂了吗?解决课题上的?(课件)“小糊涂”要的是葫芦,不要(),因为他认为()。E我会演
为了演好,先排练排练吧。排练的时候……
抽同学上台表演。师:好,《我要的是葫芦》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1)学生自我介绍:我是种葫芦的专业户──名叫“小糊涂”; 我是他的邻居──名叫“金点子”;
师:其余的同学都来当评委,注意哪个角色演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什么地方演得不够出色,你怎样改进。生表演。(两组表演)
(2)老师戴葫芦叶的头饰采访“小糊涂”
师:唉,“小糊涂”别走,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生:我……我要的是葫芦,我又不要叶子!
师:什么,你只要果实,不管叶子,你会后悔的。不信听听小葫芦怎么说。(课件:小葫芦与叶子的对话)师:“小糊涂”你知道自己错了吗? 生:我错了。(摸脑袋,低下了头。)
师:“小糊涂”到底错在哪儿呢,同学们帮帮他。生:他错在只顾葫芦,不管叶子。
生:他不明白葫芦和叶子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板书:联系)生:他还不听邻居的劝告…… 师:“小糊涂”明白了吗?
生:我明白了叶子与葫芦是互相联系的。我以后要多看书,多听别人劝告…… 师:(掌声)看来我们的“小糊涂”已经不糊涂了,现在应该改名叫“不糊涂”了。师小结。
(四)想象拓展。【设计说明:激发学生想象创编故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1、“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2.“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3.写一写
看着种葫芦的人做了傻事,我们赶快来帮帮他,劝劝他。同学们,把你真诚的劝告写下来吧,寄给今天还在做傻事的“种葫芦人”。
(五)学习成语拔苗助长 读一读小故事 拔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跑到田里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都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他筋疲力尽。
他回到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读读想想
1.从哪儿看出那个人是个急性子? 2.为什么稻叶枯萎了?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现在你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吧? 板块三:自主学习《风娃娃》《酸的和甜的》
(一)自学《风娃娃》
【设计说明:这一板块的设计,一是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提纲学习,二是通过大家讨论让孩子明白很多道理可以通过同伴讨论获得。】 1.大家用笔画一画,标一标,风娃娃做了哪些事。2.哪些事情对人们有用?哪些事情对人们没有用? 3.讨论:风娃娃为什么受到人们的责怪?
师:风娃娃的想法很善良,他一心想着为人们做事情,光有美好的愿望就行了吗?请大家读一读后面几段,这些事情对人们有用吗?为什么?
生:这些事情对人们没有一点好处,因为把风筝吹跑了,小朋友很伤心,把衣服吹跑了,人们怎么穿了?更不该吹断小树。
师:是啊,人们都在责怪他,人们会说什么?这是个怎样的娃娃? 生:这个风娃娃真不懂事!
生:这个娃娃只知道乱吹,也不看看吹得什么?瞎吹!生:再这样下去,我们就不喜欢你了,风娃娃!
师:听了大家的责怪,风娃娃很伤心,很不明白,谁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师:这个小娃娃只好回家问妈妈了,妈妈是怎么说说的?最后风娃娃明白了吗?他以后会做哪些事情呢? 师:刚才大家表演得很好,风妈妈说得多好啊,光有美好的愿望不行,要想自己做的事情对大家有没有好处,要为大家着想!
(二)自学《酸的和甜的》
【设计说明:生活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在语文教育中传递一种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因此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尽量做到在引领孩子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传递过程。】 学习提纲:
读这篇小故事你想解决几个问题呢?
(预设:什么是酸的甜的?谁要知道这东西是酸的还是甜的?……)师:老师还有个难题想请你们帮助。
师:以后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么办呢? 生:你尝尝呗。(大家笑,七嘴八舌:事情怎么尝呀?有人说:事又不能吃。)师:是啊,吃的东西我可以尝尝,事情我可没法尝。生:(七嘴八舌)你试试。生:你尝试一下呗。师:(高兴地)你们听到了吗?
师:你们听得真专心,她说的你们都听到了,我就这么办: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要想了解的话就尝试一下,谢谢大家。
(三)摘抄优美语句。【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寻找摘抄体会句子的表达妙处,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领会。】
板块四:自读《小柳树和小枣树》成语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设计说明:这篇课文在前几篇文章学习之后安排给孩子自学,是让孩子们运用学法进行自学,选择这篇文章一是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按照前两板块的读问思议的方法能自学。其故事中的道理也会一目了然并能用成语表达出来。】
学习中在文中画出小柳树小枣树优点和缺点的语句。读一读,全班交流即可。模块四:分类写字。(2课时)
从字的结构入手,指导写字,指导学生发现共性的东西,初步掌握写字规律。在写字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结构,学习布局占格,笔顺正确地书写,书写同时,关注学生书写姿势与专注程度,由干净整洁向美观转向。
模块五:交际与实践----“成语大发现”(2课时)
回归单元主题,升华情感,展示积累。初步培养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主动收集成语的习惯。板块一:以79页日积月累为主,先让学生朗读这些成语,再让学生发现规律(原来这些词语里都含有数字。)【设计说明:单独把这些成语列出来是让孩子明白原来数字会在成语里出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想不想发现更多呢?
