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措施(精选10篇)
1.传染病防控措施 篇一
一、加强领导,做好疫病防治是重大民生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防控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属地管理责任制,周密安排好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防控工作。各级政府要保障公共卫生投入,认真落实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应急储备、疫情监测和卫生宣传工作经费。各级卫生、宣传、教育、检验检疫、药监、工商、经商、公安、交通、民政等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二、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制度。确保疫情报告及时准确
加强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各地要按照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实行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农贸市场、建设工地及流动人口聚集地的疫情监测工作,发现有手足口病疑似症状的患儿,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各级卫生部门要及时对疫情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为手足口病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违反规定瞒报、迟报传染病疫情并造成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三、抓好群防群控。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要坚持预防为主。动员全社会力量抓好群防群控,实现疫情防控关口前移。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餐饮业、集体食堂等的卫生监管,减少传染病发生。要加强对农村集贸市场、公共场所等重点部位的卫生监管,切断一切可能的疫病传播途径。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县(市、区)乡(街)村(社区)三级医疗网络的作用,加强城乡社区防控工作,落实学校和托幼机构晨检、消毒等防控措施。要把少年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作为防控工作的重点,抓好对儿童家长的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教育,做好城乡社区、学校、托幼机构和家庭防护。
四、加强临床救治。切实提高救治水平
切实提高其预防控制、临床诊断和救治水平。对于已经出现的手足口病患者,各地要迅速组织对医务人员的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要全力抓好救治工作。凡经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所发生的医药费除医药费用全额报销外,用实行全额报销。凡享受城乡低保、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为手足口病重症的患儿。由当地政府给予适当生活救助(具体实施办法将由省级有关部门会商后另发)要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防止和减少医源性传播的发生。要制定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应急方案,组建医疗救治应急小分队,做好药品、设备、试剂和医疗救护所需物资的储备工作。
五、加强舆论宣传。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及时、如实地公布疫情和防控情况,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透明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各新闻媒体要严守新闻纪律,加强下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全面科学地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使群众认识到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从而坚定群众防治疾病的信心,避免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范文网】
2.传染病防控措施 篇二
1 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1.1 散发性
发病猪只不多, 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只有零星地散在发生。如破伤风、放线菌病等常呈散发。
1.2 地方流行性
在一定地区和猪群中, 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 并且具较小规模流行的猪传染病。如炭疽、猪丹毒等病, 常以此种流行形式出现。
1.3 流行性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猪群中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 不存在病例绝对数的界限, 而仅仅是指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名词。如口蹄疫、猪瘟、猪附红细胞体病等病, 可表现为流行性。
1.4 大流行性
某些传染病在每年一定季节里发病率升高称为季节性, 如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由吸血昆虫传播, 常在夏秋季节流行;某些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 在冬春, 圈舍门窗密闭季节流行。此外, 某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呈现周期性的上升和下降, 例如猪流感等, 在一次大流行后, 经过一定时间间隔 (常以数年计) , 还可再度发生流行, 此现象被称之为传染病的周期性。
2 猪传染病的危害
猪传染病最直接的危害就是造成养猪业的重大经济损失。因为许多传染病可以造成猪大批死亡, 如炭疽、猪瘟等;相当一些传染病可以引起母猪流产或死胎, 产仔率降低;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那些传染性极强而致死率不高的传染病如口蹄疫等, 由之引起的经济损失并不亚于致死率高的传染病, 对它们的危害不可低估。某些人、畜共患传染病如布氏杆菌病、狂犬病、炭疽等, 对人们的健康可造成严重威胁。
3 猪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3.1 坚持自繁自养
养猪场应自己饲养一定量的公、母猪, 解决本场育肥用仔猪, 不从外购进仔猪, 可减少传染病的带入。猪场因添新品种必须购进猪苗时, 要了解当地疫情, 不从有传染病的猪场购猪;购猪时, 要严格检查猪的健康状况, 观察皮肤、呼吸、鼻子、眼睛、粪便以及食欲等是否正常。大批购进仔猪时, 要同当地兽医部门联系;了解疫情和防疫情况, 观察5~7d, 才能运回。购回的仔猪, 还要进行预防接种并隔离检疫30d。
3.2 实行分群饲养
在规模化猪场, 应按猪的品种、性别、年龄等分群饲养;同时根据不同品种和不同生长阶段猪的营养需要确定饲料标准和饲养方法, 以保证猪群的正常发育和健康, 防止营养缺乏病。切忌日粮中出现“瘦肉精”之类的禁用品。
3.3 加强饲养管理
哺乳期母猪应给予营养丰富, 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优质饲料, 尤其是哺乳期头一个月。在仔猪断奶前11周, 应逐渐减少母猪的精料日喂量和多汁料喂量, 以防断乳后乳房炎的发生。对初生仔猪应注意保暖, 并尽早让其吃到初乳以获得被动免疫;为促进仔猪胃肠机能的发育, 可提前补料和饮水, 一般从5~7日龄开始训练仔猪补料采食, 并供给充足清洁饮水;及时补铁, 以防仔猪贫血;稳定饲料种类, 定时定量饲喂;对断奶仔猪更应加强饲养管理, 饲料标准和饲喂方法均应逐渐向育成猪过渡。
