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精选12篇)
1.十大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篇一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训练孩子专心做题。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书写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我班上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非常慢。这学期,数学老师让他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他给我看了最近几天的练习成绩,原来一分钟最多能写5组,现在最多时可以写9组,而且还写得工整好看。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的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地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家长就更生气,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要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时间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长布置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做作业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内、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那么,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让他玩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体育锻炼等,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他发现,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第四招·从生活习惯训练
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在比赛之前先教孩子怎么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训练。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
2.十大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篇二
一、缺乏良好生活习惯的原因
(1) 独生子女家庭增多。每个孩子在家都是小宝贝, 父母总是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可是由于父母的过度庇护, 包揽一切事物, 孩子则“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发展, 并且不利于孩子的独立能力、社会交往、自信心等方面的发展。
(2)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不少家长对孩子说:“只要你认真上学, 其他的事情爸爸妈妈都会帮你完成。”这样一来, 幼儿就没有了自理能力。其实, 教师要相信幼儿的能力, 给幼儿一些机会进行自我服务, 并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技能, 如自己洗漱、穿衣裤、整理床铺等。教师不要认为这些小事毫无作用, 其实这也给幼儿创造了锻炼的机会, 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独立完成后, 父母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扬, 这样他们会觉得自己完成任务是多么简单无比快乐的事情,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策略
(1) 游戏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幼儿游戏蕴藏着教育的契机。在一日活动中, 教师利用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 把穿衣、穿鞋、叠被等生活技能创编成各种游戏玩法, 让他们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行动, 使他们在游戏环节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例如, 在课后自由活动时间, 部分幼儿会大声喧哗。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开展了一堂社会游戏“我细声说你安静听”。在游戏中教师举例大吵大闹的后果, 激起幼儿改掉不良习惯的欲望。又如, 中班第一个学期, 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缺乏礼貌用语, 于是教师开展了一堂“讲礼貌的小白兔”的集体游戏。教师根据幼儿喜欢模仿情景表演的特点, 将幼儿的部分一日生活场景进行摄像, 指引幼儿去感受情境、去发现问题, 让他们在不同的场景中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
(2) 激励法。陈鹤琴先生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如在某次游戏中, 幼儿们用软棒搭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有的搭了跳房子造型, 有的玩起了大型的挑木棒游戏, 还有的搭起来一个个山洞……唯独小Z面前只放了一根弯曲的软棒, 也不见他有下一步的动作。见状, 教师来到他跟前说:“这好像一条毛毛虫。”小Z马上添上“脚”说:“我搭了只怪物。”一会儿他又添上了“尾巴”说:“我又搭了个大恐龙。”可想而知, 教师的正面引导, 激发了幼儿创作搭建的乐趣。教师的鼓励对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极为重要。当幼儿做出正确的习惯时, 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赞扬和肯定, 如“你帮别人搬椅子, 会关心人”“餐前主动用肥皂洗手, 不用老是提醒, 真是个乖孩子”等, 这样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当幼儿有错误的习惯时, 教师给予谅解和期盼的评价, 比如“如果上课的时候管好自己的小嘴巴, 就更能干了”“你把玩具收拾整齐, 玩具们会很开心的”等, 使他们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能主动地改正不良习惯。教师要正面引导、正确利用评价的作用, 使幼儿能够在赞扬和期盼中积极改正不良习惯, 加强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 家园共育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家庭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家长是幼儿最好的榜样。教师要指导配合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育儿方法, 主动自觉地执行教育职责, 给予幼儿积极良好的影响。1) 召开家长会, 汇集各位家长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策略, 指引大家在生活中科学高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2) 充分利用“家园信息栏”, 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 家园配合, 做到幼儿园、家庭中一致的要求和标准。幼儿在家中时, 要让家长监督和检查幼儿的情况, 并实时反映给老师, 积极与老师合作, 共同强化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结束语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 教师应该在各方面因势利导, 灵活把握幼儿的发展心理, 采取有效的方法, 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激发幼儿积极的情绪, 使他们的各方面行为表现如文明礼貌、同伴关系都有所进步。同时,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 教师应继续努力, 不断学习, 以争取获得更丰硕的成果。这是因为,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成长成才来说,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瑶.论影响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因素[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 (06) .
[2]朱静.幼儿早期阅读“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 2015 (35) .
[3]何玉福.粘贴画教学中如何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J].甘肃教育, 2015 (24) .
