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思想文化调研报告

2024-10-30

供销社思想文化调研报告(共10篇)

1.供销社思想文化调研报告 篇一

供销社解放思想汇报

按照县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从思想动员到学习讨论至整改提高历经三个阶段,在整个大讨论活动过程中,我社认真组织,高效落实,确保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人心,紧密联系供销社工作实际,提高干部职工政治、业务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圆满完成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各个阶段工作任务。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成立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并随即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动员大会,向全社干部职工传达了县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精神,要求大家高度重视此次活动,深刻认识开展此次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学习,认真参加大讨论活动,对大讨论活动各个阶段工作作了周密的安排部署。

二、贯彻落实,认真学习。合理地安排工作和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社机关各股、室分别组织自学,进一步深入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撰写体会文章。通过学习,社机关干部职工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全面把握,再次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县经济发展形势,增强了服务经济谋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社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决心树立强烈的崛起意识,对于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深入调研,查摆问题。在调查研究阶段,我社通过多种方式,面向本社全体人员、有业务联系的部门、企业和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倾听社会各界对供销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放征求意见表和问卷调查表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征求意见。

四、深入整改,狠抓落实。整改提高工作是整个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成果的集中体现。为确保整改提高阶段取得实效,根据县委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社工作实际,制定整改措施,以推动大讨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是找准差距和不足,边学边改。在研究讨论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全社干部职工把查找出的问题和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系统地梳理和归纳,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干部职工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整改意见,进一步理清整改的思路和方向,分别制定整改措施,对排查出的问题,深入反思,及时纠正思想和工作方面的不足。

二是加强学习,在转变观念中开拓创新。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召开全社干部职工座谈会,就供销社工作如何站位全县大局、服从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认真研究,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加强政治、业务建设,提升素质,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现实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的各项问题得以解决。继续贯彻落实社机关学习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治学习、业务培训。

三是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快赶超步伐。进一步振奋精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当前工作。确定学比目标,同兄弟县区相比,增强供销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压力感;优化供销社环境,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

四是抓好贯彻落实,推进当前工作。解放思想要求我们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以实际行动为经济济快崛起做贡献。在工作中,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整改工作,真正把大讨论活动激发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引导到工作上

我社结合工作实际,顺应发展大势,把创新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始终,立足本职,创新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强化首问负责制,落实责任追究制,严格考勤考核制,规范咨询、服务、民主评议等相关制度。二是加强对职工业务知识的培训,利用各种学习培训形式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做到三个增强:增强工作效率,无拖拉推诿扯皮的现象;增强求真务实作风,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性;增强服务意识,在服从服务大局中找准位置,不断提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社的本领。

2.供销社基层建设调研报告 篇二

近期,为配合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全面了解我市基层社发展现状,深入思考基层社发展前景,我们集中时间对全市供销社系统100个基层社的组织、人员、资产、经营、改制等情况,采取深入一线调研、填制报表、重点考察、走访座谈等方法,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客观、详实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截止6月底,xx市13个县市区共有基层社167个,县直企业89个,县级农村合作组织联合会5个,行业协会56个,专业合作社209个,综合服务社346个,乡村级便民店(超市)3518个;各级农合组织共发展社(会)员8147户,辐射带动农户54450户,吸纳社员股金4439.4万元。全市基层供销社资产总额3.2亿元,所有者权益达3134.6万元,共有县以下基层干部职工7947人(其中在岗3638人)。

201-6月份,全市供销社共投资3000余万元,恢复重组基层社3个,改造完善基层社19个,改造面积5800多平方米,使基层社改造总数达到82个,改造面达到70%以上。1-6月份,全市基层社累计完成商品销售额16.7亿元,占全市总额的49%;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额4.9亿元,占全市总额的65%;商品购进额15.2亿元,占全市总额的50%;农副产品购销额3.1亿元,占全市总额的69%;实现利润152.7万元,占全市总额的15%。

二、工作经验和做法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各县(市)供销社按照“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创新突破、转型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创新经营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把基层社建成了布局合理、产权清晰、功能键全、运作规范的供销社新型基层组织。特别是通过积极整合现有组织资源和网络资源,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体制,拓宽了基层组织体系的范畴,使基层供销社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逐步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做法大体可归纳为“七条路子”。

一是坚持了一条传承供销精神的老路子。以平顺、沁源为代表的山区县,大多山高路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特别是平顺县玉峡关、虹梯关、杏城等地更是山大沟深,道路崎岖,自然村极为分散。针对这一状况,平顺县供销社依靠长期积累下的资产、人员以及较高的信誉度,发挥供销社特有的“背篓精神”、“扁担精神”,长期扎根基层,通过走乡串户、以货易货,为老百姓提供了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类服务,从而也使自身在困境中得以生存。据不完全统计,平顺县供销社系统弘扬传统精神,不间断地组织基层供销社职工依靠落后的交通工具或徒步背行,年可帮助农民推销党参、中药材、小杂粮等农副产品3200余万元,供应农业生产资料3300余万元,提供日用消费品近2亿元,帮助农民增收100余万元。

二是探索出一条驱动转型发展的宽路子。以潞城、壶关为代表的工业主体县,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借助综改试验的大好机遇,积极引资上项,把基层社办成了转型发展的楷模。潞城市翟店供销社引进青山工贸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利用自身场地建起了矿用支护产品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20万套,年产值3000万元,年创收300多万元,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的路子。壶关县桥上供销社抓住太行山大峡谷旅游资源整合的机会,利用闲置土地及资产招商引资,筹建了集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家乐园,走上了转型发展的阳光大道。

三是尝试出一条推进恢复重组的新路子。以黎城为代表的彻底改制县,于就将基层社全部改制,实行两权分离,资产置换到人。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环境下,为深入延伸服务触角,充分发挥供销社的作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黎城县供销社创新思路,整合现有资产,借助社有企业的力量,逐步恢复重组了城关、西仵、上遥、小寨矿、南委泉等一些符合现代农业需要的新型基层社。其中,黎城县西仵供销社投资30万元,建成了营业面积100平米的便民超市,为老百姓提供了农资、日用消费品、电信代理等多方面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四是开拓出一条加速资产改造的硬路子。以郊区、武乡为代表的项目推进强县,利用政府的相关政策,对原有闲置资产和陈旧资产进行了全面改造,既提升了资产质量,又强化了服务功能。特别是郊区堠北庄、富村等供销社在改造中坚持开放办社、多元发展、所有权不变、资产增值、利益最大化、利益长期化等“六项原则”,严格执行全体职工会、监事会、领导干部会、理事会“四级批复程序”,从而达到了解决职工“三险”、给予困难救助、资助子女上学、“两节”慰问、解决退休医保等“五项惠民措施”。其中,仅富村供销社通过合作开发,对原有陈旧资产进行升级改造,使营业面积就增加920平方米,办公用房增加46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增加300余万元,积蓄了发展潜力,使基层社得到持续发展。与郊区类似,武乡县墨镫供销社采取招商引资和职工集资并举的方略,投资1032.2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5800平米的业务综合楼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使基层社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3.供销社思想文化调研报告 篇三

