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论文

2024-06-19

舆论论文(精选8篇)

1.舆论论文 篇一

健全舆论监督体系,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引导 新浪新闻中心一篇《发微博比写提案作用大?》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现在网络舆论监督已在舆论监督体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舆论监督对于各级各部门改进作风,推进工作,惩治和预防腐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人所熟知的共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不支持、不配合甚至想方设法阻挠舆论监督。有的没能摆正自己与新闻媒体的关系,让新闻媒体“唯我声音是听”,不但不接受舆论监督,反而“监替舆论”;有的认为舆论监督是“找麻烦”,对媒体总是“怕”和“躲”,不少事情等互联网炒得铺天盖地了,才出来解释和引导;有的随意把舆论监督扣上影响稳定、损害形象的帽子,千方百计地设置障碍,耍尽手段让舆论监督举步维艰。在少数地方甚至出现了对舆论监督打击报复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如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理念的渐入人心和保障群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时代要求下,从拒绝到接受,从反感到欢迎,颇有改观。在信息传媒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监督、舆论监督已成为主流,党员干部要学会“数字化生存”、“在舆论监督中生存”,以适应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的时代潮流。同时,必须警惕重视、尊重过了头,防止一切做给媒体看,并且明为重视,实为害怕,容易引发对媒体的防范之心,客观上增加了舆论、媒体开展监督工作的难度!

2.舆论论文 篇二

第一,什么是舆论和网络舆论

舆论是什么?有一个简单的定义: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大多数公众对公共事务或话题,相对一致的意见或态度。按照其英文public opinion,直译过来又叫“公共舆论”,也可以叫“民意”。

《公共舆论》一书的作者、美国著名政论作家李普曼,对“舆论”生成的复杂性有精细地阐述,同时也对真实“舆论”的形成并不抱乐观态度。比如,公众对各种问题有“刻板印象”,未必能理性地表达意见;传媒呈现的是“拟态环境”,而非真实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舆论”的形成。

其实,舆论既是一个“过程”(公众针对社会议题表达意见,这些意见再汇聚成舆论),也是一个“结果”(大多数公众对这些社会议题总体一致的看法)。

如果从“过程”的角度看舆论,则必须要有充分自由、开放的空间和渠道,让公众充分表达意见,否则,就不会有“公共”的舆论,而只有被代表、被建构、被引导的舆论。如果从“结果”的角度看舆论,那么,多少才算“大多数”、怎么才知道“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态度,这在统计和分析上都是不太可能的事。

因此,要认识“舆论”,首先就是要意识到它的复杂性,它的公共性,它的难以测量甚至虚幻。回到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先生曾提出过“两个舆论场”的概念:一个是老百姓的“口头舆论场”;一个是新闻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介舆论场”。如果媒介舆论跟口头舆论差异太大,所谓的“舆论引导”,其实是百姓的“口头舆论场”被“媒介舆论场”(背后是政府利益)代表了。

如果以“网络舆论”为例子,理论上应该是大多数网民对社会公共议题相对一致的看法。但实际情况呢,却面临一连串的问题:

1、谁是“大多数”?5000万活跃的微博网友,不代表3亿微博用户,3亿微博用户,不能代表5亿多网民;5亿多网民也无法代表10几亿中国人。何况,我们看到的“网民”还可能是“网络推手”或者“网络水军”。

2、有没有“社会议题”?西方国家的舆论更多围绕政治选举、堕胎、持枪等公共议题展开,我们国家的网络舆论却更多围绕一起又一起的公共事件所激发。这种“事件频发、议题缺乏”的舆论格局,其实比较碎片、表面,很难看出网民对社会的真正态度。

3、能不能理性、充分的“自由表达”?舆论的主体是“公众”,公众不是大众,其公共表达应该相对理性。但是,受“结构性怨恨”和“普遍不信任”心理的影响,不少网民的表达可能是情绪化、非理性甚至群体极化的。

何况,还有一个最要命的问题是,能否自由、充分的表达。理想的角度看,舆论应该是表达、对话、协商和共识的过程,其基本前提是“自由的说真话的环境”。如果网络表达受到压制、甚至稍有不慎还可能以“传谣制谣”或者“寻衅滋事”为名遭到拘捕,这种环境下,网络舆论的真实性则无疑要大打折扣。

可见,网络舆论很难代表中国社会真正的舆论,但是,它又是相对最真实、具体、鲜活的舆论。如果说,政府设置的是想要“引导”的舆论,媒介呈现的是被“建构”的舆论,那么,相比较之下,网络舆论则无疑是当下中国唯一接近真实的舆论。

第二,怎样分析和理解网络舆论

当前,各级政府部门都非常重视网络舆论的监测、分析和研究,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也相继推出“舆情监测”服务。研究中国的网络舆论,是具有挑战性的,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其复杂性。具体来说,研究的角度可以包括:

1、第一个层面,研究网络舆论的纵向层次。理论上,舆论可以做研究的三个层次:一是所谓公众的意见,但调研所有人对公共议题的看法,基本是不可能的,相对比较可能的是第二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二是积极的公众舆论。积极的网络舆论,就是研究比较活跃的网民对公共事务的看法;三是潜在的网络舆论,没有活跃表达的网民及他们潜在的真实心理和想法。做网络舆论研究,从纵向的层面看,比较可行的是做积极的网络舆论研究和潜在的网络舆论研究。

2、第二个层面,研究网络舆论的横向格局。第一个格局,墙内舆论和墙外舆论。因为我们现在有防火墙,以社交媒体为例,可以研究微博和推特两个舆论场的互动,既关注内部防火墙的舆论场,还要关注到防火墙外的舆论场,看这两个舆论场的重叠和互动。第二个格局,不同网络空间的舆论。我们的网络空间有社区网站,如凯迪、天涯等为代表;有微博,以腾讯、新浪为代表;还有新闻媒体的网站,如人民网、南方网、奥一网等。不同空间的网络舆论,可以进行图景式的研究和梳理。第三个格局,民间舆论、网络舆论、媒体舆论的互动关系。

3、第三个层面,网络舆论的生成机制和传播规律。可以通过一系列热点事件、热点话题的分析,总结和寻找网络舆论形成的过程、特点和内在规律。其中,特别需要注意区分真舆论(网民)和假舆论(水军)。

