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党代会精神汇报

2024-08-09

落实党代会精神汇报(精选6篇)

1.落实党代会精神汇报 篇一

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情况汇报

一、营造氛围,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市*次党代会精神热潮。

市*次党代会召开后,*县立即组织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市*次党代会精神,并结合各自实际,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以创新发展的举措,真抓实干的作风,实实在在的业绩,贯彻落实好市*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

一是县四大班子带头学习贯彻。

*月*日,县委中心组第一时间专题学习了市*次党代会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市*次党代会,是在全市上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热潮、推动*“十四五”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必将对我市今后的改革发展和各项建设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于进一步凝聚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意志和力量,奋力开创*各项建设事业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是职能部门广泛宣传学习贯彻。

县委党校把学习市党代会精神同学习宣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列入重要教学内容,组织学员深入学习领会,确保学*弄*做*、走深落实落细。宣传部门通过采取开辟专题专栏、组织人物专访等形式,对学习党代会精神的情况进行了系列报道,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加深了对党代会精神的理解。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贯彻,营造了学习贯彻党代会的浓厚氛围,切实把全县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市*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了加快*发展上来。

三是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

我们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把学习贯彻市*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好党代会精神,并抓好本乡镇、本单位学习的督促指导,精心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代会的有关文件,采取召开班子会、机关干部会、悬挂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把党代会精神传达贯彻到广大干部群众中去。

二、以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为动力,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我们以学习贯彻市*次党代会精神为新的动力,紧密结合*实际,着力抓好重点工作推进。

一是项目推进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总投资*亿元的*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单套生产规模全国第一;总投资*亿元的*化工项目,一期离子膜烧碱、PVC树脂及环保水泥项目正在试生产。投资*亿元的*一期项目、投资*亿元的*方便烩面已投产。总投资*亿元的*二期已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职工社区及配套设施将在年底前建成;总投资*亿元的上海*电动车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计划年底建成投产。总投资*亿元的*万吨制盐项目,总投资*亿元的新生代彩印包装项目正在加紧推进,总投资*亿元的*化工等一批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近期也将开工建设。

二是招商引资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招商引资上,我们突出*重点,围绕*产业开发,着力引进一批*精深加工型和链条型项目。同时,搞好*产业区内的规划,为后续链条型*项目的入驻预留发展空间。*大招商基地和*个专业招商小分队,围绕精细*、电子、新能源、纺织、服装、制鞋等积极开展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先后拜访企业、客商*多家,邀请客商来*考察*多批次,在江苏*招商推介会上,成功签约*个大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

三是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围绕建设全省示范产业集聚区目标,不断加大公共设施投入和项目入驻力度,上半年,产业集聚区投资增速在全省产业集聚区综合排名第*位,比去年提升了*个位次,今年以来,产业集聚区新开工项目*个,完成投资*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快标准化厂房和公租房建设,着力提高集聚区的产业承载力。

在突出抓好三项重点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城区建设、乡村振兴建设、民生社会事业建设等各项工作,尤其是加快推进*新区建设、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着力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和谐,为全县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三、深入一线,着力抓好当前工作。

我们以学习贯彻市*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狠抓干部作风转变,奋力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的落实。国庆节期间,我们狠抓重点项目不放松,分管领导、分包领导、招引单位和各个服务部门不休息,加强督促,加快推进,对*二期、*电动车、*万吨制盐、*彩印包装等重点项目,加压紧逼,突击进度,督促投资方和施工方加大投资,多上人员,多上设备,大干快上,短期内有了新的突破。

同时,扎实做好三秋生产工作。要求各乡镇和农口部门引导群众尽快抢收腾茬,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抓好结构调整,搞好烟田预留,发展大方大户和高效特色农业,提高农业效益。特别是下大力气抓好秸秆禁烧,县里成立了专项督导组,乡镇村干部分包村组地块,加强督促检查,加大防控力度,尽最大能力减少焚烧秸秆现象。

