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作自查报告

2024-09-16

物流工作自查报告(精选6篇)

1.物流工作自查报告 篇一

根据县7月16日下午工作会议精神,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抓好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工作,全力推进县物流中心建设进程,现将有关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截止目前,项目完成了420亩征地拆迁、土地平整工作,项目立项、报批等建设前期工作已基本就绪。尤其7月16日会议召开后,我局积极开展全方位的招商工作,近段时间已接待来自等地前来考察物流中心建设项目的客商近10 批次。县工业园办牵头完成创业园总体规划(草案),现待相关会议讨论通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政府尚未正式通过创业园总体规划,县有关部门无法制定该项目土地出让方案。

三、下一步意见与打算

1、8月中旬项目完成土地出让方案。

2、8月底完成土地挂牌出让,确定项目投资商

3、10月底启动项目建设。

2.物流工作自查报告 篇二

一、本届理事会工作回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2007年11月选举产生。四年来, 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 产业地位确立并显著提升。2009年3月, 国务院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列入“十大产业规划”。2011年3月, 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 再次突出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6月,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专题研究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形成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

四年来, 我国物流、采购与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自然灾害的袭击, 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取得了新进展。2010年, 我国物流业增加值达2.7万亿元, 四年年均增长14.5%;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从2007年的18.2%降为17.8%, 相当于当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600亿元。2010年, 我国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3 6.1万亿元, 四年年均增长15.4%。物流企业群体加速成长,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进度加快, 物流标准、统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理论研究等行业基础工作逐步完善。物流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年来, 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民政部的领导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 在各副会长单位, 常务理事和理事单位及广大会员单位积极参与下, 在相关行业组织和物流教学、科研、新闻单位等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 联合会坚持改革创新思路,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深入贯彻服务宗旨, 逐步完善业务体系, 内部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2009年, 联合会通过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5 A级”等级评估;2010年, 再次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光荣称号。

四年来, 联合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推动物流政策出台和落实

一是积极推动国家规划、政策的出台和落实。联合会历时7年参与由国家发改委领导的第一个物流业专项规划的起草工作, 为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供了基础材料。《规划》出台以后, 我们立即开展调查研究, 提出了关于税收、交通、投融资、支持物流企业做强做大、促进物流园区发展和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等“60条”政策建议。向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的物流政策调研组作了专题汇报, “60条”政策建议大部分被“国九条”采纳。联合会还承担了物流标准、商贸物流、应急物流、物流园区和煤炭物流等专项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同时, 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供了有关物流业的内容。

二是全面参与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有关工作。联合会先后协助国家发改委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作;协助财政部开展“服务业功能聚集区”课题研究及政策落实工作;协助商务部组织“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创建及物流产业损害调查工作;协助工信部开展工业物流及物流信息化工作;协助教育部开展物流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协助公安部开展物流寄递渠道禁毒工作;参与了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商务部等部门物流规划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向有关部门报送行业运行动态信息, 参加形势分析座谈会, 连续多年被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评为信息报送先进单位。

三是努力完成委托研究课题。四年来, 联合会完成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研究课题120多项。如, 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物流业政策体系研究》、《我国制造企业物流现状及政策研究》、《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研究》;中财办委托课题《推动我国高校伙食物资联合采购改革与发展研究》;科技部委托课题《冷链物流等重点物流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研究》;财政部委托课题《物流业税收管理政策研究》、《农村流通体系财税政策研究》、《现代流通体系财税支持政策研究》;商务部委托课题《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研究》、《中国物流竞争力研究》;工信部委托课题《现代物流与科学发展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发展与政策研究》;国资委委托课题《生产资料流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国开行委托课题《支持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研究》等。其中, 部分研究成果已转化为具体政策或行业标准。

(二) 规范自律, 扩大交流, 加强行业引导和服务

一是推进行业评估认定工作。自2005年开始, 联合会按照《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 已评估12批共1264家A级物流企业。其中, 本届理事会期间评估7批1061家。自2008年开始, 联合会按照《物流企业信用评级管理办法》, 启动行业信用评价工作。四年来, 共有142家物流企业获得认定。“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和“中国物流实验基地”自2001年设立以来, 共有70家企业获此称号。

二是加强舆论引导和新闻出版工作。2009年, 联合会参与策划中央电视台《经济热点面对面——物流国民经济血脉》和《物流不能承受之重》等专题节目。2011年上半年, 我们配合中央电视台连续推出《聚焦中国物流顽症》系列节目, 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引起政府部门高度关注。联合会主管的《现代物流报》和《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影响力逐步提升;联合会门户网站中国物流与采购网日最高点击量超过100万次。《中国物流年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中国采购发展报告》、《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等已形成年度系列出版物。

三是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副主席单位和亚太物流联盟的副主席单位, 我们积极参加有关国际组织的活动。联合会主要领导先后带团出访, 接待有关国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及国际组织来华访问。联合会与国际贸易中心 (ITC) 合作, 开展“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培训;与美国供应管理协会 (ISM) 合作, 开展注册采购经理培训认证项目, 举办全球采购与供应链论坛;与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合作, 举办冬季培训学校;与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协会 (SCL) 开展中加贸易物流业高管学习和相互交流计划;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 (GIZ) 合作, 组织高级管理人员物流研修班和绿色物流项目研究等。