第三,网络舆论和社会管理的关系

舆论有多种功能:1、预警功能,通过对舆论的监测发现问题和隐患;2、疏导功能,通过一定的舆论引导可以疏通情绪;3、宣泄功能,可以释放公众的情绪和意见,很大程度上起到社会“减压阀”的作用。

舆论最应该发挥的是其民主和监督作用。政府官员对舆论的态度,必须要谦卑,要顺应和听从民意。一方面,要重视和研究舆论,另一方面,也要倡导和建立一种共识:网络舆论本身并不能解决社会管理创新的问题,但一定能积极推动社会改革。我们要强调的是政府对网络舆论中包含的真实民意的尊重,让民意真正影响决策和改革。

政府一定要转变过去危机管理中对网络舆论的理解,更多地把危机公关转变成风险管理。当下,危机管理的主体还只是政府,背后的舆情处置和应对机制依然是控制思维,而不是对话、沟通和互动思维。因此,有必要大力倡导的不是舆论的应对,而是对舆论的敬畏,以及在此基础上创造让网民参与公共治理、公共决策的机制。

过去这些年,网民的最大变化,就从单纯的意见表达和围观转向了公益行动和社会动员,在“微博打拐”等一系列公益事件中,可以看出网民是具有理性和行动力的。政府要在网络舆论研究和监测基础上,把更多网民和公众引入到社会管理中来,引入到公共决策的开放和对话机制中来。

要在社会管理和制度改革方面,成为积极探索的先锋,要把网民参政议政的常规机制、公众参与和监督公共决策的机制建立起来,在一个一个的个案背后,推动细小的变化和些微的改善,让网络民意成为政府决策的动力源泉。

3.舆论论文 篇三

关键词:舆论引导;负面舆论;实践创新

舆论的正确引导,是学校名誉得到社会认可的方式之一,是高校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对外形象,更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性的理论武器。学院宣传思想工作以学院党委为中心,服务学院建设发展大局,关心关爱学生成长成才,建校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在舆论引导和负面舆论应对方面也进行了实践研究,发现了一些特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一些应对方法。

1 舆论引导及负面舆论应对问题的现实存在

第一,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随着近年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独立学院应运而生,并且不断完善,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独立学院自身历史并不久远,文化底蕴很难和百年名校相比,同时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与重点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比较,学生的高考成绩处于总成绩的中间水平,成绩不高不低,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独立学院较其他高校的收费水平偏高,因此学生的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从小娇生惯养,思想意识活跃,有较强的塑造性。学生在正确舆论引导上的兴趣远远低于负面舆论,很容易“跟风倒”,缺乏对问题实质的认识,容易进入误区,甚至被社会不良舆论所蛊惑;当下大学生年龄段已经进入了“95后”,更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拥有着独立自由的个性,但政治意识薄弱。学校在处理突发负面舆论时,处理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突发事件的发生得到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也对突发事件进行了处理上报,但是有时还会受到学生的质疑,原因包括事情处理过程未能及时公布,问题处理不彻底,甚至包括日常性问题多次被投诉但处理时间长并未给予说明等等。

第二,社会舆论的冲击和自身的特点。独立学院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校的每一点优势都会被社会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同时学校的每一点问题也会成为他们关心的焦点。随着媒体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点击量已经成为各大媒体宣传报道能力的体现,进而一些不实新闻,夸大消息备受大家高度关注,往往这些不负责任的虚假报道将成为一所高校发展的拦路虎。我院在自身机构设置方面,学院党委主抓宣传和舆情监管,在人才引进和设备采购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工作内容繁杂,针对性不强,工作范围广等多种因素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影响工作效果;在舆情监管问题上,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信息的传达不及时,内容不完善情况依然存在。学院网站管理与建设存在一定的漏洞,存在信息丢失等问题。

第三,创造性不足。舆论引导及负面舆论应对如何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是学校宣传工作的首要问题,如何创新工作思路,符合社会发展;如何创新手段,满足学院发展需要;如何创新形式,得到学生关注,这种创造性依然有待解决。

2 舆论引导及负面舆论应对

第一,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能力的提高,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主动参加国家、省市相关培训,接触时代最前沿的舆论引导方式方法,结合学院发展有目的有选择地创新;再次建立舆论引导宣传途径,建立官方微信平台、网站、QQ等网络平台;组建以校领导和基层干部舆论引导小组,媒体互通小组等团队组织。通过会议,文件,消息等等多种途径上传下达,将舆论引导保持常态化;建立舆论引导反馈机制,形成校领导到中层领导再到基层领导最后到学生的正向反向反馈机制,让领导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让学生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校的关心,进而达到舆论引导的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单位沟通,保证报道的真实性,了解学生通过个人途径报送虚假信息的真实目的,以便更好帮学生解决实际苦难。

第二,负面舆论问题的应对。在面对负面舆论的问题,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在第一时间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明确问题的真实性。对真实存在负面舆论问题,要积极面对,不要回避,不要推诿,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给予明确解释和答复,在事情的处理过程中要有凭有据,与公众保持良性的舆论互动,在真诚沟通中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对有明显失实、非理性、发泄式的负面舆论,应予以明确态度,展开“正面辩论”, 通过真切的交流互动澄清事实真相,同时要求相关报道不实的新闻媒体给予明确解释和说明,将舆论引导的影响降到最小化。同时积极反思虚假舆论的形成和发布,吸取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上,防止重复犯错。高度重视危机防范意识,真切关怀大学生切身利益。随着舆论监督通过网络论坛、网络贴吧等网络媒体在大学校园风靡传播,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管理的更加规范化,同时也给负面舆论监督带来了压力。因此,应对舆论监督,学校不能单一地靠事后被动应对,更应该将提升自身危机防范意识放在首位,从实际出发,加强自身管理和监督,提升公信力,全力保证校园舆情环境风平浪静。

第三,完善组织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结合学院实际,进一步明确组织管理部门的工作分工,将具体工作明细化,将明细工作责任化,要求层层把关,逐级管控,将出现负面舆论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建立由学院领导任组长,二级学院领导为副组长的舆论监督引导小组,时时监管,时时教育。小组成员要主动走到工作第一线,了解舆论关注者的心声,定期组织谈心谈话,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要关心生活困难的同学、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和思想意识上进的同学,尽最大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让同学们接触到学院的组织机构领导,接触到学院官方的言论,在他们的帮助下缓解自身存在的困难,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地减少学生对舆论的不良看法,特别是把持对不良舆论的自我认知。高度重视学院领导、机关单位、基层管理人员三个群体的组织互通关系,这三个群体是教育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给予学生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老师。

