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心得体会

2024-10-23

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1篇)

1.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心得体会 篇一

一提到劳动,人们总会说“不劳则无获”。一切的美好生活,通过劳动所得。

同学们,当你在站在巍巍长城,脚踏石阶,手扶城墙。你是否有感而发——古代的劳动人民,我为你们骄傲!是你们的智慧和血汗,造出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当列车穿越在青藏高原,我们不由想到建造这铁路的总设计师詹天佑,没有詹天佑团队的艰辛劳动,哪有中国人的扬眉吐气?当你漫步在金灿灿的稻田间,我们不由想到袁隆平爷爷穿梭在田间,做了无数次试验,才有了今日丰产的水稻。当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无数医护劳动着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地抢救每一个生命,你是否感动得潸然泪下?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些感人的劳动画面。我清晰地记得上一次游黄山,看见许多环卫工人,先锋峭壁之下,万丈深渊之上,像壁虎一样吸附在绝壁上工作。我知道,他们虽然拴了保护绳,但没有固定的地方,如果泥土有些松动,他们随时有生命危险。可环卫工还在继续劳动。

我也体验了劳动的快乐。上周末,我去田间帮奶奶浇灌菜苗。需要在池塘边打水。看似轻松简单的活,实际却不易,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池塘里提了一桶水,水太多,溢出了一大半。走到半路,桶里的水只剩下小半桶。我又返回去,重新打水。这次没注意旁边的小石子,好不容打上来的水倒翻了,还摔了一跤。本打算放弃时,突然看到脚下一颗娇嫩的小草好像在对我说:“谢谢你给我浇灌”。我鼓起勇气和信心,重新返回池塘打水。这次终于顺利地把水提到田间给菜苗浇灌。看着满园绿油油的菜苗,它们仿佛向我点头微笑。那一刻,我明白原来劳动是快乐的!那一刻,我明白,什么叫做幸福。

劳动人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劳动,工人的劳动,警察的劳动,教师劳动,离不开无数各行各业默默奉献的劳动者。每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一群不平凡的人,他们因为劳动使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劳动者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美好生活,创造了美好家园,创造了美好世界。

同学们,让我们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让劳动之美在我们身边绽放吧。

2.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心得体会 篇二

一、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这一至理名言是汇集了古今丰富经验、沉痛教训后得来的。近年来, 我们党大力倡导力戒空谈、真抓实干, 取得了一定成效。避免“空谈误国”、矢志“实干兴邦”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埋头苦干, 做出让党和人民满意放心的业绩。

(一) 坚持埋头苦干, 是牢牢把握历史机遇的客观要求。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世界各国间以经济、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竞争愈演愈烈。现代化起跑线上出发有先后之别, 我们要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实力差距, 迎头赶上, 必须坚持埋头苦干。“树欲静而风不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在迎接、战胜各种挑战中迈向成熟、完善与巩固, 必须坚持埋头苦干, 从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新的辉煌。

(二) 坚持埋头苦干, 是胜利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如果从新中国成立起, 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 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 将是很要紧的时期, 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 责任大啊!”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意味深长的一段话鞭策我们, 要在这个“很要紧的时期”里担当起我们的历史使命, 必须坚持埋头苦干。距离21世纪中叶还有30多年的时间, 我们需要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基本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 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根本问题在于落实,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曾经由于种种原因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机遇, 我们曾因自己的失误拉大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伟大的中华民族善于学习总结, 已经从历史中吸取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只要同心同德、埋头苦干,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会为人类文明史创造出更辉煌灿烂的成就。

(三) 坚持埋头苦干, 是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有力武器。

十八大以来,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反对浪费、厉行节约”, 尚简之风劲吹, “只减不增”的政府机关迎来“紧日子”;“比一条微博还短”的领导人会见报道清风扑面, 会见记者时的“约法三章”令人记忆犹新。改作风, 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着手, 从老百姓反响最强烈的地方入手, 增加信任度、满意度的同时增强人民群众对于党和政府的信心。各项举措无不传递这样的理念:只有拔除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形式主义等“软钉子”后, “执政为民”的政治伦理方能切实推行。“埋头苦干”是中华民族的古老美德之一, 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埋头苦干与形式主义根本对立。倡导埋头苦干, 必然反对形式主义。如果“埋头苦干”在我们党内外蔚然成风, 成为整个社会人人推崇的美德,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然就失去了市场。

二、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创造出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 全面体现了领导干部工作方面的德才素质。政绩观则是指对政绩总的看法与认识, 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何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及“怎样评估政绩”等问题。判断政绩观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根本标准是看一名领导干部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创造政绩、造福于民, 还是为个人利益追求政绩、获取权力资本。

(一)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每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政治品格, 也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现实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力求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坚持求真务实, 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 又不能以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既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和运用自身积累的经验开展工作, 又反对盲目的经验主义、照抄照搬, 或简单套用一些局部、片面和表面的经验。领导干部应当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昂扬精神状态, 自觉端正思想认识, 摆脱那些陈旧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 纠正对马克思主义错误、教条式的理解,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专研新情况, 分析新问题, 确立新任务, 摸索新途径, 采取新举措, 拓展新局面。

(二)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必须始终牢记“两个务必”。

“两个务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 是我们党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法宝, 是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激励全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力量。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必须始终牢记“两个务必”, 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 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 凝聚和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三)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执政能力与政绩观、发展观密切相关。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必须牢固树立、认真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引领正确的政绩观, 正确的政绩观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水平、决策能力和执政能力, 就必须真正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

创造政绩的目的是发展, 造福于民。我们党特别强调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归根结底, 就是要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 必须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追求,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立为各项工作的最高目的;就是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自觉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深刻领会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即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

三、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 多解民生之忧,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 民生工程亦是民心工程, 这充分体现出我们党正结合新的时代特征, 开创性地坚持群众路线, 推动群众工作开展, 密切关注群众生活冷暖, 积极倾听、回应群众合理诉求。这是求真务实精神在当前国家改革实践中的鲜活体现。

