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学

2024-09-27

海派文学(共8篇)

1.海派文学 篇一

1、我在等一个人长大 没注意时间过的这么快

2、丑不拉叽香菇头、你会担心我一辈子嘛....?

我会!

4、“有没有怎么样啊,知不知道我很担心你呀,如果你死了,那我要怎么办”

“你那么激动干吗?”

“我干嘛不激动啊,因为我爱你啊”

5、命运让你失去一个达浪,最后一定会还给你一个达浪

6、从来没想过这三年甜蜜的回忆,在这时刻竟然是如此的痛,原来认真谈一场恋爱,竟然让人是这麼难过,如果是这样,那我再也不要认真谈恋爱了,再也不要

7、你没有迟到 是我迟到

8、只要你记得,不管是琳达浪还是薛海

我永远都是那个一直很爱很爱你的大笨蛋

这样就够了

9、三年了 你还没有出现,你死定了,你死定了 ,你早就死了一百次了

10、不管是达浪还是薛海,唯一不变的是我爱

11、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12、我喜欢你,叫我惊世骇俗丑不拉几香菇头

我喜欢你,一天打我八百次

我喜欢你,念英文的声音

我喜欢你,喝醉酒要我背你回家

我喜欢你,跳舞的样子

我喜欢你,你明明不是我心目中喜欢的那样的女生,可是,我就是喜欢你

13、没有一个人值得你为他流眼泪 谈恋爱怎么样都好就是不要伤心

14、就算全世界反对我们。我也要跟你在一起

15、他又消失了,我要怎么办?

16、没有她你会死啊,

会,我会死,如果她死了,我也不想活了

17、我那个时候人出车祸了,我人躺在医院里昏迷

你要我怎么去见你,如果可以 我爬也去见你了

可是我没有办法,你要恨我也没有关系

因为我更恨我自己

18、“那你还爱我吗?”

“3年了,我从来没有停止一天爱你”

19、你曾经受过伤吗?

你恨那个让你伤心的人吗?

恨他让你从此没有办法再爱上任何人,失去了爱人的能力.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当你伤心的时候,那个人比你更伤心.

你不知道,她一直在找你,告诉你当初来不及说出口的那一句话...

就算全世界都反对,我也要跟你在一起...

20、我喜欢他...很单纯。

我喜欢他...会逗我笑。

我喜欢他...凡事不爱斤斤计较。

我喜欢他...当别人对他做了不好的事,他也从来不会记恨

2.吴福辉的“海派文学”研究 篇二

福辉兄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历程颇有意思。他是从沙汀研究和茅盾研究(均可归之于“左翼文学”研究)起步的,而且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转入“海派文学”研究决非偶然,因为他诞生于上海,始终有一个“海上情结”:《海派小说》后记就说得很清楚:“我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出生地。”福辉兄认为他与上海之间存在着“一份先天的亲情”,因此,“海派文学”研究对于他,“就如同踏上一次返乡的路途”,是在圆他的“一个残缺的梦”!记得有一年,福辉兄来上海,就要我陪同踏访他小时居住的旧宅和求学的虹口中学。他感慨时光的流逝,环境的变迁,与我讨论“海派”研究的多重意义,那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福辉兄主张现代文学史研究者应该“融入自己的研究对象”,他的“海派”研究就做到了这一点。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他读到施蛰存,这是他“遭遇”海派之始,他就觉得“如探入一个新天地”。通过研读施蛰存的作品而进入“海派”,这个选择颇为明智。从初读施蛰存到写出《海派小说》,福辉兄经过了差不多十五六年!在这不算短的时间里,福辉兄埋头旧书刊,爬梳剔抉,抉微发幽,发掘了多少“海派”作家和作品,也逐渐理清了“海派”小说的衍变脉络,从而使他的《海派小说》坚持从当时的具体语境出发,坚持从文本出发,对“海派”文学进行新的历史考察,言之有物,不发空论。

且不论福辉兄对30年代“京海之争”的回顾评论如何持平中肯,他对海派小说文化风貌的剖析就令人耳目一新。他讨论的“海派”作家真多,张资平、刘呐鸥、章克标、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林微音、黑婴、禾金、予且、苏青、徐訏、令狐彗,直到张爱玲、东方蝃蝀等等。尽管这些作家的小说成就有高有低,文坛影响有大有小,但他们如何各自在人的主题尤其“现代人性”的文学表现上进行开掘、如何各自在小说文体先锋性上进行实验、如何各自在大众趣味和开放姿态的结合上进行探索,福辉兄对此都作了细致而又独到的分析,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肯定。其中有好几位,若不是福辉兄提出并加以评论,恐怕至今仍尘封于浩如烟海的旧报刊中。

《海派小说》之后,福辉兄再接再厉,继续撰写了《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中直接、间接涉及“海派文学”的章节,出版了《京海晚眺》和《游走双城》两书,直至最近推出集大成的专著《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以下简称《发展史》),他的“海派文学”研究得以不断拓展和深化。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据我所知,福辉兄率先提出研究“海派”必须重视海上小报的研究。在他悉心指导下,李楠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福辉兄在为论文单行本所作的序里指出“上海小报是现代都市中下市民的文化读物,前后经历了晚清暴露和狭邪文化、民国鸳蝴文化与海派通俗文化三个时期,这正是现代中国市民文化的三种成份”。他强调“上海不是一个平面的都市,仅从小报的切入便够让人目眩”。海上小报文学“有自己的与纯文学基本精神相通而不尽相同的评价标准”。因此,研究“海派文学”必须触及小报,研究小报,否则,那将是一个重大的缺陷。有些论者对研究小报持否定态度,实在是皮相之见。也正是基于此,5年前他与李楠一起在上海小报《小日报》上发掘了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郁金香》,这是近年张爱玲研究的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我有幸参与鉴定小说真伪的全过程,亲眼目睹了福辉兄作为一位文学史家的慎重和周密。

其次,又是福辉兄,在新时期以来的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率先重提“海派文学”中存在一个“张派”,虽然他自己并没有这样明确表述。在《海派小说》中,他就态度鲜明地指出:“海派以张爱玲为最高代表。”到了《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他一方面进一步肯定张爱玲的小说“使得现代小说有了贴近新市民的文本,既是通俗的,又是先锋的,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是中国文化调教出来足以面对世界的”;另一方面评论了几乎被遗忘的东方蝃蝀,认为他以“一册《绅士淑女图》,用一种富丽的文字写出十里洋场上旧家族的失落和新的精神家园的难以寻觅,文体雅俗融洽,逼似张爱玲,透出一股繁华中的荒凉况味。东方蝃蝀小说在意象的选择和营造方面,也和张爱玲一样与现代主义相通”。这不仅是东方蝃蝀首次进入文学史著述,也指明了东方蝃蝀属于“张派”作家的事实,从而与半个世纪前王兰儿提出海上文坛客观上存在一个“张派”的观点遥相呼应。

