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2024-09-29

金融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共8篇)

1.金融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篇一

地方金融监管系统

--助力打造地方金融生态圈

控风险,稳金融,助服务,创新篇

业务背景

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业快速发展,P2P、小贷、融资租赁、保理等各类金融公司快速涌出,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融资、贷款、理财渠道日益丰富,各种新商业模式、创新平台更是层出不穷,极大满足了中小企业、自由职业者以及个人的金融需求,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但是随着金融创新极速推进,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涉及到金融稳定、社会稳定,甚至是国家金融安全的问题。

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的要求,要求各地人民政府承担监管重任,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但是由于地方金融企业种类繁多、数量众多、风险更大,单靠人防的传统监管模式已无法应对当前严峻形势,普遍存在发现难、研判难、决策难、控制难、处置难。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软融鑫借助22年为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国家级监管机构服务所积累的丰富监管系统建设经验和成熟产品,以及在深圳金融办积累的地方金融监管系统建设经验,特别推出统一监管产品--“地方金融监管系统”。

地方金融监管系统,旨在汇集“7+4”种行业监管,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

先进技术,结合中软融鑫自有业务优势,帮助监管机构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金融运行状况、行业发展的统计分析,实现科技监管、智慧服务。

建设价值

“地方金融监管系统”将会助力地方金融监管单位,一方面通过“监管”稳定地方金融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共建服务于地方金融监管和普惠金融服务的良性运转的“地方金融生态系统”。面向未来,做到:

 服务监管部门,把控金融风险;  服务金融企业,减少资金风险;  服务广大群众,实现安全理财;  服务实体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总体建设思路

(1)构建金融数据统计中心,实现智能监管

一方面通过建设数据采集中心,由金融企业在线填报数据或者接口对接企业真实业务数据,为地方金融数据统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汇集工商、法院、舆情等第三方数据共同构建统一监管数据中心。利用AI技术对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从区域、行业等多种角度实现智能分析与监管。

(2)构建监管预警平台,实现系统监管

中软融鑫利用自身的监管业务经验,为各行业设计监管预警指标、预警信号,由系统自动生成风险视图、风险报告、全息画像,为行业和企业建立风险档案,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科技监管和系统监管。(3)构建多业态监管中心,实现全面监管

支持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地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农民合作社、社会众筹机构、地方交易所等7+4共计11种业态的全面监管。

功能介绍

 登记备案子系统

为规范金融公司的管理,系统需要在线上实现对金融公司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进行备案登记。

 数据采集子系统

金融公司的业务数据是监管预警的基础,数据采集子系统能够帮助金融局设计采集数据报表,由金融机构依据填报要求填报、上传数据,并由系统自动完成数据校验,从而极大降低数据采集的繁杂度,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为监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 数据中心子系统

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库建设,实现对原始交易数据的存储。数据中心涵盖有金融机构报送数据,也包括对接的外部数据,例如工商、法院、文书、失信数据,或者通过非法集资系统获取到的舆情数据、非法集资数据等。这些数据是金融局对仅供机构提供监管和服务的基础数据源。

 监测预警子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提供对风险指标信息的查询、添加、数值统计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增加风险指标。系统集中展示风险信号信息,可以查看所有的风险类别,风险信号及风险规则,并可对风险点所占权重进行更改。系统对不同行业、企业均有不同的监测预警体系,真正做到监测预警的方便、灵活、全方位。

 协同处置子系统

系统对预警出来风险事件进行处置,进行事件的查证、核实,下发到相关机构进行处理,包括监管机构内部的处理过程和外部的协同处置,通过处置过程的闭环处理,不断提高处置水平。

 机构评级子系统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评级体系,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客观评价,为监管机构和金融公司提供参考。

成功案例

2017年,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深圳市金融办在国内率先开发建设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对深圳市P2P网贷、小额贷款公司、交易场所等新兴金融业态进行非现场监管,推动地方金融治理由被动向主动监管模式转变,切实维护区域金融稳定,解决了新兴金融业态无监管系统无监管数据、风险底数不清的问题。

公司简介

中软融鑫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注从事金融行业软件开发与服务的公司,是大型央企中国电子控股的高科技上市软件企业中国软件的子公司。

中软融鑫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最早从事金融领域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产品代理、技术服务的专业化服务商之一,22年以来,一直专注金融监管,秉承着“金融软件行业国家队”的理念,为一行三会提供了全国性的金融监管,并为400多家商业银行提供了优质的报送服务,对金融行业的预警监管及数据采集业务有着非常丰厚的积累。

中软融鑫在合规监管、数据管理应用、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智慧协同、基础服务平台等方面,拥有众多成熟解决方案,同时,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中软融鑫通过科技手段改造、创新、提升监管能力和效率,为新兴金融业态的监管保驾护航。并于2017年为深圳市金融办建设了区域金融监管平台,采用了最先进的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得到用户高度认可,成为全国互联网金融