(三) 精心组织, 提高质量, 打造行业品牌活动

一是品牌会议活动创新发展。出现了“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推进大会”等规模上千人的品牌会议。“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现代物流科技创新大会”等一批传统品牌会议质量显著提升。“全国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汽车物流行业年会”、“全国重点批发市场总裁联席会”、“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全球采购与供应链论坛”“中国托盘国际会议”等专业性会议影响力逐步扩大。

二是展览活动成效显著。“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连续举办10届, 2010年展会吸引了全球400家参展商, 展出面积近3万平方米。“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 2010年参会国内外企业1500多家, 展出面积15万平方米, 参观人数10余万人。“中国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跨国采购洽谈会”2010年促成签约采购额35亿元。

三是评选表彰活动影响扩大。2007年联合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第二次行业劳模评选工作正在进行。2008年, 联合会隆重举行物流行业和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表彰了16家“中国物流改革开放30年旗帜企业”, 20家“中国生产资料流通改革开放30年杰出企业”和17位“中国物流改革开放30年突出贡献人物”。

(四) 拓展渠道, 开发功能, 为会员企业多办实事

一是推进物流税收改革。自2005年起, 联合会向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推荐的6批593家物流企业, 已纳入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 第七批试点企业即将批准发布。我们经过调查测算, 先后向税收政策主管部门提出了关于完善税收试点、从低统一税率、增值税扩围和降低土地使用税等政策建议, 获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二是开拓行业融资渠道。我们多次组织召开投融资座谈会和银企对接会, 为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联合会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 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2007年以来, 国开行已向24家物流企业的32个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目前贷款余额达320亿元, 承诺中长期项目贷款额度870亿元。

三是调研反映交通运输问题。通过多种渠道, 大力呼吁降低过路过桥费, 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今年6月, 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联合会多次召开座谈会, 先后向有关部门提出配送车辆进城、车辆运输车及大件运输车通行问题等有关政策建议。提出根治“乱罚款”, 杜绝“以罚代管”的政策建议, 在有些地方已经收到实效。

四是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和业务推广服务。四年来, 应各地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港务局等单位和部分会员企业邀请, 联合会组织会员企业实地考察, 为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服务, 协助会员单位开展业务推广和商务联系, 取得了一批实质性成果。

五是深化行业规划咨询服务。联合会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重点物流项目的论证、规划和设计, 并努力开展个性化咨询服务, 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五) 改进提高, 加快发展, 完善行业基础性工作

一是统计信息工作影响力提升。继2005年发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后, 2008年非制造业PMI问世。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 PMI准确预测了我国经济下行和回升的“拐点”, 经济预测预警作用得到验证。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多次引用, 国内外主流媒体、金融部门和研究机构密切关注, 社会上广泛认可, PMI已成为预测我国经济运行趋势的主要指标之一。联合会制定完善《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和《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报表制度》, 建立了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完善全国生产资料市场监测体系。坚持做好“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 发布“中国物流企业50强”名单。同时, 协助22个省区市地方政府和协会建立了物流统计工作制度。

二是行业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2010年, 联合会参与起草的《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正式发布, 提出了13个标准化重点物流领域, 一批物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陆续出台。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联合会, 先后成立了物流作业、托盘、第三方物流服务、物流管理、冷链物流和仓储等六个分技术委员会。2011年, 标委会组织召开了全国物流标准化发展座谈会, 制定了《物流国家 (行业) 标准制修订管理办法》。

三是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截至2010年, 全国已有410所大学、824所高职院校和20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物流专业, 在校生突破100万人。继2005年教育部批准成立“教育部中等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后, 2010年, 教育部成立了“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秘书处均设在联合会。通过组织召开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物流教学研讨会、物流师资培训班, 设立物流教改科研课题, 组织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 推动了物流学科体系建设。自联合会成立以来, 已有30多万人参加了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13万多人取得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和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其中本届理事会期间约有7万人获证。此外, 联合会还开展了注册采购师、注册采购经理职业资格认证。

四是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经科技部批准, 从2002年开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设立了科学技术奖。10年来, 共有267个项目获奖, 其中本届理事会期间有174项。四年来, 共征集“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课题和案例等研究成果3000多件, 一批成果已获政府、企业采纳和应用。联合会还陆续设立了“中国物流管理优秀案例”、“中国物流信息化优秀案例”等奖项。由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出资设立的中国物流发展专项基金, 1999年设立。本届理事会期间, 共颁发“宝供物流奖”28项, “宝供物流奖学金”166名。

(六) 扩大规模, 培育团队, 注重联合会自身建设

一是组织规模快速扩大。截至目前, 联合会会员总数已达7510家。龙头企业和大中型物流企业成为新会员的主体, 会员结构趋于合理。在本届理事会期间, 联合会先后成立了钢铁物流、冷链物流等专业委员会。目前本会已有8个分支机构, 分别是:汽车物流分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生产资料流通专业委员会、托盘专业委员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物流装备专业委员会和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为适应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我们还将在细分领域设立分支机构。

二是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本届理事会期间, 先后召开四次理事会, 30多次会长办公会。建立了人才考核激励机制,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分支机构和代管单位管理, 做好领导班子的考核、调整和换届工作。与兄弟协会和地方协会建立了紧密联系机制, 在评估、培训、统计、标准、会议等业务领域开展合作。受国资委委托, 较好地完成了25个全国性专业协会和8个事业单位的代管工作。

