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使用手机调研

2024-06-20

中职生使用手机调研(通用8篇)

1.中职生使用手机调研 篇一

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调研报告(执行:部门同事REED)

调研说明

?调查对象:长沙、武汉、成都5所高校应届毕业生

手机用户,合计219人(男生占65%,女生占35%)

?调查形式:针对参加A8校园招聘的应届毕业生,现场发放并回收问卷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基本情况

了解大学生手机消费能力及手机音乐使用习惯

了解大学生对目前竞品手机音乐播放器的认知及使用情况

为大学生细分市场的产品及推广策略提供参考

?执行时间:湖南大学 11-14 湖南科技大学 11-17

华中科技大学 11-20 武汉理工大学 11-21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11-28

?由于地区及操作所限,本次调查未遵循严格抽样程序,因此,调研数据管中窥豹,仅供参考

?为行文方便,报告仍将以“大学生”作为陈述对象,但结果代表性请参照以上说明

调研主要发现

?大学生钟情四大品牌手机,山寨之风吹进校园

?动感地带大学生市场占有率保持绝对领先,联通新势力居第二

?增值业务在大学生市场具备增长潜力

?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手机用户有过手机上网经历

?大学生使用最多的手机娱乐依次是音乐、聊天、看新闻、游戏

?电脑和Mp3仍是大学生听歌的主要途径

?近22%的大学生在用手机听歌时通过在线获取音乐内容

?竞品手机音乐播放器中,QQ手机音乐认知率最高,3G门户旗下GGmusic使用率最高

问卷内容解析

大学生使用手机品牌分布

动感地带市场占有率保持绝对优势

大学生购机渠道

手机连锁店、品牌专卖店仍是学生购机的主要渠道

5.02%的数据表明网购在校园也有了一定的人气基础

手机每月消费

第一,68.49%的大学生手机每月消费在20-60元之间;

第二,月消费在60元以上的占28.77%的比例;

第三,该数据表明,近50%的学生具备增值业务的消费能力 76.26%的大学生有过手机上网经历

该题按流量上网人群中有部分属于不清楚自己手机上网计费

方式的;因此保守估计大学生使用手机包月上网的比例至少在35%以上 64%的大学生有设置彩铃的经历

使用最多的手机娱乐功能

手机上使用最多的娱乐依次是音乐、聊天、看新闻、玩游戏电脑和Mp3仍是大学生最常用的听歌途径

近22%的大学生将在线获取音乐内容作为手机听歌主要方式

第一,从电脑下载仍是手机音乐的主要来源;

第二,近22%的大学生采用“手机上网下载、手机在线收听、手机音乐软件”作为获取手机音乐的主要方式。

竞品播放器的认知率和使用率

认知率=听说人数/被访总人数 使用率=使用人数/被访总人数

2.中职生使用手机调研 篇二

从学校管理来讲, 由于智能手机方便快捷的特点, 所以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级建有微信群, 代课教师建有学习群, 同学之间建有交流群。班主任在群里发文件, 家长在群里作交流;代课教师每天发布“今日好词”“天天谚语”“一日一题”等相关学习材料;教师和学生利用手机一对一地进行交流。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性阅读, 了解新闻、历史、科技等各方面信息, 通过欣赏音乐、视频、书籍来陶冶情操。

但与此同时, 智能手机在中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熟之时, 以完全开放式的海量资源冲击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学生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由此时常身陷虚拟世界不能自拔, 甚至引发孤独、抑郁等心理疾病。

手机的超强娱乐功能让课堂玩手机成了学生的常态表现。我校在学期调查中对学生上课是否玩手机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从不玩”的学生占8%, “偶尔玩”的学生占20%, “经常玩”的学生占30%, “总是玩”的学生占42%, 学生对手机的依赖非常严重。从宿舍到教室, 人机不分。上课时手机铃声此起彼伏, 教师讲课思路不断被打断, 严重影响了上课秩序。并且, 随着手机新品的不断上市, 手机成了学生攀比炫富的主要工具。少数家庭不太富裕的学生拿着三四百的手机都觉得自卑, 不敢公然在众人面前玩,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针对智能手机对学生的影响, 我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也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尝试。

