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

2024-06-16

青青(精选11篇)

1.青青 篇一

《莲叶青青 》教学设计

执教人:陈风鸣

教学目的: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文探究:

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会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对祖母的回忆,为什么会感动?

2.一年又一年,“祖母对荷花下的功夫让人吃惊”。

祖母下了什么功夫“让人吃惊”?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相应的句子。3.学习小组内,试着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刚才画的句子。

4.学生汇报:

(1)当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2)当种下挑好的种藕时,祖母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3)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4)当小荷叶长出来时,祖母欣喜得像看到了新生的孙子。(5)当莲叶长大,有人夸奖荷叶时,祖母会倒贴茶水请人观赏。5.读到这儿,感动我的是什么?

祖母对荷叶的喜爱之情。因为是十分喜爱,祖母下的功夫才会“令人吃惊”。

6.选择第二至四自然段中感动自己的句子练习朗读。小组内评读。看插图,祖母种荷花的表情,体会“一脸欣喜” 再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7.祖母非常喜爱荷叶。为什么却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8.学生汇报:

(1)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为人善良的老人,富有同情心。)(2)她醒过神来,赶紧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明白女人的来意,毫不犹疑地剪下莲叶,很痛快地剪莲叶,挑最 好的莲叶给孩子治病用。)此时,感动你的是什么?

(3)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萧条。

(隔几天就剪一枝,祖母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一点不后悔。可一缸的莲叶能有多少,剪的比长的快,荷叶自然越来越稀疏,没有了生气。)(4)“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荷叶可以观赏,是我家的独特风景。荷叶也曾年年被祖母送给邻居们泡茶喝。)9.祖母对莲叶有特殊的喜爱。她自己种莲自己欣赏,不送人泡茶、治病行不行?

(祖母一心想到的是给别人治病。自己精心种的荷花派上了大用场,更有价值。)10.你想对祖母说些什么?

11.练习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心情。

组内每人选择一段话朗读,再推荐给全班同学听。12.老师范读第八自然段。你猜想祖母会做什么?

三、总结升华:

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

(体会首尾呼应。表达对祖母深切的怀念,由衷的赞美。)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下大工夫

祖母分享快乐

乐于助人

爱惜莲叶

倒贴茶水剪叶治疮念念有词守、欣、喜让、欣赏

2.青青 篇二

竹, 刚正不阿。它四季常青、挺拔, 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色, 不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从不阿谀奉承, 保持一种独立之精神, 像是有思想的哲人。竹, 其貌不扬, 虽不像牡丹那么娇艳, 不像松柏那般粗壮, 它在寂静的山林、清幽的河畔生长, 和青葱草木作伴, 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不因风吹雨打而低头, 也不因骄阳曝晒而屈服, 骨子里的那份正直刚毅叫人敬佩。

竹, 团结奋斗。德国哲学家尼采说:“只有把根深入黑暗, 才能接受更多的光明。”竹就是这样, 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 紧紧地毗连在一起, 枝枝相靠、叶叶依偎, 根与根盘杂交错, 不管地底下砂石、岩土如何坚硬, 都深深扎进泥土里, 坚持不懈地汲取养分, 茁壮成长为一片片竹林, 微风吹过就像绿浪一样缓缓铺开, 展现了一种蓬勃生长的朝气, 昭示着一股众志成城的力量。

竹, 无私奉献。它全身上下都是宝, 把一切都奉献给了人们。用竹笋烹饪的各类菜肴, 实为人间美味;根可做成富有观赏价值的根雕;干可做成凉席、筷子等生活用具;叶可供动物食用。竹, 还可制作成笙、箫、笛等多种乐器, 其音色嘹亮, 音质清脆, 音律精准, 音阶分明, 让人如痴如醉。它还是我童年时的挚友, 以宽容的胸怀接纳我和小伙伴们, 在透着斑驳阳光的竹林里, 我们度过了一段段美好时光。

3.青青豌豆香 篇三

四五月份是豌豆的花果期。紫红的花儿沿着青青的麦苗探出娇小的头颅,仿佛披着一层淡雅的紫纱,像一位浅浅微笑的少女在那里多情地打量着你。那时,我和伙伴们一起在麦田里割猪草,一边割,一边聊,累了就坐在麦地里歇歇脚。有时嬉闹,就掠一枝豌豆花,献给经常分给我猪草的姐姐,戴在她的秀发上,人儿也顿时生动清爽起来,红红的脸染红了一地的庄稼,一朵朵豌豆花,星星点点地开放在绿海里。

在乡下,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豌豆。不过单种的很少,差不多都和麦子一起在年前套种。收了豌豆再收麦子,一点也不耽误农时。青青的豌豆花香,淡雅的草味儿,青涩的麦子香,沿着麦田行进,一浪一浪打在春天的柳梢头,顺着河流向两岸,向下游飘荡,一点一滴地渗透到村子,无声无息地进入人的鼻孔,内心。

掠一把清绿的豌豆,放在手里,细小的尖儿偶尔刺痛你的手。拿到家里,支起罩儿,两三把火,就闻到一阵阵扑鼻的香气。从沸水里捞出,轻轻用手一挤,豌豆就跳跃着进了嘴里。柔滑,香甜,还没来得及仔细品尝,就早已进了肚子里。有时割草渴了饿了,直接捏些放到嘴里,顿时嘴角生津,满嘴清淡的味道,比薄荷还有滋味。