监管学习的典范。

中软融鑫作为“金融软件行业国家队”,作为“金融监管领域的第一品牌”,可以确保最快、最优的实现国内一流水准的地方金融机构预警监管平台的建设。

2.金融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篇二

所谓科技金融是指金融业如何支持科技业的发展,为科技事业提供金融支持。而构建科技金融平台就是搭建金融与科技有效结合的平台, 以金融支持科技的研发和成果的转化以及技术的转移, 从而促进科技的发展。科技金融平台能够根据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提供融资、担保、结算、股权投资、贷款等方面的服务。其主要目标是积极寻找优质的科技企业和项目, 及时推荐给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通过平台建立联系,也就是说,通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实现资金和科技企业的完美对接[1]。

我国科技金融业务主要包括银行信贷、创业投资、保险等多个投融资服务领域。而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是创业刚刚起步不久,科研实力起步较弱,同时规模小、固定资产少,这就导致了融资能力和途径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需要借助科技金融业务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途径。从2007年始,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展科技金融业务,江苏、广东、浙江、四川等地起步较早,相继建成区域性的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这些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金融资本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使得科技金融服务功能向综合化发展,有效化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根据中国科技金融发展报告统计数据,从2007年到2012年,全国以“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命名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共26家[4]。

但是,在国内,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的工作,近几年才起步。比如,江苏省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于2012年建成。其它相继建成的有上海市、武汉市、河北省、宁波市等省市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对于中小城市来说,科技中小型企业占有较大的分量。科技中小型企业发展对建设科技强市和创新型城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比如,某市全市已有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多家, 并且还在快速发展之中。如何扶持这些中小型科技企业,使其快速地成长起来,是建设科技强市和创新型城市的需要。但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是创业刚刚起步不久,科研实力起步较弱, 同时规模小、固定资产少,这就导致了融资能力和途径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融资能力和途径的限制一直制约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

针对这一难题,某市借鉴了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做法,于2014年8月成立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该中心是集融资、评估、咨询、法律、财务、培训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主要为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咨询、企业增值服务、推荐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和受委托开展知识产权评估服务等,旨在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该中心是该市贯彻落实省、市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要求,按照“政府引资、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服务企业、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对接融企供需促进企业融资为目的,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为了提高科技金融中心的工作效率,提高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服务的质量,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为该市构建科技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2平台实施方案

2.1总体目标

以某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整合该市科技金融资源,面向科技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具备科技信息系统、 金融信息服务、融资产品、融资服务、中介服务、信用评价、科技经费监管、咨询服务、政策资讯、培训服务等多功能的科技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平台基于Web和.NET技术设计与开发,建成后将投入使用,由该市金融服务中心负责管理与维护,面向全市科技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开展各类科技金融服务业务。

2.2用户群体分析

1)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融资。

2)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科技金融的提供商,主要包括银行、创投机构、保险机构等,可以通过平台发布金融产品你、提供金融服务。

3)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包括担保机构、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通过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中间服务。

4)政府部门:全市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可以利用平台进行监管。

2.3平台建设内容

科技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内容包括科技信息系统、金融信息服务、融资产品、融资服务、中介服务、信用评价、 科技经费监管、咨询服务、政策资讯、培训服务等十大子系统。 该平台具备发布中小型科技企业信息和金融信息、发布金融产品、进行线上与线下融资对接与服务、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机制的建立、科技经费使用的有效性监管、政策咨询、培训服务等一系列功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搭建高效融资渠道,为全市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证。主要建设内容如下[2-7]:

1)科技信息服务:发布全市科技中小企业信息,包括项目、 产品、人才、园区以及科技财政等各类科技资源信息,围绕企业的融资需求开展信息的分类筛选与数据加工。并且公布全市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的有关科技中小企业基础数据信息, 金融机构可以获取所需的科技中小企业的有关资源配置,以及发展状况。

2)金融信息服务:发布银行、创投机构、保险等有关机构业务范围与类型,供科技中小企业选择融资。

3)融资产品:发布金融机构推出的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类金融产品,包括提供科技贷款、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技创新基金等。

4)融资服务:基于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融资服务,包括对融资机构、融资产品与科技中小企业的自动配备与对接、线上与线下沟通与洽谈等业务的开展,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

5)中介服务:中介机构包括担保机构、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通过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中介服务。

6)信用评价:通过信息化方式,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系统。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存放企业的信用数据,这些数据是评价企业信用程度的依据,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可以依靠这些数据对企业进行考察,以便进行有效的决策。具体建设思路包括创建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并制定信用评价标准。同时对企业的各类经营行为、资金管理和经济效益进行有效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数据库,并对外发布提供给金融机构投资决策与参考。