我在班级里开展了“智能手机绿色使用”活动, 通过讲座、学习平台推广, 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我给每个学生发两张稿纸, 让学生分别在稿纸上写出使用手机的十个好处和坏处, 然后让学生自己对比好处带给自己的影响和坏处带给自己的影响。在我的引导下, 好多学生是第一次正面、理性地分析手机带给自己的到底是什么。有同学说:“不算不知道, 一算吓一跳, 原来我每天用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了16小时, 还有的同学比我还厉害!”且不说用手机是否有意义, 就这十几个小时对眼睛的影响, 也是让人无法承受的。我让学生思考:浏览了一上午手机, 闭上眼睛想想, 在自己脑海中还能留下什么信息。学生有的闭上眼睛, 有的托着腮帮, 正儿八经地思考着。几分钟后, 他们能想起来的仅仅是几条新闻标题, 再有的就是明星八卦了, 甚至是哪个明星也忘记了。看网络小说的学生, 让他们再想想写了哪些情节, 竟然没有主要线索。通过几次这样的活动, 学生慢慢习惯了这样反思自己, 有的学生虽然还是控制不住要玩, 但玩之后会有深深的失落感和自责感, 这种自责感会让他们再玩手机时有一种挫败感, 慢慢地, 学生就会转移注意力, 转到他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上来。这样, 学生和手机也就渐行渐远了。

在教学方法上, 积极开展活动, 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 在“做中学”, 增加学生动手机会, 提高学生成就感。想方设法“利用”学生的双手, 通过实际操作把学生的“牵挂”从手机上吸引回来。例如, 在讲人生与哲学中的《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这一课时, 我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我拿了几个打乱了的魔方分别发给几组学生, 要求他们可以自行研究, 可以网上搜索, 寻找解决办法, 最终把魔方恢复原位。有的开始直接在网上找解决办法, 有的则自己开始鼓捣, 有的同学只是在旁边指指点点。两节课下来, 当那些完成了和没完成的魔方摆在各组成员面前时, 看脸上的表情就能猜出学生分别在这项任务中承担的责任。指点不如实际查找答案的, 查找答案的不如亲自动手的, 亲自动手的不如实践完成的。看着魔方在自己手里恢复原位, 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知道原理, 又动手操作了的学生, 向其他学生滔滔不绝地讲着操作办法, 那眉飞色舞的感觉, 教师只欣赏就行, 一切说教和道理都是多余的。成功的体验是提升学生价值最好的办法, 当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享受手机无法带来的满足感时, 手机的娱乐功能也就被削弱了。

其实, 无论从学习时间、速度还是方式、效果, 利用智能手机学习都是可取的学习方法, 最重要的是学生还乐于接受。但是作为教师, 对中职生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 要从“理”入手, 充分利用相关资源, 明白智能手机对学生是一把双刃剑, 客观评析利与弊的辩证关系, “管”“理”并行, 充分发挥智能手机对学生有利的方面, 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全新学习行为。

参考文献

[1]张红珠.中职生手机使用弊端分析[J].教育研究 (教研版) , 2015 (1) .

3.中职生使用手机调研 篇三

【关键词】中职生 手机依赖 心理资本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15-0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人们的工作、学习、人际交流等方面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影响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手机过度使用已经成为影响中职生心理资本的重要因素。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它包括四个核心成分: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乐观(optimism)、韧性(resiliency)和希望(hope)。本文通过调查手机依赖量表和心理资本量表进行测查分析,进一步了解中职生手机依赖与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涉农专业和非涉农专业两个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50份,剔除无效的问卷和实验,共收回有效问卷129份,有效率为86%。男生67人,女生62人;中职一年级65人,中职二年级64人。

(二)研究工具。包括手机依赖度量表、心理资本量表。

1.中学生手机依赖度量表。该量表内容涉及手机使用率、使用时间及对身体健康、学习的影响,量表共27个题项,采用 5 级评分制,包括“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有点符合”、“完全符合”,对应评分 1-5 分。得分越高,手机依赖度越高。

2.心理资本量表。该量表包括乐观、韧性、自我效能、希望 4 个维度,共 24 个条目,采用 Likert 六点计分,包括“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点不同意”、“有点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对应评分1-6分,量表分值越高表明心理资本水平越高,4 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 0.86、0.83、0.80 和 0.76,全问卷的信度系数为 0.90,4 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54%。

(三)研究程序。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协会学生担任主试,在晚自习课堂进行集体施测,当场回收问卷。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通过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中职生心理资本总体情况。基于数据的描述统计,得到中职生心理资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数据表明,在心理资本四个维度上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希望、自我效能、韧性、乐观,说明中职生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现预定目标的积极动机状态较为显著,中职生对未来的积极态度以及从挫折中快速恢复过来的心态仍有待提高。

(二)中职学生手机依赖度总体情况。本研究选取了129名中职生,问卷中手机依赖总分分布呈正态分布,平均得分为83.56,显著高于于理论均值81分(该数值为量表的理论平均值,由于该量表尚无相应常模,故该平均值仅供参考),说明中职生手机依赖总体上仍不容乐观,这与普遍观察到的现象是一致的。

