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观后感

2024-08-02

医者仁心-观后感(通用13篇)

1.医者仁心-观后感 篇一

医者仁心观后感

看《医者仁心》竟觉得无法将视线挪移开了,从一打开画面,就被熟悉的工作环境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所吸引, 也不能不为之动容。直至看完此剧。

仁华医院新来的心外科主任钟立行大夫,在上班第一天查房后,对科室全体人员提的要求,以及他那独特的表达方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钟立行是留美医学博士,曾在美国呆了十来年,医术精湛,颇受医院上下的好评,更是年轻大夫的心中偶像。

“心脏主动脉破裂,三分钟缝合,心脏停跳两个小时四十分钟 重新启动!”这个情节一直在我的脑海中,遇到的朋友我都跟大家讲了一遍。您看了一定会说“这是电视剧中的一个情节!”甚至会加上“渲染”两个字。可为什么我们不能着把它变为一个现实呢?很难?对很难!但如果我们心中有这个目标,一切就都会有希望。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它成功塑造了医生的正面形象。虽然由于体制、机制等各种原因,有了一些缺乏职业理想、一心向钱看的“无良大夫”,但医院应该是什么、医生应该是什么样,是我们永远的追问。人们常说“理解万岁”,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我更懂得这四个字的难能可贵。做一个好医生容易,但做一辈子好医生很难,他们都是医务

人员中的佼佼者,甚至是榜样。真的希望我们全体医务工作者都要做一个德技双馨的“仁医”。我的体会是在做“仁医”之前先做一个淡泊名利的“仁人”,有了“仁心”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和工作中磨练成为“仁医、名医”。剧中有医疗技术上的失误,也有无力回天的医学局限。有患者的不理解,有医闹煽风点火,有个别医生的利欲熏心,含概量丰富。这是第一部正面直击中国医疗界困境的揭秘之作,不回避医患矛盾,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精品力作。这部剧说出了我们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心声,我相信所有的医务人员如果看后都是感动的。因为在这个大环境下,还没有谁会真正关注我们的生活呢?希望这部电视剧能够为目前紧张的医患矛盾带来一缕暖风,虽然我从事医疗行业,我不可否认这个行业有害群之马,但是我仍然感觉医生是最伟大的!试问哪个行业没有害群之马?为什么就医生该被骂?临床工作就如战场,那种拼死争夺抢救生命的时刻,就是医生的崇高!我永远记住了那次救治。钟立行那种面对病人不由自主的上前救治,已经形成了他的职业道德风范。就是剧中提到的“医者仁心”。医者仁心!这不仅仅是医者的风范和尊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榜样。

陈建

2011年8月4日

2.医者仁心-观后感 篇二

报告会有这样一个细节令人难忘。麻防界前辈高鲁老师早年在英国人开办的杭州诊所当医生, 他的家就住在西湖边的洋房里。新中国建立不久, 为了麻防事业, 他拖家带口搬进了麻风村奉献一生, 就连他的女儿, 也一直在麻风村工作到退休。先辈们的高风亮节得到了可贵的传承。今天以70后、80后为主的医务人员, 在偏僻的山坳里, 面对着最弱势、最不可能有任何功利回报的麻风休养员们, 悉心提供规范的医疗护理、生活照顾和心理呵护, 这样的爱心和付出, 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感动万分。

上柏医疗队医护人员日复一日地为病人试水温、泡药水、换衣服、剪指甲, 把老人抱到室外透风、晒太阳……几十年如一日。靠着这份爱心、责任和坚守, 半个多世纪以来, 先后有数千名麻风病人在这里康复, 命运从此得以改变, 过上了有尊严的、幸福的生活。一位健在的90岁老人张彩宝红着眼睛说, 我们这些苦命人, 从没想过还能过上什么好日子, 更不敢奢望有什么生命的尊严, 但在麻风村里, 这一切都有了!现在我就是死了, 也瞑目了。

张彩宝老人的一番话, 是对医护人员最高的奖赏和回报。它从患者的角度道出了医学的真谛, 即医学决不仅仅是治病, 更要使患者的心灵得到安慰, 生活得体面有尊严。国外一位叫特鲁多的医生说过, 医生就是“有时在治疗, 常常在帮助, 总是在安慰”。跟其他所有的学科一样, 医学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远不能包治百病。但它却能通过医者悉心的呵护, 通过爱心的传递, 通过不似亲人、胜似亲人的帮助和安慰, 让备受病痛折磨的患者缓解痛苦, 获得心理上的极大满足。医生把病人放在心上, 医学的作用就能发挥到极致。就像上柏医疗队医护人员所说, “爱, 才是最神奇的良药。”

3.李建瑞:医者仁心 篇三

李建瑞一直致力于耳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耳聋防治方面的科学研究,首次在世界上发现了GJB2基因232G→A突变。科研成果“间隙连接蛋白耳聋基因的研究”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非综合征遗传性耳聋临床诊断的研究”获北京市朝阳区科学发展进步奖一等奖,他还对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激光治疗鼾症”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通过多年的勤奋学习和临床实践李建瑞掌握了较为全面的耳鼻喉科专业技术。在垂杨柳医院先后开展了“乳突改良根治I期鼓室成形术”和“胸骨后甲状腺肿切除术”等一系列新业务和疑难手术。手术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使垂杨柳医院的耳鼻喉科技术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手术病人多,疑难病人多,表扬信多的“三多”现象,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三级甲等医院重点科室的水平。他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朝阳区专业技术、管理拔尖人才,朝阳区宣传系统模范共产党员。

在患者眼里,李建瑞心中装满了对病人的厚重深情。2008年10月2日凌晨,总值班打来电话,急诊科有一位呼吸极度困难的患者需要耳鼻喉科协助诊治。他披上衣服,顾不得穿好袜子,就冲出家门,直奔急诊室。当机立断在急诊科、外科的配合下仅五分钟就给患者做完了气管切开术,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事后,患者家属感激地说:“李主任只穿了一只袜子,非常着急的样子至今让我难忘,他真是德技双馨的好医生”。

