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

2024-07-01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共16篇)

1.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 篇一

护理部2016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2016年,为提高我院护理质量及服务水平,落实“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安

全为重点、以满意为目标”的服务理念,围绕《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 年版)》和《四川省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中对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要求,以护理

质量持续改进为重点,强调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结合上一年质量监控结果,特制定本年

度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一、制订质控目标

1、患者身份识别与沟通管理质量:无因身份识别或沟通不畅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

2、安全用药管理质量:无裸装、无混装、无过期、无变质、无给药错误。

3、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质量: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率100%,无患者跌倒/坠床发生。

4、住院患者压疮管理质量: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率100%,难免压疮发生率≤5%,无非难免压疮发生。

5、输血管理质量:护理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100%;护理人员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处置规范与流程知晓率100%。

6、导管护理质量:导管风险评估率100%,无非预期拔管事件,无导管相关并发症。

7、患者约束管理质量:无约束不当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

8、抢救车管理质量: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100%。

9、分级护理质量:得分百分率≥80%,合格率≥90%。

10、基础护理质量:得分百分率≥90%,合格率≥90%。

11、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得分百分率≥90%,合格率≥95%。

12、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

13、仪器设备管理质量:仪器设备完好率100%。使用的剂量器具检测合格率100%。

14、手卫生管理质量: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95%;护理人员洗手正确率≥95%。

15、不良事件管理质量: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知晓率100%;年护理事故发生例数为0;无护理不良事件漏报、迟报。

16、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95%,有统计分析记录;120接诊电话记录全面,出诊及时,救护车内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100%。

17、手术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择期手术术前、后访视率≥85%,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手术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择期手术《手术安全核查》实际执行率100%,手术部位标记执行率100%,无手术部位错误发生,无手术标本差错或遗失发生,无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无体位不当造成手术患者的皮肤、神经、肢体等损伤。

18、供应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器械、物品清洗质量监测符合标准要求;器械、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无菌物品包装规范、标识清楚,无不合格物品发放;服务满意度≥

根据本周讲评内容进行质量检查,质量讲评会上分析问题、确定解决方案,护士长巡查改进效果。

4、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监管

4.1 各科室对每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进行“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书面总结,护理部每月针对不良事件典型案例在质量讲评会上进行讨论分析,半年、进行“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起到警示作用。

4.2 护理部根据不良事件成因分析报告结果,及时修订护理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流程。

5、落实专科护理质控小组职责,发挥专科护理技术特色 5.1修订各专项护理技术小组成员及职责。

5.2将“压疮防治管理小组”更名为“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小组”,建立“医护一体化伤口护理模式”,各科室设立伤口造口专责护士和医师各一名,负责监控科内伤口造口患者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高危压疮患者进行重点查房,疑难伤口医护联合处理,实现伤口造口专业化、品质化护理。

5.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小组,以卫计委《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为工作标准,通过完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培训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会诊处理静脉治疗并发症,持续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促进静脉输液治疗程序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5.4 积极组织肿瘤专科护理小组、血液净化护理小组开展工作,选派骨干护士参加血液净化的专科护士培训,壮大专业队伍,提高专科技术水平。

6、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重点部门的监管,确保护理安全。6.1 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入、转科、实习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带领、重点跟班,重点查房,切实保证护理安全。

6.2患者的环节监控:对新入院、转入、危重、手术、小儿患者以及有纠纷潜在危险的患者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6.3重点时段的监控:督促护士长节假日、治疗高峰期的排班。护理部、科护士长进行不定时查房,消除薄弱时段的护理隐患。

7、加强对特殊科室(门急诊科、ICU、手术室、供应室、产房)等的监管,严格按照“二甲”标准要求落实。

8、严格依法执业,加强无证人员管理,确保依法执业合格率100%,同时加强对无资质护理人员及实习护生的管理工作,严格一对一带教,确保执业安全。

9、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做好职业防护、无菌物品以及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

10、总结第一圈品管活动开展的经验,12月组织全院品管圈大赛,鼓励全院各护理单

2.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 篇二

关键词:分层次管理,护理,工作质量

护理服务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会对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产生影响,而且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当前随着人们对医院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护理人力资源浪费现象,护理服务过程中问题相对较多[2]。针对上述这种情况,很多医院已经逐渐开始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实施分层次管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3]。本次研究对住院治疗患者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住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0.1±1.4)岁;患病时间1~6年,平均患病时间(2.2±0.5)年;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0.2±1.5)岁;患病时间1~8年,平均患病时间(2.3±0.4)年。两组患者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1)对照组管理模式:采用常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管理。(2)治疗组管理模式:采用分层次管理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护理管理,主要内容:采用由上而下的分层次管理模式,按照护理能力将护理人员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护士长层、责任护理层、基础护理层。每个层次在实际工作中均需对自己的上层和下层负责,护士长层负责任务的分配,各级护理人员不仅仅要对自身的工作负责,还要应该尽可能的参与到下属的工作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4]。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护理人员自述疲劳程度、住院期间不良反应率、对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的改善幅度、疾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治愈:疾病症状表现彻底消失,相关观察指标数据水平完全恢复正常,患者在预计时间内结束治疗康复出院;有效:疾病症状表现明显减轻,相关观察指标数据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患者住院时间有所延长;无效:疾病症状表现没有减轻,相关观察指标数据水平没有任何改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延长[5]。