第四,建立基层舆论引导与监督队伍。鼓励基层辅导员主动投入到舆论引导和监督工作上来,因为辅导员队伍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更是同学们了解最深的教师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注意到舆情空间尤其是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再具体舆情引导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树立正确舆情观进行指引与教导。①辅导员应通过班级班会,主题教育活动,党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等形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培养学生正确面对舆论是非,有明确的判断能力;弘扬正气,积极主动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认清负面舆论的真实面容,保持头脑清醒,从容应对;辅导员还要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帮助同学们看清突发事件的问题所在,立足正确的政治立场,看清西方敌对势力的真实目的,引导大学生独立、理性、客观看待突发事件。

3 舆论引导及负面舆论应对的实践创新

第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应对舆论引导及负面舆论应对的理念,有信心有能力面对重大舆情,主动回应社会,利用各种媒介澄清误解,强化正面引导,有效化解舆情危机,转劣势为优势,争取舆论主动权,保证校园正常和谐的生活环境。

第二,强化防范意识,高度重视网络舆论。网络舆论无小事,充分调动班主任、班级干部、团学干部、社团组织以及实习单位的力量,从大一到大四进行全程监控,从学校到社会,从班级到工作单位,从学生到工作者,多方面多渠道做好舆论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整合资源,提升舆论引导和负面舆论监督功能。加强舆论阵地建设。树立大局意识,整合网络、纸媒等等信息资源,打造网络宣传平台,建立舆论引导校园宣传媒体和校园多彩学生活动联合互动新模式;创新传播方式,加强网络引导;拓展传播渠道,保障正能量传播;丰富传播手段,做好合理管控。

建立健全负面舆论监测报告机制,建立高效的舆情监测分析队伍,各院系设立舆论监督员,及时分析相关网络舆论信息,有重点有依据地做好及时上报工作,并对内容进行初步分析,将学生关注的大事要事时时反映给相关领导,保障信息准确,信息畅通。

注释:

4.网络舆论监督 篇四

熊琪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在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监督随着“天价烟事件”、“邓玉娇事件”、“孙志刚事件”、“钓鱼执法事件”等一系列事件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用自己影响并形成社会舆论高潮并最终影响了事情的发展的强大力量向社会显示着当代网络舆论监督在舆论监督方面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底什么是网络舆论监督?

我们知道,舆论监督从广义上讲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充分发表建议和呼声,通过社会舆论对权力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实行的检察和督促。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舆论监督一般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一般公民和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组织在公共论域的言论空间中通过公开指控、评论,提出改进建议等手段,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认为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络舆论监督从传播学角度看就是指利用网络实现的舆论监督监督。具体而言,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凡是通过网络监督的行为,都属于网络舆论监督。另一种观点认为,上述观点太过笼统,网络舆论监督主要指的是网络意见监督。总而言之,网络舆论监督涵盖了传统舆论监督的内容并以网络为新的载体呈现。

网络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起到怎样的功能?

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共同起到监视社会环境,调整社会心态与社会意见,对社会进行控制、制衡的作用。但,落实到实处,网络舆论监督和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有很大区别。

舆论监督的主体应是社会公众,但传统媒体的舆论中,大都是由新闻媒介代替公众进行并实现的,在很大程度上,公众舆论监督等同于媒介监督。话语权被牢牢掌握在媒介手中,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传者也很难收到受众的反馈,即使收到反馈,其时效性也非常差。而在网络传播中,传统媒介对社会舆论的相对垄断被打破,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也促使了信息获取能力和言论表达的平台,普通民众可以更方便、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网络的匿名性也给言论的发表者带来了更高的安全感。同时,网络的超强聚合力、良好的交互性和快捷的传播速度也使得网络舆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产生、聚集,并以其巨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影响甚至决定事件的发展和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网民自始至终都是舆论监督的主体。网络使受众以最快的速度,最全面的范围了解事实,并提供最广阔的平台供其以最快速的做出反馈,为人们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和直接渠道。

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一直被看作是网络舆论监督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湖北青年在广州收容人员救助站被殴致死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后,一时间互联网上的抗议声此起彼伏,网友们强烈而执着地要求有关部门严惩凶手,公开处理此事。这种舆论声势不仅引发了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该案的高度重视,13名疑犯被缉捕归案,还直接导致了实行了20多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除,这让我们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巨大力量。其后的“72码”、“躲猫猫”和“游戏死”等一系列事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网络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

网络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它毕竟属于发展不成熟的监督体系并受自身因素的制约,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缺陷。

一、“把关人”的缺失;

网络的匿名性给予网民更强的安全感,助于他们更充分地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但同时,不乏些浑水摸鱼者暗藏其中。他们随意发布、传播信息。更有甚者为了自身利益刻意发布虚假信息,造成社会不必要的恐慌,这不仅降低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也极大地影响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效力。

在传统媒体中,“把关人”那强而有力的手处处可见。其设立,有效地规范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体系,一定程度上促进杜绝虚假信息的发布、传播。而网络舆论监督上中“把关人”严重缺失,仅靠“管理员”和楼主这类对网络信息进行规范、管理,远远不能满足对网络信息传播管理的要求,网络上年年都可以总结出n大假新闻。“把关人”的缺失而造成网络信息的不规范传播导致信息误导,这不仅在现实社会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也会极大地降低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而开展网络舆论监督的前提则必须是信息的准确无误和畅通无阻,不良信息的存在无疑会使网络舆论监督的效力大打折扣。