在同事眼里,李建瑞是个拼命三郎。多年来,他没有一天正点下班,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以院为家已成了多年的习惯。刚来垂杨柳医院时,他住在院里,可以随叫随到。周六、周日也和医生们一起值班,那两年他几乎承包了耳鼻喉科8小时以外的全部急诊,各种假期都用在了工作上,下班后还经常留院加班加点。仅2005年国庆长假他一个人就诊治了131名患者,大小手术做了42例。有时一个夜晚被叫三四次,第二天照常上班手术,有时连续几天都得不到好好休息。即使在脚骨骨折的情况下,也仅在家休息了两个半天就架着双拐去上班,甚至做手术。

在后辈眼里,李建瑞是一位可以倾心相交的益友良师。他刚调入垂杨柳医院时,就把提高医疗质量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支持和鼓励年轻人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安排他们参加学术交流和各种培训达52人次。他撰写的学术论文曾在全国会议上多次进行交流。在出门诊、查房和手术时,他把自己的临床经验、手术技巧传授给大家;他克服困难找来尸头标本,为科里的大夫用尸头讲解和示教耳鼻咽喉科解剖结构和手术,然后让每一个大夫在尸头上练习各种手术。他把这些演练的手术进行录像并进行点评。科里的医生说:从医这么多年都没有接受过这样行之有效的手术训练,即使是在三级甲等耳鼻咽喉专科医院也很难得到亲自动手的机会,真是太幸运了。

此外,李建瑞还热心公益事业,每年的爱耳日和睡眠日,除带头在门诊和社区做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外,还在媒体上发表科普文章,在电视台和公交车的移动电视上讲解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预防和家庭自救等。他还经常到他的家乡内蒙古的多家医院去坐诊手术,为家乡人民服务,为那里培养高水平的耳鼻喉科医生。

4.医者仁心观后感 篇四

有人曾说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是这样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安慰,却总是去倾听。对这样精辟的概括,我真的由衷地佩服。一个合格的、好的医生应该肩负起对自己、对病人的责任,不忘时时充实自己,以精湛的医术去救死扶伤。一个合格的、好的医生不光要医治病人身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创伤,更要以慈母般的仁爱去抚慰那些伤心绝望的心灵。一个合格的、好的医生也必定是一个称职的倾听者。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我钦佩那些为了解除人类之病痛而无私奉献的医者们,同样,我也憎恨那些隐匿在医生群里鱼肉患者的败类。我知道人只要活在世上,就难免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这样那样的诱惑。对于医生来说,来自药商与患者两方面的诱惑就显得更为突出了。我痛恨那些不遵守医疗道德的医生们,同时却又深深的理解他们。医生也是人,医生也要生活。纵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从早忙到晚,如果没有奖金,每个月身心俱疲换来的六百多元的工资也不够养家糊口。但是如果许多指标没有达到,又哪儿来的奖金?

妙手不一定都能回春。现代的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病人对医生的期望值也愈来愈高,但是目前人类能真正治愈的疾病呢,却没有同比例的增加。病人及其家属急切的心理,大家都理解,但是很多时候,病患一方有些稍稍不满意的地方就和医生杠上了,于是纠结的医患关系由此产生。

每一个立志当医生的人想必都曾怀有一颗仁爱善良的心。他们喜欢穿上白大褂的神圣感,喜欢病人们信任的眼神。但是因为社会在不断地变化,为了与之适应,他们也不得不有所改变。培养一个合格的、好的医生绝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它更需要来自家庭与社会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学校教给医学知识,家庭提供精神支柱,社会营造和谐氛围,只有这样,身着白大褂的医者们才能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去潜心救治病人,才能无愧于白大褂下闪闪的红心。

5.医者仁心观后感 篇五

真的很感谢能有人真正为医护人员考虑而拍了这个电视剧。我看了一些关于这个电视剧的网评,很多人都是凭借着自己了解一些医疗知识,而再那七嘴八舌的评论说什么心脏除颤怎么会是360毫安啊,什么补钾下医嘱怎么会按毫摩尔每升呢,什么直线心电图怎么会看出是房颤等等等等,难道你们就是用这个来证明你们很专业么?难道你们看这个电视剧只是看到的是这些么,而那些再处理医患关系上的无奈,和在治疗的过程中的矛盾你是否看到了呢?我只能说,你不配在这里炫耀你那些医疗知识,而你炫耀的那些只能显示出你的无知和幼稚。虽然这个电视剧的有些地方表现的有些夸张,但是总体来说确实真实反映了在大型正规医院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真实的反映出了医护工作者的生活,和在工作中很多的不便之处,也更多的反映了在医患关系上的紧张状态和众多的不理解和无奈!

大部分的医护人员都有着对患者的同情心,可是时间长了,各种责任的出现和转身后麻木的患者家属,让很多人都渐渐开始学着去掌握分寸。一些老护士总是跟我们说,别太和家属建立太密切的关系,你对他们再多的好只要一个不好或是不合他们意的地方,你的一切努力都会变得一分不值!后来我这是真的体会到了这些话的用意,真的是这样,有些时候真的不是说你有没有同情心的问题,而是对于他们来说,你只是一个在他需要的时候找你帮了一个小忙而已!在外科也许会好点,因为手术成功后患者家属会有医生是在救命的感觉!而在内科,患者家属长期受患者疾病的折磨,再精神和肉体上都处于非常疲惫的状态,有时处理上的一些不顺,他们都会把怨气都发在你的身上,而这时的我们被骂被打都不能说话,也不能还手,有时还得过后去给人家道歉,受领导处罚。不管谁对谁错,只要出现纠纷那就是我们的问题。举一个实质上的例子吧,一次急诊120我们科室收了一个不符合我们科室指征的患者,因为患者比较年轻就得了恶性病,对于他所有人都赋予了一定的同情和帮助。因为病房内的电源无法大量负荷患者的用电,和病房内禁烟,我们多次提醒都无果,他家人还是照样在病房内做饭,抽烟。后来干脆就直接和我们吵吵起来,说我们没同情心,说他家穷的揭不开锅了,买不起饭什么的,后期干脆就是什么刺耳的话就都传出来了,老护士给我拉到一边,让我不要出去,“让他们骂去,只要你出去事情就大了,你不出去他们骂完也就完事了”。可转身就听他家人在那说要买王八补身子什么的。再由于患者长期卧床照成褥疮的出现,我们多次提醒,告知协助其翻身,可是他家就是不怎么做,耐烦了就说我们在故意难为他们而且怒斥我们护士长,说“我是患者的亲妈,我知道该怎么做!”。这样的人值得同情么?同样是他家,因为他家一家人都睡在那个病房,白天晚上给所有病床都给占用,而把那个病房内弄的很乱,我们多次提醒也只是起到一点作用,其他患者都不爱往那个房间进,很多进去很快就回来找我们要求我们给换房间,后来商量后觉得应该应该给他换一个单独的房间,这样也方便他们也不影响其他患者,可是他家人却怒气冲冲跑到护士站,说他是先来的凭什么让他走,其他人肯定是找人了才故意要撵他走。对于这样的事常常发生,常常变化,有时真的气的什么都不想干了什么都不想管了!