最喜欢母亲做的豌豆窝窝,豌豆凉粉,还有炒豌豆。把豌豆打成细面,用水和面,捏成形态各异的窝窝头,放在锅里蒸,二三十分钟,取出,一枚枚窝窝就成了口中的美食。家中来客,一时又做不出那么多菜,豌豆就派上的用场。可调可炒,煮熟了,放上葱花,姜丝,油盐酱醋,一拌,一道下酒的好菜。

不过那时,最渴望的还是母亲用豌豆做的凉粉。母亲先将豌豆洗净,用清水浸泡一夜,取出,另换清水,用石墨磨成浆。然后用纱布过滤去渣,再用细网筛过滤二三次。最后将过滤的粉浆搅匀,待其沉淀后将上层清水取出,把中间的水粉和底层的粉浆分别盛入缸内。再找来铁锅,加入清水,小火烧开,把水粉倒进去搅匀,再将粉浆用温水稀释好,待锅中水粉烧开,下入锅中用木棒不停地搅动,当用木棒挑起粉浆能起丝后,再改用小火继续搅动直至挑起的粉浆呈片状流下时,就出锅。放到用开水洗净,表面抹油的盆里,清晾成粉块。一切都就绪,再把凉粉块倒扣出,用刀切成小块,放进葱姜、蒜泥、油盐醋酱、糖、花椒面、味精等,再撒上些香菜,母亲的豌豆凉粉也就大功告成了。清凉,爽滑,到嘴即化,凉到心底,美在心间……

据学过医的父亲讲,豌豆有较为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还能防癌治癌。对于这些知识,我那时不太明白,我切身的感受是它能清洁大肠,保持大便通畅。不过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伤身,豌豆粒吃多了也会导致腹胀,切莫贪食。

现在从市场上买回的豌豆制品,大都一个味儿,仿佛少了一些东西,我想起来了,那是少了一些田野里的青青草香味儿,还有母亲浓浓的爱意……

4.夏荷青青散文 篇四

而如今,这一池荷花显然比公园里的逊色了许多。单说面积就差很多,公园里荷花在大明湖上,密密匝匝地铺满几公里宽的湖面。而这个池子里荷花也就占地几亩吧!荷叶也是稀稀拉拉的,没有那种挤挤搡搡的热闹场面。然而荷叶却长得出奇的大,像似吸收大西北辽阔的豪气,从而变得叶肥体壮。荷叶在池子里也是随心所欲地扩张,没有拘束,倒也是悠哉悠哉。

就是,有了这一池荷花,也是让我大饱眼福。这个季节,莲花还没有开放,只有满池碧绿的荷叶,蓬蓬勃勃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一个个挺直的荷杆高高的顶起一个个的花苞,像似一个个高举着的手臂,托起了美丽梦想。叶子肥厚宽大,层层叠叠、杂乱无章铺满水面。偶有水鸟在叶子下游动,不时地鸣叫两声,像似在呼唤同伴。给这安静池塘增添了几分生动的活力。

骄阳似火,夏荷青青。我站在池塘边,目光从荷叶上来回扫过,想寻找那朵等待我已久的莲花。荷叶密密地遮挡了我的视线,我围着池塘转了几圈,仍没发现它那粉红的影子。只有绿绿的荷叶下潺潺的流水,和鱼儿吹出的水泡泡,荷叶哗哗的喧哗声,给静静的荷塘带来一阵阵的躁动,过后又恢复原先的平静。

看来,我这次是无缘看到莲花那美丽的倩影了。池主笑呵呵对我说:“现在不是莲花开的时候,要等到八月中旬大规模的开放,那是你若再来,这荷塘里,可又是另一番风光。”说着他自己也沉浸在那遥远的回忆中。望着他脸上那甜美的笑容,我刚才有些失落心情也渐渐好转了。“咱们这儿的荷花和其他地方的荷花不一样的,你没看出来吗?”池主问我。“就是!荷叶特别大,又厚。”我说。“莲花开得也大,有这么大。”池主用手掌比划着。那莲花粉中透红,真像婴儿红扑扑的脸蛋,娇嫩极了。那花瓣儿红中透白,粉嘟嘟的,真是惹人喜爱呀!”

池主滔滔不绝地讲着,像似在描述自己心爱的宝贝。“其实这片荷塘是为我妻子种的,她已经去世多年了。她生前特别喜欢荷花,就从老家带来的莲子,亲手撒在这个池子里,第一年只长出几片叶子,再也没了动静。她很失望,但没灰心,又撒下一些莲子。第二年长出二十几片叶子,又没了动静,望着孤零零的叶子在偌大的池水上飘着,她彻底失望了。第三年谁也没想到,不出一个月的功夫,荷叶便铺满了水池,当莲花开满池塘时,她却没能看上一眼。”说道这里,池主把视线移向别处,我看到他眼里已经噙满了泪。

停了许久,池主转过脸接着说:“这池里荷花特别有灵性,每年都把最美最艳的容颜,展示给我。每当,我面对这些娇柔似水、粉红艳艳的莲花时,我仿佛看见了妻子那泛着红晕的脸,也像莲花一样娇艳,在荷花丛中笑吟吟地望着我。我会轻轻地对她述说着思念之苦,青青的荷叶上积满了我的泪水。微风吹过,艳丽的莲花轻轻地点头,花蕊里露珠点点,纷纷落下,像似我妻子伤心的泪水。我的悲苦心在长长的倾述中得到慰籍,这满池粉红莲花灿烂的的笑脸,也像明媚阳光照亮我的生活。”