一、调研范围和对象

1、现存企业:日杂公司

2、退休干部:2人,安置职工2人,享受低保职工2人,下岗后购买供销社门店仍然经营农资、日杂、百货的职工3人。

3、“两社一会”创办中,吸纳为综合服务社的社员及部份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4、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部分村委会及个别农户。

5、目前我社现代流通网络产业协会辐射的部分乡(镇)、村。

6、区社财务、报表、债权、债务、固定资产、有关档案资料。

7、劳动社会保障局查阅供销系统相关人员的医疗保险等情况。

二、区社基本情况

**区供销社机关现有干部职工8人,其中正科1人,副科1人,副主任科员1人,事业推公人员3人,工勤人员1人,合同制工人1人(驾驶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全额拨款。

三、改革改制情况

我社认真贯彻区人民政府审批的改革方案,“以社有资产退出,职工身份置换,债务不悬空,按照保留牌子,人员分流安置,向个体私营经济转化”的总体思路,于98年开始进行企业改革改制。改革前全系统有12个企业,干部职工597人,根据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保留了农资公司和日杂公司两块牌子,其中,日杂公司仍进行经营活动,在区社的指导支持下,将原资产进行改造建设成茶叶市场,管理人员3人。其余基层社、购销店、厂、公司、营业执照全部到工商注销。一次性安置职工192人,内退18人,其它124人(调动、死亡等),支付安置职工补偿金总额192万元,分流职工参加社保192人,医保192人。

四、离休人员情况

离休人数2人,离休人员由区老干局统一管理,医疗费全额报销,退休人员247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47人,年上交医疗保险费82万元,参加大病医疗保险247人,年上交医疗保险费25万元,247名退休人员向社会化管理过渡,支付社会化管理费用20万元,33名退休党员向社区过渡。社区管理费、社保费、医疗保险费、丧葬抚恤费都按标准要求解决,不存在大的困难和问题。

五、“两社一会”的发展情况

2005年至2007年6月底共发展“两社一会”46个,其中:协会11个,专业合作社2个,综合服务社27个,市场4个,协会带动农户1259户,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227户,2007年1—6月份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377万元,综合服务社销售化肥11200吨,日用消费品购销总额35万元,经营总额4084.58万元。

六、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现状:目前已发展的农资流通网络辐射全区7个乡(镇)20个村,还有3个乡(镇)80个村的农民没有享受到供销社农资流通网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全区共102个村委会,33个市场,其中区级7个,乡级10个,村级16个,有75%的村没有集贸市场。

2、构想:“十一五”期间,新建和改造4个农村集贸市场,新建忙畔街道文伟村集贸市场,改造凤翔街道复合村街、圈内乡宁安街、蚂蚁堆乡蚂蚁堆街集贸市场,建设1个区级农资配送中心,年配送能力1000万元,建设博尚、那招片区,圈内、平村片区,凤翔、忙畔、邦东、马台、南美片区的区域性配送中心。发展100个“两社一会”其中专业合作社15个,综合服务社70个,行业协会15个,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四进村”、“五个有”工作的开展,巩固和发展好**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3、政府出台有关扶持政策:从2006年起,“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给改造和新建一个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给予5万元的资金扶持,区政府配套5万元;市政府副市长和市供销社领导对重点市场实行挂钩联系,以确保市场建设按质、按期完成,每年安排1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配送中心建设,继续安排5万元的化肥储备贴息资金、专项用于配送中心建设,农药仓储设施建设和3万吨化肥储备。

七、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情况

**区共发展协会82个,总会员数2396人,其中供销社领办11个,均为农产品行业协会,占协会总数的13%,发展会员1259人,占全区总会员数的52%,其中团体会员22个,农民会员10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会员数227个。创办农产品经纪人协会1个,会员62人,进行农产品经纪人培训一期,培训62人,全区农产品交易总量13003万元,通过供销社服务所占农产品交易比例约为20%。

八、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4.供销社工作报告 篇四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系统1-10月份商品购进完成 23265 万元,占年计划的 82 %;商品销售总额完成 24053 万元,占年计划的 84 %;总利润完成 38 万元,占年计划的 77.6 %;基层社利润完成 5.9 万元,占年计划的 59 %。预计年末完成全部计划,并有一定增长幅度。

二、20xx年的主要工作

1、靠大联强,开放办社,基层社改革持续推进

基层供销社是供销社植根农村,直接为农民服务的主体,是体现供销社为农服务根本宗旨的前沿窗口,在现代农村流通服务中,要求基层供销社不断完善经营服务功能,构建现代流通网络,创新经营服务理念,探索和创新经营机制,强化基层供销社的服务功能,扩大经营网络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切实把基层供销社建成社区式服务中心,成为在农村有影响力的经济实体。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县供销社在认真调查现有基层供销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形势发展需求,引进外资,共同开发基层供销社余留的闲置土地。

继20xx年南社供销社投资六百万元,建造成了一座集农资、日用品、家电、移动缴费、理发、健身为一体的南社综合服务社后,今年北张供销社以联合合作开发方式建成了一座大型农村集贸市场,目前该集贸市场已顺利入驻。自20xx年9月份开工建设以来,我们克服重重困难,首先是解决了资金缺口较大的难题,以合作开发方式向社会融资900万元;其次是多方协调,争取到了县、乡、村三级政府的支持,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实施;第三就是市场定位问题,建成了干什么,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并征求各方意见,最后定位为农村综贸市场。这样既繁荣了当地经济,解决了马路市场问题,也带动了商户创收。经过改造,北张供销社已建成总面积8000余平方的大型市场,房屋上下两层共120间,加上原有的门面20间,共有140间房屋,6个露天大棚,可容纳460余商户同时经营。年租金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较以前翻了几番。