6.观《医者仁心》后感 篇六

看完医者仁心,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剧中那熟悉的工作环境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不由得吸引住了我的眼球,让我深有感触。

做一个护士有骄傲,有自豪感。当我看到一位位垂死病人让我们的医生从死亡边缘拉回现实中时,我自豪;当我看到丧失信心、处于绝望中的患者,在护士鼓励关爱的柔声细语中,重新建立自信,扬起生命之帆时,我自豪;当无数患者在我们无数个忙碌的日日夜夜中,日渐康复,最终健康地走出医院大门时,我自豪。我曾为自己是一名医护工作者自豪,为我能解除患者的痛苦而欣慰。但是,当前扭曲的医患关系却让我们的自豪感消失了。

剧中刘敏的遭遇让我怕深有同感。一个被同志们公认的一个好护士长,一个被挨打的护士,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妻子,一个用自己鲜血救人的医务工作者,一个没法照顾家庭的女人,最后却迷失了自己„的护士遭遇,有多少和她的相同或相似呢。作为一个护士,又有谁体会到我们的辛苦与辛酸呢?刘敏遗书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护士这个职业不那么崇高,我们在劳碌辛苦中,在人们的呵斥声中,日夜颠倒地工作,没有人关心你,也没有人在乎你,就是在年复一年中煎熬中,一点一点地变老,一点一点变得绝望”这段话,让我十分心痛。是啊!现在的护士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且地位也不高,而我们有多少人在重蹈覆辙,刘敏的遭遇又是我们多少护士的真实反映呢?

“医生都开始保护自己了,谁来保护患者呢?”这句台词震撼人心。那么我们护士,又有谁来保护呢。作为一名护士,当病人病情加重的时候,我们的心情何尝不是和病人家属一样呢,甚至比病人家属更加难过,那种无力感有时令我很绝望。但是,我们护士却在病房经常听到有的病人抱怨,为啥账上无钱就给我们停药?为啥药费这么贵?为啥看病咋这么难„„病人明明有钱,却不交费;医生安排的治疗,病人满腹狐疑;医生的各项交代,要求家属的名字签全。那么护士,又怎样呢?医生有 事情找护士,患者有事情找。有护士人这样评价病人与医生之间关系,不信任,却又依赖,这样互相提防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医护关系紧张,护患关系紧张,存在这些问题的的根源是沟通、宣传、引导不够,更是现行医疗体制、机制的问题。

《医者仁心》这部作品里面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关于家庭、医患、同事、同学关系„„通过这些说出了医生、护士们心中的酸楚、病人们的无奈和期盼、领导们的苦衷、职工们的烦恼、它是医生和患者的代言剧,它为医患之间的沟通架起了桥梁。请患者也体谅我们医护工作者,我想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作为一名护士,我会用爱心关爱病人,用恒心感动患者,用父母之心与他们交流沟通,做好每个细节,记录好每个流程,处理好医患关系,用爱体会,用心工作,真正做到医者仁心!

7.医者仁心-观后感 篇七

李教授从小的愿望是当一名教师, 在她眼里老师是最崇高的职业, 对医生的向往是在下乡时的一件事后。李教授下乡是在贵州知青农场, 当时条件不好, 一次一个同学生病, 她陪着去乡卫生院看病, 晚上其他同学都回农场了, 李教授留下来陪同学输液。但由于太累, 李教授趴着就睡着了, 被不知名毒虫叮咬了下眼睑, 后来整个左面颊及眼周都肿得很严重, 并形成了脓肿, 需要手术切开引流。她被转到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 当时她只有17岁。在住院期间, 一个女教授的一次查房, 让李教授一生难忘。当时, 很多年轻医生看到她的情况后, 都在叹惜 (惋惜这个漂亮的女孩子有可能要破相了……) 。但女教授看到她的情况后, 却安慰她, 要她不用担心不要害怕, 他们一定会好好给她治疗, 手术尽可能做到不影响她的容貌, 让她放心。后来手术果然很成功, 半年后就很难看出眼睑处做过手术。这个女教授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并开始崇拜起医生这个职业。

恢复高考后, 李教授参加了第一届的高考, 当时可以填三项志愿, 她第一填的是师范学院, 第二填的是药学院, 第三是服从分配。后来她很意外的接到遵义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走上了从医之路。她说似乎是冥冥中的安排, 阴差阳错的让她从医了。这么多年来, 她也庆幸, 她的选择并没有错, 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入学以后, 她才知道, 当年她因为考试成绩优异, 成为她第一志愿的学校和遵义医学院争夺的对象, 最终被提前招生的医学院争到。知道这件事后, 更鼓励和坚定了李教授的从医路。

内分泌是博大精深的学科

医生这个职业是崇高的, 但是从学医到从医, 李教授说并不容易, 实习那一年让她学到很多。记得实习时一次有一位患者去世了, 家属在医院伤心的哭, 李教授也难过的陪着哭起来。老师见状呵斥她, 你现在没时间陪别人难过, 赶快去做自己的事。李教授从此更加明白, 医生的责任很重, 面对的是生命, 应时刻精神饱满, 不能让自己的状态情绪化。

