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试题集锦

2024-07-14

罗斯福新政试题集锦(8篇)

1.罗斯福新政试题集锦 篇一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东阿一中 郜周杰

一、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2、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B、过程与方法:过程讲述、图片直观、分组讨论、问题探究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资本自由发展弊病和国家有效参与的力量。

2、体验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自由竞争”和公共权力引导关系上的教训与经验。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提问】:经济危机有那些具体表现呢?

(1)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2)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3)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导入新课】

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击败胡佛,实施新政,开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他被人们喻为“狮子”和“狐狸;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他是谁?

富兰克林•罗斯福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人、美国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反法西斯战争政治活动家。出生于纽约一个百万富翁的家庭。西奥多·罗斯福是其堂兄,其妻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参加律师考试合格后辍学任律师。1910年,当选纽约的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助理部长,以卓越的行政管理者著称。战后,主张加入国际联盟。1921年8月,罗斯福全家在加拿大的一个小岛上度假时,发现另一个小岛森林失火,他率领全家上岸参加灭火,过度疲劳后,又跳入冰冷的水中游泳,第二天发现左腿麻痹,全身发烧,不能行动,得了小儿麻痹症。当时不少人认为这是不治之症,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预言他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然而,罗斯福却没有在命运前屈服,他说:“我就不相信这种娃娃病能整倒一个堂堂男子汉,我要战胜它!”他用双手从一个房间爬到另一个房间,在地板上同两个儿子摔跤。正是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他终于借着手杖站起来了,并坐着轮椅又走上了政治舞台。1928年,当选为纽约市市长并连任两届。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联播节目中,人们听到他热情、洪亮、充满信心的声音,他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1932年,他在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中保证“我为我们和我自己在这里表示决心,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这就是“新政”一词的由来。1933年3月4日,他发表“真正让我们恐惧的是„恐惧‟本身──那种无缘无故、毫无道理和毫无根据的恐慌”的就职演说。那时,他50岁,宽肩膀、大个子、两腿瘫痪,华发稀疏,嘴边拖着两条长长的皱纹,有着惊人的自信心和记忆力,热心改革,上任第二天,他组织“智囊团”,积极开始推行“新政”。

【讲述内容】

一、临危受命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引导学生回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及给美国造成的危害(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的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的企业破产,完全失业的人数达到了1 300万,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2、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经济危机来临时,胡佛政府虽也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没有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社会危机不断加深。

【复习提问】1:胡佛政府反危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胡佛总统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

美国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3、美国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斯福总统以实行“新政”为竞选宣言,他誓言实行新政,并以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和亲和力以及坚定的信心,赢得选民的信任。在1932年的大选中,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

“胡佛悲观失望,罗斯福生气勃勃;胡佛认为萧条的根源在美国之外,而罗斯福则认为在美国内部;胡佛一味要求谨慎从事,罗斯福则热衷于进行改革实验。……美国人民在11月参加大选投票时,……以横扫一切之势把民主党推上了执政党的地位。”罗斯福获得的普选票超过了57%,并以选举人票472张∶59张的绝对优势而获胜。很明显,“这次投票是对胡佛政府的一次抗议,授予罗斯福一道进行变革的明确的命令。”

——《美国的历程》

【合作探究】1:罗斯福和胡佛的指导思想有何不同呢?

提示:国家干预经济思想(与凯恩斯不谋而合)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罗斯福临危受命

二、实施新政

探究:罗斯福上任后在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政策呢?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救济是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经济状况。

针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农业危机和就业危机,罗斯福上台伊始,便宣布实施“新政”,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挽救危机的几项措施,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看《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表(多媒体显示),将新政的措施具体分为五个方面加以列叙: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指导学生阅读P85相关内容

(1)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4)管理证券业。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

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合作探究】2:为解决此问题,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 主要目的何在?

