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毛概试卷和答案

2024-09-21

大学毛概试卷和答案(精选3篇)

1.大学毛概试卷和答案 篇一

华中师范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A卷)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编号:34000025

任课教师:

一、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先辨别正误,后加以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有理。6分 ×5=3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没收官僚资本,就反对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言,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4、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渡性。

5、以公有制为主体就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

二、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15分 ×2=30分。)

1、论述高举旗帜的必要性及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课程论文(40分。)

要求:①、围绕我国改革的成就、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你对于改革的未来设想和建议展开; ②、字数不少于800字;

③、题目自拟、字迹清楚、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2.大学毛概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篇二

(一)材料一:

西部欠发达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后发优势,但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表现在:

第一、产业结构的比较效益差。„„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第三、城市化进程缓慢,新农村建设遇到瓶颈问题。„„

第四、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总之,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是西部发展的主要矛盾。„„

——摘自《学习时报》2006年12月8日人民网。

材料二:

恩格斯于1876年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写下了生态危机观和科学发展观萌芽思想的哲学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材料三: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的根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根本问题。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营造全体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概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

2、根据材料三,谈谈为什么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和要求,第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第二:解决了发展的目的和实质问题;第三:发展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四: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具体展开分析)

(二)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生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不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

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设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

要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第一,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9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量为5.123亿吨,人均占有粮食411公斤。但从1998年后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下降,2003年更是下降到4.35亿吨,人均占有粮食333公斤,大致相当于八十年代初期的人均粮食占有量。2005年粮食产量虽然到了4.84亿吨,仍不能满足需求。

材料2: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0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比率达3.35:1。

材料3: 2006年2月21日,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材料4: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已经涌现出了江西省赣州市、广西贺州市、浙江义乌等先进典型,这些典型尽管所处的区域不同,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差异很大,但是,它们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新农村建设,为东部沿海、沿边地区、中部不发达地区和西方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原因?

2、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3、结合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答案】

1、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不利整个国家的协调发展,粮食安全出现问题,农民生产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2、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3、可以从促进农业的现代化(用现代的物质条件、科学技术、产业体系、经营形式)、培育新型农民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这三个方面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来论述。

(四)阅读下面一组材料:

① 材料1:从1978年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972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

外汇储备从长期没有达到10亿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2.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9109元,实际增长8.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则由134元增加到5500元,实际增长8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688多万。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的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摘自中共十七大报告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进行了哪些改革创新才有上述变化?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参考答案】(1)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是伴随着对旧体制的改革而展开的。因此,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道路实际上与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道路是一致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其重大突破和创新将对今后一系列改革的推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① 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②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这种对非公有资本非禁即入的提法,写在党的文件里面还是第一次。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使很多行业加快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开放,通过吸收民间资金和非公企业进入,对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创新和突破,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④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从提出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到提出建立现代市场体系,这是经济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

⑤提出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又是信用经济,在严格法律制度的制约下,市场主体必须讲信用,这样才能做到公平竞争,等价交换,那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有市场,企业才能有高效益。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①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③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五)材料:2012年民生问题仍是焦点。

2012年是“十二五”第二年,通胀压力不断凸显,民生难题有待破解,经济转型面临挑战,社会管理呼唤创新。根据媒体民意调查,公众除对医疗、教育、就业等“老难题”保持关注外,对物价上涨、工资增长、城市治堵、搬迁补偿、社会管理等新热点表达更多关切。稳定物价:“防通胀”考验调控智慧。新华网“2012年两会调查”专题中,“稳定物价严防通胀”被列为网民最为关注的话题。

工资上涨:目前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地已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使新一轮工资性收入增长预期增强。“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稳定。

楼市调控:新一轮楼市调控重拳出击,“限购、限贷”步步紧逼,房产税试点启动,住房保障建设加速,特别是首次提出“房价调控目标”,楼市调控由“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转为把房价控制在“合理范围”。政府如何确保2011年“1000万套保障房”落到实处,真正在商品房市场之外建立一个平行的“保障房供应体系”。

上学看病就业: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就业促进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法规密集出台,使三大民生难题有所缓解,但离百姓期待尚有不小距离,特别是“优质、均衡、公平”的呼声仍然较高。

反腐倡廉:2011年多名省部级高官被查办,彰显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要遏制腐败案件高发的势头,从根本上看必须依靠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特别是加强对各单位“一把手”的权力监督,斩断腐败现象滋生的利益链。

社会管理: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后,社会建设滞后的局面需要改变。强调社会管理旨在立足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国情,通过制度创新化解社会矛盾,清除发展障碍,促进社会和谐。

请根据材料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阐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中央近年来为解决民生问题在改革发展中有哪些重大措施?