XX县供销社所属的阳王棉油厂现有土地16.8亩,自20xx年企业停产后,虽经多次招商,一直未找到合作伙伴,至今已闲置之久,且企业内部仍有近80万元的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最近我们经过不懈努力,已与一开发商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我们本着最大限度提升社有资产的增值幅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供销社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形象、服从于新农村设计规划,服务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的原则对阳王棉油厂进行全面改造,拟建成商住两用的城镇中心体。目前已同开发商达成初步意向协议,将投资3000万元,在该土地南面新建3000平方米高标准集贸市场,市场四周为二层营业房,中间为固定摊位,场地全部硬化,水电设施齐全。北边为三栋六层单元楼,力争在20xx年工期过半。然后利用盘活的资产,恢复阳王供销社。

2、改革改制,创新机制,创办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既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也是“新网工程”建设的排头兵。我们按照“有进有退,重组发展”的思路,对资产优良、经营稳定、市场看好的供销社企业,通过挖潜、改造、合作入股的方式,积极推进企业重组。我县供销社先后重组成立了XX县博大农产品有限公司、XX县海潮商贸有限公司两大龙头企业和XX县新合农资配送中心。重组后的社有企业及参股企业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年销售总额可达上亿元。

首先在原“新荣蔬菜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XX县博大农产品公司”。经营范围由原来单一的蔬菜销售,发展成为了一家集蔬菜、油桃、中药材种植、销售、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社有企业。目前公司下辖三个生产基地,三大交易市场,二个配送部,二十个具有突出特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种植面积达两万余亩,年初我们就确立了初步的发展目标,制定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划:一是整合资源阶段,吸收县果品公司精品菜配送部、泽掌供销社超市菜配送部、泉掌供销社刘建蔬菜产地市场、北张供销社春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立虎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万安供销社油桃专业合作社首先加盟博大农产品公司,实行公司统一管理;二是发展创新阶段,分阶段、分批次实行统一包装、统一票据、统一标识,逐步将分散经营的有效资源整合到公司管理的正规渠道上来;三是品牌运作阶段,统一使用公司注册的“农禾蔬”“绛园春”牌商标,将原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改变为由公司统一运作品牌、统一运作销售,各部门只负责生产经营的新的营销模式,最终成为合作发展,共闯市场的农村合作组织联合体。近期公司基本进入正常运转状态,所有加盟合作户均用了全国供销合作社统一标识的牌匾,公司业务量逐步扩大,销售额达1.5亿元。

其次是利用“新网工程”平台,注册资金700万元,成立了XX县海潮商贸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生活日用品配送及零售,进一步完善了供销社日用品配送网络。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了五项措施,逐步完善了公司与便民店的配送网络,规范管理了便民店,建立了各项配送制度。一是建立了统一的配送便民店花名册,完善了内部联络信息平台;二是吸收了有配送经验的20余人并投资配送车辆8台,加入到了供销社配送队伍中,增强了配送实力;三是配送品种、配送价格公示到位,使用了统一的购销软件,及时公示、调整各类商品最新价格动态;四是结合创建“星级便民店”,同公司联合制定了各项奖励制度,让便民店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增强了他们服务三农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五是从抓服务着手,制定了配送人员、配送车辆使用各项规章制度,以优质的服务及时、便捷、快速的送货上门。从目前来看,公司运行状态平稳,经营业务逐步扩大,预计年销售总额达6000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在轻纺园区占地15亩,新建配送中心,总面积5300平方米,总投资570万元,预计20xx年5月全面竣工。

第三是XX县新合农资配送中心与古交供销社、山西农资集团公司强强联合,做大做强了农资销售业务,在全县建立县乡村一体化农资配送网络。目前已投资200万元新建了农资配送中心,业务用房10间,面积约180平方米,仓库两座,面积约平方米,配送化肥、农药100余种,配送网点70余个,全年可完成销售额1300万元。把我县农资供应的经营品种、经营模式、配送网络都将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3、大力发展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服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力。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供销社在新时期探索服务的新路子,是实现改革目标的最佳切入点。我们召开专题会议展开学习讨论,就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盘活供销社现有资产,扩大经营范围,拓展新的服务领域等方面制定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及目标。首先,由县联社牵头,创办属于自己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让基层社主任直接参与到发展经营中去,探索带领农民致富的实践经验,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其次是帮扶专业合作,以联合社的形式从资金流转、生产、销售方面深入合作,再次推动专业合作社向前发展。目前我们创办、帮办的105个农民专业社逐渐发展壮大,农产品包装质量,深加工技术上的提高,得到市场认可,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的销售呈现大幅增长局势。农产品直供基地达到15个,基地面积1万多亩,并直接带动3万余户农民增收,经济效益达亿元大关。

4、积极培育项目,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根据总社和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在筛选评比的基础上,上报了西行庄立虎有机蔬菜专业社200亩有机蔬菜大棚改造项目,该项目已通过县、市上报到省社进入评审阶段。如通过评审,可争取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资金5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为建设示范专业社提供资金支持。

5、努力打造电子信息服务平台,积极为农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为了使农民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科技知识,解决农村信息不灵,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更好的服务三农。我们创建了为农服务网站和微信关注平台,每天更新农产品价格走向和专业知识,网站点击量不断增加,微信关注人数已达3000余人。同时创办了《三农信息快递》刊物。每月一期,辐射全县200余村庄和50多个专业合作社。该刊物主要内容有种植养殖知识、相关的政策法规、预防病虫害、测土配肥、栽培管理、贮藏加工、农用新技术。为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6、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县委第二十督导组的部署和要求,召开了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成立了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领导组,并制定了活动的实施方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积极开展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知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系统内开展了争当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党员干部活动,要求每个党员结合活动开展认真学习有关文献,所记学习笔记不得低于30000字,学习心得体会不得少于10篇;二是健全机关学习制度,明确规定,每周一、周四早上一个小时学习时间,由机关全体人员轮流讲座,每个人利用一个星期的空闲时间进行认真准备,学习内容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也可以是时事政治、业务知识还可以是其他有益的知识。通过以上活动,机关全体人员的素质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发展意识不强。谋发展的思路不够宽,观念不够超前,缺少谋划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是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对产权改造的范围不够广泛,没有建立真正规范的治理结构,企业体制、机制仍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是企业实力弱,带动力不强。服务基础和经营设施难以与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匹配,企业发展乏力,活力不足。

