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组织架构

2024-09-11

体育赛事组织架构(9篇)

1.体育赛事组织架构 篇一

《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编排与实践》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编排与实践》课程是一门以体育赛事活动为基本研究内容,以体育赛事活动的策划、组织、编排为基本管理形式,以综合提高学生赛事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二)编写依据:根据2008版《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结合运动训练专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以及新形势的需要制订而成的。

(三)目的任务:

1.使学生了解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的意义,赛事活动的筹备,组织管理,赛事过程的一般规律。2.掌握体育赛事活动中常见或主要的比赛项目编排组织方法,提高学生的组织赛事工作的能力,3.锻炼学生组织各种比赛的技能,使学生能胜任一次比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4.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

(四)课程代码:200800

53(五)教学时数与分配:本课程34学时,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形式和学时分配表

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授体育赛事活动基本概述、2 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形式与特点 3 体育赛事活动的运做与策划 4 体育赛事活动组织与编排方法 5 趣味体育赛事的策划、组织与管理 6 体育赛事活动的市场化运做

学时合计2 2 8 4 2 22

实践2 4 28

录像22

作业2 2

合计 2 2 4 12 8 4 34 学时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1.体育赛事活动基本概述

知识点:

1)体育赛事活动的起源与发展

2)举办体育赛事的意义

3)体育赛事的价值

4)体育赛事及赛事项目的分类

5)现行的体育赛事制度

2.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形式及特点

知识点

1)高层次(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形式及特点(奥运会、亚运会等)

2)普通单项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形式及特点(锦标赛、世界杯、黄金联赛、大奖赛等)

3)主题性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形式及特点

4)体育赛事活动组织机构与职能

3.体育赛事活动的运做与策划

知识点

1)体育赛事活动计划

2)体育赛事活动赛事规程

3)体育赛事活动管理方法

4)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形式及过程管理

5)综合性运动会的赛事管理

6)群众体育(趣味体育)赛事活动的管理

4.体育赛事活动组织与编排方法

知识点

1)体育赛事方法概论(淘汰制、败者复活制、循环制、混合制)

2)田径比赛的编排法

3)球类运动编排法(篮、排、足球)

4)球类运动编排(网球、乒乓球、羽毛球)

5)其它体育项目编排法(体操、棋类项目、跆拳道、击剑等)

6)主题性体育赛事活动编排法(体育考试、体能比赛等)

5.趣味体育赛事的策划、组织与管理

知识点

1)趣味体育活动概述

2)趣味体育活动的基本特点

3)趣味体育组织与编排

4)趣味体育的活动管理

6.体育赛事活动的市场化运作

知识点:

1)体育赛事的包装与宣传

2)体育赛事资金的筹措与管理

3)体育赛事转播权与门票销售的市场化运作

4)体育赛事的赞助市场化运作

5)体育赛事活动经营效益分析

四 实验课:

(一)实验名称:主要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方案制订(实验课时:2学时 10分)

1)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际组织方案的实际策划和制订,领会和掌握主要体育竞赛项目

组织方案的制订方法,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

2)实验内容:1单项体育竞赛活动组织方案的制订,2综合性体育竞赛活动组织方案的制

3)考核形式:以书面作业形式,对学生制订单项和综合性体育竞赛活动组织方案的完成情

况、完成质量进行评定。

(二)实验名称:主要体育竞赛项目编排(实验课时:4学时 20分)

1)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编排,学习和掌握主要体育竞赛项目的编排方法及基

本规律,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

2)实验内容:1田径项目编排法,2球类项目编排法

3)考核形式:以书面作业形式和课堂实践形式,对学生在田径、球类项目编排步骤、编排

方法进行以及秩序册完成情况、完成质量进行评定。

(三)实验名称:群体性趣味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实验课时:2学时 10分)

1)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群体性趣味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学习和掌握群体性趣味体育活

动的基本特点及组织方法,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

2)实验内容:群体性趣味体育活动设计、组织方案制订

3)考核形式:以书面作业形式,根据学生对群体性趣味体育活动项目设计,组织方案完成情况、完成质量进行评定。

五,考核

(一)考核的形式

《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编排与实践》课程的考核形式分为平时成绩(作业、分析报告等)、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等形式

1、理论考试:理论考查内容为该学期讲授的的全部内容。

2、技能考核(实验性教学):分析报告、运动会编排、课堂实践 社会实践等。

3、平时成绩:上课情况、作业等。

(二)成绩的计算:

采用百分制评分。比例为:理论考试50%、技能考核40%、平时成绩10%。

六、教材和参考教材

1)《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樊智军主编 [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5

2)〈体育赛事运作管理〉刘清早[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8

3)〈体育赛事运作案例精选〉刘清早[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3

4)〈运动竞赛学〉刘建和[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5)《田径运动竞赛规则》中国田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6)《篮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篮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7)《足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足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8)《排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排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9)《网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网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10)《乒乓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乒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11)《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羽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12)《棋类运动竞赛规则》中国棋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2.体育赛事组织架构 篇二

关键词:阳光体育,中学,课外活动,组织与管理

引言

2007年4月2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专门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2007年4月25日,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廖文科表示, 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目的在于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广场, 走进大自然, 走到阳光下,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07年4月29日“阳光体育运动”启动。这对学校体育工作必然造成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具体到操作层面, 怎样有效地组织与管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1 “阳光体育”的背景分析