锁定内分泌专业是在分配到现在工作的医院轮转时, 李教授轮转的第一个专业是当时大内科的内分泌学组。那时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内分泌专业还没有建科, 只是一个学组, 床位也只有12张。但正是那个时候, 李教授在见到的几个典型病例上看到了内分泌的博大精深, 并为之深深的吸引。她说如果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调控的话, 那么内分泌一定是这只手的一根很重要的手指;如果整个人体的调控是由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种种因素构成的话, 内分泌一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那时李教授就已经决定, 以后就从事内分泌专业。经过两年多的轮转, 医院也让他们填三个志愿, 表示自己想去的科室。这一次, 李教授非常坚定, 三个志愿全部填的都是内分泌。当时大内科的主任很看好李教授, 希望她考虑去自己的心内科, 但在看见她的志愿后, 感动于她的执着和专一, 成全了李教授从事内分泌的愿望。

科室是一个家园

李教授2003年起担任内分泌代谢科的行政主任, 1992年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单独成立内分泌科, 2001年更名为内分泌与代谢病科, 是云南省内成立最早的内分泌代谢病专科。在李教授的带领下, 这个科室现为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全国常委单位,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成员单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型糖尿病专业学组成员单位,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成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肪肝学组成员单位, 云南省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 云南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单位, 云南省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云南省骨质疏松及骨矿盐分会委员单位, 云南省内分泌代谢病研究中心, 云南省内分泌代谢病继续医学教育基地, 昆医附一院优势发展学科, 具有硕士授予权。

李教授说, 他们是站在前辈的肩上发展,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基础很好, 他们也唯有更好地传承。她的科室不仅发展很好, 氛围也很和谐。李教授觉得科室文化很重要, 她要求科室成员:首先要有家园意识, 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科室的主人来建设科室;其次, 要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社会、感恩医院, 也要感恩病人, 是他们的信任才能让他们得以实践自己的所学;第三要懂得做人, 首先要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作为一个医生, 这一点至关重要。第四, 要有目标追求, 科室以及科室里的每个人亦然。第五, 就是要快乐工作, 快乐生活。她的科室积极活跃, 与她倡导的这一点分不开。

主委是一种责任

如同自己担任科室主任一样, 做云南省糖尿病分会的主任委员以及各种学会委员, 都是“被动就位、主动就职”, 经常都是被别人推着前进, 既然到了这个层面, 她也只能尽可能不负众望, 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她2011年担任云南省第三届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除此之外她还是医师协会的主任委员。她说做了主委后, 她就会提醒自己以后做事情就要从学会的层面、主委的角度去考虑。现在做许多事情她会更倾向于团结大家一起来做, 考虑如何做会取得更大的效果。包括学术推广、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等, 并且做得有声有色。例如去年糖尿病日, 李教授组织云南省糖尿病分会委员单位共同举办的“蓝光行动”、“大巴筛查活动”, 就办得非常成功。李教授克服重重困难, 团结各方人员, 与社会各界协调联系, 在昆明市的标志性建筑——金马碧鸡坊点亮了蓝光, 同时在云南省三家省级医院广场开展了大巴筛查。这次活动极大的提高了政府和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 唤起了全社会对糖尿病的关注度和知晓率, 同时也提高了糖尿病学分会的地位和影响力。全国糖尿病学会年会还用了三个版面来报道云南的活动,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对基层医生的教育和对《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推广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管是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的主任、还是糖尿病分会的主任委员, 她都不能推辞。她也看到了基层医生的需求和医生继续教育的必要性。李教授虽然是内分泌专业的教授, 但对自身的学习始终坚持不懈。一年四季李教授的周末基本都在外出学习、交流, 或是到基层讲学中度过, 而且李教授还特别注重基层医生的学术推广。如果同时有基层讲学、会诊或城市学术活动, 李教授会放弃城市的舒适, 不辞辛苦奔赴基层进行学术推广或会诊。

医生是治人的职业

李教授说, 她觉得医生应该懂哲学, 学一些辩证法, 要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要只看见病没看见人, 才能给病人带来健康。为了保证门诊质量, 李教授半天的门诊限号15人, 每次都会有加号, 但总数都保证不超过30人。许多病人夸她态度好、医术好, 也有许多人跟她说看她的门诊难。她说她记得有一次她的一个病人说, “看您的门诊真不容易, 我从三点钟就开始排队了。”李教授很不好意思的说有些人从一两点就开始排了, 她很抱歉。后来这位病人说, 她是从头天的下午三点开始排的, 不是凌晨三点。每每听到这些, 李教授都觉得很愧疚, 但是时间确实有限, 她现在每个月最多只有一个周末能休息。她也因此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要是每个病人都懂得自我管理, 很多时候其实并不需要排长队伍挂号来找医生。

于是李教授与科室的同事一起, 把平时病人常问的问题收集起来, 出了一本《糖尿病防治知识问答》的科普书, 受到很多病友和基层医生的欢迎, 都说这本书很实用, 目前这本书已经印刷3次, 还获得过西南地区优秀出版物的荣誉。除了出书, 给病人做健康教育也是李教授和科室坚持的教育方式, 每周都会办一次讲课, 每个月一次大课。另外, 针对注射治疗的病人, 他们每周四都有一次关于注射技术的指导教育。加上不定期的义诊、筛查活动, 或联合其他科室的大型义诊等, 李教授组织开展的糖尿病教育形式多样。

医生还必须重视病人心理, 鼓励和教育病人同样重要。她一直强调, 糖尿病不可治但可控, 并不可怕, 她的病人中, 不乏活到九十多岁、生活质量也很高的人, 她常常用这些例子来鼓励患者, 并告诉他们, 要从战略上藐视疾病, 从战术上重视疾病。