3.十大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篇三
关键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也一直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习惯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认为,更应重视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一、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意义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体、增智、育德和培养人的能力、意志力、提高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是众所周知的。由于旧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中国学校体育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用一种注入式和被动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以致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体育现象。同时,在现代学生的心里也以瘦为美,特别是女生,怕体育锻炼多了影响自己的身体线条,同时也怕出汗多,体育课后还要上文化课,导致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这是体育教育的悲哀。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思想的不断涌现,让体育教学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让学生能参与到体育活动锻炼的过程,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体育锻炼,并保持一种持续性、独立性的体育锻炼能力,使自己能健康成长。
二、如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抓好习惯养成关键期的体育教育
习惯的养成是从“他律”到“自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体育课堂教学是习惯养成的主渠道,要不断诱导学生良好行为动机的形成,播下体育习惯的种子。利用理论课教学和每节课的开始、结束部分,进行体育与健康的宣传,使学生认识到习惯的养成对体育锻炼的重要。在学习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严格训练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教师要采用一定的“教”的方式,而这种方式例如“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与指导是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兴趣和爱好的有利条件与因素。体育学科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的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欲望对促进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2.淡化体育课程评价的数据测量,重视理性分析
如果单纯采用运动项目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质,必定对个矮体瘦的学生不公平,打击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体育运动重在参与,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种身体练习,能使学生机体承受科学强度的生理负荷,促进身体健康。另外,促进健康与调节情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海格尔教授提出的“笑”既是促进健康的一面,也是体育课追求的目标。因为“笑”既可以说明学生对体育课的组织、身体练习的效果、各种运动愿望满足的满意程度等,又可以衡量学生对教师设计的这节课的适应程度。另外,“笑”还可以消除精神紧张,推迟疲劳出现。让体育课“笑”声常在,就应对体育成绩进行理性分析。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如,大部分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文化学科的压力,相比之下,体育课的压力就小得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将在文化课的压力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这样,学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课外体育活动有别于体育教学,其活动内容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演讲比赛、体育欣赏、体育图片资料展览等。近些年来,我们学校甚至开始尝试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形式,受到了学生广泛的喜爱。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活跃校园文化和营建体育文化氛围,而且还可以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课余体育活动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课余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独到的作用。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形式和方法来满足愉悦身心的情感体验。此外,学生体育特长的形成与保持也依赖于他们在课余体育活动中不断强化、巩固和提高。课余体育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运用所学体育基本知识施展体育才能的机会。因此,课余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终身体育习惯一经形成,体育活动就成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学生的健康成长,体育的学习必不可少,要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4.初中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 篇四
一、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对改正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组织讨论,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及其表现;
三、制订制度,检查督促;
四、建立家校联系卡,密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四有”公民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包括审美素质、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内涵上说,素质教育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包括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的提高;包括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来说,除了学校教育这一主要的、基本的途径之外,还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从素质教育的阶段性看,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等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上又各有特点,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循序渐进的特点。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因素众多,途径众多,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始终。而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尤其是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教育者,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一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发展负全面责任。所以,作为老师必须全面了解素质教育这项系统工程各个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联系,了解其实施过程的不同重点和关键,然后根据素质教育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重点和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突出实施重点,以达到“举一反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从而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本人认为,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抓好这一点,对于初中阶段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既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具体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基础。