5.供销社思想文化调研报告 篇五

“进机关”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社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意识,充分发挥其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市直机关廉政文化“进机关”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着力营造讲廉洁、崇诚信、守法纪的机关良好氛围,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廉荣贪耻的理念,有效促进和谐机关、文明机关、廉洁机关建设,为实施“三大战略”和实现武威富民强市、赶超进位、转型跨越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认真抓好供销社机关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增强机关党 员干部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的意识。

1、将反腐倡廉纳入机关党组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内容,纳入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计划,并抓好落实。

2、认真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月活动。

(1)党政主要领导讲一次廉政党课或作一次反腐倡廉形势

报告;

(2)学习省市勤政廉政先进典型事迹;

(3)组织党员干部到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或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

(4)读反腐倡廉书籍《忠诚与背叛》,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撰写心得体会文章;

(5)组织观看反腐倡廉影片。

(6)倡导登录中国反腐倡廉网、国家预防腐败局、国务院纠风办纠风之窗等网站,了解反腐动态,强化廉政意识。

3、对新提拔任用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廉政勤政谈话,增强其履职尽责、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二)认真抓好廉政文化宣传工作。深入开展以“勤政、廉政、优政”为主题的机关效能廉政文化宣传活动,打造机关廉政环境。

1、设置两栏即“宣传栏”和“党务政务公开栏”,按照相关规范,切实加强廉政文化设施场所建设,加大廉政文化宣传力度。

2、规范制作岗位牌。结合建立健全“挂牌上岗制”等十项制度建设,规范制作岗位牌,岗位牌正面有姓名、职务、照片等内容,背面有廉政勤政、机关效能警示标语,时时提醒党员干部为民、务实、廉政、高效。

3、统一使用廉政文化屏保,让党员干部在电脑前随时看到廉政勤政的警示。

三、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廉政文化建设对推进源头治腐、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计划措施,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廉政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结合干部思想、学习、工作的实际,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要突显机关特色,做到“三结合”:与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与机关效能建设相结合,与做好本职工作相结合,真正发挥廉政文化建设在加强党风政风、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的推动作用,促进廉政文化进机关工作的有效开展。

6.供销社综治工作报告 篇六

一、基本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系统商品总购进4321万元,实现销售总额5353万元,全系统会计报表汇总亏损8.8万元。

二、“新网工程”建设情况

(一)、农资连锁配送服务网络初步建成市区农资连锁配送服务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一期建设,二期工程按照项目计划正在实施。我区农资连锁配送拥有配送中心1100平方米,连锁直营店16家,连锁加盟店42家,农资连锁配送网络基本形成。1-6月,全系统销售化肥10250吨,其中尿素3900吨,碳铵2400吨,磷肥2800吨,钾肥950吨,复合肥200吨。

(二)、烟花爆竹安全经营日臻完善

区土产公司烟花爆竹安全经营零售网点达275家,公司1000平方米标准化仓库为网点提供电话预约服务、连锁配送提供了重要支撑,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三、基层社建设情况

区供销社今年将新港供销社列为省级标准示范基层社建设。按照“十有标准”进行投资改造,目前资金已经到位,年底可以完成改造任务。

四、项目建设情况

上半年,我们顺利通过了省财政厅、省供销社共同组织的“市区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实施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为良。

同时区社还将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项目申报省引导资金提升建设项目,希望通过提升建设,巩固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基础。

2014年重点建设的省级标准示范专业合作社的“市碧绿云雾茶专业合作社”,上半年已完成投资180万元,900平方米生产车间、包装车间、冷库、办公室楼、商品展示厅等土建工程已接近尾声,整个项目于年底前可调试生产。

五、社有企业改制情况

7.供销社个人述职报告 篇七

一、坚持从严管理,认真落实责任制。

为了把党风廉政建设制落在实处,根据工作分工与分管股室及下属企业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责任书明确了分管股(室)、下属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落实了分管股(室)及下属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规范了分管股(室)及下属单位班子人员在工作中、生活上的廉洁行为和要求。同时经常下基层了解情况,听取广大职工的反映,掌握下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坚持每半年听取下属单位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情况汇报,检查下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情况,帮助分管单位按照党员干部从政准则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种工作制度,重点是财务管理,资产处置,招待费用管理等方面内容,较好地推动了基层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

二、自觉遵守廉洁从政准则,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在“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中,重温党章,学习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在工作中及生活上本人能够自觉地遵守和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工作中从不以权谋私,坚持处理公务做到公平正义、公开透明、关心职工利益、维护职工正当权益,为职工认真解决工作、生活问题。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觉抵制“四风”问题的侵蚀,生活上坚持艰苦朴素、积极向上、反对腐烂堕落,注重在八小时外的廉洁自律,注重社交圈和友情圈,决不被任何、金钱、利益所迷惑。

三、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完成反腐倡廉工作任务。

本人特别注重推进本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按照开展预警腐败风险防控工作要求,依椐分管工作岗位特点、职责进行了责权清理,腐败风险点找查,完善工作流程,建立建全工作制度,强化职能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按照廉洁从政的要求,完善了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制定所分管下属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切实解决侵害单位、职工和群众利益的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民风和政风的好转。

四、坚持廉洁从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本人能带头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当好廉政表率,始终按照工作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坚持公平正直,不徇私情,珍视和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坚持严以律已,不搞以权谋私。在班子民主生活会中,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8.赴安徽、河南供销社考察报告 篇八

方面的经验介绍;双方交流探讨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抓好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和体会。安徽省和河南省供销社的成功做法,使考察团成员深受启发,受益匪浅,他们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构建创新型供销社是供销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安徽“辉隆集团”--构筑现代农资流通网络的成功范例。

安徽省供销社在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中,以农资经营网络的改造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连锁配送经营,努力打造现代农资流通网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推动了日用工业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传统经营业务网络的现代化改造。

我们在安徽辉隆集团的实地考察中发现,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四个创新”:

1、创新体制机制。安徽辉隆农资集团前身为省供销社农资公司,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固守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的经营思想,公司经营萎缩,效益滑坡,市场占有份额下降,逐渐失去了农资经营的主导地位。2003年9月省农资公司按照现代产权制度要求,重新整合原有网点和存量资产,整体改制为辉隆农资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整个构架设置打破“省-市-县-乡”四级传统模式,采用母子公司构架,下设14个控股有限公司。一是按照经济区域、物资流向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将全省17个市分为6大市场板块,成立6个独立核算的控股子公司各把一方。另有4个专业公司,分别负责化肥进出口贸易和农药、种子、化工经营。二是由6个子公司分头谋篇布局区域市场,按各自的市场区域,在全省60多个县设置不独立核算的配送中心,只按要求承担农资的配送、销售业务。直销处的人、财、物、信息、资金、商品六大要素,均由子公司统一管理。初步形成以辉隆集团为龙头,以区域子公司为依托,以配送中心为抓手,上联资源厂商,下联市县基层供销社、农业三站、个体经营户等网点的自主可控、高效畅通、连接城乡的现代农资网络体系。此外,按照“省内抓连锁,省外抓批发”的思路,各子公司相继在10多个省设立直销处,构建省外营销网络,开拓省外市场;辉隆还与15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2005年实现进出口贸易4000多万美元,在全国省级农资公司中名列前茅。截止今年5月,集团公司已在省内外建立配送中心75家,发展连锁店1100多家,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分销能力。2003年改制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2004年销售22亿,2005年销售27.76亿,今年1-4月达到11亿元,预计今年全年销售有望突破30亿元,销售各类化肥160多万吨,市场占有率可达20。

辉隆农资集团在进行经营体制创新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机制的创新,特别是把分配制度作为机制创新着力点。在辉隆,业绩不是按年考核,而是按月考核,每个月的绩效不一样,工资、奖金就不一样。其收入分配模式是“基本工资 职务工资 技效工资 按股分红”。辉隆的激励、约束、分配机制,一直在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不断深化过程中。

2、创新发展模式。2003年9月,辉隆集团在创新管理体制、整合组织架构的同时,同步启动了辉隆农资连锁网络建设工程。辉隆集团连锁网络建设,坚持“自主可控”原则,根据农村“小农户、大市场”的特点,确立了以络织网、由点及面的工作思路,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配送中心 加盟店”的发展路子。

以络织网,主要包括建络和织网两个方面。建络就是按照现代物流的规律和要求,由六大区域公司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自主、可控、高效、畅通的配送中心;织网就是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在农村乡镇吸收基层供销社、农业三站和个体农资经营户加盟辉隆连锁,构建现代连锁经营网络。六大区域公司由辉隆集团控股组建,是区域资源调度、经营指挥和管理控制中心,分担了总部管理负担;各配送中心由子公司全资设立,是县(区)市场的网络建设主体和农化服务中心。各区域公司及配送中心既贴近市场,人员力量又相对集中,有利于分头出击,建网速度快,覆盖面广,市场变化嗅觉灵敏,反映迅速及时。这种连锁管理结构既稳定可靠,又便于快速推动网络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特点和辉隆自己特色的连锁经营之路。

为保证连锁网络有充足和适销对路的货源供应,辉隆连锁实行集团总部与子公司两级集中采购,由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到直营、加盟店的资源配置方式。这样,辉隆连锁既通过总部的批量采购获取了规模效益,又通过子公司贴近市场灵活调整供应结构,避免了购销脱节。在货源组织上,一方面,辉隆集团十分重视发展供应商,控制上游资源。先后与国

内外100多家体制新、实力强、信誉好的大中型化肥、农药生产企业建立了紧密的长期合作和总代理关系,资源厂商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稳固了辉隆连锁化肥、农药骨干品种货源。集团公司还是国家和省级化肥储备单位,2005年承担国家化肥商业储备15万吨,省级化肥储备15万吨。另一方面,为适应绿色农业、节约型农业发展形势,辉隆集团积极参与测土配方

施肥行动,针对当地土壤特点,投资兴建生产基地,开发“辉隆”牌专用肥、配方肥等,如在桐城创办了年产3万吨的复合肥厂,在阜阳创办了年产10万吨的BB肥厂,为不同地区的农民供应专用肥料等特色产品投入连锁网络。再一方面,集团公司另有两个外贸公司可以为辉隆连锁提供进口化肥、农药和种子。目前,辉隆集团年资源采购量达200多万吨,有力地保证了辉隆连锁体系货源供应。

3、创新管理理念。辉隆集团成立两年,发展迅速。辉隆人认为,一个快速成长的企业要具有持久发展的能力,既要靠创新发展,提高发展效率,还要靠创新管理,提高发展的质量。首先,是创新管理理念。两年来,辉隆集团秉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格式化,格式问题数字化,数字问题考核化,考核问题奖惩化”的管理理念,把复杂的管理问题,简单量化为数字,数字体现在考核,考核具体落实到奖惩上。其次,是强化管理规范:一是资金管理。由集团财务公司统一筹集、统一调度、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财务会计实行委派制,即子公司财务会计由总公司派驻,工资待遇由总公司承担。资金使用实行内部银行管理,把管理作为防范资金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完善资金使用和审批制度,配送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推行网上银行。二是商品管理。规范业务流程,实行ERP信息管理,增强计划、预警和决策分析能力,建立商品实物负责制与市场巡查制度,减少跑冒滴漏;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监督,注意在过程中进行全面或专项审计,定期不定期组织互审。三是人的管理。子公司市场主管、委派会计、物流主管与各配送中心业务、财务、保管人员一一对应,扁平化管理,确保各岗位责任的落实与监督。再次,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给企业起名“辉隆”,寓意深远。“辉”具太阳的光辉之意,辉光每天都是新的,激励人每天向上;“隆”是快速、发展或为茂盛、昌盛之意。辉光日新,隆盛天长,寄托着全体辉隆人建设百年辉隆,期待企业持久发展的愿望。集团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塑造“服务三农,奉献社会”的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坚持每季全员共读一本书,全力打造“决不气馁”、“永不满足”的辉隆团队。形成了“以人为本、以农为要、以络织网、以贸促工、以道兴业、以德治企”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4、创新服务方式。把根牢牢扎在农村,真正做到“服务三农、奉献社会”,是辉隆的宗旨,也是辉隆的定位。改革改制后,辉隆集团彻底改变过去“坐商”习惯,变单一销售为专业分销与综合服务相结合。一是开展组合供应,综合服务,满足农民“一站式消费需求。各连锁店实行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综合经营,有的还尝试着农产品收购和日用杂品经营。二是开展售前、售中、售后系列化服务,让农民用上放心肥,种上”放心田“。每个辉隆连锁店都配有一块病虫情报、商品信息公告板,及时向农民报告农情农事和农资商品信息,引导农民合理科学施肥用药。各地辉隆连锁店还大力开展商品配送到户、技术服务到户、质量承诺到户的”三到户“活动。辉隆连锁实行销售信誉卡制度,建立农户档案,给广大农民吃”定心丸“。三是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农民科学种田。辉隆集团通过开设8008689977免费农技咨询电话,不定期地与省农村广播电台和安徽农网等单位合作,聘请省内知名农业专家,解答农民施肥用药难题,讲解科学耕种知识。各子公司在发展加盟店时,把会施肥用药用种技术作为选择加盟店店长的必要条件,并采取聘用、加盟、联合或请顾问方式,配备农技人员为经营、为农民服务,指导农民降低农业成本,提高了投入产出效益。