1.5 数据处理

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剂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6.17±1.33)d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共计持续住院接受治疗(8.74±1.59)d;观察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3.27±0.61)d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共计持续住院接受治疗(6.02±1.26)d。两组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两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护理人员自述疲劳程度、住院期间不良反应率、对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过程中有23例护理人员自述护理过程中感到疲劳,比例为63.9%;观察组实施分层次护理管理过程中有9例护理人员自述护理过程中感到疲劳,比例为25.0%。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有不良反应出现,比例为22.2%;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有不良反应出现,比例为2.8%。对照组患者中有28例对护理管理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为77.8%;观察组患者中有35例对护理管理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为97.2%。两组护理人员自述疲劳程度、住院期间不良反应率、对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三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 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的改善幅度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前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65.29±2.17)分,管理后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76.95±3.06)分,该项指标组内差异显著(P<0.05);护理管理前操作技能评分为(66.0±2.44)分,护理管理后操作技能评分为(71.93±3.01)分,该项指标组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分层次管理前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64.37±2.46)分,管理后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81.29±3.36)分,该项指标组内差异显著(P<0.05);护理管理前操作技能评分为(65.47±2.98)分,护理管理后操作技能评分为(78.92±3.34)分,该项指标组内差异显著(P<0.05)。两组护理人员上述两项观察指标在护理管理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管理后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4 疾病治疗效果

对照组住院接受治疗后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69.5%;观察组住院接受治疗后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患者该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体会

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与现代临床医学模式更加符合,可以随时对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服务工作中的状态进行调整,保证护理服务能够更好的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在尊重广大护理人员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其潜力和才智的发掘,使其在工作中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提高。在分层次护理管理过程中除对于一些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外,还应该注重其心理方面的变化,实施心理上干预,同时对工作创新给予充分支持,使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及工作能力显著提高,建立良好宣传引导体系,使工作的整体绩效得到显著改善[6]。

参考文献

[1]王妮,文锋华,张玉梅,等.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在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中的实践[J].当代医学,2008,12(13):105-106.

[2]刘红.分层次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管理研究,2011,25(16):1563-1564.

[3]陈国纯.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2,18(32):119-120.

[4]贾会波.护理管理中分享层次管理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35):128-129.

[5]钟赛银.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应用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0):110-111.

3.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 篇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214

更新管理方法

一位具备领导艺术的护士长,单靠传统的经验管理手段远不能适应现代护理管理需要。现代护理管理特点之一就是要重视人的因素和对人的培养,积极性的调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心理调节来实现和完成的。

①首先,在提倡人性化服务的今天,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要将过去强硬的单控式管理模式转换为柔性的激励式管理,管理行为上尊重护士,心理上缩短与护士之间距离,既是护理工作领导者,又是护士的同事和朋友。②激发护士的管理潜能。只有唤起护士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护士长应有目标地引导护士建立领导者和管理者意识。③知人善任,用人所长。注意发现每个护士的特点及各自所需,有问题及时解决,关心护士工作、思想、生活情况,因人而异,善于沟通。④强化参与意识。发挥护士参与目标制定,这样她们会因为参与了制定和实现自己有关目标而受到激励。⑤运用好奖惩机制。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给予必要的惩罚来使其逐渐减少,将人性化原则贯穿于管理中,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工作氛围,从心灵深处唤起每个人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挥护士长的指挥效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注重领导技巧

作为一名护士长在管理中要掌握一定技巧:①办事公平、公正、公开,公平公正来源于无私“不怕事不公,只怕心不平”,只有做到公平与公正,才能让大伙信服你,大家的心才能凝聚在一起;②护士长的各项工作计划和决策过程都要让护士参与讨论,一方面增加工作透明度,又调动了护士的参与意识;③注意批评方式,以正面教育为主。由于护士性格不同,思想认识水平高低不均,对接受护士长批评时所反映出的态度也不同。因此,护士长应根据问题性质和护士性格采取不同批评方式。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富于人格魅力

①谦让大度,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具有爱人之心,容人之量。②培养积极稳定情绪。护士长在进入工作状态时,要善于激发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情绪变化,尤其在发现问题时,一定要控制情绪,就事论事,以理服人,不要借题发挥,那样会造成负面影响,无法获得护士信任和尊重。③要知人善任,不要疾贤妒能。尽量发挥每个人特点,恰当分配工作,在科室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群体氛围。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表帅,这样才有说服力,才能树立自己威信,工作就容易开展,也更能充分发挥和调动护士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提高管理效益,加强自身修养

护士长的理论道德修养水准决定护理管理效果,而护士长的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又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在现代护理指挥系统中,一名品学兼优的管理者应具备:①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包括善用职权的管理能力,激发创造性、调动积极性的组织能力,做有准则、行有目标的计划能力,沉稳、冷静、敏锐、果断的分析判断能力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具有良好心理素质,严谨科学态度,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谦虚谨慎,一丝不苟,以身做则,具有积极向上拼搏精神。一名护士长,要善于自我调节。③刻苦钻研业务,做学科带头人。护士长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熟练的操作技术,了解国内外护理工作前沿动态,走在护理改革护理科研前列。④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对工作敢抓、会抓、敢管、会管,敢于讲真话,敢于承担责任,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将自己的管理才能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恰到好处地应用到管理工作中,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有效地实施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讨论

4.护理质量管理计划 篇四

1.全院护理工作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实行护理垂直管理。

2.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各科室相应成立质控小组,定期召开小组会议,进行护理质量分析讨论。

3.要求全院护士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护理诊疗常规,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度,查对制度,病房管理制度,安全及抢救制度,认真执行“三查八对”,认真执行医嘱,杜绝一切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

4.护理部定期进行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5.每月护理部组织护理业务查房一次。

6.每月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对当月工作进行总结,对下月工作进行安排落实,7.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讨论会,会上对本月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讨论、评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并制定整改的措施。

8.护理部不定期对各科室的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及护士素质进行检查。9.每天护士长夜查房,重点检查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及劳动纪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次日网上填写夜查房系统。

10.坚持每月进行多项护理质量检查,每季度全面护理质量检查。11.每年进行全院护士三基理论考试1-2次,技术操作1-2项。

12.健全门诊导诊工作制度、护士长夜查房制度、单病种临床路径制度。13.护理部对护理差错、护理投诉及不良事件,每月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

14.要求护士长上午不离开病房,坚守工作岗位,抓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及健康宣教工作。

护理部

2012年2月

2013年护理质量管理计划

1.全院护理工作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实行护理垂直管理。2.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各科室相应成立质控小组,定期召开小组会议,进行护理质量分析讨论。