(一) 进一步推动制度体系建设, 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提高民生水平, 是我们党当前十分重要的执政理念与战略任务, 是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鲜明体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民心, 就在于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 从而凝聚了中华民族亿万儿女的雄浑力量。近年来, 我国相继实行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惠农政策, 包括种粮直补、免除农业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实施农村低保等。长期以来中国较为落后的农村面貌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体化”是十八大报告中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词之一, 这不仅表现在发展与规划方面, 而且表现在公共服务方面, 社会保障阳光将会更加广阔地照耀城乡居民。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仍有相当数量处于相对贫困和受教育水平较为落后的人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应当将改善民生着力点放在推动新农村健康发展和实现城乡文明共同进步上, 这是我们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 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 缩小贫富差距。

目前我国反映贫富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0.4, 达到0.5, 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仅为4.7%, 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 (2) 。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成因较为复杂, 一次分配有待完善、二次分配不平衡、三次分配偏弱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近年来, 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传统经济产业发达地区出现“用工难”、“招工荒”等问题, 其本质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利润在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分配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普通工人需要在收入分配上扩大话语权。纵观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解决, 均是累积渐进的系统性工程。精准扶贫目前正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不断增强公共财政对弱势群体的扶困力度是缓解贫富差距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 给予人民群众公平获取和发展的机会。

就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社会问题而言, 焦点在于某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距离人民群众满意的标准还有差距。“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 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 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 (3) 。世界银行认为:“公平性应成为所有发展中国家成功减贫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 。由于一些国家内部存在财富和机会不均等的鸿沟, 极度贫困才得以持续存在。此类现象如不妥善解决, 很有可能会减缓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速度。阿根廷、巴西、印尼这些曾经依赖本国优势资源富甲一方的国家都出现过类似情形。人民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便捷和有效的方式即确保政策公平。

在新的历史时期,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对执政党而言依然是一笔极为宝贵的政治财富, 为此需要继续倡导并发扬光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 我们党正坚定不移地以人为本, 关注民生, 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系列举措, 这正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生动体现。

摘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对改进完善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避免“空谈误国”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埋头苦干, 做出让党和人民满意放心的业绩。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始终坚持“两个务必”。领导干部密切关注群众生活、积极回应群众合理诉求是求真务实精神在当前国家改革实践中的鲜活体现。

关键词: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群众路线

注释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12-11-9.

2 陈文通.我国居民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和对策[J].科学社会主义, 2011 (4)

3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25.

3.大力弘扬黄河劳模精神 篇三

劳模是什么?劳模是劳动的模范和榜样,是社会遴选出的最好的、鼓励人们仿效的劳动者,劳模体现着社会对某一类劳动方式、劳动精神的最高评价。黄河劳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为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事业默默无闻作贡献,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和辉煌业绩推动着治黄事业的进步,以自己的崇高思想和先进事迹,为全河职工树立了光辉的旗帜。

黄河劳模精神,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黄河人文精神。劳模们有的来自黄河大堤修防一线,有的来自黄河供水前沿,有的来自经营管理、开拓市场的基层,有的来自勇于创新、成果丰硕的科研院所,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谱写了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实践证明,不同岗位的黄河劳动模范都不愧为新时期黄河治理的标兵,都不愧为全河职工学习的榜样。

大力弘扬黄河劳模精神,就是要在大河上下营造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氛围,要理直气壮地支持劳模,满腔热情地关心劳模,并为黄河劳模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大力弘扬黄河劳模精神,就是要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作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围绕中央兴水惠民决策部署和民生水利发展要求,积极践行治河为民、人水和谐理念,突出“四个更加注重”的实践导向,促进各项治黄工作的开展。

大力弘扬黄河劳模精神,就是要在黄河治理队伍中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黄河上各个平凡的劳动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4.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心得体会 篇四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一

劳模精神是什么?新时代下我们还需要劳模精神吗?劳模精神是否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当听完国测一大队和巴山工务车间的劳模演讲后,这些问题有了答案。

测绘是一项量天测地的艰辛工作,当看到戈壁沙滩,雪域高原极端恶劣的环境时,打破了我对测绘工作的无知,以为就是拿着标杆在马路上测量基准线。这样的误解在三位劳模的讲述中慢慢得到澄清,才知道国测一大队原来是一只具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队伍。这支队伍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丈量着祖国大地的每寸土地,秦岭山水,大漠边疆,雪山珠峰处处留下他们的足迹。当年轻的宋泽盛为救下滑的战友,自己却坠落几十米深的悬崖,那年他只有29岁;当面临断水危机时,吴昭璞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绝望给了自己,战友带着清水返回时,七尺男儿的驱壳已经缩成不足四尺,身下却是包裹完好的设备,而他还没有听到孩子亲口叫他一声爸爸。父辈的精神传承在血液中,铸造了国测一大队的奉献基因,深深种植在年轻工作者的心中,引领他们前赴后继,无怨无悔的工作。在新时代下,青年工作者锐意进取,懂技术,肯钻研,啃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大雁塔的测绘成绩就是他们攻坚克难的成果之一。

测绘工作需要天南海北的流动,而巴山工务车间则是驻扎在秦巴山区襄渝铁路段的坚守者。“干,就要干出个样子”这是老师傅谢和平的话,“铁路修到这里,总要有人要养护,我们不来总要有人来,既然来了,来一天就要干好一天”这位陕北老师傅的话简单直白,却结结实实的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既然到了这里,做了这份工作,就要对得起工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巴山工务车间的劳模们称自己是土专家,靠着实打实的弯腰挨个检查铁轨,确保铁轨安全可靠性。世界这么大,谁不想去看看。巴山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青工们又是如何耐得住寂寞和对繁华的向往呢?是责任,是老一辈养路工的重品行,讲奉献的言传身教让他们对这块土地产生了感情,生出了荣誉感和责任感。