为了巩固和完善上述四个方面的创新,他们还提出了将辉隆集团打造成中国农村现代商业流通知名品牌的战略。辉隆集团在实施连锁工程中,十分重视”辉隆“品牌的培育。一是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9大类18个单项的”辉隆“服务商标和产品商标。二是全面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统一店面、配送车辆等标识,统一墙体广告等视觉宣传,编发《辉隆人》报纸等。三是积极参加农业、工商、供销社等部门组织的护农、支农行动,向社会公开承诺”辉隆无假货,件件都放心“,向社会展示”辉隆“品牌形象。四是不断开发自产或贴牌的辉隆商品,丰富辉隆品牌内涵。目前,辉隆集团已发展为在安徽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农资连锁经营企业,不仅得到国务院和当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而且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和一致好评。辉隆农资连锁经营网络的构建,在有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全省基层网点的改造。

我们也带着同样的问题对河南省供销社构建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进一步考察,与安徽省相比,我们把河南省的做法概括为”三四四“战略。即突出”三项重点“:一是以超市进乡村工程为重点,加强网络终端建设。以便利店、农家店、综合服务社等新型经营业态改造基层经营网点,从购物环境、商品购销、服务内容、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以崭新业态改善农村购物环境,树立供销社形象,提升供销社的市场竞争力。二是以”小超市、大连锁“为重点,健全区域网络。按照底层突破的原则,以网络终端建设为基础,把连锁经营方式引入县乡村,发挥县域经营网络的优势,建立相应的配送体系,整合区域网络资源,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经营服务网络。三是以传统业务为重点,打造骨干网络。主要是把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同供销社传统业务相结合,着力打造农资、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农产品和再生资源五大骨干经营网络。采取四种形式。一是自改,即自筹资金改造和盘活资产新建;二是联改,即招商引资联合改造;三是助改,即借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行改造;四是共改,即利用开放办社吸收社会资本进行改造。坚持四个结合。一是把网络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利用全省4万多个遍布城乡的经营网点,在发展新农业、提高农村生产力方面发挥促进作用,在开拓新市场,搞活农村流通方面发挥骨干作用,在建设新村镇、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发挥带动作用。二是把网络改造与自身改革相结合。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机制市场化、经营连锁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推进基层社、社有企业的体制机制的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培育网络龙头,加强联合合作,扩大开放办社,为网络改造提供条件,为网络发展筑牢基础。三是把网络改造与完善综合服务社功能相结合。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大力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不断扩大经营服务范围,完善服务体系,形成集物资购销、科技信息、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四是把网络改造与打造诚信供销社相结合。把培育”供销社“诚信品牌作为树立崭新形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措施,在全系统打造诚信供销社活动。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河南省供销社关于打造诚信供销社实施意见》,制定了社员社、社有企业、基层示范门店和村级综合服务社标准;对重要商品推行了公开承诺、具保奖励制、责任追究制等。截止2006年3月,全省供销社系统发展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50个,发展连锁企业391个,发展超市、连锁门店、加盟店、配送中心12900个,全省40以上的县级社建立了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超市,60以上的基层社建立了乡村综合超市。初步形成了以现代流通方式为主要特征的农资、日用消费品等网络经营体系,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购物环境、消费方式和文化氛围,正如省社王勇副主任所说:”哪里环境好,哪里就有供销社“。

(二)河南的”人才机制“--供销社创新机制的核心和亮点。

近年来,河南省供销社按照总社”四项改造“部署,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结合实际进行了多项创新,特别是在人才机制创新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精心育人。省社机关每周安排一次专题学习,每月举办一次学习报告会,半年召开一次学习总结会,年终进行一次理论测试,测试不及格者,一年内不评先,不提拔;两年不及格者,令其下岗,发给基本生活费。省社还要求处级以上干部轮流上党课,机关工作人员三年内全部达到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电脑、外语水平基本达到二级以上,达不到者调离机关,另行安排工作。为了提升干部的工作能力,省社十分注重干部在机关与直属单位之间、处室之间、直属单位之间、党务与业务工作岗位之间的交流,同时还注重选派机关年轻干部到上级机关顶岗锻炼。全面看人。省社党组采取”五看“、”五评“的方法,全面评价干部。”五看“,即:看在集体中的作用、看群众公论、看工作实绩、看发展潜力、看廉洁自律。”五评“,即:机关全体人员及直属领导班子成员对机关处级干部,直属单位中层干部及职工代表对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全体人员对科级以下干部,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省社领导成员对直属单位正职进行”五个层次“的民主测评与推荐。这为党组全面看人、客观识人、正确用人提供了重要依据。公开选人。省社党组还不定期邀请省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新闻单位等部门全程参与,采取考试、面试、答辩、考核等程序,在机关及直属单位公开选拔干部,改变以往”少数人选任“、”伯乐相马“的做法,推行”多数人选人“、”赛场选马“的选人方式,杜绝了干部任用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取得了显著效果。金鹭公司原来只是一个鸵鸟养殖企业,累计亏损500多万元。机关一位处长被任命到该公司后,带领一班人理思路,抢市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建成亚洲最大的鸵鸟养殖观光园,年收入达1500万元以上。在省社的指导下,直属单位、市县社供销社普遍开展了公开竞选干部和竞争上岗工作。票决用人。在干部任用上实行票决制。首先,党组根据组织部门考核情况提出人选,进行集中讨论,之后召开党组扩大会,对拟调整任用干部进行无记名表决,当场宣布结果,形成任免决议。票决制充分发挥了党组集体领导的作用,树立了党组在选人用人上的良好形象。严格管人。省社要求处级以上干部每年公开向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一次述职述廉,并强力推行党务、社务、企务、校务公开。同时,省社还制定了机关公开理财办法,机关干部职工从财务处、办公室、职工代表、纪检组中推选四位同志组成理财小组,对机关财务报销单据进行审核把关。实行重大投资项目报批制,要求凡1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必须报经省社理事会审批。