3.要求全院护士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护理诊疗常规,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病房管理制度、安全及抢救制度、认真执行“三查八对”、认真执行医嘱,杜绝一切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

4.护理部定期进行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5.每月护理部组织护理业务查房一次。

6.每月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对当月工作进行总结,对下月工作进行安排落实,7.每月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讨论会,会上对本月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讨论、评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并制定整改的措施。8.护理部不定期对各科室的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及护士素质进行检查。

9.每天护士长夜查房对照2013年夜查房检查标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次日网上填写夜查房情况。

10.坚持每月进行多项护理质量检查,每季度全面护理质量检查。11.每年进行全院护士三基理论考试1-2次,技术操作1-2项。12.护理部对护理差错、护理投诉及不良事件,每季度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

13.要求护士长上午不离开病房,坚守工作岗位,抓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及健康宣教工作。

5.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 篇五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护理安全的保证,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为持续地改进护理服务过程和效果,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特制定本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

一、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执行

护理部每月督导制度落实情况,每季度总结全院督导情况,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召开护士长会议讨论分析原因,根据督导结果调整后期相关培训计划。

二、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品质,确保护理安全

1、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质量督查,各科室每周进行护理质量自查,遵循PDCA循环模式进行检查、分析、评价,整改、追踪、再评价,体现持续改进,质量改进效果力求数据化。

2、各科室依据上一年质量监控结果制定质量监控计划及目标值,重点解决本科室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整改,年终有总结。

三、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重点部门的监管,确保护理安全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上岗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带教、重点监督,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隐患。

2、患者的环节监控:对新入院、转入、危重、手术、小儿患者以及有纠纷潜在危险的患者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压疮等风险因素评估,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危重患者,护士要掌握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3、对实习生的环节监控:加强实习生的岗位培训工作,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4、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监控:督促检查护士长科学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力。继续加强护士长特殊时段查房力度。

5、加强重点部门(手术室、妇产科、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小儿科、内镜室等)的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进行督导监管,确保护理安全。

四、加强“应急事件”的管理

1、完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实施措施。加强临床护理应急预案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并进行考核,遇到突发事件时真正起到应急作用。

2、护理人员非工作时间必须保证移动电话通畅,有紧急任务能及时联系到本人。

五、加强不良事件的监控,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

认真落实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鼓励科室积极按时上报不良事件。护理部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时追踪。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会议,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和讲评,提出整改意见与防范措施。

六、感染控制管理

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安全。按照医院感染管理标准,重点加强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和医疗废物管理。

七、重视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

按照护理部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加强护士三基、专科理论知识、核心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及技术操作的训练,完成护士在职培训。

八、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一)病区护理管理质量标准考核≥95分;合格率≥95%

(二)分级护理质量管理

1、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标准考核≥90分;合格率≥90%

2、Ⅰ级护理质量标准考核≥95分;合格率≥90%

3、Ⅱ、Ⅲ级护理质量标准考核≥98分;合格率≥96%

(三)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1、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符合率≥95%

2、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符合率≥95%

3、年非计划内压疮发生数为04、重点环节交接正确率≥98%

5、查对流程规范符合率≥98%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仪器设备操作合格率≥95%

8、护理不良事件临床科室年上报≥10件;特殊科室上报≥5件

(四)特殊科室质量标准考核≥95分;合格率≥95%

(五)护理文书质量考核≥95分;合格率≥95%

(六)护理带教质量标准考核≥85分;合格率≥95%

1、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考核≥80分,合格率98%;

2、护理技术操作考核≥80分,合格率达98%

3、新护士岗前培训理论考核≥60分;培训率100%,合格率95%;

4、新护士岗前培训操作考核≥80分;培训率100%,合格率95%

(七)患者健康教育符合率100%;合格率≥90%

(八)消毒隔离质量标准考核≥95分;合格率达100%

(九)特殊时段护理质量标准考核≥95分;

合格率≥95%

(十)患者满意度≥95%;合格率95%

END

6.2014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汇报 篇六

2014年护理部按照年初制定的护理质量控制方案,卓有成效的开展了各项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护理管理制度的培训

今年护理部对护理管理制度进行了4次培训,培训内容为:交接班制度、医嘱执行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查房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用药制度、安全输血制度。

二、护理管理人员与护理骨干的培训 1、8月18日--25日对18名新进护士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化岗前培训。集中培训结束后,护理部对新护士进行了理论、操作考核,巩固了培训效果。

2、选派了3名护士长参加省护理学会举办的第十四期和第十五期护理管理干部培训班,其中2名护士长荣获“优秀学员”称号。

3、手术室护士吴凤娟、骨科护士张红霞参加省专科护士培训班,均获得相应专科资质。

4、选派了科室护士长、护理骨干参加省、市级继续教育培训班23次。

5、院内对伤口造口、ICU、急诊科、CSSD专科岗位护士进行了科内培训,同时成立了伤口造口院内小组。

三、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

1、年初,建立了护理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制度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方案,实行院、科、病区三级质控,各级质控组织采取分组质量控制。重新调整了护理部质控结构及分工,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督查频次由每月一次改为每周一次,对存在的问题汇总反馈给科室并限期整改,定期追踪落实效果。

2、每月组织召开了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1次,对全院护理质量与安全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寻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不断完善和调整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如护理文书书写记录单,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等。

3、加强了患者身份识别的管理,腕带的使用率达100%。

4、加强了患者的风险评估管理,病区现使用了新的风险评估标准,大大减少了患者跌倒、坠床、管道滑脱等风险的发生

四、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1、为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各病区每月/护理部每两月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跟踪问题改进效果,病人满意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全年共发放优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300份,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4%。

2、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患者及家属工休座谈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协调解决。

3、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沟通技巧,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护理部于3月31日组织了护士礼仪与沟通专题培训会,积极倡导“五声服务;5月10日举办了以“礼仪塑新貌,沟通促健康”为主题的护患沟通情景剧比赛,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4、改变了排班模式,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做到人人有职责,人人有分工,使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病房管理井然有序,责任到护,包床到护,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陪护率明显下降。护士不断巡回在病房,主动及时的为患者提供了护理服务,呼叫器呼叫现象已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越来越相信护士,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归属感。