同时,全力做好信访稳定工作。针对党的*届*中全会、省党代会的临近,我们要求县四大班子领导,各乡镇、各部门的负责同志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加大排查力度,强化防范稳控,及时调处化解,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和谐,为*届*中全会的顺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落实党代会精神汇报 篇二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于2012年4月24日—28日在兰州召开。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同志代表十一届省委作了报告。围绕报告七个方面的内容, 甘肃省内专家作了全面、系统而有见地的解析。

一、发展基础和存在问题

(一) 六项主要指标。

2006—2011年, 经济总量由2277.35亿元增加到5020亿元 (全国47.2万亿) ;人均由8945元增加到18780元 (约2900美元, 全国4650美元) ;投资由1024.87亿元增加到4547.66亿元 (全国约40万亿) ;财政总收入由293亿元增长到930亿元 (全国10.37万亿元) ;农民收入由2134元增加到3870元 (全国6594元) ;小康社会程度62.7% (全国是80.1%, 西部约70%) 。

(二) 存在问题。

一是我省发展与全国的差距拉大,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 非公经济比重低、节能减排任务重, 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二是城乡居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 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不相适应;三是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环境不够优、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 与大开放大开发的形势还不相适应;四是一些干部和党员思想解放不够, 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不强, 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特别是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 与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任务还不相适应。这些问题主要是从客观原因上讲的, 主观原因还有很多。

二、基本经验和发展方向

(一) 基本经验。

必须坚持深化省情认识, 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弘扬“人一之、我十之, 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 大力倡导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 不断把甘肃各项事业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把激活内力同借助外力结合起来, 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突出位置, 坚持依法办事, 夯实基层基础, 严格落实责任, 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 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 发展方向。

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规律, 主动适应环境变化, 有效转化政策和机遇, 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 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 努力走出一条内陆边远地区开放开发和艰苦贫困地区后发跨越的新路子, 建设幸福美好的新甘肃。

三、党代会的主题和思路

(一) 重大使命。

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使命, 就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和使命的重托, 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 既是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的必然要求, 也是我们必须长期为之奋斗的不懈追求。

(二) 会议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 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三) 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牢把握主题主线, 围绕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不断解放思想, 大胆开拓创新, 深入实施“四抓三支撑”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 更加注重开放开发、更加注重转型转移、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安定, 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四、未来五年的宏伟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这个目标只是全国的中下水平, 因为核心参照系是西部地区。

(一) 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

考虑到2000年以来的实际增长规律, 即国家速度下调, 西部速度上升。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必须保持1 2%以上就可以实现 (全国约8%, 西部约10%) 。

(二) 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层次、文化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核心是经济增长保持高速度、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文化产业保持20%以上的增长, 重点生态项目建设顺利。

(三) 主要经济指标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

全国方案 (8%) :保持经济增长10%、财政收入20%、城镇收入12%、农民收入1 3%以上;西部方案 (1 0%) :保持经济增长13%、财政收入20%、城镇收入13%、农民收入14%以上, 就可以实现《47条》的目标要求;小康方案:2002-2010年, 全国小康社会进度每年2个百分点, 甘肃1.7个百分点。每年提高4个百分点, 可以达到全国要求, 提高3个百分点可以达到西部水平。

(四) 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发展的差距, 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核心是经济发展差距, 经济实力提升了, 小康社会和其他指标一般都可以得到改善。

五、转型跨越的发展战略

(一) 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重点。

必须坚持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有条件的原则:一是把重点放在政府管理制度改革上, 用政府制度改革促进企业制度、市场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二是把重点放在改善跨越发展的基础条件上, 利用国家政策叠加的大好机遇期, 比较快地解决好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机场、县乡村道路、农村大中型水利设施、重点生态区保护性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三是把重点放在有条件、有基础、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发展上, 比较快地培养出甘肃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经济增长极、经济增长区。四是把重点放在科学开放、全方位开放上。

(二) 选择科学的转型跨越发展模式。

我省跨越发展的产业支撑重点应该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在工业方面, 要以金川公司和白银公司为代表的有色冶金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以酒钢为代表的黑色金属材料工业延伸产品大开发、以兰州铝业为代表的资源产业大进大出发展、以兰州和庆阳石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能源生态化发展、以河西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等。二是在农业方面, 规模化产业的问题已基本解决, 今后的发展重点要放在围绕“4个1000万”, 建设比较完整的加工业和贸易体系上。三是在第三产业方面, 目前有跨越条件的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 这方面我们有许多优势资源和基础条件, 重点是标准化、技术化、信, 息化以及综合开发和竞争力的提升问题。