提示:措施:休业整顿

目的:恢复银行信用

到1933年4月,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很快起到了恢复银行信用的作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2、复兴工业

【合作探究】3: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此材料反映出,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提示:措施: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作用:防止盲目竞争

指导学生阅读P85相关内容

(1)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2)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国家复兴工业的中心法令是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国家工业复兴局发起“蓝鹰运动”(P87),试图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

3、调整农业政策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指导学生阅读P85相关内容

(1)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2)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3)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指导学生阅读P85“历史纵横”。

【合作探究】4: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探究:根据材料指出,罗斯福采取什么措施?

产生怎样的作用?

提示:措施:调整农业结构

作用: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恢复

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

但到1935年仍有近1000万人失业,新政的根本出发点不打算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本前提,只是在这一阶段把重点放在消除生产相对过剩上,所以采取的多是应付危机的权宜之计,正因为如此,它对美国经济复兴的作用有限。怎么解决庞大的失业问题呢?

4、救济保障以工代赈

指导学生阅读P85相关内容

(1)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

(2)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3)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在颁布《农业调整法》的同一天,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据此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联邦紧急救济署最初是向老人、残疾人、儿童和失业者发放紧急救济金,到1935年紧急救济署

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从1934年开始,开始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它吸收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造林、筑路等工作。每月工资30美元。1935年国会拨款45亿美元,加强诸如立体交叉公路、体育馆、美术馆、医院等公共工程的建设。到二战前夕,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180亿美元,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承担执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济。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对田纳西河的开发,工程开始后,田纳西地区农村用电家庭由10%增加到90%。

【合作探究】5:左图(田纳西)反映了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哪一举措? 探究:产生什么作用? 提示:以工代赈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缓和矛盾,稳定社会

“以工代赈”的措施,一方面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另一方面减轻了政府因单纯的救济产生的财政压力。同时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

5、进行社会立法

此外,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如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合作探究】6:罗斯福新政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

①要大胆吸收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

②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③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有机统一,防患于未然;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重视农业,强本固基。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④要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以工代赈,启动市场。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

⑤注意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

过渡:尽管罗斯福新政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美国的社会性质,但“新政”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三、摆脱危机困境——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是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它本是应对危机而急速作出的政策调整,初衷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改革弊病,以迅速地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它的实施,却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不仅在美国历史上刻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对后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进步性

(1)、直接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新政虽未能完全消除危机,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对外贸易趋向活跃,失业人数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到1940年国民收入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失业率下降》柱状图《美国生产恢复》柱状图)。

从1939年开始,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向外扩张与战争威胁,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便集中全部精力应对战争和国际事务,新政渐告结束,但为二战的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

这样,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下,美国人民通过几年的努力,国民收入在1940年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标志着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这也实践了罗斯福在其总统就职演说中所说的 “美

国人民不是束手无策„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 „我怀着崇高的信念接受人民的委托‟”这一诺言。

(2)、间接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经济危机引发了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据记载:到胡佛上任的第四个年头,出现了失业工人示威、农民骚动、退伍军人要求发放补助金的游行。新政为美国广大的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广大公众的生活处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受到了美国绝大多数人的赞许和欢迎,从而缓和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新政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由于经济逐渐复兴,人民生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社会趋于稳定,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仅没有被破坏,且得到了巩固,所以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等国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正因为如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是没有道理的。

(3)、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虽然这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发展”的思想相违背,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因为“自由放任发展”已不符合美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了。经济大危机表明,美国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在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国家需要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结论。像胡佛总统抱着“自由放任发展”的传统信条不放,显然违背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与时俱进,就不可能应对突发性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的改造。

这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定义

它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它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家的代理人,是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增强的反映。它的出现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政是美国经济制度的一次重大调整,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干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

设问:新政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前提下进行的呢?