都说女人是半边天,让我动容的是国测一大队和巴山工务车间女性工作者及家属对工作的支持和热爱。谁不食人烟烟火,又怎会没有儿女情长。国测一大队的工作者常年奔波在外,照顾不到家庭,正是有了妻子的理解和包容,才有了他们在外安心的工作。作为母亲,谁不想多陪陪孩子,可是工作的性质让巴山工务车间的女劳模不得不狠下心来撇开女儿伸过的手。聚少离多,在我们新材料也有很多这样的候鸟夫妻,往返于家和单位的路途中,攒下的火车票已经塞满了一个抽屉,他们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而正是有了家庭大后方的支持,工作才做的有声有色。

劳模精神是什么呢?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是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是始终以主人翁意识要求自己,是对工作、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时代怎么发展,劳模精神都历久弥新,是我们的精神高地,是我们的行为动力,劳模精神永远不过时!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二

最近公司组织了向生产在一线车间的劳模先进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任劳任怨默默付出的精神,在不同岗位涌现出像董建军、冀国庆、丁喜和、赵冬等先进个人及先进事迹。就比如焊工车间董建军董师傅,常年在外工作,夏天烈日酷暑、冬天寒风大雪,真是风雨无阻,从来不因为自己岁数大了提出任何要求,还是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余热。还有我们的车间丁书记和调动主任冀主任更是每天全盘操控着车间的运行,真是不管是涉及到车间生产还是车间工人都无小事,每天紧抓安全,环境质量,严格要求工人按照操作规程工作,他们每天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和工人们“打成一片”哪儿需要那儿干,处理着车间每天出现的大小问题,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心焦脑力、疲惫不堪、任劳任怨的工作着。

最后就是我们托盘车间主任赵冬主任,更是年轻人的楷模。自公司成立托盘车间以来,他勇于接受新的工作挑战,由于各煤旷市场需求,带领他的车间工人们日夜加班,以厂为家,他从来没有因为家中有生病的老妈需要照顾耽误工作,而是一直起着做公司先锋的表率。

原来模范就在我们身边,榜样就在眼前。我为我们公司有这样的员工和劳模由衷感到高兴,但对于以后,最重要的还是行动,我们要弘扬劳模精神,让劳模精神落地生根,盛久不衰。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三

4月份以来,公司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分两期共同观看了《国家记忆》之《永不过时的劳模精神》以及《时代楷模》焦裕禄。这不仅是为了学习和弘扬劳模精神,也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家落实“三年建设”总目标及各项工作任务的热情和斗志。

通过观看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和劳模榜样,不管是艰苦奋斗,志除“三害”的县委书记焦裕禄,也不管是扎根普通岗位,坚持本职搞奉献的孟泰、王进喜、王秉贵等等,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一种革命担当,立足本职,勇于奉献的奋斗热情。也正是在建国初期涌现出了一批批不同岗位,不同职业的劳动模范,才有了我国改革建设的快速发展,才使得我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

结合岗位实际,公司近年来的稳健发展,各项指标位居市、县前列,屯煤标杆已展示在县域发展的方方面面,这样的成绩是公司领导的高瞻远瞩,正确决策,励精图治的结果,也是奋战在屯煤各条战线和不同岗位的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回想去年,在我们身边就不乏扎根岗位,勤勉奉献的各级工匠,他们现在的状态和精神,正是劳模精神在屯煤的体现、继承和发扬。

目前,生活科正处于管理改革的试行阶段,各种困难和挑战正不断呈现,也正是需要这样勇于担当,敢于挑战的劳模精神。作为科室的负责人,我更要直于面对,抛去负面影响,摒弃患得患失,踏实苦干,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永远把公司“一切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实现在后勤保障中,带领和激发科室全员让劳模精神在生活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四

近日,在公司领导组织下,全体干部职工在多功能会厅观看了《永不过时的劳模精神〉,作为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劳模在我国建设挥洒泪水,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孟泰、史来贺,尽管他们的工作内容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虽然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苦干精神永不过时,学习劳模精神,就要发扬不怕艰苦,坚持到底,勇于奉献的精神。把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把艰苦奋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的工作中去,学习劳模精神我将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要加强学习。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遇去学习,要在自己的内心形成一种压力,让这种压力督促自己,成为一个有上进心的人。人不读书,不能成才,人不学习,不能生存。因此,只有学习,才能启迪心智,净化思想,只要学习才能总结完善自己,才能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是要经常自我反省。一个人如果不能经常自我反省,就很难有很大的进步。要经常在工作中从人格上,从道德上,从灵魂深处反省检讨自己,发现不足,及时修正,努力做到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三是要认真务实,扎实工作。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做业务上的尖子、实践中的实干家,工作中要讲究细、讲究实、讲究准、讲究严、讲究精、讲究新、讲究快,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才能确保瓦斯零超线。

作为通风科负责人,我会增强担当意识,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个人的命运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发扬劳模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干,为屯煤高效、安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篇五

五月是花的季节,缤纷的鲜花开满五月;五月也是劳动者的季节,辛勤的劳动贯穿五月。在听了公司张晓军劳模先进事迹后,我心里久久难以平静,他那崇高的品质与奉献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澄合矿业公司召开了劳动模范和澄合工匠的表彰大会,我公司张晓军同志作为销售战线的先进人物荣获“劳动模范”称号。在这次学习劳模精神的活动中,让我深有体会,对劳模精神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对我有深深的触动。劳模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劳模的模范事迹对广大职工群众是一种非常现实、非常直观的教育和引导,是形象、生动的学习教材。营造学劳模、赶劳模、当劳模的浓厚氛围,旗帜鲜明地鼓励和支持职工争当先进模范、争创优良业绩,要学习劳模艰苦奋斗,勇于奉献,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我认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时代的先锋。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我们每个澄合矿业人学习的精神。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投身于煤矿事业里。弘扬劳模精神,尊重劳动创造,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纸上谈兵,它必须体现在每一天、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之中。