3.4 全进全出
自己解决不了猪仔的养猪场, 1年需多批进猪, 并且每批猪应集中在1个猪舍, 催肥后全部出售;猪舍空出后, 及时消毒, 然后再进新猪。消毒用药可选用20%新石灰乳或2%热烧碱液。消毒时应先彻底清扫, 然后再用消毒药液刷洗或泼洒。
3.5 猪场及猪舍的消毒
在猪场和猪舍门口设一稍大于门宽、长1~2m (大于一般车轮的外直径) , 深5cm左右, 用水泥砌成的消毒池, 内放草帘或软细柴草, 其内加入2%烧碱液或其他消毒液, 车辆和人进场、圈时踏此而过可达到消毒的目的。工作人员进出猪场要换工作服和鞋。闲杂人员和买猪者不准进入猪场, 必要的参观者须换鞋穿工作服并彻底消毒后才可进场。
3.6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的措施, 如猪瘟、猪蓝耳病、口蹄疫等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治法, 但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 适时进行接种, 每次接种, 要将接种时间、疫苗种类、批号等进行登记。
3.7 定期驱虫
既可提高饲料报酬, 又能增强猪体体质, 使猪的抵抗力增强, 疫病发生减少。同时, 猪只驱虫后再接种疫苗, 可提高疫苗的免疫力。
3.8 搞好圈舍清洁卫生
圈舍底部应硬化, 每天打扫, 保持圈舍清洁干燥。注意饲料卫生, 不购买疫区的饲料, 每天清除圈内粪便, 并将粪便堆积发酵处理。
3.9 泔水煮沸再喂猪
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及防控措施 篇三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治疗;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3-0036-02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肠道疾病。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给许多规模化猪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冬、春季节,往往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近几年来,该病在武隆县仔猪及成年猪中都有流行,特别是早春产仔季节流行,会造成大批仔猪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因此要提高诊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水平,改进防控措施,促进生猪养殖健康发展。
1猪传染性胃肠炎
1病原学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能在猪肾、猪甲状腺、猪睾丸等细胞上增殖。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钠、次氯酸盐、氢氧化钠、甲醛、碘、碳酸以及季铵化合物等敏感;不耐光照,粪便中的病毒在阳光下6 h失去活性,病毒细胞培养物在紫外线照射下30 min即可灭活。病毒对胆汁有抵抗力,耐酸,弱毒株在pH3时活力不减,在经过乳酸发酵的肉制品里病毒仍能存活。
2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断奶仔猪、肥育猪和成年猪的症状较轻,大多数能自然康复。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冬天。仔猪多发于春季。不易在炎热的夏季流行。该病潜伏期1 d左右,有时长达4 d,一般在3d内暴发并迅速传播,约经1周左右达到高潮,随后呈零星发病。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哺乳仔猪发病会造成大批仔猪死亡,死亡率与年龄的关系甚为密切,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出生5 d以内的仔猪病死率可高达100%,10日龄为50%左右,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较低。
3临床症状
哺乳仔猪突然发生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哺乳之后)。接着发生剧烈水样腹泻,粪便呈乳白色或黄绿色,带有小块未消化的凝乳块,有恶臭。在发病末期,由于脱水,粪便稍黏稠,体重迅速减轻,体温下降,发病后2~7 d死亡,耐过的小猪生长较缓慢。肥育猪发病率接近100%,突然发生水样腹泻,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下痢,粪便呈灰色或茶褐色,含有少量未消化的食物。生长期的猪和母猪症状轻重不一,通常只限于厌食几天,个别猪呕吐、腹围增大。有的患病母猪体温升高,无乳、厌食和腹泻。
4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在胃和小肠,以胃至直肠呈现卡他性炎症为特征。哺乳仔猪的胃内常充满、滞留未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轻度出血,黏膜下有出血斑。小肠肠管扩张,有泡沫状液体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绒毛萎缩,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在肠系膜淋巴结管内见不到乳白色乳糜,肠黏膜严重出血,淋巴结肿胀。
5治疗及防控措施
5.1治疗原则和用药
由于该病发病急、病程短,要早发现早治疗,治疗越早,疗效越高,可减少死亡。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选用以下药物治疗。如链霉素、痢菌净、磺胺密啶钠等,并配合中药辅助治疗,起到一定效果。补液纠正酸碱平衡:在饮水中加入5%葡萄糖、0.9%的氯化钠、0.2%的碳酸氢钠,经过充分搅拌后给猪饮水;蒙脱石散或木炭粉口服,修复肠黏膜;减饲,饥饿疗法,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5.2坚持自繁自养,控制人畜流动
猪传染性胃肠炎极易传入猪场,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避免从疫区或发病猪场引进,并对引进的种猪严格检疫,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种猪没有任何症状放可解除隔离。并且禁止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猪场,防止通过人和车辆带毒进入猪场,引进猪场发病。
2.3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
实施“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分娩舍应重视做好保温工作,特别是春季日夜温差较大,应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卫生;尽早使初生仔猪吃足初乳。可在猪群各阶段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一旦发现该病,立即严格隔离消毒。常用消毒药物进行定期消毒,每周进行2次。临产母猪转入分娩舍前,应用温水擦洗干净并彻底消毒。初生仔猪应该尽早吃足初乳。
5.4强化免疫工作
4.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 篇四
青少年学生是传染病的好发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甲流感: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0天。
2、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轻为特征。流感病毒的变异化非常快,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多数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后果十分严重。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