(三) 实施转型跨越发展的正确策略。

一要注意跨越发展的阶段性。跨越发展一般需要经过准备、实施和完善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注意把握好阶段更替的节奏, 不要出现空档。二要注意跨越发展的条件性。这需要在资本投入、技术投入、人才投入、政策投入等方面做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三要注意跨越发展的区域性。有的地方和有些产业可能条件比较好, 可以提前实现跨越, 有的地方和有些产业确实还不具备跨越的条件, 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准备时期。四要注意逐步提高跨越发展的能力。这包括推动力、支撑力和持续力三方面的实力问题。推动力是依靠利益机制实现的, 所以提升推动力必须把改革分配政策、调整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执行好奖励激励政策放在重要位置。支撑力是讲生产力的作用, 实际上就是指人才和技术的作用问题。持续力是指投资环境、发展环境、政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质量问题, 这也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六、坚持“八个发展取向”

一是要坚持好中求快取向。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坚持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加快发展。二是坚持“三化”并进取向。现代产业格局: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三是坚持基础优先取向。坚持把夯实基础放在全省发展的优先位置, 突出交通、水利和城乡公用设施三大关键环节, 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不断增强发展的保障能力。四是坚持开放带动取向。坚定不移地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观念的大更新, 以市场的大开放促进资源的大开发。五是坚持创新驱动取向。充分发挥科教资源比较丰富和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优势, 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多挖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潜力, 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 加快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六是坚持绿色发展取向。坚持把加快发展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推广节约型生产方式、低碳型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 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七是坚持人才支撑取向。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 做到用足用好本土人才和引进吸收急需人才相得益彰、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筹抓好、培养开发人才和选拔使用人才同步推进,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八是坚持产业富民取向。把产业选择、项目建设和资源利用同富民惠民紧密结合起来, 着力拓宽富民产业发展的渠道空间, 着力提升富民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 着力营造富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让富民产业铺天盖地, 使强省与富民同步发展。

七、重大任务和对策

(一) 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一是加快形成多元化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 着力培育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五大新兴产业。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做大做强马铃薯、现代种植、中药材、经济林果、蔬菜和草食畜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 加快建设环兰州城市群、东部四市城市群和河西走廊城市群。四是加快提升基础承载能力, 提升交通通达能力、水利支撑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五是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力争未来五年非公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二) 促进社会和谐,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一是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统筹抓好六盘山区、秦巴山区、藏区三大片区和“插花”型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二是大力促进创业就业, 着力打造具有甘肃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劳务品牌。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四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衡等体系。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七是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努力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八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三) 加快文化大省建设,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深入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 树立坚韧、智慧、开放、创新的新形象。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服务惠民工程, 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三是深入实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 着力提升甘肃文化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四是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 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增长30%以上。五是深入实施文化体制创新工程, 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四) 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着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 努力把我省建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二是着力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 建设7大循环经济基地, 培育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三是着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四是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倡导节约、健康、文明、科学的绿色生活方式。

八、创新实施跨越发展战略的保障条件

(一) 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方针。

一是要继续保持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一贯性和稳定性, 避免大起大落。二是要加快提升基础承载能力, 全面提升交通通达能力、水利支撑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 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三是要继续保持稳定运行、稳定物价、稳定秩序的政府宏观调节导向。四是要继续保持投资持续增加的状态, 比较好地解决我省基础设施方面的发展瓶颈;五是要继续实施我省区域发展战略, 在“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上培育新的发展增长极;六是要继续解决好民生和社会发展问题。

(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 创新经济发展的基本机制和经营方式;二是要坚定只有开放搞活才能真正做好的观念, 用外部机制督促内部机制发生变化;三是要加大结构调整的节奏, 在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结构的合理化上创造效益;四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取向, 大力支持各种形式的创新和创业活动, 营造全民关注和参与的发展局面;五是要坚持文明发展, 继续加强对生态敏感地区、生态脆弱地区以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建设。六是整合开发区, 发展大型专业开发区和大型专业市场, 推动县域经济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中, 培育发展一批经济强县区。