7.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分层护理管理的方法以本科作为研究重点对象进行研究,本院采取的科室:内科、外科、妇科、ICU、儿科等。对其选择对比的措施就其临床效果进行相互比较,把他们在采取分层管理之前的具体情况作为对照,然后进行对比。这五个科室的护士总数为90人。经对比其护理安全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显著。

1.2 方法:

护理部的医院领导要设立护理安全管理系统,采取分层管理的方法实施。(1)护理部领导要设立护士分层管理的各项规则,同时针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考核检查。(2)护士长负责本科的全部护理综合管理的工作,同时领导也要对护士长的工作进行考核检查。(3)本工作由护士自己执行其分层管理的全部内容,但医院要注意提高护士对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其自身的安全意识,同时令护士严格遵守每项规则,设立患者安全管理规则,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安静的住院环境。(4)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事故汇报制度、分级管理制度、护理水平考核制度,同时在安全实施的同时加强对安全标示的应用。护士一般在个人犯错时,其一定有一个易犯错误的大环境,大多由于医疗系统的缺陷引起,当医院解决这些问题时,则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安全的事件的发生率最低。所以,医院要抓环境问题引发风险的因素,让患者有个有效、安全、高效、及时的护理环境。(5)医院要科学适宜地利用好其人力资源,自从实施人性化的护理以来,反映出护士严重不足的现象,所以护士的工作量极大,为解决此困难,医院对护理部的人力资源必须做到合理应用。具体为:掌握每位护士的工作优点,在确保护理工作安全的情况下,令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有效增强护理工作的效率,同时要为护士建立一个施展才干的安全平台,令其公平竞争,针对优势明显的护士科室可以给予奖励[2]。

1.3 评定指标:

先对这五个科室的成员实施专业统一的护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测评。同时针对每项护理安全指标实施相对的量化处理,最后按照每人的评分实施对比测评,其具体的考核评价指标以优秀为主(分数>90分时算优秀)。

1.4 数据处理:

对于实验得出的数据选择SPSS13.0软件实施研究分析,其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模式,以(P<0.05)表示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针对本院的这五个科室,在采取分层护理管理模式之后,对比患者的满意度、护士的护理水平(具体护理操作、疾病知识普及、护理文书书写、病房管理等)。经对比,在取采分层护理管理模式之后,其护理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较实施前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的意义。见表1。

3 讨论

3.1 针对医院护士采取分层级管理,能增强护士的护理工作水平,另外护士对自身的工作水平和工作经历的测评也对其护理工作水平有直接的影响;护理工作制度的完善、学习机会的增多、工作安排的合理度,有效增强了护士的护理技能能,所以其护理工作水平也随之增强。

3.2 针对医院护士采取分层级管理模式,能有效增强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患者希望的理想护理工作和对其实际实施的护理工作之间的比,其为检验最终护理水平的个有效指标。

在此次研究中证明:针对我院5个科室采取分层护理管理之后,较实施前进行对比,护士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水平都有显著的增强,经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护士采取分层护理管理模式达到了最好的预期结果[3]。综上所述,针对医院护士采取分级管理,能全方位、多层次的发挥各个护士的优势,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并且能有效增强护士的技能水平和业务水平,大大增强临床护理水平以及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茹,冯百玲.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298-299.

[2]姚娟,张春梅.国内外护士分层级管理现状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48-50.

8.推进护理质量管理的对策 篇八

开展护理质量管理,拥有配制充足、有良好教育背景的护士群体是基本保障之一。医院应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鼓励学历深造和继续教育等各种形式,全面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能力素质、能力水平,获取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

重视质量教育,强化科学管理意识

加强质量教育,强化管理意识:首先,要灌输质量意识,以唤起全体成员对质量的重视,树立质量第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以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其次,要大力宣传质量管理相关知识,让大家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方法、过程,得到大家对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可和共识。

建立精干的护理领导指挥系统:

(1)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护理管理者只有不断地强化学习,才能具备现代管理思想和知识。管理人员,特别是护士长的质控意识、领导艺术、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是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护士长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一个护理领导者应具有相应的权力和影响力。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的行为和能力,是权力结构中的内在要素,是由领导者的品德、作风、智能和资历等个人素质组合起来的权力,影响力的大小与改变他人的心理和行为程度成正比。为了有效地开展工作,仅靠权力是不够的,而自身的素质、言行都会产生无形的影响,都会加强或削弱权力的控制力。

护士长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又是医学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护士长必须熟识医学基础理论,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同时,护士长又必须是本科护理专业的精尖。在护理工作范围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进展,并有良好的科学修养,熟练的技术,是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的模范,在抢救病人时与医生配合默契,并具有为护士讲授医护知识的才华。

护士长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护士长不但要熟练掌握护理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高的领导艺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要头脑清醒,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能洞察病区内的一切。能及时发现和预测病区内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

(2)在选拔和考核护理管理人员时,要采取技术操作和管理水平双重标准。

建立质量体系,明确质量职责

完善的质量体系,是进行质量活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重要保证。只有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才能有效地把各部门、各级护理人员及各质量要素、各项工作和活动及物资等组织起来,形成目标明确、职权明确、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质控管理机构:目前多数医院设置的三级质控组织成员为固定的护理管理者,忽视了基层群众的参与。另外,由于质控人员固定,容易出现首见效应、常识效应等功能考核偏差。这种考核形式可能降低护士的公平感和成就感,抑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质量管理的深入开展。完善的质控管理机构,应由护理部、护士长、业务骨干、群众等共同参与管理。这样,使领导与群众之间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群众通过参与管理评估,不断提高质量意识,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提高工作质量。