第三,也是更为重要的,福辉兄在长期研究“海派文学”和现代文学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历史进程的新的总体看法。他在《发展史》中自觉地寻求文学史的多元阐释,提出中国现代文学在30年代以后形成了“多种的文学形态,基本的是左翼文学、通俗文学、京派文学、海派文学这四种。哪一种在哪一个阶段都没有独霸天下,各自有各自的读者群体,分属于政治文学、商业文学、纯文学这三种文学系统。系统之间也不隔着千山万水,而是相互撞击、转化”。这个观点渗透于他这部文学史专著的始终。福辉兄这种新的中国现代文学格局观的提出,既表明福辉兄作为一个文学史家对阐释历史的新的追求,也表明他对“海派文学”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事实上,他一直力图通过这四种文学形态错综复杂的关系,尤其是“海派”与“京派”的冲突和对比中来讨论“海派文学”的消长,来评判“海派文学”的成就和局限,只不过在《发展史》中表现得更为清晰、更为全面和更为成熟了。

福辉兄赠我《发展史》时说过,我们都是搞文学史的,应该对文学史有与前人不同的梳理,这本《发展史》就是他的一个尝试。确实,新时期30年来,以个人之力独立完成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的毕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福辉兄无论在宏观把握还是微观研究上都可谓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令我钦佩。当然,文学史家应该保持清醒,文学史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偏差,即研究一位作家或一个文学流派久了就会被研究对象牵着鼻子走。我想福辉兄一定对此有足够的警惕。以福辉兄研究“海派文学”的建树和积累,我期待他再次“融入研究对象”,扩大研究范围,再写一部新的更为翔实厚重的《海派文学史》。

3.对海派园林的思考 篇三

海派园林是海派文化的一部分,海派文化也就是具有上海处所特点的文化。它涵盖的范畴很广,诸如绘画、戏剧、建筑、饮食、服饰、盆景…乃至社会的习俗,人们的举止、谈吐,都会冠以海派的称呼。那么“海派”两字毕竟何时开端呈现?海派园林又是怎么回事?作者试图作些解析和摸索,祈各方指正。

一、海派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

大约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上海凭籍它优胜的地理地位,气象好,交通又便利,在国内,四方人群云集,尤以江浙人士居多。他们从文经商扎根上海,使上海很早就形成开放性的移民社会。移民在上海和本地人和气相处,相互融合,构筑了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

另一方面,1843年因鸦片战斗,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后,上海在五口通商的请求下被迫开放,被帝国主义列强登陆侵犯,成立了“国中之国”的租界。租界使我国损失了部分主权,上海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租界的实质是侵犯行动,是列强强加给中国国民的侮辱。与此同时,西方国度凭借他们科技和工业革命后的优势,把不同于东方文化的近代文明传了进来。西学东浙,而上海首当其冲。在上海既保留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也普遍接收借鉴了西方文化。“海派”两字最初呈现于绘画范畴,同治年间,首先在绘画范畴,汪洵、吴昌硕等画家有发明性的成绩。到清末,更有博学多才的赵之谦、任颐、虚谷等组织的书画会。还有画洋楼、作美女、绘风气画,纯洁面向市场的吴友如等。徐家汇土山湾的天主教堂向孤儿院的孩子们传授西洋画技法等。当时这些具有改进精力的画家,人们称之为上海画派,简称“海派”。

嗣后刘海粟在上海开办专科学校,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裸体模特,它首创了中国人体写生的先河。中西文化的融合,由此而渐及其他范畴。戏剧,音乐,文坛都在汲取西方文化的基本上加以改进创新,至于建筑,在19世纪下叶20世纪初,各国作风的建筑(住宅,办公楼,银行,旅馆)在上海这片土地上兴起。在外滩一带更形成了牢固大型的建筑群,从而上海又给予了“万国建筑博览会”这个美称。

海派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形成的。国内的开放形成移民社会,向国外第一次被迫开放又使西方文化大肆渗透。华洋共居,五方杂处,近代上海的形成随同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精力和西方近代文明的互相交错。

二、海派园林的发展轨迹

(一)、700多年前上海树立县城,原老城厢地域孕育了传统的文化。

明代嘉靖年间始建的豫园是一座优美的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当时是上海人潘允端的私家园林,现为大众,开放。上海还有四座明清时遗存的古典园林--明代的秋霞园、古猗园、清代的曲水园、醉白池,这些都是我国体现江南园林作风本土文化的代表作。以后由于大众,应用的须要,在保留原样的基本上,又分辨扩展了园林的范畴,也增添了一些运动设施和园林景观。

(二)、到租界时期,西洋园林情势传入上海,有三处公园是有代表性的。

首先是1868年英国人辟设的外滩公园(当时称公共花园),面积约2公顷,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公园中有滨江林荫道、草地、花坛、小型水池喷泉和装潢性雕塑,还有一个位于中央的音乐台。人们可露天观赏音乐。公园最初只供洋人享用,经上海国民交涉抗议后,才向中国人开放。

其次,位于法租界的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面积约9公顷,具有法国古典规整式的布局。虽不是很雄伟道地,但也略显其作风。有长方形下沉式的毛毡花坛,绿篱、草坪、草花,还有一个椭圆形的月季花坛,两处都轴线严肃、图案对称、管理精致。东部还有一条宽十米的笔挺大道,两旁列植法梧桐大树。当时殖民者每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此处作阅兵庆典用。如今这条大道成为群众晨煅健身的好去处。公园南部一块大草坪下面是自来水公司的水库。西部是地形起伏的自然式安排,有山石溪瀑、曲径小亭,具有中国造园的情势。因此,这个公园就把中西园林文化融在一起了。

处于沪西的极司菲尔公园(今中山公园)是军营改建的。地处当时的英租界。全园总体上体现英国自然式作风,大片起伏的草坪,孤植乔木和丰盛的植物群落安排自然得体。其中装点的西式大理石方亭花架和茅屋、茶室、石桥等建筑及入口门头建筑也是英国式的。后半部还有一处水石相间、花木错落的岩景园。除此之外,公园中也有一处以中国式亭子作为对景的中国园(后建成牡丹园)和东部假山上模仿日本式的庭院安排。可以说,这是以西为主联合东方园林文化的尝试。

1874年犹太商人哈同在上海经营房地产发迹后,在市中心营造了一座哈同花园(又称爱俪园)其布局情势以中为主,联合西风,全园建筑较多,山石水泉,极尽波折。加之哈同太太罗迦陵笃信佛教,所以又在园内增加了不少有佛教颜色的建筑和装潢。解放后,该园已废,1956年在原地建成了中苏友情大厦即如今的展览中心。