不可设想,一个生活无序、不遵守社会基本规范的人,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无章法、学无恒心的人,能会有身心的健康发展,,会在文化科学素质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机。这个时机抓准了、抓好了,对于一个人会产生一生都受益不尽的良好影响。反之,错失了这个时机,就象已经长成的歪脖子树,再要矫正就难了。这是因为,初中阶段正值一个人的少年时期,这个时期心理学家称之为“第二次断乳期”或“危机期”、“风暴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总体特征是:身心状态剧变,自我意识突出,独立精神加强。这是一个个体内在力量生成,新的主体孕育的时期,也是一个人行为模式的塑造成形期。为此,一个教师,尤其一个负责任的班主任,要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总体特征,着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理想自我,帮助他们经常对自己提出能达到的、以克服自己身上弱点为目标的要求,让他们体验战胜自己的力量与欢乐,感受运用自身精神力量去超越自己的幸福。换句话说,就是要充分利用少年时期的学生易塑、易感的身心特点,着重引导他们改掉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和巩固良好习惯,为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从初中学生的现状来看,改掉不良习惯,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也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由于现在进入初中的一代学生,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物质较为丰富的时代,他们又大多是家庭的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受到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两代人多方面的宠爱甚至溺爱。然而,他们在享受着优裕的物质生活和百般呵护的同时,从童年起又承受着学习、升学的巨大外在压力,天真自由、求知好奇的天性不同程度地受到压抑。综合上述各种因素,所以他们身上一些不良习惯就较为突出,如缺乏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生活上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学习上任务观点严重,缺乏主动、刻苦的求知意识;自以为是,自我中心,缺乏与他人合作、协调的能力,等等。这些不良习惯如果不在初中阶段加以及时矫正,会极大地妨碍学生个体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在初中素质教育中,要着重抓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对改正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少年期是培养人的自我教育能力的起始阶段,是人的认知倾向和道德品质初步建立并被自己意识到的时期。因此,教育者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使他们有自我完善的愿望和信心。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一方面可从理论上讲清培养良好习惯对于一个人顺利成才的重要性,讲清不良习惯的危害,另一方面选择一些为学生所熟知、所崇拜的科学家、文学家从小如何自觉培养良好习惯的生动事例,激发学生规范自身行为的愿望。
二、组织讨论,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及其表现。可利用读报课和班队课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列举自己或同学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把列举的现象进行归纳,帮助学生认清不良习惯有哪几方面的表现,并把此作为努力改正的主要方向。
三、制订制度,检查督促。改掉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不可能一蹴而成,必须循序渐进,找好突破口,并以适当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在工作中首先可从寝室抓起,因为寝室是学生们生活的环境,穿衣、叠被、洗衣服、打扫卫生……,开始时可手把手地教他们,慢慢地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做,而老师每天早晨在学生们起床后、晚上就寝前到寝室逐个检查;可制订寝室每日情况反馈表,由值日学生每天详细填写;还可制订《班级细则考核评分表》,根据学校一日常规,在班内设立不同的管理项目,由值日干部记载等。
四、建立家校联系卡。学校的教育还必须有社会、家庭的配合。如果学生回到家里照旧睡懒觉、不吃正餐、多吃零食、不自觉完成家庭作业,而父母不加以监督,那么在学校做得再好,也将无济于事。因此,可建立家校联系卡,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密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使学生们彻底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5.十大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篇五
首先要有必要的课前预习,基本要求: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
其次要充分高效地利用好课上的时间,明确地记住重点和难点,基础知识、定义、定理要进行强制记忆,要掌握例题的解答步骤、方法。
6.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篇六
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说明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关键的。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最初,孩子被动地按照家长或老师的要求去吃、睡、玩,去处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游戏及其它活动,久而久之,这种安排发展成一些较少变化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习惯。因此家庭和幼儿园都要合理地安排幼儿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地规定他们的睡眠和饮食时间。家长要让孩子形成明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做游戏。久而久之,按时作息的习惯也就养成了。讲卫生也是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卫生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有洗手、大小便、梳头、穿衣等等。孩子有许多玩具、图书,家长要指导他们看后放在固定的地点,不得随便乱丢,不能把房间搞的一团糟。在饮食方面,要重视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在这方面,家长要了解孩子身体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科学安排孩子的饮食。同时对孩子的饮食要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教育孩子不挑食、偏食、不吃零食、防止暴饮暴食等。养成这些好的习惯,对他的一生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要求和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自己去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难做到的事。如穿脱衣服、自己吃饭、上床之前放好自己脱下来的衣服、鞋袜,学习收拾自己的玩具和小人书,帮老师拿东西,开饭时让他帮助搬凳子,摆放碗筷,吃饭后帮助收拾碗筷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孩子能胜任的事,从孩子自我服务劳动开始,让他获得成功,激发他进一步的劳动热情。通过这种细小的活动,可以使孩子及早摆脱成人的照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长期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无论是社生活制度还是自我服务方面的要求,都不能操之过急,要讲究科学性。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要求孩子玩完玩具放会原处,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对孩子说:“玩具要回家了,你帮它找找家在哪儿,把它送回家吧!”这就比向孩子提要求效果要好的多。当孩子把玩具收放好以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7.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篇七