(三)中职学生心理资本与手机依赖的相关。为了探索中职生心理资本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我们对两个变量使用Pearson系数法进行相关分析。如表3所示,整体来看,中职生心理资本的总分与手机依赖呈显著的负相关,四个维度中除希望维度外都与手机依赖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了中职生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的情况越好,学生的手机依赖度越低,心理资本与手机依赖有着负向的相关关系。

(四)中职生心理资本与手机依赖的多元回归分析。上文对中职生心理资本与手机依赖的相关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该关系是否紧密以及相关的方向如何,本文将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解释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方向及其因果关系如何。

在表4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将心理资本四个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其中只有两个预测变量与“手机依赖”因变量有多元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15、决定系数(R2)为0.332,最后回归模型整体性检验的F值为4.158(P=0.000<0.05),因此,两个预测变量都可有效解释“手机依赖”21.4%的变异量。从每个变量预测力的高低来看,对“手机依赖”最具预测力的为“韧性”自变量,其解释变异量为5.8%;其次为“自我效能”,其解释变异量为2.3%。从标准化的回归系数来看,回归模型的β值分别为0.023和0.243,其中负数表示其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为负向,说明韧性、自我效能对中职生手机依赖有负向的预测力。

依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出中职学手机依赖与韧性和自我效能之间的回归方程式为:

非标准化回归方程式:手机依赖=7.214-0.159×韧性-0.416×自我效能

标准化回归方程:手机依赖=-0.023×韧性-0.243×自我效能

三、讨论与建议

(一)引导中职生合理使用手机,倡导健康手机校园文化。学界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的质性及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娱乐、放松需求是青少年使用手机最突出的心理需求。现今中职生由于学业较轻,生活单调,缺乏娱乐,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已经普遍为各类人群使用,中职生利用手机能获取最便利、多功能的娱乐放松方式。相对高中生来说,中职生的父母对手机的监管持宽松的态度,并且中职生没有太多的升学压力,加上自身的约束力和行为习惯,他们对手机的诱惑缺乏相应的抵抗力,出现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较高的现象。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娱乐放松需求,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并且将健康的手机文化渗透到学生当中,引导中职生合时、合理地使用手机,发挥手机的积极效用,从根本上降低中职生对手机的依赖。

(二)中职生手机依赖与心理资本的关系。本研究数据显示,中职生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韧性及乐观三个维度与手机依赖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中职生心理资本与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也发现,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及韧性维度能有效地预测手机依赖。以上结果说明,中职生对自我完成任务的自信较足的时候,他们对学业的挑战也存在一定的信心,对手机依赖的程度也会减弱;尤其中职生面对压力和挫折时,如果韧性较弱,他们就会体验到更多的挫败感,从而消极地去面对生活和学习,容易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手机的使用上,通过手机游戏、聊天等获得虚拟的存在感,久之则会导致中职生沉溺手机世界,弱化现实生活体验。

(三)改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中职生处于青春期,情绪体验更敏感、情感表达更细腻,因此导致中职生更倾向于通过手机获得更多的人际联系,从而引发人际孤独感的爆发,久而久之形成“孤独—回避—孤独”的恶性循环。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应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团队素质拓展、班级赛事安排等活动扩大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范围,提升其团队凝聚力,活跃学校的社会交往气氛,促进学生的思想碰撞及情感交流,增加情感宣泄的渠道,形成中职生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通过人际交流逐步降低人机交流。

基于以上分析,学校等教育部门应通过教育渠道,增强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中职生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并通过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帮助学生充分感受社会支持系统的存在,从而改善其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参考文献】

[1]许海元.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黄林娟.中学生手机心理需求与手机依赖的关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

[3]张松梅.中职生自我接纳-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4]李天莉.农类学校中职生手机依赖情况调查与研究[J].广西教育,2016(3B)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三级立项“中职生手机使用与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4.中职生使用手机调研 篇四

关键词:

中职;智能手机;管理策略

信息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手机呈现爆炸式增长,中职学生几乎达到人手一机;校园无线wifi和移动4G网络的全面覆盖,使得智能手机成为学生的“掌上电脑”;手机APP的开发和应用,使得智能手机成为学生的“游戏机”;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沉迷于游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寻找解决智能手机使用的良策刻不容缓。为了有效管理手机,我们就必须充分认识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原因,而后因势利导,使智能手机成为学生的“学习机”,成为学校有效管理学生的“小灵通”。

1学生沉迷智能手机的原因

1.1学习目标不明确: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对自己的未来的职业没有很好的规划,把学习当成负担,甚至是娱乐,缺少上进心和信心,得过且过,甚至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