一本正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板块二:故事里的成语。孩子讲成语故事 板块三:做张成语报,展示成语。模块六:整本书阅读 《一百条裙子》 刚好,我先让学生阅读了这本书,在准备交流讨论时发现了一位老师的课例,觉得不错,我抄袭过来了。
《一百条裙子》的大意:
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家的女孩。也正是因为她的怪名家和旧裙子,所有的女生都喜欢捉弄她。直到有一天,旺达突然声称她家里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嘲笑。根本没有人会相信她,而且大家都会拿这件事捉弄她,旺达都默默地忍受着。有一天,旺达终于因为受不了这些嘲笑而转学了,她给大家留下了她那一百条“裙子”。捉弄过她的那些女生发现原来旺达是多么爱她们,而且旺达是一个非常可爱、非常聪明的女孩,于是她们决定写信向她道歉,并且去把她找回来。可是旺达再也不会回来了……旺达到底有没有原谅大家呢?
我想她最后应该是原谅了大家,因为她写信来给老师,信中说把她画的“裙子”送给佩琪她们,好令人感动哦。
《一百条裙子》导读题
(一)仔细阅读《一百条裙子》的第一至三章,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旺达没来上学,佩琪和玛蒂埃是在第几天才发现的?谁是第一个发现的人?全班同学是什么时候才发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旺达的座位在哪里?佩琪和玛蒂埃的座位又在哪里?为什么会这样?你认为我们班的座位又是根据什么来编排的呢?
3、旺达、佩琪、玛蒂埃、塞西莉这几个女孩分别穿的是怎样的裙子?请用书中的语言来描述。
4、为什么会觉得旺达、佩特罗斯基这个名字很奇怪?你认为呢?你觉得自己的名字起得好么?为什么?
5、佩琪在嘲笑旺达的时候态度很恶劣吗?她认为自己这样对待旺达残酷吗?你有过这样对待别人的时候吗?
6、在佩琪嘲笑旺达的时候,玛蒂埃又是怎样的表现?为什么她希望佩琪不要再嘲笑旺达了?
7、别的女孩又是怎样帮着佩琪一起嘲笑旺达的?如果你看到有人在嘲笑别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8、旺达在说自己有一百条裙子和六十双鞋子的时候,是怎样的表情?她为什么会这样?
9、你认为旺达是先画了一百条裙子再说这件事的呢?还是她说了后才去画出来的?
10、如果旺达说的真的是一个谎言,佩琪应不应该嘲笑她? 《一百条裙子》导读题
(二)仔细阅读《一百条裙子》第四至七章,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只有在什么时候,班上的同学才会想起旺达?
2、大家都说班里数佩琪画得好,为什么她的作品却没有获奖?你认为怎样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
3、旺达的一百条裙子获奖后,被挂在哪里?为什么她的画能获奖,难道是因为她画了一百条而不是一条?
4、当佩琪看到旺达画的一百条裙子时,她是怎么说的?当她听说旺达要转学时,她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5、佩琪除了嘲笑旺达有一百条裙子外,还嘲笑过旺达什么?
6、旺达家的周围环境怎样?请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描述。
7、关于老斯文森,镇上的人们有哪些传闻?你认为这些传闻是真的吗?
8、为什么玛蒂埃不敢给佩琪写纸条制止佩琪?
9、在和佩琪一起去旧金斯山寻找旺达而不得相见的那个晚上,玛蒂埃作出了一个怎样重要的决定?
10、玛蒂埃感到是自己逼走了旺达。她编了怎样的故事、做了怎样的梦希望这一切能改变?(请详细复述她的故事和梦)你认为这样做有用吗?
11、旺达用怎样的信纸给十三班的老师和同学写了一封信?你认为旺达在写这封信时是怎样的心情?