1.1 “阳光体育”与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联系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对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即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要积极配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 要积极为广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创造条件, 培养其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自觉性,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要通过这一活动的促进作用, 使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风气, 使广大学生走进大自然, 走到阳光下, 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 养成锻炼的习惯,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全社会要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探讨阳光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以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为平台, 切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实施。

1.2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问题

2006年9月, 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对外公布。结果显示, 在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 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 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其中城市男生的超重率达到了13.25%, 肥胖率比2000年增长了2.7个百分点;全国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 视力不良率明显升高, 小学生31.67%, 初中生58.07%, 高中生76.02%, 大学生为82.68%。其中视力不良的初中生成为各学段中涨幅最大的学生群体, 青少年学生健康出现多年持续下降的现象。

1.3 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压力

从2005年6月开始, 教育部与中宣部、人事部、中国社科院、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进行了素质教育系统调研。调研表明,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未能有效扭转。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对全国部分大中城市中小学校和农村县中学的调查, 35%的校长、37%的教师、58%的中学生认为负担“比较重”或“过重”。而许多农村学生则要在繁重的学习之余, 承担一定的农业劳动, 合理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同样无法保证[2]。

1.4 现代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由于现代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工作节奏的加快, 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精神越来越紧张;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便捷, 使许多学生享受了以车代步的快乐, 但无形中就减少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同时, 学生饮食结构的改变, 如碳酸性高糖饮料、肯德基、麦当劳等垃圾食物成了学生喜欢的食品, 这对青少年、儿童的健康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无锡市区八所中学 (三所重点中学、五所普通中学) 学生, 年龄在13~20岁之间。

2.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依据研究目的和内容, 查阅有关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资料。

(2) 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100份, 收回92份, 其中有效问卷90份。

(3) 专家访谈法。

走访无锡市区八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和有关专家, 获得相关资料信息。

3 对“阳光体育”背景下无锡市区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3.1 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由表1可见, 大部分中学的早操、课间操能正常进行, 重点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明显优于普通中学。但根据出勤态度一栏可以看出, 无论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 早操、课间操的健身效果都不太乐观, 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对早操、课间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由于早操、课间操一贯采用以班级为单位、全校统一做操练习的形式, 使学生锻炼的热情锐减, 严重影响了锻炼的效果和质量[3]。据访谈了解到, 大多数领导普遍存在重竞赛、轻大众, 对课外体育活动投入少、关心程度不够的问题, 课外体育活动经费不足, 每年投入课外体育活动的经费屈指可数, 使很多有益的课外活动难以开展, 并且没有将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各年级工作综合评价的内容指标。对于学校来说, 通过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来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达到学校体育的教学目的, 是学校为社会培养发展人才的目标之一, 因此, 学校应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采取相应的措施, 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课外体育活动。如, 在学校的作息时间中列入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 规定早操、课间操的时间、内容;在学校课外活动计划中列入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竞赛月、体育游戏等, 引导学生走入课外体育活动中, 并形成良好的习惯。

3.2 课外体育锻炼目标及态度

由表2、3可见, 学生没能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存在误区。由于自身身体状况还能够适应目前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对健康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了解, 因此,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数是凭兴趣和爱好, 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增强体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等具有良好的作用。对学生来说, 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既是学校的要求, 也是他们自身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以增进健康为目的, 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为目的, 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竞赛能力为目的, 通过考试、“达标”等为目的, 或纯粹为了玩耍、娱乐、交际等需要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4]。学习、就业压力造成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 但高考、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依然十分强势, 升学率仍然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无形中把学校、家长、学生都带上了升学的独木桥。因此,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难以保证。

3.3 家长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

据了解, 只有30.3%的家长关心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45.2%的家长反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认为学校有体育课就已经足够了, 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会影响到学习。绝大多数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深刻, 在学习与健康的选择上往往侧重于前者, 这也说明了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中学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很带有负面效应, 甚至对学校体育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要改变这一现状, 必须从整个社会环境入手, 大力宣传体育对青少年成长的价值功能和体育与健康知识。

4 “阳光体育”背景下, 有效推进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的策略

4.1 健全合理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领导

现阶段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应该是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 具体负责策划、组织、指导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根据全校的实际状况,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为学校领导制定政策性制度与文件提供参考依据, 并与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共同遵照制定的制度与文件配合开展工作, 中学体育组的工作在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首先, 体育组教师要做好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 更多地争取各职能部门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关心与支持, 充分发挥他们组织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利条件。只有紧紧依靠各部门的合力才能使课外体育活动工作长期、有序、快速、健康地发展。

4.2 统一思想, 提高对课外体育活动价值的认识

体育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自己工作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体育对学生的发展价值教师是清楚的, 也是感受最深的。要在全校形成合力, 需要加强相关文件和知识的宣传, 必要时, 建议学校对全校教师进行体育知识教育与培训, 明确国家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意义, 提高教师对体育功能价值的认识水平, 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推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全面地发展。

4.3 建立适应青少年特点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

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安排中, 形成制度。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 积极组织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探索学生有兴趣、学校有特色的群体活动, 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吸引力, 建立适应青少年特点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 激励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掀起校园青春健身活动的热潮, 真正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比赛”的活跃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确保每个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 各级各类学校在继承“两操一课”的优良传统基础上, 明文规定除当天开设体育课的班级外, 其他所有班级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法定课外锻炼时间, 安排体育教师组织辅导, 并落实到人, 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有指导、有监督、有目标, 落到实处, 并对他们的活动进行考核, 对全年课外活动参加次数凡不低于10次, 并达到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 达到优秀等级的颁发“阳光体育奖章”, 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5]。

