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2024-08-21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14篇)

1.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一

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萨镇莫家庄小学-----糟丽萍

经过三天的学习时间,我对新课改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新课改更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同时要求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特长,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

实施新课改首先要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已有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了统一,过分教条,如教学大纲的要求,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制定教学要求时一刀切,并且目标要求也较高,对一般学生而言完成目标有一定困难,且忽视了学困生对目标的完成程度,而新课程标准在制定大纲时,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及学生个体的差异,学习目标的制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起点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的不同,起点科学合理,既考虑到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课业学习的目标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又充分考虑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开放式培养,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特长都能得以发挥,学困生有成功感,学优生能最大程度的放开手脚,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掌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各展所长,各有进步,各有收获。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师在教学时,多是满堂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程度,基础水平,个性差别,要求所有学生对学业的完成整齐划一,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不搞一刀切,一言堂,要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合理的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敢于让学生提问,敢于让学生发言,敢于让学生讲尽兴,敢于让学生表现自己,敢于让学生标新立异,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要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合作型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探求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问题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教给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取能力的手段,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包办代替,绝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已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我们要充分提高自身素质,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教育上的与时俱进,是随时代的脉搏而动!

糟丽萍 2012年2月23日

2.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新课程,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 是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式学习, 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一、准备阶段

在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要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 使学生产生想要合作的动机, 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引入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

二、实施阶段

确立学习任务之后, 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 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组员角色任务, 分工合作, 探索交流。在此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 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 学会收集资料。

一般来说, 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 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 通过什么途径, 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 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 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 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3. 学会讨论问题。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 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 可能有不一致之处, 这就需要讨论, 攻克难点, 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 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 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才能以诚相待, 荣辱与共, 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 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5. 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

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 不要有依赖思想, 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评价阶段

“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 合作学习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更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 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 形成“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尤其是“基础分”和“提高分”的引入则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合作学习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 有利于我们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四、合作学习下的新型师生观

合作学习中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发展程度的晴雨表。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 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 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 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 共同提高。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学生由于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 会把学习当乐事, 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 同样也有助于教师的提高。

3.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三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深化英语课程改革。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有些教育专家指出: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则失去了依托和活力。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外语是教会的,过分强调教师的“讲”,造成“满堂灌”,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而素质教育则认为:外语是学会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英语教学不仅是教语言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开发其潜能。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学生是一个个有感情、有智慧、有个性的人。他们每个人的未来是多样的,我们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是要尊重他们学习的差异,因材施教。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一张课桌,教师唱独角戏。在当今的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特别是面对新课改,我们这些站在课改前沿的一线教师,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努力寻找学生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最佳结合点,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正如语言学家亚力山大所言:“A teacher is just a facilitator. Teachers cannot teach anybody anything. The student is not an empty glass that will be filled with liquid , with knowledge and with wisdom .The teacher can only facilitate, make it possible to motivate students .”

3、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观。

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理论。目前,我国外语教学已走出“语言翻译法”转入“任务型”、“交际化”的教学时代。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课堂效益的提高来设计教学行为。把英语真正当作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用;把语言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把英语学会、学活。

二.创设语言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创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

教学实践证明:环境造就人。“语言环境”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学生缺乏真实的英语环境,教师应创设“仿真”的语言实践环境,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一是教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坚持用英语授课。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等教学设备,创设情景化的语言环境。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如唱英文歌、英语朗诵、口语竞赛、英语作文竞赛等。

2.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或难度,需要学生意志克服困难,寻求解决 问题的途径、方法;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所以创设问题情境为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个兴奋点。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就善于设计问题;同时也应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深刻领会谚语:“He who questions nothing learns nothing.”(無所问者,无所获)。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

3.巧激善导,精讲精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4.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四

娄底一中 龙列义

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吴雄英老师的生本智慧大课堂之“班级文化建设”,本智慧大课堂之“学习小组建设”和肖建华老师的本智慧大课堂之“‘五步三落实’ 课堂结构”。对课改认识从理论就要变为活生生的实践课堂了。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我们原来一般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满满45分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则成为学习的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是我早已习惯了的教学模式。面对突如其来的新课改我还是内心比较害怕,因为是我不熟悉的、只在理论上见过的东西。进入高一的课改教学,我边学边教,渐渐的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变化,享受到了学生在新课改课堂下的可喜变化:新课改课堂里成为师生教与学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生成智慧!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英语教学采取了明确学习目标——教材助读——找难重点——探究学习——当堂检测 ——回扣目标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学生发展”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实学生的转识成智!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1)教师角色的转变;(2)学生地位的转变;(3)教学手段的转变;