三是专家团队作用增强。四年来, 联合会专家团队不断扩大, 在课题研究、政策建议、标准制定、行业管理、会议活动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 是联合会与全国物流行业同成长、共进步的四年, 也是联合会行业地位巩固提升的四年。经过大家努力奋斗, 我们形成了符合行业发展需要和自身职能定位的工作思路, 构建了为企业、行业和政府服务的业务体系和服务品牌, 培养了政治业务素质较高、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较强, 热心于行业协会工作的人才队伍, 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四年来的成绩, 是全体会员共同奋斗的结果, 是各位理事认真履职的结果, 是陆江会长等老领导开创的事业基础, 也离不开各位名誉会长、顾问的关心和支持。

在这里, 我代表本届理事会, 向各位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和全体会员, 向民政部、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工信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委、国家开发银行等有关部门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联合会工作的各界人士, 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开创联合会事业基础的老领导, 向始终关心联合会发展的各位名誉会长和顾问表示崇高的敬意!

四年来, 联合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和缺憾, 比较突出的有:会员覆盖面不够广, 结构有待优化;服务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 特别是标准、统计、科技、法律和政策方面的服务有待加强;行业调查研究工作系统性不足, 特别是对专业细分行业的情况缺乏深入了解;行业自律和规范管理职能还较为薄弱, 需要进一步加强;专职人员组织结构和人才队伍还有一定差距, 内部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拓展和深化, 国际影响力还有待提升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改进提高。

二、新一届理事会工作建议

2011年, 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 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从长期来看, 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给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与新问题。特别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通胀压力持续加大, 主权债务危机恶化, 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 但稳物价、控通胀任务艰巨, 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 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 对物流业运行构成了较大压力与困难。我们一定要冷静分析, 务实应对。

今后五年,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也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阶段。我国物流业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 也会遇到一系列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对联合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形势下, 新一届理事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坚持“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的根本宗旨, 贯彻“十二五”规划及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推动“国九条”及配套政策落实, 健全完善服务体系, 加强行业自律, 进一步搞好自身建设, 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建设成为具有更强凝聚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行业社团组织, 在引领和推动我国物流、采购和生产资料流通行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为此, 我建议, 新一届理事会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 积极参与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

为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2—2020) 》编制工作已经启动。由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3家行业协会组成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已经成立。联合会要积极参与相关工作, 协助推动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努力完成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要引导制造、商贸、农业等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推动物流需求社会化;要支持各类物流企业转型发展和服务提升,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要促进资源整合和分工协作, 优化基础设施布局;要统筹国内与国际、全国与区域、城市与农村物流协调发展;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全面提高物流技术、管理、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要继续营造政策环境, 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要充分重视绿色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落实, 进一步发挥物流业在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二) 积极反映诉求, 切实解决行业、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 在税收、土地、交通、体制改革、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加大投入、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信息化、标准化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都是业界反映强烈, 长期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 把推动落实“国九条”作为近期工作重点。要积极反映诉求, 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 提出细化落实的政策建议。要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 了解和反映政策落实当中出现的问题。在全面推动各项措施细化落实的同时, 力争在企业最为关心的税收、交通、投融资等重点问题上率先突破。

(三) 全面开展行业自律

我们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 建立健全各项自律性管理制度, 完善行业自律性约束机制。要分领域、分层次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和倡议, 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和行业的良好声誉。要紧密联系企业和政府, 参与制订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准入标准和技术标准。要加强已有标准的宣贯实施, 做好行业推广和企业应用。要继续提升A级物流企业的品牌价值, 加快评估工作进度, 强化企业贯标过程中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扩大A级信用企业工作力度, 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要协调会员之间、会员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实现多方共赢。要努力推动物流行业文化建设, 增强企业和行业软实力, 树立和展示企业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

(四) 努力提高联合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我们要在前10年工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强化各项基础工作。一要着力做好统计工作, 继续完善行业统计制度, 推进分领域、分行业、分产品的调查研究, 完善PMI指数统计调查体系, 做好产业损害预警和维权工作, 进一步完善生产资料市场监测体系。二要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 加强标准基础研究, 做好标准规范管理, 引导和推动标准的实施应用。三要全面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完善多层次协调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 推动物流学科体系建设, 坚持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的质量标准。四要修订完善评估和表彰制度, 坚持标准、规范程序, 增强评估表彰的行业权威性。五要培育发展品牌会展, 做好会展需求分析, 规范会展全程管理, 提升品牌会展的行业影响力。六要推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 加强学术理论研究, 促进产学研结合。七要深入拓展行业咨询服务, 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八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提升我国物流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五) 进一步加强联合会自身建设

一是不断壮大会员队伍, 扩大会员覆盖面, 继续优化会员结构, 同时强化会员服务, 与会员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机制。二是继续加强制度建设, 本次会议将对联合会《章程》做出修改, 之后对相应的各项管理制度也要进行修改完善。三是推进专业化管理, 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 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四是加强联合会领导班子建设, 改革内部运行机制, 提高专职人员的业务素养。五是加强与兄弟行业协会、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及协会以及各有关方面的联系与合作, 探索行业协会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联合会十年来的工作与体会