李教授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8.路明 医者仁心暖拉萨 篇八

今年是对口援藏干部进藏20周年,也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北京市第五批对口援藏医疗队队长、时任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现任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的路明,在办公室里讲述他在拉萨的点滴经历,三年援藏,在他心中既有感性的回忆,更有理性的思考。

按照约定的时间,记者来到路明的办公室,却看到他正手持一份文件,带着两三位同志忙进忙出。原来路明刚接到新任务,也是关于北京对口支援拉萨卫生系统的事。带着歉意,他扬了扬手中文件,对记者说道:“请再等一下,我先把这个文件送到人事部门。”即便如此短暂的交流,路明对西藏的情感与责任依然清晰可见。

齐心协力雁排头

2007年的五一假期,对路明而言有些特别,他要将自己援藏的事情与父母沟通,取得他们的同意。路明大学毕业之后便进入北京世纪坛医院兢兢业业工作了21年,在当时无論是业务水平还是个人能力,他都是对口支援拉萨的最佳人选。路明深知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尤其对于偏远的拉萨。他自信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适应能力,唯一担心的是家中年迈的父母。

果然,80岁的老母亲一听“要到拉萨去”就急了,“不去吧。”路明和父母耐心沟通,“三年很快的,哪里都是工作,这也是我的职责所在。”父母最清楚自家孩子的脾性,看到他认真慎重的样子,点点头。

同年6月,路明动身飞往拉萨,担任拉萨市卫生局副局长。下了飞机,他感觉云离自己好近,天空很蓝,四周的声音很轻。“在那片异域风情的环境里,你不会有杂念,只想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把内地的先进理念、管理制度带过去。”

初到高原,氧气不足,路明的身体出现了不适,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甚至腹泻,但他第一天就早早来到拉萨市卫生局报到,开始了解当地的医疗情况。路明走进拉萨的城关区及七个县的医疗机构深入调研。然而,当雄县医院的病房条件和简陋的手术室,还是深深震撼了路明。病房里,十几张床铺并排放着,屋里要靠烧牛粪来取暖。而藏民们的卫生医疗观念不强,有一些藏民生病了也不会到医院去,许多孕妇都在家里分娩,有的会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这些都极大地威胁当地百姓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甚至,在尼木县当地的医院都没有妇产专科。”

路明与来自天坛医院的援藏医生开始协调为尼木县人民医院建立妇产科,以改善医院各科混治的局面。最初,建立新的科室最大的难点,是扭转当地医生的观念。分科意味着权责的分离与明晰。路明耐心地和当地的医生们解释:“妇科和其他科混在一起毕竟不方便;妇产科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专病专治才能提高医院的治疗水平,降低拉萨整体的死亡率;你给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好的医疗条件,医院的效益也会跟上来,这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在路明的统筹和援藏医生的指导帮助下,尼木县医院正式开创当地第一个妇产科。

路明带队的北京21人技术分队援藏人员,如天空的繁星在拉萨市、县的每一个医院闪闪发亮,陆续开创了多个工作中的第一:北京妇产医院对口支援的拉萨市妇幼保健院首次开展以色列式剖宫产术;堆龙德庆县人民医院第一次获得县级先进单位称号、第一次建立医院预算制度、第一次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第一次开展了多项高难度手术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一些医院由于医疗人才的匮乏,闲置了许多设备,在援藏医生的帮助下,当地医护人员学会了使用、保养以及日常维护、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从一台手术、一个科室的建立到规范制度、规范流程,路明都是医疗援藏队每一位成员的坚实后盾。“比如,做手术,我都会联系好上一级的医院,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每一位医生都非常可爱,都想要为拉萨做些什么,都非常尽责。”

职责所在吾往矣

2008年3月14日,路明正在休息,突然接到来自急救中心的电话便急匆匆地出了门。那天,拉萨发生了打砸抢烧事件,伤员不断被抬进来,路明迅速投入到救治当中。在北京第五批援藏干部中,路明是唯一一位在此次事件一线中指挥救援的干部。在24个小时紧张的一线救助指挥中,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李路平是这样评价的:“路明在处理应急突发实践中,做到了及时、准确、高效,充分体现了他极强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刚入2009年,拉萨市卫生局的主要领导被外派开展维稳工作,路明开始承担局里医疗、疾控等大小事务,从参加每一项会议到完成每一项工作。在北京时,路明作为中层管理者,善于医政管理,如果在医院,路明可以轻车熟路、甚至可以大展拳脚。可眼前的管理工作,让他感受到不小的压力。路明开始上紧弦,钻研医院的规章制度、各类政策文件、明文规定,为当地百姓寻求改善民生的机会。

在开展工作中,有些藏民不了解政策,不配合工作,路明就耐心地和对方一项一项解释国家的政策,和对方说“这件事情是和你有关系的,你要去参与这件事”,他在通过点滴努力试着把内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带到拉萨老百姓的身边。

在一次调研中,路明走进堆龙德庆县一户人家了解他们的卫生状况、生活情况。尽管路明不通藏语,但是通过对方的神情和眼神,他懂得“他们真的很需要帮助”。临别时,心地善良、心思细腻的路明知道他们家里隔代人不经常在一起,家里又没有相机,这次难得大家都在,便主动帮他们拍了一张合影。回单位后,路明找时间把相片洗印放大,买了一个简单的相框镶好后托人给他们送过去。那户人家收到相片后,激动不已,特意请人给路明带来一句“谢谢”。藏民们的淳朴善良,让路明深感责任重大,明白一定要把工作做好,才不辜负他们期望的眼神。

当路明在研究国家关于医疗卫生机构设立批准的相关规定时,了解到拉萨市卫生局也是有权力批准社会资本建立私人医疗机构以及公益医疗,而拉萨市恰好在这方面也有需求。在路明的积极联络与介绍下,许多来自四川、北京的社会资本进入拉萨,成立了公益卫生机构。这不仅活跃了当地的医疗市场,也给当地百姓提供了便利。拉萨市卫生局党组书记次旦朗杰说:“路明来了以后,许多原来不能开展的工作都逐步开展起来了。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也逐渐规范了。”

nlc202309030614

秉服务之心勤耕耘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路明身在其位,迅速着手调研拉萨市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