确定质量目标,完善质量标准:质量目标是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是规范护理行为的依据。质量管理者应亲自策划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并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更新标准,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求医不仅希望得到治疗,还要得到保健预防促进,获得保健预防的知识。因此,护理管理质量的标准应不断修改完善,以适应整体护理的开展。整体护理的质量标准应体现为患者提供满足需要的服务思想,将护理工作的重心和护理人员的注意力引导到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面来。护理质量标准应贯彻全面质量的思想,科学地选择管理标准和技术指标,充分体现管理目标,重视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整体效应,反映出工作的实际,增强其可操作性和先进性。

改进护理质量管理评估方法,完善反馈系统:首先质量检查要定期和随机抽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并解决问题,其次要及时公报结果,严格奖惩制度,对病人表扬者给予表扬奖励,病人不满意者经核实给予批评处罚,对工作表现突出获得各种奖项、刊登论文、获科研工作各奖项的应及时通报并制定奖励措施。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护理部及護士长年有计划,月有计划,周有安排。护士长按时把所做的工作记录在护士长手册和有关记录上,护理部每月将全院护士长手册审阅,对全院护理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以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狠抓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另外,为了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重视在职教育,不断提高护士理论水平。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和发挥每位护士的长处,将每个护士放在最适宜的位置,各尽其才,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

把护理科研工作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项根本措施

护理科研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管理小组应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加强课题实施管理,经常检查科室的科研进展情况,掌握进度标准,提高全体人员的科研意识,并通过每年组织院护理论文征文、评奖、优秀护理论文交流会的方法,在全院范围内大力倡导护理科研之风。

质量控制和管理要采用先进可行的手段

9.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 篇九

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护理安全,根据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要求,结合结合省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及“十大指标”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评价细则,制定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一、质控原则

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的二级质量监控,加强专项质控和安全管理,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二、护理质量控制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85%

2、危重病人(特护)护理合格率85%

3、、每百张床护理严重差错发生次数≦0.5%/年

4、急救物品齐全、完好率100%

5、急救设施完好率100%

6、年褥疮发生次数0(特殊患者及入院前发生的例外)

7、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8、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100%

9、一床一巾、一桌一布使用率100%

10、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使用率100%

11、一次性医疗物品回收率100%

12、执行护理程序和健康教育工作应达到:

1)病人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2)入院评估与病人状况符合率≧80%

3)护理计划实施率达100%,并进行效果评价

十三、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十四、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合格率≧95%

十五、各级人员岗位职责落实率100%

十六、护士素质、仪表行为规范要求达到100%

三、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1、按照《河南省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及“十大指标”目标管理与

绩效考核评细则》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质量标准并认真落实。

2、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措施的落实,满足病

人身心需求,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3、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防止或杜绝

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4、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及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

工作能力。

5、加强专科和专项护理质量的检查,护理部每月随机对基础护理和危重症

病人护理质量、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进行专项检查,不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手

术室、ICU、NICU、透析室、导管室、内镜室、门急诊科等专科护理质量进行督

查,促进专科质量的持续改进。

6、认真落实二级质控职责,病区护士长每周质量自查、护理部季度全面

护理质量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反馈和改进措施,并对重点问题跟踪检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7、严格按河南省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制定淅川县人民医院护理文书书写规

范,全面推行护理文书表格化记录,进一步规范电子化护理文书书写标准,使

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服务于病人。

8、利用品管圈和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持续改进护

理质量。

9、进一步落实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各科室根据具体情况,细化考核标准,从护理工作量、质量难度、风险度、技术要求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多方面综合考

虑,制订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利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0.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计划 篇十

一、护理质量管理组 组长 :袁燕、罗孙玉

组员:黄慧、郑远银、周婷婷、邢雪青、林益利、林炽窝、马姬 孙庆香、关万利、王德霞

二、各组人员职责

组长:负责科室护理质量工作的监督及管理,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科室护理质量目标工作的达标。

组员:负责检查、落实本组织护理质量监控工作情况,依据本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标准,认真严格地考核每位护士工作情况,做好考核记录。

三、质量控制活动方式:

1、护理组每月检查一次,各质控小组检查活动具体时间固定进行,并作好检查结果的记录工作。

2、每次检查活动组长参加。

3、组长随机检查质量控制,并有检查结果记录。

4、每月检查后在科内护士会议反馈科室护理工作总结;分布本月的质量目标完成情况,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做好记录。

5、年终对全年的护理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并做出下一的科室护理质量管理计划。

6、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是科室护理质量的管理者,都有责任维护和保证本科的护理质量。

7、护理部每季组织监督及检查一次科内质量管理。

四、奖罚方法:

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如不达标,按质量奖罚制度奖罚。

(一)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组

1、护理文件组 组长:黄慧 组员:孙庆香

内容:记理文件书写质量+业务学习完成管理+绿+抢救登记危急值。

2、消毒隔离组 组长:郑远银

组员:邢雪青、林益利、马姬

内容:消毒隔离质量管理+治疗室管理+换药室管理+注射室+医用垃圾处置室+值班室

3、护理安全组 组长:罗孙玉

组员:林炽窝、周婷婷、王德霞、关万利

11.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篇十一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理质量;加强;提高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38-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逐渐提高,对各方面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医院不仅是给人治病,更需要在服务过程中让病人感到贴心,满意。这就要求医院加强护理方面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但目前国内的医院在护理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1 目前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传统的护理管理体制一直是指病人的临床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管理只用于在医院中的病人的护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大,身体素质明显不如以前,人们在忙碌的学习工作之余开始关注健康,注重養生,认识到有了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开展学习和工作。而传统的护理方式不能适应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由于时间的限制,人们很少会专门去医院接受护理,这样会导致年轻人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也飞速发展。简单的围绕医嘱以病人的临床护理为重点的传统的管理方式阻碍了医院的护理管理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1.2 护理人员的素质不够高

护理人员的素质不仅包括专业技能方面,也包括观念的转变。我国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有的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学历较低,大多是中专毕业,有的新护士又缺乏实践经验,对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还不能很好应用,工作不熟练,导致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已在职多年的护理人员,大多数已不想再去考学历证书,虽然学历代表的只是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但在已有熟练经验的基础上再加上深厚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

