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人生观范文

2024-06-17

正确的人生观范文(共9篇)

1.正确的人生观范文 篇一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反对个人主义

【摘要】:由于人们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经济利益和政治立场不同,生活经历、人生境遇、认知水平不同,人们对人生的看法也不同。不同的人生观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赋予人生以不同的意义。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容易侵蚀大学生的纯洁心灵,不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个人主义人生观无视社会的整体性和人们的整体需要,以个人为中心将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这显然是错误的。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特别是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创造人生的价值。

【关键词】:人生观 个人主义 反对 树立

一、个人主义的涵义。

个人主义人生观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取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极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和幸福的世界观,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这与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世界观及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

二、个人主义的表现及危害。

在资本主义革命的早期,在争取个人自、反对封建专制方面,个人主义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从19世纪开始,一些敏锐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已经意识到它还具有销蚀社会的一面。20世纪以来,西方思想家对个人主义的批判更是不绝于耳。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这些公开的错误人生观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是狭隘的剥削阶级的利益,不可能具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在现实生活中,个人

主义破坏了社会生活,败坏社会公德,腐蚀人们的灵魂,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的破坏与阻碍。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产阶级谋取个人经济利益时,在个人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以个人的利益为准则,贪婪的人性充分暴露出来,不择手段最大限度地榨取生产的剩余价值,疯狂掠夺生产原料,完全不顾工人群体的利益和社会消费者群体的利益,这样就在无形中影响了人类社会文明和人类历史文明的整体进步。

我国在先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系下,社会主义市场强调为人民服务,反对个人主义的存在。而当今世界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多元化世界,各种精神文明相互渗透、相互碰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倡导的个人主义世界观对我国的社会有所渗透,我国的一些人也受到个人主义的侵蚀,这些是各种敌对势力所进行的西化、分化的结果。

在经济上,一些产品的生产销售人员为了谋取个人的利益,不恪守社会公德,公然剥削工人,公然生产销售危害社会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很大的不安定因素,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严重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政治上,某些党性不高的官员,经不住各种诱惑,在个人主义的怂恿下,走上腐败贪污的道路,以权谋私,钱权交换等等,损害了国家集体的利益,损坏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严重地伤害了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情,破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拖缓了社会主义的正常建设进程。个人主义也会导致政治上无政府主义,反党反社会反人类,这是很严重的后果。

在精神上,个人主义蒙蔽了人的善良,腐蚀人的灵魂,淡化了集体主义世界观,一些人以“维护个人利益”为借口,不顾社会大局和社会集体利益,我行我素,不关心社会,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心,甚至做出不利于社会建设的行为,损害了集体的利益。

三、我们如何抵制个人主义的侵蚀。

抵制个人主义的侵蚀,我们全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们个人要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

1.思想上用科学的思想体系武装我们,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团结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保证。

2.我们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革命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我们要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端正人生态度,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不为狭隘私心所扰,不为浮华名利所累,不为低俗物欲所惑,就能够不断实践人生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与始终对国家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精神,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

4.我们要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有相互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个人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存进历史的进步。我们要坚持能力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我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统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收营养,做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维护者。

5.我们要努力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自觉维护自己与集体的和睦团结自觉做到在名利面前让一步、工作和苦难面前抢一步,尊重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同时协调好人际关系,必须坚守做人做事的原则,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以原则促团结,明确是非标准,光明磊落,一生正气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6.我们要努力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

系,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个人应当自觉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当自觉服从社会利益;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承当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个人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自我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我们要抵制和反对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私利为中心、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正确的人生观范文 篇二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对人生、对各种关系的看法或评判标准。这种认识形成的正确性、科学性最直观的是来自学校的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是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1.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