3、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4、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学生普遍易感,易呈暴发流行。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临床特征为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颜色淡,出疹均匀,整齐,疹后皮肤光滑,干净如常。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5、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在学校及幼托机构易造成暴发流行。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肿、痛。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可能导致:
1、男生睾丸炎:较大学生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
2、卵巢炎: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症状是小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以上。治疗不及时,婚后不孕;
3、脑膜脑炎:在腮腺肿大一周后出现嗜睡、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发烧39℃以上,一般无抽搐。
隔离期限:至腮腺完全消肿后3天止,自发病起约3周时间。
7、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手、足、口腔可发现皮疹、丘疹或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4天。
8、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学生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并发症:皮肤继发感染:最常见,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水痘肺炎;心肌炎、脑炎。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如患水痘,终止妊娠是最佳选择。
隔离期限: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少于发病后7天。
9、流脑:为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冬春季,病变主要在脑膜、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高烧、头痛、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症。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
隔离期限: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发病后1周。
10、乙脑:为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流行季节为7、8、9三个月,传播途径是经蚊子叮咬。临床上以高烧、意识障碍、抽搐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
隔离期限:隔离至体温正常。
二、学校常见传染病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条件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和《河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范围》的规定:
1、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或者同一个村发生有联系的麻疹病例2例及以上。
2、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等集体单位或者乡镇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3、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等集体单位或者乡镇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4、手足口病:当单位出现聚集性病例,即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的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3天内有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自然村(居委会)发生1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联系的手足口病病例。
5、流感 :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它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人,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人死亡。
6、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等集体单位或者乡镇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流脑:1周内,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或乡、村因同一因素发生流脑3例及以上,或者有1例及以上死亡;或周边地区(全国、省、市、县)发生流脑暴发流行期间,发生1例及以上流脑病例。
8、乙脑:在一个县内,1周内发生乙脑病例5例及以上。
三、学校常见传染病个人预防措施
1、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上述学校常见传染病除手足口病外,均有相应疫苗可预防。
2、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晒衣被,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4、均衡饮食、加强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增强抵抗力。
5、在传染病流行高发期尽量避免让孩子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患病机会。
6、药物预防 :可服板蓝根冲剂、玉叶冲剂等抗病毒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同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治疗。
四、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疫情控制
1、疫情的判断与核实:根据上述介绍的学校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判断与核实为何种传染病;确认后向当地卫生院防疫组做疫情报告。
2、坚持晨检制度:按照《学校传染病防控晨检工作规范》要求,认真询问、观察、检测(测体温)学生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认真登记《学生晨检因病缺勤记录登记表》,督促就诊并严格居家隔离。
3、严格病人隔离:严格掌握并按上述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期限责成患病学生居家隔离治疗,直至满隔离期限后或经当地卫生院提供医师开具的无传染性的证明,患病学生方可返校上课。教师职工亦同。