7)科技经费监管: 科技经费的有效使用,不管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是融资机构来说,都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为预防资金使用风险,有必要对科技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管。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可以依靠平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科技经费监督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企业的各类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规范企业的行为,降低投资风险。

8)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咨询、融资服务咨询、法律法规咨询、企业管理咨询、知识产权咨询等专业咨询与规划服务。

9)政策资讯:发布与科技金融相关的国家、省市相关政策, 为各类用户群体提供政策资讯。

10)培训服务:为科技中小企业提供科技金融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与业务能力。

3结论

本文针对某中小城市构建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的需求, 经过查阅有关资料,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撰写了一份该市科技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实施方案,包括总体目标、用户群体分析、平台建设内容等。

参考文献

[1]魏大姣,何旻昊,张博华.WEB背景下中小企业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有效构建[J].经济视野,2014(6).

[2]闫朝晖.基于WEB中小企业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构建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3(10).

[3]肖莺,陈凯.江苏省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情况实证研究[J].天津科技,2012(4).

[4]张燕,王润方,王策,等.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3(23).

[5]肖莺,陈凯,陈中强,信息化网络安全策略研究--基于江苏省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网络运行[J].无线互联科技,201(6).

[6]文伟扬,陈斌,黄雅琪.云南省科技金融结合服务平台创新机制研究[J].经济论坛,2014(5).

3.金融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篇三

近年来,随着入世“过渡期”的正式结束,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全球金融市场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这一切都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莱芜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境内商品及劳务服务、金融市场交易等各类交易对安全高效外币支付结算服务的需求,作为直接参与者第二批加入人民银行牵头建设的境内外币支付系统。

NCS为莱芜市商业银行开发了其行内系统与人民银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之间直联方式下的应用接口系统:ECP-PowerClear。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基于WEB技术、轻量级J2EE的技术体系,实现了动态分布式业务应用系统模式。该系统既可以与商业银行的后台业务系统无缝联接,实现境内外币支付业务的大道直通处理,同时自己也拥有完整的业务处理工作流程,支持业务人员通过系统发起和处理境内外币支付业务报文,从而满足境内外币支付业务的要求。

ECP-PowerClear系统是在NCS开发的具有自主产权的SWIFT中间件平台系统——ECP业务整合平台(Exchange Connect Platform)的基础上开发的满足特定业务功能的解决方案,作为连接金融机构后台业务系统和SWIFT系统的中间平台,ECP业务整合平台能帮助两者进行简单高效的业务流程自动化处理。

除了ECP-PowerClear系统,NCS还开发了同样基于ECP业务整合平台的从事报文管理的ECP-PowerMessage系统和高度自动化银行支付类业务查询查复的ECP-PowerX系统。这些解决方案可以使银行机构能够快速、安全地部署系统(ECP或现代化支付系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机构效率,从而增强银行的竞争力,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NCS中国金融事业部总监秦纬业先生介绍说,“在广大金融客户的支持下,我们在国内的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NCS赢得了世界顶尖金融机构和中国本土银行的青睐。在IDC2007年的中国金融支付和清算市场排名中,NCS排名前10位。我们将不断努力,为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4.金融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篇四

各银监局,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

为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机制,落实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责任制度,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安全、持续、稳定运行,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问责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并要求法人机构签署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承诺书,指导、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信息安全管理,落实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责任。

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问责方案

为建立有效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落实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责任,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原则

(一)明确责任。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信息安全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高管层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职责权限,建立并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

(二)主动预防。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信息安全突发事件风险防范体系,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分析和控制,并实施对风险指标的动态、持续监测。

(三)快速响应。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响应及时、联系通畅、操作准确、处理高效。

(四)持续改进。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定期评价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对各级信息安全责任人进行考核,持续改进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及方案。

二、问责机制

(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定代表人为本机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第一责任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

(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责任分解细化,逐项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逐级签订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责任书,强化信息安全管理执行力。

(三)银监会将把银行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纳入到银监会统一的重大失职和大案要案责任追究认定管理范畴内,建立起信息安全非现场和现场检查激励约束机制,并把信息系统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执行情况列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内容。

(四)银监会和各银监局按照监管权责,敦促法人机构签署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承诺书,明确高管人员对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管理责任。

(五)对于以下情形,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根据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承诺书追究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人责任。对于信息安全管理失职并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将对其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1.因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或失职,导致本机构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

2.迟报、漏报、瞒报信息安全事件,或对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措施不到位;

3.不遵守有关信息安全规章制度,不执行上级部门及监管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三、组织机制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治理架构,制定信息安全战略,完善信息安全内部管理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将信息安全管理纳入本机构整体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框架。