5.《莲叶青青》教学反思 篇五

芙蓉镇小学 田应龙

《莲叶青青》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课文讲的是祖母十分喜爱荷花,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她却把荷叶剪下来,送给一个小男孩治疮的事。赞扬了祖母心地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课文贴近生活,语言朴实,感情浓烈,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

抓重点词句的训练和理解是本学段强调的阅读理解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学习祖母喜爱莲叶的这部分,我采用“一读二划三说”的教学方法,细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词语,思考交流体会。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自主发现、初步理解。然后,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划出的句子找出重点词语(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祖母对荷叶的那份喜爱之情。比如:(荷叶快要冒尖时,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说是、、、、、、,抓住“守着”这个词,体会祖母对荷叶的那份呵护。“当小荷叶长出小小的叶子时,一脸欣喜,就像看新生的孙子一样”通过理解孩子们“不以为然”和祖母“一脸欣喜”的神态对比,学生就体会到祖母对莲叶的喜爱有多深,为下文祖母却把自己最喜爱的荷叶送给小孩治疮的感人故事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在学习第二部分时,我采用的方法和第一部分一样也是“一读二划三说”,比如“祖母咝咝地吸着冷气,好像、、、、、、看了一会儿、、、、、、送给小孩。”抓住了“咝咝地”动作演示,以及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的词语(看、走、剪等),来体会祖母的无私,大爱,再通过朗读指导:采用了个人读、比较读、齐读等朗读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悟句子所蕴含的深意,贴近文本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到祖母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中,注重讲练的有效结合,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结合句子“当小荷叶长出小小的叶子时,一脸欣喜,就像看新生的孙子一样”这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明确把什么比作什么,或者用什么来比作什么,再进行仿说训练。第二个练习结合“祖母看了一会儿、、、、、、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送给小孩”,用几个连续动作的词来说一个完整的话。这样是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这是

四年级步入五年级教学目标该训练的内容之一。

三、有意识地渗透习作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阅读和习作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考试当中丢分最多的部分。我结合文章重点句子采用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指导学生,要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生动,就要运用这些描写方法,文章做到首尾呼应,结构才完整,所以,课堂中我初步点到,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个教学环节,为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努力改进的一个方向。

在这节课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每个环节的教学依然停留在表面的现象,重点不够深入,难点还是没办法完全突破。表现在:

1.在引导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的体会不够深刻,比如:句子()中的“挑”字说明了什么?尤其在“咝咝地”这个词的动作体会上,学生可能还没有深深悟到祖母心疼孩子,想替孩子分担痛苦的心情挖掘出来,没有完全突破教学重点。

6.《山青青》教学反思 篇六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青青》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山青青》教学反思1

我这节课的知识目标一是带领孩子们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课文、词语和要求认读的十个生字,二是能够正确书写山、水、田、雨这四个生字,三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学习两个新笔画:竖折和横撇。而这节课的情感目标则在于以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孩子们对汉字形体美的感知,激发孩子们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之情,使之能够积极主动的识记生字。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这两个目标,课上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课文及认读的词语和生字,可以说在复习导入过程中的读文和通过让孩子们开火车认读词语、与生字宝宝组词打招呼等多种形式,既扫除了生字的障碍,基本达到了对第一课时验收的目标,同时为我顺利进行下一个目标打好了基础。接下来的课时目标就是四个生字的正确书写,这也同时是本课的重点。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在课前,我就加强了准备,自己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课件,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山”、“水”、“田”、“雨”这四个字由象形字到现在的字形的演变,发现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并自主地说一说这么美的汉字在我们刚刚学习写字的时候怎么写好看,每一笔都放在田字格合适的什么位置上?我发自内心地把像画一样的中国汉字的美传达给我的孩子们,培养他们对汉字形体美的感知,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想去写一写这些字,感受其美,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之情。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同时注重书写展示和学生的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写得好的和写的不好的地方,并懂得如何把字写得规范、美观,在评价中再次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最后在总结中告诉我的孩子们,中国有句话叫“字如其人”,要把我们的汉字写的和自己一样干净、端正、漂亮!总之,一节课,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在学生的兴趣指引下完成教学,达到教学的目的,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汉字的美、课堂的美、学习的美,轻轻松松的享受学习的快乐。

而这节课最大的遗憾还是课堂气氛不够,学生有时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应当多安排些识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也能增强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合参与程度。深切的感受到作为语文老师,渊博的知识,随机应变的能力,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多么的重要。教材是可以驾驭的,课堂是可以调控的,丰厚的文化底蕴,灵性而又睿智的语言能力与语言魅力,都该是我要努力拥有的!

《山青青》教学反思2

《山青青》这首儿歌很美,山青,水青,树青,草青,苗青,田青,鸟儿鸣叫,花儿欢笑,这一切都沐浴在春风春雨里。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些又让他们难以感知和消化,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导入阶段,我用最能够活跃学生思维的话题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几幅春天的画,让学生说说画上都有什么?然后问学生:这么美的画面你知道是什么季节的吗?(春)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学一首描写春天的小诗《山青青》。

其次,是在生字教学上,学习生字课本来就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所以在认识的时候,我采用自由识记生字的办法以及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加强记忆。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扫除了生字的障碍,为我顺利进行下一个目标打下了基础。

最后就是在朗读上下功夫,当学生在对于课文读熟的情况下,接着就是理解和感悟。由于在课前,我先找了几幅春天的美景图片,让学生充分体会春天景色的美丽,在此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紧接着,我让学生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升华他们的感情,让他们自己说一说读了这篇美课文后对春景的热爱之情。