几个月时间,路明把县里的社区医院跑了个遍,脸脱了一层皮,黑得发亮。

路明说:“当地的社区医院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医少药。”路明白天调查,夜里查找各省的范本,根据自己调研的情况和数据统计,起草了《拉萨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拉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提出在拉萨建立八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调研视察的领导听着路明在会议室里有理有据的汇报不时点点头,会后聊天时,对路明赞叹地说:“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因为那些日子,路明经常去远郊区县走访,黝黑的脸庞竟让领导们误以为他是藏族人了。

“当时的调研,除了拼体力,还有就是要做好协调工作。虽然那时候拉萨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是没有纳入体系,空间布局不够合理、职能不到位。尽管后来,我不再分管这部分工作,但是之后有其他干部在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还是很欣慰的。”经过路明前期的“靶点”设立,之后,社区卫生服务方案随着全国医改浪潮的推进,不断完善深入,得到了拉萨市政府和西藏自治区卫生厅的认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拨出资金,在拉萨逐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路明时刻明晓自己援藏干部的身份,他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却不瞻前顾后。2009年9月,甲型H1N1流感开始在拉萨蔓延,路明临危受命担任拉萨市医疗救治组组长。他积极吸取“非典”时期的应对方法,提出要将疑似病例单独隔离,避免甲流大范围扩散,统筹医生救治、寻找酒店等地隔离。在路明的正确统筹安排下,在所有援藏医生、当地医护人员日日忙碌至深夜的努力下,在拉萨,甲流得到良好的控制。

由于路明在拉萨三年援藏中的突出表现,他连续三年被评为“拉萨市优秀公务员”,被授予“国家西部大开发个人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而在这些荣誉背后,也离不开对口支援单位的支持与关怀。

其中,第五批第二期的一位同志刚下机场就病倒了,组织上立刻接回北京治疗,由另一位同事接替援藏。在援藏工作开展过程中,其他系统干部身体出现不适时,作为援藏医疗队队长的路明也总是第一时间联系医院开展救护治疗。

援藏期间,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来拉萨慰问大家,看望在这里工作的援藏干部;安贞医院张兆光院长来探望当雄县人民医院的援藏医生时,捐赠人民币20万元;世纪坛医院封国生院长来拉萨看望路明副局长时,向拉萨市卫生局捐赠了人民币20万元;由于拉萨市妇幼保健院缺少供暖设备,北京妇产医院给援藏医生、当地医生捐赠防寒保暖的马甲……

“我很感谢组织上对我们的关心和鼓励,这是对我们援藏工作的最大支持。我也很感恩自己的这份职业,可以让我有机会、有能力去帮助别人。来到拉萨,我也确实感受到空间上的距离感会影响政策的落实,所以需要我们把最新的观念带过去,改善当地的现状,实现和内地的同步发展,这是最重要的。你做的事情,是关乎老百姓民生的,是潜移默化、实实在在影响百姓生活健康的,老百姓受益的话,就会支持你。”

在援藏工作总结中,路明情难自

已,写下一首诗:“倾情世界第三极,建设藏乡献智力,心血化作雪域靓,平安和谐与天齐。”尽管三年的援藏經历很快结束,但是从2010年到现在,路明仍在不断地“援藏”。他经常接到拉萨朋友的电话,咨询求助,而路明总是耐心地给他们介绍政策,热心出主意;遇到有拉萨的百姓来北京看病求医,他总是想他人所想,为对方提供中肯的就医信息,让他们少走弯路。而在关于援藏工作的各种调研会议上,路明也会结合自己的援藏体会及后来工作中的感受,提出自己理性务实的建议。

路明常说:“我很理解,一个家庭中,如果其中一个人出现了问题,生活和工作都会被打乱,甚至会绝望。所以,我到哪里都是两个字——服务。我的职业让我有机会去帮助别人,为什么不去呢?在西藏时,我也接待过来自内地的朋友,这也是对西藏的宣传。现在,一些有志之士也会来西藏做慈善、做投资,这是我们把西藏当作第二故乡的责任。”

9.医者仁心观后感精选作文 篇九

我从医二十多年,不敢说天使般高尚圣洁,但能够说是在拒绝许多诱惑中、凭着良心做事的。我也曾有过迷惘,困惑,无奈和失落,但医者仁心的博大情怀让我“咬定青山不放松”,执著淡定。

要让医者永远保留一颗“仁心”,还要有一种“职责之重重于泰山”的担当,希波克拉底誓言给予的崇高与职责,一向是钟立行从事伟大的医疗事业的动力,也是他在新时代对“悬壶济世”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我们先人,从华佗、张仲景到孙思邈、李时珍,无不以崇高的医德、博大的“仁心”让我们高山仰止,只是在经济飞腾、道德跛足的这天这种精神才被人淡漠甚至忘记了,因而身体力行,不仅仅敢于担当而且善于担当践行这条准则的时候,才让我们感到了钟立行的伟大和弥足珍重。

担当,是一种勇气和职责,是一种人格魅力。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就应像钟立行这样把担当作为一种习惯、作为一种美德,学会担当、敢于担当,担当起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职责、担当起推进社会和谐的义务。

10.电视剧医者仁心观后感 篇十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患者及亲属对医疗相关知识不明白,即使是医护人员认真讲解后依然是一知半解,他们以为医生和技术师一样,工具坏了能够修理好,人病了医生也能如修理工一样修好,却不知道生命机体修复有其内在的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生命医学科学是有局限的;或者说他们期望值过高,而许多疾病只能是改善、控制症状,往往不能如家属所想所愿,对于一些预后极差的疾病如能坦然理解对患者来说是减轻痛苦、又减轻家属的经济负担。每个生命都要面临死神考验,就连医生自己都不可避免,剧中的丁祖望院长肺癌晚期坦然理解死亡,没有挣扎走得安祥,所有的医生都哭了,正因医学无力与死神抗衡。