(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和支持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法定代表人要对本机构信息安全管理负总责。要成立信息安全领导机构,由高管层、风险管理部门、信息科技部门、审计部门、合规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负责重大信息安全事项的决策和审批,明确各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职能分工,授权有关部门和人员组织开展信息安全工作,为实施信息安全管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信息安全领导机构的指导下,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具体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和规章制度,组织实施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各分支机构及相关部门要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岗位,由专人负责各项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的落实。

四、监管机制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通过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应急管理、风险提示、协同保障等工作机制,指导并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信息安全管理,落实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责任。

(一)非现场监管。建立非现场监管分析、预警模型,及时发现风险点,有针对性的指导现场检查工作。开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综合评级,系统评价其信息科技的治理水平和风险状况,建立评级评价体系。

(二)现场检查。组织信息安全现场检查,开展差距分析、后评价等监管措施,实现持续监管,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责任。

(三)应急管理。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开展信息安全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风险提示。建立风险提示机制,适时就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发出提示,警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了解信息安全风险态势,落实风险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五)协同保障。建立与公安机关、中国银联、电力、电信、证券等部门以及重要信息系统服务商的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协调机制,加强情报交流,加强技术协作,提高协同保障能力。

附件: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承诺书

附件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承诺书

为确保我行信息系统连续、安全、稳定运行,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试行)》、《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问责方案》、《银行、证券跨行业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引》以及银监会关于信息系统风险相关提示各项要求,结合我行实际,现就做好有关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工作承诺如下:

一、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措施,确保重要信息系统连续、安全、稳定运行。

二、领导责任

我行法定代表人对本行全国范围内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工作负第一责任,并组成相应的管理和专业技术队伍组织落实。

三、工作目标承诺

(一)切实做好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工作

1.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治理框架,明确责任,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程序,制定信息安全策略,完善信息安全内部管理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

2.成立信息安全领导机构,明确各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职能分工,授权有关部门和人员组织开展信息安全工作。

3.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和规章制度,组织实施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各分支机构及部门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岗位,负责各项信息安全制度和措施在本部门的落实。

(二)切实做好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我行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安全应急管理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和工作流程。开展重要信息系统应急演练。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将演练的过程及效果报监管部门。

(三)严格执行信息系统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

我行将及时、全面、客观地向监管部门报告本行所发生的信息系统重大突发事件。

四、问责承诺

(一)因保障措施不力导致不能提供正常服务等重大突发事件且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我行将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负责人的责任。

(二)对因瞒报、谎报、迟报、漏报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视情节轻重,我行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本承诺书自签署之日起生效。

六、本承诺书一式贰份,承诺方与银监会(银监局)各保留壹份,贰份具同等效力。

法定代表人

5.金融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篇五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金融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的通知》(银办发【2014】20号)的文件要求,我行对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结果如下: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金融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又是其中经营管理的重要支撑。为此,我行全行以建设现代化商业银行为目标,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紧密围绕“安全、发展”两大主题,加大技术创新和管理改革的力度,以安全生产运行为核心,大力推进业务平台和办公平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完善信息科技治理机制,以高度集成的技术平台,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息系统服务,推动全行金融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再造的进程。

一、建设信息系统基础架构

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科技工作开展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业务发展,我行在此期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依托广东农信的业务管理系统,建成了较为安全稳定的信息化网络和信息处理平台,形成了便捷高效的电子化经营服务和日趋完善的内部管理、办公信息化体系。各个营业网点全部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和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并根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业务的发展需要,在全行推广使用了邮件传输、公文处理等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

二、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发展有机结合将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得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推动业务发展,促使收益最大化,合理利用IT资源,同时平衡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确保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在此期间,我行把建设信息管理体系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机构设置,优化组织架构,不断充实科技队伍,出台具体管理办法规范日常工作,制定各类流程,增强了信息系统对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

三、信息科技部门角色发生变化。

在建设信息化金融机构的期间,我行的信息科技部门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以往的被动响应变为主动配合甚至在某些领域呈现引领业务发展趋势。首先,这种转换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对信息科技提供的支撑依赖增强,信息科技对金融机构的整体盈利贡献度增大;其次,这种转变也和我行建设高度信息化,流程化银行的发展方向有关,新的管理流程重新定位了信息科技部门的位置,信息科技部门以全新姿态参与整个机构运行,为我行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提升信息安全的高度。

金融信息安全不单关系到一家金融企业的生死存亡,同时也关系到国家整体金融环境的稳定,为此,我行将信息安全提升到全局的战略高度加以对待。根据监管部门颁布的《商业银行信息

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从信息科技治理、风险管理、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等方面对我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清查,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战略、流程和方法,将风险管理贯穿于信息化建设的各领域、各阶段,从成立两年来的运行情况看,我行的信息系统及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经受住了种种考验。

五、加快信息科技队伍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生产力发展的保障,我行在投入大量资源建设信息科技“硬环境”的同时,对人才这一“软环境”培养也十分重视。通过引进和培养,全行形成了一支勇于拼搏、能打硬战、无私奉献的科技队伍,凝聚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并承担着推动全行科技管理、开发、生产和运行等工作。