一、以环境熏陶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幼儿园、家庭以及周边的生活环境, 教师、家长以及幼儿身边的其他成年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成长形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一起努力为幼儿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条理清楚的精神环境, 使隐性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这个目标的指引下, 我们要从幼儿的玩具、色彩、活动等内容下手, 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又舒适的物质环境。幼儿由于年龄还比较小, 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启蒙阶段, 我们教师要在组织活动时特别对幼儿强调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 “宝宝饭前要洗手”“宝宝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随地吐痰”等。另外, 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大多数都对卡通人物比较感兴趣, 因此, 我们可以把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卡通画的形式张贴在幼儿生活的周边环境里, 可以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以情感体验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 并且喜欢模仿, 大多对游戏有着非常大的热情, 因此, 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游戏的情境, 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从而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比如, 我们可以做一个让幼儿给娃娃喂饭的游戏, 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怎样正确使用餐具, 并且以情感进行引导, 引导幼儿要学会自己乖乖吃饭, 并使幼儿充分认识到挑食对健康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再比如, 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给塑料玩具洗澡的游戏, 让幼儿在给玩具洗澡的过程中想到自己的洗澡, 让幼儿在真实情境的引导下, 自觉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并在行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对激发幼儿进行自己学习的热情有非常大的好处, 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的意识。
三、以实践练习使幼儿获得良好生活习惯的有益经验
要想使幼儿能够逐步掌握自我服务的基本技能或者技巧, 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幼儿具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丰富的生活经验需要一步一步地积累。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 让幼儿不断地在操作活动和主题活动中进行反复练习, 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掌握更多更有益的生活经验, 进而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务技能。当然, 在进行实践练习的时候, 我们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 针对不同的年级也就是小班、大班和中班采取的实践活动也必须存在一定的差异, 比如, 小班可以组织“我自己吃饭”的主题活动, 中班就可以是“我会刷牙了”, 而大班就可以采用“给爸爸妈妈穿衣服比赛”等。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在实践操作和练习中能够逐步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务技能, 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转化
为了达到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 我们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使幼儿在乐学和愿学中完成教育目标。比如, 在幼儿们玩耍完之后, 活动地点就像战场一样, 玩具满地都是, 幼儿们都没有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这时, 教师就可以把教学内容进行转化, 设计一个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游戏, 让幼儿自觉地将不玩的玩具放置在固定的地点。时间久了, 幼儿就主动地养成了把物品摆放整齐的好习惯, 不只是玩具。另外, 我们还可以制作一些有意思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标识, 张贴在需要的地方, 通过这种方式指导或者提醒幼儿遵循一定的规则,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以渗透的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幼儿活动的最宽广的空间和时间就是幼儿园, 教师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 在幼儿这一天的活动中, 寻找各种可能的机会并且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比如, 在教导幼儿学会自己穿衣服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导入, 然后引导幼儿为自己穿衣服, 在日常的午睡醒来之后,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边唱歌边给自己穿衣服, 时间久了, 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六、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观察和模仿是幼儿最擅长的学习方式, 因此, 作为和幼儿接触最多的最亲密的教师和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 自己要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规范的行为, 让幼儿在观察和模仿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由于自己的一个疏忽或者言行失当, 有可能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影响幼儿整个人生的健康成长。另外一个对幼儿具有榜样作用的就是幼儿的小伙伴, 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有的幼儿在某些方面做得特别好时, 一定要以他为榜样, 号召其他的幼儿向他学习, 幼儿之间的这种学习, 可以以点带面, 以强带弱, 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另外, 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 “饭前便后都洗手, 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这样的夸奖和称赞可以增强幼儿的自尊和自信, 而对于那些具有不良习惯的幼儿, 教师要给予期望的评价, “我们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 我们一起去洗手吧。”这样幼儿会在教师的宽容和理解中逐步地改掉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从而逐渐完成到良好生活习惯的过渡。
8.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八
关键词: 时间意识 生活作息时间表 步骤化做事 热爱劳动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笔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生活习惯指一个人每天过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方式。好的生活习惯指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灯,一个人能够合理安排主要事件,有步骤地高效完成。就孩子一生来讲,生活习惯的养成应从时间观念入手,合理规划家庭生活秩序,参与家庭事务,通过步骤化做事训练,使孩子耐心和持久做事,这样才能为其一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上学后写作业磨蹭拖拉,其实就是缺少生活习惯的养成训练。
一、学会做时间的小主人
在好习惯培养过程中,时间意识培养贯穿始终。上小学后,可给孩子戴上腕表,方便孩子管理时间。还可在亲子游戏时引导孩子关注时间,比如:妈妈和孩子一起比赛搭积木,说比赛规则时引导孩子说出现在的时间,搭好后,马上看时间,一起计算出用时多少,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鼓励。
当孩子熟练读钟表上的时间后,家长可以教孩子定闹铃,为培养按时起床的好习惯做准备。可以跟孩子说:“宝贝,你现在有了新朋友,就是这个可爱的小闹钟。明天早晨,你的好朋友就会准时喊你起床喽,当闹铃响后,你要用最快的速度翻身起床,然后关掉闹铃,不然闹铃会生气的。你肯定不想让闹铃伤心难过吧!”