【答题要点】(1)目标:(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2)①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②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④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⑥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可以结上述任何现实问题。如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

(六)材料1: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将进入精神文化需求的旺盛时期。现在,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4200美元,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性转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井喷”之势。

材料2: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发布的《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份额不足4%。该报告称,世界文化市场美国独占鳌头,占据43%的份额;欧盟紧随其后,占据34%的份额;日本占10%;澳大利亚占5%;中国占3%。

材料3: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做的贡献,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到整个GDP的25%,日本达到20%,而我国只占到2.6%。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认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总量水平不高,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升。2)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3)文化产业发展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4)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

2.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1)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2)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科技条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

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

4)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3.如何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提升文化产品服务的内涵和质量。

2)着眼做大做优做强,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发展主体。

3)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后劲。

4)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七)阅读下面一组材料:

材料12000年,WHO进行成员国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国位列191个成员国的倒数第四(188位);2003年,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患病群众48.9%应就诊而未就诊,29.6%应住院而未住院,44.8%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无任何医疗保障。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目前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人民网,2006年9月19日

材料2“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在农村,农民经济收入低与教育支出高是导致部分家庭子女不能充分接受教育的主要原因。2004年,在未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占全国人口6.4%的地区,全部属于经济贫困地区。在城市,“上学难、上学贵”主要体现为“上优质学校难,择校费用高”。“上学难、上学贵”还体现在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上,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随父母进城的近700万农民工子弟,义务教育失学率高达9.3%。

——《中国教师》,2007年1月10日

材料3国际经验表明,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时期,即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可能出现两种前途:一种上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因为经济社会不协调,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显露出来,如果处理不当,矛盾激化,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跨上一个重要台阶。我们在进行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要特别强调进行社会结构的调整,逐步消除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新华网,2004年11月2日

材料4 在这个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能不能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为改革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2006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要议题。这一决定,顺应了时代潮流,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新华网,2006年6月19日

根据上述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 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

要点:.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一些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就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深刻变化而提出来的。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对应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①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条件。②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十分复杂,资源能源越来越紧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③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观念,一方面注重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注重社会和谐。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九大任务”)是: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③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⑤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⑥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⑦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⑨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八)阅读下面一组材料:

材料1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包含了对国家、社会、家庭、自然及人的基本看法和要求。然而,儒学所最终追求的则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德”为基础,以“礼”为规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是儒学的精髓。

——《弘扬东方文化,构建和谐世界》——王毅大使在立命馆大学孔子学院的演讲

2005年11月17日

材料2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曾提出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马克思、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经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话》,载《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

材料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幕式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

材料4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矿产资源;另一部分虽然可以再生,比如粮食、水果、蔬菜等,但它们的增长要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生产、生活资料和舒适的生活、休闲空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只能是一定的。人类需求的增长必须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相适应,人类的生产和消费必须以最小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来进行。在维护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应当通过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以保证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处。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载《人民日报》,2005年5月23日

请根据上述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3.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指什么?

要点: 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共同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近代以来,不少西方学者提出过一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其中蕴涵着许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曾提出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

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3.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其中生产发展是生活富裕的基础和前提,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的动因和目标,生态良好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保证和条件。

(九)材料1我国的一大国情是,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我国的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居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大量不可贸易的资源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矿产资源国内供应能力、保障能力也不足。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当中,到2020年时我们将有9种严重短缺,有10种短缺;所谓短缺是指某种资源的外贸依存度在40%—70%.外贸依存度超过70%以上为严重短缺。

——转引自李抒望《政工学刊》,2006年第6

材料2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而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4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不久前,瑞土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

——《半月谈》,2009年第15期

材料3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结构性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这种变化既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包括消费结构的变化。从经济结构变化看近几年我国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重化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去年已达67.6%。重化工业往往是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的产业,它的加速发展是造成近几年资源、能源紧张的最主要原因。从消费结构的变化看,特别是一些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实现从传统的“吃、穿、用”到“住、行”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导致了资源消费强度的增加、使用方向的变化。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垃圾堆放量已接近65亿吨,人均年产废旧物资达400公斤。仅北京市每年扔掉的塑料袋就约23亿个,达1.87万吨,扔掉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达1320吨。如果消费者不分拣垃圾,回收者的成本就会增高,影响回收率。