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一向处于水深火热中,常是手术一台接一台,病人一个个之后来,顾不上吃饭、上卫生间、从来没能按时下班、自己的小病小痛顾不上请假去治疗,也顾不上自己家里的病人,自己生病请假患者还说医生怎样会生病呢,好不容易熬到下班但是走不了,多么想停下匆匆的脚步,喝一杯凉开水坐在沙发上休息一会,但是业外人士几人能明白医护人员的发奋付出和艰辛,有些医护人员无法坚持只好选取放下,能跳槽的赶紧跳,能躲开一线的赶紧躲,只要有一点缝隙可钻就想尽办法逃离夜班之苦。当看到剧中刘敏护士长自杀和听到她的遗嘱交代女儿千万不能从事护理工作时我大哭一场,早些年从医的理想己是今日的杯具,也没有医护人员愿意自己的子女再从事这样高风险低收入行业。但是临床一线医护人员锐减是社会的隐忧,缺少医生、护士谁来为健康保驾护航,多年后待我们退休又面临疾病时谁来医治我们。

11.秉古人医德?弘医者仁心 篇十一

一要“精”。“精”即医术精通,是每个医者职业生涯的基本要求。医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使用能恢复健康、保护生命,否则,即便是技术成熟但滥用、乱用,都会造成伤害,因此,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要靠精通的医术来体现。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就倡导“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清代医学家徐大椿也提出“医,小道也,精义也,重任也”。所以,作为医生就要不断学习钻研、提升本领,要严谨求实、遵循规范,要技术上求精、操作上求细,微小之处慎之,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敬畏生命,真正促进健康和保护生命。

二要“诚”。“诚”即诚心赴救,是医者品德道德修养的根本要求。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一书中写道:“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其《千金要方》自序也写道:“人命之重,有贵千金。”他所强调的是人命千金,病人的烦恼,如同是自己的烦恼,要内心悲痛,心无杂念,欲无所求,要有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因此,作为医生要加强医德修养,树立“生命至上”理念,尊重、爱惜生命,关爱患者。只有无欲无求,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把患者疾痛当成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诚心诚意全力赴救治疗,才能闪烁人性的真、善、美。

三要“仁和”。“仁和”即仁爱之心、和睦融洽,是医者要具有的仁者爱人的思想情操,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孙思邈提出:“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清初中医学家喻昌也倡导:“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敬畏生命、平等和谐是医德伦理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最突出的人文特征,从古至今,医生承担着生命的重托,职责要求医生必须有仁廉的道德。作为医生,行医天下,要以德养性、以德养身,以“仁”为先、以“和”为重,患者把健康、性命交付给我们,我们应敬重生命,要不分地位贫富、亲疏,如同亲人同等看待,尽心、尽力、尽职救治,不能依仗自己的专长谋取财物而蔑视生命。每位医生只有时刻保持一颗博爱仁心,时刻以病人为本,尊重病人权益,关心帮助病人,以心交心,以情感人,才能增进沟通,赢得病人信任。

我们要担负起《希波克拉底誓言》赋予我们的崇高责任,传承古代医者的传统美德,只有努力打造医者精诚医术,培育塑造医者仁心风范,精心融化医患之间的坚冰,才能实现“精诚”“仁爱”“和谐”的完美结合,真正实现人间大爱、社会祥和。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桃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医者仁心观后感精选700字 篇十二

《医者仁心》还塑造了许多医务人员中的佼佼者,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优秀医务人员,比如内科系主任闫小林,无日无夜地值守在岗位上;内二科主任刘明连续多个周日和节假日不能回家;医务科长吴迪两年来没休过周末和假日;外科主任王亚华,没有守在母亲灵堂前,而选取了在患者身边,这些人和事充分反映了以他们为代表的我院医务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和一个个可歌可赞的医者风尚。医者仁心在他们身上充分的体现。

仁心,不是与身俱来的,让医者永远保留一颗“仁心”,首先要炼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要有拒绝诱惑、敢于对世俗说“不”的精神。商品经济的背景,许多完美的东西也被商品化了,功名利禄,声色犬马,诱惑很多,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不好试图同诱惑较劲,躲开他,躲得远远的,应对诱惑动不动心并不重要,严重的是为了诱惑而动摇自己的良心。”钟立行有一个医者的良心,一个医者的“仁心”,更有一个拒绝诱惑名利的淡泊之心。

钟立行不是圣人,不会不食人间烟火,他也知道讨好领导,追逐利益对于他的好处,名利肯定也曾对他产生过诱惑,关键是他能在光怪陆离的环境中坚守自我,在应对“假、丑、恶”的抗争中最终选取了“拒绝”,看守住了心灵那一轮美丽的月亮,。年轻大夫顾磊找到钟立行说王冬的不是时,钟立刻打断说,“我不想拉帮结派,我只期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地要求自己。在世俗中,这种行为处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洁身自守的的职业医生的操守,看到一个不世俗不媚俗的伟岸人格,这种对我们久违的精神的守护,需要有战胜种.种诱惑的勇气和力量。相形之下,王冬就让我们感到虚伪,世俗。任何单位都有王冬那样不学无术,善于钻营的人。现实的诱惑为王东这样的小人带给了原动力,在许多人看来王冬们比钟立行们活得更潇洒,更滋润,更如鱼得水。这就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值得我们深思反省。正像张爱玲说的那样: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我从医二十多年,不敢说天使般高尚圣洁,但能够说是在拒绝许多诱惑中、凭着良心做事的。我也曾有过迷惘,困惑,无奈和失落,但医者仁心的博大情怀让我“咬定青山不放松”,执著淡定。

要让医者永远保留一颗“仁心”,还要有一种“职责之重重于泰山”的担当,希波克拉底誓言给予的崇高与职责,一向是钟立行从事伟大的医疗事业的动力,也是他在新时代对“悬壶济世”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我们先人,从华佗、张仲景到孙思邈、李时珍,无不以崇高的医德、博大的“仁心”让我们高山仰止,只是在经济飞腾、道德跛足的这天这种精神才被人淡漠甚至忘记了,因而身体力行,不仅仅敢于担当而且善于担当践行这条准则的时候,才让我们感到了钟立行的伟大和弥足珍重。