通过这个举措发现,老师变教学的主体为倾听者和知识的补充着。学生在不断的探讨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实现了课堂的师生互动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5.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五

一、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推进新课程改革

当前的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必将把长期沉积在我们头脑里的旧的观念彻底清除,注入鲜活的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这就意味着教师应不断校正课程改革的趋向,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意识,我们知道教与学是课堂改革的核心,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应不断地更新和转变。树立以每个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学生创新个性发展为本,以学生情感体验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二、构建模式,推动课改稳步实施

面对课程改革的挑战,“以校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校本教研也已成为建设学校学习化组织,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构建一种“创境――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教研促教改的活动方式,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这样人人听我,我听人人,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和提高。一方面教师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培养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以校本课为载体,开展科技制作活动,象剪纸、、武术、书法绘画展等。培养学生的个^***好,追求学生的心态开放,尤其重视对体、音、美学科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和发展。

四、师生和谐发展,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6.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转变,由传授者、裁判员、演员、家长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虚心、诚实、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走近学生的心田。尽管这对于教师来说很难,但是教师们却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气,在教学思维、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求变的意识。我们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尝试新的教法,勇于创新,自我反思,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习者和知识之间的中介者,不光是传授知识,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等,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学生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应帮助学习者回顾学习中的每一步骤,使他们在脱离这种结构化的情境之后,仍然会使用该方法。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评价新方法,让学生自己决定方法的有效性。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已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 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愚见,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新形势下我必须充分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7.新课改下学习评价的实施策略 篇七

一、从评价的内容入手, 跳出“分数”的囚笼,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

我们在建立学生学习评价内容的时候, 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外, 更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强的审美能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1. 知识与能力的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是否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是否能运用这些知识完成特定的任务;是否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否能够独立地去探求和发现新的知识;是否具有根据一定需要识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教师可按下列依据对学生学科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能否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制定可行的探究计划;能否积极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全过程;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容易接受言语指导, 与教师、同学交往会更主动, 热情更高, 学习更积极。因此,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 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从评价的方法入手, 在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 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和状态

我们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 除了看他们的学习结果之外, 还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 及时鼓励学生运用新的学习方法, 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发挥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为此, 我们应该把多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 才能全面有效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

1. 观察法。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并加以记录, 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全面评价。教师应设计观察表格, 并在表格中填好观察项目, 可与学生档案袋放在一起, 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表现与进步。

2. 测验法。

要改变传统的考试内容与形式, 将知识与能力、开卷与闭卷结合起来。强调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 要尽量减少客观题, 增大主观题、开放题的比例。

3. 表现性评价法。

对学生具体行为表现的评价, 有口头表述、模拟真实情况、现场调查、撰写研究论文、辩论赛等, 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以请评委评定或师生共同评定。

4. 学期或学年报告法。

应将平时的过程性评价和考试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评价报告。过程性评价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情况, 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

三、从评价的主体入手, 应由单一的评价主体转向多元的评价主体

新课改下, 我们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 鼓励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 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多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1. 让学生成为学习评价的主体。

定期组织自我评价活动, 使学生通过评价看到优点, 增强信心, 找到缺点, 改进提高。

2. 引导学生互评。

8.新课改,你学习了什么? 篇八

现象一:在所有参与调查的300余名教师中,有83%的教师对新课改“略知一二”,可用几个词来概括,即“合作、自主、探究、小组研讨”,也理解其含义但多是“望文生义”,很少能结合具体的教学说出见解;有17%的教师在已进入新课改的情况下,只是感觉换了新教材,除此之外,新课改新在什么地方则不得而知。对于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调查则更令我们汗颜:有35%的农村教师根本没见过新课程标准,至于学习更是无从谈起,仍旧认为教学是“依钢靠本”“教学大纲一枝独秀”;60%的教师承认自己几年来从未主动学习过新课程标准,认为学习新课标并不是很有必要;38%的教师了解新课程标准,也认为学习新课标很重要,但只是写在教学论文或参加讲课比赛时偶尔翻看,平时则束之高阁。

现象二:对新课改精神领会不深,仅凭“皮相之见”进行教学,曲解了新课标思想。如: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则“放任自流”“信马由缰”,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对待,不能做到“收放适度”;新课改提倡小组合作,则逢上课时间,必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显得过于机械和呆板;新课改强调“尊重学生”,则年头至年尾尽是赏识教育,对学生说的全是鼓励的语言,鲜有一句批评话;语文教学中强调“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则整堂课整堂课地让学生读,只有几个字的一句话也要读上几十遍,耗时十几分钟,而不重视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给予指导。

