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教案

2024-06-15

常见修辞手法教案(精选8篇)

1.常见修辞手法教案 篇一

小学知识积累少壮步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

(2)比拟的种类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2)借代的种类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宝剑锋从磨砺出,1梅花香自苦寒来。

小学知识积累少壮步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

*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

8.反问

“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小学知识积累少壮步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③欲穷千里目,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2.常见修辞手法教案 篇二

明喻是一种最简单、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是以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 表明本体和喻体的关系, 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 其基本格式是“A像B”, 常用的比喻词有as, like, as if, as though等。如果使用得当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浅显、明白, 使人可见可感可悟, 把简单的事物表达的更为形象更为生动。例如:

Like climbing a mountain, we struggle up three feet and fall back two. (正如爬山, 我们费力爬上三英尺, 又掉下去两英尺。) (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课文B)

I see also the dull, drilled, docile, brutish masses of the Hun soldiery blodding on like a swarm of crawling locusts. (丘吉尔在此使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 把德国士兵比作蝗虫, 因为二者有着共同之处-传播毁灭。)

2 暗喻 (the metaphor)

暗喻也是一种比喻, 但不用比喻词, 因此被称作缩减了的明喻 (a compressed simile) 。它是根据两个事物间的某些共同的特征, 用一事物去暗示另一事物的比喻方式。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比喻词, 只是在暗中打比方, 从而更生动、更深刻地说明事理,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例如:

I will do anything I can to help him through life's dangerous sea. (我将全力帮助他穿越人生的惊涛骇浪。) (第二册第三单元课文A)

Consider that the same cultural soil produc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also nourished the great principles of freedom and right of man in the modern world. (想想吧, 孕育英语的文化土壤也同样为当今世界培育了自由和人权准则。) (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七单元课文A)

Each letter was a seed falling on a fertile heart.A romance was budding. (每一封信就像落在肥沃土地上的种子, 浪漫之花含苞待放。) (大学英语第一册地五单元课文A)

3 转喻 (the metonymy)

转喻是通过相近的联想, 借喻体代替本体。转喻是比隐喻更进一步的比喻, 它根本不说出本体事物, 直接用比喻事物代替本体事物。例如:

The buses in America are on strike now.美国的公共汽车司机正在罢工 (这里buses喻指司机drivers) 。

“Well, ”said the doctor.“I will do all that science can accomplish.But whenever my patient begins to count the carriages in her funeral porcession I subtract 50 per cent from the curative power of medicines.” (“好吧, ”医生说, “我会尽力做到科学能做到的, 但每当我的病人开始数自己葬礼上的马车时, 药物的疗效就会减掉一半。”) (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六单元课文A)

4 夸张 (the exaggeration)

把事物的特征, 有意地加以夸大或缩小, 就叫夸张, 即采用“言过其实”的说法, 使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好地呈现出来。英语中夸张修辞格, 应用极为频繁。夸张的功能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因而给人强烈印象或警悟、启发。例如:

Most American remember Mark Twain as the father of Huck Finn's idyllic cruise through eternal boyhood and Tom Sawyer's endless summer of freedom and adventure. (在大多数美国人的心目中, 马克.吐温是位伟大作家, 他描写哈克.费恩永恒的童年时代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旅程和汤姆.索亚在漫长的夏日里自由自在历险探奇的故事。) (eternal和endless都是夸张用语, 表示哈克.费恩童年时期田园般的旅游和汤姆.索亚夏日里自由自在历险探奇的故事都已成为永恒不朽之作。)

5 拟人 (the personifjcation)

所谓拟人就是把无生命的事物当作有生命的事物来描写, 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感情和动作或是把动物人格化。例如:

The first day of this term found me on my way to school, beautiful flowers smiling and lovely birds singing in the wood. (新学期第一天上学的路上, 美丽的花儿在微笑, 可爱的小鸟在林中歌唱.) (采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句更为生动, 表达更富情感.)

The cold breath of autumn had blown away its leaves, leaving it almost bare. (萧瑟的秋风吹落了枝叶, 藤上几乎是光秃秃的。) (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 将秋天比做人, 秋天吹出的寒冷的呼吸就是秋风。语言表达生动、有力, 让人有身处其境的感觉) (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六课课文A)

6 反语 (the irony)

反语就是说反话, 用反话来表达思想、观点、事物等等。有的时候可以达到讽刺的意味。例如:

“What fine weather for an outing!” (计划了一个美好的出游却被一场大雨搅和了, 于是出现了上面的这句话, 通过反语达到讽刺的效果, 从而更能够反映出当时的无奈与沮丧。)

7 头韵 (the alliteration)

头韵即连续数个单词的头音或头字母相同, 这种现象在英语中常见。例如:

I felt sick, and ever since then they have been testing and treating me. (打那时起, 他们就一直不断地对我进行体检和治疗。) (testing和treating用在这里是为了取得一种文字的音乐美的效果。)

Michael's dedication, determination and discipline was a coach's dream. (迈克尔的投入、执着、自律正是每个教练梦寐以求的。) (作者在这里运用押头韵突出了主人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五课课文A)

8 矛盾修辞法 (Oxymoron)

所谓矛盾修辞法, 就是把意思上回响矛盾互相排斥的词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来描述一个事物, 或表达一种思想, 说明一个道理, 或寻求一个哲理。, 用这种方法, 语言精炼简洁, 富有哲理, 并产生强大的逻辑力量, 产生一种出人意料, 引人入胜的效果。

A miserable, merry Christmas (悲喜交加的圣诞节) 。圣诞节那天, 故事主人公小男孩经历了从痛苦的边缘到幸福的顶峰的过程。因此, 父母精心安排的圣诞节既是最糟的, 又是最好的。

Such is the glorious messiness of English.That happy tolerance, that willingness to accept words from anyway, explains the richness of English and way it has become, to a very real extent, the first truly global language. (由此一斑可见英语中绚丽多彩的杂乱无章现象。这种乐于包容的精神, 这种不管源自何方来者不拒的胸怀, 恰好解释了英语何以会如此丰富, 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语言。) (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七课课文B)