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

有人说,新政处处体现了维护工人的权利,是要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对此,你如何看待新政的实质?说说你的理由。

特点与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干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

在罗斯福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动摇,而经济制度可以进行改造,改造的办法就是运用政权的力量加以干预。正如罗斯福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3、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所以,新政并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合作探究】7: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1)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2)美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从而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5)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6)罗斯福的个人因素。

【合作探究】8: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1)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客观上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

【本课小结】

罗斯福 邓小平

学习延伸:解题关键:了解新政的内容及实质。

思路引领:建议教师在教学参考“资料注释”部分给学生补充更多的相关内容,引领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进而分析其作用。

新政实际上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总的说来,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这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创了一种新模式:美国开始进入一种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广泛的干预和调节,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缓和不同阶层的矛盾,从而使社会保持稳定。

2.罗斯福新政试题集锦 篇二

1. 知识与能力

①概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②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

③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在谈话、讨论等探索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2)通过比较、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初步的唯物史观,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一般标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

(2)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

(3)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实质。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直观演示法、资料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好相关资料,完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工作。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一段视频让同学们回到1929~1933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时期,提出一个探究思考题: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什么严重危害?

要点:金融业方面:银行倒闭,股票崩溃;工业方面: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农业方面: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贫困。

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美国当时的情况,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恐惧”,此时的美国已经病得很重了。

2. 讲授新课

(1)新政实施的背景

过渡:美国在这个病重时期迎来了新一轮的总统大选年,在1932年的大选中,罗斯福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多媒体显示罗斯福击败胡佛图片,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教材,激发兴趣。)罗斯福有什么魅力,让美国人民放弃担任了四年总统的胡佛请一位同学介绍罗斯福。

要点: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他是继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他被人们称为“新政大夫”。

师总结:很好,假如同学们是罗斯福的新政智囊团成员,你会建议罗斯福采取什么措施?

(2)新政实施内容。

(布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分别概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信贷方式进行投资,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被子下面更安全……

简短的谈话化解了长期郁结在人们心中的疑团和不满。第二天,部分银行开业了,人们携带着装有黄金和货币的大箱小包在银行门前排起长龙,13500家银行开业,罗斯福就任不到11天金融恐慌基本结束。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稳定了人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师:除了金融业外,农业和工业也十分艰难。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状况。

多媒体展示:工业:企业破产,工人贫困,劳资关系异常紧张;农业: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农产品供过于求,农民贫困。

师:请一位智囊团的成员来给我们的工业出谋划策。

要点: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多媒体展示:第三次"炉边谈话”:“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他的意思很清楚,要么合作,要么挨揍。

总结:对不愿意的企业采取强制措施

师:对农业的调整政策呢?

要点: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

师:农业的效果也很明显,1932年,农民现金收入是40亿美元,1935年上升到70亿美元。在大危机过程中,除了工业和农业急需改革外,还有哪一个方面是必须进行改革的。

要点:社会福利方面。

师:具体措施有哪些?请一位智囊团成员说一下。

要点:对那些青壮年实行“以工代赈”的方式,兴建公共工程,对那些老弱病残则采用救济的方式,并且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师:通过改革,效果很明显,生活困难的人得到了政府的救济;扩大了就业;建成了一批造福后代的重大工程;稳定了社会秩序;客观上刺激了生产和消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现在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一个是新政的影响。对于它的实质我们通过两段材料加以分析: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思考: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要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三:罗斯福实施新政对当时美国和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师:请同学们思考两分钟回答。

要点1:直接影响:使美国摆脱危机困境,经济走出低谷。

要点2:间接影响:新政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遏止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要点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 课堂小结

师:通过对新政的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罗斯福,现在请同学们再一次评价罗斯福。

要点1:不顾个人安危,关注公共安全;

要点2:身残志坚,勇于进取;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参与签署《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等,维护世界和平。

4. 布置作业

思考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3.四万亿“救市”与罗斯福新政 篇三

在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我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救市”计划。本文从与罗斯福新政对比的角度分析政府四万亿“救市”的历史背景、主要措施和预期效果,从而说明四万亿“救市”计划的合理性。

一、四万亿“救市”计划与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一)四万亿“救市”计划的历史背景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愈演愈烈,正在由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经济的低迷,无疑会影响到出口排名第二的中国。加之国内经济发展前景堪忧,电力行业、制造业、钢铁业、地产业急剧走弱甚至亏损;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有可能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威胁到社会稳定。基于对经济增长的忧虑,促使中国政府在比预期更早的时间内发布政府投资计划。