现象三:认为新课改好看不好用,新课标可有可无。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尤其是初、高中教师,有60%的教师认为新课改的思想好看不好用。毕业班教师几乎没时间学新课标,教学中根本不用新课标。95%的教师仅在评优质课等讲课活动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运用一些新思想、新教法、新学法,教学中紧扣新课标,但讲课活动过后还要按照老路子把这节课重来一遍,以弥补“评优课”的不足和缺憾。73%的教师认为新课标可有可无,尤其是一些从教时间长的老教师,更是对新课标不屑一顾,他们认为“经验教学”具有更强的“杀伤力”,更容易出成绩。

通过以上现象可以看出,虽然关于新课改的宣传铺天盖地,新课改也在扎实推进,但新课标并未引起作为教学工作中“教的主体”的教师的重视。部分教师并未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新课标的实行,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变革,是认识的更新和进步,仅仅认为改革就是换了课本,多或少了篇课文,大纲不再叫大纲而叫什么“课程标准”……显然,这是不能和新课改这项大工程相匹配的。披着新课改的外衣,而仍在沿用陈旧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走老路,很明显,这背离了新课改的初衷。

把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来做呢?

加强自主学习,养成自觉学习新课改、新课标书籍的习惯。世人只有不间断地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至“酸腐”,作为“文明播火者”的教师必须坚持读书、读新书,在现阶段,尤其要读一些阐述新课改、新课标的书籍。因为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

加强专业引领,模仿名人名家名课,在实践中领会思想。新课标的落实终究还要靠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要以“行动研究”为主,做到教学、学习、研究三者兼顾,形成体系,要针对具体问题,聚焦课堂,在真实的情境中促进教师发展。

9.新课改学习心得 篇九

课改将近两个月了,各班的课堂展示已逐渐成型,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这样走来。下面我就简要谈谈自开学以来我对这个模式的所感、所为、所获、所思与所虑,希望大家能给予我批评与指正。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初始阶段。

初期,学生对于“杜郞口”教学模式很陌生,这时,老师就是学生的拐杖,领着他们强行进入角色。首先从观念上突破,教师要改变观念,学生同样也要改变观念,在军训期间,向学生介绍“杜郎口”教学模式,观看杜郎口教学光盘,实地课堂观摩,让学生充分感受杜郎口的课堂和我们以往课堂的区别,初步认识它的课堂模式;接着从形式上突破,按成绩相当的原则划分小组,以互帮互组的要求编排各小组成员的座位,均衡成绩和组织表达能力选拔小组长。小组建设初步完成,在展示中我让小组内每个成员融入这个小团体中,让组长明白自己是本组的核心人物;要清楚认识到组员的光荣,实际上是他本人的光荣。一个组的成败,关键在组长,帮助组长提高地位和威信。此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示范者。初期,我手把手教学生如何预习,怎样做导学案,如何板书,如何讲题,怎样处理小组中的日常事务。在展示时,我面对全班学生,纠正不足之处,以免以后再犯,让学生对课堂展示有一个比较规范全面的认识,为第二阶段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战阶段

因为学生对课堂展示有了比较欧全面的认识,有些展示的比较好的学生给他们树立了的榜样,学生基本能进入角色。我在教学组织上尽量放开,让学生自己单飞,课堂上显得“轻松”不少。分配好各组的展示任务,观看各组的表现,随时关注展示进程。如果遇到展示时的瓶颈-----课文的重难点或比较难以理解的题目时,及时引导,及时补救,给学生鼓劲,让他们有信心完成自己的展示任务。每节课,对展示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其他同学来说出他展示的优缺点。既让学生自我对照查找原因,又可以激励展示得好的学生。进过一个月的训练,到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大胆展示,还有个别学生展示时不够自信,音量太小,姿态不够规范。

三、课堂展示的提高阶段

【范文网】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在展示面和展示度上都初具规模,但在展示效果上还有很大欠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小组间的合作探究能力欠缺,成绩好的同学对成绩差得同学不能很好的帮扶,导致展示时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自信,不能很好地完成展示任务。其次,就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够,展示时不够积极,走过场,课堂气氛有点沉闷,展示效果不好,效率不高。此阶段要针对这些问题重点解决。

首先,进一步规范展示。让每个学生明确展示要求,特别是帮助展示较差的学生,及时纠正他们在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帮他们分析原因,找感觉,尽快让他们体验到积极展示带来的胜利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加大小组合作力度。小组合作是展示课成功的必要条件,只有各组员之间在预习时相互监督,在展示前合力解决疑难问题,展示时合理分配任务,团结一致,同心合力完成本组的展示任务,那么这堂展示课必定能成功。