(三) 关键在于提升发展能力。

一是要努力提高宏观决策质量。要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报告提出的新思路和新战略, 凝聚发展重点, 破解发展难题, 细化战略, 完善规划, 充实项目库。二是要努力提升发展能力。特别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 提高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的思维水平、决策水平和驾驭水平, 努力实现由依靠资源实现发展向依靠能力实现发展的转变。三是要努力放大政策效应。把用足用活国家政策、争取国家项目、争取外力援助作为保障发展的重要能量。四是要坚持开放带动取向, 努力参与国家竞争, 要改变单纯开放观念, 把对外开放与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密切结合起来, 在扩大外商直接投资、扩大外贸、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方面争取有新的进展。五是要努力提高支撑水平。要围绕创新意识、技术进步、市场运作、人才开发等, 建立新型的发展支撑机制。

(四) 强化跨越发展的保障条件。

一是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国有资产监管、农村综合改革, 让各类要素充分流动, 使创造活力竞相进发。二是强化科技保障, 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及其服务体系和成果交易平台建设。三是强化人才保障, 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为各类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使甘肃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创新创造的沃土、舒心生活的乐土。四是强化作风保障, 以深入开展省市县乡四级机关“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有效载体, 着力转变作风, 使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真正做到盯住目标、咬定不放、一抓到底、抓实见效。

(因无作者详细通联地址, 请作者见文后速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责任编辑:王宁涛

3.落实党代会精神汇报 篇三

通过深入学习,笔者觉得报告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报告全面总结了哈尔滨过去五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客观分析了哈尔滨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科学确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无论是总结成绩、分析问题,还是安排部署工作,都是从哈尔滨实际出发,高瞻远瞩,分析透彻,思路清晰,任务明确,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是把握了加快发展的时代主题。报告通篇体现了加快发展的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形象标志”,要求全市上下要重点在大项目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园区产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步。这些要求既具体又实际,充分体现了市委推进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三是突出了民生为先的根本要求。报告提出了“四大民生指标”,要求全市上下要重点解决好收入、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出行、环境、平安等重大民生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这些要求都是从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入手,充分体现了市委心系百姓、共创幸福生活的执政理念和民本思想,让全市人民在实实在在的工作部署中看到了哈尔滨的美好未来。四是坚持了统筹协调的发展理念。市委新战略不仅提出要加快江北大部分地区实现城市化,加快哈南工业新城建设,加快道里、道外、南岗和香坊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而且兼顾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着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为我县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五是突出了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报告明确提出了实现新跨越的政治保障,要求全市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一步超越自我,奋力实现新跨越。

通过深入学习,可以得出以下五点启示:一是推动加快发展必须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市委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市情实际紧密结合,解放思想,审时度势,制定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构建起“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发展新格局。这就提示我们,要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必须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科学谋划符合自身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战略。我县制定的“兴产富县、兴园强工、兴水拓城、兴业惠民”发展战略和“提升聚合力、提升发展力、提升执行力、提升稳控力、提升公信力”的政治保障以及“建设长寿山下强县、打造蚂蜒河畔名城”的发展目标,完全符合市委要求,符合延寿实际,我们将全力抓好落实。二是推动加快发展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市委新战略实施两年,得到了全市上下的一致认同和高度拥护,这是因为市委始终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此,我县在实施“四兴”战略中,将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凝心聚力干事业、一心一意惠民生,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的生活。三是推动加快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市委新战略站位高、立意深,统筹兼顾,把哈尔滨作为一个整体有机推进,开创了全面繁荣、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我县提出的“四兴”战略,也是在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实际,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要求提出来的,涵盖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方方面面。四是推动加快发展必须突出重点、主攻难点。市委在瞄准新目标、实施新战略、推动新跨越的安排部署中,无论是壮大经济实力、大力改善民生,还是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文化名城,方方面面都突出了项目建设的重大拉动作用,以实施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实现新跨越。因此,我县在实施“四兴”战略的过程中,也必须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财政增收重中之重的地位,全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五是推动加快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市委通过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干部岗位目标考核等新措施,充分调动起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了“四种精神”,凝聚了加快发展合力,开创了哈尔滨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因此,我县在实施“四兴”战略中,也必须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执行力,不断增进各方面团结,形成齐心协力干事业的强大合力。