4、执行疫情日报告:每日根据晨检结果,指定专人汇总填写《学校晨检结果汇总表》,报告当日新发病例数、痊愈病例数,住院病例数等信息,每日上午11时前上报区教体局。
5、环境清洁与消毒: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学校环境卫生的清洁,校园内无卫生死角;定期对教室、宿舍等学生活动场所进行通风、消毒,消毒对象与方法详见《学校各场所的消毒方案》。
6、健康教育工作:学校通过授课、版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学会勤洗手、勤晒被、多通风、喝开水、吃熟食的十五字防病口决。疫情发生期间同学不互相探望、串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集体活动,尽量避免全校或较多人员集会。
7、保护易感人群:对未发病学生可建议由家长携带到当地卫生院应急接种相关疫苗或视疫情程度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当地卫生院组织入校开展疫苗应急接种工作,保护易感人群。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任楼小学
5.传染病防控措施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福清市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以科学的观点,人本的意识,和谐的主题为中心,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机制,切实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主要措施:
1、严格落实责任
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事关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建全传染病报告网络。
2、加强宣传教育
学校要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上级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工作中来。学校要通过晨会、班会、午间广播和黑板报等形式,深入开展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活动。对外出学生要加强教育,严禁去疫点和疫区走亲访友。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全校各班要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值周教师负责疫情统计报告工作。班主任要详细学生统计出勤情况,严格筛查学生缺课原因,通过电话、家访等途径追查病因,并及时上报各类传染病病例。尤其对于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的学生尤为关注。学生一进校进班,班主任教师首先要仔细观察学生精神状态,发现萎靡、发热和皮肤异常情况的学生及时通知卫生保健教师进行筛查。一旦发现疫情,值周教师要立即向学校汇报,学校要即使向中心学校和卫生院报告。
(1)同班级一天内发病3例或连续3天内多例(5例以上)学生患病,并伴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要在24小时内报告。(2)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在24小时内报告。
(4)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小时内报告。(5)发现甲类或甲、乙、丙类传染病暴发出现,1-2小时内必须报告。
4、加强师资培训,做好防控普及工作
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学校健康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并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午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5、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季节是传染病高发季,学校值周组组每月要制作一期防病宣传板报,上一节有关呼吸道疾病的健康课。各班每月开一次防病主题班会、每周一次健康讲座、每学期做一刊学生手抄报。并按上级部门的部署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6、构筑防病屏障
(1)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目前水痘、腮腺炎、流感等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传染病预防重点工作,及时清整校园死角,清除蚊蝇滋生地,清除园林绿地、闲置空地、垃圾杂物,彻底消灭卫生死角。
(3)各班每天要开窗通风,让教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4)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免疫力。(5)隔离传染源。严格按照《传染病法》规定的隔离期实施病员规范隔离。复课时要有卫生部门(传染病医院)开据的病愈证明方可进校上课。
6.传染病防控措施 篇六
春季是水痘、流感、麻疹、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根据青岛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青岛市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黄岛区教体局工作要求,制定我校具体措施和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吴元海,成员: 崔建明
张鸿师 程艳 赵旭然.加强组织领导,全校师生充分认识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部门沟通与协调,建立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针对春季传染病的流行危险因素和重点问题,周密部署,明确责任,全面做好各班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建立并完善学校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工作方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真正把各项预防、控制措施落到实处。
二、严格疫情监测,依法依规处置
各班级要加强学校春季传染病的监测预警、疫情核实、现场调查处理及报告工作。增强对程艳老师和赵旭然老师的业务培训,指导做好春季传染病防控各项工作。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及病因追踪等制度,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对缺勤学生逐一查明原因,并每天及时与学校校医沟通信息,认真填报《青岛市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信息系统》,一旦发生可疑传染病疫情,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做到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掌握疫情控制的主动权。如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学校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做好先期处置,并配合卫生计生部门做好事件的处置。
三、开展环境整治,重点区域通风消毒