1.2寻找迷失的存在感和价值: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常被同学们忽视,于是他们就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存在感,通过打游戏、玩直播、聊微信等获取关注和喝彩,找寻扭曲的人生价值。

1.3追求时尚和获取资讯: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希望通过智能手机获取最新的信息,同时用智能手机观看自己喜欢的资讯新闻、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陶冶情操。

1.4社交需求:智能手机有很多的社交软件,学生希望通过这些软件能够与朋友、同学和老师密切交流,讨论问题或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在增进友谊的同时,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1.5查阅资料,给自己充电: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查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拓展自己的认知和见解,为自己快速成长及时充电,补充新知识。智能手机在校园的应用,既有利又有弊,应用的好,会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应用的不好,缺乏有效管理,将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势在必行。

2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有效管理策略

2.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德育课堂的教育和班级主题班会的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定人生的目标,改变对待人生、学习的消极态度,正确认识自己,看待自己,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自己的主要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和对未知的探索上。

2.2改革教学模式:旧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是学生课堂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校应出台措施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微课,将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吸引到课堂教学中,让智能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机和远程学习的应用终端机,课下讨论问题的阵地。

2.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了把学生从虚拟时空拉回到现实生活,就要根据学生的喜好,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来吸引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和精力,比如可以大力发展学校社团工作,成立兴趣社团,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发组织相应活动,丰富学生自己的业余生活,满足学生的社交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

2.4完善学校硬件设备,延长开放时间:扩大学校机房的规模,既为学生提供查询信息的场地,又可以使学生绿色上网合理上网;购置最新图书、报刊和杂志,全天为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为学生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提供方便。

2.5完善网络管理,科学调配网络资源:对校园无线wifi实施有效管理,上课时间和就寝时间切断学生无线连接服务,上课时开启班级移动网络干扰设备,阻断网络信号,避免学生上课和就寝时间玩手机,以免影响学生学习和休息。

2.6开展主题班会,制定班级手机使用规则:针对学生在应用智能手机中的不良行为和现象开展主题班会,通过学生集体讨论、分析、制定班级手机使用规则。上课时间手机放到指定位置,课余时间使用手机避免影响到其他人,自习时间由管理员监督手机使用。制定奖惩制度,鼓励学生放下手机,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并把学生在活动中的风采上传到班级相册和家长群里,为学生找到展示平台。

2.7指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智能手机快速获取学习信息,给学生提供学习网站,学习软件;通过QQ、微信多与学生交流,通过动态和朋友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认真疏导,逐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智能手机。

总之,管理智能手机,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堵,而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疏堵结合,既要为学生提供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环境,又要为他们提供便捷的获取资讯途径和释放压力的途径,同时实施行之有效的手机使用制度,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充分享用到智能手机带来的巨大便利,又不至于患上“手机病”。

参考文献

[1]李彦辉,张朝东.信息化时代中职生智能手机使用的管与理[J].管理智库.2013.(31).

5.中职生使用手机调研 篇五

人们在国内城市 (以成都市为例) 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时, 需要提供小额零钱。以旅游、因公出差、外来务工人员等为代表的短时停留人群, 因没有办理诸如公交卡、地铁卡、“城市通”等提供快速便捷支付的RF射频卡, 只能依靠投币支付。因此, 这部分人群时常会有身边没有足够零钱的困扰。另外, 在乘坐地铁时, 遇到客流高峰时期, 仅靠自动售票机和人工售票结合的方式仍然无法满足乘客短时大量购票的需求。根据目前我们的了解, 可以通过手机平台二维码扫描技术, 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调查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定量方面: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问卷星网站 (http://www.sojump.com/) 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和通过线下问卷调查的方法;定性方面:对公共交通各环节 (公交公司、地铁公司、通信运营商) 进行深入访谈和研究。两种调查方法结合最终形成报告。

系统组成

二维码

二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二维平面上分布的大大小小不同的黑白的点记录存储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 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二维平面组成矩阵表达信息, 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 它可以携带数千个字符的信息, 并具有一定的自动纠错能力, 通过二维码识别终端读取识别二维码图形获取二维码信息。

手机二维码的应用方式

使用手机二维码, 乘客通过手机发送相关指令到服务商, 服务商通过彩信或WAP方式将相关面额的二维码推送至用户手机, 费用在其话费中扣除。在二维码的有效期内, 通过安装在公交车上和地铁站入口处的识别终端, 乘客刷取手机接收的二维码完成购票手续。在用户使用该条二维码后, 终端将数据返回至服务商, 该条二维码失效。如示意图。

费用结算支付平台

支付平台主要通过移动运营商的运营平台来完成, 从手机话费直接扣除。系统平台要求各类信息加载整合, 进行交易预定确认, 生成二维码发送到用户手机上。公交车辆或地铁进站口配备能快速识读的终端设备。当乘客持手机二维码乘车或进站时, 终端识别二维码包含的信息, 存储传输到公交公司进行数据统计结算。