学习市党代会精神,关键在于落实。我县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在新一轮加快发展中,将按照市委的要求部署,加快“强县”步伐,把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与深入实施“四兴”战略紧密结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力争早日实现“强县、名城”发展目标。2012年,全县GDP要达到46.2亿元,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6亿元,增长30%;财政收入达到5.1亿元,增长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30元和9065元,分别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8亿元,增长16.5%。一是深入实施“兴产富县”战略,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突出项目支撑和招商引资牵动作用,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工业化,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导向,提升优化一产,做强做大二产,大力发展三产,强力推进食品、纺织、医药、建材、旅游“五大产业”战略升级,集中打造稻米、大豆、粗粮、肉鸡、果菜、食用菌、纺织、医药、建材、旅游“十大链条”,全力建设绿色食品大县、亚麻纺织名县、北方医药重镇、新型建材基地和养生旅游胜地。二是深入实施“兴园强工”战略,力争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按照食品产业园“一园”突出,医药、纺织、建材产业园“三园”并进的集群发展格局,完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把工业园区打造成我县经济发展的“特区”。大力支持现有企业扩产改造升级,加快引进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域外知名企业,入驻企业达到43户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税金5000万元以上。今年规划实施重点项目200个以上,总投资50亿元,年内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招商引进项目130个以上,引进资金13亿元以上;主渠道争取项目70个以上,总投资25亿元以上,到位资金17亿元以上。三是深入实施“兴水拓城”战略,打造文明新城取得新进展。以保护性综合开发蚂蜒河水系为核心,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科学编制城镇总体规划,完善城市发展布局,大气魄、大手笔拉开城市建设骨架,县城规划面积由27平方公里扩大到40平方公里,把蚂蜒河城区段建设成集自然湿地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生态走廊。着力打造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四个特色功能区,加快实现“一河居中、两岸同兴”。整合资金4.25亿元,建设26个星级村,着力打造一批精品示范村。四是深入实施“兴业惠民”战略,确保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以争创全省民生工作强县为目标,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更多精力用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上,把更多财力用在群众直接受益的事业上,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确保城乡居民收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普遍有较大幅度提高。大力发展教育、卫生、计生等事业,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多元化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改善城乡群众居住条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立多元化、群众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化产业,打造养生文化品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系中共延寿县委书记

4.落实党代会精神汇报 篇四

今年以来,**委组织部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以做实“理论、实践、服务”三个课堂为抓手,推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落实落地。

一、做实“理论课堂”,确保学深悟透。

**委组织部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组工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部领导以上率下带头宣讲,将“干部教”与“教干部”相结合,建立“固定学堂”集中学、“周五讲坛”交流学等长效学习机制。结合组织工作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邀请省党代表张函到部机关宣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建立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知识题库,利用“林海映山红”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学习内容。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知识竞赛,推动部机关干部以赛促学、以考促学,让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走深走实。

二、做实“实践课堂”,聚焦技能提升。

**委组织部坚持把打造能力过硬的组工干部队伍作为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着力点,建立督导考评、“AB角”、驻村帮扶等机制,推动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快速成长。开展“机关工匠”“创先晋位模范组室”评选,将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评比重要内容,细化各组室承担的重点任务,部务会定期听取学习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等汇报,年末量化打分,排名评比,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围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以及“九个坚定不移”重点工作任务,建立组工干部“上挂下派”平台,定期为干部提供学习交流岗位,已择优选派2名干部分别到**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委学习,下派7名干部到巡察督查、驻村帮扶等一线学习历练。

5.落实党代会精神汇报 篇五

中共金溪县委:

自县十三次党代会闭幕后,我镇主要领导重视县党代会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严格按有关要求抓好学习宣传,并给合合市镇的工作实际将会议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宣传会议精神。党代后,我镇相继召开了党政班子会、镇干职工会、镇村干部会,对会议精神进行了学习宣传,大家普遍认为:这次党代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统一思想、共谋发展的大会,肩负着总结过去、研究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使命,尤其是谭书记所做的工作报告思路清晰、目标具体、鼓舞人心、催人奋进。通过学习宣传,大家提高了认识、形成了共识、凝聚了力量,纷纷表示合市镇将以此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以新目标为起点,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坚定信心,使真劲、出实招,形合力、共奋进,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切实把会议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在“三个创建”“四个金溪”建设中,合市镇将努力做到咬住“一个目标”、坚定“一个思路”、突出“两个主攻”、推进“三项建设”,实现“三个确保”,坚持“六个注重”,为建设“实力、富民、和谐、幸福”的合市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个目标”是: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力争2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力争4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年均增长25%、力争3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力争15%。“一个思路”是:着力实施“三大建设、四大战略、五大突破”,全力推进工业主体化、城镇和谐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两个主攻”是:举全力主攻项目建设、主攻小城镇建设。“三项建设”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加速和谐社会建设、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三个确保”是:确保实现工业强镇产业富镇,确保社会和谐安定,确保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六个注重”是:注重招商引资工作,注重项目带动战略建设,注重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注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注重社会大局平稳发展,注重基层党建稳固创新。

二、注重抓好重点工作。为了落实好会议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突出招大引强,增添经济发展新动力;一抓招商,二抓项目,重点年初制定好的12个项目和市民休闲广场建设。

(二)突出挖潜培新,支撑财源建设新增点;一抓开源,二抓节支。

(三)突出夯实基础,促进农业农村新进程;

(四)突出统筹兼顾,助推社会事业新发展;

(五)突出和谐平安,维护社会稳定新局面。大力落实每周信访隐患排查和重点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制度,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六)突出党的建设,增强基层组织新活力。严格按有关要求和本镇实际抓好创先争优活动和“三包为民”工作。

中共合市镇委员会

6.落实党代会精神汇报 篇六

——星光村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情况汇报 星光村紧靠炎帝陵牌坊,是三河镇一个规模较大的村庄。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410户人家,1445口人;党员43名,村支两委班子成员3人;耕地面积1886亩,山林面积500亩,村组集体经济年收入达60万元。自2006年起被市、县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镇”,2008年被市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2009年又被确定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0年被确定为市“两型”社会建设示范村、市首批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验示范点。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全面总结了近五年以来的工作成就和基本经验,认真分析了目前面临的形势,确定了我市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路、奋斗目标、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党代会中“两个基本建成三个翻番”、“四个株洲”等目标的明确,尤其是“办实事、抓落实”工作主题的确定,让人倍增信心、倍增力量、备受鼓舞。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结束后,村支两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将会议精神传达落实到实处,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代会精神贯彻情况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结束以后,镇党委组织召开了全镇村支两委会议,认真学习了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后,我村又召开了全村党员组长专题会议以最快的速度将会议精神进行深入传达到每位党员群众,全村上下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统一,发展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发展思路得到进一步明晰。会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认真学习了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二是认真总结了我村上半年的基本工作情况;三是布置了我村在今后的工作目标;星光村将继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环境整治为载体,以组织建设为核心,共建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二、上半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突出计划先行,明确工作重点。去年10月份,星光村被确定为株洲市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示范点,今年又被市委基层党建办列入产业建设示范村。按照市县工作要求,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充分调研,理清思路。我们围绕新农村建设及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主题,确定了星光村“1个第一,2个一流”发展目标,即:全省第一个村级镇,全省一流公共服务水平,全省一流农村合作发展组织。对原有的办点模式与思路进行大胆调整与创新,更加注重休闲农业的发展、更加注重农家乐的培育、更加注重村容村貌的整治、更加注重集体经济与农户经济的协调发展。制定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试点方案,并上报市两型办及县委、县政府。4月19日市党建帮扶工作队进村,对方案及有关重点工作予以了调整和明确,为集中有限资金和力量,今年帮扶的重点是农民运动场和门楼建设以及村委会办公楼改造等连体工程,在原先帮扶成果的前提下,致力打造帮扶亮点。在会上,党建帮扶工作队各成员单位就今年帮扶资金额度及到位时限进行了当场表态。二是对接政策,重抓项目。目前,我们正努力争取的政策有:市财政预算内的资金支持政策,农民变居民、农村变社区、土地集体变国有的政策,城市居民三大保险全覆盖的政策,社区服务机构及人员编制政策等。正努力争取的项目有: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人饮安全项目、村庄的绿化美化项目等。已完成的项目有:风貌改造项目、农民体育文化场所建设及村委办公楼改造项目。三是加强衔接,增强合力。目前,我们正与市县相关部门加紧衔接、积极推介,争取各方更大的支持。同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工作合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突出发展要务,着重产业培育。在抓统筹改革工作同时,坚持“双轮驱动”,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培育 富民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成立公司,打破传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成立星光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性质为村集体出资控股、全体村民自愿参股、其他自然人或企业认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已完成前期筹备工作,共筹资60万元。二是继续提升一个长廊三个基地,今年新栽种葡萄200株,现共有葡萄450余株,长势良好;蔬菜基地计划搭建100个热镀锌钢管大棚,目前已搭建20个;花卉苗木基地扩面200亩,达到500亩。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了英飞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集休闲、游览、体验于一体的“山水田园农家乐”项目以洽谈完成,准备前期筹备工作。四是抓好土地流转,共征地700亩,其中山地500亩,稻田200亩,主要用于九龙工业园西园区办企业和建设生活服务区。五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清幽山庄农家乐为龙头,培育发展3家特色农家乐,已完成选址和前期筹备工作。