要搞好环境卫生,对教室、图书室等教学场所和食堂、宿舍、厕所等重点生活区域进行清扫和清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加强教学、生活场所的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两次 15 分钟以上的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学校要适度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至少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求。定期开展教室和宿舍消毒,一旦发生疫情流行或暴发,要立即对教室、学生宿舍、厕所、食堂等重点区域进行消毒,控制疫情传播。
四、落实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素养
加强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专人负责,利用校内健康教育课、讲座、宣传栏、校园网、班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让全体师生员工了解掌握流感、麻疹、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科普知识,增强广大师生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春季也是结核病高发季节,各班级要充分利用“3•24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这一契机,在校开展结核病防控知识的宣传。
总之,我校要严格落实各级领导的要求,每天严格按照方案指定的要求逐一落实,不疏漏环节、不走形式,同时提高师生的安全卫生意识,群策群力做好学校的卫生工作。
黄岛区信阳小学
7.传染病防控措施 篇七
1 我省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1.1 养猪业的发展势态
吉林省是养猪大省之一, 其饲养数量和出栏量在国内居前列。与全国一样, 我省的养猪业正处在一个由个体、小规模散养逐步向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的进程中。其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和不规范化导致了重养轻繁、重治轻防的倾向。大多数个体养猪场只追求经济效益, 缺乏目标性和前瞻性。其具体表现为:场址选择不合理、猪舍设计、建筑结构不规范;无计划的盲目引种、饲养方式与日粮设计不科学、忽视防疫与免疫接种、盲目扩大饲养规模和数量。这些错误的建、养、繁的倾向和多元化饲养模式为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埋下了隐患。
1.2 当前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1.2.1 一头发病、不断蔓延
就局部地区而言, 病原传入后, 因不能及早发现、确诊, 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防控措施而导致病原扩散, 造成蔓延和流行。1.2.2混合感染、症状复杂激发感染或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已成为我省猪群疫病流行的主要特点。如病毒性疾病激发细菌感染、多种病毒混合感染、细菌性疾病激发病毒感染。有个别病例也见与附红细胞体、支原体或寄生虫混合感染。所以, 发病猪临床症状不典型, 给活体诊断带来了困难。所以易发生误诊或不能确诊的现象。
1.2.3 免疫抑制、接种失败
有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后可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如:猪瘟、圆环、蓝耳、细小、流感、伪狂犬病等病毒;放线杆菌、沙门氏菌、弓形体、支原体均能损伤免疫细胞, 造成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抑制, 导致免疫接种失败。
1.2.4 持续感染、根除困难
引起免疫抑制性病毒可在猪体内以隐性感染形式长期存在, 并通过水平或垂直传播方式造成猪群持续性感染。母猪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胎儿出生后带毒并可通过接触感染给其他健康猪。
1.2.5 病原变异、毒力增强
由于滥用抗生素和不规范免疫接种, 导致病原体变异。有的毒力减弱、有的毒力增强, 也可能产生新的毒株或细菌的新血清型, 给免疫工作带来了困难。
1.3 猪传染病的防控误区
1.3.1 忽视免疫作用
很多养殖场、养殖户没有技术员或不懂免疫知识。不掌握疫苗的用途和原理, 认为种猪不能进行免疫。所以, 养猪从不注射疫苗。1.3.2疫苗应用不合理有的虽然做疫苗接种, 但不科学。没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所以, 因免疫失败造成感染。有人认为疫苗注射越多越好, 注射量过大造成了免疫麻痹而感染疾病。有的是在保管中导致疫苗失效而造成免疫失败。
1.3.3 错误应用药物
有些人不了解因疾病的病原不同, 要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防控。有的人不按药理、药性、疗程及剂量使用药物。认为只要是药物就能治疗、预防疾病。有的只用1次, 未见明显效果就换了另种药物, 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1.3.4 消毒观念淡薄
有的猪场或养殖户忽视消毒的防控作用。有的甚至在一个养殖周期根本不消毒。当传染病发生了才开始消毒, 此时已为时过晚。有的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 造成消毒不良。达不到消灭病原的目的。
2 猪传染病多重感染与流行的原因剖析
2.1 防控体系不健全
至今我省乃至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动物疾病监督、防控体系, 县以下没有监控机构。动物传染病发生的第一监报点应该在乡乃至村, 而我省及全国恰恰没有设置这个机构或专职人员。
2.2 管理机构职能不清
县级以上虽然具有动物疾病管理机构, 但管理职能、权限分工不清。常常出现一事多部门管理或无人管的现象。由于管理职能、权限不清, 造成传染病发生时没有人过问, 更不能有效控制, 导致不断蔓延甚至流行。
2.3 传染病监督、防控执法力度不够
现有的县级以上管理、监督机构由于编制、人员限制没有足够的力量覆盖所有管辖地区。执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与传染病发生程度不协调。不能从法制角度得到防控保证。
2.4 兽药行业仍需加强管理
兽药生产行业经过整顿后, 淘汰了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厂家, 净化了兽药市场。但仍然存在问题:如套用生产文号、标签与药品不一致、非法生产生物制品或生产无效制品。兽药经营管理混乱, 经营者不少是非专业人员。更有甚者, 兽药店兼动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人为制造了传染病传播的网络。
2.5 兽医队伍急需整顿
目前, 我省乃至全国的兽医队伍组成比较复杂。很多是无证行医。有的兽医没有经过系统培训, 基础知识薄弱、临床技术较差, 但胆子很大, 敢说敢干, 违背医学原理和医德;有的以效益为先, 不考虑病原扩散后果。
2.6 饲养方式复杂
我省的养猪业虽然正向着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方向逐渐发展, 但目前仍然是大、中、小饲养场同在, 高、中、低管理方式并存。这种混乱的饲养模式给传染病流行的控制造成了极大困难。
2.7 饲养管理者防疫知识匮乏
养猪场的管理者及养殖户缺乏科学养殖常识, 不掌握或根本不了解免疫学知识。不懂得免疫接种和日常消毒的重要性。特别是养殖种猪的专业户根本不进行疫苗注射, 也很少进行计划消毒。有的种猪场免疫程序不合理, 接种也不能获得免疫保护。
3 对我省猪传染病有效防控措施建立的建议
3.1 加强法制建设
依据国家《动物防疫法》之有关规定, 制定适合我省情况的、又有可操作性的猪传染病监督、防控的法律、法规、制度。
3.2 建立执法队伍
建立健全吉林省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动物疾病监督、防控体系和队伍, 确定职责、严明法纪、明确分工、依法分级管理。
3.3 加大对动物生物制品的监管力度
动物用生物制品 (疫苗、干扰素、胸腺肽、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 是预防、治疗动物传染性疾病的有效制品, 其质量和有效性是关键, 所以对其生产、运输、保管及应用环节都要科学、合理的进行监控, 否则事与愿违。
