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报告

2024-06-25

实验室检查报告(共11篇)

1.实验室检查报告 篇一

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自查报告

拒城河小学

为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做好实验室安全防护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切实维护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身心健康。我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工作,自查情况如下:

管理制度

1.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领导小组》、《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教师职责》《领用借还制度》、《损坏赔偿制度》、《维修保养制度》、《报损制度》《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安全检查记录表》等齐全。

2.账目管理:《教学仪器领用借还登记表》、《教学仪器损坏赔偿登记簿》,名称、数量一致,做到了账、物、卡相符,记录齐全。

实验室的基础设备

1.实验仪器专柜专放,摆放整齐,对不同性质,相互会发生反应的物品分柜隔离存放。

2..仪器摆放:数量、规格及内部格局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对于较重仪器的搁板做承重加强处理。器材存放整齐有序。

3.仪器室都要悬挂窗帘,仪器室、危险化学药品室(库)配有防盗设施。

仪器室安全

1.仪器室有防盗、防火、防潮、防腐、通风等措施。

2.对存放的危险化学药品要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炎夏、寒冬等特殊季节加大检查密度,以防燃烧、爆炸、挥发、泄漏等事故发生。检查内容:账物是否相符;有无混放情况;包装是否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稳定剂的量是否符合要求;标签是否脱落,试剂是否变质;存放处的温度、湿度、通风、遮光、灭火设备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消防安全

(1)按标准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并能正常使用;

(2)实验室消防通道通畅,消防疏散标志按要求进行设置;

(3)通道电线、线路布局合理,电压稳定,配备漏电保护装置;(4)应急照明灯在正常工作状态。

整改情况:

一、对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踏实,严于职守,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化学药品的管理知识。

二、加强四防(防火、防盗、防水、防事故)。

三、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场。

四、实验前要全面检查安全,仪器设备在运行中,实验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五、实验工作人员在检测前必须熟悉检测内容、操作步骤及各类仪器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作好必要的安全防护。

六、实验室内不准吸烟和吃食物。

七、与实验室无关的易燃、易爆物品不得随意带入实验室。

八、下班前,实验室人员必须检查操作的仪器及整个实验室的门、窗和不用的水、电,并确保关好。

2.实验室检查报告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2007~2009年度凌云县参加征兵体检的男性青年, 通过物理检查和胸透合格, 年龄18~22周岁,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1.2 检测标本

HBsAg、ALT、抗-HIV采集当天空腹血清;尿常规及MOR/MAMP采集新鲜的尿液。

1.3 检测试剂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抗-HIV) 为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吗啡/甲基安非他明 (MOR/MAMP) 为上海凯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以上试剂均为广西军分区征兵体检办公室统一配发。1.4检测方法HBsAg、抗-HIV (1+2) 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 法;MOR/MAMP检测为胶体金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用Autmomatic analyzer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常规用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优利特尿液分析仪检测。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结果

2007~2009年度凌云县共对443名物理检查和胸透合格的应征青年进行了实验室检查, 不合格人数100名, 淘汰率为22.57%。其中HBsAg、ALT、尿常规、MOR/MAM淘汰率分别为6.55%、4.74%、10.19%、1.13%;抗-HIV检测淘汰率为0, 具体检测结果, 见表1。

3 讨论

征兵体检的实验室检查十分重要, 能筛查出HBV感染、肝功能异常、泌尿系统、艾滋病病毒感染等疾病, 能筛查出有吸食毒品等不良行为的体检人员。可有效杜绝患有传染病及身体不合格或有不良行为的预征对象进入部队, 提高新兵质量。

3.1 HBV属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 主要经血液、母婴及接触传播。部队是高度集中的集体生活, 为防止HBV在部队中的传播, 应杜绝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进入部队。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 但不同地区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我国属高流行区, 1992年全国肝炎流行病学调查HBV总感染率为57.6%, 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75%, 乡村高于城市, 南部高于北部, 西部高于东部[1,2]。凌云县应征青年3年来的HBsAg阳性率为6.55%,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大量的研究表明, 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HBV感染[3]。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加强了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凌云县几乎所有应征青年都接种了乙肝疫苗, 对乙型肝炎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表明我国开展的乙肝计划免疫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尤其是近年来, 加强了HBV母婴传播的阻断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明显下降[4]。凌云县3年来仍有29人因HBsAg阳性而被淘汰, 所以在征兵体检中开展HBsAg检测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ALT是反映肝脏损伤非常灵敏的指标, 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大量饮酒、过度疲劳等都可能引起ALT增高。本县的应征青年ALT异常率为4.74%, 表明仍有部分HBsAg正常的受检者肝功能受到损害, 这可能与应征对象饮酒和近两年来本县为甲型肝炎高流行区有关[5], 证明在征兵体检中开展ALT检测非常重要。

3.3 尿检异常主要反映泌尿系统疾病[6], 肾小球滤过增加、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等原因可引起尿蛋白阳性, 肾及尿道结石等可引起血尿, 泌尿系统炎症可引起白细胞增加等, 这些疾病都是高强度训练的隐患, 不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而我县此项目异常率为10.19%, 3年来共淘汰了45名应征青年, 是本县征兵体检中淘汰率最高的病因之一。