(三)、解放后上海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国民扬眉吐气地站起来了。

革命的成功激发起了民族意识的高潮,出于对祖国的自尊和酷爱,园林建设中也体现出以我为主,以中为本,但也适应时期的变更,满足宽大群众在公园运动的须要,从总体布局,地形处置,植物配置,建筑运动设施等方面,汲取了西方乃至世界园林有益的“语言”。对我国传统造园伎俩既要继承,更要有创新,不是全盘照搬,简略地从具体情势上沿袭模拟,而是汲取其精力和基础伎俩,如地形空间,旷奥障露。掇山理水,高下聚散,植物设置讲求姿势寓意,景点设置题名赋意等。另一方面如大草坪、喷泉、儿童游戏场、雕塑等也融入公园,使公园既有中国园林的神韵,又有现代公园气味。长风公园和杨浦公园、共青公园就是代表性的例子。

另外有一个小公园--东安公园,设计人精心构思,应用中国江南民间建筑的作风,在入口处设置了一组由洞门、透墙、水池、汀步组合的空间,先抑后扬、隐模糊约,先障后敞,通过波折的水竹院、翠竹楼,进入园内,园中有草坪、水池、雕塑,还有供老年人休息的伏枥轩和芳竹亭。园内遍植竹子和花木。还有草坪和儿童游戏场。公园面积不大,精致雅致,中西合璧,适用而雅观,受到游人的欢迎。

用粉墙漏窗分隔庭院空间,是我国园林中常用的伎俩。上海植物园的盆景园也用这样的方式,但其中有几段不是用粉墙而是用法冬青高绿篱来替代,取得了很好后果。绿篱也是从西洋园林中传来的。高矮不同以及人工修剪的造型(英文称为topiary),在西方园林中自成一格。上海园林中也可看到。但还没有范围较大、造型多样、聚集一起的整饰园。

在松江,以宋代文物方塔为主题建了一个方塔园,方塔原属兴圣教寺的一部分,但寺庙早已毁于战火而仅存方塔。经文物部门修缮后加以维护。后经政府决议,在这里辟建一个公园。设计的领导思想很有创意,总体安排既不是恢复寺庙,也不按古典园林做法增加大批建筑,而是有舍有取,借用郑板桥画竹的经验“冗繁削尽留清癯”,的简洁伎俩,突出方塔主体,众星拱月。其周围仅疏朗得体的安顿一些衬托性建筑小品,如石舫、茅屋、还有明代遗存的一方照璧和从市区迁移过来的天后宫,塔院以围而不封方法用白粉墙多处启齿地圈围,地形处置中有一处从山村民居景观汲取灵感再以整型花岗石垒砌的堑道,富有现代情趣。这是一个十分胜利的遗址公园的设计,传统与现代奇妙地联合。

到80年代初,“四人帮”粉碎后,党中央拨乱反正,园林和文艺创作一样,吹来了春风,为了响应市引导号令,迎接未来旅游的高潮,须要在市郊淀山湖畔着手建设一个有特点的景致区,1979年底对86公顷湖滨地进行了全面计划,其中十分之一约9公顷最终决议建造一座仿古的中国园林--大观园。当时剖析,除国内游客外,外国游客也将随着我国开放而纷至沓来,如果当时建造一个现代的游乐园,一是限于当时的技巧条件,二是未必能吸引国外游客,经多方考虑,并参照豫园具有吸引力的经验,决议还是建设有自己特点的园林,一座以红楼梦小说中的描写为底本的仿古中国园林--大观园出生了,其范围介于北京皇家园林和苏州私家园林之间,前半部自由波折,布局活跃,后半部体现皇妃省亲的皇室身份,以大观楼为对景,中轴对称,金碧光辉的安排,虽在大构造和资料上以混凝土代木,可耐久防火,园路标准恰当放宽作些改进,但仍然不失为一座道地的新建古典式中国园林,在市民休闲外来旅游中施展了很好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是代表上海城市公园总的发展的方向。

(四)、90年代随着改造过程的深化,开放力度的加大以及环境建设列为重点的形势下,绿化建设步入了超惯例高速度的发展,依照城市计划,市区公园在分级分类的基本上同时联合旧房屋改建拆迁,新建了不少开放型的公园和绿地,为了更好地借鉴接收世界各国园林设计建设的新理念、新技巧,在设计方面用国际招投标,计划比选,市场操作的方式先后请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美国等设计公司来参与本市的公园绿地的设计,我们自己的设计人员也放宽视野,与外方合作,多方接收养分,还派出考核学习,学创联合,刻意求新,近几年来像延中绿地、虹桥花园,徐汇绿地是加拿大公司设计的,世纪公园是经过五个国度(英、法、德、美、日)的计划比选后采取英国计划,静安公园改建是日本公司设计的,太平桥绿地是美国公司设计的,还有世纪大道绿化则是法国公司设计的,虽说请外国公司做设计要多化一些代

本文来源:第一园林网

4.浅谈海派作家施蛰存 篇四

作者生平简介:

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名施青萍,笔名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

1929年施蛰存在中国第一次运用心理分析创作小说《鸠摩罗什》、《将军的头》而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1930年代他主编的《现代》杂志,引进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现代意识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影响广泛。抗日战争爆发後,他曾先后执教于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和光华大学。1952年以後他任教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施蛰存因早年与鲁迅有过论战,因而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受到迫害,他也因此告别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转而从事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由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新涌入中国,他的文学创作才又重新开始受到重视。

施蛰存一生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37年以前,除进行编辑工作外,主要创作短篇小说、诗歌及翻译外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进行散文创作;1950年—1958年期间,翻译了200万字的外国文学作品;1958年以後,致力于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

施先生的小说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施蛰存是一位很有个性的知识分子。他1930年代与鲁迅论战,20世纪50年代拒绝在教学中援引马列文论,晚年对社会也很关注,从不掩饰自己的想法。鉴于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贡献,施蛰存曾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1993年)和“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敬慰奖”。

主要著述

短篇小说集

《上元灯》—《将军的头》—《李师师》—《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

散文集

《灯下集》—《待旦录》

编译作品

《荣誉》—《轭下》—《征服者贝莱》—《劫後英雄》—《妇心三部曲》—《匈牙利短篇小说集》—《波兰短篇小说集》—《外国文人日记抄》

学术著作

《唐诗百话》—《词学论稿》—《宋元词话》—《历代词籍序跋萃编》—《北山集古录》—《水经注碑录》

他的第一个短篇集《上元灯》,其中大部分小说都是用怀旧情绪来表达男女初恋的诗意和小市民生活,出版后获得好评。1932年主编《现代》,以写作《鸠摩罗什》

为契机,之后有意的运用精神分析学来来创作心理分析小说,遂同穆时英的新感觉派部分合流。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在30年代堪称独步。历史题材故事新编在前,如《将军的头》、《石秀》、《李师师》等,用精神分析来重新解释历史人物和事件。《梅雨之夕》、《狮子座流雨》、《春阳》这些篇什,心理分析更从尘封的故纸堆之深入到现在都市,深入到女性的世界中去。应当说,在现代环境下的男女发生地矛盾,是更适于窥视人性的经久不息的涌动层面的。有人的内在生命来表现人性,表现男女情爱,就这样成了施蛰存小说的母题。这时期的作品主要收入《梅雨之夕》集、《善品女人行品》集。这种文学主要推行到市民群中去,势必要以新奇的趣味来取胜,所以,她的小说又不断改变手法,尝试新技巧,显得十分的不安分。他写潜意识,写出了《夜叉》,写出了《魔道》受爱伦坡的影响写了《凶灾》,类似一种心理探秘,自己也跌进了“魔道”吃了一惊,很快开始转向。她的《小珍集》里的一些优秀之作,就显示了某种回归写实、探索心里现实的新路径。