3.4 提高兽医队伍素质
在猪传染病的防控中,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所以, 建立高素质的兽医队伍、提高每位兽医工作人员的科技水平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核心。要制定对执法兽医的考核、考试制度, 不合格的要进行培训提高或免职。
3.5 把住流通环节严格检疫
猪只的销售、购买活动是病原传播的重要途径, 一定要建立有序、可控的流通场所。并设立检疫程序和检验标准, 没经过检疫的一切猪只均不得出售或购买。
3.6 加大科学养猪宣传教育力度
为普及科学养猪知识, 政府及科协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下乡, 定期、定点为养殖场或养殖专业户讲授养猪、诊疗及免疫知识, 不断提高养殖技术。
3.7 重点掌握几种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程序
3.7.1 仔猪的免疫接种
猪瘟:哺乳阶段经常发生的, 要行超前免疫:出生立即肌注细胞苗2头份, 注后3 h再吃初乳, 50日龄注脾淋苗2头份。常规免疫:断乳前5 d首免细胞苗4头份, 60日龄二免脾淋苗2头份。
蓝耳病:15日龄首免弱毒苗1头份, 90日龄二免肌注2头份。 (育肥猪可不再注)
伪狂犬病:2日龄基因工程活苗滴鼻0.5 m L, 40日龄肌注1 m L (1头份) 。
口蹄疫:40日龄O型灭活苗肌注1 m L, 100日龄肌注2 m L。 (育肥猪可不再注)
地方性喘气病:用弱毒苗于12日龄肌注1 m L, 60日龄再肌注1 m L。国产苗注入右侧肺内。
球菌病:20日龄肌注双价灭活苗2 m L, 35日龄肌注3 m L。
3.7.2 种猪的免疫接种
猪瘟:种母猪在配种前15 d、产仔后15 d各用脾淋苗肌注2头份。妊娠期可不免疫;种公猪每年春、秋肌注脾淋苗2头份。
蓝耳病:阴性场后备母猪于配种前30 d、15 d各用灭活苗肌注2头份。生产母猪于配种前15 d肌注灭活苗3头份;阳性场用弱毒活苗, 于配种前和产仔后7 d分别肌注2头份;种公猪于配种前30、15 d各肌注3头份弱毒活苗, 以后每4个月注1次。
伪狂犬病:用双基因缺失活苗, 后备母猪、种公猪在配种前15 d免疫1次, 肌注2头份。以后每4个月免疫1次。
细小病毒:后备母猪配种前30、15 d各用灭活苗肌注2头份, 产后15 d再免疫1次, 3次免疫后可或得终身免疫。
乙型脑炎:种猪及成年猪每年春季用弱毒苗2 m L肌注。
口蹄疫:用O型弱毒苗, 每3个月免疫1次。3.7.3育肥猪的免疫接种自产仔猪在哺乳期前后已完成免疫接种。不需再注疫苗。购入仔猪后要隔离, 并及时补注猪瘟、蓝耳、伪狂犬和口蹄疫等苗。
3.8 建立消毒制度
消毒是用物理和化学药物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猪场建立消毒制度是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链条的保证。主要是用化学药物对所有可能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物体、用具、环境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喷洒。
3.8.1 预防性消毒
指平时定期对全场环境的消毒, 每3~7 d进行1次;临产前对产房及母猪体表的消毒;断尾、手术、去势前对术部和用具的消毒。
3.8.2 随时性消毒
当猪群中出现疫情或个体突然死亡时进行的消毒, 主要针对病猪污染的圈舍、用具及分泌物、排泄物。
3.8.3 终末消毒指有传染病发生的猪场, 当最后
1头病猪治愈或死亡后进行的消毒, 或者是猪只全进全出前后进行的消毒。
以上的消毒方法要根据消毒目的、病原体性质来选择消毒药物。预防性消毒要经常更换药物, 不能长时间用一种药物, 以免引发耐药菌株或毒株。
3.9 重视药物与生物制品的预防作用
抗菌、抗病毒药物和生物制品 (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 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动物某些传染性疾病, 也可以用于紧急预防注射。在猪只运输或猪场周边发生疫情时, 为及早使猪群得到特异性免疫保护, 可以紧急注射抗体或免疫球蛋白。也可以用药物进行短时间的预防。
3.1 0 搞好饲养管理与保健
8.走读式学校传染病防控及管理 篇八
1、宣传到位,增强自我保健、保护意识
1.1上好健康教育课。
针对我县实情对课程进行了机动调整。对各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及预防加以讲解、分析,并教会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学生养成出入公共场合、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防止病从口入。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审视自己,审视他人。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素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1.2开展传染病知识讲座。
教师详细介绍各种传染病的症状及报告流程、处置方法,强调在流感或者其它传染病爆发其间,不到上述人群密集及通风环境不好的地方停留。强调自律是一种美德,关心自己,关注他人。室内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手,多喝开水的好习惯。发现感冒症状及时就医并戴好口罩,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咳嗽、咳痰时应用纸巾掩住口鼻,以免把细菌传播给他人,用过的纸巾应包好扔到远离人群的垃圾箱。
1.3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手抄报评比活动。
请家长配合学生制作以传染病为主题的手抄报,让每一位学生都通过查找各种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种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方式 、爆发和流行特点、年龄特点、流行时的措施、预防等来让学生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
1.4举办班队会节目表演。
以班级为单位在班队会过程中让学生以小品、故事会、三句半的形式表现出当前流行传染病种类,发病情况以及当前自己要注意的,教育学生关心自己,关爱他人。
2、目标明确,分级防控
2.1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好晨午检。
学校制定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防控小组,书记做副组长、校医及各班主任做小组成员,班级又由班长协助老师、及校医完成学生健康状况的了解,做好晨午检病症体征登记。如果发现校内发热学生及明显传染病体征的,按照传染病防控预案马上送往校医室进行隔离,并对学生的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做以登记。同时,上报学校协同家长带学生就医,同时做好病情追踪记录。待指定医院出具病愈证明方可返回学校。
2.2对外来人员体温、登记制度。
针对学校外来人员,学校责成各具体负责人员对其进行体温检查、盘查登记,如果发现有传染病体征或体温超过37摄氏度不得入校。
2.3做好全校师生病、事假报告制度。
学校的教职员工的体温及体征检查由年组长及分管领导互相检查,如发症状、体征及时通知教师不允许进入班级。同时,上报校医说明病情及就医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4做好返校学生体检工作。
长假期间学校统一印发体温监测表,请家长协助进行体温监测,返校后由教师具体统计并上报卫生室,进行有规划地管理。对于传染病学生病愈返校,要求学生有医生的返校诊断证明。同时,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后可以返回教室,做到有效切断传染源。
3、通风、消毒及饮用水落到实处
3.1教室内消毒、通风。
每天在学生进校前由班级负责卫生的同学开窗通风,在离校后由专职消毒员负责向地面喷酒消毒液,关好门窗、做好记录。