4.4 加强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

在中学体育组教师指导下建立各单项俱乐部。体育单项俱乐部的建立必须组织健全、章程完善、活动定时。聘请有专业特长的体育教师担任指导, 提供必要的场地和器材, 要把俱乐部的规章制度与学校管理制度统一起来, 进一步提高专项技术水平, 还可开展技术、裁判培训讲座, 也可由俱乐部承办一些校、年级的比赛。俱乐部成员具有一定的技术和裁判基础,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热情的参与者和观众, 再加上有教师参与指导, 俱乐部的活动开展会更健康、更有效果。充分发挥学生各团队的作用, 形成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新局面[6]。

4.5 改善体育场地、器材条件

中小学场地、器材的改革建议在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下, 把对成人化、竞技化体育器材和场地的标准纳入开发课程资源的范畴, 通过沿用、改造、变化, 简化竞技化、成人化的项目内容、方法、规则, 降低难度要求, 如小篮球、小足球、儿童型羽毛球等;或将正规化的动作进行变形, 使之适合学生的特点, 如通过取消禁区、增加人数、扩大球门等方法进行足球比赛;按实跳地点丈量跳远成绩, 降低球网高度进行排球比赛等。场地、器材的安全性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如篮球、足球、排球架子尽量用棉质物体包裹, 地面尽量平整、松软, 减少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畏惧情绪等等[7]。

4.6 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竞技比赛

节假日有时间作保证, 可以组织全校性的、多种形式的课外竞技活动, 也可按年级、班级进行,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比赛, 可以在校内进行, 也可以到大自然中组织进行。这样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参加运动, 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还有利于发现人才和检查教学训练效果, 并为选拔校代表队提供机会。学生的基层比赛以校内比赛为主, 校内比赛人人都参加, 全年中各种比赛应十分频繁, 如田径、跳绳、篮球等多项比赛。同时, 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比赛成绩, 在校内要广泛宣传, 并联系家长形成共识[8]。

4.7 加强医务监督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工作, 医务监督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学生的体质状况都是不尽相同的, 而耐久跑练习又是强度和负荷量都很大的一项剧烈运动。所以, 教师应对每个学生, 特别是平时缺乏锻炼、体质较差或患有慢性病的学生加强医务监督, 课前、课中、课后都要测心率, 询问学生的自我感觉。同时要组织学生认真进行自我监督, 了解自己身体的机能状况, 在上耐久跑课时适时调整自己的运动量 (事先与教师沟通) , 避免出现运动创伤, 随时处理学生的一些运动伤病, 保护学生的健康, 确保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舒川, 虞勇, 肖义慧.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J].科技信息, 2008, (2) :186.

[2]曹伟平.析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背景及开展措施[J].新西部, 2008, (22) :238.

[3]成效钝.无锡市区中学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8) :48-50.

[4]黄秋玲.谈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J].硅谷, 2008, (6) :93.

[5]闫领先.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阳光体育运动策略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 2008, (91) :25-27.

[6]白雪, 等.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资讯, 2008, (8) :154-155.

[7]黄雪雷.中学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对中学生自信心的影响[J].华章:教学探索, 2007, (5) :108.

3.对大型体育赛事竞赛组织的浅析 篇三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和实践等方法,对当前在我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赛事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筹备与规划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和分析,主要分析以下结论:1.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形态可分为竞赛筹备期、赛前准备期、竞赛期以及竞赛结束期四个形态。2.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工作应以竞赛为核心,赛事各部门建立平等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竞赛组织形态 系统工程

一、前言

大型体育赛事是指由一个权威体育组织(国际奥委会、洲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家体育最高组织机构)主办,某个国家、地区、城市承办的多个单项体育运动项目竞赛活动或某一单项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于国家的政治影响、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互动,国民素质,举办地综合实力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有重大的影响,其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不可等闲视之。

二、大型体育赛事中竞赛组织的四个基本形态

(一)竞赛筹备期

1.成立组织委员会。在赛前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是竞赛工作的关键环节。机构设置合理、职能划分明确,对于圆满完成竞赛任务至关重要。2.拟定竞赛组织方案。通常包括下列内容:比赛的名称和目的任务;比赛的主办与承办单位;比赛的时间与地点;比赛规模;比赛的组织机构;经费预算;工作步骤。3.制订竞赛规程。竞赛规程是组织和实施某一项(届)运动竞赛的主要政策与规定,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指导性。主要包括:比赛名称;目的与任务;比赛日期与地点;参加单位;报名办法;运动员资格;竞赛办法;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裁判员与仲裁;报名日期;报到日期及地点;注意事项。4.制定各项工作计划。目前,在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中,除常规制定计划的方法外,较多采用编制计划网络图、工作流程图及各类图表的方法来制定运动竞赛总体规划和各职能部门计划。5.召开第一次组委会。

(二)赛前准备期

1.报名、注册。主办方在接受报名结束后,竞赛部门应及时将有关内容列表统计,以便开展其他的筹备工作。2.编排竞赛秩序。负责竞赛编排的工作人员应遵守竞赛规则和规程的规定,本着科学、合理、公平、紧凑的原则进行编排,力求使参赛者机会均等,选手更好地发挥水平和方便观众观摩。3.编印竞赛秩序册。4.组织裁判员集训。应重点安排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学习竞赛规程及有关补充规定。(2)了解最新的规则变化,统一裁判尺度。(3)组织临场实践,熟悉场地和器材。(4)进行裁判员的职业道德教育。5.赛前试运转。赛前试运转实际上是针对场地器材、工作流程、成绩传送、竞赛活动等在比赛开始前所做的总检查,使举办方了解还有哪些地方欠缺,以便在正式比赛开始前再作改善。越是大型的比赛,越要进行多次试运转。6.安排赛前训练。7.召开第二次组委会和技术会议。