(二)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 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三)历史背景比较

比较我国政府四万亿投资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虽然我国目前经济状况并没有像美国大萧条那样凄惨,但也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二、政府四万亿 “救市”计划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一)政府四万亿 “救市”计划的主要措施

政府四万亿“救市”计划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一是整顿全国财政金融;二是调整工业生产;三是限制农业生产;四是实行失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策;五是颁布社会保障法;六是关注社会福利事业;七是颁布了全国劳资关系法和工资时数法。

(三)四万亿“救市”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1、二者的不同点。首先,从措施层面上看,罗斯福新政首先治理的是金融系统。借助经济危机,将那些坏账呆账一并清理,建立由联邦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我国没有遭遇重大的金融冲击,十项重大举措中也就没有了对银行的整顿。其次,罗斯福新政的第二项措施就是农业。“相对过剩”带来的农业萎缩,导致罗斯福用减少产量的方式来带动农产品价格的提升,从而拯救农业和农民。我们的十项措施里,关系到农业的主要有第二项和第八项,我们的措施主要还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和增加补贴。再次,在用工方面,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了就业。而我们就业在其次,建设首当其中。

2、二者的相同点。二者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工程投入,从而带动就业和消费支出。我国的十项措施中,把原来就已经确定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前,着力通过投资打造良好的基础设施,为未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优良的环境。另外,从保障措施层面上看,罗斯福新政是法律措施与市场规范相结合。我们的十项措施出台后,国家也及时成立了多个审计小组和监督机构,确保资金真正用到实处。

三、政府四万亿计划与罗斯福新政的效果

(一)我国政府四万亿计划具有可行性

1、资金来源有保障。按照中央部署,4万亿元投资方案中的1.18万亿元由中央政府支付,剩下的2.82万亿元由地方政府和社会筹措。发行国债不会导致政府面临巨额债务。因为我国财政总收入规模庞大,而且财政净收入无额外负担。在地方政府筹措方面,中央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投入的方向增加中央投入的比例,降低和免除地方配套的部分资金,且中央政府正研究一些渠道和方法,允许地方政府转贷或经过批准进行融资。这样就能保证地方投资的积极性。

2、从严把关,尽快审批。首先,有大量的项目,由于现在经济环境变化,就可以很快通过相关程序。其次,有些项目并不存在审批难度,关键是政策导向。如四万亿投资计划中将保障性安居工程、改善民生列为首项任务。

(二)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同时,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总之,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本次四万亿“救市”计划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1月至2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5%。这说明政府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开始发挥显著效果。并且政府投资可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而消费比例的提高,最终也将拉升经济增长步伐。

参考文献:

[1]吕秀波.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有利于实现“保增长”目标——兼评4万亿投资带来的积极影响[J].理论与实践,2008(11).

[2]李君.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J].前沿,2006(3).

4.罗斯福新政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潜力

识记:罗斯福新政的资料。

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运用: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讲述、图片直观、分组讨论、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

2.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

3.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资料。

教学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法、直观演示法、资料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在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任期达四届的总统,也是第一位任期超过两届、打破“国父”华盛顿先例的总统是谁?

学生回答:富兰克林·罗斯福。

教师讲述:为什么他能打破先例连任四届总统呢?我们能够从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写的罗斯福传记中找到一些答案。

多媒体展示: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完美的。”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和最令人憎恨的美国总统。他受人爱戴的是因为,虽然他出身贵族,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并且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他受人爱戴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有着慑人的魅力。他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然后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忙世界实现了安全。

教师讲述:我们这天学习的资料是《罗斯福新政》,就是罗斯福能够连任四届总统的一个重要筹码。

板书:罗斯福新政

二、讲授新课

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引言部分。

多媒体播放: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回顾上一节课的资料)

教师讲述:当时的美国面临的问题有:1.股市的崩溃;2.银行的`破产;3.企业的倒闭;4.工人的失业;5.饥民不计其数;6.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降等等。

多媒体播放:罗斯福就职演说和炉边谈话。

教师讲述:罗斯福的就职演说使美国人民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亲和的炉边谈话赢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但大家明白,要想战胜经济危机,仅仅依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务必要有行之有效的正确的方法,强有力的解决危机的对策。

板书:一、临危受命

教师提问:假如你是1933年刚刚上任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应对病入膏肓的美国,你将医治它呢?