河南省供销社的经验表明,只有建好班子,才能增强号召力;只有用好干部,才能激发创造力;只有管好队伍,才能产生凝聚力,最终为事业发展注入活力。

我们在安徽辉隆集团考察时也同样感受到人才对供销社的发展意味着什么。他们提出了一套具有辉隆特色的选才、用才、评价人才的理念。即人人是人才,就是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岗岗出人才,就是保管、物流、业务等每个岗位都能造就人才;赛马不相马,就是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这就是辉隆的人才观。有德有才的人放胆使用;有德少才的人培养使用;无德有才的人拒不使用,这就是辉隆的用人观。想干事是德的体现;会干事是能的体现;多干事是勤的体现;干好事是绩的体现,这就是辉隆的人才评价观。

(三)企业改革和资产管理力度大,效果好。

安徽省供销社采取股份制改造、招商引资、资产出售、捆绑加盟等形式,对社属棉花、农资、再生资源等社有企业进行以省社控股形式为主的产权多元化改造,其他企业采取租赁、兼并、承包等形式放开搞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对省社所属宾馆-新世纪大厦的改革改制中,先对职工进行分流安置,对不愿分流的员工在进行身份置换后参与企业改制。改制的方式是由省社(省供销商业总公司)授权机关服务中心和新世纪大厦共同发起组建的酒店管理公司,对新世纪大厦全部资产进行承包经营,交纳承包金,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目前,全省系统内企业改制面已达75,其中12家省社直属企业已全部完成了改制,且全部盈利。

河南供销社在推进企业改制的具体操作中,坚持一企一策,特别是对银行债务沉重或资不低债的社属企业,采取剥离改制的办法,即将优良资产从原企业剥离出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新的公司,原企业保留少部分人员,扛牌子,应对债务,管理好老干部。

我们在对企业改制进行考察了解的同时,对社有资产管理进行了重点考察。这两个省供销社对中央5号文件中关于各级供销社理事会是所属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代表,享有资产的所有权、收益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的规定理解得非常透彻,运用得非常好。一是依法依规明确供销社理事会的资产权益。安徽省供销社将5号文件关于供销社理事会资产权益的条款通过政府文件予以确认,进而奠定了成立资产经营公司的基础,确定了在资产经营公司中投资的合法性;河南省供销社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二是成立资产经营公司或资产管理办公室,实施对理事会资产的专业化管理,收益效果明显。如,安徽省供销社成立了省供销商业总公司(由省政府批准的厅级单位),代表省社行使社有资产管理职能。在资产管理上主要有四种模式:

1、省社对外投资和对系统内企业投资均以省供销商业总公司的名义进行;

2、将企业改制后的剩余资产交由改制企业有偿使用,其中流动资产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收取资产占用费,固定资产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94收取资产占用费;

3、对改制后企业剩余的营业用房产由资产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并委托机关服务中心收取资产租赁费,机关服务中心从中提取10作为其经营管理费用;

4、对本级社历年积累资产,在改革改制完成后实行帐务分离,集中优势财力开拓新的业务,如在深圳宝湖工业区投入总股本的40股份与当地一家知名企业共同组建房地产开发公司,取得较好效益。这次改革,建立起了管资产、管人与管事相结合的社有资产管理体制,使社有资产每年以1000万元以上的速度递增,实现了保值增值。省供销商业总公司还拟组建投资担保公司,为省社参股企业搭建融资平台。河南省供销社成立了社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社有企业发展战略,组织实施企业改革,管理企业资产和股权,管理社属企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下达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并组织落实,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流向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定期进行稽核和督导等。

二、几点启示

考察小组所到之处,在充分感受供销社极强亲合力的同时,更感到了上述地区和单位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到他们在成就面前不止步,发展路上不停息的宝贵精神。通过对安徽和河南供销社的考察,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要加快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就必须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和合作制的理念不动摇,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以时不我待,知难而进的精神状态去真抓实干,把供销社的改革发展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找准位置,有所作为,才能为打造新型供销合作社赢得生机与活力。

启示一:抢抓机遇,求实创新,锐意改革,是供销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自农村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面对市场主体多元化的竞争,供销社农村商业主渠道的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从”无为“到”有为“的跨越,成为困扰供销社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安徽、河南两省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这两省是较之于我区经济和社会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供销社发展的基础条件比我区要好,但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这种条件下,他们不等不靠,把每一次挑战视为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机遇,大胆求实创新,锐意改革进取,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之路。以安徽辉隆农资集团为例,其前身是安徽省供销社下属的一个普通农资公司,经营状况与目前我区农资公司的现状有相似之处,面临着”线断网破“的尴尬局面。2003年9月实行改制以来,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其商业网络已覆盖全省,业务领域已拓展至省外乃至国外市场,目前已拥有资产5.98亿元,连锁店达1100多个,年销售额达到30亿元。河南省供销社棉麻公司、省豫农公司、郑州贸易中心货栈、南阳惠农达都实行了以产权多元化为主要形式的改制,也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由弱变强,由小变大,成为带动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这些有成就、有实力的供销社企业既实现了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为消费者提供多方位的服务,也争得了供销社企业的地位,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当地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近年来,我区供销社在改革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但是改革滞后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对安徽和河南供销社的考察,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我区供销社与他们在经济发展和为农服务上的差距,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具体表现在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够,干事创业的劲头不足,在困难面前妄自菲薄、不思进取,甚至是临渊羡鱼,无所作为。实践证明,供销社的改革发展不是没有新路可走,不是已走到了尽头,只要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再创辉煌;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实现我区供销社事业的振兴和崛起是完全有希望的。

启示二:党委政府的支持是供销社赢得改革发展环境的根本保证。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与关怀,但这取决于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供销社通过自身的改革发展实现从”无为“到”有为“,政府和社会才能承认你”有位“。安徽、河南两省的发展实践证明,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是这两省供销社改革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河南省委、省政府根据近年来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有关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大针方针,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体制创新的意见》豫发[2005]9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和性质,解决了长期困扰供销社改革发展中政策不清,认识不明,支持不力等问题;同时给予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支持,比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项目扶持和金融信贷服务、土地划拨和税收减免、企业改制中职工分流安置和处理历史亏损挂帐等方面都给予了政策优惠和倾斜。我区曾于1995年和2003年先后以党委和政府的名义出台过两个指导性文件,但从现在来看,部分内容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需要出台新的扶持政策来指导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