3.4 二乙酰吗啡即海洛因是由阿片提炼的一种生物碱, 是鸦片毒品中最纯净的精制品, 是我国吸毒和注射的主要毒品之一。吗啡进入人体后, 首先水解为单乙酰吗啡, 然后进一水解成吗啡而起作用。甲基安非他明又称去氧麻黄素, 俗称“冰毒”, 属于苯丙胺类神经兴奋剂, 是一种神经兴奋作用的精神药物, 服用后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强, 产生异常欣快感, 长期或大量服用后容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参加征兵的人员都处在青春期, 生理、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有强烈的好奇心, 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认识不足, 容易上当受骗误食毒品, 陷入毒品误区。因此, 对征兵体检人员进行毒品检测是完全有必要的, 本组阳性率为1.13%, 为今后的体检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由于某些药物具有与MOR/MAMP相同或相似的免疫化学结构, 在一定浓度下可能产生阳性结果, 所以应加大宣传力度, 使应征青年平时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 体检前应保持良好心态, 注意休息, 勿乱用药物, 以免影响体检结果。

3.5 HIV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亚属, 是目前全球难以治愈的疾病, 这是因为HIV是一种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 大量吞噬, 从而使整个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最终人体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疫情存在着进一步蔓延的危险, 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发病人数上升迅速, 一些地方由于经济落后, 防治经费投入低, 领导对艾滋病的危害认识不足, 措施力度不够, 监测面还较窄, 不能及时发现HIV病原携带者, 虽然我县3年来没有检测出阳性结果, 但由于HIV的潜伏期较长, 为了确保兵员质量, 在征兵体检中开展HIV检测仍然十分重要和必要。

参考文献

[1]倪语星, 尚红。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96-488。

[2]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1-50。

[3]沈敏, 王利。关于乙肝疫苗接种过程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1) :77。

[4]曾祥娥, 廖滔。HBV母婴传播及母婴阻断研究[J]。医学综述, 2007, 13 (16) :1258-1260。

[5]杨秀卿, 陆守龙, 等。凌云县玉洪乡某小学甲肝暴发流行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 2008, 14 (2) :69。

3.血尿实验室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 篇三

关键词:血尿实验室检查技术方法来源鉴别方法价值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06-01

血尿(hematuria)通常是指尿液中红细胞含量超常,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的症状,预警泌尿系统可能有严重疾病[1]。通常有两种情况:眼观呈洗肉水色或有血凝块者,称为肉眼血尿,此种情况比较严重;另一种仅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者,病症较轻,称为镜下血尿。纵观多年临床诊断,血尿实验室检查中以区别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尿价值最为重要。文章通过综合血尿的病变原理以及实验室检查的各种检查技术和诊断的方法,定位鉴别血尿的来源,阐明血尿实验室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针对性、指导性价值。

1血尿的病变原理

肾小球性血尿的产生是由于红细胞进入肾小球囊,红细胞本身有弹性可拉伸,变形,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基底膜被破坏的情况下,红细胞便能从基底膜渗出。非肾小球性尿血是肾小球之外的部位(如输尿管、膀胱等)出血引起[2]。发生非肾小球性尿血一般伴随着疼痛。实际情况中,也存在混合型尿血(如狼疮性肾炎)。

2血尿的实验室检查技术

2.1尿沉渣分析仪检查法。AVE-765A(长沙爱威)尿沉渣分析仪运用电阻抗和流式细胞检验技术,检验过程中通过测细胞的前向散射光及荧光强弱和电阻抗强度,自动识别尿液中的畸形红细胞和变异红细胞。方法实用简单,受主观影响小。同时该仪器首次采用“机器视觉技术”来实现沉渣各成份的分析,且能识别诸如滴虫,细菌等。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2尿红细胞镜下检查法。①普通光镜:直接使用普通光镜对尿红细胞进行观察,方法简单,常用染色法和直径测量法,方法对操作者主观识别能力要求高,个人能力影响误差率。②相差显微镜:有研究认为,G1细胞是肾性出血的表现,相差显微镜法能较清晰地反映该细胞的独立形态,成为实验室检查方法的首选。该检查法受尿液的酸碱度影响大。③扫描电镜:扫描电镜法在三者中最能反映红细胞的立体形态,但检查费用较高。

2.3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查法。此方法利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液及尿液中的红细胞平均容积(MCV)进行比较,或是根据尿液中红细胞的MCV制成容积分布曲线进行观察比较得出结果。但是患者血脂低者可能会出现假阴性。

2.4尿红细胞蛋白免疫组化学染色法。尿红细胞THP(tamm-Horsfall蛋白)化学染色是用的SP法检测尿红细胞THP免疫染色,根据红细胞个数判断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尿血。此法特异性、敏感性较高,成本低。

2.5尿红细胞电泳法。通过尿样中红细胞在电泳槽通过一定距离的平均值差别,判断血尿来源,该方法应用较少,特异性、敏感性较低。

3检测结果的鉴别诊断及价值

血尿诊断:“肉眼血尿”顾名思义,通过肉眼观察即能看见,尿液或呈“洗肉色”或含血凝块。其颜色与酸碱度密切相关,尿液颜色较鲜或呈“洗肉色”为中性或弱碱性尿,颜色接近浓茶水或烟灰水颜色为酸性尿。镜下血尿是指取离心沉淀尿镜检,观察高倍镜视野下平均红细胞(RBC)个数,收集中段新鲜尿10ml,5min、1500r/min离心沉淀,离心半径8cm。取一滴沉渣镜检,如尿液中红细胞>3个/HP(高倍镜视野high power lens),离心尿红细胞>5个/HP,或12小时Addis计数(尿沉渣计数)>50万个,则为血尿。