(三)竞赛期

竞赛期是实现比赛计划,完成竞赛任务,达到预期目的的实施过程。竞赛期的主要工作有:1.开幕式的组织。2.组织实施比赛。在体育赛事的进行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的员工要尽可能满足运动员、赞助商和观众的需要,并保证体育赛事的一切活动都按计划进行。为了做到这一点,许多管理人员倾向于采用世界上普遍流行DCAS(Detailed Competition Activity Schedule)管理法。所谓DCAS是指工作人员把每日详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管理职责用精确到分钟甚至秒钟的时间计算出来进行安排。DCAS可以让管理者对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一目了然。3.人员管理。竞赛期间的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对裁判员、运动队(员)和观众的教育和管理工作。4.公布和统计比赛成绩。5.闭幕式的组织。

(四)竞赛结束期

激烈的竞赛降下帷幕,并不意味整个赛事的竞赛工作结束。场地器材、设备的拆卸、清理和移交;成绩册的编制和印发;有关文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各项经费的结算和审计;竞赛的总结;评比和表彰工作等,都是竞赛组织中重要的收尾工作。

三、建立赛事各部门之间平等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是一个问题,体现在体育赛事各部门缺乏信息沟通和体育赛事管理者协调不够等现象。各职能部门只注重本部门任务的完成,不考虑整体的协调、配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例如在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由于负责外事接待部与竞赛部沟通较少,导致乒乓球比赛抽签仪式现场直播半小时之前,裁判长还未能确切掌握运动员实际参赛人数,影响了抽签仪式的顺利进行。如果事先注意到报到、注册是体育赛事十分重要的一环,外事接待部与竞赛部互相沟通,就可以明确参赛运动员人数,从而使竞赛的抽签与编排顺利按时进行。

四、结论

(一)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形态可分为竞赛筹备期、赛前准备期,竞赛期以及竞赛结束期四个形态。切实完善上述四个时期的任务是做好大型体育赛事组织工作的重要保证。

(二)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工作应以竞赛为核心。要建立竞赛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系统运行机制,成立负责专门协调的部门或者个人,建立支持多种沟通协作方式的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子朴,杨铁黎.体育赛事类型的分类及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2] 斯蒂芬·罗宾逊.管理学(第7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体育活动的组织 篇四

1、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活动的内容与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相符。

2、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充分考虑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需要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合理开展和综合组织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攀登等活动内容。

3、每天提供8种(大班)6种(中班)、4种(小班)不同种类的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

4、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编排模仿操(小班)、轻器械操(中班)、徒手操(大班)。

时间

除准备、整理的时间外,晨间保证25分钟以上的时间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

材料

1、  活动器械安全、牢固,幼儿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

2、活动材料外型美观,能吸引幼儿活动的 兴趣。摆放位置利于幼儿取放。

3、活动材料种类丰富,数量充足。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体育器械,小型多样的体育自制器械应占提供器械的二分之一以上。

教师指导

1、根据哟额的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自然环境开展活动。

2、注意幼儿正确动作姿态、规则意识、独立性、主动性的培养。

3、正确处理好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的关系。

4、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中提醒哟额更换3种以上的活动内容与器械,作到张弛有度。

5、示范动作正确,口令规范、清楚、有力。服饰有利于跑跳、伸展活动。

6、积极、主动地与每一位幼儿进行语言和非语言的交往,对幼儿发出的 信息及时反馈。

幼儿行为

1、乐于参加体育锻炼,情绪愉快、稳定。

2、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规则意识。

3、能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方式操作器械,尝试锻炼方法。

5.浅析体育组织活动方法 篇五

一、定位法。

在小场地上同时有几个班级上课,使学生的活动范围大为减少,这时易采用“定位法”,即固定队行进行练习,如在走廊过道、花坛等处排列队形,要求位置不变而教材教法多变,除了做发展身体素质的体操、跳绳、立卧撑、徒手技术动作等练习外,还可以做单双数相间的绕人运球,跳跃曲线跑动,前后排双手胸前传接球,利用体操棒或小型器材进行协调性练习,用沙包进行抛接练习,充分锻炼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感。教学秩序活而不乱,易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代写论文。

二、顺势法。

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物,做自然地形跑。如:沿着花坛跑、绕树慢跑、台阶两脚交换跳、跑楼梯、沿墙根慢跑纵跳摸高、靠墙手倒立,对墙投掷、绕过障碍等。这种方法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学生情绪很高,运动量易于掌握和调整,组织队形不易混乱、活泼自然,灵活而不忙乱。

三、盘旋法。

在场地上曲曲直直地花样移动,如:“8”字形跑、蛇形跑、螺旋跑、快慢相间跑等,还可以走跑交替、变换动作方向与节奏。这样场地虽有限,跑距却可以延伸,称之为“盘旋法”,对培养学生的反应和灵活性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四、替代法。

利用沙包、羽毛球、乒乓球等轻物代替垒球掷远;以跳背来代替山羊分腿腾越的练习,用跳橡皮筋来代替练习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可以增加练习次数,掌握好运动技能。并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在进行练习时应注意加强组织纪律性,只有良好的纪律才是练习次数和质量的保障。