二、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
看一个家庭生活秩序如何,仅看有没有生活作息时间表就可以得到验证。生活作息时间表需要结合家庭生活实际制定,全家人共同遵守执行,由成员轮流监督执行和落实。
家庭作息时间表需要注意时间概念,在一个家庭里,大人与大人之间,大人和孩子之间,每天都有不同事情要做,有以下几种时间概念:1.平行时间。指在某时间段内大人和孩子分别做自己的事,互不干扰,尽可能保持做事专注。例如:某段时间内,妈妈在厨房做饭,孩子在客厅组装玩具;爸爸在看报纸,孩子在看动画片。2.交叉时间。指在某时间段内大人和孩子分别独立做事时,偶尔需要短暂地相互协助,此时需要走到一起。例如:孩子组装玩具时装不上,发出请求,爸爸来到身边协助,当组装上部分元件后,爸爸离开儿子身边,继续读报纸,儿子继续组装。
制订家庭生活作息时间表并不是难事,但执行起来却需要下很大工夫。因为每个家庭成员都要重新调整和改变原来的生活模式,由原来的松散式生活进入有相对约束的状态,每一个人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对于孩子来讲,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好习惯需要父母持续性培养,在真正把孩子好习惯培养巩固定型放手独立之前,都需要父母陪伴和监管。
三、教孩子步骤化做事情
教孩子步骤化做事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很多孩子执笔方法不对,就与最初拿笔、握笔指导有很大关系。家长要细心观察,尽可能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正确的动作演示,用鼓励和赞赏的态度教育孩子,防止靠孩子自我模仿被动学习。
教孩子步骤化做事的基本要求,完成一件事至少包括五个要素:一是做事目标;二是事前准备;三是完成步骤;四是完成要求;五是回头检查。如孩子卧室物品整理和定位:
第一步做事目标:整理房间物品,摆放到规定位置。
第二步事前准备:(1)明确整理物品的类别;(2)准备盛放物品的箱子、指定摆放物品的柜子;(3)摆放的具体位置;(4)开始进行物品整理和定位时间,完成物品整理的截止时间。
第三步完成步骤:(1)写字台上物品整理和摆放;(2)图书的整理和摆放;(3)床铺上物品的整理和叠放;(4)玩具的整理、装箱和摆放;(5)打扫房间;(6)拖地。
第四步完成要求:(1)写字台上文具装入笔筒,课外书摆放到书架上,学习用书整理好放在书桌右上角;(2)散放在房间其他部位的课外书摆放回书架;(3)铺平床单,叠好被子,摆放好枕头;(4)散落在卧室各处的玩具要归拢,统一放回玩具箱,组装好的玩具可摆放在书架空处;(5)用抹布擦拭写字台、床头柜、窗台、书架;(6)用拖把拖地,清洗拖把,然后晾到阳台上。
孩子学习做事初期,往往容易犯急,这时需要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态度不好,极易被坏情绪感染。一旦父母态度变坏,孩子的负面情绪会更强烈,甚至干脆罢工。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做事过程中,一定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以自己的良好修养培养孩子做事的耐心和毅力。
四、培养孩子热爱劳动
生活习惯中的热爱劳动并养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从人体生理学角度看,人用双手劳动,对身体综合协调灵活性、大脑智力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力都有极大的好处。热爱劳动的孩子往往对生活充满热情,心理健康,心灵手巧,意志坚强,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但很多家庭普遍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不教孩子基本劳动技能,不赋予孩子劳动任务。孩子看惯父母每天承担一切,认为这就是大人的事,和自己无关。凡不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当其懒惰成性以后,生活态度消极,好逸恶劳、内心冷漠,甚至连起码的学习都喊累。所以家长如果让孩子有好成绩,学业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和体验,使其真正理解劳动的好处,参与家庭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学校集体劳动,从劳动中使孩子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9.良好生活习惯的谚语 篇九
2、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萧伯纳
3、习惯没有法律那样明智,可它们往往更盛行。——狄斯累利
4、习惯之链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觉不到,但一当感觉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塞缪尔·约翰逊
5、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约·凯恩斯
6、习惯是行为的女儿,不过女儿反过来养育母亲,并按母亲的模样生下自己的女儿,不过更漂亮,更幸运了。——杰·泰勒
7、思想(且不论好坏与否)行为习惯,这就是人生的规律。——特赖因
8、习惯是智者的祸患蠢货的偶像。——托马斯·富勒
9、一个钉子挤掉另一个钉子,习惯要由习惯来取代。——伊拉斯谟
10、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英)王尔德
11、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英]王尔德
12、习惯就是一切甚至爱情中也是如此。——沃维纳格
13、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
14、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莎士比亚
15、坏习惯像饼子,碎了比保存起来好。——英国
16、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爱比克泰德
17、一个人如果每年根除一种恶习,那么他用不了多久就成为十全十美的人。——坎普滕的托马斯
18、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西塞罗