二、“一边倒”的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在网络舆论监督中形成的舆论压力往往会对处于审判过程中的司法机关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一些社会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一边倒”的网络舆论无形中对审判结果起到了某种导向作用,从而造成了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而这又可能影响司法公正。网络舆论监督中形成的不具法律意义的舆论压力与“媒介审判”有相似性,指的都是干预、影响审判独立的现象,不同的是“媒介审判”的主体是新闻媒介,而网络舆论压力则主要是源于网民对于事件的集体自发的关注所形成的舆论压力环境。理性的网络舆论会对司法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促进司法公正。而如果一旦出现网络舆论监督不当,则有可能对司法审判形成干扰,导致司法不公,特别是在舆论“一边倒”的压力之下,司法机关很难不受到影响,同时司法审判需要的是严格的法律意义上的真凭实据,而网民所形成舆论声势的事实往往是表象的,不一定是证据。因此,对于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我们要从促进司法公正的角度加以引导和解决,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我们明白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规避网络舆论的负面效应,更好地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

1.推进信息公开

在社会公共事件中及时、客观、开放、透明的信息公开和报道,能最大程度消除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事件朝良性方向发展;而对信息进行隐瞒或迟缓公布,造成虚假信息的流行,容易导致舆论危机的形成,不利于社会稳定,而且也将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我国自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法规层面上把政府决策、行政信息公开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职责和义务给确定下来了,人民当家作主有了进一步完善的以法规为基础的知情权,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确保权力正确行使”,“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的决心。同时,政府当注重信息公开的各项制度建设,包括电子政府的广泛应用,真正做到政府信息公开内容规范、形式完善、程序严密、机制健全,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使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更加通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加大立法规范,保障舆论监督

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注重制度建设,以便对网络舆论加强约束和引导,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舆论监督环境是需要相对成熟的法律法规做制度保障的,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相比网络自身的发展而言,目前的网络立法还相对滞后,这当然也与网络舆论传播的复杂性有关。法律的不健全给目前的网络信息传播带来了管理上的难度,对随意发布虚假信息甚至是恶意散播谣言的网民没有完善的法律机制来加以制止和管理,再加上网络的匿名性很难准确地查询到当事人的资料,这些都在无形中淡化了网民的法律意识,一些置他人的合法权益于不顾的网络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应针对现阶段网络舆论传播的特点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界定言论自由与侵犯他人隐私权等犯罪行为的区别,并用明确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和制裁恶性的网络暴力事件,这样网民的行为才能有法可依,也才能真正地保障网民的舆论监督权利并切实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此外,一些相关制度体制建设也不容忽视。例如,各级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真正做到政务信息公开,尤其是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要及时地把真实的情况告知公众,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遏制网络虚假信息的散布与传播,这一点还应当扩大到司法和其他政治领域;还可以建立“网上信访”制度,给公众的网络舆论监督提供一个更为畅通的渠道。

3.加强网络媒体建设,有效引导舆论

互联网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公共领域,各种意识形态、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在网上充分集合、碰撞和交汇,在多种声音中也难免夹杂着负面的“杂音”和“噪音”。网络媒体在“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堪称为社会的“防火墙”、“安全阀”和“减震器”。网络媒体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之一,网络媒体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真实、有益、建设性的舆论主导传播空间,压缩和抑制失实、有害和破坏性的言论。网络媒体应当以主流的声音、权威的言论及时地帮助人们把对舆论客体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

4.提高网民的自律意识与法律意识

5.舆论学 蓝翔 篇五

新闻121班 徐雯 1209010437 摘要:蓝翔高级技工学校近期被卷入舆论漩涡,伴随它的调侃和丑闻成为全社会肆意消费的话语狂欢。“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声名远扬的蓝翔技术学校一夜之间成了网络段子手们抖机灵的好素材。各式各样的段子和负面新闻,让这家技术学校陷入难以自辩的舆论漩涡。本篇论文将从舆论学的角度对这一热点事件进行分析。

关键词:蓝翔广告语 舆论热点 社会心理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最近蓝翔技校火了一次又一次,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火到由红到紫,由紫到黑。先是不知道为什么蓝翔的一句用了24年的广告语突然就成了流行语,在微博、微信甚至公共媒体上都在用“蓝翔体”造句,蓝翔广告词的大热让这所技工学校成了舆论热点。本篇论文将从“蓝翔挖掘机”一词缘何流行,为何会成为舆论关注的对象以及流行的背后折射出一种怎样的社会心理这三方面来剖析这一舆论热点事件。

一.“蓝翔挖掘机”一词缘何流行

“学挖掘机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本是蓝翔技工学校招生的广告语,最先在网易跟贴区和百度贴吧里零星出现,后演变成网络流行语。在微博上搜索“挖掘机”这一关键词进行舆情走势分析,可发现该词从2014年6月不到5万的搜索量,到11月份舆论热度达到顶峰,搜索量为16万。“挖掘技术哪家强”等成为网络段子手们在一段时期内使用频率最高的短语,并在网络上演变出了古文体、学术体等多种体裁。随后又演变为“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使得该词的使用场合更加广泛。

“蓝翔挖掘机”一词的流行离不开蓝翔技校在十几年间,通过广告宣传等途径打开学校的知名度。我将从以下三方面来进一步分析该词缘何流行。

1、多年不变的电视广告

“学挖掘机学校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试学一月不收费”„„多年来,这些广告语被人们津津乐道和恶搞,“蓝翔挖掘机”随之一词潜移默化的植入了人们的记忆中。

2、自黑与恶搞的段子传播

今年8月份,网上盛传蓝翔技校校长荣兰祥在2014年蓝翔毕业典礼上讲的一句话:“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

校长荣兰祥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澄清,“这是被人演绎了,我们没提过清华北大!他们是培养高端研究型和管理型人才,蓝翔培养的是一线高级技能人才,是不可比的。”虽然如此,“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的段子已经在网络上疯传有一段时间,当天微博、朋友圈被刷屏。这些网络段子的传播更进一步地加强了“蓝翔挖掘机”一词的流行度。

3、电影免费给蓝翔做植入广告

或许正是由耳熟能详的电视广告、网上盛传的段子,近年来,不少影视作品都在植入“山东蓝翔技校”的名字。

2011年11月,电影《失恋33天》第84分钟,王小贱要给黄小仙剪刘海,黄小仙皱着眉头问:“你有蓝翔技校的美容美发毕业证吗?”2013年2月,电影《越来越好之村晚》中,王宝强饰演的男主角在应聘五星级酒店厨师时,饰演招聘人员的演员伊能静说:“我们这里最小的厨工,可都是两大学校毕业的呢,蓝带和蓝翔。”2013年3月,电视剧《老米家的婚事》中,演员马丽调侃自己“高考一二三志愿都被改成了蓝翔技校”。