多媒体播放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教师讲述:信念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的重要筹码,罗斯福无疑具有这种精神品质,但光有信念是不行的,务必拿出具体的措施来拯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

板书:二、实施“新政”

教师讲述:罗斯福在提出“新政”这个词的时候,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政策计划,“新政”措施是他大胆改革和不断调整的结果。国家对经济的多方面干预,各项措施的出台,他都是采取一种有效方式,即与公众“拉家常”式的“炉边谈话”进行沟通。

罗斯福总统在任期间,借助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以及其它广播公司等大众传播媒介,做过30次炉边谈话。这些谈话,在内政方面涉及拯救金融和恢复工业等重大方针政策,在外交与军事方面涉及上个世纪最大的人类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我们接下来来看部分“炉边谈话”的资料,从中归纳罗斯福总统“新政”的资料和作用。

多媒体展示:

第一次“炉边谈话”:对全国人民就银行暂停营业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劝告和教育,他说:“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透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能够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简短的谈话,化解了长期郁结在人们心中的疑团和不满。第二天,部分银行开业了,人们携带着装有黄金和货币的大箱小包,在银行门前排起长龙,把就在不久前也是这样排着长队挤兑的通货存入银行。只过了3天,美国有574家银行开业,几天里,银行回收了3亿元的黄金和黄金兑换券,不出一周,就有13500家银行(占全国总数的3/4)复了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锣声。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稳定了人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带给了前提保证。

多媒体展示:

第二次“炉边谈话”:要求“企业界和政府合作,共同拟订计划”,并强硬地指出,政府在各个工业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的协助下,“有权制止不公道的做法,并强制执行所订立的协议”。罗斯福的目的是要消除你死我活的企业竞争和对女工、童工的残酷待遇。

第三次“炉边谈话”:再就业法规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最低工资为每小时40美分,每周工作时间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愿意理解这项规定的,雇主将得到一个“蓝鹰”标志。许多小企业都自愿或被迫地理解了该法规,但是,绝大多数大企业在开始阶段都拒不加入“蓝鹰”行动。为此他说:“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他的意思很清楚,要么合作,要么挨揍。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复兴工业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透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了包括工资、工时、禁止童工及保障工会谈判群众合同权利等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工业各行业遵守。其目的就是试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联合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工业的计划和指导,对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起了用心作用。

阅读课文中历史纵横的资料。

教师补充:从资本家大规模销毁农产品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明确看出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和工众的阶级矛盾。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调整农业政策,透过政府奖励和津贴,以缩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克服农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到达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斗争的目的,从而使农产品的价格逐渐回升,促进了农业的复苏。

阅读课文中的彩图:危机期间完成的田纳西水利工程,以工代赈,兴办水利工程的宣传画和学思之窗的资料。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项目除直接救济外,政府更多地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来对失业者和贫困者进行救济。这一措施不仅仅增加了就业,部分地解决了失业问题,而且增加了社会购买力,刺激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改善了美国的基础设施,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教师讲述:不得不提的是,在新政期间,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罗斯福签署了《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同时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教师讲述:“新政”的资料可概括为“3R”,即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三个方面。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和1935年以后。第一阶段着重调整与复兴,第二阶段着重改革,救济则贯彻始终。从1939年开始,国际局势开始紧张,战争迫在眉睫,罗斯福将注意力集中于国际事务,“新政”渐告结束。

透过一系列新政的实施,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困境。

板书:三、摆脱危机困境

教师讲述:罗斯福新政是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初衷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改革弊病,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它的实施,却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不仅仅在美国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迹,而且对之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新政”到底带来了哪些用心的作用和好处呢?