9 双关语 (pun)

双关语 (pun) 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该修辞格巧妙利用词的谐音、词的多义或歧义等, 使同一句话可同时表达不同意义, 以造成语言生动活泼、幽默诙谐或嘲弄讥讽的修辞效果, 使人读来忍俊不禁。

True Height (真正的高度) (height是一语双关, 既指跳高横竿的高度, 也指人生奋斗达到的目标。) (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五课文A)

Hiroshima-the“Liveliest”City in Japan (广岛-日本”最有活力”的城市) (作者将Liveliest一词用引号引起来是有意表明, 人们竟然把一个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城市说成是“做快活的”, 真是莫大的讥讽, 同时也是进行今昔对比, 可谓是一语双关。)

修辞所追求的效果是语言表达得完美。修辞格是达到此境界的重要方式之一。要正确、恰当地运用修辞格, 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切勿忘记, 语言的完美必然建筑在语言的正确、准确使用的基础上, 因此修辞格的运用不仅必须以合乎语法规则为前提, 还要以合乎逻辑──正确思维方法为前提。

摘要:对大学英语里常见的几个修辞方法作了说明。

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篇三

高考较少考查修辞手法的辨认,而着重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判断阅读材料中修辞手法的使用是否得当,并进一步辨明优劣;二是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理解认识。考题大多注重对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因而常与句子仿写、表意连贯等结合起来的。

【知识汇总】

1. 比喻

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道理。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两者又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比喻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明喻:用“像”“如”“仿佛”等比喻词。如: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②暗喻:用“是”“成”“变为”等比喻词。如: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借喻:本体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厚障壁”喻心理、地位的隔阂,本体不出现于字面。)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来描写或说明同一事物。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连用三个比喻描写荷花的美好姿态。)

2. 比拟

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意蕴丰富。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神态、动作、语言等。如:雨过天晴,太阳又露出了笑脸。

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如:①大功告成了,尾巴可不要翘起来。(把人当物来写。)②把黑龙潭的水牵过来。(把此物当彼物来写。)

3.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借代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以部分代全体。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一切财物。)

②以特征代本体。如:花白胡子正坐在墙角吸旱烟。(“花白胡子”代那个老人。)

③以具体代抽象。如: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以具体的“骨头”代抽象的思想性格。)

④以器物代人物。如: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以“刺刀”代日本鬼子。)

⑤以专名代泛称。如:要按劳取酬,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平均主义。)

4. 夸张

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故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引发联想,加深读者印象,增强表达效果。

扩大夸张,如:“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借用比喻的形式表现。)

缩小夸张,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最后一句是缩小夸张。)

5. 对偶

一般要求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运用对偶,可使文句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又叫流水对)等类型。如: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内容相近。)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内容相反。)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串对,意思相因相承。)

6. 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连在一起。排比可以加重语气,突显内容,增强情感。

①短语排比,如:苏州刺绣驰名中外,其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清晰、针法细致、形态逼真。②句子排比,如:那影片纯粹是用声音绘制的——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

7. 反复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①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以达到强调的目的。②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③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考查方式】

高考对于该考点的考查,重在运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

一是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析。高考命题时,通常是在语言运用分析题、古诗词鉴赏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中,结合句子内容的理解,要求赏析句中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二是按一定要求运用修辞手法。高考命题时,大多跟扩展语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结合在一起考查。这是高考对于该考点运用的主要考查方式。

【例题讲解】

例1 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相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 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

(2) 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

解析 从内容看,分号前后所表达的意思形成正反对照。从句式看,有判断句,有假设复句。从修辞看,句(1)中“希望是地平线”运用了比喻手法;句(2)中“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既用了比喻,又用了拟人。该题综合考查了扩展语句,仿用句式、运用修辞等。

答案 (1) 启明星,就算摘不到,也提醒你曙光在前头。(2) 浪的帮凶,会把你葬送在大海深处。

例2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解析 仔细研究示例,可发现一开始用的是夸张,即“热火朝天,惊天动地”;然后是接连两个比喻,即“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最后用了拟人,“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赋予桃花以人格。在研究示例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不仅要追求“形似”,更要追求“神似”,使答案在句式、修辞、语气、风格上与例句保持一致,并且语意连贯明晰。该题综合考查了仿用句式和运用修辞。

答案 这铺天盖地的暴雨,下得山河失色,神泣鬼嚎,是一曲激昂的歌,一场战斗的戏,把性情演绎得酣畅无比。

例3 一位学者指出,“○”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而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要求:(1) 切合原意;(2) 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

解析 试题要求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分析材料后一下就想到,“○”字或汉语辞书可以作为比喻的本体。而“○”字的处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流浪儿、漂泊者,如果以此来作比喻,那么汉语辞书自然就可比喻为“家”“家园”。把“○”字比作漂泊流浪的人,自然就对它赋予了人格,拟人手法也用上了。

答案 (1) “○”字就像流浪儿,盼望回到自己的家园,和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2) 不要再让“○”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

例4 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排比,不少于50个字。

解析 以“走进考场”为开头,接下来自然是写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内容要有一定的完整性,以达到“表意相对完整”的要求。因为必须运用排比的修辞,所以可先考虑构造一组排比句,然后相机使用其它修辞手法。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该题综合考查了扩展语句、表达连贯得体、运用修辞手法等。

答案 走进考场,面带微笑,心头扬起自信的风帆;走进考场,调整呼吸,胸中燃烧拼搏的火焰;走进考场,期待挑战,笔下展开前程的锦绣。

【方法归纳】

1. 了解修辞特点,掌握运用规律

正确运用修辞的前提条件是了解和熟悉这些修辞。须反复研究这七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而辨明几种易混的修辞,如比喻和比拟、比喻和象征、借喻和借代。同时还要通过分析各种修辞的句例,摸索和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规律。

2. 揣摩试题要求,精心遣词造句

高考试题在考查修辞手法时,一般都有比较具体的要求,比如仿照例句的修辞,至少运用几种修辞,必须运用某种修辞等等。仔细揣摩这些要求,再结合语境来考虑,精心地遣词造句,务必使答案符合修辞上的要求,并且语意连贯得体,兼顾其它各项答题要求。

3. 体会表达效果,力求形神兼备

按照试题的修辞要求拟好答案之后,还要联系具体语境体会其表达效果。如果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却不能取得预期的表达效果,甚而影响了语意的表达,那么这就是修辞运用不当了。故而运用修辞不仅要语言上“形似”,更要语意上“神妙”,形神兼备,方为上乘。

现场练兵

1. 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围绕“责任”“母校”“国家”三个方面,用排比句式拟写成人仪式上的誓词。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我面对国旗庄严宣誓:从今天起,我要告别幼稚,走向成熟;我要______,______;我要 ____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我要像父母爱我们那样爱父母,像优秀校友那样爱母校,为中华腾飞而努力拼搏!