五、循环练习法。

在有效的范围内分组练习,如:第一组跳绳、第二组举重物、第三组立卧撑、第四组蛙跳。分散练习,依次轮换,只要组织严密,所有空间都能充分得到利用。

六、模拟法。

不用器材而只用手势动作,如:双手胸前传球,原地侧向掷垒球,滑冰的蹬冰技术练习和弯道压步技术练习,篮球的重点技术三步上篮练习等。

充分利用少年儿童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做好徒手练习。

七、游戏法。

在相宜的场地上利用“游戏法”完成教材内容,如:画一有规则的圆形图案,用小白兔的故事教低年级学生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一边跳图形一边唱儿歌,让学生体会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基本要领。还可以开展活动范围更小的游戏,如:“叫号赛跑”“贴膏药”具有对抗性质的“斗鸡”比赛等。既提高了练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与玩”中掌握动作要领。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中,利用游戏规则让学生理解动作技术的要点,形成良好的纪律性。

八、竞赛法。

利用多种竞赛活动形式加大运动量,如:迎面接力由单人跑改成手持实心球一至两个,提高难度,高年级可进行背人负重的接力,在跑之前做五到十次深蹲或立卧撑加入运动量,利用增加密度来加大运动量,如:传球时由两人迎面传球改为三角、四角或用两球进行,提高传球数量和质量。跳绳每人跳跃个数由少逐渐增多,有条件的学校可用海绵垫练习前滚翻,再过渡到前滚翻接力,通过增加练习次数达到合适的负荷量和良好的练习效果。

九、实际法。

6.充分发挥体育协会组织作用 篇六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天长市体育局广泛深入地宣传和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安徽省全民健身条例》,以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各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的作用,使全社会体育意识进一步增强,体育人口进一步扩大,促进了我市群众体育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一、加强体育总会和各级各类体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早在1988年我市即开始了体育组织的建设,由于二十年来的城镇体制的变化、行政区划的调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事的变动,体育组织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为此,天长市体育局于2007年以来,根据全市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07年重新组建了天长市农民体育协会。08年又在此基础上“织网接腿”,在15个镇(街道)成立了镇(街道)农民体育分(协)会,使农村体育组织得到进一步完善。为了使全市的体育健身组织形成一个全面的网络系统,又相继成立了天长市职工体育协会以及羽毛球、太极拳、棋牌、信鸽、乒乓球、篮球等六个单项体育协会和13个篮球俱乐部,6个乒乓球俱乐部,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天长市体育总会,09年又成功组建了市钓鱼协会。通过积极努力,目前,全市以协会为龙头,以群众为基础,以各个体育俱乐部和镇(街道)农民体协为骨架的体育社团网络初步形成。

在协会工作中着力抓了三个环节:一是在各类体育协会组建过程中,注重协会会长、秘书长人选,把那些有事业心、有激情、有凝聚力、号召力并有领导组织才能的放到协会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坚持依法管理,通过民政部门紧密配合,使协会从建立之初就严格按照社会团体有关规定,使协会活动规范化、法制化;三是加强体育社团的制度建设,各协会都制定了协会章程和相关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管理制度化;四是加强市体育总会对各协会的领导调控作用。以会议、活动、联动等多种形式保持与各体育协会的密切联系。体育总会坚持一年两会制,即年初工作安排,年终工作总结、交流。充分发挥各协会优势和特点,取长补短,把协会工作提升档次,再上新的台阶。

二、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推进体育社会化进程

团结全市体育工作者和体育爱好者,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是体育总会的宗旨。天长市体育总会成立以来,各类协会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领军作用,服务社会,为群众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平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体育活动,发挥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体育总会的整体工作呈现出活跃有序、巩固和拓展的良好态势,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拓宽了体育社会化的路子。

市篮球协会从当初的俱乐部到协会筹备组连续十五年举办篮球赛,成为了天长体育赛事一个品牌。吸引了周边苏皖多个县市篮球爱好者踊跃参与。2003年的联赛中扬州大学美国籍教授都参加比赛,成了名符其实的“外援”。08年首次尝试举办天龄翠钻杯篮球俱乐部联赛,比守历时一年,比赛历时一年,周周有赛事,时间之长,场次之多,人员涉及面之广均史无前例,还在市体育局的指导下,肩负起了承办全市篮球比赛、篮球技术培训、篮球裁判员培训等任务,成为促进全市篮球运动发展的主力军。

市乒乓球协会连续举办了“乒协杯”乒乓球赛、苏皖十县市乒乓球精英赛、首届“飞天杯”乒乓球甲、乙级联赛、“昊天杯”乒乓球赛、“明锐眼镜杯”小城天长网友赛、接待了江苏省乒乓球爱好者访问赛等,协会有六百平米的活动场地、六个俱乐部都有自己的乒乓球室。

市羽毛球协会举办了天长市羽毛球协会团体友谊赛、“迎奥运羽毛球团体赛”、羽毛球协会双打排位赛、“天腾杯”羽毛球赛、“天医杯”羽毛球赛、“耐克杯”羽毛球赛,并多次赴滁州市、江苏扬州市、金湖县等地开展了羽毛球访问赛;

市信鸽协会每年举办天长市春季、秋季竞翔赛,连续多年参加省、全国比赛均取得骄人战绩。07年全省比赛前十名有九名是天长信鸽。还勇夺全国比赛天津站冠军。08年还成功举行了天长市首届秋季“天诚杯”500公里特比环大奖赛暨拍卖会。