6.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规定 篇六

为加强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金融业机构信息应用体系建设,制定了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规定,下面是规定的详细内容。

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工作,确保金融业机构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促进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互联互通,提升共享效率,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金融业机构信息,是指在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的金融业机构及中国人民银行认定的相关机构信息。

本规定所称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依据《金融机构编码规范》(JR/T0124-)开发,对金融业机构信息进行管理,并对外提供查询服务的应用系统。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以下金融业机构信息新增、变更和撤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当局、监管当局及其境内外派出机构。

(二)境内银行、证券、保险类等金融机构的法人机构及其境内外具有经营许可的分支机构。

(三)交易结算类金融机构及其境内外分支机构。

(四)境内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

(五)境外金融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具有经营许可的非法人分支机构。

(六)中国人民银行认定的其他金融机构。以上所称“境内”均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地区。

第二章 金融业机构信息的管理与使用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遵循“统一管理,分级维护,实时发布”的原则对金融业机构信息进行管理、维护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上海总部、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和地市中心支行负责金融业机构信息的编制、备案、维护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管理金融业机构信息,负责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负责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监管当局信息的编制、备案、维护和发布,负责全国性金融机构法人机构和代报机构分类名录的编制、备案、维护和发布,负责中国金融机构境外分支机构信息的编制、备案、维护和发布。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负责辖区内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和监管当局分支机构信息的编制、备案、维护和发布。

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负责辖区内区域性法人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和事业部信息的编制、备案、维护和发布。

第五条 金融业机构信息的主管部门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科技司、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科技部门。

第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与参与机构共享金融业机构信息。

第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指定专人负责金融业机构信息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应当加强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工作,确保辖区内金融业机构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保证金融业机构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有效,并据此向金融机构颁发金融机构代码证。

第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在报上一级机构批准后可以向有关机关、单位或者个人提供金融业机构信息服务,并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信息管理和保密制度的规定。

第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应当对辖区内金融业机构信息有效性等进行年度验证,确保金融业机构信息的.唯一性和相关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

第十一条 金融机构各级机构指定专人负责金融业机构信息的管理工作,及时更新维护各自机构信息,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做好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金融机构新增、变更或撤销,应在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后7个工作日内准确、完整地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相关材料,并确保申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有效性。

第十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和金融机构应在本系统内全面应用金融机构编码,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应积极推动辖区内金融机构在各领域应用与共享金融机构编码。

第十四条 禁止伪造、变造、冒用金融业机构信息。

第十五条 禁止私自公布、泄露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使用金融业机构信息。

第三章 金融业机构信息的新增

第十六条 新设法人金融机构或代报机构的,应申请新增法人金融机构或代报机构信息。按要求填写新增法人金融机构或代报机构信息申请书(附2),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监管当局核准的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或有关部门批准其成立的批文原件及复印件。

(二)营业执照正本或副本原件及复印件(货币当局和监管当局不用提供)。

(三)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件及复印件。

(四)经办人身份证件及复印件。

(五)新设法人金融机构还需提交前十大出资人出资情况表(附3)(货币当局和监管当局不用提供)。

第十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收到新增法人金融机构或代报机构信息申请资料,核对材料原件和复印件。核对无误后退回原件,并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资料的业务核实。

符合规定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或金融机构将金融机构信息完整录入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金融机构编码规范》赋码。打印新增法人金融机构或代报机构信息通知书(附4),加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代码证专用章,一份连同申请材料留存,另一份返回申请提交机构。

不符合规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在新增法人金融机构或代报机构信息通知书中注明原因,签署不予新增意见,加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代码证专用章,一份连同申请材料留存,另一份返回申请提交机构。

第十八条 金融机构申请新增境内分支机构信息的,应按要求填写新增境内金融机构分支机构信息申请书(附5),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监管当局核准的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或有关部门批准其成立的批文原件及复印件。

(二)营业执照正本或副本原件及复印件(货币当局和监管当局不用提供)。

(三)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件及复印件。

(四)经办人身份证件及复印件。

第十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收到新增境内金融机构分支机构信息申请材料,核对材料原件和复印件。核对无误后退回原件,并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业务核实。

符合规定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或金融机构将金融机构信息完整录入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由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根据《金融机构编码规范》自动赋码。打印新增境内金融机构分支机构信息通知书(附6),加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代码证专用章,一份连同申请材料留存,另一份返回申请提交机构。

不符合规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在新增境内金融机构分支机构信息通知书注明原因,签署不予新增意见,加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代码证专用章,一份连同申请材料留存,另一份返回申请提交机构。