2011年, 是联合会重组成立10周年。本届理事会四年来所做的工作是前六年工作的延续, 也是10年工作的体现。联合会的10年, 是学习、探索、实践的10年, 是改革、创新、发展的10年, 也是艰苦奋斗、开拓服务的10年。10年来,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一是在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下, 大力普及物流知识, 宣传物流产业, 协助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促进了物流业产业地位的确立;二是积极反映企业诉求, 主动协助政府工作, 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确立了联合会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三是逐步建立服务体系和核心业务, 形成了包括采购经理指数 (PMI) 、A级企业评估、物流标准、论坛会展、系列报告、行业劳模、信用评级、教育培训、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和政策建议等品牌服务项目;四是不断推进联合会自身体制机制改革, 加强队伍建设, 并注意发挥企业管理者、院校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的作用, 采取内培外联、产学研结合方式, 组建了基本适应协会工作需要的工作团队。

回顾10年来走过的道路, 我们有以下深刻体会:

(一)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联合会的建立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联合会成立后, 全面改革运作机制, 调整组织结构, 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实行聘任制, 积极推进专职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和年轻化。我们提出把联合会工作当作事业来干, “有为才能有位”的思想, 增强职工的事业心, 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培育核心业务, 逐步创立了品牌服务项目, 形成了基本的业务工作体系。10年来的实践表明, 改革创新是联合会发展的动力, 我们一定要传承下去。

(二) 必须坚持服务宗旨

联合会的“立会之本”在于服务。10年来, 联合会始终坚持“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的根本宗旨, 致力于维护会员利益和合法权益, 使联合会成为“会员之家”;成为行业的“主心骨”, 引领和指导行业自律发展;成为政府的参谋和助手, 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10年来, 我们兢兢业业、务实高效的服务, 得到了政府承认、行业认可、企业认同。今后, 不论形势如何变化, 联合会的服务宗旨永远不能变。

(三) 必须加强联合协作

联合会的工作方法在于联合与协作。联合会是一个综合性、开放式社会团体, 尤其需要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多年来, 联合会依托政府有关部门, 争取领导和支持, 推动了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与兄弟协会和地方协会建立联系机制, 在多个领域开展业务合作, 较好地发挥了行业整体优势。通过与会员单位、新闻媒体、研究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 形成发展合力, 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联合与协作, 是联合会最重要的工作方法,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四) 必须建设好领导班子和工作团队

联合会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10年来, 我们不断推进内部人事制度改革, 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 加强领导班子和工作团队建设, 并注意发挥兼职副会长及专家学者的作用。这是联合会10年改革发展的重要经验, 也是我们继往开来, 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各位代表:联合会10年来的发展, 离不开老领导开创的事业基础, 离不开专家学者大力支持, 也离不开会员企业积极参与。值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0周年之际, 我代表第四届理事会提议, 授予陆江同志、丁俊发同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0年特别贡献奖”;授予王佐等10名同志“热心中物联工作专家贡献奖”;授予中国外运股分有限公司等100家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优秀会员”荣誉称号。

3.物流工作自查报告 篇三

关于物流中心仓库安全生产自纠自查情况的报告

局安监部:

接到贵部下发《关于开展春节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后,物流中心即组织开展仓库安全生产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消防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已在我中心仓库贯彻落实,物流中心辖下一、二级仓库均安排了安全区代表负责该区域的安全工作。

二、各仓库的.消防灭火和逃生通道均畅通,无杂物阻碍。仓库区域内工作的各岗位人员,包括:仓管员、搬运员及保安等,经过消防器材使用培训后均懂得利用库区内现有消防设施扑灭初期火灾,以及知晓逃生方法。

三、仓库区域内的消防器材、装置配备完善,有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及填写相关检查记录,检查中发现的缺陷均得以及时处理。

四、在自纠自查中,发现物流中心莲塘仓库大门口有一盏照明大灯灯泡烧坏,凤凰仓库场地照明灯有几盏烧毁,这些问题我中心已填报《非生产性零星维修申请表》向德勤公司报修。

五、在自查自纠中发现我中心莲塘仓库有两部电话无法使用,一部是保安室的电话,另外一部是仓库地磅房的电话,

这些电话不能正常使用极有可能造成无法及时通报突发情况等情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我中心已就此问题填写维修申请单给通信运维部。

特此汇报。

局物流中心

4.物流工作自查报告 篇四

会计基础工作自查报告

一、狠抓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廉洁执政意识,促进思想观念、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的明显改进。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中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财政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为了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而作出的正确决策。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等问题,维护正常的财经秩序,实现勤政廉洁的政府形象。

成立了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建立起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结合与县财政局鉴订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责任书》。多次召开会议,具体研究、制定和细化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到岗位,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有责任。坚持自己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把党风廉政和反腐纠风工作同业务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结合以上各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机关严格了管理,重新修订完善了包括党风廉政建设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同志们学有依据,干有标准,规范行为,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自己及班子成员对照《廉政准则》和《责任书》及有关要求,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揭摆问题,自查自纠,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出措施,立即纠正。经过测评,满意率达到了 100%。

二、模范执行《廉政准则》,廉洁自律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自己始终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摆在首要位置,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纪律,严格监督的指示精神,围绕《廉政准则》,强化廉政教育、着眼于防范,除自己模范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外,注意增强班子内部及班子成员廉洁自律意识。运用先进典型开展示范教育,开展双学双查、思想作风建设总结检查和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活动,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党性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决议、决定和各项工作部署。同时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化解矛盾,增进班子团结,形成堡垒作用。一年来,自己和单位全体人员无一人收受核算单位的礼品礼金,无一人利用职权谋取非法私益,无吃、拿、卡、要行为以及其他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的行为 2