突出基础建设,完善村庄功能。注重村容村貌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村庄。一是着力抓好环境卫生整治。继续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三清”(清垃圾、清乱堆乱放、清闲杂房屋)、“四改”(改水、改厕、改厨、改栏);建立“户拣、村收、镇运、县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二是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厂建设已完成选址、方案设计、水源保护、厂址平整等前期工作;风貌改造今年完成30栋,如今我村房屋风貌改造共85栋,住宅美化蓝图显现;投资63.5万元新建的农民文化运动场已建成,是全村政策宣传、科技普及、休闲娱乐的集聚地;投入15.6万元,对村委会进行改造升级和新建门楼,提升了阵地水平;投资11.6万元修建了流经兰家组、宋家组、林家组长860米的水渠,切实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突出组织建设,强化发展肌体。始终把党组织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有:一是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今年是换 3 届之年,在换届工作中,做到了严密组织,严格程序、严明纪律,村支部换届在4月17日完成,村委换届在5月8日完成。通过村两委换届选举,产生了一支能力突出、责任感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基层组织队伍。同时抓好了党员发展工作,今年培养了3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预备党员转正;二是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充分利用远教平台,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等,从而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开展各种种养技术和实用技能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创先争优活动推进计划,开展了党员公开承诺、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活动,确保了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四是做好党务公开试点工作,按照县委和镇党委要求,通过明确专人负责,完善公开阵地,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监督落实等举措,星光村党务村务工作推进有序,落实有力,切实保障了群众权利,密切了党群关系。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将借市委十一次党代会的东风,在上半年全村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已全面过半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放大自身优势,谋求更快发展,确保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具体讲,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加强努力。

(一)产业发展方面

以土地流转为平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以星光强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力,成立星光休闲式蔬菜体验公司,扩建蔬菜基地,争取纳入“菜篮子”工程,进一步壮大香椿基地规模。二是发展旅游商贸业。充分利用星光区位优势,将霍家经贸小区与星光村整体开发,建设星光村生态农贸小区,打造民俗风情街,为村民提供集市经商、游客购物场所。继续跟进农家 4 乐现代设施农业园项目。

(二)基础设施方面

启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科学编制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争取纳入省级项目区,力争启动实施1000亩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跟进自来水厂建设项目;改善村民建房,在肖家、长沙界组规划1-3个集中居住区;修建马鞍山河堤670米;充分利用农民运动场所服务农村事业发展。

(三)综合配套改革

力争完成户籍制度改革。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积极争取城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服务、社会救助以及居民低保覆盖星光。开展社区治理机制改革。按照(1+3)*X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完善社区服务组织。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启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四)基层组织建设

上一篇:疾控中心工作介绍下一篇:吉林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考研复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