教无定法,设计归设计,思路归思路,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生字的讲解,特别是二类生字的指导不够到位,没有顾及到后进生的接受程度,学生的朗读不够准确,比如,前后鼻

音的区分,字的间架结构。

其次是学生的朗读不够,我叫读的大都是平常朗读的比较好的,对于接受能力慢一点的,感悟差一点的,没有具体落实,有蜻蜓点水之意。以后一定要做到照顾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要加强对他们的鼓励,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取得进步。

《山青青》教学反思3

教材中的这首诗歌语言简洁精练,意境清新明丽。通过众多叠词来描绘出了一副充满生机的春景图。适合我们的孩子。

我这节课的课时目标其一是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读十个生字。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这个目标,通过让孩子们借助拼音,自己圈画,比赛,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在加上美丽的`花朵图片生字卡来加强生字的记忆,既扫除了生字的障碍,同时为我顺利进行下一个目标打好了基础。接下来的课时目标是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天景色的美丽。这也同时是本课的重点。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在课前,我就加强了准备。自己先读了几遍课文,在我自读的过程中已经被诗歌优美的意境和韵律所感染,而自我陶醉了。我发自内心地想把诗歌的美传达给我的孩子们。于是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诗歌的朗读指导。首先,我采用描绘一副春天美景的方法,引领学生自然地走进春意盎然的情境中,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想自己去读这首诗歌,感受其美。然后,我们师生共同合作,一步一步的把自己融入到诗歌中。接着我让学生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升华他们的感情,自然引领他们说出自己对春天美的感受,我又随时加入动情的描述,和孩子们陶醉在春天的气息中,接下来,我推波助澜,让孩子们想象画面,走人文本。用我们对诗歌美的体会感染所有的人。

然而,总感觉美中不足,为什么,孩子们似乎也认同了诗歌的美,却无法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呢?他们的感情表达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效果,是不是孩子们朗读的兴趣不够浓厚,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朗读的主动性,使他们对诗歌的感悟更深呢?我想,以后的教学中,这是我将要不断探究的地方,同时恳望各位同仁能献出宝贵建议,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够美读起来。

《山青青》教学反思4

《山青青》这首儿歌很美,山青,水青,树青,草青,苗青,田青,鸟儿鸣叫,花儿欢笑,这一切都沐浴在春风春雨里。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些又让他们难以感知和消化。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这两个目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课文及认读的词语和生字,可以说在复习导入过程中的读文和通过让孩子们开火车认读词语、与生字宝宝组词打招呼等多种形式,既扫除了生字的障碍,基本达到了对第一课时验收的目标,同时为我顺利进行下一个目标打好了基础。接下来的课时目标就是四个生字的正确书写,这也同时是本课的重点。

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在课前,我就加强了准备,自己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课件,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山”、“水”、“田”、“雨”这四个字由象形字到现在的字形的演变,发现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并自主地说一说这么美的汉字在我们刚刚学习写字的时候怎么写好看,每一笔都放在田字格合适的什么位置上?我发自内心地把像画一样的中国汉字的美传达给我的孩子们,培养他们对汉字形体美的感知,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想去写一写这些字,感受其美,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之情。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同时注重书写展示和学生的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写得好的和写的不好的地方,并懂得如何把字写得规范、美观,在评价中再次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最后在总结中告诉我的孩子们,中国有句话叫“字如其人”,要把我们的汉字写的和自己一样干净、端正、漂亮!总之,一节课,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在学生的兴趣指引下完成教学,达到教学的目的,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汉字的美、课堂的美、学习的美,轻轻松松的享受学习的快乐。

而这节课最大的遗憾还是课堂气氛不够,学生有时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应当多安排些识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也能增强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合参与程度。深切的感受到作为语文老师,渊博的知识,随机应变的能力,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多么的重要。教材是可以驾驭的,课堂是可以调控的,丰厚的文化底蕴,灵性而又睿智的语言能力与语言魅力,都该是我要努力拥有的!

《山青青》教学反思5

核心提示:一年级的孩子总是以他们独特的眼光来观察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他们的想法与大人是不同的。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出发,来实施教学的:

1、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相结合,突破教学重...一年级的孩子总是以他们独特的眼光来观察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他们的想法与大人是不同的。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出发,来实施教学的:

1、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相结合,突破教学重点。

冀教版教材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认字与学拼音同步,在课文教学中加大了识字量。这么大的识字量,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枯燥与乏味的,认起来也相当有困难。在这一课的识字教学中,我把生字词做成了相应的实物图片,这样,孩子在识字过程中就把抽象的汉字与具体形象的情境结合起来,调动了多种感官来识字,激发了兴趣,调动了积极性。

2、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可爱,他们都非常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赏识,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无心的话语,他们都铭记在心里,甚至都成为他们在家里炫耀的资本。因此,在课堂上他们总有一种期待。

在这一课的课堂上,我就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对其进行赏识激励评价,如:有位同学描述春天的画面:“我感觉下春雨了,小草更绿了,柳树更高兴了,在水里唱着快乐的歌,咕呱咕呱。”这个孩子能对以前学过的儿歌学以致用,这一点是多么可贵宾,我鼓励他的同时也将这一学习方法介绍给了其他同学。在课堂上,每一个得到赏识的孩子他们都充满了自信,别的孩子也表现得更积极了。有时,赏识也是一种教学的契机,关键看教师如何把握,如:在这节课当中,邱泽华同学读诗歌读得非常棒,那我就奖励他配乐读,同时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聆听想象,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教学环节。