发生,业务招待费进一步得到控制。全年民主生活会召开率达 100%,领导成员参加率达 100%。

三、立足会计岗位,强化会计监督,源头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作为专职的会计核算和管理部门,搞好会计监督,维护财经秩序,促进源头治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以来,把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完善核算监督体系,作为单位工作的重心。促进全县会计集中核算工作高质量向纵深发展,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四、抓执法、净环境,严肃处理违纪行为,会计秩序进一步好转。

今年我们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会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契机,起草并报请县政府下发了《LN 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会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同时,召开了全县会计双先表彰大会,对近年来在我县会计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15 个先进会计工作集体和 50 名先进会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全县会计人员的革命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总之,我们一年来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做了一定工作,达到了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但是,就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差旅费、招待费、住 3

宿费等的报销标准,把关不严,人情味浓,就会计工作本身而言,受客观因数制约,服务水平和质量还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阅读完《财政单位自查报告》的朋友还继续浏览了以下内容:

学校安全自查报告范文

学校收费情况自查报告

5.物流工作自查报告 篇五

县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自查报告范文一

一、“双包”落实

我局包村任务落实,有具体分管领导,有扶贫村三年规划和工作计划,有工作安排,有总结(此项标准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二、驻村扶贫

我局将驻村扶贫工作纳入单位计划,驻村扶贫人员做到与本单位业务脱钩。加强对驻村人员的管理,要求驻村人员吃住在村,解决驻村人员实际问题,落实驻村人员相关待遇(此项标准分15分,自评得分15分)。

三、责任落实

局主要负责人重视扶贫工作,先后四次到扶贫村进行调研。帮助贫困村理思路、谋发展,制定扶贫双包方案。每季召开1次帮扶工作专题会议,听取驻村扶贫干部和贫困村扶贫工作建议,研究推进帮扶工作进度(此项标准分20分,自评得分20分)。

四、扶贫项目

驻村帮扶村产业项目实施成效显著,资助帮扶村教育资助、雨露计划全覆盖,没有因遗漏而引起信访案件(此项标准分25分,自评得分25分)。

五、措施成效

我局为帮扶贫困村办实事,争取涉农项目落地帮扶贫困村,干部包扶的贫困户中当年有50%以上实现脱贫,贫困村集体经济得到有效发展(此项标准分30分,自评得分30分)。

综上所述,20xx年,我局切实做好各项帮扶工作,标准分100分,自评得分100分。

县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自查报告范文二

根据省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对照《关于开展精准扶贫重点工作督查的通知》(皖扶办〔201x〕41号)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扶贫开发领导组组织人员对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了全面检查,认真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201x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县扶贫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x〕19号)和《关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皖扶办〔201x〕32号)精神,不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内容,强化包村单位责任,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职责,着力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实施整村推进工程、“雨露计划”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村民互助资金等重点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方式。对43个重点村和1.58万户、4.05万贫困人口实行精准管理,对201x6100贫困人口实行预脱贫管理,采取精准帮扶。建立201x年-2017年精准扶贫项目库,较好地完成了精准扶贫重点工作要求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宣传落实情况

霍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做出批示,要求第一时间做好省精准扶贫相关文件贯彻落实,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迅速行动,有力的促进了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为推动文件贯彻落实,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在听取汇报后,立即组织人员深入到山库区乡镇、贫困村进行精准扶贫调研,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陈俊就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围绕精准扶贫,强化“双包”定点帮扶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切实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会后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立即行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霍山县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意见。通过广泛宣传,使精准扶贫的理念深入到各单位,各帮扶干部和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心里。

二、完善建档立卡工作情况

根据省、市关于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全面核实贫困村和贫困户基本资料信息,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帮扶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已全部录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全面做好201x年脱贫户和201x年预脱贫户的标注,做到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都有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并定期进行核实和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建档立卡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和预脱贫户的贫困户按照“两公告、一公示”的程序由村民评定,切实做到贫困户进出有序、合规。

三、“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情况

按照省市关于“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要求,我局积极与县委组织部对接,研究并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转发安徽省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的通知》,建立健全“双包”定点帮扶工作机制,成立县扶贫开发“双包”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建立县领导联系乡镇扶贫工作制度和县重点企业帮扶贫困村制度,确定了43个贫困村的包村扶贫单位,共有11家市直单单位、104家县直单位、57家企业参与了定点包村工作,包村单位确定后,各包村单位迅速组织人员开展贫困调查,了解贫困村及贫困户现状,访问贫困户,再结合帮扶单位和贫困村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帮扶责任人,制订干部包户计划和贫困村201x-2

017三年定点帮扶规划,确定工作计划,确保所有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帮扶责任人,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各包村单位年初“建账”、年中“对账”、年底“查账”制度,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并把县直各单位的扶贫工作成效纳入考评内容,进一步强化考核,促使包村单位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截至目前:各包村单位共落实帮扶项目132个、筹措帮扶资金620万元,参与包户干部达0.88万人,共包扶贫困户1.82万户,走访近4万人次。

四、驻村扶贫工作队情况

我县从201x年11月新启动开展驻村工作,共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正副队长49名(其中市直单位下派6名),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工作队员人数

136人,驻村工作队下村之前,组织人员对49名工作队队长进行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确保每个工作队下去之后就能立即开展工作。各驻村扶贫工作队认真按照《安徽省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坚持长期驻村,杜绝“走读现象”,帮助贫困村制定整村推进规划和实施计划,帮助贫困户找准发展项目,落实好帮扶措施。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还专门为驻村工作队队长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要求凡贫困村实施的项目,驻村扶贫工作队要参与立项、管理、监督和检查验收,扶贫项目申报须经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审查签字。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为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每季度都召开工作调度会,听取各工作队的工作汇报,并为每个队员进行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