对于这些恶搞、调侃、嘲弄和消费蓝翔的段落,蓝翔技校毫不介意,甚至被写进了招生简章。此外,蓝翔广告部的工作人员把所有影视剧、媒体、网友“免费给蓝翔做的植入广告”剪成了一部半小时的片子,在网上热传。

二.蓝翔为何会成为舆论关注的对象

真正让蓝翔进入主流视线的还是几年前《纽约时报》报道蓝翔与攻击美国网站的中国黑客有关的新闻事件——2009年,Google等美国公司被曝遭遇黑客攻击。彼时《纽约时报》撰文指出,黑客攻击与中国山东济南的蓝翔技校有关。文中还刻意强调了其“军方”背景,称其是由军方支持建立等等。也正是通过此事件,蓝翔的“神秘”被无限放大。

伴随着神话,网络上关于蓝翔的负面报道也纷至沓来。从“百人跨省群殴”到“蓝翔校长荣兰祥被举报有3张身份证”到“荣兰祥殴打老婆”,到“荣兰祥自曝超生”„„短时间内的密集曝光使蓝翔一再被推上舆论头条和负面报道的风口浪尖。

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分析蓝翔在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一系列负面事件后,怎样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舆论狂潮。

1、舆论热点的起始:

2014年9月5日蓝翔技校副校长带领着上百名蓝翔技校的职工、学生及社会人员从山东济南赶到河南商丘,与荣兰祥妻子孔素英的家人发生冲突。打架的起因源于荣兰祥与孔素英在去年年底开打的离婚官司。

据红麦舆情监测平台显示,人民网、光明网、网易、新浪、腾讯、搜狐、凤凰网等国内500多家媒体报道,新闻网站跟评区均吸引上万名网友进行讨论,新浪微博平台上有关#蓝翔副校长率师生斗殴#的微博讨论达1万条。

对于蓝翔这种敢于如此跨省“拼命”野蛮行径,学校回应严重缺乏舆情应对技巧:其一,以“跨省打架”一下子变成了“跨省保洁”,无法成为真正的事实依据。学校以欺骗学生为由组织学生以寻私仇,如果没有照片为佐证,很有可能与原始初衷形成两码事情;其二,学校以副校长以出差为由来谢绝媒体采访,难以掩盖事实真相。学校校长应主动反思,并通过媒体来道歉,而不是辩解为“可能是学生理解错误”,这种辩解只会增加更多的舆论口水,难以得到社会体谅包容。

2、舆论热点的持续高涨:

10月末,网传荣兰祥“育有6子女”,荣兰祥向媒体坦承育有6子女,对社会和自己孩子带来的影响表示深深的歉意,并愿意承担超生的相应责任。

此事件提出了一个公众也很想知道的问题:“有6个孩子,荣兰祥他是怎么当上人大代表的?”其实,早在大约10年前,荣兰祥参选区政协副主席时,就曾被人举报超生过,计生委也为此专门调查过,但最后不了了之了。原因何在?随着社会舆论的一片哗然,这一系列公众心中的疑问让蓝翔事件的负面舆论进一步高涨。

3、舆论热点的波动变化:

荣兰祥于11月3日向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递交辞职报告,称“由于个人原因,不便继续履行代表职责,请求辞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11月14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向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提请审议荣兰祥的辞职报告。

11月21日山东蓝翔技工学校校长荣兰祥的妻子孔素英从河南商丘赶到北京,分别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民建中央递交了举报信。

我们不难发现,每一起民众极度关注的舆论热点事件背后,真正让舆论渴望或者说被重视的落角点都会集中在政府一家身上,而政府在舆情事件中迟迟不表态或表现出来的慢半拍,在某种程度上也助推了类似舆情的发酵。

三.蓝翔广告词的大热折射出怎样的社会心理

“挖掘机”段子之所以能红遍大江南北,有人说是因为高超的营销手段,但为什么它能准确无误地戳中中国人的兴奋点呢?这背后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背景?一种怎样的社会心态?从大众心理学分析,挖掘机与现代社会必然有深刻的联系,这里面必然隐藏了某种能刺激大众的密码。

在这些调侃段子、嬉笑怒骂背后,我们多少能读出人们的复杂心理:有对其粗暴广告的报复性揶揄,尽管这种报复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进行;有对玷污“象牙塔”高洁气质的愠怒,尽管技工学校还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我想,这背后更多的可能是出于对原本寄予很多希望、却又在现实面前不得不“怒其不争、哀其不兴”的严重失望——作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技工培训学校,不积极响应国家大政方针,以更有作为的姿态在技工培养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工做出更大贡献,却因一己私利大打出手,完全置学校的应有宗旨和形象于不顾!——教育机构尚且这般,怎么能让大家对其培养的学生有过多期待?

在此次山东蓝翔舆情危机发展过程中,给我们两个警示:一是当前社会审丑心理盛行的环境下,作为公众人物要尽力避免极端化、违道德的行为言行来刺激舆论爆点。公众人物的一举一动极易引起舆论的关注,与普通人相比,网友对公众人物的言谈举止等各方面的要求也高出一筹。保持冷静,学会理性,谨言慎行是公众人物的必修课之一。否则,不受情绪控制的极端化行为会点燃舆论的兴奋点。这次蓝翔事件就是因为副校长率学生“跨省斗殴”这一极端行为引发,而老师率对学生参与又与道德背道,从而成为舆情危机爆点。

6.舆论监督 篇六

我本科是学地质的,研究生上的是岩土,毕业后在广州从事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的,至今已快8年了。广州地区从2007年开始,基坑设计就需要同时盖岩土和结构工程师的章了,这个政策使我坚定了要考一级注册结构的决心。我于2007年通过了注册岩土考试,随即2008年就买了一级注册结构的书(基础课以前考过了),准备备战。但2008年、2009年事情太多了,买来的书没怎么看,真正准备是从2010年春节后开始的。