3、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感受美,表达美。

《山青青》这首儿歌很美,山青,水青,树青,草青,苗青,田青,鸟儿鸣叫,花儿欢笑,这一切都沐浴在春风春雨里。这么美的儿歌,我注意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来感受:创设情境,想象画面——利用画笔,表达画面——入情入境,品味美——载歌载舞,表达美。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课上完了,但大家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山青青》教学反思6

一年级的孩子总是以他们独特的眼光来观察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他们的想法与大人是不同的。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出发,来实施教学的:

1.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相结合,突破教学重点。冀教版教材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认字与学拼音同步,在课文教学中加大了识字量。这么大的识字量,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枯燥与乏味的,认起来也相当有困难。在这一课的识字教学中,我把生字词做成了相应的实物图片,这样,孩子在识字过程中就把抽象的汉字与具体形象的情境结合起来,调动了多

种感官来识字,激发了兴趣,调动了积极性。

2.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可爱,他们都非常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赏识,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无心的话语,他们都铭记在心里,甚至都成为他们在家里炫耀的资本。因

此,在课堂上他们总有一种期待。

在这一课的课堂上,我就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对其进行赏识激励评价,如:有位同学描述春天的画面:“我感觉下春雨了,小草更绿了,柳树更高兴了,青蛙在水里唱着快乐的歌,咕呱咕呱。”这个孩子能对以前学过的儿歌学以致用,这一点是多么可贵宾,我鼓励他的同时也将这一学习方法介绍给了其他同学。在课堂上,每一个得到赏识的孩子他们都充满了自信,别的孩子也表现得更积极了。有时,赏识也是一种教学的契机,关键看教师如何把握,如:在这节课当中,邱泽华同学读诗歌读得非常棒,那我就奖励他配乐读,同时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聆听想象,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教学环节。

3.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感受美,表达美。

《山青青》这首儿歌很美,山青,水青,树青,草青,苗青,田青,鸟儿鸣叫,花儿欢笑,这一切都沐浴在春风春雨里。这么美的儿歌,我注意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来感受:创设情境,想象画面——利用画笔,表达画面——入情入境,品味美——载歌载舞,表达美。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课上完了,但大家都

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山青青》教学反思7

山青,水青,树青,草青,苗青,田青,鸟儿鸣叫,花儿欢笑,这一切都沐浴在春风春雨里。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些又让他们难以感知和消化,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导入阶段,我用最能够活跃学生思维的话题引入新课:大家喜欢春天吗?出示春天图片,随着画面的切换和轻音乐的响起,不由的把孩子带入了课文情境,孩子们带着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进入课文。

其次,是在生字教学上,学习生字课本来就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所以在认识的时候,我采用自由识记生字的办法,运用学过的熟字相加,图字结合等方式识记,学生兴趣较浓,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开火车,小老师领读,摘果子等多种形式加强记忆。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扫除了生字的障碍,为我顺利进行下一个目标打下了基础。

最后就是在朗读上下功夫,当学生在对于课文读熟的情况下,接着就是理解和感悟。我让学生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升华他们的感情,让他们自己说一说读了这篇美课文后对春景的热爱之情。在读的过程中,我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以多种形式激发他们朗读的热情,比如说:“听到你的读声,我感觉到山更青了,水更青了”等等,在课文扩展方面,等同学们体会到了诗歌的美之后,由于他们还不能准确完整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动手为课文配画,加动作朗读课文,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7.青青 篇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教学应以教材为基础, 体现语文综合学习的特点,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综合性。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听、说、读、写、唱、画。使学生了解竹, 感受竹的高贵品质。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搜集有关竹子的资料, 整理成PPT。

2.学生课前了解生活中的竹子及竹制品。

3.准备水彩笔, 画竹子。

【活动过程】

一、走进班级文化

1. 小朋友们, 今天又到了我们小笋芽的特色课程———竹文化交流时间了, 按照惯例, 我们朗诵班诗《春笋》。

2. 唱班歌《小春笋》。

[设计意图]朗诵班诗, 唱班歌是“完美教室”活动的模式, 教师创设这样的环境, 将学生带入“笋芽班”的世界, 知道自己是小笋芽, 这样, 学生很快与活动内容产生共鸣。课一开始, 孩子兴趣油然而生。

二、走进大自然中的竹子

1. 我们都是笋芽班的孩子, 但是今日笋芽, 明日青竹。既然将来我们就长成竹子了, 你能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竹子吗?

2. 多媒体出示大自然中竹子的图片。

3. 你看到了怎样的竹子? (板书:生机勃勃)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走进大自然这一活动, 让孩子说说大自然中的竹子, 随后伴随着动听的音乐, 一组竹子生长茂盛的图片, 震撼孩子的心灵, 勾起孩子的回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世界, 积累生活经验也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渠道, 这样, 也提高了孩子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走进生活中的竹子

1. 竹子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还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竹子做的东西?小组交流。

3. 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发现了生活中有这么多竹子的影子, 我们来看看, 叫出他们的名字。

这些是生活中的用品, 这些是交通、住宅方面。竹子还可以做成工艺品。 (多媒体出示图片)

4. 通过刚才的交流, 以及看到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竹制品的图片, 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有什么感受? (板书:用途广泛)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要加强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指导作用。”这个环节中, 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 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来的资料, 从中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激起学生再次参与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竹在生活中的作用之大。

四、走进文学中的竹子

过渡:我们欣赏到大自然中生机勃勃的竹子, 感受到它的作用真大。古今中外, 也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词来赞美竹子。我们今天就读一读教室里的这首诗。

1. 多媒体古诗《竹石》, 指名读。

2. 边读边看诗中的插图, 再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竹子? (板书:坚强)

3. 是啊, 多么坚强的竹子, 多么刚劲的竹子, 让我们一起朗诵起来吧。

4.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竹子?