学生的任何行为, 都是发源于其的内心指令。一切社会道德规范, 只有当它成为学生的内心信仰和要求之后, 才能在实践中付诸行动。也就是说, 只有当学生不仅从理性上认识应该这么做, 而且从内心情感上也甘心情愿地去这么做的时候, 学生的道德信念才能是坚定的、稳固的。审美教育正是依靠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从而使学生在效仿榜样的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教育, 通过情感的变化来分辨美丑, 自觉地趋善避恶, 实现道德的升华。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欣赏与创造中的时候, 由于注意力的转移, 生活的变换, 情感的净化, 就可以超脱自我, 心情开朗,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从而使情绪稳定, 保持心理的平衡。通过审美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训练思维能力, 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美好的世界, 追求健康理想的生活。审美理想是在生活中追求、向往的一种完美的生活境界, 是与社会政治理想密切联系的。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审美教育, 可以从先进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图景中发掘美的内涵, 美的心灵、美的理想, 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自觉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包括在政治理论课中穿插一些文明礼仪的讲解, 更应该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提高学生对审美能力的提高, 提高文化素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方法不外乎学习、实践、自我修养、制度约束等。学习在某种意义讲也是教育, 要使学生的人生观在教学中实现并在实践中磨炼、升华, 还要不断培养学生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水准, 让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坦然地接受各种挑战和冲击。

二、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增强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 学生的思想也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并没有随时代的发展而进行充实和完善, 整个教育内容一方面显得很零碎, 另一方面也显得很空泛, 一些问题的认识与时代特征和当前实践贴得不紧, 内容陈旧, 一些问题由于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概括, 很肤浅, 从而使整个教育难以对学生形成说服力。

1.引导学生进行个人认识

学生的人生认识来源于家庭生活和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学生的人生观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积淀的过程。现代学生处于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想纷至沓来的特定时代, 这对于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学生来说往往会由此引起深层次的思考, 形成诸多“热点”, 在思想上产生飞跃式迷惘, 认识出现多元化倾向。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 从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实际出发, 不但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扎实的科学理论功底, 施以适当的方式方法, 还要努力研究学生人生观认识的心理过程, 从认识心理的规律出发, 纠正学生人生观认识上的偏差, 进行科学引导, 以实现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科学转移。

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敢于正视社会现实的诸多矛盾, 解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努力化解学生的困惑和迷惘,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坚持师生间相互尊重, 以平等的关系进行交流, 着重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充分利用群体教育。努力发展开放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同时通过老师的引导, 让学生实现相互影响和相互教育。

2.以正确的理想激发学生的人生追求

对于处在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初步形成的青年学生来说, 最根本、最长远的办法则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激发、培养他们的人生追求。只有当学生们认识到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对人生的真正价值时, 他才不会放弃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不难看出, 人生理想在生活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政治教育工作中了解和认真解决学生的需要, 以形成高尚的动机, 对转变学生的思想,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正确对待学生的多种理想, 并承认其合理性,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应该看到, 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思想问题, 往往是由于我们没有正确对待学生的某些理想, 对学生提出的某些理想表现出厌烦、冷漠的态度, 甚至认为学生多事, 强调客观理由太多, 太强调个人利益, 这样会激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善于把教育的理想转化为学生的自身的理想, 形成群体的内在动机,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3.利用情感教育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

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 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 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简言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 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情感使人际交往变得深入、丰富、细腻。它是打开心扉的钥匙, 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也是德育成功的前提。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舒展情怀, 净化心灵、催人奋进、形成较强的意志。当代学生的情感是复杂、动荡、微妙的。他们常常因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而欢欣鼓舞, 也会因一时得不到满足而悲观失望。他们的情感一般易于外露, 喜怒哀乐溢于言表, 但有时也表现为内向性和闭锁性, 这是由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尊心、自信心很强, 不愿望把内心秘密和真实思想轻易向别人吐露。这就要求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尚、炽热的情感, 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克服消极情感, 发挥情感在生活实践中积极作用。同时在教育中充满爱心, 争取以真情叩开学生的心扉, 努力进入他们的精神天地, 从而引导学生在人生观上不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其学习生活提供正确的思想保证, 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不会自发产生的, 要靠引导, 这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也是面向新世纪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政治教育,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树林.运用导读教学法培养政治阅读能力.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3.

[2]曹宝静.中学政治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7.

[3]曹阳.把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课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4.