第二十条 金融机构申请新增境外金融机构分支机构信息的,金融机构总部应按要求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提交新增境外金融机构分支机构信息申请书(附7),并提交有关部门批准其成立的批文原件及复印件。

第二十一条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收到新增境外金融机构分支机构信息申请材料,核对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核对无误后退回证明材料原件,并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业务核实。

符合规定的,中国人民银行或金融机构将金融机构信息完整录入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由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根据《金融机构编码规范》赋码。打印新增境外金融机构分支机构信息通知书(附8),加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代码证专用章,一份连同申请材料留存,另一份返回申请提交机构。

不符合规定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新增境外金融机构分支机构信息通知书中注明原因,签署不予新增意见,加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代码证专用章,一份连同相关材料留存,另一份返回申请提交机构。

第二十二条 因辖区内行政区划需新增地区代码信息的,中国人民银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应及时通过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提出新增地区代码申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收到申请并核实后,在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中新增地区代码。

第四章 金融业机构信息的变更

第二十三条 金融机构信息发生变更的,应于信息发生变更后7个工作日内,将变更情况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金融机构境外分支机构信息发生变更的,由金融机构总部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备案。

第二十四条 金融机构变更金融机构全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十大出资人信息的,应填写金融业机构信息变更备案书(附9),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金融机构代码证原件或打印件(仅具有金融机构代码证的机构提供)。

(二)经办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三)监管当局核准的许可证复印件或有关部门的批文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仅当全称、地址变更时提供)。

(四)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仅当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变更时提供)。

(五)前十大出资人出资情况表(仅当前十大出资人信息变更时提供)。

第二十五条 金融机构变更除本规定第二十四条所列信息以外机构信息的,应填写金融业机构信息变更备案书(附9)。

第二十六条 金融机构停业清算,自清算组成立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应填写金融业机构信息变更备案书,并提供监管当局批复文件;或通过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填写变更申请,并提供监管当局批复文件的扫描件。

第二十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收到金融机构信息变更备案材料,核对申请信息和材料复印件,核对无误后在7个工作日内将新金融机构信息录入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打印金融业机构信息变更通知书(附10),加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代码证专用章,一份连同备案材料留存,另一份返回备案提交机构。

不符合规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业机构信息变更通知书注明原因,签署不予变更意见,加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代码证专用章,一份连同备案材料留存,另一份返回备案提交机构。

第二十八条 因辖区内行政区划需变更地区代码信息的,中国人民银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应及时通过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向总行提出变更地区代码申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收到申请并核实后,在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中变更地区代码信息。

第二十九条 金融机构编码变更后,原编码信息继续保留于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不得对其他金融机构赋予与原金融机构编码重复的编码。

第五章 金融业机构信息的撤销

第三十条 金融机构境内分支机构信息撤销的,应于机构撤销公示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由其上级机构向撤销机构原备案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金融机构境外分支机构撤销的,由金融机构总部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备案。法人金融机构或代报机构撤销的,由法人金融机构或代报机构向原备案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或分支机构备案。

第三十一条 金融机构信息撤销的,其上级机构应填写金融业机构信息撤销备案书(附11),并提供监管当局批复文件。

中国人民银行收到金融机构信息撤销备案材料,核对纸质申请材料信息,在7个工作日内将信息录入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填写金融业机构信息撤销通知书(附12),加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代码证专用章,一份连同备案材料留存,另一份返回备案提交机构。

第三十二条 因辖区内行政区划需撤销地区代码信息的,中国人民银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应及时通过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向总行提出撤销地区代码申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收到申请并核实后,在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中变更地区代码信息。

第三十三条 金融机构编码撤销后,原编码信息继续保留于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不得对其他金融机构赋予与原金融机构编码重复的编码,并及时通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在其他应用系统中调整该编码。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本规定造成损失或产生不良影响的机构或个人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追究其机构负责人及责任人责任。涉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与中国人民银行联网的金融机构,可通过金融业机构信息系统提交新增、变更、撤销申请,并同步报送扫描件,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核实,金融机构自行查询核实结果打印通知书。新增申请需按照第三章相关要求提交材料。

第三十六条 中国人民银行认定的其他非金融机构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修订。

7.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信息化研究 篇七

一、金融信息化概述

1.金融信息化的必然性

在现代化的发展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人类生活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因金融事业本身的发展特征,使得其更能够同社会发展相适应,在现代化的市场环境下也更能够同金融事业的信息化发展体现出现实的一致性,并提出更高层次的欲求水平。

(1)剩余资源的再利用

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特征影响下,金融事业在实际的发展运行中出现了剩余资本,基于这样的现状,为了实现剩余资本在此的合理有效应用,就需要根据现实性的发展现状实现融资交易行为的正式化实践模式。在这样的整体背景影响下,需要有效提升金融信息的及时性和时效性,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满足相关实践目标的需求。