5. 是啊, 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 我们都要像竹子一样坚强。再读。

6. 不仅古人赞美竹子, 现代人也用诗歌来赞美竹子, 我们欣赏一下。

7. 老师听出来了, 你们也想读, 情不自禁地跟着读, 就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 边读边想象:你读出了怎样的竹子?

8. 让我们伴着音乐美美地读。

[设计意图]语文综合性学习姓“语”, 这就要所有活动方式指向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一环节是重点, 也是难点, 通过欣赏画面, 朗读诗歌, 理解诗意, 品悟竹的品质, 对竹子从心底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进一步认识了竹子, 升华了自己的情感, 加深了学生对竹子多层次、从外在到内在的认识和体验, 激发了学生对竹的喜爱之情。

五、走进绘画中的竹子

1. 古今文人不仅用诗歌散文来赞美竹子, 还泼墨挥毫来表达自己对竹子的喜爱呢!

2. 通过一幅幅画, 你又看到怎样的竹子呢?

3. 一幅幅画让我们感觉到了竹子的生机勃勃, 带给我们无穷力量, 美的享受, 这就是青青翠竹。

4. 画一画生活中的竹子、诗歌中的竹子、文学作品中的竹子, 心中的竹子 (选一种) , 并写上几句话赞它。

[设计意图]学生对竹子有了足够的认识, 有了真切的感情, 欣赏了绘画中的竹子, 自己画竹子, 自然是水到渠成, 同时更是一种倾吐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在实践中的探索, 使学生的读写绘更富有个性, 更具独特感受和体验。

六、小结

8.四月青青海岛行 篇八

嵛山岛之所以入选,在于它山、海、草、湖的浑然一体而又遗世独立,岛上有山,山中有草,草中有湖,别致盎然。虽说嵛山岛的高山草甸要到六七月份才绿得最盛,但那时人气也最盛,倒不如在这草长莺飞的三月,赶个早春,体验另一种情致。

嵛山岛位于宁德霞浦东北海域,又名俞山、盂山,或窑山、鹞山,俞、盂均为方言谐音,又因旧时嵛山古木参天,岛上渔民兼营烧炭副业,天湖山下多古炭窑,故有此别称。

从霞浦三沙镇码头搭乘渡船,三十分钟后便上得岛来。稍事休整,我们继续坐车上山,朝天湖而去。盘山路狭窄曲折,路边时见山瀑飞泻,时有羊儿跃过,时而还有些让人眼前一亮的美景小品,与往常对海岛的印象别有不同。中巴司机想必早已在此路上练就得炉火纯青的车技,在颠簸的路上将车开得流畅稳健,500多米高的山峰,用了大约半小时就到达山头。

车至山顶时,一条狭长的湖水呈现眼前,这就是“大天湖”了。《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介绍:“山有淡水湖二,一名大天湖,一名小天湖,水颇深。”“天湖”这一诗意的名字本身已让人心驰神往,加上亲眼所见,水清且平、绿而阔,更加叫人心生欢喜;湖边的茶园开始吐绿,层层叠叠,三座黄杉蓝顶的小木屋倚湖而立,清秀可人。

继续往不远处的山顶走去,十几分钟后,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宽广的草地顺着远近高低的山峰延伸到山脚,又从山脚蔓延到对面的山头,一座座,一片片,中间只有深深浅浅不同色调的绿作为分界线,勾勒出山形峻美和草场秀丽。山脚下,一片湖水被群山怀抱,蛙鸣阵阵,这就是“小天湖”了。大小天湖相隔一座山头,却各有泉眼,故而常年不竭。正如《中国国家地理》对她的评语,“身是海岛,更有天湖清澈如镜”。

地质专家在考察太姥山的时候发现,太姥山的山脉一直延续到嵛山岛。太姥山海拔高达千米,嵛山岛海拔只有500多米。因而太姥山的地下水便通过山脉的落差流到嵛山岛。嵛山岛也由此得以滋养,郁郁葱葱。反过来,丰富的植被又将嵛山岛的水源锁住,这才呈现了我们所见的“海上天湖”。

远方山腰,一位放羊老汉甩着悠远绵长的吆喝,赶着两只羊,一点一点地在草丛中移动,远处的海平面若隐若现,海天之间一条细长的雾带隐隐绰绰,恍然觉得,再过一会儿,“海市蜃楼”便会蒸腾而起。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山头上,若有似无地等待,风吹草低,天光云影,同行有人感叹:“就在这里坐一天,什么也不做都是一种幸福”。一对小情侣从山顶往山下的湖边走去,道路有些窄,女孩儿搭着男孩的肩,小心翼翼地。这时候,或许又可以从“西北高原草甸的风光”中穿越而过,来到某个唯美的电影画面中来吧。