最后,重视评价。做到节节评,课堂上的随机评价给学生增强信心,会掀起生与生、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感觉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日日评,这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让他们明白今天的收获是多少,不足的有那些。周周评,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评出一周之星,进步之星等,给全班同学树立榜样。月月评,这是集体评价,主要是评出小组的优秀组,各小组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同时还要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

10.优秀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培训中,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本和拓展材料,参与老师们的讨论、互相学习、经验交流和相互借鉴,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并且有了新的思考和见解,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启示。

新课程培训中,那种相互学习,互相讨论,直言不讳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态度是值得学习的,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努力探索,积极进行反思和再创造,为课程改革做出努力和贡献力量。通过课程培训,收获最大的就是和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从他们那里真实的得到了一些教育的真谛。另外就是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进一步了解了已经实施课改地区的一些老师的教学案例和一些成功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起到借鉴作用。

经过培训,对课程改革也有了新的认识,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持久性特征,认识到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的,还需要不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动课改的进程。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新的思想,为教育事业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要转变教师角色,要改变原有的师生关系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平等,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学习,不仅要记住所学的知识,还要理解并且会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提倡探究式教学,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完成教学活动,改变那种自编自导自演的教学方式。要通过教学的实施,让学生体验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如何产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学会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实施有效的实验教学,要实施好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和学生课外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要求教师精心准备,学生分组实验还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要在实验前明确实验的目的,直到实验要做些什么,写出实验步骤和,并画出实验表格等,而不是盲目的实验。同时要祖师好学生在实验中的合作。教师还要结合教学的需要,开发实验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学生兴趣实验,教师要做好实验分组、协调、指导、评估等工作。这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习题教学要注意习题(作业题)的选择,不能过难,习题选择要联系生活,要形式多样,可以让学生写学习心得,读书笔记,观察笔记,开展学生课外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开展学生讨论,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学生论坛,甚至可以让学生组织教学等。而不再是局限于书面的作业形式。

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结合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的需要,不能过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更不能对多媒体教学形成依赖,要结合实物教学和实验教学,不能滥用多媒体教学。最好能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自行开发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在教学评价上要做到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反馈作用,而不再是注重甄别、选拔作用。教学评价的主体和形式也要多元化,要让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和社区评价相结合。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性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教师还要通过教学设计,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来提高教学效率,要在每节课所讲的知识都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理解,而不是每节课讲很多的知识,或者用大量的教学时间来教学,学生却仍然学习效率低下,这样的教学是很难提高效率。简单地说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教的知识要能让学生真正接受。

教学的有效性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尤其是学生学习的规律,还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11.新课改下自主学习策略刍议 篇十一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体意识;“主导”;学习方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现代化教学手段重在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自主”简言之,就是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等个性学习行为。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与主导方法就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首要难题。

一、 提高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做主人”不是一句空口号,要想让学生做主人,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是用考试、作业束缚学生。学生丢了枷锁得到了解放,主动精神才得以发挥,他们才敢大胆思考,敢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另外,课堂上应欢迎学生提问题,使之敞开思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只有让学生的积极性迸发出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二、尊重学生,教师民主不可忽视

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传授知识同时,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与管理,如学习、纪律、督导、检查等,这些组织管理过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民主,允许同学给教师提意见、给教材挑毛病,或提出不同见解。师生之间既有追求知识的同步共振,又有情感、思想交流的共鸣;既有诱发创造性思维的信息输出,又有学生对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深刻领悟的信息反馈,这是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最佳境界。

三、充分备课体现“主导”

“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已跟不上时代需要,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智力得到发展,备课过程中应体现出学生动态,如学生边听边想,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联想、回忆、判断、推理,使学生举一反三。在讲的过程中还要有一定的活动,如讨论、辩论、动手操作、实验等。总之,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教师的主导才能发挥得好。

四、全方位指导学生学习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专心学习、仔细认真、讲求效率、虚心好问等习惯。对于学生来说:严格训练尤为重要,只有反复强化才能形成一贯性、稳定性的习惯,没有长期甚至痛苦的磨炼,好的习惯是难以养成的。

五、指导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五先”、“五后”的教学方法效果甚佳:

1.先计划后学习。只有计划好,才能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深入。定计划是以学为主,兼顾其他。在有余地情况下长计划短安排,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有重点、统筹安排、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指标要做到“伸手摸不到,跳起来能摘到”。

2.先预习后听讲。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预习了就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有主动性。在学生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容易配合默契,与教师产生共鸣。预习时要注意弄懂教材,把学习中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结合预习做些课后练习,验证自学效果,在预习过程中注意做好预习笔记,学会用圈点批注。在指导学生听讲的时候,注意做好课前准备,注意讲课的开头和结尾。教师的开场白非常重要,虽然寥寥数语,却是一堂课的“纲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一上课就要专心,不能松弛、懈怠。结束语的“小结”过程中其高度概括作用,不可忽视。