2. 在下面各句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 生命像花朵。乐观者______,悲观者担心它会消尽短暂的香。

(2) 年华似流水。勤奋者______,______;懒惰者随波逐流,终成碌碌无为的流浪汉。

答:

3. 仿照前面的句式,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另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山间的溪流,并不因为大海就在山下而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就在身边而含羞躲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4. 下面是某校几位同学和班主任畅谈时,对“友谊”的不同表达。请在下面的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句式相似,体现人物特点。

班主任老师说:友谊是一束心灵碰撞出的火花,能照亮生命的每一段航程;

语文课代表说:______ ;

数学课代表说:友谊是一道万能的公式,能化解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化学课代表说:______ 。

5. 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句式和比喻形式,另选对象写两组句子,分别填在(1)、(2)句横线上,使之与画线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每个人都应该有高尚的理想和科学的信仰。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1) ______,是因为______,理想和信仰就是 ______;

(2) ______,是因为 ______,理想和信仰就是______ 。

6. 以“人生的幸福”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排比,不少于50字。

人生的幸福

7. 品读下列诗文名句,然后描述读后的联想或感受。要求:运用比喻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50字。

(1)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2)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席慕容)

4.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学实录 篇四

一、谈话导入:

师:课前,老师叫同学收集了有关修辞手法的资料。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则警示语,想想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出示警示语)

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2.森林是氧气的制造工厂

3.安全犹如一条河流的航道,人生像一艘船,两者不能分离,谁的人生分离了航道,将会出现事故。

4.安全与效益是亲密姐妹,事故与损失是孪生兄弟。生交流回答

师:小学阶段我们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师总结: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

二、知识点拨

师:这六种修辞手法,它们的特点、作用你了解多少呢?结合你平时积累的知识和查找的资料,把你了解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

生交流讨论,师总结

1、生1:比喻就是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

师:你解释的简单而明确。是的,比喻,俗话叫“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为了更好的了解比喻这种修辞手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微视频,下面请同学们观看。

生观看微视频并完成任务。

师总结:是呀,比喻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却为我们的语言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2、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什么是夸张

生: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

师: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生:比如:王若飞被关在巴掌大的牢房里。这句话里,将牢房的小说成是巴掌大是运用了夸张地手法。

师总结:对的,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缩小夸张。这句话意思就是“王若飞被关在很小的牢房里。”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能说明牢房之小,更能突出敌人对革命者的虐待。

又如:茉莉花开,香飘万里。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夸大夸张。意思就是“茉莉花开了,香味很浓。”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突出茉莉花浓郁的香味。

3、生说拟人,师总结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也就是赋予人的思想、动作、语言。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

比如:小鸟在树上唱歌。赋予小鸟人的动作“唱歌”,因此这是一个拟人句。这句话意思就是“小鸟在树上叫着。”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就更生动。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借以增强语气,说明道理,加深感情。

如: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样三个结构相同的三个句子排列在一起,就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就更突出了河水的清澈。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如:人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吗?不是,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先提出问题:“人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吗?”再回答问题:“不是,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自问自答,因而这是一个设问句。如果我们直接说“人的聪明才智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设问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根据概念来判断,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话意思就是: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这样一改,意思一样,但前一句,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

7、区别设问与反问:

师: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再回答。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如:你不遵守纪律,难道不该挨批评吗?(反问句)这句话其实就直接告诉我们:你不遵守纪律,就该挨批评。再看一句: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的劳动群众。(设问句)先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然后回答。

三、巩固训练

师: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同学们是否学会了修辞手法。

1、(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句子是否运用修辞手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水龙头伤心地流着眼泪。()

2、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3、阿姨好像不喜欢她这种不讲信用的做法。()

4、我常常想:那口井,是谁是开掘的呢?()

5、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6、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

7、它声音太小太小,就像蚊子哼哼似的。()

8、他觉得自己好像是闯进了笼子的小动物。()

9、鲸的身子那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10、夏天,树叶绿得似乎一碰就会滴下油来。()生完成并交流讨论

2、师:看来同学们都明白了这几种修辞手法的含义。光明白意思还不行,会用才是真本事!请同学们片段,找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具体作用。(分组合作完成)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的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的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的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生交流讨论。

四、创新运用

1、按要求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1)天上的云形态各异,什么样子都有。改写成排比句和比喻句。

(2)我心中十分焦急。改写成夸张句。(3)月亮被云遮住了。改写拟人句。

(4)我们少先队员带头遵守纪律。改写成反问句。

2、自主选择:尽量用上各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或一段话。(1)写警示语;(环保、文明、安全等)(2)为家乡的特产写广告词;(3)介绍我们美丽的家乡或美丽的校园。(学生动手写,然后交流)

五、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想想,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的是什么?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谈收获。

5.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范文) 篇五

一、界定

双关(Pun)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牛津英语词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1989.Oxford: Clarendon Press.Vo1.xII.P832)对其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wo or more meanings or different associations, or the use of two or more words of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so as to produce a humorous effect.”双关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诙谐幽默,或具有嘲弄讽刺的修辞效果,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双关的分类大致分为语义双关,谐音双关,习语双关,语法双关以及延伸双关。