说实话,刚开始看老施的书,我是看不懂。我大学学到的力学知识很少,只学了《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和《物理》,像《结构力学》、《混凝土》都是我工作了之后接触了才自己学的,也只懂了些皮毛,更不用说钢、砌、木、桥和荷载了,所以一开始我看的真的很吃力,第一遍花了6个多月才看完,看完也觉得糊里糊涂的,除了地基基础是自己熟悉的外,只有木结构、砌体和桥梁感觉理解了些,像荷载、混凝土、钢结构、高规觉得只是懂了点皮毛,当时在看的过程中都有点想放弃了,还好老婆在一边安慰和鼓励,说也许第二遍就会好了,这样拖了半年总算坚持看完了第一遍。但那时2010的报名已经开始了,自己觉得没戏,所以就没报,像等准备的充分些再报考。从2010年8月开始,我第二遍看老施的指南,看下来,觉得也没想象中得难了,很多第一遍不理解的东西,看第二遍都能理解了,像影响线、单筋梁、双筋梁、偏心受压、强度折减、压弯、屈曲稳定等等,都能理解了,越看越有信心,有信心看起来就快,跳过第一遍已经理解的部分,第二遍老施的书我前后花了6个多月(但算起来也就300多个小时),这遍的收获很大,树立了信心,觉得只要多花些时间,应该能通过的。

转眼到了2011年,过完春节,我就开始做题了,一开始就是做马老师和张老师的历年真题(09版的),里面有2003~2007的真题,不同章节分开编写的,刚开始不追求速度,只求会做、做对,做完统计结果,往年考题除了我自己熟悉的地基基础得80%以外,其他的一般只对一半,但我还是有信心的,因为还有很长时间可以复习。随后做老施的《答题指导》,发现错题太多,也觉得不太实用,后面有选择地看了一部分,主要是挑自己不太熟悉的,这样到了5月底。后面上了网易结构、钢结构论坛,下载了08、09和10年的真题,以及赵老师的30天冲刺,先做赵老师的30天冲刺,发现错误也挺多,但不管,这回我就比较注意答题速度了,一般一道题控制在6分钟,做完了之后信心大增,因为我往往都能答对70%以上。紧接着做08~10年的考题,也都能做60来分,做完才到8月初,还有剩一个月,重新将以前的考题做了一遍,巩固了一下,然后信心满满地参加今年的考试了。

9月18日,考试,没觉得特难,就是计算量比较大,上午、下午各完成了36道。上午是时间不够,下午是有4道不会做。上午我是按论坛推荐的先做砌体,然后钢,最后混凝土,看来我的战略是对的,考完听很多人都说混凝土计算量超大,暗自庆幸,但考试战术还是有点不对,主要是平常做题时间都够,但可能那是因为自己觉得是模拟考,所以也就不写得那么详细,真正考试的时候,怕丢分,所以写的详细些,导致最后时间不够。下午调整了战术,尽量简洁,所以时间刚好够。考完跟论坛的前辈对了下,下午连同不会做的可能要丢十分左右(广告牌、偏心、固结度(我带的是合订本,没有条文说明)、补桩的后两道可能算错了、桥梁的盖梁宽度)等等。但总的来讲,只要不出意外(如没把答题卡填错,因为没时间检查),我想通过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以上是我的一级注册考试复习之路,请非结构专业或者对自己的考试没信心的1.指南在最初基础不好,什么都不怎么明白,规范不了解的时候是有用的,硬着头皮过一遍到两遍可以全面的了解规范。

2.练习题一定要做,不管是答题指导还是30天冲刺或者兰老师的,一定要做一套,这个过程可以有效的提高理解及记忆。有能力做两遍更好,至少有疑问的要返回来再做一遍

3.真题一定要做,真题可以更真实的反应考试出题的思路,可以在大量习题前先做一遍真题。最后多几遍把真题做的熟练。一般来说,真题比那些练习题肯定还是好很多的。10年没过和真题做的不透,记得不牢有很大关系

4.规范上一定要注释,不懂的东西、简化计算、思路、条文说明以及参考用到的数据在哪里都可以写,考试时根本不会有时间一道道去找指南。

5.要多写多练,要练习不犯低级错误。我就老犯低级错误,看错数啊,抄错字母啊,计算器按错啊什么的。

6.新改的规范要和老规范对着看,就能知道哪里不一样,肯定要考不一样的么,呵呵

7.学习中要求甚解,不太明白的地方一定多做几遍,问问同事,否则徒劳无功。砼部分对我就是这样。我觉得我花了三年考试复习才明白。

8.争取短时间通过,一年多下功夫。否则心态越来越差,急啊。每年受折磨,太痛苦。我一直是边工作边看书的,也就能保证晚上看会儿书,每年战线都很长,其实加起来时间也不太长,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朋友还是集中精力短时间通过,像我这样脱脱拉拉的,时间也耗过去了,生活也影响了,工作多少也耽误些实在很不值。

9.考前一定要准备好相关事宜,看看天气预报,提前一天去看看考场找找住处什么的,计算器一定要带,还要带复习时用的同款,今年简直在考计算器。不过遇到停电就没办法了,难不成带个应急灯?带了也没地方放啊

2012年一注复习提出十点点建议:

1)2010年《抗震规范》修正,因此今年出的考点特别多,至少有10道题左右。前几年《桩基规范》出来,一直成为近几年的长出题,今年更加灵活,所以本人预测明年《抗震规范》仍是重点。今年出的相对浅(大家感觉难,是因为没作为重点,投入时间少),明年可能会更加深入灵活。另外,做设计的大家明白,《抗震规范》就是那么重要。因此,《抗震规范》新增加的点是个重心。

2)2011年新增加两本规范《高规》和《混凝土规范》,这毋庸置疑,明年一定是个重点,但可能不会考的太难,毕竟是第一年出,和《抗震规范》有区别,但一定是热点,所以大家一定搞清楚,新旧规范的区别,特别是新增加的篇章,新增加的计算概念和构造措施,大家要列出来,可能没有相关的题目,但大家一定要把条纹说明看透出,起码概念上很清楚。

3)明年出题的难度,本人估计为中等,但不会简单的像2010年,因为今年的舆论骂声一片,关于大小年的讨论也很激烈,相比出题人也在关注着这些论点,自己也会作出深思和探讨,这对明年的出题方向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预计明年难度为“中等偏上”。所以大家复习的时候,平时模拟的时候,注意这个原则。