3.先复习后做作业。做作业时我首先强调:不准看书,不准看别人;有时间限制,像对待考试一样,这才有做作业的价值。但还须注意几点,如:认知“遗忘曲线”规律,做到趁热打铁,细水长流;把知识进行整理、加工、筛选,由厚到薄;学会“过电影”把知识消化牢记。

4.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学以思为贵”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能包办代替,要鼓励孩子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

5.先打好基础后灵活思维。学习知识要踏踏实实,把书上基本概念掌握并打好基础,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同时,请学生想其他办法,即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如此才能在牢记“死”知识的基础上求“活”。

12.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挖掘教材特点

新教材增加了大量新颖的插图和“讨论与交流”、“迷你实验室”、“信息窗”、“请提问”等栏目, 使得教材的形式生动活泼, 内容丰富有趣, 可读性和启发性都大大增强。教师应不断用新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 以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 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第一, 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 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思维的发展, 可推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 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增进师生间的交流。第二, 新教材中增加的“迷你实验室”栏目, 对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增长才干、培养操作技能等方面,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 指导学生阅读好“信息窗”的内容, 能使学生从中积累知识, 收集信息, 开阔眼界, 在潜移默化中使情感受到熏陶, 意志品格得到培养, 审美情趣及道德情操得到陶冶。第四, 处理好“请提问”这个栏目, 对解决教材中的疑难很有帮助, 能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新栏目,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因素,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 在思想方法、道德品质、个性特长、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与发展。

二、备课的师生双向性

新课程标准要把科学探究学习和科学内容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因此教师应做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 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的不可预测, 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要求大大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当然,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虽然在备课中占主导地位, 但学生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课前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自主学习了部分知识点, 为课堂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三、开展探究教学

化学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途径, 这使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新课程提倡科学研究式的课堂教学, 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种探究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 这样我们也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如果指导过度, 学生们无法自己探究学习, 就成了形式主义。另一方面, 若指导不到位, 让学生自己探究, 活动又会杂乱无章, 从而起不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要把握好适度原则, 正确处理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 从而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达到预期效果。

新教材中出现“观察与思考”, 接着出现“想一想”, 要求学生在观察、操作的同时, 大胆地提出问题, 将知识的疑点彻底弄清楚, 要求学生以科学理论为依据, 多做实验, 提出质疑, 去探索, 去解开科学之谜。鼓励引导学生提问, 使学生敢问、善问, 养成提问的习惯, 使学生长期处在思索的状态中, 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新课标的探索与实践, 最大的转变就是改变了教学中教与学的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 尽可能多地创设化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自觉地获取知识, 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提高效率, 减轻学习负担。总之, 化学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 符合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因此, 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主体意识的探究型人才, 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13.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篇十三

新课程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通过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我班组的一点体会:

一、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时,通过适当的情景设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发散学生思维。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时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初步体现学习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新课程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14.教师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篇十四

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压力太大,这也是很难改变的一个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学,有个好的工作,于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孩子。在学校学习,在课外补习,在特长班学音体美,在外语班学韩日俄。学生为了能顺利地通过高考的独木桥,只能被迫接受这一切安排,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所以才有了付老师讲的毕业后,狠狠地把课本撕掉的事情发生。这些现象的出现,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孩子的压力是否太大了;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学是否能以致用;怎样才能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而且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留有美好的回忆......

其实,关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从隋朝的科举制度开始就在不断的改革中进步,针对现如今我国中学生学习压力大的问题,国家没有忽视,而是积极组织相关力量研究变通,经过数年的研讨,终于决定由点到面地在中国实行新课改。新课改犹如一场及时雨,降落在中国教育这片土地上,虽然它能否大获成功还是个未知数,但至少我们努力地改变过,与其一味地抱怨“应试教育”,不如积极地做些改变。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对课改的宏伟蓝图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很有信心地接受新课改,虽然我们知道前方的道路崎岖坎坷,但我们能够做到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为中国孩子的健康成长献出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如果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任务,那我们会为此而感到骄傲和光荣。

在这次培训中,实际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更多的还有能够亲聆专家的教育经验。例如,赵老师在促进教与学的发展性评价中讲解了老师在课堂中容易出现的一些“虚拟表扬”,郭华老师讲解了为什么高中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回答问题等我们平时也遇到但总是忽视的问题。这些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上一篇:郭小四经典语录下一篇:索溪峪的野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