3.1红细胞形态鉴别诊断。红细胞在普通显微镜下色泽对比和立体感较弱,容易受外界影响及对操作人员有极高要求,操作中将光镜聚光镜放低,能营造更利于观察红细胞形态的暗视野,效果与相差显微镜检查相似。尿液中未经染色的正常红细胞呈双凹盘状,浅黄,直径约7.5μm,常见异性红细胞有:红细胞碎片、小红细胞(直径<6.5μm)、大红细胞(直径>8.5μm)、新月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棘红细胞等。棘红细胞已被许多研究证明为肾小球性血尿的特异标志[4],该异性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附近有一个或多个芽胞突出,呈口型状、花状。扫描电镜下,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表明突起、多褶皱,变形成面包圈或芽孢状。非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表面光滑,呈双凹盘状,无变形。尿沉渣分析仪利用红细胞散射光分布判断血尿来源,如红细胞散射光分布于图像左侧为肾小球性血尿,相反则为非肾小球性血尿。

3.2定位鉴别诊断。使用尿三杯实验,一次取样分排尿的初、中、末取样三杯,一般如前尿道病变,则血尿在第一杯。后尿道、前列腺、膀胱病变血尿在第三杯,上尿路病变一般在三杯尿样都有相同程度的血尿。

3.3红细胞平均体积(MCV)鉴别诊断。该诊断利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提供的MCV数据及其分布曲线,鉴别标准为;MCV<72fL呈小细胞分布,为肾小球性血尿,MCV>72fL且呈大细胞分布,则为非肾小球性血尿。

3.4尿红细胞4.4THP(tamm-Horsfall蛋白)化學染色诊断。有证据表明,肾小球来源的红细胞表明被THP覆盖,检测尿样标本离心10min(2000r/min),取混液风干固定后上色,镜下红细胞个数>50。含THP细胞呈棕黄色,否则不显色。鉴定标准:着色红细胞大于70%为肾小球性血尿,小于30%为非肾小球性血尿,30%~70%为混合性血尿。

3.5血尿伴有比较明显的蛋白尿。出现蛋白尿时可使用尿蛋白电泳区分低相对分子质量、中或高相对分子质量、混合蛋白尿,进而排除在血尿中伴有比较明显的蛋白尿被误诊成清蛋白的可能。如出现红细胞官型,更表明为肾小球性血尿。

参考文献

[1]谢春,叶任高,李幼姬.血尿定位诊断的系列研究.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6,17(2):81-85

4.资质认定实验室现场检查整改报告 篇四

场检查整改报告

编写人:范连伟

审核人:关中云

签发人:张东文

界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三年九月十二日

资质认定实验室专项监督现场检查整改报告

按照阜质函[2013]57号:关于开展2013全市资质认定实验室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中心及时上报了资质认定专项监督检查实验室自查表,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组织专家组于2013年9月5日对我中心进行了资质认定实验室专项监督现场检查工作,专家组通过走、查、看、问等方式对我中心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实验室能提供法人地位证明文件及资质认定证书原件及附表,质量记录及技术记录齐全,通过为期一天现场检查专家组认为中心基本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各项要求。同时检查过程中专家组针对我中心质量体系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并限期整改,对我工作人员进行耐心指导。通过这次专项监督现场检查,使我们有机会与专家近距离学习受益匪浅,对完善我中心质量体系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有很大帮助。现就我中心存在问题所进行的整改汇报如下:

一、问题表述

1、编号为JⅡ20130731206报告中检测依据GB/T5750-2006使用不正确,检验结果不应按产品标准进行判定。

2、编号为D20130426-009报告原始记录滴定体积有效位数不正确。

3、合同评审无检测项目、检测依据标准及报告完成时间。

4、监督记录未体现对人员、检验过程的监督。

二、整改措施

1、报告编制人、检验人员等相关人员集中学习专家组反馈意见,按照要求对现有报告模版进行改版,做到检测依据引用具体明了,检验结果评价符合准则要求及中心实际情况,上报一份改版后报告。

2、组织检验科全体人员学习玻璃器皿正确使用及数据读取和书写规范化要求,并要求D20130426-009项目负责人对报告原始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3、中心组织相关监测科室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学习合同评审要求、覆盖范围。

4、组织质量监督员学习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针对质量监督内容,主要包括监督员的选择、监督频次、监督内容和监督计划。

三、整改完成情况

针对存在问题,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召开整改科室负责人碰头会,对问题逐一分析,制定整改措施,落实到人,限期跟踪验证整改结果,评审组提出一条不符合项及三条基本符合项均已整改结束,期待专家组审阅认可。

附件一:资质认定实验室专项监督现场检查整改材料汇总表 附件二:资质认定实验室专项监督现场检查整改材料相关佐证材料

界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三年九月十二日

5.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自查报告 篇五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专项行动的通知》(科教信厅函〔〕38号)精神,我院严格按照通知的具体要求,对全院实验室进行了安全专项检查,特别对涉及到病原微生物、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品的管理和使用,进行了重点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国家、省相关文件的要求,学院制定了《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办法》《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及准入制度》《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实验室安全责任追究办法》《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有章可循。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又制定了《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人员都能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教学实验过程和实验准备阶段对实验安全都十分重视,特别注意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及危化品的管理工作。注意防火、防水、用电安全,并对相关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向学生宣传实验安全的各项规定,根据实验需要,部分专业与开展实验室的学生签订了《安全知情同意书》。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下,本年度我院教学实验室并未发生安全事故。

二、专项行动主要任务自查情况

(一)教学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

我院严格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成立了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学院负责人为学院实验室安全负责人,成员为教务处、财务处、总务处、保卫处、实验实训中心及各系部主要负责人。实验室由各系部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各系部主任为各系部实验室安全主要责任人。所有实验室均明确了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各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各实验安全责任人都签订了《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学院定期和不定期对各系部所属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整改,形成工作格局。