4)“难中易新”题的比重预测。由于明年有三本新规范,所以“新题”占比重20%左右,正式这个原因,偏题的出题率要下降。“中等题”占比重40%,由于大小年的反思,但这些题中可能会有所创新,概念成分会加重,计算成分会下降,从今年就可以略见端倪。“难题”15%,其实就是计算量大和非常规题,这类题大家好好思考的题,就是说学会判断和避开的题,究竟该怎么锻炼,以后再说。“简单题”占比重25%,可能还是主要集中在《砌体规范》和《桥梁》,原因是《砌体规范》经验公式很多,创新性不会太强,《桥梁》毕竟大部分是建筑结构,考试的目的只是让大家有个概念,但像2009和2010年的程度不太可能,可能需要一到两部,基本内容也差不多,保持今年的程度。

5)题海战术。考过今年的兄弟姐妹们都会有同感,考过的法宝是什么,多做题,没办法,这是一注考试性质决定的。因为你知道的,没时间和这道题我会,那个重要,考试的时候最清楚。所以大家在看完施兰青或者规范以后,至少有一个月到两个月时间全部用来做题,而且是每题都要在八分钟内做完,做不完就不做了,在平时做题就这样,而且做题就先判断这题我是做还是不做。重要和同类的知识点必须有两到三遍的重复做题,这都是在缩短时间,考试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道题思路很清晰,123的最后一比较答案就有了,但一做十分钟就过去了,与自己的熟练程度还是有关的,当然大家都要上班,没那么多时间,但没办法,你必须题海战术,除非你碰到2010年那样,重复个几道,给你省一些时间。

6)熟练规范,标记清楚,脱离资料。复习的基本过程:第一遍看施兰青熟悉规范,第二遍

看规范翻阅施兰青,第三遍专门看规范,还有那些不清楚,最后全部做题。在短短的四个小时,大家必须依据规范就可以做题,除非是稍微有疑问的,翻翻资料以确认,或者恰好有一摸一样的典型例题,可以依葫芦画瓢。

7)学会定位,快速定位。知识点中有很多穿插和关联的地方,比如《砌体规范》中无筋砌体、配筋砖砌体、配筋砌块砌体、抗震中又分无筋、砖砌体、砌块砌体,《抗震规范》中也有一些补充,所以大家看到一道题,必须先定位,不要张冠李戴,搞错了公式,同样可以计算出答案,但很别扭,最后发现不对劲,找到了位置,很快出来,这都是浪费时间的根源,打击考试的心理素质,再入《抗震规范》《高规》《混凝土规范》里面都有很多重复的内容,但编排是有区别的,或许你很熟悉《高规》,在上面标记了很多,但考试要求是《抗规》,很熟悉内容,但就是陌生,没有标注点,所以在三门规范中重复的内容也要做出清楚的标记,今年估计大家都深有体会,所以我重点点出来。快速定位,就是你要非常清楚知道每一本规范的脉络,章节分的方式,嗨哟就是有些重点难点分散点你要在规范首页做总结,考试的时候一出这点,立马看首页就能定位,当然还有很多别的方法,大家可以多提建议。

8)条纹说明。前几年套个公式答案就出来了,以后这种题会越来越少,概念题会越来越多,条纹说明的重要性也在增强,所以大家一定在第一遍复习的时候熟悉条文说明,当然不必像章节那样,但最起码条文说明的要点和概念的解释上,特别是新增内容的前因后果上要作为重点。

9)时间的安排上,以三个月为好,太短会复习不到位,太长到最后有点麻木,影响状态,当然还要依据自己工作时间的情况。

10)自信心的培养。本人在”一注专业考试后自纠的六点感想”中提到这点,大家都很认同,毕竟咱们都是切实经历过的,是否在平时的训练上,就要增强这点,当然这一点很难,但这一点其实最重要。但有个前提是“不要追求高分,但求48就好”。从这点去培养心态和自信心吧。

2、阅卷流程:

1)首先进行机读,通过48分后进行人工阅卷;

2)人工阅卷分为三审:

第一审:如果一审阅卷在48分以上的,那么直接评为合格,如果阅卷在48分以下的,那么进入下一审; 第二审:如果二审阅卷在48分以下的,那么直接评为不合格,如果二审在48分以上的,那么进入第三审

第三审:由命题组专家审查,如果第三审在48分以上的,那么直接评为合格,如果在48分以下的,那么就不好意思了,咔嚓掉了!

3、特殊情况:

每年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人工阅卷在47分的,且考卷做的很完整的,都会给人情分,进一步复查,尽量提到48分。

4、答题要点:

1)计算题:写出规范条文公式,且参数正确的,有参数代入计算过程的,计算结果有误差的,但结果选择正确的均得分;写出规范条文公式,且参数正确的,没有参数代入计算过程的,就算答案选对也不一定得分,这个看阅卷专家心情;凡参数有选错的,一律不得分。

7.舆论论文 篇七

一、网络舆论的特点

1. 自由性。

互联网自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其“自由性”著称,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工具随时随地地沟通和交流感情, 毫无拘束地发表言论和表达自由观点和看法。毫无疑问, 当然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网络舆论也具有自由性。在网络中人们自由地通过敲击键盘而表达着他们所想表达的一切, 也正是这种特点, 使得网络舆论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2. 情绪性。

从现实网络舆论的言论中可以看出, 网络舆论中的网民情绪性的表现是显而易见的, 而这种情绪性往往是网民们基于对现实的某种不满情绪造成的。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网民在面对社会环境、生存压力、现有的制度、自我实现等问题的无法解决或无法满足时, 便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 而这种情绪一旦产生又无法得到有效的疏导, 便会增加他们把这种情绪发泄到网络上的行为趋势, 表现在参与网络舆论的网民中有一部分人的思想背离了国家和政府所倡导的主流意识, 言语的内容背离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3. 虚拟性。

由于现实中的互联网还依然是虚拟的状态, 没有实行实名制度, 因此, 参与网络舆论中的网民的主体身份是不公开的、虚拟的。这样带来的后果是, 在网络舆论的参与和传播中, 有许多“真实”的声音在虚拟身份的保护下得以发声, 同时, 也有部分网民在虚拟身份下选择了肆无忌惮地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对他人和社会带来混乱和麻烦。