护理人员受到传统观念和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只是机械的按医生的吩咐办事,只是对临床的病人加以护理。对病人的关心程度不够,观察护理不细心,导致护理事故的频繁发生。有的护理人员态度较差,患者在忍受病痛的同时还要看别人脸色,很容易产生护理纠纷。有的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感,收礼收红包,虽然现在各医院都严格管理这种情况,但还是不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违背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

1.3 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

护理人员最基层的管理者是护士长,护士长一般都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但往往学历较低,他们的经验都是在日常管理中总结的,缺乏理论性的指导,管理不够科学,影响护理管理的质量。现如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给护理管理带来了更多挑战,护士长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往往工作重点不经意就转移到了日常的行政管理上,对护理人员管理的本职工作就有所减少,使护士长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护士长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往往受到群众评价的影响。有的护士长担心自己在群众中没有人缘,从而放弃自己身为护士长的威信,为了不得罪人,也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能。导致护理人员纪律较松散,对工作不认真,缺乏对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 提高护理质量的措施

2.1 巩固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耳濡目染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专业特点明显的护理人员会越来越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护理人员每天和病人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很多时候病人有问题找不到医生,就会问身边的护士。这时就需要护士有问必答,答的正确,让病人安心和满意。病人们不仅想要把病治好,更希望得到相关的预防知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一些坏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慢性病的滋生,好的生活习惯会有助于病情的发展,提高人们身体素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懂别的学科知识,并且把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健康问题联系起来。在实践方面,护理人员应多参与实践,医院可以定期考核,在实践中多给新人机会,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在加强专业知识和增强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面,满足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护士一直被冠以“白衣天使”的称号,这说明护士在对待病人的时候一定得是态度和蔼的,让病人们感到舒适。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对病人提出再多的问题也不厌其烦的帮忙解答,在日常护理中对病人微笑护理,从一些小事上给予病人关心和问候,会让病人感到如沐春风,甚至会减轻一些病痛。病人对自己身体的关心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护士不能感到厌烦,谁不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护理人员也要更新观念,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细心的完成工作。

2.3 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管理人员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建设,增加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措施。由于现代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提高了,那么在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上也应该注意各个学科的基础培训,扩大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增加实践经验。

护士长最为护理人员的直接管理者,应该重点培养。要求护士长在实践的基础上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可以派护士长外出学习,扩大知识面。护士长还应该学习科学的管理知识,不能仅凭经验去管理,还要在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工作。把工作重点再归结到本职工作中来,做好管理工作。

2.4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12.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0年5月全院17个护理单元进行441次护理质量检查, 各科室护理单元根据扣分情况, 分析存在问题, 并与2008年5月~2009年4月全院17个护理单元进行432次护理质量检查扣分情况和存在的护理问题的资料进行对比。

1.2 方法

参考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1], 2009年组采用传统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检查, 量化考核内容包括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劳动纪律、清洁卫生、护士素质5个方面。其中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主要内容为:整体护理、病房管理、护士长夜查巡、消毒隔离等考核标准。其中服务态度占20分, 劳动纪律占10分, 清洁卫生占5分, 护士素质占15分, 护理质量占50分, 合计100分。2010年组在2009年基础上分解细化, 新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内容包括: (1) 整体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分解细化为:a: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b:危重症护理质量考核标准;c:健康教育, (2) 病房管理考核标准细化为:a:各科病房管理考核标准;b:手术室药品、物品管理考核标准;c:抢救室、治疗室、换药室考核标准;d:药柜、各种标识专项检查标准;e:无菌物品管理考核标准;f:救护车管理考核标准。 (3) 护士长夜查巡考核标准。 (4) 消毒隔离考核标准等方面总计25项。实施评分前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 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 明确量化考核的目的、评分方法。比较2010年和2009年护理质量检查存在问题及检出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0年组采用新的细化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后, 护理质量检查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2009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4, P<0.05) 。具体见表1。

(例, %)

aP<0.05vs 2008年组

3 讨论

随着医院内外环境的改变, 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正确的管理思想指导, 抛开不科学、不规范、不全面细致的管理思维, 规范医疗护理活动, 保证安全的医疗护理工作, 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精细化管理突出"精、准、细、严"[2], "精"即精益求精、追求最好, 将管理和服务做到最好;"准"即准确、具体、无误;"细"即操作细化, 管理和服务细化, 执行细化;"严"即严格控制偏差, 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细化管理为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使用新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可提高护理质量存在问题的检出率, 本资料中2010年组采用新的细化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后, 护理质量检查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2009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充分说明了新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弥补了原来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存在的项目不具体;涵盖内容不全面;缺乏量化指标;容易出现漏检、问题被掩盖等问题, 突出了质量的控制点, 内容全面, 评价明细可测量, 目标明确, 能够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 为解决质量持续改进问题提供充分的依据, 使护理质量控制成为每个护理人员工作的核心内容, 对护士的工作作出了客观的评价[3]。各科室针对存在问题, 找出缺少制度的环节, 找出存在问题的制度, 找出执行起来有问题的制度, 制定整改目标和整改计划, 制度细到岗位、职责、任务、时间、操作等。认真落实整改, 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有效地提高了各级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注重护理服务的质量, 而且能自觉地参与护理质量控制的管理。

总之, 护理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精细化量化考核的结果不仅对护士的工作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同时可使她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工作成绩和不足, 激发她们的上进心, 主动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责任心、工作效率和质量, 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连荣, 池金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124-125.

[2]蒋联群, 朱迎阳.精细化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好模式[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 6 (15) :406-407.