3.正确的人生观造就幸福的生活 篇三

英国诗人丁尼生说:“唯有自爱,自识自制,指引人生,才能导出神圣的力量。”这就指明了自我认识问题是幸福与否的关键,实际上也是探讨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问题。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而且调节人的行为、活动方向以及进行方式。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能够为大众的利益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能够为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作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

实际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是人们的一种信念。在大千世界中,许多事情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信念对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对人的健康有着奇特的作用,信念在人们无能为力时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无论是来自思想意识或宗教信仰,还是来自丰富的经验,都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取得最好的结果。因此,面对疾病或困扰,首先要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和困扰。如果无法战胜时,也决不要失望,承认并乐观地接受现实,这才是明智之举。

那么,人生的幸福有哪些?

人生幸福的四大支柱,亲情、爱情、事业、友情,每一个都是幸福的支点,我们要学会多方面发现幸福、寻找幸福,而不能形成单一的追求,这样就容易顾此失彼,钻牛角尖。男人如铁,女人如水,很多女性在一生中都追求着爱情,而忽略了其他,比如有些女性恋爱期间不自爱、不自制,导致男性对其不珍惜;有些女性认为“做得好不如嫁得好”,把爱情看作是一生最大的追求,全身心放在家庭生活中,一旦丈夫出轨,爱情不再,很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等等。而事实上,人生的幸福不只有一个支点,我们要学会辩证思维,当爱情受到创伤时,有亲人、朋友在身边安慰、关心就是一种幸福;看到孩子一天天茁壮成长就是一种幸福;努力工作,得到领导的认可或提拔也是一种幸福……女性同胞们应多方面发展,培养自己广泛的爱好,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如同大楼将自己的根基打牢,这样为你遮风挡雨的树木就会更多,抵御灾害的能力自然就会增强。

又要如何才能得到幸福呢?

幸福是一种感觉,和外在客观没有必然的联系,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是幸福的,愿望实现了是幸福的,职位升迁了是幸福的,喜得贵子是幸福的……但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对待问题,有个温馨的家固然是幸福,那么谁又能说一个人的自由就不是幸福呢?有个体面的工作是幸福的,那么谁又能说没工作的人就不幸福呢?有钱是幸福的,那么谁又能说穷人没有幸福呢?说不定有些穷人的幸福指数更高!

幸福与不幸福在于自己怎么想,是否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个词叫作“知足常乐”,幸福实际就在我们身边,但是用什么心态对待幸福很重要。如果我们总是向上看,那么始终难以幸福,累时、烦时、郁闷时适当地向下看看,说不定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我们并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心。

幸福女人需要做哪些准备?

一要做好心理准备。也就是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家人健康,夫妻和睦,朋友关系良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不嫉妒、不攀比,心理健康,自尊自爱。

幸福总是光顾自尊自信的女人。首先女人要克服自卑心理。美国伟大的励志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认为“天下无人不自卑,无论是圣哲贤士,富豪王公,还是贫农寒士,贩夫走卒,在儿童时代的潜意识里,都是充满自卑感的,并且很可能延续到成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一些优缺点,女人要学会调整对自己的认识角度,并通过不断努力,改变自己,消除自卑心理,建立人生优势,获取成功喜悦。女人应懂得爱惜自己,只有自尊自爱,才能得到男人的加倍爱惜,如果想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就要拿出勇气,活出尊严,找回信心,跟依赖放荡说再见。自尊自信的女人才能创造阳光灿烂的明天。自信的女人,总能精神焕发、昂首挺胸、神采奕奕、信心十足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当中去,自信的女人从来不惧怕失败,她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中的苦难和挫折,用微笑面对扑面而来的讥讽,用坚决的行动维护自己的尊严。

幸福要有成熟的心态。要学会坦然接受已发生的事,如果不幸已经发生,那么我们就要勇敢接受,虽然痛苦伤心,也要学会调整心态,接受与面对。比如爱情在的时候就要放开地去爱,但如果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了,就要勇敢地接受,果断地放下。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要顺其自然,接受面对,这样才是成熟的心态。

二是要增加自己的内涵。也就是要不断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女人的漂亮与美是有本质区别的,女人的真正魅力不是永远追求时尚,而是内在的修身养性,通过修养打造一个气质不凡的自我,通过读书学习培养出一种远离庸俗的品位。