4. 交互性。

网络改变了传统媒体以单向传播的交流格局, 给予了普通人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利。一方面, 网民可以在网络公共空间中进行交流、互动, 针对某个话题随时发表自我的看法, 当不同网站的网民共同聚焦同一话题时, 网站间的联动就形成了, 在这种“多维互动和交流中, 网民可以通过情绪感染而使一个话题逐步升级, 从而促使一种有影响力的网络舆论迅速生成并不断扩散”。另一方面, 由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信息共享, 网民有时也会选择把传统媒体中的新闻报道作为他们热议的话题, 使得网络舆论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体现了网络舆论对现实的影响越加深刻。

5. 冲击性。

网络舆论的影响即它的冲击性是它作为舆论范畴中所应具有的特点, 是对它巨大影响力的描述。网络舆论的热议话题范围非常广泛, 远远超越了空间、地域等范围, 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当今网络舆论对现实社会的快速且强烈的反应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 舆论一旦形成便会对现实社会造成强有力的、冲击性影响, 并且在某些特殊时刻或者由于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不畅还可能造成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 从而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和负面的影响。

二、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原则

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教育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 是帮助大学生了解社情、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对待高校网络舆论不能听之任之, 放任自由, 否则就会成为现实大学生道德、价值滑坡的起点;也不能强硬对待, 否则就会失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阵地。对待高校网络舆论必须注重引导, 要把高校网络舆论作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 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原则。

1. 正面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 这虽然是大学生进步的体现, 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和功利化的趋势, 更容易被社会非主流价值观所左右。因此在网络舆论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 即把思想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里去, 直面大学生困惑的实际问题和现实问题, 从而引起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热门网络话题、网络帖子给予大学生有理、有利、有节的分析, 表达适度, 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在解读问题的同时向大学生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正面知识, 使得学生通过正面引导原则的教育做到知识迁移, 学会能够分析实际问题。正面引导的过程除了强调问题的分析外, 还要注意不要随意压制大学生所坚持的不同意见, 在正面引导的过程中, 要切实注意方法, 不搞简单化、一刀切, 不以偏概全, 更不以势压人, 注意全面、科学地分析问题, 力争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 实效原则。

网络舆论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网络舆论的交互性, 使得发生在某一小范围的时间, 经过网上传播迅速就能上升至一件国家大事, 一个热点问题, “甚至一个无关大局的小事只要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 就可以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了然于心, 并且能作出及时的处理和反馈。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是积极引导高校网络舆论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经常关注热门门户网站及各大贴吧, 以及博客和微博这两种网络交流平台, 要能够对大学生感兴趣的、发文者不够理智的、情绪偏激的话题和文章, 做到及时分析并大学生进行疏导, 要能够对带有普遍倾向性的问题做到及时摆事实、讲道理, 必要时要组织大学生以讨论或辩论的形式进行教育。

3. 主流原则。

要把握舆论主流, 使有利于大学生成长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步的主流性舆论广泛传播。对网络舆论的热点要区别情况, 因势利导, 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具有积极意义的热点问题, 要广泛传播、扩大影响;对可能产生消极甚至恶劣影响的热点问题, 要控制其传播范围, 努力向正面方向引导, 使之转化为积极的网络舆论, 把大学生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要抓住容易引人注意的积极网络舆论加以扩展、强化, 同时相对抑制或者减小消极的网络舆论, 还要根据社会心理学的宣泄原理, 有节制地反映某些负面舆情, 使其适度宣泄, 让大学生更客观地认识世界, 使其情绪得以平静, 把消极情绪转为积极情绪。

网络舆论的引导是一项系统工程, 对待它只能坚持正面引导与实效疏导的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高校网络舆论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 成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阵地, 使得网络舆论话题为思想政治教育所有, 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

参考文献

[1]王天意.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71.

[2]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8-06-21.

[3]王天意.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73.

8.网络舆论为何乏力 篇八

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网络热点问题,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和官员的重视,迟迟不去回应和解决,给社会带来的不安情绪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

沈阳那个最“牛”工商局长,自家开的商店卖长了毛的粽子,被媒体曝光后,竟然带着两车的人去大闹报社。这样的官员怎么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此事引起网友热议,然而几个月过去了,至今上级部门仍没有给出处理结果。而据内部可靠消息透露,相关部门之所以不想公布结果,是怕网友更加愤怒,因为调查的结果是,这个局长没有违规违纪。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还有,那个在微博上炫耀自己富得流油的郭美美,真的和红十字会没有瓜葛吗?所有的消息都证明,他们利用红十字会的名义在从事商业盈利活动。还有,河南宋庆龄基金会,公然把善款用于放贷和投资房地产,真是天下奇闻。他们不去救济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反而巧取豪夺,利用公众的善良,内外勾结,大赚不义之财,严重触犯了社会的道德底线。过去,有境外媒体揭露内地某些慈善机构中饱私囊,我还半信半疑,现在我是完全相信了。

李双江之子打人的丑闻引起网友对名人特权的不满,挂公安车牌打人的苏楠更引发了大家的愤怒。18岁的苏楠是怎么和15岁的李天一成为朋友的?内幕我们无从知晓,但是,苏楠进公安局的第一句话是,我父亲是山西省公安厅副厅长、太原市公安局局长苏浩,这才真正引起大家的强烈关注。而最绝的是,山西省公安厅厅长在接受媒体访问时竟然说,有没有私生子,这是副厅长个人的私事,我们干涉不了。尽管那个局长否认了和这个18岁的少年有血缘关系,但网友并不完全信服。我们知道,一般的人胆子再大也不敢伪造公安的车牌,即使伪造了也不敢在天子脚下的北京横行霸道。这个疑问至今没有权威部门给我们解答。要是这个局长真有私生子,并以权谋私,那么他应该马上下台,因为他根本不符合人民公仆的最起码要求。即便不是事实,也应该给公众一个明确的答复。

还有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时间过去太久了,群众热切希望相关部门主持正义,严格执法。但至今,我们的政府部门有给出一个权威的说法吗?没有。可见,个别部门的不作为已经严重到何等程度。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种种现象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缺少安全感的社会中。就如同食品满世界添加化学用品,让你胆战心惊;就如同高房价一天一个样,让你赚钱的速度永远跟不上涨价的速度。

上一篇:学习方位词的语言教学方案下一篇:校本研修计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