张晓军劳模的事迹让我深深明白自己学习的还不够,要想不断的进步,就要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千万不能有好高骛远的思想。张晓军同志作为销售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从一线工作岗位做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逐渐成为煤炭销售的行家。在他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他从二零一七年到现在连续三年完成澄煤入渝任务,取得了澄煤入渝保供战役的全面胜利。为了开拓省内外市场,他的足迹遍布重庆、四川、湖北、湖南等地,仅去年就新增用户八家,连续两年签订合同均超千万吨,为澄合煤炭市场的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矿区产能释放后的煤炭销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煤炭销售事业贡献他的全部力量。在向劳模学习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事迹结合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开展学习,用劳模的精神激励自己,用劳模的事迹鼓舞自己,振奋精神,进一步强化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增强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真正在学习先进中有所启迪、有所收益。针对工作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自己的优长和不足,对照劳模人物的先进事迹,查找差距和问题,确定学习榜样,制定学习计划和措施。本着“如何立足岗位学劳模、赶先进、讲奉献、见行动”学用结合。用劳模的事迹增添信心,用典型的经验提高素质,用典型的业绩振奋精神,把学习典型的过程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从而把学习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

5.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心得感悟 篇五

劳动模范是时代的旗帜、社会的楷模,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艰苦创业,诚实劳动,拼搏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我们现在以及今后应该继承发扬光大的,我们要在公司中大张旗鼓地宣传劳模事迹,弘扬劳模精神,真正形成尊重先进、学习先进、爱护先进的良好风气尚,在公司改革创新发展之际,公司广大职工要自觉地向劳模学习,继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勤奋学习,勇挑重担,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当代工人优秀为榜样,带头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艰苦奋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努力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劳动者,罗家滩电站王斌同志就是我们的公司的劳模人物,他被南充市评为“劳动模范”,他从一名普通的运行工锻炼发展成为一名中层管理干部,脚踏实地工作在基层,奉献服务在基层,尽心尽责扎根在基层,每天面对沉闷的机隆声和枯燥乏味的数据,他没有任何怨言,大胆推进技术革新,发扬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确保了该站累计发电量2.25亿千瓦时,十五年机组安全生产无事故的好成绩,为振兴阆中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我们全司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保持工人阶级本色,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公司的良好品德。洪山供电所四位女职工,发扬巾帼风采的精神,长期深入农村巡线、收费、抢险,做当地群众的思想工作,捐助孤寡老人、扶幼助残,她们的良好美德风尚在当地群众中有着极好的口碑,她们的事迹在《四川工人日报》、《西南电力报》、《西南商报》、《南充日报》都相继报道,在公司产生很大的反响。

同志们,面对新世纪、新挑战、新机遇,电力公司工会、青年和共青团事业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工会和共青团的各项事业呈现了蒸蒸日上、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始终坚持以培育。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心得感悟

6.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心得体会 篇六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一)

交大西迁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上世纪50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笔者认为,这既是对交大师生的关心、关怀与鼓励,也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切关怀与精神激励。

传承“西迁精神”,高扬爱国主义。“西迁精神”孕育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交通大学,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西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西迁精神”的底色是为国家和民族担当、“西迁精神”的灵魂是忠诚党和人民、“西迁精神”的本质是爱国奉献。它以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赤胆忠心、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表现出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对祖**亲的赤子之心,构成西迁知识分子的深层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西迁精神”以其顾全大局、把握大势、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讲求奉献、艰苦创业、务实进取的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胸怀天下、忠心报国的优良品质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爱党、爱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生动写照。新时代传承“西迁精神”,就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服务国家、创新创造的伟大实践中砥砺爱国、奉献、奋斗的坚韧信念,在拼搏进取、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不懈斗争中锻造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家国情怀。

弘扬“西迁精神”,融入育人体系。回首往事,交通大学西迁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新中国发展,通过教育布局、工业布局,拉动西部发展的战略部署。西安交通大学在60余年风雨兼程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为国家输送了27万名各类人才,其中40%留在西部工作,在西北大地书写了开发、建设、崛起、奋进的辉煌篇章,创造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西迁伟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弘扬“西迁精神”,更为重要和紧迫的是,我们要根据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历史使命和发展愿景,挖掘“西迁精神”新内涵,培育“西迁精神”新传人,在科教兴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从时代精神高度挖掘“西迁精神”的新内涵,使其与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更契合,通过综合教育改革,把“西迁精神”融入到育人体系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命职责,以此涵养和滋润育人工作,激活教书育人体制机制,盘活科技创新体制,着力培养更多的一流人才,创造更多的一流成果。努力把“西迁精神”融入师生血脉,化作精神基因,不断从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念的力量、奋斗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实干的力量,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创造智慧与发展动力,就能撑起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宏伟大厦,使其展现新气象、开辟新境界、完成新使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坚定文化自信,创造卓越贡献。文化自信是对自己文化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是一个民族、国家在文化发展进程中坚守自我、知所趋止、顽强进取的精神定力与韧性所在。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在文化发展中就会丧失自我、迷失方向,缺乏文化前行的定力、激情、冲动、韧性与从容。“西迁精神”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璀璨夺目的新星,蕴涵着交大西迁人的价值自觉——胸怀大局、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时,它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靠劳动和创造实践实现自己的美好目标,创造出不平凡的人间奇迹,这种文化自信,是我们民族不断进步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困难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多,矛盾比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而尖锐,风险也要比任何时候都要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就是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越是艰难困苦,越能激发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只要我们善于发掘“西迁精神”中蕴藏的精神宝藏,从中汲取思想智慧与文化力量,自觉把它融入我们的血液中,嵌入我们的头脑中,转化为从国家和世界大局思考谋划问题的大视野、大境界、大智慧,就能攻坚克难。坚定文化自信,在迎接挑战中激发更大的创造力,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开拓奋进,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就会获得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在新征程中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杰出功绩。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二)