幸福的女人会说话。说话是一门艺术,培根说过,“交流时的含蓄与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直言不讳固然可贵,但生活中有时为了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含蓄、委婉的语言表达效果会更佳。但生活中很多女人在和他人谈话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以斩钉截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或用批评对方无知的态度打击对方的自尊心,这样往往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交语言礼仪中有一条“不可否定原则”,即如对方话语中不是出现侮辱、毁谤等语言,我们不要轻易否定他人,因此女人要想营造和谐氛围,定要学会委婉说话,语言尊重,使人乐于接受。

女人要懂得一些礼仪常识,优雅的装扮、谈吐能增加女性魅力,有学识,有品味,有修养,举止从容的女性总能吸引更多的目光,所以要学会一些化妆礼仪、着装礼仪等,当然,还要上得了厅堂入得了厨房。要学一些营养知识,不为别人,只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要学会开车,自己想去哪里都可以。

三是要有孝心准备。父母养育了子女,对待父母要孝顺,要将快乐、温馨带给父母,而不是每当有难处才想起父母。当然,对待公公、婆婆也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四是要有事业准备。虽然很多女人是爱情至上的,但是要明白爱情不是女人的全部,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可以做个生意,可以当个白领,可以去当义工,总之,要有事情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视野开阔、心境开朗。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篇四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这次旅行中,有些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所以在确定目标后,他可以披荆斩棘一路向前,最终到达他所预期的人生目的;而有些人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走向哪里,所以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他盲目向前,一路走,一路蹉跎,甚至撞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而结果却是碌碌无为,虚度一生。为什么会有这样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呢?我觉得这和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所谓人生观,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具体来说就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这其中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一个人的人生观基本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等一系列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这个人的人生观,也就决定了他是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还是卑鄙、狭隘、自私的人。

所谓价值观,就是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基本准则,这个基本准则决定你做还是不做,而这个做还是不做的界定线就是这个人的价值观。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关于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一种取向和选择。价值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核心内容,是促使人们做事的内部动力,它决定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上所花费的精力的多少。如果一个人认为权力高于一切,那么追逐权力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核心动力;如果一个人认为金钱高于一切,那么一切向钱看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标准;如果一个人认为快乐高于一切,那么是否有能够获得愉悦感就是这个人的行为准则。这个行为准则决定了一个人做不做这件事,和这个人在这件事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在社会化的生活中逐渐培养、发展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等对其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个人在知识不断积累和经历不断丰富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确立的,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就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所形成的这种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是就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人类的繁衍生息,社会生活中的人的价值观也会不断的变化着。但总的趋势是新的价值观挑战传统价值观,而在各种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新的价值观战胜传统价值观,价值观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谓世界观,就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总体的、根本的看法。世界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我们把世界观划分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新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是建立在旧的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的,是对旧的世界观的继承和发展。一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有的态度和采用的方式是由这个人的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科学合理的世界观可以为这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而错误的世界观则会把这个人的实践活动带上歧途。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三者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一个人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这样的人生观,有怎样的人生观就有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世界观决定了你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促进你对人生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它决定了你对人和社会的认识,也就确定了你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则直接影响到你做每件事,这种行为准则决定了你做还是不做一件事,以及你在这件事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三观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生观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世界观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高度,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

所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面对现在这个充满了各种诱惑的世界时,更应该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的基本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具体分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解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权利,但无论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首先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等等只要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的责任,然后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取得自己预期的社会地位,这一切都是无可厚非的。再者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常说死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其实生也有终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有些人活着只把利益放在首位,他做所有事情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对自己是否有利,只要有利他就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这样的人即使最后取得成功,他的生也是轻于鸿毛,也是被世人所唾弃和不齿的;而有的人即使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也在默默无闻的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散发着人生的正能量,这样的人即使他平凡无奇,他的生也是重于泰山,也是值得被世人所尊重和敬仰的。

5.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篇五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观点,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一个人的人生观已经形成,就会指导和支配人的志向和行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每项具体活动都有具体目标,而这种具体目标要受总目标、总志向的支配,就会确定和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向和道路。青年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逐步成熟时期,期望着独立开始探索人生,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否正确,是关系到青年学生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大问题。

对中学生来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成才的需要。我国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常常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因此,必须逐步树立科学人生观,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二、正确人生观是事业成功的精神支柱