作为一个海派都市小说家,施蛰存还有一点,即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倾向。他栖身于上海,但松江有老屋存焉,这是他的文学“后院”。她的早期小说有赖于对江南小镇的回溯,已经显出她与穆时英、刘呐鸥的相异。后来的心理分析小说脱去模仿的痕迹,成熟的代表作一律是乡镇进入城市的那种文化碰撞结构。《春阳》写旧式婚姻牺牲了青春的中年乡镇富婆,在春天的阳光和商业大都会气息的诱发下,萌动的一次注定要失败的性爱心理。一个弗洛伊德心理小说的框架,却把社会变迁隐约地包含在人物心理变迁之内,其他如《雾》、《鸥》等,也是同样的结构。到他写集外的《黄心大师》等作品,乡村的和民间的影响,便再一次的浮现出来。可以说,施蛰存的城乡统有的“情结”,贯穿了他的文学的全程,并保证她的创作拥有一贯的气息。踏实最早认识到现代派需要有中国特色的一个作家,并付之实践。他自己评价自己给中国小说带来什么新的东西时说,“把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各种新兴的创作方法,纳入了现实主义的轨道”。这是公允的说法。

5.电视剧海派甜心中的经典台词 篇五

1、

我在等一个人长大 没注意时间过的这么快

2、

丑不拉叽香菇头、你会担心我一辈子嘛....?

我会!

3、

一切都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假如没有尝过苦涩的滋味,我想我不想发现,伱早已再我心中注入了一口的甜蜜.,这是触动的感觉,我最喜欢的.

4、

有没有怎么样啊,知不知道我很担心你呀,如果你死了,那我要怎么办

你那么激动干吗?

我干嘛不激动啊,因为我爱你啊

5、

命运让你失去一个达浪,最后一定会还给你一个达浪

6、

从来没想过这三年甜蜜的回忆,在这时刻竟然是如此的痛,原来认真谈一场恋爱,竟然让人是这麼难过,如果是这样,那我再也不要认真谈恋爱了,再也不要

7、

你没有迟到 是我迟到了

8、

只要你记得,不管是琳达浪还是薛海

我永远都是那个一直很爱很爱你的大笨蛋

这样就够了

9、

三年了 你还没有出现,你死定了,你死定了 ,你早就死了一百次了

10、

不管是达浪还是薛海,唯一不变的是我爱你

11、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12、

我喜欢你,叫我惊世骇俗丑不拉几香菇头

我喜欢你,一天打我八百次

我喜欢你,念英文的声音

我喜欢你,喝醉酒要我背你回家

我喜欢你,跳舞的样子

我喜欢你,你明明不是我心目中喜欢的那样的女生,可是,我就是喜欢你

13、

没有一个人值得你为他流眼泪 谈恋爱怎么样都好就是不要伤心

14、

就算全世界反对我们。我也要跟你在一起

15、

他又消失了,我要怎么办?

16、

没有她你会死啊,

会,我会死,如果她死了,我也不想活了

17、

我那个时候人出车祸了,我人躺在医院里昏迷

你要我怎么去见你,如果可以 我爬也去见你了

可是我没有办法,你要恨我也没有关系

因为我更恨我自己

18、

那你还爱我吗?

3年了,我从来没有停止一天爱你

19、

你曾经受过伤吗?

你恨那个让你伤心的人吗?

6.“海派”人物 篇六

林则徐

毛主席说,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作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海纳百川,无欲则刚,毫无疑问是福州永恒的名片。

查鸦片时,林则徐亲自主持,组织翻译班子,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组织翻译了《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地理的图书;翻译了《国际法》,其中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利。”说明中国禁烟完全合乎《国际法》!在军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专门从外国买来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搜集并组织了大炮瞄准法,战船图书等资料。

三坊七港位于福州中轴线南街以西,西、南至安泰河,东至八一七路,北邻杨桥路。其中:三坊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575.25亩)。三坊七巷从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于清至民国走向辉煌,涌现出大量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如林则徐、严复、冰心、林觉民、林旭、林纾、沈葆桢等,成为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和“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目前,福州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保护修复工程。

冰心/杨桥路

冰心是福建的骄傲和自豪。她小时曾居住过的福州南后街的一幢老房子,现已成为“冰心故居”:她祖上定居的福建长乐,也已建起了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馆——冰心文学馆。

冰心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的谢家大宅,该宅是冰心祖父从林觉民家属手中购得。冰心这样回忆:“我们老家在福州南后街,那条街从来就是灯市。灯节之前,就已是‘花市灯如昼’了,灯月交辉,街上的人流彻夜不绝。”冰心说的老家,就在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民国初期,杨桥巷改造成了杨桥路。

冰心出生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又迁往烟台。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这里住着祖父的一个大家庭,屋里的柱子上有许多楹联,都是冰心的伯叔父们写下的。在这里,冰心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子。

冰心故居也是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路,现正在修缮中。

林语堂/廖家别墅

鼓浪屿漳州路44号廖家别墅,隐藏在一片古榕、香樟、玉兰树的葱茏中。1919年林语堂在这里与廖翠凤成婚仅三天,便怀揣1000银圆赴美留学,从此走向世界。

小巷尽头两幢房子,呈直角排列,右边就是新娘房。这是幢两层楼的英式建筑,可以想像当年是何等的富丽堂皇。

林语堂在《八十自叙·第五章“我的婚姻”》曾记叙了这段往事:“我由上海回家后,正和那同学的妹妹相恋,她生得确是其美无比,但是我俩的相爱终归无用,因为我这位女友的父亲正打算从一个有名望之家为他女儿物色一个金龟婿,而且当时即将成功了。”原来,当年林语堂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时,与同是鼓浪屿人的陈锦端情投意合。可是,锦端的父亲陈天恩医师坚决反对女儿和林语堂交往。为了让林语堂“移情别恋”,陈天恩医师想到了他在鼓浪屿的邻居廖悦发的女儿廖翠凤,并立即到廖家为林语堂做媒。此事征得林,廖家长首肯。于是,林语堂在失恋之后,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廖翠凤订婚。