——《半月谈》,2005年第15期

材料4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倩,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温家宝:《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2005年6月30日

材料5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分析材料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如何理解材料4提及的“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看法

1、分析材料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要点材料1反映出我国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并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资源相对短缺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源匮乏的状况会更加严重对外依赖性会增强。材料

2、材料3反映出我国经济虽然高速发展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但仍然没有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资源消耗严重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资源消费强度增加浪费现象严重。这一切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如何理解材料4提及的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要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我国资源支撑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已经难以承受。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3、说明当前我国应当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

3.毛概试题完整版(附答案和猜题) 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 分)1.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概念是()

A.社会文明 B.政治文明C.精神文明D.生态文明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而创新的基础和关键是()。

A.制度创新B.科技创新C.文化创新D.理论创新

4.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5.邓小平的精髓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D.保护民族工商业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9.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入D.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 1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当家作主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参政议政 1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A.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B.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4.列宁说,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

A.民主是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B.民主就是承认人人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的国家 C.民主的本质是民主集中制D.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15.“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是从解决()。

A.台湾问题开始的B.香港问题开始的C.澳门问题开始的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16.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和平演变的威胁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较量D.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

1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A.经济实力的竞争B.人才的竞争C.军事实力的竞争D.政治实力的竞争 1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19.()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是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前提和保证。A. 政治建设 B.作风建设C.组织建设D.思想建设

20.在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大主体,三大补充”设想的是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陈云

21.胡锦涛强调(),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A.求真务实B.解放思想C.发扬民主D.加强法制 2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3.()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A.科学技术B.教育水平C.文化程度D.人民富裕 24.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是()。

A.没收官僚资本B.保护民族工商业C.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D.发展农业生产 25.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农民问题B.无产阶级问题C.民族资产阶级问题D.小资产阶级问题 2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

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27.2006年党中央提出到()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A.2010 年B.2020年C.2030年D.2050 年

28.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A.赎买B.统购统销C.公私合营D.合作化

29.“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上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

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B.文化构成了人的本质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30.我国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A.爱国主义B.团结统一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 分,共20分)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A.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B.城市小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3.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结论有()。

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B.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C.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D.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

4.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是()。A.解放生产力B.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对原有的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D.引起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5.实行改革开放是()。

A.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国之路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选择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 6.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B.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C.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

A.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B.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D.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

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

A.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统筹兼顾 10.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

A.科技含量高B.经济效益好C.资源消耗低D.以产业化带动信息化

三、材料分析题。(共50 分)

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来源:2007年10 月15日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 2:时至今日,动漫已成为了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占其GDP的十多个百分点。日本动漫在全世界拥有大批爱好者。仅以美国为例,2003年日本销往美国的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多达43.59亿美元。在日本,不论政府抑或商家,都没有仅仅将“动漫”当作简单的休闲文化,而是扎扎实实将其当作一个产业来加以扶持和发展。……日本政府的大力扶持也是动漫产业发达的原因之一。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麻生太郎是狂热的动漫爱好者,他的专用车后备箱每天都装着刚出版的漫画,每周不论多忙都要精读几十本漫画杂志。2006年,麻生曾提议设立“动画文化大使”,意在将日本动漫的魅力推广到全世界。为了扩大日本动漫在国外的影响力,日本外务省还曾拨款24亿日元从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画片播放版权,将这些动画片免费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播放。这样做既向海外推广了日本的动漫产业,又增大了日本在外国青少年中的影响,可谓一举多得。来源:2007 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张慧中《日本动漫产业的启示》

材料 3:(日本外相)麻生在(2006)年4 月28日的一次演讲中提出,日本要以闻名世界的日本漫画.动画进行外交。……在演讲中,麻生对美国的“大力水手”欷歔不已。他说“大力水手”给人的印象是美国海军是正义的化身,是力量无穷的朋友。而这是美国文化力量的极佳例证。他认为日本的铁臂阿童木也是这方面的代表———阿童木问世以前,机器人一词是“苦役”的代名词,而阿童木,还有机器猫将机器人塑造成人类的好朋友,并让这种观念深入人心。联系日本的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等现在占领世界一半的市场,麻生由此得出结论,文化产业的输出“如果让人听到‘日本’一词,马上冒出的印象是明快、温暖、漂亮、酷等,长远来看,日本的意见容易行得通,日本外交能够顺利展开,并一步步接近目标”。麻生表示,打造一个国家的声誉,就像企业打造名牌一样,而打造国家的名牌,不能仅靠外交官,必须借助日本文化的力量,利用流行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国民发生影…来源:http:// 时间: 2007-12-29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如何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6 分)