二、英语双关的构成

1、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Homograph)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例如:

Ask for me tomorrow and you shall find me a grave man.明天你来找我,你就将发现我已经是个坟墓中的人了。句中grave有两义,可作“坟墓”或“严肃的”、“重大的”解。

2、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Homophone)是指利用语义不同但语音相近或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形成双关,例如:

Seven days without water make one weak.七天不喝水会使人虚弱。其中,weak与week同音,weak意为虚弱的,而week意为周、星期。

3、习语双关

英语习语是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具有特殊含义固定短语。利用习语,将其巧妙安排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可以产生一语双关的效果,例如:

---Why is fly one of the grocer’s best customers?---When one comes in for sugar, he always settles on the spot.on the spot这一习语/当场、立即。苍蝇见到了糖当然会立刻飞过去叮在上面(settles on the spot),但该句中settles on the spot的字面含义却是立即付款。一个立即付款的顾客当然是最好的顾客了。

4、语法双关

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双关,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以上语法功能等,例如

--which lager can claim to be truly German?--This can.(旁边画有一罐啤酒)

哪种大罐啤酒可称得上是地道的德国货?这罐。这是一则Lager牌啤酒的广告。句中的can既可作情态动词,又可作名词(饮料罐)。由于can一语双关,加上Lager的品牌名称双关,以及旁边插图的妙用,使广告产生了一定的幽默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延伸双关

延伸双关指巧妙运用某些语言现象(构词、发音等),展开联想、以达到某种风趣幽默的效果。例如:

--Which is the longest word in English?--Smiles, because there is a “mile” between the first letter s and the last letter s.作者把smile拆成了s, mile, s ,充分显示了其趣味性。

三、双关的社会功能

修辞是一个以语言为符号的心里运作过程。它受人们心理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及功能。它可以影响甚至控制人们的思维,情感及行为等。而双关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首先,它具有表达功能,即传递信息的功能。他可以使话语信息更加准确、生动及形象。其次,双关还具有情感功能。人们能够够积极的使用语言来表达其情感,这既是修辞的功能,也是双关的功能。双关还具有控制功能,修辞是一种用以协调社会行为的交际活动,双关同其一样可以调节人们的交际行为。最后,双关还具有幽默功能,它通过幽默诙谐的言语表达向人们传递一定信息,从而调节人们的人际关系。

反语(irony)

一、界定

1.反讽法,又称倒反法、反语,为说话或写作时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或写作技巧,单纯从字面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事物,而事实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是字面上所能理解的意涵的相反,通常需要从上下文及语境来了解其用意。这是目前一般的解释,但在19和20世纪甚至更早的时期,却有着不同的古典含义。

2.A method of humorous or subtly sarcastic expression in which the intended meaning of the words used is the direct opposite of their usual sense.i.----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3.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the intended meaning is the opposite of that expressed by the words used;usually taking the form of sarcasm or ridicule in which laudatory expressions are used to imply condemnation or contempt.1.----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二、解释

反讽的意思是说此指彼,有时甚至是正话反说。普林斯顿大学法语教授克里斯蒂·沃波尔(ChristyWampole)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说:“如果说反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特质,那么小清新(Hipster)应该是反讽人生的典型了。小清新出没于每个城市的街道和大学校园。这些当代都市丑角怀念那些他们从没经历过的时代,欣赏过时的风尚(胡子、小短裤)、机械(死飞自行车、便携录音机)和嗜好(家庭酿酒、吹长号)。他们很容易遭到嘲讽。但嘲讽对小清新来说是很微弱的痛苦,他们根本就是反讽人生的症候和最极端的表现形式。

三、不同的涵义

1、古典含义

古典时期有三种含义:1.佯装无知。在阿里斯托芳的喜剧里,总有一个这样的角色,他在自以为高明的对手面前说傻话,但最后证明这些傻话是真理,从而使对手认输。2.苏格拉底式的反讽(对方在他的请教和追问下不自觉露出破绽)3.罗马式反讽(字面意义与实指意义不符或相反),人们称俄底浦斯王是“万全的人主,聪慧的神明”,然而却不知他处在何处,他是怎样降生的。

2、19世纪

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对反讽的概念进行了改造,使其从修辞学概念扩展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德国文论家弗.施莱格里就宣称,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反讽是“认识到一个事实:世界本质上是诡论式的,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才能抓住世界的矛盾整体性”以及“幻想被故意抛到高空,是故意把它们重新抛到现实的地面”。

3、20世纪

20世纪到新批评手里,反讽得到了进一步阐发。艾略特、瑞恰兹、燕卜荪都谈到过反讽。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比较详备的解释,他把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这句话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与它的字面意义相反。语境能使一句话的含义颠倒,这就是反讽。

四、特征

反讽最显著的特征:即言非所指,也就是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表面意义相互矛盾,而从诗学角度看,则正如瑞恰兹所说,反讽来自于“对立物的均衡”,即通常互相冲突,互相排斥,互相抵消的方面,在诗中结合为一种平衡状态,反讽的这种诗学特征,最终还是依赖 语境的作用而完成。

诗歌中的反讽首先是一种语言技巧,从语言技巧运用的角度反讽的类型可分为夸大叙述、正话反说、诗论等。

在诗歌的文本解读中,还有主题层面形成的反讽:即本文复杂的主题意义出现相反相成的两重或多重表现,形成强烈的反讽意味。

五、作用

1.反语是对语言常态的一种改变,所以它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2.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比正面表达更鲜明、更深刻、更有情趣、更有力量,在表露强烈的爱憎情感上有其独到之处

3.运用反语可使语言形式富于变化,避免呆板,使语言生动活泼,饶有情趣 4.举例说明

【例 1】The virtuous, dignified bishop has four illegitimate children.【译文】那个品德高尚、威严的主教有四个私生子。【例 2】We are lucky.It’s the other side on the thirteenth of December.That makes us feel real good.【译文】我们很幸运。到达彼岸的那一天是12月13号,那时我们真的感到很愉快。【例3】What a noble illustration of the tender laws of his favored country!----they let the paupers go to sleep!