但林语堂自觉他们之、司还没有爱情基础,随后先去念完大学,毕业后仍不肯完婚,继续飘摇北上。廖翠凤不恨他也不怨他,一直在鼓浪屿痴痴地等待。陈锦端后来拒绝了她父亲中意的金龟婿,却等来了林语堂订婚的消息。晃就是四年光阴,并没有发生该发生的才子佳人的故事。陈锦端子然一身,远渡重洋,而林语堂终为廖翠凤的痴情所感动,回鼓浪屿迎娶她。传奇的是此后六十多年内无论富贵还是贫穷,他们不离不弃,白头偕老,至死不渝,成就了一段“金玉良缘”。

7.海派名媛旗袍秀 篇七

件件旗袍都有特殊的来历

这次展出的20件名媛旗袍,大多数是近年来上海名媛荟从海外征集来的,少数是在人家箱底沉睡了半个多世纪,属于十年“文革”的“漏网之鱼”。

其中有赵四小姐的蓝绿花色织锦缎旗袍套装,是去年夏天赵四小姐的侄孙女赵荔女士专程从夏威夷带来的。赵女士是赵四小姐的哥哥赵燕生、吴靖夫妇的孙女,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汉语教师,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将军最后十年的生活起居,是她负责照料的。她保存了赵四小姐的部分生活用品,曾将一部分捐献给沈阳的大帅府,而独把这套旗袍带回了上海。

吴健雄博士的那件丝麻质地的黑白挑花旗袍,是吴博士的侄子吴肃先生(吴健雄博士的弟弟吴建豪之子)去年秋天从纽约带回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吴肃在他姑妈的帮助下赴美留学,后来长期在纽约市政府任职。他婚前一直住在吴健雄、袁家骝夫妇家里,同时帮老人料理些家务。他保存了老人家的部分遗物,一部分捐献给吴健雄的家乡江苏太仓明德中学,而把这件旗袍带回了上海。袁家骝先生的弟媳朱章绣老人(袁家卫的夫人)帮助促成了这件好事。

吴贻芳博士是中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第一位大学女校长,执掌南京金陵女子大学近30年,解放后伍工苏省副省长。她曾于1 945年代表中国赴美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是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这次展出的她那件紫绛红色的长袖樟绒旗袍,就是她在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期间穿过的。承蒙南京金陵女子学院吴贻芳基金会钱焕琪教授的大力支持,借来上海展出。

在展厅中心位置的两件非常亮丽的长旗袍(一件金黄色,一件绿色杂花),是职业外交官、联合国原礼宾司官员、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博士的夫人、上海总商会第一任会长严筱舫先生的孙女严幼韵女士的旗袍。严女士如今已经106岁了,旅居美国纽约,身体依旧健朗,在数月前的生日派对上,竟然在舞场上“磨”了一国。这次展出的她的旗袍,是其外甥女徐景灿女士(严莲韵的女儿)从美国带回来的。

那件墨绿色、点缀着小花的缎子短旗袍,是职业外交官、联合国非洲司资深官员、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博士的女儿、顾菊珍女士的旗袍。顾菊珍女士在联合国服务近40年,还是联合国维护女权、争取男女平等组织的领袖。这次展出的旗袍,是经徐景灿女士联系,由顾女士的女儿钱英英特地从美国快递寄来的。

那件黑色提花、质地坚挺的旗袍,是宋家三姐妹中的小妹宋美龄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严筱舫的曾孙女严仁美女士从美国带回来的。宋美龄从不会见从大陆过去的人,但还是通过孔家大小姐孔令仪送给严仁美一箱子旗袍,都是她自己穿过的八九成新的。鉴于当时国内环境尚不方便穿旗袍,严仁美只带回了三件素色的,此为其一。

那件无袖的薄呢花色长旗袍,是著名文博专家、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权威张葱玉先生的夫人、顾湄女士的旗袍,是1938年她与张先生结婚时定做的。顾湄女士在改革开放后与子女移居美国,如今95岁,不仅生活能自理,还在为丈夫遗著的出版而操劳。这次展出的旗袍,是其女张贻文、儿子张贻爻从美国带来的。

周素琼女士是上海工商联元老级的人物,今年98岁,耳不聋,眼不花,每天两圈小麻将消遣。她是著名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盛康年先生的夫人,上海第一任副市长盛丕华的儿媳,上海滩一号车主周纯卿的女儿,还是爱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她自己的旗袍已毁于十年浩劫,但一听说要举办名媛老旗袍展,老人家立马打电话与她在香港的姐姐联系。她姐姐也是古道热肠之人,一下子快递过来四件,这次展出的是其中一件,即蓝绿花的丝绸旗袍。

展厅门口左侧的两件漂亮旗袍(一件天蓝色镶绣花宽边,一件是法国丝绒大花),是旅居新加坡的著名实业家吕建明先生的夫人、上海市政协和工商联的老朋友吴佩芬女士的旗袍,是她特地从新加坡带来上海参加展出的。服饰艺术界的一些专家看了这件旗袍后说:“真是不可思议,那个时候的绣工,怎么像是由计算机控制绣出来的一样,那么匀称、细腻。”“要论功夫,这件旗袍最‘吃’功夫。”其实也难怪,原来这些花边并不是直接绣在旗袍上的,而是绣在宽边上,然后缝上去的。而这些绣花宽边并不是民间作品,而是皇家品牌。上世纪40年代,吴女士的丈夫吕建明先生去北京做生意,经朋友介绍,买下一批从清宫里流出来的布料、花边和绣品,而这件旗袍上的花边,正出于紫禁城的宫女之手。或许,已是一个世纪前的作品了。

展品中有一件旗袍上还披了一件紫绛红色的大披风,那是过去上海滩著名的大律师詹纪凤的女儿詹洁梅女士的,她长期旅居美国,去年仙逝后,儿子将其一箱旗袍带到上海,包括这件大披风。披风绝对是名牌,是原老上海最著名的女式服装公司“绿屋夫人”的产品,有商标为证,非常难得。

展品中还有李鸿章的曾孙女李家晋女士的旗袍、盛宣怀的孙媳妇彭菊影女士的旗袍,等等。

总之,件件都有来历,件件都有故事。

中国最会穿旗袍的女人

上海名媛旗袍既有中国民族传统的元素,也具备海派文明的时代特性,是海派的、改良的、还承载了纺织、缝纫、裁剪、美学、礼仪、时尚、社交、中外交流等多方面的社会信息,是诞生于上海滩的中西合璧式的服装,因而华彩四射,魅力无穷。