“西迁精神”是爱国主义的赤子情怀

西迁博物馆的二层和三层展厅分别呈现了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64年前交大人的西迁历程和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王树国校长回忆当天的情景,“在学校中,工作就是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教师队伍建设。”这是交大西迁后首位校长彭康的话。在这块展板前,习近平总书记停留了许久。

王树国校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激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了西安交大发展历史后表示,实践证明,交通大学的西迁,为西部、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西迁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对中国知识分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

“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分外亲切和激动。”86岁的丘大谋说,在和西迁老教授见面交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这样的评价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

“党的决定就是我们的行动”“党叫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有家。”当年西迁时流传在交大师生中的这三句话,至今记忆犹新。

西迁时丘大谋还是23岁的青年教师,刚毕业留校任机械零件教研室教师。“西迁时不少教师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时家庭困难的教师可以留下来,但是愿意留下来的人很少。70%的人积极报名西迁,尤其是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率先垂范,克服困难,积极响应西迁号召,他们的行为让年轻教师和学生深受鼓舞。”丘大谋回忆说,“当时我觉得是国家培养了我,现在国家建设召唤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到西安去参加大西北建设,做西部建设的‘排头兵’。”

“西迁精神”是爱国主义的赤子情怀,西迁不仅体现了交大人‘工业救国’的使命担当,也彰显了交大师生爱国爱校“顾全大局,明大理、识大体,一心为国、不计得失的家国情怀。”丘大谋动情地说。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三)

续写爱国爱党、奉献担当的新故事

“这个视频里面有我。”当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迁博物馆外,闻讯而来的交大师生围在一起。教职工郭欣瑞当时和同事站在第一排,她在媒体新闻视频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兴奋地说:“和习近平总书记同框太意外、太激动了。”

说到当时的情景,郭欣瑞心情难以平复,她激动地表说:“习近平总书记从西迁博物馆走出来,看到我们就停下来,朝我们挥手致意,对我们点头微笑。”郭欣瑞开心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西迁精神’,把西安交大办好。我们听了无比激动和深受鼓舞。”她表示,要做好西迁新传人,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这是西安交大的高光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燃爆’了师生的感情。不光是校内,国内乃至全世界的交大校友都在纷纷热议此事。”化工学院青年学者费强教授说,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作为一名海归学者,从交大老一辈身上感受到了爱国爱校,“西迁精神”为青年教师成长注入“精气神”。“我们作为年轻一代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西迁精神’发扬光大,勤奋工作,面对国家发展重点需求,在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以实际行动书写西迁新传人爱国爱党、奉献担当的新故事。”迁校以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了27万名大学毕业生。有40%的毕业生留在西部工作。交大西迁奠定了西部工业发展必需的高等教育基础,打造了中国西部首屈一指的科教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听完汇报,给交大西迁极高的评价。”张迈曾说,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话语,既是对以西迁老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奋斗奉献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新时代知识分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殷切希望。发扬传承“西迁精神”就是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学校提出要面向国际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发挥才智,服务国家。“今年学校要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再搬迁6000名研究生,总计上万名研究生将形成一支有活力的蓬勃向上的研究大军。相信未来交大人将继续作出新贡献,创造属于当代人的历史功绩。”张迈曾充满信心地说。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四)

2019年9月5日,经过西安交通大学的兴庆校区,在南大门内侧的东北边,有一座交大西迁博物馆。这里通过大量的文字、照片和实物,讲述了西安交通大学辉煌的历史,以及老教授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2017年12月,主席对西安交通大学“西迁”老教授的联名来信,作出了重要批示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随后,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他再次提到这些“西迁”老教授们。

2018年12月11日,交大西迁博物馆正式开放,占地约940平方米,内部总共有四层,由序厅、放映厅、展厅和多功能厅组成,展览内容包括溯源、西迁、致远三个部分。

1、溯源

交通大学肇始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其中,“南洋”泛指华东沿海一带,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

当时,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推广学校》一折,建议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1896年10月,盛宣怀向清朝政府正式上奏《条陈自强大计折》,附奏《请设学堂片》,并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拟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12月,得到光绪皇帝批准,标志南洋公学正式成立。

最初,南洋公学位于上海徐家汇,隶属于招商局和电报局,设立了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19世纪末,天津发生义和团运动,北洋大学堂的师生被迫转移到南洋公学,这里地处上海租界,较少受到战火侵扰。

后来,南洋公学多次更名。1910年,改为南洋大学,不久又改为上海工业专门学堂。1912年12月,唐文治管理学校期间,邀请孙中山莅校演说,使全校师生了解到孙中山振兴实业和富强国家的宏伟计划。

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北平铁路管理学校、北平邮电学校和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均归交通部所属。1920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以“四校散居各地不便管理”为理由,于1921年统一学制,统称“交通大学”。

同时,分别称各校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沪校)、北京学校(平校)和唐山学校(唐校)。其中,以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为总校,也就是后来的上海交通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交通大学的总部内迁到重庆,唐山分部和北平分部也内迁到贵州平越。抗战胜利之后,交通大学由重庆九龙坡,重新迁回至上海徐家汇。

2、西迁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配合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改变旧中国遗留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现状,支持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1955年,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西安。

1959年,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西安和上海两个部分,分离成为两所学校。作为主体的交通大学西安部分,正式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原交通大学校长彭康改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从中央部委到陕西、上海两地政府,为“交大西迁”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1956年7月至8月,苏庄副校长等带队,满载交大师生的火车,由上海先后驶往西安。9月10日,开学典礼在人民大厦隆重举行,交通大学的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的师生迁至西安,在这里简陋的校舍中,迅速开展教学和科研。彭康校长和张鸿、陈大燮、钟兆琳、赵富鑫、周惠久、黄席椿、沈尚贤、严峻等许多教授专家一起,为西安交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鞠躬尽瘁。

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甚至卖掉上海的住房,开发西北,义无反顾。在迁校和新校的建设发展之中,交大师生开拓奋进,千辛万苦,顾大局,讲奉献,筑成“西迁精神”的丰碑。