【译文】他们竟然让穷人去睡觉-----这是一个多么高尚的例证,说明他那行善的国家的法律是多么的仁慈。

【例 4】It would be a fine thing indeed not knowing what time

it was in the morning.【译文】要是早晨不知道是什么时间那才妙了呢!

委婉语(euphemism)

一、来源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前缀“eu”的意思是“good”(好),词根“-phemism”意为“speech”(言语),合起来意思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听的说法)。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语言交际是人类赖以维系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人们在交际中通常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从而损害双方关系的语言,而采取迂回曲折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因此,委婉语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润滑”交际的重任。“如果没有委婉语,世界的运转会因摩擦而停止,人间将充满仇怨”。正如美国学者Hugh Rawson 所描述的那样,委婉语“如此深深地嵌入我们的语言,以至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便是那些自诩言谈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的”。

二、界定

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1979)把euphemism定义为:the substitution of a mild, indirect, or vague expression for one thought to be offensive, harsh or blunt,其意就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顺耳的词语来取代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美国学者Hugh Rawson 曾说:委婉语如此深深潜入我们语言,以至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使那些自诩为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

不言而喻,委婉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一方面,它可以维持语言的禁忌的施使和效能;另一方面,它可以用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言语交际的正常进行。同时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一种文化、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或崇尚心理。

三、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基础

1.委婉语从来就是社会心理在语言中的反映,因此它的产生始终与时代紧密相关。早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类无法抗拒天灾人祸、雷电风火、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就 用迷信或宗教来解释这些现象,因此就产生了敬畏鬼怪神灵的语言,不敢说不吉利的话,惟恐殃及自身。即所谓“To pronounce the word may bring the thing to pass”(Greenough & Kitterdge)(说什么,什么事就会降临)。基于这种观念,人们就找一种迂回曲折的委婉表达法,从而取代禁忌语,但并不改变意思。例如:令人最忌讳的“死”(death),讲英语的人常用pass, pass away, fall asleep, pass on, breathe one’s last, go west, gone before, go hence来表达;

讲汉语的人用“老了,过去了,走了,心脏停止了跳动,见马克思去了”,或者“升天,归位,驾鹤西归”等说法。再如:在经济不景气时期,特别是战争年月,语言普遍粗野化,委婉语出现得便少;太平盛世,当社会趋于稳定时期,人们自然地追求语言文明,于是委婉语也就相对增多。近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状况变化较大,社会进展也较快,人类也处在变动、进步中。俗话说“饱足知礼仪”,于是涌现了大量的社会的、心理的、语言的忌讳,而这正是产生委婉语的前提。

英语中的委婉语在18世纪出现高峰,从历史看,此时正是英、美两个国家的兴盛时期。虽然委婉语古已有之,但每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各不相同。

2.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来自社会的中产阶级。上层社会的人们由于其自身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已经巩固,所以在语言上不必再字斟句酌。有时甚至还有意识地使用粗俗语言,以显示自己的“大众化”来笼络人心,捞取政治资本。另一方面贫苦的下层人民,他们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都处在社会的底层,文化素养低下,没有条件进行语言的细致的推敲,更不愿咬文嚼字。唯有中产阶级为了谋求改善自身的状况,提高自身的社会政治地位,表现在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上,处处小心翼翼,既要力求美化自己,又要做到不刺激别人,这就构成了委婉语产生的社会需要。在过去的近百年间,在一些说英语的国家里,中产阶级人数急剧增长,他们占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就是这个时期委婉语出现较多,发展较快的社会原因。

3.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与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密切相关。美国建国之后,妇女就业机会增多,19世纪中期,在许多地区妇女备受尊重,讲话开头的呼语Ladies and gentlemen 就在这个时期取代了以前的Gentlemen and Ladies。在许多国家,人民渐渐地、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意识:有些话在妇女面前不宜讲,有些词语在妇女面前不宜使用,对妇女讲话要格外留神等等。因为妇女占人口的半数,于是委婉语就成了许多场合必不可少的东西,实际上也就成了语言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了。

总之,出于“忌讳”,对不“快”事物之回避;出于“礼貌”对不“雅”事物之回避,就是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基础。

四、分类

1.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

传统委婉语是与忌讳语联系着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思想,受社会道德标准的制约,不宜直说,而必须用另一些说法来代替,这就是传统委婉语。

死亡(death)用于这方面的委婉语非常之多,下面列举的是常用15种说法:to go to the other world(到另一世界去);to pass away(离去);to be no more(不在了);to breathe one’s last(作最后的呼吸);to come to an end(一生结束了);to join the majority(加入大多数的队伍);to go to one’s rest(安息了);to sleep the final sleep(最后睡着了);to be gathered to one’s father(被先父召去);to join one’s ancestor(加入祖先的行列);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安睡在上帝的怀抱中);return to dust(归于尘土);run one’s race(跑完自己的赛程);be no longer with us(与我们永别了);go the way of all flesh(走众生之路)。

对与死亡有关的事物也用委婉语,如:corpse(尸体)要说成dearly departed; undertaker(殡葬人员)称为 funeral director; graveyard(墓地)称为churchyard,cemetery或 memorial park ;coffin(棺材)要说成casket(收藏贵重物品的小箱)。

疾病(disease)疾病当然也是人们讨厌的事物,在英美受教育的人中,一些疾病是需要用委婉语的。Look off colour(气色不好,实指身体有病);under the weather(在恶劣天气 条件下,实指健康欠佳);social disease(社会病,实指性病);not all there(神志不清,实指有精神病)。另外,leprosy(麻风病)要说成Hansen’s disease,;constipation(便秘)要说成 irregularity。

与性有关的事,(sex)Have relation with(与人有关系),go to bed with(与之共寝)make love(做爱),do it(干那事),sleep around(到处睡觉,实指乱搞两性关系)都是have sex with(性交)的委婉说法。由性而产生的一些现象和社会问题也是讳莫如深的。“怀孕”的委婉说法是:in a family way 或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另外还有 to join the club(参加俱乐部),in a delicate condition(处于娇气状态)。