上海名媛一向是追逐时尚的标兵,她们崇尚高雅,追求精致,善于改良,不愿完全照搬西方,不能忍受低俗,向往典雅、高贵、内敛的风格和气韵。因此,中国旗袍的精华就是上海名媛旗袍。

有资料记载,当年吴贻芳博士穿着旗袍走上联合国成立大会的讲台时,全场为之轰动,她的服装立即成了媒体议论的热门话题。抗战中,宋庆龄的一位美国朋友要回美国,她决定去向美国社会募集资金,支援中国的抗战。宋庆龄送她一件中国旗袍,告诉她,这旗袍就代表了中国。果然,这位美国朋友穿着中国旗袍去募捐,一身中国的形象,非常醒目,取得了很好的宣传和募捐效果。严幼韵、顾菊珍、周梅宝等联合国里的中国官员,她们一生都穿旗袍,越是在外交场合,越是穿旗袍。

她们的旗袍通常面料质地上乘、色泽高雅、做工精细、款式新颖、开衩适度、搭配得当,堪称精品,经过岁月的磨砺,还凝结了很多审美、时尚、社会方面的信息,堪称“旗袍家族”里的精华。严幼韵的外甥女徐景灿女士曾说,她母亲和姨妈的旗袍,没有一次做成功的,总是要裁缝改动一些,不是这里宽了点,就是那里紧了点,考究得要命,绝不肯马虎。当然这与经济实力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宋家三姐妹、严家四姐妹、席家双胞胎、赵四小姐赵家姐妹,以及宋子文的夫人张乐怡、宋子安的夫人胡其瑛、顾维钧的女儿顾菊珍、周今觉的女儿周稚芙……她们甚至自己参与旗袍的设计和改良,几乎每一件旗袍都有特定的风采。

有人说,旗袍是最考人的身段的,其实,也是很考人的气质。

现在看看一些老照片就会明白,衣服是为人服务的,好的旗袍还要有好的气质,才能相得益彰,不是每个人都能穿出风采的。上海名媛大多就读于中西女中、圣玛丽亚、清心女中、圣约翰、沪江、震旦……受现代文明的熏陶,海派旗袍首先从她们身上“萌发”。

徐景灿女士说,孔家大小姐孔令仪不晓得有多少箱子旗袍,都是绝对上乘的质地,生前常穿着靓丽地去严幼韵家打麻将,因她没有后代,死后旗袍全被扔掉了。宋霭龄的旗袍也都没有了,人一走,后代一个电话打到救世军(慈善机构),人家开了卡车拉去散给穷人,美国人不会要旗袍,也扔了。李家一个老太太去世后,后代们不屑于那些老古董,从她房间里拖出去九麻袋旗袍和衣服……

现在,旗袍在海外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尤其是海外华人的上流社会,节日、宴会、派对及社交场合,必穿旗袍,如106岁的严幼韵、92岁的顾菊珍、91岁的席家花园双胞胎、宋子文的家眷……她们周围都是“旗袍族”,她们穿了一辈子旗袍,现在还在穿旗袍,那种高雅的神韵,已经融入了她们的血液,成了一种固定的生活程式。

8.品味海派外滩 篇八

南外滩22号原太古洋行旧址

中山东二路与新永安路的交会处,有一座清水红砖的小红楼——外墙清一色红砖勾缝,绿、黄双色古铜大门,二层以上宽敞通透的连廊东向黄浦江。这幢大楼是20世纪初由太古洋行在外滩投资兴建。新瑞和洋行参与设计,并在1906年竣工交付使用。最初建成的太古洋行办公大楼只是一幢面向黄浦江的四层外廊式建筑,是典型的折中主义风格。

大约上世纪30年代前后,太古洋行又在老大楼紧邻的西边南北两侧各盖起一幢大楼,作为其下属太古轮船公司的仓库。仓库大楼的南侧建了一条长长的外向台阶。如今,台阶依旧保存着原样。最特别的是,台阶的阶梯非常密,每级高度不超过10厘米。据说,这是为当年的码头工人运输包裹进仓库而特意建造的。现在,这幢大楼中云集了珠宝、名表、欧式餐厅等各种现代元素。堪称南外滩开拓至今的一大时尚地标。作为新外滩的一端,我们的海派之旅就从这里启程。

BOCCA

超越传统的时尚意大利餐厅

位于南外滩22号5楼的BOCCA是一家现代意式餐厅。木块堆筑的背景墙接连到以黑白条纹大理石地面间隔开的品酒区。深木鱼纹拼接地板、暗哑灯烛晕染的餐桌,尽显餐厅雅致格调。邻座拱形剔透围窗,浦江琉璃夜景尽收眼底。伴随着对岸陆家嘴的华丽灯光,尽享嗅觉、听觉、味觉、视觉齐具的美妙之旅。

BOCCA大理石面的吧台被设计成用餐高度,客人不仅可以随兴从葡萄酒机中选择一两杯小酌,还能点一些餐前小食。当然,你也可以从覆盖五大洲的200余种优质葡萄酒的酒单中甄选自己最心仪的那一款。

1

香煎鱿鱼和蛤蜊配藏红花蛋黄酱佐以墨鱼汁及罗勒酱汁。这道菜的灵感源自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森·波洛克(JacksonPollok)的滴画(DripPainting)。食客品尝后也可自行在盘中创作一番。

2

自制烟熏三文鱼配鹌鹑蛋、水瓜榴和土司。打开翻盖一股原木香味的轻烟慢慢散开,烟熏后的三文鱼刺身口感润滑独特。

3

奇尼意大利长粉配黑大蒜。纯天然橄榄油,辣椒及烟熏番茄丁,加上与众不同的黑大蒜,带来新奇的味觉享受。

4

巧克力布丁配柠檬蜜饯。这道甜品的特点在于采用了70%的巧克力酱。口味醇正浓郁。

5

透过窗外,你可以眺望到浦江对岸的美丽景致。如果是晚上来用餐,霓虹初上的夜景更会让你流连忘返。

Special

NewYearEveMenu

庆新年香槟及生蚝吧

布里尼斯饼佐以清爽白奶酪配鲟龙鱼籽酱(5克),鸡蛋及葱汁泡沫

澳洲格拉斯菲德牛肉塔塔配肥鹅肝佐以陈年黑醋

海鲈鱼藏红花清汤配蛤蜊青口贝,胡萝卜及菠菜

帕克力大空心粉配波士顿龙虾,番茄慕丝佐以黑蒜及柠檬

美国大龙虾佐以黑松露玉米糊配青苹果及榛子油

奇异果格拉巴意大利烈酒雪芭

香煎茄子百里香鲷鱼配黄节瓜汁及红胡椒

煎烤澳洲小牛里脊配白兰地松茸佐以橙味菠菜

酒鬼芝士,撒丁岛羊酪,24月成熟帕尔玛芝士佐以自制无花果酱

元旦特制蛋糕冻糕佐以什锦野莓

INFORMATION

地址:上海市中山东二路22号5F

营业时间:11:30~14.30&18:00~23:30

席位:用餐区94座,品酒区27座

预约电话:(021)63286118

外滩2号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

上海华尔道夫酒店的前身是上海总会(ShanghaiClub)。那里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也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大楼建成于1864年,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均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AboutWALDORFASTORIA