13.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 篇十三

今年我院继续深化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根据卫生部“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要求,结合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护理实施方案,以积极争创“二级甲等医院”为契机,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塑造医院形象,与时俱进,实现新跨越的一年。抓护士长和护理人员队伍建设,落实病区优质护理服务规范、护理制度规范、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促使护理管理业务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上一个新台阶。使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要求。

一、加强护理人员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意识的教育,尤其是《护士条例》、《护士守则》,使其明确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和职责,以达到全体护理人员均能贯彻执行的目的。

二、加强各级人员的素质培养,不断提高各级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护患沟通能力与技巧,尤其是加强护士长思想素质、管理素质、业务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护士长科学管理能力。认真落实护理部质控委员会、护士长、科室质控员三级管理体制,将服务理念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中。做到责任到人,落实到岗,一级考核一级,努力提高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重点强调科室环节过程质量管理。

三、各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及考核标准。强调人文护理服务。科室对住院病人每月一次满意度调查、工休座谈

会,护理部每季度对各病区进行病员满意度调查。

四、继续修改、完善各项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尤其是护理服务流程及岗位标准。

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将“三基”、“三严”作风贯穿到各项护理活动及各项护理管理活动中。树立质量“三级预防”的观点,认真落实各项护理管理制度;实行非惩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加强护理缺陷的管理,严格执行“三查八对”,预防护理并发症、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六、加大节假日、双休日护理质量考核力度,加强护士长夜查房工作。提高节假日及夜班护理工作质量。加大平时不定期综合抽查力度,注重理论与病人实际情况相吻合,杜绝作假现象。

七、考核时间与方法:采取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科室护士长及质控人员每月对护士的工作情况进行随机抽查,护理部每季度考核科室护理工作质量一次,每月对全院出院病历进行随机抽查,检查病历质量,护理部每月随机对各科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的质量及安全问题在护士长会上进行通报,并提出整改措施,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九、督促各级管理人员规范各种资料的记录、整理归档、考核、总结、反馈与提高。

十、质量考核具体安排

护理部每季度对病区综合质量、病房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文书的书写、特殊科室的专科护理质量、特一级护理及整体护理、科室护理

管理、病员满意度调查、护理安全、急救物品完好率等进行考核。

十一、应达到的护理质量统计指标:

1.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率100%

2.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3.常规器械物品消毒灭菌管理合格率100%

4.“三基”考核合格率100%(合格标准为80分)

5.基础护理合格率100%(合格标准为95分)

6.特级、一级护理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80分)

7.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合格标准为80分)

8.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合格标准为85分)

9.年压疮发生次数为0(特殊情况例外)

10.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护理部

14.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 篇十四

2011年,我科将结合二乙达标的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整改,认真做好护理质量管理,做好病人的基本医疗服务,各项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以保证患者最基本的就医安全。

1、环节质量

①、2011年,我科继续保持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考核,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操作常规,保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②、科室用血。2011年,我科继续加强用血管理、严格按照用血管理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做到合理用血,及时登记,并定期进行统计分析。

③、医院感染。我科继续保持院感管理小组,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制度,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考核,院感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感质量检查,进行原因分析,及时反馈并进行整改,并认真按照医院编写的院感管理手册落实各项院感规范操作。

2、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1)2011年,我科继续保持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考核,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操作常规,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急救物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每月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护士长、责任护士随时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在晨会上进行通告,让护士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3)、每月定期对各种物品及药品,急救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过期物品及药品。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4)、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了一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控,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5)、实行以护士长护理组长为科室质控员的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6)、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每月检查相结合。

(7)、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8)、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9)、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

(10)、每月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加强护理人员正规操作,并进行考核。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11)、各班护士每班对医嘱进行查对,护士长每周进行大查对,以保证正确执

行医嘱。

(12)、办公护士每日对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检查,出院病历由办公护士初审,护士长最后复审后交病案室。

(13)、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每月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讲解院内院外护理问题,以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健全安全预警工作,及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护理各项指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0%

(3)、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4)、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

(5)、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

(6)、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15.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 篇十五

关键词:分层管理,护理管理,患者满意度

当今, 随着社会愈来愈进步, 医疗体制也随之不断变革, 从而导致医护模式有了巨大进步, 逐渐向更高层次转变。临床护理工作仅仅针对病症以及疾病本身进行护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因此以患者为中心, 环境、心理、社会以及精神等全面开展的整体健康干预便成为了护理的重心[1]。只有将护理体系不断完善, 才能让护理的有效机能得以完全发挥, 将公众的健康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2]。为合理分配临床护理源, 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该研究选用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入住该院患者中的294例实施分层管理模式, 获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入住该院患者中的588例, 将其随即均匀分成两组。294例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在13~81岁, 平均年龄51.5岁, 其中男163例, 女131例, 护理人员由88人组成, 其中21人学历为中专, 42人为大专, 25人为本科, 51例为初级职称, 35例为中级职称, 2例为高级职称;29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在12~80岁, 平均年龄51.8岁, 其中男161例, 女133例, 护理人员由88人组成, 其中20人学历为中专, 41人为大专, 其余27人为本科, 52例为初级职称, 34例为中级职称, 2例为高级职称。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护理人员的学历以及职称情况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管理方法

观察组:采用分层管理模式, 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能级将88位, 护理人员分成初级责任护理人员层、高级责任护理人员层、护理组长以及护士长层四个层级。给予不同的工作权限和待遇, 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 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 确保护理质量。每个层级都有其特定职责, 在严格遵守其相应职责的同时, 还要积极参与并且指导下一层级的工作, 辅助上一层级开展工作。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 由护士长按照护理人员各自的特点、经验以及综合能力安排日常护理工作;依照综合情况为各级护理人员制定相应的职责, 并且严格执行;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需求以及工作量, 各项护理工作安排要按照每位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实施。

1.3 效果判定标准

患者满意度情况均采用该院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鉴定;知识技能考核以及护理病历书写情况亦采用该院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鉴定。各项满分均为100分, 60~69分为及格, 70~89分为良, 90~100分为优[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结果

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满意度、知识技能考核以及护理病历书写情况均显著低于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 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满意度、知识技能考核以及护理病历书写情况均显著低于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药物错误、压疮、患者跌倒情况对比