排泄(excretion)委婉语的另一个方面是排泄,首先是大、小便。这方面的名称与说法多数一开始便是委婉语,如to pass water;to go to stool;to see the stars;to get some fresh air, to see one’s aunt;to wash one’s hands 等都表示“去方便”的意思。

2.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uphemisms)

文体委婉语是指那些与“忌讳语”无关的一类委婉语,这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表示礼貌,避免冲撞,满足交际双方的利益和心理需要的一些委婉语。

职业

对职业进行美化几乎成了西方社会的一种文明,于是对各种工作的美称竞相媲美。janitor是房屋管理员,美称为 custodian或 maintenance engineer(维修工程师);对园林工人称 gardener会不高兴,应称为 landscape-architect(风景建筑师);修树剪枝的工人要称为 tree-surgeon(树木手术师);修鞋匠为shoe-rebuilder(旧鞋再造者),称垃圾工人为garbage collector或 dustman太刺耳,便尊称为 sanitation engineer(卫生工程师)。管工plumber成了 pipe engineer(管道工程师)或heating engineer(水暖工程师);修理电话的技工称为telephone engineer(电话工程师);连 rat catcher(灭鼠工人)也称为 extermination engineer(除害工程师)。hairdresser(理发师)称为 beautician(美容师)或 cosmetologist(美容专家)。连没有如何职业的 housewife,现在也自称为 housemaker,甚至household executive(家政委员)。

贫穷

说别人“穷”被认为是莽撞,也太主观,说自己“穷”怕被人瞧不起,于是就有了needy, disadvantaged, underprivileged 等委婉语来代替,就显得客观了,似乎poor 不是自己造成的,而说underprivileged,责任就不在自己了。“贫民窟”是slum,好听的说法是 substandard housing(非标准住房),unfit house(不宜居住房屋)或 depressed areas(不景气地带),现在又有 special areas(特殊地带)的说法。

老弱残疾

英语中在这方面的委婉语也很多。老年人在西方社会里如同退出竞技场的斗士,备受社会的遗弃和冷遇落,所以没有人喜欢old这个词,old people 要说成senior citizen;old maid(老处女)必须用 single(单身)或 unmarried(未婚)来代替。对有残疾的人,不能称crippled 而要称handicapped;发育不全的小孩称exceptional child(个别儿童);insane变成 mentally disturbed ;精神病院本是insane asylum,现在多用 mental hospital 或干脆用rest house(疗养院)。甚至连醉鬼 drunkards也该称 alcoholics(善饮者)。

其他方面

商业为了招揽生意,也充分利用委婉语,pawnshop(当铺)挂的招牌是 loan office(借贷处);旧家具店门口挂的是Antiques(古董)的招牌;used car(旧车)变成pre-owned car;到处是super, giant 的醒目招贴,但标有super quality 的商品不过是普通产品。电视台觉得commercial(广告)太露骨,而代之以 message(信息)。外交辞令实际上也是委婉语,The talks were frank 实际是“双方陈述了各自的立场,未达成任何协议”的意思。

五、委婉语的使用特征 1.时代烙印

随着时间的推移,委婉语推陈出新,同时社会生活的变迁也促使委婉语不断更新,其中不少打上时代的烙印。2.语体差异

委婉语有着明显的语体差异,在具体的使用中要注意区分是书面语、口语、俚语、戏谑语等。3.拔高现象

拔高词(uplifting words)的泛滥,是文体委婉语发展的一种有害的倾向和特征。上面提到的职业称谓上的极力美化和商业广告上的浮夸都是用的拔高词

夸张(hyperbole)

一、定义

英语hyperbole一词源于希腊语的huperbole, 原意为excess(超过)。这是一种故意夸大其词或言过其实(overstatement)的修辞手法,其特点是对表达对象进行有违常识或不合逻辑的夸张性描写,以此来取得强烈的修辞效果。

二、按性质分类

1、扩大夸张(extended hyperbole): 将描写对象的形象、数量、作用、程度等特征性的东西说得特别高、特别大。

His eloquence would split the rock!

他的雄辩之威之利,能劈磐石。

2、缩小夸张(reduced hyperbole): 将描写对象的形象、数量、作用、程度等特征性的东西说得特别低、特别小。

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骆驼负载过重,加根草就能压死。

三、按构成方式分类

1、用数词、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词汇手段表示

This made him roar like a thousand bulls.(George Eliot: The Mill on the Floss)

这使他像千牛怒吼一般咆哮起来。

One father is more than a hundred schoolmasters.(George Herbert)

一个父亲的作用大于100个教师。

2、用虚拟语气表示: 虚拟句式可提出主观假想或非真实条件,故可用于表示夸张。

Some movie stars wear their sunglasses even in churches;they’re afraid God might recognize them and ask for autograph.(Fred Allen)

有些电影明星连在教堂里也戴上太阳镜,唯恐上帝可能认出来而要请他们签名。

3、用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表示

The most effective water power in the world – women’s tears.(Wilson Mizner)世上最有效的水力是——女人的眼泪。

She has more goodness in her little finger than he has in his whole body.(Jonathan Swift)

她小指中的美德比他全身的美德还要多。

4、与其他修辞格交织运用,相辅相成,兼具若干辞格的修辞效果

A drop of ink may make a million think.(George G Byron)

一滴墨水写成的文字可让千万人思索。

缩小夸张、借代、对照三格并用。

A lie can travel half way around the world while truth is putting on its shoes.当真理刚刚穿上鞋子,谎言就可能已经走了大半个世界。

夸张与拟人并用。

„and the wind from the east go tearing round the mountains like forty thousand devils.(H.V.Morton)

从东面吹来的风如同4万个魔鬼在山周围狂奔猛闯。

夸张与明喻兼用。„and the fattest woman I have ever seen in my life dozing in a straight-backed chair.It was as if a sack of grain was supported by a matchbox.夸张与暗喻兼用

四、作用

1.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2.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3.描景状物,渲染气氛,给人以深刻印象。4.幽默风趣,令人发笑,讽刺嘲弄,入木三分。