夜色降临,我们留宿的小木屋被主人用各色彩灯装饰着,倒映在湖中愈发小家碧玉般。除了木屋、彩灯和几把竹椅,这里的一切在夜晚开始回归原始。

第二日,非常幸运地,天气晴好,我们又来到山头拍摄。早晨的阳光如新生儿般明媚耀眼,天空的云从海边一直滑向山边,又掠过山头,阳光便突然倾泻而下,照在草地上绿得晃眼。一片雾气从海上飘来,从山脚往上爬,一会儿工夫,已将湖面笼罩,不多时将整座山头覆盖,刹时又飞得无影无踪,很像调皮的孩子在玩耍。

远处的小岛此时露出了它的形容——一个狭长的海上棋子。它被称为小嵛山岛,与四周散落的鸳鸯岛、银屿以及大嵛山岛等十一个大小岛屿合称为“福瑶列岛”,“福”是“福宁”的简称,“瑶”即“窑”,“福瑶”其实作福宁州属窑山岛解。福宁州是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主防止倭寇骚扰而设立的福建五个沿海戍卫之一(其余四个为镇东、平海、永宁、镇海),辖福安、宁德二县。也有人将“福瑶”按字面意思解释为“美玉福地”,此刻,站在这山顶,望着眼前的一切,觉得这个解释实在更加贴切。

9.小葱青青阅读答案 篇九

1.本文以 为线索叙述了 故事(限18字以内)(3分)

2.本文从多方面对小姑娘进行细致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

3.倒数第四段是描写,其作用是 (2分)

4.读文中阅读划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了文想一想,句中小姑娘忧伤的原因是什么?她的“期望”是什么?(3分)

5、联系上下文想―想,从边到女教师到考上县一中的两年间,小姑娘是怎样度过的?(3分)

6.学习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3分)

答案:

1.小小青葱(或:小葱、青葱小青葱。葱)(1分)一个辍学女生(或:小姑娘、小妹妹)边卖.菜(或:葱)边自学(2分)

2.小姑娘具有善良、纯朴(纯真)、好学、自强的品质。四点中答对三点即给满分。(3分)

3.景物(或:环境、自然环境)(1分)突出表现小姑娘的纯朴与坚强(1分)

4。小姑娘“忧伤”的原因是;为自己的辍学而忧伤(l分),为家庭的不幸而忧伤(l分)。她的“期望”是:能上学和家庭尽快摆脱不幸(爹能尽快好起来)(答一个方面给0.5分,两方面答全给1分)。;

5、小姑娘一边卖菜(葱),一边在女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或:小姑娘在女教师的资助下,终于回到学校上学)。允许学生在以上答案的前提下展开合理想像。(3分)

10.《莲叶青青》教学反思 篇十

教学中,我抓住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去理解、品味。除此以外,我还注重恰到好处地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觉接受刺激,以便于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生动的电教媒体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它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池一池的青青莲叶,那田田的莲叶,淡雅的荷花,让学生感受一种恬静、清凉的美。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语言文字训练的深层是思维训练,阅读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介入,跨越了时空距离,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展示了教学过程,强化学生感知,促进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和联想,激活思维。在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祖母把心爱的莲叶剪下来为孩治疮是一件多么高

尚的事,首先就要让学生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那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是一种让人看了心生感动的喜爱。在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祖母为莲叶下的“令人吃惊”的功夫。原本离学生很远的生活场景,由于有了多媒体,便再现在学生的眼前。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当回事,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反复朗读。紧紧抓住“新生的孙子”让学生谈谈奶奶平时对自己的爱,以此激发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共鸣,使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带进文本中,同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当然,令作者“心生感动”不仅是祖母为莲叶所花的功夫,更是祖母“剪叶治疮”一事。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祖母看到生疮的孩子到剪下莲叶”这一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显示出来,并结合重点句“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赶快”、“最大”体会出了祖母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再通过老师引读,学生反复读这一句来理解祖母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可见,借助媒体展示教学过程,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运用多媒体,延伸课堂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为写作服务的。”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还要凭借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方法、思路和文章结构、特点等,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新的写作方法。如本课首尾照应、睹物思人、借物喻人等写作方法。因此,在学习领悟文本之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关于“爱”这一主题的图片,让学生在感受爱、享受爱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付出爱,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爱无处不在的。这样的延伸把课堂推向高潮,使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在教会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最后,多媒体出示课后练笔:让学生运用本课学的方法,以“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当然,在《莲叶青青》一文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只是电教媒体在课堂中运用的一个小小例子。但我认为,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学习。

11.青青碧色润心田 篇十一

关键词:中国瓷器 演变历程 釉色赏析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中国瓷器文化起源很早,原始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我国青铜时代。从商代开始,瓷器便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集实用和赏玩于一身,以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器型和丰富多彩的釉色带给人美的感受。

说起历朝历代瓷器颜色釉的发展,商周时期表现为原始瓷器施釉不均,釉色欠光泽,一般为灰绿色或黄绿色;春秋战国时的瓷器在烧制技术上有很大进步,施釉较均匀,主要为青黄色;秦汉时期瓷器一般施半截釉,釉色在西汉时多绿中闪黄,东汉多为青绿色,这时还首次出现了黑釉瓷;三国两晋时期,西晋末期在青釉瓷器上还出现了褐色斑点装饰;南北朝时期除青釉瓷外,仍继续烧制黑白釉瓷;隋唐五代时期除继续烧制青釉瓷和黑釉瓷外,白釉瓷已很成熟,唐代出现了釉上彩和釉下彩绘,以及彩釉斑装饰手法;宋代在瓷釉烧制方面大发展,青釉、黑釉、白釉瓷烧制成绩突出,此外兴起在白釉上加红绿黄彩的手法;元、明、清时期创烧出类型多样的彩色瓷及釉色新品种,如青花、釉里红、三彩、五彩、斗彩、珐琅彩等,五光十色,应有尽有。