(二)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

通过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提升学院师生实验室安全

意识并建立长效机制,使全院上下在注重发展教学、科研事业的

同时,更加关注实验室安全问题,关注师生的职业健康发展,形成“安全第一”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用实验室安全文化来影

响从事实验工作和学习的每一个人。此外,能够使广大同学了解更多的实验安全常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真正将实验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验过程中,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打造平安、和谐校园。我院通过举办实验室安全讲座,开展安全应急演练等活动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每学期开展一次消防应急演练,锻炼和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举办了一些专题讲座,如举办实验室防火、实验室安全用电、实验室药品的储存和使用、实验室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逃生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进一步规范实验室操作技能。今后将继续完善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将安全教育深入到每一节课中。

(三)教学实验室安全应急能力建设情况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并妥善处置实验室突发安全事件,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维护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保障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结合我院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若发生突发事件,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组长接到报告后,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处置,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作出应急反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下列措施: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迅速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危险源,划定危害区域并加强巡逻;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害,封闭、隔离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损害扩大的活动;抢修被损坏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四)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情况

学院每年不定期对全院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由实验实训中心会同教务处、保卫处、总务处及各系部联合开展,各系部每月至少一次组织本系教师进行系内实验室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危险源辨识、消防安全检查、实验室用电、用水检查以及实验室易燃易爆和危化品储存、使用等方面的检查。检查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是否齐全、上墙;检查安全责任制是否健全;检查是建立安全检查台账、记录问题及整改完成情况;检查卫生状况;检查消防器材配置是否合理;检查消防通道是否通畅;检查用电、用水是否安全;检查剧毒品、易燃易爆、危化品等存放点是否合理;检查微生物实验室是否安全(包括采购、保存、实验、废弃物处置等方面);检查是否将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置等。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关系部及实验室。

三、实验室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逐步配齐实验室管理人员,强化安全责任意识,从源头上遏制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现正整改中,详见附件3《实验室安全专项行动整改台账》。

(三)微生物实验室已备案,已制定致病性微生物葡萄糖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风险评估报告,待生物安全委员会审核和发布。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或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

1、完善实验室安全的层级管理体系,已成立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

2、广泛宣传,树立安全意识。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实验室安全培训。将通过板报、专题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努力营造建设实验室安全的工作氛围。

(二)针对安全隐患或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1、个体防护用具的完善,力争在有生物安全要求的部门配备规范的防护服(如隔离衣)、实验室内安装多个感应水龙头,其余如手套安全眼镜、护目镜、洗眼装置、防护罩(面具)和应急淋浴设备(洗涤设施)已配备。

2、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完善:根据专家组提出的建立完成生物安全实验室装修,明确实验室分区,绿色环保使用实验室。

3、继续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安全全面检查:

1 )所有仪器设备是否都经过安全使用认证;

2 )在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之前,是否进行了清除污染工作;

3 )生物安全柜和通风橱是否进行定期检测和保养;

4 )高压灭菌器和其他压力容器是否定期检查;

5 )离心机的离心桶及转子是否定期检查;

6 )是否有盛放碎玻璃的安全容器;

7)是否配备并使用供丢弃锐器的容器。

4、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1 )在重要地点放置急救箱;

2 )在显著和必须位置张贴生物安全标志;

3 )与附院共同制定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免疫计划;

6.实验室检查报告 篇六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我院对所属实验室进行了安全专项检查项目的自查,现对自查结果总结如下:

1、组织体系

按照要求成立了二级实验室安全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或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领导、实验室安全秘书、实验室负责人等组成。

2、规章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基本完善,有些实验室内需要局部补充上墙。

3、安全教育

需要逐步完善安全教育计划、记录、的存档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宣传窗等。

4、环境与管理

个别实验室存放有待报废的仪器。

5、安全设施

消防器材配备基本合理。

6、水电安全

数控实训中心下水排水不畅,上年已经提出维修,现仍需整改。

7、化学安全

焊接实验室有过期气体钢瓶已经提请报废。

10、仪器设备安全

车间行车已经停止使用。热处理室的电阻炉都已经超期使用需要更新。

11、个人防护与其他

部分实验岗位需要落实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实验服没有发放覆盖到所有岗位。

根据以上自查存在的问题,我院将组织相关人员逐条对照,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宣传窗;待报废的仪器及时上报处理;数控实训中心下水排水不畅的问题继续写报告维修。做到安全无死角。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7.实验室检查报告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笔者对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感染科以“咳嗽、咳痰或咯血”为主要症状的住院疑似结核患者1 450例的口痰标本涂片查结核分枝杆菌和血清标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结核抗体;年龄最小16岁, 最大54岁, 平均年龄30岁;男651例, 占44.9%, 女799例, 占55.1%。

1.2 试剂与仪器

抗酸染色试剂由云南省疾控中心提供;胶体金法: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上述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仪器主要有显微镜、酒精灯等相关仪器。