由于该业务需要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平台、付费管理平台联合工作, 因此必须保证系统及网络的可靠性、实用性、相对开放性和扩展性。

二维码识别终端的数据采集与传输

公交车辆运行时位置比较分散, 遍布城市市区各个角落, 数据采集与传输的方案之一是:如果要实时采集用户数据, 这就需要移动通信链路接入数据中心, 采用可靠的3G通信接入技术, 满足上传的业务需求。方案之二是:可以考虑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 在停车场或终点站架设无线网关AP, 采用虚拟专用网VPN技术接入数据中心, 当公交车辆到达终点时, 通过无线局网、虚拟专网将数据采集和传输到数据中心。

由于目前移动网络在各城市的覆盖率已达100%, 故采用方案一可以更好的进行实时数据传输, 只需移动公司增加相关网络服务器即可, 无需进一步改造站点或架设其他网络。

相关单位实地调研

为了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我们进行了社会调研, 分别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法、结构式访谈法三种调研方式。通过调研结果, 可以更好地分析方案的可行性。我们对乘客、移动公司、公交公司三个方面进行了调研。

公交公司

通过对成都公交总公司票务部负责人、百花中心站经理进行的采访, 对公交车的零钞清点方式、公交卡使用情况等进行了调研。

1、各车体投币箱中的零钞清点结算工作量大, 仅百花中心站每次维护、换单、点钞需要近百名的工作人员长达八小时的工作。并且残币、假币也为公交公司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2、从成都公交总公司之前的一项调查中, 在公交购票时, 34%的乘客选择使用公交卡, 66%的乘客选择投币。此数据也与我们之前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相似。

3、成都市并没有设立专门的零钞兑换点, 只有很少的一些场合提供零钞兑换服务, 并不能解决乘客无零钱的问题。

移动公司

对于该部分的调研, 我们采访了中国移动成都分公司运营策划部和市场营销部的负责人。针对本方案的技术问题、市场推广等进行了调研。

1、目前移动公司已经开展了部分手机二维码业务, 比如麦当劳的电子优惠券、中石油电子消费券等。

2、手机二维码技术趋于成熟, 不存在任何技术瓶颈。目前市面上的绝大部分手机均可接收手机二维码, 此外二维码识别终端的识读速度较快, 可以满足公共交通环境下所需的识读速度。

通过社会调研, 更加进一步的确定的本方案的现实可行性。

乘客

调查样本特征:

一、调查时间

2012年04月-2012年09月

二、样本数量

共有2500位用户参与本次调查, 共收到各产品调查有效问卷1792份。

三、样本分布

1.样本性别构成情况

2.样本年龄构成情况

3.受访者在成都市居住时间

有多余一半的受访者是在成都市短时居住、停留

4.样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间段分布情况

上午7:00-9:00、下午17:00-19:00为上下班高峰期, 此时也是人流量最大的时刻。

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 从技术角度考虑, 完全可以利用通讯设备公司成熟的识别终端以及移动运营商现有的网络和市场上现有的移动通讯工具通过手机二维码技术支付票款。无需对现有现有网络、设备进行大范围改造、投入。

从社会效益考虑, 若使用手机二维码支付技术, 公交、地铁公司不仅可以节省在清算钱币时的人力、物力等投入, 还可减少因收取残假币带来的损失, 同时还可以根据设备终端统计实时人流信息, 为合理安排、优化班次、车次提供依据。而乘客在节省购票时间的同时, 也减少遇到身上零钱不足的情况。

该手机二维码支付技术可先在部分站点、线路进行试点, 广泛收集相关建议、意见, 进一步优化、完善系统各环节, 再进行大规模推行。如果效果良好, 还可尝试推广应用到城际高铁、短途旅游客车等方面。

摘要: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使其公共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乘公交车采用的收费方式分为投币方式以及IC卡电子收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 我国手机用户群逐年增加。本文讨论二维码技术运用于乘车费用结算支付平台的可行性。

6.中职生使用手机调研 篇六

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以及手机新功能的不断开发,手机已逐渐成为新一代的网络应用媒体。由于手机价格、上网成本及技术门槛的不断降低,比普高学生更多使用手机的中职学生上网人数急剧增长,上网成为他们有一定频率的、可持续性的生活状态,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关注中职生手机上网的现状,重视和加强中职生手机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中职学校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手机网络时代下的中职生手机上网的现状