综上所述,中国瓷器的烧制最早是从青瓷开始的,从商代直至宋代,青瓷生产在瓷器烧制领域中占了主导地位,在我国南方兴起了许多著名的窑场,烧制出品质绝佳的青瓷品种。青瓷是釉面基本色调呈青绿色的瓷器,青釉也是中国瓷器最早的颜色釉,在古代,人们常常把青、绿、蓝三种颜色都称为青色,多表现为青中泛黄,或泛灰、绿、蓝。自古以来,人们就喜爱青绿色:“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些诗句表达着人们对绿色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在长达28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很多窑场烧制出广受欢迎的青瓷品种,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几个青瓷窑是:浙江越窑,河南汝窑和浙江龙泉窑,越窑源于汉而兴于唐、五代,是我国烧瓷历史最长的瓷窑之一,窑址在余姚、上虞、绍兴一带。越窑青瓷造型丰富秀美,胎体多光素无纹,少量有划花、印花、刻花及褐色彩绘等装饰,釉质肥厚滋润,釉色类冰似玉,早期为绿中闪灰色,晚期为绿中闪黄色,个别佳品为青绿色。越窑青瓷珍品被冠以“秘色”之誉,专为进贡,庶民不得使用。唐代越窑注重釉色,虽出现了刻划花和印花装饰,但线条简单,五代越窑也少见刻划花,主要以美丽的青绿釉色取胜,顾况称“越泥似玉之瓯”,许兴书“越瓯秋水澄”,陆龟蒙赞“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徐夤颂“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乾隆皇帝也作诗云:“李唐越器人间无……”

据说宋徽宗赵佶因梦中见到雨后晴空,遂命人研制此种釉色,这使得“天青”这种釉色变得无限神秘,也因此成为宋代汝窑最受统治者欢迎的品种。汝窑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鼎盛时期为宋哲宗和宋徽宗两朝,由于烧造时间短,且多烧制宫中御用器皿,所以传世品极少。从目前传世七十余件的汝器来看,主要为天青釉色,其色彩说蓝非蓝,说绿非绿,俗称“鸭蛋壳青”,亦类似淡淡的松石之色;其余还有粉青、天蓝、月白、豆青、卵青等色。由于汝窑以玛瑙入釉,故釉层光亮莹洁,器表呈现如蝉翼般细小开片,光照之下犹如闪烁的星辰;它采用乳浊釉,并不显清亮透明,如现代水粉颜料一样具有覆盖力,呈现一种几经调和、不温不火的色调。汝窑瓷器器型简单,几乎不见纹样装饰,只偶见器体饰以单、双弦纹,越发显示其高贵典雅的皇家

风范。

天青釉享誉天下,主要归功于宋徽宗,他虽是一个昏君,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艺术家,他笃信道学,画艺高超,情趣高雅,所以他亲命烧制的宫廷用器,必然蕴含脱俗的审美观念,显示出朴素、清淡、含蓄、优雅的基调,闪烁着理性美的光辉。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汝窑莲花式温碗和椭圆形水仙盆等器可以看出,其形,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尽显完美;开片细密,于残破中求统一,平添无限韵味;其釉,澄澈润泽,华光隐现;其色,温文尔雅,观之可亲。汝窑名扬天下,得历代名人纷纷赞颂:“名瓷之首,汝窑为魁”;“汝窑……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尽美也。”……

浙江龙泉窑创烧于北宋,盛于南宋,窑址在浙江龙泉,早期产品与越窑有一定渊源,在器形、装饰方面有相似之处,釉层也稍显轻薄,釉色青中闪黄,反映了浙江地区青瓷的风貌,北宋中期以后获得很大发展。南宋龙泉窑青瓷的杰出成就,主要表现在釉色和造型方面,这一时期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印花、堆贴等,使青碧如玉的釉面呈现深浅不一的立体感,匠心独具,给人以美的享受,南宋龙泉窑青瓷达到了青瓷烧造的顶峰,在数量和质量上成绩斐然,烧制出粉青、翠青和梅子青等著名品种以专供皇室

使用。

这一时期由于石灰碱釉的使用,使得釉质粘度高,釉层较厚,窑工适当控制火候,即烧出青玉般温润的粉青釉,而梅子青釉由于烧成温度要求更高,其玻化程度也高于粉青釉,且主要使用铁作为着色元素,经石灰碱釉多次施釉,所以它的釉层厚于粉青釉,略显透明,光泽感强,又不失深沉凝重,显得青翠欲滴,惹人怜爱,后人作诗感叹:“小园梅树向阳栽,花落果新未入怀。欲着美色焠佳器,深青浅碧釉

中埋。”

继青瓷之后,古代窑工研制烧造出黑瓷、白瓷、酱釉瓷、青白瓷、素瓷、彩瓷等若干品种,名窑及佳品不胜枚举,历经唐、五代、宋、元、明各代,在清代达到了我国瓷器发展的颠峰,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广受欢迎。越窑、汝窑、龙泉窑作为最重要的3个青瓷窑,以辉煌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引领着今天孜孜不倦的工艺匠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把青瓷烧制技术继续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庞薰琹,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

[2]冯先铭.中国陶瓷.

上一篇:教师节座谈会教师发言下一篇:学前教育经验交流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