树立正确人生观,对于确定一个人事业的方向并取得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回顾古今中外,大凡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或在某领域取得成就的科学家、思想家,一般都是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获得的。他们在为社会工作,为人类服务的崇高思想指导下,忘我劳动,敢于创新,做出许许多多成绩。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人生价值、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理想的看法是积极的、进步的。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就是在这样人生观指导下,积极工作,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人生征途上,就会或彷徨徘徊,或随遇而安,或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三、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旧的传统观念,仍然继续存在并且还在影响着人们。随着对外开放,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在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和有益经验的同时,那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渗透进来,都会对青年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形势下,青年学生必须树立科学人生观,增长识别是非的能力,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确方向,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6.树立大学生的正确人生观 篇六

摘 要: 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并探索开展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学习倦怠大学生人生观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背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和观念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提高其素质及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分析

1.1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含义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已经成为大学乃至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与高考制度恢复后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刻苦读书相比,进入21纪后的大学生群体似乎并不重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学生管理人员也反映学生越来越难以管理,逃课、考试作弊等现象时有发生,广大教师对在校生整体素质的评价越来越低,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表示担忧和失望。

据调查,当前大学生逃课现象比较普遍:从年级来看,大一的出勤率相对较高,随着年级的递增,逃课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由此可见,大学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够理想,出现了学习倦怠的现象。

国内学者连榕、杨丽娴等研究了《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的编制》。对量表统计分析后表明:学习倦怠包括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⑴ 情绪低落,反映大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与要求,表现出倦怠、沮丧、缺乏兴趣等情绪特征;

⑵ 行为不当,反映大学生由于厌倦学习而表现出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行为特征;[1]

⑶ 成就感低,反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低成就的感受,或指完成学习任务时能力不足所产生的学习能力上的低成就感[2]。

1.2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是一系列社会和教育问题在学生身上的综合反映,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大学生的个体因素[3],在这些因素中,社会因素是决定性的,但直接与学生发生联系的则是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主导因素,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更是导致其学习倦怠的关键所在。⑴ 社会因素方面,就业压力和社会风气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状态。

目前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偏难,待遇偏低的现象已影响到在校生的学习状态。他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与所学的专业之间的关联性不够确定,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需要差距很大,产生学习倦怠情绪。同时社会上流行的经商潮、出国潮、英语热等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其他不正之风,影响和迷失了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向。

⑵ 学校因素方面,学校的管理及教学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状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化,学校招生规模迅速增长,教学资源十分紧张,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教学条件都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总需求,教学效果呈下降趋势。学校规章制度制定了很多,但在具体落实上仍存在许多漏洞。教学内容的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实际需要,过度强调理论性,轻视实践性,学习内容缺乏趣味性,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够,只注重知识的培养,对技能、品质、素质的提高尚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方法,无法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学习倦怠情绪。

⑶ 个人因素方面,自我效能感、学习主动性、专业兴趣、学习态度、焦虑等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状态。

大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自身专业思想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薄弱,抗挫折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对大学环境和生活等方面过于幻想;一些学生脱离了中学教师、家长式的管理,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学习上缺乏进取精神。有的学生面对各种竞争、各种挫折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而失去学习动力,从而产生学习倦怠情绪。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性

人生观,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观在人生目的和意义上的具体运用。它在人生道路上起到决定性作用,人生观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正确的人生观会指导人们追求真理、成就事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错误的人生观则会使人庸碌消沉、游戏人生,把追求私利和向社会、向他人索取作为价值取向,不同的人生观会使人有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涉及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也是检验高等教育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大学生又是时代青年的先锋,他们的价值取向对祖国未来的前途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生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期。虽然大学生直接接触的社会活动较少,但是他们己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价值观,也具有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我们无法消除各类消极因素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环境,消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抵制腐朽没落的道德观、金钱观,提高学生的抗诱惑能力,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学生们对自己有较准确的定位,加强对环境适应能力,明确努力学习的目标,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理性地面对各种失败,增强抗挫、抗压能力,努力提高前进的动力。[4]加强大学生正确人生观教育的对策

人生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和认识社会的过程,大学生经常处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自我选择与社会需要等一系列矛盾之中,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必须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解决自我与社会关系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一旦大学生对人生价值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会产生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追求,成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可靠的接班人。