五、专项扶贫项目实施情况

(一)201x年扶贫项目总体情况。201x年,共争取中央扶贫资金1403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38个,其中到户项目52个。在收到项目审核批复后,立即督促各项目实施单位尽快开工,抓紧实施,早日完工,不定期地对201x扶贫开发项目进行督促施工进度。截止今年五月,共安排扶贫资金1403万元,其中整村推进投入资金884万元,雨露计划投入130万元,扶贫龙头企业和贷款贴息90万元,所有资金已安排到具体项目,项目开工率达100%,目前完工率达99%,已完工的项目验收全部合格,项目验收后资金全部拨付到位。

(二)201x年扶贫项目分类情况

一是着力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根据扶贫开发规划,201x年全县共实施了20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程,其中国家级重点贫困村8个。3月中下旬,组织人员赴20个整村推进村实地调研,对今年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进行现场评估、论证、选项、立项,摸排全年整村推进项目。201x年共投入整村推进项目扶贫资金884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等扶贫项目59个。

二是切实举办“雨露计划”劳动技能培训。201x年安排“雨露计划”培训资金130万元,专项资金安排达到全部达到10%,两个省级培训基地共完成培训430人,同时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5000人次,完成率超过100%。

三是认真开展“扶贫助学行动”。对在册贫困户家庭的子女上大学进行扶贫资助,通过摸底宣传、组织申报、对象审核、现场照相、录入系统、公告公示、资金拨付等程序,通过“一线实”进行打卡发放扶贫助学资金。201x年共资助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学生245人。发放资金49万元。

四是加强深化产业化扶贫。继续加强对扶贫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龙头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大支柱产业基地建设,培育种养业大户,强化龙头企业对贫困农户的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201x年,为我县8家扶贫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两行扶贫贷款”(中国农业银行和进出口银行)规模1.1亿元,并申报扶贫项目贷款12家龙头企业近4000万元,企业贷款扶贫贴息资金75万元,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资金短缺困难,完成率超过100%。

五是实施扶贫到户小额贷款项目。深化产业化扶贫工作,201x年共争取扶贫到户小额贷款项目财政贴息资金近50万元,坚持定贷款对象、定贴息方向、定贴息期限、定贴息标准“四定”

原则,农户可自选贷款银行,通过“一卡通”打卡发放补贴到户,将有近200户从中受益。采取财政无偿支持启动资金和农户贷款财政贴息的方式,帮助农户发展生产。

(三)扶贫项目管理情况

一是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我县严格执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扶贫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在资金使用上,严把“选项、立项、申报、审批、发放、效益”六关,资金跟着项目走,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四不一公开”(即不准挪用、不准挤占、不准截留、不准优惠原则和上榜公开);在资金管理上,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建立报账制,确保专款专用,并组织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的资金运作,在资金监测上,实行动态资金监测,镇、村及扶贫项目都要指定专人负责,定期通报资金使用情况,县扶贫部门随时进行跟踪监测。专项资金报账率达到95%,项目计划完成率和项目合格率均达

100%。防止和杜绝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保证了扶贫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二是去年扶贫资金审计及整改情况。去年四月中旬,裕安区审计局对我县2011-2013年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发现,我县扶贫资金使用总体比较规范,但还有少数扶贫资金在立项、分配、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问题,挤占挪用扶贫资金214.03万元,审计后,县政府立即召开涉及单位会议,已责令涉及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坚决予以纠正,于201x年8月27日前全部归还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调整有关会计账目,全部整改到位。并以县政府文件反馈至市审计局。

六、扶贫资金安排使用情况

(一)201x年、201x年扶贫资金使用情况。201x年,共安排扶贫资金1403万元,其中整村推进投入资金884万元,雨露计划投入130万元,扶贫龙头企业和贷款贴息90万元,所有资金资金安排到具体项目,项目实施完毕,项目资金全部拨付到位。201x年,共安排扶贫资金1290万元,全部投入43个建档立卡村。目前项目的前期调研立项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加紧汇编和申报,待省扶贫办备案同意后,立即组织人员开工建设。

(二)201x年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安排情况。近几年,我县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县政府每年都会安排一定的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扶贫专项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201x年我县配套扶贫资金为300万元,201x年配套资金已达500万元,占上年到到县专项扶贫资金的30%左右,扶贫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有效解决的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困难。

七、精准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扶贫库建设情况

《安徽省扶贫办关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皖扶办〔201x〕32号)下达我县后,我县立即召开专门工作会议,部署精准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库建设工作。会后各乡镇立即行动,各贫困村扶贫工作队认真履行职责,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认真谋划贫困村总体规划,根据贫困村资源优势,科学制定贫困户帮扶计划。全县整村推进村共计上报201x-2017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4250个,总投资约58609.2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3625个,要投资38998.4万元;产业发展类项目545个,要投资19460.8万元;雨露计划类项目80个,要投资150万元。在三年扶贫项目库的基础上,进行走访调研,在考虑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资源环境可承受条件等因素的同时,充分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筛选出201x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76个,并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结合自身现有条件,拟定出今年预脱贫户的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共拟定预脱贫户1837户,制定帮扶措施1934个,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县的脱贫任务。