市太极协会于08年隆重成立并召开了展示大会,参与人数近千人次,掀起了我市太极健身热潮,代表我市老年大学参加滁州市太极拳、剑展演大会并获第一名。

市棋牌协会成立以来,除正常开展活动外还参加了一系列上级比赛,并取得好成绩。08年代表滁州市参加全省老干部围棋赛,曹建国获得个人第五名;参加滁州市老干部围棋赛获得团体第一名、个人第二名;另外,我市桥牌还在全省联赛中打进乙级队。

08年11月,市农民体育协会、市农委、体育局共同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天长市“天叶杯”首届农民篮球赛。来自全市各镇、街道和农委共13支代表队150多名运动员汇聚一堂,以球会友,共同以篮球的方式展现农民的风采。

三、体育协会的功能作用愈加明显

体育协会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就是桥梁、是纽带、是凝聚剂、是指导站。正是由于全市各类协会的积极努力,调动了社会各界各个年龄层次人群健身的积极性,激发广大市民自我健身、健康消费的热情,逐步实现体育活动生活化、普遍化和科学化。

通过协会的作用,使我市越来越多的人群步入到健身锻炼的大潮中,能在健身锻炼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能使零散的健身锻炼者相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发挥体育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能使广大健身锻炼者学习采用更科学更健康的方式方法去健身,去锻炼,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接受。并把我市群众体育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潮。

我市协会体育活动之所以举办的如此红火,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活动对象上,突出一个“广”字。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人群都发动起来,把全社会各种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二是工作作风上,坚持一个“实”字。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体育活动,让群众选择,请群众参与,这样才能进一步壮大健身队伍,扩大体育活动的影响;三是在活动方式上,讲求一个“乐”字。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活动,集中到一点,就是“强身健体、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寓教于体,寓教于乐。”使群众从活动中享受健身的愉悦,各得其所,各有所乐。

这几年我市群众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与我市各体育协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今后将继续加强各体育协会工作,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工作,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各协会组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各类活动为工作基点,加强交流,相互切磋,加强服务和协调,努力开拓与创新,为全市群众体育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把天长市群众体育推向新台阶。

7.西方体育产业组织概况研究 篇七

一、西方国家与体育相关的组织

在北美和欧洲等西方国家, 有三大类组织与体育有关。第一类是私人体育团体, 第二类是官方的体育机构, 第三类是与商业有关的体育组织。第一类主要指的是私人体育俱乐部。第二类官方机构是由政府资助的体育机构。第三类组织是与体育有关的商业性的组织。这三大类组织都是力图通过体育来获得经济效益, 至少是某方面可以减少体育的开支。

二、以体育俱乐部、球队为主的私人团体

第一类组织是私人团体, 主要是以体育俱乐部、球队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政府用于体育的经费越来越少, 所以官方体育机构只能改变自己的体育运作形式, 向私人体育机构和商业体育组织靠近。由于体育市场和商业结合起来了, 我们可以看到吸引人的体育项目和比赛得到了很多的钱。在商业运转过程中, 那些不吸引人的体育比赛或赚钱很少的项目仍然是依赖政府的资助。这种两极分化在西方是越来越明显。

三、官方体育机构

第二类组织是官方体育机构。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 政府体育机构渐渐地开始把商业体育吸引到运作过程中。政府体育机构尽管运用商业来进行体育运转, 但是它的目的还是一方面通过各类体育比赛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另一方面是培养青少年体育运动的热情, 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 来增加体育人口的比例。政府对于体育越来越重视, 它的体育机构也越来越完善。

除了政府部门的体育机构之外, 还有官方的体育中介机构, 以此来扩大体育的影响。政府体育机构跟市场经济的体育机构接轨, 它们的目的是即使不能从体育中赚钱, 也要减少用于体育的经费。

官方体育机构主要有三个体育运行方法:一是把体育的权利等转交给私人团体去办;二是转嫁到个人参加者的身上;三是政府的体育机构和场馆不是由政府本身来管, 而是由社会上的机构或团体来管。

四、与商业有关的体育组织

第三类组织是与商业有关的体育组织, 包括体育服装、体育用品、电子邮件、广告、彩票、博彩等, 而且这个市场发展得越来越快。

体育赞助现在两个最大的市场是美国和欧洲。在美国, 体育赞助的增长占所有体育收入的36%。体育是文化的载体, 所以能够吸引很多的观众, 很容易吸引社会的重视, 利用体育就扩大了体育商品的市场。体育赞助商赞助体育, 一方面可以吸引与他合作的伙伴, 另外可以利用球星的名字扩大产品的销售。大公司赞助体育往往利用明星的名字和观众的心理。他们往往选择著名的球星, 比如乔丹。体育赞助商赞助体育, 一方面可以吸引与他合作的伙伴, 另外可以利用球星的名字扩大产品的销售。在西方, 如果是大型的比赛或是受欢迎的比赛, 组织者会专门设置专门的包厢, 人坐在里面看比赛, 同时也能够享受好的饮料和食物。当然收费是很贵的。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 与体育有间接关系的公司都开始赞助体育。通行的办法就是公司之间相互合作, 结成联盟的关系。可口可乐、柯达胶卷这一类的公司与体育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都赞助体育。比如说电池公司直接买球队。迪斯尼乐园把美国的曲棍球队买下来了, 这样迪斯尼公司的老板就成为曲棍球队的董事会成员, 他就可以在决定曲棍球大赛的日程、日期或是比赛的地方上有决定性的权利。而决定的时候要根据迪斯尼公司本身的利益来考虑, 而曲棍球队同时也运用迪斯尼公司的影响来扩大它的影响, 并运用迪斯尼公司成功的经验来进行运作和管理。比如迪斯尼公司在买曲棍球队之前曾经制作了一部动画片叫《鸭子》, 这部片子很出名, 就是关于曲棍球的, 很受美国儿童的喜欢。后来公司买下了曲棍球队, 又制作了几部系列片, 也是关于曲棍球队的。与此同时, 由于孩子都喜欢看这个片子, 所以它买下曲棍球队后把球队的名字也叫鸭子队, 同时也制作了与此相关的体育用品, 衣服、杯子、鞋子等。很多美国小孩的家长都不得不给孩子买这些用品。这个例子说明二者正是因为结成了联盟, 才能很好地利用观众的心理和市场来赚钱。还例如, 英国大邦业集团成为美国的足球联赛组委会的成员, 所以它现在变成了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 西方大财团在跟体育商业利益挂钩的时候已经结成联盟。