五、特点

英语修辞格Hyperbole的实用范围:夸张具有加深印象、幽默、讽刺、嘲笑的特点,多用于诗歌、小说、描写性的文章,也常见于政论和科技文章.夸张还有简明、生动、形象、使人易懂的特点.它也常出现在口语会话中.英语修辞格Hyperbole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夸大其词的描写手法之一,用来畜宣染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从而抒发作者或说话人的强烈感情,表达其内心的深刻感受。但是在运用夸张修辞格时,难于掌握分寸,因为夸张常租其它的修辞格伴随出现,须特别留心它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

含蓄渲染(litotes)

一、来源

1itotes是一个古英语词,过去专指间接肯定法,即否定事物反面的修辞法。如:He is not unmindful.(It means “He gave careful attention”)另一个词meiosis专指直接肯定法,即缩小事态。如:It was not easy matter.(It means “ It was very difficult”)现在,这两个字已成为同义词,而用litotes代替meiosis.在当代英语中,尤其是美国英语多用understatement代替litotes.二、定义

英语修辞中的含蓄渲染——Litotes,是指用否定形式表示间接肯定,故意轻描淡写,缩小事实从而达到加强印象的效果。英语修辞格Litoes含蓄表达法恰是hyperbole夸张法之对,它轻描淡写,缩小事物的本质,意重语轻,隐而不露,情在不言中,它与夸张的目的相同,也起到强调、突出,加深印象的作用,Litotes在英语诗歌中是一个极有特色的修辞格。

三、结构

1.no的否定意义很强,与具有否定意义的名词连用,表示强烈的肯定 2.用双重否定来加强语气,表示肯定意义

3.否定词与带有否定词缀的词连用,构成间接肯定 4.否定词与表示否定的介词连用表示肯定 5.否定词与but连用表示肯定 6.用比较级表示间接肯定

7.一些含有否定词的固定结构表示肯定意义

8.“否定词 + so + adj./ adv.+ as”结构,从反面表示“最”,是一种强烈的肯定It wasn’t so bad as last time!这次不像上次那么糟!9.以Why don’t you...和Why not...开头的疑问句具有肯定意义

四、特点

litotes常采用否定事物的反面,以构成间接的肯定,即借用数学上负负得正的公式,或逻辑学上否定之否定的思维方法。从字面上看是在否定,而实际上比直接肯定具有更加强烈的效果。这一修辞格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在政论文中都被广泛使用.Litotes的另一个特点是轻描淡写,故意用一些低调词来减弱事件的程度或事物的性质。如常将little用作not, rather用作very much, in-deed;no small代替great, not bad代替very good。

折绕(periphrasis)

一、来源

折绕(periphrasis),拉丁语语法名词,又叫将来时迂回说法或将来时迂回式。英文为Periphrasis。指拉丁语中一种将来时的代替形式。

在中国,孟子早在《孟子尽心》篇中便说到: “言近而旨远,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把这种迂回曲折”含蓄委婉的言辞称为“善言”,因此后人大都便把孟子的“言近而旨远”作为“婉曲”与“折绕”的发轫!

二、定义

折绕是指有话不直直截截的说,却故意说得曲折,缴绕,不直截了当地表达语意,而故意说得曲折“绕弯的一种修辞方式。

三、结构

形变体形变原形体

如:同志啊,你可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办公室啊,灯光又亮了通宵!“灯光又亮了通宵”形变的是原形体“周总理又工作了整整一夜”。这个例子没有直接描述原形体,而是运用了曲折的手法来表现,看似繁琐了许多,但语意却更加深刻了!

四、特点

折绕在语意上说得很明白,但其侧重点不在含蓄,而是用拐弯抹角的手法来增强语意或表达效果,给人们以弦外之音的婉曲感。

五、作用

6.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 篇六

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三、夸张。

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四、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诗人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尽可以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感情内容,所以说“新”与“旧”的对比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徐兰《出关》),诗人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五、衬托。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修辞。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反衬一般又包括动衬静、声衬寂、乐衬哀。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第四联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衬托了琴声的魅力。“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苏轼《阮郎归•初夏》),尾句以棋声衬托了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陈维崧《醉落魄•咏鹰》),诗人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了鹰的形象。

六、顶真。

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如“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远《汉宫秋》),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 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七、双关。

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如“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第三句中“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八、通感。

7.写作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篇七

一.比喻

一个生动、新颖、贴切的比喻, 会立即使句子增色, 产生激活语言的效果。

如:请看, 这座飞跨的大桥, 如一架巨大古琴搁在南北龟蛇两山之上。桥上车如流星, 犹似一曲现代的美妙音乐在蓝天下奏鸣;一边撑起了高耸的黄鹤楼, 一边牵来了秀丽的晴川阁, 既接古琴台, 又挽莲花湖, 山光水色, 高厦峻楼, 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李德复:《澳门小姐碰到个武汉伢》) 。这里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眼前的景物与周边的景物连成一片;将实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与虚 (大桥的功用与相关的历史传说) 融为一体, 字里行间充满诗情画意, 让我们在惊叹三镇巨变的同时, 也品味到了楚文化的丰富底蕴。

二.拟人

是能够把事物写活的一种修辞格, 作文时运用得当, 常常起到醒人耳目、感染心情的作用。

如“女人坐在小院中, 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跳跃着”。这里把物当作人写, 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又如“雨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 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却湿透你自己”。它是以雨伞为抒情物, 通过拟人化方法, 以第二人称用三个分句叙述雨伞的行为, 赞扬了雨伞的献身精神。

这种修辞手法, 具有思想的跳跃性, 能使读者展开想像的翅膀, 捕捉它的意境, 体味它的深意。正确地运用此种修辞方法, 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 从而引起共鸣。

三.排比

好的排比不仅能增强语势, 产生气贯长虹般的气韵, 还能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描述同一事物, 使事物的特点得以全面深刻地展现, 还能使语言产生华美丰茂的“文采效应”。