担当,是一种勇气和职责,是一种人格魅力。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就应像钟立行这样把担当作为一种习惯、作为一种美德,学会担当、敢于担当,担当起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职责、担当起推进社会和谐的义务。

著名作家肖复兴评论《医者仁心》,“使我看到了久违的崇高感”,在名利腐蚀人们灵魂的时下,我们医务工作者需要这种崇高,无数“看病难,看病贵”的老百姓需要这种崇高感。

13.医者仁心经典台词 篇十三

1.钟立行对丁祖望:我们都在努力做一个能够被人怀念的人。2.罗雪樱旁白:从今天起做一个坚定的人:不再为困境而流泪,不再为失望而妥协。3.钟立行对王欢妈妈:因为我们作为医生,作为一群保卫生命的人,我们却救不了我们自 己的病人,那种无力感,真的是令人感到 很绝望 这个世界上失去亲人的不是只有你一个,没有人杀死你的孩子,是疾病!是病魔!而医生是站在人类生命的前沿,去拯救生命与疾病 搏斗的人!你永远没有办法明白一个医生,失去他自己病人的痛苦,因为我们无能!因为我 们没有办法拯救生命!我请你相信我们:每一个医生和你们所有家属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一样的!没区别的!你知道吗?一样的!4.钟立行对丁海:但我告诉你的是:躲,不是办法。回避自己更没有意义。好好想想你自 己到底是谁,你需要什么,你想做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这样的人你还缺什么。然后努力地去磨练自己.5.钟立行对武明训:诚实地面对自己,面对所有的一切。6.钟立行对江一丹:有些感情很珍贵,不能经常的触碰,只能感受,只能让它随着血液慢 慢流淌,时时撞击你的心房,却不能触碰…… 7.罗雪樱旁白: 如果你从来不了解外科医生的生活,那么请让我告诉你,生命就是这样脆弱,而生命的危机和转机也在转眼之间;危机与转机,就是生死线,而医生的生活,就是踏在这 条线上。8.罗雪樱旁白: 请允许我告诉一个专业的秘密,每当医院死人的时候,医生们都会列队离开,只留下一个低年资的大夫处理遗体,这不是冷酷,而是一种仪式。我不知道这世界是不是有 灵魂,但我们心里愿意相信有。希望留一点空间给失去的生命一点自由,如果有灵魂,就让 灵魂自由飞翔。9.武明训:理想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去追求,去实现;而是它的存在,让我们实现的过程变 得纯洁和干净。10.罗雪樱旁白: 当你拼命想抓住什么的时候,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的;当你放手,这个世界 又存在了。11.罗雪樱旁白:生活中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过度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而且是 迫于压力的沉默。12.钟立行: 只要我们以诚相对,我们就能形成一种力量,保持一种精神,保持我们的正直和自尊, 这是这个世界上任何财富都买不来的。13.武明训:行了几十年的医,我终于成被告了,是不是该恭喜我一下,我离名医不远了.14.武明训:我没有功夫管那些死的人,那些活着的患者已经让我们忙的焦头烂额了,我是医生 不是牧师,医院不是慈善机构,不负责安慰死者的灵魂.15.武明训:我们的热情用在抢救上,我们的同情心就是让孩子

多活一分钟.16.武明训:你们是不是都认为我们医生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 17.武明训: 每一个患者,我们都用尽最大的努力去抢救,无论是那些出现意外的患者,还是那些 我们早已经知道无力回天的患者.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时的心情,是你们这辈子、下辈子也体 会不到的.18.武明训: 我们要保持绝对的冷静,因为还有下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着我们去救治.我们实 在是做不到上一分钟还痛哭流涕,下一分钟就冷静的站在手术台上,切开另一个人的胸膛.19.武明训:所以面对死亡,我们只能保持一种假装地冷漠,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理自我保护, 否则我们早就崩溃了.20.罗雪樱旁白:医生都开始保护自己了,谁来保护患者呢? 21.罗雪樱旁白:一个好的医生,是需要病人的宽容,才能够成长的。22.罗雪樱旁白:做一个病人很辛苦,医生最应该考虑的就是病人真正的需求。应该承认医

学是有局限的,有时面对疾病,放弃也是一种方式,放弃是痛苦的,但也是必须的。23.严如意:他们求你的时候,什么好话都说尽了,一旦翻了脸,什么难听说什么,这就是 教训。24.钟立行:为什么在明明知道可能会有死亡后果的情况下还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为什么 明明知道病人家属已经付不出高额医药费,还要坚持救治,还要在事后想尽一切办法减免费 用,因为我们是医生,治病救人是我们的使命。25:

41、(刘敏的遗言):我做梦也想不到,我成了一个堕落的人,我很惭愧,也觉得很屈辱。从 18 岁护校毕业,我在这家医院干了 20 年,我喜欢自己的工作,觉得自豪光荣,可是没想 到却用这样的方式离开。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护士这个职业,不那么崇高了,我们在劳碌辛 苦中,在人们的呵斥声中,没日没夜的工作,没有人关心你,也没有人在乎你,就是在这年 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煎熬中,我一点点变老。一点点,变的绝望,这一年,在我身上发生的事 情,让我很悲伤,也很愤怒。可以说,是苏教授的死让我变的灰心。确切的说,不是他的死,而是他死的不明不白,医院处置苏教授死亡的事丅件中,表示出的含糊,让我寒心。也正是 这种寒心,让我做出错误的选择。让我不再坚持内心的是非,不再坚持自己的清高。才做下 那么荒唐的事,连我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你们可以说我傻,说我痴,为了一个死去的男人,不值得,但是我并不是因为苏教授,而是因为一种绝望,我一直认为我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可是这个事丅件,让我怀疑我承受的一切,还有没有价值,如果这个世界是有是非,有正义,那么我们的奉献是崇高的,否则就是受罪。我心意

【医者仁心-观后感】推荐阅读:

大医仁心 阅读答案09-09

上一篇:实验小学学年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下一篇:高三第二次作文评讲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