(2)当前应采取哪些措施逐步解决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因素?(6 分)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8-2009 学年第1 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1—5DBDCD 6—10CCADB 11—15DADDA16—20BBBDD 21—25AAABA 26—30BBDA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A、D

2、A、B、C

3、B、D

4、A、B、D

5、A、B、C6、B、C

7、ABC

8、AC

9、ABCD

10、ABC

三、材料分析题(共50 分)

1、答题要点: 第一问答题要点:

(1)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1 分)

(2)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1分)(3)贯彻科学发展观,激发全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1分)

(4)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1 分)其他原因只要观点正确比较扣题也可酌情给分.第二问答题要点:

(1)加快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2分)(2)作好文化产业的对外推广工作。(2分)(3)以政府为主导全民积极参与。(2分)

(4)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宗旨进一步提升当代中国在世界的文化影响力。(2 分)

2、答题要点:(1)农村的改革经历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阶段。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6 分)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途径有针对性、可行性即可。至少四条。每条2 分,共8 分。

3、答题要点:(1)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之所以不适合中国国情,其原因在于:中国不存在三权分力和多党制的经济基础;(3 分)中国也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历史前提。所以中国不能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3 分)其它言之有理的正确观点也可酌情给分。(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1 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1 分)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之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制约和监督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4 分)其他措施只要有针对性、可行性也可酌情给分。

4、答题要点:(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与规律。(2 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和重要条件。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2 分)

(2)可从改善民生,增强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方面做答。措施要有针对性、可行性。至少三条。每条2 分,共6 分。观点正确可酌情给分。

三.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 分)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其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答题要点:该命题错误。(1 分)

(1)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1 分)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任务反帝反封建,这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2 分)

(3)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它不同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其革命目的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而是要走向社会主义的。(2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政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决定的。

答题要点:该命题错误。(1 分)

(1)国体有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政体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1 分)(2)该命题混淆了了国体和政体的概念。应是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2 分)(3)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集中体现国体,而不是互相决定的。(2 分)

1.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 美元达到3000 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题要点:(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3 分)(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 分)(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3 分)

2、论述现阶段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举措。

答题要点:(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2分)(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分)(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分)(4)统筹区域发展;(2分)(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分)

3、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说明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

答题要点:(1)当前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我国也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时期。(2分)。(2)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3 分);(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2 分)(4)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2 分)

答案要点」

(1)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以及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主要原因有:

一、现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实施;

二、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

三、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会使经济上比较困难的社会群体产生失落感和心理失衡,容易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影响社会的稳定。同时,收入差距的扩大,也

会制约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最终妨碍经济的持续发展。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需要采取的措施:第一,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这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第二,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第三,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第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___________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坚持这一原则,顺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于冲破平均主义的畸形平等观,鼓励和支持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产生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初步确立,但尚处于完善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还不能忽视效率,人为地抹平差距;但是,注重效率,正视差距,不等于忽视公平,甚至不要公平。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公平,把社会公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公平的体制和机制。所谓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其调整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行为等是否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效率,是指资源投入和产出的比率。公平与效率密不可分,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潜力;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

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在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下,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述。其中,“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有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说到底是一个有关社会公平的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正是市场经济的永恒命题。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讲的实际上正是效率问题,“实现共同富裕”讲的则是公平问题。因此,社会主义本质也体现为公平与 效率的有机统一。

(3)新社会阶层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使他们有了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机会)、经济体制的变化(使他们进入了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他们被分流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和分配制度的变化(使他们率先进入先富者行列)。性质:新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共性:主要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联系。看待新阶层先进还是落后,主要是看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4)注重公平,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提供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第二,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第三,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社会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11.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5 分)

如果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来说,它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1分)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2分)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来看,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2 分)

2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阵线上说,它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 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它的目的又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3分)5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所有制结构是不同的。

上一篇:医院出生证管理工作下一篇:微信的晚安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