五、结论

结合以上的内容, 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结论, 西方国家有三大类体育组织机构:私人团体、政府机构和商业机构, 他们现在互相之间的界限已日益模糊。这三种体育机构的目的都是利用体育来获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鲍明晓:国外体育产业形成与发展[J].体育科研, 2005 (5)

[2]雷鹏:西方体育产业的运行机制和我国武术“嫁接”的可能性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8.农村基层体育组织改革研究 篇八

摘要农村体育基层组织是实现农村体育工作目标的关键。本文结合当下农村体育基层组织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对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乏力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面向“十二五”,我国农村体育基层组织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基层组织改革

一、农村体育基层组织改革势在必行

农村体育的基层组织主要是指县级体育组织、乡镇体育组织和村级体育组织,它是实现农村体育工作目标的关键,为组织和实施农村体育计划的有力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扶助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村应当发挥村民委员会、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作用,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体育活动。”根据郑文海200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部分农村地区43%的乡镇没有具体分管体育事业的机构和人员;71%的乡镇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高达69%的乡镇下属村委会没有负责农村体育的干部。[1]”显然,农村体育组织建设近些年来没有质的提高,很多问题依然滞留。罗宾斯说过:“制定良好的计划常常因为管理人员没有适当的组织机构予以支持而落空。[2]”如果不改变这种责任主体不明确,执行上无人问津、无源、无根的状态,农村体育的开展仍将维持在自发、无序、零星的初级状态。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体育健身的深入人心,农村体育基层组织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农村体育基层组织建设乏力的原因

(一)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权限受限

在我国,农村体育活动组织的主要执行机构是农民体育协会,同时,还存着十几个监管体育的部门,比如,妇联、文化站、教育、民政等。在这样的大环境,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就面临着一个“无人管理”、“多头管理”的局面,导致当下越权监管,交叉职责不清,责任落实含糊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形成无人管理的局面,使着农村体育基层组织的管理工作很难开展下去。

(二)组织建设投入多,回报少

农村体育事业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它的公益性就决定了农村体育事业的“绝对支出”,但开展农村体育工作需要一定的人、财、物等资源做保障,就目前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基层政府的经费有限,需要投入的方面太多,分摊到体育方面的投入就更显不足了。

(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硬性的控制手段

在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市场条件下,农村基层政府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等方面,而对于投入大、见效慢的体育公益事业则受到了冷落。另一方面,在农村体育工作中还缺少一些硬性的控制标准和奖励措施。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两个法律文件来强化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然而综观这两个文件缺乏明确的违规惩处细则,从而导致部分地方政府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建设和健全农村基层体育组织。

三、面向“十二五”,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发展的途径

(一)改革现行的农村体育管理体制,鼓励群众性社会体育组织的建设

首先在体育局下要设立一个子系统,专门负责农村体育事业的规划,增加具有体育管理经验和经历的人员编制,提高其工作力度和能力。其次要尽快建成农村基层的县(市、区)、镇(乡)、村三级体育管理网络机构,使国家的行政组织延伸到乡镇一级的文化站,并在行政编制上予以保证。

另一方面,政府要鼓励群众性社会体育组织的建设,加大这些组织的影响力,鼓励农民参加社会体育组织和各种体育协会,发展农民会员,培养农村体育骨干。

(二)广开门路,建立多元化的经费筹集体制

发达国家农村体育的发展经验证明,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由此各级政府必须引起重视,加大投入,以保证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管理的正常运行。但是单靠政府的财政拨款犹如杯水车薪,所以应广开门路,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经费筹集体制。

(三)加强对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力度

首先,要在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中,增加体育统计指标的数量,如人均体育场地的面积、体育人口的比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等,来增加体育事业在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中的比重。其次,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制。深入乡镇检查督促工作,举办体育法规和体育知识培训班。

(四)加强对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

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和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参与,要定期举办体育培训班,为农村培养体育骨干。在招考大学生“村官”时,可以考虑优先录取一批具有体育工作经验或者具备一定体育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从事“村官”工作,会对农村体育工作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村体育活动

农村体育管理工作中最直观的是农村体育活动,建设富有本地文化气息的体育活动,能够凝聚人心,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乡镇可以结合本地民俗及留守居民的生活习性,开展农民乐于参与、具有本地特色的健身活动。

(六)加强农村基层体育组织与其他部门间的横向联系

农村基层体育管理机构的建设中,可以借鉴其他横向部门成功的经验和体制,形成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发展局面。比如可以借鉴嫁接目前农村文化管理机构的经验和体制,形成以“文”促体、以“文”带体、文体一家的农村体育工作新局面[3]。

參考文献:

[1]郑文海.乡镇社会体育组织及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6.17(6):62-66.