启示三: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是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有效服务三农的必由之路。河南、安徽两省的实践证明,供销社要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充分发挥现有的人、财、物等资源优势,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为切入点,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抓手,以打造品牌为努力方向,全方位地加入到农村现代服务体系建设中,才能实现富农强社的”双赢“目标。正是基于这样的启示,我们认为区社在六届二次理事会上提出的构建”四大经营网络体系“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按照既定目标,坚定不移地真抓实干,一定要干出样子。当务之急是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这个机遇,以农资为先行,集中全力将中农宁夏金合农资公司打造成为全区农资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以此来辐射和带动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农副产品双向流通和再生资源经营网络构建,逐步实现龙头企业集团化、流通网络连锁化、经营方式现代化。金合农资公司要把自身打造成全区农资流通领域的行业品牌,通过在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和固原市建立控股区域子公司,形成”配送中心 加盟店“连锁发展模式。

启示四:因企制宜,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社属企业改制新路是壮大供销社实力的客观要求。从两省和其他一些外省区的成功经验看,改制的模式尽管多种多样,但总的原则是只要符合总社提出的三个”有利于“,都可以去试、去闯。当前,我们只有把区社本级的社属企业做大做强,才能为”四大经营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为市县社的企业改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要根据企业的资产、经营情况的不同,因企施策,如:对区日杂鞭炮公司可实行整体改制,组建为由社有资本控股的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区农资公司由于资产多、债务重,可实行剥离重组,即与主要债权银行协商,将有效资产剥离出来,吸收社会法人和职工入股,组成有限责任公司。原企业保留债权、债务及少量的人员。以投入到新企业的资产收益偿还金融债务。当前,我社金桥宾馆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通过考察对比,我们认为,安徽省供销社对新世纪大厦采取”先置换,后承包“的改制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在改制中我们一是要坚持供销社改革不是改散的观点,坚决制止一些地方出现的”卖光、放光、走光“的不良倾向,防止一些地方政府无偿划拨、平调供销社资产的情况,要突出社有资产集体性质的特性,千方百计地保住供销社资产。在这个问题上,各级联社一定要做到”守土有责"。

启示五:必须尽快成立资产经营公司,实行对理事会资产的专业化统一管理。近年来,区社对成立资产经营公司尚在讨论中,没有付诸实施。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识到,必须尽快成立资产经营公司,对理事会资产实施专业化管理,特别是加强对理事会股金和出租资产的管理,认真研究完善外派董事、监事、财务总监等的制度办法,逐步实现由管企业向管资产、由实物资产监管向资产运营监管、由作为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管理向作为出资人委派股权代表的间接管理转变,构建和谐、高效的社企关系。

9.供销社工会经审工作报告 篇九

各工会基本上都建立了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组织。但其中许多组织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发挥实质作用,甚至一年也不开展一次活动、不开一次会议、不搞一次经费审查。这些经审会形同虚设。那么,如何才能使经审会发挥作用呢?经过探讨,大家一致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抓好经审工作:

一、加强各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领导。提高对经审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工会财务管理不仅是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会开展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审会成员都是经过职代会工会代表大会选举出来的。经审会行使监督审查工会财务和工会固定资产的职权,是职代会赋予的神圣使命,能充分体现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能充分体现工会的自身建设是在广大职工群众监督之下进行的、能让广大职工感觉到工会的财务和固定资产管理是公开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素质,共同为工会工作的和谐开展、科学发展把好关。作为工会经审委员会的成员要主动熟悉业务,力求成为财务管理和组织管理上的“内行”。特别是上级分管工会财务管理和经费审查委员会的成员,要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掌握工会经费在收、管、用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才能提高工会经费审查开展和管理的水平。只要提高开展工会经审工作的重要性,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工作才能迈上健康发展的路子,才能真正地、充分地发挥作用。

三、建立、健全经审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制订经审会工作计划,使经审会有章可循、有事可做。制度完善,人员的职责范围划分明确,才能使经审会各项活动有序健康地开展。

四、在建立健全工会经审会组织的同时,要名符其实,认真履行经审会的职责,发挥经审会组织的职能作用。不能光挂名,不干事。不能有瞻前顾后、怕担风险、怕得罪人的思想。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才敢于担负起组织和职工群众赋予的责任。

五、定期开展经费审查活动。通过对企业工会的经费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审查,监督其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财政政策、法规、纪律以及工会财务工作的方针和规章制度。从而收好、管好、用好工会各项经费和财产。严肃财经法规,使工会经费得到更合理、有效的使用,使企业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积极开展工会经审上解工作竞赛。为了提高工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所属基层工会经费的上解率,主管部门要在所属企业工会范围内,开展竞赛活动。比业务、比工作成绩、比经费上解率、比经费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各基层工会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事求是将经审工作做的好、做的扎实,经费的收、管、用工作抓好了,才能有成绩。

七、定期举办工会专、兼职财务人员和经审会成员学习班,不断提高胜任水平。提高相关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理解《会计法》财务政策、法规、制度的能力。同时,要组织工会财务人员、经审会成员员到各兄弟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去参观学习。至少每年召开一次财务人员、经审工作人员座谈会或经验交流会,提供一个交流经验、沟通信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

10.供销社保密自查报告 篇十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保密责任。中储粮是国家重要涉密企业,保密安全工作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对此,xxx高度重视,充分提高做好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了由库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安全保密工作领导。同时根据保密规定,每位干部员工按照总公司规定格式,都认真熟读了保密守则,签订了保密承诺书,落实保密主体责任。

二、加强学习,增强意识,认真部署检查工作。按照分公司工作方案,召开了保密工作专题会议,组织干部员工认真学习了《xx分公司保密自查自评工作方案》、《粮食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总公司关于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保密管理暂行规定》、xx保密制度等,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员工的保密意识。同时领导小组按照方案要求,对保密自查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由综合科牵头,成立由网管和各科室人员组成的检查小组,对xxx文件资料和计算机保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洞,健全保密机制,确保保密工作万无一失。

上一篇:以生为本,做服务型班主任下一篇:难题里蕴含机会的美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