从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自查情况看,我县能迅速贯彻落实省扶贫办32号文件精神。做到了传达快、学习透、领悟深。在扶贫资金管理的使用和管理上,做到财政扶贫资金不擅自改变项目和资金用途、不截留、不挪用、不挤占扶贫资金,所有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工程,做到规范管理,施工合同、报账手续等合乎要求,项目资金使用达到预期效益目标。在扶贫项目的实施上,做到项目安排合理、项目实施进度快、资金拨付到位、项目完成质量高。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不断完善,驻村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三年扶贫项目建设顺利完成,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建设工程项目后期维护不到位,非重点贫困村的驻村扶贫工作未到岗到位等。项目库申报过程中不考虑实际,贪多、贪大等等。在今后的精准扶贫工作管理中,我们将积极改进,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力争全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精准扶贫工作自查报告

xxx市第三轮第二批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开始以来,xxx镇xxx村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规划和措施,并落实责任人,积极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对照金堂县脱贫攻坚要求,现在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准识别,动态管理

xxx镇xxx村按照“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先后通过个人申请、镇村干部入户调查核实、村议事会筛选、镇村两级公示等具体工作环节,全村共识别出25户相对贫困户,完成建档立卡工作。走村入户,积极沟通,了解贫困户发展意愿,并协助制定脱贫措施,9月13日协助进行自行采购的生产物资仔猪和仔羊全部分送到户,并按程序完成市县财政扶贫资金生产资料补贴的报账工作,补贴资金已全部打入相对贫困户账户并用于支付生产资料采购费用。组织帮扶责任人“回头看”,并请农技人员到户指导仔猪、仔羊养殖技术和诊治生病的家畜,按标准进行疫苗的注射。明确脱贫目标,建立相对贫困户收入明细分析表,实行动态管理,实时了解收入情况、帮扶项目落实情况及效益,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对应措施,确保脱贫目标的达成。

(二)规划引领,全面布局

20xx年4月完成《xxx镇xxx村20xx年-20xx年扶贫开发规划》。按照脱贫与致富、扶贫与发展、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原则,立足地域、文化、乡村特色,统筹考虑住房改造、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等方面,会同县级主管部门在深入调查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配合县规划局9月完成《金堂县xxx镇xxx村扶贫规划(20xx-20xx)》,对xxx村产业发展方向、整体布局、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导。同时,配合县水务局完成新建12口堰塘、42口蓄水池、6个提灌站、13公里沟渠的设计工作;配合县交通局进行产业道路和入户道路勘测2.1公里,为发展产业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在规划的编制完善中,注重鱼渔同授,造血输血并举,将产业致富作为脱贫的根本,围绕镇特色水产定位,建设标准化鱼塘,推行稻田养鱼,坚持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取向,规划建设桃子、梨儿、杂柑等精品果园,按照“一户一业、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方式,因势利导帮助相对贫困户发展主导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市区级帮扶单位xxx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x区街道办、xxx区发改局也多次由分管领导带队到村了解情况及沟通发展规划和意愿,研究制定了《20xx-20xx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1对1”结对帮扶表》,明确了增收项目、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

(三)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将产业致富作为扶贫的根本路径和方法,围绕xxx镇特色水产定位,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资源、有序推进”原则,注重“输血”“造血”一齐用劲、扶贫扶智共同发力,拟新发展春见二代优质杂柑300亩;高改核桃600亩;新建精品梨园250亩;新建“四大家鱼”及鲈鱼、武昌鱼等名贵鱼种标准化鱼塘100亩,新增生猪、黑山羊养殖等80余头;新修产业道路7公里,整治塘堰12口、蓄水池42口、泵站6座及沟渠13公里。通过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并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育群众易学易懂易于接受的农业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多方支持,助力脱贫

围绕建设“乡村田园、幸福xxx”的目标,市级联系部门和区县帮扶单位把帮助xxx村“摘帽”和贫困户脱贫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在多次深入现场调研,帮扶责任人也相继到对口帮扶的相对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

从9月初到11月20日,工投集团15家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即帮扶责任人分别到对口帮扶的相对贫困户和贫困户家中进行了走访和慰问,并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金堂县水务局主要领导和帮扶责任人也分别到对口结对帮扶的相对贫困户家中进行了走访和慰问。

截止到11月20日,xxx工业投资集团公司帮扶资金到位176万元(其中杂柑基地建设50万元,精品梨园建设10万元,村民文化活动室建设30万元,道路建设50万元,标准化鱼塘建设25万元,培训费1万元,精准扶贫15户资金4.5万元和困难户慰问金及慰问品约5.5万元;xxx区街道办、xxx区发改局分别到位10万元,共计20万元帮扶资金。金堂县水务局帮扶资金50000元也已拨付到镇财政所村组专用账户。

(五)项目实施进度

1.村民文化活动室建设。7月16日开始建设,8月28日顺利封顶,目前外墙装饰已完成,正在进行屋顶防水和收尾工作,预计12月中旬即可投入使用。

2.目前由市县财政产业扶贫专项资金40万元、市工投集团帮扶资金10万元的250亩精品梨园项目已按程序确定苗木供应商,正在进行土地整理和产业道路规划及栽种株距的划线工作。市工投集团帮扶50万元的300亩杂柑基地项目因错过了栽种季节而暂停,预计在20xx年1月启动。