学生阅读教材并根据自己对罗斯福新政的了解进行说明。

教师总结:(1)直接影响:它在必须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2)间接影响:在必须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它为美国普通老百姓带给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必须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遏制了危机期间活跃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像德、日、意等国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巩固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最终构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当然“新政”的一些附带措施对这天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如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新政”有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专门吸收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道路建筑等工作,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至今仍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那里个性强调,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大危机证明,美国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到达了这样一个程度,在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国家需要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必须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是历史发展的结论,也是胡佛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原因。

教师提问:那么,“新政”是否就能彻底根除经济危机呢?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提问: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学政治明白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危机的根源有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罗斯福作为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相反要巩固和维护这一制度,因而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他的措施主要着眼于解决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即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进行干预,并透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责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职责固定下来。正如罗斯福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对历史事件和现象,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

教师提问: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罗斯福新政,“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1)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2)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持续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课堂总结: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然而当初罗斯福却遇到了种种阻碍和困难,“新政”曾一度陷入困境。“新政”的成功有赖于他的锐意进取精神和坚强意志。在美国历史上,他同华盛顿、林肯一样有名,他们是代表了三个不同时代的三位杰出的美国总统,他的“新政”,是使其成为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的一个重要筹码。古今中外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人物,就应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与时俱进、对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又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人,罗斯福正是这样的人。

课后探究:

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过程并不顺利,有不少反对党人、垄断集团、大资本家大肆攻击他,谩骂他浅薄、无能、狡猾,又有独裁野心,甚至最高法院以《国家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违宪为由,宣布予以废除,使“新政”一度陷入困境。现选取两种观点看看当时人们是如何看待“新政”的。

第一种观点: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推荐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第二种观点:一部分无产阶级人士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资本家利益的,没有任何进步作用,他以少量的所谓救济来麻痹工人的斗志。

5.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篇五

二、罗斯福新政突出特征的提炼问题。通过制定《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一系列的法案,得出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运用国家的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这是资本主义世界一次划时代的转变,经济政策有自由主义过渡到了国家干预主义。

三、本课标题再加工,突出主题。教材标题为“罗斯福新政”,初中教科书是这样的标题,高中教材依然如此,过于平淡,很难对学生构成冲击,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需要再加工。在标题设计上采用“罗斯福新政——坐在轮椅上转动世界”。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兴趣。

6.《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篇六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第三单元《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的第十一课内容,它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世界经济大危机》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它对战后的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罗斯福新政也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

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法设置历史的情景,培养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通过对历史人物罗斯福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

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

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

的优秀品质。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罗斯福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法分析】

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讲述法、讨论法等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并适当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大家都有看病的经历,请同学们回想一下看病的几个步骤,通过学生讨论简单得出以下几步

1、看病情

2、查病因

3、开处方

4、看疗效

四个步骤,教师由此引入课文,人会生病,国家也会生病,在资本主义国家以美国为例也生了一场大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探究美国这场病吧.

一、查病情:

下面是一个严寒的冬天,衣着单薄的美国采煤工人的

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 为什么我们家不生火取暖?

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去

接着观看《大国崛起》视频,更深入地了解美国发病的症状。

教师提问:美国的这场病症表现在什么方面,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概括美国的这场重病.

教师总结:大危机给美国以空前严重的打击,美国已经病入膏肓了.

二、找病因:

请同学们扮演小医生诊断一下美国经济危机的病因。 .

三、开处方:

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假如现在有两位医生,民众会选择哪位?

胡佛pk罗斯福,阐述各自的见解。胡佛以“最好的经济

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组织生产是企业的事,政府不应该去管。”竞选另外一个竞选总统的人是民主党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大家对罗斯福有什么了解?