[2]郭朝阳.管理学(中国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5.

9.小学体育游戏的组织教学 篇九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发展全体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体育与保健相结合,发展体育为主,实践为主,注意教学的娱乐性、趣味性。”“小学低段的体育教学,应以游戏为主。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取乐‟,达到娱乐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在体育课堂中运用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一、创编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创编游戏要根据游戏结构的特点,重点放在明确任务、选好内容和活动方式、制定规则、成文制图几个基本婚介。有情节的游戏还要选择题材、构思情节、编写儿歌。

(一)模拟创编法

小学生往往具有爱模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所以采用模拟创编法,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小袋鼠”的游戏就是模仿袋鼠跳而创编的,两人手拉手当袋鼠袋,双人同时跳模仿袋鼠带着小袋鼠跑动。如“大雪飘飘”就是让孩子们在操场上四散奔跑比拟为满天飞雪。

(二)变化创编法

变化多样的游戏,十分新奇。可以在原有的游戏基础上进行增加内容或变化内容。如普通的接力游戏,就可以创编成“夹着球走”的接力比赛,学生受腿长的限制,跨下夹球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更何况要走完10米距离的路程,那是“雪上加霜”,便会出现很多的滑稽场面,不能用手抱球、举步难行,或是走几步球便慢慢下滑——成了“母鸡下蛋”,让学生捧腹大笑。变化法创编游戏,新奇有趣,让学生的兴趣高涨。

(三)儿歌创编法

儿歌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它不仅有动作要领,而且还能够描绘出一个花红柳绿、人欢鸟叫、充满活力和欢乐的动作场面,在念儿歌的过程中,既能指导学生做动作,又可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如“好朋友”游戏,就可以编个儿歌让学生边走边说,并让学生练习单脚跳着走。

(四)结合创编法

有时候,可以把两个不同的游戏或活动组合成一个游戏的方法。如”人、虎、枪“就是把智力游戏和奔跑游戏合成一个游戏,前一游戏成为直线追捉跑决定角色的活动。如游戏“小明的星期天”,把“赶小猪”、“穿过小树木”、“跨过小河”等游戏连在一起,编造一个很动听的故事,让学生都去当“小明”,达到了游戏效果,又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受到教育,身体的正确姿势活动能力得到发展。

二、组织体育游戏,指导学生活动。

(一)课前准备

好好计划,布置好场地,准备、制作游戏的教具,为体育活动的进行“辅路搭桥”。

(二)组织活动

1、集合学生。把学生集合起来,按游戏队形站好。

2、分队和分配角色。体育课缺少不了小助手,游戏教学更需要小助手的协调帮助。因此,小助手的选择与培养非常重要。在选择机灵、活动能力强并有一定号召力,能被同伴所敬佩的学生担此任。他的作用有担任小裁判、引导并组织好学生进游戏有双重任务。体育游戏的分组应就游戏内容与特点而定。首先各组人数应均等,“实力”大致相当,低段男女生组织教学上可进行混编。其次组数与人数又应游戏 的运动负荷及场地器材而定。运动负荷大多要安排多组数少人数;反之,或有一定的难度、危险性的则少组数多人数,但仍要尽量避免“多看少动”的场面。

3、新游戏的教学。小学低段学生对教师的语言讲解接受能力较低,所以游戏活动前教师应完整的示范动作一次,并结合示范作讲解,说明游戏的方法、规则、动作要领,加深学生对游戏的整个动作过程的理解与兴趣。教师的讲解要针对游戏的任务、特点,讲究语气、声调、神态,简明扼要,示范要熟练完成整个过程,动作稍慢,活动路线清晰,学生游戏时,教师顾全局、巡视,有必要进行再次示范,或多示范,做到少讲解,或边示范边讲解,发现动作、方法有误应立即口头提示,作及时纠正。

三、贯穿安全教育,提高学生意识。

在体育游戏的组织教学中,选材与安排游戏的同时还要注意安全与卫生意识教育,并根据学校活动范围大小、班级人数、体育器材设备,降低难度惊险性,尽量减少与避免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而选材尽量富有更高的教育意义。

(一)选用低难度、低要求,但通过意志努力又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活动范围较小集中性的适合低段孩子特点的游戏。

(二)作好安全、卫生意识教育 要求学生严格执行游戏规则,课堂纪律,适当调整游戏过程中的激烈程度,对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细微运动损伤的关键环节,都应在游戏前进行安全教育,并作好保护帮助。低段学生往往不注重个人卫生,如玩沙子、玩水等情况时有发生,又如游戏时无意的不卫生习惯,都要作及时的教育。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与卫生习惯。

(三)注重运动负荷的调节

体育游戏跟普通体育实践课一样,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与游戏活动情况,及时调节运动负荷,了解学生运动与疲劳状况,应课前课中均“有数”,不仅要对学生装加“压”,而且学生的疲劳现象应高度重视,必须防止过度疲劳。还应根据季节与天气情况调节运动负荷,冬夏季节则降低运动负荷或选择运动强度较小的游戏活动。

上一篇:三严三实党课教育资料资料下一篇: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