交通大学主体西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1959年,西安交大成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在机、电、动传统学科基础上,相继创建无线电、原子能、工程力学等一批新兴学科。

在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座崭新的学府拔地而起,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迁校之初,任何风风雨雨和坎坷曲折,都不能阻挡交大前进的步伐。

3、致远

沿着“西迁精神”的传承脉络,西安交大走出了一条求实创新、超越自我的开拓创新之路。这里首次展出西安交大老师们获得的各种荣誉、科研贡献和生活用品。

迁校以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25万名大学生,1/3以上工作在西部;培养出的33位院士,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这一切,为西部工业发展奠定了高等教育基础。

在西部办学的六十余年时间里,西安交通大学传承优良的学风,发扬艰苦奋斗品格,铸就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核心内涵,交大和陕西高等教育界独有的“西迁精神”。

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五)

习近平总书记22日下午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他谈起教授们两年前给他的一封来信,“看了你们的信我非常感动,产生了强烈共鸣”。习近平说,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你们打起背包就出发,舍小家顾大家。交大西迁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讲、对西部发展战略布局来讲,意义都十分重大。他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陕西卫视《我的家乡在陕西》节目组,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专访西安交通大学前党委书记潘季,一起回顾交大西迁经历的难忘岁月。

​相关文章:

1.2020学习徐前凯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2.2020五四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3.2020网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最新大全

4.2020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7.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心得体会 篇七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 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别林斯基曾说过:“一般就存在于部分之中,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 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面永不褪色的鲜艳旗帜;对任何一个时代来说, 爱国主义就是一曲永不低落的主旋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阶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 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因此, 高校的国防教育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 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

一、高校国防教育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

1.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

列宁曾指出,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人民觉悟的集中反映, 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古往今来, 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人们团结奋斗, 维系了我们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强大。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江泽民也指出:“我们今天讲爱国主义, 就是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最精辟的概括。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不仅战胜了罕见的自然灾害, 如今年的汶川大地震, 经受住世纪之交的金融危机及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进程中的各种考验, 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既是中国人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也是我们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的基础。一个人对自己的祖国爱之愈深, 就会报之愈切。有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便会有远大的报国之志、切实的报国之行。在新的历史时期, 爱国主义已成为中国人民基本的道德水准。

2.高校国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是巩固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

当今时代,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是,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全球经济失衡加剧, 南北差距拉大,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就我国来讲, 无论是传统安全, 还是非传统安全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政治安全方面, 一些国家的反华势力利用各种名义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断进行指责和攻击, 企图干涉我国的内政;少数国家还反复炒作“中国威胁论”, 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战略防范与牵制。在经济安全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 金融风险将日益扩大, 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在文化安全方面, 西方文化以商品、影视作品、网络信息等为载体蜂拥而至, 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青少年的价值观念造成很大冲击。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大学生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力军。高等院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 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我国的安全形势, 不断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自觉履行保卫国家的义务和责任。

3.高校国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执著追求,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是一项充满艰辛的伟大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路。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是,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还有很大差距,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历史证明, 高等院校培养的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前, 在民族危难的时刻, 他们挺身而出, 为民族解放流血牺牲;新中国成立后, 在国家建设的各条战线上, 他们刻苦钻研, 攻克无数技术难关, 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高等院校必须继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引导大学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二、与时俱进, 加强高校国防教育,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高校国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必须突出民族教育特色

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在新的历史时期, 立足于本民族的发展, 立足于本民族的教育资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也是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现实是一面旗帜, 现实生活中时时发生的动人事迹往往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活教材, 它们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贴近, 易为广大民群众接受, 更有时效。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时代特征。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三位一体, 有机地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要进行中国国情的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帮助人们系统地了解我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社会、文化、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 并从中国和世界其他不同类型国家的对比中, 看到我国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 还要帮助人们认识到, 爱国主义与社会变革的一致性, 革故鼎新, 兴利除弊也已成为爱国主义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

2.高校的国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应强化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的教育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内外事务, 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没有主权, 就不可能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团结统一。邓小平一再告诫我们:“国家的主权, 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要使大学生认识到, 我们加入区域性、国际性的经济组织, 让渡部分主权, 是为了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国家利益, 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全球化时代捍卫国家主权已不仅仅是保障领土完整、军事安全和政权巩固, 还体现在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和文化主权等方面;一个具有坚定的民族国家意识、独立自主地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势政府是发展中国家摆脱依附地位的先决条件, 因为“在全球化结构变化的时代, 民族国家的行动绝不会失去意义。即使国家的自由和作用由于超国家的趋势而减弱, 也没有出现一种足够的东西来替代它, 并成为答复全球变化的关键单位”。只要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利益依旧存在, 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意识就会依旧存在, 而基于其上的伦理价值取向——爱国主义就依旧存在并将在全球化进程中有效支撑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

3.高校国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应注重激发大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从根本上说,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励精图治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是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前途的牵挂和担忧, 正是这种牵挂与担忧, 凝聚着人们炽热的爱国情感, 袒露出人们真挚的爱国情怀”。纵观历史, 忧患意识一直是我国的爱国传统。“先天下之忧而忧”、“忧国忧民”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同样需要增强全民族的忧患意识, 因为, 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仍然是内忧外患同时并存的。从国内形势来看, 我国人口多, 人均占有资源较少, 经济发展不平衡, 国家还没有实现完全统一;从国际形势来看,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推行“西化”、“分化”, 时刻都在图谋对中国的“和平演变”, 并不断挑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别有用心地散布“中国威胁论”。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民族忧患意识, 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迎接并战胜一切挑战。

国防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性事业。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他们的思想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 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中应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关键, 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只有大力弘场爱国主义教育, 才能使大学生不致因和平环境而丧失应有的警觉, 才能引导他们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服从国家的安全需要, 积极投身于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活动。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2]江泽民.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9.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2卷) [M].人民出版社, 1993.