多媒体录像展示罗斯福生平,罗斯福以“我为你们和我自己在这里表示决心,要为美国人民举办新政。”作为竞选纲领,得到民众的支持,在选举中以巨大的优势击败胡佛,当选为总统。

教师:罗斯福就任总统以后,颁布了这样一条命令:凡是有困难打电话向白宫求助的,一概不准挂断,政府里必须有人同他谈谈。罗斯福自己也随时愿意接电话。他还发明了“炉边谈话”的形式,在广播里像拉家常似的,向民众介绍国家的形势和大政方针,通俗易懂。每次讲话,都是以“我的朋友”开头,给人感觉非常亲切。有一个普通的工人,看到罗斯福总统表示愿意接听电话,就给总统打了个电话。 学生活动一:

工人:尊敬的总统先生,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我每周要工作55个小时,周工资才60美分。您知道的,现在市面上一头羊都卖1美元。我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星期,工资还不够买一头羊。我的妻子前段时间也失业了,家中有老人小孩,他们的生活都没有保障。希望总统先生帮我们解决这些困难。

罗斯福:我的朋友,请不用担心。你说的困难,都是我的“新政”所要解决的问题,请相信我,这些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教师:罗斯福初任总统时,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早在担任纽约州州长时,罗斯福就开始罗织各方面专家,组建顾问班子。到入主白宫时,这个班子已初具规模,后经挑选、扩充,日臻完善,形成了他的“智囊团”。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做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请同学们来扮演一下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的角色,一起对如何应付“烂摊子”出谋划策一番。

工业、就业委员:你好,我们现在已经出台《国家产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由原来每周工作55个小时,工资一共60美分,到现在每周工作40小时,最低周工资12美元。

7.《罗斯福新政》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篇七

一、新政时期三权分立体制的变化

新政期间, 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 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 实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现整理人民版教材的示例如下: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 新政时期总统的权力得到全面扩张, 增强了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

以总统为中心的三权分立体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 新政时期政府干预经济是通过法律手段来实现的, 因而总统和国会的关系值得探讨。

有漫画曾将新政时期总统与国会的角色描述为医生与护士的关系———视罗斯福为拯救美国的医生, 而国会则充当总统的助手。其成因在于经济大恐慌不但使民主党在1932年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 亦以极高的支持率赢得了国会的选举。

3. 总统权力的扩张未能突破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共和党在国会里面成为少数派 (1936年共和党在国会仅剩下16名参议员和88名众议员制衡罗斯福的新政) , 为了反对新政, 他们就以司法系统作为突破, 主要是由共和党人担任法官的最高法院先后判定《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多部新政法令违宪。

二、对教材结论的分析与补充

对于救济和公共工程, 以及对于保护劳工权利的评价, 教材结论浅尝辄止, 似有不足之处, 需要引导学生作进一步分析。首先, 公共工程的举办, 从政治角度而言,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从经济角度而言, 有利于刺激消费, 扩大内需, 从而恢复生产。其次, 对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 亦应有经济方面的考虑。1937年5月24日, 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关于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咨文认为:“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 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 更好地分配工作, 工作日短一些, 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最低的工人几乎一夜之间变成能为工农业产品支付几千亿美元的实际买主”。可见, 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出发点是提高工人购买力, 使生产和销售的矛盾趋于缓和;而最高工时的规定则有利于“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人工时缩短后, 为填补空缺, 企业必然扩大招工规模, 失业率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其效果与“以工代赈”极为类似。

三、新政措施的立竿见影与隔靴搔痒

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能有效缓解危机?新政为什么又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学生很难接受。笔者认为, 如果从经济危机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 学生更易理解。

四、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对此, 学生亦不明就里。如果紧扣生产关系的要素进行剖析,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8.浅谈《罗斯福新政》的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C4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通过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设置历史情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人物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经济危机破坏性和罗斯福新政的资料、图片。