(2)金融活动的有效性开展

经济全球化的实现,使得具体发展中使资本对象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有效的自由流动,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一个区域。基于这样的时代发展背景,通过金融活动的有效性开展能够使具体范围内的环境障碍有效消除,并且在信息化的影响和建设下,使得虚拟化的线上金融交易市场得以建立,进而保障金融资源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充分而扎实的高效配置[1]。

(3)提供有效的交易形式

金融事业的发展建设同一般产业之间在形态上有着明显的客观差异,且其并不具体的进行某种特定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只是单纯的实现一种交易形式的提供,以及整体有效的环境支持。所以,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技术形式应用,通过虚拟货币和网络货币的应用来实现金融交易活动的行为目标。

(4)具有极强的领导作用

金融产业自身具有较大的投资回报率,并且在基本的实践应用中总会备有较为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良好的发展运行环境。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金融产业同其有一定的同一性,所以更具备良好的环境和信息化的建设需求,能够在现实的发展中具备充分的经济实现,进而对世界性的发展产业体系进行有效的引导。

2.金融信息化的内涵分析

(1)金融信息技术化

通俗而言,金融信息技术化便是金融电子化。在现今的社会发展运行状态下,基于通信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设备的应用,能够实现资金结算技术系统的电子化建设及柜台日常基本服务系统的现代化建设,体现出现代化的金融信息管理实践体系的构建。

(2)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化

实现产业化的建设就需要基于金融事业信息产业化发展和运作的固有系统,以在其整体平台的有效支撑下实现金融产业在现代化的发展环境下,进行社会功能服务的系统化建设[2]。

在金融事业信息化的发展建设中,首先需要在日常的发展运作中进行现代化技术背景之下的通信技术实现和数据处理模式的应用,并且在基于现代化网络技术平台的发展建设基础上,通过电子化的信息传递模式应用,能够使货币实物具有流通行业支付的功能,充分取代了实物化货币的应用,并在电子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对金融信息能够开展处理工作,且能够确保整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金融信息化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

1.金融信息化对金融风险的影响

在现代金融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切实有效应用就是金融信息化的具体应用。其在运行活动中会根据不同的业务实践活动对运作环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现实层面体现出了现代金融事业的运作效率,并且使其得到充分有效的提升。基于这样的运作背景,如果在证券交割、资金结算、担保管理等环节有操作事物的现象出发,就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后果,甚至于会产生比信息化建设之前还要严重的经济运行损失。另外,金融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对于相关信息的接触具有一定的便捷性,这就为某些信息的不良使用提供了职位上的便利。所以,如果实现运作系统和信息管理的有效建设,确保充分的完善有效性,将会实现技术性对传统人共性的替代,以减少因工作人员的主观因素而导致正常工作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并将可能利用职务之便而进行犯罪的倾向扼杀于萌芽状态[3]。

通过金融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能够使金融机构内部实现整体业务流程的有效再造,在信息化链接的推动下使相关的环节开展了整体性的结合和配合管理,进而加快了对实际业务的熟练程度和办理效率的有效提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金融企业内部信息同外部影响之间的相互响应。

金融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有效推动了金融事业的发展进程的整体发展。基于这样的应用背景,使得企业所面临的客户数量实现了整体增多的现实趋势,所以在运行中如果出现某一独立经济行为的主体在金融市场中有违约行为出现,就会导致金融事业在发展中有金融风险事件出现,甚至于会有扩大的趋势,这就需要结合具体的现实环境,寻找合理有效的规避方法进行解决,以确保其整体的有效性。

2.金融信息化进程中进行金融风险规避的措施

(1)有效维护金融系统的多样性和标准化

在金融信息化事业的初级建设阶段,其具有明显的探索性,且因其自身的新生性,所以并没有可供参考的成型化的行业实践标准。所以,在我国的金融行业进行信息化的建设时,通常都是对相应时点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在相关运作机制的支撑下,对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应用提供相应的指导,但是最终的发展建设方向还是呈现出将强的差别性。在金融机构的信息化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保障业务规制和技术标准充分实现标准化和统一化,就会在运行中增加运行成本,并在信息发展不对称的客观前提下,使金融业务实体在现实方面面临着深切的金融实务风险。

(2)实现内部管理工作制度的再建造

为了确保在金融事业的发展建设中信息技术能够发挥出该有的作用,就需要实现内部管理制度的整体有效性,开展充分的制度再建造工作,并在全新管理实践方法与理论的支撑下,对具体的业务流程也开展再造重组工作。就具体建设来看,确保金融机构能够实现扁平化的发展目标,确保实际运行的业务流程能够满足规范化的运行要求,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尽可能的避免在流程衔接中人为的影响因素[4]。另外,还需要明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制目标的合理有效确定,以促进现今社会背景下我国金融产业在基本服务对象环节所实现的一体化建设,并在逐渐的运行中使金融机构同网络技术、政府、客户等密切的利益相关者,实现整体的有效联系,切实有效的实现虚拟运作市场上金融业务活动建制目标的实现,推动其在现代化环境下在我国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三、结束语