12、旺达送给佩琪和玛蒂埃的分别是怎样的两条裙子? 读书交流会
一、交流导入,引出话题。
1.交流最近读了哪些书,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简单地说一说理由。
2.师:一本好书不仅能打动读者的心,它还可能改变一个人。今天,我们要来聊一本书,就是《一百条裙子》。3.说一说从书中都知道了些什么?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中间,谁最能打动你的心?(旺达)
二、走进书本,感受旺达。现在,不管是十三班的同学,还是我们,如果说到旺达,自然就联想到她的——一百条裙子。话题一:旺达的一百条裙子。
1.大家打开书本快速找一找,书中是怎么描写一百条裙子的?(P38)2.评委给出了什么意见?(P 42)3.让学生对一百条裙子展开想象。4.旺达,你用什么词来形容她? 话题二:被漠视的旺达。
1.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孩在十三班有没有人发现?是的,当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出示语段)
☆今天,星期一,旺达.佩特罗斯基的座位是空着的。没人注意到她没来上学,就连佩琪和玛蒂埃也忽略了这一点。
☆第二天,星期二,旺达还是没来。除了老师和大个儿比尔.拜伦,其他人依然没有注意到她的缺席。
☆旺达.佩特罗斯基,十三班里的孩子没人有这么奇怪的名字。
2.更过分的是,佩琪和玛蒂埃把问旺达有多少条裙子当成一种游戏。(出示语段)
“旺达,”她会一边说着话,一边碰碰她身边的同伴儿,“跟我们说说,你曾经说过你的衣柜里挂着多少条裙子来着?”
“一百条!”周围的女孩都尖叫着表示怀疑,就连在一旁玩“跳房子”的女孩们也停下来听她们说话了。
“嗯,一百条,全部都是挂起来的。”旺达说道。然后她就闭上薄薄的嘴唇陷入了沉没陷入了沉默。
“都是什么样的?我敢打赌,肯定都是丝绸的吧?” 佩琪说。“嗯,全都是丝绸的,各式各样的。”
“还有天鹅绒的。有一百条,”旺达慢吞吞地说,“全部都挂在我的衣柜里。”
然后她们会放她走。在她还没有走远的时候,女孩子们便忍不住爆发出刺耳的笑声来,一直到笑出眼泪为止。
(1)同桌间分角色读一读,再展示朗读。
(2)讨论:如果你每天这样被人嘲笑,被人捉弄,你会怎么样? 话题三:旺达的梦想
1.同学们,我们感到愤怒、悲伤、难过、痛苦,是因为我们把这些愤怒、悲伤、难过、痛苦放在了心里,而旺达她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语段)
旺达说着,目光会飞快地掠过佩琪,投向远方——她好像是在看很远的地方,就那么一直看着,却又什么都看不到。(1)远方会有什么?
(2)拥有一百条裙子是旺达的梦想。旺达的心在很远的地方,那里挂着她的一百条裙子!也许,此刻她正在精心设计的她的裙子,所以根本容不下别人的嘲笑。因为她心里有对美的向往,所以她才不在意别人的嘲笑。哪个女孩子不希望自己有一条漂亮的裙子呢?旺达没有,但她不抱怨。旺达更没有一百条裙子。但她说自己有一百条裙子,在我看来,这是对美的向往和赞叹。但是我们又怎么能说她没有呢?她画出了那么漂亮的一百条裙子!每一条都画得美丽和杰出。正像梅子涵爷爷所说的:文字出示:
一个以这样的方式和水准画出了自己愿望的人,她的愿望还可能不会实现吗?(3)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话题四:旺达的来信。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友情,渴望阳光下无拘无束的笑,更何况旺达还是一个孩子。所以,她也终于因为受不了嘲笑而转学了。当我读到旺达在圣诞节来临之前写给同学们的信时,我感动极了。请同学们翻到66页,自己先读一读旺达的信。(1)从信中,你们读出了什么?
(2)更让我们惊异的是,旺达送给佩琪和玛蒂埃的那两幅画上的人——是她们自己!让我们读一读书中是怎么描写的?生分段读P72-到最后。
三、走出书本,回味美好。
1.旺达就以这样特殊的方式留在了佩琪和玛蒂埃的心中,也以这样特殊的方式留在了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合上书,告诉我此时你的心情怎样?(1)交流心情。
(2)同学们,老师觉得一个人当她的内心有一个美好世界的时候,他会对一切都充满感激和爱,她会原谅一切嘲笑她的人。因此,我又想到了一位著名老师说的一句话。文字出示:
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有这样一颗心的人,永远是谦逊的、宽容的,也永远被人记住和怀念。
(2)旺达留给我们的,仅仅是一百条裙子吗? 2.回到封页,画的是什么?
可一切都晚了,旺达已经走了。这只能成为佩琪和玛蒂埃的遗憾。同学们,有些遗憾,是一辈子的遗憾。但愿我们不要有这样的遗憾。好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第四册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葡萄沟》教案10-06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07-01
人教版语文第四册《三个儿子》说课稿11-04
小学二年级语文称赞教学设计[人教版]10-04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重难点07-09
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分钟教学设计4[人教版]08-16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06-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