1.3 方法

两种方法的相关要求:结核抗酸染色法: (1) 按照“合格痰标本”的相关要求进行标本的收集。 (2) “合格痰标本”的主要要求归纳:涂片见大量WBC和<10个鳞状上皮细胞、标本性状A、B、C (干酪痰、血痰、黏液痰) ;D唾液属于不合格痰标本等。 (3) 严格按照中国防痨协会基础专业委员会编著的《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2]进行对标本的处理、涂片、固定、染色镜检观察。 (4) 读片方法及结核分枝杆菌基本形态的概括:选择良好的染色片, 按照正确顺序, 使用100×油镜观察“多数呈杆状或稍弯曲、少数呈螺旋状;宽度为0.3~0.6μm, 长度在0.5~8μm之间, 多数在1.5~3.5μm的红色菌体”, 注意与菌体呈“短且粗, 棒状、短棒状甚至颗粒状等”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区别或判定。 (5) 结果报告分级判定标准:抗酸杆菌阴性 (-) :连续300个不同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报告抗酸杆菌菌数:1~8条/300视野;抗酸杆菌阳性 (1+) :3~9条抗酸杆菌/100视野;抗酸杆菌阳性 (2+) :1~9条抗酸杆菌/10视野;抗酸杆菌阳性 (3+) :1~9条抗酸杆菌/每视野;抗酸杆菌阳性 (4+) :≥10条抗酸杆菌/每视野。结核抗体胶体金法: (1) 患者血清标本要求:血清新鲜, 无溶血, 无混浊或沉淀等, 保证结核抗体检验血清标本的相关要求。 (2) 严格按照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3) 结果的判定:阳性 (+) :质控点显示红色, 反应孔中间有红色斑点出现;阴性 (-) :质控点显示红色, 反应孔中间无红色斑点或者仅为痕迹出现。无效:质控点不显红色。

2 统计结果

2.1 结果显示

表1显示是结核抗酸染色法1 450例痰标本涂片共检出196例, 检出率为13.5%, 结核抗体胶体金法共检出1 233例, 检出率为85.0%。表2显示是胶体金法1 233例阳性在涂片法中分布情况:在涂片法196例阳性中, 胶体金法阳性196例, 占100%;在涂片法阴性中, 胶体金法阳性1 037例, 占82.7%, 阴性217例, 占17.3%。表3显示涂片法196例阳性分布情况;按数量分布情况:<8条/300视野103例, 占52.6%;“1+”58例, 占29.6%;“2+”19例, 占9.7%;“3+”10例, 占5.1%;“4+”6例, 占3.0%;按标本性状分布情况:性状为A 15例, 占7.7%;性状为B 45例, 占23.0%;性状为C 124例, 占63.2%;性状为D 12例, 占6.1%;按时间分布情况:2011年9月-2011年12月检出46例, 占23.5%;2012年1月-2012年3月检出49例, 占25.0%;2012年4月-2012年6月检出50例, 占25.5%;2012年7月-2012年9月检出51例, 占26.0%。表4显示:标本性状类型 (1 450例标本性状分布及196例阳性标本性状分布) 检出率情况:A (31, 15, 48.4%) 、B (96, 45, 46.9%) 、C (1 134, 124, 10.9%) 、D (189, 12, 6.3%) 。

注:胶体金法患者血清标本;涂片法口痰标本。三份痰标本 (当日即时痰、夜间痰、次日晨痰) 中1次阳性计算为1例, 2次或3次阳性也只计算1例。

注:涂片“+”+涂片“-”=196+1 254=1 450;胶体金“+”=196+1 037=1 233;胶体金“+”+胶体金“-”=1 233+217=1 450。

注: (1) 标本性状描述:A:干酪痰、B:血痰、C:黏液痰、D:唾液。 (2) 结核抗酸染色法阳性例数的统计:三份痰标本 (当日即时痰、夜间痰、次日晨痰) 中1次阳性就为1例, 2次或3次阳性也只计算1例而且同一患者的三份痰标本中, 数量分布的统计以阳性级别最高的计算。 (3) 标本性状的统计以阳性级别最高的计算为1例。 (4) 阳性分布情况与标本性状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并非必然性。

注:标本性状的统计以阳性级别最高的计算为1例。

2.2 结果分析

由于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执行两种方法的操作规程或流程, 因此本次调查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靠性。从表1可见结核抗酸染色法1 450例痰标本涂片共检出196例, 检出率为13.5%;结核抗体胶体金法共检出1 233例, 检出率为85.0%。结核抗体胶体金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结核抗酸染色法。表2显示是胶体金法1 233例阳性在涂片法中分布情况:在涂片法196例阳性中, 胶体金法阳性有196例, 所占百分比为100%;在涂片法阴性中, 胶体金法阳性有1 037例, 所占百分比为82.7%, 阴性有217例, 所占百分比为17.3%。表3显示是涂片法196例阳性的分布情况, 其中从数量分布的具体情况看:<8条/300视野103例, 占52.6%;“1+”58例, 占29.6%;“2+”19例, 占9.7%;“3+”10例, 占5.1%;“4+”6例, 占3.0%;说明结核抗酸染色法检出的结核杆菌数量主要分布在“<8条/300视野和1+”。这可能与人们对结核病的认识有关, 患者一旦出现结核病症状就积极就医;还可能与不合理使用药物, 导致结核杆菌形态不典型, 影响结核杆菌数量的检出等情形有关;而结核杆菌数量分布在“2+、3+、4+”, 主要为对结核病意识差, 免疫力低下, 距县城较远的农村患者。从标本性状分布的具体情况看:性状为A 15例, 占7.7%;性状为B 45例, 占23.0%;性状为C 124例, 占63.2%;性状为D 12例, 占6.1%。分布在“C类痰标本”, 即结核杆菌阳性分布的主要标本类型, 在工作实践中要认真对C类痰标本进行检验或研究, 提高结核杆菌的检出率。其次分布在“D类痰标本”, 亦占一定比例 (D有12例, 占6.1%) , 虽然按照结核痰标本的相关要求属于不合格标本, 但绝不能忽视, 原因可能:一是不认真按相关要求收集标本的情形;二是该类患者免疫力强, 表现为“结核杆菌带菌者”的情形 (对于结核易感人群, 该类患者的口痰通过适宜的传播途径将是“危险”的) ;三是可能与滥用药物导致痰标本性状的不典型等情形。再次分布在性状为B类45例, 占23.0%和A类15例, 占7.7% (B类标本在制片时应避免挑起含血部分, 方能提高阳性率, A类标本由肺部深处咳出, 对肺结核诊断最有价值, 且检出率较高) 。从时间分布的具体情况看:2011年9月-2011年12月检出46例, 占23.5%;2012年1月-2012年3月检出49例, 占25.0%;2012年4月-2012年6月检出50例, 占25.6%;2012年7月-2012年9月检出51例, 占26.0%, 说明本次调查结核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这可能与人口流动性大、人们对结核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卫生医疗机构的“查、治、管”相结合原则以及全社会的参与等有关。表4显示:标本性状类型检出率情况是A (31, 15, 48.4%) ;B (96, 45, 46.9%) ;C (1 134, 124, 10.9%) ;D (189, 12, 6.3%) 。可见检出率有高到低是A>B>C>D, 说明结核杆菌的检出率与标本性状类型密切相关即标本性状越典型检出率也越高, 这对于在实际工作中有指导作用。