在实际应用建设中,金融信息的特征同信息化技术的自身特征具有高度的复合性,均满足及时性和实效性的要求,所以就整体的客观而言,实现金融信息化建设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也是现今发展运行状态下金融发展领域的必然趋势。但是,实践活动证明,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在对金融风险及信息化建设之后所产生的全新风险进行分析之后,需要实现科学、全面的管理控制措施的制定,确保其整体发展的持续稳定健康。

参考文献

[1]李丽明.金融信息化与金融风险防范[J].宿州学院学报,2006,(3):22-25.

[2]王喆祥.金融信息化与金融风险防范[J].商场现代化,2015,(18):163.

[3]闫百启.金融信息化与金融风险防范的实践战略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5,(22):161-163.

8.金融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篇八

目前国内金融系统中,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凭证查询系统等一些代表性业务系统,经过近十年的应用完善,已初步形成了核心业务处理系统。这里,我们就以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为例展开一些深入探讨。

集中管理、客户端零管理、免维护的优点,可大夫提高业务系统的运作效率,减轻系统管理的复杂性,使操作简便易行。

1综合业务种类

一般来说,金融系统的柜台业务包含以下几类:

*对公业务:对公业务是指针对企业及非个人业务而言的企业对企业的业务。

*信用卡业务:针对个人用户及集团用户进行信用卡申请受理、发卡等业务。

*储蓄业务:前台储蓄业务是指针对个人用户的存款业务。

*新兴业务:理财业务,基金业务等。

以上业务绝大部分都基于uNIX系统,特别是传统业务中,网点一般都采用了UNIX终端;而对于基于Windows开发的新兴业务,则使用PC来完成。这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可以参考实达Windows终端提出的“一台清”应用理念:即采用Windows终端作为网点用机,全面实现不同业务类型用机的整合。而Windows终端既可实现现有的UNIX应用,作为纯粹的UNIX终端使用,同时也可以运行基于Windows的业务软件,如理财,基金买卖等。

金融行业基于服务的需要,网点分布存在点多面广的行业特性,因此面临着庞大的设备系统维护问题;另外还要面对“柜员的电脑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系统病毒防范”等系列问题。如果采用PC用机来实现图形业务,则有可能会面临繁杂的技术维护需求以及防不胜防的病毒入侵问题,从而导致整个系统在一个极低的效率下运行。

从以上两个层次分析可得,构建“安全、高教、稳定”的业务系统成为了金融行业综合业务系统的迫切需求。而上面所说的,实达Windows终端综合柜员业务解决方案,恰好就采用了Windows终端替代部分PC作为柜员操作业务的基础平台,整个系统为瘦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具有系统

2WBT终端的应用

此案例采用实达STAR WT-5000万维Windows终端,从终端上登录到终端服务器,运行应用程序服务器上的业务,访问数据库服务器进行业务操作。

3WBT终端的优点

组网模式灵活多样,既可以在本地局域网络环境使用,也可以在远程广域网模式下使用,既可以当作Windows终端来用,也可以当作UNIX终端使用,在一个网络环境下,与传统UNIX终端、PC机可以灵活搭配,组成一个实用、经济、高效、安全的应用网络。

资源投资锐减,正版的软件只要在服务器端安装一次,整个系统便可以使用了,大大降低了软件的初始购置成本。所有的软件都在终端服务器上运行,终端仅仅是作为显示输出和数据输入的设备,终端上任何时刻断电,不会影响在服务器上的程序的运行和数据,因此在配置UPS的时候可以仅仅给服务器配上UPS便可以了。

维护工作锐减,完全集中式的网络管理,简化了工作环节,与传统的PC组网方式相比大大地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一旦系统出现故障,网络管理人员不必到达远端的服务器端检修,只需用一台终端远端以管理员身份登录到服务器上即可完成故障排除。

总拥有成本锐减,由于Windows终端完全基于服务器运行的特性,使得网络硬件升级换代的代价远远低于PC或无盘站,只需服务器端适当升级即可,终端本身不需考虑升级问题。

系统安全大幅提升,Windows终端本身不含硬盘,软驱,光驱,所有数据都保存在远端服务器端,有效地防止了重要数据的丢失和泄漏,而且也不会像PC那样容易从外界染上病毒。

断点工作人性应用,由于应用程序和数据都在服务器端运行和处理,如果终端突然掉电,数据并不会丢失,依然保持在服务器上,终端只要再次连到服务器上,还可以从断点处继续工作,不会影响正常的操作。

上一篇:会计系英文简历下一篇:一个名牌大学生的毕业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