观察组无论是药物错误、压疮情况, 还是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21世纪作为健康护理的新纪元, 为护理管理者同护理人员带来严峻的挑战, 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愈来愈高, 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以及现实状况, 为了满足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 分层管理护理模式便孕育而生[4]。在层级管理体制中, 护理人员结构形成梯队, 不同层级护士组成责任制护理小组共同护理患者, 通过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充分发挥高级责任护士在应急急救、危重病护理、查房会诊、患者安全、质量管理、健康教育、临床带教方面的经验。落实分层管理不但能够将护理工作质量大幅度的提高, 还可以让不同水平的护理人员将其最大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5]。

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医护人员知识技能考核以及医护人员护理病历书写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药物错误、压疮发生情况以及患者跌倒发生率分别为:4.1%、1.7%、2.4%;对照组药物错误、压疮发生情况以及患者跌倒发生率分别为:6.8%、2.7%、3.7%, 观察组无论是药物错误、压疮情况, 还是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 分层管理模式得到了更多患者的认可, 并且将护理工作质量大幅度的提高。

分层管理模式应用至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护理安全、护理管理质量等;在护理人员的临床带教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种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推广至的临床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焦丹丹, 丁雅芳, 王岚, 等.分层管理在提高ICU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1, 17 (26) :114-117.

[2]成守珍, 王晓丹, 谢凤兰, 等.分成次护理模式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11 (11) :5-7.

[3]陈昌锋, 胡传峰, 吴宪.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结果分析报告[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25 (1) :36-38.

[4]刘红.分层次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管理研究, 2011, 25 (6) :1561-1565.

16.论如何推动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 篇十六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模式;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470-01

在护理质量控制措施方面较好地改变了传统的重形式、凭印象,轻落实和应付检查现象。从而推动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推动护理质量的提高,各护理单元总分在不断上升,扣分逐渐下降。形成了一套现代医院护理管理行之有效的创新型管理机制模式。

一、新的护理质量控制模式

护理部主任行政查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每月不定期检查全院各护理单元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参考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仪容仪表:检查护士、实习生仪容仪表是否规范。良好的仪容仪表是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它既体现护士尊重患者、自尊自重的品德,又体现护士良好的敬业精神,还反映一个组织良好的组织形象。

一是加强环境卫生治理。病区过道地面是否清洁,卫生间是否无味、无杂物、拖把是否按要求放置。二是基础护理。病房是否清洁,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患者清洁,保持良好的功能位,无护理并发症。三是危重患者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护理级别与病情、诊断、病历是否相符,护理记录是否及时、真实、准确; 床头交接病情、治疗、护理、皮肤情况等;是否了解病情及异常化验指标,随时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病情变化(包括各类监护、抢救仪器的参数指标等) 。四是药品管理。药品由专人申领保管,药物标签明显、清晰,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妥善管理外用。药品不可过期、变质、变色、发霉等。五是急救物品管理。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定期保养、清洁,做到四固定、五及时,每周定期检查1次,抢救完后及时处理好各种仪器、设备,补充各种物品、药品,保证随时可以投入抢救状态。

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1)“九知道”及健康教育:一是要求责任护士从九个方面掌握分管患者情况。床号、姓名、目前医疗诊断、病情(现在身体状况、目前临床表现、睡眠、大小便) 、治疗(用药及目的、手术名称及日期) 、护理(观察重点、护理措施) 、饮食、心理状况、检查的阳性结果(异常实验室检查、异常辅助检查如B超、X线、CT、核磁等) 。二是健康教育效果。入院介绍是否详细,患者了解病区概况,认识病区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 患者基本了解饮食、卧位、休息、活动等与本病关系,并能合理运用;患者能基本掌握服药方法、时间及特殊用药的注意事项;阶段性宣教(入院、术前、术后、特殊检查、出院)内容能及时掌握。

(2)质控科室各种记录是否规范。一是科室护士长质量控制:检查护士长是否落实本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的记录,质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将解决的措施。二是业务学习:檢查科室对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学习情况记录,并抽查个别护士业务学习中知识的掌握情况。三是业务查房:检查科室业务查房记录,是否按护理部要求查房,查房过程中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解决的护理措施。四是教学查房:检查科室教学查房记录,是否按护理程序查房,是否有轮转护士和实习生参加,是否有轮转护士和实习生考核情况。

护理服务质量调查问卷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每月不定期发放护理服务质量调查问卷。对住院部患者及家属的调查,对外科医生的调查,对急诊科患者及家属的调查,对门诊患者及家属的调查。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夜查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每月不定期夜查房,护士长每周不定期夜查房。查看护士值班情况,岗位职责落实情况,礼仪着装及佩证上岗。护士交接班制度执行情况,是否按时交接班。护士对夜间病区环境、秩序的管理情况。

三、护理质量的提高与科学管理

(1)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我们实施的护理质量控制模式是有效而且可行的,对护理单元护士长管理质量从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个人素质等4大类50项量化指标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环节全程控制。控制模式将护士长管理质量总分设为200分,然后按考核标准用“负值法”实行每月量化考核,在护理质量控制措施方面较好的改变了传统的重形式、凭印象,轻落实和应付检查现象。

(2)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根据护理工作特点。采取随机调研的方式,发现质量的弱点、难点,了解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护士长管理质量考核结果进行每月排序公示,使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从护理工作量、工作效率、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医院各级护理人员绩效奖金三级分配制度改革,使医院护理制度管理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护士长对病区综合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护理单元考核的排名,奖金的高低,其在任期间的工作业绩也将成为次年能否继续留任的主要参考依据,因而较好的激发、调动了护士长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总之,新的护理质量控制模式,护士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能够自觉完成本职工作,做到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护士长在与不在一个样,保持护理质量稳定在较高的水平。护理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每位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为适应新模式下的护理管理,护士长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新管理方法,将强硬的单控式管理转换成柔性的激励式管理,提高了管理效果。各项护理程序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落实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整洁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英华. 护理管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28 - 129.

[2] 张连荣,池金凤.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 124- 125.

上一篇:满分前辈GRE备考3阶段提分心得体会完整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