8.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心得体会 篇八

记者:请您谈谈协会就纪念活动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苏青云:对军工行业来说,搞好纪念活动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为此,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协会已经联合发文,在今年9月份全行业开展的第八个“军工文化月”活动中,以弘扬军工精神为主题,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要内容,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宣传活动。前不久,协会还与山西省国防科工局党委先后在太原兵器工业山西北方机械制造公司和航天科技一院长治清华机械厂召开了弘扬“军工精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座谈会”,与会军工单位就纪念活动的准备情况进行了交流探讨。

记者:您认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对军工行业有哪些特殊的重要意义?

苏青云:首先,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取得全面胜利的、抵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它书写了中华民族抗御外来侵略的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作为后人,特别是军工人,应当永远铭记。其次,军工行业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直至付出鲜血和献出生命,我们应当永志不忘。第三,军工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继承发扬人民军工在战争年代“一切为前线”的奉献精神和“把一切獻给党”的崇高境界。

记者:纪念活动如何突出弘扬军工精神这个主题?

苏青云:军工精神是中央领导同志在纪念人民军工创建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主要内容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这24个字。军工精神是我们战胜重重困难,取得辉煌成绩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强大法宝,也是全行业纪念活动的共同主题。在新形势下,就是要继续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凝聚“军工报国、甘于奉献”的崇高境界的精神力量,树立“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使军工精神深入人心、入脑入心,转变为军工人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记者:请您谈谈如何使纪念活动落地、落实?

苏青云:纪念活动主要是在军工企事业各单位开展,以群众参与为主,开展小型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以军工精神为主题,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全体员工、离退休职工和家属观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并召开各类人员座谈会交流感想;还可以召开“弘扬军工精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座谈会;征集发表有关书法、绘画、摄影和回忆录、诗歌、散文等作品;组织观看有关抗日题材的电影和电视片;开展以“军工精神”为题目的演讲会,弘扬军工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举办舞蹈、音乐、朗诵等文艺演出;举办新老照片展览会或板报展示;开展军工主题实践活动,可以就近考察学习“军工文化示范单位”和“军工文化教育基地”,“中国军工文化艺术团”可以排练专场节目,有条件的还可以巡回演出。

记者:山西军工开展纪念活动有什么特点?

苏青云:一是,大家知道,在抗日战争中,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等多个抗日根据地都与山西关联,八路军总部也在山西,还有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此外,山西还有全国闻名的国共合作的抗日运动。二是,山西作为军工大省,有举世闻名的黄崖洞兵工厂和“刘伯承工厂”为代表的诸多兵工厂,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全国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山西搞好纪念活动对全行业具有典型示范、引领和典型作用。三是,山西军工对军工文化建设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几年,省国防科工局党委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与有关军工集团共同推出了一批“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和“中国军工文化艺术团”等典型和样板,大步跨入了全国军工文化建设的前列,为纪念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些都为搞好纪念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会发挥较好的支撑作用。

记者:您对纪念活动的落实有哪些建议?

苏青云:首先,要加强领导,联系实际。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结合实际,勤俭节约,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开展小型多样、丰富多彩、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其次,舆论引导,搞好宣传。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报纸、网络、广播、宣传栏等媒体对纪念活动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开辟专栏、专题等多种形式,及时报道活动进展情况,营造活动的良好氛围。最后,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各单位要抓好计划的落实,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避免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

记者:您对这次纪念活动还有哪些希望?

苏青云:我们相信,全行业各单位的纪念活动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热切希望通过纪念活动,使军工人更加热爱军工、建设军工、奉献军工,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感;通过纪念活动,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军工、支持军工、投身军工,增强他们的羡慕感和崇敬感。

9.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心得体会 篇九

爱国奋斗精神,把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与艰苦奋斗的建设国家的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最具有新时代精神爱国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核心和精神精华,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精神,是爱国精神的外在表现,不为自己的祖国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人,何来爱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发展、繁荣富强和复兴而不懈的奋斗;爱国精神与奋斗精神的完美结合在各个时代都不断地促进祖国的发展,在现时代会发挥出更大的推动作用。

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无勋和西安交通大学“两千人”正是把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相结合,通过努力奋斗,在祖国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在新的时代,要更进一步发扬和传承爱国精神,要时刻明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努力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中华儿女继续发扬爱国奋斗精神,努力奋斗才能实现。

10.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心得体会 篇十

弘扬工匠精神要不断“攀高峰”。在质量面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个要求对于工匠爱岗敬业、永攀高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纵观历史长河,中华民族有丰厚的滋养工匠精神的文化资源。据有关专家研究,工匠精神始于传统手工业,从古代到F代,我国工匠精神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以注重简约朴素、切磋琢磨为特征的孕育阶段,以崇尚以德为先、德艺兼修为特征的产生阶段,以主张心传体知、师徒相承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以提倡开放包容、勇于创新为特征的传承阶段,这四个阶段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展现了我国工匠精神产生与发展的脉络。韩非子《五蠹》记载了最早造房子的有巢氏、最早钻燧取火的燧人氏,或许这是最早的关于工匠的记录。中国自古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庄子》中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记》中奇巧人王叔远、《卖油翁》中“但手熟尔”,等等,无不是对精益求精的诠释。从鲁班、黄道婆到詹天佑再到大国工匠,从四大发明到“李约瑟之问”,其中都蕴含着工匠精神的丰厚历史传承,同时也需要有对历史的深度反思。放在人类(世界)的参照系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工匠史,工匠是人类文明的先行者。从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一直到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嬗变历史和发展脉络,都是与制造器物的工匠紧密相关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工具的使用是人脱离动物界的第一步,劳动使人真正成为人,并且推动人类文明不断演进。”在人类文明大格局中,今天的中国和明天的中国将坚定地告诉世界,中国为什么能、为什么行,工匠精神一定能大力弘扬。