3.2楼内过道消毒。
每天学生入校后专职负责消毒的职工对学校楼内过道喷洒消毒液,做好记录的消毒时间、范围、所用药品及比例,校医及带班领导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3.3楼外厕所及死角消毒。
厕所及死角除每天清扫外,除地面消毒外还对厕所内进行彻底消毒。好严格执行校务管理、消毒制度。
3.4食品卫生、饮用水的管理。
为防止病从口入,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杜绝小食品进校园,分管卫生的领导为组长班级内以班主任为副组长,班级干部为小组长,进行分层管理,层层把关。对于饮用水的管理人员,要有防疫部门的健康证明,严格执行饮用水管理制度,禁止饮用水水管理人员外的无关人员随便出入饮用水仓库。要求班级对水桶安放固定无污染位置,并由校医负责监督水站的送水情况,要求有水质检验报告单及接收记录。包括水桶有无密封,接水时间、接水人,接水日期,还要求送水单位对饮水机定期消毒,及时记录消毒时间、消毒人、所用药品及药品比例,从根源上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传染病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坚持认真细致地宣传、教育、及防控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使传染病防控工作有了明显的成绩。从开学至现在未出现流行性传染病,流感高热现象仅5例,占学生总数的0.25%,此项工作仍将是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9.传染病防控措施 篇九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金粟实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分管学校的领导任组长,学校校长为副组长。党办、校办、教代会、工会、政工、少先队大队部、教导处、后勤服务组、保卫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安全办公室,由校安全专干任办公室主任。各村(校)同时成立本村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本村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对学校负责并随时向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情况。后勤、保卫、学生工作等部门成立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
(二)认真作好传染病预防工作
1、利用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根据传染病流行的特点,由校安全办公室牵头,定期开展传染病预防科普知识宣传,使学生了解传染病的特征与预防的方法,作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并保持校园环境和室内清洁卫生。后勤部门要组织力量消除鼠害、蚊蝇等病媒昆虫以及其它传播传染病或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的危害。同时对学校宿舍、教室、食堂等生活区和公共区域内进行定期消毒。
3、后勤服务组要继续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学生集体用餐、食品、饮水等的安全管理,加强食堂卫生情况的监控。
4、校医要拟订和执行对师生员工的定期预防接种和补种计划,使师生员工的传染病接种率达到95%以上,并作好登记工作。
5、校医要对学生进行每年一次的健康监测。后勤部门要有计划地对教职员工进行定期健康体检。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后勤部门和校医还应组织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6、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在新生中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以增强学生的健康保健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7、校医要建立健全师生员工的健康档案,随时了解师生员工的发病情况。
(三)认真作好传染病控制工作
1、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各单位、各部门一旦发生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立即向校医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2、一旦发生传染病,校医要迅速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源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爱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予以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并由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向仪陇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如必要,由卫生部门通知指定的医疗机构将病人转送到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3、除爱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以外的乙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场所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4、校医要立即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5、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教导处在必要时可提出申请,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采取必要措施,经学校行政批准后实行。
(四)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保证传染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为保证我校传染病预防科普知识的宣传和预防保健工作的定期开展,由校医及校安全办公室负责此项工作,同时按一定标准安排健康教育费和预防保健工作经费。学校还将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保证传染病控制工作所需药品、用具、设施、设备的供应。
10.传染病防控预案 篇十
传染病防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2.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周围公共卫生水平,加强预防接种、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学校传染病流行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及时处理、上报、协调与落实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逐级签订工作责任状。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一)应急传染病流行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 长:聂宗权(校长)
副组长:赵亚洲(副校长)邹剑(副校长)
组 员:陈华祥(后勤主任)冯宪平(教导主任)余海光(办公室主任)秦 艳(教导副主任)李 瑜(后勤副主任)秦亚强(办公室副主任)及各班主任