2.3 分析结论

结核抗体胶体金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结核抗酸染色法。胶体金法1 233例阳性在涂片法中分布情况:在涂片法196例阳性中, 胶体金法阳性196例, 占100%;在涂片法阴性中, 胶体金法阳性1 037例, 占82.7%, 阴性217例, 占17.3%。分布在“C类痰标本”, 即结核杆菌阳性分布的主要标本类型, 在工作实践中要认真对C类痰标本进行检验或研究, 提高结核杆菌的检出率, 其次性状为“D类痰标本”, 亦占一定比例 (D有12例, 占6.1%) , 虽然按照结核痰标本的相关要求属于不合格标本, 但绝不能忽视。标本来源不同, 方法学的差异, 值得分析或探讨。

3 讨论

3.1 结核抗酸染色法和结核抗体胶体金法检出率的评价

本次对来自我院感染科住院结核患者1 450例进行两种方法的检验或统计, 结果显示结核抗酸染色法共检出196例, 检出率为13.5%;结核抗体金标法共检出1 233例, 检出率为85.0%;与张明科等报道的略偏低[3]。原因可能是:一是此项工作开展时间不长 (县卫生局为了统一管理, 满足患者的需求, 于2011年9月由县疾控中心转设我院, 成立感染科) ,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还不足 (即实验室工作人员对这两种方法的操作规程或流程掌握的深度不够以及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因素有关, 有待于加强学习和实践) ;二是与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影响结核杆菌的形态发生变化, 导致结果的检出率偏低等。应加强与临床如感染科沟通或交流, 完善两种方法的检验工作, 确保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为诊断结核病提供有力依据。

3.2 结核抗酸染色法和结核抗体胶体金法推广运用的评价

结核抗酸染色法查抗原即结核分枝杆菌, 操作过程繁琐, 检验要求高, 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 虽检出率低但特异性高等;结核抗体胶体金法查抗体, 操作简单, 快速出结果, 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与莫凤明等报道的应用价值一致[4], 值得推广运用。这两种方法因标本来源不同, 检测对象或内容不同, 方法学不同, 因此存在一定的差异。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这两种方法的分析探讨或研究, 掌握这两种方法对诊断结核病的价值规律性。临床医师应结合临床症状或体征, 辩证、全面、综合、正确地运用这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 作出结核病的诊断。

3.3 结核抗酸染色法和结核抗体胶体金法检验工作必须坚持长期性和艰苦性

通过本次对来自我院感染科住院结核患者1 450例进行两种方法的检验或统计, 分析和探讨方法学涉及到各个方面。得到的启示是:一是只有实验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循这两种方法的操作规程或流程, 关键在于确保两种方法标本的合格性;掌握方法的“全面性”和操作中的“关键环节”的要求;加强工作责任心, 树立“科学第一”的思想, 坚持长期性, 方能将这两种方法的检验工作做实;二是只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检验的实践中发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 经常与临床如感染科加强沟通或交流, 完善两种方法的检验工作, 使检验结果真正符合患者的“疾病状态”, 方能确保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靠性以及为临床诊断结核病提供有力依据。成为“临床医师信赖, 患者满意”的实验室优秀医务工作者。

3.4 结核抗酸染色法和结核抗体胶体金法以及 (或者) 结核病诊断工作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

近年来结核病不断上升,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WHO多次强调:“遏制结核病行动刻不容缓”[5];控制结核病的蔓延是医疗机构特别是医务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公民的共同责任或义务。结合我县地处云贵交界, 人口流动性大, 极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际情况, 做好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必须坚持“四早”原则 (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特别是作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一定要按照两种结核检查方法的标准或要求, 认真学习结核病的“三基”内容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和充分发扬“三严”的工作作风 (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 , 认真做好结核病的诊断工作, 为结核的感染率降低, 人们的身体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目的:评价两种方法对结核诊断的差异性和符合性。方法:两种方法分别是结核抗酸染色法和结核抗体金标法, 试验时均遵循各自的操作规程。结果:对来自我院感染科住院的1 450例结核患者进行两种方法的检验, 结果显示结核抗酸染色法共检出196例, 检出率为13.5%;结核抗体金标法共检出1 233例, 检出率为85.0%;结论:两种方法对结核诊断存在差异性。与方法学的不同有关, 值得分析或探讨。

关键词:两种方法,结核诊断,差异分析与探讨

参考文献

[1]赵雁, 尚美.我国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的现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7, 30 (7) :725-728.