3.县水务局新建12口堰塘、42口蓄水池、6个提灌站、13公里沟渠的设计工作已完成,正按程序启动下一步实施工作。;县交通局支持的产业道路和入户道路2.1公里通过勘测设计后已按程序完成项目招标工作,施工单位已进场。

4.标准化鱼塘建设,已与农户就土地租金和使用性质达成一致并签订土地流转协议。

5.目前由市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补贴7.5万元的农户自行采购的生产物资已全部到位,25户相对贫困户中21户采购仔猪共计62头,3户采购仔羊共计13只,1户采购微耕机1台。在开展“回头看”工作中,有一户仔猪死了1头和一户仔羊死了2头,因均过了1个月质保期未能得到赔偿,针对以上情况,加大了对2户的监控和帮扶力度,要求农技人员重点跟进,从圈舍卫生和饲养管理提供指导。

6.结合相对贫困户需要,协助xxx村开展劳动技能的培训2次,通过参加金堂县劳动局组织的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和种养殖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工作效率不够

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在项目较多的情况下,对项目基本情况把握不够,没有分门别类的进行分析,在项目实施时没有合理安排实施进度,导致杂柑基地建设错过了栽种季节而暂停;前期精品梨园项目规划不够细致和全面,只规划了面积和范围,在项目实施时才进行产业道路的规划,没有考虑坡地的占用导致涉地农户提出意见,最终致使实施进度较缓。

(二)监控力度不够

在对相对贫困户生产资料采购后的养殖情况监控力度不够,虽然在仔猪仔羊生病时到户查看,并请专业人员诊治,但仍然死了1头猪和2只羊,对农户的技术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

(三)村集体增收机制不完善

目前村集体收入基本全靠财政拨款的村公经费,村集体基本没有收入,以前引进业主,经济指标是上升了,但村集体没有得到发展,收入并没有增加,土地租金也只能让涉地农户收入增加,其他农户收入也没有增加。前期拟启用村两委下集体经济组织海兰土地股份合作社,但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等原因而暂停。项目实施和管理还是由村两委组织进行,但村两委日常工作任务也较重,对项目的管理力度缺乏。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对项目的研究分析,分别制定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和进度,并组织落实。做到细致全面,避免漏项和重复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监控力度

制定定期巡检制度,加强对相对贫困户种养殖情况的掌握和技术的支持,加强对家畜的防疫,定期接种疫苗及时进行病畜的诊治,并帮助分析致病原因,针对性制定改善措施。落实帮扶责任,加强目标督查力度,帮扶责任人绩效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

(三)探索完善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

为加快项目推进,目前项目实施采用由村集体承建项目,业主承包,村集体收租,所有权和经营权两分的模式进行,这样不但解决了后期资金投入、技术管理、人员等问题,还能促进村集体收入增加。杂柑基地、精品梨园、标准化鱼塘等项目拟采用该模式进行。

(四)积极与大公司开展合作,发展种养一体化

目前正大集团与xxx村初步达成意向,拟租赁100余亩土地建设生猪养殖场,项目建设用地50亩左右,其余打造种植园区,养殖场的粪便集中回收处理后就成为种植园区的有机肥料,形成循环利用。村集体可合作建设种植园区,然后承包出去达到增收的目的。

(五)智力扶贫,推动就业就学

6.中国50强物流企业调查报告 篇六

一、基本情况

从不同类型看, 在主营业务收入前50家物流企业中, 运输型物流企业22家, 占44%;综合型物流企业26家, 占52%;仓储型物流企业2家, 占4%。

从不同区域看, 在主营业务收入前50家物流企业中, 78%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 西部和中部地区分别占1 2%和8%, 东北地区占2%。

从不同登记注册类型看, 在主营业务收入前5 0家物流企业中, 国有企业19家, 占38%, 有限责任公司15家, 占30%, 私营企业4家, 占8%, 其他内资企业6家, 占1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家, 占1 0%;外商投资企业1家, 占2%。

二、经营情况

(一) 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入围“门槛”逐年提高

2010年50强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共达5927亿元, 同比增长31.5%。其中, 排名第1位的中国远洋运输 (集团) 总公司超过千亿元, 排名第50位物流企业的达到15.4亿元, 同比增加3.2亿元, 增长26.2%。

从近年情况看, 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50强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所下降, 其他各年均保持较快增长。

从50强物流企业入围“门槛”看, 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 由2004年的2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5.4亿元。

从2004年到2010年, 排名前10位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50强物流企业收入总额的比重由2004年的63.8%提高到2010年的72.3%。不过, 近年来随着物流业收入的快速增长, 50强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物流业收入的比重基本在12%左右, 2010年为11.8%, 仅高于2009年水平。

(二) 盈利水平明显提高, 利润增速高于调查企业平均水平

2010年50强物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利润601.6亿元, 同比增长135.9%, 高于全部调查企业35.6个百分点, 收入利润率为11.3%, 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

(三) 规模扩大, 业务辐射能力增强

从资产情况看, 2010年50强物流企业资产总计同比增长11.3%。其中, 3家企业资产超1000亿元, 8家企业超100亿元, 26家企业超10亿元, 三者合计占50强企业资产总计的74%。

从基础设施情况看, 50强物流企业平均拥有仓储面积84.3万平方米, 是全部调查企业的4.6倍;铁路专用线平均拥有量为8条, 是全部调查企业的4倍。

上一篇: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下一篇:双语教育现状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