3.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应当做到经常化、系统化。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素质,鼓励他们艰苦奋斗、自主创业,依法获取正当物质利益,通过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他们了解我国国情,激发他们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使他们懂得历史的重任、祖国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3.2 深化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管理体制

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融汇在教学过程中[5],改善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需要的尴尬局面。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培

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其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的能力。要不断创新高等教育手段,利用高科技先进的网络平台,增加传授知识过程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在教学管理制度上,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管理服务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寓教育于管理之中,运用一定的组织纪律和行政措施来协调、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

3.3 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教育需要高校全体教职工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导师是最基层和最直接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学风建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生政工干部的考核,建立合理的约束、监督、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其政治理论水平、改进管理方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政工队伍。同时,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与工作责任感,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融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内容,教师既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做到“生之表率,师之楷模”。全体教师结合本职工作从点滴入手,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3.4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重要形式,良好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校风、学风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7.正确的人生观范文 篇七

一、利用课本内容, 加强珍爱生命的教育

语文教科书里拥有最丰富的教育资源,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有关敬畏生命的教育。语文学科漫长的历史为我们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承载着延续民族文化精髓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 语文教学应该是精神享受的过程, 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 才能提升生命的质量, 实现生命的价值。

七年级时, 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杏林子的《生命生命》这篇课文, 让学生感受飞蛾在险境中挣扎,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 作者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用这些内容触动学生理解无论命运如何, 都要勇敢的活下去, 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塑造生命?

九年级时, 我引导学生朗读《谈生命》, 让学生通过朗读充满哲理的语言, 感受作者对生命过程的形象描述。潜移默化的告诉他们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 我们要享受快乐, 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 不仅感谢快乐, 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 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 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 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 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那么我们的人生才会如夏花般灿烂。

语文课本中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以及演讲内容《微笑着面对生活》……通过三年系统而有意识的培养与强化, 学生已经树立了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思想, 并且开始思考该用怎样的方法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 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

二、联系课外阅读, 延展生命的多彩

中学时代的我们是伴随着汪国真的诗歌长大的, 忘不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 都在意料之中”这些励志的诗句, 我想我也可以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选择优秀的篇章, 渗透生命的丰富多彩。我挑选了《生命的舞蹈》这篇文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有意识地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生命教育的渗透融合在一起, 作者选择舞蹈的用意就是要展现生命的激情, 让我们懂得生命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世, 都应该是充满韧性, 从而值得尊重和理解的。

这种关于生命的教育像甘露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学生开始亲近自然, 珍爱生命, 珍惜亲情, 关爱他人。

三、反复诵读古诗文, 塑造高尚的心灵

初中课本所选的古诗文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很多学生从小开始诵读古诗, 对于这些经典并不陌生。我们只需要在教学中再融入一些人生观的教育, 塑造学生坚韧、正直、豁达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爱莲说》这篇古文时, 我抓住莲花的特点“出淤泥而不染, ……亭亭净植”引导学生认识, 这正是君子的优秀品质, 他们在污浊的社会中洁身自好, 保持正直坚贞的生活态度是他们能够流芳千古的原因。这些优秀品质也是我们当代学子们应该具备的。

如果《爱莲说》教育学生的是如何做人, 那《行路难》则告诉学生怎样面对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困阻时, 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又表现出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 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教这首古诗时, 用李白的故事鼓舞学生面对磨难要坚韧、豁达要对人生前途保持乐观豪迈的气概。

除此之外, 古文中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经典篇目还有很多。《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教育学生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悲天悯人的情怀;《过零丁洋》中文天祥告诉学生要有“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侠肝义胆的忠诚;《游山西村》中陆放翁启发学生人生会巧遇“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绝处逢生之路……这些古诗文每一篇都是精品, 都能在学生反复背诵中净化他们的心灵, 赋予他们人生的智慧。

四、我以我手写我心, 书写人生感悟

一则漫画是:餐桌上, 三只猫在吃鱼, 另一只猫在捉老鼠, 吃鱼的猫说:“都什么年代了, 有鱼吃还捉老鼠!”