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一共由260间客房和套房组成。其中包括华尔道夫会所的20间套房。所有客房和套房都被赋予经典永恒的装修风格以及别致典雅的设施。大理石打造的奢华浴室中,设有浴缸以及配有落雨式&手持式花洒的淋浴房。步入式衣帽间和各类客房娱乐设施应有尽有。

大楼2层还设有上海总会厅。依托着美丽如画的外滩滨江步行道,以及多个可俯瞰外滩的露天阳台,是举办婚礼或高端社交活动的理想之选。而三座餐厅,两间休息廊以及一个酒吧则勾勒出高档饮食和时尚社交的轮廓。从原汁原味的中式佳肴到风靡全球的纽约时尚特色菜式,各式菜肴一定满足最挑剔的味蕾。

廊吧

再现100年前上海滩的复古酒吧

前上海总会的廊吧(LongBar)在上个世纪闻名遐迩。它曾是英国绅士的高级私人俱乐部,也是社会名流们聚会的场所。而今,在其旧址上重建的全新华尔道夫会所重现了廊吧当年的繁华。早在1910年廊吧开业时,因其拥有34米长的L形红木吧台,被誉为远东地区最长的吧台。

今天,廊吧装饰一新。其座席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代表着宾客们对廊吧历史沉淀的一种欣赏。廊吧的一些鸡尾酒因本身的特点而成为经典款,其中包括TheWaldorfCocktail。该鸡尾酒曾是20世纪初纽约华尔道夫酒吧招牌性的饮品之一。

ZAZA另外一个广受欢迎的经典。其中含有最佳开胃鸡尾酒Dubonnet,据说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最爱。

Special

生蚝品席

廊吧的优质生蚝特别从三个主要生蚝产地空运抵沪,以确保其新鲜品质。丰富的品种根据时令季节精心挑选。生蚝以冰镇的形式呈列在生蚝品席中,与廊吧的醇酒佳酿组成绝佳的搭配。

INFORMATION

地址:上海市中山东一路2号大堂楼层

营业时间:16:00~次日凌晨1:00(周一至周六)

14:00~次日凌晨1:00(周日)

席位:80座

预约电话:(021)63229988

浦江汇

坐在天鹅绒的沙发上,品尝经典的红丝绒蛋糕

浦江汇过去是上海总会男性会员读报、抽烟的阅读室。现在已经成为华尔道夫会所精心打造的休闲廊。浦江汇内设有多组传统款式的天鹅绒沙发和古色古香的瓷器柜,营造出温馨的气氛。其座位的布局可与欧洲最优雅的古典茶室媲美。

说到浦江汇,就不得不提红丝绒蛋糕。它是上世纪20年代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经典招牌甜点,也是浦江汇最负盛名的甜点。蛋糕以甜菜根汁与可可粉天然加色,从而呈现出深红色。各层之间则采用香草奶油覆盖。令人垂涎欲滴

Special

红丝绒下午茶

以红丝绒蛋糕命名的精美下午茶,在传统的三层点心架上摆放着精致小巧的三明治、糕点及各种开胃小点。你也可以从每日更换菜单的糕点和泡芙中挑选心仪的美食。每位宾客能从印度大吉岭茶、伯爵茶、生姜香草茶等丰富的下午茶中选择一款。浦江汇还备有玫瑰香槟可供品尝。为你的午后时光增添极致的享受。

INFORMATION

地址:华尔道夫会所大堂楼层

营业时间:14:00~18:00(周一至周五)13:30~18:30(周六至周日)

席位:42座

预约电话:(021)63229988

AneCan

Recommend

蔚景阁

在这里能品尝到最博大精深的中华料理

蔚景阁位于华尔道夫会所五楼。餐厅的装潢风格以各种有趣的中国“古玩珍宝”和艺术展示为特色。走进这里,就仿佛进入了一间美轮美奂的阁楼,静谧而充满格调。作为华尔道夫品牌推出的全球首家中餐厅,蔚景阁在继承经典的同时,更发挥现代中餐的创意,让置身其中的食客感受到上海的海派魅力。

蔚景阁主厨袁瑞生

袁瑞生先生拥有三十多年的烹饪经验,精通调味香料。通过新鲜配料和时令海鲜、蔬菜的完美搭配,形成独树一帜的现代中餐风格。赋予传统上海本帮菜和粤菜全新的样式与理念。

Special

无限量点心早午餐

周六和周日的11:30至14:30,只需每位人民币188元+15%服务费,即可无限量畅享由来自香港的主厨袁瑞生先生精心定制的地道粤沪点心。从别出心裁的榄仁鳕鱼饺,到新鲜的金腿龙虾萝卜酥,都是不错的选择。

Special

商务午市套餐

周一至周五的11:30至14:30,蔚景阁推出六款精选套餐。其中包括中式点心、神户卤水牛肉、冬瓜蟹肉羹以及更多美味。饱含烹饪技艺的精致美食在此得以完美呈现。另外,你也可以根据菜单单点您所倾心的佳肴!

INFORMATION

地址:华尔道夫会所5楼

营业时间:11:3017:30~22:30

席位:主就餐区120席,6间雅间共58席

预约电话:(021)63229988

百味园

在上海也能感受曼哈顿的风情

百味园位于华尔道夫酒店的下沉一层。精细打磨的大理石台面和圆柱、抛光过的木制桌子、舒适的大厅和座椅,无不散发着精心雕琢的奢华韵味,让你如同置身于纽约的曼哈顿。

宾客们可透过长长的展示厨房,观赏到厨师们展示其娴熟的烹饪技术。大快朵颐前,可先享用一支酒橱收藏的美酒,或是在吧台享用一杯浓浓的卡布其诺。通过落地窗可俯瞰整个用绿化打造的精美庭院,让你在熙熙攘攘的城市里享受一种难得的平静与自然。

SPECIAL

香槟早午餐

每周日早上12点至下午3点,百味园特别奉上各式澳洲海鲜、法国生蚝、优质鱼子酱、各式美味扒类烧烤、精选主食以及新鲜水果和诱人甜品。仅需每位人民币888元,即可沉浸于美食之中,畅享经典PerrierJouet香槟和精美红白葡萄酒。

INFORMATION

地址:华尔道夫酒店1楼

营业时间:6:30~10:30(早餐)11.30~15:00(午餐)17:30~23:00(晚餐)