[2]中国防痨协会基础专业委员会, 编著.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2006.

[3]张明科, 关芬娇, 梁朝霞, 等.结核抗体与痰检验结果的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2 (5) :436-437.

8.实验室检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猪病;病理学;诊断;实验室检查

1 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是猪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病死猪或濒死期的猪进行剖检,用肉眼和显微镜检查各器官及其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的目的。某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都有一定的特殊性病理变化,如猪瘟、猪副伤寒、猪喘气病等,通过尸体剖检,就可做出临床诊断。当然对最急性病例,往往缺乏特有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应尽可能多检查几头,通过对多头的检查结果,常能搜集到某一疾病的典型病理变化,支持诊断工作。有些疾病除肉眼检查外,还须采取病料送实验室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才能确诊。病理学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器材准备

包括胶皮手套、靴子、解剖器材(解剖刀、骨剪、外科剪、镊子和塑料袋等)、装有10%福尔马林的广口玻璃瓶等。

1.2 外观检查

对病死猪的眼、鼻、口、耳、肛门、皮肤和蹄等做全面的外观检查。

1.3 尸体解剖技术要点

将猪尸体成仰卧位,先切断肩胛骨内侧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使四肢摊开,然后沿腹壁中线向前切至下颌骨,向后切到肛门,掀开皮肤,再剪开剑状软骨至肛门之间的腹壁,沿左右最后肋骨切開腹壁至脊柱部,使腹腔至肛门之间全部暴露。此时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是否正常。然后由横膈处切断食管,由骨盆腔切断直肠,按肝、脾、肾、胃、肠等的次序分别取出检查。胸腔解剖检查沿季肋部切断膈膜,先用刀或骨剪切断肋软骨和胸骨连接部,再把刀伸入胸腔,划断脊柱两侧肋骨和胸椎连接部的胸膜和肌肉,然后用刀按压两侧的胸壁肋骨,使肋骨和胸椎连接处的关节自行折裂而使胸腔敞开。首先检查胸腔液的量和性状,胸膜的色泽和光滑度,有无出血、炎症或粘连,而后摘取心、肺等进行检查。

1.4 病理检查

尸体解剖和病理检验一般同步进行,边解剖边检验,以便观察到新鲜的病理变化。对实质器官(肝、脾、肺、胰脏、淋巴结等)的检查,应先观察其大小、色泽、光滑度、硬度和弹性,有无肿胀、结节、坏死、变性、出血、充血、淤血等常见病理变化,之后将其切开,观察切面的病理变化。胃肠一般放在最后检验,先观察浆膜变化,后切开进行检查。气管、膀胱、胆囊的检查方法与胃肠相同。脑和骨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检验。此外,在肉眼观察的同时,必要情况下,应采取小块病变组织(2厘米×3厘米)放入盛有10%福尔马林溶液的广口瓶固定,以便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或采集有关病料送实验室检验。

2 实验室检查

许多疾病的确诊或流行病学调查,必须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内容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常规实验室检验

主要包括病猪的血液、尿液、粪便、胃液及胃内容物、脑脊髓液、渗出液及漏出液、血液生化检验等内容,在实验室的特定设备、条件与方法下,测定其物理性状,分析其化学成分,或借助显微镜观察其有形成分等,为疾病的诊断、鉴别、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2.2 病理组织学检查

将送检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病料,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病料修整、石蜡包埋、切片、固定、染色、封片等病理切片方法制作成病理组织学切片,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病理学变化的过程,其结果可作为疾病诊断、鉴别等的依据。

2.3 病原体检查

病原体检查是实验室常用尤其是在猪的疫病诊断工作中最为常用。病原体检查主要包括普通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检查、病原体的分离培养鉴定、实验动物或鸡胚接种实验等。病原体的检查在猪病确诊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4 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也是猪的疫病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之一。其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或送检病料中的抗原,包括沉淀实验(含琼脂扩散试验)、凝集试验(含间接血凝试验等)、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免疫荧光试验、放射免疫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核酸探针、多聚酶链式反应、核酸分析等现代化疫病检测技术等。

9.黄梅县实验小学安全检查自查报告 篇九

县教育局:

现将检查情况和整改措施报告如下:

一、安全隐患

(1)逸夫楼楼梯地面平滑。

(2)通往家属区电线部分裸露。

二、整改措施

(一)逸夫楼楼梯地面平滑整改措施。

1)学习《实验小学安全工作责任状》、《实验小学安全工作管理条例》,明确目标责任。

2)组织具体人员到位。

每天行政值日人员在上午放学、下午放学到楼梯口,管理安全、维护学生下楼、禁止家长上楼。

每天上午、下午最后一节课老师,组织带领本班学生有秩序地下楼。

每天课余时间,安排安全小卫士值班,管理学生在楼梯安全。

(二)通往老家属区部分线路裸露整改方案。

10月26、27日,由总务处已安排水电管理员更换了新电线。

10.实验室检查报告 篇十

按照综治委《关于做好“五一”前后校园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4月22-23日,由分管实验室副院长带队的检查组对生工食品学院所有实验室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安全卫生检查。由于3月底紫金港校区管委会、安全保卫处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刚联合检查过学院实验室,本次检查整体情况良好,但部分实验室对上次查出的问题还没有整改到位,依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冰箱、干燥箱等大功率设备用接线板连接,干燥箱内使用塑料框、面巾纸等装载玻璃仪器烘干,仪器设备堵住房门和配电箱门,新增气体钢瓶未固定等,详见安全检查汇总表。针对本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人员当场联系所属实验室安全负责人或实验室的研究生,现场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五一节后学院将对这些实验室进行再次检查。