这就是2010年全国普通高考语文卷1的作文题, 这一作文题的出题用意是什么呢?是希望考察学生的人生观, 即考生对人生、社会的看法。其实纵观这几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 与今年的作文题都有“一脉相承”的地方, 即希望考生从作文中反映他们对生活的一些观念。

写作需要思考, 它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文题目中, 还有一些选择文学经典作品中富于哲理意味的名句, 涉及人生、人生态度等, 有助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中学生的材料作文中很多都涉及到感恩、宽容、财富、追求、责任……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容, 学生在不断的写作训练中性格越来越阳光, 思想越来越成熟, 心灵越来越健康, 在无数次的历练以后, 他们在思想上会完全成长起来,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日臻成熟。

8.正确的人生观范文 篇八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有三个方面,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在设计和教学时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今天,我主要结合几个教学的例子谈一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在完成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树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一、以《项链》为例,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

《项链》这篇文章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作品。女主人公马蒂尔德是一位美丽的少妇,出身于一个普通的文员家庭,后来又嫁给一个普通的文员。本来生活很安逸,但她内心却是极度虚荣,总想过上奢侈豪华的生活。一次在丈夫的努力下,她有了一次参加富人宴会的机会,为了在宴会上出风头,她从女友那里借来一根钻石项链。戴着项链的马蒂尔德在宴会上出尽了风头,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幸的是,在回家的路上,这条项链丢失了。为了赔偿这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钻石项链,她负债累累。为了还清债务,她经历整整十年节衣缩食的生活。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课文的结尾处她的好朋友告诉她丢失的项链是假的。这个结果不仅让读者感到意外,更多的是引发读者的深思。马蒂尔德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面子观念的驱动,使她吃尽了苦头。

纵观现在社会,无不存在小说女主人公马蒂尔德似的人物,生活中一些人追求所谓的名牌效应,衣服要名牌、车子、包包、首饰等等都要名牌。在与人相处中也是以貌取人,也就是大家说的“人靠衣装”。曾经看过一则报道,说一个女大学生为了得到一部苹果手机与人打赌裸体绕校园跑三圈,也有的为了买到自己心仪的名牌产品不惜自己的身体卖掉自己的器官,有的人为了名牌省吃省喝,最后是有了风度没了健康。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要让学生知道,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使玛蒂尔德断送了她的十年青春,我们那些虚伪的追求带给我们的将会是什么呢?生活不是云里雾里的幻想,更多的是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过。

二、以《在沙漠的中心》为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沙漠的中心》这篇课文是在初中七年级下学期所教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从事冒险职业的飞行员在开辟新航道中因飞机失事掉到沙漠后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后的所思所想,在困难面前,主人公想到的不是个人的自由,在困难面前主人公没有退缩,想到更多的是自己的责任,想到的是对航天事业的贡献。因此主人公的心情开始是因环境的恶劣而极度的痛苦甚至感到绝望,但想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作者的心情却意外的平静了,课文的最后还用自己的沙哑的嗓子喊着“上路吧,普雷沃!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多么的豪情壮志啊!这是一种大爱,一种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大爱,这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大爱。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困难,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是勇敢挑战,还是软弱退缩?学完课文我就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的讨论?一个人活在这个社会短短几十年,价值到底何在? “吃饭是为了生存,还是生存是为了吃饭?”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追求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三、以《致橡树》为例,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致橡树》是舒婷写的一首经典的爱情诗,语言清丽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人以一个女性的角度,以一株木棉为意象,向心目中的对象—橡树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作者不愿做攀缘的凌霄花,不愿做痴情的鸟儿,不愿做泉源、险峰,甚至日光、春雨,而愿意做一个与橡树并肩作战的木棉。诗人要表达是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诗人不愿要附属的爱情,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个人的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她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生活中,各种影视作品中,我们无不看到一些扭曲的爱情观,男要女美,女要男钱,很多女生的人生信条是“书读得好不如嫁得好”“女子嫁人是人生的第二次投胎,第一次投胎是上天注定,第二次投胎一定要找个多金男做靠山”,生活中很多男性有了钱后就开始养“小三”“小四”,还有在家庭里的什么“男的负责赚钱养家,女的负责貌美如花”等。女性成了生活的附属品。电视剧《蜗居》真实地反映了这个现实的社会,海藻的经历引发社会的讨论,海藻的结局更引人深思。通过这首爱情诗的学习,我们要让每一个女性明白,每个人都是生命当中的个体,有着各自的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每个人都是独自绽放的花朵,不需要依靠任何人,追求的人格的平等,更应该有一段健康的婚姻。就像诗中所描述的一样,做一棵木棉,同橡树一起分担寒潮、风雨、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终身相依。相互欣赏、相互鼓励。引导女生做一个独立、自强、自尊、自信的女性。