学生:阅读课本,根据兴趣自愿结合成几个小组广泛查阅、收集有关经济危机的资料,了解有关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模拟罗斯福的智囊团,为新政出谋划策;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吕氏春秋》记载楚王狩猎时丢失自己心爱的箭,楚王说: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体现了王的大气,孔子说:人得之人失之,体现了他的博爱,老子说,失之,得之,体现了他的淡泊。然而,凡夫俗子谁又能做到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正如生活在1929年大萧条中的美國人,捉襟见肘的生活让他们惊慌失措,现在我们先回顾下当时危机的情形。

材料一:纽约大街上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设疑:1929-1933年的大危机对美国造成哪些严重危害?(学生通过录像片段,归纳出危机带来经济问题和政府信用危机问题等)聚焦材料中的儿歌,分析危机的过程并体会美国人当时心情。

设计理念:本环节采用直观感受、复习旧课的方法导入,不仅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而且让学生明确新政的时代背景,从而为学习新政的内容作铺垫。

2、讲授新课

(一)新政

1.设疑:此时的美国人一定渴望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给予他们稳定,罗斯福便在此临危受命。 展开讨论: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为政府成员和公民,来分别站在自己角度考虑危机措施。

设计理念:再现历史场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各抒己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理论和政策已经过时。罗斯福当选总统,推行新政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学生说自己生活在危机时需要得到什么。学生回答:工作、救济等等。

(2)学生表述自己作为政府想如何操作? (救济、工业复兴等等)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学习罗斯福强烈的自我意识和顽强的毅力。

学生讨论后, 教师逐条分析新政措施并请同学讨论分析每条措施可获得的收效。设计理念:本环节的设计可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理解、归纳的学习能力,学习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二)新政评价

一问新政:新政是否为新政?

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诱导学生思考探究的理念,让学生得出结论。——新政为改变资本主义的实质,仅仅是经济管理理念的调整,开创了资本主义大规模国家干预新时代。

有一类知识,它的传承是如此制度化长期化,以至于变成了神话,标志就是人们不再追问为什么:我这么想,是因为我老师告诉我这么想;我老师这么想,是因为他老师告诉他这么想。罗斯福新政就是这样的神话,我们该二问新政,新政到底真的是经济的不二神方么?

教师材料: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这样的“修正主义者”。比如一个叫Jim Powell的人,写了一本《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其内容的“反动”,经济学诺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和布坎南都曾盛赞该书。又比如罗斯福时代的经济专栏作家Henry Hazlitt一生坚持批评新政,其要旨被总结在《经济学一课》一书中,该书从1950年代畅销至今。历史学家John Flynn的《罗斯福迷思》则描述了罗斯福本人限制自由、破坏宪政的一面,旨在“把罗斯福还原成一个正常人”。

学生阅读后总结出罗斯福因为压制经济,导致萧条变相延续。

教师:是啊,资本主义的一路成长,靠的正是资产阶级对利益的争夺,但罗斯福却压制了这种争夺,导致经济逐渐失去发展动力,故而在后来新政措施渐被废止。所以,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追寻历史的智慧,首先应从将神话还原成历史开始。

所以二问新政:新政是新的政治信用的起点。因为它很好的维护了美国的政府信用。

设计理念:本内容是本节的难点。让学生通过原始材料进行讨论主动探究,得出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避免了教师空洞的说教,又引用大量材料较有说服力。

(三)学以致用

罗斯福新政对我们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设计理念: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用这节课学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关心社会,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归纳总结

小结归纳利用板书串讲本节课的知识点,再次明确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影响作用;

教师:在每一片土地上,时刻都有使人分道扬镳和使人走到一起的种种力量在发挥作用,在为各遂其志而奋斗的时候,我们乃是个人主义者;但在作为一个国家而寻求经济和政治进步的过程中,我们就成了一个整体,不是全体向上,就是一起坠入深渊。我们所不得不畏惧的唯一东西,就是畏惧本身,这种难以名状、失去理智和毫无道理的恐惧,麻痹人的意志,使人们不去进行必要的努力,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

五、课后探究

课后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更多有关罗斯福的资料,对罗斯福进一步了解和评价?你认为他有哪些品质对自己最有启发?

参考文献:①、《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上一篇:我成长中的烦恼书信作文下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