19、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亚里士多德
20、习惯十倍于自然。——威灵顿
21、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佩利
22、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英)普德曼
23、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亚里士多德
24、天上永远不会掉下玫瑰来,如果想要更多的玫瑰,必须自己种植。——艾略特
10.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 篇十
★ 云来云去晒好米,病来病去病死人。
★ 早酒晚茶天明色,时间长了害死人。
★ 早起早睡,精神百倍。
★ 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 有静有动,无病无痛。
★ 要想身体健,就得天天练。
★ 要想身体好,吃饭不过饱。
★ 要想感冒少,常洗冷水澡。
★ 阳光是个宝,越晒人越好。
★ 烟伤肺、酒伤肝,色刮骨、气伤神。
★ 细嚼烂咽,身体强健。
★ 养病如养虎,治病如抽丝。
★ 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 萝卜上了街,大夫没买卖。
★ 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 贪多嚼不烂,胃病容易犯。
★ 贪得一时嘴,瘦得一身肉。
★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 太阳是个宝,常晒身体好。
★ 睡前烫烫脚,胜服催眠药。
★ 睡前关天窗,一夜觉都香。
★ 树木就怕软藤缠,身体就怕不锻练。
★ 手舞足蹈,九十不老。
★ 食多伤脾,忧多伤神。
★ 生冷不入口,防病保长寿。
★ 生瓜梨枣,多吃不好。
★ 少吃好、慢吃香,定时定量身体强。
★ 上床萝卜下床姜,常吃不用开药方。
★ 热不马上脱衣,冷不马上穿棉。
★ 勤洗澡、常换衣,保证身上不招虱。
★ 脑子不怕用,身子不怕动。
★ 美食不可尽用,贪吃使人生病。
★ 萝卜就开茶,饿掉大夫牙。
★ 冷不冷、带衣裳,饿不饿、带干粮。
★ 酒多伤身,气大伤人。
★ 酒多伤人,色多伤身。
★ 酒吃头杯,茶吃二盏。
★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 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 话多劳神、食多伤胃,忧多伤脾、气大伤身。
★ 好酒不过量,好菜不过食。
★ 饭后散散步,不用进药铺。
★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 饭吃八成饱,到老胃口好。
★ 饭菜清淡,身体强健。
★ 冻冻晒晒身体壮,捂捂盖盖脸发黄。
★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 刀越磨越亮,体越练越壮。
★ 大路不走草成窝,人不挺胸背成驼。
★ 春不减衣,秋不加冠。
★ 吃米带点糠,成年保健康。
★ 吃饭先喝汤,强似用药方。
★ 吃饭先喝汤,肠胃不受伤。
★ 吃饭莫过饱,饭后莫快跑。
★ 吃得快、咽得忙,伤了胃口伤了肠。
★ 财多祸身,欲多伤神。
★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 不喝隔夜茶,不饮过量酒。
★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 饱吃萝卜饿吃葱,不饱不饿吃花生。
★ 预防肠胃病,吃喝要干净。
★ 苗黄缺肥,人黄有病。
★ 千补万补,不如食补。
★ 火星怕蔓延,疾病怕传染。
★ 称砣虽小压千斤,苍蝇虽小是病根。
★ 常洗衣裳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 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 日光不照门,医生便上门。
★ 疮大疮小,出脓就好。
★ 疮怕有名,病怕无名。
★ 药难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 饭前便后洗净手,细菌虫卵难进口。
★ 不干不净、吃了生病,干干净净、吃了没病。
★ 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 干干净净,预防百病。
★ 喝开水、吃热饭,身体健康无病害。
★★ 讳疾忌医,难求良药。
★ 吃饭不言,睡觉不语。
★ 十里无医不可居。
★ 久病成良医。
★ 三分医,七分防。
★ 药补不如食补。
★ 有钱难买老来瘦。
★ 饮食贵有节,锻炼贵有恒。
★ 不吸烟,不喝酒,病魔见了绕道走。
★ 病好不谢医,天下无人医。
★ 活动好比灵芝草,何苦去把仙方找。
★ 什么都缺别缺钱,什么都有别有病。
★ 严冬识贞木,三九见功夫。
★ 锻炼不刻苦,纸上画老虎。
★ 坐要正,站挺胸,走起路来脚生风。
★ 从小爱劳动,老来药不用。
★ 饭后走百步,永不进药铺。
★ 饭菜基本素,饭后走走步,心胸要开阔,劳逸要适度。
★ 快刀不磨黄锈生,胸脯不挺背要弓。
★ 穿山甲,王不留,妇女服了乳汁流。
★ 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 日发千言,不劳自伤。
★ 卫生搞的好,疾病不缠绕。
★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
★ 出汗勤洗澡,保证皮肤好。
★ 经常打打预防针,体内驻了防疫军。
★ 吃药不忌嘴,跑断太医腿。
★ 一颗牙齿痛,满嘴不安宁。
★ 一颗牙齿坏,满口牙受害。
★ 有病早治,省钱省事。
★ 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
★ 瞒债必穷,瞒病必亡。
★ 挤疮不留脓,免受二回痛。
★ 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
★ 大水不到先垒坝,疾病未来早预防
★ 宁叫嘴受穷,莫教病缠身。
★ 不干不净,吃了得病。
★ 饥不乱食,渴不暴饮。
★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篓。
★ 朝食三片姜,如得人参汤。
★ 睡前洗脚,胜服补药。
★ 臭鱼烂虾,传病专家。
★ 抽烟损健康,少年莫染上。
★ 睡多容易病,哭多伤眼睛。
★ 好人光睡成病人,病人光睡成死人。
★ 若要健,天天练。
★ 常用的铁不锈,常练的人不病。
★ 运动运动,百病难碰。
★ 铁不炼,不成钢;人不练,不健康。