中职学生学业上的要求没有普高学生那么高,课余时间相对丰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非常热衷于追求手机上网这样的事物。以我所在学校为例,虽然学校明文禁止学生在校时间使用手机,但仍可以看到,校园里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相当普遍,许多学生是机不离手,成了名副其实的“手机控”。为此,我在本校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中职校园里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具有以下特点:

1.手机上网使得中职学生上网不受时空限制,课上课下随时玩,教室寝室随地玩。对于许多对学习本来就不感兴趣的中职学生来说,手机上网让他们枯燥无聊的读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只需将手机设为震动或静音状态,QQ、微信等动态随时掌握,上课时趁老师不注意就可以在下面偷偷聊天、刷空间、玩游戏。下课以后更是没有约束,只要脱离了老师的视线范围,就可以尽情地上网。晚上就寝以后,寝室里的手机屏幕“星光点点”,热闹非凡。

2.手机上网使得上网的学生面更大,接触网络的学生面更广,学校监管难度大增。以前学校对于上网的监管只涉及到学校周边的网吧,也只涉及到部分不听劝阻逃课去网吧上网的学生。而有了手机上网以后,更多学生包括老师眼中的好学生都能通过手机这个平台QQ聊天,更新微博,玩游戏,看网络小说,网购。上网更加便捷、隐秘,一部装在口袋里的手机,属于学生个人物品,让学校管理起来非常困难。

二、手机上网对中职生的影响

从我校发出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手机上网对现代中职生的弊大于利,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中职生认为手机上网的好处在于为他们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便于他们和家人、朋友交流和沟通。但相对这些好处而言,弊端更多,如容易分心,影响学习;影响视力和身体健康;容易造成攀比,花费增加;容易侵犯他人隐私,引发矛盾;容易借助手机网络平台接触到不良信息,伤害身心;容易改变中职生的人际交往模式,生活在虚拟世界。

三、手机网络时代下的中职生德育工作策略

既然手机上网对中职学生的弊大于利,那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又该如何应对?我认为应该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下功夫,三管齐下,一起引导中职生理性对待手机上网。

1.呼吁社会加强网络监管部门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只有我们最清楚手机上网对中职学生的影响,所以学校有责任让社会重视起手机上网对中职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呼吁网络监管部门加强网络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最大限度还中职生一个相对干净的网络环境。

2.疏堵结合,加强文化建设,强化中职学校的教育功能

(1)疏导教育为主。手机上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中职学校不可能回避这个话题,只能顺势而为。校方可以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正确认识,开展文明上网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理性对待手机上网。

(2)管理约束为辅。学校应该与时俱进,制定相应有效的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制度。在这个全民使用手机的时代,中职学校要想全面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和使用手机上网是不可能的。就算校方下令不允许携带手机到校,许多家长也不会同意。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为住校生,一些住校生一周或者两周回家一次,需要与家长联系;通校生每天乘车或骑车回家,路途较远,出于安全考虑,也有必要带手机与家长联系。因此,单从这个角度来看,禁止中职生携带手机上学就沦为了面上的规矩,实际却是难以做到的。

那么相应的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跟上。如我所在学校采取的措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的手机上网行为。首先明文规定不准学生带手机上学,一旦发现则要将手机交给老师代为保管,放学后或放假后再取回;其次,对于那些私自携带手机上学并玩手机的学生进行扣分处理,扣分纳入班级考核,再由班主任根据各自班级情况约法三章进行管理。这样,有了学校的校纪校规做后盾,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学生手机上网,但至少他们不敢明目张胆,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减少中职生使用手机上网的面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

(3)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中职学校还可以发展先进文化,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替代手机文化,完善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可以根据中职生的专业特点,开展不同的适合各个专业的校园文化节,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将学生的心思吸引到所学专业和健康的课余活动上来,这样,学生的心思放正了,自然就会减少对手机上网的迷恋。

3.引导家长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加强与子女的亲子沟通

有研究表明,那些沉迷于虚拟的手机网络世界,疏于与人交流的孩子大多都在一个亲子关系不融洽、家庭氛围不和谐的家庭中长大。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和父母呆的时间逐渐减少,自我意识却越来越浓厚。这就很容易让自己放纵,一玩而不可收拾。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还可以将学校的教育功能延伸到家长教育。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教育平台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手机上网问题。告诉家长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青春期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是很多问题解决的根源所在。家长应该多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多和他们沟通,解决他们在青春期成长中思想上的困惑。此外,提醒家长自己也要学会成长,多关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放下架子与他们交流,营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中找到尊重与信任。这样,有了健康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亲子关系,中职学生一定会更加关心现实生活中的身边人,关注身边事。而不再沉迷于虚拟的手机网络世界。