在我的学生陈维的习作《自信的感觉》中有这样关于自信的描述:自信, 是春天里第一颗幼嫩的小草, 生机勃勃;自信, 是夏天里第一场急骤的暴雨, 刻骨铭心;自信, 是秋季里第一捧金黄的稻谷, 灿烂夺目;自信, 冬季里第一片洁白的雪花, 晶莹剔透。这一段小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使得字里行间充满诗情画意。

又如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的片段:他们是通达之人, 面对明主或昏君, 他们或入仕为官, 或隐逸山林。他们顺应时局地选择, 该退时则退。于是面对乱世, 他们或垂钓于濮水, 或放歌于邺下, 或采菊于东篱, 或幽居于山林。他们行吟高歌, 他们倚风长啸, 心如澄澈秋水。表达能力强的考生在写作中, 最好侧重排比, 兼容对偶、比喻、拟人、引用等其他修辞方法, 从而获得充沛畅达的气势。“排比”要讲究对事物、景观的“立体透视”, 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认知和剖析, 避免单调重复。

四.移用

移用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 把本来用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法。

如“拧成细绳又长又匀, 一头系住了黎明, 一头系起黄昏” (赵彦龙《奶奶的小拧车》) 。小作者巧妙地将写实的“系”与虚义的“黎明”、“黄昏”相连, 增强了语言的活力, 丰富了语言的意蕴, 我们从中不仅读到了奶奶夜以继日地拧绳的艰辛, 也读到了孙子对奶奶的真挚感情。

五.双关

双关是利用汉语同音字的特点来说话, 以产生言在此而意在彼或语音上一箭双雕的效果。从幽默技巧上来看, 它常常通过联类引用来实现。清朝康熙年间, 福建泉州城外有个“风月庵”, 庵内有个年轻貌美的小尼姑, 与一位姓孙的公子相爱了, 于是想还俗嫁他为妻。小尼姑斗胆向州衙递了一则呈状, 州太爷接状, 善心大发, 欣然批道:“准、准、准, 准你嫁夫居。去禅心, 超梵心, 脱袈裟, 换罗裙, 免得僧 (孙) 敲月下门”。这则批文联类双关, 运笔灵动精巧, 成为送给那对小夫妻的一则永久性的可爱幽默。

汪芙蓉, 湖北省仙桃市西流河第二中学教师。

摘要:修辞手法的运用, 是对语言的再加工, 是为了美化语言, 使语言熠熠生辉。在作文中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本文重点分析了比喻、拟人、排比、移用、双关五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8.常见修辞手法教案 篇八

一、考点梳理

借代

1.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这种修辞手法也叫作“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作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作本体。借代即用借体代本体。

2.种类:(1)特征代本体。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2)材料代本体。如:懒将白发对青铜。(3)标志代本体。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4)人名代著作。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5)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6)专名代泛称。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7)具体代抽象。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8)部分代整体。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作用:(1)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2)简洁、精练,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3)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夸张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2.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2)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3)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3.作用:(1)形象漫画化,使特点更显著。(2)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3)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答题方法

1.辨析技巧

借代:借代就是换称(即“换名”),因语境表达的需要,不用本体事物,而改换与本体相关的事物代替。使用借代的手法时,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

夸张:看表述与客观事物的原情况相比,是否有扩大、缩小或超前。

2.答题步骤

(1)审清题干要求。尤其是要注意题干中要求修辞方面的信息点。

(2)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联系语言运用题的内容,确定具体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写出准确的答案。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在充分考虑内容和形式相对应的前提下,展开必要的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述出来。

3.常用的答题格式

一般性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使“……”,或写出了(什么)(套修辞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具体答题格式:(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使(什么形象)更加鮮明,使人印象深刻。(2)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什么)代(什么),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同步突击】

1.请写出以下各句中的借代词所代表的内容。

(1)她静静地在金黄的草地上坐着,脸上竟有彩霞的颜色。

(2)衣索比亚是个穷困的地方,到处都是褴褛的衣、光赤的脚。

(3)半生的漂泊与历练,使他练就了一双锐利的眼睛。

(4)昨晚,在沉睡的森林里,我彷彿又看见了童年的那只风筝飞扬。

(5)我深深地感动于海的咆哮与无言……

(6)这条波光粼粼的彩带,流过几万里,流过几千个世纪。

(7)不停地敲打着、探听着,树医生始终不会退休。

(8)铁幕里的人民穷尽一生,无非只希望能看见飞翔的白鸽。

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答:

3.按要求在下文中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语句。

盛名冠中外,高格赛真金。6月25日,91岁的美术大师吴冠中在依依不舍中 ① 。据悉,大师对身后事的遗愿极尽淡泊平静,要求不设灵堂,不挂挽联,不摆花圈,不开追悼会……

吴冠中对名利虽然淡泊,但对关乎艺术的问题,却一点都不随和。近年来,他激烈地批评中国的美术水平和体制弊端。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虚假的繁荣”,实际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对文化课要求不高的大学艺术类专业只能培养工匠培养不了艺术家,尤其是还极其尖刻地嘲讽了各级画院,“从中央到地方,养了 ② ”,建议取消各级美协和画院。

吴冠中终生献身于美术,却对美术的价值和意义有着近乎苛刻的评价,比如他曾经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强调,“ ③ ”。绘画和杂文的社会功用是不好类比的,此论未必确然。但相比于某些人的夸张和膨胀,吴冠中对自己的终生职业肯予如此保守的定位,这种内敛和自省的意识,弥足珍贵。

①用比喻的手法,表达“逝世”的意思: 。

②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许多画不出画的画家”的意思: 。

③用借代的手法,表达“很多画家不如一个杂文家”的意思: 。

4.京剧《杜鹃山》中有一场“烤番薯”,“毒蛇胆”在山下烧杀乡亲,雷刚不能下山搭救,他在篝火中烤一块番薯,番薯的香气使他想起乡亲们往日待他的恩情,唱道:“一块番薯掰两半,曾受深恩三十年……”雷刚唱的“一块番薯掰两半”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其潜台词是什么?

上一篇: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心得作文下一篇:爱情是什么杂文随笔