★ 一天舞几舞,长命九十五。
★ 冬天动一动,少得一场病;冬天懒一懒,汤药喝几碗。
★ 少时练得一身劲,老来健康少生病。
★ 丝不织不成网,体不练不强壮。
★ 脑怕不用,身怕不动。
11.农村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篇十一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生活习惯相对容易些;同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呢?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向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如,在刚开学时,我要求孩子在下课后将小椅子摆到桌子下面去,由于小班的孩子记忆具有即时、随意的特点,集体活动时刚刚讲了的要求,等到下课时又有很多人忘了。同样晨间谈话时说洗手,餐点时说玩具的整理,由于时间太远,幼儿在实施时只会大打折扣。针对小班幼儿的这种特点,我进行了即时的、小组的或个别的教育,下课离位时提醒小朋友将小椅子摆到桌子下面去并及时督促检查,餐点前教幼儿洗手,玩完游戏教幼儿收拾玩具等。发现小朋友乱扔玩具、打人、撕图书时应就地及时地进行教育,这样幼儿才能印象深刻,教育效果才好。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是三周岁的幼儿,这些小朋友在家里一般都是小王子或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大小便拉在床上大人们不皱眉头的比比皆是,洗手洗脸也都是大人帮着干。上幼儿园了,孩子什么都不会做,能不能吃饱饭、穿好衣服,有没有及时喝水,能否解决好大小便等,都是很不放心的事情。我想:如果我们能教会孩子们生活自理,既可以让孩子在幼儿园轻松愉快地度过,又可以请家长们放心、满意。
佳佳是我班一位孤僻、性格古怪而动手能力非常差的小女孩儿。刚来园时,一天哭到晚,怎么劝怎么哄都不管用。我就从生活上给她很多的关心照顾,拉近和他的距离。两个星期后我发现她自己不会解小便,更不会解大便,穿脱衣服更不用说了。有一次,她小便急,没有喊,也没自己上厕所,站在教室里哗哗哗尿得裤子上、鞋子里、地上都是。这种情况不止一两次。她每次在幼儿园上厕所时,都需要老师给她解裤子,不然即使尿到裤子上也不会自己动手。在这种情况下,我进行了家访,得知孩子在家里时,大小便一直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大人们经常提醒及时帮助解决的,因此,对于她来说没有了条件反射,更不用说自个儿解决了。我对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请求他们能配合我们的工作,教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在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要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端正教育理念,以自己作为言传身教的榜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农村,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和家长思想意识的影响,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位母亲生气地指责孩子将图书、玩具等丢得满屋子都是,孩子却在一旁委屈地小声嘀咕:“你的东西丢得比我还多还乱。”由此可见孩子的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从父母身上习得,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与父母行为一致的不好的生活习惯。又如,班上有位孩子,吃饭不挑食、不剩饭,并能够在进餐时保持安静,即使有话要说也是在嘴里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小声地说,老师为此还特别在班上提出表扬。当老师问他是怎么做到的时,他很不能理解地摇摇头说:“我们家每天都吃不一样的菜,妈妈说,不管大人小孩都不可以挑食,不然就不会长成健康的宝宝;爸爸说,我是小大人了,要懂得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所以当嘴巴里有东西的时候不可以开口说话,会呛到!”由此可见,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们的活教材,对孩子来讲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把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这就要求父母们不仅能够说出一番道理,还要以身作则地实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于无形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切不可“光说不练”,这个“不练”不光是指父母要以行为来表现,同样也要求父母为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如家长在教孩子扣纽扣时,孩子不仅要看和听,还要动手操作,并在实践操作中逐渐提高效率。另外,教师可以帮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并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介绍一些家教方法,以便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保持一致的要求,做到家园同步,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
12.十大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篇十二
笔者认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须注重如下几个细节:
1. 家长以身作则,学会放手教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此问题被多方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要开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其实家长的日常行为就是影响孩子生活行为习惯的一大因素,因此要求家长以身作则,从小事开始给孩子做表率,以此为基础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习惯时,家长应该学会对孩子进行放手教育,要认识到孩子的生活自理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家长应该认识到凡是孩子能够做的,就应该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
2. 创造优质环境,潜移默化影响
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和所处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良好、卫生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受到熏陶,在其脑海中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教师在平时上课时也可以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习惯的视频,比如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幼儿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知识。在盥洗室内,教师可以将一些有创意的洗手步骤图片贴在墙上,让幼儿在洗手时按照图示步骤掌握正确的方式,并在幼儿园内张贴各种具有生活习惯教育意义的贴图,让孩子无时无刻都受到感染和教育。
3. 在实践中教会幼儿进行自理的方法
幼儿的生活规律具有反复、稳定、持久的特点。吃、喝、拉、撒、睡是幼儿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就需要孩子们通过反复的实践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取得生活经验。在引导孩子学习生活自理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孩子吃饭,在家里很多孩子都是依靠大人喂食,而不是自己进餐,这就容易养成不好的进食习惯,这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对孩子的餐前、餐时、餐后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
在餐前我们要对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孩子不会使用筷子时,可以通过“夹豆子”的游戏来培养他们掌握使用筷子的技能。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就安排孩子坐在老师旁边,让老师督促指导。在用餐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用手直接触碰食物,细嚼慢咽。在餐后要用纸擦拭嘴巴,不要直接用手擦嘴巴后再随处乱蹭,并且要及时洗手。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需要教师细心周到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4. 坚持锻炼幼儿自理能力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耐心地对幼儿进行教导,持之以恒,不能出现今天孩子掌握了生活自理能力,第二天觉得孩子做得慢或者不够好就帮孩子做的情况。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要随时提醒幼儿,家长和老师都要多鼓励幼儿自己动手,保护幼儿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比如自己穿衣、刷牙、洗脸、整理物品等。通过教导使幼儿逐渐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并学会进行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利用师表形象,发挥榜样作用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幼儿很喜欢模仿经常接触到的人的行为,因此教师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候要起到带头作用。让孩子来学习教师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不随手乱扔垃圾等。让孩子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受到感染,这样能够使孩子的生活自理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悄然而生。
【十大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推荐阅读:
如何调动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06-23
提醒人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09-10
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07-18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计划09-2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件设计10-07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08-15
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良好习惯09-15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10-02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月实施方案11-02
家长须知:小升初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