席位:主就餐区有160席,4间私人包间共40席

预约电话:(021)63229988

悠然自得的午后,邀朋友一起喝上一杯

摩登雅致的羿庭是一间供应饮料和食物的酒廊。它完美融合了华尔道夫的经典氛围和明朗的现代感。适合邀约几位好友来此喝一杯下午茶,或与客户在此进行一场非正式的商务会面。

咖啡馆区域配有特色经典的手动咖啡机,并在羿庭远处角落配有一个特色吧台,为顾客提供私密的交流空间。羿庭将华尔道夫旧塔楼的优秀历史和新塔楼的现代气息相结合,绝对值得来此体验一番。

羿庭富有队列感的布置格局,使来此消费的宾客皆可一目了然。星星点点的圆桌隔断了长廊,给宾客提供了欢聚的私密空间。

INFORMATION

地址:华尔道夫酒店大堂楼层

营业时间:9:00~23:00

席位:51席

沪申画廊

上海最为杰出的艺术殿堂之一

沪申画廊是外滩三号的灵魂。作为整栋大楼的中心,35米的挑高中庭贯穿于整栋建筑。无论你身处于何处,都能一览它浓浓的艺术与文化气息。通过中外当代艺术的展出,沪申画廊以此发掘现代中国艺术事业深层鉴赏。在这里展出的不仅有画展、雕塑展、摄影展,还有装置艺术展和多媒体艺术展。

对于专业收藏人士来说,沪申画廊亦是探寻和了解艺术收藏的重要中心。无论是针对知名艺术家还是艺术新秀的作品,沪申画廊都能为其客户提供长期的艺术收藏的支持。画廊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与授业的空间,更是一个能让人沉醉于二十一世纪激动人心的当代艺术中的港湾。

1

沪申画廊拥有如殿堂般煌煌气息的挑高中庭,和充满自然光线的巨大空间。这座位于外滩三号百年建筑中的“灵魂”空间由著名建筑设计师迈克尔?格雷夫斯领衔设计完成,占地一千二百平方米,并分为艺术展示、藏品画库、贵宾室及艺术品商店的功能区域。

2

沪申画廊通过展示和推荐优秀的中外当代艺术创作,尤其是富有成就的中国本土及海外华人优秀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成为中国最为权威、最有影响力的私人画廊。

INFORMATION

地址:外滩3号3楼

电话:(021)63215757

时间:11:00~19:00

AneCan

Recommend

Nougatine

融入创意元素的现代法国菜

在纽约曼哈顿一举成名的Nougatine餐厅,作为Vongerichten先生代表作的延伸,以高档

休闲餐厅的姿态登陆上海。它提供和与之毗邻的JeanGeorges同样水准的精湛美食,并在更为惬意轻松的时尚优雅环境中为宾客们呈现味蕾极致。

首家Nougatine坐落于纽约中央公园西侧。Nougatine这个名字,来源于曼哈顿JeanGeorges餐厅大理石地板那著名的牛轧糖纹理。在Nougatine,Vongerichten先生将创造力在美食中发挥到极致——无论是汤、沙拉、汉堡,或是肉类、鱼类,均能成就全新惊喜享受。而以上乘黑松露和浓郁奶酪为作料的薄片披萨亦是令人食指大动的臻味之选。

1

由建筑设计大师MichaelGraves创意设计的Nougatine,可谓窗外景色宜人,窗内熠熠生辉。无论是覆有珍奇马鬃的低靠背椅,还是鳗鱼皮包覆的蛇形凳,都为环境平添一份高贵气质。而贯穿餐厅的抛光木质地板则铺陈出一道优雅大气的亮丽风景。

2

对于喜爱套餐的食客,仅需250元即能享用三道精心烹饪的菜肴。而一瓶馥郁芬芳的餐后美酒,也仅售280元起,带给你完美的美食体验。

INFORMATION

地址:外滩3号4楼

电话:(021)63217733

时间:周一至周日18:00~23:00

最后下单时间22:30

JeanGeorges

美食界无人不知的顶级法国餐厅

享誉世界的名厨Jean-GeorgesVongerichte先生将极具诱惑的顶级法餐带到上海。它是纽约以外首间也是唯一一间以他名字命名的餐厅。自从2004年开业以来,餐厅便以典雅的餐厅酒吧,独具风味的美食,精致丰富的酒单和亲切周到的服务迎接着广大饕客。

餐厅内饰处处彰显着法式浪漫气息和老上海独特的辉煌氛围。餐厅可容纳200位客人,同时拥有一间景观半包间和一间独特私密的酒窖包房。阳光透过法式高窗撒进餐厅,无论你身处哪个角落都可以饱览浦江的美景。

2

JeanGeorges法国餐厅的酒窖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而其酒单也已连续5年获得业界权威的“优秀酒单奖”荣誉认证。丰富的酒单上主要有产自法国和美国的酿酒,并涵盖了产自波尔多的精品佳酿及罕世珍藏。同时客人们也享受按杯售卖的品质上乘的葡萄酒。无论是对酒的偏好还是其价格,餐厅专业的侍酒师定会协助为每位客人选择最完美的美酒来搭配美食。

3

上海JeanGeorges法国餐厅用最新鲜的天然食材搭配以独一无二的烹饪手法吸引着八方食客。新鲜蔬菜汁和天然的香料不但丰富了菜肴的口感,还去除了传统奶油酱汁或肉类酱汁的过于厚重的弊端。如此创新的烹饪厨艺,让每一道食材都散发出它独特的味道。

4

经典的鱼子酱配烟熏三文鱼在JeanGeorges也获得了全新的演绎。清爽而富有回味的口感让每一位食客都印象深刻。

5

餐厅曾获得多项殊荣:2005年CondeNast’s颁发的“最热火餐厅”大奖;2007年第五届That’sShanghai颁发的读者餐饮评选“最佳餐厅”大奖;2008年《美食与美酒》杂志评出的“中国50佳餐厅”大奖以及2011年《米勒指南》评出的中国最佳餐厅第二名。

荣誉主厨

JeanGeorgesVongerichten

Jean-GeorgesVongerichten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厨师之一。他的技艺才华远不止在厨房里展现。作为一位睿智的商人及餐厅经营者,Jean-Georges亲自参与管理了全球餐厅的运营,并成功地让这些餐厅获得了三、四星级餐厅评定的荣誉。

行政总厨林明健

加入上海JeanGeorges法国餐厅之前,林大厨就一直在世界顶尖的厨房学习厨艺。包括香港文华东方酒店,巴黎米其林2星级餐厅Apicius还有巴黎的米其林1星级餐厅GuySavoy’sLeChiberta,当然还有纽约JeanGeorges法国餐厅,都曾留下了他的足迹。

INFORMATION

地址:外滩3号4楼

电话:(021)63217733

时间:午餐11:30~14:30(周一至周日)晚餐18:00~23:00(周一至周日)

上一篇:初中美德少年作文600字下一篇:表示颜色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