弘扬工匠精神要做实“主人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就要有大的样子。政党是这样,大国工匠也要有大的样子,大省工匠也要有大的样子。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有主人翁精神,有主力军姿态,有主角的担当,体现为更多人有更多的“妙手”“绝活”“高招”,体现为有更多更优更好的招牌、品牌、名牌。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唐一军曾经就弘扬工匠精神强调,要大力弘扬恪尽职守的责任担当,大力弘扬争创一流的敬业精神,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大力弘扬守正创新的卓越品格,大力弘扬尊重劳动的时代风尚。要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线,质量就是竞争力”的意识,让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成为一种品质、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以一流的质量打造一流的产业、一流的产品,打造更多的“辽宁品牌”。要加大对优秀产业工人的宣传力度,唱响“看我的”、叫响“跟我上”,使工匠精神成为引领时代风尚的“风向标”,汇聚起全面振兴、重振雄风的强大正能量,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1.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心得体会 篇十一

领导寄予厚望劳模发出倡议

王兆国指出,广大职工要大力弘扬主人翁精神,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实现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为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兆国强调,广大职工要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立足本职岗位,焕发劳动热情,勇于开拓创新,创造一流业绩,积极参加“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活动,为促进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要积极投身和谐文化建设,广泛参与多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重点推进职工文化、工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唱响积极进取、拼搏奉献的新时代工人阶级之歌。要自觉担负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责任,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各级工会组织要坚持促进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充分发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广大劳模和职工,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落到实处。

孙春兰在劳模座谈会讲话时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劳动模范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她说,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劳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职工的亲切关怀和寄予的厚望,对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广大职工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王兆国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重要讲话的要求,充分认识工人阶级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孙春兰说,劳模精神是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是鼓舞广大职工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动力。在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中,要大力弘扬劳动模范忠于党和人民、报效祖国的伟大情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严于律己、弘扬正气的优良作风。孙春兰希望广大劳动模范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保持本色,充分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示范、导向和激励作用,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广大职工做出表率。她要求各级工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劳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做好劳模的评选、表彰、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为劳模做好工作、提高素质、贡献智慧,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把工作做到劳模的心坎上。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赵各庄矿业公司工人何玉宝同志代表受表彰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宣读了《倡议书》,向全国职工发出号召: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全社会;大力发扬主人翁精神,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活动中;积极参加“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努力促进“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良好氛围的形成;自觉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积极参加“我为节约作贡献”活动,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争当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排头兵。

总结交流经验唱响劳动者之歌

翌日上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劳模座谈会在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之家”举行。胜利油田井下作业公司压裂大队大队长韩兴武、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16研究所所长屈孝池、上海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114查号中心值班长徐倩雯等7名不同行业劳模代表发言,就立足本职岗位如何发挥表率作用,畅谈了经验体会和感想。

胜利油田井下作业公司压裂大队大队长韩兴武在介绍经验时说,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石油工人,必须做到“想干有技术,会干有绝活”,才能为开拓市场、增产增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我们为掌握先进的压裂技术,坚持引进和自行研制并行、创新与创效并举的原则,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瞄准国际领先技术大胆攻关,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目前,胜利油田已拥有国内领先的配套工艺技术,形成了水力压裂、高能气体压裂、喷砂射孔、二氧化碳吞吐和大型酸化等一批自主创新技术,压裂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技术好,自然就有市场。”韩兴武介绍说,“1991年我们开创了胜利油田专业化施工队伍闯外部市场的先河。2004年5月,我们通过国际中标走出国门,进入蒙古国压裂市场,在经受沙风暴袭击和气候恶劣、井况复杂的严峻考验下,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施工任务,赢得了良好的国际信誉。蒙古国政府石油局主席达瓦桑布亲笔给我们写来感谢信。十几年来,我们先后开辟了陕北、华北、东北、大港、冀东、江苏等国内各大油区和蒙古国国际压裂市场,并成功打入美国BJ公司、泛华公司、马来西亚云顶公司在胜利油田的国际反承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海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114查号中心值班长徐倩雯说,我的奋斗目标就是用心让每个用户感受到自己的微笑,满足用户的需求,主动适应电信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升业务技能。为此,我苦练基本功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大专课程,学习并掌握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和市场营销学等专业知识。我在岗位实践的基础上,针对话务员业务操作、沟通技巧以及心理调节等方面内容,结合各种专业知识摸索出了一套《语音受理法》、《三心四多工作法》和《信息导航》,把我的经验和体会与同事们分享。职业习惯使我对电话号码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平日里无论看报纸还是看电视,只要是新的号码,我就马上记下来,交给114号码百事通审核,及时更新数据库。我的手里有两本剪报,一本是电信信息,一本是社会热点新闻。只要用户提出需求,就及时从数据库中寻找答案。如数据库没有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我就为用户提供业务导向,方便用户查询。即使用户提出的问题超出业务范围,我也会千方百计为用户答疑解惑。一次,有个用户问,上海的金茂大厦有几层楼高,我就留下用户的电话号码,问好后再给用户回复。一位用户家里发现有一条蛇爬进来,打电话问该怎么办,并要了解这种蛇有没有毒。我就介绍动物园的电话给他,请专家帮助解答。电波无声心有情,我努力用热诚的服务使所有求助的用户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荣获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的代表,著名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农民工劳模代表和各全国产业工会、全总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当晚,以《劳动者之歌》为主题的2007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第二届中国职工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晚会在京举行,来自基层的700多名职工演员与专业艺术家同台演出。

中央企业中国石油抚顺石化三厂分子筛脱蜡车间工艺一班班长王海,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工人王洪军与家人、工友一起登上舞台,把整场晚会推向高潮。 整台晚会运用音乐、舞蹈、诗歌、报告短剧等艺术形式及现代化的技术,通过经典工人歌曲与新创工人歌曲相结合,表现其“奉献、创新、和谐、发展”的主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原主席倪志福等同志,与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获得者代表,进京观光的劳动模范和先进职工,香港、澳门工会“五一”代表团成员一起观看了演出。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等全总领导和在全国人大、政协任职的全总原领导出席了晚会。

晚会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

上一篇: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研究下一篇:ppt制作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