9.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性 篇九

中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价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有两个明显特点,一个是排斥心理较强,对正统的思想教育有逆反心态;另一个是主体意识较强,以我为中心,易产生自满情绪,社会和家庭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有针对性的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法制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十分重要。

一、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如何引导学生做人?仅靠说教式的灌输很难达到预想效果,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贴近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教育。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要抓紧,一点放松不得。”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一是要树立长期育人的思想。“思想政治素质是最根本的素质。”我们必须把这一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坚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促进学生认和知的统一。学校要按照中共中央倡导的公民道德纲要为依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规范行为道德准则目标。我认为:要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以班集体教育为基础,以邓小平培养“四有”新人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品德教育新思路,确定培养“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学会健身”的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二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对学生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小学阶段重点以社会主义公德、社会常识和文明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中学阶段重点进行遵纪守法教育、珍爱生命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地提高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要把最经常、最有效的品德教育寓学科教育之中,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有“智育兼施德育的意识,”努力根据学科教材所蕴含的思想品德因素,有机地结合,自然渗透。

二、多看学生的闪光点

在我们的一些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引导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教师对少数行为不良的学生的管理上方法简单,态度生硬,诱发了师生之间一些不愉快的事,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没有端正对学生的根本态度问题。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他看见江中有只青蛙在哭泣,很奇怪,就问青蛙:“你为什么哭呀?”青蛙说:“龙王有令,凡在水族中长着尾巴的都要斩首。龙王要追究我做蝌蚪的时候。”这则故事的寓意不言而喻,对别人曾经有过的缺点或错误不要抓住不放。

我们一些年青教师,对待那些刺头的学生,时不时地将他们的缺点拎一拎,美其名曰:小和尚木鱼—常敲,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既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对给我们自身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自尊心和好胜心都比较强,对外界的反应很敏感,同时心理承受力又较脆弱,遇到批评,很容易灰心丧气。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过:给别人以赞美,比责难要好的多。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青少年学生过程中,应多看学生的闪光点,注意调动和爱护他们的积极性,允许他们犯错误,也允许他们改正错误,切忌在众多学生面前翻陈年老帐。美国实业巨子雅科夫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表扬某个人,用公文;批评某个人,用电话。”这形象的说明,受到尊重乃是每一个人的普遍愿望,更何况是青少年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批评要及时,一定要给他点面子,特别是对心理脆弱者不妨循循善诱,和风细雨,以收润物细无声、点滴入泥土之效;对妄自尊大者,不妨抓住要害就事论事,促其诚服。

三、发挥家庭对学生的管理作用

青少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一些家庭有若“小皇帝”,要天上的星星家长也恨不得设法满足,而对其品德培养往往乏力。加上单亲家庭增多,一些单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是放任自流。故出现了“智力第一等,操行是未流”、“学好学坏无所谓”的情形时有发生。而德行乃立身做人之本。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曾说:“人字两撇捺,原与禽兽异。”他立下了家规,子孙若品德不高尚,“不可令弄笔墨以售其不肖。”他的做法与今天“智育第一”的崇奉者绝然相反。因此说,家庭道德的氛围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影响至为重大。特别是今天,人们的生活日渐富裕,众多家庭都是对子女管束不严而溺爱有余,甚至有的单新家庭家长对孩子不能起到第一监护人的作用,出了问题就想方设法推卸责任,不能从孩子身上找问题,再加上社会上精神污染实在堪虞。从这个层面上讲,育人问题,就显得更为紧迫,必须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强化家庭德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势在必行。

上一篇:收获感动下一篇:2019学习《榜样4》榜样精神观后有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