综上所述,在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发展趋势时,中职学校应该直视中职学生手机上网的各种影响,并发挥起学校的德育功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社会和家庭采取有效措施教育学生正确理性地对待手机上网。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中职学生将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在有诸多不良影响的手机上网上,才能让他们学会趋利避害,自觉地以道德理性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真正实现手机上网为我所用的功能。

7.中职生使用手机调研 篇七

【关键词】 中职生 心理健康 SCL-9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2-02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曾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重视。中职生多为被应试教育淘汰的学生,即初中时所谓“三差生”(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常被父母与老师指责。中职生的父母大多为生计奔忙,较少有精力关注孩子,不乏留守儿童。大多数学生为寄宿生,空间距离在客观上造成家校联系薄弱。诸多调查结果显示,与同龄的中学生相比,中职生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是中职教育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我校对一年级学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系统测查,了解并分析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应对策略与建议,希望能对中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文调研对象为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学校一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工具为瑞格心理健康管理软件,所用量表为90项症状清单(SCL-90),上机测试并生成结果。SCL--90症状自评表是以Derogatis编制的Hopkin's病状清单(HSCL1973)为基础,主要从感觉、意识、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从饮食睡眠、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多种角度进行评定。总共有90题,包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强迫症状、躯体化、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等9个因子,为1-5的5级评分,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等特点,信效度高,并被广泛应用。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筛查总体结果

本次调查试筛选出有效问卷598份,按全国常模,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即可考虑为阳性。一般规定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均分大于或等于3分为阳性,为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一年级学生中,有心理困扰者263人,占参加测验人员总数的43.98%;其中有中重度困扰者95人,占有效测验人员总数的15.98%。近一半人数有产生心理困扰,中重度人员将近百人,说明中职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其中,中重度学生尤其需要关注。需要开展团体辅导、个案咨询,加强家校联系,社会、家庭与学校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表一 南平农业学校一年级学生调查总体结果

阳性症状人数中重度症状人数

人数26395

占测评总数的比例43.98%15.89%

2.各因子分阳性症状人员筛查结果

SCL-90各因子分统计结果显示,南平农业学校一年级学生中,各因子有阳性症状者比例很高,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占总人数42.98%的学生在躯体化方面有程度不一的问题;在轻度症状中,人数较多的因子是“躯体化症状”和“精神病性”。现代医学证明,心理问题会在身体方面有所表现,躯体化症状的人数较多,也折射出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测查结果中,精神病性的中重度人数不多,主要集中在“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感到孤单”、“ 您认为应该为自己的过错受到惩罚”以及“从未感到他人和自己很亲近”等三项上。而中重度人数最多的分别为人际关系敏感,有56人;其次分别为强迫症状,主要集中在“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正”以及“忘性大”这两项上。这些在表述上都与人际关系、自我形象有关。

3. SCL-90十大症状排行汇总

中职生对人际关系及情感问题较为敏感,关注自我形象,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对前途迷茫。这是青少年的普遍特点,而中职生表现较为严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相关主题的团体辅导、知识宣传等丰富多彩的方式来帮助中职生确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改善人际关系,了解人际交往基本原则,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

以上统计数据显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1.在观念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应该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等四个方面。我校的调研数据和其它诸多报告显示,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数据不容乐观,亟须改变“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的做法,心理健康课也不是其它课程的附属,在观念上树立育人思想,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立地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在中职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性,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合格的中职学生。

2.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学校心理健康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建立以学校心理咨询室人员为主的专业队伍,以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体的常规心理教育队伍。班主任和一线教师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就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疏导具有轻度症状学生。对于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则交由心理咨询师组织开展团体辅导,或对个案进行深度咨询。这样,既顾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涵盖面,也保证了对中重度学生进行重点帮助。

3.着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提高教师心理教育水平。面对数量庞大的问题学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及掌握相关知识的一线教师,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亟须借助继续教育等平台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使其不仅自身心理健康,还能掌握基础的心理辅导方法,及时处理学生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同时对专业心理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培养中坚力量。

4.探索适合中职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职生群体心理特点与中学生有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在方式与内容上符合中职生心理特点,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其心理症状有的放矢。团体辅导、常识讲座、心理剧表演,以及沙盘疗法、音乐治疗、美术治疗等方式都是常用的心理辅导手段,但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书写表露技术具有普及面广、操作便利、行之有效等特点,可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5.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合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因中职生多为外地学生,所以家校联系较为薄弱,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校方应利用日益发达的通讯技术,加强家校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能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同时,可引进社会教育资源,促使各种社团组织与中职生接触,传播相关知识,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亟需广大心理健康工作者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1]程宏.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王玲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亲子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

[3]李鑫. 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亲子关系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 2009.