1.组长负责学校传染病流行应急小组的全面指挥,出现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学校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2.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学校学校传染病流行应急处理工作。3.后勤处主任负责传染病日常防治工作的管理及后勤保障。4.校卫生室负责预防接种、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督促班主任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查制度。5.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配合校医做好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及传染病防治宣传。
6.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由组长亲自指挥。
(二)应急程序 1.一般突发事件
①各班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各部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听从上级行政部门及卫生部门的管理。
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食堂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校园保安严格执行学校出入管理制度。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根据上级指示酌情安排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
①教导处负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②校医室负责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④后勤处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3.特大突发事件
①班主任对缺课学生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课原因,及时上报。②学校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
③后勤处负责对教室、活动室、食堂、图书馆、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4.校内疫情
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应在上级有关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
①班主任、年级组长或在场教师要立即把事件通知学校的传染病流行应急总指挥。
②校长要立即赶到现场,统一指挥,具体联系急救中心,并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等;在传染病流行事件得到控制后,要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③校医室负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有发热症状的同学及时处理,班主任陪同校医立即将发病学生送往医院,协助医疗部门治疗,联系学生家长,安抚他们的情绪,取得家长的合作。
④总务处负责安排卫生消毒相关事宜及后勤保障。⑤司机待命应急出车。
⑥教导处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⑦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⑧突发传染病流行得到控制后,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⑨对传染病流行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进行整改,防止事件再发生。⑩凡是瞒报、缓报,一经发现,就要做相应的处理;事情处理结束了,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预防教育。
四、传染病预防
(一)强化自身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1.学校将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管理体系中,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后勤处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抽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校医室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宣传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保健知识,减少这类疾病的爆发。
4.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二)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学校食堂、直饮水等必须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领卫生许可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三证”齐全,先办证,后上岗,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的人员必须100%的调离。
2.使用的仪器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应持有正规的进货发票,禁止向学生提供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必须生熟分开;餐饮具必须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3.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4.加强学校直饮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疾病传播。5.加强厕所卫生管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6.重点搞好食堂卫生、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7.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8.学校依法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储、使用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食物中毒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公共卫生意识。
3.督促和组织师生和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传染病防控措施】推荐阅读:
传染病疫情防控预案08-23
医院传染病管理与防控08-17
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07-22
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书08-04
传染病防控知识竞赛试题08-12
春季传染病防控倡议书08-24
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资料09-23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10-25
传染病防控目标责任书11-03
幼儿园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