针对农生环C座发生的2.23实验室火警事故,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对全院加热设备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并在学院党政联席会议上专门讨论了“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和责任追究办法”。

为避免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的发生,学院实验中心已通过剧毒品和第一类易制毒品的使用资质认定,学院要求把全院的剧毒品和第一类易制毒品统一移交给实验中心集中保管,并要求导师加强对学生使用时的安全教育。

学院已邮件告知各实验室安全责任人,要求各实验室在“五一”节前组织开展一次实验室大扫除和安全自查,要求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确保五一期间的实验室安全。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11.实验室检查报告 篇十一

【摘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讲授肝组织活检病理,需要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病理学,这种教授方法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记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关键词】肝活检组织病理 教学 体会

【基金项目】自治区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资金项目(2013Y01)。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42-01

相对于病理大体标本来说,讲授病理切片是一种比较抽象的学习过程,因此病理实验教学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如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病理实验授课的一大难点,我作为一名肝病病理老师总结了一套比较科学、易懂的病理实验课讲授方法。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在体内扮演着分解毒素、储存糖原和蛋白合成等功能。因此,全身各脏器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肝功能的异常及相应的组织病理学改变[1],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因为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肝的病理学改变,而这些改变很多是没有特异性的,很多肝穿组织诊断是描述性诊断,并不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所以学生在学习肝脏病理诊断会感到枯燥乏味。而我会告诉同学们,学习病理知识一定不能管中窥豹,不要仅局限在病理切片的观察,一定要与临床大夫多沟通,并注重实验室检查,因为无论是肝脏原发病变还是其它疾病继发的肝脏损伤,一般都会有临床症状(黄疸、乏力等)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异常改变,所以当我们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后,我们会发现肝穿的病理诊断报告会减少描述性诊断,而是更多的改为符合临床诊断。我们肝病组在以往研究中总结了肝穿组织常见的肝脏疾病,接下来我将在肝穿病理专业的教学中把临床-实验室检查-病理结合起来,对肝穿组织常见疾病进行讲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肝穿病理诊断的认识,避免了单一的、枯燥的形态学讲授。

一、乙型肝炎

临床特点:主要为乏力、食欲不振和黄疸等症状[2]。实验室检查:HBSAg(+)。病理学特征:肝细胞毛玻璃样改变是乙型肝炎病理特征性改变,还表现为细胞水肿、点灶状坏死、脂肪变性和细胞内脂褐素沉积,出现汇管区扩大和纤维组织增生,汇管区扩大是由炎细胞浸润的表现,汇管区内见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教学体会:强调患者乏力、食欲不振和黄疸(临床),HBSAg(+)(实验室检查),细胞水肿、点灶状坏死等(病理学)。

二、脂肪肝

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主要还是以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主[3],任何影响代谢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4]。临床特点:有饮酒史或者有代谢综合征、肥胖、脂代谢紊乱、糖代谢异常等代谢异常。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广泛的脂肪变性,可伴有炎细胞浸润。

教学体会:脂肪肝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变和脂肪蓄积过多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若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必须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在教学中强调病史(临床),肝细胞广泛的脂肪变性,可伴有炎细胞浸润(病理学)。

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免疫性肝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以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汇管区炎症、慢性胆汁淤积、肝纤维化为特征,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5]。

临床特点: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疲劳、皮肤瘙痒和/或黄疸是其主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ALP)和(或)r-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升高,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病理特征:为非化脓性胆管炎和小叶间胆管破坏。

教学体会:中老年女性,疲劳、皮肤瘙痒和/或黄疸(临床),碱性磷酸酶(ALP)和(或)r?鄄谷氨酰转肽酶异常升高(实验室检查),非化脓性胆管炎和小叶间胆管破坏(病理学)。

四、丙型肝炎

临床特点:大多无临床症状,仅有部分患者感轻度乏力、纳差或腹胀[6]。实验室检查:大多有轻中度血清转氨酶的增高。病理特征:主要为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点灶状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和小胆管炎等。

教学体会:大多无临床症状(临床),血清转氨酶的增高(实验室检查),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点灶状坏死等(病理学)。

肝穿组织病理活检,如果仅从病理形态学观察,通常给予病理描述性诊断,如果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以给予符合性诊断或者明确诊断,这才使得病理诊断在评估肝脏疾病中体现其应用价值。单一的病理形态学描述比较枯燥乏味,而三者结合诊断不仅有利于学习记忆,同时可避免病理形态学的枯燥记忆,镜下和实体结合授课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庞淑珍,欧晓娟,石晓燕,等.原因不明肝功能异常8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0):36-39.

[2]Lu FM,Zhuang H.Management ofhepatifis Bin China.Chin MedJ(En91),2009,122(3):3-4.

[3]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

[4]Prashanth M,Ganesh H K,Vimal MV, et a1. Prevalenc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API,2009,57(3):205-210.

[5]刘鹏举,马方,楼慧萍,等.脂肪肝危险因素与脂肪肝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7(9):697-698.

[6]姚定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2):99-101.

[7]杨志国,许家璋,李平,等.49例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病理分析的启示.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6(12):1919-1920.

作者简介:

上一篇:全员安全培训试题下一篇:高中政治国防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