[4] 邹洪升.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以聊城市中职学校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5]王红瑞. 中职生学业行为特点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的调查[J]. 职业教育研究,2011.

[6]朱巧玲. 中职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 考试周刊,2011.

8.中职生QQ群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篇八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全校各专业1~2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482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4%。调查对象涉及不同年龄、性别、专业和学历层次。

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QQ群使用年限、QQ群使用目的、加入QQ群的数量、收发不良网络信息以及班级QQ群管理等方面, 共16题。

1.2 研究方法

为保证研究的客观性、有效性和针对性, 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 即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相结合方式进行, 其中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

(1) 通过整理和网络查阅, 收集与班级QQ群使用有关的大量文献资料和调查统计数据, 并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为编制QQ群使用现状调查问卷和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发放QQ群使用现状调查问卷, 并随机对从事班级管理的教师进行访谈, 结合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研究, 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见表1~9)

2.1 学生QQ群使用现状

表1、表2显示, 学生QQ群使用率为100.0%, 与网络调查结果高度一致。其中, 陌生QQ群使用率为79.7%, 朋友圈QQ群使用率为99.6%, 班级QQ群使用率为97.1%。

表3显示, 学生普遍使用QQ群, 使用3年以上的占62.7%。个别学生从小学就已经开始使用QQ群, 并且操作熟练。

表4显示, 学生使用QQ群的目的为聊天、娱乐和班级通知发布, 用于学习的仅占2.5%。

表5显示, 学生加入QQ群的数量普遍在4个及以上, 个别学生加入QQ群的数量高达50个, 令人吃惊。

表6显示, QQ群中的网络负面信息量仍然很大, 特别是学生加入的陌生QQ群, 各种广告信息发布占100.0%, 兼职欺诈信息占87.8%, 色情信息占80.3%。由于学生对网络诈骗信息具备识别能力, 故未发生被骗情况。学生在陌生QQ群中有转发不良信息的行为, 其行为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表7~9显示, 班级QQ群均为班主任或学生建立, 能有效行使群管理职能, 并保持网络文明。但学生对班级QQ群的满意度为64.7%, 仍有30.1%的学生持不认可态度。91.5%的学生认为班级QQ群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发布, 涉及思想教育内容的比例仅为23.8%。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加入的QQ群数量较多, 并且在陌生QQ群有较高的活跃度, 而在班级QQ群中相对沉默。

(2) 学生使用QQ群的目的主要为娱乐和聊天, 而班级QQ群则主要用于接收教师发布的信息, QQ群的其他功能利用率较低, 群讨论、群投票、作业等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3) 学生对班主任建立的班级QQ群不完全肯定, 甚至有排斥心理。教师对班级QQ群的参与和管理较少, 大部分只是作为班级信息发布的公告栏, 降低了QQ群的管理和教育职能。

3 对策与建议

QQ群将现实与虚拟有效结合, 缩短了空间和心理距离, 为“互联网+”教育搭建了一个数字化管理和德育平台, 通过合理应用, 可提升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性、针对性。但我们也应当看到, QQ群有其不利的方面, 特别是学生加入的陌生QQ群, 人员构成复杂, 而信息资源的开放性、群体性和互动性, 往往导致不良信息肆意传播, 某些欺诈、色情信息会影响学生身心发展。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执行者, 有责任在QQ群使用过程中积极参与QQ群活动, 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

3.1 引导学生远离陌生QQ群, 营造网络文明环境

针对学生加入陌生QQ群聊天娱乐的行为, 应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手段, 了解学生QQ群信息发布情况, 教会学生辨别信息的真伪、优劣, 培养学生网络信息鉴别与判断能力;帮助和引导学生自觉分析不良信息产生的根源并认识其危害, 要求学生坚决抵制QQ群发布的反动、黄色、不健康内容, 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同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积极引导学生退出不健康、不文明的QQ群, 营造校园网络文明环境。

3.2 严格管理班级QQ群, 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

班级QQ群是班级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作为班级的交流平台, 班主任应加强并规范QQ群管理, 充分发挥管理员的作用, 实行实名制管理, 制订群规则、加强群内监督。

教师定期发起和参与班级QQ群的各种倡议, 积极引导学生利用QQ群的各种功能开展有意义的班级活动。教师可在群中发布信息、存储文件, 共享资源, 群成员也可以将资料发到群共享, 每个成员都能在第一时间下载、阅读和分享资源。例如, 授课教师可以通过收集一些相关学习材料, 上传至QQ群共享文件里,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知识, 促进学生进步。班主任可以发起实时讨论, 针对当前敏感话题引导学生认清事实, 或者利用群投票功能实施班级选举等。

上一篇:五年级音乐教师工作总结下一篇:电子工艺主管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